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资金管理办法

2022-08-10

第一篇:广东省资金管理办法

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3]1号),规范我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促进我省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扶贫资金”)是指经省政府批准,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我省贫困地区和山区等弱势群体相对集中地区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原则:

(一)项目化管理原则。通过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审核、审批、监督实施、决算等项目管理程序,对扶贫资金实施有效管理,各级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全省旅游规划,推荐和确定旅游扶贫重点项目。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资金侧重于16个贫困山区县旅游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的支出,避免资金过于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扶贫资金效益。

(三)引导激励原则。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的引导作用,对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的投入,以单位自筹和地方配套资金为主,省级财政扶持为辅。

(四)追踪问效原则。各级财政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第四条 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 旅游景点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二) 旅游规划设计编制经费补助;

(三) 为旅游区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提供购物设施配套建设。

第五条 扶贫资金申请的条件:

(一)申请的项目符合广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旅游资源有特色、开发条件较好,预期扶贫效益显著,已纳入省确定的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范围;

(二)项目审批程序完整,建设配套资金落实;

(三)基层申请用款单位具有完备的项目法人资格及其组织机构。

第六条 扶贫资金申报程序:

(一)由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推荐所在地旅游扶贫项目,提出书面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并联合逐级上报。

报送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其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申请数额、项目自筹和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项目总体规划、专家论证情况、项目实施方案、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内容。

(二)地级市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根据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对县区的项目进行筛选后,连同所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于每年4月底前联合向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申报。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不直接受理县区一级的申请报告。

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提出扶贫资金分配方案,联合上报省政府审批。

第七条 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扶贫资金分配方案,省财政厅直接发文追加预算并拨付资金给有关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收到文件后,按照规定负责对用款单位或有关县区财政局办文和拨款,拨付文件抄送当地旅游主管部门。

地级市财政局应在收到省财政厅扶贫资金追加预算文件的1个月内,与旅游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旅游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并报送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审定。用款单位必须严格按省审定的资金使用计划执行。因特殊原因需变更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要经当地市旅游和财政部门同意后,报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审定。

第八条 财政部门应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及具体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执行的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 建立跟踪反馈制度。省安排扶贫资金项目所在地市旅游、财政主管部门,应在终了后一个月内分别向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提交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工程进度等有关情况的报告。

第十条 项目用款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实行工程招标等方式确定工程建设单位,并严格按批准的扶贫资金项目进行施工。项目用款单位要对扶贫资金设置专门会计科目核算,防止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和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局将定期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根据批准的项目及审定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对扶贫资金的支出范围和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检查;

(二)财政部门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按工程进度将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的情况,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管指导的情况;

(三)项目用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招标、项目工程进度、使用资金和建账核算的情况;

(四)旅游扶贫项目信息的反馈情况。 第十二条 未按本办法规定使用和管理扶贫资金的,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经调查核实后,收回项目资金,作出停止实施或整改后实施的决定;涉及违反财经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第二篇:广东省省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府〔2013〕125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大危险源监管等项目的专项扶持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突出重点、绩效管理、科学分配的原则。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四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牵头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配合省安全监管局印发申报指南、评审、编制、下达项目计划,审核拨付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专项资金财政监督检查和重点绩效评价等。

第五条 省安全监管局负责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会同省财政厅编制专项资金安排总体计划、组织项目申报、评审、报批;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验收、信息公开、监督和绩效自评等工作。

第六条 地方安监部门负责组织当地项目审核及申报工作,负责组织当地项目实施、验收和绩效自评工作。省直单位、中央驻粤单位负责组织本系统项目审核及申报工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验收和绩效自评等工作。

第七条 地方财政部门负责配合当地安监部门组织项目审核及申报工作,及时按规定拨付项目资金,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支持范围

第八条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重大隐患监控防治、应急救援建设、安全生产示范区建设,包括:

(一)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二)重大危险源监管;

(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救护建设;

(四)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

(六)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

(七)省委、省政府确定安排的其他项目。 第九条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申报单位必须是省内各级政府机构、在粤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者是在广东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管

理制度、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

第四章

分配管理

第十条 专项资金审批实行安排总体计划及具体实施项目复式审批制度。

专项资金具体安排额度确定后,省财政厅在15个工作日内下达执行通知,省安全监管局在省财政厅通知后15个工作日内对专项资金提出安排总体计划(含专项资金安排额度、分配办法、支持方向和范围等),按规定报省领导审批。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采用因素法和竞争性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金分配。

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综合考虑各地市安全生产形势、财力状况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情况等确定当因素法分配指标体系,并制定下达因素法分配计划额度,各地根据因素法分配计划额度审核上报项目计划。

省安全监督管理局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组织项目竞争性评审。项目竞争性评审采用专家书面评审方式进行,必要时可增加现场答辩、实地考察等环节。具体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办法》规定办理。

第五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二条

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依托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做好专项资金申请受理、前置审核和信息公开等工作。

第十三条 各地市和省直单位按照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要求,制定拟支持的具体项目计划上报省安全监管局和省财政厅。省财政直管试点县、市(区)安全监管局和财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同时报地级以上市安监、财政部门备案。申请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和套取、骗取财政专项资金。

第十四条 原则上同一个项目只能申请一项专项资金。申请单位不得以同一项目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专项资金。同一项目确因特殊情况需申报多项专项资金的,应在申报材料中注明原因。

第六章

资金审核及拨付

第十五条 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通过管理平台受理项目申请,按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对具体项目计划进行评审。符合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库管理要求的项目,逐步纳入项目库管理,实行滚动支持或分期实施,具体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划按规定由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按程序进行公示,并按规定报批。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明细分配计划经批复后,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省财政厅按规定办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手续。

第七章

信息公开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实行信息公开。省安全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按规定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及部门门户网站上公开如下信息:

(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专项资金申报通知,包括申报条件、扶持范围、扶持对象等内容。

(三)项目资金申报情况,包括申报单位、申报项目、申请金额等。

(四)资金分配程序和分配方式,包括资金分配各环节的审批内容和时间要求、资金分配办法、审批方式等。

(五)专项资金分配结果,包括资金分配项目及扶持金额,项目所属单位或企业的基本情况等。

(六)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和审计结果,包括项目财务决算报告、项目验收情况、绩效评价自评和重点评

价报告。第三方评价报告、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报告、审计结果公告等。

(七)接受、处理投诉情况,包括投诉事项和原因、投诉处理情况等。

(八)其他按规定应公开的内容。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下达后,省、市安监部门分别与省直和各地市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合同,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预算结束后,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根据本级财政部门决算要求,及时编列专项资金决算报表,报送本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建立包括绩效目标申报审核、绩效跟踪督查、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视工作需要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省安全监管局负责制定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组织做好绩效自评工作,会同省财政厅落实绩效监测督查、绩效评价和绩效问责工作。

第二十一条 省安全监管局、省财政厅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或委托项目所在地安监和财政部门(或评审机构)等方式,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级安监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行为,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四条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故变更或中止时,须按项目资金申报程序报省安全监管局和省财政厅批复同意,对因故中止的项目,省财政厅收回全部或部分专项资金。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安全监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广东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粤财工〔2006〕144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东省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财政从2005年起至2010年连续六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和奖励民办教育。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和奖励下列项目

(一)鼓励和扶持实施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的民办学校(含民办技工学校,下同)发展;

(二)鼓励和扶持实施高级中学教育、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发展;

(三)鼓励和扶持实施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发展;

(四)构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五)奖励和表彰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资助和奖励原则

(一)促进发展原则。专项资金要引导、扶持和促进民办学校自觉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加快发展壮大。

(二)奖励先进原则。专项资金优先安排办学质量较好、管理规范和社会信誉高的民办学校;优先安排符合我省经济社会所急需和配套资金落实的建设项目。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项目建设资金。用于民办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建设项目,促进民办学校做大做强;

(二)奖励资金。用于表彰和奖励为发展我省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含民办幼儿园、小学、中学、技工学校在内的学校、举办者、管理人员、教师等);

(三)支持民办学校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和民办学校科研工作。

第五条 民办学校申报奖励和资助资金基本条件

(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受奖励的民办高校应当具有5年以上办学历史,受资助的民办高校应当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受奖励或资助的民办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当达到4000人以上;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仪器设备总值等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无红、黄牌;

4、办学质量较高,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

(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办学规模1000人以上;

4、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财务管理规范,办学相关证照齐全,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

5、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

(三) 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申报条件。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无违纪违法办学现象;

2、具有3年以上办学历史,发展潜力良好;

3、办学规模中学900人以上,小学600人以上,幼儿园200人以上;

4、办学条件较好,产权明晰,财务管理规范,办学相关证照齐全;

5、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声誉较好。 第六条 民办教育项目建设资金申报及审定程序

(一) 项目申报。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民办学校,于每年6月1日至30日,按隶属关系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申报学校的书面申请应包括申报项目名称、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预期目标、所需资金数额和资金预算计划、有关责任人等书面材料。

(二) 项目评审。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进行项目评审,评审工作必须做到公开、公正与公平,确定受资助

3 学校和资助金额,并向社会公示。

(三)项目下达。项目经公示后,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按规定下达建设资金。

第七条 民办教育奖励资金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由省财政厅确定。

第八条 奖励或资助资金名单确定后,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示。经公示后,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管理职责

(一)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所管民办学校项目建设资金的评审;

(二)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相关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

(三)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对专项资金实施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价;

(四)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在管理中如发现项目实施过程或评价结果不符合立项要求的,应缓拨、停拨直至追回已拨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

第十条 政府资助的资金归民办学校所有,在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清算时,应将该部分单列,不得作为举办者的投入;在终止办学时,应根据来源渠道退还政府,专门用于发展民办教育。

第十一条 资助项目单位收到项目建设资金后,应按国家有关财政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符合政府

4 采购条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

第十二条 受资助的民办学校,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行为的,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缓拨、停拨直至追回已拨部分资金或全部资金。

第十三条 因违规受到教育行政处罚的民办学习,取消当年获得资助的资格;受到罚款以上教育行政处罚的,自受处罚之日起一年内不能申报资助。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在申请专项资金时,如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资格,并追回已资助的全部资金。

各地在申报资助民办学校时,审查不严或弄虚作假的,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申报项目所在地下年度的申报资格。

第十五条 各市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由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广东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专项资金管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障生 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对象的合法权益,强化生态公益林管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 办法》,结合我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指各级财政安排用于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资金使用对象

第三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使用对象包括:

(一)补偿对象。因划定为省级生态公益林而禁止采伐林木造成经济损失的林地经营者或林木所有者。

1.责任山、承包山是农户的,补偿对象是农户;

2.未租赁或未承包的村集体林地林木,补偿对象是村或村民小组集体;

3.依法签订了林地林木承包或租赁合同的,在合同期内,补偿对象是承包者或租赁者;

4.国有、集体林场的林地林木划为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对象是国有、集体林场或其林地林木承包者、租赁者;

5.执行谁种谁有政策但未与林地所有者签订合同的,补偿对象为经协商(协议)确定的对象。

(二)实施省级生态公益林管理或协调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1.负责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管护人员;

2.负责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省、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林业部门);

3.负责生态公益林管理有关协调工作的乡镇政府、村委会。

第三章资金使用及拨付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为损失性补偿和管护经费两部分。

(一)损失性补偿:

1.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75%专项用于损失性补偿。资金直接支付给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所确定的补偿对象。

2.省林业局编制省级损失性补偿资金安排计划(编至县级),送省财政厅审核,由省财政厅将补偿资金下达到各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及省级用款单位。

3.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林业部门根据核定的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会同有关部门(县级需会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与补偿对象签订现场界定书,明确权利与义务,建立档案资料,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供资料拷贝。

4.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林业部门编制细化编列至补偿对象的本区域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具体分配计划,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分配计划表中应分别列明省、市、县下达的计划数。

5.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资金分配计划,委托有条件的银行,开设补偿对象的个人帐户,将损失性补偿资金直接支付到其个人帐户内。

(二)管护经费。包括管护人员经费、管理经费和省统筹经费。

1.管护人员经费:

(1)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18%专项用于补助管护人员经费。管护人员经费包括管护人员工资、管护工具的购置费用等。

(2)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林业部门按《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的规定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并与之签订聘用合同;按本地区实际情况核定管护人员经费标准。

(3)省、市、县(市、区)林业部门编制本级管护人员经费安排计划,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核下达。

2.管理经费:

(1)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4%专项用于生态公益林管理经费。县、乡镇、行政村分别按1.5%、1.5%、1%的比例分配。县级经费主要用于生态公益林信息系统建设、宣传培训及检查验收等支出;乡镇、行政村经费专项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协调管理。

(2)县级林业部门编制本级管理经费使用计划,送县级财政部门审核下达;乡镇政府编制乡镇、行政村管理经费使用计划,报县级林业部门初审,由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并将资金拨付给乡镇。行政村的协调管理经费,实行报帐制,村凭支出凭证到乡镇财政部门报帐列支。

(3)地级以上市管理经费在本级财政安排的林业事业费中列支,不再从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中安排。

3.省统筹经费:

(1)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总额的3%由省统筹。主要用于生态公益林信息系统建设、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突发性的森林灾害救助、森林生态科技研究和推广、技术培训、宣传、检查验收以及林业生态县创建等工作。

(2)省林业局编制统筹经费使用计划,送省财政厅审核,按现行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程序支付。

第 五条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计划,应于每6月底前,由省林业局会省财政厅下达。安排给地级以上市、县(市、区)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 金,由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部门会同级林业部门,按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逐级下达。损失性补偿资金,必须在本9月底前拨付到补偿对象帐户。

第六条资金分配计划一经下达,各级财政和林业部门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如有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需报省财政厅、省林业局批准。

第四章资金监督管理

第七条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必须建立认领签收制度。发放时由补偿对象签收,并将认领签收情况造册登记,存档备查;县(市、区)林业部门会同乡镇政府负责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分配情况在各行政村张榜公布,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领导,将生态公益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地方补偿资金。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林业部门,应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及时、足额将补偿资金拨付到位。定期对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进行追踪、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条各级林业部门应加强生态公益林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翔实的生态公益林基础数据及补偿对象资料。提供的资料、数据必须真实可靠。由于资料失实而引起纠纷和造成补偿者损失,林业等有关部门应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一条市、县级财政、林业部门应每年检查验收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的落实情况,并将检查验收情况书面报送上级主管部门。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应不定期组织检查。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截留或骗取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违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各地现有的生态公益林资金管理办法,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省财政厅、省林业局联合印发的《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及效益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粤财农[2000]344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全省标准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制和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WTO/TBT)应对和防护体系,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经省政府同意,设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全省从事技术标准研制,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WTO/TBT)应对和防护体系予以经费资助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技术标准研制”是指主导和协助制定(不含修订)地方标准(不含农业类,下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工作和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科研工作(不含农业类,下同)。

本办法所称“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是指承担广东省或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工作;承担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年会、学术研讨会等工作和承担省内标准化重大活动项目等工作。 本办法所称“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WTO/TBT)应对和防护体系”是指建设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护体系,开展重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以及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评议工作等。

第四条 凡在广东省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单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专项资助经费。

第二章 资助的条件、范围和额度

第五条 申请专项资助经费的标准化工作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符合广东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并有利于促进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相关科技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增强广东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促进广东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提升广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促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

(六)其他。

第六条 专项经费资助范围:

(一)技术标准的研制及科研项目。 1.主导或协助制定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2.承担的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科研项目。

(二)标准化活动的组织、管理。

1.承担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2.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的工作; 3.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的工作;

4.承办省、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论坛、年会或学术研讨会等; 5.承办其他重大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学术活动。

(三)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护体系。

(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过程中确需资助的其它项目。 第七条 技术标准研制及科研项目资助额度:

(一)每主导制定一项地方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二)每主导制定一项行业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协助制定的,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三)每主导制定一项国家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协助制定的,资助额度不超过15万元;

(四)每主导制定一项国际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协助制定的,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五)每承担一项省级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每承担一项国家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

(六)同一单位在同一享受的资助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当专项资金总额的10%。

多个单位同时参与制定同一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原则上只对参与程度最高的一个单位予以资助。

第八条 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并且其提案是唯一被采纳为国际标准核心内容的,为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单位;参与国际标准起草,并且其提案被采纳为国际标准重要内容的,为协助制定国际标准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主导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单位:

(一)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

(二)标准文本的“前言”中排序首位的起草单位。

不符合上述两款所列条件之一的参与标准制定者视为协助制定单位。 第十条 标准化活动组织、管理项目资助额度:

(一)对承担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二)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工作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

(三)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工作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

(四)对牵头承办省、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论坛、年会或重要学术研讨会等重大标准化活动的单位,一次性资助额度由省质监局会同省财政厅视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第十一条 每年在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比例用于资助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护体系。

第十二条 对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过程中确需资助的其它项目或活动,资助额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由省质监局和省财政厅协商确定。

第三章

受理、审查

第十三条 省直有关部门、中央在粤单位、省属单位、跨地区企业集团申请资助经费的,申报材料直接送交省质监局;其他地级以上市(含所辖县、市、区)有关单位申请资助经费的,申报材料送交当地地级以上市质监局,并经其初审后,向省质监局推荐申报。

第十四条 申请资助经费的单位应根据资助项目的性质向受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项目资助经费申请表》(见附表);

(二)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文件(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五)申请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研制专项资助经费的,应提交法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该标准的文件或已正式发布的标准文本;

申请国际标准研制专项资助经费的单位,应提交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有效证明材料。

(六)申请省级、国家级标准化科研项目专项资助经费的,应提交下达相关项目的主管部门出具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文件。

(七)申请承办重大标准化活动专项资助经费的,应提交已经主管部门批准拟实施的活动方案及经费预算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采用专家评审制。由省质监局、省科技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已受理的资助申请项目进行论证和评审,按照第五条的规定择优选择资助项目,并在专项资金总额内确定资助额度。

第十六条 申请单位的申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单位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二)申请项目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

(三)申请项目不属于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资助范围的;

(四)提供的申报材料不齐全的;

(五)其他不符合申报条件的。

第四章 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每年由省质监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提出资金使用计划,报省财政厅审批同意后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 接受资助的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间和内容的,应报省质监局批准。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注重绩效,并按规定每年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条 省质监局应会同省财政厅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项目资助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资金的申请单位,应当责令其将资助的费用全部上缴省财政,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及评审专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条件对申请资助项目予以审查,如发现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质监局、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省质监局、省财政厅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总下一篇: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