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2024-04-21

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通用7篇)

篇1: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信息窗3:纳税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第1、2个红点问题。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孔林、孔庙、孔府三幅图片,并以文字的形式提供了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曲阜市的游客人数及门票收入等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税率的问题,引入对纳税和折扣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阜。曲阜可是我们山东有名的文化圣地,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

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谈话: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组资料。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

【设计意图】由学生或老师介绍曲阜的名胜古迹创造出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要去了解有关信息的兴趣,但由于学生对税率等相关知识还没有一个具体、全面的了解,因此由老师直接提出问题,避免学生因提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而浪费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能不能帮上忙?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独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税率”和“折扣”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了解,因些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两方面的有关知识,明确它们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理解,就能够独立的解答这些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第4题是一道求汇费的题目,是纳税问题的拓展。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汇率的含义,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来想一想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税率、打折的有关知识,并且我们学会了计算 税额,谁能谈一谈为什么要纳税呢?

纳税对国家建设、国防、教育、社会保障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不仅企业、社会团体要纳税,达到一定收入的个人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请看大屏幕:

1、自主练习第2题(多媒体出示)。指名读题。这是一道解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练习时,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组织学生分析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教师应结合练习向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谈话:谁还记得打折是怎么一回事?你购买商品时遇到过打折吗?

2、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自己计算并填在书上,做完后展示集体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交流“八五折、五折等是什么意思?”弄清楚这类题目实质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接着上节课学生对税率、打折等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深化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但复习、辨析了有关纳税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纳税的意义。弄清楚生活中的打折是怎么回事。

二、我要练一练。

谈话:看来纳税、打折实际还是百分数的问题,我们再来练习做几道百分数应用题好吗?

1、自主练习第6题。自主解答,集体订正。交流时重点问:短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长百分之几呢?

2、自主练习第7题(多媒体出示,学生自主练习,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7题与第6题的不同点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3、自主练习第8题(多媒体出示)。指名读题。提示:先比较此题与6、7题的区别,然后再解答。重点交流:这道题谁做单位“1”,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特别是对比练习,进一步帮助学 生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第八题更让学生加深了单位“1”未知情况下,该怎样选择合适方法来解答题目。为进一步解答复杂的纳税、折扣问题打好了基础。

三、综合运用,拓展训练。

谈话:生活中商家还有好多令人迷惑的折扣和促销方式,你能明辨该选择哪种吗?

1、自主练习第9题。先小组讨论,再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解法。

2、自主练习第10题(多媒体出示)。

集体讨论交流:“九折”是什么意思?“买5本赠1本呢?”“满50元八折呢?”

自主解答。集体交流订正。重点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以后遇到类似的促销方式我们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练习过程以小组活动为载体,以角色的转变为纽带,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

多媒体出示课本43页“课外实践”,自己阅读。集体交流:“百分点”和“负增长”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体会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2: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1、蚂蚁靠气味、触角传递信息的。

2、蜜蜂发现新的蜜源后就会飞回蜂巢兴废地跳舞。

3、蜜蜂跳“8”字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远;跳圆圈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近。

4、聋哑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视觉接受外界信息。

5、盲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听觉接受外界信息。

6、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

7、蚂蚁和其它昆虫一样,是靠触角区分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

二、明辨是非

1、动物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2、蜜蜂发现新的蜜源会返回蜂巢兴奋地跳舞。

3、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

三、简答:

1、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答: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传递信息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它膜翅目的昆虫发育得要好,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它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第加强气味。如果这里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没有没有再来,气味就会逐渐消散。如果一只没有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它蚂蚁警惕,都处于供应状态。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出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靠触角区分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技能区分气味的强度,也能区分气味来源的方向和距离。

2、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答:昆虫的舞蹈语言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这种作用在蜜蜂中表现尤其突出。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集花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排除“侦查蜂〞去寻找蜜源。“侦查蜂〞找到距蜂巢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就回巢报信,除了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折小圆圈,以“圆圈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巢100米以外,“侦查蜂〞便改变舞姿,呈“8〞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路线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钟,那么约1000米。

3、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诱捕害虫,例如夏天夜晚的驱蚊灯。

4、列举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答:〔1〕捕蝇草靠容貌感触获取信息;〔2〕雄孔雀用美丽的外表传递信息〔吸引异性,吓走侵略者〕;〔3〕大猩猩用表情向其他生命体传递信息;〔4〕鸡下蛋后用声音传递信息。

四、探究与发现

研究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工程

现象

结论

在蚂蚁队中放一条海绵

后面的蚂蚁仍然能找到队伍

蚂蚁是靠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用樟脑球在蚂蚁队中画一道线

后面的蚂蚁不能找到队伍

蚂蚁如何传递信息?

有一天,我刚刚完成作业,闲着无事,便到走廊走走。突然看到了墙上有个小黑点,走进一看,哦,原来是两只蚂蚁!处于好奇心,我挑逗起蚂蚁来:我拿来一小块面包,放在蚂蚁面前。本来以为蚂蚁会立刻扑过来,扑到面包上狼吞虎咽。但是,蚂蚁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凑到一起,两只触角对着两只触角,好似在一同商量着什么。突然,其中一只蚂蚁闪电般地跑进了一个极小的,不太容易发觉的洞口。不一会儿,蚂蚁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大群蚂蚁,接着,蚂蚁又凑到一块儿,触角对着触角。突然,蚂蚁又转过身,一起钻到了面包的底下,接着,只见面包在蚂蚁的抬动下缓缓移动,移向了那个洞口…………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对蚂蚁的举动打了一个问号:蚂蚁的触角对着触角是啥意思呢?我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起来:蚂蚁触角对着触角,那样子好似是在商量大事……咦,商量大事!书上说蚂蚁没有发音器官,莫非……我把蚂蚁的举动和书上所说的联系起来,立刻恍然大悟:触角对着触角确实是在传递信息!

篇3: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8——2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的乘法口诀。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关键:3的乘法口诀的综合运用。教学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小丑头顶小碗,手扔彩球,每个小丑头顶多少个小碗?手里有几个小球?

有一位小朋友又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小丑3个球,两个小丑6个球,你能接着说下去吗?

学生举手说一说。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小球,表示出一个小丑手里拿的小球数量。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一个小丑手里拿着几个小球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2.探究两个小丑手里有几个球。

(1)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个小丑。

(2)现在你摆了几个小丑了?(3)两个小丑手里有几个球?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加法算式。两个小丑 3+3=6 3.探究3个小丑手里的球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让学生在摆的同时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做准备

5.指生答: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一个小丑3个球,就是1个3,那么可以用乘法算式1×3=3来表示。指生说各部分的含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三得三。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2个小丑手里的球吗? 指生答 2×3=6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它编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二三_____ 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由几个算式编出的口诀 全班齐读算式和口诀。教师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发现其中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先举手说一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

得九、三四十二和三五十五。今后遇到与3相乘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用上面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你能把学过的口诀说个你的同位听一听吗?同位之间互相看口诀,说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21页主练习第1题。

对于有困难的同学,教师个别指导,几名同学举手说出答案,师生共同纠正。3.学生自己完成课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读信息图,最后1名同学读出答案。作业布置

1.自主练习第2题。2.熟记3的乘法口诀。板书设计 3的乘法口诀

1个小丑3个球 3 1×3=3 口诀:一三得三 2个小丑6个球 3+3=6 2×3=6 口诀:二三得六 3个小丑9个球 3+3+3=9 3×3=9 口诀:三三得九

篇4: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学习目标】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梯形的面积】

二、出示目标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目标: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请大家齐读一下。

三、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87页——第89页(看图、看文字)内容,重点看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4分钟后,比谁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三)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的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2、板演练习,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90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4)给第二题打“√”或“×”。(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的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会做的请举手?请说一说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六、练一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窗3一(梯形的面积)练习课

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一下目标(示标)二.生独完成P91 4、5、6题 1.生独立完成 2.评议

三.独立完成P92 8题(找3人扮演)1.生独立完成 2.生更正补充 3.评议 四.课堂作业

篇5: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教学内容:解方程

重点难点:会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课前准备:简易天平、砝码、小方木块。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应用意识。导学目标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

一、回顾整理

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

①X+0.3=1.8

② X-1.5=4

③X-6=7.6

④X+5=322、我会填。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 这个方程的解是()

3、我会选

(1)χ+32=76的解是()

A、χ=42B、χ=144C、χ=44

(2)χ-12=4的解是()

A、χ=8B、χ=16C、χ=23

(3)χ+8=60的解是()

A、χ=480B、χ=52C、χ=7.5

(4)χ -3.5 =1.5的解是()

A、χ=5B、χ=20C、χ=2

二、自主练习:

1、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2、教师先带领学生读懂题意,在自己独立完成。

3、体会分析题意,自己独立解答。

4、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合理使用:

篇6: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教案基本属性:

教案名称:《加法运算律》教案

教案信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加法运算律》

文/段庆娟

教材分析:

在游览了黄河小浪底的美丽景色之后,引入保护母亲河的话题。在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情境中,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等。

教案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

2、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1)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黄河的全长约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提问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其中的两种计算方法:

(39+34)+2

39+(34+2)

=73+2

=39+36

=75(平方千米)

=75(平方千米)

同样,第二个问题也可能产生两种计算方法:

(3470+1210)+790和 3470+(1210+790)师: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内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基本知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这会是一个规律吗?请想办法验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充分的例子验证猜想。

全班汇报交流后,用字母表示出加法结合律:

(a+b)+c=a+(b+c)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利用小组学习的机会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学习加法交换律

师: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填空并观察算式,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

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字母也来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a+b=b+a

设计意图: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己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可以提高学生自

我学习能力。

3、运用新知:

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率能解决哪些问题呢?(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

是不是这样呢?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观察下面的算式,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出示:

282+63+37 学生思考并交流。是连加的算式,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用加法结合律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利用新学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连接完要说明理由,然后将题目做下去,进行简便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4、生独立完成5-9题,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整理。

课堂素材:

多媒体课件《加法运算律》PPT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观察:28+17=17+28

(28+17)+23=28+(17+23)

17+23=23+17 猜想:

验证:1+2=2+(38+42)+58=38+(42+58)

15+23=23+1

5(27+24)+26=27+(24+26)

……

……

结论: a+b=b+a

(a+b)+c=a+(b+c)

教学反思:

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篇7: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教学内容:

教科书54页信息窗3。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3.在现实生活,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学准备:学具盒、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水族馆吗?老师也去过,真是太有趣了!我还拍了许多漂亮的照片想看吗?(出示课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鱼缸有红鱼和黄鱼),你还发现了什么?(右边的鱼缸有黄鱼和蓝鱼)。2.出示统计表格,提出问题。

我分别把两部分鱼作了一下统计(出示左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生答,师板书:左边鱼缸有多少条金鱼?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谁来列算式?(生答师板书算式)14+28=()(条)

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们是用小棒摆出来的。(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4根加8根得到1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再和原来的3捆加在一起。)

生:我们是列竖式来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并详细讲解4加8的进位在竖式中的表示方法,有学生可能从个位加起,也可能有学生从十位 1

加起,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下从哪边开始好一些,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那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请用你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第二个问题:右边鱼缸有多少条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师:谁愿交流一下你的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使学生经历算法优化的过程)(4)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不过在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练习巩固。

1.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意编出数学故事,并解答。2.课本56页自主练习第2题。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又掌握了哪些新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14+28=42(条)23+27=50(条)1 4 2 3 + 2 1 8 + 21 7 4 2 5 0

上一篇:下定义练习题下一篇:送远曲,送远曲张籍,送远曲的意思,送远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