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中常见的通病

2022-12-26

第一篇:家居装修中常见的通病

预制箱梁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混凝土预制箱梁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及防治措施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张仁峰 刘洪成 梁忠强

摘 要 结合浙江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中的施工实践,对先简支后连续的混凝土预制箱梁设计、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本文提出了防治措施及建议,以期对该种结构的桥梁施工控制有所帮助。

关键词 预制箱梁 质量 缺陷 防治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桥梁结构型式也复杂多样。预制箱梁以其结构轻盈、建筑高度小、配筋少、相比现浇箱梁施工速度快捷等优点,在国内(尤其是江南水乡)高等级公路中普遍使用,但这种结构型式在施工中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或质量缺陷。本文结合自己在江浙一带的施工经验,介绍一下在预制箱梁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1、箱梁的预制

1.1箱梁腹板的中下部经常会出现水纹、鱼鳞纹、冷缝、不密实等现象。形成这种缺陷的原因:①设计上钢筋间距、保护层过小。②施工质量控制角度:施工工艺不够完善,粗骨料级配、粒径选择不够合理,粗骨料偏大。箱梁腹板中下部波纹管较密,在波纹管上缘,粗骨料易堆积在一起,而为了保证梁体密实性,必然要加强腹板波纹管处混凝土振捣,有时就可能造成振捣过度,在波纹管下缘形成一层砂浆层,从外观上看,梁体在腹板局部出现不密实或沿波纹管方向出现一层水波纹。 防治措施:采用全断面斜向循环推进浇筑工艺,推进长度宜控制在5m左右;严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粒径、混凝土塌落度,必要时对粗骨料进行过筛。

1.2 预制箱梁张拉后起拱过大,影响桥面系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现箱梁张拉后起拱偏大,特别是边跨箱梁有时起拱值甚至达到4cm左右,导致桥面系施工困难。这主要是因为:①边跨梁与中跨梁相比,预应力筋较多,张拉应力较大。②预制箱梁张拉时,由于龄期等原因,虽然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了张拉设计要求,但弹性模量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引起张拉后跨中起拱过大。③根据图纸设计铺设的箱梁底盘反拱度过小,再加上使用一段时间后,底盘变形,两端头下沉,导致张拉后相对起拱过大。

防治措施:①注意控制张拉时混凝土弹性模量。②严格控制箱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③定期的复测底盘预拱度。

1.3 箱梁负弯矩位置齿板过高,影响到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施工。在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中,经常发现负弯矩齿板混凝土过高,甚至超出了桥面高程。形成这种缺陷的原因:①设计上齿板要高出箱梁顶面,而一般预制箱梁的混凝土铺装层仅为6cm,高出的齿板处只有2.5cm,加上钢筋网片,混凝土铺装只有1cm左右了。②施工中,齿板钢筋笼绑扎不规则,高于设计高程,混凝土势必提高,有时还为了负弯矩张拉,而加厚齿板顶混凝土,这就给后续的桥面铺装施工造成了困难。

防治措施:①施工单位应根据图纸及时打设计变更申请,将齿板降低。我公司在NH-YX2标施工时,就通过与设计单位、业主协商,将齿板变更为与箱梁顶面齐平。②施工中,严格控制齿板钢筋的高度和混凝土的厚度,宁低勿高。

1.4 在负弯矩张拉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齿板处混凝土开裂,有的甚至锚垫板回缩。这主要是因为:箱梁钢筋和齿板钢筋是单独设计,造成了冲突,齿板钢筋绑扎好后,再加上箱梁钢筋,使齿板处钢筋间空隙很小,混凝土难以下沉,导致齿板里面混凝土不密实。 防治措施:①申请设计变更,将齿板处钢筋适当减少。②严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粒径。③浇筑过程中,用钢钎插捣混凝土。

2、箱梁的张拉与压浆

2.1施工中,张拉应力大小控制不准,实测伸长量超出规范要求的±6%。其主要原因:①油表读数不够精确。一般油表读数精确到1Mpa,低于1Mpa只能估读,而且持荷时油表指针往往来回摆动。②千斤顶校验方法有缺陷。千斤顶校验时无论采用主动加压,还是被动加压,往往都是采用主动加压整数时对应的油表读数绘出千斤顶校验曲线,施工中将张拉力对应的油表读数在曲线上找点或内插,这样得到的油表读数与千斤顶实际拉力存在着系统误差。③计算理论伸长量时,预应力钢铰线弹模取值不准。一般弹模取值主要根据试验确定,钢铰线出厂时虽然能符合GB要求,但本身弹模离散较大,不太稳定,可能导致实测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误差较大,超出规范要求。④张拉时,没有配套使用校验的千斤顶和油表。

防治措施:①张拉人员要相对固定,张拉时采用应力和伸长量“双控”。②千斤顶和油表要定期校验,张拉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下来找原因,必要时重新校验千斤顶和油表。③千斤顶和油表校验时尽量采用率定值,即按实际初应力、各阶段控制应力校验对应的油表读数。④扩大钢铰线检测频率,每批钢铰线都要取样做弹模试验,及时调整钢铰线理论伸长量。⑤千斤顶和油表一定要配套使用。

2.2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在压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储 浆桶没浆或其他原因,同一束应力孔道压浆中断,再压时,虽然出浆口冒出了较浓的水泥浆,也很难保证此孔道压浆就饱满了。

防治措施:同一束预应力孔道压浆应一次性完成,不能中断。

3、箱梁的安装 预制箱梁边跨梁的安装不能保证每片梁下永久支座均匀受力。安装时预制箱梁边跨梁伸缩缝端直接放在永久支座上,两个永久支座安放时难以保证其顶面完全在一个水平平面上,有时即使在一个平面上,也有可能因梁底不平造成受力不均;另一端两个临时支座高差过大,也会导致永久支座受力不均,甚至脱空,直接影响以后桥梁使用。

防治措施:①定期检测箱梁底模支座处平整度,控制在1mm以内。②严格控制永久支座和临时支座顶面高程,发现误差及时调整。

4、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本人认为预制箱梁结构如能在设计方面进一步完善,施工方面合理选择粗骨料粒径,优化施工工艺,同时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张拉压浆,就能消除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的质量通病,保证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箱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使得预制箱梁这种结构型式得到更大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① 交通部颁发《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② 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③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第二篇: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杨道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永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

公司,新疆 沙雅 842200)

摘要:从地基与基础、主体工程、楼地面、装修工程及屋面工程四个方面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质量通病,分析生产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观感和正常使用,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虽已引起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高度重视,但至今未从根本上得到克服和治理。

很多工程质量通病都是一些细部做法,简单工序引起的,对建筑物的安全无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下面就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分、分项工程方面,详述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常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1.1地基与基础工程。

1.1.1基坑(槽)机械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后,按规定预留15~30cm人工挖掘修整土层,很多施工管理人员为了抢工期、赶进度或者随挖掘机清土的劳务工人图省事,直接要求挖掘机或者被雨水浸泡;基底修整平整后的原土打夯也是常被省略或遗忘的工序,这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应引起业主、监理、施工等各方的重视。

1.1.2基础和地下室墙体防潮,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施工。如果设计无要求时,应用加水泥重量5%的防水剂的1:2水泥砂浆,抹至标高为-0.06m的墙基或地下室外墙的内侧立面上,其厚度不小于20mm,并压实抹平,喷水养护5~7d;严禁使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

1.1.3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和有防水要求的构筑物(水池、油罐等),浇筑混凝土前支模时,如果采用对拉螺栓,应在螺栓中部焊止水片。拆模后割去此段螺栓,用防水砂浆封填,确保防水、抗渗效果。 1.2主体工程

1.2.1砼及砂浆不进行配合比设计,无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是不严格执行重量计量,塌落度不按构件的具体使用条件及环境确定,砼离散型大。

1.2.2钢筋绑扎不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柱与楼板或次梁交接区箍筋不加密;楼板与悬挑结构建上层钢筋被踩踏,位置达不到要求等。 1.2.3梁柱交接处砼错台,柱子地面砼烂根。

1.2.4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法,使其饱满,不得出现透亮,严禁用水充浆灌缝,也不得用缩口灰的办法代替清水墙的勾缝工序。

1.2.5加气砼砌块、砼小型空心块从生产出品到工地使用的时间(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加气砼砌块应防止雨淋、砌筑是还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填充垟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垟砌筑完并至少7天后,再用实心粘土砖补砌挤紧。这些措施都是预防砌体产生裂缝的措施,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1.2.6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外侧砌体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7度及7度以上抗震设防地区的构造柱处砖墙必须砌成先退后进的大马牙,砌完后要彻底清除构造柱内的杂物,方可支模、浇筑构造柱混凝土。

1.2.7轻质隔垟底部宜砌3~4层实心粘土砖,按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在厕所间厨房等经常用水的房间,其轻质隔墙下部从楼面浇筑结构层时要从上翻同上部墙体等厚度高度不小于120mm的砼墩,以确保踢脚线不空不裂、轻质墙本身不受潮。 1.3楼、地面及装饰工程

1.3.1楼地面及装饰工程阶段各类细部节点的预留洞,预埋件都是在主体施工阶段完成的,像楼梯栏杆、各种大型GRC外墙装饰构件,外墙玻璃幕垟等装饰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都必须通过览图纸,详细标准图集的节点做法,充分掌握在主体施工阶段要预留,预留的各种埋件和洞口。

1.3.2普通楼面提倡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1:2水泥砂浆面层或C20细石混凝土随打随压光做法,在采用初凝前抹灰、终凝前压光。大面积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楼面必须在纵横方向留设分格缝,缝宽5~10mm,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缝内嵌填密封材料,或用玻璃条等做分格条。

1.3.3装饰工程施工必须对主体工程进行结构验收,并认真解决有关问题。

装饰工程必须坚持先做样板间并经检查验收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室内抹灰前应认真清扫基层、贴饼、冲筋、分层施工,严禁一次成活;抹面时要时压光,严禁刷素水泥浆或撒干水泥的做法。 1.3.4 明踢脚线宜突出墙面5~8mm,高度为120~150mm要求高度、高度一致,采用不低于1:2.5水泥砂浆抹成;抹完24h后务必浇水养护5~7d。 1.4屋面工程

1.4.1屋面找平层必须用不低于1:3的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厚度不小于30mm,浇水养护3d以上。

1.4.2屋面找平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和转角处必须做成半径不小于100mm的圆弧形;分格缝的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分格缝缝宽一般为20mm,兼作排气屋面的排气道时,缝宽为30~40mm;排气道应纵横贯通、无赌赛,排气孔以没36㎡设1个位宜,且必须安装固定,封闭严密,加盖风帽。

1.4.3细石混凝土刚性屋面防水层所用原材料及外加剂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防水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且必须配置Φb4@100~200的双向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在分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方水层必须分格,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撑端、屋面转折点及突出屋面的结构交接处,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6m;分格缝应用放水油膏嵌填。

1.4.4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屋面施工时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完成后方可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h后进行检查验收。如果发现有渗漏、积水和排水系统不通畅等现象,应立即补修或返工重做,绝不能敷衍了事。

2生产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

2.1无统一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施工技术标准

2.2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不严格,成品保护意识差。 2.3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乏质量意识。 2.4施工劳务人员参差不齐,技术操作水平有限。

2.5设计部门与施工企业之间配合不密切,设计中施工实施的条件、地理气候、技术标准及施工可行性考虑欠周到。 3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应采取的措施

3.1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工程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人的因素。首先要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使提高工程质量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其次要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尤其关键工种的技术一定要配齐配好。 3.2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把“创优、曾效”作为促进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的推动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质量水平。

3.3施工企业建立奖罚制度,对一些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比较到位的人员及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施工企业一线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定期定时开展一些质量评比参观活动,只有将施工质量深入到管理层次中区,才是提高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的关键。 4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施工难题,如何解决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发生建筑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中,进几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旧的质量通病得到了很好的质量与解决,但是新的质量通病也在不断出现,成为了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课题,质量通病质量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单位代码 10006

学 号

12347000213

分类号

毕业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

措施

学习中心名称

专 学 指

无锡学习中心 土木工程 顾继征 石鹏程 业生导

名姓教

称 名 师

年 月 日

I

摘要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是建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表现的现象较为繁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外观质量缺陷对结构实体的危害程度不一,也可能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耐久性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对其产生的原因要深入研究与探讨,并采取措施加以预控及解决。本文就针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

工程建设,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防治

目 录

内容摘要 ........................................................................................................................... I 引

言 .......................................................................................................................... 1 1 蜂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2 2 麻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2 3 夹渣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3 4 孔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4 5 露筋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4 6 裂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5 7 缺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7 8 混凝土外观产生缺陷后的处理方法 ........................................................................ 7 9 应用实例 .................................................................................................................... 9 结论 ................................................................................................................................ 10 参考文献 ........................................................................................................................ 11

引 言

混凝土外观出现的蜂窝、孔洞、露筋、裂缝等现象,会对混凝土结构物造成破坏,从而降低建筑物强度,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混凝土的蜂窝、孔洞、裂缝会使混凝土内部碳化,消弱钢筋保护层,使钢筋产生锈蚀,遭受破坏。

施工缝夹渣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造成结构断裂,直接破坏建筑物强度。

综上所述,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的外观缺陷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会造成结构体的断裂,导致整体稳定性的破坏。

1 蜂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1.1 产生蜂窝现象的原因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造成这种蜂窝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5点:

1、砼配合比不合理,碎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碎石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1.2 蜂窝现象的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可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浇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浇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2 麻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2.1 产生麻面现象的原因

砼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2.2 麻面现象的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3 夹渣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3.1 产生夹渣现象的原因

施工缝夹渣现象: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浇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3.2 夹渣现象的预防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砼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碎石或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砼表面的水予清除。

3、在浇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一层。

治理方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4 孔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4.1 产生孔洞现象的原因

孔洞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浇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3、砼离析,或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6、不按规定下料,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4.2 孔洞现象的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浇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a. 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b. 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5 露筋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5.1 产生露筋现象的原因

露筋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钢筋露在砼表面。

4 原因分析:

1、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5.2 露筋现象的预防措施

1、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6 裂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6.1 产生裂缝现象的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原因分析:

1、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产生干缩裂缝。

2、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5

3、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的沉陷裂缝。

4、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形成拉应力而产生温度裂缝。

5、由于碱骨料和锈蚀的钢筋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 6.2 裂缝现象的预防措施

1、针对干缩裂缝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针对塑性收缩裂缝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3、针对沉陷裂缝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4、针对温度裂缝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七是大体积混凝土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并在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

6 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八是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十是混凝土中配置少量的钢筋或者掺入纤维材料将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5、针对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一是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二是混凝土级配要良好,三是混凝土浇注要振捣密实,四是钢筋表层涂刷防腐涂料。

7 缺角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7.1 产生缺角现象的原因

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 7.2 缺角现象的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浇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砼结构承重模板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砼阳角,拆模后可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砼浇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8 混凝土外观产生缺陷后的处理方法

8.1 蜂窝现象的处理

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加强养护。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8.2 麻面现象的处理

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或表面无粉刷的,修补时应在麻

7 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潮湿的水泥,将麻面抹平压光。处理缺损厚度在5mm以下的情况,可以使用耐久性薄层修补料进行面层修复。5mm以上的情况,需要使用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修补。其中新老混凝土交接处,还需要进行界面处理,预防后期空鼓以及表面脱落等危害发生。 8.3 夹渣现象的处理

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砼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8.4 孔洞现象的处理

对砼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基本处理方法:先剃打孔洞四周的松动石子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修补密实,注意加强修补部分砼的养护。 8.5 露筋现象的处理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 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8.6 裂缝现象的处理

对裂缝的处理,要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对结构性能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通常可以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也可以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

2、对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可以利用压力设备将水泥浆、环氧树脂等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封堵加固。

3、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裂缝,可以采用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进行补强加固。

8 8.7 缺角现象的处理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9 应用实例

9.1 工程概况

太仓市某高层住宅工程,地下一层,地上3幢楼均为25层,总建筑面积:45600 m,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五层结构以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29.2 现场调查

该工程2#住宅楼六层墙板及顶板于2011年6月2日19:20分开始浇筑,至2日23:40浇筑完毕,4日上午开始墙板拆模,发现B轴/12-13轴墙板部位出现蜂窝现象,蜂窝面积在1200mm×900mm之间。

9.3 蜂窝原因分析

该工程混凝土均为商品混凝土,颗粒级配及各掺料符合配合比要求,该批次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标准值为120mm,与现场坍落度实测值值135mm相差15mm,符合规定要求。应该是施工作业班组在浇筑过程中,对该部位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9.4 预防措施

施工单位在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并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9.5 现场处理

该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表面12~15mm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后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冲净,支模后用耐久性高强修补料进行仔细填塞捣实,经相关单位检测认定,该墙板混凝土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不影响结构安全,经修补后不影响正常使用。

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缺陷是影响建筑物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物的结构或构件常常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各种缺陷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是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因此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缺陷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等方面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全面系统的考虑。从缺陷的分类入手,弄清缺陷出现的原因,对缺陷采取措施加以正确的处理,能够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的产生或者使缺陷尽可能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缺陷的出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缺陷问题将会逐渐得到圆满的解决。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2005年8月

[2] 侯君伟主编,建筑工程施工常见资料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 陈士良,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 [4]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 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中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

第四篇: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摘要: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 蜂窝、 (1)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

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 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2)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应采取措施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 麻面 (1)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 模板湿润不够; 漏涂隔离剂。 (2)预防措施: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 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3. 露筋 (1)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振捣不实。 (2)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及马凳铁高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h 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 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4. 孔洞 (1)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2)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 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 5. 缝隙及夹渣 (1)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2)预防措施: 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 6. 缺棱掉角 (1)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 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2)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 搅拌时间要足够;

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7. 墙柱底部烂根 (1)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

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2)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要防止侧板吊脚;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 厚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 8. 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1)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 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2)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9.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1)产生原因: 未设现浇板厚度控制点,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

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2)预防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点,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 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 混凝土达到1.2MPa 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0. 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1)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 埋件固定措施不当, 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2)预防措施: 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

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11.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1)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2)预防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

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2. 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1)产生原因: 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 放置钢筋骨架时冲力过大。 (2)预防措施: 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 当承托上人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 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第五篇:混凝土工程施工浅谈如何防治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时质量通病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在铁路桥梁、公路桥梁、城市各种桥梁中,这是因为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变水下作业为水上施工,从而大大简化施工,缩短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其施工质量难于控制,发生事故后又较难处理。因此如何在施工工艺上采取一些措施,尽量避免或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自己施工多座灌注桩桥梁的实践经验,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钻进中坍孔

在钻孔过程中,如果钻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就表示已坍孔。此时,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钻头进尺,但钻孔负荷显著增加,泥浆泵压力突然上升,造成憋泵。一旦坍孔,钻孔便无法正常进行,易造成掉钻、埋钻事故。

防治措施:

1、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粘度的泥浆。一般选用优质黄泥制作黄泥浆,要求黄泥中不得含有沙石等杂质,塑性指数大于22。并放慢进尺速度(钻孔进尺的平均速度一般控制在6-7米/h为宜),也可投入粘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将粘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稳定孔壁。

2、根据不同地质,调整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确保孔内外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黄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25~1.30左右,数量不少于单桩井孔体积的2倍。实践证明:高质充足的黄泥浆是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钻制井孔上段6~7米时,可不必向井孔内输入高压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井壁(这一位置最易坍塌)。

3、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中段6~7m可输入高压水承压清孔。下段6~7m输入黄泥浆,如此作法,既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费用较高的黄泥用量。

4、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用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实填密实重新钻孔。

5、发生孔内坍塌时,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

二、钻孔偏斜

现场钻成的桩孔,垂直桩不竖直,斜桩斜度不符合要求的标准或桩位偏离设计桩位等称为钻孔偏斜。钻孔偏斜会会使灌注桩施工时钢筋笼难吊入,或造成桩的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造成钻孔偏斜的原因大致有五个方面:

1、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

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在粒径大小悬殊的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3、扩孔较大处,钻头摆动偏向一方。

4、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5、钻杆弯曲,接头不正。

防治措施:

1、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起重滑轮轮轴,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2、由于主动钻杆较长,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必须在钻架上增设导向架,控制钻杆上的提引水笼头,使其沿导向架向中钻进。

3、钻杆、接头应逐个检查,及时调正。主动钻杆弯曲,要用千斤顶及进调直。

4、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中钻进时,应吊着钻杆控制进尺,低速钻进。或回填片石、卵石冲平后再钻。

5、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正直。

6、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砂粘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继续钻进,也可以在开始偏斜处设置少量炸药(少于1kg)爆破,然后用砂石和砂砾石回填到该位置以上1m左右,重新冲钻。

三、缩孔

产生孔径小于设计孔径现象称为缩孔。缩孔产生钢筋笼的砼保护层过小及降低桩承载力的质量问题。产生缩孔主要原因有:

1、钻具焊补不及时,严重磨损的钻锥往往钻出比设计桩径径稍小的孔。

2、钻进地层中有软塑土,遇土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防治措施:

1、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及时补焊或更换钻齿。有软塑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2、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四、掉钻、卡钻和埋钻

钻头补卡住为卡钻,钻头脱开钻杆掉入孔内为掉钻。掉钻后打捞造成坍孔为埋钻。出现上述现象影响钻孔正常进行延误工期。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1、冲击钻孔时钻头旋转不匀,产生梅花形孔。或孔内有探头石等均能发生卡钻。倾斜长护筒下端被钻头撞击变形及钻头倾倒,也能发生卡钻。

2、卡钻时强提、强扭,使钻杆、钢丝绳断裂;钻杆接头不良、滑丝;电机接线错误,使不能反转的钻杆松脱,钻杆、钢丝绳、联结装置磨损,未及时更换等均造成掉钻事故。

防治措施:

1、经常检查转向装置,保证灵活,经常检查钻杆、钢丝绳及联结装置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件,防止掉钻。

2、用低冲程时,隔一段时间要更换高一些的冲程,使冲锥有足够的转动时间,避免形成梅花孔而卡钻。

3、对于卡钻,不宜强提,只宜轻提钻头。如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钻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头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

4、对于掉钻,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

5、对于埋钻,较轻的是糊钻,此时应对泥浆稠度,钻渣,进出口,钻杆内径大小,排渣设备进行检查、计算,并控制适当的进尺。若已严重糊钻,应停钻提出钻头,清除钻渣,冲击钻糊钻时,应减小冲程,降低泥浆稠度,并在粘土层上回填部分砂、砾石。如是坍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埋钻,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钻的泥砂。提出钻头。

五、护筒冒水、钻孔漏浆

护筒外壁冒水,护筒刃脚或钻孔壁向孔外漏泥浆的现象称为护筒冒水、钻孔

漏浆。一旦漏浆,护筒内承压水头高并得不到保障,易引发坍孔,也会造成护筒倾斜、位移及周围地面下沉。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1、护筒埋设太浅,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的接缝不严密,在护筒刃脚或其接缝处产生漏水。

2、钻头起落时,碰撞护筒,造成漏水。

3、钻孔中遇有透水性强或地下水流动的地层。

4、护筒内水位过高。

防治措施:

1、埋设护筒时,护筒四周土要分层夯实,土质量选择含水量适当的粘土。外护筒一般采用钢制护筒,内径2米左右为宜,其主要作用是固定桩位,控制孔口有一定的水头,保护孔口塌陷,不穿孔。在旱地上埋设外护筒一般采用挖埋法。埋置深度以进入好土1米以上为宜,并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最好选用黄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以达到最佳密实度。在水中埋设外护筒可采用振动加压下沉法。护筒底一定要下沉至硬土1米左右,否则易坍塌、穿孔。

2、起落钻头,要注意对中,避免碰撞护筒。

3、有钻孔漏浆相应情况时,可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采取加大泥浆比重,倒入粘土慢速转达动,用冲击法钻孔时,还可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增强护壁。

4、适当降低护筒内的水头。施工中,严格控制好护筒内水位,一般情况下,以保护高于筒外施工水位1.5m为宜。水头过高易从护筒底脚处产生空孔现象,水头过低又会减弱井孔内的水压外渗护壁作用,甚至产生“反渗”现象。

5、护筒刃脚冒水,可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如护筒接缝漏水,可用潜水工下水进行作业堵塞。

6、如护筒严重下沉、位移,则应返工重埋护筒。

7、钻孔孔壁漏水,可倒入粘土或填入片石、碎卵石土,以增强护壁。

六、清孔后孔底沉淀超厚

如只用掏渣法清孔或采用喷射清孔法或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也就会使清孔后孔底沉淀超厚。清孔的目的是抽、换孔内泥浆,降低孔内水的泥浆相对密度。掏渣法、喷射法及加深孔底均未达到清孔的目的,不仅使桩尖承载力降

低;且易引起桩身砼产生来泥或有灰层,甚至发生断桩。产生孔底沉淀超厚的原因主要有:

1、掏渣法清孔只能去除孔底粗粒钻渣,不能降低泥浆的相对密度,灌注砼时,会有部分泥浆成分沉淀至孔底使桩尖沉淀层加厚。

2、喷射清孔时,射水(或射风)的压力过大易引起坍孔,压力过小,又不能有效翻动孔底沉淀物。

3、加深孔底不能降低孔内水中泥浆的相对密度,同时,加深孔底增加的承载力不能补偿未清孔造成的承载力损失。

防治措施:

1、清孔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土层情况选定适应方法,应达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清除钻渣清除沉淀层或尽量减少其厚度的目的。

1、清孔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土层情况选定适应方法,应达到降低泥浆相对密度,清除钻渣清除沉淀层或尽量减少其厚度的目的。

2、对于各种钻孔方法,采用抽浆清孔法清孔最彻底。清孔中,应注意始终保护孔内流水头,以防坍孔。

3、清孔后,应从孔口、孔中部和孔底部分提取泥浆。测定要求的各项指标。要求这三部分指标的平均值,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4、柱承桩清孔后,将取样盒吊到孔底,灌注水下砼前取出样盒检查沉淀在盒内的渣土,其厚应不大于设计规定。

上一篇:监控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