腼腆的反义词

2024-04-15

腼腆的反义词(精选8篇)

篇1:腼腆的反义词

中文发音:腼腆[miǎn tiǎn]

词语解释:意为害羞,举止不自然。

反义词:大方

用腼腆造句

1、稻田里,沉甸甸的谷穗像怕羞的姑娘腼腆地低着头。

2、薛颢见到陌生的叔叔还会脸红,还是很腼腆啊!

3、她原本是个很腼腆得女孩子,几年未见,变的落落大方了。

4、他腼腆得使自己的表现不能恰如其分。

5、他以前特别腼腆,可现在却判若两人。

6、他态度冷淡是因为他势利眼呢,还是因为他腼腆?

7、他由克丽丝汀倍伴着腼腆地走进来。

8、她是个很腼腆的人,心思很细腻。

9、劳笠把自己的腼腆忘得一干二净,并且立刻变得随和了。

10、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腼腆地站起来

11、初中的学生都很腼腆,一个个都是稚嫩的脸庞。

12、内向、腼腆、不自信是懦弱的表现。

13、她那腼腆的温文神情和受惊的眼神里有一种媚态。

14、到了演讲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很腼腆。

15、他很腼腆,见到生人会脸红

16、这个孩子在众人面前总是表现的很腼腆。

17、姑娘腼腆的低下头,桃花却浮上了脸蛋。

18、他们不时发出腼腆的,轻轻的.笑声。

19、她细腻的脸蛋儿泛着点微微的红,腼腆地朝远去的朋友一笑,心中充满了出国的憧憬。

20、刚刚出土的小树苗就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

21、一个黑眼睛、黑头发的腼腆的乡下美人儿进来了。

22、姑娘腼腆地点点头,走了出去。

23、她那好交际的作风,实际上是她腼腆天性的伪装。

24、她和陌生人说话总是很腼腆。

25、初春的小路旁,鹅黄色的花瓣腼腆地开满枝条。

26、这需要腼腆稳重的感情,而她们没有。

27、他只注意到她的甜甜的、腼腆的脸。

28、大学毕业前夕,姐姐和同学们一起谈论着参加工作后的生活,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29、当我看她的时候,她总会腼腆的笑笑。

篇2:腼腆的反义词

忸怩

怕羞

害臊

害羞

含羞

羞臊

羞怯

羞惭

羞赧

腼腆的反义词

开朗

大方

活泼

腼腆的造句

1、他一向腼腆,站在领奖台上更显得手足无措。

2、她性格腼腆,见了生人有点儿拘束。

3、这个孩子见了生人便有点腼腆。

4、生性腼腆的他渐渐地变得活泼热情起来了。

5、他腼腆得使自己的表现不能恰如其分。

6、别看我哥在报告会上腼腆的样子,但和歹徒拼搏时,他却舍生忘死,奋勇向前,屡建奇功。

7、他态度冷淡是因为他势利眼呢,还是因为他腼腆?

8、这个女孩很腼腆,与人讨论问题时,总是温声细语的。

9、快到三岁的乔腼腆地藏到露西的裙子后面。

10、很怪,他不爱说话,还有点腼腆,但是充满热情。

11、他以前特别腼腆,可现在却判若两人。

12、迈克在女子面前很腼腆,所以苏珊只好对迈克主动一些。

13、一个黑眼睛、黑头发的腼腆的乡下美人儿进来了。

14、起初我还以为他很腼腆,后来我才发觉他是不爱理人。

15、他只注意到她的甜甜的、腼腆的脸。

16、他们不时发出腼腆的,轻轻的笑声。

17、他很腼腆,需要鼓励才肯说话。

18、这需要腼腆稳重的感情,而她们没有。

19、她细腻的脸蛋儿泛着点微微的红,腼腆地朝远去的朋友一笑,心中充满了出国的憧憬。

篇3:《论语》反义词的修辞作用

作为语录体的《论语》言简意赅, 含蓄隽永, 散骈结合, 节奏明快, 读来琅琅上口。反义词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何九盈、蒋绍愚二位先生说:“在古汉语中, 特别是上古汉语中, 一对反义词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 或一起出现于单句, 或分别出现于复句而词性总是相同, 语法地位也常常相同, 它们在句子中造成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1)

《论语》中反义词在修辞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语义表达、构词和修辞格运用这三方面。

一、语义表达方面

1. 表示矛盾对立

反义词在表意方面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引导人们在事物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论语》反义词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明显。例如:

(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唯我与尔有是夫。” (述而·第七)

(2)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泰伯第八)

(3)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是惑也。 (颜渊第十二)

(4)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四)

(5)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微子第十八)

(6) 子曰:“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

“用”时“行”, “舍”时“藏”, 这是智;天下“有”道时“见”, 无道时“隐”, 这也是智;“爱”的时候想他“生”, “恶”的时候想他“死”, 又想他生又想他死, 这是“惑”, 也就是“不智”;“喻于利”是“小人”, “求诸人”也是“小人”, 当然要做“君子”, 要“喻于义”, 要“求诸己”。“不可谏”的“往者”当然要放下, 要面对“来者”才有意义。《论语》通过反义词揭示了对立矛盾情况下的两种相反行为的优劣, 使人们能作出正确的取舍。

2. 表示统一性

事物存在矛盾对立的同时, 还存在同一性, 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对立性可以变成同一性。《论语》中反义词的运用表现了事物的这种关系, 引导人们在矛盾对立的事物中注意其相同点,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 有若无, 实若虚, 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 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第八)

(2)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泰伯第八)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里仁第四)

(5)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上面例句中, “有”和“无”, “虚”和“实”虽然是矛盾对立的, 但在修养极高的“吾友”身上却可以做到相“若”, 也就是无大差别。“贫贱”和“富贵”也是相反的情况, 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 也就是国家“有道”时“贫贱”和“无道”时“富贵”都是可耻的。对待父母, 不管“生”时“死”时, 正确的做法就是都要符合礼。“好人”和“恶人”两种相反的行为在“仁人”身上得到统一。大家都“恶”和大家都“好”的时候都要保持清醒, 去“察”清楚再下结论。《论语》善于引导人们看到矛盾事物中的相同之处, 这相同之处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3. 表示浑括

“浑括”乃“全”义, 反义词表浑括就是使用成双成对的反义词以表示事物的整体性, 即用代表事物对立双方的反义词概括整体事物, 从而使词语既高度概括又不失具体。如: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

(2)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 (微子第十八)

(3)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学而第一)

上面例句中, “进退”用来代表接待宾客的工作。“昼夜”中的昼指白天, “昼夜”表示一整天。“长幼”中“长”指长辈, “幼”指晚辈, “长幼”概括了长晚辈之间的关系, 乃五伦关系之一, 后多用“父子”“兄弟”代表这一伦。“君臣”也用来概括上下级关系, 乃五伦之首。“出—入”概括了人所处的所有场合, 表示所有场合都要做到“孝悌”。

二、构词方面

单音节的反义词经常连用, 时间久了, 就会凝固成一个反义复合词。《论语》处在单音节词为主的时期, 但也开始出现了单音节词形成反义复合词的例子。如:

(1)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 小德出入, 可也。” (子张第十九)

“出入”由原来的表示进出义的两个反义词“出”“入”构成复合词后, 产生了新的意义, 表示“不相符, 有差别”之义。

(2)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 谓之有司。” (尧曰第二十)

“出纳”单独“出”为“拿出”义, “纳”为“纳入”义, 两个反义词构成偏义复词, 表示“拿出去”。

《论语》中的反义词在后世构成复词的有:往—来, 动—静, 得—失, 举—措 (错) , 上—下等。

三、修辞方面

1. 在对偶中使用反义词

对偶修辞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按照意义关系对偶可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其中反对就是使用反义词使对偶的两句内容对立而形成反照。《论语》中的这种对偶句, 形式整齐匀称, 反义词在互相对应的位置上, 节律分明, 音节和谐, 极富表现力和语言美。如:

(1) 子曰:父在, 观其志。父没, 观其行。 (学而第一)

(2) 子曰:“众恶之, 必察焉;众好之, 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3) 子曰:“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阳货第十七)

(4)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第十七)

(5)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 在对比中使用反义词

对比修辞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相互对照。《论语》在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1) 子曰:“贫而无怨难, 富而无骄易。” (宪问第十四)

(2)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第二)

(3)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 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第十三)

(4) 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雍也第六)

(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 齐桓公正而不谲。” (宪问第十四)

(6)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第十四)

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由反义词造成意义的强烈对比, 使事物的差异性更加突出。

3. 在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 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论语》中的排比句中多有使用反义词:

(1) 动容貌, 斯远暴慢矣;正颜色, 斯近信矣;出辞气, 斯远鄙悖矣。 (泰伯第八)

(2) 亡而为有, 虚而为盈, 约而为泰, 难乎有恒矣。 (述而·第七)

(3) 子曰:“生, 事之以礼, 死,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 古之狂也肆, 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 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 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阳货第十七)

(5)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尧曰第二十)

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气势磅礴, 有一气呵成之感, 其中的反义词交叉对举, 表明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 使是非显豁, 态度鲜明, 语言清楚明朗, 极具说服力。

反义词在《论语》表意、构词、修辞格等方面的使用, 使语言表达深刻、生动, 体现了反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 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汉语中都富有表现力的一面。

摘要:反义词是词汇系统中相当活跃, 表现力比较强的部分。《论语》的语言深刻隽永, 对后代语言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反义词在《论语》中有比较多的运用, 对语义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

关键词:《论语》,反义词,修辞

参考文献

[1]饶尚宽.先秦单音节反义词简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4, (8) .

[2]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语文出版社, 1994.

篇4:腼腆的信用女神

但话还要说回来。正常情况下,只要在可控范围内,信用便是支撑市场经济的强大支柱。对于现代市场经济,不管可以归纳出多少特点,大概无人否认,信用已成为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经济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所谓现代社会就是信用社会,这已是老生常谈了。

从一句老生常谈中我们可以读出的是,现代之前信用并不是经济生活的基本要素。因为传统社会的经济生活以实物经济为主,交易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使作用十分抽象的货币,用的也是真金白银。对于纸币,更遑论“票据”,人们一向心存畏惧。信用涉及对未来的管理,如果这种管理能力十分低下,由实物交易衍生出信用交易的可能自然不大。那时的经济,从信用稀缺的角度看,倒更像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是“物的管理”。

因此,若给信用(credit)下个定义,便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了现在而抵押未来,或反过来说,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这话听起来比较抽象,却准确反映着信用的本质。无论放债的还是举债的,都是对未来收益有一个预期,不同的人在预期上的差异,使信用市场成为可能。用经济学专业术语来说,“时间选择偏好”决定着不同的人是买入还是卖出信用。但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却使信用具有虚幻性,它能被抵押、被人乐于接受,需要一些特殊的心理条件。从这个角度讲,信用虽然完全是一种世俗现象,它与宗教信仰却有些奇妙的相似之处。第一,它关系到人们未来的幸福,它的确定性越大,就越易于被人相信和接受。其次,它被相信的程度越高,它就越有可能让人产生迷狂,将虚幻之物当做确凿的现实。因此,如何让信用变得可信,就像宗教要维持末日救赎的可信度一样,关系到“管理未来的水平”。

在外忧内患频仍的古典社会,人们相信掌管灵魂的未来,命运左右着世俗的未来,而人类自身管理未来的能力则十分有限。今天我们把信用看做一个好东西,它像一根强大杠杆,能用预期收益扩大流动性,创造更多的财富。但在信用社会诞生之初,世事难测的历史记忆,彼岸永恒而此岸多变的信仰习惯,却让不少人感到信用是个可怕的东西。与受上帝支配的永恒相比,世俗现象受不测的人事影响,因此未来总是不稳定的,它之获得相对稳定性,从而使信用经济得以蔓延,与现代政体有着莫大关系,乃是“神权还俗”后政治转型的结果。

因此,说到信用经济的成因,若是指个人或公司,专业经济学已有详尽分析,至于整个社会,无论个人、公司或政府(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能够普遍利用信用杠杆去扩大消费和投资,从专业经济学就找不到解释了。我们本应记得,眼下这场危机的源头,并非雷曼兄弟的破产,而是有政府背景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信贷,那些被各大投行打包出售的金融衍生品,里边装了不少“两房”债权,而这是美国政府当初为推动安居工程而大肆信用扩张的产物。有经济学家已指出作为政府行为的“两房”和美联储不当操纵利率与金融危机的因果关系,尽管在一年多后媒体上几乎听不到“两房”消息了。因此,眼下这场金融危机,若以政治眼光做深入的考察,便不是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信用扩张,发生在英国一六八八年光荣革命之后,也就是说,它与近代最重要的一次政体转型有关。据史家记载,从一六八九到一七四九年,英国国债数量从一百万英镑迅速增加到八千万英镑,且利率呈不断下降之势(一七一七年为5%,一七四九年为3%)。考虑到当时生产力水平和英国不到一千万的人口,这是个极惊人的数字,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以如此低息借到如此多的钱。英政府固然是为扩建海军和参与欧陆战事而大举借债,但它能这样做,却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可以从新政体的稳定中谋利。用史家的话说,它基本上是“立宪政府的副产品”——光荣革命确立议会主权之后,债务受其保障,专制君主赖账不还的劣行遂成历史陈迹。

这便是史称“财政革命”(the Financial Revolution)的事情。当年孟德斯鸠看到这一番景象,真是羡慕得很。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英国的立法机构得到举国信赖,又比一般人更有远见,因此他们可以受感情驱使而无需过于理智,从事超出其力量的事业;他们对自身和自由政府的信心,使其能利用“信用”(crédit)把虚幻变为现实:“这个民族有可靠的信誉,因为它向自己借,它为自己还。它可以做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事,用想象的巨大财富去对付敌人。政府的信誉和性质可使这些想象的财富成为真实的财富。”

然而,如此大规模举债毕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休谟有一篇《论公债》的文章,便特别谈到这种现象。他将历史上经营“物的管理”的政府与现在这种“透支未来”的做法加以对照,啧啧于它的怪诞:古人在太平时代积谷存粮,以备将来征战御敌之需,从不指望额外的捐输,更不敢大肆举债。雅典人、亚历山大的继承人,或精明的罗马皇帝,都能未雨绸缪,金银盈库,即吾人“深挖洞,广积粮”是也。今人却迥异于是,他们为谋取眼前利益,以未来岁入做抵押,寄望于父债子还。作为怀疑论者的休谟,不相信人类理性掌控未来的能力(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太阳明天一定从东方升起),于是在这篇论公债的文章中,便有了他那句名言:国家要么毁灭公债(public credit),要么毁于公债。

对信用扩张的担心,当然不唯休谟一人,因为这种新现象实在太醒目了。它造就了一大批食利者和奔走于伦敦街头的证券掮客,他们明显不同于商业或土地资本的传统经营者,时人有“金钱利益”(moneyed interest)一说,专指这个与信用资本有关的团体。由信用的性质所定,涉足于这种资本者,自然尤其关心世俗时间中的未来,而在西方文化中,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世俗时间一向是与永恒相对的概念,意味着令人畏惧的变化、不测与衰败。在基督教中,时间亦与世俗人生同义(拉丁文“世俗”[saeculum]便有“时间”意),其中的利益总是与低级、可朽的力量联系在一起,在至善至美的彼岸没有它的立足之地。故也难怪,当时有些文人,便把信用人格化,使之成为与其他古典诸神并列的又一位“女神”。一神的世界是稳定的,诸神的世界則是活泼多变的,这大概是文艺复兴后的人倾慕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原因之一。

具体说来,将信用人格化为“女神”,是当时辉格党旗下两位大文豪笛福(Daniel Defoe,1661—1731)和艾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的发明。他们称信用为女神,并非如古人把艺术称为缪斯,只为表达崇慕之心,而是不乏揶揄的成分,甚至透着性别歧视的味道:女人多疑善变,心无定见,感性多于理性。当然,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言论中的政治意蕴。

在笛福有关信用的讨论中,想必有他因投资海运保险而几陷于破产的痛苦记忆,但一辈子亦文亦商的他,肯定也有信用带来的愉快经历。身为辉格党的拥趸,他对另一位大文豪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把土地之外一切财产贬为“过眼烟云或想象之物”不能认同,为此写下一段妙笔生花的文字,先把信用称为货币的“小妹”,一个“生意上十分有用的仆人”。她可补货币一时之缺,满足各种贸易的目的。

然而,她却是个不好伺候的仆人,当姐姐的要常与她待在一起,安抚她,让她保持好心情,因为

只要有一丁点儿失望,她就会愁眉不展,心生倦意,一脸不高兴。她会一走了之,好久不见人影。在我们的语言中,她的芳名是“信用”,在有些国家叫“信誉”,在另一些国家,我就说不上名堂来了。

这是个害羞的小姑娘,不可思议地腼腆怕事……她有些很特殊的品质,举止十分微妙……一旦得罪了她,想让她再成为朋友,就成了天底下最难的事;……[人们]要当心,务必做到绝对不需要她,不然就离不开她了,她会狠狠地报复,而且绝不会跟他们商量,除非对她苦苦哀求并受到失去若干年繁荣的重罚。

想来真是咄咄怪事,这是个多么固执的女士;她的全部行为是多么任性!你若非要向她求爱,你就会失去她,或是必须用不合理的价钱才能买到她;你把她搞到手了,她又会老是对你生醋意,存猜疑;你若在合同里没有给她名分,她会拂袖而去,在你有生之年大概绝不会再回来。就算她能回心转意,也得付出长期的哀求和大量的麻烦。

经历过金融危机的人,看到这些写于近三百年前的话,想必会报以会心的苦笑。另一位大文豪艾迪生在著名的政论杂志《旁观者》上,也曾拾起这个话题,侧重点则放在信用女神柔弱多变的一面。她“端坐于金库中,坐在古代宪法和‘革命和解’(Revolution Settlement)的徽记下”:

她的举止看起来确实极为腼腆;这要么因为她性格柔弱,要么是她心绪不宁……一听到风吹草动就害怕。她比我遇到过的任何人……都更纤弱。由于患有时时发作的痨病,只要有人瞧她一眼,她那最红润的面颊就会消失,最健康的身體就会变成骷髅。她的复元往往也像病倒一样突然,转瞬之间就能从病病怏怏变得活蹦乱跳。

从这些语言中,慧眼独识的剑桥学派三剑客之一波考克(J. G. A. Pocock)立刻便看出了其中的政治意蕴。笛福对信用的描述,是多么类似于马基雅维里笔下的“命运”(Fortuna)。在《君主论》第二十五章,命运被比做毁灭性的河流,“一旦它发起怒来,能化平原为泽国,使树倒屋塌,……洪水袭来,人人奔逃,任其肆虐,毫无还手之力”。信用女神虽柔弱,威力却不亚于命运,她亦属于变幻莫测的时间世界,既能带来世俗幸福,也能毁灭这种幸福。或者,信用女神更像另一位意大利作家卡瓦尔坎蒂(Giovanni Cavalcanti,1444—1509)大力赞美的“幻想女神”(Fantasia),她让人憧憬未来,用幻想决定行动。不言而喻,“幻想”的另一层意思是“迷狂”。看看金融衍生品市场,或听听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我为财狂》,我们对这个字眼或有更真切的理解。笛福在谈到信用条件下的贸易时,也正是这样说的:

为何英国因海盗而失去大量船只,其国力却在增长?这难道不是个谜?为何贸易比战争更神秘?为何船只遭劫,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却在涨价?矿业投机让年金上升,基金却在减少;他们的矿山没了矿脉,却能从股票中找到?别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伤脑筋了,此等怪事不是整天都在发生吗?若想为这些事找答案,你可以从一声尖叫中发现——幻想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贸易是个谜,绝难得到完全的揭示或理解;它有自己的时机和周期,在隐蔽原因作用下,它会发生巨大的灾变、歇斯底里的混乱和不可名状的情绪——有时它在普遍的时尚这种邪恶精神的作用下,简直像是一笔完全不合常理的横财;今天它遵循事物常规,服从因果关系,明天又被人类嗜好和狂乱的奇思异想所发明出来的怪诞玩意儿施暴,然后再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变化无迹可循,既有悖于自然,亦无法解释——贸易中的神经错乱无处不在,无人能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种被后人称为“信用周期”(credit cycle)的现象,就像“命运之轮”(the wheel of fortune)一样,只能存在于“有悖自然”的领域,它违反自然法(后来杰文斯说它跟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关。果如此,事情倒简单多了),不但超出理性认知的范围,而且能使人丧失理性。因此笛福看到,信用贸易使“天底下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表现得如此疯狂”,英国人在其他事情上“慷慨大度,温和而慈爱”,可一遇到债务问题,却变得“像大傻瓜、疯子和暴君一般”。

那么,对付这种现象,是否也如马基雅维里对命运女神所言,需要男人(“美德”[virtue]的词根就是“男人”[vir])的意志?他曾说,为驯化命运,必须有强悍的新君主“对她大打出手”。但驯化信用女神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她需要另一种“美德”。

当时有位经济学家达文南特(Charles Davenant, 1656—1714),提供了这方面最早的见识。此人虽是重商派和托利党,但光荣革命后不久便看到了信用的好处,而且它不但关乎经济,更关乎政治。他对信用的描述,我们已不陌生:“只存在于人心中的事情,最虚幻微妙的东西莫过于信用。对它绝不可强迫,它取决于我们的愿望和恐惧,往往不期而至,又时常毫无缘由地离开,一旦失去,很难再全部恢复。”接下来,达文南特便把信用与政治联系在了一起:

[信用]在很多情况下十分接近于因治国智慧或疆场上的勇猛而获得的名声和威望。能干的政治家……可以因事故、失误或运气不佳而蒙羞,失宠于时见和舆论,但假以时日,只要有光彩夺目的才华、真正优点的储备,这一切仍可失而复得。同样,信用可能一时黯然失色,经受一些困苦,但只要有安全良好的基础,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这段话,与马基雅维里谈“命运女神”时在修辞上的相似性一目了然。像“治国智慧”、政治家“真正优点的储备”和“疆场上的勇猛”这些说法,隐然透露着信用像国家一样,需要某种政治品德,要有“安全良好的基础”。不过,与马氏的对策相反,对信用“绝不可强迫”,因为她不并屈服于男人的强悍,而是受“欲望、意见和感情”所左右,这也正是信用女神“虚幻微妙”,能被投机商所操纵的根源。但在达文南特看来,信用并非只有这糟糕的一面。只要人们能够形成互信,做到内心“平静安详”,他们就会产生互助的愿望,这对于“商业民族”的英国利莫大焉:

他们将会发现,商业民族不靠现货来维持自身和做生意;在把人们联系和凝聚在一起方面,相互之间的信托和信任就像服从、爱心、友情和交谈一样必要。当经验告诉每一个人,他若是只靠自己他会多么弱小,他就会愿意帮助别人,并且寻求邻居的帮助,这自然会使信用再一次逐渐浮现。

“信用女神”作为能够培养社会美德的“公共人物”的形象,在此已呼之欲出。这正是令孟德斯鸠对英国称羡不已的原因:在某些政治条件下,它确实能够“不靠现货维持自身和做生意”,使不测的未来变得可以兑现。

这就涉及“管理未来”的政治技术了。稍后于达文南特的笛福,为此提供了更清晰的解释。既然信用关乎未来,染指于它的政府就不得不承担起类似于上帝的角色,让人相信救赎一定会如期而至。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承诺绝不赖账,此其因也。信用由此变成了——就像经济史家赫希曼在《欲望与利益》中所说——能使粗野欲望变为利益、又使利益合乎道德、正义与理性,成为有益于稳定的力量。关乎此,还是笛福说得好,所以我依然不避文抄公之嫌:

“信用”的病专属于议会,恰如人称“罪恶”的病专属于主权者一样,除了它们自己以外,谁也医不好——王室的技巧不包括治病的灵丹妙药;女王和议会联合起来能治好它,单打独斗则办不到。

“信用”可不是眼光短浅的政客,以至于不明白这一点——道理明摆在那儿:议会是我们公债的基础。……“信用”不靠君主,也不靠某位大臣或这样那样的管理;它靠的是公共行政的普遍信誉,尤其是议会的正义,它要维护所有那些将财产投资于公共信用者的利益。在此事上也不必在意党派的任何干预。假如一党因另一党行使管理权,便对他们面前大臣的缺失不管不问,议会的信用就会变得一钱不值。……

“信用”……是不会跟这种平庸之辈待在一起的;你若钟情于这位处女,举止就要符合荣誉和正义的美好原则,维护一切神圣的基础,将日常制度建立于其上;你必须回应一切请求,尊重契约的庄严与价值,尊重正义和信誉;万不可尊重一党一派。做不到这一点,“信用”也不会光临;哪怕是女王、议会,甚至整个民族,都请不动她。

在这里,信用女神性情未变,却更紧密地与政体相联系,具有了完整的道德含义。正如波考克所言,她只能是政治上的诚实与审慎的女儿,“一见到暴民她就会陷入昏厥,辉格党的恐慌则会把她置于死地”;罗马教会和专制一出现在“信用”面前,她就完蛋了,“钱袋子变得空空如也,黄金成了废纸烂账”。信用靠的不是人治,即或贤明的君主、大臣或党派,并不能让她芳心永驻。只有当正义感、荣誉心和守契约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制度建立在“神圣的基础”上,使人无惧于未来,对公共和平的预期变得长远,信用才会与我们同在。换言之,她健康的前提是政治健康,而且她能明察这一条件是否得到满足。与马基雅维里那个需以强悍之风去征服的“命运女神”相反,你要向她展示公共行政的普遍信誉,她才会给你回报,将虚幻的价值变成真金白银,皇家交易所才能成为艾迪生眼中那个“物的世界”:它不是买卖股票公债之地,而是可靠的商人以货币媒介交易真实商品的处所。总之,你要驯化难测的未来,先得驯化权力。或者用更积极的说法,对政府可以暂时牺牲当下的利益给予支持,但它必须是一个受到监管的政府。

从此后三百年的历史来看,在赢得信用女神的芳心上,现代政体确实部分取得了成功,虽然离她愿与我们厮守终身还差得远。基于法治的责任制政府使未来变得更具确定性,从而使信用的政治风险大为降低了。因此,至少就英美历史而言,事情并未如休谟所说,“国家要么毁灭公债,要么毁于公债”。休謨担心的是贪婪之心会使人们置未来风险于不顾,但现代的无论公共信用还是商业信用,固然有人的贪婪从中作祟,它能染指于信用女神,却是因它取得了一纸政治背书——如艾迪生所说,信用是坐在“古代宪法和革命和解的徽记下”,这使得即使她一时拂袖而去,贪婪也只会引起政策危机,而不至于导致宪政崩盘。

在笛福时代,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谴责证券掮客是“腐败势力”,眼下则又有人在怪罪现代“金钱利益”的贪婪了。这就好比把政治清明仅寄望于政治家的品德,都是不太靠谱的事。华尔街的贪婪,或更准确地说,人的贪婪,乃是人性中固有的常数之一,它不会今年一个样,明年又另一个样。用它来解释今天的金融危机,听上去义正词严,却是懒人所为,因此也是最肤浅的解释。华尔街的信用膨胀,究其实质是对政体信心的膨胀;它的贪婪有肆虐的机会,是因为现代的信用经济,正如本文追溯的这段思想史所示,终归是维系于“政制”(constitution)的,而它对自身的信心,对其“管理未来”的能力,也有高估的时候,所以它敢于在技术革新潜力用尽之后,仍然飘飘然忘乎所以,让全世界的贪婪为它输血。

现代政制毕竟不是上帝的馈赠,而是一个霍布斯所说的“人为的人”(artificial man),它包含着世俗生活本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它所提供的秩序的稳定性,远逊于上帝之城。所以我们在对它抱有信任的同时,亦当始终持一份戒心。诚如孟德斯鸠所言,信用来自人对政府的“信心”(confiance),可信心不过是人的“意见”而已,它可以因风俗与传统的作用而得到强化,其中一定的因果关系不能说没有,但真正科学的成分甚少,迷狂的基因却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说,怪罪那些经济学家们糊涂或他们的分析模型失灵,未免失之于意气用事。生为肉体凡胎的他们,预见不到“金融海啸”的发生,当属正常;极少数经济学家预测到了却无人相信,亦不必见怪。普遍意见一旦形成,人们往往宁信幻觉而不信事实。在这件事上,被经济学家假设为“理性动物”的人所组成的物质世界并不那么理性,它充其量只能做到欲望的合理性,它产生迷狂的可能性丝毫不亚于信仰的世界。

所以说,目前呼声甚高的“金融监管”固然必要,但考虑到“两房”和美联储种下的祸根,这种监管的前提却是对并非上帝的政府的监管。现代政制虽然有本事把信用女神搞到手,但她依然腼腆如常,仍会使脸色,耍性子,“一走了之,好久不见人影”。至于那些并无政制本钱却非要向她求爱的人,从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中菲律宾和印尼政府的遭遇来看,休谟说的也并不全错。

篇5:腼腆的阳光男孩

发布时间:2014-12-26 作者:郭俊 陆洪英 来源:田家庵发电厂

在田家庵发电厂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文静、谦虚、内敛,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他言语不多、看似柔弱,性格里却透着一股韧劲,腼腆而阳光,平静而积极。他就是在集团公司首届阀门检修维护技能竞赛中荣获“中国大唐技术能手”称号的周波。

周波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从事运行工作还是从事检修工作,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身边同事的“点赞”。

学比问多

腼腆是周波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他多年来的标签和习惯,却也成就了他大赛中的沉着与冷静。

腼腆源自静心思考、刻苦钻研。刚进厂时,周波被分配到汽机运行,年轻的他对现场环境、各种设备充满了好奇。可是,他却不像其他新入职的学员一样,总是在班里缠着师傅们问东问西,他更喜欢跟着师傅后面满现场的跑。看设备、背规程、找系统、学操作,他虽然问的不多,但脑子里却总是在不停思考,恨不得将所有未知事物都掌握在自己的知识库里。通过自己的努力,短短几个月,周波顺利通过定岗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凝器值班工,2001年通过竞岗考试,他又成功晋升为副司机,成为汽机运行的主力干将。

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同年,周波报名参加本科自学考试,一举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进修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自此,一支笔、一本书就成为他每天随身必带的东西,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看书学习,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就把它记录下来向师傅们请教。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周波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并顺利取得了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证书。

腼腆成就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当获得集团阀门大赛第七名的好消息传来时,他的师傅和同事,都认为这个成绩对他来说是必然,是对他多年来潜心学习、静心苦练的肯定。

9月18日,在阀门大赛的实操环节中,周波所需完成的检修阀门严重受损,密封面上存在一道深深的凹槽,如打磨消除的不彻底、影响阀门的密封效果,按照比赛规则将被视为零分。比赛时间是有限制的,如果时间和精力分配不均,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周波快速在脑子里思索起来,为了保住分值,避免实操丢分,他最终决定改变战略,放弃追加分值的小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密封面的打磨上。正是由于周波的处变不惊、沉着冷静,让他在比赛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阀门实操,最终保证了整体得分不受影响。

说比做少

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周波“腼腆”依旧,但做出的成绩却一点都不“腼腆”,让跟他接触过的人都暗暗佩服,“这个腼腆的男孩真有‘两把刷子’”。

闯市场,他冲锋在前。在田厂闯市场的洪流中,腼腆的周波激流勇进,成为勇闯市场的弄潮儿。2007年,周波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他主动要求去汽机检修分场参加工作,并积极响应厂里号召,投身外部检修市场。同年7月,他参加了广西合山电厂2号机大修工作,从事汽机本体检修。在大修期间,周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设备充满了好奇,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他又积极参与了多项数据的测量记录,对汽轮机工作原理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鉴于他优秀的工作能力和突出的工作业绩,周波受该厂检修公司委派进驻内蒙古克旗项目部担任汽机点检专业主管。他带领本专业克服极寒、沙尘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对现场供暖系统进行排查、整改,并认真按照业主要求组织点检员完成了设备台帐的建立。在做好每台设备调试、跟踪的工作前提下,先后两次组织本专业人员对设备缺陷开展有针对性的突击检修,消除了机组从基建以来累积的数百条缺陷难题,使得汽机专业设备运行状况有了全新改观,受到了业主方的认可。

解难题,他当仁不让。性格腼腆,工作不腼腆,是跟周波接触过的同事们的共识。在担任汽机管阀班技术员期间,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挑战,他早出晚归,每天去现场找系统、摸设备,从班组人员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到检修计划的制定以及备品备件测绘、制作、上报,他都尽心尽力。

汽机管阀专业是出了名的“任务重”。由于管道多、环境差、温度高、腐蚀快,几乎天天有事。在这种情况下,周波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激发了他骨里不服输的干劲。他翻阅大量技术书籍,和同事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经厂部慎重考虑,同意了他所提出的整改方案,拆除或修善了的上百余只阀门。另外,他还积极参与绘制机外疏水管道空间图,将管道进行重新改造。经过这两项改造,整个汽机管阀系统顿时安静了下来,一年维护量降低了75%以上。

为便于以后检修查找资料数据,周波还精心编制完善了机外疏水管单线系统图、建立了金属监督疏水管道测厚台账、汽机专业支吊架台帐、高压加热器检修记录电子台帐、压力容器安全门手动排放汽试验台帐及压力容器电子登录簿。其中机外疏水管道空间图及单线系统图管道电子台账填补了该厂机外疏水管道电子台账的空白,并得到集团公司安评专家组的肯定。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08年初,周波获得该厂汽机分场转动机械比武第二名,荣获“汽机分场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

爱与怨齐

性格腼腆加工作忙碌,让深爱妻子的他饱受妻子的埋怨。而他,选择在心里默默承受。

大爱在他乡。周波心系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厂里有外派任务找到他,他绝不推诿,用对工作的大爱来诠释对家庭的小爱。从检修公司成立以来,他先后参加了内蒙古克旗维护、江西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2次汽轮机本体A级检修项目、3次印尼芝拉扎电站机组检修项目、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B级检修项目等外部市场工作,对于国内外的检修项目部来说,他都是“老常客”了。

8月20日,印尼芝拉扎电1号机组检修任务已经进入尾声。正当别人忙于采购当地特产做回国前准备的时候,紧盯修后系统调试工作的周波突然接到厂里通知,要他立即回国参加集团公司将在9月份举办的首届阀门检修维护技能大赛。突如其来的参赛通知不仅打破了他原本的工作计划,也使他回国后陪伴家人一起旅行的设想被迫搁置。然而周波什么也没说,服从安排是他对待工作的首要信条。他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回国第二天就全身心投入到备战状态,在培训班里认真受训。

小爱藏心底。周波为外部检修项目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他将对家庭的小爱深藏在了心底。在内蒙古克旗维护两年间,每当节假日,工友们都陆续回家探亲,可作为专业负责人,周波却很少回家,因为他知道,岗位必须有人值守。当时周波的孩子刚满三岁,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而他的妻子又在运行岗位工作,只能和爷爷奶奶轮流看护孩子。有一次孩子生病高烧不退,他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医院抱着孩子打点滴,看着孩子生病的样子,又想到自己多年的孤独无助,和丈夫电话刚接通,就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对孩子的牵挂和对妻子的歉意,像针扎在周波心里!他何尝不想回到妻子身边替她分担家庭的重担,可工作和家庭有时终难两全。周波深知这时候安慰的话是多么寡淡无味,他只是静静地听着妻子的抱怨,心中满是愧疚。

篇6:腼腆词语的解释及造句

腼腆词语的近义词

忸怩 [ niǔ ní ]

羞赧 [ xiū nǎn ]

篇7:秋的腼腆-散文随笔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题记

当我们还在梦里熟睡是,秋就已漫步踱来;当我们还在玩耍时,第一片泛黄的叶子就已落下;当我们还在教室里朗朗读书时,菊花就已冒出了芽孢。

秋已到来。漫步在林荫小道上,时不时会有几片树叶飘落,如同风中的精灵翩翩飞舞,舞出一条条动人的舞线。一朵朵花儿渐渐垂下她们婀娜的腰姿,那曾经令她们引以为傲的的漂亮的小脸蛋也渐渐泛黄。哪怕冷的鸟儿也开始启程飞向南方,去寻找那更为温暖的家。

秋天也是人们最为虚弱的时候,一不小心多吸了几口秋气就会感冒。一些人讨厌秋天,应为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衬托悲凉的气氛,可一些热爱秋天,因为喜欢秋天的金色,喜欢那丰收的.颜色。“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若是在农田上听到那样的声音该是多么美妙,多么惬意啊!

秋天的花儿不多,因为她有些冷,很多的花儿不愿呆在这么一个冷冷的世界里。唯有菊花,她一枝独秀,放在花群中可能并不起眼,可她的平凡的可爱,平凡的特殊。许多花的花瓣都是一瓣一瓣,可她却是一根一根的。

秋,他并不可以的说明他的来到,他只在周围留下她的足迹,等到发现时,他又走到了下一站了。

到了秋天,白天的时间逐渐的减少了,他在提醒我们要保证充分的睡眠。秋天的夕阳最为美丽。那一朵朵的白云隐隐约约地遮住他,似有云又似无云。橘红的太阳缓缓落下,隔着一层模糊的云,依稀见的他更美。

篇8:英语反义词的用法初探

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中词的反义聚合关系以及它们的用法。

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是现实想象中矛盾、对立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它不仅大量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还大量运用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反义词在具体语言中的运用。

1 固定搭配中的反义词

英语中有许多由一对反义词构成的固定搭配,如here and there,now and then,pros and cons,day and night,biack and white,up an down,home and abroad,等等。在这样的词组搭配中,有一点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词组中的反义词的位置是固定的。一旦它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词组的意思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让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I like to go to the opera now and then.

在句中,“now and then"是一个固定的搭配,意思为”at irregular intervals;occasionally"(“有时,偶尔”)。但是一旦这个词组变成了“then and now”意思就变成了“not only in the past but in the present day”(不仅在过去,现在仍然是……)。因此,上句话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应当是:我有时喜欢去听听歌剧。

2 英语谚语中的反义词

英语的谚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反义词。反义词的运用使得对比更加鲜明、意义更加凝练。如:

He who has never hoped can never despair.

Man struggLes upwards;water flow downwards.

A man is a weal or woe as he thinks himself so.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3 修辞用法中的反义词

3.1 矛盾用词法(oxymoro)

矛盾修辞法指的是体现词组层次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两个相矛盾的词语或表达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文学效果,如honest deception(诚实的欺骗),ture lies(真实的谎言),wisefool(聪明的傻瓜)等等.矛盾修辞法是文学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语义表达效果。我们看下面两个句子:

(1)The major again pressed to his biue eyes the tips of the finer that were disposed on the edge pf the weeled chair with careful carelessness,after the Cleopatre modle and Mr.Dombey bowed(Dombey and Son)

(2)Love is cruel,love is sweet,———

Cruel sweet,

Lovers sigh till lovers meet,

Sigh and meet———

Sigh and meet,and sigh again———

Cruel sweet!O sweetest pain!

(Thomas MacDonagh,Love is sweet)

在词组careful caerlessness中,这两个反义词在词义上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看似矛盾的词组却反而生动形象地将少校那种伪装做作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爱情的滋味又怎是单单一个cruel或sweet可以表达的,二者的结合不正表达出了恋爱中的男女们那种矛盾的心情吗?

3.2 似非而是的修辞手法(paradox)

与矛盾修辞法不同的是,似非而是是应用于句子层次的一种修辞手法,句子自相矛盾从而显得非常谬论,但是细细琢磨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下面的一段话就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具体运用

(1)urse:His name is Romeo,and a Montague.The only son of your great enemy.

Julet: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Too early seen unknown and known too late!

Podigious birth of love that it is to me,That I must love a loathed enemy

(Shakespeare,ROMEO AND juliet)

(2)The chile is father of the man.

(William Wordsworth)

My only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我惟一的爱来自于我唯一的恨)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荒谬,因为爱与恨是两种对立的情感,因此很难想象爱情怎么能够孕育仇恨之中呢?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疯狂的爱上了仇人家的儿子罗密欧,明知违犯了家庭的规定,却又欲罢不能。这句话巧妙地表达出了她那痛苦复杂的心情,同时也预示了这对恋人悲剧性的结局。同样,孩子又怎能是人类的父亲?但是大诗人华兹华斯这句名言不也和中国的古谚“三岁看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说些反话,以表达一些讽刺、调侃之意,有时还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如把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偏偏说成“fatty”或把一个大胖子称做“skinny”,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可以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中的反义词几乎无处不在,它在语言词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大名师的著名讲座,小小的反义词却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摘要:反义聚合的词称为反义词。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反义词在英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使用在一些固定搭配及谚语中,而且还被大量应用于各种修辞手法中,在表达思想的同时加强了语言的对比,促进了语言的精确性、鲜明性和表情性。小小的反义词反映了人们对大至客观世界小至个人情感的深刻认识。

上一篇:自我展示 主题班会下一篇:建设和谐社会英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