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分析

2024-05-11

申论写作分析(共6篇)

篇1:申论写作分析

申论写作注意事项

1、先看问题,将其分别写在草稿纸上。(边看材料,边看问题,边记录,思路会更集中、明确,为下一步全面分析材料,确实中心思想,列提纲,写文章打基础。)

2、第三个问题,重点看清“题目”和“文体”,根据这个主题去阅读材料,分析每个材料反映了这个主题的什么问题。

近几年广东申论真题分析,有写策论文,有写议论文。议论文包括策论文、政论文等,而策论文中解决问题的篇幅要占到约80%。政论文则以分析辩论为主。

3、围绕申论主题阅读材料,对材料中概括性句子、意思转折句子,重要领导讲话加下划线,并随时在材料右侧作标记或记录感想。如涉及前两个问题的,还要简要记录到草稿纸上,以防忘记。(特别是不限定那项材料的前两个问题)

4、阅读完一个材料后,要想想其反映了主题什么问题,尽量简要概括到草稿纸上。

5、对草稿纸上各材料的概要(相当分论点)进行分析,看它们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理清思路,概括分论点和总论点。(可以多次尝试和修正,如用分论点概括总论点,再用总论点再推出分论点。反之亦然,互相验证并修正,直到感觉比较准确为止。)

6、列提纲,要尽量细。正文总论点,分论点怎么安排,怎么论证,涉及那些材料,要先安排好;开头、结尾要怎样写,要有个大概。然后再下笔,字要端正,尽量不要涂改。

(下面我们以2013年广东申论考试真题为例分析)

2013年申论主题是“管理与服务”,要求写议论文,从这个主题看,是要辩论“管理”与“服务”两者的辩证关系,开头提出现在政府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把握不好,导致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主体部分分析问题,即要分析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分析没有正确把握好两者关系的原因,最后简略提出解决方案。

材料1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着阶层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等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这几句可用于申论写作的开头)

为应对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中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社会管理中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运用社会管理新观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创新,说到底是对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

近来年,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在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政府管理创新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到了政府管理创新带来的众多实惠。

材料1涉及“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的社会背景,社会管理创新就是摆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的新的提法。

材料2

‚如今,社区便民服务站真方便,原来办个残疾证要跑很多趟,去很多地方,经过多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现在只需到家门口的社区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回家等着领取证件了。‛离开莲湖区红光社区便民服务站,残疾人马师傅满脸喜悦。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莲湖区建立以区政务中心为主导、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一般事项出门不到15分钟就能办理。

依托‚15分钟政务服务圈‛,莲湖区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大大地提升了政府效能、优化了行政审批服务。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成立集中行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职能的政务服务科,整建制进驻政务中心,集中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各职能部门承担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的窗口工作人员全面进驻政务中心,并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中心窗口授权。

目前,莲湖区有审批权的13个部门行政审批科室由原来的21个减少到13个,53个事项的审批环节由282个减少到177个,办结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70%的受理事项做到了即办即走。全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近两年累计受理事项21万余项,承诺时限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超过99%。

材料2是一个创新社会管理的例子,建立社区服务站,简化审批环节,提升政府效能,优化审批服务。

材料3

‚城管来了!‛北京市万寿路附近,几个正在路边卖大白菜的菜农开车就逃。‚别跑,不扣车。‛城管执法人员忙上前递上一张‚导卖卡‛,卡上写着:为了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方便居民购买白菜,城管部门已与六建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请您到社区定点销售。随后,3名菜农被引导进入六建社区内。这是海淀城管大队针对大白菜销售旺季,推出的管理新措施。该举措凸显出由‚堵‛到‚疏‛的管理理念的转变,兼顾菜农的利益,满足了市民的生活。

来自四川的彭大姐在北京大红门附近卖煎饼果子已有十三个年头,她发现,最近几个月,城管人员的态度转变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一上来就没收。当得知这里现在不允许乱摆卖后,她主动收摊前往城管指定的社区销售点,积极配合城管工作。不少小贩都反映,他们本不愿与城管人员发生对抗,只是为了保住那些维持生计所必需的经营用具,才不得已与城管发生冲突。现在,城管不再采取没收、罚款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还特意为他们安排了社区定点销售点,他们从情感上也更愿意服从城管人员的管理了。

相对于北京城管执法的转变,地处中部的武汉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则积极探索‚大城管‛体制:在不改变城管局原有编制的情况下,将全市主要政府部门、各区及有关单位的47名负责人纳入城管委,加强责任单位之间的协调,以杜绝城市管理中各部门权责不清、相互踢皮球的现象。‚这就杜绝了各职能部门‘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局面,责任单位必须要负责解决问题,否则主要领导将被问责。‛武汉市城管委某成员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为确保城市管理变革的效果,武汉市政府聘请社会调查机构每周对全市13个城区、3个开发区管委会、257条主次干道、133个街道(乡镇)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进行暗访、测评,出具‚成绩单‛,每月进行排序,并在媒体上通报。这种考评结果,既是政府‚奖优罚劣‛的依据,也是对全市城市管理投入的依据。‚奖优罚劣‛政策和资金投入倾斜措施,成为武汉实施城管体制变革的重要推手。从2010年开始,青山区因多次排名第一,获得了1000万元的奖励用于城管投入,而几个因环境不达标、排名靠后的城区,分别被罚200万元。‚可以说,严格的追责机制,让城管工作不仅涉及‘面子’、‘票子’,还关乎主要领导的‘位子’。‛武汉市城管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评价‚城管革命‛带来的效力。

‚地面干净了,白天看不到洒水车了,堵车也有一些缓解。‛武汉市民叶先生说。从城市面貌来看,‚城管革命‛效果比较明显,这说明只要肯管、认真管,城市可以更美。

材料3也是一个创新服务管理的例子。城管执法理念由“堵”到“疏”的转变。提示城管要“管”,要履行职责,但要在“管”中体现人文关怀,在“管”中灌注服务理念。

材料4

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D市是全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最多的城市之一。为破解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难题,近年来,D市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强化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共建共享,为外来人口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确保社会稳定。

2007年,D市率先成立了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局。D市市委书记介绍说:‚外来人口对D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要善待外来人口,理解外来人口。‛

D市目前各个镇都有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局下属机构,帮助新居民在D市生活和发展。同时,新居民在D市可以参政议政。D市目前600万人有医保,其中大部分是新居民,其社会保障与本地人一致,D市的中小学中,外来人口子女多于本地人口子女。D市各镇街、村(社区)有32个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621个服务站,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局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村(社区)抓落实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格局。

D市还以落实经费保障为重点,制定市、镇、村三级经费保障制度,将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从根本上杜绝因运作经费不足而导致的乱收费、乱执法等问题。

从2008年起,D市投资近10亿元大力实施安居工程,采取‚政府投资(补贴)为主‛的模式,兴建、收购和改造一批廉租房供新居民居住,目前已在8个中心镇推行试点。2011年投入了10.5亿元,并在全市用地指标中单独列出630亩土地用于公租房建设,以解决新居民住房需求。目前新居民随迁子女在D市接受免费义务教育52.9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1.41%。去年,在D市公办中小学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新居民子女为12.6万人,占公办学校学生总数的40.84%。

D市在将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建立了信息化的企业工资监控制度、欠薪预警报告制度和工资垫付制度。2007年以来,共承办涉及新居民的法律援助案件12044宗,代写法律文书1396份。2010年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1万家次,涉及新居民337.1万人次,处理群众举报专查案件1273件,责令相关企业为近2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2588万元,督促企业与21.8万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有违法行为的企业发出劳动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2620份,行政处罚168家。

‚优秀新居民‛评选、‚积分制‛入户等关爱服务深得民心,2010年就有逾万人取得入户资格。首届优秀新居民彭老师说:‚我来D市有12年了,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新居民的关心、爱护。‛

材料4是D市创新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例子。D市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其实就是提供各种外来人口服务,保障外来人口权益。

材料5

清晨,7点刚出头,李大妈收拾妥当,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小孙子,转身出了门。自从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开始‚网格化服务管理‛后,她就成了南里社区第三网格的‚格长‛。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把全区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络‛,精细到每个角落,为百姓服务,将问题在‚第一时间‛收集、处理,每个网格都有一个格长全权负责。

7点30分,李大妈到了社区办公室。不一会儿,网格助理员小宗,还有支部委员老越、魏大姐等几个人也到了。‚走吧!‛李大妈招呼着,几个人就拿起了工具——竹夹子和垃圾袋,出门开始工作。烟头、废纸、塑料袋……路上垃圾不少,他们弯下腰捡起来,黏在地上的,就用手去抠,‚清洁工还没上班,咱先干,街坊们出来也有个好环境。‛

走过7幢楼,还有超市、银行等商业点,一路捡下来,700米的一条路,李大妈走了1500多步,弯腰数十次,转一圈用了大半个小时,垃圾收拾干净了,衣服上也透出了汗渍。回到办公室,她顾不上喝口水,又开始给网格支部的党员、20个楼门组长、19个居民组长一一打电话布臵任务,把收集上来的信息上报街道……上班两个小时了,没一分钟空闲。一个电话打来,李大妈又出了门。

中午11点,李大妈出现在社区的老年餐厅,为十余位订饭的老人分发午饭。分发完,她又打包了一份给90多岁的张奶奶送去。

12点多,终于可以坐下来,囫囵吞枣地吃完饭,歇了会儿,她又上街了。‚咱这儿来往人多,清洁不好保持。‛

下午,李大妈敲开了网格监督员老周家的门。老周说:‚李格长,上次和你说的问题,全办妥了。‛信报箱破损、电表箱的门关不上……网格监督员们发现问题,告诉格长,然后格长再通知相关部门解决,网格里的事,网格里就解决。

夜色朦胧,时针指向了晚8点,李大妈下班了。‚回家,抱孙子去!‛李大妈说。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晚上时常还会有居民找她解决问题。

材料6

在湛江市霞山区,一个个社会工作站在街头悄然出现,这些就是霞山区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的‚据点‛。霞山区从2011年7月开始推行这项改革,将整个区10个街道的38个社区划分为8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多名管理人员。这被称为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符先生家住霞山区妇幼保健院附近,旁边的一条小路长年污水横流,坑坑洼洼。网格巡查人员发现此路段的情况后向网格长汇报,网格长立即给城建局等单位打电话要求处理,两天之后,阻塞的水管修通了,路面也重新铺设,新修的水泥路面平整干净,符先生也表示满意。

作为湛江主城区的霞山区,人口构成复杂、治安压力大,社会管理的压力可见一斑。‚乱摆卖屡禁不止‛、‚邻里发生纠纷谁来调解‛……这些让老百姓发牢骚的问题,恰恰是城市社会管理中的‚顽疾‛。霞山推出的‚网格化管理‛,就是要细化社会管理服务,力求攻克这些‚顽疾‛。

事实上,推行网格化管理,就是要彻底克服过去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弱点,像‚玩魔方‛一般,将资源腾挪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管理体系。‚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改写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虽然以前的城市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已经有街道、社区居委会这样的机构,但一些社区的规模对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来说仍然太大,如霞山区有的社区居民有两三万人,居委会很难照顾得过来,现在分成四五千人左右的网格更便于管理。

网格化不仅是管理区域的细分,更重要的是一种服务观念的变革,形象地说,就是从以前坐等群众上门的‚营业厅‛式服务转为主动出击‚宅急送‛式服务。被分配到各个网格的街道、社区干部由以前的朝九晚五变为轮班,全天候服务,由以前的主要坐办公室改为定时在网格内巡视,随时解决问题。负责指导的区领导每周也有固定的时间到自己挂点的网格内检查。为了让网格的工作更有效率,霞山区几乎把一切能动用的行政资源都注入网格,网格工作人员包括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片区民警、协管员(保安)、社会管理监督宣传员(志愿者)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都能迅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来处理。

和湛江市霞山区一样,汕头市金平区也在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金平区石砲台街道滨海社区有一个网格居民互动QQ群,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小灵通‛。2011年3月,社区滨海花园的一个精神病人幼想邻居要报复他,便每日拎着啤酒瓶砸居民家的门。居民们深受其扰,于是通过QQ群,找到了社区网格信息员反映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最终将病人送院治疗。社区网格信息员通过网络和通讯手段,倾听群众的声音,积极为民众排忧解难。

汕头市网格化管理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走进海安街道,浏览街道投资5万元建立起来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轻点这个系统的3D电子地图,社区每个单位、每栋楼、每户户主及其家庭成员的计生、就业、医保等信息一目了然,便于社区网格负责人更好地管理、服务社区居民。此外,系统平台上还添加了‚社区机构设臵、办事程序、社区志愿者‛等模块,具体办事程序及相关部门信息居民都可以轻松查询得到,实现了政务公开。

材料

5、材料6都是涉及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也是一个创新社会管理,摆正管理与服务关系的例子。

材料7

2012年5月29日,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的胡老师从武汉市市长手中接过‚参事‛聘书。当天,胡老师等三名市民通过公选成为政府参事,聘期三年,他们被媒体称之为‚布衣参事‛。

为了更多地吸纳民智,4月16日,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发布了《从普通市民中选聘参事的公告》,选聘对象为‚对武汉经济、历史文化有研究且热爱武汉的普通市民‛。

政府参事室打破年龄、资历、选拔方式的限制,发起了这场公选民间参事活动。选聘制度的设计者、参事室向主任说:‚之前,从没人做过这种改革。‛一些参事和参选人认为,这是‚武汉市权力向民间倾斜的举动‛。

政府参事室介绍,今后将充分发挥‚布衣参事‛的特殊作用,以超脱的身份、独特的视角和‚直通车‛的优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参事开展‚民主监督‛为切入点,问政、问绩、问需,提高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度。

就在胡老师成为‚布衣参事‛的几个月前,上海高级工程师黄先生结合自身积累和人脉资源,通过‚网上信访‛建议上海率先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垃圾。他的建议被收录进摘报并送达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又被批转给环保部门。随后,相关部门表态:支持技术创新,若实际可行,将在行业准入和政策引导方面予以推动。事情进展超出了黄先生的想象。2012年6月,美国‚等离子体‛技术专家受上海市固废处臵中心邀请,来沪详细介绍该项技术在垃圾处理上的应用,并洽谈合作可能性。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智囊团‛,2011年12月,上海市信访办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截至2012年年底,已收到近万条意见建议,其中有120余条得到市领导批示并交由承办单位研究处理。

更让人振奋的是,今后,上海市政府对像黄先生这样的民间‚智囊‛,将会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上海将出台该市首个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和表彰奖励办法,针对人民意见建议的收集汇总、转送办理、信息反馈、表彰奖励等,制定具体细则,为‚从善如流‛进一步提供制度保障。

浙江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冯所长认为,征集人民建议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是全面了解民性、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机制,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有益探索。

材料7也是一个创新社会管理的例子,征集民意,畅通民众参政议政渠道,集中民智治理社会难题。提高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度。

材料8

人们外出购物,多少都会有与商家闹不愉快的经历,而在沈阳皇城街道中街商业街购物的消费者如果跟商家起了争执,却可以体验到全面和多方位的调解服务。

‚设立在中街商业街的矛盾纠纷调解站,汇总了来自街道综治、司法、派出所、商业街管理办公室、信访、律师事务所的服务,由街道综治委实行全局式管理。‛沈阳皇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张书记介绍说。

在商场内一旦发生任何矛盾争执,不论双方身份和争执理由,楼层经理都会迅速赶到,立即开始现场调解。一时解决不了问题,当事人就会被带往最近的矛盾纠纷调解点进行调解。这样的调解点在商业街上共有7个。

‚每个企业调解点都配备了一句调解员,一名民警,一名律师,随时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咨询。‛张书记说:‚民警来自皇城中街附近的两个派出所,律师则来自两家为皇城街道办事处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此外,本地工商所也会为纠纷调解提供咨询支持。‛

‚不少顾客都非常需要法律方面的协助,这种时候我就会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视频连线。这个方法非常好用。‛矛盾纠纷调解站的接待员小秦说。她回忆矛盾纠纷调解站设立之前,单在一家百货每月就会有两三次激烈的争执,顾客与商家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的普通纠纷,平均一个月有十六起。

过去身为商场客服员的小秦,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息事宁人,让争吵结束。但自行矛盾纠纷调解站挂牌成立,她就多了一个调解员的新身份,开始逐渐感觉到工作性质的不同。

‚现在我们要求回访,要了解顾客从这里走出去以后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解决得怎样。‛小秦说,‚所以现在我们最关心的是顾客的利益。顾客到了这里,我们都追求第一时间解决他们的问题,时间拖得越久,顾客的信任度越低。‛

在工作方法上也变得更为精细,当事人对事件的陈述都需要分别听取和进行笔录,解决问题时要让顾客填单,事后还必须逐案回访、统计结果。小秦说,在调解点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类纠纷减少了20%。

表面上看,调解工作站只是使商家和顾客受益,但在街道综治委看来,它的更大作用在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管理。

材料8是体现通过提供调解服务而促进社会综治管理的例子,验证“服务”反作用于“管理”

材料9

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是为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

阅读完所有材料,我们来回顾一下,材料1是讲创新社会管理提出的背景、创新社会管理的定义,指出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更好地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提升政府效能,取得群众认可和满意。然后材料2—8,都是举例展现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在管理的同时加入服务理念,在管理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或转变职能做好服务,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同时淡化了许多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帮助和促进了政府的管理。

三、怎么写开头。材料中有涉及背景的,这时可以取用。我们看下面这段开头。(加灰色的是材料摘抄的语句)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凸显,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开展社会管理的模式面临着阶层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等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效能日渐弱化,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为此中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各级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从上面这段开头看,其实只要会抄,材料的利用价值还是很大的,用材料的原话然后自己加上承接转折的语句,开篇就很简单了。

下面再介绍一下申论开篇最常见的几种形式。

上面那种我称为背景引出式。模式为第一句直接引出背景。如: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形式怎样)”或“近年来„„(社会形式怎样)”然后紧接着说在这个背景下,什么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然后提出论点,“解决„„(题目给出的主题)已迫在眉睫”或“加强„„刻不容缓”等等。

第二种我称为意义引出式。模式为第一句提出解决主题问题的重要意义,如:

“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是政府对自身职能的完善和创新,是社会管理机制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如何妥善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必须认真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三种我称为问题切入式。模式为第一句直接引出各种现存社会问题。如: “办个证明十天半个月都办不下来”、“社区臭水沟长久无人清理”、“占道经营、流动摊位随街可见”„„这一个个问题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人管还是管不好?政府效能已遭到现实的质问。

当然还有别的形式,这几种只是最常见的。

四、怎么写文章的主体部分。写文章的主体前要辨清题目的文体要求,如要求写策论文,主体直接分点写解决对策;如果侧重辩论的议论文,比如2013年的这篇“管理与服务”,主体首先得辩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然后再简略引出解决现存问题的策略。

写申论主体部分时,每个论点(每一段落)的首句最好是整段的总结句,这样文章的结构会整齐清晰,得分也较高。

五、怎么写结尾。结尾一般为套话,简洁总结。可以背一些当下比较有代表的政治术语应付。

再引用网上的申论九步法,展现申论文章的结构: 引论:(用一段)1.概括材料2.略作分析3.提出论点 本论:(用二至三段)每段提出一个分论点支撑文章论点,论证分论点的方法可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 结论:(用一段)1.联系实际2.深化中心3.发出号召

看一篇高分例文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

当前,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第一段概况论点问题的社会背景)

事实上,社会保障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是真正的民生之依。首先,社会保障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它能够确保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其次,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平衡器”,它能够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再次,社会保障是国民福利的“助推器”,它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充分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第二段论述为什么说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这段首句是总结句,概括了整段论述的内容,然后用“首先、其次、再次”分三个方面论述首句。结构非常清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就为我们今后大力发展作为民生之依的社会保障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这段起转折作用,引用党的政策,提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方向,为下文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作铺垫。这需要平时的政治积累,如果积累不足,这段大可不必写,直接用最常用的转折写法就行了,如“社会保障于民众生活的地位毋庸置疑,然后该如何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利益?我认为必须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已经出台,应尽快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以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同时,应制定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和政府的社会保障工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覆盖面大小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标。我们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地区快速城镇化的特点,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计划地把应该被纳入而尚未被纳入的社会群体切实纳入进来,真正实现“应保尽保”。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人民群众切实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差别大,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坚持“保基本”的方针,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提高保障待遇。(这三段是文章的主体,分别用了三个结构相似句子,用排比的形式展开。这几段同样也是首句为总结句。)

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之依、民生之福。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虽然过程漫长、工作复杂,短期内看不到政绩,但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结束段,第一句点题,最后一句发起号召。反正一般最后一段都是这样,再次强调一下论点,然后下决定、发号召。)

篇2:申论写作分析

认为申论写作时完全抄材料。2.认为申论写作与高中作文一样需要极强的散发性。

3.认为申论写作时前几道客观题的综合。

4.认为没有积累就无处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严格把握题干意图,结合材料,进行思考,一定能写好的申论文章。小编在此对错误常见类型进行总结与分析。

第一,缺乏形式要件

申论文章格式没有公文写作严格,但也不能任意发挥。申论文章应该是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为支撑。用全部文章内容去说明一个论点,为了内容齐全,将总论点剥离为若干个分论点,分别阐述即可。

第二,内容干瘪枯燥

考生对于该写什么一无所知,提起笔就只能写大白话,抄材料,导致内容干瘪枯燥无味,没有思想,甚至写到一半,无话可说。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提笔前缺少思考;2.个人积累过少;3.缺少申论思维。所以只要针对以上原因进行解决,就能补充好内容。

第三,逻辑性差

考生不易发现这部分问题,自己特有的语言习惯决定了写作上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以及例证与论点毫无关联的情况。所以需要及时调整写作方式。

第四,其他错误

首先是错别字,错别字在文章写作中虽然扣分不多,但直接影响阅卷人的印象,从而拉低文章档次,因此广大考生在练习时就注重细节,不要出现错别字连篇的现象。

其次是词语搭配。很多考生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注重词语搭配,如“提高...的水平”就不能写成“增强...的水平”。建议考生练习中写完一篇文章后先读一下,自己挑挑错误,先修改。

篇3:申论写作五要素分析

申论考试大纲中写道:“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 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考核的最后一种能力, 是其他能力得以体现的媒介, 因为申论成绩的评定方法是阅卷老师通过考生答题的文章给予分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申论写作立意需高、视角需广、内容需实、语言需精与用词需专五个核心要素。

一、立意须高

立意, 即确定文章的主旨、中心论点, 重视立意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传统。“千古文章意为高”, 王夫之先生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李渔在其《姜斋诗话》中强调“作文一篇, 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 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立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深度, 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 也决定着申论文章得分的档次。

首先, 申论写作立意高, 要求主题鲜明, 善于升华。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出的人才都要代表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需要考生具有公务人员的“角色”意识, 具有一双“慧眼”, 能通过日常工作中极其普通、极其细小的事物或现象, 揭示事物的本质并升华为主题。如××省招录公务员考试中, 2008年 (甲卷) 给定资料为出租车司机自救基金 (一元基金) 的问题, 2003年 (B卷) 给定资料为治理城市非法小广告的问题, 都是在人们眼中极其普通的事情。出题者希望考生能通过这些细小的事物或现象, 发现并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 把有关政策、理论原则同申论试题所反映的现实和考生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联系起来, 针对要求认识、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提出符合实际且合理可行的见解。

其次, 申论写作要站得高、看得远, 着眼长远利益, 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问题的关键。当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 便应审视遴选, 根据身份抓住要害, 抓住关键, 切忌面面俱到或舍本逐末。例如,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反映的问题很多:企业在环保与生产效益上的两难, 法院在断案时不得不考虑连锁反应, 公安干警对企业生产扰民事件的无能为力等, 但这都不是“本”, 很难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 只有从加强环保立法、执法和改造城市建设规划入手,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等扰民问题。

二、视角须广

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要涉及某一问题及相关的系列问题, 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脑袋里要装着问题, 每一段材料都是有用的, 绝不是摆设, 要认真思考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在写作时要有广阔的视角, 尽量全面把握关键的信息点, 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答题的角度、方式应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和多变性, 需要运用发散性的思维来进行答题, 防止以偏概全的思维。构思立意要站在具体政府部门的角度, 分析原因时要想到经济、政治的原因, 还要想到社会、文化的原因, 才能写出顶天 (与宪法、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致) 立地 (紧密结合材料和地方工作实际) 的文章。如针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政府与社会全体公民均需参与才能取得实效, 考生在提出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时就需要有多角度:一是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三是要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政策措施;四是要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五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完善和落实责任制。此措施的提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思维缜密, 视角广阔, 能获得较高成绩。

三、内容须实

申论写作要“高”“大”“全”, 绝对不能“假”而“空”, 要实实在在做文章。部分考生不是靠自己思考、论证来提出见解和对策, 而是迷信考前辅导班等总结的申论写作之“万能八条”, 把大段大段的现成的流行的言论和观点塞进文章中, 从而使考官无法从文章中读出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也无法判断考生是否有能力、会办事, 考生的高分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内容要“充实”。高大全搭的是骨架, 除了骨架, 还需要血肉来支撑。如针对安全生产问题, 某考生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为题, 开篇引用给定材料中概括而来的事实材料:

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 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 再传河南寺沟煤矿进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 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援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 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 (过渡) 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城市大停水的不便、火烧医院的惨烈。

用事实材料引申出论点: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较之于以空对空的政策提出更能打动人心。

其次内容要“真实”。内容要符合材料的实际和社会的实际。如2006年××省申论试题 (五) 要求:请依据给定材料, 以“证人保护亟须制度跟进”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要求“数字对比”“瞬间回眸”“畅想未来”;观点明确, 论述虚实结合, 有说服力, 思路清晰。针对这类有具体、明确要求的题目, 考生绝对不能对策空洞、言辞泛泛, 必须结合真实材料。材料是“根”, 根基不牢, 地动山摇;夯实基础, 方能稳如泰山。

四、语言须精

由论作文要求考生写作的文章篇幅在1000~1200字之间, 要结合给定材料, 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措施等。显而易见, 是要求考生写作短小精练、观点鲜明的政论文。有个别考生作文时为展示自己较强的文字功底, 爱使用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长句, 有时反而弄巧成拙。仔细研读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就会发现, 报告喜欢使用结构简单、词语精练的短句, 句子最长不过20个字。因此, 申论写作在通顺的基础上, 切忌啰嗦, 语言需精练。

五、用词须专

申论写作语言要求具有专业性的特点:首先, 是一种工作语言。申论作为一种应用文体, 用于模仿公务员身份来完成工作, 所以其语言表达应符合完成工作任务的需求, 即简洁、实用、冷静、理性。简洁、实用:即语言要言简意赅, 一方面不要说多余的话, 另一方面每一句话都有特定的作用。冷静、理性:即用语不要包含情绪, 不让情绪影响工作。在语言上就是要少用或不用抒情、描写。其次, 是一种公文语言。公务员工作与一般公司、企业不同, 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符合公文语言的要求, 要使用官方、正式的语言, 含义准确不要模糊, 通俗易懂不要生僻,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要用方言俚语, 不乱用缩略简化语。第三, 忌用文艺腔, 即不能使用类似于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等的文学化语言, 而要用议论型、说明型和实用型语体, 文风简洁平实即可。但是公务员也表达感情, 那就是“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同样表达出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第四, 忌用学生腔。申论考试经常要求考生以某种假定的身份来提出对策, 所以考生应站在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角度写对策。假如有考生作文写到“我妈妈说……”, 这是典型的学生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往往一个词就透露出你的水平。

篇4:浅析公务员培训之申论写作

关键词:申论;客观性命题;理性表述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28-1

笔者处于“申论”教学研究第一线,深切地认为,作为一种测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综合素质的新型文体,“申论”更能体现写作学科内在的务实、创新本质。没有多写多练固然不可能写出规范的申论,但如果没有搞清楚“申论”这个文体的本质特征,则无法有针对性地写、练。

一、申论是什么

严格地说,“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从字面上理解,“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表明、申述、引申,二是根据给定材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开拓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论”的含义较多,主要有二。一是议、议论。《说文》:“论,议也。”段玉裁注:“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二是含有深思、谋虑的意思。《周礼.考工记.序》:“或坐而论道。郑玄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合起来,“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申论”说到底就是根据公务员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借鉴我国古代“对策”(策论)的某些特点,专门用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应试文体。

二、申论蕴含的写作规律

(一)客观性命题及其要求与意图。

1.命题要求。

客观性命题与考察的目标相一致。“申论”的命题是客观的,但其背后潜藏着出题者的主观要求,即“申论”考察的目标是什么?对此,《考试大纲》有明确规定:“申论,主要是通过应考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试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申论考察的目标是明确的,针对性很强。

它主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主要是通过应考者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和提供的可行性方案来体现的。从这一角度看,考察的目标与测试的命题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目标与试题二者都有具体的针对性。

2.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是作答的依据和切入点。在“申论”的客观性命题背后不仅潜藏着主观要求,也潜藏着出题者或隐或显的意图。命题角度不同,答题也应有不同的针对性。综观几年来的“申论”试题,其主体部分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供料写作”,而所供材料又都是涉及國计民生、带有普遍性、为来自各方面的考生所熟悉的情况。可见,从命题意图的角度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应考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

1.思考性的评判阅读。

面对“申论”所给定的材料,有人阅读后奋笔疾书,有人心中茫然,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阅读缺乏思考与评判。其表现是,阅读时要么简单地就事论事,因而把握不住各类材料之间的联系、类别、性质、主次。那么如何进行思考性的评判阅读呢?笔者提供如下具体方法:、

一是理清材料内在的组合方式。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申论考试的材料,其组合方式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材料是按照所反映事件(或案例、社会现象)的性质来摘录、组装的,其中各个子材料之间是一种并列的关系。第二种,材料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组织的。其中各个子材料环环相扣,共同讲述某一社会事件。它具有案例的某些特点。

二是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阅读纵式组合的材料,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梳理材料内容。阅读横式组合的材料,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讲述“相同”内容的材料归口合并在一起,来理清其逻辑关系。

三是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1 500 ~ 3 000字左右的材料,文字较多,内容复杂,这就需要筛选。筛选必须根据客观性命题所潜藏的要求与意图来进行。思考性评判阅读的重点是那些与客观性命题所潜藏的要求与意图关系紧密的子材料,对不很紧密的、次要的材料,作一般了解即可。

最后,就是对重点子材料的圈点与精读、归纳与概括。

2.理性化的文字表述。

“申论”作答时,无论是概括内容、提出方案,还是进行论证,都应当统筹考虑,前后衔接。概括的过程,既是熟悉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方案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必须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并彼此印证。

第一,概括问题。首先,要充分注意题干的指令性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与“概括主要问题”,其区别是明显的。而字数规定,或是150字,或是350字,也不可忽略。当然,还有说话的“身份”要求等,也要注意。其次,要学会抓关键问题。

第二,提出方案。首先,个人定位要准确。仔细审定客观性材料为考生设定的身份—虚拟身份,否则,身份定位错了,提出的问题一定“走偏”。其次,善于针对问题提出意见或办法。尤其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一定要用“自我”设定的“身份”去抓住要害,逐步展开,切忌面面俱到,舍本求末。第三,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或办法(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第三,论述问题。首先,要抓住给定材料中一个应该“申而论之”的大问题,发表见解;其次,要有一个明确的题目和鲜明的观点。确定什么题目,与背景材料提供的空间和“申论”所要求的字数限制都有关系。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一二千字的申论,只能紧抓要害问题,阐述清楚。鲜明的观点是“申论”的灵魂。一篇“申论”意义的大小,价值的高低,主要在这里体现。第三,就是详实的阐述和论证。事实与道理的有机结合,是增强“申论”说服力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和方法。事实是说理的依托、由头或论据,说理则是对事实本质的理性的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理从事出,虚实结合,是增强申论的理论色彩与说服力的奥妙所在。

参考文献:

[1]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编委会.申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李学勤.周礼注疏: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刘姗.文心雕龙·论说[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篇5:申论写作分析

一、申论文章写作是对写作能力的考察

文章写作的确是对写作能力的考察,但是又不单单是对写作能力的考察。申论文章写作中加入了很大成分对考生独立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考生对文字的驾驭体现自己特有的能力。因此,有的考生用了平实的语言却也可以拿到申论写作的高分。因为这一部分考生用语虽然平实,却把自己对整篇申论材料的理解拿捏的非常到位,很好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申论写作的时候,考生需要注意以自己对申论材料的理解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写作,这才是真正的文章写作。

二、文章写作是对原材料的重新拼凑

有一部分考生认为申论文章写作答题就是对前边几类题的综合,第一题概括问题,第二题分析问题,第三题提出对策。于是,第四题的文章写作就来一个大杂烩,把前面几道题的答案重新整合一下,到原材料中抄一抄,综合大作文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这样拼凑出来的答案是申论考试中得分最低的答案,尤其是在近两年的考试中。近两年的申论命题趋势中,越来越多的考察细微的内容,第一题可能是对材料特定事实表现一的问题的概括;第二题可能是对材料特定事实表现二产生的诸多原因的分析;而第三题可能是针对特定事实中表现三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这样,考生通过对原材料重新拼凑整合之后形成的大作文就如同一篇大杂烩,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没有足够的论据支撑,论述的也极不充分,这就成了申论阅卷中的四类卷!

篇6:申论写作分析

2015陕西政法干警申论写作:“观点明确”巧答综合分析题

在政法干警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题是考试中的常见常考题型。此类题目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下面陕西人事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观点明确”巧答综合分析题。

一、观点明确的含义

观点明确,就是说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在答案中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模棱两可。(一)观点不明确的表现

目前观点不明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概括,80%的考生均是用罗列问题的形式来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归纳;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作出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特殊情况:试题已经给出了观点,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面对这种情况,答案中也要把这个观点陈述出来。

(二)观点明确的前提

综合分析题重在“分析”二字,要做到分析合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人的认识规律和表达顺序等,也要符合辩证法中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等原理,最终阐释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不正确的观点再明确也是无用的。大家要充分联系给定资料,在宏观把握材料大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本质,进而获得给定资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在作答中“为我所用”。

二、如何把握观点明确

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主题一致,方向一致,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明确出题人的意图,答案要立足于给定材料,这是我们作答申论任何题型的基本旋律,不能跑调离调。尤其面对争议型材料时,更不能片面地考虑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理解掌握政治原则、时政热点、规律、政策精神等,如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等。考生按照普遍适用的原则,联系试题中提出的具体问题,紧扣题意思考,灵活运用,适当发挥,那么,回答就能够符合逻辑,在方向把握上不会存在大的偏差。

另外,考生要表明态度,说明对事物的基本看法之后,要有条理、有层次地做出阐发,阐明自己为什么持有这种态度,说明理由,提出依据。要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要进行分析,如优缺点分析等,进而认清危害,辨明是非,提出解决问题、消除产生问题根源的必要性。这既是综合分析题答案的具体分析内容,也是对亮明的观点的论证过程。

上一篇:金山作文500字下一篇:二十年后的一天作文初三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