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责任

2024-05-06

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责任(通用8篇)

篇1: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责任

植树节日义务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20xx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办人斐义理先生,曾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建议当时的农林部希望中国政府仿效。1920xx年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后来因故没有正式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中国植树节义务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 三北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xx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中国的植树节由来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20xx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20xx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20xx年。全民义务植树26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

篇2: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责任

摘要:所谓先合同义务,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合同成立之前所发生的,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的法律义务。

先合同义务又称“前合同义务”或“先契约义务”,是指在要约生效后合同生效前的缔约过程中,缔约双方基于诚信原则而应负有的告知、协力、保护、保密等的合同附随义务。那么先合同义务的内容是什么呢?

先合同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协力义务

即缔约双方共同尽力促成合同缔结成功的义务。“在契约缔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导致合同最终不能成立的情况。如发现新的伙伴、提出新的要求等,不断的修改协议会导致合同的缔结无限期的拖延,要求对方出让某些利益或使对方承担更多的债务等。若当事人一方无力或无意缔约的情况下,恶意谈判或恶意终止谈判损害对方的利益并且该行为有证据证明的,这就违反了协力义务。

告知义务

即情报提供义务,其包括:不向对方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的义务,这是告知义务最基本的解释。如不欺诈的义务,不作错误陈述的义务等。合同订立之前重要事项的告知义务。使用方法的告知义务,主要指产品制造人应在其产品上附使用说明书或向购买人告知使用方法。瑕疵告知义务。即对物品的缺陷和不安全因素有告知义务。对于某些特殊的合同,如保险合同、公司认股合同、广告推广式买卖合同等,其中的一方当事人,必须负责详细陈述各种与合同的有关的情况的正面义务。

保护义务

即在缔约过程中当事人应当善尽必要的注意义务,相互促进,保护对方人身及财产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不得滥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胁迫对方,对对方施加不当影响或利用对方和无经验或急迫需要,而取得不当利益。即近几年在我国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类似消费者在商场内行走或乘坐电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日渐增多。如果不在缔约过失责任中规定保护义务,而要用侵权责任的规定,就会在举证责任方面存在困难,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因此有必要完善先合同义务的立法。

保密义务

即对缔约谈判过程中知悉的对方的个人身份、财产状况、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信息不得向外界泄露或擅自使用。由于缔约过程中“当事人为缔结契约而相互接触磋商之际已由一般普通关系进入特殊联系关系,相互之间建立一种特殊信赖关系”。因此,了解了对方一些局外人不可能知道的情况。按照诚信原则,不得泄露和不正当使用,否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诚信原则为依据的先合同义务,远不止以上几种。在具体实践中,基于诚信原则的弹性,还有更多的具体义务。如照顾、忠实义务等。因此必须深刻认识诚信原则并用其衡量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

先合同义务存在于缔约过程,其起止时间分别为“要约生效”与“合同生效”。作为合同附随义务,先合同义务之产生与存续依赖于缔约行为及当事人对合同生效之期待。先合同义务突出的特征在于义务的法定性与附随性。先合同义务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体现民法衡平、正义的理念与诚信精神。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案件的情况较为复杂,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您存在“2015起诉离婚要多少钱”、“涉外婚姻如何离婚”等问题,小编建议咨询最好的专业资深律师,他们都精通专业的法律知识,拥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能为你排忧解难,为您提供最好的资深律师咨询。

篇3: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责任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命题, 这个命题常讲常新, 但有一个答案不会改变, 即“有良心的教师是好教师”。两个半世纪以前, 卢梭就在《爱弥尔》中谈了他的这一看法, 他说:“一个好教师应该有哪些品质, 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我所要求的头一个品质 (它包含其他许多品质) 是:他是绝不可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1]这里的“出卖”就是纯粹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当教师, 这样的人在教师职业的精神层面上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为了个人的物质生活需要, 他们随时可以出卖自己的肉体和良心。

我国教育界曾经盛行教师工作绩效的“量化考核”, 但是常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 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教育工作不可用数量来衡量, 如果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每一分钟和每一件事都斤斤计较, 学生就遭殃了。一个在量化考核中获得高分的教师并不一定是好教师, 事实上, 在一种“假教育”环境中, 这样的教师往往都是扼杀学生灵性的高手。那么, 教师如何在工作中对得起良心?工作投入时间多和讲授知识内容多吗?如果教师们是这种回答, 那只是触及问题的外围, 还没有真正指向“良心”这一问题的灵魂世界。想想, 难道早晨7时和学生一起进教室, 晚上11时再和学生一起出教室的教师就有良心吗?难道天天给学生强灌很多知识、布置很多作业, 天天忙于考试评比的教师就有良心吗?

有的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 有的教师恨不得把平生所学一下子全部倒给学生, 但是这样的教师往往并不受学生爱戴。这个时代, 信息变化太快, 学生的思维观念变化太快, 经常的情况是:学生说什么教师听不懂, 教师说什么学生也听不懂, 但是双方假装听懂了, 他们很难受地交流着。

一个根本不知道学生想什么的教师, 一个看学生很远而看金钱很近的教师, 一个高举训练铁鞭却大讲“为了学生未来”的教师, 如何谈得上“教育是一个良心活, 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

良心是什么?良心是恻隐之心, 是替自己着想也为别人着想之心, 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之心。一个有良心的教师是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物的教师。当上面有人瞎指挥时, 一个有良心的教师敢于并且善于站出来说:我是教师, 我要抵制!

我相信, 大多数教师天生善良, 只是他们的良心沉睡了, 被一个叫“假教育”的巫师施了魔法。所以我呼吁:在良心被唤醒之前, 请不要去实施“假教育”, 否则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因为这样的教育不仅无法启迪学生灵性和唤醒学生良心, 反而扼杀灵性和泯灭良心。然而, 教育的现实却是, 那些在高考大战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学校, 十有八九都是在“良心沉睡”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方式换取的:把学生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固定在考试机器上, 为了制造更多的产品参与竞争, 学生被迫延长劳动时间。这并非秘诀, 却是制胜法宝, “不信这个邪”的学校基本上都在考试竞争中失败了。

小时候在农村读书, 我的班主任经常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家访, 冬天顶着寒风, 夏天顶着烈日, 几十里的路自行车时骑时推, 有时候晚上回来连路都看不见, 饿肚子、摔跤是常有的事情。现在, 已经很少有教师主动家访了, “家访”似乎成了一个历史名词。相反, 很多家长争相约请教师去饭店吃饭, 逢年过节还要想办法给教师送礼。城市里重点中学的教师更加神气, 因为他们的家长群体是“优质的”, 一些有权有钱的家长有办法把“淘气”的孩子送进重点中学, 也有办法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

我相信, 这是家校关系开始紧张的一个信号, 家长开始不信任教师, 他们认为,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教师肯定有亲有疏。为了使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多关照”, 家长自然要“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了。我忽然感到恐惧:教师被收买了, 教育被出卖了!也许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和责任的确变成了学校里的“潜规则”, 赤裸裸的道德主义和赤裸裸的利己主义的确“和谐地”在学校教育环境里滋生繁衍了……

我们常常听到民众对某些学校蛮横的“应试训练”非常反感, 对某些学校领导和个别教师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 甚至称某些学校为“地狱”“黑煤窑”, 称某些学校领导为“包工头”, 称某些教师为“驯兽师”等。但是, 在实际行动上, 好像大家又都在争先恐后地“下地狱”“做奴工”——托关系花钱, 想方设法挤进那些“应试训练”最严酷的学校。那些真正搞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学校, 那些努力用爱心启迪学生灵性的教师, 却常常遭到民众的冷落, 他们“深谙世事”地说, 不要唱那么多高调啦!体制不改, 所有的高调都是空洞的, 还是务实一些好……

民众对于时下教育的环境为什么会有扭曲的认识呢?毫无疑问, 权力中心主义和物质功利主义思想已经侵蚀和污染了我们的教育环境, 进而, 这种思想通过教育的加工制作, 又回馈到社会生活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 各个学校为了表现自己的“教育成果”突出, 肯定要把最好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好学生”享受。只要有向外人展示“教育成果”的机会, 教师一定会让那些能够确保表演成功的“好学生”去, 这样就可以用事实证明教师的确教得好。根据我们对教育本质的分析, 这些“好学生”并不是“训练”的结果, 而是他们的天赋学习能力比较强, 我们的学校“教育成果”其实是贪天之功了。然而, 这种“贪天之功”实在是害了学生。久而久之, 得到教师特殊照顾的“好学生”将会得到一种“怕别人比我高”的“恐高症”。一旦在新的群体中发现还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恐高症”就发作了:要么因嫉妒而伤害别人, 要么因自卑而伤害自己。

那么, “差学生”呢?就像篮球场上的替补队员, 关键场次的比赛他们是不能上的, 而学校教师也绝对不会把展示“教育成果”的关键机会交给他们, 因为这些学生弄不好恰好证明了学校教育的失败。所以, “差学生”通常都不能公平地分享教育资源, 久而久之, “差学生”越来越被否定, 果真成了“差学生”。这些学生走上社会以后, 有可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有的人用沉沦来证明自己的确很差, 有的人通过制造一些惊人事件来证明自己一点都不差。

卢梭说得好:“我们同情儿童的命运, 然而更应同情的却是我们的命运。”[2]教师们, 我们整天呼吁“解放儿童”, 那么就让我们从解放自己开始吧!

解放教师首先要怀疑教师, 在怀疑的基础上判断教师从早忙到晚的作用到底是什么。阿尔都塞在他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书中写道:“那么多的教师 (大多数) 甚至没有开始怀疑体制强迫他们去做的工作。更糟糕的是, 他们具有最先进的意识 (即新的最流行的思维方式) , 却将他们的全部精力和智力投入于‘工作’的执行中。他们很少怀疑他们自身的奉献, 这奉献作用于对学校所代表的思想体系的维持与丰富上, 以至于正如几世纪前教堂对我们的祖先是‘自然的’、不可缺少的、慷慨的一样。学校在今天对于当代人来说, 也变得是‘自然的’、不可缺少的, 它有用甚至有益于我们。”[3]应当承认, 在权力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中, 我们的教师在骨子里是自卑的。进一步说, 在国家集权主义 (当下表现为城市中心主义) 话语霸权中, 教育的权力是在教师真相缺席和失语的情况下建立的, 同时又是在那些善于经营表象的投机分子登场的情况下建立的。

教师如果无法获得话语权的解放, 学生就不可能有自由的生命。谁都知道, 我们的教师太习惯于在课堂上灌输知识, 一件非常简单的行为, 当成为教学事件的时候, 就必然成为课堂知识灌输的一部分。第一步如何、第二步怎样、问题如何设计等等都有严格的规程, 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它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大法, 也是应对上级领导检查的依据!

可怜的教师们!我们已经很擅长训练学生了, 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训练的产物。虽然学生就像我们手中的“人质”一样, 但是我们“甚爱”学生, 我们生怕学生乱了, 生怕学生学不到东西, 我们要给学生保姆式的爱护, 给学生满满当当的课程表和无法喘息的活动内容。然而事与愿违, 可怜的学生感到他们什么也没有学到, 因为他们并不喜欢我们灌输给他们的东西。每当统考结束之后, 每当毕业放假的时候, 学生们就开始卖书烧书, 他们似乎带着仇恨而强迫自己忘掉所学知识。但是, 我们对学生的种种反抗行为已经司空见惯了, 我们把学生看做“他者”, 而不是“我们”。“我们”的世界要有“师道尊严”, 尊严是要保持一定距离的, 就像领导必须与群众保持必要的距离一样。

可怜的教师们!我们用自己的悲哀复制了学生的悲哀, 我们以为能给学生灌输知识就有资格当教师, 我们以为学生走向社会以后所取得的成绩是我们的功劳。稍微冷静一点, 我们就会发现, 凡是在社会上取得开创性成就的, 无论大小, 都与我们曾经灌输的“僵死知识”无关。恰恰相反, 我们在灌输“僵死知识”中悄悄地扼杀了学生的灵性, 指望这样的学校“教育”训练出创造者和开拓者是不可能的。

毫无疑问, 学生是受害者, 教师也是受害者。在一个身份无法自由的环境中, 受害者就会演变成施害者。人们说, 如今的教师待遇越来越好, 责任心却越来越差。我想, 在高举训练之鞭的教育环境中, 教师还是“无用”一些为好。但是, 我所说的“无用”是希望教育回归本真的生活, 是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育艺术, 而不是对“教师缺乏责任感”的支持。

注释

1[1][2]卢梭.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27、24.

篇4:中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是一个講道理的大国。今天的世界已经连成一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我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国际责任呢?还真值得中国人深思。我认为,我们承担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

第一,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使这些人脱贫是很艰巨的任务。解决中国面临各种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中国好了,世界好;如果中国遇到了大麻烦,世界也会遭殃。因此,谈到责任,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我们首要的责任。

第二,我们要履行《联合国宪章》和中国加入的300多个国际公约所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在履行《联合国宪章》和各项国际公约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的记录是好的。

第三,为促进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做贡献。这两大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和平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发展又是和平的基础。凡是有利于和平的事,有利于发展的事,我们中国人都积极去做;凡是有害于和平,有害于发展的事,我们都反对。

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参加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出兵最多的国家。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好评。

为了解决朝核问题,我们发起了“朝核六方会谈”。尽管会谈遇到重重困难,但毋庸置疑的是,“六方会谈”仍然是解决朝核问题最佳的平台。

为了促进世界的发展,我们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大力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我们先后建立了“中国非洲合作论坛”、“中国拉丁美洲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成为促进中国与上述地区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中国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合作呈现迅猛的上升之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凡是与中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的国家,他们在经济上的日子相对就比较好过一些。

第四,承担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的责任。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流行疾病、跨国犯罪等挑战,没有一个国家,无论它多么强大,能够单独应对这些挑战。这些挑战,是把全世界联合起来的纽带。中国在应对这些挑战的时候,当然要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早在气候变化的危机到来之前,中国就主动采取了节能减排的措施。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减少了20%,在今后10年中,我们单位GDP的能耗还要下降40%-45%。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一定会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主席的这个愿望定会实现。

篇5: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认真的学习知道了教师的权利及义务,内容如下:

一、教师的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二、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并体现“为人师表”。

一、明确自己的使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即指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育人,即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其实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因为学生的世界观如果错了,掌握的知识再多也不能报效祖国,正如古人云:有才无德比无才无德更可怕!我们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方可肩负起未来建设祖国、强我中华之重任。而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果一名教师自身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决不可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所谓“育人必先正己”正是这个道理。

二、树立育人为首,教书为主的教育观念。

我曾经到一个学校去听课,看到这样一幅校训:良好的习惯比知识更重要!我觉得这句话说明了一个真理: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教师、家长及社会后天教育的结果,学生只要有了良好的习惯,便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之所以能创造出教育的神话,使他的学生在他长

年出外讲学、开会的情况下照样正常学习,而且学习效果非常好,就是因为他平时注重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就能创造出当代中国教育的神话!诚然,我们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教给学生知识,尤其是多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那么,在当前这个

新的形势下,教师应如何为人师表,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呢?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时代,教师要树立如下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薪不在高,渊博则名;诲不在多,真诚则灵;栖斯陋室,安于清贫;耕耘苦为乐,授业解惑勤;谈笑有学生,往来无“盲人”;可以巧指点,细品文,无尘嚣之乱耳,无铜臭之薰心;华夏一赤子,讲台一园丁。待金钱,心静如水,能养家糊口即可,不成其俘虏;视名利,任其自然,有麝自然香;对知识,如饥似渴;重形象,为人师表,树学者风度;待学生,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爱事业,献青春热血,何卑之有?!

篇6: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责任

答: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金额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的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2.简述党员的基本条件

答: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缴纳党费,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

3.什么是三个代表?

答:1)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简述党的基本路线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5.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答:1)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党的阶级基础。

2)与时俱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

3)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4)党同时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5)党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党在增强先进性的同时,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7)党的领导是历史必然,人民的选择。

8)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9)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篇7:什么是责任作文

想必大家都听过华盛顿砍倒樱花树的事情吧!事情发生后,他不但没有逃避,反而自己承认,结果没有遭到责备,而是受到赞美,在这之中,华盛顿的责任就是坦承砍倒樱花树,他做到了,也就是负责任,所以使他没有遭到责备,当然,不是做错任何事,只要负起责任,就会没事。是否负责的结果分为两类-如果负责:可能会得到奖赏或夸奖,譬如说:平常努力用功读书,考试考了好成绩,除了父母可能会给零用钱外,自己的获益也不少。相对的,如果不负责任,就会遭到责备,甚至处罚,例如:不做好学生的本份,只知道四处游玩,考试成绩没有一科能看,不但要接受父母可怕的埋怨声,还使知识荷包不断缩水,这样的生意可是一点儿也划不来啊!

在公民教育的课程中,全部都是在讨论责任,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便是“承诺”,也是责任的重要环节之一,只要答应了,就一定要实现,不可食言,也就是所谓的信,要信实、信用,俗话说的好:“人无信不立”,说话要守信用,做事要尽责任,信”是人与人互相信赖的桥梁,一旦桥断了,便很难再修复。另外,负责任有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为了负起某件责任,必须牺牲平时喜欢做的事,譬如说:为了照顾婴儿,无法出去玩,或是功课没写完,不能玩电脑等。

总而言之,不论是哪一方面的责任,都要竭自己的所能去做,先将本份做好,再去承诺别人,千万别在责任中做亏本的生意。

篇8:什么是语音?什么是字母?

什么是字母?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②

语音学就是根据语音的定义建立的, 语音学只研究语音, 也就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不研究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语音学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因此, 语音学是通过物理学和生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语音并用字母来描述语音系统的构成。上述语音和字母的定义是西方人提出来的, 语音学也是由西方人建立起来的。

语音的定义正确吗?字母的定义正确吗?西方人为什么这样研究语音呢?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讨论五个问题: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分析西方语音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

我认为这样定义语音是不正确的, 不能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为根据这个定义, 语言还有一个精神内核, 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两部分构成的, 这样, 语音就成了语言的一部分, 语音和语言就成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实际上, 语言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声音, 人是通过语言的声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也就是说, 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 二者不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另外, 语言的声音是表达意义的声音, 如果认为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构成的, 这样,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就成了可以分开的两部分。而实际上, 没有意义的声音不是语音, 是语音就一定有意义, 也就是说,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 是二者共同构成了语言。

因为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 所以从研究语言的角度来说, 就不应孤立地研究语音。研究语言应该从听觉认知的角度研究语音是如何表达语义的, 如果孤立地研究语音, 也就是说, 把语音和语义分开来研究就不是研究语言了。

既然孤立地研究语音就不是研究语言了, 那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

西方人是为了创造文字。西方的字母文字, 如最早出现的腓尼基字母以及后来的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是西方人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通过分析语音, 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一些不同的音素构成的, 认为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于是就创造了一些不同的视觉图形来代表这些音素, 这些视觉图形就是字母, 如“A”“B”“C”“D”“E”等。但字母不表示意义, 所以西方人并不是只孤立地分析语音, 还分析语音是如何表示意义的。他们发现由几个音素拼合的语音片段表示一定的意义, 于是就把几个代表音素的字母拼写在一起, 从而就用字母创造出了表示意义的文字单位——词 (英文叫word) 。于是西方人就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字母代表音素, 字母表示音素, 用字母拼合的文字就是语音的符号, 文字代表语音, 文字表示语音,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他们的文字称为表音文字的原因。因为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 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代表语言单位, 表示语言单位, 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语言是心境的符号,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③, 而文字是用于书写的, 既然字母是记录音素的, 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是记录语言单位的, 于是西方人就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是研究语言的材料, 应通过书写的文字材料来认识语言。西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也没有否定西方人对文字的传统看法, 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即“文字表现语言”④。也就是说, 字母表现音素, 文字表现语音, 文字单位表现语言单位。根据索绪尔的“文字表语说”, 字母就是音素, 文字单位就是语言单位, 文字也是语言, 是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表现口说语言, 文法 (grammar) 就是语法。因此, 索绪尔主张语言学只研究语言, 不研究文字, 因为文字只是研究语言的材料, 文字不是独立存在的, 文字是由语言决定的, 是从属于语言的。也就是说, 索绪尔把文字当作了语言。

因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西方人一直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他们认为文字是由语音决定的, 根据音素创造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而中国的文字不是根据音素创造的文字, 因此, 汉字被西方人认为是原始、落后的文字。于是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就用根据音素创造字母的方法来学习他们不懂的语言, 还用这种方法帮助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来创造自己的文字或者用这种方法把非字母文字改造成像西方一样的字母文字, 如现代越南文。

通过分析语音来创造文字的结果使西方人认为研究语音就是研究语言, 研究语音就是分析语音的音素并用字母来描写语音的构成, 也就是说, 最初西方人把研究语音看作是研究语言的一部分。直到近代, 西方各国学者才建立了以专门研究语音为对象的普通语音学。普通语音学采用现代研究声学的方法以及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因为语音是一种声音, 从研究声音的角度说, 各种声音都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所以语音也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 可以从声音的物理属性, 如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另外, 人发出语音是人体器官运动的结果, 因此, 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 还可以对人体器官的发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便于学术交流, 西方研究语音的学者于1886年成立了国际语音协会。为了把各种语言的音素精确地标注出来, 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和公布了一个《国际音标》。

中国的普通语音学是从西方引进的, 是根据西方人的理论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语音学的, 中国的音韵学过去是为学习使用汉字服务的。中国古代是诗、文并重, 诗词不仅要抒情达意, 而且朗读出来还要合辙押韵, 富有音乐美, 于是中国历代学者为了写诗填词的方便就根据当时汉字的读音编写了大量的韵书。明清两代, 西方人来到了中国, 是高本汉等一些西方语言学家将西方人研究语音的原则和方法引进了中国, ⑤于是中国的不少学者也就开始把中国传统的文字学看成是语言学, 也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就把中国的音韵学改造成了西方的语音学。他们利用中国古代的韵书和字书, 开始了“古音重建”, 开始用西方的字母来描写中国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根据语音学的理论, 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文字是语音的符号, 中国的语音学家自然也认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因此, 中国的语音学家是主张汉字拉丁化的, 是在理论上支持中国进行文字改革的, 认为“新的拼音文字方案必须在语音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 才会是科学的, 完善的文字”⑥, 也就是说, 汉字是不科学的, 不完善的, 于是中国的语音学家就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创造出了一个西方字母文字方案,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这个文字方案, 创造这个文字方案的人是想用它来替代汉字的, 目前是暂被用作辅助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工具。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 我们知道西方人的“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基础上的, 而“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基础上的, 而“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基础上的。因此, 研究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应从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起, 一个是音素, 一个是字母。音素是什么?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什么?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西方语音学家认为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元素, 也就是说,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

我认为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 因为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语音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语流, 人说话时是会出现停顿, 也就是说, 语流是一段一段连成的, 但一段语流是不可以切分的, 是不能从语流中切分出音素的。因为语流不是静止的, 是流动的。认为语流可以切分, 就像是认为水流可以切分一样可笑。另外, 人在发出最小的语音片段时口腔的运动也不是几个割裂的动作, 而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语音看不见, 没有形象, 人们使用电子仪器可以把语流转化成电流的脉冲信号图形。尽管这种图形不是语音的形象, 但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不是由一个一个有明显界限的小图形拼合的, 而是一个整体的图形, 由此也可以证明: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 语音是一个整体, 部分和整体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 语流中的音素是分不开的, 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 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实际上, 音素是人们从语流中分析出来的, 或者说, 是人为分离出来的。

因为语流不能切分, 但人的口腔却能单独发出最小的声音片段, 人也可以听到这最小的声音片段, 语音学家把这最小的声音片段称为音节。而音节的声音是有差异的, 如∕ba∕和∕ma∕, 于是语音学家就根据这些差异认为音节是由比音节更小的元素构成的并把这最小的元素称为音素。也就是说, 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人为分析出来的。

有人会说, 既然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 那为什么人们可以把一个音节分成两部分, 还能把每一部分单独发出来呢?如“ma”这个音节可以分成“m”“a”两个单音, 而且人们也可以把这两个单音发出来, 这单独发出的音不就是音素吗?

单独发出的音不是音素, 或者说, 也不是单音。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发出各种声音, 如口技演员可以模仿火车和飞机以及各种鸟叫的声音, 但发出的声音不都是语音。也就是说,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把从语流中人为分离出来的声音发出来, 但这些孤立的声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 因为这些声音已经失去了和其他音素的联系。也就是说, “m”和“a”的发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打个比方说, 心脏是人体中的一个器官, 但人体的心脏不是独立存在的, 是和人体的其他器官联系在一起而存在的。人体是个整体, 人们可以把心脏从人体中切下来, 但切下的心脏就不是人体的心脏了, 而是一块死肉了, 切下的心脏失去了和人体其他器官的联系, 已经不具有心脏的功能了。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我认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因为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前提是符号所指的事物应该是独立存在的, 而实际上, 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 符号所指的事物不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字母就不能说是音素的符号。其实, 西方字母文字中的很多现象可以证明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如英文中拼写“write”和“right”的字母是不同的, 如果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话, 这两个词的发音应该是不同的, 但这两个词的发音是相同的。

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字母不代表音素, 也不表示音素, 那字母是什么呢?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文字也就不是语言的符号了, 那文字是什么呢?

我认为字母不是符号, 而是符号的构件, 字母只是西方人根据语音的差异创造出的一种视觉图形, 西方人拼写这些视觉图形才创造出了大量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文字单位 (word) 。也就是说, 西方人分析的是语音, 但创造出的却是视觉表意符号。字母是“字”之“母”, 是文字单位之母, 而不是语音之母, A、B、C、D等西方人创造的字母就像是拼图游戏中的不规则的碎片, 这些碎片本身什么也不表示, 只有把它们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才知道这个图表示的是什么。拿英文的文字单位来说, book这个文字单位是由四个字母拼合成的, 单个字母什么也不表示, 只有拼合在一起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因此, 文字不是语言的符号, 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而是用来书写文章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因为文字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创造什么样的字形是由人决定的, 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 所以语言不决定文字, 文字不是从属于语言的,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具有本质区别的、相对独立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听懂的, 是听觉符号, 是以“音”示“义”, 文字是看懂的, 是视觉符号, 是以“形”示“义”。因为西方文字是根据语音创造的, 文字是要学习的, 通过学习文字, 字形和语音在大脑中建立了联系, 所以文字可以读出音来。但是字音不是文字的本质, 因为人只要知道字形所表示的意义, 就是不读出字音 (默读) , 或者读不出字音 (聋哑人) , 也是可以看懂文章的, 但即使能读出字音, 却不知道字形表示的意义, 也还是看不懂文章, 所以文字的本质不是字音, 而是字形, 没有字形就没有文字。⑦另外, 语言可以写成文字, 但写成的已经不是语言了, 文字也可以读成语言, 但读成的已经不是文字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通过人的大脑和器官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现象。因此, 我们应该区分语言和文字, 不应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谈。

因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字母不代表音素, 也不表示音素, 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是表音文字, 而是表意文字。因为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用独立的字母, 就是用国际音标描写的也不是语言的语音系统。

因为字母是有形的, 把字母和字母拼写在一起是拼形, 不是拼音, 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能叫拼音文字, 而应叫拼形文字。也就是说, 一切文字都是“拼形表意”。文字的本质是一样的, 文字的字形都是由人创造的, 是由人决定的, 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拼形表意文字, 只是中国人创造字形的方式与西方人不同, 也就是说, 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字形不是不科学的, 不完善的, 而是独特的。中国方言众多, 说不同语言的人能使用同一种文字, 几千年不衰, 这是中国人创造文字的智慧。应该承认西方人通过分析语音创造字母文字也是一种智慧, 但这种创造文字的方式使研究语言文字的西方学者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这就是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把书写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了, 而没认识到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

虽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 但他没有指出这两种符号系统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对符号认识有问题, 把符号只看作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 没有认识到符号的类型是由人的感官决定的, 没有认识到符号必须是表示意义的, 所以他没有认识到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 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 因此, 他才提出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错误理论。其实, 语言是无形的, 是听觉符号, 是看不见的;但是由人创造出的文字是有形的, 是视觉符号, 是看得见的, 而有形的文字是不可能表现无形的语言的。实际上, 索绪尔根据西方字母文字的现象也发现“文字表现语言”的提法有问题, 他也指出“口说的词中没有一个音是用固有的符号表示的, 这可连那语言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他也警告人们“文字遮掩了语言的面貌, 文字不是一件衣服, 而是一种假装。”⑧总之, 索绪尔始终没有走出“文字表现语言”的思维。其实, 文字连语言的假装也不是, 文字就是文字本身, 文字是用本身的形体来表示意义的, 因为人不仅有听觉认知能力, 还有视觉认知能力。也就是说, 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 字母表现的不是音素, 字母的拼合表现的也不是音节, 文字单位表现的更不是语言单位, 文字单位是用于书写文章的单位。因为索绪尔认为“文字表现语言”, 把文字当成了语言, 所以他就用文字材料来研究语言, 于是就把文字单位当成了语言单位, 把“文法”当成了“语法”。也就是说, 索绪尔并没有真正地研究听觉的语言, 他的所谓现代语言学理论也不是建立在真正研究语言的基础上的, 还是建立在西方字母文字的基础上的。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西方人没有认识到语言是自然产生的, 而文字是人为创造的, 语言和文字的产生方式和社会功能是不同的, 因此, 西方人没有认识到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实, 语言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要素, 而文字的产生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人类创造的能够超越时空的文字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一发即逝的语言要大得多。试问如果中国没有汉字, 中国会是今天的中国吗?如果世界没有文字, 世界会是今天的世界吗?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西方人不区分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 认为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相同的, 认为写文章要“我笔写我口”。其实, 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不同的, 人听说语言的“语法”和读写文章的“文法”是不一样的, 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也不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 因此, 西方人没有认识到人获得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实, 世界各国都有文盲, 文盲的现象说明人听说语言的能力自然可以获得, 是不用教的, 应该教的是读写文字的能力。因为人读写文字的能力必须通过学习才可以获得, 也就是说, 学校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教儿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 而不是教听说当下现时的语言。

综上所述, 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文字表现语言, 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论是“符号说”, 还是“表现说”都是错误的, 而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也就是说, 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是错误的, 而中国的语音学和语言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实践。中国发生的文字改革运动、中国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中国的教改屡遭诟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断裂以及与方言相关的地域文化的式微等诸多文化教育问题, 从学术层面分析, 都与引进西方语音学和语言学的错误理论密切相关。

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源于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理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源于西方语言学的教学理念也不区分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 不仅认为教文字就是教语言;而且还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音素合成音节, 音节合成词汇, 词汇合成句子, 也就是说, 语言是合成的, 而语言的合成论源于语音的合成论。

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语言是合成的吗?

我认为语音不是由音素合成的。如果是由音素合成的, 就是认为音素产生在语音之前, 是先有音素, 后有语音, 有了音素才能合成语音。而实际上, 并不是先有音素, 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是人为分析出来的, 我们不能根据人为可以分析出音素就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一棵大树可以分析出树干、树枝和树叶, 能说大树是由树干、树枝和树叶合成的吗?显然不行。大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是由种子生长成的, 而不是合成的;人体也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器官, 但人体也不是由器官合成的, 而是受精卵在母体中由小到大生长成的。所以不能说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证明语音是不能合成的, 语言也是不能合成的。

语言的“合成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上的应用就是“合成法”。合成法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音素合成音节, 音节合成词, 词合成句子, 合成法认为是先有砖头, 后有房子, 盖房子, 要先准备好砖头, 然后用砖头盖房子。因此, 合成法的教学过程是先用字母教音素, 然后用字母的拼合教音节和词汇, 最后用词汇合成句子, 也就是讲解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合成法的教学效果如何呢?具有教学经历的教师都会发现, 学生可以准确地发出字母的读音, 也可以准确地发出词的音, 但一说话, 也就是说一个句子, 整个语流就是不像标准的语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语音不能合成, “合成法”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音的方法。另外, 教了词汇, 也讲解了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 学生可以读懂文字, 但是不会说话, 成了“哑巴英语”。如果语言是合成的, 为什么我们给了词汇和语法规则, 学生却听不懂和说不出句子呢?语言是先有的砖头, 后有的房子吗?“哑巴英语”的现象证明语言是先有的房子, 不是先有的砖头, 语言是不能合成的, “合成法”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言的方法。其实, 教师并没有教“第二语言” (英语) , 教的是“第二文字” (英文) , 所以学生只获得了读写文字的能力, 但没有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

儿童自然获得语言的现象证明语言不是合成的, 而是生成的。

儿童生活在说句子的语言环境中, 儿童学语言是从听人说话开始的, 儿童听到的不是音素, 而是语流。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 儿童听到的也不是孤立的词, 而是一个一个表达意义的句子, 儿童是先听懂的句子, 所以儿童不是先发出音素, 而是先发出语流, 不是获得了词和语法规则后才把句子造出来的, 而是先模仿句子, 后仿造句子。儿童的认知是先整体后部分, 也就是说, 语言不是先有的砖头, 后有的房子, 而是先有的房子。儿童是在大量听说句子的过程中获得了听说语言的能力。这说明:人的语言能力不是由音素、词汇合成的, 而是在语言环境的作用下, 由人体的语言器官自然生成的。

因此, 我们不仅要区分母语和母文, 还要区分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字, 应该根据母语自然习得的规律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 根据母文的学习规律来指导第二文字教学。

母语和第二语言都是语言, 母语是自然习得的, 第二语言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来培养, 也就是说, 可以通过教学来获得, 但是人工培养应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因为母语的听说能力不是合成的, 而是生成的, 所以教第二语言不应采用合成法, 而应采用生成法。语音是人听到和发出的表达意义的声音, 所以教语音就是教学生获得听懂和发出表达意义的声音。也就是说, 教语言就是教语音, 不应把语言教学和语音教学截然分开, 应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过程不应从教音素到教词汇, 从教词汇到教句子, 而应该从听句子入手,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从模仿句子到仿造句子, 只有在大量的听说句子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第二语言的听说能力。

母文是通过教学获得的, 第二文字也要通过教学获得, 因此, 第二文字教学应遵循母文教学的规律。因为母语是自然习得的, 不需要教, 而母文需要教, 所以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母文教学。语言是当下现时的, 人们只能说当下现时的语言, 而文字是超时的, 人们能学习历史上的经典古文, 可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因此, 文字的历史越长, 母文的文献积累得越多, 教师教授母文的经验就越丰富, 教师也就越了解母文教学的规律。

自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汉字, 中国人就有了自己的母文教学——汉文教学, 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三千多年的长期教学实践中, 中国的教育家已经认识了汉文教学的规律, 已经找到了使学生能快速获得汉文读写能力的捷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 我们发现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之所以产生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什么是语音和什么是字母以及语音和字母之间的关系。

本节要讨论的是西方人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呢?为什么会认为语言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呢?为什么会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合成的呢?也就是说, 西方人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的呢?

我认为这与西方的哲学有关, 西方的科学源于西方的哲学,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源于哲学的认识论。西方的传统哲学是一种认为整体可分为部分的哲学, 为什么西方人一直热衷于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呢?因为西方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可分的。所谓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也认为整体是可分为部分的, 只不过对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形而上学不一样。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是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是认为整体不可分为部分的哲学, 是“阴阳观”。中国人认为“阴”与“阳”构成了一个整体, “阴”不能离开“阳”而单独存在, “阳”也不能离开“阴”而单独存在, 中国人还认为“阴阳者, 天地之道,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所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也就是说, 物质世界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没有物质世界, 哪儿来的精神世界呀!因此, 用“阴阳观”观察万物的中国人不会提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种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截然分开的概念, 也不会用这种认识论来认识语言和研究语言。

法国思想家笛卡儿被黑格尔称为西方“现代哲学之父”, 也被西方科学界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因为他所倡导的科学方法论对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笛卡儿哲学是二元对立的认识论, 他倡导的科学方法论是还原论 (reductionism) 和合成论, 还原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分析还原的。也就是说, 事物的整体都可分为基础部分, 整体是由基础部分构成的, 部分代表整体, 部分反映了事物的结构和属性, 是部分合成了整体。因此, 还原论认为不了解部分就不能认识整体, 因此, 有必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单独地、分别地进行专门的研究。根据还原论来认识语言, 西方人认为语言也是可以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根据合成论来研究语音, 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音素的构成反映语音的结构和属性, 是音素合成了语音, 所以就认为人为分析出的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并用人造的视觉图形来代表它。结果, 不仅用文字来描写语言, 形成了错误的合成论的语言观, 而且还把视觉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 又形成了错误的文字观。也就是说, 西方学者提出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一概念以及关于语言和文字等一系列错误理论是西方的传统哲学和笛卡儿所倡导的还原论和合成论在语言和文字研究上的反映。

近400年来, 西方的近代科学是一个以还原论和合成论为主导的世界。其实, 还原论和合成论是有局限性的, 特别是自然产生的有机物是不能还原和合成的, 如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等。而且这种科学方法论导致了诸多全球性问题乃至文明的危机, 如环境问题, 这一点目前有些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了, 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哲学, 希望从中国哲学中获取智慧, 以使全球走出危机。因为中国哲学是整体论哲学, 认为整体是不能分割成部分的, 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 部分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的, 部分不反映整体, 不能代表整体, 整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是研究任何事物, 首先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 从整体来认识和分析局部, 否则, 那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是“盲人摸象”, 就是把象的局部摸得再清楚, 也不可能得到对大象的整体认识, 反而会对大象得出错误认识。中医理论就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不能分成部分的, 人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 而是自然生成的。因此, 注重“阴阳”关系的中国人自古就没有像西方人那样用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来认识自然产生的语言, 不会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分开进行单独的研究, 也不会用还原论和合成论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和语言, 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语言是由词汇合成的, 当然更不会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言, 把学习文字当成学习语言。

人的语言和人体一样不是合成的, 是自然生成的。这一点, 西方人从儿童自然获得母语能力的过程中已经观察到了。但他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没有转变, 还继续相信还原论, 而不是整体论, 还继续使用合成论, 而不是生成论, 因此, 还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文字表现语言, 还使用西方的字母文字来建立所谓的“普遍语法”, 我认为这是西方语言研究不能深入下去的主要原因。其实, 儿童自然获得母语的现象已经证明还原论和合成论不是普遍真理。爱因斯坦曾对中国哲学中没有类似西方哲学中的那些概念, 但却发展出那么发达的古代文明而感到困惑, 觉得这是个迷。今天谜底已经揭开, 这就是中国的整体论哲学。自西学东渐以来, 我们中国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各种学科, 而且还引进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因此, 现在不是继续思考我们如何与西方的学术接轨的问题, 而是到了对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时候了。也就是说, 研究语言, 我们不仅要纠正西方人所提出的一系列错误概念,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转向, 应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 从合成论转向生成论。怎么转向呢?首先要区分语言和文字, 区分自然产生的语言和人为创造的文字, 不能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言。⑨也就是说, 不能把人造之物当成自然之物, 应建立生成论的语言观和合成论的文字观, 应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使自然的语言和人造的文字和谐相处, 人类是要创造和使用文字, 但不应以破坏自然的语言环境为代价, 应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样来保护自然的语言环境。另外, 区分两种不同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自然产生的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系统, 人为创造的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系统。符号都是由人的感官接收, 由大脑认知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研究的方法, 不应通过文字来研究语言;而应对语言和文字分别进行研究, 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语言, 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文字。也就是说, 要区分语言的听觉材料和文字的视觉材料, 不能把文料当作语料, 不能把研究视觉的文字当作研究听觉的语言。其次是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 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人的语言能力是如何自然获得的, 应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人的文字能力是如何学习获得的。另外, 语言的听觉符号和文字的视觉符号都是存储在人脑中并由神经网络连接起来的, 所以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通过人脑是可以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所以我们还要结合人脑的结构和机制来研究人听说语言的能力和读写文字的能力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自中国引进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以来, 中国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就认为“为什么直到大约七八十年前, 中国人的语言生活是这样一种畸形现象:嘴里说的是方言, 笔底下写的是文言, 两不相干?”⑩于是他就主张消灭方言和废除文言文。这显然是用“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等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来观察中国的语言文字现象, 是要用西方的错误理论来改造中国。其实正相反, 中国人的语言生活和使用文字的现象不是畸形的, 而是正常的, 中国人“说方言”和“书同文”不是两不相干, 而是密切相关, 因为只有这样,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才能和谐相处。

中国人研究和教授中国的文字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我们不能把中国古人研究和教授用汉字写的古文当作是研究和教授语言, 不应废除古文教学, 而应继承中国人研究和教授古文的传统, 因为这些不是糟粕, 而是精华。“文法”不是“语法”, “文法”是人类创造文字、传承文化之法, 不是语言自然产生之法。“文法”是字形的构造和组合之法, 不是语音的构造和组合之法。“文法”是学习读写文章之法, 不是学习听说语言之法。

中国方言众多, 方言的存在并不是中国发展的不利条件, 而是国家宝贵的语言资源。语言是自然产生的, 不同的语言是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们研究语言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消灭方言, 不是为创造西方的字母文字以利早日实现语言的统一。而是为保护中国人生活的自然语言环境免遭人为的破坏, 是为正确认识方言 (母语) 和通用语 (第二语言) 的关系, 为使方言和通用语和谐共存。因此, 我们研究语言应由分析语言的构成元素转向对语言的生成环境和生成过程的研究, 为需要学习通用语或第二语言的人给予理论的指导, 为如何保护中国多方言的语言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几百年后……如果方言消失了, 中国人都说一种语言, 那将是中国巨大的智力灾难!

注释

1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商务印书馆, 1981

2亚里士多德《范畴篇》, 方书春译, 商务印书馆, 1959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 1982

4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0

5张朋朋《论文字的本质》, 见《文字论》,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7

6张朋朋《语言和文字不属于同一类事物》, 见《汉字文化》2008年第2期

上一篇:2015.11.20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年度工作考核自查报告下一篇:七夕节情人节 汽车4s店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