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家居饰品的广告词

2024-04-13

苏绣家居饰品的广告词(通用16篇)

篇1:苏绣家居饰品的广告词

1. 古艺苏绣春意厚,引得黄莺下柳条。

2. 古今传说一线牵,艺卓传奇万针成。

3. 精品苏绣看古艺,礼仪欣赏两相宜。

4. 千年苏绣传古韵,一针一线绣乾坤。

5. 古来勤者皆如此,艺许聚茂有天工。

6. 苏绣绣娘秀古艺,奇技针线记奇迹。

7. 长安古意诗情茂,苏绣古艺技艺精。

8. 纤手弄巧绣古艺,飞针传线美中国。

9. 一针一线皆是情,苏绣艺术古艺承。

10. 纤手弄巧绣古艺,暗香流转美苏杭。

篇2:苏绣家居饰品的广告词

2. 苏绣国粹传千古,江南文化融绝艺。

3. 传承苏绣古文化,展现江南艺绝妙。

4. 千针万线聚古艺,精雅灵秀茂生机。

5. 苏绣国粹传千古,江南文化融绝艺。

6. 传承苏绣古文化,展现江南艺绝妙。

7. 千年传承之苏绣,绝世佳作之古艺。

8. 古式渐欲出苏绣,古艺才能承苏绣。

9. 一针一线古传今,十全十美艺绣雅。

10. 一针一绣总关情,古韵古艺皆用心。

11. 四大名绣有苏绣,苏绣之中有古艺。

12. 御品苏绣玲珑心,聚茂古艺赠贵人。

13. 古香古色绣古艺,一针一线蕴真情。

14. 古法传承聚苏绣,艺巧玲珑茂新章。

篇3:浅谈苏绣的形式美感

“户户有刺绣, 家家有绣娘。”苏州人爱美, 女子自幼就学做女红, 刺绣 (俗称:“做绷子”) 是必学的功课, 因此每家都有绣品, 如:绣花枕头、被面、鞋面、肚兜、衣服等等, 给苏州人的生活增添了美的色彩, 也培育了苏州人对美的精神追求。据史料记载,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吴国 (苏州时称) 就己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东吴孙权的赵夫人曾绣出《山川地势图》, 是我国记载最早的刺绣画幅, 人称“针绝”;宋代苏绣“针线细密, 设色精妙”, 从虎丘塔、瑞光塔中出土发现的刺绣经袱, 己能运用多种针法, 针刺齐整;明代苏州吴门画派的出现, 推动了苏绣的发展, 苏绣已形成独特的风格, 《姑苏志》中更是对其有“精细雅洁, 称苏州绣”的记述。明、清时朝廷在苏州设立织造局, 苏绣成为皇家贡品, 同时民间兴办绣庄, 大量绣品走向市场, 清代苏州有3个刺绣行业公所, 绣庄150多家。绣工十万余人, 苏绣成为水乡人家的家庭副业。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创出新的针法, 用仿真绣绣出《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于1911年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制造工艺赛会上获“卓绝奖”, 这是苏绣首次在国际上争得殊荣, 她所绣《耶稣像》获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等大奖章, 并为慈禧七十寿辰绣像祝寿, 深受慈禧赞赏, 特书“寿、福”两字赐予。1954年成立了苏州刺绣研究所, 汇集大批刺绣人才, 为刺绣技艺不断发展创新做出了贡献。1956年苏绣工艺大师顾文霞赴英国伦敦现场表演苏绣“猫”, 精美的技艺使西方人为之惊叹, 由此苏绣被国际上誉为“东方的艺术明珠”。

二、苏绣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通过长期的实践, 苏绣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技法, 针法繁多, 从其针法来分, 主要以仿真绣、双面绣、乱针绣称著于世。

仿真绣:清未民初沈寿所创, 她将西方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刺绣相结合, 讲究物像的受光明暗和自然脉络, 使绣品达到仿真传神的艺术效果。

双面绣:1955年苏绣高级工艺师李娥瑛、王祖识首次将此法用于苏绣制品。特点是一幅绣品, 双面完全一样。

1966年, 苏绣又创出双面异色绣, 同一幅绣品上双面图像相同, 色彩各异。

后再创出双面异色异样绣, 如一面为查尔斯王子, 一面为戴安娜王妃, 技艺高超, 饶有情趣, 令人称绝。

1979年, 苏绣在双面绣基础上创造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双面三异绣, 即在同一幅绣品上, 双面的针法、色彩、图像完全不同, 技艺要求非常之高, 被称为刺绣中的奇葩, 将苏绣技艺推上顶峰。

乱针绣:由20世纪30年代杨守玉所创, 线条长短转折自如, 似乱不乱, 使作品轮廓清晰, 色彩丰富, 具立体感。杨守玉传人任嘒闲在乱针绣基础上又研制了虚实乱针绣, 形如素描画, 状若钢笔速写, 以疏与密表现层次与明暗, 绣品表现的空间更显深邃, 宛如水墨江南, 淡雅清新, 叫人爱不释手, 陶醉其间。千百年来, 由于苏绣在绣工、绣娘们代代相传, 探索创造中不断发展, 现在苏绣几乎达到无所不能绣的境界, 充分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苏州人也以此为荣, 以此为豪。

苏绣是在丝绸上, 以针引线, 将多彩丝线绣成各种色彩图案的一种传统技艺。包括设计画稿、上绷、勾稿、刺绣、下绷、装裱等工艺过程, 使绣品达到“平、光、齐、匀、和、顺、细、密”这八个字的艺术境界。平:就是绣面平服, 熨贴如画;光:光彩眩目, 色泽鲜明;齐:针脚齐整, 轮廓清晰;匀:皮头均匀, 疏密一致;和:色彩调和, 浓淡合度;顺:丝缕合理, 圆转自如;细:用针纤细, 绣线精细;密:排列紧凑, 不露针迹。色彩调和, 浓淡合度。体现出了苏州人精、细、巧的特征, 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现今, 中国苏绣艺术家, 国家级苏绣非遗传承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融中西画手法于一体, 根据素材, 在创意设计上进行大胆探索, 创作出韵光绣 (压光绣) 针法, 被誉为刺绣“皇后”。她突破以往苏绣“精、细、雅、洁”的风格, 用针线作画, 表现劳动人民饱经风霜的沧桑感, 明暗层次与色彩生动多变, 毫不匠气死板。十多年间, 姚建萍创作出了一件件艺术价值极高的国宝级作品, 奠定了她在苏绣行业领军旗手的地位。从兴趣到责任, 从工作到事业, 每一位苏绣艺术家责无旁贷地为刺绣事业做出贡献, 用毕生去追求探索, 为苏绣这门传统技艺献上自己的一片真情, 使得苏绣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三、现代苏绣的发展和创新

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 最初的苏绣仅仅只是用于满足生活所需的手工业, 深受人们所喜爱, 逐渐成为满足大户人家千金用以消遣的闺阁绣,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 再到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冕服和官服的宫廷绣, 满足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对绣品的需求。如今, 苏绣也开始着眼于国内市场, 随着潮流应运而生出各式各样的绣种, 并积极开拓国外的市场, 生产刺绣被面、和服腰带、绣衣等产品, 其中苏州刺绣厂产出的的绝大部分和服腰带出口日本, 苏绣以日用品商品的面貌走进了人们的现代生活, 为衣食住行提供了很多生活必需品, 满足了社会需求, 也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从苏绣的生产方式来看, 早期手工制作出的苏绣无法满足于庞大的市场。早期以缝纫机制作再到如今的计算机自动化生产。苏绣与科技的结合更为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解决了产量低, 用时久的弊病, 这一新方式更是满足了市场,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在苏绣文化的发展历史上增添了浓厚的一笔。或许, 我们看到的苏绣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改变了这项传统工艺原有的色彩, 抛却了它原有的本质。但这更是一次对于原有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创新, 让苏绣融于现代社会, 为生活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文化的交融来看, 早期苏绣的工艺水平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早在清末就诞生了的沈寿在油画和摄影等艺术之中, 得到启发, 创作出了以油画为刺绣稿的“仿真绣”, 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以国画为模板的旧形式, 使得刺绣的工艺水平取得突破性成果。由此, 苏绣的发展需要结合新兴科技与新文化。与时俱进, 去粗取精, 不断吸收和学习, 让苏绣这一门技艺发扬光大。

四、总结

智者乐水, 太湖的一方山水造就了吴地人的精、细、巧, 这是吴文化的精华。苏绣艺人们巧思妙想, 精研画理丝理, 以针代笔, 以线为色, 追求“绣胜于画”, 创作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刺绣佳作。 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在技艺高超的苏绣艺人手中, 无不形神兼备。在西画、摄影传入中国后, 苏绣艺术从中汲取营养, 拓展了刺绣艺术的表现力, 完美地表达了各种高难度的艺术作品。

苏绣艺术始终追求精细雅洁, 至今日, 苏绣艺人己经能够将细细的丝线劈为六十四分之一, 甚至更细,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苏绣不断登上一个又一个艺术的颠峰。

篇4:苏绣:绸缎上的江南故事

虽说沈寿最终婉拒了张謇,可她还是剪下长发,绣出张謇的手迹“谦亭”二字相赠……种种情愫欲说还休,全都隐去在苏绣鼎盛的时代。

短短几年里,镇湖镇聚集了超过10万的刺绣女工,每天收工时间,镇湖街道上万人攒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

苏绣,简单说来就是苏州地方刺绣,它最初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后来慢慢发展,如今已遍及常州、无锡、扬州、宿迁等地。

苏绣产生的时间,最早一说是春秋时代。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春秋吴国贵族“绣饰华丽”,日常衣物甚至陈设饰品都用丝绣点缀。但这种“丝绣”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苏绣?由于缺乏实物,现已无法追溯。迄今为止,苏绣可以看到的历史大约在1100年——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苏州的几幅南宋苏绣经袱就是明证。南宋以后数百年,苏绣进入鼎盛,无数的苏绣名家如群星璀璨,金淑芳、凌杼、薛素素、沈寿……每个名字都是苏绣的一段历史、一段传奇。

民国时期,苏绣盛极而衰,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见起色。今天,苏州镇湖“十万绣娘”,以及收藏界“藏金不如藏绣”的说法就见证了苏绣的新历程。

《红楼梦》里的苏绣故事

苏绣和江南,是两个割裂不开的词汇。苏绣承载了江南的温婉柔美,而所谓江南,一幅幅苏绣就是它最直观的表现。

最早的苏绣只是女红,待嫁闺中的少女,足不出绣阁一步,母教女、嫂教姑,代代相传。苏绣是女孩子的必修课,即使豪门大家的女子也不例外。在古时的苏绣发源地——苏州、常州等地,每逢女孩谈婚论嫁,婆家总要先向媒人求取姑娘的绣品,从绣品的图案针脚就能判断未来媳妇是否灵巧和贤淑,苏绣也因此成为了衡量一个姑娘贤淑内秀的标准。

作为女儿家的私物,在明代以前,苏绣一直深藏绣阁,极少示人。它们通常只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嫁妆陪嫁,二是“赕佛之物”——上世纪70年代,人们曾在苏州瑞光塔、虎丘塔基址中发现了苏绣经袱,经袱绣于南宋,精美绝伦,它们是当时信士为礼佛而贡献的。到了明代以后,随着苏州以及临近的常州、无锡成为江南丝织中心,苏绣终于走出闺阁,扛起了“江南绣魁”的大旗。

明清两朝是苏绣发展的鼎盛时段,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作者曹雪芹就提到了它——“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凡这屏上所绣的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曹雪芹借着慧娘所绣璎珞,笔锋一转,道出了苏绣的神韵,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苏绣“平、齐、和、光、顺、匀”的工艺特色最终定型。

从明朝中叶开始,中央政府在苏州设置染织局,专业管理苏绣经营;到了清代,苏州更被时人称作“江南绣市”,各路刺绣高手同城竞技,热闹非凡。在最繁荣的时期,苏州共有大型绣庄百余家,绣工数万人,这些绣庄大多集中在今天苏州老城的东中市、西中市和汤家巷一带,几乎左右毗连,对门即是。然而,当时经营一个大绣庄可不容易——它首先要求经营者要有雄厚的资金,因为所有苏绣原料(包括底料和真丝花线)全都价格不菲;其次,苏绣的纹样必须随时推陈出新,引领“时尚”。在这段苏绣大发展的浪潮中,“新安商帮”与“吴门画派”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安商帮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们有钱。明清之交,新安商帮迅速崛起,商人们为兴办绣庄投入巨量资金,吸引了江南一带的苏绣好手云集苏州,他们加入各大绣庄,计件取酬。这些苏绣被生产出来以后,借助新安商帮无孔不入的销售渠道,不仅迅速行销全国,甚至还飘洋过海,进入西方王室宫廷。

苏绣火了起来——苏州本地的吴门画派同样功不可没。吴门画派由唐伯虎、沈周等人开创,画技精湛,徒子徒孙遍布江南。为了生计,不少吴门画派的画师开始为苏绣设计、描画底本,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引入到苏绣当中,通过对这些书画技巧的描摹和借鉴,苏绣更趋精美雅致,从民间艺术一举登上大雅之堂。

状元与绣女的爱情传说

苏绣有“平、齐、和、光、顺、匀”六大特色,所谓“平”就是指绣面平展;“齐”指刺绣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这六大特色的形成,为后世苏绣跻身“中国四大名绣”奠定了基础。

然而,一门技艺要更精更深地发展,仅有基础是不够的。明清两朝,苏绣行业出现了许多杰出绣工,她们不断锤炼本领,将苏绣技艺逐渐引入化境。在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苏绣艺术家就有金淑芳、丁佩、凌杼、薛素素、薛文华、沈寿等人。

要成为苏绣行业的佼佼者,吃苦是头一位的,苏绣大师金淑芳就曾与弟子讲:“余幼时学绣,三更则起,饮食起卧皆于绣案之侧……隆冬亦织绣不辍,十指(冻)裂,血从丝线下也”。金淑芳的学艺经历,几乎每一位苏绣大师都曾经历,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除了苦练手上技艺,还广泛涉猎文学、绘画、佛教等领域,学习“文化”并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比如,金淑芳精研佛法,于是在佛教人物刺绣上独树一帜;凌杼喜读史书,她曾根据史书中对南唐后主李煜后宫生活的记载,绣制了一幅《窅娘舞莲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无论绣工还是创意,这幅作品都堪称珍品。

苏绣大师的“才艺双绝”在当时引发了一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几乎每位苏绣大师都有一群忠实“粉丝”,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常的读书人。每当有苏绣新作品问世,这些“粉丝”必定组织观摩会(类似今天的新品发布会),先观赏,后作文咏叹。事后,分属不同苏绣大师的“粉丝团”还会相互斗文,评鉴绣品高下,一时间笔墨满天飞,好不热闹。纵观明清两朝,江南文人对于苏绣的热爱简直到了狂热的地步。同样的,爱屋及乌,在这些文人与绣女间也发生了许多惺惺相惜、情意缠绵的故事,今天读来仍不免感动。其中,张謇与沈寿就是一例。

张謇是清末状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高中后并未入仕,转而回到家乡江苏从事实业;沈寿生于苏州吴县,八岁学绣,十几岁已名动苏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沈寿献上苏绣作品《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慈禧太后一见惊为“绝世神品”,亲笔题字嘉奖,沈寿因此闻名。也就在这一年,张謇遇到了沈寿。

用今天的观点看,张沈二人间故事并算不上轰轰烈烈。由于操劳过度,沈寿的身体每况愈下,张謇便将她接到自己的府邸静养,并请沈寿口述绣工精要,自己来记录。每当有空时,张謇也偷闲教沈寿诗词写作,他从《古诗源》中选出73首古诗,编成《沈寿学诗读本》,亲自誊抄、注解、装帧。张謇与沈寿复杂的情感,就在这种朝夕相处中萌动。虽说沈寿最终婉拒了张謇,可她还是剪下长发,绣出张謇的手迹“谦亭”二字相赠……种种情愫欲说还休,都隐去在这苏绣鼎盛的时代了。

藏金不如藏绣

纵观苏绣的发展史,它萌芽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民国初年仍旧余势不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绣娘杨守玉独创“乱针绣”,吸收西洋油画技巧,用传统苏绣来表现油画的特点。“乱针绣”可谓近代苏绣的最后一次高潮,一幅幅作品远渡重洋,被西方博物馆购进,杨守玉的代表作《罗斯福像》就藏于今天的美国国家美术馆。

然而,犹如昙花一现,“乱针绣”之后,苏绣由盛转衰——抗日战争爆发、苏州地区沦陷,灭顶之灾迅雷不及掩耳,沉重打击了整个苏绣行业。苏州、常州、无锡等地的各大绣庄纷纷倒闭,绣工流散,虽说战前国民政府已将一些大的苏绣工坊内迁重庆,但百不足一。抗战八年,整个苏绣行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据战后苏州织造行会的统计,苏州苏绣行业的规模已不及抗战前的十分之一,“江南绣魁”已然凋零。

旧伤还未平复,紧接着又是三年解放战争。战火对苏绣行业的破坏,最重要的不是烧掉了几个绣庄、几间织房,而是整个原料、生产、销售环节的中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苏绣行业“一步退千年”,大规模生产的景象消失不见,重新回到了家庭女红制作的阶段。而这一段时间,也算是自明清以来,苏绣发展的最低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出于拯救传统技艺的目的,江苏省政府在苏州地区成立了几个“国字号”的苏绣研究机构(如1960年成立的苏州刺绣研究所)。平心而论,这些研究机构确实做到了苏绣工艺的薪火相传,功不可没,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原因,苏绣依然未能恢复繁荣,它只是从民间进入了“庙堂”。旧时那种“万人潮涌看新绣”的场面只能在史书中重温了。

苏绣真正的“春天”,还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经济方式由计划走入商品经济——这与400多年前苏绣鼎盛时的社会背景很类似,正是由于明清时代江南商品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才为苏绣繁荣提供了动力。

1980年代初,商品经济全面铺开,国家开始允许私人、“个体户”进入苏绣行业,而所谓“十万绣娘”的故事也是在此时流传开来。故事的发生地位于苏州镇湖,镇湖是一个小镇,三面环水,一直以来这里都被认为是苏绣最正宗的传承地。历史上的镇湖曾经繁盛,但在苏绣“最低谷”的几十年间,它也无可奈何地衰落了。1981年,镇湖镇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家庭式的苏绣作坊,随后,这种形势一发不可收拾——到了1983年前后,“前店后坊”式的苏绣作坊在镇湖上连成一片,形成一条长约1公里的苏绣街。在当时,一些手快的绣娘只消干上几天,平均收入就能超过普通工人的月工资。短短几年里,镇湖镇聚集了超过10万的刺绣女工,每天收工时间,镇湖街道上万人攒动——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人!这种有趣的风景很快就在全国出了名。

篇5:经典的苏绣家居饰品广告词

2. 苏绣自古美名扬,古艺新发扮华堂。

3. 一针一线艺传奇,鉴赏古艺品苏绣。

4. 针线游走苏州绣,古艺精品在九州。

5. 古艺绣,绣你的需求,秀你的选择。

6. 江南绣,秀江南;古艺绣,秀古艺。

7. 苏绣绽放锦誉中华,古艺精典韵出奇葩。

8. 一针一线古艺苏绣,一年一岁生活传奇。

9. 古艺苏绣平齐顺,聚茂传承高雅深。

10. 针针出聚茂娥眉之手,线线传中华古艺之情。

11. 古艺苏绣,名门之后;苏色苏香,吴郡仅有。

12. 十指捻针织古艺锦绣,巧夺天工成聚茂光霞。

13. 千年文明古艺传承,尽在江南针刺苏绣。

14. 我们不为产品作秀,我们“绣”的是古艺今韵。

篇6:苏绣家居饰品的店铺销售广告词

2. 古艺苏绣,老苏州的创意礼品。

3. 苏绣鸣世界,古艺承历史。

4. 东方古苏绣,聚茂艺代言。

5. 巧手绣古今,典雅艺超群。

6. 指尖上的艺术,针尖上的精湛。

7. 传承古雅风采,阐扬艺品卓绝。

8. 古艺苏绣天堂,好礼锦绣江南。

9. 苏绣百花放,古艺最奇葩。

10. 千年苏绣绝技,尽在华夏古艺。

11. 针线里的技艺,苏绣中的古艺。

12. 绣在一针一线,美源古色古艺。

13. 娇娘手中线,苏杭古艺情。

14. 天猫逐绣鼠,尊贵品古艺。

篇7:关于苏绣的宣传广告词

2. 绣娘古艺,一件倾心。

3. 千古绝艺,惊艳四方。

4. 苏锈万千,古艺领先。

5. 古典传承,艺术再现。

6. 古艺苏绣,聚茂传承。

7. 贵在手工,雅在古艺。

8. 传承千古,艺冠中华。

9. 古艺苏绣,秀丽无双。

10. 自古传承,艺立群林。

11. 针针用心,丝丝含情。

12. 烟雨江南,聚茂刺绣。

13. 手工苏绣,古艺传承。

14. 古艺苏绣,手工圆梦。

篇8:苏绣 绢帛上的姑苏风情

一首小诗充满着苏绣的历史与沧桑,处处散发着苏绣话不尽的惆怅与过往,纤纤素手在细细绢帛上静静游走,流露出的是姑苏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花针、蚕丝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娇嫩如花的姑苏女孩,任伊老了,也依旧眷恋。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姑苏女孩对苏绣的喜爱更是一种刻骨铭心地老天荒般的爱情,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2012年9月,高级工艺美术师陈红英的绣品《双鹿图》被国家航天局选中,搭载“神舟九号”飞船在太空中翱翔。这份荣誉将女孩们对苏绣的爱推向了痴狂。苏州女子似乎因苏绣而生,因其性情柔和,因其心灵手巧,因其擅长慢针细活。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乌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成女子生活中的主色调。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孙权曾命名士赵达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之首,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尖上舞动的生命

苏绣因沈云芝而一举成名,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大利朝野;她的《那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傅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其《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盛况空前。沈寿用平针技法开创的“仿真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每一种艺术的传承,都是经过了无数人的努力。苏绣平针绣技艺发展到这一时期,在沈寿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刺绣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接班人。期间大批著名艺人出自她的门下,譬如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

20世纪30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的杨守玉先生在吕凤子先生的帮助下,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这一改革为苏绣艺人创作开拓了又一片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刺绣研究机构或工厂,使刺绣艺人安心研究和创作。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这一针法传承人中同样涌现出了大批的杰出人物,如丹阳周巽先和苏州任嘒娴等。

平针绣发展了几千年,乱针绣发展了80年。平针绣是中国传统的绣法,做工精细;乱针绣像油画,由各种色彩不断的堆积起来。现在的女孩子更多的喜欢学习乱针绣,因为乱针绣很快就能绣出一副作品。平针绣法下一幅画要绣几个月,针距小到2~3毫米,刺绣速度相对很慢,同时还要注意虚实关系,这样绣出的写意花鸟才能很传神,最关键还是绣娘对画稿的理解程度。

姑苏女孩的丝线情缘

“一股蚕丝线分20小股,一小股线有24根,一根线由两绒构成,一绒又可以拆出8丝,一丝由16毛组成,普通的绣娘往往采用一两丝进行刺绣,而精良的绣品却成于3毛甚至更细的丝线。”陈红英一边劈着丝线一边为我们讲述着刺绣的玄机,和每一个出生在苏州湖镇的女孩一样,陈红英从小沉浸在传统苏绣氛围中,30余年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份事业。

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江南民间刺绣基本都是母女相传、姐妹相传,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互相学会刺绣方法。8岁左右,陈红英在姐姐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刺绣,“姐姐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是非常严厉的,甚至让人害怕,她对我的绣品挑剔得极为苛刻。”陈红英回忆着自己学习刺绣的经历,“每次被骂之后,我都会加倍的去练习针法,直到别人再无法找到不足。”这也许正是她在日后能够吸取到乱针绣权威大师任嘒娴先生和全能型大师王祖识先生绣法精髓的主要原因吧。

苏州绣娘当前有10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陈红英说:“镇湖女孩子的长处是好学,能吃苦。休息时间很少,多做多练就是学习,绣多了就会精通绣艺。所以,苏州的绣娘以镇湖最多。”

学习刺绣是个苦闷的过程,往往一位资质平庸的初学者在练习基础针法上就要花掉三五年时间,没有十年的苦功很难有上得了台面的作品出来。陈红英的一副作品《毛泽东》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这幅与毛主席本人一同被众人瞻仰的绣品成为一大批年轻女孩慕名前来学艺的动力。陈红英记得老师常说绣人物像最关键的是眼睛,多一针少一针都不行,多一针则“爆”,少一针则“空”,这一“爆”一“空”间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到绣娘背后付出的艰辛。

不要让苏绣成为“记忆”

“苏绣的绣功讲究的是平、整、匀、和、顺、滑、齐、润,一幅绣品整体讲究精细雅洁。”在一幅副齐白石的《虾》前,陈红英向记者介绍着苏绣的核心要素。精、细是苏绣艺人高超技艺的表现,雅、洁则是苏绣的美学特色。这些是她从各位老师和各种书籍中总结出来的,凝结着苏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她向学生们和同行们反复强调的,希望每一件苏绣作品都能显现出的精髓。

近年来,基于国家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加,政府统一规划的绣品街为刺绣艺人提供了宝贵的落脚点。苏绣现在正处于全盛时期,各种题材、针法技艺从未像如今这样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苏绣既能用作装饰、美化家居,许多精品又能成为收藏家索求的对象。产业群聚有效的推进了艺人间的广泛交流以及商业活动,为苏绣的发展给予了经济动力。

然而,商业同时又是一把矗立在绣娘们背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陈红英有些无奈,她说:“周围很多人跟我说,你都开了两个工作室自己当老板了,为什么还要亲自绣东西?每逢这种情况我就要进行反击,艺术不只是为了赚钱,我对钱财已经知足,更高的艺术境界才是我的追求。”过度的商业追求依然对苏绣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苏州绣品街上许多工作室甚至沦落成为批量复制绣品的“工厂”。陈红英告诉记者,“我的部分作品不敢留电子版,图片一旦流失出去,很快市面上就会出现大批的粗糙手工仿制品,且屡禁不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绣娘们的“武器”绣花针也正在成为其创作的困扰之一。市面上的绣花针,如果像原先那么细的,都没有韧劲,很容易折断,没法用,只能买粗一点的。针的粗细对乱针绣等技法的作品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特别精细的双面绣等效果就有明显差别。

除此之外,最令陈红英担忧的,始终是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能力正在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即将成为现代镇湖绣娘的短板。希望从事刺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且大多急功近利,每年近七成的人才不是被淘汰就是因无法坚持而流失掉了,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代绣娘你们在哪里?

陈红英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市民间工艺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中国刺绣之乡苏州镇湖,师从“顾氏”和平奖获得者,苏州著名刺绣艺术家王祖识,期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娴、蒋雪英、王文瑛等大师的教诲和指点。

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广州、深圳等大型展览会上屡获殊荣。2008年8月,《捣练图》等作品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观众如潮,盛况空前,九月赴台北举办个展,取得极大成功。2010年作品《壶口瀑布》、《赤壁图》、《郎世宁·花鸟》由中国邮政集团收藏。

品味苏绣的几个好去处

中国苏绣博物馆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景德路274号王鏊祠内

简介:全馆陈列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古代刺绣品室”;二是“明清刺绣品室”;三是“近代刺绣品室”。共展出几百件珍贵展品,系统地展示苏绣发展的历史。

开放时间:8:30—16:00

票价:5元/人

电话:0512-65225756

中国刺绣艺术馆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近太湖湿地公园)

简介: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刺绣展馆,全馆分为绣史馆、镇湖馆、江苏馆、全国馆等几个展区,除展出历代精美刺绣作品外,更能现场观看振湖绣女刺绣过程。

开放时间:8:00—16:00

票价:30元/人

电话:0512-66800528

镇湖绣品街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近太湖湿地公园)

简介:建成于1998年,全长1.7千米。街道两侧有从事刺绣研发、展览、制作、销售的绣庄四百余家。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0万人次,刺绣销售额超10亿元人民币。绣品街已成为集旅游、展览、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美术旅游景区。

开放时间:全天候

篇9:苏绣的宣传广告词有哪些

2. 古艺苏绣,一枝独秀。

3. 苏绣古艺,独树一帜。

4. 手工刺绣,古艺手法。

5. 专业手工,古色古艺。

6. 古艺刺绣,一手一针。

7. 古艺苏绣,传承千年。

8. 苏绣奇葩,古艺争夸。

9. 手工刺绣,古艺苏绣。

10. 完美古艺,锦绣山河。

11. 古艺流芳,聚茂绣香。

12. 古艺苏绣,苏州聚茂。

13. 美在苏杭,绣在古艺。

14. 古风苏韵,古艺刺绣。

篇10:苏绣的宣传广告词有哪些

2. 苏绣选古艺,真的好品质。

3. “古艺”苏绣,中华锦绣。

4. 苏绣甲天下,古艺誉天堂。

5. 古法依然新,艺德依旧在。

6. 古艺开新花,苏绣美如画。

7. 古艺——千年名城之苏绣。

8. 古艺绣华夏,针针情暖家。

9. 手工精制,领“绣”饰界。

10. 古法聚新意,艺雅茂苏趣。

11. 苏绣名天下,聚茂绽古艺。

12. 古艺“织”造,苏绣骄傲。

13. 专工手绣,针线垂情。

14. 锦绣天下,艺展中华。

篇11:家居饰品品牌的广告词

2. 用心装扮,有你才叫家。

3. 国际家居,美式奢华。

4. 个性美丽家,自然卡迪娅。

5. 卡迪娅,只为家的美。

6. 令人惊“娅”的完美家居。

7. 时尚卡迪娅,美丽更优惠!

8. 梦想为家,此生不换——卡迪娅家居。

9. 引领精致生活,缔造完美家居。

篇12:刘玉霞的苏绣财缘

2010年7月31日,一个平凡的周末,按照事先的约定,记者辗转来到石家庄市乐模商城4楼50号的“绣中缘”店门前。出乎意料的是,玻璃大门紧闭,记者敲了好一会儿门,这家店面的主人刘玉霞才现身。“我都是关起门来做生意,我觉得要进来的顾客始终都会进来,不进来的顾客强迫也没用。”第一个将江南苏绣引进到北方中原大地并加以创新的刘玉霞这样向记者解释道。

入行:无心插柳

1999年,刘玉霞主动辞去大型国有企业高级管理部门的职位,开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苏绣。“工作千篇一律,而且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让自己一辈子干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太可怕了,无异于慢性自杀。我得换一种活法。”谈起辞职的理由,刘玉霞至今仍然庆幸自己当初能够勇敢地跳出生活固有的轨迹,从而才有了今天的精彩。

刚开始辞职的那段时间,重复了十几年的生活规律突然被打破,心里难免有一些失落。幸好母亲和丈夫常常安慰她:“既然工作干得不开心,就别做了。随便做点啥都能养活,家里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离了那点工资就无法生活。”正是没有了后顾之忧,刘玉霞才一头扎入了自己感兴趣的苏绣当中去。

刘玉霞生活在一个传统文化浓厚的家庭,家里兄妹6人,她排行老幺。母亲是一个爱美的人,常常给孩子们在衣服上、鞋子上做上一两朵苏绣,一番耳濡目染的熏陶之后,刘玉霞也喜欢上了穿针引线。除了在母亲手把手的教导下做一些苏绣作品,她还买回来大量的相关书籍,学习苏绣最新技法,了解苏绣最新的潮流。

在家里学了一年多,2000年,刘玉霞又南下苏州,找到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苏绣大家,拜师学艺。然而人家一看她年近40岁,而且是一个根本不懂苏绣的北方人,断然拒绝了她的请求;刘玉霞没有气馁,主动分析自己的不足,第二次,她带上自己的苏绣作品,并对这个老师谈了自己对苏绣、绘画和艺术的理解。对方觉得她的悟性不错,于是同意收她为徒。

在苏州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刘玉霞对苏绣有了更深的理解。苏绣既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艺,而且,在苏绣的过程中,自己还能有一些享受、一些成就,还能修身养性。刘玉霞说,艺术都是相通的。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她已经能把绘画、音乐、文学、书法等艺术融入到苏绣这一手工艺术当中去,让观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在此之前,刘玉霞都只是把苏绣当作一种兴趣,玩玩而已。没想到正是这样的无心插柳,奠定了她日后在这个领域越走越远的基础。

真正促使刘玉霞把苏绣作为一项事业来经营的,是2003年石家庄市再就业办公室的一个电话。这天上午,石家庄市“4050工程”再就业办公室通知她参加一项小老板创业培训。在为期两个星期的培训里,她眼界大开,开始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理念、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培训结束的时候,刘玉霞把自己的一幅苏绣作品《红枫》送给就业局的领导,领导乍一看还以为是摄影作品,等弄明白这是手工苏绣之后,大为惊叹:这样好的作品,为什么不能推向市场呢?

就这样,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刘玉霞决定走出家门,将苏绣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

初创业:困难重重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刘玉霞在就业局的大院里选了两间房,跟一同参加过再就业培训的就业人员签订了就业协议。刘玉霞对再就业人员传授完苏绣的基本制作手法之后,就发给他们一些原料,由他们带回家加工,由刘玉霞按件支付加工费用,作为再就业者的劳动报酬。

有了产出,刘玉霞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收入。如何将产出变成收入,才是一个初入商海的创业者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2004年初,刘玉霞在石家庄市的书画中心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店面,既作为展示苏绣作品的窗口,又可以进行销售。

然而,刚进创业大潮的刘玉霞,就遇到了重重困难。

第一个冲击来自生产工艺。在行业内,大多都是机绣作业,效率高、出成品快、成本低,一幅苏绣采用手工需要一周左右,而机绣却能在同样的时间里生产出五六十幅作品。刘玉霞说,国外的手工产品都是比较昂贵的,这样才能体现出手工的价值。为了让顾客了解手工的价值,刘玉霞将织机搬到店里,当着顾客的面,一针一线地制作苏绣。这架传统的织机让不少人大开眼界,顾客们既了解了苏绣的制作流程,又见证了这是纯手工作品,于是渐渐地就对苏绣产生了好感。

第二个冲击来自竞争对手。“你一个新来的,凭什么跟人家竞争?”刚进入这个行业,刘玉霞就受到了来自同行的质疑。然而,她有着自己的处世观点:同行不是冤家。当大家都在从事某一行业的时候,必然会优胜劣汰,只有适者、强者才能生存。刘玉霞从来不看别家店的价格标签,从来不去同行的店里转悠。

尽管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刘玉霞坚信手工的就是世界的,一定有市场。

做营销:诚信为本

2006年,刘玉霞成立了“绣中缘”苏绣工作室。接下来,刘玉霞多方扩展经营思路,将产品定位为家装、收藏、送礼等多个方面。

刚开始做苏绣的时候,为了推广产品,她将苏绣送到石家庄市内的各大酒店,委托酒店以代销的形式销售苏绣。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刘玉霞与妇联部门联系,把她的苏绣产品当作本地的特色旅游小商品;与小学联系,让苏绣走进孩子们的手工课堂。刘玉霞说,下一步,她希望能将苏绣带往大学,让那些临毕业的大学生也来亲手体验一下苏绣的制作过程。“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浮躁,希望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通过苏绣带给他们一个平静的心态。”此外,刘玉霞还跟服装店联系,经她在服装上、围巾上加上一朵苏绣,服装店的生意顿时好了起来。

“诚信为本”,这是刘玉霞的经营准则,“人脉和人情是经营的第一要素。”有一次,一个老太婆走近店内,看中了一幅苏绣作品,买回家不到两天,老太婆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刘玉霞打来电话,说孩子们不喜欢这幅画,而且价格也比较偏贵,问能否退货。刘玉霞说:“没关系,您要是不喜欢,就拿回来,我负责给您退货就是了。”老太婆非常高兴,两人约定第二天上午来退货。谁知第二天上午刘玉霞临时有事,需要离开店面,临走前她把老太婆买苏绣的钱交给员工,说一旦老太婆来退货,只要没有损坏,就全款退还给人家。第二天老太婆带着画来到店里,得知这一情况后,被刘玉霞的真诚打动,决定不退货了:“我一个老太婆,只要自己喜欢就成,孩子们喜欢不喜欢没关系。这画我不退了!”

刘玉霞说,买卖是顺应自然,不是强买强卖。如今,她都是关着门做生意。“要进来的,始终会进来;不进来的,想留也留不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玉霞对苏绣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将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元素融入进苏绣之外,她还赋予作品新的灵魂,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比着葫芦画瓢比较容易,但要把作品绣出生命来就比较难了。”刘玉霞说道。现在,她已经将苏绣进行了创新和改良,把西画与中画相融合,版画与素描相结合,从而赋予作品新的内涵。从销售情况来看,山水、牡丹等主题作品比较受欢迎。

刘玉霞一边做一边摸索经验,慢慢的,到了2007年,石家庄的不少大型厂矿、政府部门,已经将刘玉霞的苏绣作为礼品,送给洽谈业务的国外友人。他们觉得,这是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礼品。2008年,刘玉霞凭借一幅十八罗汉作品,征服了广大专家评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而刘玉霞的苏绣作品,价格也从200元到数万元不等。

刘玉霞从参加石家庄市再就业办公室组织的培训开始,就陆续培训苏绣学员。迄今为止,在她店里经她培训的学员已超过150名。现在,她每年限制招收6名学员,“既然是工艺,就应该把它做出工艺的样子。”刘玉霞说,“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建立一个培训基地,把苏绣做成一个产业,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刘玉霞说,要想学习苏绣的基本功并非难事。如果学员没有美术功底,就把图案复制下来再绣;如果有美术功底,就照着原样绣。所选的作品原样,一般都是名人作品。苏绣是一次艺术再创作的过程,所以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对于想入行的创业者,刘玉霞说,从技术角度来讲,是可以成功的;从经济利益角度上来讲,这是一个不能快速致富的行业,但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对普通创业者而言,也可以不走刘玉霞的精品路线,走大众化路线,即做工稍微粗糙一点,采用的原料和工艺不同,仍然具备赢利点。“不管什么样的创业者,平和的心态、良好的人脉资源、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这三者缺一不可。”刘玉霞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

刘玉霞说,她没有别人的雄心大志,她只是在做她喜欢做的事情。她不赞同女人要做女强人,“做女强人并不是一件好事,一切顺应自然就行。”她说,“绣中缘”能走到今天,与国家的政策、各级领导和家人的支持密不可分。眼下正是太平盛世,生活水平提高了的人们才有闲暇来玩收藏,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说不清楚生意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好起来的,在刘玉霞的记忆里,生意一直在稳步前进,如今,她的作品已经被预定到了2012年。

编辑李开云

china_publish@188.com

苏绣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刺绣最为有名。

苏绣的特点

篇13:家居饰品公司的宣传广告词

2. 家具卡迪娅,温馨幸福家。

3. 让生活充满艺术。

4. 卡迪娅,家饰行业领导者。

5. 卡迪娅,家居饰品第一家。

6. 卡迪娅,让时尚家居如此简单。

7. 品质品位品鉴,卡迪娅家居。

8. 品味生活,品质享受。

9. 卡迪娅,家饰行业领导品牌。

10. 家居饰品梦想,精致生活天堂。

11. 质地不凡,至美生活。

12. 卡迪娅,让家的感觉更好。

13. 浪漫情怀,可迪娅家居。

14. 一品卡迪娅,生活梦想家。

篇14:经典的家居饰品公司广告词

2. 家居卡迪娅,居家就是美。

3. 卡迪娅,就是美。

4. 卡迪娅:如诗如画,如此爱家!

5. 品赏品质品味——卡迪娅。

6. 享受最好的美式家居——卡迪娅。

7. 住着卡迪娅的家才是想要的家。

8. “饰”你心仪的家——卡迪娅!

9. 卡迪娅,创新家居生活方式!

10. 卡迪娅家居——美家美饰,全心全意!

11. 自然无处不在——卡迪娅。

12. 卡迪娅家居——美家美饰,真心真意!

13. 汇聚中外精品,乐享典尚家居。

14. 今天憧憬梦想,明天实现愿望——卡迪娅家居。

篇15:家居饰品的电视宣传广告词

2. 早知海曙屯奇居,何必东奔西跑。

3. 轻轻动动手,绿色温馨到你手。

4. 海曙屯奇居,只为您的家提供绿色温馨的创意。

5. 环保有个性,超高性价比,谁能与我比!

6. 钻石的品质白菜价——海曙屯奇家居家具饰品。

7. 创新家居饰品,您品质的选择。

8. 集家居精品,汇家装梦想。

9. 我们的本意与您的需求高度一致。

10. 让您的家中充满馨香!

11. 我们只销售适合您个人的绿色家私!

12. 比来比去,还是选择海曙屯。

13. 我们在线上为您提供幸福快乐的家居饰品。

14. 健康生活源自海曙屯奇居家居。

篇16:关于家居饰品公司的广告词

2. 简单的风格,自然的享受——卡迪娅。

3. “美”味生活,源自卡迪娅。

4. 卡迪娅家居,装饰你的家!

5. 卡迪娅家居梦,就像男人为家奋斗。

6. 自然个性浪漫家。

7. 卡迪娅,引领美式家居潮流。

8. 卡迪娅,美式家居引领者!

9. 卡迪娅,与未来同行。

上一篇:向山小学集体评课发言稿下一篇:环卫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