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

2024-04-14

高定价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精选7篇)

篇1:高定价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

三味书屋(),提供大量工作汇报免费浏览与下载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

2010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接受挑战的一年、充满希望和不断探索的一年,同时也是开拓创新、学习实践和收获经验的一年,感谢学院给予我这样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使我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将育人工作放在首位,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能够努力拓展多种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我认为自己首先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目标和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政治把握力和政治鉴别能力。

2、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3、其次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二、努力工作,提高教学能力

工作中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工作目标,设计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担任旅酒系国酒班的班主任,我能认真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服务育人工作,用心管理好学生和学生班级建设工作,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个班级体中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学生和我都处在一个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学习国际酒店管理这个专业,更重要的是对酒店的热爱和学生个人未来的就业趋向。因此也要要求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时时处处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特别是关注和帮助那些在思想、行为或其它方面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时刻关心他们的成长需要,一个温馨的笑容、一声热情的问候、一句诚恳的提醒都表达了我时刻关心每一个正在成长道路上享受阳光的孩子的心愿。

在班级里,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需要,适时恰当灵活的教导学生使用相关文明用语,用表扬、鼓励的方式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更多相关工作汇报免费下载,请访问

三味书屋(),提供大量工作汇报免费浏览与下载

性;当然,还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爱护学生、导引学生使用文明用语。不得丢开思想鼓励而去批评、训诉学生,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和损害教学。

三、下学期工作计划

1、自觉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做违规违纪的行为。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不迟到,不无故缺勤。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生个人自律系。

2、时刻以一名优秀班主任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热情化作勤奋工作的激情,并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立足教育本职,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成果,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创设团结互助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温馨、和谐的发展。

3、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根据学校工作需要,积极组织、合理协调和整合各部门工作需要,服务和帮助各部门的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更多相关工作汇报免费下载,请访问

篇2:高定价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教工素质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加强政治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全体教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引领意识。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正在形成,教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做到了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思想上纯,作风上硬,年内干部队伍中无违法乱纪问题发生。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不断完善自身建设,这也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勤政务实,优质高效的班子,建设学习型的班子,不断提高班子成员政策理论水平,及时破解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难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教师教育工作。坚持不断创新,在培训管理、培训模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在班子成员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要求班子成员全心全意服务好教职工,服务好基层广大教师,时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体会到教师进修学校就是教师之家,使单位教职工感到单位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加激发教书育人进取心。

学校领导班子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还重点抓好了中层干部的调整与使用。学校通过每个教师上一堂公开课、每人给学校写一

份合理化建议、找教职工谈心等形式,了解每一位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基本素质。通过毛遂自荐,群众推荐,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调整了职能科室,提拔重用了一批有能力、有事业心的年轻中层干部,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责任意识

为使学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年来,学校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政治学习制度,培训教研制度,考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使各项制度更趋科学化和人性化,全面营造“校以教师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的和谐办学氛围。

四、加强基本建设,提高学校品位

1、完成了学校整体搬迁工作。今年9月份,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的统一协调下,在多个部门的帮助下,教师进学校整体搬迁经过两年多的历程得到正式落实。在搬迁过程中,学校领导分工负责,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仅用了3天时间,就将近20年来积累下来的各种办公用品、教学设备等全部搬清。之后,又协调电力公司和福源德超市老板,将学校原来80千伏变压器搬迁到新校址,保证了学校的正常用电,至此,学校整体搬迁工作全面完成。

2、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学校领导始终把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年来,无论是省市县那一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学校都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一年中,相继参加了“微软助学”项目师资培训,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继续教育市级科目师资培训,省级远程教育全员素质提高师资培训,“国培计划”培训者培训等。通过学习,教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

3、新购置44座高配置微机室一个。学校原有的微机室,微机配置低,并且多数有毛病,已不能正常使用,而教师培训内容多数都要

在网上进行。为适应教师培训的需要,我校在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投资近20万元购置了44座高标准微机室,终结了培训考试租用微机室的历史。

4、新购置了移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一套。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我校花4万多元购置了移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一套。

5、给每一个办公室都配置了微机,提高了办公效率。

6、新购置了冷暖空调和电暖气,保证了教职工冬季办公取暖。

7、新购置了羽毛球网架、室内乒乓球案等文体器材,丰富了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8、新制作了名人名言牌匾,营造了学校的人文氛围。

9、新建了清华伟新扶贫教育网站,扩大了学校教育功能。

五、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年初,我们按照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下达目标任务,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认真研究,提出实施办法,全面落实2010年的各项培训工作任务。每一项培训工作开始前,我们都要组织专门会议,制定培训方案,确定任课教师,召开课程教学研讨会,经反复审核教案通过后,才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到一线,教育局主管领导到每一个教学点视察督促指导,做到每一项培训都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1、3月份,学校组织全县2600多名教师进行综合教育技术网上报名,4月份对205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并租赁微机室组织了网上考试。

2、4月份,学校承接了河北省“微软助学”项目培训。对28名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50天的网上学习培训,全部通过验收。

3、5月份,学校承接了国家“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对500多名县直中学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网上跟踪辅导,批改作业,互评交流,圆满完成培训计划。

4、6月份,学校组织了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骨干教师培训,并在暑假期间,对全县2400多名教师进行了校本培训指导,为下一步通过考核验收奠定了基础。

5、10月份,学校采用“送教下乡”形式,到各校区和县直学校教学点,对全县2600多名教师进行了市级科目《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专题辅导。学校组织到位,教师备课充分,普遍受到欢迎与好评。

6、11月份,学校组织了省级远程教育全员素质提高培训。此项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形式,教师通过网上平台自主学习,管理员、辅导员分工合作,网上管理,发布作业,评价交流。人员多,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为此,我校对全县82名管理员、21名辅导员进行了专项培训,由我校主讲教师进行讲解,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网上指导,为远程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

7、普通话培训与考核。为迎接2010年我县“普通话三类城市”达标验收,今年下半年以来,对全县“四个领域”、“十大行业”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宣传发动,并分两次对812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与考核,有806名通过了测试。

篇3:高定价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

一、201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 加强住宅产业化政策制度建设

今年我区印发了《宁夏房地产业“广厦杯”<评选办法及评价标准>的通知》 (宁建房字[2010]19号) 、《宁夏住宅部品与产品推荐目录》 (宁建房字[2010]17号) 、《宁夏新建住宅全装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宁建房字[2010]18号) 、《成品住房全装修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进一步完善了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材料、部品和竣工验收的标准、规范体系, 推进了住宅产业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 开展合作交流推动住宅产业发展

1.举办住宅产业化现场观摩会。为加强住宅产业化产业链上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 3月中旬, 中心会同房地产管理处共同组织举办了全区住宅产业化现场观摩会暨“广厦奖”雕塑揭幕仪式, 现场观摩了我区4个获得“广厦奖”的项目和部分A级住宅性能认定项目。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打造精品住宅, 提高住宅的综合品质, 增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的信心和决心。

2.举办中国西部 (银川) 房车生活文化节—宁夏住宅部品、部件博览会。中心配合相关单位举办了2010第二届中国西部 (银川) 房车生活文化节中的住宅部品、部件博览会, 吸引了53家住宅部品部件和家装建材企业参展。住宅部品部件博览会对拉动住宅部品、部件和家居、装饰等领域消费, 推动产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3.召开住宅产业化座谈会。今年中心注重同外省市住宅产业化行业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和江苏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等单位及企业召开了住宅产业化座谈会, 交流经验和做法, 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推动了我区的住宅产业化更好发展。

(三) 适时组织住宅产业化工作调研

今年下半年, 中心会同宁夏房地产业协会利用10天时间, 对五个地级城市在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和贯彻落实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意见》、《宁夏住宅性能认定评审实施细则》等文件进行了调研, 并向当地房地产开发优势骨干企业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和住宅全装修进行再动员。通过调研,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区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 明确了工作努力方向, 对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更好开展, 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 积极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

1.举办住宅性能认定培训班。中心在今年初举办了住宅性能认定培训班, 住宅性能认定专家组组长李志辉等专家和中心工作人员在培训班上做了专题讲座, 银川市住房保障局、银川市房协组织了银川市16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了培训班, 进一步提高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申报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积极性, 促进了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深入开展。

2.住宅性能预审工作前移我区把住宅性能认定预审工作前移, 在住宅项目规划设计初期, 便组织专家深入企业, 参与项目规划设计, 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对规划设计提出意见建议, 要求规划设计严格落实技术标准, 杜绝项目因规划设计没达到技术标准而不能评为A级住宅, 帮助开发、设计、施工和住宅部品、产品生产企业在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中少走弯路, 以高分值通过住宅性能认定评审, 达到A级住宅。

3.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下放。把1A级住宅性能认定工作下放到五个地级市建设 (房管) 局去开展, 调动地方工作积极性, 实现上下互动,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推动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深入发展。

4.企业组建住宅性能认定领导机构。把住宅产业化机构发展到房地产开发企业, 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住宅性能认定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提高企业参与住宅性能认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几年, 我区申报住宅性能认定项目呈逐年上升趋势, 仅2010年1至9月份, 就有20个住宅项目参与了住宅性能认定, 15个项目通过预审, 5个项目通过终审。

(五) 积极开展国家“广厦奖”评选活动

为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进一步提升住宅的综合品质, 打造行业品牌, 我区积极培育“广厦奖”评选项目, 认真组织“广厦奖”评选工作。今年我区共有3个项目申报并获得了国家“广厦奖”。经过三年的实践, “广厦奖”评选活动已逐步被业内和社会所认可,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六) 全力推行住宅全装修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1999]72号) 和建设部颁发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 (建住房[2002]190号) 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 (建质[2008]133号) 精神, 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研讨会, 并与8月份印发了《宁夏新建住宅全装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从住宅性能认定、康居示范工程、“宁厦杯”评选等项目入手, 抓好我区住宅全装修试点与推广。

(七) 积极开展住宅产业化基地和康居示范工程试点

中心积极响应建设部的要求, 结合我区产业化发展情况, 指导骨干企业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 我区建发和中房联盟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的相关工作已积极展开;在开展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方面, 经过深入调研, 初步确立了试点项目, 目前正在做可行性报告和自评。

二、2011年住宅产业化工作思路

1.制定完善住宅产业化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拟定出台《宁夏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 修订《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简称“两书”) 等相关政策文件。

2.扩大住宅性能认定的性能等级和覆盖面。明年要开展3A级住宅项目的建设和认定工作, 创建3A级住宅。在条件较好的青铜峡市、平罗县、中宁县等市县, 选择1-2个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开展住宅性能认定, 认定工作覆盖到县一级。2011年, 全区申报住宅性能认定项目的建筑面积要达到住宅新开工面积的20%以上。

3.规范住宅部品与产品在住宅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组织专家开展住宅部品与产品的技术认证, 征选一批符合宁夏实际、在住宅产业化中具有应用实效的新部品与产品推荐给各房地产开发企业, 促进住宅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4.全力推行住宅全装修。以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广厦奖”评选、康居示范工程评审等为契机, 选择优势项目全力推行住宅全装修, 进一步提高成品房的比例, 促进住宅全装修取得实质性进展。2011年, 力争住宅全装修面积达到住宅年度开工面积的20%以上。

5.开展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集成度较高的住宅建设试点。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比较成熟的情况下, 我区要利用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优势, 开展建造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集成度较高的住宅试点工作, 探索总结经验, 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进程。

6.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开展康居示范工程工作力度, 在我区要全力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建设, 引领和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加强康居示范工程的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力争2011年我区康居示范工程项目有新突破。

7.积极开展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明年我区要积极响应部中心的要求, 加强对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领导力度, 建立产业联盟, 培育和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 创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填补我区空白。

篇4:高定价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

2010年中央“特岗计划”设岗总规模6.6万人。近期,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特岗计划”实施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日前,招聘工作全面启动,教育部开通“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http://tg.ncss.org.cn),相关省区利用“特岗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网上报名招聘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实施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并特别强调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紧启动特岗教师招聘,7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确保新录用特岗教师秋季开学时上岗。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要严格标准,统一组织招聘考试,精心做好招聘工作,确保教师招聘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工作。2007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将满,相关省要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工作,要提前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特岗教师的岗位落实、工资关系接转等工作的平稳过渡,并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

三是要进一步关心特岗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特岗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录用后就是正式教师,与当地同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各地要保证按时足额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同时,要主动关心特岗教师,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保特岗教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记者:张敏)

中职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转发通知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育科学发展

“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推进教育事业和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性保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之后,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日前转发了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强调,各地要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务求实效。要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认真总结开展学习调研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教育部门党员干部和学校教职员工党员理论学习教育制度;认真总结查找解决突出问题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学校党员组织生活制度;认真总结增强考核评价科学性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学校负责人考核评价办法;认真总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学校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总结深入基层、服务教职员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改进教育系统干部作风的制度措施;认真总结理论普及和典型宣传的做法经验,进一步营造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做法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措施,把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

(记者:杨帆)

努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袁贵仁出席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并致词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5月20日出席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并致词。袁贵仁强调,要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保障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袁贵仁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确立了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各个领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袁贵仁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政府将以加强终身学习法制建设为保障,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国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学习,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办好开放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创造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鼓励支持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论坛并致词。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

(记者:高靓)

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国将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广大青少年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让爱国主义成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才、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就,都可以在爱国主义中找到它的精神因素。

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主义是最强大的革命力量之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将中华民族带入了动荡的中国近代史。然而,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动下,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将一部苦难史书写成了求国家富强、争民族独立的奋斗史。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频仍,人民生灵涂炭,爱国主义激发、团结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英烈、一场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运动,都是凭借着同样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国家建设的和平年代,爱國主义同样是最有力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国家建设大潮,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中国人民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一个民族在最关键的时刻,更显出其精神的力量。一次次灾难,也一次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和凝聚。爱国主义精神不只是一种常态的“隐形存在”,更是一股能在困难面前“大显身手”的强大力量。从去年的抗震救灾,到成功举办奥运会,再到当前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爱国主义以其最广泛的召唤力,将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爱国主义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抓起。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结合青少年特点,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努力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成为他们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

(记者:刘锐)

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6月1日至3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科技支撑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刘延东先后来到毕节、贵阳等地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考察调研。她亲切看望中小学和幼儿园师生并向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她说,贵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教科文体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刘延东充分肯定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多年来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显著成就,指出这充分验证了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进作用。

刘延东指出,办好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事关社会公平,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以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解决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普九”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广东西联合办学,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引导高校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调整学科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养培训,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任教。加大对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口支援,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刘延东在考察科技工作时强调,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把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她希望贵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力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记者:江明)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教育学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3月28日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学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就宣传、落实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了讨论。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小娅指出,《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实和完善《规划纲要》,破解难点问题,创新发展思路,积累成功经验,落实文本精神。

陈小娅强调,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在城镇化加快、统筹城乡资源的动态背景下,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流动问题,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办学水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扩大城市优质资源,解决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持续增长带来的问题。

陈小娅要求,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着力深化课程改革,依法依规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坚持普惠性和公益性,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推动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发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解决大班额、同质化倾向问题,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和发展内涵。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最后,陈小娅要求,学会要根据《规划纲要》精神,围绕各地各校的重点问题提供更多的专业化研究成果,建立深入基层的沟通网络,为政府决策部门完善政策、处理问题提出谨慎、周密的意见。通过试验为各地提供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为教育战线的情感、工作、成果交流提供平台,不断增強凝聚力和影响力。(记者:赵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直把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坚定,技术求精,体格健康;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注重实效;教学相长,理论联系实际;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

一是坚持“三个工作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根本任务。学校构建了科学、开放、全员参与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引导明确、约束规范的学生管理体系,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营造校园文化品牌的良好的育人氛围。注重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蔚然成风。其中,针对高质量人才培养而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块化体系”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是突出“四个不断线”。为培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实践教学不断线”的理念,进而扩展为“外语——计算机——工程实践——思想政治和素质教育”“四个不断线”的教育教学体系,一以贯之十余年,使学校教学特色日益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更显实效。

三是构建"五个系统"。学校严格教学管理,构建起目标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调控系统等五个系统,使教学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学校根据“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需要,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即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确立了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实施“名师、名课、名实验、名专业、名教材”计划;建立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基地的创新人才教学环节链;培养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在社会上树立西电的人才质量品牌。(记者:王娟)

四川省出台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

近日,2010年四川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出台,定向分配到服务区内各初中的招生计划(以下简称“定向分配计划”)比例提高到了50%。

按照教育部“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将优质高中名额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的精神,今年四川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公费生计划,要以不低于5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每所初中学校。计划分配要以各初中学校当年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适度考虑初中学校办学水平。面向全市(州)招生的市属省级以上示范高中,可以先将指标分配到县,再由县(市、区)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近年我省不断扩大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分配计划比例,2007年是10%,2008年达到20%,2009年达到35%。

省教育厅要求,不得采用保送或推荐方式,也不得以保送生、直升生等计划代替定向分配计划。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分配计划,应纳入本地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统一部署。各地和学校在录取定向分配计划新生时,要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学生志愿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既充分体现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和倾斜,保证其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所分计划,同时又要形成一定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或等级基础上降低标准,合理确定定向分配计划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等级)线。按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等级)线以校为单位择优录取后,仍未能完成的定向分配计划,其剩余名额待各校录取结束后,由市(州)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剂。

省教育厅强调,享受定向分配计划的学生,必须是在本校初中一年级入学并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因父母工作调动而正常转学的学生也必须是读满2个学年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籍管理,杜绝中考移民,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记者:李乐)

中山大学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校园招聘活动为2010届毕业生充分就业搭建平台

中山大学2010年共有毕业生12539人(本科生7675人、研究生4864人),为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的精神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学校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主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提出了将开拓就业市场作为学校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信息。

2009年11至12月,学校为2010届毕业生举办大型综合类招聘会7场,其中行业性招聘会3场,区域性招聘会4场,企业宣讲招聘会200余场,发布招聘信息8000余条,提供職位数35689个(职位数与毕业生比例约:3:1)。

在以上招聘活动中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优势,学校鼓励毕业生到珠三角非中心城市建功立业。黄达人校长亲自与惠州市委市政府联系,邀请该市的企事业单位组团来校招聘毕业生,2009年12月24日,该市领导带领近100家用人单位进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同时郑德涛书记要求学生工作系统要“多宣传、多引导、多发动”,鼓励毕业生到已与学校签订“校市合作”协议的城市工作。二是学校继续发挥校友的力量,将企业家校友请进学校,于12月23日专门举办“企业家校友专场招聘会”,有近250家企业积极参与。这项活动不仅满足了校友企业人才需求,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同时又推动了校友事业的发展,深受企业和毕业生的欢迎。三是学校继续发挥品牌活动(如始于2005年的“全球500强中国领军企业与精英学子见面会”)的优势,为高端企业和优秀毕业生搭建对接平台,每年学校有一批毕业生进入这些优质企业。四是学校针对多校区办学的特点,在四个校区分别举办招聘活动,让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学校为他们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和关怀(如珠海校区、大学城校区等)。五是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全国其他省市人事部门合作,引导毕业生走出广东,服务全国,采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省外特别生源地省份参加毕业生招聘会活动,近两年来初步改变了我校绝大多数毕业生集中在广东就业的局面。

(记者:姚小新)

北大培养本科跨学科人才多学科组合拓展学生专业成长空间

这个学期,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张博然正忙碌着为申请出国深造作准备。作为国内跨学科本科专业的第一人,张博然的成长备受关注。北大以专业变革促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正在步步推进。

“本科教育中学科之间不同方法的碰撞、交融和借鉴让我受益匪浅。”张博然说。“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汇合的交叉科学,涉及生物、地学、环境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以往,由于本科专业设置的限制,国内无法培养“古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借鉴国外顶尖大学在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北大元培学院2008年成立了“古生物学”,在跨学科本科专业方面开始了国内高校的首次尝试。

“培养跨学科专业人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费,比起普通专业,跨学科专业教育的成本更高。”张博然的导师、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副教授刘建波认为,跨学科专业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做精英教育的态度,精耕细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拓展专业成长的空间。

当年,张博然是“古生物学”专业招收的唯一一名学生。两年过去了,在“一个人的专业”里学习的张博然已不再孤单,他的学弟学妹中陆续有人进入“古生物学”专业的学习中。不仅如此,国内第二个跨学科本科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也已招收了两届共计23名学生。

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教授告诉记者,这个跨学科专业涉及到整个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3个领域:哲学关系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方面之一,具备这3个领域知识的人才,在未来发展中与只具备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相比,毕业生更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因而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在相关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在元培学院,跨学科专业的建设正在进一步展开,“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已经完成,“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等专业的建设工作正在筹备中……

“学科之间知识组合的模式是无限的,这就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无限的舞台。”卢晓东说,“知识结构的创新具有基础性。跨学科人才独特的知识结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他们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

(记者:毛帽)

贵州大学为青年“双高”人才“充电”

以培训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近日,贵州大学举办第一期青年“双高”(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学习培训班,近60名来自学校各单位、学院的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集中“充电”。

校以才立,业以才兴。长期以来,贵州大学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基点,着眼于创新机制、营造氛围,大力加强人才的发掘与培养。省委常委、贵州大学党委书记龙超云强调:学校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基础之上,“211大学”的核心是人才,关键是人才,基础也是人才。提出了建设“人才贵大”的新思路。伴随着“人才强校”战略的不断推进,一支规模适宜、结构优化、开拓进取、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茁壮成长。

青年“双高”人才是学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是适应学校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举办贵州大学青年“双高”人才学习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增强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特长、专业优势,为学校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培训对象为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的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

为期4天的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安排合理、内容充实、极具针对性。围绕增强参训人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国家发展、学校发展进程中自己的历史责任,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实践,校长陈叔平、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赵明仁、常务副校长封孝伦分别为学员们开展了主题为“贵大的现在与未来”、“科学发展观与青年成长”、“学科发展与学术团队”的专题讲座。在培训方式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除讲座外,还安排学员对花溪区企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点进行考察,引导他们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思考贵大的现在和未来。并组织学员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为贵州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学习培训受到学校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欢迎,有效激发了参训人员“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一定能换来贵州大学美好的明天!(记者:雅菲)

四川省内江市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五项机制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内江市教育系统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五项机制”,为推进规范办学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一是学习教育机制。各校建立了每周定期学习制度,不断更新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教育从教行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人文关怀机制。各校建立了业务上帮助教师,创设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治上关怀教师,大力实施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等制度。

三是强化责任机制。各校均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严格实行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监督评价机制。绝大多数学校均成立有家长委员会,聘请有校外师德师风监督员,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师德师风热线电往左,提供了问题投拆平台。部分学校实行了以学校为单位,采取家长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个人和学校进行评价考核。

篇5:2010年下半年学校工作汇报

大家好!

时间匆匆,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本期来,我校在镇教管组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勤奋工作,努力进取,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下面就学校工作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镇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调整学校工作思路。

9月28日,教管组召开了全镇教学工作会议,我校全体校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会后,我们立即组织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认真学习会议文件,传达会议精神,重点组织教师学习并讨论了童干事代表教管组所作的《坚持科学发展,规范学校管理,进一步提升我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主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我们调整了本学期学校管理思路,确定了“把常规工作抓实,把薄弱工作加强”的指导原则。具体说,就是要把教学环节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把远程教育应用工作、校体研训工作和质量目标管理工作加强。

二、深入开展向邓从新学习活动,提高教师队伍师德修养水平,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号召,按照镇教管组的统一部署,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向全国模范教师邓从新学习的活动。9月中旬,学校制定了《开展向全国模范教师邓从新学习的活动方案》,9月23日晚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集中学习,观看了邓从新先进事迹报告光盘,学习了张局长在庆祝第24个教师节暨全国模范教师邓从新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学习了本镇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学习后,全体教师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差距找原因,依据原因抓整改。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邓从新同志爱岗敬业、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先人后已、关爱他人的无私情怀,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一心为公、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正在内化为我校教职员工的精神风采。

三、德育工作

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更加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由教导处牵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各班学生代表队轮流发表“国旗下的讲话”。

2、开通了红领巾广播站,成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3、每月出一期德育工作专刊。

4、开展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做四有新人”德育工作系列活动,学生行为规范意识日益增强。

5、各班每周安排一节班会课。

班级德育工作由班主任负责,主要活动有:

1、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会。

2、每月出一期班级墙报。

3、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系列活动。

四、教学工作

1、加强质量目标管理

为了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台帐,在建立台帐之前,我们并没有关门造册,一人定“价”,而是多次召开校委会、教研组长会和骨干教师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吸收教师意见和建议。例如,上学四年级学生总体成绩较差,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分数和教师的建议,我们将本学五年级的及格率、优秀率比上学年的参数下调了5个百分点。

2、加强校本研训

我校校本研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的集中培训,使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师业务水平的研训,本学期我们成立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个教研组,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制定研训课题,教师带课题实施教学的研训方式,着力打造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多种课型的校本研训活动,树立学科带头人。(2)媒体开发利用研训。本学期,我校规定每周星期二晚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本期学习内容为计算机操作技术。目标是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别是能熟练运用远程资源、下载或制作课件,为后期实行班班通打下良好基础。

3、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校教研活动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长具体组织实施听评课。由教研组长根据本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教研课题,教师带着课题编制教学案例,实施课题研训。活动开展呈现常态化局面,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研活动达20人次。

4、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

教学检查采取月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分两组进行。理科组由副校长江涛牵头,理科教研组实施检查,文科组由教导主任刘兵扬牵头,理科教研组实施检查。结果以积分形式在每月的教师会上公开,并与教师考评津贴挂钩。

5、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校充分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利用远教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远教工作由副校长负责,闻艳老师具体管理,从开学至今,我校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非常高,老师利用远程资源和自制教学课件最多的郑金华老师达20余次,平均每个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不少于10节,英语课在教室上课达30多节次。从开学到现在,在电教室上课的教师达16人,总课时230节。

6、期中考试与总结评估情况

11月5日至6日,我校组织了所有年级的期中考试,考试后学校召开了质量分析后,组织教师,认真进行了质量分析,特别是对照网市小学,找差距,增强了教师的质量危急意识,并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兑现期中考试质量结帐,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调整了期末质量结帐方案,为后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校园平安。

校园安全始终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校委会一班人的共识。我们坚持每月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由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

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形成学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我们尤其注重开展学生安全知识教育,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开辟安全知识专刊。

目前有两辆学生接送车辆为学生上下学服务,由学校牵头,相关司机与学生家长签定了《学生接送车辆安全协议》,司机与学校也签定了有关协议,明确了安全责任。

六、财务管理:

篇6:高定价2010年学校教师工作汇报

仁化二中邓声化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担任学校政教处副主任兼团委书记,负责班主任常规工作管理、各种德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和学校团队学生会工作。担任初三下级行政工作,做好初三教育教学的指导工作。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①.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在思想和行为上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思想修养,认真学习领会行政会议上工作要求。②.工作中坚持政治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班主任、老师服务的宗旨,不断反省,严于律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严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秩序,坚持勤坐班。

二、政教处、团委工作:

1、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育人水平。

①制订并逐步完善了《班级考核评价制度》,加强了对各班常规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指导,完善了班主任工作制度,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定期印发班主任工作要点,指导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工作,使班级工作考核更公开、更公平,激励创先争优,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基本完善了班主任定期学习机制,初(高)中部月例会。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探讨处理,通过学习德育工作理论和有关业务经验的文章,提升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和政治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要求班主任以新思维、新方法适应新形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工作浮躁、拖拉,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③进一步优化德育队伍的过程管理,加大了对班主任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要求班主任做好班级活动的备课记录,收集好典型案例,要求班主任增强资料积累意识,认真填写《班会课教案记录本》,对参加的各项活动的主题内容活动过程、活动摄影、取得成绩及专题研究、班级日志等资料都要有意识的积累,要求班主任加强调查研究、积累经验,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本学期共集中组织了六次主题班会活动,教育主题内容针对性强,取得了较好的评价。

④加强了青年班主任培养工作。高中有三位班主任是刚走入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李季军、周群力、曾树生),他们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这一角色,熟悉班主任工作,我总是耐心地指导,鼓励他们遇到困难多问、多请教。

2、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狠抓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常规管理工作。

①狠抓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学习活动,加强一日常规管理,强化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营造文明向上的育人环境。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宣传提倡:文明礼貌、遵章守纪、助人为乐、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坚决禁止:吵嘴斗殴、乱涂乱抛、偷窃赌博、违规上网、抽烟喝酒;明确文明学生标准: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围绕《仁化二中学生一日常规》,开展“遵守校纪校规,争当文明学生”主题教育,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②强化了各班学生操行的量化考核。每月了解各班级学生操行考核检查情况,期末全面考核。

③组织学生开展了反映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的读书征文比赛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热爱;开展了以庆祝国庆61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一些社会工作,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人合作的精神;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扶贫助残”“爱心资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利用“教师节”、“国庆”、“运动会”、“人防教育”、“元旦文艺汇演”等纪念日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了各项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思想品德和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关心同学、关心他人,树立集体荣誉感。

3、加强团员青年教育和学生联合会、年级学生会的管理指导工作。一开学迅速组建学生联合会和成立年级学生会,培训学生会干部,组织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发挥学生自治作用,锻炼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存在问题

1.工作中存在只完成常规工作,主动性不够,尤其缺乏创新精神。思想保守,缺乏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一个系统的、宏观的规划和设想,有时只是处于落实任务,完成工作等狭义的工作思路,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的东西太少,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形式、活动等方面缺乏创新。

2、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在实践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反映了自己预见性不够。有时对待工作的困难,不能够想方设法去解决,有时还会退缩。

3、本学期还出现了有关工作只布置,忽视检查的现象。

4、主题班会课指导工作有欠缺,未能较好完成班会课听课任务(只是巡查)。

四、今后思考及措施

1、加强班主任常规工作管理,力求班主任对常规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有效。

2、做好新班主任的传帮带工作。通过新老班主任结对的办法传授管理方法,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等举措,让年轻的班主任克服管理经验的不足,理清各阶段、各时期班级管理的要点、重点,发扬年轻人的干劲、闯劲,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乐于奉献、通力合作的集体意识。

3、加强班主任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工作,开展班主任综合专业能力比赛。

4、加强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创新学生会工作模式,开展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扶贫济困、爱心资助活动,解决部分家庭较贫困的学生生活上、学校上的困难。

5、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方法、途径、措施和活动等都要适应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和工作水平,发挥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想方设法着力研究解决学校存在的突出的学生问题。

总之,这一学期来我能坚持狠抓自身思想素养,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自担任政教处副主任以来,我非常重视自身思想素养的提高。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能以身作则,坚持勤到岗、勤下早读,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人正直、坦诚,以工作为重,和同事之间团结协作,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篇7:高定价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业务指导下,在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共同努力下,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争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工作目标,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动力,为推动‚平安如东、法治如东、和谐如东‛建设,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一、突出发展、开拓创新,扩大法制宣传功效 2009年是‚五五‛普法提速年,我局按照‚宣传手段与时更新、宣传空间全方位覆盖、宣传触角多方向延伸‛的工作方针,以此提速全民普法进程。

(一)抓联动、促合力,努力形成大普法格局 我局注重发挥大普法效能,借力打拼,营造全民普法氛围。

一是联合发改委开展了‚律师、企业家学法面对面‛活动,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水平,提高应对金融危机能力作出有益的探索。

二是联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等部门开展了法制文艺作品评选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法制文艺作品,其中征集青少年法制故事59篇,法制书画39幅,法制剧本16篇。三是联合16个部门开展了农民法律知识大赛,历时4个月,层层筛选出精英参赛,此举为全省首创。省司法厅副厅长姜金兵、省依治办副主任沈国新、市局等领导参加了决赛活动,并对此作出了充分肯定。江苏新时空、江苏法制日报、南通电视台、如东电视台等对此进行了报道。

四是联合多部门开展‚普及法律进万家‛活动。为促进全民学法,我们以县政法、行政执法各机关开展的‚普及法律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法律咨询、万人签名、展板参观、法制宣传车进镇村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万人学法活动。

(二)抓创新、建阵地,开拓普法新途径

一是法制挂图进小区。我局主动与县城规模较大、居民相对集中的小区物业管理部门联系,每月免费向他们赠送法制宣传挂图,全年共发放法制挂图280多张,受教育群众几万人次。

二是开展‚法律伴我度旅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制电视短片30余集,刻录成DVD光盘150余套,进入带有车载电视的公交车和长途客车进行播放,让旅客在观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

三是开办了‚普法早市‛‚普法夜市‛。普法‚大篷车‛开进县城公园、浅水湾广场等群众活动场所,以播放法制题材电视短片、布臵法制宣传展板、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制宣传材料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

四是法制动漫进户外电子显示屏。充分利用亚萍国际购 2 物广场大楼的‚户外LED电子显示屏‛,以游动字幕、法制短片、法制动漫开展法制宣传,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大学生村官成为普法生力军。为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对2009届新任78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为每一名大学生配备了《调解案例选编》、《农民学法用法100题》、《新农村法律知识读本》、《普法信息卡合订本》等法律资料,并颁发了‚普法宣传员‛聘书。

(三)抓特色、树品牌,放大普法品牌效应

一是做实《普法信息卡》。围绕帮助企业平稳较快增长,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编发企业学法用法系列;围绕拆迁、征地、土地流转中的一些涉法问题,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全年共分发信息卡20多万张。

二是做优‚小红本‛。及时修改《农民学法用法100题》,增加了公证、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农业、农村、农民生活的实际,再版后及时发送到各镇,今年共新印刷和下发了‚小红本‛1万多册。

三是深化‚小演出‛。组织力量收集、编写法制文艺剧本,发放到各镇,借助业余文艺宣传队、民间演出团体,在全县开展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开展各种规模的法制文艺演出1100余场,使‚五五‛普法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是夯实‚小顾问‛。我局以‚百、千、万‛工程为载体,引导全县基层法律工作者以包村定村的形式,担任村委 会、村级济济组织法律顾问,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处理村委会和村级经济组织的法律事务,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是办好‚小喇叭‛。我局组织12家涉农行政部门,每家每月结合实际编写一份法制宣传广播材料,通过县普法办整理后,传递到各镇,由各镇广播站向广大农民播放,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国家《农民日报》以‚小喇叭响彻如东大地‛为题,进行了报道。

(四)抓基层、促实践,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我局以《江苏省省级‚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标准》为依据,以优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开展法制教育、指导依法办事、公开村务财务等方面为重点,做好各镇农村法治建设的指导工作。全年全县共成功地申报了9个省级、5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并通过验收,全县‚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建成率达到98.4%,有效提高了我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法治江苏先进县创建作出了贡献。

二、围绕中心,顾全大局,提升法律服务品牌 我县法律服务工作以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为己任,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着力规范执业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今年全县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1460件,担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法律顾问单位共计231家,业务收费372.52万元,为公益捐款1.44万元,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0324万元。

(一)顺应时势、抢抓机遇,提高法律服务效果 为积极帮助全县各企业平稳度过金融危机,我局以 ‚双千百日‛、‚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为抓手,开展律师与企业家‚面对面‛及巡回走访活动,组织多名律师以当面答疑解惑、深入企业调研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全年共走访企业842家,帮助排查梳理问题215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法律建议20条,出台了6项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深入推进律师参加公益事业‚122‛工程,今年全县各律师事务所以调解、导入法律途径等方式帮助挂钩镇、村处理积累的疑难案件,主动帮助镇、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集居点建设、招商引资、基础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好文件审查工作,全年共为贫困学生捐赠助学近两万元。

主动参与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今年我县调整充实了县政府法律顾问团,组建了服务洋口港开发建设法律顾问团,参与洋口港二期工程建设合同等法律文书的审查、重大工程事故的善后处理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律师每周二、周五轮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工作,参与县城环境革命,为上访户、拆迁户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为政府化解社会矛 盾纠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谐环境。

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百村,访千企,服务万家‛活动,全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稳妥处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发生的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等纠纷,维护农民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农民工依法正确表达利益诉求;认真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体性上访和疑难矛盾纠纷信息的传递、上报、跟踪和监控工作;活动期间共发放了便民服务卡近10000份,签订了《基层法律服务所与联系单位结对协议书》400多份,回收了《如东县基层法律服务上门入户征求意见表》1000多份,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全县95%以上村签订了法律顾问,为企事业单位、个人维权265件,换回经济损失308.5万元。

(二)规范管理、严格自律,提升法律服务队伍素质 一是强化教育管理。我县以‚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对律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以省厅新颁布的考核办法为基准,帮助各律师事务所建立健全了12项自律管理制度,以更优化的服务赢得社会肯定。

二是推进‚党员先锋模范岗‛活动。强化全县各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建立律师事务所支部为抓手,深入推进‚党员先锋模范岗‛工作,使之成为建设‚和谐如东‛‚长安如东‛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是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以执业检查为载体,完善 了信息披露制度、服务质量考评制度、利益冲突审查回避制度、风险告知和服务监督制度,以诚信带队伍。完善监督,积极向人大汇报工作,以人大对全县法律服务业视察过程中所反馈的问题和建议积极调整工作步骤,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优化措施、便民利民,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今年我县法律援助工作按照‚应援尽援‛的工作目标,优化服务措施,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法律援助的社会效应。

1、落实便民措施,优化服务效果

一是实施落地工程。年初按照‚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要求,将法律援助中心从二楼搬迁到一楼,建成集律师接待咨询、‚12348‛热线咨询、案件初审、审批于一体的办公大厅和接待室、卷宗归档室、资料档案室、文印室等专门的办公室,办公接待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可同时接待3个批次的群众来访。

二是发放便民一卡通。为切实使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今年我局联合县民政局开展了‚法律援助服务千万困难家庭‛活动,向全县10000名低保户发放‚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一卡通‛,实现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知晓面的全覆盖,使我县弱势群体能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代书服务、律师上门服务,在遇到符合法律援助标准的案件时,能 享受免费的诉讼代理和辩护服务,享受减、免、缓交诉讼费的司法救济。

三是拓宽申请渠道。继续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站和法律援助联络点建设,完善‚半小时援助圈‛,方便困难群众就近及时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对老弱病残等有特殊困难的受援对象推行电话申请、邮寄申请、上门受理等服务方式,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农民工因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身体遭受严重损害的案件和‚困难群众一卡通‛用户、特困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的被征地农民以及新失业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实现合法权益争取时间。对即将超过仲裁、诉讼时效,需要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或者立即提起劳动仲裁、诉讼等具有紧急情况的案件,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

2、顺应时势发展,确保服务质量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我局推行疑难案件集中办理制、当事人点援制、一般案件优化资源指派制、案件承办过程及办理结束后的监督回访制,确保每一位当事人都能获得最佳的法律援助,满意率最佳,至目前为止,受援人满意率100%,无投诉。至11月中旬已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52件,其中申请类536件,法院指定类16件,受援人达到1624人。去年承办的‚2.4劳资纠纷‛在今年全省优秀案件评比中获提名奖,我县成立全省唯一连续三年法律援助优秀案件提名奖的 县级法律援助中心,并有两起案件获得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的资助。中心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我县法律援助优秀做法在《中国法律援助》刊物刊登推广。

(四)严把质量、完善举措,促进公证工作发展 今年我县公证工作仍然推行‚办铁证、出精品‛的工作理念,顺应时势变化,完善工作措施,推出了执业公示制、接待首问负责制、服务礼仪制、证后回访制、印发便民服务联系卡、实行周六便民服务岗等系列便民措施,方便群众。对有特殊需要的企业当事人,出证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缩短至2-3个工作日,确保公证效率。对老、孕、病、残以及法律援助对象等,畅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服务,对有特殊困难需要上门服务的当事人,实行预约服务或指派公证员上门服务。在公证服务满意率调查中,我县公证处的群众满意率达百分之百。

三、履行职能、树立品牌,夯实法治保障基础

(一)注重调研,抓好基层基础建设

在今年‚全省优秀司法所‛创办过程中,为协调各镇司法所人员编制、大调解‚3个2‛专业调解员的落实及工作场所等问题,局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全县14个乡镇,28个村,进行专题调研,和村干、群众代表座谈,了解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的开展情况,从司法行政工作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司法所人员变动、专职调解员的配 备、专业社工调整及办公用房等与镇党政主要领导交换了意见,经过协调,今年全县司法所工作人员、专业社工、专职调解员按规定标准基本到岗到位,司法所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加强,掘港镇司法所被评为省级优秀司法所。

为提高司法所业务水平,今年我县司法所实行司法所例会制度,以工作例会的召开,实现‚三带‛的效果:即以会带查、以会代培、以会带研,通过动态工作例会制度,使机关的同志更加了解和熟悉基层,使司法所长们在参观、交流、学习中借鉴到其他司法所好的经验和做法,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创新制度,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一是打造‚三防一体‛矫正模式。从社区矫正实施以来,我们就不断摸索,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组建专业社工队伍,与基层帮教组织联手,实施‚人防工程‛;今年初,在南通大学、南通监狱、如东第四人民医院等单位支持下,投入近10多万元,建立了心理矫治中心,开办了心理咨询培训班,实施‚心防工程‛。先后为近两年来入矫的387名矫正对象进行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制定矫治方案,提高矫正效果;同时,投入十多万元,在全省首创卫星远程定位的GPS‚技防工程‛,在全县对请假外出务工社区矫正对象实施GPS卫星定位移动监控。依托监管系统‚活动区域预设,警报信息互通、行动轨迹追踪‛三大功能,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强度,避免脱管、漏管,避免和减少又犯罪。省厅以简报向省委、省厅报告,司法部以专刊的形式在全国推广我县的做法,8月13日,江苏法制报第二版作了报道。二是探索建立‚危险系数评估体系‛。为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在‚三级阶梯式动态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危险系数评估体系‛,根据矫正对象本身的多种要素及其所处周围环境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而量化(分数化)显示‚危险等级‛的架构。筛选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监控(修订矫正方案、个别谈话、集体训话、写保证书、请担保人等)。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按一定的时段连续评估、动态管理,预防又犯罪。今年全年接收矫正对象219人,解除矫正246人,共有37名矫正对象获得了奖励,现在册534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三)延伸帮教,做细帮教安臵工作

为深化帮教工作,打好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基础,并配合监狱做好在监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年初,我们在多方协调下,与团县委,县关工委、县妇联、县民政局及县自来水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帮教团,到南通监狱开展帮教安臵向前延伸工作,开展了‚五个一‛活动:进行一番鼓励,率团的领导情真意切的讲话,点燃服刑人员直面生活的勇气;赠送一份礼物,凝聚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举行一次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困难和需要,并解答法律政策方面的疑问;倾听一名服刑人员表态发言,坚定他们积极改造的信心;播放一张专题片,传递亲人的期盼及党和政府的关爱,让服刑人员直观感受家乡的变化,乐观面对今后的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服刑人员和监狱干警的一致好评。今年全年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324人,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计1204人,衔接率、帮教率、安臵率分别为100%和98%,重新犯罪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四)拓展民调,做好大调解工作

今年,县中心、各镇、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纠纷4317起,调处成功4213起,调处成功率达97.6%。县镇两级调处中心组织听证对话5次参加72人次,防民转刑案件26起106人次,防群体性事件58起1394人次,防越级上访70起381人次。

1、筑牢基础,加强大调解组织网络建设

一是加强专职调解队伍建设。按照调解队伍由兼职为主向专职为主发展的要求,下力抓了调解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调解员‚三个2‛工程,县调处中心主要领导,深入全县14个镇沟通协调,督促专职调解员落实,大部分镇调处中心、公调对接工作站和村(居)两名专职调解员得到初步落实,镇中心、公调对接站和村居的2名专职讲解员到位率分别达到85%、70%和90%。积极组织县、镇分管领导参加了全市组织的第四期大调解业务培训和调解员理论知识培训;县每月一次集中组织镇调处中心人员集中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坚持多元化,采取以会代训、专业辅导、经验交流等方法强化培训质量和效果;镇调处中心每季度对所属人员进行了定期培训,今年县镇两级共组织业务培训121期5299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一线调解人员调解复杂矛盾纠纷的能力和素质。

二是加强专业调解机构的建设。按照积极推进调解格局从综合调解向专业调解延伸的总体要求,建立了‚1综8专‛大调解新格局,形成了综专结合、网络齐全、整体联动的工作联系制度。对接机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今年 我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专门的‚涉法涉诉投诉处理中心‛,解决了一批涉法涉诉案件。公、检、法分别成立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处中心‛、‚诉前调解中心‛、‚检调对接案件办理中心‛。检调对接‚5+1‛工作法得到全市推广。今年县调处中心和检察院共调处交通肇事和轻伤害案件11起,赔偿标的额达132万元,调解成功率达100%。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环保纠纷专业调处中心建立以来,共接待群众咨询517件,来访群众600人次,受理医患纠纷28件,劳动争议纠纷176件,环保纠纷313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100%和96.4%以上。

2、排查预警,加强大调解效能建设

一是坚持县镇村三级常态排查分析。坚持县每月、镇每半月、村居每旬排查矛盾纠纷制度,充分发挥全县大调解‚五级‛组织网络体系包括23个成员单位、489调委会,19个调解工作站,3269调解员,5337个调解小组,31100个十户信息员的作用,使常态排查实现全覆盖。

二是建立企业稳定排查预警机制。为应对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的危害,我县岔河镇在全县率先建立了职工工资预警机制,在企业设立信息员,逐步形成政策咨询、维权举报、交流疏导、信息反馈等多项功能相结合的工作平台。同时,县镇两级调处中心及时建立了企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去年年底各镇调处中心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排查了1808家企业,并分三类确定了108家存有不稳定问题的企业。在经过前后两次的排除后,对41家重点企业由县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适当介入,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一方稳定。

3、围绕‚三保一促‛,突出了服务中心服务大局 按照县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作风建设大提升要求,突出了大调解贴近中心、溶入中心。

一是构建港口化解矛盾纠纷新平台。我县的长沙海上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有涉海、涉滩、涉港三个调解小组,自成立一年来,化解了26起涉海、涉滩、涉港纠纷,赔偿总额达323万元,中央综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及省、市有关领导对‚海调中心‛的设立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参与处臵沿海重点工程建设中突出问题。在沿海铁路工程建设中,沿线7个镇参与沿海铁路工程建设中的拆迁安臵和纠纷化解工作。近一年来,县镇两级调处中心共调解、化解矛盾铁路建设中的矛盾纠纷184起,涉及997人,有力地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三是化解港口建设中的重大矛盾。在今年在洋口大道建设中,苴镇、长沙镇、掘港镇调处中心直接参与拆迁安臵、纠纷化解任务,三个镇调处中心化解了31起(342人)因工程施工和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在洋口运河建设中,今年掘港、苴镇、长沙三个镇调处中心,共调解、化解运河建设中的矛盾纠纷31起,涉及342人。在今年的‚6.16‛洋口港LNG接收站模板滑落事故中,由于大调解在第一时间介入,既控制了事态恶化、确保了稳定,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施工方、死者家属均表示满意。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社会地位

(一)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队伍先进性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组织全体63名党 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组织中心组学习8次,举办讲座和报告会6场,组织学习交流会2次和讨论活动2次,67人次参加解放思想讨论;确定重点调研课题3个,形成专题调研报告45篇;上门征求意见740户,发放征求意见函300份,召开座谈会3次,共征集意见建议35条;为群众办实事16件,发放便民服务卡20000多张,签订《基层法律服务所与联系单位结对协议书》400多份,解决法律层面的实际问题20多个;开展‚法进农家、助农惠农‛活动,法制演出30余场,发放法制宣传册到各村55000册;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满意率达100%。

(二)抓好外部监督和内部教育,增强工作凝聚力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始终坚持‚个人及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收受礼品登记制度‛,凡属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特别是在今年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过程中,我局党组严格执行《如东县县级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东办发“2009”56号)文件精神,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机关中层干部全部重新竞争上岗。认真落实财务制度、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财产物资管理使用制度、政府采购等制度。严格执行省《关于严格控制公务宴请活动的规定》,贯彻落实‚工作日午间禁酒令‛的规定。今年没有发生局领导班子成员违反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没有发现在无公务接待情况下用公款相互宴请、15 聚会等现象。

二是以机关作风建设为载体,提高工作效能。在今年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局开展了‚作风建设大提升,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以‚三争‛(争当一流机关、争创一流业绩、争做一流干警)为主题,切实解决‚思想不解放、思想境界不高、工作不实‛和‚怕负责任、怕得罪人、怕吃苦‛的现象,使全体干警自觉做到‚更新司法行政理念、坚持‘三个至上’、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和谐进步‛。

三是充分发挥政风行风督察队的作用,加大行风督察力度,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对基层法律服务行风监察进行立项,并出台《2009年专项执法监察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执法监察的范围、时间、方法及步骤等内容,以此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行为。

四是注重信访工作前移,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结合我局自身职能的特点,通过参与县镇两级大调解业务工作,协调解决一些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上级交办、转办的信访件。热情接待来访者,认真办理信访件,主动到基层解决信访问题,我局连续多年实现了‚零投诉、零信访、零违纪、零犯罪‛的目标。

五、存在问题

一是应对当前司法行政体制、机制带来的基层司法所人员变动大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导致少数所正常工作受到影响。

二是应对当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者脱钩改制 后,实行双重管理带来的管理工作难度研究不够,在管理上有薄弱环节。

三是调解机构专业化水平和专职调解员队伍专职化程度不高,四个专业调处机构挂牌运行以来,除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有2名专职人员和内部调节部分经费以外,其他机构由主管部门人员兼职,没有专用工作经费,影响了规范运作;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与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三个2‛工程的到位率尤其是村居专职调解员的到位率和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明年工作打算

2010年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切入点,找准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思路、新途径,进一步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一)立足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推进法制宣传工作深度发展

2010年,我县法制宣传工作将围绕一个目标,即‚争创全省普法先进县‛,突出三大重点对象学法,即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实施三大结合:即法制宣传与沿海开发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相结合;落实好五项工作措施。

1、牢固树立‚大普法‛理念,推动‚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充分发挥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以‚大普法‛工作理念,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全面总结各单位今年‚普法‛工作的经验做法,查找薄弱环节,明确2010年各单位法制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增强各单位做好普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推行法制宣传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各单位的普法动态,总结推广经验;在部门、学校、企业、村树立法制宣传示范点,发挥典型在法制宣传中引路的作用,全面提升法制宣传工作的质量。依据‚五五‛普法规划目标分解表,加强对各单位普法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协调,进一步规范档案台帐。制作反映我县普法工作全貌的电视资料片和画册,全面做好迎查准备的各项工作,为争创全省普法先进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放大普法‚三宝‛、‚四小‛品牌效应,提升普法工作的影响力

‚普法三宝‛、‚普法四小‛是我局普法品牌,不但收到良好的普法效果,更得到同行和领导的认可,2010年我局将继续做大品牌,创新发展。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编印好每周一卡,利用普法‚大篷车‛开展法律早市、夜市活动,深入镇、村(居)开展法制宣传,组织开展农民学习‚小红本‛演讲比赛。继续发挥好‚小喇叭‛的作用,开展好优秀讲稿、优秀农村法制广播学校、优秀播讲员评比,着力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编印下发《农村法制文艺剧本》发挥‚小演出‛在法制宣传中的作用,全面推行村级法律顾问制度,为农民经济合作社配备法律特派员,维护村级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普法‚三宝‛、‚四小‛的宣传报道,提升法制宣传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抓实重点对象的学法工作,全面完成省、市规定的目标任务

抓好重点对象学法工作,协调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党校组织好领导干部公务员‚五+X‛暨‚五五‛普法培训,抓实县管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工作,添加干部在线学习中心法律法规的内容,实行公务员普法教育培训备案登记制度。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开展法律大讲堂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设施,拓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渠道,规范台帐资料,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化。加强农村法制学校、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农村广播学校等普法阵地建设,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民工学法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时机,广泛开展法律‚六进‛送法下乡活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继续举办企业家学法沙龙活动,增强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意识。

4、开辟法制宣传新阵地,扩大普法工作的覆盖面 加大‚五五‛普法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扩大法制挂图进小区的范围,推广法制喇叭进车间的做法,开展法制短片进公交的评比活动,建立法制公园或法制一条街。利用大型户外显示屏播放法制动漫,在婚姻登记处、长途汽车站等地设立法制宣传点,在如东快报开辟专版,进一步延伸法制宣传的触角,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

5、加强法学研究,扩大法学研究成果

2010年我们将对法学会进行改选,加强对法学会会员之间的沟通,下发法学研究课题,认真收集整理法学会论文,力争80%以上的法学会会员在市以上报刊发表一篇论文,提升我县法学研究的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立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谋求法治保障工作新突破

2010年是省市确定的‚基层基础年‛,也是我县司法行政工作争创排头兵工作目标的关键年,我局将以以争创‚省级优秀司法所‛为活动载体,以考评查比等为手段,扎实做好司法局建设工作,开展好社区矫正、帮教安臵、大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再立新功。

1、夯实基层基础,开展优秀司法所创建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司法行政基层观,强化倾斜、服务、尊重、发展基层意识,始终不渝抓好基础建设,将司法所做大、做 精、做强,努力为争当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一是咬定收编管理目标,努力把司法所收编直管。按照部、省要求,根据市局部署,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想方设法争取党委政府支持配合,努力实现司法所真正意义上的收编直管。

二是加大做好省级优秀司法所创建工作的力度。在现有14个省规范化司法所、1个优秀司法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做好省级优秀司法所创建工作的力度,为实现我局排头兵工作目标夯实基础。

三是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统一标识、统一服装,加大基层基础建设投入,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2、创新工作措施,做好对‚两类对象‛的管控工作 一是建立如东县社区矫正教育矫正中心。通过与劳动、教育、公安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分别建立如东县矫正对象警示教育、技能培训、法制教育、公益劳动等基地,以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

二是加强‚心防‛研讨工作。在全县社区矫正对象中全面推广心理矫正,适时召开‚心防‛工程研讨会,为创新矫正办法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管工作,把‚首要标准‛落到实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联合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开展监管 质量检查;与如东籍服刑人员较多的监狱建立假释对象回访制度。多形式加强对‚两类对象‛的教育走访工作,包括课堂授课,请相关专家进行巡回授课;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各镇矫正对象参观看守所,有针对性的组织矫正对象参加法庭审理旁听;加强走访教育,组织各镇有重点的走访在外务工的矫正对象,做到不漏管、脱管;延伸教育,组织相关部门到监狱进行延伸帮教,为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打基础。

四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放大社会效应。整合各类矫正宣传载体,在全县范围内定期下发矫正简报;组织各镇矫正个案评比,提高各镇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组织优秀社工评选及演讲活动,得到社会的支持。

3、围绕效能建设,强化大调解工作

2010年,大调解工作将紧紧围绕省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和县镇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大调解效能建设。着重在‚三化、四个一‛上下功夫,求突破。

‚三化‛即为一是在调解机构专业化上下功夫。按照‚一综八专‛的大调解新模式,建立以县镇调处中心综合调解组织为主体,八个专业调处中心(医患、劳资、环保、拆迁、涉法涉诉、海调、诉前、交通事故调处中心)为骨干大调解新局,完善联动联调机制,建立互相协作机制,使其真正成为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的一线实战力量。在此基础上,拓展涉外劳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调解工作平台,探索调解组织的专业化水平。

二是在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上下功夫。在全县推广岔河镇‚老干部巡回调解工作队‛做法,重点抓好‚三个2‛工程的落实,着力创新完善适应专职调解员队伍特点的选任聘用、业务培训、业绩考核、等级管理等制度,建立完善‚个人调解工作室‛,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培养500个首席调解员、100个调解能手和20个调解专家型人才。

三是在机构运作的规范化上下功夫。依据省下发的县镇两级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重点突出基层基础工作,从调处工作程序化、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保障工作制度化、效能建设最大化上入手,夯实镇村调解机构建设;加大县调处中心自身建设,搞好中心搬迁和人员按编制招聘落实,规范中心内部运作,加大处理复杂矛盾纠纷的力度,使其成为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的主力军,协调各专业中心解决复杂矛盾核心力量。

‚四个一‛即一是建立一套大调解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年有各镇、县调处中心将加入全市、全省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将在所有专业调处中心、有关对接部门建立网上工作平台,在全县各镇推广掘港镇矛盾纠纷调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网上运作,提升大调解的规范化水平和效率。

二是出台一个大调解效能建设考评办法。围绕效能建设导向性、保障性、过程性和结果性四项指标,以排查预警能力、依法调处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和协调指导能力为目标,在出台的《镇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县、镇、村三级目标管理体系,完善不同层次调解组织绩效考评体系,探索卷宗评比奖惩兑现机制(以卷宗的质量分 级进行量化管理),开展大调解流动杯评比,年底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三是构建一个反映大调解绩效的宣传阵地。定期办好《如东大调解》内刊,建立‚如东大调解‛网站,编排大调解文艺节目,组织调解员风采演讲,充分利用网络、电台、广播、报纸等媒体和宣传载体,及时反映大调解工作动态,大力宣传调解一线的好人好事和典型案例,充分体现大调解工作绩效。年内做好县人大视察大调解的有关准备工作

四是打造一个大调解与处理涉法涉诉案件有效衔接机制。县调处中心完成搬迁任务后,将县‚涉法涉诉投诉处理中心‛与县调处中心合署办公,纳入县调处中心集中办公、统一管理。涉法涉诉中心将按照统一受理、分流处理、集中疏理、包案办理、限期清理、跟踪管理的‚六理‛机制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社会公信力。

(三)立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法律服务新局面

一是紧紧围绕‚长安如东‛、‚和谐如东‛建设,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开展积极有效的服务。进一步深化‚122‛工程,引导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做好关爱民生工作。围绕沿海大开发主题,提高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能力。继续加强对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工作的领导,实现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做到合法有效的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是在律师队伍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律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对律师执业行为的规范和办案质量控制,完善首谈笔录、选购监督、风险告知、收案收费管理等制度建设。加强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诚信建设,适时对外公布律师诚信档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发挥好党员律师先锋岗的模范作用,开展好各律师事务所党建工作,搞好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以公证、律师的业务成果为重点,对公证员和律师在办案中好的典型注意宣传,增强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三是打造南通法律服务诚信、星级品牌。2010年我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将围绕‚三个提升,一个压降‛的工作目标,即用发展的理念,积极提升法律服务质量,积极提升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诚信度,积极提升法律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形象,全面压降有效投诉率,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如东基层法律服务‚三新模式‛,即:服务理念要新、管理模式要新、指导思想要新,在南通市树立如东基层法律服务形象,打造南通法律服务诚信、星级品牌。

(四)立足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努力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2010年法律援助工作将以基层站、点的基础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实现‚应援尽援‛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镇工作站、村联系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镇村工作人员真正成为懂法律、知维权途径、帮百姓服务的法律援助行家里手。

2、规范基层法律援助标识。按照江苏省VI手册规范全县的法律援助中心、站、点的各种标识。

3、加强对接。深化与县级单位对接机制的同时,贯彻落实援调对接办法,将法律援助与各级调解委员会进行对接,充分利用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与镇村调解组织的一线平台实施法律援助工作。

4、深入调研,探索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协作机制,总结、推介典型案例。

(五)以优化工作作风为载体,促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新提高

1.强化队伍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按照争当‚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标准,在全系统树立良性竞争的氛围,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振奋工作精神,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增强使命感,强化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服务意识,提高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水平。

2.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依法依规履行职能。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系和责任机制,签订廉政责任书,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强化思想教育,从源 26 头上增强党员干部抗腐拒腐的能力。健全完善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制度,构筑外部拒腐系统,确保依法依规履行职能。

上一篇:河南照明市场开发方案下一篇:拆除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