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古诗词复习教案

2022-08-19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下古诗词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六下古诗词复习教案

六下古诗复习导学案

小学毕业班语文古诗复习导学案

---------------漫 步 古 诗 园

复习目标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一、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1、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诗描绘了秀丽的山乡春景,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写四季的诗词?小组合作完成

描写春:

描写夏: 描写秋:

描写冬:

2、、出示图,看到景,你想起了——

送别诗:

3、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 A、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B、看到祖国统一竟喜极而涕,这是多么浓郁的爱国热情啊!真不愧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啊!像杜甫这样爱国的诗人数不胜数,他们也写下许多杰出的爱国诗篇,你还知道哪些? 爱国诗篇

陆游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负责的父亲,还记得他教育小儿子读书的诗篇吗?关于读书的诗篇还有很多,如——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4、《石灰吟》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

托物言志的诗: 还有哲理诗

哲理诗:

自主发现:

二、阅读诗歌,感悟诗情

1 (了解作者,读懂题意;借助注释,读通诗句;充分想象,领悟诗情;)

雪 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①降(xiáng),服输。②“骚人”,即诗人;阁,同“搁”,放下。③“平章”,评论。

(1)了解作者,读懂题意

卢梅坡:属于花鸟诗人,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其诗中从不感慨国家大事与黎民疾苦,以揭示事理为主。读读诗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2)借助注释,读通诗句。(3)充分想象,领悟诗情。

2、小结:刚才我们从了解作者,读懂题意;借助注释,读通诗句;充分想象,领悟诗情这3方面来阅读古诗,准确地感受古诗《雪梅》所表达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我们还以托物言志的诗为例(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3、练习比较诗的异同:

(1)从作者来看,《墨梅》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竹石》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______;三首诗都是采用了_______的手法。

(2)从内容上看,《墨梅》、《竹石》、《石灰吟》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事物,分别写了它们的__ _ 、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表达的志向来看:《墨梅》表达了_________;《竹石》表现了__________;《石灰吟》表现了____________。

(4)从修辞手法来看:不同的是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拟人___修辞手法,_______和______运用了___双关____的手法。

三、学以致用: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用 “ ” 祝你来年学习进步。

(2)、小明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他认为书读的越多越好,正如杜甫所言 , 。”但我认为,还要照朱熹说的做“ ,

。”才能感受到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 , 。”两句诗的意思。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代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第二篇:六下立体图形复习教案

六年级总复习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十二册P1

13、114,练习二十二第

3、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立体图形体积公式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能够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整理提纲(家庭作业)

1、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该复习什么知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师:昨天老师叫大家根据要求自主复习整理蚯蚓同,你完成了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合作学习一: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师;下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整理的复习提纲,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整理的学习提纲(表格式、小报式、树系式)你还有补充吗? 第一人详细介绍,第

2、3国家人只在的结构和不同之处。 (3)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整理得不错,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A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定义 B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C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量单位

2、合作学习二

师:这些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1)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长方体——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拼摆 正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圆柱——拼组成长方体

圆锥——实验探究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3、梳理关系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这些公式的推导的过程,它们都应用了什么方法?(转化) 新知——旧知

三、练习应用

1、基础应用 师:同学们整理了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你会用这些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吗?

下面做几道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生活应用 (1)出示例1 要求边读边思考:已知哪些信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哪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

3、考考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师: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去解决? (1)粉刷教室屋顶的和墙面,算粉刷的面积 (2)为正方体的礼盒包装,算需要多大的包装纸 (3)制作圆柱形的烟囱,算需要多大的铁皮

(4)算一个冰箱的占地面积?它需要占多大的空间?它最多能容纳多少东西?提问: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4、书P115—第三题 (1)连线

(2)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提问: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觉得在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三篇:六下古诗词

六下课外古诗词

《山中杂诗》

1.诗中描绘山峰环绕,竹林茂盛的美丽幽静之景的诗句:

2.诗中突出表现山中奇趣的诗句:

1.《竹里馆》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2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峨眉山月歌》

1.抒写峨眉山月色,即写月映清江之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蜀途中所见)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语短情长,该诗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夸张)

2.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思乡之情)的诗句:

1.《逢入京使》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

2.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 (“功名只向马上取”的开阔胸襟)

1.《滁州西涧》与李商隐《晚晴》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抒发同样的恬淡之情的诗句:

2.以横卧舟中的撑船人的悠闲,反衬有才人得不到重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

1.《江南逢李龟年》诗中点明初逢地及听歌频繁,表明杜甫和李龟年早有交情的诗句:

2.《江南逢李龟年》诗中描绘二人晚年重逢,彼此飘零异地、感慨万千的诗句:

1、《送灵澈上人》描绘竹林寺景致的诗句或描绘竹林寺幽静环境的诗句:

2.描绘灵澈上人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走向远方的诗句:

1《约客》诗中让人感受到雨夜诗意般的情致或介绍季节和环境的诗句(写景名句):

2.诗人一直伴着孤灯,焦急地等待所约的客人,营造出孤灯、夜雨、独坐的清寂氛围的诗句:1·《论诗》表现随时代发展再好的东西也有它的局限性的诗句是:

2·《论诗》表现诗人敢于创新的精神且具有现实意义,并实现其主张的诗句:1

第四篇:六下10首古诗词备课

六年级下册10首古诗词备课

一、本组古诗词的特点:

本组古诗词共10首。从体裁上看有8首诗,2首词。从内容上看,有送别诗2首,咏物言志诗2首,写景诗2首,体现作者爱国、忧国之思的2首,体现作者积极人生态度的1首,渴望亲情的1首。从诗词产生的时间看,有三国诗1首,唐诗4首,宋诗2首,明诗1首,清诗2首。

本册教材将这10首古诗词安排在六个专题学习之后,既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又承接了本册向初中过渡的编排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课外自学,教师适当引导、以检查和拓展为主。因此,这10首古诗词,我们作如下教学设计:

三、每首古诗词的写作特点:

1、《七步诗》巧妙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设喻,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2、《鸟鸣涧》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山中美丽、空寂的景色,前两句是静态的描摹,后两句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借被惊醒的山里的鸟儿,偶尔在山涧中发出鸣叫,衬托山里的宁静。“月出惊山鸟”一句写得颇富创意。月亮出来本是无声无息的,但它的出现,它的光亮却惊醒了栖息的山鸟,更显山里月亮之明,山中夜晚之静。

3、《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写景从大处着墨,画面浩渺开阔,抒情则细腻含蓄,诗的前两句写夜雨的寒意不仅给吴地江天增添了几分萧瑟,而且弥漫于两位即将离别的朋友心头。诗人将惜别的凄楚氛围凝聚在楚山上,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惆怅。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从凄楚孤寂中振奋起精神,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表明自己不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

4、《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前两句写花多。“花满蹊”“压枝低”,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春花的繁盛,遮盖了小路,压低了花枝。后两句写花间景象。“留连戏蝶时时舞”用拟人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鲜艳芬芳。“自在娇莺恰恰啼”既表明了诗人赏花时黄莺在啼啭鸣叫,更体现了此时诗人愉快的心情。所以在诗人的心中,彩蝶在为自己跳舞,黄莺在为自己歌唱。整首诗简洁明快,动静结合,把乡村生活刻画得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5、《石灰吟》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篇。诗中借吟咏石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诗歌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说明石灰岩从出世时即经过磨练。次句写石灰烧练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煅烧,面对严酷的考验,从容自若,处之泰然。后两句

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于人间的追求。诗歌运用了拟人、借喻等手法,形象生动,语言铿锵有力。

6、《竹石》这首诗借物言志。通过描写生长在岩石上的竹子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矢志不渝的刚毅性格。此句表明竹子对生存条件并无过高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诗的后两句写竹子经历磨难之后,照样坚韧劲拔,暗喻诗人经历人生的磨难艰险而操守更加坚定。诗歌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一个“喜“字贯穿全诗,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后四句通过想象,尽情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趁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诗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8、《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本诗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发人深思,催人振奋。

9、《浣溪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词,体现了作者不服衰老、执著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情。

词的上阙描写了暮春游清泉寺所见到的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下阙借景抒怀,作者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词中的“再少”,并非指 “返老还童”,而是指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词人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不服衰老的宣言,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是一首送别词。描写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⑴比喻巧妙,耐人寻味。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开头两句就别具风格。前人称赞女子的美一般都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来形容。而这里词人却反而用之,将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眉毛和眼波,构思新巧;后面紧跟着又将山水交汇的地方比作“眉眼盈盈处”,表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⑵拟人手法,生动风趣。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将季节与人巧妙连接,希望好友与春色同归,这是对

朋友的嘱咐,也是对朋友的祝福。

五、每首古诗词的知识点与重点、难点:(红色字体为重点,绿色字体为难点。) 《七步诗》

1、题目解释:“七步诗”指走七步时间内吟成的诗。

2、写作背景:曹植的兄长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后,忌妒弟弟的才学。有一天,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作一首诗,作不出来就杀头。曹植联想到兄弟之间竟要手足相残,万分悲痛,于是有感而发,七步之内吟出了这首诗。

3、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诗人。

4、“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的意思是: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5、“豆”喻指曹植,“萁”喻指曹丕。

《鸟鸣涧》

1、题目解释:“鸟鸣涧”就是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2、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田园山水诗的创作上,诗风淡泊宁静 清新自然 描写传神。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传世。

3、《鸟鸣涧》描绘了春天的夜晚,山中美丽、空寂的景色,

《芙蓉楼送辛渐》

1、题目解释:“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

2、写作背景: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

沸腾,两窜遐荒”,开元二十七年被贬岭南即是第一次,从岭南归来后,他被任为江宁丞,几年后再次被贬谪到更远的龙标,可见当时他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之中。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3、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其诗气

势雄浑,格调高昂,以七绝最为出色,因此享有“七绝圣手”的美意。

4、“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表明了诗人

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5、“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楚山孤”这一画面入诗,表达了诗人离开

朋友时强烈的孤寂感。

6、“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比喻心的纯洁。

7、“冰心”“玉壶”这一典故的由来: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

(《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江畔独步寻花》

1、 题目解释:“江畔”指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题目的

意思是说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欣赏鲜花。

2、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生

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后人尊为“诗圣”。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有组诗“三吏”“三别”及《春望》《绝句》等。

3、 “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留连戏蝶时时舞”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鲜艳

芬芳。“自在娇莺恰恰啼”既表明了诗人赏花时黄莺在啼啭鸣叫,更体现了此时诗人愉快的心情。

4、 花的特点;夸张写出了花的繁盛,拟人写出了花的美丽。

《石灰吟》

1、题目解释:“石灰“是古人建筑中用于涂抹和黏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

而成,须经过山中千锤百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它的制作过程用拟人的方法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这里是吟咏的意思,“石灰吟”就是吟咏石灰。

2、作者简介:于谦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

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3、“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面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竹石》

1、 题目解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有竹有石,

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2、 作者简介: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

3、 《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不畏艰险磨难,刚正不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题目解释:“闻”,听说。“官军”,唐王朝军队。“收河南河北”,唐军大败叛军,收复失地,安史之乱结束。

2、写作背景:安史之乱是指唐将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而发动的叛乱,战乱持续了

八年之久。写本诗时,诗人因战乱在外漂泊已五年,他无时无刻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写下了这首“生平第一首快诗”。

3、作者简介:详见《江畔独步寻花》

4、了解与现代含义不同的词,如:“白日”,晴天。“青春”,春天的景物。“妻子”,

妻子和孩子。“涕泪”,眼泪。“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出了诗人听到收复失地后急切返乡的欢快心情。

6、“涕泪满裳”、“喜欲狂”、“歌须纵酒”原因: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

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这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

《己亥杂诗》

1、题目解释:“己亥”指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一本诗

集,本诗是其中的第220首。

2、写作背景: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

庭腐朽、黑暗,压抑、束缚人才的现状,作诗315首表达他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3、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敌。

他的诗抨击黑暗,充满激情。

4、“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当时死气沉

沉的局面,以及改革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5、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

出的强烈愿望。

《浣溪沙》

1、题目解释:“浣溪沙”,词牌名,不是题目。“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词前小序,交代溪水流向,为抒情作铺垫。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3、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

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是文学名家,世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白发”和“黄鸡”两个典故的由来: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

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5、下阙的意思以及它所抒发的情怀。不服衰老、执著生活、乐观旷达。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 题目解释: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题目点明了要描写的主要事件。 “卜算子”,

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词的题目。“鲍浩然”诗人的朋友。“之”,去、到。

2、 作者简介:王观,宋代词人。

3、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将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眉毛和眼波。

4、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的表达了作

者与朋友惜别的深情。

5、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

祝愿。

第五篇:_六下《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古诗词背诵

第一课时

《七步诗》《鸟鸣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第二课时《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点拨,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第三课时《石灰吟》《竹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点拨,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点拨,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名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第五课时《浣溪沙》《卜算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点拨,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 (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上一篇:论坛志愿者招募方案下一篇:烈士子女补助申请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