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

2024-04-11

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篇1: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

振奋人心啊——哈工大王树国校长报告

尊敬的杨校长,各位校友:

大家好!

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昨天晚上我才刚刚从北京赶过来----教育部在开一个大学校长咨询会,会议没有结束我就赶过来了。因为这是我们学校历史上一件大事,海内外的校友聚集在一起,尤其在深圳我们的这个新校区,所以我想大家肯定会有很多的感想。很多校友会刚才做了非常好的报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看到校友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好的进展,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作为校长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本来应该找时间更早一些把学校的一些情况向各地的校友会做个汇报,把学校近期的一些情况向校友们做一个介绍,学校发展得怎么样,我想大家都很关心。另外,我也想把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情况和发展的思路向各位校友介绍一下,希望能够听到各位校友的非常好的建议。刚才我们沈阳校友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发言,以爱心为主题把校友们凝聚在一起,非常令人感动。我就想到赵本山小品当中有一部叫昨天今天和明天,那我想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是哈工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用这样一个主题,来探讨一下哈工大的历史和哈工大的未来。

我们学校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从1920年建校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光荣的历史。学校现在正在筹建哈工大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就坐落在我们1920年建校的原校址,也就是原来我们那个建筑大学所在的主楼侧面的那个地方,那是我们学校建校之初的校本部所在地。那个楼已经翻修一新,准备近期开放,把我们学校从1920年建校到现在的这段历史,用数据用实物记录了下来,向我们各界校友作个数字化的展示,使每一位校友回到母校,都能在博物馆找到自己的信息找到相关校友的信息。这个工作量很大,所以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个队伍,在做这方面的筹备。可作为市级博物馆对市民开放。我们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加上哈工大和俄罗斯关系的历史,对学校后来的发展应该起到很好的作用。刚才杨校长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已经在字里行间把哈工大精神诠释得很好。哈工大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就是把国家和事业的责任心集于一身的精神;就是以诚信取信于天下的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精神使哈工大造就出了非常出色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当初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很多二十多岁的在校学生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这样一种精神源远流长,一直传到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家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然后50年代初中央政府正式接管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到现在,每一届领导,每一届的学生,都为我们学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奠定了基础。看我们学校历史,历代领导、历届的学生,都在我们学校留下了非常辉煌的一笔,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接替杨校长到现在已经有六年,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哈工大的校风和哈工大的精神是我们这个学校保持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这样一种精神在支撑着哈工大持续不断地前进。大家看到,到现在为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高校历史上,历次都被中央政府确定为重点院校的,现在就剩哈工大一所了。50年代初,中央确定了两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学校,哈工大和中国人民大学,到后来又确立了6所全国重点院校,再到后来的16所全国重点院校,再到后来的211,985院校,在历次中央政府确定的重点支持的重点院校当中,每次都列入的现在只有哈工大一所,所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那么哈工大为什么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能够抓住机遇,都能够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我想,就像刚才杨校长所说的,和我们这种扎实的办学的学风,和我们走出校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届又一届的校友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社会的影响,校友在社会上为母校所争得的荣誉奠定了哈工大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牢牢地把握机遇,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能够开拓进取,所以才有了我们学校的今天。回顾历史,一个学校如果称得上名校的话,它应该感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各界校友,只有这些校友点点滴滴的业绩汇聚在一起,才形成了哈工大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这也是我接了杨校长之后反复体会而体会到的。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近几年对校友工作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原因。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说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MIT、UC BERCLEY等等这些学校都是世界名校,但是很少有人说得出来这些学校为什么是世界名校,它有多少教授是世界名教授,它有多少专业,哪个专业好,但为什么社会认可它们就是世界名校,我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不在于现在在校有多少知名的教授,而在于它历史上为这个社会培养了多少杰出的人才,是这些杰出的校友奠定了它在社会上的声誉,大家都知道,牛津、剑桥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国家的总统、国家的领导人等等,使大家知道这是一所好学校,哈工大也是如此。

客观地说,我们也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和国际上一流的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今年寒假工作会议学校就准备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自身的思想还要不断地解放。哈工大发展的历史证明,我们从来没有为周边的环境所困扰,我们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率先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面,在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潮流。所以,学校现在正在做几件事情,一个是中国研究生体制改革的三所试点高校之一,这是我们率先提出的要对中国研究生体制进行改革。其实我们在提出之前,已经在深圳研究生院进行了尝试。深圳研究生院是杨校长在任时,和深圳市政府联合建设的,经过教育部批准。同时,还有清华、北大的深圳研究生院。所以,在深圳形成清华、北大、哈工大三角之势,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压力。你要不要做好?能不能做好?哈工大继承了一个传统,要做就做好,要么就不做。深圳研究生院教师的博士化率在全国是最高的,100%,70%到80%的老师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它聚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授,它给学生用外语开课,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外语授课或双语授课。所以外国留学生喜欢来这里留学。在短短的两三年内,深圳研究生院快速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也得到其它兄弟院校的认可。我每次来,清华、北大两个深圳研究生院的领导都跟我说:“你们深圳研究生院办得真好。”也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认可。

深圳研究生院就是瞄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瞄准国际化经济对人才发展的需求,高层次办学。深圳研究生院定位很高,要做中国研究生培养水平最高的基地,而且是国际化的。他们这里有很多外籍老师任教。深圳研究生院还很注重实践环节,他们有一个校企合作委员会,有100多个企业加入,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企业做课题,到企业中实践。学生一律做为科学家培养。在实验室和香港的大学、国外的大学联合培养。一类是做企业的适用人才,和企业联合培养。有一年,深圳研究生院一位同学拿了9个offer,有9个单位要聘请他。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100%,其中80%留在了深圳。这就是哈工大的传统,我向深圳市承诺了要为深圳市地方经济做出贡献,我们就切实做到。但是我们并不丧失我们的水准,而且比我们原来培养的水准还要提高。这里的学生外语水平比较高,因为教材都是外语教材,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或双语。美国的一位校长来这里参观都感到惊讶,没想到在中国还有这样一所高水平的研究生院。这就是哈工大的精神,我们想做,就一定要做好,尽我们最大努力做好。我不能说深圳研究生院已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国内要做到深圳研究生院这样的水平确实不多见。包括他的培养质量,他的培养理念,校企合作,按科学型和工程型两类人才分类培养,这个并不多见。

所以我们在深圳研究生院试点基础之上,所有校本部在校研究生也要分类培养。我们现在在校硕士研究生是8000人,博士研究生是4000人,分类培养是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所以国家教育部把我们学校确定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三个试点学校之一,而且整个实验的大纲都是我们学校出台的。而且教育部把我们学校确定为国家十个工程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每一次历史的关头,哈工大都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浪头前面,在引领着国家教育的走势。

在科学研究方面,哈工大的科研经费增长很快,一直位居全国重点高校的前列。我们学校一年的科研经费相当于黑龙江省全省其它40多所高校加起来的总和的两倍以上。我算了

一下,黑龙江省和山东省8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的总和,相当于我们一个学校的科研经费。这个不是我说出来的,是我们老师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到今年10月31日,学校作了一个统计,我们的科研经费又增加了两个亿。到明年上半年,我们学校还要发一颗卫星,而且每两年发一颗,这是列入到国家计划系列的。

2个月前,我们到欧洲去访问,参观了丁肇中先生的实验室,丁肇中先生在法国和瑞士有一个大型的实验室,他聚积了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做实验,他是实验物理学家,他在做世界级的大课题,在研究宇宙的起源,这样的问题每一个都可获得诺贝尔奖。丁肇中先生一生有五次重大的实验,每一次实验都是震惊全世界。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一个大科学家是把世界最前端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我从中感悟很深。我们哈工大在做什么?哈工大在把我们国家近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当作我们学校工科的技术前沿问题。每年,哈工大都要把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部委的科技规划、各省市的高新产业发展报告加以研究,从中选择关键的、我们学校能够干的,并且干完以后能够给国家作出贡献的课题,作为我们学校基本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课题。现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我们学校参与了其中8个,这在国内高校是不多见的。我们学校能够独立研制卫星,能够研制这样的实用的装备,这是得到大家公认的,航天用的地面设备及其他一些航天设备都是我们哈工大老师研发出来的,这些技术是国外对我们封锁的,国家无法引进的,哈工大人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项目叫“FAST”,我们有一个年轻的老师在承担着这个项目,他给他儿子起名就叫“FAST”,这个项目是个什么项目,这是一个大跨度的钢架结构。大家知道射电望远镜,是探测外太空的设备,我们国家也要建一个。直径多大?比咱的体育场还大,是一个抛物型的,还要变焦距,探测目标不同,曲率就发生变化、调节,这么大的一个射电望远镜,交给了哈工大来参与做。现在我们有一支队伍,集合了我们学校五六个学院一批教授在做,和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在合作,做成了的话,将会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个源于什么,源于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今年,国家评出的5个获得长江学者优秀成就奖的,其中一个是我们哈工大的,年轻的马军教授,搞市政环境,搞给排水的。哈工大的精神所在,工程之中有科学,科学之中有工程。哈工大人不摒弃,也不厌弃把自己当作一个工程师,但同时又不把自己当作一个一般的工程师,科学问题、前沿问题抓得很准。

哈工大对年轻人的使用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我本人也是杨校长在任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受益者。目前,我们学校有11位年轻的副教授,可以直接指导博士生。副教授作博士

生导师,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很有才,如果等他们评完教授,再评博导,大概四、五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这也是目前哈工大师资队伍能够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有一支非常抱团的队伍。哈尔滨把动物园交给哈工大,我们把动物园改造成哈工大科学园,现在有些老师还称它“动物园”,我说你不能再叫“动物园”了,我们教授都进去了,再这么叫就不合适了。这个科学园,军委副主席曹刚川同志去看了一上午,问:“树国,是不是你的好东西都给我看了?”我说:“曹主席,我们有31个研究所,你才看了10个。”后来在军区总结报告时曹主席说了两句话:“哈工大科学园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看不够。”里面每一个实验室都做着我们国家前沿性的东西,在做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东西,包括谭久彬教授正在做的圆柱度仪,是圆柱度测量的一个精密仪器,达到了世界最高的精密度。他做了18年。我知道他做博士时就做这个课题,孜孜不倦。如果这个难关不攻克,他的一生就要这样过去了,所幸他突破了,成功了,目前在国内引起很大轰动。哈工大人有这种精神,在思考着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再一个要跟大家讲的是,我们把卫星发到天上去了,嫦娥一号升空了,将来我们还要到火星上去,那么深空探测的通讯怎么办呢?现在国际上有一种激光通讯技术,激光作载体,传递信息,谁在做?哈工大在做,而且我们做得最好,国际上也不过如此。我们杜善义院士做的复合材料,在几千度的超高温下,我们和俄罗斯合作所做的蓝宝石晶体来做各种各样的镜片,我们不太善于宣传,大家不太知道,但是凡到过哈工大的人,凡是到哈工大看过的人,都会由衷地表示赞叹。这是哈工大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积淀所奠定的基础。所以,哈工大现在做的就是团队,所以在哈工大很少看到那种知名的大家,但是每一个团队拉出来都是非常过硬的,秉承了航天事业的传统。

21世纪的发展不 是靠哪一项技术或是靠哪一个人,都是多学科的交叉,多项技术的综合,靠的是多学科的综合,我们很少再像牛顿当年一样,发现一个定理,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去年一年,我们学校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科技部说,一年给一个学校批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其中一个就是机器人实验室。我们竞争对手是中科院的自动化所,因为中科院实力很强,所以我感觉到有点担心,最后结果哈工大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被批准。哈工大在研制机器人方面,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大概有几十种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有爬墙的、爬内管的、爬外管的、爬钢索、点焊、弧焊、喷漆、搬运、导游、监控、侦探、反恐、微纳米、体内的、体外的等等,到那一看,眼花缭乱。咱们做的其中一项是爬墙机器人,可作警用。我们所做的项目,不仅技术含量高,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最近有几百台机器人需要哈工大来做。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们不做日本那种两腿机器人呢?那一个就上千万呐。我认为那种机器人违背了机器人的基本定义。机器人从事的应该

是,在危险环境、极限环境下工作。如果人能做的,不要用机器人来做。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是抢险救灾机器人,反恐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等,西气东送整个管道都是一段一段的管子接起来的,但每一个焊缝是否达到了要求要对焊缝进行检测,但光在外面检测不行,还要到里面进行检测,因为它的壁很厚,人进不去,让机器人进去。

很多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工程技术来解决,我们哈工大确实走在了前面。

最近海内外一批非常优秀的学者来我们学校任教,其中包括外国人,比如印度人、日本人、俄罗斯人,表明大家关注的不是学校提供的待遇,而是提供给他们的事业的平台。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聚集了一大批以我们自己哈工大人为主体的,同时也吸引了各地优秀的学者。在我们科学园,有近1000名教授,4000名博士,近600名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等5、6千人的队伍在从事前沿的基础工作。中国高校有这样规模和国际水平的科研大平台为数不多。这个平台的建立会对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事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在尽我们所能改善学生的生活状况,在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我们哈工大在黑龙江省,学费是收得最低的。我们平均大概一个学生每年本科生学费在4500元左右,但是20%的贫困生交不起学费,所以平均起来人均在4000左右,校本部的在校生是15000人,我们每年能收上来学费6000万元,按平均一个人4000元算。学校每年给学生奖助学金、生活补贴、副食补贴、医疗补贴总经费多少,学校每年要拿出多少,各位校友,学校每年要拿出9000万,所以它学费是一个负值,但是我说值,因为你是花在学生身上。所以现在物价涨了哈工大食堂的价格一直没涨。市面上卖茶鸡蛋7毛钱一个,我们卖给学生4毛钱一个,所以我说再苦再累,不能把这个责任转嫁给学生,因为他们是受教育的,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没有钱,他们本身就不挣钱靠的是家庭的供给,学校能做的就尽量去做,在学生培养问题上不要算经济账。你跟政府算经济账可以,不要和学生算经济账,所以包括各位校友提供的爱心助学基金我们每次都当成一个精神传承这么去发放,告诉我们同学们“这是你们已经离校的学长们给你们提供的助学金”。所以我们学生在每次接到这种助学金都是非常感动,学校每年包括企业捐赠的、校友捐赠的,方方面面的包括国家给的助学金,每年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在哈工大从来没有出现过学生因为家庭困难、生活拮据而无法上学,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学工处、团委做的工作非常多。在座的各位校友,时代已经变了,你们可能不太了解,现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你们当年在校是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靠应试教育考大学这种方式拼上来。他们进入大学以后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但是都很聪明,基础很好。但是你们不知道,我们每年

在校本部招3750名学生,在3750名学生中每年招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心理测试,每年做心理测试大概都有40名左右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学生都要靠辅导员、靠专职的医疗机构对他们进行教育治疗。所以这些情况已经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加上现在出现的网吧……白色鸦片,学生一旦进入网络,这个孩子一生基本上就毁了。因此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学校现在成立了基础学部,要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们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要不然一入大学,一上完课老师就走了,孩子们就放羊了,没人管了,中学里原来家长管,班主任管老师管,到大学以后没人管了,想干嘛干嘛,孩子们没有这种自制力没有压力,他不像我们当年在校的时候都有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一种责任感,会自己管理自己。现在孩子不行。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可能你们都不能想象,有的孩子他连哪个月份穿什么衣服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现在对这种应试制度是痛恨之极,把孩子们管得跟机器人似的,让人忍无可忍。这家长要给衣服编上号,告诉孩子几月份穿几号衣服,你把孩子管到这种程度,你说孩子以后怎么办。但是这个我们没法去埋怨,因为我们接的就是这样的孩子,所以不管前面做得怎么样,一旦进入大学校门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用四年的时间,要让孩子走出校门的时候能够具备完整的人格、具备坚强的意志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这是我们要做的,所以不管怎么样,不管他来的时候什么样,这和孩子无关,他们是受害者,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把正常的精神状态给孩子们恢复起来,这是我们要做的。

但这些孩子非常可爱,我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在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的时候,我们学生搞了一台晚会,第一个节目震撼人心,当时我眼泪都要掉了。我们的学生穿着军装,当时在场的老师学生所有的人都起立,我们的学生举着军旗走到舞台中心面向观众行礼,第一句喊的是“伟大的祖国,哈工大人向您报到!”,这是我们80年代后的孩子喊出的声音!我觉得不是他们没有责任感,是我们作为育人者没有根据教育客观规律去培养孩子,所以我们作为育人者在校期间要珍惜这些孩子,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这是我们学校要做的。所以学校要把育人作为首要的任务,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的非常优秀,使他们走向社会之后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所以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也看到很多学生确实是做得非常好,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之后他们成长非常快.所以全国三好学生、三好班级呀他们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你不可能想象一个贫困学生,一个享受助学金的孩子,一个担任3份家教的孩子,一个女孩子还要承担她弟弟上学学费。这样一个孩子也是一个学习优良的孩子,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她要打三份工,她要拿着奖学金还要拿着助学金,这样的孩子被我们学校评为三好优秀学生。我为她那样的精神而感动,小郑是一个小城市来 的孩子,父母下岗,她供弟弟上学还要交自己的学费。她学习成绩还非常好,做三份家教,还给家里邮钱,非常让人感动。给她发咱们校友助学基金的时候,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她说:“当我走向社会的时候,能挣钱的时候,我一定把我的钱再回馈给学校,给爱心助学基金,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所以这是我们哈工大精神的一种传承,我在这个学校工作我也感觉到非常的自豪,感觉到非常有信心,我相信哈工大肯定能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在师资队伍问题上,还是秉承上一届班子遗留下来的就是“以情感人”,就是以感情、以实际行动关怀他们。现在我们学校尽我们所能对年轻教师,对骨干教师,对老教师,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关怀他们,让他们能感觉到很舒心。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金婚典礼,为学校所有的婚龄在50年以上的老夫妇们举行了集体的金婚庆典,大家都很高兴很开心。我们学校现在整个的校区的建设、校园的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新的进步,我相信我们还会做得更好。

那么下一段哈工大要做什么?这里跟大家交代一下,一个是在科学研究上哈工大还要秉承服务国防、服务社会经济这样一个主干任务,我们学校能够在有的学科基础上能够做得更好;现在我们和国际合作,我们和俄罗斯关系是非常好的,工大和俄罗斯有很深的渊源,现在工大和俄罗斯,和俄罗斯所有知名的高校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明年我们要和莫斯科大学,包括象欧洲的一些知名大学,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要联合做一个世界理工科大学或者大学的理工科如何发展这样一个高层论坛,由我们和莫大牵头。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论坛,认真分析一下21世纪工科的发展走势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然后找出我们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在这方面我们想形成一个联盟。另外台湾的科技大学最近给我来了一封信,想组成一个亚洲大学的联盟,包括台湾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呀,他在大陆就挑了一所哈工大。所以象莫斯科大学校长说我们在中国就认一个合作伙伴,那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他愿意和哈工大合作,所以每年很多俄罗斯的教授到我们学校来,有一个教授在我们学校已经工作很多年了,在杨院长他们那个国防重点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还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说你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你这个国籍不对,他也是咱们的长江学者。他在这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被哈工大的精神感染,他觉得非常愉快,非常舒心。

我坦率地和大家说,原来我们出去合作,我看到人家国外大学的校长我都觉得矮一头,我看人家的环境,人家做的成果我就觉得和人家差距太大了。现在我出去我坦率和大家讲,我腰杆挺得直直的。我到英国访问,到英国理工、曼彻斯特大学去谈,我领着咱们的教授到了以后,把笔记本一打开,到那一比较,我一看咱们比他们做得还好,咱现在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他们现在都非常高兴和哈工大合作。

我们现在有一个计划,叫哈工大与世界名校,我们锁定世界前200位的学校和哈工大合作,主要合作就是为哈工大的学生进一步深造,能够进入世界名校,从师世界名师提供条件,我们准备每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各送200名,每年大概送5%-10%的学生,所以现在很多学校的校长都来信要人,像日本的名古屋、英国的曼彻斯特、法国理工这样的学校都来信要咱们的学生,这次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一下就要咱们的40人,法国咱们原来是40名,现在已经到近百名了,不断地要,说你们的学生很好我们还想要。现在我们不得不聘请意大利的老师来教意大利语,法国的老师来教法语,德国的老师来教德语,你没办法,因为我们的学生要去,要有基本的语言能力,现在语言的学习越来越广泛。

我们最近准备在国际合作这块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要和莫斯科大学在数学方面举办高水平的师资班,培养我们自己的数学人才,莫大是非常有名的大学。所以我想,在未来哈工大的发展走势主要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按照国家需求和社会国际化发展需求,两个基本需求来给我们学校一个恰当的定位,使得我们学生各得其所,既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发展需求,也满足科学技术发展高水平人才发展的需求。这样呢国际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将成为我们学校下一步发展的主流。另外我们学校也要牵头举办国际性的大学联盟,校长联盟等等,真正把我们学校放在世界高等教育信息教育的中心地带而不要被边缘化,尽管我们地域边缘化,但是我们哈工大在地位和作用上绝对不能被边缘化。不仅在国内我们要占据高等教育的中心地位,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也要尽量把自己放在学术教育的中心地带。整个市场经济大概就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要求决定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这五个要素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源流,这五个要素围绕着谁流动,流动的速度快慢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慢。对于高校来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四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人来,我们被边缘化,我们不停的输出,我们把我们的信息告诉别人,我们把我们的人才送给别人,我们始终处在一个单项的供给状态,那我们就要被边缘化了。任何一个地区,不管是教育经济,只要被边缘化那就必死无疑,所以哈工大不能做这样的事情。要把哈工大放在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要让社会觉得没有哈工大不行,要让高等教育觉得哈工大举足轻重,这是保证我们学校发展的战略重心,所以哈工大要在这方面胆子更大一点,改革的步伐更大一点,但是我们自己规划要更扎实一些,我们做的事情要更扎实一些,这是我们学校下一步的重点。所以我相信在我们各地校友会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海外校友会的关心支持下,哈工大的发展未来的前途会更好。

我需要跟各位校友说的一件事情是学校非常关注校友会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校友在各行各业,在海内外发展的好与坏对母校的影响极大。我举个例子,上个学期,我派人事处 的处长到美国去做个调查,我说你去考察一下看我们学校有多少在美国的留学生,社会反响怎么样,质量怎么样。他去了,非常高兴,回来告诉我,有这样一个例子,他去考察一个学校,正好有两个哈工大的学生申请去那个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接到申请书的教授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他就找另外一个教授问,他说我这接到两份申请,是来自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这个学校究竟怎么样,你能不能告诉我,因为你对中国比较了解。这个教授说了一句话,当着咱们的人事处长说,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理工科最好的学校,我就有这样的学生,你招吧绝对没问题,结果两个博士生全被录取了。录取这两个博士生,不是他们本身怎么样,是他们前面的师兄在那个实验室工作给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师弟在后面就跟着受益了,这就是校友的作用!如果我们前面那个做得一塌糊涂把人家教授全给得罪了,人家肯定说可别接,说这孩子不踏实在我这做着做着跳槽走了,找都找不着了,那谁还要?所以哈工大人在美国虽然不多,但是调查的结果是我们哈工大学子在美国特别扎实,申请在哪个地方做就在哪个地方做,而且非要做出成绩不可。所以这是哈工大的精神,不像有的学生在这干两天,一看有更好的地方就跳槽走了也不打招呼。这种背信弃义不诚信的事情在哈工大学子身上表现的很少,所以尽管我们人数很少,但是在美国声誉很好。

最近其他地方陆陆续续也在做一些调研,对内地学校的就业人数、成长速度,好与坏做一个调研,每次大概我们和清华大学都排在前面,这让我感觉很欣慰,这证明我们哈工大的学子走出校门之后,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地方都做得非常好,这也为母校争得了荣誉,也为在校生创造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所以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发展,校友的发展是对一个学校最大的支持,如果我们的校友在各行各业都做得很好,我相信我们学校一定会发展得更好,一个学校最后留在社会上的会是一批优秀的校友。

尽管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成果、技术,但这些都是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很快就被大家忘记了,唯一能让大家记住的是她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在社会上留下的痕迹,这代表了一个学校办学的成果。所以我衷心地希望各位校友在你们岗位上能做得很好,用你们的业绩,用你们对社会的贡献来支持学校的发展。我们的母校,我们共同的家园哈工大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之迅速,让国人感到振奋和自豪。而一旦谈到航天,大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哈工大,因为哈工大有众多的校友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神五神六的发射,大家看到,五个总指挥当中,从总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栾恩杰,到副总指挥、总装备部的副部长胡世祥,一批人都是我们哈工大的校友,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如果在一项国家的重大工程当中,一个学校的校友如此的集中,我想这

反映了一个问题,说明了一些内在规律性的东西。为什么这个学校能够在国家的重大事业当中,能够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这还是说明一些问题的。这些校友杰出的工作为哈工大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这是我们学校所有的在校生所有校友都应该为此感到自豪的。大家看到在神五神六发射之初有那么多的哈工大校友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在嫦娥一号发射中,大家又看到了:总指挥栾恩杰同志以及总设计师孙家栋同志也是我们的校友,三个总指挥当中有两个哈工大的校友。所以我想这还是有它的必然性的。这和哈工大的校风,他们在校期间接触到的基本的培训、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有关系的,当然也包括他们走向社会之后个人的奋斗,个人的进步等等原因。但不管怎么说,当一个学校连续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说这所学校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应该感谢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校友,是校友们为哈工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校友们赢得了今天的胜利,我也相信还有更多的校友为哈工大赢得更多的胜利。所以学校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就是办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这是学校千古不变的定律,丧失了这些这个学校的精神就要完结,丧失了这一点这个学校就失去了办学的根本,每一个学校的现任领导者都应该清楚,学校的宗旨是要为学生服务。

我粗略地作了一下统计,现在在我们哈工大毕业的学生当中当选两院院士的近百人,在国家各个高等学校当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一百多人,在各个企业界做得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们也有近百人。这反映了我们学校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哈工大人能够冲在前面,这还不包括我们那些默默无闻,在具体岗位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家劳动模范、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能够兢兢业业做出贡献的我们众多的校友。校友的群体为哈工大赢得了声誉,这还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像李4长5春同志、王9兆9国同志、邹9家华同志、叶选平同志、宋健同志、周铁农同志……我们一批杰出的校友能够活跃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自豪。

回顾这段历史,导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能够保证哈工大的这种历史能够持续下去,而且要比别人做得要好。刚才杨校长也谈了,我接杨校长的班的时候是2002年,那时候哈工大刚进入985,9所院校,和大家说句实在话,那时候我的压力很大,大家知道中国有1700多所大学,好大学很多,而且在发达地区的好大学也很多。在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前提下,哈工大天时不占,地利不占,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下,如何还能保证哈工大持续的发展,确实是一个挑战性的项目,当时我是硬着头皮接了杨校长的班,杨校长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说,哈工大有一个很好的校风,有一个很好的师资队伍,我们还有那么多众多的校友在各行各业都对我们校给予支持,哈工大能够发展好。我也相信这一点,所以做下来,一直在做、做、做。

我很高兴地告诉各位校友,今年教育部组织了上千名专家,对全国的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摸底式的排查,然后对各高校的综合实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评估,以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为基本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培养、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学校管理等等方面进行了统筹性的排查,最后我们学校有9个一级学科,被国家列为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当中排第五位。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排在我们前面的是清华,北大,浙大,复旦,我们和上海交大并列第五位。我很高兴,所以那天我对全校在校师生说感谢大家为哈工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我们学校能够在这次国家的评估当中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大家可以看到排在我们前面的都是综合性院校,都是在合校过程中,积极地聚集了很多优质资源,清华北大这两所老大哥学校不用说了,浙江大学把在浙江的很多优质资源,即几个学校合并在一起,它目前是我国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一所大学,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历哲教育除了军事没有,十二个门类它占了十一个,是最齐全的。那么复旦大学大家也知道,把上海最好的一所医科大学给合并了,但是哈工大人不气馁,这一点让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哈工大人无论在面对什么样的变化,哈工大人处事不惊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我做的事紧扣国家发展的命脉,我有多大实力我就做多大的事情,而且我做了就要做好要么我就不做,这是哈工大人的精神所在。一个学校办得好与坏不在于规模的大小,也不在于学科门类是否齐全,而是在于它能不能在它应该具备的优势方面真正地把优势发挥出来,世界上的名校也不都是综合性大学。任何一种学校,它是好坏,和你是不是综合性大学,和你是不是多学科大学,没有必然关系。而在于,你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不是真正在社会上赢得了应得的声誉,我想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你哈工大作为单科性学校或者作为多科性学校,你有众多的科学家,你有众多的企业家,很多杰出的人物在政界作为新星闪耀,我想这个学校毫无疑问,它就是一所名校。如果你的学生走向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认为你的校风好,你培养的学生扎实,你培养的学生诚实,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我想这也应该是一所名校。反之,尽管你的规模再大,你的学科门类再齐全,如果做不好的话也是白白浪费了这些好的资源,所以我们祝愿兄弟院校能够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也相信哈工大一定也会做得更好。

刚才杨校长谈到我们在1974年南迁北返回来,当时是一穷二白,面临那么一个复杂的局面,哈工大人能够绝处逢生,能够在原来的精神的感召下能够在被破坏的这块校园,这块土地上把哈工大尽快恢复起来,这是非常非常之不容易的。我看了一下哈工大历史所涌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杰出校友,都是在我们学校发展最好的期间,那些校友毕业了。等到后面南迁北返--文化大革命这段期间,处于人才培养的空白阶段,这段期间大家可以看到,在各

行各界,我们学校的人才也处于一个空档。恢复高考以后,新的学生又培养出来了,然后逐渐又出现了很多杰出人物,包括现在中科院的副院长,当年也是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李院长,就是我们学校二系毕业的学生。我昨天在北京开校长咨询会,我坐那儿一看,几个校长都是哈工大的,有大连理工的校长欧进萍,大连海事大学的校长王祖温,南航的校长王福平,北邮的校长方滨兴,我一看全是哈工大文革以后毕业的那些人,而且都在我国的著名大学担任领导职务,所以我感到很高兴。大家都没有商量就坐在一起了。在这样的会议场合,大家不会去争抢地位,但是在实际做的过程中,大家都在积极地争取。我也为这样一个学校有这样好的精神和风气感到一种自豪和高兴,所以这样一种传统很重要。

举几个让我非常感动和自豪的例子,一个就是马祖光教授,是中央确定的知识分子楷模,马老先生已经去世了,但那种精神对学校形成了一种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我们学校,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像马老师这样的人很多,马老师当年在德国留学,回来时,他攒下的外汇没有买家电家俱,用来买仪器设备,他回国时把自己的旅费省下来,本来可以自己用,但马祖光说,国家有点外汇不容易,既然我没有用完,就把这些外汇留给别人出国学习用。这个精神让我们感动。这就是哈工大人的责任感和哈工大人对事业的忠诚心。马老师在回国以后,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我们学校的激光实验室迅速建立起来,而且能做得很好。在新一辈身上,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生叫杨振岭,他家庭非常困难,是农村来的孩子,他在父母反对的情况下,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挽救了一个17岁少女的生命。他被评为去年哈尔滨十大感动人物。所以,在新一代学生身上,也继承了这样一种精神。紧接着很多老师和学生也自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也配型成功,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他们没有追求名和利,都是悄悄地做这个事情,他们没有向社会去张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哈工大的精神。还有哈工大的博士支教团,到新疆、西藏等贫困地方支教,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这都体现了我们哈工大人孜孜不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为社会作奉献的精神。所以我感到,哈工大的未来希望很大.很多高校花高价从国外请来一些知名学者任教,我们哈工大没有这样做,一方面我们没有这么多钱引进人才,二是我始终有一个观点,一个学校的发展不是靠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他靠的是一个群体,一种精神。我们也极力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学者能到哈工大队伍当中来,但这只是锦上添花,最关键的是看哈工大在岗的教师能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能不能把后来的人培养好,这才是最主要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来一两个人,能把学校带起来,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学校最根本的办学环境就是这块土壤,在这块土壤上,能不能长出好苗子,这个土壤肥不肥沃,这个土壤对人才的培养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这是最重要的。如果

你是一块盐碱地,就是一个好苗子,在这块土地上,也成不了才。所以,一个学校育人的氛围,学校的校风,学校的精神,这是学生在四年学习中潜移默化而感受到的,而且终身受益。在四年当中,我们除了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的传递,文明的传递,哈工大传统的感染,这个在学生心中能够扎下根,对他们后来事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现在学校正在极力营造这种氛围,在传承哈工大的精神文明,在吸引其它兄弟院校的精华,在不断营造我们更好的育人氛围。

我们学校在校的工程院院士有20多名。在全国的工程院院士当中,人数最多的第一名是清华,第二名就是哈工大。这次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工科类的重点学科,第一名是清华,第二名还是哈工大。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因素。去年,我们学校有7人被评为长江学者,在全国是并列第三,排在我们前面的是清华、北大,我们和复旦大学并列第三,今年,我们又有7位年轻的学者被评为长江学者。我们不断有年轻的一代涌现出来,去年国家唯一一位技术发明一等奖是哈工大的谭教授,他作了18年的研究工作,孜孜不倦。这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群体。哈工大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学来的,而是一种传统。上海交大的马书记问我:“科研经费做完课题节余之后,这些经费你们规定多少比例用于购买仪器设备?”我说:“我们学校没有这个规定,我印像中大家剩点钱都买仪器设备了。”马书记说:“你没有要求,大家怎么会去买?”我说:“这就是一个传统。老师带我们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他省点钱,就买仪器设备,学生就跟着学,省点钱没想到揣在兜里头,首先想到的是添置一些仪器设备,为我未来的发展、学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哈工大精神的体现。哈尔滨并不是一个对人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不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条件,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哈工大就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孜孜不倦地在工作。

篇2: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4-3-28 13:56:58 阅读数:

1321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学校就2013年工作情况和2014年工作要点作报告。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3年,学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和黑龙江省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各方面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学校党委加大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强度,通过组织集体学习、集中收看中央宣讲团成员的辅导录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全校兴起了学习热潮,迅速把全校上下的思想和行动聚焦到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为下一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反对“四风”、服务师生为重点,瞄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个大目标,紧紧抓住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重要环节,坚持“五个贯穿始终”、“五个不放过”,将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紧密结合,与落实巡视工作反馈意见紧密结合,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与党员干部改进作风、履职尽责紧密结合,圆满完成了各个环节的任务,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中央督导组对我校教育实践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二)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超前谋划,规划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在《哈工大“十二五”规划和2020远景规划》的统一蓝图下,2013年学校完成了“十二五”中期发展建设情况指标数据统计汇编,与十八所兄弟院校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完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提三优”(二期)实施方案》;启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章程》的修订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明晰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

(三)深化学科内涵,优化结构体系,学科建设水平大幅跃升

学校继续坚持“明确层次、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建设原则和“做精工管、做强理科、做好文科”的建设思路,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培育学科高峰,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根据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库2013年5月更新的数据显示,数学学科在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后,也进入全球前1%行列,至此我校已有7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行列。

(四)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继续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成新一轮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三学期制”正式实施;制定实验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环境工程3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全面推行博士生导师招生计划申报制,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2013年,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人获提名奖;1800多人次学生参加30多类学科竞赛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900项;3门课程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4门课程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9部教材、专著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专著立项建设;75个项目获批国家及省级“十二五”教育规划立项。

本科生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13年28个省份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50分以上,14个省份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100分以上,均创历史新高;录取超过当地一本线100分以上的尖子考生占本部录取考生数的51.3%。研究生招生方面,2013年接收外校推免生数量比2012年增长24%。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继续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获评“2012-2013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五)坚持引培并举、强化政策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制定了《哈工大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完成了“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工作机制体制设计,积极推动海内外人才招聘工作,注重优秀青年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全面关注不同岗位类型教师的成长。学校继续实施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并增设30岁以下副教授岗位,共选聘教授13人、副教授43人;开展了教学拔尖人才和重大项目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共评选出教授4人、研究员4人、教授级高工1人。

2013年学校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3人,“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入选者3人、短期项目1人、外专项目1人、引进3人;7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青年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面上项目资助28人、青年骨干项目89人,获批人数和资助总额均为历年之最;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获批人数分列全国高校第二位和第三位。学校入选科技部2012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六)巩固航天特色、强化基础研究,科学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

2013年,我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0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奖34项;重大标志性项目连创佳绩,圆满完成“快舟一号”卫星研制与发射等航天重大任务;“空间机械臂技术”与“星地激光链路试验”两项成果同时入选2013“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校承担12项二期预研项目,数量和经费居国内高校首位;在探月工程三期任务中,我校提供多项技术支撑。

由我校牵头组建的“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首批批复的14个中心之一,同时第二批教育部“2011计划”的申报工作稳步推进;“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完成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

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SCI论文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十,EI 论文居全国第二,CPCI-S保持全国第一;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数量居全国第五,ESI热点论文数量居全国第三,高被引论文数量居全国第九;黄志伟教授在艾滋病病毒蛋白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研究论文在《自然》上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经费居全国高校前列,在工材、信息领域获资助的青年基金项目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一;160位教师获青年基金资助,居全国高校第六,项目资助率居全国高校第四;2人入选“973计划”咨询专家组。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获资助立项6项,立项经费总额达108万元,获准项目数和经费额度创历史新高。1人被聘请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学科会评专家。

黑龙江省工研院全面启动,项目落地18项;“科技大篷车”计划先后进驻齐齐哈尔、大庆等地,为黑龙江“科教强省”规划发挥了重要推进作用。在江苏、辽宁、山东产学研结合建立的5大产业研究院成果丰硕。

(七)拓宽交流渠道、深化合作领域,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3年,学校与国外机构共签订19个校际框架协议和31个校际相关执行协议;新增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公派项目共派出251名学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资助短期聘请海外专家来校讲学442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密特教授和丁肇中教授分别来校访问并讲学,其中丁肇中教授与我校签署关于空间粒子物理研究合作备忘录。

全校师生共3015人出访,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出国(境)比2012年增长19.1%,学生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年来自106个国家的1997名留学生来校学习,留学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硕博率达60%;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项目入选中俄人文合作机制框架;对欧美国家一流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八)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党委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聘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全年调整干部34人,向外推荐干部挂职或任职15人,对省内挂职期满的4名干部进行了考核;组织9名年轻干部校内挂职,威海校区两批14名干部来校本部挂职。学校加强干部队伍培训的规划,举办第十七期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深圳研究生院中层干部培训班、青年拔尖人才研修班,培训各类人员120余人。

(九)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学校党委组织全校党务工作者60余人组建了“以典型引路常态化推动党建创优经常化研究”、“高校党支部测评与激励机制研究”等8个课题组,系统推进相关重点难点工作;制定了《哈工大党支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召开多次学生党建工作研讨交流会,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学校在2013年黑龙江省高校组织部长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以“中国梦”主题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各类先进表彰和“青春的选择”等先进事迹报告会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400余项,参与学生1万余人次。两个项目分别获2013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唯一特等奖和教育部2013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邢德峰教授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空间光通信技术研究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其他多个集体和个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省道德模范群体、省大学生人物、省道德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

(十一)健全惩防与教育体系,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学校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分层次、分类别的党风廉政教育体系,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党员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和函询暂行办法》;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建设,督促健全《哈工大本科招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制度;加强招标采购、干部选用、人事招聘、招生考试、评职聘岗等监督监察工作。

(十二)坚持民主治校,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制定了《哈工大二级教代会实施办法》,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需的条件。“十二五”建设项目——化学楼、科技创新大厦和基础科研楼的建设扎实推进;多个小区的教职工住宅供暖得到改善;187套房屋投入使用缓解了教师住房压力;加强对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人文关怀;坚持做好“困难不怕,哈工大是家”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入学爱心礼包、暖心棉衣、舒心车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确保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率100%;举办79级“毕业30年,母校重相聚”活动,成功召开哈工大第五次海内外校友工作研讨会。

(十三)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精细管理,学校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学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出台《哈工大教职工请假管理规定》、《哈工大关于加强专兼职保密员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修订《聘用合同(人事代理人员)》;启用网上预约报账等系统,破解报账难问题;改进研究生选课系统、优化学生改课流程和学位授予信息报送,减轻基层院系的工作量;制定多个招标工作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采购管理。

(十四)发挥办学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呈现良好势头

深圳研究生院紧密围绕国际化办学思路提出了引进外籍教师、招收外籍学生、吸引外籍博士后、组建外籍团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筹备开展本科生教育工作,教育部、工信部、广东省已初步达成共识,人才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威海校区科研经费总额继续稳定在亿元以上规模;科技部“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海洋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初步达成共识,共建哈工大(威海)。

2013年,学校在图书馆建设、博物馆建设、安全保卫、网络与信息建设、档案管理、学生军训、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后勤服务、校办产业、新闻出版、学报发行、高教研究、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二、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今年学校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凝聚和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重点内容,以“一提三优”工程(二期)为重要抓手,以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要保障,用改革的精神和思路推动学校工作、破解发展难题,着力营造新风气、开创新局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阐释、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强化关键领域的改革力度,以科学的顶层设计推动学校发展;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章程》的修订为抓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推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和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巩固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推动发展能力、服务师生能力;继续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机关服务意识,确保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加大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工作力度,不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哈工大优良办学传统;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深入推进“一提三优”工程(二期)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重点抓好下半年开展的党建创优工程二期评估工作,力争形成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推动力,同时要以相同要求做好本科教学优秀工程、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的评估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的整体建设取得优异成绩。

(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理科及基础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工科优势,促进人文及社会科学学科水平的提高;鼓励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全面推进学科内涵建设;做好学科国际评估试点工作,推动优势学科向国际一流学科的目标努力;抓好国防特色和两化融合学科建设,推进学科资源优化与共享。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十二五‟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完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质量保证与认证评估体系;做好“三学期制”调整,特别要落实好夏季短学期的教学任务;建设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与系列精品课,加快推进MOOC课程建设,持续深化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继续加强教学实验室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化本科教育国际化,深入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全面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本科生、研究生招生机制,全面提高生源质量;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

(六)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哈工大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的实施,建立健全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的有效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满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深入开展海内外人才招聘工作,力争在以“青年千人”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作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教师队伍、其他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全面协调发展。

(七)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平台建设,继续保持科研整体优势。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2011”协同创新计划实施、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和“大科学装置”的筹备申报;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构建鼓励和支持基础研究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强重大专项、标志性项目、基础研究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扩大横向合作区域,强化校地产学研研究院的建设,强化对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的支撑服务功能。

(八)扩宽合作渠道和领域,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外籍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英文授课体系、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等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以院系为基础的国际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对俄合作牵头引领作用,深化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亚、欧、澳合作效益,积极拓展北美、南美、非洲和东南亚交流渠道;落实好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完善学校高层次人才体系;在提高生源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留学生特别是学位生规模。

(九)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以继续抓好反对“四风”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创建节约型校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加强校友工作和基金会工作,广泛凝聚力量,服务学校发展;加大对生活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离退休老同志的人文关怀力度;继续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师生工作学习条件;全力推进化学楼、科技创新大厦、基础科研楼和小卫星研究所等项目的实施。

篇3: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

你们好!

早在2007年冬天,助理就告诉我要有这么一个演讲。我没有什么准备,只是想随便与大家聊聊,或许对你们以后会有帮助。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去了华尔街?

当我在Kirkland吃中午饭的时候,在Leverett吃晚饭的时候,当我在我上班时和同学们见面的时候,甚至当我在国外碰见我们刚毕业的学生的时候,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些问题。你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不是课程计划,不是提建议,也不是问老师的联系方式或者学生的空间问题。实际上,也不是酒精限制政策。你们不停地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很多都去了华尔街?为什么我们哈佛的学生中,有那么多人到金融、咨询和电子银行领域去?”

这个问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回答,当威利萨顿(一个美国银行大盗)被问到为什么要抢银行时,他说“因为那儿有钱”。我想,你们在上经济学课的时候,都见过克劳迪亚·戈丁和拉里·凯兹两位教授,他们根据70年代以来他们所教学生的职业选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发现,虽然金融行业在金钱方面有很高回报,但还是有学生选择了其他工作。实际上,你们中有37个人选择做教师,有一个会跳探戈的人要去阿根廷的舞蹈诊疗所上班,另一个拿了数学荣誉学位的人要去学诗歌,有一个要在美国空军受训做一名飞行员,还有一个要去做一名治疗乳房癌症的医生。你们中有很多人会去学法学、学医学、读研究生。但是,根据戈丁和凯兹的记录,更多的人去了金融和咨询行业。Crimson对去年的毕业生作了调查,参加工作的人中,58%的男生和43%的女生去了这两个行业。虽然今年的经济不景气,这个数字还是到了39%。

高薪、不可抗拒的招聘的冲击、到纽约和你的朋友一起工作的保证、承诺工作很有趣—这样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理由。对于你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只会在其中做一到两年。其他人也都相信这是他们可以做到最好的一份工作。但,还是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其实,比起回答你们的问题来,我更喜欢思考你们为什么会问。戈丁和凯兹教授的研究是不是正确的;到金融行业是不是就是“理性的选择”;你们为什么会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却会让你们许多人无法理解,觉得不尽理性,甚至有的会觉得是被迫作出的必要的选择?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呢?

我认为,你们问我生活的意义的时候,是带着指向性的——你们把它看成是高级职业选择中可见、可衡量的现象,而不是一种抽象而深不可测的、形而上学的尴尬境地。所谓“生活的意义”已经被说滥了——它就像是蒙提·派森(Monty Python)电影里可笑的标题,或者说是《辛普森一家》里的那些鸡零狗碎的话题一样,已经没有任何严肃的含义了。

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

让我们暂时扔掉哈佛人精明的处世能力、沉着和不可战胜的虚伪,试着来寻找一下你们问题的答案吧。

我想,你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你们不想只是做到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想过得有意义。但你们又不知道这两个目标如何才能同时达到,你们不知道在一个大名鼎鼎的公司中有一份丰厚的起薪,并且前途很有保障,是不是就可以让你们自己满足。

你们为什么要焦虑?说起来,我们学校这方面也有错。从你们进来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你们,到这里,你们会成为对未来负责的精英,你们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我们都要依靠你们,因为你们会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让你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你们会去做各种不平常的事情:在课外活动中,你们处处体现着服务的热情;你们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因为你们关注地球的未来;在今年的总统竞选中,你们也表现出了对美国政治改革的热衷。但现在,你们中的许多人迷惘了,不知道这些在作职业选择时都有什么用。如果在有偿的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作个选择,你们会怎么办?这二者可以兼顾吗?

你们都在不停地问我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关于价值、试图调和那些潜在竞争的东西、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认识等等。现在的你们,到了要作出选择的转换阶段。作出一个选择——或工作、或读研——都意味着失去了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每次决定都会有舍有得——放弃一个可能的同时,你也赢得了其他可能。对于我来说,你们的问题差不多就等于是站在十字路口时的迷茫。

金融业、华尔街、“招聘”就是这个困境的标志,它带来了比职业选择更广更深的一系列问题。不管你是从医学院毕业当了全科医生或者皮肤科医生,从法学院毕业进了一家公司或者成了一名公设辩护律师,还是结束了两年的Teachfor America项目,在想要不要继续教书,这些问题总会在某种程度上困扰你们。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知道你们所受的教育,让你们不只是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而活,而且还要为你们周围的人而活。现在,到了你们想办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使你们焦虑—这个原因和第一个原因相关,但又有所不同。你们想过得幸福。你们—拥而上地去选修“成功哲学”和“幸福的科学”,想从中找到秘诀。但我们怎么样才能幸福呢?我可以提供一个不错的答案:长大。调查数据说明,越老的人——比如我这个岁数的人——比年轻的人感到更幸福。但可能你们都不愿意等。

当我听着你们说你们面前有如何的选择时,可以听出来,你们在为搞不明白成功和幸福的关系而烦恼——或者更确切地说,什么样的成功,不仅能带来金钱和名望,还能让人真正地幸福。你们担心工资最高的工作,不一定是最有意义、最令人满足的工作。但你们想过没有,艺术家、演员、公务员或者高中老师都是怎么过的?你们有没有思考一下,在媒体圈里该怎么生存?你们是否曾试想过,在经过不知道多少年的研究生学习、写了不知道多少篇论文之后,你们能否找到一个英语教授的工作?

所以,答案就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但是不管是画画、生物还是金融,如果你都不试着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生活的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尝试别的选择,但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这个。

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我把这个叫做职业选择中的停车位理论,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和同学们说这些。不要因为你觉得会没有停车位,就把车停在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先到你想去的地方,然后再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你可能喜欢投资银行、喜欢金融、喜欢咨询,它们可能是最适合你的。也许你和我在Kirkland碰到的一位大四学生一样,她刚从西海岸一家很有名的咨询公司面试回来,她问:“我为什么要做这行?我讨厌坐飞机,我不喜欢住酒店,我不会喜欢这个工作的。”那就找个你喜欢的工作吧。要是你醒着的时间里,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幸福的。

但是,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你们要问这个问题——问我或者问你们自己。你们选择了一条路,也就选择了一份挑战。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到达那儿。这是好事。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们的错。关注你的生活,思考怎样才能把它过好,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对:这些也许是博雅教育给你最宝贵的东西。通识教育让你自觉地生活,让你在你所做的一切中寻找、定义价值。它也让你成为一个自我的分析家和批评家,让你从最高水平上掌握你生活的展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博雅教育让你自由。它们赋予你行动、发现价值和作出选择的能力。不要静止不动,要随时准备接受改变。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篇4: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

刚才,中国文联举行隆重仪式,授予韩雪同志“见义勇为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我想,这既是韩雪同志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广大音乐工作者的骄傲。韩雪同志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万五千多名会员中的普通一员,同时又是一位典型的代表,尤其是他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集中体现了我们音乐工作者的社会担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好地诠释了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可以说,韩雪同志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一位楷模,是我们学习的一位好榜样。

韩雪同志在儿童落水的危急关头,不顾自己不熟水性,跳入河中奋力把儿童救起。他把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用善行义举谱写人间大爱,闪耀着人性光辉,我们要学习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韩雪同志是一位创作颇丰的音乐工作者,写好人、赞好人、做好人,是他的艺术追求。他踏踏实实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浮躁、不抱怨,干一行、爱一行,致力于歌颂、宣传道德模范,做“道德青县”的“文化推动者”,展现了一位基层文艺工作者平凡却可贵的职业操守,我们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韩雪同志积极服务文艺工作者,以自己的行动带动青县文艺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特别在面临取与舍、生与死的关键时刻,他的价值判断是利他的、是助人的、也是忘我的,展示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境界,我们要学习他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无私情怀。

同志们!楷模的事迹就是一个动人心弦的乐章、一篇感人肺腑的诗篇、一则震撼心灵的故事,无需太多修饰加工,就足以让人感动。韩雪同志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是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在河北青县,韩雪同志亲切地被大家誉为“最美的人”。他的美,美在善良,美在爱心,美在奉献。他是我们文艺界的骄傲和光荣。所以,今天我们聚焦他、礼赞他,弘扬凝聚在他身上的时代精神,是正确引导文艺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生动实践,也是坚持和践行“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韩雪同志事迹给我们文艺创作的启示也是重要的、直接的。这一道德典型说明,我们的身边时时有“大美”,处处有“大美”,需要的是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文艺工作者只有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敬意,用真诚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暖流,用真实的情去抒写身边的感动,才能将时代楷模的精神实质、人民群众的心底期盼呈现出来,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

最后,我谨代表全国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再一次向韩雪同志致敬!我们相信并期待,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更多的“韩雪”涌现出来!

篇5:王培中校长在校友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

要说的话太多了,今天我能在这里见到大家,我很高兴,屈指算来,你们离开学校已经二十年了,在这次聚会的筹备过程中,占涛和英会两位同学,反复地邀请我,并且希望我给大家讲两句,随便说两句,想说啥说啥,这个题目很难做。二十年了,大家还能记住我,我没有兼过大家的班主任,我很珍惜这个“记住”,谢谢大家对我的“记住”。

我就遵照占涛和英会同学对我的“随便说几句”的指导意见,随便说几句。先说听占涛和英会说,大家花了六万块钱,为母校建了一块桂花林,每年桂花都要飘香,这个创意,我的意见是:绝妙迥异,奇妙高雅。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想出来的,大家想想,每年桂花盛开,香气四溢的时候,师生们闻香四顾,回忆唠叨一番。你们的学弟学妹也会闻香而问:这是何来清新的香气呢?于是,你们建造桂林,就会在师生的问答中永远地传为佳话。同时,闻香而止,香气所至,会引来更多的优秀青年,桂林一天天长大,枝繁叶茂,预示着我们母校愈办愈好,源源不断地为祖国输送栋梁人才。这种创意大大高于像我这些老头子们的创意,这种创意很好,也为我的学生超过老师感到自豪。

曾几何时,你们当年这群十几岁的小孩子都进入了而立之年,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作为老师,我不能再讲 “你们努力考上名牌大学”这一类的话了,因为情况不一样了。我只能聊一些“好好做人,努力工作,幸福生活”这一类的话了。我想说的话很多,如果来分段,可以来那么一百段。今天我只能随便地找两小段说说,因为时间很短。

头一段话就是“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在你们都三十多岁了,不是小孩子了,应当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就是说:对同志有用;对家庭有用;对社会有用。我这里指的“有用的人”,不是说你有很多的钱,有很大的权力,能为别人办很多很多的事,这些福利方面的事情,不是这个,而是指你力所能及的躬亲操劳,这种对别人有用,从表面看来是对别人的无偿的付出,你获得的却是心灵的满足,有一种认可的幸福感,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每一天或者每个月,都做一些对别人有用的事,积了许许多多的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获得许许多多的小幸福感,这样你就会幸福的活着,有了这种幸福感,你心中的灰暗,乃至时代的一些灰暗,你就会感到无所谓了,我举一个例子,常见农村带客的时候,一带就是几十桌,那些炊事员们,他们已经吃不下去了,当他结束工作的时候,拿一棵葱,掰一块馍,到这个桌边问问:“今天的饭吃着怎么样?”“做的很好!吃着很有味”。到那个桌边问问:“今天的饭吃着怎么样?”“做地很好”。他就会对这件事情很满足,而且他会好久地津津乐道:“我在哪儿做饭的时候如何如何”。他就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有一种成就感。所以啊,就是大家要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具体到我这几天就是个例子。我这几天比较忙,因为我们学校要搞八十年校庆,许多届的同学都想找我聊聊,找到我聊聊,还想叫我给他们做点啥。我想,我要能为他们做点啥,我就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所以呀,大家不要认为这种付出就是吃亏了,其实这种付出,你获得的是一种心灵的愉悦。

其次,也就是第二吧,我想着,大家要成为一个“被人看得起的人”(不一定是尊敬尊重)。我说的“看得起”,不是你有多少钱,你有多高的位置,而是指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大家仍然看得起你,要做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人,那是不容易的。要获得这种“看得起”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我总结了几个字,就叫做:敬畏规则、善于分享、坚守承诺、敢于担当。这十六个字就是代价。最关紧的是“敬畏规则”。我们不管在那个单位工作,或做个普通农民,都要“敬畏规则”,对国家的制度、政策,你都要怀着敬畏之情,不要想着“这不扯松?”。“扯松”这两个字不能在你心里长期存在。说到“坚守承诺,敢于担当”的事,我想起了我去年在报纸上读到的事,这件事是真的,说美国有所高中,有个穷学生,他在班里有五六个朋友,除了这五六个朋友之外,其他有钱的学生不怎么看得起他。后来,其中有一个学生在背地里骂了校长,这是个大错误,但是并不涉及到国家、民族,也不涉及到大的信仰。后来这几个同学说:我们几个谁也不要报告。并且告诉这个穷学生,你也不要报告,你得表个态。这个穷学生说了:“我不报告老师,也不告诉家长”。后来学校追查这件事情,“谁在背地里骂了校长”。说这个穷学生很有可能,找到这个穷学生后,这个穷学生一言不发。校长说:“你如果说了,就保送你到耶鲁大学去上学;你如果不说就开除你”。正在争论的时候,去了一个中尉军官,军官听了这些情况就说了:“这样好的一个青年,你们用这么大的诱惑,让他做这样的事情,你们的教育不是很高明啊”。后来学校没有开除这个学生,当然他也不能被保送到耶鲁大学去。这个学生从今以后,虽然在班里很穷,但是很有威信。这就是他坚守了他的承诺,最后他考取了哈佛大学。这是一个例子,我们要想做一个被别人看得起的人,你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上我说这两点,就是我在那许多许多要说的话里选择了这两点。

同学们,二十年,大学都不容易,得失更迭,新异交替,人生的变数时刻都牵连着大家。生活是一种多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有一种现象既美好又丑陋;既残酷又仁慈;既善良又凶恶;既高尚又卑鄙。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就叫做生活。生活同时会结出两种果实:一种甜的,一种苦的。比方说,当你正准备做一个渔歌互答、牧歌于横陈(此处我记得不准确)、渔歌晚唱的田园诗人的时候,你会一不小心成为沿街乞讨的流浪汉;你都不会知道,当你正倒楣的时候,幸运之神会马上向你走来。这种现象叫什么呢?就叫做生活。所以现在同学们都是干事业的时候,你不要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一帆风顺不是生活的常态。二十年来,大家可能做过错事,也可能说过不合适的话。那怎么办呢?这很正常,这是生活的常态,按照陶渊明说的,(你们现在都大了,都成熟了)应当是“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讲个故事,是关于巴西足球队的。大家都知道,巴西的足球队是最强的足球队,在一次世界杯比赛中,他全盘皆输,在回来的时候,队员们在飞机上说:这一次回来,总统非要狠狠地批评我们,甚至还要开除我们。结果,飞回来以后,总统亲自到机场去迎接他们,而且打出一条横幅,这条横幅上写着:“一切都会过去”。所有队员们并没有遭到批评,虽然失败了,但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又停了一年,这个足球队在另一次足球杯比赛中获得了全胜,回来的时候总统又到机场迎接他们,打出的标语是:“一切都会过去”。仍然是这一句话。所以大家不管有多大的成绩,也不要骄傲自满,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大家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你有平常的心态,去慢慢地工作,去克服它,那就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所以希望同学们要有个平常的心态,又有一个旷达的胸怀,这样就行了。所以今天,我讲这些就是给大家从许多句子中间,在许多段落中间选择了这么多。

最后祝同学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主持人(高占涛):

相隔二十年,再次听到王校长的讲话,还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精彩,那么的深刻,那么的富有哲理。再次谢谢王校长讲话。

同学们,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时光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韶华,却带不走我们深厚的同窗情谊。今天,我们再次相遇,师生相聚,同学聚首,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短暂的时光,使这次同学聚会圆满成功,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同学联谊必将使我们的同学情谊更加醇厚悠长。

篇6:王树国校长在校友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黑龙江幼专校友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陈虹岩

(2014年10月2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今天,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今天,畅叙情谊,共谋大计。今天,我们宁师人、牡师人、幼师人和幼专人共同迎来了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友总会的成立!此时此刻,作为校长和会长,我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百年师范、六万学子;争奇斗艳、誉满人间!《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亲爱的校友们,灞桥的柳枝想念你们,青春的校园想念你们,欢迎各位回家!

在此,我代表日勋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向莅临大会的领导、嘉宾和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百年风雨沧桑,百年桃李芬芳。各位校友,从1906年的宁安师范学堂到丹江北山脚下的龙江幼专,我们一代代师范人行走在如歌的光阴里,任春去冬来、看潮落潮涨。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路走来,激情澎湃;一路走来,春暖花开。108年后的今天,在兰圃讲坛里,校友雅集、共襄盛会:这既是历届校友由来 已久的真情渴望,更是凝聚各方力量,助推母校振翮翱翔的美好梦想!

如果记忆是一扇窗,让我们临轩而望;如果记忆是一条河,让我们逆流而上:这里有同桌的你,这里有睡在上铺的兄弟;这里有自习室的灯光,这里有琴房里的悠扬;这里有球场上的奔放,这里有月光下的揣想;以及在某个角落碰见她(他)时的莫名慌张,食堂路上叮当作响的饭缸,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回眸一秋水、一心仪一欢畅。这就是母校,她记录你年少轻狂、承载你青春梦想;她鼓舞你扬帆远航、欢喜你天阔地广。这就是记忆,她弥漫馨香,滋养希望;她留存美好,孕育飞翔。各位校友,让我们共同守住那个曾经只属于我们的母校记忆,时时翻寻,刻刻扫尘,愈抚愈亮,越藏越香!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在母校时,我们除了知识的汲取、成长的欢喜、爱情的甜蜜,更多的是结下了深厚情谊。这份情、这份意,我们未敢忘怀,也会久久铭记,并化成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不竭动力。各位校友,母校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学有所长,奉献社会,成就辉煌,为母校赢得了无限荣光;母校祝福你们,希望你们传承“唯特、唯精、唯美、唯新”的学校精神,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继续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母校期待你们,期待你们用自己温暖的手不断推动母校健康、持续发展,让母校的历史源远流长。

水流源在海,月落不离天。各位校友,今日的相聚,一定又增 添了记忆,加深了友谊。我想说的是:从现在开始,无论你是哪一个时期的校友,追溯历史,我们都同根同源;展望未来,我们定同向同行。请大家记住:黑龙江幼专永远是各位校友温馨的港湾、精神的家园。我们坚信,哪怕海角天涯,哪怕老去年华,我们的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一定会永远长青,与日俱增!各位校友: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相扶相助,相濡以沫;在今后的事业中,我们心手相牵,快马加鞭。我们再次呼唤广大校友---倾情母校、关怀母校、助推母校,用大家今天的精诚合作,共同创造母校明天的不朽传说。

最后,我再次代表日勋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感谢各位校友的鼎力支持;感谢吴涛院长和德喜常委的关怀厚爱;感谢晓坤局长和聂伟局长的亲临指导!衷心祝愿各位校友、各位领导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上一篇:清塘铺镇完小第九届读书节启动仪式下一篇:模范班主任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