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日游作文

2024-05-23

绍兴一日游作文(共18篇)

篇1:绍兴一日游作文

绍兴有许多著名景点,历史悠久,饱含文化气息。今天,我和小伙伴们踏上了游绍兴之路。

首先,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一进大门是一块白碑,上刻有黑色的“鲁迅故里”四字,在它的下方,是一幅黑色的图画,描绘的是小桥流水及乌蓬船。而字的右方,是鲁迅先生手夹香烟的雕刻。在整块碑的前方,有三尊塑像,一站两坐,形态逼真。在往左走有一条小河,我们飞快地奔跑过去。啊!那是大名鼎鼎的乌篷船,一艘接着一艘,上面的大棚漆黑漆黑的,船底是棕色的木头做成的,远远看去,散发着一种古老的气息。

再进去是鲁迅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左边这一间,里面存放着鲁迅当年用过的座椅。他的座位并不奢华,而是普普通通的把椅子。桌子有各种年代的历史痕迹,上面摆着一只破旧的盒子。中间是最大的`一间屋子。在屋子的正中央,有一张较大的桌子,上摆有一些书籍及一根戒尺,这肯定是教书先生的位置了。在教书先生座位的后上方,有一块牌匾,上有“三味书屋”四字。牌匾的下面是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过的一幅画。画中一只身体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最右边的屋子里,放着的东西是学员们的桌椅。这些床、桌、书柜都另人刮目相看,那上面还有一些精美的图案。“咦?哪儿来的学生?”“哦!原来是鲁迅读书的地方啊!”“这读声真整齐!” ……大家议论纷纷。我们悠哉悠哉地听着那些学生读书,直到他们下课了为止。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仓桥直街,这里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一路走在青石铺成的路上,两旁白墙黑瓦的古建筑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忍不住上前抚摸了一下,虽然这些墙面有些古老了,但还是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我们还品尝小吃,有木莲冻,我刚吃一口,就想吐,引得小伙伴们哈哈大笑。还有臭豆腐也不例外,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香,真是表里不一。

随后,我们来到了,记载着黄酒25生产历史的中国黄酒博物馆,这里生产的黄酒,口感好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专来人士的好评。

绍兴啊,绍兴,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独有的魅力征服了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你!

篇2:绍兴一日游作文

经过三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绍兴最有名的景点柯岩风景区。这儿风景秀丽,有山有水。虽然雨不停地下着,但是老人们都兴冲冲地撑着雨伞向前走。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尊石雕大佛,佛祖面带笑容,盘腿而坐,摇空一指。据导游介绍这尊大佛已有一千余年 的历史。大佛的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水。水面上飘着朦朦胧胧的雾气,远远看去好像一缕缕轻纱。在大佛的右边矗立着一支石柱,好像一支燃尽的蜡烛,好像一个冰激凌,好像一个燃烧的火炬。导游说这是古代人采石留下来的,用来测评地理位置。

我们还参观了鲁迅故居,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有很大的面积。鲁迅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绍兴盛产黄酒、茴香豆,还有绍兴三乌是指乌干菜、乌篷船、乌毡帽。

篇3:2013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

慢下来的时光。

要求:1文体自选;2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解题】

2013年绍兴中考卷作文是题为“慢下来的时光”的命题作文, 不带任何导语, 包容度大。考生考场如何敷衍成文, 试析之。

首先, 当从人生态度的引领视角审视。

当下社会的“快节奏”与学生依然需要长大的纠结中, 需要引领学生思考人生中一些大的严肃的基本问题, 比如“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等, 况且, 在不危害公义公理的情况下, 这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选择。为此, 命题者该是在引领学生能多些从容淡定的内心生活, 懂得高歌猛进和浅斟低唱的生活都应该被尊重。也即是说, 考生当从关于人生态度的视域思考为文。

其次, 当从题目关键词破题入手。

“慢下来的时光”, 分为两部分, 一是中心词“时光”, 另一是修饰语“慢下来”。写作的着眼点是“时光”, 可以是一段时光, 也可以是整个时光, 可以反思过去, 也可以审视现在, 或者着眼未来。这是一般性的理解, 也即是说属于写作的范畴, 据此作文, 合乎题意。欲为高意之文, 最关键的不是自然时间, 而是心灵时间, 是心灵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慢下来”, 则需体现出一个过程, 它不是静止的, 而是一个逐渐努力、慢慢体验的过程。引发“慢下来”, 可以是外力, 也可以是自己主动的追寻。

可见, 写作本文, 应扣住“时光”, 并突出“慢下来”的特点;写好此文, 当搜寻自己的生活积淀, 截取能反映自己生活、学习的片段及场景, 并凸现“慢下来的时光”的美好, 写出自己对美的欣赏, 对爱的感受, 对幸福的品味, 对人生的思考。《新周刊》曾经称当下中国为“急之国”, 在整体奔跑的时候, 应能够“慢慢走, 欣赏啊”, 能够等一等“落后的心灵”。

【范文】

慢下来的时光

绍兴考生

我知道时光是不会等我的, 所以我竭力想拥抱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 哪怕它还是从指缝中大方溜走, 我也根本没有办法责怪它。

在青春这张狂而凌乱的日子中, 我随波逐流, 应付着这样那样的作业和考试, 压力如黄河的

泥沙般随着岁月的浪潮滚滚而来。耳边是这个老师那个家长的叮嘱, 身边的话题永远离不开成绩和名

次。那时候, 总是想着时光如能快点走, 那我们也就不用如此煎熬。可是当我真正盼来最后一场考试, 却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快乐。

望着窗外, 叶子像是更绿了, 也许夏天真的要来临了。雨穿过叶片与叶片间的缝隙, 感觉像是打在皮肤上, 略微有轻轻的疼痛。我意识到, 失落, 迷惘, 誓言, 梦想, 经过时间的洗礼都会变得不堪一击而颓然垂败。我想起那些年和好朋友坐在红色的跑道上, 说着未来的路。我们都迷惘, 不知道前面等待着我们的将会是何种的人生, 但却信誓旦旦地与彼此约定未来一定要怎样怎样。我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有那么一个人在若干年后记得这些约定, 但我知道, 这些约定也许一个都不会实现。即便是这样, 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因为我爱的不是约定, 而是那份青春无悔的感觉, 以及已经远去并且不会再回来的年华。

时光像是驰骋的火车临近靠站时由呼啸归于平静, 我看到一滴一滴的雨水有力地扑打灰尘, 汇聚成流缓缓沿着时光的缝隙流淌而下。我看到曾经的我们, 在操场上奔跑着, 不敢抬头看站在终点的老师。倔强地在跑长跑时在操场上走着, 走着, 任凭后面的体育老师咆哮也不愿加快脚步。还有手拉手一起冲过的终点, 飞驰在跑道上旁边同学的呐喊声……

一幅一幅画面在眼前掠过, 脑海里旋转着曾经一起欢唱过的旋律。告别时给你给他给我的拥抱, 还有那一声声再见。我不知道最后究竟是下次再见还是再也不见。这些都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吧, 即使生命到最后会成为回忆。但我坚信, 其中的一些注定不能被侵蚀, 无法抹去。昔日的片段, 慢慢凑成风华绝代的老电影, 斑驳着的记忆最是美妙。

篇4:绍兴一日游作文

生活中,许多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避风的港湾,更有我们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_____,不只是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文体不限;④写出真情实感;⑤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5年浙江绍兴市中考作文题)

【佳作展示】

告别的,不只是渔网

浙江绍兴市考生

一张尼龙网胡乱地堆在院子的角落里,灰蒙蒙的,看不出原来的色彩,只能隐隐辨认出那是张渔网。大片的蜘蛛网在上面肆虐。

这是舅舅的渔网。

外公是渔民,舅舅子承父业,在外公过世前,从外公手里接过了渔网和外公一辈子捕鱼的经验。

小时候,我和舅舅一同出过海,见过舅舅撒网。舅舅的手奇快无比,一连串的动作——撒、掀、铺、稳、放、收,一气呵成。他能根据水面的波纹准确判断出鱼的大小、多少,一撒网,渔网张成圆圆的形状,朝鱼群罩过去。渔网铺天盖地,沉人蓝色的大海。然后,舅舅慢慢收网。渔网在鱼儿的冲撞下兴奋地抖动着,给舅舅带来了一船喜悦。舅舅每天出海都能载回满满的收获。

后来,浅海、近海的海水被污染了,鱼虾几乎绝迹了。有的渔民几家合买一条大船,到深海、远海捕鱼,往往出海一趟就要一二十天。舅舅的小木船被搁置在岸边,渔网堆在院子的角落里。它们在夕阳下懒懒地躺着,仿佛在无奈地叹息。

舅舅明白一张渔网已经捕不到更多的“鱼”了,而且我的表哥要上大学,舅妈和他还想过更好的生活,他不得不放弃渔网,离开大海。他这海边的人再也不能靠海吃海了。

舅舅走之前,来到了院子里。他抓起渔网,撒、掀、铺、稳、放、收,又是一气呵成,渔网依旧铺天盖地。舅舅愣愣地看了一会儿渔网,抱着渔网人屋,对着外公外婆的遗像跪了很久,磕了头,然后离家上了出租车,到大城市去了。那一年,我的表哥正上高三。舅舅离去的那晚,苍苔密布的破旧渔船和渔网,靠着墙,在月光下沉默不语。

那一晚,我陪表哥站在房顶上,望着远处波涛起伏的大海,心想:“舅舅到了另一片‘大海里,他独自一人,没有船,也没有自己用惯的渔网,但愿他能捕到更多的‘鱼。舅舅告别了渔网,就是告别了祖祖辈辈的生活依靠。有多少人像舅舅一样,在依依不舍地告别自己的过去?”

篇5:绍兴一日游作文

绍兴这座古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里也是许多历史名人的故里。

我们首先参观了蔡元培的故居。蔡元培的明国时期的一代教育家。他曾担任过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的家正前方是大祠堂,两侧是卧室,后面是大厅和私塾。最后面是花园和厨房。

周恩来总理的祖居也在绍兴,至今还保存完好。周总理的一生是光荣的,他不能和他的夫人生养孩子,可他们抚养了许多烈士遗孤,“周爸”“邓妈”是孩子们对他们的亲切的称呼。周总理的一生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真正实现了他小时候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绍兴最出名的莫过于“鲁迅故里”。鲁迅小时候经常到百草园中嬉戏。百草园香味四溢,虫声一片。我站在百草园中望着一片绿葱葱的菜园,努力寻找鲁迅与小伙伴们捉虫的身影。鲁迅七岁时被他父亲送进了当地最严厉的私塾——“三味书屋”。鲁迅知道以后不能常到百草园玩了,从此“我只看见高高院墙上四角的天空。”

沈园是当年陆游和他心爱的人唐婉在被迫离婚后再次相遇的地方,当年两人写的“钗头凤”如今并排刻于石碑上。从此这里被称为“爱情名园”。园中的假山、湖水、小亭、回廊、花木都给人落败之感,似乎也在讲述着这凄婉的爱情故事吧。

最后,我们来到秋瑾故居。秋瑾出生在清末,她作为当代女中豪杰致力于推翻清朝的革命事业,她为此奋斗了三年,可最终被敌人杀害。我了解了秋瑾的故事,既为她感到悲愤,也佩服她那大爱大勇的精神。

篇6:绍兴一日游作文

一开门,我大吃一惊:房间竟是两层的,这可太妙了。王旖旎和陈嘉励的房间也这样吗?我带着好奇赶快跑到了她们各自的房间。哈,我发现,她们的房间并不是两层的。这让我暗自得意起来。可是,为什么每个房间都各不相同呢?

“这是为什么呢?”我忍不住问道。

王旖旎妈妈回答说:“其实,这间酒店原来是一个小山村,后来酒店把村子买了下来,再把房间里面装修了一下,外面还保持村落原始模样,变成了我们现在住的度假酒店。”

哦,原来如此呀!

接着,大家收拾好了东西,我们就出发了。我们来到了东湖做乌篷船。

乌篷船,这种小船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船行进时,船体轻盈地飘逸在水面上,映衬在水乡泽国的自然景色里,真是美极了。“占断萍洲烟雨”写的就是这个画面吧?我们正在看风景,突然,我下意识地回了一下头,才发现,划船的爷爷两只手拿着桨,还有一个桨,是用脚划的哩,真是神奇呀。

终于挨到晚饭时间了,我们来到了咸亨饭店。

点好的饭菜,一会儿就被端上桌来。望着美食,我仿佛看到了久违的朋友。在一顿狼吞虎咽之后,我们的桌子已是杯盘狼藉——点的一堆菜都被吃光了。酒足饭饱,我心满意足地准备离开。

“麻田,来玩吧!”王旖旎的这声大叫,似天外来客,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被吓得滑了一个大跟头。幸好,没出血。

篇7:绍兴一日游作文

在路上,妈妈给我讲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故事。我对鲁迅是既佩服又羡慕,佩服他能严格要求自己,羡慕他有那么好玩的地方可以尽情玩耍。走进故居,首先看见的是青灰色、矮矮的房子,屋顶上就是蓝色的天空。屋子里放着的是木头做的家具和日常用品,看着都非常古老。还有一些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听爸爸妈妈说是以前种庄稼用的工具,这些奇怪的东西到底是怎么用的呢?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们坐乌篷船去沈园。乌篷船摇摇摆摆,晃晃悠悠,船夫手脚并用摇着船桨,听着哗哗的水声,一会儿就到了沈园。一进小门,啊,里面风景美如画,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公园里面有一个小湖,湖水清如镜,湖水上有精致的小亭子,四周有假山和树木,让我想起电视里古人在亭子里弹琴的画面。

篇8:绍兴一日游作文

进行对比的另外两本书,《绍兴市志》与《绍兴县志》经过众多修志人员撰稿,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完成,两书的方言卷中记载了大量绍兴俗语。对此三本书进行对比整理,可以对存在的一些用字、用词的不同,语言的变化等导致的不同表述进行解释。非敢自是,仅提出个人观点。

对难以理解的俗语和语音对比,笔者对绍兴地区的一些老人进行采访,采访对象均为70岁以上识字且一直居住在当地的老人。

第一组:

薄粥搡大肚,荒年自受苦。———《〈越谚〉点注》P22

薄粥楦大肚,荒年自受苦。———《绍兴市志》P3010

笔者在采访绍兴地区的老人时,老人所述俗语与《绍兴市志》同,呼作“xuàn”大意为“平常时吃不下了还喝很多薄粥把肚子撑得很大,在荒年时没有余粮只能自己受苦了。”

“搡”sǎng在《汉语大字典》P2054中有两个义项,一是用力推。一是顶撞。前者《汉语大字典》引用了鲁迅《呐喊·风波》的例句“(七斤嫂)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吧!’”

“楦”xuàn在《汉语大字典》P1346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楦子,做鞋用的模型。一是用东西填紧或撑大物体的中空部分。后者《汉语大字典》引用了刘大白《田主来》的例句“譬如贼偷和狗咬,他凭楦得大肚饱”。

“楦”字第二个义项“用东西填紧或撑大物体的中空部分”与当地老人所述“把肚子撑得很大”相同,非常形象生动。并且鲁迅与刘大白皆为绍兴先贤,《汉语大字典》引用刘大白《田主来》中“譬如贼偷和狗咬,他凭楦得大肚饱”一句,解释“楦”字,更是有力证明。所以,在笔者看来,“楦”应为本字,用“楦”可能更符合句意。

第二组:

田怕秋来旱,人怕老来贫。———《〈越谚〉点注》P22

田怕秋来旱,人怕老来苦。———《绍兴市志》P3010

此句大意为:“庄稼怕秋天干旱,人怕年老时生活贫穷艰苦。”年轻时生活贫穷艰苦身体尚撑得住,老了就吃不消了。据老人所述,“贫”、“苦”皆可使用,“苦”字使用较多。

第三组:

巧言弗如直道。———《〈越谚〉点注》P28

巧言勿如直道。———《绍兴市志》P3008

“弗”在《明清吴语词典》P192中有一个义项为副词。表示否定。不。而“勿”在《明清吴语词典》P644中有三个义项:一是副词。不。二是副词。没有。三是动词。不要。

可见,“勿”的义项比“弗”更多,当做为副词,表否定即“不”的意思时,两者可以通加:

冬至弗出年外。———《〈越谚〉点注》P137

冬至勿出年外。———(《绍兴县志》)P1944

外水弗进,里水弗出。———《〈越谚〉点注》P58

外水勿进,里水勿出。———《绍兴县志》P1949

第四组:

鷌鸟、豆腐、绍兴人。———《〈越谚〉点注》P32

麻鸟、豆腐、绍兴人。———《绍兴县志》P1947

鷌má在《汉语大字典》P4956中的解释为:“鸟名。黄雀。”而《越谚·卷中·禽兽》中也收纳“鷌鸟”一词,注释为:“黄雀。‘鷌’,‘马’,越音‘麻’。小鸟也。”可证“鷌鸟”即“麻鸟”,“鷌”为本字。“麻”为同音字。

第五组:

记拳头打勿杀人。———《〈越谚〉点注》P33

受记拳头打勿煞人。(受记:长时间记在心里)———《绍兴市志》P3007

筹计拳头打勿杀人。———《绍兴县志》P1950

从绍兴当地人的采访中发现,在口语中“杀”与“煞”,以及“记”、“受记”和“筹记”是同音字。“煞”在《汉语大字典》P2381中有一个义项为同“殺”。弄死;杀死。相同的还有:

依得官法要打杀,依得佛法要饿杀。———《〈越谚〉点注》P39

依得佛法要饿煞,依得官法要打煞。———《绍兴县志》P1952

第六组:

晴天捉漏,雨落照旧。———《〈越谚〉点注》P34

晴天筑漏,落雨照旧。———《绍兴市志》P3013

《绍兴方言》P319中认为“捉漏”指“修理漏雨的房屋”。《明清吴方言字典》P760中认为“筑漏”同“捉漏”,指“修补屋顶漏水处”。绍兴地区“捉”与“筑”读音相同,“筑漏”和“捉漏”皆可使用。

“下雨”、“下雪”,绍兴人一般称为“落雨”、“落雪”。温州也有此句俚语,“晴天捉漏,落雨照旧”。

第七组:

倪子上腰,吃饭讨饶。———《〈越谚〉点注》P34

倪子上腰,吃饭讨饶。———《绍兴市志》P3009

儿子上腰,吃饭讨饶。———《绍兴县志》P1946

“倪”字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为:“本义:小孩。”“倪”与绍兴方言中“儿”字白读音同。

类似的还有:

田要冬耕,倪子要亲生。———《〈越谚〉点注》P22

田要冬耕,倪子要亲生。———《绍兴市志》P3011

儿要亲生,田要冬耕。———《绍兴县志》P1942

第八组:

在行人都是呆子变。———《绍兴市志》P3006

在行人都是偐子变。———《绍兴县志》P1951

第九组:

要人传句好,一世苦到老。———《〈越谚〉点注》P36

拨人传句好,一世苦到老。———《绍兴县志》P1949

在《绍兴语言文化》P99第一章“绍兴方言词汇表”中收纳“拨:被。【例】伊上夜(昨天)拨狗咬了一口”。“拨”应为记音字,绍兴地区呼“bō”有“被”、“给”、“把”等意思。“要”和“拨”都有使用。

第十组:

第十一组:

此句俗语的大意为在为女儿选婚事时会挑拣的父母是挑新郎的人品,不会挑拣的父母是看男方家的田庄的多少(家庭条件)。《越谚》中范寅注解为:“富者择婿,每取田园屋产之多,往往花败穷饿,反害女儿。岂知要择佳婿哉?”

心宽屋自宽。———《绍兴市志》P3010

只要银子多,巷牌抬过河。———《绍兴县志》P1944

“许”这里有许配的意思,在《明清吴语词典》P682中解释为“许〈动〉允诺;答应。特指许亲。”据老人所述,当地使用的与《绍兴市志》同。

第十二组:

耐可佮天下,勿可佮厨下。———《〈越谚〉点注》P38

宁可佮天下,勿可佮厨下。(佮:合、共之意)———《绍兴市志》P3007

宁可合天下,勿可合厨下。———《绍兴县志》P1946

“佮”gé在《汉语大字典》P184有一个义项为:“相合;聚合;通力合作。”与《绍兴市志》中对“佮”的注解“合、共之意”相同,可见此处为“合”之意,“佮”与“合”是同义字。此句大意为“宁可和天下人结交,也不可与长期吃住在一起的人结交”。因为厨房地方小,相处距离近,容易产生摩擦。“耐可”、“宁可”都可使用。

第十三组:

七簇落地,还种嗄个麦地。———《〈越谚〉点注》P38

七簇落地,还种啥个麦地。———《绍兴县志》P1942

“嗄”shà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为:“什么[what]———表示否定。”“啥”也有“什么”之意。两者为近义字。

第十四组:

生意做勿着一次,老嬷讨勿着一世。———《绍兴市志》P3009

第十五组:

好笋出东笆外头———《〈越谚〉点注》P55

好笋出在笆外头———《绍兴县志》P1948

“东”与“咚”在绍兴方言中音同。《绍兴方言·语法篇》P20中虚词部分对“带、咚、夯”三字的用法有详解:“(1)表示动词‘在’的意思,必须加‘带(近指)’、‘咚(中指)’、‘夯(远指)’以标明存在的位置与说话人的远近。(2)作为介词、副词‘在’的意思,也需要‘带’、‘咚’、‘夯’表位置。普通话无法全译。(3)‘带’、‘咚’、‘夯’用于句末作语气助词,也表位置。(4)附在有发展变化意义的形容词后面表远近,普通话均无法把远近表达出来。”此处“东”的用法应该为第二种“作为介词、副词‘在’的意思”。《绍兴县志》是用普通话中的介词“在”代替了“东”。

第十六组:

拳头打出外,手背弯进里。———《〈越谚〉点注》P78

拳头打出外,手臂挽进里。———《绍兴市志》P3008

“弯”与“挽”在绍兴方言中音同,“弯”表示手臂弯曲的形状,“挽”表示手臂的动作,带有保护性质,更形象。

第十七组:

正月镫,二月鹞,三月上坟船哩看姣姣。———《〈越谚〉点注》P68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姣姣。———《绍兴县志》P1948

“镫”,古通“灯”。“哩”与“里”音同。旧时绍兴人出行多用船,三月除上坟外,也是踏青的日子,姑娘们都出来了。姣姣指女孩子。

第十八组:

出门一里,不如屋里。———《〈越谚〉点注》P76

出门一里,勿如屋里。———《绍兴市志》P3009

“不”与“勿”都可使用。通常使用“勿”作为否定词。

第十九组:

僎得绍兴钱,除非活神仙。———《〈越谚〉点注》P78

赚得绍兴钿,除非活神仙。———《绍兴市志》P3013

“僎”通“赚”。“钿”即“钱”,绍兴地区常用“钿”,称钱为“钞票”。

第二十组:

鸡无三只骽,娘有两条心。———《〈越谚〉点注》P79

鸡无三条腿,娘有两条心。———《绍兴县志》P1949

“骽”古同“腿”,绍兴地区呼“条”为“只”。

第二十一组:

养老日日蔫,养小日日鲜。———《〈越谚〉点注》P79

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绍兴市志》P3009

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蔫。———《绍兴县志》P1946

此句大意为““养小孩日日新鲜,养老人日日厌恶。”在绍兴方言中“厌”、“蔫”音同。

第二十二组:

仔迹仔迹,一百廿个污迹。———《〈越谚〉点注》P86

致洁致洁,一百廿个污迹(致洁:清洁的欲求)。———《绍兴市志》P3007

此句大意为:“努力保持整洁,但还是染上了很多污迹。”“仔迹”与“致洁”在绍兴方言中音同,“致”有“极致”之意,表示程度,极致整洁,可能更符合原意。

第二十三组:

搦卵子过江桥。———《〈越谚〉点注》P101

捏卵子过江桥。———《绍兴市志》P3007

“搦/捏卵子过江桥”,形容人小心翼翼的样子。“卵子”,即男性生殖器。“搦”nuò在《汉语大字典》P2053中第三个义项为:“握;持。”即用手拿住。“搦”与“捏”在当地都有使用。

第二十四组:

肚痛謈怨灶司。———《〈越谚〉点注》P102

肚痛埋怨灶司。———《绍兴市志》P3007

“謈”在《汉语大字典》P4268中有两个读音,分别为pó和páo。前者有两个义项:一是因痛而叫喊。二是声。后者有一个义项是痛甚。“謈怨”这里即“埋怨”意。根据老人发音,文读时为“埋怨”,白读时呼若“毛怨”。

第二十五组:

铜钱眼里翻跟陡。———《〈越谚〉点注》P103

铜钱眼里翻筋斗。———《绍兴市志》P3013

此句大意为一切为钱运作。在绍兴方言里“跟陡”与“跟斗”音同,即筋斗。据老人所述,当地一般呼作“翻畚斗”。

第二十六组:

多管鸡娘管鸭卵。———《绍兴市志》P3008

多管鸡娘孵鸭卵。———《绍兴县志》P1950

第二十七组:

恶人自有恶人磨,明蚣只怕蜒蚰螺。———《绍兴县志》P1953

此句《越谚》中范寅注解:“‘蜈’,呼‘明’。”

周志峰教授的论文《〈越谚〉方俗字》中认为“●”是“《越谚》借其字形而用作‘碰’的方俗字”。“蜈蚣碰见蜓蛐螺”句意符合。

第二十八组:

捞得蕰藻就是鰕。———《〈越谚〉点注》P119

捞得蕰草就是虾。———《绍兴县志》P1952

篇9:绍兴一日游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鸡蛋从外打破,成为食物,就失了尊严,失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如果从内打破,那么就需要克服惰性,改变观念,走出怯懦,甚至要脱胎换骨,还得付出巨大代价。材料说的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的成长是靠外因还是靠内因?旨在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活出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写作立意】

“鸡蛋”隐喻人生,“蛋壳”指成长需要突破的事物,如现状与困扰、缺陷与局限、固有观念、逆境磨难等。“从外打破”是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被动接受外来的改变,甚或不堪外界压力而破碎毁灭。“从内打破”则指敢于直面“蛋壳”的存在,积蓄力量,完善自我,主动寻求突破,获得成长。我们显然要否定批判被动的状态,肯定“从内打破”的积极做法,主动成长,从而成为生命的主人。

审题时,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蛋壳”当重点,只谈磨难的意义,如“苦难出天才”“浴火才能重生”;二是把“成长”当关键词,如漫谈“成长之路”。此外,泛泛地谈论“态度决定一切”,也属偏题。

【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得体、有新意,字迹工整,可得51分以上。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较有新意,字迹工整,得48—51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略显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略显文采或略显创意,得42—47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或陈旧,语言较平淡,字迹清楚,得36—41分。

篇10:绍兴古镇一日游作文

生命在于运动。今天是20xx-1-26我们将要去亲子游。同时今天也是一个好日子。晴空万里、万里无云、风和日丽,所以真是不错!

我们坐着车去了绍兴,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鲁迅故居走进祖居看到一幅幅画和一间间房子,它们告诉我了一个历史,如,古人吃饭。男主人在家餐桌是圆的在中间,男主人如果不在家餐桌在两边靠墙分开吃。这样客人一看就知道男主人在不在家。

鲁迅里居在祖居的旁边。里居的构造和祖居的构造基本相同。但是里居里还有纺织间和百草园。百草园的草真多。哦!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弹弓。所以我们很多男生组织旅了一场弹弓大赛。分a队和b队。嗖,嗖!两颗“子弹”打中了陈俊齐。(这些子弹是果子)陈俊齐一个转身立刻朝我们发了两弹。注意隐蔽、啊!姜飞熊中弹了。在这里我玩的`很开心!导游说:“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

吃过中餐,我们又去了兰亭。导游说:“兰亭是完全仿照王羲之的兰亭序写的。兰亭是康熙写的。”之后我们在兰亭看鹅,练习写字。

篇11:绍兴的一日游作文450字

今天,我们余姚日报小记者组织了一次夏令营活动——去绍兴的青少年宫玩。

早上,我5:40就起床了,我收拾好东西,妈妈就把我送到了学校里。

我们听从老师安排,安全地出发了。在汽车里十分热闹,有的同学聊天;有的同学在玩石头剪刀布……车上叽叽喳喳的,让人听见了还以为是“鸟窝”呢!

到了绍兴的青少年宫后,老师把我们安排在一个教室里休息。过了一会儿,老师带着我们去“迷你型小床”了,老师夸我做得好,我十分开心。

中午,吃饭时间到了,我们的老师带着我们去餐厅吃中餐了,虽然那里有我喜欢吃的菜,但是我还是只吃了一点点饭。我自己带着吃的`,不怕肚子饿。

吃完饭后,少年宫的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划船了。我拿起双桨,开始划起来,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让人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周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后来,我们去玩了“勇者之路”的游戏,尽管在那上面我们“翻山越岭”,弄得我们腰酸背疼腿抽筋,但是我成功了,我当上了“勇者”,我感到很骄傲!

篇12:绍兴一日游策划书

一.春游目的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个生机勃勃的状态。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开展春游活动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春游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们的感情,在娱乐中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大家更为亲密。同时,选择去绍兴也可以了解一下像鲁迅这样的名人古事,开阔个人视野,丰富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繁忙的学习之中穿插一定的休闲娱乐对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综上所述,这么有意义的春游,咱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春游时间与地点

时间:三月底四月初 地点:绍兴(详细行程见下)三.具体行程

方案一

1、大致路线:

早上7:00出发,直达绍兴后前往鲁迅故里,游览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然后游览东湖景区(乌篷船自理)。下午适时返程,感受丝绸风采并购物(约50分钟)、品尝龙井茶并购物(约50分钟),结束愉快之旅。

2、详细介绍:

去到绍兴,自然不得不去见识一下鲁迅故居。忆往昔,曾经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了百草园的斑谰色彩、盎然情趣。只是书中描述的再好也不如身临其境一感鲁迅童年的乐趣与情调。接下来去的东湖景区,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东湖是外地游客在绍兴参观的主要景区之一,乘坐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初次到东湖的人可能因此而玩个心跳。除在湖中观光外,人们还可以上山。山顶有茶园和茶室,还是登山远眺的好地方。阳春季节,东湖东北方向的平原风光是外地很难见到的江南水乡秀色。

3、门票票价

鲁迅故居凭身份证领门票、东湖景区票价40元。

方案二

1、大致路线

早上7:00出发,直接到达“樱花节”展览区绍兴宛委山,观赏完樱花后,再乘坐出租车到达市区鲁迅故里,然后行程如方案一;

或者,坐130公交车到市区即可;

2、详细介绍:

樱花林门票十元、出租车起步价5元、从宛委山到市区大概每辆车15元,共需90元。

四、预算

包车费:1000元 方案一:40元/人

篇13:绍兴的“三乌”文化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三乌”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乌干菜。乌干菜又称梅干菜, 它色泽乌黑, 滋味爽口。关于它, 还有一道遐迩闻名的名菜叫“乌干菜毗肉”, 一般用上好的五花肉经酱油、味精、白糖等调匀后与干菜一层一层混放在碗盆之中去蒸。出锅时, 浓香扑鼻, 肉烂菜酥, 入嘴糯而不腻, 极具风味。

“乌毡帽”百搭实用

乌毡帽因色黑、顶圆、有卷边而得名。用的原料是纯羊毛, 工艺比较讲究, 生产过程较复杂, 先后要经过染色、干燥、修整等三十几道工序。它有隔热、保暖、御寒、避雨、遮阴、当坐垫等多种用途。过去小城镇及农村的男子人人头上都爱戴此帽, 夏天戴着凉, 冬天戴着暖, 既可当草帽, 又可当棉帽, 一年四季均可用。

在浙江省绍兴柯岸风景区有一形如特大乌毡帽的亭子, 就像是绍兴人日常用的乌毡帽, 它色黑、顶尖, 卷边前沿似畚斗, 后面如小山, 造型独特。

水乡泽国里的“乌篷船”

“摇呀摇, 摇到外婆桥”, 每当唱起这首歌, 就仿佛已经听见那乌篷船摇起来的“嘎吱、嘎吱”声了。绍兴江河错落、湖泊棋布, 被称做水乡泽国,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绍兴人出门就遇河, 抬脚得用船, 所以乌篷船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作为交通工具的船, 种类很多、规模不一, 乌篷船、白篷船, 都是以船篷来做区别。乌篷船的船篷是用竹编成, 中间夹着竹箬, 呈半圆形, 并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它一般可容纳四至六位乘客, 它的动力主要是靠船夫用脚划桨, 船的航向是用桨控制的。船行进时, 船夫手脚并用, 船体就轻盈地漂浮在湖面上, 就像威尼斯的小艇。乌篷船现在已经成为风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坐在乌篷船上, 品绍兴酒、吃茴香豆……真是一番特别的享受。

篇14:绍兴品三羹

中国传统的“羹汤文化”在古越之地的绍兴是十分丰富的。直到今天,绍兴人及其周边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羹汤总有深厚的不解之缘。一道古朴而滋美的“芋艿时件羹”,对现代人仍有大快朵颐的巨大魅力。“芋艿时件羹”中的“时件”用的是鸡或鹅、鸭的肫、肝、心、肠等。时件初加工必须用粗盐或明矾擦洗干净,漂清沥去水,再切成片状后,用绍兴老酒浸渍备用。芋艿要选用紫芋子,洗后先煮到八成熟,剥去皮,切片改成小方丁。烧时先将芋艿丁、时件片和鲜汁汤一道放入锅里,加盐烧沸,约煮5分钟后见汤汁变稠粘时,加入猪油,盛入汤碗中,撒上葱花,就可上桌供食。芋艿本身含淀粉,会自然成芡状,故此菜不必勾芡,且芋艿芡质地更为柔滋滑软利口,加上鸡汁汤的鲜美,味道分外诱人。绍兴老家逢年过节、招待来宾每每杀鸡宰鸭,此时大都爱用时件烹制这道风味奇异独特的羹菜。一般农家乡宴上,也常少不了这道乡土美味,称得上雅俗共赏之品。

绍兴西南的诸暨,是西施的故里。那里农家结婚宴上的头道菜就是“西施豆腐羹”。相传这是西施当年在家侍奉爹娘的拿手菜品,后来慢慢地成了小辈尊敬长辈的一种孝心的象征食品。“西施豆腐羹”上席后,第一汤匙品尝它的,照例是席间的长者。尝了一口后,往往先称道几句,然后才是众匙群起,蜂拥分享。“西施豆腐羹”的原料简单:嫩豆腐、嫩瘦猪肉丁、竹笋丁、虾米等。可制作却十分讲究。豆腐切成小棋子块后要入沸水中焯过,使除去豆腥味。所用汁汤,一般应是炖鸡的鲜汤,或撇去浮油的肉汁汤,并要求清澈洁白,油而不腻,淡而不薄。铁锅必需涮洗得非常洁净,切忌产生“锅蚂蚁”(黑焦小点)。锅上火后,先注入鸡汁汤,下肉丁、笋丁和事先用绍酒浸过的虾米粒,加盐后烧沸煮几分钟,再放入豆腐块,约煮2分钟后,撇净浮沫,用湿淀粉勾芡,加入味精,淋上猪油,撒上胡椒粉,盛入汤碗后,撒上细细的葱花,立即上席。让人领略现熬现吃,一热顶三鲜的可口滋味。勾芡的厚薄,是烹制中的重要关键,必须恰到好处地一次性完成,切忌添添改改。诸暨农村,新媳妇入厨烧做的第一只菜肴,也就是这道“西施豆腐羹”。一来表明学西施敬长辈的孝心,二来也是新媳妇烹调手艺的表演菜。因此“西施豆腐羹”熬制的如何,往往是人们评说新媳妇治家才能的第一印象。当地民间俗谚云:“熬得好豆腐羹,理得好三代账”,或许不无一定道理。

篇15:绍兴一日游作文

小小的种子,破壳而出,一点点成长,汲取大地的营养;懵懂的我,也一

点点长大,汲取知识的营养„„儿时的梦想最终成为现实——我长大了。然而 一直不明白其中的真谛,直到那件事我才明白:越长大,越懂事,这才是真正 长大的秘诀。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等待的,中考前的奋斗也是最痛苦的。屋漏偏逢连夜 雨,妈妈病倒了,还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虽小,却需休养一月,这可急坏了 我们父女俩。要知道,我和老爸以前可是从不迈进厨房一步,一向以来都是以 “饭来张口”自居,可事到如今,却也只能“自食其力”。父女对视,苦笑,无 语。看来,今后一月只能与方便面为伴了。

放学了,一路奔回家,也不知今晚吃什么。一开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直 钻人鼻孔,刺激味蕾,一时兴奋:“老爸,今天怎么叫外卖了?”我看看这个菜: “奇怪,这菜色不怎么样,厨师技术含量不怎么样!”一旁的老爸听了,笑了笑,大步迈进厨房,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尾随而至。厨房中油烟机正 隆隆地响着,老爸正系着围裙,拿着锅铲,聚精会神地炒着一盘青菜。咦,今 天老爸掌厨吗?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蓦然,心弦触动,暖流涌上心头。顿悟,拿起碗筷向餐桌走去。突然觉得,这碗筷好重好重,装满的是父亲沉甸甸的爱。吃饭了,经历了一天的魔鬼式训练,早已精疲力竭,总该好好吃一顿吧!“怎么样,老爸手艺还可以吧?”“绝对OK。”也不知是饿的,还是怎么,只觉得

今天的饭菜特别合我口味。“来,吃点青菜吧,各方面营养都要齐全。”我夹过 一根青菜,正准备好好享受一番,谁知舌头应激反应,连忙吐了出来,大呼: “咸死了,爸你这盐也太多了。”老爸笑笑,夹起一根青菜往嘴里送去,顿悟: “原来是盐没有放均匀啊!见谅,见谅。”心弦又一次触动,鼻子有些酸酸的,内心却是暖暖的。哦,这就是懂事的滋味吗?

越长大,越懂事。原来,懂事就意味着真正长大,懂事才是真正长大的秘 诀。父母的爱是长大最好的礼物,由一个礼品盒装着,而盒子需要一把由懂事,制造的钥匙去打开。

(绍兴一考生)

【点评】本文的突出之处有二:

1.找准切口,贯穿主线。母亲手术需休养一个月,父女生活一下子陷入尴 尬,文章以此为切入口,开篇就设置了悬念。放学后,那扑鼻的清香再次使作 者迷雾童重,直到亲见父亲掌厨,“暖流涌上心头”;吃到过成的青菜,听完爸 爸解释,“鼻子有些酸酸的,内心却是暖暖的”,“懂事”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理解父母,揭示真谛。“越长大,越懂事,这才是真正长大的秘诀。”考

篇16:绍兴一日游作文

越长大越怀念

越长大越怀念,怀念那些逝去的流年。

——题记

怀念天真

还记得小时候骑在父亲的背上,看着天上的层云发问,为何云是白色的?为什么发明家的父亲没有发明家聪明?等等天真无邪的疑问都曾在那幼小的心灵中画着问号。也许今天的我已经可以解答出当年那幼稚的问题,可我再也不曾有对生命,对生活,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充满脑海的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未曾有人提出质疑的公式,定理,每天在数字与字母之间徘徊。或许不是我没有了好奇心,而是世俗固化的模式将我支配。在静静的月色下,我也曾思索着曾经的往事,可没有当初那纯真的感觉。我很怀念那时的我,一个整天发问,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特视角的小男孩。

怀念旋律

虽然从小没有听过贝多芬对命运的呐喊,也不曾听过钢琴诗人肖邦在离别时的悲伤,但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旋律在脑海中涌动。如今耳边的旋律甚至比我走的路还要长,但我总是追寻那从心底里跳动的音符,不知何时我将它们牢记于心间,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与我共鸣。这些旋律是曾经对亲情的感动,对友情的挚爱,对爱情的单纯。无论他们曾经何时编织成一首歌,都是人生中美好的回忆。这段旋律依旧在耳畔回响,但赋予的是心的节拍。我很怀念那时的旋律。

怀念时光

似乎每次提到这个词都觉得老套,乏味。但当时光真的从身边溜走,才从心底里对他生有深深的敬畏之心。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快初中毕业了,眼睛一闭还能看见刚上学时的影子在眼前晃动。可我真的长大了,不再像从前那样贪玩,现在想的是对未来的打算,对生活的向往。童年的那段时光终将落在心里的深处,永远无法改变。它终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怀念我的那段时光。

篇17:绍兴游记作文

和以往外出旅游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是普快列车,美其名曰——“绿皮列车”。虽比不上高铁、动车的高大上,但车厢里面对面的一排三人座位,一下子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因为行驶速度不快,沿途的美景一览无余,真是无比惬意……

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故里——百草园。妈妈对我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小时候就生活在这古朴的民居里,在这里学习、玩耍……”我用手抚过满墙的爬山虎,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屋间弄堂,来到了一块很大的空地,这就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这个园子里没有什么争奇斗艳的名花,除了菜地就是些不知名的野花。游人们都蹲在菜地边或草丛里,闻闻野花的清香,采几个野果子,听听草丛里的蝉鸣虫唱,仿佛看到了鲁迅小时候和朋友在这里无忧无虑玩耍的情景。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沈园。踏上沈园的“孤鹤轩”,登高远望,那一池荷塘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虽然不是夏天,已经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但这湖中的荷叶也别有一番韵味。最吸引我的还是湖中的几只野鸭,它们有的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有的蜷着身子懒洋洋地在睡觉。不知哪只鸭子“嘎”地叫了一声,把那只正在小憩的鸭子也惊到了湖中央,它拍打着翅膀,湖水荡漾开一圈圈的波纹……

篇18:绍兴话音高实验研究

传统的研究认为绍兴话有八个声调, 调值分别是:阴平53, 阳平31, 阴上335, 阳上113, 阴去33, 阳去11, 阴入45, 阳入12。钱乃荣将绍兴方言单字调的调型归为:阴平52、阳平31、阴上335、阳上113、阴去33、阳去22、阴入55、阳入23。游汝杰通过实验得出绍兴方言声调结果是阴平552、阳平232、阴上33、阳上223、阴去31、阳去221、阴入55、阳入24。传统调查时, 对于绍兴话的调型以及调类都不存在分歧, 但是这些结论往往都是通过以往口耳之学得到的, 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所以有必要将科学实验手段使用进去, 从而弥补口耳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实验说明

(一) 录音软件

使用Cool Edit Pro 2.1录音软件来录音, 采样率是1600赫兹, 录音时使用单声道录音, 采样的精度是16位。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该使用这个录音软件来切分录音文件。

(二) 语音处理软件

使用Praat 5.3.56语音处理软件来对声调的基频进行提取,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将步长设置成为10ms, 窗口的长度应该设置成为40ms。

(三) 数据处理软件

通过计算机语音分析软件Praat 5.3.56以及编写的相关脚本, 来声学测量声调的音高。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来统计实验数据, 并进行声学图表的绘制。

(四) 发音人

本文作者, 绍兴市越城区人, 1992年出生, 会说普通话, 2010年上大学前语言环境是绍兴话, 读大学后寒暑假在家均使用绍兴话。

(五) 录音时间和地点

2014年4月广西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

(六) 实验例字

根据资料的查找, 确定了绍兴方言共有八个调类, 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和阳入。以方言声调采录底本为参照, 单字每个调类取5个字, 为了能够更好的通过语图来进行声母和韵母界限的辨认, 选择实验字表时, 声母尽量选择塞音 ([p]、[ph]、[t]、[th]、[k]) , 韵母的主元音尽量选择 ([a]、[o]、[u]) 。

阴平:多、波、包、街高阴去:到、嫁、课、报、钓

阳平:婆、桃、台、皮提阳去:渡、步、袋、第、豆

阴上:补、狗、鼓、保改阴入:角、北、百、答、笔

阳上:拒、稻、鲍、部舅阳入:白、特、毒、绿、敌

三、音高研究

(一) 基频数据的标准化分析

本文选择对数Z-score法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对数Z-score (Lz-score) 的转换法用的是对数形式, 计算公式为:

其中, xi是采样点的基频F0值, yi=logxi, 所以yi是基频F0的常对数值, 而my和sy分别是yi (i=1, 2, , , n) 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 因此, my就是原始基频值的对数几何均值。

我们用对数Z-score法来标准化处理基频数据时, 其起点FO值受到音节前辅音的影响比较大。各声调基频均值换算成对数Z-score值可以看出, 最大值为1.83, 最小值为-2.33, 利用Excel图形向导做出了音高的Lz-score曲线图。

(二) 音高实验结果与前人结论的对比

根据Lz-score曲线图分析得出的Lz-score值折合成五度值:Lz-score (-2.33, -1.498) 作为1度, Lz-score (-1.498, -0.666) 作为2度, L z-s c o r e (-0.6 6 6, 0.1 6 6) 作为3度, L zscore (0.166, 0.998) 作为4度, Lz-score (0.998, 1.83) 作为5度。但这是定调值的大致尺度, 在具体情况下, 还需灵活把握, 特别是临界点的取舍, 因此我们最终得出绍兴话声调的五度值为:阴平52、阳平241、阴上45、阳上213、阴去43、阳去22、阴入54、阳入23。

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知道绍兴方言声调五度值和之前得出的结论相比, 走势和调型基本相同, 包含声调、平调、曲折调以及降调, 但是具体调值存在一定的不同:

阴平本身属于全降调, 起始段存在一定弯头, 中间段走势下降幅度较大。起点在5度区间内, 中间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 终点部分位于2度之间, 根据听感, 将其记为2度, 按五度标调法记作52, 与前人记录的调值52一致, 与调值552相差不大。

阳平是个曲折调。整个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 曲线在前半段是大幅上升, 从2度区间升到4度区间;后半段则从4度区间急速下降到1度区间, 按照五度标调法, 阳平调值记作241, 与前人记载的232和31调均为不同。

阴上是个低升调, 起点到中间段一直处于在4度区间内缓慢下降, 记为4度;中间段过后上升到5度区间内, 定为5度, 结合听感, 记为45度。实验调值与前人记录的调值33调和335调有所不同。

阳上属于曲折调, 曲线是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在前半段, 曲线下降缓慢, 从2度区间降到1度区间中, 降幅较小;后半段从1度区间快速的升到3度区间中去。根据五度标调法, 阴去调数值记为213.这和前人记录的调值223和113均为不同。

阴去是个低降调, 曲线在3度到4度之间, 整条曲线在开始平缓下降, 中部处于4度中间, 呈现平直的状态, 随后呈下降趋势, 最低点正好处于3度区间内, 曲线总体呈下降特征, 结合听感, 调值定为43, 与前人记录的31和33均为不同。

阳去是个低平调, 整个曲线大部分位于2度中部, 但是整条曲线在开始略微上升了一小段, 到3度区间, 结合听感, 调值记为22, 与前人记载的22相同, 与221不同, 实验调值于前人记录的调值走势大致相同。

阴入是个低降调, 整条曲线走势平缓。起点位于5度区间中间位置, 呈现高平的趋势, 终点段落在4度区间内, 呈现下降的趋势, 结合听感, 调值定为54调, 与前人记载的调型大致相同, 实验调值低1度。

阳入是个低升调。整条曲线起点较为平缓, 在2度区间内, 中间段上升至3度区间内, 并有下降的趋势, 但始终落在3度区间内, 结合听感, 将调值定为23, 与前人记载的23调值相同, 与24调值相差一个度。

(三) 实验结果与前人结论差异的原因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 描写出来的调值和前人的纪录存在一定的出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老派发音人和新派发音人发音存在一定区别。在本文中发音人是23岁的学生, 属于新派发音人, 发音过程中呈现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而进行传统方言调查时, 一般时老派发音, 因此出现了实验和传统调查出来的调值略有差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钱乃荣.吴语声调系统的类型及其变迁[J].语言研究, 1988 (2) .

[2]游汝杰, 杨剑桥.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学校院报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防铅中毒》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