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

2024-05-07

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精选6篇)

篇1: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来,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也充分享受到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甜头。课堂上教师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那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呢?我认为: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整节教学生字课,往往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图片、看FLASH字的分解动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日月明》一课是的明字时,可以这样做:屏幕上跳出一太阳、一月亮,慢慢地把两图紧靠放好,然后动画放出光芒万丈,再放动画“太阳”变成“日”字,“月亮”变成“月”字,自然成了“明”字,学生在记住字的同时,还理解了该字的意思,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

低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能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1)走迷宫。屏幕上显示一处迷宫图,学生通过读出迷宫中的字,可以走出迷宫。(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

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实物图片,如:小鸡、花、草、人物„„右方有一堆汉字,请学生从汉字堆中找出实物图的名字,并把汉字贴在图片的下方。

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游戏活动,会使整节课新鲜感不断,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识字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1.看图识字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青、清、晴、蜻、睛、情、请。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时一定会有许多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什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呢?学生自由的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通过比较、观察、发现、总结等方法,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识字方法,这样他们就会对识字越来越感兴趣。

2.,校园网——识字的“海洋”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校园网是一个识字的“海洋”,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识字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主动地去认识各类字,在无意中扩大了识字空间。阅览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的优势,开展网上识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低年级阅读素材库中的生字,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图文结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巩固生字。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实施了个别化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往

学生对新字的组词范围较为狭小,而网络大大拓展了他们识字、辨义的空间,学生可以一下子学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生字。另外,网上信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识字环境。学生在平时上网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丰富的生活词汇。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培养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提高识记效果。

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是积极、有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智囊团,是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万花筒。实践证明,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优化语文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有效手段。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进程。

篇2: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

──从一堂课的设计和实践谈多媒体教学在小语教学上的应用

北辛初中孟晓燕

摘要:

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展示电脑的奇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说到底,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得不那么应付自如了。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硬件再好也是虚设。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就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并非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电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机器,只要肯钻,入门并不难,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是很简单,完全可能实现的。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展示电脑的奇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说到底,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我尝试在课堂教学方面运用多媒体形式,用自己设计的课件配合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小学语文新人教实验教材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为例,我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这节课我以儿童喜欢和小动物交往,愿意做他们的朋友,所以老师从小动物入手切入话题,亲近自然,激发兴趣。以鲜活的画面展示在黑板上,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教师再顺势利导教学“狮”的读音和字形,可谓衔接紧密,学中有趣。上课之初,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但要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也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内心希望得到快乐的享受,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

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当然,表演要为内容而服务,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过去的教学之所以古板,是缺乏人文的关怀,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应立足于精神建构语文教学。“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体验,是真善美的发现。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

最后,在了解课文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时,我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课文有关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童话故事《小乌鸦》,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激发学生对小乌鸦喜爱的情感,结束本课教学,更好的渗透了不能依赖父母的情感教育。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个勤奋的人还是懒惰的人。所以在“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设计了想想懒狮子的做法。先让学生读狮子妈妈的话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抓重点句子,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狮子。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

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最后让学生说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再次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起飞,享受升华的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出色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积累,和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作业。积累关于勤学的名句。作业是1. 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2. 编故事,以“懒懒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多样:讲故事、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因为演课本剧、编故事、演小品、画连环画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任选其一,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创作的空间,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做这堂多媒体语文课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自然大于普通备课,但是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讲授方法。多媒体运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是业务的提高也是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更是享受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也看清楚明白。这样一堂语文课,最直接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势在必行,优点表现在:

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2.创设情境,拓宽见闻。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3: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

一、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崔峦说过:“理想的语文教学应打破时空界限, 使课内自主学习与课外自主实践得以沟通, 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 是达成这一目标的理想途径。计算机媒体的使用, 校园网的运行, 互联网的开通, 既开阔了师生的视野, 又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 世界各地的天文地理知识, 社会人文景观等, 得以进入课堂, 融入教学活动, 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另外, 教师通过网上搜寻、学习名家教学理论, 名师教学设计, 优质课堂教学实录, 汲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思想, 明确教什么, 学什么, 活用教材, 进而选用适当媒体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课堂效益。

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 首先, 我从校园网及互联网中搜索选取了相应的与文字对应的图片 (视频) 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小熊星座”、“砧状云”、“石灰石”、“冰川”等大自然文字。在教学过程中还适时地补充了同类别的“大自然的文字”, 借助多媒体形象展示, 唤起记忆, 让学生轻松领悟更多大自然的文字,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悄悄播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种子。其次, 在这一课的摩课过程中, 通过上网查找资源和向名家学习, 优化了教的内容。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很容易只把重点放在:大自然有哪些文字, 认识这些文字有何意义, 从而上成“科学课”。在上网学习备课过程中, 认识到这样会偏离语文教学的特质:教会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鉴于此, 我有意增加了又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的介绍方法, 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方法介绍一两种大自然的文字。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向学生讲解了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北极星———故事情节;砧状云———假设、比喻;石灰石———推理;花岗石———设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语言文字特点, 再通过仿写, 落实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升表达能力。再者, 课前布置学生从相关网页上查找与所学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 如作者情况、写作背景、风土人情、专业知识等;课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链接, 借助网络, 查找问题的结果, 巩固所学知识, 上传学习所得。所有这些都很好地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生活, 拓展了学习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 呈现多元内容

1. 配乐朗读, 呈现听觉化学习内容。

选用适合文本内容的音乐作背景, 优美的旋律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 通过指导学生用心地听、读、想, 立体地、多角度地感受文本语言, 深化情感体验。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阿炳的“心声”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阿炳用“乐声”倾吐自己的“心声”, 教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 适时播放了伴有《二泉映月》乐曲背景的课文朗读, 音乐和语言融合相通。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 用心聆听音乐, 倾听朗读, 想象出一幅幅画面: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有的说好像看到了师父带小阿炳到泉边赏月的情景, 有的说好像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操着胡琴, 卖艺度日的情景, 有的说好像听到阿炳在叹息、在哭泣、在呐喊……至此, 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徜徉在阅读的情境里, 感同身受, 也是领悟文本思想和主题之际。

2. 图片、视频, 呈现视觉化学习内容。

运用PPT、Flash等CAI课件, 将学习内容与图片、视频资料有机结合, 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以生动的画面形式呈现, 调动学生的视听体验, 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 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主动参与情感体验, 破解重难点学习内容。

3. 电子文本, 呈现动态化学习文本。

畅言电子书, 教师所制作课件中的文本资料都是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呈现, 呈现出与以往静态文本不同的动态文本, 在人机互动, 动态呈现中进行学习活动。如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语文课程的语言文字之美, 感受语文课的语文味, 在指导学生理解作者介绍“北极星”这一大自然的文字时所用的“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时, 对相关文字做了动态删减处理, 将一百来字的一段文字缩减成一句话:水手们在小熊星座找到北极星, 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对比呈现, 再通过对比读悟, 感受原文的生动有趣和减缩后的干涩无味, 体会“故事情境法”所表现出的语文味。

三、活用畅言系统, 构建动态课堂

畅言教学系统的运用, 实现了将书本搬到电脑里, 呈现在屏幕上。畅言的呈现不单是纯文本的, 更是丰富了资源的, 整合了包含视听资料在内的全优内容。通过畅言系统这一媒介, 融合了教师对资源的选择与加工, 使原本简单平面的文本知识, 图文声像并茂, 变静态为动态, 将细微进行宏观模拟, 把宏大场面做微观处理, 建构全新的多媒体学习情境, 大大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主动探究, 进而建构每一个自我的知识体系, 使语文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形象体会内洞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各异, 色彩缤纷, 我利用畅言中的图片资源,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屏幕上圈画相应的图片, 并给它取个名字, 之后做简单介绍。再如, 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二、三自然段时, 我先请一名同学用同一颜色的电子笔圈画出描写日本鬼子的词语, 学生很快用黑笔标出:“全副武装”、“气势汹汹”、“恼羞成怒”等词语, 在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后, 在词语边写上体会:日本侵略者有备而来, 蓄意挑衅, 气焰嚣张, 嘴脸丑恶。同样的, 所请的另一名同学则用红色笔圈出:“大声喝问”、“当即严词拒绝”、“立即开枪还击”等词语, 并引导理解后写上:我守军正义凛然、誓死卫国。然后指导学生对比读两组词语及体会, 不同的颜色区分鲜明, 对比强烈, 学生的体悟更深, 学生脑海中敌人嘴脸是丑恶的, 进而增加了对他们的恨;而心中守军的形象正气凛然, 增强了对他们的崇敬。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讲解随文而进, 讲授分析内容在电子书上直观呈现, 潜移默化中学生掌握了阅读批注的方法, 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另外, 畅言教学系统中教学资源同步到课本每一课中, 结合校园网资源, 让教师在教学中可随时调用所需的视频、动画、文档等资源,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进而主动建构他们新的知识经验。

四、创设全息情境, 化解教学疑难

重难点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教学有别的信息化教学, 采用多媒体呈现, 化静为动, 化枯燥为有趣, 让学生自觉融入到文本情境中去, 加深情感体验, 缩短认知过程, 把握内容本质。阅读教学中, 对于有些重难点知识, 辅之以必要的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借助“具象”来感悟, 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 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往往会让人有惊喜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中重点句“就这样, 反复地积, 反复地弯, 反复地落, 反复地弹……雪松始终完好无损”时, 我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接着出示动画课件, 让学生的想象可视化, 再指导学生配以肢体动作, 反复朗读、想象画面, 感受暴雪之大, 雪松承受压力之大, 雪松适当退让策略的成功, 进而领悟雪松的强者、胜利者姿态, 体会雪松的智慧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 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 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 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如在教学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时, 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中“绿”字选用之妙, 教师动画呈现“到”、“过”、“入”、“满”及至“绿”, 展现出绿的变化过程。前面四个字, 只能给一张照片, 感觉江南瞬间变绿, 缺少动感;唯有“绿”字, 既描绘出江南大地在渐进式变绿, 又暗含春风涌动。正如动画所展示的那样:春风吹来, 点点绿意;春风再吹, 绿色渐浓;春风劲吹, 绿意盎然。在观看动画过程中, 学生不禁说“绿了、绿了、更绿了!”由此, 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 创设全息情境, 学生直观、深刻理解由“春风”而“绿”所表现的春之生机勃勃, 故乡江南之美, 结合教师的引导, 进而知意、悟境、会情。

习作教学, 这一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也是教学的难点, 因为受安全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学生在家、在校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少, 体验不够。习作指导时, 单单依靠老师语言引导, 往往效果不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 选用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视频 (影视片段) 等再现相关情景, 配以智慧教学语言做引导, 这样, 学生有动人的画面为依据, 有翔实的资料为底蕴, 有丰富的情感酝酿为支撑, 再加上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 他们就会有具体的、条理的、表现自己情感的精彩内容呈现。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三年级作文观察课上, 教师在指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小演员表演“放爆竹”的过程中, 在学生记不清楚演员表情及表演过程时, 先通过多媒体再现录像画面, 定格在眼神表情及动作的镜头上, 指导观察演员的表情动作, 再回放录像,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 按一定的顺序练说, 前后学习效果对比明显。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前: (生) 只见他迈出弓箭步, 眯着眼睛用余光看着那个东西, 脸还侧过来, 一只手是伸出去的。回看后: (生1) 只见他倾斜着身体, 迈开弓箭步, 一只手背在身后, 另一只手拿着打火机向前伸着, 又好像有一些犹豫。他的脸侧向一边, 眯着眼睛用余光看着爆竹。 (生2) 只见他歪着身子, 身体尽量离爆竹远些。他的头转向一侧, 扭过半边脸, 用余光瞄准前方, 同时右手打着火机伸向右前方, 在对准它。可以看出, 利用定格分析和录像再现情境,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叙述的内容既抓住了细节, 又有条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找准它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契合点, 优化教学内容, 呈现多元文本, 构建动态课堂, 化解教学疑难,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 一定能够优化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有效融合,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教学内容, 呈现听觉化、视觉化、动态化的学习内容, 活用畅言教学系统, 创设全息情境, 化解教学疑难, 让学生自觉融入文本情境, 加深情感体验, 自主建构知识经验, 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融合,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

[2]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M].

[3]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

[4]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篇4: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拼音 识字 阅读

当今社会中网络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大家都有许多感触。我近年也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感触颇多,在这里略表自己的意思。就小学一年级语文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孩子学得快,学得有兴趣,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更容易成才,成为可用之才,以后更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一、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对拼音很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们制成一些动画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就愿意来学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把拼音的读音和写法,以及图片融为一体。比如在学o时,就可以先出示一只大公鸡在喔喔叫,配上o的声音,引导学生看o的形状就和公鸡的嘴形很像,学生可能一下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和形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复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难分清哪一个究竟读什么,比如ei——ie 看起来很像,学生容易把这个读成那个,很难分清,我们就可以给每一个编一个故事,ei是一只鹅拖着一件很重的衣服在路上走,边走边叫ei。声音配上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e在前,i在后就读ei.。ie就是一棵树上飘上一片树叶,一只鹅看到前面掉下来一片树叶,以为是它的一件衣服,赶快捡起来穿在身上,高兴的叫到耶耶,学生们通过看动画和听故事,很快就记住了i在前e在后,就认ie。又比如在学iu——ui时:iu就出示一只乌龟在慢慢爬,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再在乌龟的前方出现一件衣服,乌龟就抬着头去追衣服,边追边说iu,老师补充说这是她妈妈给我邮回来的,风要吹走,但是乌龟只会说这一个字。所以i在前u在后就读iu;ui就是一只乌龟拿着一件衣服边爬边向后面甩着自己的衣服,甩着甩着围到了自己的脖子上,配上声音这围巾好暖和呀,嘴巴大声的说ui ui ui。就这样通过这几个故事制成的动画,孩子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韵母,觉得学习拼音也这么有趣,就会更加爱上学语文。在后面的声韵母相拼的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容易了,就可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二、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汉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些简单枯燥的符号,要想分清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就显得很勉强,很困难。我们要让我们枯燥的学习变成活跃,积极的活动场所就一切就好做了。在漢字的认识中,我们就可以先出现汉字,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汉字的轮廓,再出现图片,孩子就像猜谜语一样,很快就记住了汉字的读音。如;在学习马、牛、羊……等这些字时就可以先出现这些字,再出现这些东西的图片,学生就会很快记住了。再如;在教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几个汉字时,我们打乱汉字出场的顺序,出示一些学生们喜欢的水果图片,让学生们说一说汉字该连到哪一种水果,指名说,学生会争着来说,这样就会让课堂更活跃,字也识得更快。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很有潜力的,利用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老师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其重难点的突破往往落脚在几个重点句、重点段的教学上,对这些重点句段,老师做得最多的是用多媒体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的再创造,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形象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意义,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多想去看看》,小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对首都北京的向往之情,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那么我们的小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我们要求他读出向往,读出热爱的感觉,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切实的体验,他根本就做不到,因此,结合教材,我截取了一段升旗仪式的录象,把学生带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庄严的升旗仪式,感受了大阅兵时祖国人民的英姿飒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当然,以画面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如果整节课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也不免会使课堂教学流于呆板,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妨碍师生交流,妨碍老师的临场发挥和探究,但只要我们在传统教学中坚持让语言占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就会扬长避短,补充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篇5: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

蓟县马神桥镇验甲宫中心小学

田春义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硬件再好也是虚设。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就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并非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电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机器,只要肯钻,入门并不难,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是很简单,完全可能实现的。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展示电脑的奇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说到底,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一、多媒体形式尝试在课堂教学方面运用。

用自己设计的课件配合课堂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小学语文新人教实验教材二册《两只小狮子》为例,我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这节课我以儿童喜欢和小动物交往,愿意做他们的朋友,所以老师从小动物入手切入话题,亲近自然,激发兴趣。以鲜活的画面展示在黑板上,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教师再顺势利导教学“狮”的读音和字形,可谓衔接紧密,学中有趣。上课之初,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但要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也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内心希望得到快乐的享受,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

二、表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当然,表演要为内容而服务,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过去的教学之所以古板,是缺乏人文的关怀,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应立足于精神建构语文教学。“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体验,是真善美的发现。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在拓展中提高,在交流中升华。

最后,在了解课文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时,我没有过多的进行讲解课文有关内容,而是让学生观看童话故事《小乌鸦》,再让学生谈感受,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激发学生对小乌鸦喜爱的情感,结束本课教学,更好的渗透了不能依赖父母的情感教育。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个勤奋的人还是懒惰的人。所以在“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设计了想想懒狮子的做法。先让学生读狮子妈妈的话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抓重点句子,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狮子。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联想。

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最后让学生说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总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再次体会妈妈对它的教育。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起飞,享受升华的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出色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积累,和一个开放性很强的作业。积累关于勤学的名句。作业是1. 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三、编故事。

以“懒懒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多样:讲故事、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因为演课本剧、编故事、演小品、画连环画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任选其一,不仅给学生留下了创作的空间,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做这堂多媒体语文课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自然大于普通备课,但是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讲授方法。多媒体运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是业务的提高也是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更是享受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同时,也看清楚明白。这样一堂语文课,最直接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势在必行,优点表现在:

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课虽尽而意无穷。

2.创设情境,拓宽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小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语课堂教学,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

篇6:一年级语文与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第一阶段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的课题组工作,这个学期是我们课题组的一个起步的阶段。为此,大家奉献出大量的时间,奉献自已的智慧。在市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现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实践的经验,老师结合学生有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情况,集思广义,定出了课题实施方案。定好了目标,研究对象,具体实施方法,分好了研究步骤及过程,对课题组人员合理分工,收获很大,下面我对这学期课题研究总结如下:

一、资源整合,集思广义

该课题研安采用集本备课活动。课题组长负责定好时间、地点先好主题,大家计论发言,从学生现状,现有的掌握现代技术的基础,课件的制作及效果,以及课上的效果,学生的反馈,公开课的设计按排等都在选题范围。课题组成员可以收集各种有关课题的资料,讨论、交流后再充分利用。

二、分工合理,上好公开课

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多媒体为手段,充分利用网资源,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上,制作精致课件为本节课所用,集思广义,上好公开课。

三、注重反思,总结经验

这学期对于每节课,研究员都作好细致分析,在每次的课题活动时间,则点评公开课、拿示范课讨论,要求校极名师指导,做好每节课后的反思,总结经验。

上一篇:汉语拼音gkh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教师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