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

2024-04-26

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通用15篇)

篇1: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

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

2月9日,我和机关单位的多位同事一起参观了钱币博物馆。在讲解员详细认真的介绍下,我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数次变化。例如,在钱币博物馆中,我看到了清代发行的官钞和私钞。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讲解员还介绍了该馆的镇店之宝,一枚全中国唯一的肖像纪念币,令大家深感惊叹。芦书记也给大家讲了她对钱币的认识和感受,大家频频点头,被她精彩的介绍吸引。

从钱币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科技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使人们受到各种教育。从钱币人物图案上可以了解各国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钱币流通的世界性,决定其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宣传品,具有任何一种宣传媒介无法比拟的广泛性,因此,人民币的普及知识和教育功能是不容低估的。

钱币作为法定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这是钱币作为法定货币在流通领域中具有的职能。然而,当抛开其作为法定货币的角色,而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文物,钱币又具有了另一种特殊的职能——收藏价值。不论是人民币金属币,还是人民币纸币;不论是普通流通人民币,还是纪念性流通人民币;不论是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还是现实流通的人民币;不论是古钱币,还是外国钱币,其图案不仅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图像,也有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国卉名花,这些艺术图案都是经过著名的艺术家群体反复揣摩、精心设计的,它们都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从钱币身上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随着钱币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停用退出流通领域的钱币和限量发行的金属流通纪念币越来越少,受价值规律影响,这些钱币价值直线上升,并随时间推移,增值潜力越来越大。例如:第一、二套人民币和金属流通纪念币,其市场收藏价值已超过其面值数倍,有的甚至数百倍,就连即将退出流通的第三套人民币也都增值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人民币作为收藏对象,具有明显的保值增值功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一股新的群众性的钱币收藏热潮必将更加高涨。钱币的艺术性、知识性、史料性和娱乐性在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也必将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长了不少见识,纷纷表示以后还要继续积极参加类似的活动。

篇2: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

今天我们党课第三小组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馆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通过详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了历史的正确选择,使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看完展览,我的心中充满感慨、感动与感激。感慨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感动的是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激的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曲折艰难、甚至是一些痛苦的选择,最终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篇章。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曾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民族兴旺、国家强盛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

历史总是沉默着不说话,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馆就这样默默向我们展示着一段段过往,当我们即将走出陈列馆时,回想起这一路来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艰辛与不易,我不由得想起《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的话:“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他们的生命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将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地传诵下去。”而我想,金将军所说的故事,将由我们来承接,来改写。而我们,也必将如斯,珍重地接过这历史的篇章。

雪后的北京分外宁静安详,走出陈列馆,走下国家博物馆的台阶,踏上归途,同时,也走上了另一条心灵的道路。

篇3:参观义乌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 映入我眼帘的是两匹石马相对站立, 我马上想到了电影《古墓丽影》。我在想博物馆里肯定很有意思。

我走进“义乌史迹陈列馆”, 就看到两个猿人。一位傅老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先那时候生活的情景。看, 一个猿人在钻木取火, 旁边还放着石斧、石刀等生活工具。真是神奇啊!

我还看到了古时女子使用的镜子, 叫铜镜。纹理清晰, 设计堪称精美。傅老师说:“古时候, 人死了, 胸前都会放一把镜子。”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照妖镜。

看到了双林铁塔, 对双林铁塔的秘密至今还未被研究出来, 让我对古人惊叹。傅老师还说:“义乌有个罗汉村。村里的人口数量很奇怪, 既不会多起来, 又不会少下去。有一个人死了, 肯定会有一个小孩生出来。”我想:真有那么神奇吗?

到了二楼, 我还有幸看到了镇馆之宝———金龙的照片。

篇4:游古钱币博物馆

今天早上,妈妈说要带我去参观古钱币博物馆,我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那里的古钱币是什么样子的呢?

古钱币博物馆在政府广场附近,很快我们就到了。我随着父母上了电梯,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数字“……6、7、8。”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冲出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船模型,有帆有杆,十分逼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是把许多铜钱串在一起做成的!太不可思议了!

进入展厅,真像进入了一条钱币的长河。我从最早的钱币——贝币开始看起。贝币就是贝壳,后来因为贝壳太脆才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接下来的是象形钱币,鱼形的鱼币,枪形的戈币,后面还有齐国曾用过的大刀币,赵国用过的直刀币……继续向前走,我又看到了布刀币,听到“布”这个字,你可能以为它是用布做成的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它的形状像铲子,而“钸”就是铲子的意思,“钸”与“布”同音,所以就叫成了“布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也统一了货币:所有钱币全成了外圆内方的制钱,这种钱币一直用到了清朝,我在父母的指导下详细观看了各个年代的制钱。

今天的参观真是不虚此行,我被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折服。走出古钱币博物馆,我觉得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太少太少了,以后要多看书,多学习,去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四(5)班

篇5:苏州博物馆参观感想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这是苏州博物馆留给我的总体印象。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子,贝聿铭的封山之作是一直想要去参观的。所以这篇感想的内容也多是设计建筑方面的。

贝聿铭,是一名建筑界多产的华裔建筑师,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里度过。贝聿铭也是自己比较尊敬的建筑师之一,站在苏州博物馆中,一股浓厚的江南气味迎面而来,贝聿铭没有因为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而被现代主义风格所感染,反而更有一种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的独特美感。

苏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呈几何形,极具现代特征,但精妙之处在于从新馆任意空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的坡度与远处或更远处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几乎不差分毫。在建筑结构方面,现代几何结构形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地繁衍和重构,西方古希腊罗马神庙的三角体立方体的构成、哥特式夸张的三角形、立体主义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交织在一起,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见解、抽象、有力度,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晶莹剔透的玻璃天窗。空间既有围合感,又有通透感,折射出了一些禅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层信息。

因为去过很多的江南园林以及江南水乡,穿梭在苏州博物馆中,虽然是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在水乡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的感觉。新馆保留了苏州温和、清淡、俊秀的黑白基调,为了与周围的古建筑的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材料尽管都是新型建筑材料,但外墙和内墙都是以纯净的白色作为主色调,仅仅在空间转折处用灰色的线条来勾勒外形,同时深灰色石材的屋面与白墙相配,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的设计中采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在屋面材料运用上,则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代青瓦。建筑的中庭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但是折角的做法使得室外投射进来的光线有了韵律的变化,光影交错。走廊由透过天顶造成的线状光线书写着,如同走在古老的竹帘下,传统符号在光线中简洁的演绎着现代气息。

大厅顶部的米字型钢结构没有任何支撑,他在风格上和整体建筑非常协调,但这不仅是处于美学考虑,而是建筑的原因。通过精密计算之后,只有这样的几何形体变化才能进行力的转换,在这样一个既定空间里承载负荷。贝老这样的设计很巧妙。

在庭院的处理上,贝老想通过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亭的额元素进行现代的融合,其屋顶方式与建筑相同,八角亭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周围的水与片墙营造的假山感使人不禁有一种苏州传统园林的感觉。

由于参观时的关注都集中在建筑本身,陈列品没有仔细欣赏,只拍摄了少许照片。陈列品多是古时东吴的器物,还有一些独具苏州江南风格的物品。

篇6:自然博物馆参观感想

周二下午我们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这是开学后我们班记得第一次集体活动,开学后我没到其他地方,因此很激动。还有我们的辅导员沈老师一起,坐了好长时间的车才到自然博物馆,为了纪念这活动我们在博物馆的门口合了一张影。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恐龙时代,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竟有个头那么大的恐龙,我不禁想象在那个时代,恐龙作为哪个星球上的霸主,是如何的生存,栖息,繁衍后代。然而就是如此强壮的生命在一瞬间就消失殆尽,生命又是何其脆弱啊!其实我们人也是一样,获取小小的打击就可以结束人的生命。而后我们走进了无脊椎动物的世界,看到的是主要是一些软体动物,贝类,还有昆虫。我们看到了各色各样的贝壳,还有一只巨型蜻蜓,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有几百只蝴蝶构成的“蝴蝶墙”。五颜六色的蝴蝶,斑驳的色彩给我一种梦幻,一种唯美的感觉。当我走近这里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自己的暑假的时候,在我们老家的水库里摸贝壳的趣事。我们那里的夏天格外热,所以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在那里乘凉,有在那里洗澡,洗衣服的,还有在那里钓鱼的,我就和我老弟,表妹们在水库的尾边摸贝壳,有很大的,也有小的,摸到的贝壳总是有放回去了。其实在博物馆的时候总觉得那个蝴蝶格外的美,惊叹大自然,竟可拥有如此多的神奇的物种。

接着我们走进了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系统。深邃的蓝透着生命的神秘。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动物世界,看到海洋时总觉得不敢相信,那里物种的丰富是无可比拟的,不同类群不同颜色的鱼,还有那些美丽的珊瑚礁,海葵,海底的世界引人遐想,还有虾兵蟹将,人们对海底的探索也越来越多,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在我看来,最崇敬的应该是那些可爱而又幼小的生物,弱肉强食是大自然里永远无法改变的定律,但是那些小生命却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自己的聪颖从他们的生存环境中活下来,他们有着奇特的器官,特殊的本领,我想这就是进化吧。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进化的过程。海里的一些鱼长出了腿,爬到了陆地上从鱼纲到两栖纲的进化,真的不可思议,还看到了许多有尾的两栖纲,还有好多蛙类,这让我想起了上学之前我和姨妈在饭馆吃饭时的一道菜,用青蛙做的,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恶心,现在吃青蛙的实在太多了,我觉得国家应该相关政策制止这种行为。

走着我们就来到了湿地系统,周围是两米多高的芦苇,脚下是清澈的河流,河里有亭亭玉立的荷花,还有灵动的小鱼,还有肥肥的虾,看到这些我想到我们国家今年十八大召开咱们的目标是将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水清,天蓝,地绿的一个国家,而脚下的画面就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湿地系统,湿地里的物种也是不可小觑的,但是现在湿地里的鸟类有很多已经灭绝,有很多已成为珍稀物种,可是还有人没有警觉起来,他们泯灭自己的良心,以金钱为利益,去破坏那些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残害那些无辜的鸟类,我们每个人警觉起来,为了那个伟大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湿地后我们看到了各色的鸟,还有鹤和鹅,还有一只开屏的孔雀,真的好美。还有让人觉得很真实的一幕,一只大鸵鸟追这一个偷蛋的动物,真的觉得很真实。也很可爱,就像小时候偷邻居家桃的情景,想起来就觉得可笑。然后又来到了大草原,有雄狮,斑马,梅花鹿等,很和谐的画面,可是真实的生活里却是每一只动物都必须高度警觉,以防被吃或受到袭击。

动物的观察就到此结束了,然后我们来到了植物世界,从最低等的植物到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我还看到了银杏树,就想起了前一个月理工楼的路上的那些银杏树,叶子黄时,那个画面真的好美。其实最让吸引我的是那里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介绍,从细胞器到他反应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又把高中的知识复习了一遍。

最后我们走进了自己——人的世界,踏着蝌蚪状的精子的脚印,我们走进了了人类,从受精卵的分裂到分化,及在母体的发育与成熟的过程,还有对人各个器官,系统,各种激素的介绍,这些内容好熟悉。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些无法理解的东西,那里竟然有人的胚胎,在我看来不符合人道,但又不能不接受。

篇7:参观铁道博物馆感想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铁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中国铁道博物馆有三个馆: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

这次我们参观的东郊馆,2003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东郊馆主要展示机车车辆,建筑面积为16500平方米,展厅内设有不同道床结构和不同轨枕形式的8条展示线路,可以同时展示80-90台(辆)机车车辆。机车车辆展厅荟萃和展出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近百台,尤以中国现存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及以革命领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堪称中国铁路文物中的“瑰宝”。

目前展厅内展出了50多台经过整修的机车车辆,其制造年代跨度从1881年到1993年。其中蒸汽机车28台,内燃机车8台,电力机车1台,客车7辆,货车9辆。它们当中既有堪称镇馆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机车——0号蒸汽机车,还有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也有英、美、日、俄、比利时等国不同时期制造的多种型号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中有中国制造的第一代

“东风”型电传动干线货运机车,中国制造的第一代“韶山”型电力机车等。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多种客货车辆,有老式的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的公务车;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及不同用途的多种铁路货车等。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篇8:参观啤酒博物馆

咦?啤酒博物馆?我听说过西安的军事博物馆,北京的自然博物馆,上海的汽车博物馆……这啤酒博物馆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听说,正当我纳闷儿不已的时候,我们的脚步已经随着讲解员滔滔不绝的解说,来到了A馆——百年历史和文化。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看着从古到今各种各样详尽的图文资料,了解着青啤的神秘起源、它的悠久历史、它数不胜数的荣誉以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历史……

我正看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不觉已随着人流来到了B馆——生产工艺流程区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的德国古老制酒设备,并通过一台放像设备模拟当时的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在老糖化车间的老发酵池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由百年前的德国人用紫铜制造的巨大机器,好似一台正在工作的搅拌机,金黄的上半身又好似一个金光闪闪的啤酒瓶,仿佛装满了清澈透明、泡沫丰富、细腻而持久的青啤。旁边有工人生产劳动的雕塑模型,还有老实验室场景和工人翻麦芽场景。只见一位头戴白色劳动帽,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师傅正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测量数据,另外几个工人师傅也是全副武装,头戴蓝色工作帽,身穿蓝色工作服,脚穿大雨靴,正专心致志地翻着金黄的小麦,它们栩栩如生,我看的那真叫一个“眉毛掉钥匙——开眼”。我仿佛听到了百年前的德国监工正恶狠狠地大声呵斥着劳动工人“快点啊,快点啊,认真点,不许偷懒”,我仿佛看到了劳动工人正挥汗如雨地翻麦芽,每一滴醇香四溢的酒中都融入了劳动者的血水与汗水……思绪还在飘忽当中,一股刺鼻的味道窜入我那敏感的鼻孔,我的胃里顿时感到翻江倒海,好似打翻了的五味瓶一样,原来,这才是正宗青岛啤酒发出的诱人香味。爸爸和妈妈都领到了一杯免费的青啤,细细品味,都不由自主地说:“好清爽”“纯正”“就是这个味”……整个大厅里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那表情,那滋味……真是“天上能得几回尝”呀,我也忍不住尝了一小口,既不像我平常喝的果汁那般酸甜,也不像白开水那般索然无味,碰到舌尖的一刹那黏而不腻,清香四溢,哦,这就是传说中青啤的味道吗?

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大开眼界,各种各样的制酒仪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向我们解释着酿酒的流程工艺,我心中忍不住对劳动者的聪明才智竖起了大拇指,点了个“赞”,你们太伟大了!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门口的“天上来酒”了——地上有一个大木桶,它的上面是一个没有连接任何管线的水龙头,可它却源源不断地往下流水,我们看得眼睛都直了,前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也没搞懂是怎么一回事,太神奇了!

走出青啤博物馆的大门,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只有6700平方米的展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故事!

篇9:中国钱币博物馆

1991年,为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的钱币文化,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钱币知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成立了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最早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库,2002年迁至今址,馆址包括原北洋保商银行和大陆银行两座大楼。两座大楼均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实物见证,市文物保护单位。西交民巷是中国早期的金融一条街,在这里曾上演了许多左右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大事件。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丰富,收藏着中国自古至今的珍贵钱币实物30余万件,其中不乏许多精品孤品,让观众大开眼界。同时,博物馆有一大批致力于钱币事业的专业人才,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中国钱币博物馆充分利用其深厚的藏品底蕴,为观众提供丰富而高雅的陈列展览,系统地展示钱币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影响,集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钱币博物馆目前设有3层展厅,一层专门用于专题性、临时性展览;二层为中国古代钱币陈列,展示有丰富多彩的自先秦至清代的钱币;三层为中国近代钱币陈列。

篇10:参观苏区博物馆的感想

我想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我选择中央苏区经济建设提出个人看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随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热潮。

苏区经济建设首先提出发展农业生产,这是经济建设的头等重要的任务。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创办了劳动互助社,这是我国农业合作社的雏形;此举为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社奠定了基础。第二,发展工业生产,鼓励合作社和个体经济;为了保障战争需要和维系新生的红色政权,兴办了以中央兵工厂为主体的一些军需工业,除此之外还兴办了一些公营矿产企业和民用企业,个体经济在苏区社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我个人认为鼓励多元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措施,不仅为国家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市场经济提供了借鉴。多元的经济结构为苏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大便利。第三,加强财政、金融管理,建设了统一的财政金融体系,为了有效地统一财政,加强管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一方面建立了健全了各级财政机构,一方面制定和颁布了各项财政规章制度,如预算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国库制度、审计制度、现金和出口登记制度等。中央苏区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研究和总结中央苏区三年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对中国国情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些经济规律的认识,是有所裨益的。在当今社会,依然要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切实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就拿“农民工”来说,其身份认定究竟是农民还是工人?农民工的待遇是否要改善?这些关乎民生的问题仍未解决,当我们回首苏区经济建设,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取得经验,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新中国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面对城乡差距扩大,当今政府也许可以从当年苏区经济建设中获得经验,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百姓生活安康!

通过本次参观苏区博物馆的活动,是我更多的了解有关苏区经济建设的知识,我们学习历史不熟抱着老祖宗的信条不变,而是通过历史获得经验为现实服务!

12历史

篇11:达州博物馆参观活动感想总结

当11月27日,收到在星期六早上要去达州博物馆参观时,我就有一点激动,有了一个可以了解达州的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机会,并且这次去还是免费的,这更让我心情激动啊!忘了谁说过,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那么请到他的博物馆去。何为博物馆,就是浓缩了历史的地方,就是我们与我们祖先交流的桥梁。或许它只是一栋建筑物,刚好里面存放的是与过去有关系的东西,又刚好它被称为“博物馆”。得到一次免费的参观博物馆的机会,是值得激动的。以前坐在公交车上,经过博物馆时,还在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有一些什么历史文物,什么时候有时间了来参观一下。但是我的想法还没付诸于行动,系上就给我带来了这样好的一次机会,真的很感谢。

星期六早上8:30上车去博物馆,然后用身份证拿票进入博物馆。博物馆里供我们参观的一共有三层,第一层主要是侏罗纪时代、白垩纪时代的一些古生物的化石,比如说恐龙骨架、鱼、乌龟等。还有一些图片对这些化石进行解说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些远古时代的历史;第二层主要是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打仗使用的东西,比如碗罐、陶纺轮、铜矛、铜柳叶剑、陶俑,字画等等,收集了春秋战国、两汉、南宋、宋、明代、清朝等这几个朝代的文物;第三层主要是一些民国时期和中国抗日解放的历史事迹和文物,比如红军用的大马刀、子弹、手榴弹等。这博物馆里的文物有大部分是在达州遗迹里面发现的,当然还有一些是别的地方捐赠的。达州博物馆是达州市标志性文化惠民工程,是一座保护、研究、展示达州乃至川东北悠久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的综合性地方博物馆。总的说来,是陈列了包括《古代达州》、《近现代达州》、《当代达州》三个基本陈列和《馆藏书画》、《馆藏瓷器》、《巴渠民俗文化》、《走进恐龙时代》四个专题陈列,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展出全是文博单位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而汉代石辟邪、洪荒摇钱树座、东汉上釉砖、宋代鸿钟、金头饰皆为国宝级“镇馆之宝”。

篇12:首都博物馆参观感想

32015100027 陈子豪

我看到网上常有人拿国家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比较,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在我看来,国博虽一级文物更多,国家意味更浓,但你要是真想了解北京文化,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民俗习惯。我告诉您,这首博您是不得不来的。

首都博物馆就是在讲北京这个地区的历史,他试图告诉观众,北京这个都城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诸侯国政治中心,逐渐变换身份地位,最后成为大一统帝国都城的。参观首博,特别直观的感觉就是,在辽宋以前,文物真的不怎么精彩,因为这是跟北京那个时期的历史地位直接挂钩的。但是,辽宋以后,北京地区就开始崛起了,因为北京已经开始变成当时的都城了,每年什么好东西都往北边运,最好的肯定是送到都城。至于到元明清就更不用说了,大一统帝国的都城由此才展现出它繁华的美貌。

因为最近首博正有一个临时展,所以我就先直奔地下一层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目前正在展出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是由首都博物馆联合河北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展览分为《居家篇》、《艺术篇》、《礼仪篇》,分别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同时展出。所以这次在北京展区我就只能欣赏到《居家篇》。

居家篇通过展出古代人们生活的居家饰品,生活器具,文玩把物,家具,庭院,书画等等,向现代人描绘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古人士者生活的最佳境界。不仅如此,展出的文玩玉佩,礼仪饰品,也体现出了古代人生活中处处存在艺术,艺术与礼仪也处处溶于生活的美好生活状态。古代生活中的礼仪,代表了社会及人们推崇的、处事的原则与规范,使生活更加和谐;生活中艺术品的创造与产生,代表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以及精神世界艺术的再升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祈福保佑的迫切愿望,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尊贵、富足、吉祥、美满,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的生活乐园。

其实,现在人们居家生活希望达到的意境应该亦是如此。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生活中营造美好的环境、氛围,才能处处体现家的温暖与祥和。

除此之外,最具有民族气息的就当属五楼的展出。来到五楼,浓浓京味使人陷入其中。首先看到的就是展现古代结婚时场景的塑像。还有描绘古代百姓生活的雕塑。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的旧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周盘”等,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儿,而且还有描绘嫁娶习俗,叙述京剧历史的展馆。我们可以在此感受到老北京人的热情与热闹,就算您不是北京人,参观完这些,对北京的习俗也可以了解的差不多了。

篇13: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

1 传统微蜂窝网络与虚拟蜂窝网络的分析

1.1 高密集度

随着应用需求不断升级,以微蜂窝架构为基础的第三代WLAN架构在容量、覆盖、部署、漫游、网络接入速度等多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同频干扰、高密度终端容量受限、部署成本高且管理复杂、不能无缝漫游、由客户端自己选择接入点(Access Point,AP)导致稳定性差、在多设备状态下网络接入速率低、不能保证每个用户的公平传输等。

传统微蜂窝架构虽然具有自动射频管理的功能,但实际上干扰依旧存在,无法避免,尤其是在高密度环境下。对于客户端密集度高的场所,需要很高的RF覆盖密度。一般厂商的AP最高支持30多个客户端,超过30个客户端往上,整体性能急剧降低,而梅鲁网络公司的单射频AP最大可以支持128个用户,高密度环境下依然能够保证稳定的带宽。

1.2 同频组网架构

传统WLAN为了抑制来自同一信道的干扰,尽量降低输出功率。因此蜂窝的范围小,需要更多的AP、电缆以及POE设备;必须反复进行现场勘察;在追加、移动或变更AP时,需要作信道的再设定;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需要大量的人工设定与调试。

梅鲁公司使用的虚拟化蜂窝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将相邻的两个AP设置在同一信道,将所有AP设备绑定成一个大的AP,不仅回避同频干扰,还让每个信道的使用效率都得到大大提高,如图1所示。而当网络需要扩容时,只需要分层,通过增加频点就可不断扩大容量;由AC控制器主导AP和客户端的交涉,总是可以提供最高的数据传输速度;追加、移动或变更AP时无需再作信道规划和现场勘察,实现即插即用。

1.3 空气流量控制技术

不同于传统的“冲突避免”技术,虚拟蜂窝技术采用空气流量控制技术解决并发用户冲突问题。它是基于控制无线网络中的电波的思想,控制器除了管理AP,还能对客户端行为进行管理,通过竞争管理算法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竞争压制等子技术组成,对在“冲突避免”机制下对无线媒介的访问作了极大的优化。

1.4 定位服务更精准

Mer u网络公司的设备拥有专利技术:E(z)R F定位系统。定位引擎接收由AP传回的数据,通过场强定位等算法,计算Wi Fi定位终端所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传送至定位管理系统;定位管理系统用于接收定位引擎传来的位置信息,并将Wi Fi定位终端位置显示在用户的终端APP上。

2 虚拟蜂窝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实际应用

博物馆无线网络部署需求:(1)博物馆展区一层、二层内实现802.11n网络全覆盖;(2)展区内满足2000个移动终端同时上网;(3)实现展区内无线定位服务。

面临的课题:(1)如何实现支持2000个移动终端同时上网的高密度WLAN;(2)如何实现展区内无线定位服务。

Meru解决方案:(1)1台MC1500系列控制器;(2)9台AP822e 802.11ac/n以及27台AP1010e 802.11n。

2.1 博物馆虚拟蜂窝架构WLAN设计

由于博物馆展区一层和二层有中国移动(C h i 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CMCC)无线网络和“ishanghai”无线网络,其中主要为信道1和信道6,因此虚拟蜂窝同频组网部署在信道11上。同时考虑到还需实现APP定位功能,在部署AP时不仅要考虑楼层信号覆盖强度,减少实施和维护成本,同时以“三点定位”的方法对AP位置进行优化。各AP通过超5类双绞线与楼层弱电机房标准有源以太网(Power Over Ethernet,POE)交换机连接,每个楼层涉及的弱电机房均部署了POE交换机,弱电机房之间使用光纤设备连接并连接至电信专线网络,最终形成虚拟蜂窝架构WLAN网络,如图2所示。

2.2 虚拟蜂窝架构的实现

通过虚拟蜂窝WLAN的设计与部署,实现了博物馆第一层和第二层所有区域信号覆盖。由于第一层密集度高、空间狭小,仅部署了25台AP,第二层空间开阔因而部署了11台AP。

由于是同频组网部署,整个博物馆展区内使用同一信道,在同一个虚拟蜂窝内,因此在展区内上网、导览以及定位没有发生中断,实现了无缝漫游,平均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大于﹣60dbm,信号最差的地方也有﹣70dbm的信号强度,如图3所示。经过现场测试,在公共开放区域以及高密度区域,同一AP接入数最大可达100个,基本可满足博物馆的网络需求。

在实际测试移动终端设备时,梅鲁的定位服务在基于Android的系统中无需终端设备连接网络就可完成,但IOS系统由于苹果公司的技术性屏蔽,必须连接网络后才可实现定位。

2.3 博物馆APP导览体验

博物馆APP提供了一套可缩放的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平面参观地图,观众可以通过现场无线网络定位后实时显示观众当前所处的位置,并可在地图上查询和显示参观路线及预设的各类展品展项信息点;观众在馆外时APP除了不提供实时无线定位服务外,仍可进行公共设施查询,地图自由缩放、信息点标注和显示、地图信息的查询导览,电子地图上显示终端设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及路径回溯。

3 结语

在博物馆内,建设结构相对复杂,又存在大量的厚墙、金属面板、大理石和特殊的装饰材料,一般的信号在这种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折射、散射和漫射等现象,使得整个WLAN性能不高,而梅鲁公司的同频架构,不但减少了干扰,还减少了AP设备的安装数量,所有AP均能以最大功率工作,使得信号强度能够最大限度地穿越厚墙等材料,确保了在博物馆复杂布局和装饰材料环境下稳定的WLAN性能。整个架构已经运行1年,WLAN网络运行稳定,证明该建设方案切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吴晓刚.WLAN技术与微蜂窝技术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6):130.

[2]Meru-networks.White paper[EB/OL].(2014-08-12)[2016-08-11].http://www.merunetworks.com/technology/resources/white_papers.

篇14:参观省博物馆后的感想总结

2012年学习党课期间通过党课班委的组织我们有幸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目之所及尽是文物古迹,让我大饱眼福。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该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 标本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在14万余件藏品中,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中一级文物主要有: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战国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鹿角立鹤,战国时期青铜器,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还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

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

梅瓶。越王勾践剑:时期为春秋晚期,千年不锈,由许多小暗格组成。

1965年江陵望山

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曾侯乙编钟:时期为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重

4.5吨左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奏,可以旋宫转调。音阶为现今通用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I号头1989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

2厘米,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2006

郢靖王墓出土,高38.7

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最终离开了海南省博物馆。这次博物馆之行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种历史学习与参观的党建活动,使各位同学得到了人文与历史、艺术与美学的熏陶,对中华民族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丰富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此次参观目的是对于广大大学生树立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性都具有指导意义。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

对自身的要求,以促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切实把“感知历史,认识现在”转化为自觉行动,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这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需要培养的素质,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建设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与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长达两个来小时的参观令我激情澎湃,参观尤如时光穿梭机把我带到了过去,感受了历史的呼吸声,看见了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个个深刻的印迹。在参观的过程中,对各种精美的工艺文物心中赞不绝口,不仅是因为其外形美观,工艺细致,而且是一种劳动人民智慧的透射。观看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在想,这些文物代表什么呢?它们又能证明什么?在我想来,文物是一种见证,是我们祖国发展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见证,也是我们国家将来发展更为强大的深厚根基的见证。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又如何不令人自豪,如何不令人感叹!古老文明是智慧的象征,而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高深智慧的民族。在历史的年轮中,中华民族的举动令世人瞩目,如万里长城,仅此就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活力。在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外来民族的侵略和蹂躏,中华民族面临屈辱不是求全退缩,而是不卑不亢,发奋自强,最终赶跑了入侵敌人.在历史的叉路口,中华民族屹然选择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继而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获得了伟大决策的改革开放的成功,试想这些,如果没有民族的文化底蕴作根基,没有人民的智慧作后循,国家如何能发展强大,又怎么能有如今的面貌!

篇15:参观军事博物馆之感想

胡雍丰(2003级研究生英语党支部党员)

早春季节,三五成群,我们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记得上一次来这里还是我的中学时代,而今天,我在这里宣誓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使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都显得格外有意义。

军事博物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观众,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馆内陈列以中国军事历史为主线,展示了近五千年来主要的军事事件、军事人物、军事论著、军事科技、兵器发展,以及现代中国国防建设与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新成就。分七大展馆展出,分别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兵器馆、中国古代战争馆、中国近代战争馆。其中中国古代战争馆和中国近代战争馆的设立,标志着军事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史扩展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军事史,初步形成了中国军事通史陈列。军事博物馆有藏品13万余件,历史照片45万余张,图书资料10万余册。其中如西周薛师戟、秦兵马俑、汉兵马俑、汉匈奴铁剑、丁汝昌战袍、孙中山手书,以及毛泽东、周恩来起草的作战命令和文电手稿等,都极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诸多展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战争馆。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执掌中国军政大权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正忙于剿共,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于四个月内占领东北三省。中国部分爱国军队和各界群众,出于民族义愤,自发进行了抵抗。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积极发动和领导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至1936年,中共中央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西安事变和多次国共谈判后,形成了以国共两党为基干,包括各族各界群众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发动和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抗日战争历时八年又一个月,据日本方面不完全的统计,侵华日军共伤亡85万人以上,最后投降125万人。八年中,中国军队伤亡近400万人,平民伤亡1800万人以上,共达3500万人,战争消耗和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起一百年间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一胜利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国的进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诸多历史人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解放军队伍中的普通成员。他们有的只留下了照片,照片上的面孔露着纯真的笑容,似乎代表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有的只留下了名字,看到他们的名字,我在猜测他们的面孔,想象他们站在队伍中的样子。他们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是永远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们。

时间飞逝,大浪淘沙,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学会珍惜,学会继承,是我们应该做到的。离开军事博物馆,心情还是沉重的,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脚下的路还很长,困难和挑战也在所难免,关键是要保持着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保持自信,保持勇敢。

http://news.gscas.ac.cn 时间:2009-12-10 13:02:54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作者:徐欣

【字体:大 中

小】

11月29日,地学院607班的党员和部分团员,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进入军事博物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雕像,他风姿飒爽凝视东方,顿时让同学们感觉到整个大厅变得庄严肃穆,心中油然满腔敬畏之情。走进大厅深处,一件件展品映入视野。一步两步大家迈着缓慢的步伐走着,因为虽然这些展品谈不上精美,甚至是在生锈的部件上重新涂抹了绿漆,但是每一个它们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回忆,是警醒?是启示?是自豪?是耻辱?是自闭?还是一片崛起的辽阔大地?它们都会向大家一一道来„„

古代战争馆里呈现着古代中国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武器和战术。从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前走过,不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家经典术语惊叹,而为赫然映入眼帘的多国语言版本的《孙子兵法》而惊讶;在秦兵马俑前驻足遐思,遥想千年以前,强兵壮马,万里驰骋,横扫六合,一统中国,是何等的恢弘浩荡„„最终脚步停在了一个明朝舰船模型前,因为有十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坐在它的前面画画,他们不知道自己稚气的铅笔下却勾勒出了明朝鼎盛时期世界海事霸主的地位。

走进近代战争馆,它记述着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斗争史。同学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英军进犯厦门时使用的火炮;与法军在镇南关作战的兵器; 沙俄侵略军的步枪、军刀、军号;圆明园的实景复原模型„„而让人无法释怀的是那张近代战争赔款的列表,它这样写着: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这些条约让大家的心情由沉重转为了倍感羞辱。

但接着这样的心情在走过抗日战争馆和全国解放战争馆后转为了激进和奋发,因为这是一段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团结御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抗日战争馆进口处是雕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气概迎面扑来;八路军简陋的装备和缴获的日军武器和国旗,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抗日战争胜利岗村宁次投降呈交的佩刀,是日军侵华失败的象征。全国解放战争馆里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国民党政权黑暗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历史。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思考着,一个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向前?我想是信念,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过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日渐日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人,我们社会主义青年一定会不负众望向着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信步走来!

12月13日上午,我们党支部参观了中国军事博物馆。整个过程持续大约两个半小时,我们仿佛沿着中国历史的长河,泛舟,从现实划到历史深处,又从历史的远方,划回到现实。感触颇深。

华夏历史的主线基本上是一首战事动荡和和平缓和交替进行的交响曲。换言之,中国的历史中,关于战争和军事的部分几乎一半,这一半也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彩篇章.中国涌现了举世闻名的军事家及其军事着作,譬如孙子及其,吴起与他的等等而关于军事的论述也在其他的着作中:如老子的,鬼谷子的着作中也有精辟的见解。而到了近代,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高级指挥将领中,涌现出大量的军事家,他们在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中,同样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尽管如此,我似乎能清晰地感觉到,卓越和杰出的中国军事行为是保守性的,是很少带有侵略性的。在三楼展厅里展出的中国古代史部分,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古代地理版图里,中国的军事大都是围绕收复自己的失地,驱逐外来侵略,平定域内叛乱而发起的。中国的军事行为里几乎都包含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中国的军事实践里处处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子——和平为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捣毁的看起来只是战败方的军事力量,而归根结蒂摧残的是百姓。但凡同情百姓,亲近劳苦大众,爱护生灵的统治者,领袖,主导力量,都是将军事视为换取和平,造福百姓,使之安居乐业的一种方式,甚至是只是在被迫无奈,无可变通时所采取的一种激烈的方式。

而中国近代战争也照样折射出中国的这种文化,这种思想。比如,解放战争。国名党当时占据南京,本意为凭借长江,划江而治,国中之国。如果真的实现了此种方式的格局,战争恐怕还会发生,矛盾不但不会缓和,反而会不断的升级,摩擦自然不会消失,而冲突也很大可能会发生。中国的文化里,“我之榻上,岂容他人酣睡”的思想早已刻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早已化成中国人具有实际指挥权的思想指导。长江是消除不了身处矛盾中的国共两大军事集团所感觉到的来自于对方的威胁的。于是,战争如期发生,于是,历史和人民最终并且如愿的选择了“北京”,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和平,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不喜欢战争,那个时代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百姓早已厌倦了战争,而分裂无疑是为战争埋下了伏笔,并且最终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上一篇:填海项目计划书与方案下一篇:游科技馆作文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