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参观感想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博物馆参观感想范文

博物馆参观感想

课程:服装史

学号:170812128

姓名:王九艳

指导老师:孙庆国

参观地点一:翁同龢故居

灰黑青砖,斑驳白墙,带着股雨后的清新湿润,伴着傍晚的余韵,透着股岁月的沧桑,这是我对翁同龢故居的第一印象。

进入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处处透着的是朴素大方和细致。印象最深的是那长着青苔的斑驳白墙和那门上细致精美的雕花,时间在白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丝毫没有退却雕花大门的风华,一种强烈视觉的冲突,让人心灵受到了震撼,原来时间过了那么久了,原来也就是那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短短的一篇。

老先生爱书法,或草书,或楷书,或隶书,或行云流水,或严谨细致,虽不通书法,却能感受到作者的雅致淡然。素雅的青花瓷,处处可见的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木框中摇曳生姿的花,即使只有那浅浅淡淡的墨色,也透着股清新淡雅的色彩,突然就觉得,奥,这就是江南啊!

院子里,沿着长着青苔的青砖小路,或一座小假山,或一方石桌,边上摆着三两个石凳,或一小片的竹子,或一颗倚着墙的树。。。。。。从这个小院到那个小院,一边走一边想象着老先生的生活,好不惬意。

许多话道不明,留下的是很多触动。

参观地点二:南京博物馆

不同于翁同龢纪念馆的江南古韵,南京博物馆给我们带来的是恢宏的气势,仿佛来到了古代帝王的住所,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恢宏的外观之下,是一个比一个夺人眼球的展馆:

民国馆——感觉就像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摄年代,那个年代的交通银行,照相馆,火车站,当铺,首饰铺,理发店,报社,服装店,邮政局,中药铺,加上灰蒙蒙的天空布景,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街道上,繁华落寞,依旧能想象出当时的繁荣热闹。

特展馆——走进佛前——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堪称艺术珍品。没有亲眼目睹过莫高窟佛像壁画的精美绝伦,但特展馆的佛像给我视觉冲击力也很震撼,细腻的雕工,一根丝带也能用坚硬的石头表现出其轻柔的质感。

金色中国首饰展——金枝玉叶·珠光宝器——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及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服蔽体之外的装饰功能远满足不了人们一颗爱美的心,从远古的石头贝壳,到古木青铜,到金银珠宝,越发的夺目璀璨。展馆内的首饰,精美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古董,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制作如此精良的首饰的。犹记得明太祖的那顶皇冠,入眼便是象征皇家地位的金黄,华贵奢侈,雕工繁复的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

时间的原因,没有细细的看每一个馆,遗憾的同时又带着大大的满足,不虚此行。

参观地点三:杭州丝绸博物馆

虽说是丝绸博物馆,但我觉得更像是中国服装和面料的的发展史。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年轮的运转轨迹。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直至清王朝的覆灭而来的民国时期,不大的展厅展示出了中华几千年的服装历史。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心情,感受着古人们的智慧结晶,精美的服装面料,繁复细致的刺绣,即使是荷包、腰带、扇套、鞋子上,都绣着华美的刺绣,不禁让我感慨古代女子的细腻和对美的向往的热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料的发展也造就了今日服装的多样。在面料的发展中毛麻绫罗绸缎,各种刺绣对面料的二次加工,印花,即使已过数载依旧熠熠生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身至二楼,便满眼的花花绿绿的面料,土家锦、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图案从生活中去寻找,从神话中去寻找,有热闹喜庆,有朴素大方,有清新淡雅,有气势磅礴,看得人眼花缭乱,感慨古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参观地点四: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博物馆

刚听说时以为是在市区的一个博物馆,后来才知道是是江南大学纺织学院的博物馆,惊讶的同时又艳羡了。

他们的博物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旗袍、云肩、和三寸金莲。

从原先的褂子和百褶裙到了后来合体修身的旗袍,不得不说是对女性身体的一大解放,更展现出女性的窈窕身段,其中一件黑色镂空旗袍让我非常讶异,即使在开放如今天的时代,也是没多少人穿着如此薄透衣服,感叹当时女性的大胆前卫。

当然,云肩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听老师说,一个云肩的制作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一个女孩从会刺绣起,就为着自己婚嫁之日绣起云肩,而且是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制作,因为来之不易,制成之后通常是谁有重大喜事的时候使用,上面绣满了少女对美好生活向往,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种象征美好的事物她们恨不得都绣上去,满满当当。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几个人能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呢,老师笑着说,你们看看,她们绣的多精细,叫你们画个画都说难。。。。。。我们悻悻然,觉得未免自己心思太过浮躁。

这一次也让我接触到了畸形审美下产生的三寸金莲,一双比我手还短的鞋子,我很难想象能塞下一只脚绣满绣花的鞋子解像是一种讽刺,讽刺男人们对女人的禁锢,讽刺畸形的审美。

还有熨斗,还有护额,还有皮鞋,还有肚兜,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源远而流长。

第二篇:参观运河博物馆感想

我们的大运河

——参观运河博物馆有感

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他们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京杭大运河最早开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到了隋炀帝杨广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这就是现在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早期的运河是因军事与经济目的开凿,而随着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形成,运河的漕运功能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使运河成为了历代王朝建都和稳定政权必须考虑的因素。大运河便捷的交通还极大地活跃了沿岸的经济,使这些地区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的地方。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像戏曲等文化气象蓬勃发展起来,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著作和具有地方风味的作品。

有人说,大运河和长城是我们祖先在中华大地沙锅内写下的一个巨大“人”字,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物转星移,沧海桑田,当我们进入新的文明,大运河的功能衰落了。但它所体现的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精神,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依然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精神生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第三篇:深圳博物馆参观感想

参观深圳博物馆的感想

今天真是一个美丽的日子,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日子里,我们2010党支部的全体同仁去参观了深圳博物馆。说句实话,我一直很喜欢参观博物馆,怎么说呢,应该是博物馆我们怎会看到前人的足迹,而这些,总会令我们想起我们的祖先的辉煌历史,也总会在回味和思考中获得一些新的经验与体会。但因为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实现。

怀着激动的心情,便开始了我们这一次的博物馆之旅。而事实证明:这真是一次丰盛的文化盛宴。

深圳博物馆一共有三层展览厅。我们先从一楼的“丝绸遗韵”开始了我们的文化之旅。跟随导游的脚步,我们了解到丝绸之路有三条路线,我们还亲眼见到了楼兰美女,虽然是干尸,但这已足够令我们兴奋了。除此之外,还有小河女尸,男尸,据说都是真品。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了波马古墓,阿斯塔纳古墓群的图像及在其中发现的很多很多的遗物。还有很多的钱币,饰品,服装,当时的食物,多种佣,抄本残卷等等。几乎与他们生活相关的都囊括在里面,将他们的生活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唯一遗憾的里面不能拍照,无法留一些纪念。

二楼的是展示深圳古代和近代的民俗文化。展览厅中,将那些文化生活场景都用栩栩如生的泥人展示出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婚喜庆是的排场与新郎为新娘解开盖头的场景及一些民族年历是的活动。到现在我一直在后悔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询问导游具体是哪一个民族的习俗。

虽然展览了古代和近代的民俗文化,但我还是偏爱观看古代的。一方面是几乎古代的每个生活场景都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书塾中先生教书的,妇女织布的,缝衣服的,磨豆腐的,医生看病的,师傅打铁的,酿酒的,编竹篓的等等。最令我们称道的是每个场景中都播放着相应的背景音乐,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错觉。另一方面,随着高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步伐加快,却往往忽略了一些生活细节。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些古礼,生活的忙碌也让我们少了很多相聚在一起的机会,不能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少了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很多人野因追求速食爱情,闪电结婚等让婚姻成为一个束缚人的坟墓,一种噩梦。

三楼展览的是近代的抗争历史及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发展历史,“深圳速度”的由来。

接近五点时,结束了我们本次的文化之旅。“痛并快乐着”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这次的参观。虽然脚很酸,人很累,但我们真的亲眼见证了一次伟大的文化盛宴。虽然随着时间的逝去,很多东西都会被遗忘,但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次的博物馆之旅。以后听到别人谈论起深圳博物馆时,永远不会忘了他带给我的那份感动。

第四篇:达州博物馆参观活动感想总结

当11月27日,收到在星期六早上要去达州博物馆参观时,我就有一点激动,有了一个可以了解达州的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机会,并且这次去还是免费的,这更让我心情激动啊!忘了谁说过,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那么请到他的博物馆去。何为博物馆,就是浓缩了历史的地方,就是我们与我们祖先交流的桥梁。或许它只是一栋建筑物,刚好里面存放的是与过去有关系的东西,又刚好它被称为“博物馆”。得到一次免费的参观博物馆的机会,是值得激动的。以前坐在公交车上,经过博物馆时,还在想里面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有一些什么历史文物,什么时候有时间了来参观一下。但是我的想法还没付诸于行动,系上就给我带来了这样好的一次机会,真的很感谢。

星期六早上8:30上车去博物馆,然后用身份证拿票进入博物馆。博物馆里供我们参观的一共有三层,第一层主要是侏罗纪时代、白垩纪时代的一些古生物的化石,比如说恐龙骨架、鱼、乌龟等。还有一些图片对这些化石进行解说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些远古时代的历史;第二层主要是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打仗使用的东西,比如碗罐、陶纺轮、铜矛、铜柳叶剑、陶俑,字画等等,收集了春秋战国、两汉、南宋、宋、明代、清朝等这几个朝代的文物;第三层主要是一些民国时期和中国抗日解放的历史事迹和文物,比如红军用的大马刀、子弹、手榴弹等。这博物馆里的文物有大部分是在达州遗迹里面发现的,当然还有一些是别的地方捐赠的。达州博物馆是达州市标志性文化惠民工程,是一座保护、研究、展示达州乃至川东北悠久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的综合性地方博物馆。总的说来,是陈列了包括《古代达州》、《近现代达州》、《当代达州》三个基本陈列和《馆藏书画》、《馆藏瓷器》、《巴渠民俗文化》、《走进恐龙时代》四个专题陈列,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展出全是文博单位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而汉代石辟邪、洪荒摇钱树座、东汉上釉砖、宋代鸿钟、金头饰皆为国宝级“镇馆之宝”。

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感想甚多,战争的残酷,尸骨皑皑,让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纪念碑,铭记历史,铭记我们的祖祖辈辈为了我们的幸福,曾经牺牲了性命。

第五篇:鲁迅博物馆参观感想

上周日是5月18号,我们党课课程组织去北京鲁迅博物馆参观,这次参观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我情不自禁的热血奋涌,想到了好多事情。

在纪念馆中,我了解到了鲁迅充满坎坷的人生。1898年5月,鲁迅离开家乡,独自去南京求学,这一年他18岁。1902年3月,鲁迅东渡日本留学,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在家庭条件窘困的情况下,在社会局面不稳定的时局下,鲁迅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学习之旅,这对于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在《致曹白》中写道:“我们总要争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到后来。”这句话诠释了鲁迅的一生,鲁迅正是这样一个在动荡社会中不断寻找光明的文人志士。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鲁迅先生战斗的人生。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鲁迅用尽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摸索潜行,为的只是探求一个救国救民的有效方法。他曾立志学医以此来拯救病态的中国人,让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但当他在日本看到麻木的留学生时,他明白了学医只能救治人民的身体却不能医治人民的愚昧,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了最有力的武器,向旧社会作白刃战的,刀刀见血的斗争。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让他在“枪林弹雨”中“不惮于前行”,让他在“禁锢的黑屋子中”高声“呐喊”。

参观完后,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这么一个身材弱小的躯体这么顽强地战斗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信仰力!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二的信仰!信仰力就是动力。这是鲁迅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为了革命事业他义无返顾,他愿意“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忘却了敌人无孔不入的侵蚀着正义之士,危险可谓在近尺之内。他依旧把生命的热血泼洒在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决不退缩。

一个人若没有了信仰,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不再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信仰就是旗帜,信仰就是方向。那么作为我,该拿什么作为自己的信仰呢?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应该面对未来,坚定信念,把自己的理想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与共产主义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只要有了这个信仰,那么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不改初衷,矢志不渝。只有在为这个远大理想的奋斗过程中,我的生活才会有方向,事业才会有坚定的基础,人生才能无憾。

这不仅是对每个一心向党的人的要求,也是最高层次的人生境界。恩格斯曾说过:我们在批判社会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应当学会善于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然后再想想我们何不也拥有了一份飞蛾对油灯的那一份执着?

岁月这样度过,我渐渐从中悟到了人生有了信仰的那份幸福与无悔。我将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我对党的信仰,谱写自己的青春之歌。

1320042 13生工宋凡

2014年5月21日

上一篇:表态发言稿范文下一篇:半年工作会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