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2024-04-29

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精选8篇)

篇1: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修订征求意见稿)

*黑体为新增内容

第一条 为加强本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

规范性文件分为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各级人民政府(含政府办公厅、办公室)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为政府规范性文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以下简称部门)等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为部门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制定、审查和发布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的管理、监督工作,适用本规定。

各级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内部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对具体事项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制定文件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列入依法行政考评内容定期考评。

―1-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具体工作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办公室(厅)及监察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级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合法性审查。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组织的法制机构负责本机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工作。

第六条 下列单位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办公机构;

(二)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特设机构;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组织。

第七条 下列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临时性机构;

(二)议事协调机构;

(三)内设机构;

(四)派出机构;

(五)下设机构;

(六)除本规定第六条第(三)项规定外,法律、法规、规章只授权进行具体行政管理的组织。

第八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违反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不得超越本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事项:

―2-

(一)行政处罚;

(二)行政许可;

(三)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但省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除外;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设定的事项。

第十条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作为依据,规范性文件不得作出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义务的规定。

第十一条 法律、法规和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第十二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规范性文件的具体内容确定名称,可以使用“规定”、“决定”、“命令”、“办法”、“通知”、“公告”、“规则”、“细则”、“规范”和“通告”等,但不得使用“法”、“条例”。

政府规范性文件标题应当冠以本行政区域名称,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标题应当冠以制定机关名称。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应当参照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建立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制度,加强对本级政府或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统筹管理。

―3-

第十五条 政府规范性文件一般由实施机关负责起草。文件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也可以由政府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建立规范性文件相对集中起草制度,确定由政府法制机构或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

第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通过网络或者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

规范性文件涉及的领域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听取其意见。

第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对收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形成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核。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再行发布。

第十九条 政府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草案,若发现存在可行性或者适当性问题时,可以向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提出建议。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草案报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4-

(一)提请审查的公函;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文本;

(三)草案内容的合法性说明;

(四)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

规范性文件草案涉及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所列事项的,应当在前款第(三)项材料中说明相关内容的制定依据。

第二十一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审查,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送审机关。

对内容复杂、争议较大或者涉及其他重大问题、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经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审查期限及其理由书面告知送审机关。

第二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对送审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提出审查同意的意见;

(二)不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或第十条规定的,或者有关部门对草案主要内容存在较大争议的,提出相关审查意见后退回送审机关。

送审机关对政府法制机构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审查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核。

第二十三条 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部门行政首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审

―5- 议通过情况应当在规定载体发布规范性文件时按统一格式注明。

第二十四条 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除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外,应当在发布的同时抄报所在地人民政府。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发布制度。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发布载体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其刊登的规范性文件文本为标准文本。省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直接发布,省人民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根据省政府法制机构的审查意见发布。

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发布载体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办公所在地和公共场所建立公告栏,公布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公布日期应当不少于30日。

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在同级政府网站、主要报刊刊登规范性文件或者发布消息。

第二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30日后施行。但因保障国家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执行等情形的,可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由制定机关行使。需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的,由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提出意见,报制定机关审定后公布;或者由原起草部门提出意见后,按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报制定机关审定公布。

―6- 经制定机关审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解释与原文件具有同等的效力。

第二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施行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暂行或者试行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自施行之日最长不超过2年。安排部署工作有时限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不得超过工作时限。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自动失效。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制度。

规范性文件在规定载体发布之前,由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按照统一规范体式编序号,作为规范性文件通过合法性审查、准予发布的法定标识。

第三十条 未编制统一文号并在规定载体统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由制定机关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上报备案工作由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承办机构负责。

政府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直接向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提交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的正式文本、政府法制机构审核意见各一式五份以及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一式一份。

第三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登记

―7- 和审查工作。

政府法制机构为本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承办机构的,政府办公机构应当为政府法制机构办理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十三条 政府法制机构发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应当向报备机关提出自行修改或废止的审查处理意见。报备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查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回复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

政府法制机构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可行性、适当性问题的,可以向报备机关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定期公布经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并对备案审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三十五条 本省有立法权的地级以上市政府制定的规章的备案审查,由省政府法制机构依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实行统计报告制度。县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1日前,将上一本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数据和相关情况,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汇总后,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第三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可以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

―8-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属于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向制定机关的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向制定机关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是否启动监督程序,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提出审查建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规范性文件审查建议人对政府法制机构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提请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复核。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对于行政复议案件中的规范性文件无权处理的,转送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本级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后,报政府法制机构本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三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一年,制定机关、起草部门或者实施机关认为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实行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的施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重新修订。评估程序参照《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程序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情况,及时对已公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清理程序参照《广东省政府规章清理工作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或者不一致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修改和废止程序按照制定程序执行。

第四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同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和

―9- 下级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未经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同意以及未经规定载体发布的部门规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根据第三十条的规定向社会公示该文件无效。

对未经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或者撤销。

第四十三条 行政机关不按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导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由行政监察部门根据《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等规定追究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政府法制机构不履行规范性文件审查职责,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应当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0年 月 日起施行。2004年12月23日发布的《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93号)同时废止。

―10-

篇2: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依法、合理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监督。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的权限。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是指本省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

上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依法指导并监督下级人民政府相应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受同级人民政府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第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内进行,并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第七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八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与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九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相同或者相似的违法行为,所适用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同。

第十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照《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并向社会公开。

省人民政府或者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可以统一本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应当包括行政处罚的裁量标准、适用条件和决定程序。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第十一条 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由委托行政机关制定。

第十二条 制定行政处罚的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明确是否予以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行政处罚的,应当明确单处或者并处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第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已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处罚的其他情形。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情节严重,尚未构成犯罪的;

(二)经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责令停止、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隐匿、销毁违法行为证据的;

(四)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或者教唆、胁迫、诱骗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五)多次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七)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中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建立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制度。对集体讨论情况应当予以记录,并立卷归档。

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或者执法工作的实际,及时修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分析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指导、落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实务培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其研究机构应当协助、指导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开展行政执法业务培训。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规范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当通过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方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应当逐步纳入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予以通报批评,并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一)未按规定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的;

(二)未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向社会公布的;

(三)未按照本单位或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

(四)不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发现本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违反本规定的,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纠正,并对纠正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情节严重的,可以建议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有关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本规定施行后6个月内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篇3: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关键词:信息,行政机关,财务管理

一、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管理有待规范。政府预算会因地域和时间段的不同出现资金需求的不同, 所以在预算金额标准方面, 如若过于强调标准的统一性, 势必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如有的政府项目资金匮乏, 有的出现没必要的资金浪费。很多行政单位迫于预算标准, 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项目上不敢有过多的经费预算, 所以要定期完成项目就必须从本单位的其他项目上提高预算资金来填补资金空缺。

1.2政府采购效率低。政府采购, 一般通过招标的形式选取市场上价格合理、物品优质的厂商进行所需物品的采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政府需要在这一方面统筹兼顾, 认真思考, 尽力做到能省就省。同时政府采购有一套严格的审批受理程序, 时间稳定性上无法把握, 把申请材料报上去, 申请程序繁琐, 影响政府采购效率。

1.3资金资产管理有待明晰。政府的预算、费用、固定资产、日常的资金流量统计都关乎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事。在我国行政单位中, 存在很多的记账不清的状况, 这样会资金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清理和报废处理, 没有明晰的登记和管理, 在后期财务审查和核算上势必会出现账目不对称现象。同时在费用管理方面, 凭证内容填写不详, 发票的内容及手续不齐整, 无专人管理, 随机性比较大, 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导致费用浪费严重。同时缺乏监督机制, 资金未合理利用, 尤其在集中支付的时候, 时间要求严格, 错过时间, 只能等到下一批上报审批, 这样势必导致急需资金的项目难以正常进行, 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二、信息化促进行政机关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建立采购专项信息平台,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行政单位应加强采购管理, 建立采购专项信息平台, 行政单位各个科室通过信息平台上报所需物品, 方便机关办公室进行收集汇总。政府采购不仅要最大程度低减少和节约政府开支, 更重要的就是购买市场中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应建立专项采购专项申报平台, 简化申报程序, 便利政府项目采购。

2.2做好预算工作信息收集和共享工作。预算工作是政府做好本年工作的重要保障, 机关单位应成立专门的预算工作小组, 建立预算信息管理共享机制, 各科室到年底进行资产信息的汇总和上报, 综合办公室对全单位的预算信息进行网络汇总, 并通过专题会议对预算进行梳理和综合, 最终形成单位的预算预案。同时上传信息共享平台, 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可以进行预算信息的查漏补缺和监督。上下级和与财政部门之间应该进行预算信息的互通, 及时交流和沟通预算状况, 最大程度地解决实际问题。

2.3善用会计电算化。利用信息化计算机平台来进行财务管理是促进行政单位办事效率的重要途径。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对以往数据进行非常便捷的统计管理操作, 同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为以后的单位预算提供数据支撑。会计电算化需要配备相对专业的现代性人才, 所以也优化了行政单位编制体系。而且通过电算化系统可以更好、更便捷地进行查询和纠错, 增进单位信息化管理, 加强会计档案的保密工作, 工作人员通过密码进行日常登陆和操作, 优化了档案的记录和保存工作。

2.4加强资产项目的专项管理。建立资产项目的专项信息共享平台, 将日常全单位的资产项目进行统一梳理和记录管理。同时运用信息平台满足各业务部门的日常资产的报废和申报工作需求, 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资产项目进行统一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合理分配,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保证资产项目的快速顺利完成。H

参考文献

[1]林凤华.行政机关资产管理、运行与监督[J].西安科技信息, 2004, 9.

[2]常思扬.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篇4: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名录(七)

广州市绿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郭伟洪

企业注册号:440103000099593

注册资本(万元):100

经营范围:环保工程设计及安装服务

乐昌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李小林

企业注册号:440281000000373

注册资本(万元):688

经营范围:房屋建筑、维修、道路维修、土石方工程、室内、外装修、装饰工程、水电安装

名辉家具(珠海)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陈宝川

企业注册号:440400400034782

注册资金(万元):3000

经营范围:生产和销售自产的各式铁木家具、木器制品、椅子、沙发

广东凯迪服饰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马庆宣

企业注册号:440582000006842

注册资金(万元):1100

经营范围:货物、技术进出口,生产、加工、销售:服装,针纺织品,皮革制品,卫生用品类,批发、零售:日用百货,家用电器,五金工具

江门市新会区华隆制衣厂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黎荣添

企业注册号:440700400026169

注册资金(万元):1972

经营范围:生产各种针织、梭织牛仔布服装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剑麻制品厂

法人代表:陈贵全

企业注册号:440807000000420

注册资金(万元):880

经营范围:剑麻地毯、水草地毯等其它麻制品的进出口业务

广东科域资讯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刘勇

企业注册号:440682000133072

注册资金(万元):1100

经营范围: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通信综合集成系统网络设计、开发、安装,通讯设备及配件的销售、维修等

茂名建筑集团第三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黄华柱

企业注册号:440900000004479

注册资金(万元):2174

经营范围:房屋建筑工程、基础工程、市政工程、公路桥梁工程、土石方工程、水电安装、装修工程

肇庆市东景华府房地产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冯旺娣

企业注册号:441200400000604

注册资金(万元):814

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海格国利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翟波

企业注册号:441300400012538

注册资金(万元):600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数字音视频编解码设备,数字放声设备(数字音响、车载影音产品),MP3、MP4、第三代及后续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等

兴宁市卫星家居装饰中心

法人代表:王卫新

企业注册号:441481600162928

注册资金(万元):10000

经营范围:批发、零售五金、交电、灯饰

陆丰市金长城酿酒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林向民

企业注册号:441581000000889

注册资金(万元):238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白酒、黄酒、配制酒、果露酒

阳江市欧派生活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林保强

企业注册号:441700000031996

注册资金(万元):300

经营范围:产销刀具、厨具;批零:塑料、金属材料

龙川矿泉水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谢秋芳

企业注册号:441622000004090

注册资金(万元):800

经营范围:矿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系列产品生产及销售,包装容器类产品注(吹)塑生产及销售

中山市威特电机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吴炯华

企业注册号:442000000122794

注册资金(万元):250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电动机、电泵、机电产品及原材料

清远市清城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法人代表:潘防开

企业注册号:441805000001372

注册资金(万元):2405

经营范围:叁级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东莞市东保纸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黎松柏

企业注册号:441900000073611

注册资金(万元):元) 300

经营范围:产销:瓦楞纸、挂面纸、卫生纸等

广东博宇集团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余炳炎

企业注册号:445122000010084

注册资金(万元):3688

经营范围:生产、销售:水族器材、机电产品、自控设备等

揭阳市创盛鞋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黄贵亮

企业注册号:445200400003639

注册资金(万元):188

经营范围:生产各式鞋类、塑胶制品、五金制品、化工原料

广东十二岭酒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杨家权

企业注册号:445300000006575

注册资金(万元):1000

篇5:山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

第269号

《山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已经2013年11月22日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 长 郭树清

2013年11月29日

山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保证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正确行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指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享有的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裁量幅度行政处罚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三条 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体系。

第六条 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法制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政府法制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等工作。

各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具体实施工作。

—1—

各级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第七条 省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本系统工作实际,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制定本部门、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作为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依据。

上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已经制定明确具体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下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执行;上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只作原则性规定或者明确由下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制定的,下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八条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包括违法行为、法定依据、裁量阶次、适用条件和具体标准等内容。

第九条 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明确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行政处罚的,应当明确单处或者并处行政处罚的具体裁量标准和适用条件;

(五)依法应当明确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梳理行政处罚裁量权依据;

(二)整理、分析行政处罚典型案例,为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提供依据;

(三)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拟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四)经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按照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审查登记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第十一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化或者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本部门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补充、修订和完善后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重新公布。

第十二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严格按照公布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执行,并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省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制定本部门、本系统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适用规则。

适用规则应当包括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适用程序和保障措施等。

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处罚的其他情形。

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情节严重,尚未构成犯罪的;

(二)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或者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已经作出责令停止或者责令纠正违法行为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的;

(五)伪造、隐匿、损毁违法行为证据的;

(六)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并已受过行政处罚的;

(七)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八)教唆、胁迫、诱骗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九)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对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相同或者相似的违法行为,所适用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同。

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采用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没有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方式,并教育、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并完善回避、公开、告知、听证、期限、说明理由等程序制度;对重大或者复杂案件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由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说明处罚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裁量基准适用情况以及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是否采纳等内容,增强说理性。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认为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该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的同级监察机关控告或者检举。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机制,通过执法检查、案卷评查、执法评议考核等方式,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会同监察机关,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纳入行政处罚事项动态管理系统和行政处罚网络运行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行政处罚行为实施监督。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发现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主动、及时纠正;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不自行纠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责令其限期纠正或者予以撤销。

第二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由其所在单位予以批评教育,并由行政执法证件核发机关收回其行政执法证件,取消其执法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政府法制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可以建议监察机关依法追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未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

(二)未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向社会公布的;

(三)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的。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涉及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由较大的市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规范。

国家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依法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其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制定和公布由委托行政机关负责。

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对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6: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沈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业经市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沈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维护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各区、县(市)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或本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本规定所称市政府工作部门,是指市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和直属机构,以及 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其他市政府工作机构。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决定、发布、解释、备案和清理,适用本规定。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制定发布的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实施方案以及内部工作程序等行政公文,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违反本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市政府为完成某个专项任务而设立的临时机构、归口市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办事机构和内设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细则”、“决定”、“通知”、“公告”和“通告”。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用语应当准确、简洁、通俗,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和规章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规范性文件一般不分章、节。

第七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制统一原则,不得同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相违背;不得与其他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相冲突;不得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矛盾,所规定的事项,必须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

第八条 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制定规章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单独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第九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除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外,不得设定、变更和撤销审批事项;不得设定、变更和撤销各种收费事项;不得设定、变更和撤销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事项。

第十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由起草单位的法制机构进行初审,经区、县(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市政府工作部门的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送审单上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按规定报送审查;两个以上单位共同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共同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送审单上共同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由主办单位负责报送。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其他相关部门职权且又不具备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应当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会签。

第十一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

第十二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拟发布前25个工作日内将下列材料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

(一)规范性文件送审单、起草说明各1份;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一式3份;

(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及相关资料1套;

(四)相关部门会签意见的说明情况1份;

(五)上述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本1份。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受理并出具回执,并按照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内容进行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并书面通知报送单位。

相关部门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的不同意见由市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的发布,由报送单位根据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的意见自行决定。

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须冠以“业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字样。

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生效日期,应当是在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之后。规范性文件必须在发布之日起生效的,应当在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时说明理由。第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发布机关应当将发布的正式文本3份及电子文本1份报市政府法制部门备案;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报市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如与审查意见不相一致,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报市政府批准后予以撤销,并通知制定机关。

第十七条 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按季公布目录,并统一编入《沈阳市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汇编》。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属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

第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定期组织清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及时清理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并将清理结果及时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被修改、替代或者废止;

(二)被本机关制定的新文件所修改、替代或者废止;

(三)与改革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规范的内容已完成或者消失,或执行主体已变更或者消失;

(五)其他原因应清理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条 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程序,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情节严重,或者由于执行无效的规范性文件,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单位负责

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职责。对只备不审或者审查出问题不予纠正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篇7: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公布、备案和解释。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的命令、决定,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公布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在所管辖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政府及其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行政、外事、财务管理等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公务规则、向上级行政机关__请示和报告、对具体事项所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及其他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应当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用语应当规范、简洁、准确,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第六条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分歧、法律审核、审议决定、附署、签署、公布等程序进行。

第七条违反本规定制定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自始无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拒绝执行。

第八条下列机构不得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一)临时性行政机构;

(二)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

(三)部门内设机构;

(四)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

第九条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违反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不得超越本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

第十条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得规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处罚事项;

(三)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收费事项;

(五)其他应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事项。

第十一条法律、法规和规章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行政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第十二条行政规范性文件一般以条文的形式表述。除内容复杂的外,不分章、节。

第十三条起草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行政规范性文件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参加论证。

第十四条起草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

起草部门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或者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

第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起草部门应当研究处理,将意见采纳情况反馈给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并在草案说明中载明。

第十六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其他部门、机构管理职权的,起草部门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机构的意见。

相关部门、机构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重大分歧意见的,起草部门应当进行协调,并在草案说明中载明协调和处理情况。

第十七条部门规范性文件或者由部门组织起草的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须经部门法制机构统一审核修改后,提请部门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部门组织起草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报送政府审核发布时,起草部门应当同时报送下列材料: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送审稿;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说明(包括制定目的、依据、主要内容和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情况、部门法制机构的意见等);

(三)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包括征求意见范围、对反馈意见的分析、意见采纳情况及其说明等);

(四)起草行政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五)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包括下列内容:

(一)内容是否合理、适当;

(二)是否超越法定权限;

(三)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

(四)是否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五)具体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六)是否征求有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七)对分歧意见的协调及处理情况。

第二十条部门组织起草的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退回起草部门:

(一)主要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违反国家政策的;

(二)有关部门对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规定的主要内容存在较大争议,起草单位未与有关部门协商一致的;

(三)部门法制机构未对报送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核修改的;

(四)未按规定程序报送的;

(五)未按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报送有关材料的。

部门组织起草的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存在上述问题的,政府法制机构应在当年依法行政责任制考核中予以扣分处理。

第二十一条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向社会统一发布。未向社会统一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制定机关应按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向社会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三条行政规范性文件一般应当自公布之日起___日后施行,但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行政规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条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有效期自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___年。有效期届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自动终止。

第二十五条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六个月,规范性文件起草或实施部门认为该文件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重新修订。

重新修订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为新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查阅已经公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在本机关办公场所提供本机关发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供公众免费查阅。

第二十七条行政规范性文件应按下列规定报备:

(一)区(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二)市、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向设立该机关的人民政府备案;

(三)市、区(县)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报本级政府备案,同时抄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报送;

(四)海关、金融、税务、外汇管理、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本级人民政府。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___日内报送备案。

第二十九条报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民汉文正式文本、制定说明各___份,备案报告、相关依据或者材料各___份。

报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同时报送规范性文件电子文本。

第三十条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对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超越制定机关法定权限、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内容不适当的,提出改正意见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撤销并通报批评;

(二)不同机关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之间有矛盾的,应当进行协调,协调不一致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违反制定程序或者技术上有问题的,责令制定机关限期处理。

经审查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有违法或者不当规定,继续执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制定机关改正之前,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作出暂停执行该行政规范性文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对无权处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中止审查,移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并通知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

第三十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之间存在矛盾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面建议。

制定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予以核实,并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第三十三条备案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自收到本规定第二十九条所列材料之日起___日内,对报送备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提出审查意见并书面通知制定机关。

备案机关的法制机构提出改正意见的,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___日内自行改正,并书面答复处理结果。

第三十四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属于制定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政府或部门。

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解释应先由组织起草该文件的部门提出解释草案,报制定机关审查批准后公布。

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解释由部门法制机构参照规范性文件审核程序提出意见,经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公布。

第三十五条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定期对其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情况,及时对已公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或者废止。

第三十六条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对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篇8:发展电子政务 创新机关文件管理

电子政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如办公自动化、部门间的信息流转、电视会议、公民网上信息公开、电子化社会经济统计等等。很显然, 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上网”, 而是要利用电子手段将政务工作进行重组和再造。电子政务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运行效率, 增强服务功能。

机关文件, 是指党政群团等社会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本。比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关于公布2015年度全省水路运输诚信企业名单的通知》《洋浦区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公布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鉴定评审人员考核结果的函》等等, 都属于机关文件。

机关文件管理就是指这些文档、电子表格、图形和影像扫描文档的存储、分类和检索。文件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文件的存储、文件的安全管理、文件的查找、文件的在线查看、文件的协作编写及发布控制等问题。

二、电子政务下的机关文件管理问题

目前, 通过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和创新效率, 已成为国内各级政府的共识。但实际上,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 机关文件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但是经常会碰到以下的问题:纸质文档保管难, 海量信息无法全部电子化;文件检索系统不科学;归档文件版本不一;网络文件安全问题出现;部门文件无法共享等。

总结来看,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文件管理滞后。电子政务在建设初期的资金投入很大, 业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却有限, 机关文件工作是作为档案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 却由机关档案室来独立承担管理工作不尽合理, 满足公众需求水平的内动力不足。有些机关只强调近期固定资产投资, 马上投资建设文件库, 短时间内采购设备, 却没有专业人员维护, 同时缺乏后期更新的远见卓识, 这都严重影响了电子文件中心的效率和质量。

(二) 文件标准弱化。目前,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滞后, 很多地方只能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规范, 各部门做电子政务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分工和预算安排, 文件管理标准不尽相同。特别是长久保存和方便利用这方面, 标准不一, 这些标准的科学性、通用性有限, 使电子文件遭受失真、失存的危险。

(三) 文件安全凸显。文件的管理要创新, 采取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电子化, 但是如果文件安全得不到保障, 网络泄密甚至犯罪就可能出现, 导致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众形象受到损害。很多机关的文件管理系统不具备电子文件自动归档并安全保管与提供利用的功能。突出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即电子文件的集中、规范管理以及加工利用问题尚未解决。如果不能及时与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同步实施运行, 将会造成大量珍贵、重要的电子公文遗失, 给保管、保存、开发利用以及为领导决策、各部门提供利用服务等带来极大隐患。

三、创新机关文件管理体制的对策

时至今日, 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及时把政府的决策、服务内容、工作程序和办事方式向社会公布。我们应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国家级文件管理工作, 积极摸索一个可行的标准, 统一技术上的问题, 在细节上由使用者来把关, 甚至可以修改, 为地方机关文件管理提供示范。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创新机关文件管理, 应该采取下列策略:

(一) 定位明确。当前必须认识到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差别, 档案文件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电子文件长久存储和便于利用。有的机关档案室把电子文件中心功能定位于长久保存和利用, 而有的则暂时存储, 有的定位于信息公开, 有的定位于文件备份。因此, 机关文件管理要遵循一定的系统原则, 首先考虑电子化的目的, 然后再发挥各要素的功能, 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 使得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最优化, 文件管理最科学。

(二) 统一规划。我国机关文件管理可用的标准并不多, 地方很少制定出新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对全国政府机关文件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制定统一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 不但可以减少重复劳动, 还可以加快电子文件管理发展的进程, 我们要汲取与电子文件管理有关的国际标准, 合理地引用到政务工作中来。

(三) 建设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 也是机关文件管理工作的突破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相对信息封闭的现状, 重视对机关文件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电子政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数字档案馆, 在文件中心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保密化, 通过开发海量信息云, 整个政务体系内的文件资源, 为相关部门或人员提供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冯惠玲, 钱毅.关于电子文件管理顶层设计的若干设想[J].中国档案, 2007 (4) .

[2]李翠绵, 李学英.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的建设[J].办公自动化杂志, 2004 (10) .

[3]王任.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中心[J].中国档案, 2007 (4) .

[4]董相志.谈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形态的变迁[J].信息化建设, 2003 (7) .

上一篇:13号楼评估报告下一篇:合伙买房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