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

2024-04-19

教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精选6篇)

篇1:教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

教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

王五学校 王俊华

在中小学一线教师中,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不少人都有过做立项课题的“冲动”,但总因“不会做”而不了了之,实在令人惋惜。这里,笔者愿教大家尝试一次。首先了解一下做课题的一般程序:

选题、填写《申评书》并上报(研究者)——组织专家论证评审(管理部门)——(获准立项后)制订《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搜集、整理资料(研究者)——撰写研究报告、填写“《鉴定书》”并上报(研究者)——专家鉴定、评审(管理部门)。

下面仅就“研究者”应做的事情逐项加以说明。

一、选题与立项

一般来说,立项课题的选题要依据上级下发的《课题指南》。但应当知道,《课题指南》,提供的只是研究方向和范围,你的选题应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教改方向进行。这样,既可把工作做得更好,又不会额外增加负担。

在选定课题的过程中,查阅文献极为重要,它可以帮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有哪些,结论是什么,与自己的研究有何联系;还可帮你弄清自己的研究该怎样人手更有价值。这对明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准确表述课题的题目都有好处。

题目确定之后,填好《申评书》,你就可以向课题管理部门申报了。《申评书》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基础和条件、预期成果、特色和价值”等内容,填写一定要具体、清楚。至于说能否立项,主要取决于选题是否新颖、论证是否到位、研究的条件是否具备和预期成果价值的高低等。

二、制定研究方案

假如课题获准了立项,你就该着手制定《研究方案》了。《研究方案》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施工计划”,应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遵循程序。

制定《研究方案》前,要理清以下思路:一是进一步框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界定关键概念等。比如说,你要研究“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

问题”,那么这个“群体”是指哪些人?是研究其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问题,还是两者都研究?二是要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确定研究方法;三是计划好研究的时间、程序及注意事项。

需要强调的是,研究方法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确定的。比如说,当你发现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现象,想做深入了解时,就用调查法;如果你想证明某种方法(或模式、理论)是否科学,就用(准)实验法;如果你想构建某种模式或理论体系,或培养某种能力或习惯,就用行动研究法;如果你是对一个特定的学生或群体进行(追踪)研究,当然要用个案法。

严格地说,行动研究法不是一种“纯正”的研究方法。比如说,你想构建一种模式,有可能先进行“现状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目标和计划;研究过程中你可能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从中观察、反思和修订计划,以使目标逐步得以实现;你还可以通过一些“个案”研究来提供必要的案例。所以,这一“行动研究”就用到了调查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和(准)实验法属于实证研究,即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来验证、让事实来说话,比较适合一线教师使用。而“文献法”则不然,它需要在阅读足够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思辨。基层学校报刊、图书有限,多数还没有上网的条件,大家“读不多、思不深”,自然也就“辨不明、写不清”了。所以,不太适合大家使用。

理清了这些之后,《方案》就很容易了。下面列出一种格式及撰写要求,仅供参考。

(标题)(课题组署名)

一、问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提示:根据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而研究?国内外同行或前人已有哪些相关研究,其结论是什么?本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要达到的目的以及突出的价值和特色是什么?

二、研究的内容(或研究目标和内容)

提示:明确说明研究的具体内容。关键的或易混的概念要加以界定清楚,以免产生异议或误解,也有利于使研究更有针对性且便于操作,若是实验研究一般要提出明确的假设。

三、研究的方法

提示:调查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等要具体详细地说明研究对象(被试)如何确定(如怎样抽样、怎样分组以及他们的数量、年龄、性别、级段等);研究过程中要使用的材料或工具(如问卷、测试题、量表、仪器等);研究的程序和研究资料如何收集与整理以及数据如何处理等;实验研究还要说明怎样操纵自变量(如研究中要验证的“教学方法”)?如何控制无关变量(如设法使师资水平、上课时间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其他因素相似等);行动研究要说明如何依据目标进行计划设计、如何实施、如何观察反思、如何修订计划并进一步实施等;经验总结要说明如何搜集经验、如何归纳提炼等。

四、研究的步骤

提示:详述从开始到结束,什么时候至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等。此部分要尽可能详细,便于实施和操作,并且也使研究过程不走弯路。

五、预期成果

提示:可以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专著/科研论文等。但科研论文一定是有研究过程,有具体做法,有论点、论据和严密详实的论证,不是一般的经验总结或逻辑推理。

六、参考文献

提示:列出直接查阅或引用过的所有他人或自己的文章和专著名称,要写明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以及页码等。

三、实施研究、收集并整理资料

如无特殊情况,研究可按《方案》进行,直至完成。至于研究资料的收集与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直接相关。下面是一个“收集、整理资料”的实例,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

我们在进行“A、B两所学校情况调查”的时候,首先是把“学校情况”分解成了以下6个维度:1.学生智力状况;2.学生学业状况;3.学生行为习惯;4.学校管理;5.教学情况;6.家长因素。然后,根据这6个维度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收集研究资料:“智力状况”用《智力量表》收集资料;“学业状况”用“测试题(可以自命)”来收集资料;“行为习惯”方面的资料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来收集;“管理”和“教学”方面的资料用“查阅资料、听汇报、听课等”方式

来收集;“家长因素”采用“调查问卷(可自编)”来收集。

资料收集以后,我们进行了分类处理:定量资料用Excel(或SPSS)处理,用“插图”或“表格”来呈现;定性资料通过分析、比较进行归纳、综合,目的是解释现象、得出结论、揭示规律。

四、研究报告的撰写

不同的研究报告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所以,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无论那种报告,都少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为什么要研究?2.研究是怎么进行的?3.研究的结果是什么?4.结果说明了什么?下面是根据几种权威杂志整理出的“规范”的研究报告格式和撰写要求:

标题(要求同《研究方案》)课题组署名(要求同《研究方案》)

[摘要](200字左右,完整独立、高度概括、简明扼要。)

(“研究了……,研究对象是……,所用工具及方法过程是……,结果显示:……,结果表明:……”)

[关键词](3—8个最能概括主题特征的词语。)

一、问题的提出(或:引言、序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

提示:本部分可由《研究方案》中的“

一、问题的提出”和“

二、研究内容”而来。)

二、研究的方法(或“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提示:(本部分由《研究方案》中的“

三、研究方法”而来,应具体到别人能够仿照重做的程度。

三、结果与分析

提示:根据研究目标,呈现并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包括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如果是定量资料,一般用插图或表格来呈现,要求数据准确可靠、类目清楚,使人一目了然;如果是定性资料,则要围绕论点用典型的论据加以论证。)

四、讨论与建议

提示:围绕研究目标,在解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或推论,从而解释现象、揭示规律或提出新模式,必要时可提出研究结果推广、应用的具体建议,说明还有哪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对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想法也可以说明。

五、结论(小结)

提示:简单概括出说明研究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进一步解决?可以用罗列条目的方式进行。

六、参考文献与附录

提示:列出直接查阅、引用过的所有他人或自己的文章和专著,要写明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以及所引用内容的页码等;必要时附出特别重要的自编量表、问卷等。

当然,“规范”只是为了更有效地表述研究成果,不能成为对你的约束,你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它项目。

研究报告写成后,整个研究就算完成了。填好结题《鉴定书》,就可以上报、进行课题鉴定了。上报的材料一般有以下儿项:

1.研究报告。2.研究方案。3.重要的过程性材料(如问卷的样卷及相关说明、教师的典型课例、相关论文和获奖证书和学生的优秀作品等等)。4.《鉴定书》。5.立项通知。

6、课题自我鉴定意见

专家鉴定主要看《研究报告》,其它材料只是在必要时查阅。所以,你最好按以上顺序将以上几种材料装订在一起,免得丢失或混乱。

只要你研究得方法科学、过程规范、成果价值高,且研究报告又撰写得好,结题是有把握的,获奖也是有可能的。

教育科研课题是一线教师人人可以做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多做尝试。

篇2:教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

(一)审视当前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现状: 普通中小学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走向:

以校本研究为主,立足学校管理,这种研究从研究指向、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特点。

中小学开展课题浮躁:

(1)注重形式,忽视过程,许多课题隆重开题,迅速结题,没有过程,通常的做法是写几篇文章,找一些材料,东拼西就,甚至是过去做的事情,拿来宣称解决了问题;

(2)急功近利,热衷炒作。经常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有关领导、专家津津乐道,课题成了追求名利的方式,(3)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要学,但做课题研究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高太泛,目标不宜太偏太全,不能人云亦云,研究的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主,只有实实在在,研究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4)闭门造车,缺乏引领:一线教师做课题一般是孤军作战,没有工作团队,要想让研究有生命力,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引领,课题是否能够获奖,是否获得通过,需要专家的认同,因此做课题一定要与专家或师范院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二)我们再来看看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障碍与有利条件有哪些?

1、客观障碍:理论储备能力不足,科研能力弱,特别是科研经验匮乏,学校领导重视力度不够不够,甚至有的领导不太懂科研,教师的时间、精力不够,除去备课上课,没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

2、主观障碍:教育科研匠能力不足,搞科研是一项任务,没有自主性,积极性不够;

3、有利条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教师团队的帮助。

(三)对于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认识;

1、与教师关系密切的两个问题:(1)什么是一线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有很多定义,今天晚上我们讨论的是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我认为真正的教育课题研究只有与教学实践联系,才能焕发出生命,当前,倡导教师开展出课题研究,只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通过做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规范的形式解决学校教学、教程等各方面的问题。(2)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在高水平课题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强化日常教学中蕴含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证明,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最好方向的发展。

同时也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与锻炼。简单地说,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研究的中心及理论支撑;二是要有具体的操作思路。这也是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通过课题研究使日常工作科研化。

2、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林崇德教授的一句话:教师参与课题科研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广大一线教师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2)解决实践问题的需要: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学和为、学生学习习惯、道德表现、学现管理模式等问题,反对一线教师脱离实践做课题研究,做空的课题徒劳无益;(3)有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4)有助于养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要查阅大量资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教学观念,用新教育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进行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应该看作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四)如何做课题研究:

1、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只有课题选好了,教育的成功才成为可能,课题的选择即要包括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创造力和想像力:

(1)课题从哪里来?从上面来,上面教研部门下达课题,往往较大,教师很难把握,我主张从自己主动选题,从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课堂中选题。如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等,这些课题比较小,也容易做;(2)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如“好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的研究”;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涮和外延;六是伦理性原则;

(3)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是贪大求全;三要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如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要思考是智力原因还是心理因素,要用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做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反思,小孩子求知欲强,满脑子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中选择沉默呢?这就是一个问题:如“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意识的研究”,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来的课题;,四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时时反思,升华,就是课题研究,中小学课题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即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这也是教师能够真正模仿和受益的,前苏联的大多数教育家都有这样的背景。

2、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和结合部,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一线教师应该以应用研究为主;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知识储备方面做好定位,如“开展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选择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如从资料信息的准备,研究的氛围等方面均适合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

(5)选择代表教师工作中观、微观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研究”,通常情况下课题越小一些,越容易把问题说透彻,题目太大,没有深度,难成精题。3怎么样做课题方案:

一个详的方案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方案制定好,课题就成功一半,关于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应该有如下要素:

(1)课题名称;(2)课题研究问题提出;(3)课题研究依据和假设;(4)课题研究内容;(5)课题研究步骤;(6)课题研究对象;(7)课题研究保障;(8)课题研究成果预测;

(9)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与分布;(10)课题研究经费预算;(11)课题研究资料附录;

4、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几个提醒。(1)准备阶段: 理论准备:要相对充分,充分查阅有关课题的资料,阅读有关书籍、报刊、杂志,为课题研究确立较高的高度;

方案设计:要把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保障描述清楚;

课题论证:要对可行性进行论证;要说明为什么研究课题,课题解决什么问题,难点在哪儿里,如何解决难点,如何实现突破,前期成果有哪些?(2)实践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扎实、有步骤地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要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对比、数据待,要详实记录;

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研究过程中要努力构建研究共同体,一般来说有三种合作形式:

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研究合作共同体(3)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4)研究成果表述技术性上的一些问题:

篇3:教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

一、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评价定位不准确, 缺乏针对性, 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必然就要求高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能力。因此, 需要对高职专业教师职业特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 才能使其评价具有针对性。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形成一套针对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教师评价方式, 其评价基本上都是借用普通高等院校针对一般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教师评价方式, 无法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突出行业性、职业性、实践性的特点;主要偏重对高职专业教师工作结果的衡量, 缺少针对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方面的考察, 其评价标准中没有突出高职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必然导致很难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而高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与现场指导紧密结合的教学能力, 这是高职专业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专业教师最根本的特征。高职院校要教会学生实用技能是其主要任务之一,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关键的部分。如果仍沿用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评价方式, 显然是无法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无法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 教师评价缺乏客观的定量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单一, 操作机械

目前我国尚没有相对成熟的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存在着难以量化的特性, 客观、科学、定量的评价指标的匮乏无法真实地反映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传统评价方法单一, 显得过于主观和简单, 评价方法千篇一律, 缺乏针对性, 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难以完全量化, 课程的差异、评教的指标等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不同的班级学生评不同的教师, 评分的可比性很差。例如同行评教, 同行之间的互评是最具有专业权威的评价, 但实际上由于高职专业教师本身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 相互听课开展不够, 同行评教失去了扎实的基础, 同行之间相互评教随意性大, 常常出现一个教研室所有教师互评分都是相同的现象, 表现出教师互评的随意性与评价的严肃性是背道而驰的, 使评价的公正公平受到致命打击。同时传统教师评价方式操作机械, 年年一个调, 处处老一套。例如:通过检查学生作业批改状况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通过检查教师教案来考核教师的备课质量。这样机械化的评价方式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和造假之风, 其结果不仅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反而会挫伤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的抱怨增多, 不愿改进教学工作。

(三) 教师评价指向单一, 只注重评价结果, 没有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采用的是传统教师评价方式, 其指导思想是面向过去, 指向单一, 评价的是教师已经完成的工作成果和已具备的素质。重结果、轻过程, 往往通过一次或几次教学活动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 忽视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 没有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 带有强烈的区分性, 教师被给予人为的分等级。作为被评价的教师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教师从评价中得到的仅仅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评价分数和排序结果, 教师并不清楚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缺乏针对教师教学工作改进和提高的具体意见。往往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没有对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及时有效的反馈, 没有有效利用评价结果指导教师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帮助教师成长。评价结果仅仅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 评价的目的以奖惩性为主, 而忽视了评价本来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更好地履行工作,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教师评价的导向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

(一) 突显高职教育特点, 把握评价对象内涵

明确评价对象内涵, 是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与前提, 这里评价对象指的是从事高职学院工科类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职业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专业教师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一方面高等教育决定了高职专业教师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教师属性;同时职业教育又决定了高职专业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必须具备“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 其内涵突出体现在高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两种实践能力, 即教学实践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专业教师的根本特征。

(二) 注重实际, 确定多元化评价主体

由谁来参与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 即参与评价的对象就是评价主体。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就要求评价主体必须充分了解被评价对象的工作情况, 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 同时将有关信息转化为有用的评价结果, 并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对象。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一般都是由学校专门的部门实施评定, 并将其督查、鉴定工作纳入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教师评价以他评为主, 其评价主体局限于学校部分行政领导或专家组成员。这种渠道单一的“他主评价”方式弊端明显, 教师本人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 容易引发评价的主客体矛盾甚至对立, 不能促成积极效应。因此, 评价主体多元化便成为一个必然趋势。结合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专业教师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化的, 可以由学校相应部门、同行、学生、生产企业现场专家以及被评价教师本人等共同组成, 他们在评价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被评价的教师进行评价, 从不同侧面反映教师工作的实际状况。结合实际情况, 学院对教师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 有专家评教 (督导室) 、自我评教 (教师本人) 、同行评教 (同行) 、学生评教 (学生) 、企业评教 (现场专家) 等。如自我评教,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主要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 教师通过个人空间, 表述自己的工作设想, 展现自己的工作过程、业绩、风采, 是教师自己主导的内在评价, 其评价动力来自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 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能起到良好的积极效应。如企业评教, 主要在每年学院统一组织的暑期教师下现场实践学习锻炼时进行, 由现场专家对每个专业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给出书面意见。这样既解决了高职专业教师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 在重过程的同时也对培养的结果提出要求, 达到培养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预期效果;又能对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整个教师评价过程中, 所有其他评价主体都可以与教师本人进行实时反馈意见与建议, 实现自评与他评的动态交融, 在相互沟通、密切协调的基础上, 使教师评价真正步入良性轨道, 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和谐发展。

(三) 努力探索,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 探索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专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创造性与复杂性, 结合实践, 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评价机制。

1. 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教师评价激励功能

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以奖罚为目的,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的, 吸取两种教师评价方式的长处, 在发展中以奖惩促发展。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不仅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注重教师的个人成长;其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为了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 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进和调整, 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促进自我成长, 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教师个人进步成长的同时, 学校的培养目标得到进一步实现, 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双赢。

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教师评价中融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促进教师成长

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存在着难以量化的特性, 教师工作真正可以量化的仅为其中一部分工作, 如教学课时数量、论文论著科研课题数量等, 而更多体现教师“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的核心指标目前还不易或暂时无法进行科学客观的量化, 如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课程实施、教学效果、师德师风、学术道德、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等。如果简单主观机械化地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必然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评价导向错误, 教师工作行为倾向实用化、功利化, 出现重量轻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因此, 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必须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融入教师评价中去, 这样既为高职专业教师提供正确具体的工作行为导向, 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形成和提升“教、学、做一体”教学能力, 又为公正评价高职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专业教学能力提供客观依据,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见图) 。

3. 分层分类进行教师评价, 注重对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评价, 突出对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价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必须突出的中心工作和重点, 这是高职院校有别与本科院校不同之处。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评价过程中, 要把教学评价放在第一位, 科研评价放在第二位, 同时在科研评价中要加大对课程、实践等教学环节研究的奖励力度, 积极鼓励教师从事应用性科研工作。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高职教育必须直面市场, 必须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行动。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注重对教师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评价, 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去, 尤其应重点关注教师对学习情境的设计能力、“理实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能力、指导技能实践能力、开发校本教材能力及高职教学研究能力等。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就是重视实践教学,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在“做中教, 做中学”, 努力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对接。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过程中, 要突出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改进实践教学。

(四) 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举例

学院针对实际情况, 建立了一套科学客观合理且又切实可行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 对教师教学能力从工作任务、教学质量、教研教改、学术科研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其特点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指标全面, 分层分类;实施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客观科学。该学院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 (见表) 。

教师评价工作每两年为周期, 实施动态管理, 按照四项评价单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四项评价单项均采用百分制, 根据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总分, 四项评价具体实施细则在此不一一赘述。通过实践, 从实施评价结果的情况可以看出, 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情况, 其评价结果不仅能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职务、奖惩、聘任等的依据, 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个人职业成长。评价结果每学期在学期末进行通报, 并由系部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 为教师制订发展计划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通过双向交流沟通,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根据教师特点帮助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改进措施, 不断挖掘教师潜力,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寻求学院发展目标达成与教师个人成长之间的契合点, 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同时根据评价结果, 创设教师成果展示平台, 通过开展全院性的教研教改成果展, 教学名师、培训名师、优秀教师等先进荣誉的评比, 举办技能节, 组织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说专业比赛、教师个人空间制作比赛等各类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发挥榜样激励对教师成长的促动。

三、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评价, 有利于真实反映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 发现问题, 采取对策, 促进教师成长,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科学客观合理地对高职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高职院校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桂英, 岳红, 吴东莉.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析[J].经济师, 2007 (11) .

[2]王光彦, 李元元, 邱学青, 李敏.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 .

[3]柳玉民.高职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以华北某高职院校为对象[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09 (2) .

[4]阎保平.关于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7) .

[5]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通讯, 2011 (5) .

[6]任波, 孙玉中.探析高职教师能力标准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 .

[7]刘玉侠.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9 (2) .

[8]刘迎春, 李亚声.高职教育的教师评价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8) .

[9]阎保平.关于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评价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7) .

[10]陈柏华, 徐冰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5) .

篇4:一线教师做小课题研究要“五需”

一、需提高认识

问题:认识性不足。很多教师把“小课题”与“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混为一谈,课题不够微观,同时认为这是学校里少数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研究。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同时认为这是两回事,研究课题会分散教学精力,花了力气不一定能有研究成果,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会得不偿失。

对策:提高认识。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行动性研究,就是教师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一线教师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应该有“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的意识,应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课题逐一进行研究并有效解决。小课题要“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要“近”,就是要贴近自己的教学现实,不好高骛远;研究要“实”,就是要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研究要“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感受、真成果。

二、需平衡价值

问题:功利性太强。很多教师因为各类先进评比和参加各类组织推荐都有课题研究成果方面的要求,所以一味追求小课题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多而无为,虚而失实,伪而乏真”的现象。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等同于课题立项、成果获奖,认为课题不立项、成果不获奖就没有研究的价值,而立项和获奖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就产生了不要研究的思想,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对策:平衡价值。一线教师做小课题研究应该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不能太功利。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教师开展自己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一线教师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然后才会耐得住寂寞并自愿投身于比较枯燥的课题研究活动,才会静得下心并自觉投身于比较长久的课题研究活动,才会创造性思考并自乐地投身于比较理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当然,每位教师都不可能这么伟大与崇高,如果要有坚持的动力与毅力,能锲而不舍、永不放弃,需要有更多被认可和肯定的机会。研究成果参加评比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实,获奖的机会本来就少,一线教师能获奖的概率更小。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多整理案例、总结经验、深入思考,并及时撰写成论文、案例和随笔,积极投稿或参加各种评比,这样就会增加被认可和肯定的机会。因此,一线教师做小课题应该平衡价值。

三、需抓实过程

问题:过程性缺失。很多教师虽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但是没有按照计划开展活动,研究计划、研究活动和教学实践三者严重脱节。很多教师能按照研究计划开展活动,但没有及时收集资料,没有及时梳理存在问题并有效改善,没有及时总结推广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活动,要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性策划与思考。因此,存在着诸如“开始轰,中间空,结尾松”的现象。

对策:抓实过程。小课题研究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就是要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思考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能就确定为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如果不能则暂时放一放,当然也可以找人一起合作研究或等有能力解决时再研究。2.学习借鉴、初定方法,就是要学习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同行对于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策略,从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初步形成自己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3.尝试实践、及时调整,就是要根据自己初步的成因分析和策略思考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4.总结提升、形成成果,就是要把开展的活动、形成的结论、获得的感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用论文、案例或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记录与表述,便于自己在以后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提升,与同行共享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反思研究过程、认真分析存在问题、主动学习别人经验、理性思考解决策略、积极实践预设策略、合理调整教学策略、科学总结解决策略,每一环节都必须抓实抓好,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也不能突击抓搞机会主义,更不能靠抄袭行拿来主义。也只有抓实抓好过程,才能使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深刻、分析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更加开阔。

四、需持续研究

问题:持续性没有。很多教师研究小课题爱追风头、赶潮流,热什么就研究什么,很多时候都不是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之间既没有横向的内在联系,也没纵向的发展连续,缺少对某个方面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层次、长时间的持续性研究,或者没有结合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序、有效的系列性研究,课题研究成了随意的、孤立的教育行为,研究没有深度与广度。

对策:持续研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不是小课题研究的终点,还需要在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里逐步进行推广应用。在检验和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方法进行必要、及时的完善与提升,甚至对原小课题进行深入的持续研究。近10年来我对“如何读懂学生”进行着持续性研究:2002年开始作为副组长兼执笔人参与绍兴市重点课题“引导学生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重点就是要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改善学习方式,具体要改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改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尝试学习、体验学习、做数学等六种现代的学习方式。2005年开始研究小课题“读懂学生学习起点的策略”,重点就是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分析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实施教学方案时充分重视课堂生成并及时调整教学预案,真正做到“理性分析、了解学习起点,精心预设、基于学习起点,重视生成、顺应学习起点”。2007年开始研究小课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设计的策略”,重点就是要“三读”,也称“553策略”:读懂教材是有效设计的基础,关键要“五读”;读懂学生是有效设计的重点,关键要“五读”;读懂流程是有效设计的难点,关键要“三设”。2010年开始研究小课题“小学六年级数学‘预习后教’的策略”,重点就是要做好教学三环节———预习思考、反馈交流、巩固提高,十五二建议———预习思考“十要”、反馈交流“五问”、巩固提高“二要”。经过这些持续性研究,我不但对“如何读懂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而且对“如何根据学情进行有效教学”有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

五、需科学总结

问题:总结性不够。很多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及时总结成败得失,往往只是比较机械地开展一些研究活动,很少总结阶段性成果。也不重视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往往只是罗列一些开展的活动或感性的经验,科学性和理论性不够。更不重视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往往只是完成研究报告并去评奖,很少能根据研究结果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也很少写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与案例并通过投稿或参评的方式与教育界同行交流。

对策:科学总结。小课题研究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总结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或别人解决相同问题提供借鉴。总结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研究过程的再次梳理与提升,不总结可能很快就会忘记,总结出来可以作为经验让别人共享,还便于以后自己对此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和提升。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要做到三点:第一要及时梳理,梳理“自己是怎么做的”,习惯地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会更有效”,以发现更多的问题、尝试更多的方法、积累更多的经验。第二要积极写作,将研究过程、改进过程、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和成败得失、教学感悟如实加以记录,可以是论文、案例或随笔,用写作的方式促使自己进行深入学习与实践反思,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完整性。第三要科学提升,善于从理论层面梳理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既要有感性的描述又要有理性的思辨,既要有感而悟又要有悟而发,既要有由点及面做发散性思考又要有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挖掘,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学术性。

小课题虽“小”,但其价值并不小。如果一线教师在做小课题研究时能做到上述“五需”,不但会使小课题研究变得简单,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能为以后做大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大课题研究可以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先把大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再把若干个小课题研究成果串连与整合成大课题。

篇5:一线幼儿教师如何做科研

幼儿园出现许多教 科研 的怪现象:一是口号喊得响,研究做得少;二是课题级别高,研究水平低;三是教的不研究,研究的不教;四是墙外花灿烂,墙内不闻香。其实是脱离实际,游离教师,偏离价值。

欲走出幼儿园教育教科研的怪圈,需要多种举措,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拒绝宽门,从窄门进入,让教科研回归实际,回归教师,回归实用。教育深度叙事和教师小课题研究都具有实际、实用、管用的特点,值得倡导。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 • 范梅南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这些教育故事,有情节和细节,有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提示故事内涵和价值的反思,因而是有深度的叙事;这些教育故事,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教师每天都在创造、发现、接触这样的教育故事,因此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资源丰富,便利可行,易获成功。教育叙事写作形式自由,既可以是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教育随笔,还可以是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对这类写作非常看重,他说: “ 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育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和实践基础。”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表征是 “ 小 ”,但小而指向性明、实践性强、周期性短,因而便于施行,实用价值明显。这些特性,教育深度叙事与教师小课题研究是共有的。不同的是,前者常常是思考、实践在先,叙说在后,据事而叙,有感而发,反思提升;后者往往问题在先,研究在后,在问题中研究、实践,在研究、实践中求真求是,并以此不断提升实践。

篇6:一线老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等。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

(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是理论价值(学述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

二是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3、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二)选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与应用研究相对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主要是增加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实际价值的结果。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主要是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性环节比较研究》、《现代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一线教师应当以应用研究为主。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开来,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师运用这些成果。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理论条件 资料信息 设备工具 氛围环境

5、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2)问题的提出(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

(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对象

(7)研究步骤(8)研究保障(9)成果预测

(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11)经费预算(12)资料附录

(四)特别提醒 准备阶段。

1、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怎样论证呢?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大家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实践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3、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这里想说说在研究过程中要努力构建研究共同体。一般地说有三种合作形式:

1)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2)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这是较为常见的或者说是最普遍的研究合作形式之一。

3)学校部分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

在合作研究时,要尽量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民主、合作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准则。不惟书、不惟上,只为实。同时要消除依赖心理。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这里有一个老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即怎样把研究的资料、经验等,整合、提升的问题。这也是等会大家要重点讨论的问题。我先简单地说说研究成果表述技术性上的一些问题

1、成果表述的意义:

(1)有利于科学系统地总结科研工作。

(2)显示研究水平和价值,便于对成果进行评价。

(3)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4)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成果表述的类型:

(1)教育科研报告

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几种类型。

(2)教育研究论文 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作出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包括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这是老师们比较熟悉的行当。

3、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1)要求:具有科学性、学术性、独创性、开拓性。符合论文格式和文本规范,有学术价值,能指导教育实践

(2)基本格式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绪论 本论 结论 附录

(3)一般步骤

拟题 构思与列题纲 收集资料 撰文 反复修改 形成正稿

4、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紧扣主题。要围绕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写,注意回答预定研究目标所设定的问题。

2、预先整理好实验数据与素材。

做好材料的选取。要选用最有价值的材料,与论题无关的材料、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坚决去掉;确定正文材料和附件材料。做好材料的加工。调查数据、测试数据、实验数据等材料要采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加工、提炼,使之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从中找出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

3、行文前先拟好三级提纲。提纲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头尾连贯,符合逻辑,形成整体;提纲要经过反复讨论,减少行文时走弯路;不同的研究题目,文章的结构、格式、栏目可有差别,不要死套格式。

4、观点要鲜明,突出创新性。

5、写成初稿后要反复修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请专家或同行提修改意见(旁观者清),从多角度论证,减少失误。

5、结题报告的撰写: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

(2)方法:做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3)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背书人盖章不清晰证明下一篇:初夏浅年华经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