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

2024-05-24

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精选7篇)

篇1: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

坚信着自己的信念,没有坚持,坚强,艰难,怎么会有彩虹!

木子欣然是七零后,我的宝贝女儿是九零后,女儿的爸爸是六零末年代后,由于国家的政策,孩子成了独生子女,我们夫妻成了独生子女的父母。

女儿出生了,爸爸的眼睛里满满的疼爱与柔情,妈妈就是一个大孩子,似乎还有一点点不知道疼爱女儿的,还在心里,悄悄的吃过这小家伙的醋。

爸爸下班了第一件事就是抱女儿,宝贝女儿就是他的命,至今,还记得他看女儿微笑着的脸,哪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笑容!

慢慢的,小木妈看着可爱的女儿也晓得疼了,爸爸总喜欢在小宝贝睡得香香的时候,轻轻的去亲她,还闻了闻的说,“真香,好闻!”俩人经常看着睡觉觉的宝贝笑着,一家三口幸福的相依相偎。

万千的宠爱,疼爱要收在心里的,宝贝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这现实的人世不会似我们一样,不能养出娇儿来,这样会害了她,狠心吧!

哎呀呀!恨不能十八般武艺都教娇儿呀,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读书,为人处世,能想到的,能教的.,不管小人儿受得了,受不了,一一的强灌。

小人儿毕竟是活血养着人,有时候也气嘟嘟的,不可理解父母的行为,认为爸妈不爱她。

宝贝儿!爸妈是爱你的,你是我们今生唯一的挚爱,就因为太爱,所以狠心的磨炼娇儿!

我们一起成长着,宝贝儿也爱爸爸和妈妈的,每天都打电话回家,听着你轻轻柔柔,甜甜的喊爸妈,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娇儿不负爸妈所望,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娇儿好样的,明白爸妈的心意,明白爸妈是爱你的。

有才有貌,善良温柔,我们的娇儿骄儿棒棒哒!

哈哈哈!夸夸娇儿又怎么样了呢?有奖有罚,该夸时就夸,宝贝也磨炼出来了,夸她时默默的记心里,就是爸妈给的为量和勇气!

我们是独生子女父母,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整洁,乐观,善良的生活着。

宝贝大了,该择人生伴侣了,因为爸妈是不可以永远陪着宝贝的,爱情,婚姻,人生伴侣,家庭,这是完美人生里必须的!

哈哈哈!宝贝成长着,爸妈也成长着,可爱,美丽温柔的娇女儿,娇羞羞的样子,永远在爸妈心里是最可爱的,温情男也说,“怎么样都好看,他只看得见一人的美丽!”

爸爸妈妈祝福你们!相亲相爱,共同成长!宝贝儿们!在外工作辛苦,记得劳逸结合,记得一日三餐依时,千事万事,吃饭的大事,吃饱了才有力气工作,记得现在倒春寒的,上夜班时多添件衣,怕感冒生病的……。

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木妈的牵挂情意……!

哈哈哈!吃过苦的七零后明白,生存人世的不易,所以不敢娇惯养她,不疼爱是假的,只因为太爱独女儿,所以狠心的做父母。

宝贝儿们!父母们愿你们幸福快乐!轻轻松松的生活着,走着自己脚下的路。永远爱宝贝!

篇2: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母爱篇: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拥男牧榻?且黄?哪?(英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高尔基

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篇3: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

我想用画与诗来理解亲与子, 父母是一幅画, 儿女是一首诗。画是看的, 诗是读的, 儿女看父母, 是看画, 父母看儿女, 是读诗。在小儿女的心中, 父母那幅画, 就像画中的山水, 小儿女想进去, 成为画中的故事。小儿女觉得, 自己应该是父母那幅画中的人, 小儿女一辈子都在看父母那幅画。父母看儿女, 是读诗。

父母一辈子都在读儿女那首诗, 儿女就吞吐在父母的唇吻之间, 父母的声音, 化为诗, 化为儿女。只是, 在这个时代, 父母到底会不会读诗?中国诗的读法有四种:诵吟歌唱。“诵”, 最根本的是抑扬顿挫, 得严格按照每个字的平、上、去、入四声之平仄读法, 将诗读出来, 即所谓“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过去的社会, 儿童们以散漫野跑为过日子, 不饿不回家, 饿了也不一定回家。到吃饭的时候, 父母大都会站在家门口, 或者四处乱找, 连喊带骂地叫儿女回家吃饭。父母的那个声音, 高昂而有激情, 类似于“诵”, 那是发自心田的声音。现在的社会, 父母喊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几尽断绝。

“吟”, 也是一种“诵”, 在“诵”的基础上把声音放在喉咙咿唔之, 依照不同字的不同声调、不同平仄, 吟出不同的高低长短, 带有一定的旋律性, 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往日, 父母对儿女的说话, 既情意绵绵, 心肝宝贝, 又专横跋扈, 连哄带骂, 类似于“吟”。这样的声音, 现在还有, 只是, 有点类似“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稀罕了。因为, 现在的教育道理, 据说, 要尊重儿童, 要蹲下来和儿童说话。青年父母都是接受了所谓的现代教育的青年, 被告知得和儿童对话。先父见背, 我已到知天命之年, 我的耳边常常会涌起先父的“吟”———给童年和少年的我讲故事。

“歌”, 当然是音乐性的, 它是在“吟”的基础上, 依然遵循平仄, 再加强音乐性的“吟”。父母的哭声, 何尝不是歌呢?在往日的葬礼上, 已经不年轻的父母, 哭着躺在棺材里的老父或者老母, 把老父或者老母的一生, 像史诗一般, 用歌一般的韵律, 诉说出来, 那种如泣如诉, 直把人的魂魄粉碎。中国的史诗都在父母与儿女的唇齿之间吞吐着, 是个人、家庭的生活叙事和人生叙事, 外国的史诗一般都在诗人与学者的笔尖上, 是国家与民族的宏大叙事。

“唱”, 是以音乐为准的“歌”, 当然也是遵循平仄规矩。父母教给儿女一支小曲, 一段俚语, 谚语, 都可以用“唱”的形式。现在的教育, 是学校老师, 用地方普通话, 教学生念课文, 理解课文。中国原来的读书声音是吟唱, 这种吟唱, 在寺庙出家人的念经仪轨上, 还有太古遗音。过去的教育, 大率都是父母与祖父母, 用柔绵的乡音, 给小儿女唱曲。据说, 人在弥留之际, 都是用乡音喃喃着, 这使读书人容易想起孔子临终前说的话:“丘, 殷人也。”孔子的先祖, 是宋国的贵族, 宋国, 是殷商后人的封地。孔子的六世祖木金父因为政治逃难到了鲁国, 所以, 孔子对自己的祖国念念不忘。孔子教学生, 用雅言, 即当时的普通话, 孔子临终之音, 绝不会是雅言, 而是乡音。

今天, 父母已经不会读儿女那首诗了, 我们只会朗读, 不会有诵、吟、歌、唱。朗读, 不是中国固有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声音, 朗读不适合中国的语言文字的韵律。

甚至, 今天, 父母对着儿女都不会哭, 只会叫, 只会吼, 只会训斥。《水浒传》说:哭有三样:有泪有声谓之哭, 有泪无声谓之泣, 无泪有声谓之号。有声无泪, 又叫干号。

父母不在位

中国目前, 在教育上最大的罪过, 应该是父母缺失, 或者说, 是父母不在位。这个父母缺失, 或者父母不在位, 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 父母为了生计奔波于外地 (也包括外国) , 把儿女留养在家里, 或者寄养在学校, 或者寄养在亲戚朋友的家里。所以, 这种父母的缺失, 或者, 父母不在位, 是两种类型的家庭, 一是贫穷人家, 农民出去打工, 孩子留守于老家, 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时代症结。二是有钱人家, 父母在外地做生意, 或者在外国做生意, 父母对待儿女, 是通过银两传递情意。这样的人家, 城市和农村都有, 孩子是金钱的牺牲品。

父母缺失, 或者父母不在位的另外一个意思是, 父母与儿女虽然生活在一起, 可是, 却像是同样在银河系里的转圈子的星球, 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转圈子。父母多是儿女的铜板商的意义———供儿女吃饭、穿衣、住房、上学, 儿女的学习, 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准没有直接关系。因为, 中国的所谓教育, 只是学校里面的勾当, 只是学校里面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阴谋, 父母插不进腿。所以, 中国的老话:“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已经变味了。中国还有一句骂人的狠话:有人生 (养) , 没人教 (育) !中国现在所有的孩子, 大概都是有人生 (养) , 没人教 (育) !

我们怎么也不能想到, 到了教育普及的时代, 把父母从孩子的教育中, 甚至从孩子的生活中, 给清除掉了, 父母已经变成了孩子的影子, 甚至父母成为孩子的累赘了!

父母是什么意思, 做父母的人, 一般都不清楚。子女是什么意思, 子女一般都不清楚。父母和子女, 既是做出来的, 也是说出来的。中国的亲子关系, 总是严肃、拘谨的两个对象, 或者是两个伦理的符号, 还不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我孤陋寡闻, 不知道我们的文字中, 哪些东西准确生动地把父子关系栩栩如生地描画了出来。这样的亲子关系, 要么是一种严厉或者慈爱的符号, 要么是亲子近乎反目的现实, 却遵守着子为亲隐, 亲为子隐的阴暗伦理。

这个时代的男人和女人有什么用

我试图按照父母是画, 儿女是诗的思路, 借助一些外国文化, 来窥视一下亲子关系。这当然不是说, 中国文字中没有恰当的父子关系文化。大概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首先想到雕像《拉奥孔和他的儿子》 (The Laocoon and his Sons) (一般简称《拉奥孔》) , 一般认为那是公元前一世纪, 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 和他的两个儿子波利多罗斯、阿塔诺多罗斯的大理石群雕。《拉奥孔和他的儿子》, 是读书人大多知道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的一个关联故事。可是, 这个关联故事, 知道的人并不多。实际上, 读书人是不是真的也懂得特洛伊战争, 也是一个很大的异数。特洛伊战争应该看作一切战争的典范, 根本在于:希腊和特洛伊到底为了什么而战争?表面上看起来, 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的战争。实际上, 特洛伊战争, 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战争, 是为了男人尊严的战争, 是展示男人勇敢德性的战争, 是为了美的战争———为了美, 可以毁灭国家, 毁灭人民。那里面的男人, 有父子, 有兄弟, 有朋友, 那里面的女人, 有夫妻, 有姐妹, 有朋友。如果没有那场最终毁灭了特洛伊的战争, 人还有什么用处?谁又知道海伦的美?谁又知道众王之王阿伽门农、阿喀琉斯, 帕里斯, 赫克托尔, 奥德修斯等英雄?

特洛伊战争是海洋国家之间的故事。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二王子, 俊俏而命运畸零的帕里斯, 拐走了希腊的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妻子海伦, 荷马史诗中说, 海伦具有一种神人似的美。于是, 希腊英雄与特洛伊英雄之间, 为了海伦, 起了影响人类历史的战争。双方对峙10年, 希腊英雄不能攻下特洛伊城。最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献计:造一巨大木马, 木马的肚子里藏着士兵, 将木马遗弃在特洛伊城外, 希腊士兵上船撤退。派一人给特洛伊人说, 木马是为了给神的祭祀。特洛伊人将城墙打开一个缺口, 才把木马鼓捣进去, 当作献给雅典娜的礼物。特洛伊的一个祭司拉奥孔, 却觉察出了木马的诡异, 警告特洛伊人把木马毁掉。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洛伊城, 她就放出两条巨蛇, 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咬死。特洛伊人更相信拉奥孔的警告触怒神灵, 所以, 将木马请进城之后, 特洛伊预言家卡珊德拉的再一次警告, 更被当成旋风屁。于是, 人类历史上最凄楚的事情在夜里发生了:特洛伊毁灭。大多数男人被杀死, 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 海伦又被带回希腊。人类的战争永远不会结束, 一切战争都是特洛伊战争。

这个时代, 男人和女人, 都要通过教育成为人。可是, 我们实在不知道, 这个时代教育出来的男人和女人, 到底有什么用———除了为了生存而生产以外。因为, 在男人和人身上, 已经没有了任何故事。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这组雕像, 拉奥孔位站在中间, 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站在他的左右两侧。痛苦的神情, 扭动的身躯, 蛇的缠绕, 绝美的身躯, 把父子三人的精神, 定在了天地之间。父亲高大, 左边的儿子年龄大一些, 右边的儿子年龄小一些。他的两个儿子的脸, 都望着父亲的脸, 而父亲的脸, 向上望着天。

雕像描绘的拉奥孔和他的儿子的神情, 是引起西方美学讨论的一个分水岭。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 在他的著作《拉奥孔》里, 提出了一个神秘问题:“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塑里不哀号, 而在诗里却哀号呢?”他的思想是:“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它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1]P1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前70~前19) 写的史诗《伊尼特》, 描写拉奥孔被蛇缠住的神情是痛苦挣扎, “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 “放声狂叫”, 据说那个哀号在海上传出几里路远。那么, 拉奥孔的嘴巴, 应该张得很大, 而且脸庞也应该是扭曲得不成样子。进一步可以想象, 他的整个身躯, 也不再有风度, 也许他痛苦得满地打滚儿。他的两个儿子, 也会像他一样狼狈, 失去人性的美的风采。

雕像是站立着的父子三人, “身体的站相愈静穆, 它就更适合于表现心灵的真实性格:在一切过分脱离静穆站相的姿态里, 心灵不处在它的最自在的、而是在一种被迫的强勉的状态里。在强烈的情操里, 心灵是较易被人认识和指出的, 但伟大和高贵却是在统一的、静穆的站相里。在拉奥孔里, 如果单单把痛苦塑造出来, 就成为拘挛的形状了。所以艺术家赋予它一个动作, 这动作是在这样巨大的痛苦里最接近于静穆的形象的, 为了把这时突出的状况和心灵的高贵结合于一体。但是在这个静穆形象里, 又必需把这个心灵所具有的, 和别的任何人不同的特征标出来, 以便使他既静穆, 同时又生动有为, 既沉寂, 却不是漠不关心或打瞌睡。”[2]P198

我们看到的雕像, 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的嘴巴, 只是微微地张开, 整个身躯保持着一种美且健的风情, 脸庞是痛苦却沉静, 类似于和尚享受即将进入的涅槃境界。所以, 这组雕像是典型的艺术精神, 而不是尘世中的人的痛苦世相, 虽然雕像展现“那是三个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体, 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 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 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紧张, 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 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致使“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可怜的观看的领域里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3]

莱辛的《拉奥孔》的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 论证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与界限。我想借莱辛的这个思想, 讨论作为人的父母与子女, 和作为比喻的画与诗, 更准确地说, 是讨论尘世中的父母与子女, 和理论中的父母与子女。“儿童青少年是具有魔鬼和上帝二重性的人, 儿童青少年可爱极了———只要你不是他的父母或者老师, 你要是他的父母或者老师, 儿童青少年恶心极了。……父母对儿童青少年的感受恰是雪莱的《沮丧》:‘没有内在的平静, 没有外在的安宁。’儿童青少年大约觉得父母是他们人生以外的意义, 父母仿佛他们的作业和课外兴趣。”[4]

德国的温克尔曼论述“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 既在姿态上, 也在表情里。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 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 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 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在极端强烈的痛苦里, 这种心灵描绘在拉奥孔的脸上, 并且不单是在脸上。在一切肌肉和筋络所展现的痛苦, 不用向脸上和其他部分去看, 仅仅看到那因痛苦而向内里收缩着的下半身, 我们几乎会在自己身上感觉着。然而这痛苦, 我说, 并不曾在脸上和姿态上用愤激表示出来。他没有像维吉尔在他的《拉奥孔》 (诗) 里所歌咏的那样喊出可怕悲吼, 因嘴的孔洞不允许这样做, 这里只是一声畏怯的敛住气的叹息。……身体的痛苦和心灵的伟大是经由形体全部结构用同等的强度分布着, 并且平衡着。拉奥孔忍受着, ……他的困苦感动到我们的心里, 但是我们愿望也能够像这个伟大人格那样忍耐痛苦。一个这样的伟大心灵的表情远远超越了美丽自然的构造物。艺术家必先在自己内心里感觉到他要印入他的大理石里的那精神的强度。”[2]P197-198

莱辛的《拉奥孔》, 揭示的思想是:“论诗与画的界限”, 在于美从画中自然流淌出来, “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它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诗中的拉奥孔, 确实痛苦得哀号不已, 甚至满地打滚, 人除了痛苦之外, 就是无比可怜, 无比丑陋, 不一定能够引起人的同情。特洛伊人确实没有同情拉奥孔, 他们甚至认为拉奥孔得罪了雅典娜神, 拉奥孔罪有应得。那是透过文字, 激发起人的想象, 知道的拉奥孔, 是人类的痛苦, 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他的族人的痛苦的担当———拉奥孔承担的是特洛伊人有眼无珠的愚蠢而导致的痛苦;雕像《拉奥孔和他的儿子》, 整组雕刻是安宁的, 那是人的灵魂的安宁。它是视觉对人的灵魂的杀戮, 它用“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把拉奥孔和他儿子的美与伟大, 定在了天地之间, 也震撼着任何一个人的灵魂。诗申诉人类的痛苦, 雕像张扬人类的美与高贵, 尽管诗与画有界限, 但是, 都是对人的灵魂的穿透。

父母与儿女是美学意义的存在

无论是阿格桑德罗斯父子的雕像《拉奥孔和他的儿子》, 维吉尔史诗《伊尼特》, 还是莱辛的美学著作《拉奥孔》, 其中的拉奥孔形象, 都不是那个真实的特洛伊祭司, 而是一种精神。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 (1541~1614) 还有一幅影响深远的油画《拉奥孔》, 那是夸张的, 人物是扭曲变形。研究者认为, 画面所形成的是一个崩溃、恐怖、变形、神秘、混乱的无序的世界, 也暗示了画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和人类悲剧的宿命感。他的《拉奥孔》, 所揭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曾认识的伟大的东西”。我要讨论的中国当代的父母与儿女,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的说话。我也觉得, 父母与儿女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曾认识的伟大的东西———尽管父母与儿女, 在尘世中是那么的了无意趣。

这是教育普及的时代, 这是生活很方便的时代, 这是讲究人与人之间对话与平等的时代, ……我们还可以把许多好话加在这个时代的头上, 同样, 我们也可以把许多坏话加在这个时代的头上。不管怎么描绘这个时代, 在教育上, 我们已经陷入了俗不可耐———我们已经全面陷入了俗不可耐。忍耐痛苦, 是中国父母最伟大的德性, 无论儿女多么无赖, 无论生活多么卑微, 他们都能忍耐痛苦。只是, 中国的父母忍耐儿女, 儿女忍耐父母, 都达不到拉奥孔父子的境界———那么美, 那么安宁, 那么单一, 那么和谐!要建立一个关于人的美学意义, 再把美学意义的人, 转化为教育意义的人。我用画与诗的合与分, 分与合, 来比拟父母与儿女的分与合, 合与分。“希腊的伏尔太有一句很漂亮的对比语。说画是一种无声的诗, 而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1]P12

我们的尘世中的父母与儿女, 我们文章中的父母与儿女, 我们说教中的父母与儿女, 我们一切形诸文字与图象的父母与儿女, 实际上, 都不能揭示父母与儿女。我宁愿把这些庸俗的父母与儿女———当然包括我与我的父母, 我与我的子女———美学化, 赋予他们“希腊雕像里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参考文献:

摘要:这个时代的人, 到底有什么用处?应该是时代最大的话题。人还美不美?是时代的第二个话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美学意义何在?这个美学意义的人, 转化成教育意义上的人, 应该是教育和教育学的时代话题。

关键词:父母,子女,画,诗,美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1]莱辛, 朱光潜译.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2]宗白华全集 (第4卷)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6.

[3] http://baike.baidu.com/view/37188.htm

篇4: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

问:我是独生子女,我的父母如果去世了遗产是否都由我继承?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已去逝,但我的父母各自都有兄弟姐妹。

答:你父母均是在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世之后去世的,你作为他们唯一的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是可以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的,你父母的兄弟姐妹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是无权在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继承你父母的遗产的。

2、父母离婚后,被判给对方的孩子,还能继承没有直接抚养一方的财产吗?

问:父亲出轨多年,2007年在外育有一子。父母2008年离婚,当时12岁的我被判给妈妈,妹妹一岁判给爸爸。请问,对父亲的财产我能继承吗?父亲的私生子是否有继承的权利?如果父亲立遗嘱不让我和妹妹继承财产,该怎么办?

答:从法律上来说,你和你妹妹和你父亲的婚外生子有同等的继承你父亲财产的权利。但如果你父亲立有遗嘱,则按照遗嘱继承优先原则,就应该按照遗嘱继承。

3、婚前一起办的财产,离婚后可以要求分割吗?

问:我跟我老公在一起7年,2013年办的结婚证,现在我们想离婚,请问我有财产分割权吗? 所有房子都是我们在一起,但还没结婚的时候买的。

答: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一般情况下是双方先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能解决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虽然是婚前财产,但仍然是共同在一起置的财产,你有权要求分割,只是要有有效证据。

4、妻子借钱给情人收不回,该怎么办?

问:妻子和一个男人通过微信认识后发展成婚外情。她偷偷借了7万元钱给情人投资,情人拿走钱后变脸不还钱,他们才闹翻,我也才知道其中情况。现在,她情人一直承认拿了钱,但是以投资失败为由拒绝还钱,请问,我该怎么办?能起诉他吗?

答:所谓夫妻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因婚姻共同生活,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你妻子借款给其情人,这是你妻子的个人债务,你无须连带偿还,也不能要求其情人还你这笔款,应该由他们双方自己解决。

5、爸妈只把房产留给妹妹,可以吗?

问:我父母有两个女儿,我是老大,都已成家。父母在县城有一处单门独院房产。去年,父母家房屋拆旧新建,父母自主决定由二女儿女婿筹钱新建两层楼房。我提出异议后,父母依然坚持让二女儿女婿撑头新建。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你父母有这个意思只把房子留给二女儿一家的话,并且以实际行动表示了此想法,那么这算是一种立遗嘱的行为。根据我国继承法,父母生前把房产留给其中一个子女,属于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要高于法定继承。所以,你父母的做法可能让你难以接受,但是,他们有权这样做。

6、别人拿我身份证办了贷款不还,怎么办?

问:因为曾经是很好的闺蜜,我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她办了贷款。但她钱没还,就放手不管了,我该咋办?

答:如果对方当事人只是拿你的身份证办贷款,但你没在合同上签字,那该合同不能生效。如果你签字了,那即便是该贷款非你用,你也应该偿还,至于你和贷款人之间的债务关系,是你们之间的债务关系,不能对抗银行的贷款关系,你可在还款后向实际贷款使用人追偿。

7、孩子9个月,我无力抚养,可要求给男方吗?

问:我和丈夫性格不合,双方都想结束婚姻。但孩子才9个月,我独自抚养有困难,请问我可以提出孩子抚养权归男方吗?

答:根据相关法律,夫妻离婚时,孩子未满两周岁,一般会判给女方,但女方有不能抚育孩子的客观原因的,可以判给男方。你首先可以和男方协商,如果男方愿意要孩子抚养权,是可以的。

8、老人房产被儿子擅自改名,怎么办?

问:老太太七十多岁,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老太太在二儿子家生活。现在,二儿子在老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该房产改到了其父亲光棍兄弟的名下且不再管老太太吃喝。请问老太太应该怎么办?

答:根据继承法,在老太太健在情况下,老伴留下的房产应该属于老太太的房产,其子无权擅自改变房产归属。老太太的其他子女可以帮助老太太起诉二儿子,要求其还回老太太的房产,并对老太太进行赡养。

答询:子君

篇5: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0)沪一中民二(民)终第字168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禾某。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马某。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叶某。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马叶某。

上诉人禾某因按份共有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09)闵民三(民)初字第1953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9年12月28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1月1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禾某之委托代理人,被上诉人马某、叶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被上诉人马叶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认定,马某、叶某与马叶某是父母子女关系。马某、叶某曾于2001年10月购买了一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水清一村某号502室的房屋,三口之家在此居住。马叶某和禾某结婚生子以后也一直与马某、叶某共同居住在该房屋内。

2006年初,马叶某向马某、叶某提出用上述房屋置换一套面积大的房子,由于无力单独购买住房,请求马某、叶某与其共同购买。马某、叶某表示同意,并将上述房屋出售。同年3月21日,马叶某、禾某以自己的名义与他人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并与马某、叶某共同出资购买了上海市闵行区雅致路某弄5号702室房屋,购房总价人民币(下同)890,000元。其中,马某、叶某分两次出资购房款498,000元,其余购房款由马叶某、禾某以商业贷款100,000元和公积金贷款200,000元等方式筹集支付。结合购房所需的其他税费,双方为购买该房屋共计支付了926,751元。2007年9月4日,马某、叶某又给付马叶某、禾某80,000元用于提前归还商业贷款。马叶某、禾某为此清偿了商业贷款100,000元和利息6,729.40元。

在购买上述房屋过程中,马叶某、禾某负责具体办理相关手续。2006年5月28日,马叶某、禾某将上述房屋登记为其所有,并取得产权证。2009年5月23日,马某、叶某发现产权证上的权利人只有马叶某、禾某的名字后,双方发生争议。

原审审理中,马某、叶某请求判令:

1、确认其二人对位于本市雅致路某弄5号702室的房屋享有73%的所有权份额;

2、诉讼费由马叶某、禾某负担。

原审认为,不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个人共有。根据查明的事实,本案双

方基于亲属关系共同出资购买了涉案房屋,但马叶某、禾某未经协商,排除马某、叶某后自行登记并取得涉案房屋全部所有权的行为,侵犯了马某、叶某的合法权利。马某、叶某的房产权利应当得到确认和保护。根据法律规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因此,马某、叶某由于家庭其他原因要求确定涉案房屋的产权份额,不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按照马某、叶某的购房出资比例,支持其诉讼请求。原审法院审理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十三条、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之规定,于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作出判决:上海市闵行区雅致路某弄5号702室的房屋确定为马某、叶某享有其中62%的所有权,马叶某、禾某享有其中38%的所有权;马叶某、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二十日内协助马某、叶某办理该房屋的产权变更手续。案件受理费减半收取计6,350元,由马某、叶某负担2,413元,马叶某、禾某负担3,937元。

判决后,禾某不服,上诉于本院,诉称:

1、禾某与马叶某在离婚诉讼中对财产分割发生重大分歧,马叶某的父母马某、叶某提起本案诉讼的目的明显是为马叶某争夺财产。马叶某虽然是一审被告,但其与马某、叶某的利益是一致的,由此,马叶某所作陈述仅能代表其个人,而不能视为是禾某的自认,更不能就此认定事实。原审法院仅凭马某、叶某及马叶某三人的陈述即支持马某、叶某的诉请,违背客观事实。

2、原审认定马某、叶某出资578,000元缺乏依据,禾某仅认可其出资438,000元。

3、马某、叶某非系争房屋的产权登记人,在其物权不能认定的情况下,原审法院适用《物权法》关于共有的规定显属错误。

4、根据《婚姻法》相关司法解释,婚后父母为夫妻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应认定为是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原审法院无视法律规定,依据马某、叶某的出资认定其享有系争房屋产权份额,应属错判。由此,禾某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判,改判驳回马某、叶某的原审诉请。

被上诉人马某、叶某辩称:其与马叶某、禾某属共同出资购买系争房屋,而非资助马叶某、禾某买房,其理应依据出资比例享有系争房屋的产权份额。在购买系争房屋过程中,马某、叶某实际出资650,000元,虽然原审法院对此未予认定,但出于家庭和睦相处的目的故未上诉。由此,马某、叶某认为禾某的上诉请求缺乏依据,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被上诉人马叶某辩称:系争房屋是其父母为改善居住条件卖掉水清路房屋后再行购买,产权登记在马叶某、禾某名下是其与禾某擅自所为,其父母并不知情。原审判决基本符合事实,请求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经本院审理查明,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无误,本院依法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

1、马某、叶某对系争房屋的出资究竟是对马叶某、禾某的赠与还是双方共同出资购买?

2、如果是共同出资购买系争房屋,马某、叶某的权利份额应如何认定?亦即马某、叶某的出资应如何认定?

对争议焦点1。现禾某主张马某、叶某的出资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应视为对其与马叶某的赠与,而马某、叶某、马叶某则认为系争房屋为四人共同购买。对此,本院认为,对禾某关于马某、叶某出资系赠与的主张,其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而系争房屋是马某、叶某出售其原有房屋后再加价购买的,禾某提供的证据又不足以表明马某、叶某对系争房屋登记在马叶某、禾某名下早已知情且无异议,故现马某、叶某要求依据出资比例确定系争房屋的产权份额,并无不当。对禾某的上述主张,本院不予采纳。对争议焦点2。禾某仅认可马某、叶某出资438,000元,而马某、叶某则主张出资650,000元。对此,本院认为,由于本案当事人系家庭成员关系,对购房当时相关款项来源均无法提供相互对应、确凿的依据,原审法院综合考虑禾某的买房款项记录、当事人的陈述等,认定马某、叶某出资578,000元并据此确定其对系争房屋享有62%的产权份额,该认定当属合理,本院予以认可。

由此,对禾某的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2,700元,由上诉人禾某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 侯卫清

审判员 郑卫青

代理审判员 张薇佳

二○一○年一月十八日

篇6:父母和子女能否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父母和子女能否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作者: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06期

问:在我和弟弟不知情的情形下,我母亲与姐姐私下签订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我姐姐照顾母亲的衣食住行,并为母亲养老送终。母亲将两居室的楼房及9万元存款全部交给我姐姐。协议签订两年后,母亲因病去世。我与弟弟找到姐姐,要求分割母亲的遗产,但姐姐拿出有母亲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的遗赠扶养协议,声称根据该协议,所有遗产都应由她个人继承。

篇7:独生子女和父母的情爱散文

中国政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 在我国城市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 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问题已初现端倪。随着第一批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形成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逐渐进入老年阶段, 这类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与此同时, 随着时间的发展, 预计在未来20~30年内, 我国城市大批独生子父母将陆续进入老年, 届时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因此, 认识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特殊性与解决的必要性, 将有助于稳定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

二、石家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调查

(一) 数据来源。

本调查选取的是石家庄市的独生子女父母作为被调查对象。截至2009年为时间点,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年龄在24~29岁。按八十年代较高的城市平均初婚年龄 (女性25岁, 男性27岁, 平均初婚年龄25岁) 计算,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在2009年的平均年龄在49~57岁的范围内。这类人群被确定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 来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和需求, 此后针对他们的需求和意愿提出更好的解决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50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139份, 有效回收率为93%。

(二) 影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和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通过对本次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 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 从模型中可以得到影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和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表1)

1、年龄因素。

年龄是影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和意愿的第一个显著性因素。独生子女父母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很高, 仍然占绝对多数。从50岁以下、50~60岁、60岁以上的三段年龄分组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各组选择家庭养老的比例分别是56.3%、72.9%、85.7%。各组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比例分别为43.8%、27.1%、14.3%。

从调查的年龄分组中明显表明, 大多数被调查的高龄独生子女父母不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方式以外的其他养老方式, 但是对于年龄较低的独生子女父母而言, 他们对其他养老方式的接受程度已经明显提高, 并且随着年龄的降低, 选择其他养老方式的比例逐渐升高, 尤其是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这表明对于年龄较高的独生子女父母已经进入或者马上进入养老阶段, 这部分人群受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传统观念、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还是会继续继承使用最基础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而对于低龄的独生子女父母而言, 随着他们对自己未来养老问题的更多思考, 更加认识到他们对自己作为独生子女父母会在将来的养老中面临很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从而做出更适合自身条件情况的养老选择, 他们开始更多地接受其他养老方式。他们已经更清醒地看到了他们所处的养老环境, 认识到独生子女将来会担负起赡养4位老人的重任, 所以他们不愿意在自己将来养老时给子女增加负担。

2、经济因素。

从统计的数据资料和一些访谈案例中可以清楚地发现, 影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选择的第二个显著性因素是收入水平的高低。从大部分人的选择来看, 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收入较高者, 依赖家庭养老的比例较低, 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其他养老方式。他们有较高的收入, 由于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和保证, 他们不会太担心将来养老中遇到的问题。有了好的经济水平支持, 他们可以追求高水平的养老机构的服务、享受优越的医疗条件、丰富精神娱乐活动, 可以雇佣服务人员为自己服务, 等等;第二类是收入较低者, 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比例较高, 说明他们对家庭养老依赖性大。这部分人群没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为养老提供保障。他们在选择养老机构的时候要选择自己能够支付其费用的场所, 在享受医疗待遇的时候只能降到最低水平, 选择雇佣服务人员服务的时候可能会无力支付费用等。因此, 这部分人群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较多, 主要因为家庭养老所耗费的资金较低, 需要支付的费用较少。

3、职业因素。

从参数分析得出, 独生子女父母的职业对他们养老方式的选择起到了显著影响, 是第三个显著因素。本研究中把职业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企业类, 在这部分人群中收入较低或低者占大部分。其中, 有67人选择了家庭养老的方式, 19人选择了其他方式;第二类为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 在这部分人群中, 他们的工作环境条件和待遇都较好和较高。其中, 有21人选择了家庭养老方式, 有17人选择了其他方式。在企业工作的人群中, 工作收入低或者较低的选择家庭养老的比重最高。在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工作的人群中虽然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家庭养老, 但是选择家庭养老的比重与在企业中工作的人群比较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第三类情况就是在一部分自由职业者中, 他们往往从事的是商业服务行业, 对家庭养老方式的依赖程度就更加下降了。

据此分析, 出现这种显著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 企业工人的待遇要远低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尤其是像一些专业技术人员, 比如教师、医生、公务员这类人群的工作待遇较好、生活保障较稳定、工作条件和环境较优越、文化水平高, 他们的养老负担较轻, 养老费用较充足, 因此对家庭养老方式的依赖程度也在下降。再有, 对于那部分收入较高的自由职业者, 由于他们的经济状况比一般工作人员富裕很多, 有经济条件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和待遇, 因此他们对家庭养老的依赖程度也降低了。

4、文化水平因素。

文化水平、工作性质、收入水平三者有相互关联性。文化水平与工作性质的关联性表现为, 文化水平越高, 工作性质也越优越。工作性质与收入水平的关联性表现在, 工作性质越优越, 收入水平就越高。以此又可得到, 文化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联性表现在, 文化水平越高, 收入水平相应也越高。而且文化水平决定着思想意识, 与养老的观念又有很大的相关性。

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水平与他们的养老观念有很大的关联性。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养老观念越新, 思想开通, 容易接受新的养老方式, 意识到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对养老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的养老观念很保守, 不愿意接受其他的养老方式和观念, 只能固守着最传统的方式。

三、主要结论

(一) 独生子女父母选择的养老方式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为主。

在本次调查中, 从老年独生子女父母和中青年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上都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9.1%) 依然选择家庭养老,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 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方式的选择还是比较传统的, 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要地点。对老年人养老阶段所提供的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精神慰藉主要由家庭完成。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消亡, 它依然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这一调查结论, 符合我国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特点, 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之中, 国家的经济实力尚不能承受过重的养老负担, 国家不能负担起所有老年人养老的费用也不能把他们都送入养老机构。同时, 也符合我国传统的孝文化, 可以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和发展, 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 独生子女父母选择养老方式出现多样化趋势。

除了在被调查人群中有超过半数的选择了家庭养老,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9%) 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这里的非家庭养老方式是指:社区养老、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养老、民办养老机构养老, 还有一些占比例很小的其他养老方式, 如异地养老、旅游养老等。

在谈到独生子女父母将来的养老选择时, 更多的人选择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以房养老等其他非家庭养老方式, 其中对机构养老方式的接受程度最高。

这些都说明, 目前的养老方式呈现多样化局面。既不是单纯的依靠社会养老, 也不是单纯的依靠家庭养老, 而是走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会养老为辅, 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社会与家庭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模式。

(三) 社区养老方式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目前, 社区养老方式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未来养老方式, 也是理论学术界所推崇的未来养老趋势。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老年群体自身的变化、需求, 政府层面的老龄政策, 社区提供的服务以及老年人的家庭情感文化、血缘关系文化等都构成了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基础。

虽然从理论上、政策上、社会经济条件及文化上来看, 社区养老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从此次调查中看出这种方式还没有得到广大独生子女父母的认可。一方面的原因是资金不足, 渠道单一;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缺少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低。这就使得社区服务不能更多地给予老人们精神护理、心理支持和情感慰藉。社区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养老方式, 尽管目前在城市中还没有被普遍认可, 但国家应该加大发展力度, 促进此项事业的发展, 并且还要增加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人接受并认可它。

(四) 子女的唯一性加大父母的养老风险。

由于独生子女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所以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比非独生子女父母有更大的风险, 一是表现在独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如果中途夭折或者发生伤残事故, 独生子女父母就丧失了基本的养老资源;二是表现在独生子女的养老支持能力上———子女是否孝顺, 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赡养能力,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

此外, 随着独生子女父母年龄的增大, 他们的养老风险也在逐渐扩大。比如, 他们的健康自理能力逐渐变差时就需要更多的照料, 当出现丧偶的情况时他们会需要更多的心灵关怀和精神慰藉。因此, 子女的状况, 包括子女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就业情况、收入水平、工作地点等, 不仅影响到父母能够获得养老支持资源的多少, 还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问题。

摘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选取石家庄独生子女父母作为被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 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养老需求和意愿进行调查, 利用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需求和意愿如何影响他们的养老选择。

关键词: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

参考文献

[1]凤笑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 1991.5.

[2]柳玉芝, 蔡文媚.中国城市独生子女问题[J].人口研究, 1997.5.

上一篇: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下一篇:中医基础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