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名人名言

2024-05-04

蒙田名人名言(通用14篇)

篇1:蒙田名人名言

1、对于残忍所感到的恐怖使我倾向仁慈,这比任何仁慈的榜样所能起的作用更大——蒙田

2、我看见没有哪种婚姻比只为容貌,只贪肉欲的结合破裂得更早,更糟糕。——蒙田

3、怯懦是残忍之母——蒙田

4、在狭隘的环境中使精神狭隘,人要——蒙田

5、折磨人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蒙田

6、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7、功名欲是人类一种不合情理的欲望;甚至连哲学家们自己似乎也极不愿意摈弃追求功名锭个弱点——蒙田

8、孔雀龃龊的双足减损了它的美,辱没了它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屏翼——蒙田

9、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

10、谁恐惧,谁就要受折磨,并且已经受着他的恐惧的折磨。——蒙田

11、运气是镜子,照得最明亮时便碎了。——蒙田

12、炒豆出芽,铁树开花——蒙田

13、如果需要在正确和错误的外表之间进行选择的话,理性对此是无可挑选的。——蒙田

14、物质上的不足是容易弥补的,而灵魂的贫穷则无法补救——蒙田

15、憎恨自己和轻视自己是人类特有的疾病——蒙田

16、我努力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我对生命的占有越是短暂,我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蒙田

17、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从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蒙田

18、普劳图斯充实一个有学问的人并非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学问,然而一个充实的人则是完一充实的——蒙田

19、只为自己活着的人是渺小的——蒙田

20、你所说的一切,都应符合你的思想,否则就是恶意欺骗。——蒙田

21、每个人都可能诚实地说什么,但要说得有条不紊,明智又恰当,却没多少人能够做到。——蒙田

22、发号施令爱情中是行不通的——蒙田

23、想要凭权力和怒火确立其主张的人,却发现他的理由非常虚弱——蒙田

24、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蒙田

25、搔痒,特别是用手,是人的天性中一种舒心的满足感——蒙田

26、和其他美德一样,勇气也是有限的——蒙田

27、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的鞭笞着人们。——蒙田

28、一切隐逸的目的,我相信都如出一辙:要更安闲、更舒适地生活。——蒙田

29、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蒙田

30、人的一生或许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无需在学校完成。——蒙田

31、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32、一个人自有一个人的审美观——蒙田

33、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语说得好,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蒙田

34、我把言谈的优美与雅致看得比话题的分量与深度更重。——蒙田

35、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蒙田

36、各市有各市的风俗,各乡有各乡的——蒙田

37、言谈正确的人也会像言谈谬误的人那样说出愚蠢的话来,因为我们在乎言谈的方式而非内容。——蒙田

38、我们把别人的学问和见解保存下来,便算完事了吗?我们必须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蒙田

39、不求有天使和牛马的懿德,只求有人的良心。——蒙田

40、钻研书本是一种倦怠而微弱的运动,无所激动,然而交谈却立即教导与训练我们。——蒙田

41、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已经不再是百里香或仙唇花了。同样,人们属于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要培养他的这种消化能力。——蒙田

42、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蒙田

43、交谈比生活中任何其他举动更为美妙。——蒙田

44、信念是心灵的良知——蒙田

45、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甚至以一种过于有意的不自然的慷慨去处理钱财,也是不得去费心指挥和关心的。——蒙田

46、极少有几个生活的榜样是完美和纯粹的——蒙田

47、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48、理智一旦产生,支配它们,那便是美德。——蒙田

49、结婚前眼睛要睁圆,结婚后眼睛要——蒙田

50、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蒙田

蒙田名言

蒙田教育名言

蒙田经典名言

蒙田

篇2:蒙田名人名言

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篇3:蒙田名人名言

托马斯·阿奎那所处的“黑暗”中世纪时代, 基督教神学精神是这一阶段唯一且显著的特征。教育的唯一归宿就是使人信仰上帝, 求得灵魂的永生。在基督教神学思想看来, 教育就意味着要向学生强行灌注现成的宗教神学教义。而蒙田则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之一。人文主义强调人性是其核心,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把发展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到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 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受教育经历和教学实践

托马斯·阿奎那 (1224—1274) 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 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作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他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 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 形成了系统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 对近代西方乃至现代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5岁时, 被其父送进蒙特·卡西诺的本尼狄克修道院。此修道院深受自由思想的影响。后来他转入了那不勒斯大学学习, 除继续研读未学完的学科外, 主要攻读神学和哲学。学校内各种主张、各种学说都可以自由地表达, 学校中的自由思想和学术气氛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则主要体现在了他的教学活动中。

蒙田 (1533—1592) , 是法国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散文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其家族笃信天主教。蒙田幼年时, 其父为其专门聘请了拉丁语教师。六岁后, 才开始接触自己的母语———法语。蒙田在居耶纳学校接受早期的学校教育。这所学校的教学方法新颖活泼, 为16世纪发展人文主义学校的楷模。《论儿童的教育》这篇文章更是集中反映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 神性教育思想和人性教育思想的对比

1. 神性主义教育思想。

神性教育是压抑人性的禁欲主义教育, 教学也只是空洞的咬文嚼字的教学和脱离实际的经院主义的引经据典。在这种“神性”的氛围里、神学的教育中, 统治西方一千多年的教育使得这些教育家们都成了极为虔诚的宗教信徒。

2. 人性主义教育思想。

人性教育思想跟神性教育思想是针锋相对的, 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中包含了科学、古典学科和神学三个相互矛盾且相互依存的部分。这也充分反映了它的思想矛盾性和不彻底性。究其原因, 这也是由于当时处于过渡中的不成熟的矛盾和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二、二人教育教学方法的异同点

(一) 相同点

1. 同受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影响, 二人分别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托马斯·阿奎那很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来学习。教学的重要方法就是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理智。在他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产婆术对他的影响。蒙田也非常看重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把其作为从已知到未知的教法模范。对此, 蒙田曾用教师指导学生走路来比喻指导学生学习, 他说:“教师最好先让孩子在他面前走几步, 以便更好地判断他的速度, 从而推测他能坚持多久, 然后方能适应他的能力。如果我们不顾分寸, 就常会坏事。”

2. 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拥为己有。蒙田认为:“把各种不同的判断向他提出, 如果他有能力, 他将区别真理与谬误。”他和托马斯·阿奎那一样都注重教育培养学生判断力和思考力的作用, 都把哲学作为基础课程。

3. 都重视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世俗性和实用性, 重视儿童个体和个性的发展。

(二) 不同点

1. 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一, 启发诱导式和正反论辩式。在教学中, 托马斯·阿奎那很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来学习。他把学习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发现来学习, 即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二是通过教学来学习, 即在他人帮助下经过启发和诱导而获得知识。在教学或辩论过程中陈述正反两方观点, 通过细致的分析, 提出自己的意见, 并对其他观点加以评说。第二, 开放调和式。在教学和著述过程中, 托马斯·阿奎那还十分重视运用开放调和的方法来解决神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方法的特征:在分析问题时, 常对一个论题或者概念的意义作出仔细的区分, 然后把对方的观点放在一个大的范围内, 指出对方的观点在某一层次上是正确的, 但在更重要的意义上或更大的范围内却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方法尽管从本质上是为论证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但其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对他的影响, 也反映了当时中世纪后期要求变革基督教神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呼声。这些教法都是在神学面临挑战时对其进行反思和实践的产物,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基督教神学发展面临的不利局面。

2. 蒙田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一, 不要死记硬背, 而要采用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教育方法。“死记硬背, 并不是完善的知识, 这只是把别人要求记住的东西保持在记忆里罢了。”学生不仅要记住老师的话, 更要领会老师所讲内容的精神实质, 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学生要学会把别人的知识通过理解和吸收转变成自己的知识。第二, 不要轻易服从权威, 而提倡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 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 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假如能够的话就让学生自己决定。第三, 向大自然学习, 向社会生活学习。他提出, 旅行也是一种受教育的重要方式, “仅仅进行书本学习是贫乏的。”学生要和别人交谈来往, 出国旅行, 观察各种奇异的事物, 要研究当地“人们性情、举止、风俗”, “和别人的机智摩擦一番而使自己的机智犀利起来。”第四, 强调练习的重要性。蒙田指出, 人们要想学跳舞, 不能只是看舞蹈家跳, 而自己不去跳。学习也是一样, 对所学的知识要多运用。第五, 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与“寓教学于游戏和练习之中”。蒙田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 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教室本该铺满鲜花和绿叶, 而不是鲜血淋漓的柳条鞭。”

三、总结与反思

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为当前所借鉴。反思如何能更好地发现好的教学方法。以上所提到对托马斯·阿奎那和蒙田教育教学思想的分析并加以比较而得出的一些针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的一些启示, 也充分体现了二者教育教学思想对于当今教育所具有的可持续挖掘和发扬的潜在价值。

摘要:本文试分析产生托马斯·阿奎那与蒙田教育教学思想的渊源及二人教育教学方法的异同点, 进而反映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为当前所借鉴。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蒙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姜文闵.蒙田教育思想评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88, (02) .

[2]吴式颖, 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3]姜晓宁.蒙田教育思想与现代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9, (02) .

篇4:蒙田名人名言

当红鸡汤文写手咪蒙近日因洗稿遭网友讨伐,真应了那句老话“人红是非多”。

我们都知道“剽窃”,就是把你的个性化句子或段落不加引号地抄过去让读者误以为是他自己写的。以前一些营销公号喜欢剽窃,微信搞了“原创”标识后,剽窃文会被原创公号文章自动替代。但“剽客的智慧是无限的”,整句整段地抄不行了,那咱就“在你文章的基础之上汲取大意,再将你的段落进行顺序排列,文字改写一下”,这就是所谓“洗稿”。

洗稿在道德上当然不对,但在法律上你却拿它没辙。这是因为著作权法只保护“创意的表达”,却不保护创意本身。创意是创作的基石,如果思想获得排他性的垄断,又怎么鼓励创作?更何况,创意不像“创意的表达”,可以通过作品让人切实感受到。创意是天马行空、非常抽象的东西,难以被规制,保护起来不具有操作性,成本太高。所以,“创意的表达”可成为法律保护对象,法律惩罚“剽窃”;但创意却难以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法律也就对洗稿充耳不闻了。

回顾历史,洗稿也历来聚讼纷纭。在近代,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被指在思想上汲取廖平学说,在材料上亦多袭取乾嘉以来著作;在现代,郭沫若《十批判书》被指大量沿袭钱穆《先秦诸子系年》的材料与论断;在当代,胡文辉指刘正的《陈寅恪先生的文字游戏》一文抄袭自己,结果却被对方反讼“名誉侵权”,且遭败诉,这都是洗稿追究难的例子。

至于翻译圈的洗稿更是比比皆是,有些靠翻译赚钱的人一年就翻译几十本小说,无非就是将已存的几种译本找来,把人家的字词句改换、位移一下,冒充“新译”而已。

既然洗稿“常见”,为何网友对咪蒙洗稿却如临大敌呢?我大学的古典文献学课老师就说了,古代人写书很纯粹,就是想把思想流传出去,所以常托一个名人刊布,不写自己名字;现代人不一样,为了自己出名,不惜剽窃人家的东西。说白了,这都是现代版税制度闹的。康有为“洗稿”廖平,大家知道这事就行了,康先生没有因此发财,廖老师也不会眼红。现在不一样了,咪蒙可是一篇软文报价30万的当红鸡汤文写手。这么说吧,鸡汤文已被纳入当代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是可以圈粉圈钱的。越红的鸡汤文写手能分到越多的名利,相当于食物链的顶端,如果你咪蒙凭自己能力写,大家妒忌下就算了,可这样洗稿,就是变相侵吞食物链底部的写手,吃相也太难看了!所以,“咪蒙式洗稿”并非春雨过林、令对象焕然一新的“洗涤”,而是蝗虫过境、让文学庄稼寸草不生的“洗劫”啊!这才是令不少网络写手同仇敌忾的原因。

其实,咪蒙现在钱多了,完全可以养一批写手为自己打初稿,或者给提供素材的网友一些稿酬,这样既可避免别人的指责,也可打下鸡汤文产业的“万年基业”。但咪蒙这样做也确实困难,她写的多是代表都市白领、小资刻薄“贱人”的鸡汤文,第一人称的代入感很重要,最远也是“我身边某朋友说”的故事,这样她刻薄起来才具有喷人一脸口水的快感。要是她文章注明“本故事来自某某网友”就等于隔着一条大马路向人吐口水了。更重要的是,注明引用或参考,是需要一定道德勇气的,咪蒙的算计是:“法律都奈何老娘不得,你们算什么!”“姐就是要躺着把钱赚了。”这是一种“剽客的精明”。

如果咪蒙女士油盐不进,大家也别气坏身子,何妨来点恶作剧?比如,有网友提供了咪蒙洗稿的强力证据:把原作者杜撰的电视剧台词原封不动地抄过去了。而法国大作家蒙田也早这样干了——他在引用一些名人的话时“偶尔有意隐去被引用作者的名字”,目的是让那些“动辄训人的批评家”出丑,“我要他们错把普鲁塔克当作我来嘲笑,骂我骂到了塞涅卡身上而丢人现眼。我要把自己的弱点隐藏在这些大人物身上。”(参见蒙田《论书籍》)》

篇5:蒙田经典名言

· 你所说的一切,都应符合你的思想,否则就是恶意欺骗。

· 理智一旦产生,支配它们,那便是美德。

·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 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 我努力通过迅速地把握住生命来阻止生命的飞逝,通过运用生命的活力来补偿生命的仓促潜逃。我对生命的占有越是短暂,我必须使它更深沉更充分。

· 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

· 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从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

· 发号施令爱情中是行不通的。

· 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

· 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

· 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 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

· 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

· 愚者之所以成为愚者,在于固守己见而兴奋莫名。

· 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已经不再是百里香或仙唇花了。同样,人们属于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要培养他的这种消化能力。

篇6:读蒙田随笔有感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给排水1301班

学号:1306070022

姓名:徐文颖

读蒙田有感

在我看来读梦田随笔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因为我的选修课是《巨人转》与巨人的时代。在我的理解中这与蒙田随笔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所以这是十分的奇妙的。懵懂的我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我内心欣喜而激动,在度过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根本一团糟,我的心越来越浮躁,是蒙田随笔使我的心趋于宁静,使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之前根本没有思考的哲学问题。

蒙田写这本书没有一丝功利的心理,他在前言中直接指出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并且劝解那些有功利的人,内心不宁静的人不要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看当代的作家谁能像他一样呢?虽然蒙田从年代上来讲离我很遥远,但是读蒙田随笔时,我觉得他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仿佛在我的耳旁娓娓道来。

我最近在想这个大学生活,我周围好多人包括我都觉得一上了大学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青春过去一半了。我周围的长辈都说大学是你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了。我就又想了,怎么才能让自己这半青春不留遗憾呢,是每天图书馆专业教室刻苦努力,还是学生会团

总支社团多锻炼自己呢,抑或是多跟同学在一块玩得不亦乐乎呢。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

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当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摘自法国作家蒙田的名著《蒙田随笔》,他的话。这段话啥意思呢,SEIZE the day!把握今天。不必机械的制定计划,也不能过于放情纵欲。只要顺其自然的不遗余力加油做,把握好每一天。就好了。

像这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作品常令我望而生畏,但蒙田不会。照理说,四个世纪之前说出来的话别,应同其他的古人的话一样,犹如啃剔掉肉的骨头,初尝生香,继则无味,久则如同嚼蜡,但蒙田真的不同。他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穿过世纪的隧道,就像与您闲谈,说着说着就有那么多平实的想法和做法,让你不禁暗暗窃喜:呵呵,大哲人也这样啊!这样的文字,我喜欢。尽管他的随笔中有很多引用。蒙田特别喜欢书,他说与书交往是最稳定方便的,确实新东方的总裁也说,书拿了不一定读,书带了也不一定读,但心理上踏实,书就像是最难得的朋友,你不需要时,感觉不道德他们的存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及时出现在你身边,忠实地守候在你的生命的左右,随时宽解,充实你那不安寂寞的灵魂。我还是从蒙田那里为我的懒惰找到借口,你们看,从古史中,很难找出十个人来,他们一生的行为是有恒专一的。有恒专一是智慧的主要目的。

蒙田很重视看待事物的方法,他说,一个忙忙碌碌的富人要比单纯的穷人更可怜,富裕和贫穷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看法,财富、光荣、健康也不像拥有者所说的那样美好和快乐。是好是坏全凭自己的感觉。对自己感觉满意的人才会高兴,而不取决于别人是不是对你满意。对孩子,对学生不要用情绪指挥说话,不要发火和冲动,早发火时惩罚孩子是报复。如果惩罚是给孩子治病,我们怎么会容忍医生对他的病人发火?

篇7:蒙田经典语录

《蒙田随笔集》精华语录

人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矛盾和变化无常的东西

人们认为悲伤是智慧,道德和良心的表现,多么不智和恐怖的包装啊

说得清楚自己受了多少的煎熬,他受的煎熬其实还不大(彼得拉克)

轻微的烦恼唠叨不休,真正的烦恼默不作声(塞内克) ? 顾虑将来的人是不幸的(塞内克)

智者绝对不会嫌弃自己(西塞罗)

过分雕琢反而让人感到造作和生硬,除此之外,过分考虑完美,精神绷得过紧,思想过于操劳,结果只能使人疲惫不堪

必将发生的事情,就算知道了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无端的折磨自己也是一种苦难

如果有人能够每天说一遍:“我又过了一天了,我才不管明天是乌云覆盖还是阳光明媚呢。”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主人,他会幸福。

有人觉得受到了怠慢,我会怎么办呢?宁可怠慢他一次,也好过每天都怠慢我自己吧,如果在自己家还不能自由,那脱离宫廷的奴役还有什么意义?

我经常见到有人过分礼貌而变得不礼貌,因为过分谦恭而惹人讨厌

“如果延续的时间很长,痛苦的程度必定轻微”(西塞罗)

如果你真正的感到痛苦,不会太久,它会自行结束,或者会结束你。我们不能承受的痛苦,是因为我们不习惯捕捉获得精神满足的关键点

在一个坚决抵抗的人面前,痛苦会变得比较收敛。

“习以为常不可能改变天性,因为天性从来未被征服过,但是,我们用软弱,逸乐,闲适,怠惰,腐蚀了我们的心灵”(西塞罗)

“悲痛不是自然产生的结果,而是观念的结果。”(西塞罗) 做富人不是一种解脱,而是把一种困难变成另一种困难,产生吝啬的不是贫穷而是富有

所谓的安定,其实不比偶然具有更多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 你去拔人家的头发,他的头发再多,也会像秃子一样生气

不贪财是一种财富,没有购物的癖好是一种收入”(西塞罗) ? 信任别人的善良是我们自己善良的重要标志

恰如其分的调节自己的需要,使财富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使财富的分配和获取不影响从事更适合自己,更平静,更符合自己的心愿的其他活动,这个人有福了。

富或贫全在于个人的见解,还有荣耀和健康,其美好和欢愉的程度,也看拥有他们的人的态度,境遇的好坏全凭当事人的感觉,幸福的人,不仅是别人感觉他幸福,更是相信自己是幸福的人 “运气”对我们不好也不坏,它只给我们原料和种子,我们的灵魂比他们更强大,它才是决定我们幸与不幸的东西

事情本身并不令人那么痛苦或那么困难,是我们自己的虚弱和胆

怯使它变成痛苦和困难,为了判断伟大和高尚的事物,必须有一颗伟大而高尚的心,否则的话,我们就会把我们自己的缺点强加在事物之上。

恐惧掏走了心里的种种智慧――恩尼尤斯

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满身是伤,第二天照样冲锋陷阵,闻风丧胆的人连正面看敌人的勇气都没有,时刻害怕失去财富,害怕放逐的人,生活在数不尽的烦恼中,他们因此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而那些穷人,被放逐的人和奴隶却过得和别人一样的快乐。

1.爱情经典语录

2.经典语录伤感

3.《论语》经典语录

4.何炅的经典语录

5.感人经典语录

6.2016经典语录

7.活着经典语录

8.LOL经典语录

9.《圣经》经典语录

篇8:蒙田《热爱生命》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第一个句子在文中勾划下来,注意体味。(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今天,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散文;这篇散文以说理为主。(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明确:因为作者认为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3)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2.组织同学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发言,对于生命,我们是由“敬畏”到“热爱”,还是从“热爱”到“敬畏”?(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这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是这样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主人公保尔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立志让自己的青春闪光。(五)布置作业:

篇9:《蒙田随笔》读后感

我不敢说我能够把蒙田的思想参透,但是每读到一些见解独到的地方,我也会有强烈的共鸣。蒙田是一个智者,一个思想家,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类的种种感情。

在这个愈发喧嚣的社会,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抵挡不住名利,金钱的诱惑。还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静静的捧一本书,慢慢品读,慢慢感悟呢?我想,很多商业人士更愿意分秒必争地去应酬,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一分钟可能就会是一百万的交易,就可能为自己或者公司提高声望。因此,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腾出如此“宝贵”的时间去看一本书呢?而《蒙田随笔》中谈到论荣誉,其中是这么写道的:“自以为是者的名声看起来多么美好,这动听迷人的声音,不过是一曲回声,一幅影子般的虚无缥缈的梦境,微风一吹,它就销声匿迹全无踪影。”所谓名声,荣誉,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太过看重的话,只会成为一种束缚,挣不脱,也放不开。若人的一生都在追逐这些徒有虚名的东西,那么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人或情感都会被忽略了,也许等到走到人生的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这一生过得太匆忙,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那些虚名。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无所事事。原文是这样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作为大学生的我,实在感到羞愧,因为我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我常常让大脑放空,宁愿发呆,也不愿找些事情让我的大脑做,于是它就常常迷失方向了。其实,我相信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也是无所事事的,因为他们坐在电脑前,刷着微博,又或者看着电视剧,大脑里面又在想些什么呢?我想答案应该是没有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

间去思考,而是懒得去想,以一种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面对世界。世界越是喧嚣,我们越是要克制住自己,腾出一些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找一些事情,给大脑做一做。可以是静静地读一本书,并且得出一些感悟;又可以是反省一下自己,“三省吾身”,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人生就会充实了一些,就不会是无所事事了。

篇10:《蒙田随笔》读后感

为什么要抱怨命运?它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吗?是你决定你的命运还是命运决定你的生命?生命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其好坏都是由自己掌控的。当生活中遭受人间不幸的时候,智慧和愚蠢相会在感伤和果断的焦点之上。智者能够控制并战胜灾祸;愚者却不知道大祸已降临到头顶。

从古自今,人的行为往往是自相矛盾,复杂多变,为何要跟别人比,为何要抱怨命运,我就是我自己,只要细细聆听自己的内心世界,会发现自己从未有过一模一样的心境。此时,人生需要不断学习,只有坚持不懈、专注学习,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穿透力,才能摆脱不必要的骚扰,最终培养出自由精神、独立人格。

正如普劳图斯“智者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反之,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连自己都约束不住,管束别人谈何容易。卢克莱修曾说“服从要比管理来得容易。”说到底,人的一生,均掌握在自己手上,看你是如何看待,加里克加莱:“过分的超脱有害无益,他劝人不可身陷于以至于超越有益与无益的界限。”

“虚荣心和好奇心是我们灵魂受苦的两大祸根,后者促使我们凡事都想插足,而前者则阻止我们对值得怀疑或待定的事物保持探究的精神。”只有坚持阅读,勤于思考,摆脱孤独,增长知识,才不易轻信别人,受外界的影响,让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同时,也应学学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每年阅读图书一百本。

篇11:蒙田.doc热爱生命

作者:佚名 点击数:518 更新时间:2011/5/17 9:10:47

教学目标

1了解《热爱生命》的作者蒙田。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3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二、走近作者

米舍勒•爱冈•德•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散文集》在法国散文史上有重要地位。蒙田也是欧洲近代散文这一体裁的创始人。

三、阅读思考

㈠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繁难句子在文中勾画下来,注意体味。

㈡讨论·回答

师:蒙田的《热爱生命》以说理为主,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他到底说了什么理——

⒈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的?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

⒉提问:作者对“度日”有几种理解?

讨论并归纳:有四种。

⑴天色不佳,令人不快时,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

⑵风和日丽时,是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⑶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

⑷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⒊提问: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事似的。

⒋提问:“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我”觉得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⒌提问:“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讨论并归纳:“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⒍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明确:因为作者认为:

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分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时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⒎提问: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要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⒏提问:为什么要这样享受生活呢?

讨论并归纳: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十分慷慨的,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更会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去学习,去工作,去干一番事业,那种我们的生命是十分充实,充满乐趣;如果我们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消磨时间,便会觉得活着无聊透顶,毫无乐趣可言

⒐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⒑归纳中心

《热爱生命》通过对“度日”一词的含义的议论,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的理解,说明人们应当抓紧时间,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四、拓展思考

提问: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何在吗?

观点一:生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可贵的,一片树叶离开了枝干,获得了自由也失去了生命,一只鸟划过天穹,无痕。一群鸟后依旧是光滑的碧空。遥望之后还是一无所有。生命到底是什么?对于人生,我们会留下些什么呢?成为一个可以留在史册上的象形文字,不枉此生?生命于人的时间总是有限的,百余年以后我们会在哪儿?另一个世界,一个魂魄?也许到时我们不过是一缕轻烟,什么也不是。于是我们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天地之间充满灵气,草露清清,云霓浅浅,碎风点点。生命在简简单单地延续着。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在我,已不只是一种繁茂与艳丽。活过了这么多时光,我想,我已没有理由为自己找一些莫须有的借口逃避。面对人行道,也该有种坦然,有种坚强。

观点二:再没有比懂得死亡的真实更能强化生命的了。只有真正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命的珍贵才真正显示出来,才会认识到人不会有永远过不完的明天,才能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充分享受生命,追求做人的自在与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大去之期来时,才不会有那么多不瞑目的遗憾。以豪迈坦然的心境,像再也无力拿起猎枪的爱斯基摩老人那样,悲壮地自沉于万古不化的冰海之中,走向生命的彼岸。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不怕死,不等于不想活,求活是每个个体生命的自然本能,对生的渴求,也源于对死的恐惧,回避思考生死是消极的人生。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知死不是死,恰恰是生,对死的思考,是对生的关注。哲学家的生死观是生与死齐,死是发展,是生的方式的最高总结,是回归大自然的最悲壮行动。

观点三:莫扎特的佚事宛如童话,他与妻子婚后在贫苦的生活中相互慰藉,感情十分融洽。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友人去拜访他们,看到莫扎特夫妇正在携手跳舞,因为他们无钱买炭御寒,就以跳舞来暖和身体,在对方明亮而乐观的眼睛中,他们一定看到了快乐。只有心灵快乐的人,才会享受生命的快乐,只有生命的快乐,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心灵的健全。

五、结束语

通过学习这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让生命更加充盈!

《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篇12: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

在江南莺飞草长的日子里,我在老家的书房里,翻出了一本结满灰尘书的《蒙田随笔集》,机缘凑巧翻到了其中的一页,上面写着一句话:从事哲学不是别的,就是学习死亡。蒙田说,从你出生的每一天都向死亡迈进,而最后一天到达终点,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许多徘徊在心底,欲说还休,或是说不上来的一切问题,被这句话全部概括了。人是要有尊严的,从生到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和恨,道德和非道德,名和利……都逃脱不了为对“尊严”的追求。也许我们并不一定惧怕死亡,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当死亡来临,还有一种意识可以支撑我们最后的尊严。但是当生命走到尽头,仍然坚持着以“体面”的方式离去,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大尊严。

学习死亡,就是学习如何去面对人生。

篇13:蒙田随笔优秀读后感

大拇指在五个手指当中,可以说是又短又丑陋的一个指头,可是他却凭什么让人们认定它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大拇指是唯一一个没有和其他手指完全连起来的手指,它所处的位置和它身上所附着的肌肉和其骨骼的构造都是独特而美妙的,它是其他手指力的支撑,是其他手指面对面的存在,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样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它领袖一般让人敬佩的能力。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类似的情形。比如《水浒》中的宋江,武艺一般,学识也不算超常,纵然他本身有多么不及其他人,但在一百零八将里面却只有他能令众人臣服。这个正是人格魅力使然。还有拿破仑这个响当当的人物,身材矮小,却能将世界踩在脚下,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爱迪生的电灯让整个世界在黑夜也能充满光亮,将人们的生活延伸到日落以后,甚至可以说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可它仅仅是一枚小小的——灯泡。“大拇指”式的人物和事例数不胜数,可以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让大拇指其貌不扬的同时,也为它准备了一个成为领袖的天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两个优点存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并让它像钻石那样闪亮于世。或者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领袖——在将我们闪光的一面亮出来之后。然而如果大拇指失去了它这些独特的优势,它应该就成为那个小手指了。这也可以说明让一个领袖或英雄碌碌无为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篇14:《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1

和培根、帕思卡尔的作品并称三大西方经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诚的特性赢得了很多美誉。蒙田是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蒙田随笔集》(或译《随感录》)。《随笔集》3卷共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蒙田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他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蒙田在《随笔集》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其中有他写《随笔集》的动机;谈他的人生哲学;评论他所读的书;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等。这些篇章不是系统的叙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浅不一。

蒙田认为人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求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他撰写《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因为蒙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怀疑论只是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杀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实,重新审查一切。他认为绝对真理既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的真理;比较可靠的是认识自己,而世上最熟识自己的无过于本人。所以,写作《随笔集》不是着书立说,而是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点一滴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他的思想是一种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静的乡绅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提倡改革,也不赞成压迫提倡改革的人。

《随笔集》的影响深远,据说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响。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思想。而且其文体和风格,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

在闲暇时翻阅此书,会让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闲随意的笔间慢慢体验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2

“在罗马,拇指有残疾的可以免于参战,理由是拇指不管用就没有足够的力气握住武器。”这是《蒙田随笔》中《大拇指》这篇散文中提到的。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六百字,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整书中最精彩的一篇,里面所展示的世界各地对于大拇指的各种奇怪的崇拜,在令我惊讶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了当人们夸赞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伸出大拇指的.情形。这是何等荣耀和赞美!

大拇指在五个手指当中,可以说是又短又丑陋的一个指头,可是他却凭什么让人们认定它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大拇指是唯一一个没有和其他手指完全连起来的手指,它所处的位置和它身上所附着的肌肉和其骨骼的构造都是独特而美妙的,它是其他手指力的支撑,是其他手指面对面的存在,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样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它领袖一般让人敬佩的能力。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类似的情形。比如《水浒》中的宋江,武艺一般,学识也不算超常,纵然他本身有多么不及其他人,但在一百零八将里面却只有他能令众人臣服。这个正是人格魅力使然。还有拿破仑这个响当当的人物,身材矮小,却能将世界踩在脚下,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爱迪生的电灯让整个世界在黑夜也能充满光亮,将人们的生活延伸到日落以后,甚至可以说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可它仅仅是一枚小小的——灯泡。“大拇指”式的人物和事例数不胜数,可以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让大拇指其貌不扬的同时,也为它准备了一个成为领袖的天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两个优点存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并让它像钻石那样闪亮于世。或者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领袖——在将我们闪光的一面亮出来之后。然而如果大拇指失去了它这些独特的优势,它应该就成为那个小手指了。这也可以说明让一个领袖或英雄碌碌无为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并不认为英雄值得崇拜,领袖值得颂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每件事情每个人的拇指,而拇指在失去了其他手指之后也就不再是拇指。正如,砍掉拇指,手或许还能抓挠,若砍掉其他手指剩下拇指,那拇指只能一无是处了吧。

《蒙田随笔》读后感800字3

蒙田说,“我本人是这本书的原材料”。他在书中所反映的思想、道德观和生活习惯,其实和我们的古代圣人是共通的。他的许多主张,我们今天仍在实践着。这也叫古今中外“心心相印”吧。当然我也相信,读了这本书以后,大多数读者不会跟在蒙田后面,摇旗呐喊,拥护封建君主的统治,除非完全扼杀了独立的人格,人云亦云,才会千军万马挤上毁灭人性、毁灭文化的独木桥。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随笔,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在1571年开始写作他的《随笔集》,并出版了两卷。从1571年起到1592年逝世长达二十年的岁月中,蒙田一直断断续续写他的随笔。《蒙田随笔全集》是蒙田去世后由德·古内小姐集大成的。蒙田此书书名有多种汉译,除《随笔集》外,还有译作《试笔集》的。蒙田使用的是法语essai此词英语中是essay源自拉丁文的essay本义就是“尝试”,“试笔集”在字面上更符合本义。但是译成“随笔”也很好。因为蒙田的“随笔”文体自由,确为前人所未曾尝试过的:内容、长短都任意抒写。他读书后的感想、理解、评论,他到各国旅行中的见闻,他自己冥思苦索得出的人生哲理、格言警句,都写进他的随笔集中,内容极为广泛,同时他文章有的很短,有的非常长。短的简练明快,长的娓娓道来,均富有感染力。蒙田是随笔这种文章的“老祖宗”。虽然后来的随笔写得都比较短,可是在蒙田那里是不问长短的。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他曾先后担任波尔多市法官、议员和市长,与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等过从甚密。

很少有人能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上一篇:回归服务所日记下一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