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技巧简述

2024-05-08

申论写作技巧简述(精选7篇)

篇1:申论写作技巧简述

申论写作技巧简述

申论写作总原则:充分占有材料,写作时尽量引用原文,确保不走题,确保得分点。不管是哪部分的写作,都要做到总分结构。保持清晰的解题思路,注意分点论述,同时也要考虑事情的两面性,但又要所侧重。

申论总共分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每段材料都存在一个中心问题,把握问题实质,即本质问题,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找出或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注意:注意身份(提供意见者,非决策者),注意积极面对(尽量少涉及社会黑暗面),决策的切实可行,注意针对性。

概括——提出问题:答案基本都在材料里面(确保不走题)

浏览概括题的题目,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只是下意识的记着,不必强求一定要一次性去寻找答案。

速度浏览材料,同时用笔对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进行有目的标注,基本都在段首,同时也别忘记一些总结性的关键语句。

对每个材料进行简单的概括,知道材料所讲述的大意即可。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没有的简单概括。

针对概括题目,组织语句。把握整个材料的主题意识,组织或者在文中找寻中心语句作为概括的主旨。然后根据材料,归纳成大致的方向(最好是引用原文,这样的解答与标准答案较为接近,容易争取得分点)。一般概括材料采取总分结构,然后逐点逐点叙述。但要特别记住,一些相对面的材料,这些一般容易成为盲点、失分点。也就是说,尽量考虑全面,文字采取总分结构,但也要注意问题的两面性,同时注意侧重点。

最后一步,凝练语句,确保概括字数在要求之间。认真誊抄,确保卷面整洁。

以上所有工作,必须养成习惯,成为下意识。平时在做题训练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部分的锻炼,以此确保答题的有足够的时间。

确定问题:每个材料都会集中反映某个问题,细究问题出在什么因素(因素一般归纳为:政策、监督、管理,即有无相应的政策,或者政策漏洞,责任分工不明确,监管不力、划分不明、推脱等)。若果是人的问题,那就是严格制度,加强监管。(详见《新编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P52页)

(人的问题: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督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问题;人的能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问题:补充制度;内容确定、完备;可执行;进行加大宣传和教育等等。经济利益的问题: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确保安全;用人机制问题等等。

科学技术的问题: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等等。

宣传、教育的问题: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基本上的解决方案为:完备制度、加大监管、加强宣传教育。

一般来说,也是采取总分结构,例如“某某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大论述题:立意要精、准、新,与其大而不当、过犹不及,还不如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论题深入展开论述。这就有赖于前面阅读的时候的分析,概括,也可以说,前面两题就是为了第三道大题准备的过程,所以要充分地运用这些成果,注意解题的一贯性,以节省时间,提高得分。

大论述题写作标准格式:

找准某个角度,深入构思,打好腹稿。文章结构:总——分——总,前面一个总是总起,后一个总是总结性语段。文章适当引用些国家重要报告常用词语,例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稳定、以人为本等等。拟标题:既要新颖,但又不要太尖锐,注意和谐,切忌愤青。

正文:

简述当前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即是提出问题:社会的需要,需要什么,如何满足需要)。最好引用些材料中精当的语句,一来节省时间,二来也便于把握。

分点叙述建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第二,……

第五。(一般来说,措施要三点以上,但也不要太多。措施要有针对性,要有可操作性,要有强有力。)

总结:提出目标。

篇2:申论写作技巧简述

一、申论语言的特点

申论作文所使用的语言并非一般议论文的语言,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工作语言

申论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用于公务员完成工作,所以其语言表达应符合完成工作任务的需求,即简洁、实用、冷静、理性。

简洁、实用:语言要言简意赅,一方面不要说多余的话,另一方面每一句话都有特定的作用。

冷静、理性:用语不要包含情绪,不让情绪影响工作。在语言上就是要少用或不用抒情或描写。

公文语言

上述要求是一切工作语言的共同要求,公务员工作与一般公司、企业不同,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符合公文语言的要求,要使用官方、正式的语言,含义准确不要模糊,通俗易懂不要生僻,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要用方言俚语,不乱用缩略简化语。

不要文艺腔

所谓文艺腔,就是使用类似于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等的文学化语言,文风简洁平实即可。比如,诗歌的语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就不适合;但是公务员也表达感情,那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样表达出了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不要有学生腔

这不符合公务员的身份。如有考生作文写到“我妈妈说......”。你的妈妈不是全国妇联主席的话,请不要引用类似近亲属的话。

二、申论语言对比

例1:我们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让广大的老百姓都能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比如说,开设环境治污专项举报电话,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节能环保的意识。大家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

例2: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须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全体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着手,形成崇尚节约、重视环保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各级政府机关要走在前面,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做表率。把教育引导与利益调节、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逐步使自觉节能减排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习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对比例1和例2可以看出,例1考生经过努力是可以自己写出来的;例2则绝非考生现在的水平所能及。例2的语言几乎每一句都可圈可点,不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不可能有这样的高度,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例1写的还不错,也知道举例论证,但显得琐碎,尤其是其用语“老百姓”。谁经常用“老百姓”这个词?只能是老百姓自己。公务员在谈到老百姓的时候一般用哪个词?人民群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往往一个词就透露出你的身份,公务员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和人民群众明显不同。

篇3:申论解题技巧刍议

一、阅读材料

申论考试给定5000~6000字 (近两年已经增至8000字) 左右篇幅的背景材料, 后面三个环节的完成都是建立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阅读理解给定材科是应对答题的首要任务, 也是完成考试题目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以读透为标准, 但阅读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0分钟。

(一) 认识材料, 深入阅读

一般来说, 申论给定材料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组编而成, 但不是一篇成形的文章, 是用无序的材料拼接而成的“半成品”。申论给定材料没有主次之分, 没有空间、时间顺序的逻辑, 因此只有根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阅读、分析、理解。

应试者在阅读材料时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弄清楚题目要求 (题目要求可以提供很多重要信息, 同时能使应试者避免审题不清) ;二是弄清楚材料的主要内容;三是弄清楚材料的主要问题;四是弄清楚材料的主要倾向。

(二) 掌握方法, 通读加精读

阅读材料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 建议应试者采用通读加精读的方法。

第一步, 通读, 把握材料的概况并将其分类。因为给定材料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有用处, 有些语句、有些段落是背景材料甚至是无用材料, 要加以鉴别。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找出哪些是反映问题的段落、哪些是问题表现的段落、哪些是说明原因的段落、哪些是解决对策的段落。在段落旁边标出段落大意, 标出重点段落、关键词句 (文章首句和未句常常是点题之句, 申论每一段所要表达的有效信息也经常出现在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和一些有特别意义的词句 (有关联词的语句, 它们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代表官方立场的政府官员的谈话;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措施的词语如:根源、危害、经调查、指出、认为等) 。

第二步, 精读, 即精读自己圈定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和有特别意义的词句, 从中分析、归纳出问题、表现、原因、对策等, 实现对材料的把握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

在阅读时要把握段落特点, 一般给定材料一段一要点, 但也会出现一段多要点和多段一要点的现象, 阅读时要注意区分和把握。

阅读材料不应图快, 对材料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偏离主题或不中要害, 会丧失概括材料、提出对策、分析论证的基础。只有阅读懂了、理解透了才能全面掌握材料中的信息。

二、概括材料

概括材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它是阅读村料环节的小结, 另一方面它又是提出对策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概括材料就是在对给定材料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 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整套试卷作答的基础。

(一) 明确概括要求

分析12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可以看出历年来都有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概括, 但概括的要求不尽相同。作答时要分清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和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区别, 如果混淆二者就会产生很大偏差, 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无论是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还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都要求做到全面、准确、深刻。所谓全面就是在概括时不能有重要遗漏 (概括类题目是按点给分) ;所谓准确就是在概括时要分清主次, 即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不能主次不分, 更不能主次颠倒;所谓深刻, 就是在概括时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避免就事论事, 尤其要避免照抄材料, 停留于表象, 缺乏相应的深度。

(二) 概括材料几个细节问题的处理

概括类题目是按每个要点给分, 在概括时难免会出现要点遗漏或要点过多 (字数超标) 的问题。对于前者建议分段总结避免遗漏;对于后者按数学合并同类项法操作, 把意思相同 (或大体相同) 的合并为一项进行表述;作答前最好能列好提纲分配好字数。

概括类题目作答时尽量使用简短的陈述句, 用词含义确切、文句严谨;尽量使用中性和白描的词语作答, 概括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即可, 不引申、不发挥, 不要评论问题或内容。

三、提出对策

提出对策重点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它是建立在对给定材料正确理解和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的 (此时, 对在阅读环节勾画出的对策语句和段落应该重点分析) 。具体来说, 提出对策的原则和要求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明确给定角色

提出对策时应试者首先要明确命题者预先给定的虚拟身份, 即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职位上提出对策方案。这个结定的角色是应试者提出对策的基本立足点, 只有找准这个立足点, 才不至于提出对策时发生偏离。

明确给定角色包含两层意思:其一, 应试者必须体现政府行为;其二, 应试者还必须明确自己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行为, 即哪一个类别、哪一个级别的政府行为。具体来讲, 应试者要分清自己是参谋咨询角色还是政府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等。

(二) 明确对策的针对性

所谓明确对策的针对性, 也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提出的对策方案应该与给定材料的倾向吻合 (申论所给定的材料都反映了某种社会问题, 并设定了解决问题的倾向, 所以提出的对策方案要符合给定材料涉及的范围和条件) ;二是提出的对策方案是紧紧围绕上一个环节概括出的主要问题而言的, 上一个环节概括出了几个层次的问题, 这一环节就应该有几个层次的对策 (其解题思路可以概括为:由原因推导对策) 。

(三) 明确对策的可操作性

不管对策有多么完美, 如果没有现实可操作性, 那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实现对策的可操作性, 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 明确对策的执行主体, 即对策由谁去执行, 也就是对“问题”进行“归口”管理, 明确由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去落实与处理。第二, 明确对策的执行步骤, 即对策怎样执行。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办法, 切忌空泛、笼统。第三, 明确对策的执行时效, 即对策何时执行。对策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 不是遥遥无期的假设。第四, 明确对策的执行条件, 要求提出的对策在现实中具备实施的完善条件。第五, 提出对策要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 选择代价最小、收益最大、副作用最小的对策。

在撰写对策时, 一定要条理分明, 建议一个条目就写一个对策。形式上可以采用“第一, ……”或“一要 (一是) , ……”, 也可以采用段首提要句等形式。条目之间宜分段排列以显示条理性。同时在撰写对策时还要注意用语规范和字数要求。

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 对现实接触较少, 解决问题非其所长。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它所关注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现在能够做什么, 因此提出的对策要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切勿坐而论道。

四、分析论证

分析论证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 它要求应试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自己提出的解决对策进行充分论证, 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这是申论考试的核心, 因为这部分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等, 应试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一) 分析论证基本要求

分析论证部分除了字数要求外, 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论题鲜明、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1.论题鲜明、中心突出, 即围绕材料概括出的主题或主要问题进行论述, 突出主旨, 不生枝叶。应试者在确定中心时要注意:第一, 自己是以公职人员的身份进行论证;第二, 主题是材料已经给定了的, 论证的态度和倾向也要从材料中来, 同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 忌模棱两可;第三, 论述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而不是空发牢骚;第四, 确定的中心要有一定的高度, 同时最好还能结合近期热点, 力求新颖、独特。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内容充实是指结合材料广泛联系理论和社会现实, 拓展思维空间, 根据不同要求, 从理论与事实、历史与现实、正面与反面、直接与间接等不同角度丰富充实写作内容;论述深刻是指论述不停留在材料本身, 要透过事件表象揭示问题本质, 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 分析论证基本写法

分析论证基本写法具体涉及标题、开头、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

1.标题。申论考试一般会要求自拟题目, 也会有以A为题、以A为主题或以A为副标题的情况。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 常见的有:概括型标题, 如《说廉政》;问题型标题, 如《金钱是万能的吗》;结论型标题, 如《天才出于勤奋》等。标题是论证部分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 最好能产生“题好一半文”的功效, 建议标题最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能反映文章的中心论点, 力求鲜明、简洁。

2.开头。提倡开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有时由中央精神引出, 有时由原文引出, 也可直接表明观点主张, 视情况而定。但最好一两句即可, 忌引文过长、切题太慢。

3.主体。主体部分是内容充实、论述深刻的体现。具体来说有两种主体:第一, 对策型主体,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论证。提出问题要结合材料, 简洁明快;分析问题的原因 (主观和客观, 现实和历史, 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教育等) 、后果、影响等, 提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并对对策展开论述。要注意的是这里不单是对第三环节的简单重复, 而且是对第三环节的提升、充实和延伸, 涉及的面更广、视野更宽、措施更具体、论述更深刻, 并且融入了议论的成分, 而不是对问题的条款答复。第二, 分析型主体, 按照总分总式的结构论证。总:概括材料、提出总论点;分:提出分论点、分析问题;总: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这两种主体在作文时没有明显区分, 可以配合使用。

4.结尾。申论文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要解决问题, 因此文章的结尾也应当落笔于问题的解决上。结尾最好能以肯定的语气通过分析, 说明问题是一定能够圆满解决的, 并对问题解决的趋势、前景作出预测, 分析问题解决后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写作方法:第一, 总结深化式, 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这是最常规的一种结尾方式;第二, 首尾照应式, 对标题或开头进行回顾、照应, 紧密扣题;第三, 展望号召式, 针对现实进行展望和感召, 但忌用标语式口号, 虚张声势。

篇4:简述工程索赔技巧

工程承包;索赔技巧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73-02

为了便于研究本文的主题,我们介绍一个案例。某公司承接一项目的土建工程,合同价5000万元,合同工期18个月,合同规定:“工期每延误一天,罚款1000元;工期每提前1天,奖励1000元”。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1.首层至五层钢筋混凝土墙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总说明中标注为c35,而施工详图上标明为c40,工程量清单中也没有c40钢筋混凝土墙柱项目,仅有c35钢筋混凝土墙柱项目。该公司在投标时就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公司经过分析后认为,这一瑕疵可以利用,于是装作毫不知情,且c35钢筋混凝土墙柱项目略微报低单价,最后该公司中标。公司进场施工后,针对这一情况组织专业人员作了专项分析,结论是为满足结构承载力,必需采用c40混凝土,认为可以采用设计变更和索赔两种方式来解决,但由于牵涉到的工程量大,相应的费用也高,且索赔手续繁琐,索赔资金不容易到位,认为采用设计变更途径是较好的方式。于是公司主动和设计院、发包人、现场监理联系,阐明情况,很快得到各方一致同意并办理了变更手续。

2.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经过确认的临时停水停电共计25天。这时公司可索赔工期25天,也可索赔费用用于加快施工进度。公司经过计算成本及合理利润,预算出可索赔费用为12万元。考虑到当时大多数楼栋房屋均已卖出,买房者都非常关注开发商能否按时交楼。因此认为此时索赔费用比较容易成功,且主动权相对较大。于是公司向发包人提出费用索赔,迫于交楼压力,发包人很快同意了这一索赔事项并支付了款项。但如果公司索赔工期后,在加快施工并按期完工的情况下,按合同有关奖励的规定,可获得的工期奖励金额应是15天 €?000元/天=15000元。

3.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发包人另外委托公司做了楼盘开盘的准备工作,如搭建表演舞台和宣传广告结构框架等,因工程量小公司未办理索赔,工程最后准时交楼,得到广大买家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发包人对公司也很满意。公司主动放弃了小利益,确保了重大利益和长远利益,维护了与发包人及相关各方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承接后续工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称《清单规范》)对索赔的实施作了规定。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基于《清单规范》,从施工承包企业(简称承包人)的角度,可以运用什么样的索赔策略和技巧,进行工程索赔呢。

一、尽量创造索赔机会

首先,承包人在投标过程中,要反复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尽可能挖掘招标文件中的缺陷。其次,在编制工程量报价表时,科学利用不平衡报价等投标策略。第三,在合同签订阶段,要重视对合同的审查和分析,以预测和发现潜在的索赔机会。第四,在工程实施阶段,承包人可利用自身的技术、熟悉现场等方面的优势,合理引导发包人、监理工程师或设计单位为自己创造索赔条件。

二、尽量避开或化解发包人对索赔的误解

由于历史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是不愿意面对索赔的。此时承包人应:第一,如果所发生的事件,能运用设计变更或签证处理的,承包人就应该选用设计变更或签证的方式,避开索赔,这样就迎合了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的想法。可以说应对索赔事项的优先策略是在没有损失的前提下尽量避开索赔。第二,如果确实回避不了,承包人就要和监理工程师和发包人做好解释工作,索赔是一种经济和工期的补偿行为,而不是由于他们的过错而产生的一种惩罚。让他们首先在心理上接受索赔这件事情。

三、建好工程项目,做好合同管理,理顺各方关系

首先,承包人必需建好工程项目,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具备了这一基本要求,才有资格和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谈索赔。其次,承包人一定要做好自身的合同管理,注重索赔资料的搜集整理。第三,承包人平时一定要和发包人、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会使得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选择好索赔时机

在我国,在一般情况下,当工程的工期进行到25%-75%这个时间段内,承包人有较大的主动性,是加大力度解决索赔的最佳时期,不在这个时间段内,一般索赔的难度会大些。

五、尽量分解或分段索赔

在有多个索赔事件发生时,承包人尽量以单项形式提出索赔,各个击破,避免一揽子索赔。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单项索赔一般金额或工期较少,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比较容易接受;二是事情比较简单,责任容易划分,并且计算索赔费用或工期也比较简单。

六、做好工期顺延与费用补偿之间的选择

有时候一个索赔事件,承包人可以选择工期索赔或费用补偿,但具体选用哪一种索赔,则应根据承包人“利益最大化”和较高成功率来确定。

七、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适当作出让步,着眼长远利益

承包人应站在维护与发包人、监理工程师等有关各方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着眼于重大的、索赔额高的事件,主动放弃小额索赔要求,不要斤斤计较,万一出现索赔争端,也要力争友好协商解决。

以上是本人对承包人如何做好索赔的拙见,在工程实践中并非千篇一律,承包人一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索赔策略和技巧,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逐步提高索赔管理的水平。

[1]《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2]邱闯.国际工程索赔中的若干注意问题[J].2001.

篇5:申论写作技巧

纵观几年来的申论考试试卷,从形式上看,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主要表现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案例型材料;二是资料汇编型材料。前者是指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集中反映一个有一定影响有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后者是指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围绕某一个热点问题摘录组装而成。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希望一遍便将所有问题搞清楚,至少需要两遍甚至更多。第一遍通读,以整体性为原则。其任务是确定材料类型,并了解材料的题材、体裁、结构和逻辑关系,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以及主要问题的类别和性质。第一遍速度要快,以为第二遍的精读留出足够的时间。

精度是在通读的基础上,主要要把握住两个原则,一是多角度原则,二是筛选性原则。这一遍要根据申论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细节,判断和推敲材料的言外之意,为作答申论要求做准备。同时,运用“发散性思维”对材料进行分析,列出几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的写作最有利的角度进行切入。当然,在列出观点的过程中,有一些材料具有迷惑性,是多余的,这就要求考生筛选出有用的材料,切不可使切入点偏离主题。

二、概括主题的方法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文字,准确地概括出主要问题的内容、性质、阐明主要观点和看法。具体到写作上,则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地说,它类似于普通文体写作中的综述,即在综合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以评论。具体的方法也有一些:

(一)探求原因法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是说每一个结果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导致它发生的原因。只要考生逆向的推过去,定能探求其原因。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接过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定文章的观点。

(二)分析关系法

所给材料中的人和事物必定是互相联系的,不会也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考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立论,搞明白它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关系又该怎样处理。如此立论便不会偏题或者是跑题了。

(三)辨明是非法

申论有些给定材料是以辩论的形式出现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势必有一些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这些材料就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将之剔除,对正确的材料进行总结并形成考生自己的观点。

三、提出方案的方法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考生对材料有很好地把握,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这些工作是在前面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为:

(一)明确给定角色

申论协作与一般作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命题这鱼献给了应试者一个确定的公务员角色。这就要求应考者在根据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方案时,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这个虚拟身份,即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杨得志围上来提出方案。明确给定角色,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应试者必须体现政府的行为,这一点应考者从进入考场的那一刻就应该意识到了;其二,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一点是,应试者必须确定自己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即哪一个级别、哪一种职位的政府行为。把握不好这一点的应试者也会前功尽弃。

(二)明确方案的针对性

所谓明确方案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是指应试者所提对策方案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使之对策方案应该于所给定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实施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当遇到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进行认真筛选,抓住核心问题,切忌平均用力,甚至本末倒置。

(三)明确方案的可操作性

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对任何社会问题的一个对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般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其一,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题,即制订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其二,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步骤,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实效,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何时实施。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执行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总之,应试者在沟想对策方案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是方案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

四、论述问题的方法

在论述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给材料作文,即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点,并对此加以论证,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任何一篇申论作文都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我们简称申论的三要素。论点,就是你的主要观点。有总论点,也有分论点,总论点有时候也就是你的作文题目,而分论点就是论证总论点的角度。论点的原则是整体性、身份、高度、广度、准确。身份指的是你要以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有时候题目本身也会规定写作者的具体身份。高度指的是申论文章要有一定的政治高度,一般的政治高度在当下指的是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等。广度指的是分析问题的思维要宽阔。准确指的是立场一定要和国家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论据是论点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它是文章的支撑。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类型。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事实论据指的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资料,如统计资料、概括的事实、具体事例等。理论论据如经典著作、理论文献、名言谚语、科学公理、规律等。

论证就是如何把论据利用起来对论点进行解释说明。一般情况下有例证、引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归谬论证等方法。

申论文章的写作步骤一般是先审题、列提纲、定题目、想开头、写分论点、想结构、论证、写结尾等8个环节组成。

第一,详细审题,理解命题目的,审清作文的类型要求具体是策论文、评论文、议论文、公文、讲话稿还是其他。审出限制条件,即论述的内容重点要分析原因还是强调对策,弄明白虚拟身份是谁,要求的字数限制和其他规定。

第二,列提纲,列提纲就是要写出文章的基本思路,在草稿纸上画个草图,弄出各个分论点来。

第三,写题目,题目的写法一般有正立法、反立法、引申法。所谓正立法就是标题就是论点,我们要提倡这种写法,如《确保“权为民所用”要有新思路》。反立法就是对一种错误的观点或负面现象进行质疑,如《开发海洋资源不可顾此失彼》,《警惕地方保护主义借“救市”抬头 》等。引申法如由xx引发的思考,xx的启示,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xx告诉我们什么等。

第四,开头。开头里面要交代清楚事件、影响和观点。第一层,交代事情的缘起,根据材料得到某时某地发生某事,非常具体。第二层,揭示主题,由该事件看出某问题相当严峻,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第三层,谈某问题的影响或危害。一般情况下有铺开型、引用型、比喻型、对比型和设问型。对开头我们可以套用一个万能开头。

a、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b、形势/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人们的警惕:()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也有人乐观的解说:从()上看,();从()上看,()。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尺度上去审视、去深入思考,我们又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第四,文章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三段式结构:三w原则即提出问题(怎么了what),概述材料,引出论点。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是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why),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海阔天空的乱谈,要集中论述一个问题,重点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解决问题(怎么办how)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问题的方案要有层次条理性,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时推出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五,结尾。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或把第一段的话翻新,或反面论述,三两句话总结全文。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号召。通过你的总结分析,把由具体现象引发的思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理论高度,一般可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

结尾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

万能句式: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还要写好过渡段和过渡句,如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可见,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状况,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难题;面对着这些漏洞和隐患:一是……。二是……;目前,我国要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尚存许多困难与障碍。具体来说,改革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好好下一番苦功夫等等。

篇6:申论写作技巧

申论写作是需要技巧的,研究阅卷者心理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是很重要的,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阅卷者的心理诉求,与考生分享,希望考生能借鉴一二,写出高分文章。

一、求全心理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立意准确,这是对一篇二类文章的最基本要求。阅卷者拿到一篇文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整体浏览一下,浏览的内容包括:题目、开头、结尾、主题内容是否完整,字数是否达到要求,字迹是否工整。看到这些之后阅卷者会给此篇文章一个印象分。阅卷者第二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文章题目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即判断文章的立意是否准确。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针对阅卷者心理,考生应该做的就是依主题,立论点。

二、求新心理

观点、内容、逻辑结构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一个问题重复的讲,不但背离了公务员的工作原则,而且也不能满足阅卷老师的求新心理。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同是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观点、写法、语言却年年有新意,都给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以耳目一新之感。同样道理,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给定材料、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中公教育认为考生的答案也需要发展和创新。

三、求实心理

申论写作与过去科举考试有相似之处,在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针对目前的社会问题谈观点、提对策,而我们当前申论写作亦是如此。所以,在公务员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十分重要,很多考生在申论文章中,经常出现很多大而空的论述,较少涉及实质性内容,这是当前申论写作的大忌。为了迎合阅卷者的求实心理,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中庸”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要寓倾向性于中庸之术。不注意这一点,过分强调一个因素、一种意见、一方面观点,极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当今复杂的公务活动的客观全貌,这样的答卷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求快心理

篇7:申论写作技巧

一、审题是王道

当进行到大作文写作的时候,很多考生往往非常着急下笔直接在答题纸上作答,由于没有对作文进行充分的构思,所以考生往往会在作答中出现思维短路,对试卷反复修改,涂抹卷面,这样既影响了思维的连续性,又影响了卷面的美观。因此考生拿到题目后第一件事就是静下心来审题,明确文章作答要求,构思文章架构。比如在915联考申论试题中对作文写作的要求就是:给定资料3中提到,“互相补长取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拿到这篇文章后,要先理解文中提到的莱布尼茨的这句话的含义是告诉我们中西方文明应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文章写作,当然我们既可以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上来展开,也可以从如何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上下功夫来展开。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构思结构,如果从重要性上论述则偏重谈意义、影响和价值,如果从如何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上论述则偏重说建议、方法、措施。

二、文章结构是核心

就以如何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切入点,谈谈文章架构的设计 ,那么考生应该在草稿纸上清楚的列明文章的标题、核心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计划从哪几个方向展开论证说明,以及最后如何再次呼应总论点。就以本文举例,考生可以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共同繁荣为题展开,总论点可以设计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中间的过渡段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不足。接下来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详细论述如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方法。如

(一)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政府间交往应占主体地位,通过良好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推动文化交流。

(二)加强国际交流,民间交流要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三)加强国际文化交流,青少年交往是未来的希望。

除此以外,也可以联系材料中谈到的观点,结合现实展开,比如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中,可以从加强资金投入、转变固有思维观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展开。

三、贯彻文章主题的“四个统一”

设计好文章的架构,就可以开始正式行文。在行文过程中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一步丰富完善文章结构中的内容,但要切实遵循“四个统一”原则,即文章的标题,总论点的设计,分论点的展开和文章的结尾要始终贯穿文章的主题,如文中刚刚提到的案例中,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就是作者一直想要强调的文章主题。

上一篇:评语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工会收费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