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什么?

2024-04-26

书籍是什么?(精选8篇)

篇1:书籍是什么?

关于书籍是什么排比句

1、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工具。

2、书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书是美妙的画卷,让人大饱眼福。

3、书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书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书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书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书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书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

4、书就像是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路,书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让我们了解我们不会的知识,书就像是一场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书就像是一位老师细心地辅导着我们。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

5、当你落寞时,书给你勇气。当你悲伤时,书给你欢愉。当你狂躁时,书给你冷静。当你成功时,书给你导航。

6、书是成功之门的钥匙,书是通往光明的阶梯,书是给人启迪的宝物,书是伴人成长的朋友搜索。

7、书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书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书是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称赞不已。

8、书是美丽的百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书是缤纷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语文书是温暖的阳光,让人身心书是广阔的草原,让人心生向往;语文书是无穷的宝藏,让人获益匪浅。

9、书是灯塔,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是蜡烛,能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书是信念,能提供我们前进的动力。

10、书店里的书真多啊!这里是书的矿藏,每一本书中都蕴含着学问的智慧锦囊;这里是书的海洋,每一本书都汹涌着知识的金沙银浪;这里是书的丛林,这里每一本书都鼓励着你我把幽秘探访。

篇2:书籍是什么?

梦里感觉自己在读一本坏书,预示声誉要受到损失。

梦见一本无论怎么看,自己就是无法理解内容的书,则暗示你近期可能无法专心工作,或是突然对思想、文学失去了兴趣。

未婚女人梦见自己在看书,预示将来的丈夫学识渊博。

已婚男女梦见书,暗示将来自己的子女学识渊博。

商人梦见看书,预示会通过努力寻找到办法摆脱眼前困境。

梦见自己在书店翻找各种书籍,预示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而精神疲惫,近期宜多注意休息和锻炼。

原版周公解梦:

各色经书,大富贵。《周公解梦》

几上有书,禄位至。《周公解梦》

梦修补旧书。士子梦之,主须苦攻;商人梦之,主当谨慎;病人梦之,主在医祷。《断梦秘书》

梦收买旧书。主重重喜事,商贾应大获,士子定进禄。《断梦秘书》

梦屋角有书。此梦主履险如夷,居危而安,但不可妄有作为。《断梦秘书》

梦书满车。此为亨通之兆。行商主得货财,文人主显前程。凡事只须勉力为之,无不成就。《断梦秘书》

梦书放光。主士子能文,仕宦进禄,行商丰殖,妇孕贵子,争讼得直,老人得寿。一切营谋,均属得意。《断梦秘书》

梦人与己书。此为发蒙之象。文人梦之,主益智慧;常人梦之,主长机谋。如系杂书,主有人来议事。《断梦秘书》

梦以衣袖拂去书法,吉。得此梦者,必为博学之士。《梦林玄解》

梦屋角有书籍。此梦主履险而坦,居危而安,若出行则无灾。得此梦者,不可妄有所为也。《梦林玄解》

梦携书远行,吉。此梦应以所行何处占之。是为顺德居尊,敦愿以明道,必有所成就而无悔、吉。《梦林玄解》

梦血渍书,吉。此梦主骨肉团聚,不然,也有音信来通。士人梦此,必得异地贤友。《梦林玄解》

梦炼丹书。梦此者,主被小人窃取财物,有是非争论不已,有百日之忧,但无大损。《梦林玄解》

梦鸟衔书,大吉。此梦为士子名成志遂之符也。常人得此梦,主有佳音至;女子得此梦,主生贵子。《梦林玄解》

梦半部书,吉。此梦主有谋不可过望,名成就,利均年。女子得此梦,主招婿。《梦林玄解》

梦雨打书籍。在考试前后梦之最吉。交易梦之,契约不成。梦书籍湿透是不便翻阅,应试不吉。《梦林玄解》

梦月照书史,吉。月,阴象也,梦此者应得兵书或握兵符。士人及女子梦此,当有婚姻之喜。《梦林玄解》

梦舟载书史,吉。如梦中无风浪之险,舟顺流而行,则有得意快心之事; 如舟已靠岸,则此梦主发科甲。《梦林玄解》

梦锦衣裹书,吉。此梦为功名显达之象。春天得此梦为吉,秋天得此梦次之,夏冬得此梦又次之。梦紫锦为上,蓝锦次之,红、绿、黄色锦又次之。《梦林玄解》

梦据书登山顶最高处,大吉。得此梦者,位必居三公,否则也位居谏垣,以辅明主。未中第者得此梦,当大魁天下。市人得此梦,学必畜冠一时。《梦林玄解》

梦口衔书。此梦主承大人之命,有四方之行,去往东北方向则吉,去往西南方向则凶,多有惊。说客得此梦,则必将大得志,能成大功;女子得此梦,主有口舌。《梦林玄解》

梦捧书心胸间。梦此者主有得意事,不等我求人,就有人找我。士人得此梦,主谒贵人而有大益;经商者得此梦,主有微利。当据其书为何书来断定凶吉。《梦林玄解》

梦人取书去。此梦主有庆贺之事。无事者得此梦,必有喜事;有事者得此梦,当审所言。如明日做事,遇雨为吉,遇风大忌。《梦林玄解》

梦人与己书,吉。梦见给我书,是启发我之智慧。士人得此梦,主益智慧;庶人得此梦,主长机谋。若梦见别人给自己的为杂书,则主有人来议 事。《梦林玄解》

梦失书,凶。此梦应看丢失为何书。春夏季得此梦,不利于往东南方向;秋冬季得此梦,不利于往西北方向。否则,事无成,利无获。幼童梦此,则是损身之兆。《梦林玄解》

梦拾地上遗书,吉。梦此者,学日以进,智日以增。此梦主有贵人扶掖引导,为大吉之兆。此梦唯不利于女人,女人梦此,主有公姑夫婿之忧。《梦林玄解》

梦书从天降,大吉。梦此者必有特殊之遇,名显者蒙恩赐,士人得提拔。常人梦此,当有意外之喜事。《梦林玄解》

梦书高数尺,大吉。此梦为丰隆之象,子富之符。得此梦者,将高大其门庭,后必有贵人生。若经营者得此梦,其将获利百倍,必为大富人。《梦林玄解》

梦书古而多,吉。得此梦者,主获奇异之物,得意外之财。其物其财不在人,亦不在室,非道上,则地中。学者梦此,当有人求制作。《梦林玄解》

梦书忽作声。梦此者将誉腾海内,望重一时。庶人得此梦,必主发财;女人得此梦,主外丧服;幼稚者梦此,主益智慧。在春日得此梦,一年之中大有成就,修身立业,于兹始茂矣。《梦林玄解》

梦藏书袖中,此梦应以所藏为何书而推得吉凶。梦在袖中藏五经文史类书梦金钱中得书籍。应看梦者之清浊而推断。梦者为清者,主显达但不能长久;梦者为浊者,主得爵而无禄。若商贾之士梦此,则利薄而微,不足算 也。《梦林玄解》

梦书变五色字,大吉。梦此者,主文章大进,虽不求学问,但能自明悟。 投时皆合,贤愚共荣。如此梦在幼年得到更妙。老年梦此,主封爵至,主得晚秀子;普通人梦此,主得绵绸财帛。如为获利而出行,则所往皆吉。 《梦林玄解》

梦书皆小部,吉。此梦为简而文、多而不费、以小成大之象。梦此者小试主得高名,小本主得大利,主多生子而秀雅,为极佳之梦也。《梦林玄解》

梦书满屋,大吉。梦此者,须勉力为之则无不就。博学者梦此,当乘风破浪,著名于时;经商者梦此,主大获货利。此梦为远通之兆。《梦林玄解》

梦书欠一部。此梦为缺而不全之兆。梦此者,士人不能发甲,商贾将亏本十分之一。老人和妇人得此梦,将丧一子。唯儿童得此梦为大有进益之兆。《梦林玄解》

梦书晒日中,大吉。贵人得此梦,必能登高占鼎;士子得此梦,必擢高科;常人得此梦,主家业兴隆,且生贵子;旅客得此梦,有信在途中,即将至。《梦林玄解》

梦书上多珍宝。士人得此梦,主以文章名扬天下,但不能登位,常常为小人所嫉妒。市人得此梦,主失脱官事。如在船上得此梦,应防**之患。《梦林玄解》

梦书在树顶,吉。此梦主有人来献策,与来人谈议,必能成就大事,可以建立勋业。此人定是刚直不阿,有始有终。梦中见书是青色,主东方来人;书是红色,主南方来人;书是白色,主西方来人;书是黑色,主北方来人。倘若出行者梦此,则居危而不安,应防有宵小之厄。《梦林玄解》

梦书做枕,大吉。得此梦者,主一生做事安稳如意,且多得贵人之力。 即使经营者得此梦,亦必能得大贵人之赈济,永远不会在人后。《梦林 玄解》

梦水面浮书。梦此者主有远信至,凶多吉少。然亦须据所见书从何方漂来,或顺流、或逆流来推断凶吉。梦见书从东南漂来吉,梦见书逆流漂来凶。若梦见绿水红书,又主生贵子;梦见白水绿书,主生女。此又不应以 前倒推矣。《梦林玄解》

梦投书菏池。此梦为连捷之兆。荷花,为绿衣也;投书菏池,主将脱白褂 换绿衣。生意人得此梦则不吉。书为本,投本到水里,谈何得利呢?《梦林玄解》

梦以玉易书,大吉。此梦为大贵之兆。得此梦者,主有达鼎简技,位登八 座,子孙绵绵,簪缨不绝。商贾得此梦,主获大利,诞生贵子;女子得此梦,主夫婿乘龙。《梦林玄解》

梦雨淋书史缺坏,凶。此梦主凡事有穿凿,须防有人在暗中诋毁。此梦大不利于功名,以及不利于文书事。士人得此梦,必矢志不坚,学业难精。《梦林玄解》

梦置书史于花侧。梦中见花为结子之花,主生聪秀之儿;梦见不结子之花,主生秀慧之女。若举业者梦此则无成。普通人得此梦,主将得到他人之帮助。应就得梦之人与时推之,自然有验。《梦林玄解》

篇3: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和力量的源泉

不是吗?当我们打开书籍的时候, 就好像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开启了历史的通路, 广漠的世界缩小了, 漫长的历史缩短了。天上人间, 尽收眼底;五湖四海, 就在脚下;中外古今, 一览无余。书籍让我们游历世界, 认识社会, 理解历史兴亡衰替、沉浮演变的规律。从而, 可以给我们提供改造世界、创造社会、促进历史发展的批判的武器。

不是吗?当我们打开书籍的时候, 便揭开了自然的帷幕, 既可以一览宏观世界, 也可以洞察微观世界。那时空无限的宇宙、天体演变的奥秘、地球结构的奇景、物质无穷的层次, 我们可以历历在目。使我们从理论的精义、科学的智能中直观人类, 深切地感受到人为什么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不是吗?当我们打开书籍的时候, 有可能进入数学的永恒世界, 探索“哥德巴赫猜想”, 像陈景润那样, 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有可能进入化学的奇妙世界, 探索物质的分解与化合, 寻求生命繁衍的答案;有可能进入物理的复杂世界, 沿着牛顿、爱因斯坦科学巨人的足迹, 揭开物理学上司芬克斯之迷,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不是吗?当我们打开书籍的时候, 我们可以和人世间最优秀的人物结伴, 置身于历代伟人巨匠之间, 聆听他们智慧的告诫, 如闻其声, 如观其行, 如见其人。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什么是青春、爱情、友谊, 什么是理想、信念、抱负, 什么是生活的真谛、人生的价值, 什么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正确道路。

不是吗?当我们打开书籍的时候, 我们会看到社会的光明面, 也会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会看到各种人的命运, 他们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倾听他们的呼声, 观赏人间的悲剧、喜剧、正剧, 给我们以启迪、思考、感染、憧憬;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使我们认识必须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拒绝什么, 追求什么。

所有这些, 就是书籍的作用、书籍的伟力!它是人的思维之花、实践之花、生活之花, 具有永不衰竭的活力。在世界上, 寺庙会倒塌、神像会朽烂, 而书籍却风雨不折、雷电不击, 具有不朽的本质和强大的生命力, 它将历久弥新, 万代长存。

中国是书籍的故乡。在世界上, 是我们中国首先发明了纸和印刷术, 使书籍获得了完美的形式。在中国首先诞生了书, 中国成为世界之书的伟大母亲, 给人类创造了文明的摇篮, 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光芒四射的卓越贡献。所以, 谈到书, 世界是不能不想到中国、不能不感激中国的。

但是在读书方面, 我们也不要骄傲, 我们要看到我国与世界的差距:一项调查表明,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 册, 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 人均每年读书只有0.7 本, 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人一本书也没读过。与韩国的人均7 本、日本的40 本、俄罗斯的55 本相比, 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我国一位经常飞来飞去的网络公司的老总去过许多欧美国家, 令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各地五光十色的生活, 而是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无论是在火车上、飞机上, 还是地铁、公交车上, 常常可以看到乘客们手不释卷、孜孜阅读。而在我国的交通工具上, 更多的景象是乘客在聊天, 打牌, 玩手机和睡觉。

篇4:书籍是空气

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妙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状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書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选自《阅读》2014年第6期)

篇5:有什么是考研时必读的励志书籍

稻盛和夫

《活法套装版(套装全4册)(DX)》包括了《活法》、《活法·寻找你自 己的人生王道》、《活法·开始你的明心之路》、《活法·超级[企业人]的活法》。《活法》内容简介:我所思考的“活法”,也就是 我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我一生着力追求在实践中彻底地贯彻这样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在《活法》中,我将正面追问什么是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何在?人生应有的状态 是什么?我将毫无顾忌地阐述我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将我这根小小的木桩打进时代的激流。

篇6:有什么好看的书籍

好看的书籍推荐:American Psycho 《美国精神病人》

胆小者勿入,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出色表现将书中的享乐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电影虽然主要是心理惊悚片,但亦有恐怖片、黑色幽默、讽刺等元素在内,这些在小说中貌似是感受不到了。

好看的书籍推荐: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沉默的羔羊》

胆小者勿入+1,该片是唯一获得奥斯卡奖的恐怖片,在《沉默的羔羊》这部影片里,最使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是汉尼拔的扮演者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演员,其表演才能让人惊叹不已。怎么样,想不想认识下?

好看的书籍推荐:Jurassic Park 《侏罗纪公园系列》

作为影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侏罗纪公园》不仅开创了电影特效制作的里程碑,而且还成功创造了霸王龙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经典银幕怪兽形象。相信我,霸王龙绝对不会在书中自己跳出来的,只有荧幕之下你才可以和它来个近距离接触。

好看的书籍推荐:The Lord of the Rings 《指环王系列》

影片共获国际奖项351项,提名284项(IMDB统计),包括17项奥斯卡金像奖。同时《王者归来》以荣获11项金像奖的成绩与《宾虚》及《泰坦尼克号》并列成为了奥斯卡影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多少少年将它永远珍藏在电脑中,这绝对是值得伴随一辈子的记忆。

好看的书籍推荐: The Godfather 《教父系列》

实际上,这部小说写的有点柔软也有点混乱,但电影《教父》绝对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获得了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奖项,此外还获得了第3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等奖项。20xx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了“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好看的书籍推荐:The Hunger Games 《饥饿游戏系列》

我们来感受下这部电影的票房就知道它为什么比书更好看了⬇

鉴于《饥饿游戏》刷新的纪录太多,暂且把其各项票房指标总结如下:

首映周末票房 第1名

春季档首映周末票房 第1名

午夜场非续集电影本土票房 第1名

周五单日非续集电影本土票房 第1名

最大独立电影公司出品作品的上映规模 第1名

最大独立电影公司出品作品的首映上映规模 第1名

最快突破1亿美元票房 第2名

最快突破1.5亿美元票房 第3名

相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好看的书籍推荐: Fight Club 搏击俱乐部

篇7:最近有什么好看的书籍

《河湾》

作者: (英)V.S.奈保尔

推荐理由:

@湛蓝天:奈保尔的《河湾》,看完之后觉得相见恨晚。里面写的两种文明的交融,这本书给自己一个新的高度来看问题。另外,方柏林的翻译也是优美,读来是一种享受!

内容简介:

《河湾》:奈保尔扛鼎之作,最受关注且最受争议的作品。它写给世事变乱的疾风骤雨中飘摇的生命,《河湾》是现当代后殖民文学的名著。奈保尔也因此被称为康拉德的继承者。主人公萨林姆是在非洲出生的印度人。他努力在异乡寻找归宿,在非洲中部一个河湾小镇买下一家店。当地正摆脱殖民统治,但独立后的国家却陷入新的动荡。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作者: 克里希那穆提

推荐理由:

如果大学就能读到该多好,我是二十七岁才看到的,在火车上一口气读完,有种打开另一扇窗的感觉,之后看了四年克氏的东西。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现其智慧的结晶,克氏常常在林间散步及树下静坐,从大自然里体悟人类问题的根本纠结所在。他常常以一首诗的方式或描述林间的小鸟飞翔,或描述印度河边洗衣的老妇人,带领你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既无诡辩也无知识累积的累赘。他常常强调真理自在人心及独立思考判断的重要性,他强调的是真理必须自己去追求,去领悟无法经由别人代替你去做。就好像身体的病痛必须自己去承担任何人都无法替你去承担去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这不只是一本好书还是直得珍藏的好书。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推荐理由:

《平凡的世界》明白了最值得尊敬的不是什么都不顾去追求梦想的人而是可以放下一切享受平凡的人。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人生的智慧》

作者:叔本华

推荐理由:

这本书适合孤独的时候看,虽说是哲理类的书,但丝毫不枯燥,辛辣犀利孤傲惊世骇俗的悲观主义幸福观,句句珠玑,我恨不得每一句都抄本本上。你可以拍案叫绝地一口气读完,有种欲罢不能的快感。

内容简介: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好看的书籍

《动物庄园》

作者: 乔治·奥威尔

推荐理由:

《动物庄园》,看完之后欲罢不能,尤其是最后那幕“他们已经分不出谁是猪,谁是人了”,让人悚目惊心!

内容简介:

用动物对人类抗争后自建家园来再现前苏联的整个历史情形,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动物庄园》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其中的有些语言还变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和《1984》并称为乔治·奥威尔最重要的代表作。

经典好看的书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推荐理由:

有一次坐地铁的时候看这本书结果坐过站了…为什么相见恨晚呢,因为如果早看了这本书,我的大学物理就不会考的那么糟糕了。

内容简介:

篇8:什么是语音?什么是字母?

什么是字母?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②

语音学就是根据语音的定义建立的, 语音学只研究语音, 也就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不研究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语音学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因此, 语音学是通过物理学和生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语音并用字母来描述语音系统的构成。上述语音和字母的定义是西方人提出来的, 语音学也是由西方人建立起来的。

语音的定义正确吗?字母的定义正确吗?西方人为什么这样研究语音呢?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讨论五个问题: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分析西方语音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

我认为这样定义语音是不正确的, 不能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为根据这个定义, 语言还有一个精神内核, 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两部分构成的, 这样, 语音就成了语言的一部分, 语音和语言就成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实际上, 语言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声音, 人是通过语言的声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也就是说, 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 二者不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另外, 语言的声音是表达意义的声音, 如果认为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构成的, 这样,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就成了可以分开的两部分。而实际上, 没有意义的声音不是语音, 是语音就一定有意义, 也就是说,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 是二者共同构成了语言。

因为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 所以从研究语言的角度来说, 就不应孤立地研究语音。研究语言应该从听觉认知的角度研究语音是如何表达语义的, 如果孤立地研究语音, 也就是说, 把语音和语义分开来研究就不是研究语言了。

既然孤立地研究语音就不是研究语言了, 那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

西方人是为了创造文字。西方的字母文字, 如最早出现的腓尼基字母以及后来的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是西方人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通过分析语音, 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一些不同的音素构成的, 认为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于是就创造了一些不同的视觉图形来代表这些音素, 这些视觉图形就是字母, 如“A”“B”“C”“D”“E”等。但字母不表示意义, 所以西方人并不是只孤立地分析语音, 还分析语音是如何表示意义的。他们发现由几个音素拼合的语音片段表示一定的意义, 于是就把几个代表音素的字母拼写在一起, 从而就用字母创造出了表示意义的文字单位——词 (英文叫word) 。于是西方人就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字母代表音素, 字母表示音素, 用字母拼合的文字就是语音的符号, 文字代表语音, 文字表示语音,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他们的文字称为表音文字的原因。因为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 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代表语言单位, 表示语言单位, 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语言是心境的符号,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③, 而文字是用于书写的, 既然字母是记录音素的, 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是记录语言单位的, 于是西方人就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是研究语言的材料, 应通过书写的文字材料来认识语言。西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也没有否定西方人对文字的传统看法, 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即“文字表现语言”④。也就是说, 字母表现音素, 文字表现语音, 文字单位表现语言单位。根据索绪尔的“文字表语说”, 字母就是音素, 文字单位就是语言单位, 文字也是语言, 是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表现口说语言, 文法 (grammar) 就是语法。因此, 索绪尔主张语言学只研究语言, 不研究文字, 因为文字只是研究语言的材料, 文字不是独立存在的, 文字是由语言决定的, 是从属于语言的。也就是说, 索绪尔把文字当作了语言。

因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西方人一直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他们认为文字是由语音决定的, 根据音素创造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而中国的文字不是根据音素创造的文字, 因此, 汉字被西方人认为是原始、落后的文字。于是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就用根据音素创造字母的方法来学习他们不懂的语言, 还用这种方法帮助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来创造自己的文字或者用这种方法把非字母文字改造成像西方一样的字母文字, 如现代越南文。

通过分析语音来创造文字的结果使西方人认为研究语音就是研究语言, 研究语音就是分析语音的音素并用字母来描写语音的构成, 也就是说, 最初西方人把研究语音看作是研究语言的一部分。直到近代, 西方各国学者才建立了以专门研究语音为对象的普通语音学。普通语音学采用现代研究声学的方法以及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因为语音是一种声音, 从研究声音的角度说, 各种声音都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所以语音也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 可以从声音的物理属性, 如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另外, 人发出语音是人体器官运动的结果, 因此, 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 还可以对人体器官的发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便于学术交流, 西方研究语音的学者于1886年成立了国际语音协会。为了把各种语言的音素精确地标注出来, 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和公布了一个《国际音标》。

中国的普通语音学是从西方引进的, 是根据西方人的理论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语音学的, 中国的音韵学过去是为学习使用汉字服务的。中国古代是诗、文并重, 诗词不仅要抒情达意, 而且朗读出来还要合辙押韵, 富有音乐美, 于是中国历代学者为了写诗填词的方便就根据当时汉字的读音编写了大量的韵书。明清两代, 西方人来到了中国, 是高本汉等一些西方语言学家将西方人研究语音的原则和方法引进了中国, ⑤于是中国的不少学者也就开始把中国传统的文字学看成是语言学, 也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就把中国的音韵学改造成了西方的语音学。他们利用中国古代的韵书和字书, 开始了“古音重建”, 开始用西方的字母来描写中国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根据语音学的理论, 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文字是语音的符号, 中国的语音学家自然也认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因此, 中国的语音学家是主张汉字拉丁化的, 是在理论上支持中国进行文字改革的, 认为“新的拼音文字方案必须在语音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 才会是科学的, 完善的文字”⑥, 也就是说, 汉字是不科学的, 不完善的, 于是中国的语音学家就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创造出了一个西方字母文字方案,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这个文字方案, 创造这个文字方案的人是想用它来替代汉字的, 目前是暂被用作辅助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工具。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 我们知道西方人的“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基础上的, 而“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基础上的, 而“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基础上的。因此, 研究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应从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起, 一个是音素, 一个是字母。音素是什么?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什么?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西方语音学家认为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元素, 也就是说,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

我认为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 因为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语音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语流, 人说话时是会出现停顿, 也就是说, 语流是一段一段连成的, 但一段语流是不可以切分的, 是不能从语流中切分出音素的。因为语流不是静止的, 是流动的。认为语流可以切分, 就像是认为水流可以切分一样可笑。另外, 人在发出最小的语音片段时口腔的运动也不是几个割裂的动作, 而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语音看不见, 没有形象, 人们使用电子仪器可以把语流转化成电流的脉冲信号图形。尽管这种图形不是语音的形象, 但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不是由一个一个有明显界限的小图形拼合的, 而是一个整体的图形, 由此也可以证明: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 语音是一个整体, 部分和整体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 语流中的音素是分不开的, 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 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实际上, 音素是人们从语流中分析出来的, 或者说, 是人为分离出来的。

因为语流不能切分, 但人的口腔却能单独发出最小的声音片段, 人也可以听到这最小的声音片段, 语音学家把这最小的声音片段称为音节。而音节的声音是有差异的, 如∕ba∕和∕ma∕, 于是语音学家就根据这些差异认为音节是由比音节更小的元素构成的并把这最小的元素称为音素。也就是说, 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人为分析出来的。

有人会说, 既然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 那为什么人们可以把一个音节分成两部分, 还能把每一部分单独发出来呢?如“ma”这个音节可以分成“m”“a”两个单音, 而且人们也可以把这两个单音发出来, 这单独发出的音不就是音素吗?

单独发出的音不是音素, 或者说, 也不是单音。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发出各种声音, 如口技演员可以模仿火车和飞机以及各种鸟叫的声音, 但发出的声音不都是语音。也就是说,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把从语流中人为分离出来的声音发出来, 但这些孤立的声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 因为这些声音已经失去了和其他音素的联系。也就是说, “m”和“a”的发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打个比方说, 心脏是人体中的一个器官, 但人体的心脏不是独立存在的, 是和人体的其他器官联系在一起而存在的。人体是个整体, 人们可以把心脏从人体中切下来, 但切下的心脏就不是人体的心脏了, 而是一块死肉了, 切下的心脏失去了和人体其他器官的联系, 已经不具有心脏的功能了。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我认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因为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前提是符号所指的事物应该是独立存在的, 而实际上, 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 符号所指的事物不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字母就不能说是音素的符号。其实, 西方字母文字中的很多现象可以证明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如英文中拼写“write”和“right”的字母是不同的, 如果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话, 这两个词的发音应该是不同的, 但这两个词的发音是相同的。

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字母不代表音素, 也不表示音素, 那字母是什么呢?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文字也就不是语言的符号了, 那文字是什么呢?

我认为字母不是符号, 而是符号的构件, 字母只是西方人根据语音的差异创造出的一种视觉图形, 西方人拼写这些视觉图形才创造出了大量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文字单位 (word) 。也就是说, 西方人分析的是语音, 但创造出的却是视觉表意符号。字母是“字”之“母”, 是文字单位之母, 而不是语音之母, A、B、C、D等西方人创造的字母就像是拼图游戏中的不规则的碎片, 这些碎片本身什么也不表示, 只有把它们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才知道这个图表示的是什么。拿英文的文字单位来说, book这个文字单位是由四个字母拼合成的, 单个字母什么也不表示, 只有拼合在一起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因此, 文字不是语言的符号, 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而是用来书写文章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因为文字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创造什么样的字形是由人决定的, 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 所以语言不决定文字, 文字不是从属于语言的,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具有本质区别的、相对独立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听懂的, 是听觉符号, 是以“音”示“义”, 文字是看懂的, 是视觉符号, 是以“形”示“义”。因为西方文字是根据语音创造的, 文字是要学习的, 通过学习文字, 字形和语音在大脑中建立了联系, 所以文字可以读出音来。但是字音不是文字的本质, 因为人只要知道字形所表示的意义, 就是不读出字音 (默读) , 或者读不出字音 (聋哑人) , 也是可以看懂文章的, 但即使能读出字音, 却不知道字形表示的意义, 也还是看不懂文章, 所以文字的本质不是字音, 而是字形, 没有字形就没有文字。⑦另外, 语言可以写成文字, 但写成的已经不是语言了, 文字也可以读成语言, 但读成的已经不是文字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通过人的大脑和器官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现象。因此, 我们应该区分语言和文字, 不应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谈。

因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 字母不代表音素, 也不表示音素, 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是表音文字, 而是表意文字。因为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用独立的字母, 就是用国际音标描写的也不是语言的语音系统。

因为字母是有形的, 把字母和字母拼写在一起是拼形, 不是拼音, 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能叫拼音文字, 而应叫拼形文字。也就是说, 一切文字都是“拼形表意”。文字的本质是一样的, 文字的字形都是由人创造的, 是由人决定的, 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拼形表意文字, 只是中国人创造字形的方式与西方人不同, 也就是说, 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字形不是不科学的, 不完善的, 而是独特的。中国方言众多, 说不同语言的人能使用同一种文字, 几千年不衰, 这是中国人创造文字的智慧。应该承认西方人通过分析语音创造字母文字也是一种智慧, 但这种创造文字的方式使研究语言文字的西方学者犯了一个重大错误, 这就是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把书写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了, 而没认识到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

虽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 但他没有指出这两种符号系统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对符号认识有问题, 把符号只看作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 没有认识到符号的类型是由人的感官决定的, 没有认识到符号必须是表示意义的, 所以他没有认识到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 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 因此, 他才提出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错误理论。其实, 语言是无形的, 是听觉符号, 是看不见的;但是由人创造出的文字是有形的, 是视觉符号, 是看得见的, 而有形的文字是不可能表现无形的语言的。实际上, 索绪尔根据西方字母文字的现象也发现“文字表现语言”的提法有问题, 他也指出“口说的词中没有一个音是用固有的符号表示的, 这可连那语言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他也警告人们“文字遮掩了语言的面貌, 文字不是一件衣服, 而是一种假装。”⑧总之, 索绪尔始终没有走出“文字表现语言”的思维。其实, 文字连语言的假装也不是, 文字就是文字本身, 文字是用本身的形体来表示意义的, 因为人不仅有听觉认知能力, 还有视觉认知能力。也就是说, 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 字母表现的不是音素, 字母的拼合表现的也不是音节, 文字单位表现的更不是语言单位, 文字单位是用于书写文章的单位。因为索绪尔认为“文字表现语言”, 把文字当成了语言, 所以他就用文字材料来研究语言, 于是就把文字单位当成了语言单位, 把“文法”当成了“语法”。也就是说, 索绪尔并没有真正地研究听觉的语言, 他的所谓现代语言学理论也不是建立在真正研究语言的基础上的, 还是建立在西方字母文字的基础上的。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西方人没有认识到语言是自然产生的, 而文字是人为创造的, 语言和文字的产生方式和社会功能是不同的, 因此, 西方人没有认识到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实, 语言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要素, 而文字的产生才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人类创造的能够超越时空的文字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一发即逝的语言要大得多。试问如果中国没有汉字, 中国会是今天的中国吗?如果世界没有文字, 世界会是今天的世界吗?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西方人不区分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 认为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相同的, 认为写文章要“我笔写我口”。其实, 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不同的, 人听说语言的“语法”和读写文章的“文法”是不一样的, 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也不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 因此, 西方人没有认识到人获得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实, 世界各国都有文盲, 文盲的现象说明人听说语言的能力自然可以获得, 是不用教的, 应该教的是读写文字的能力。因为人读写文字的能力必须通过学习才可以获得, 也就是说, 学校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教儿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 而不是教听说当下现时的语言。

综上所述, 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文字表现语言, 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论是“符号说”, 还是“表现说”都是错误的, 而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也就是说, 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是错误的, 而中国的语音学和语言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实践。中国发生的文字改革运动、中国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中国的教改屡遭诟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断裂以及与方言相关的地域文化的式微等诸多文化教育问题, 从学术层面分析, 都与引进西方语音学和语言学的错误理论密切相关。

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源于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理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 所以源于西方语言学的教学理念也不区分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 不仅认为教文字就是教语言;而且还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音素合成音节, 音节合成词汇, 词汇合成句子, 也就是说, 语言是合成的, 而语言的合成论源于语音的合成论。

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语言是合成的吗?

我认为语音不是由音素合成的。如果是由音素合成的, 就是认为音素产生在语音之前, 是先有音素, 后有语音, 有了音素才能合成语音。而实际上, 并不是先有音素, 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 是人为分析出来的, 我们不能根据人为可以分析出音素就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一棵大树可以分析出树干、树枝和树叶, 能说大树是由树干、树枝和树叶合成的吗?显然不行。大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是由种子生长成的, 而不是合成的;人体也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器官, 但人体也不是由器官合成的, 而是受精卵在母体中由小到大生长成的。所以不能说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证明语音是不能合成的, 语言也是不能合成的。

语言的“合成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上的应用就是“合成法”。合成法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音素合成音节, 音节合成词, 词合成句子, 合成法认为是先有砖头, 后有房子, 盖房子, 要先准备好砖头, 然后用砖头盖房子。因此, 合成法的教学过程是先用字母教音素, 然后用字母的拼合教音节和词汇, 最后用词汇合成句子, 也就是讲解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合成法的教学效果如何呢?具有教学经历的教师都会发现, 学生可以准确地发出字母的读音, 也可以准确地发出词的音, 但一说话, 也就是说一个句子, 整个语流就是不像标准的语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语音不能合成, “合成法”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音的方法。另外, 教了词汇, 也讲解了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 学生可以读懂文字, 但是不会说话, 成了“哑巴英语”。如果语言是合成的, 为什么我们给了词汇和语法规则, 学生却听不懂和说不出句子呢?语言是先有的砖头, 后有的房子吗?“哑巴英语”的现象证明语言是先有的房子, 不是先有的砖头, 语言是不能合成的, “合成法”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言的方法。其实, 教师并没有教“第二语言” (英语) , 教的是“第二文字” (英文) , 所以学生只获得了读写文字的能力, 但没有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

儿童自然获得语言的现象证明语言不是合成的, 而是生成的。

儿童生活在说句子的语言环境中, 儿童学语言是从听人说话开始的, 儿童听到的不是音素, 而是语流。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 儿童听到的也不是孤立的词, 而是一个一个表达意义的句子, 儿童是先听懂的句子, 所以儿童不是先发出音素, 而是先发出语流, 不是获得了词和语法规则后才把句子造出来的, 而是先模仿句子, 后仿造句子。儿童的认知是先整体后部分, 也就是说, 语言不是先有的砖头, 后有的房子, 而是先有的房子。儿童是在大量听说句子的过程中获得了听说语言的能力。这说明:人的语言能力不是由音素、词汇合成的, 而是在语言环境的作用下, 由人体的语言器官自然生成的。

因此, 我们不仅要区分母语和母文, 还要区分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字, 应该根据母语自然习得的规律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 根据母文的学习规律来指导第二文字教学。

母语和第二语言都是语言, 母语是自然习得的, 第二语言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来培养, 也就是说, 可以通过教学来获得, 但是人工培养应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因为母语的听说能力不是合成的, 而是生成的, 所以教第二语言不应采用合成法, 而应采用生成法。语音是人听到和发出的表达意义的声音, 所以教语音就是教学生获得听懂和发出表达意义的声音。也就是说, 教语言就是教语音, 不应把语言教学和语音教学截然分开, 应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过程不应从教音素到教词汇, 从教词汇到教句子, 而应该从听句子入手,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 从模仿句子到仿造句子, 只有在大量的听说句子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第二语言的听说能力。

母文是通过教学获得的, 第二文字也要通过教学获得, 因此, 第二文字教学应遵循母文教学的规律。因为母语是自然习得的, 不需要教, 而母文需要教, 所以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母文教学。语言是当下现时的, 人们只能说当下现时的语言, 而文字是超时的, 人们能学习历史上的经典古文, 可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因此, 文字的历史越长, 母文的文献积累得越多, 教师教授母文的经验就越丰富, 教师也就越了解母文教学的规律。

自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汉字, 中国人就有了自己的母文教学——汉文教学, 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三千多年的长期教学实践中, 中国的教育家已经认识了汉文教学的规律, 已经找到了使学生能快速获得汉文读写能力的捷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 我们发现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之所以产生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什么是语音和什么是字母以及语音和字母之间的关系。

本节要讨论的是西方人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呢?为什么会认为语言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呢?为什么会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合成的呢?也就是说, 西方人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的呢?

我认为这与西方的哲学有关, 西方的科学源于西方的哲学,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源于哲学的认识论。西方的传统哲学是一种认为整体可分为部分的哲学, 为什么西方人一直热衷于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呢?因为西方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可分的。所谓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也认为整体是可分为部分的, 只不过对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形而上学不一样。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是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是认为整体不可分为部分的哲学, 是“阴阳观”。中国人认为“阴”与“阳”构成了一个整体, “阴”不能离开“阳”而单独存在, “阳”也不能离开“阴”而单独存在, 中国人还认为“阴阳者, 天地之道,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所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也就是说, 物质世界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没有物质世界, 哪儿来的精神世界呀!因此, 用“阴阳观”观察万物的中国人不会提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种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截然分开的概念, 也不会用这种认识论来认识语言和研究语言。

法国思想家笛卡儿被黑格尔称为西方“现代哲学之父”, 也被西方科学界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因为他所倡导的科学方法论对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笛卡儿哲学是二元对立的认识论, 他倡导的科学方法论是还原论 (reductionism) 和合成论, 还原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分析还原的。也就是说, 事物的整体都可分为基础部分, 整体是由基础部分构成的, 部分代表整体, 部分反映了事物的结构和属性, 是部分合成了整体。因此, 还原论认为不了解部分就不能认识整体, 因此, 有必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 单独地、分别地进行专门的研究。根据还原论来认识语言, 西方人认为语言也是可以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根据合成论来研究语音, 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 音素的构成反映语音的结构和属性, 是音素合成了语音, 所以就认为人为分析出的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并用人造的视觉图形来代表它。结果, 不仅用文字来描写语言, 形成了错误的合成论的语言观, 而且还把视觉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 又形成了错误的文字观。也就是说, 西方学者提出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一概念以及关于语言和文字等一系列错误理论是西方的传统哲学和笛卡儿所倡导的还原论和合成论在语言和文字研究上的反映。

近400年来, 西方的近代科学是一个以还原论和合成论为主导的世界。其实, 还原论和合成论是有局限性的, 特别是自然产生的有机物是不能还原和合成的, 如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等。而且这种科学方法论导致了诸多全球性问题乃至文明的危机, 如环境问题, 这一点目前有些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了, 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哲学, 希望从中国哲学中获取智慧, 以使全球走出危机。因为中国哲学是整体论哲学, 认为整体是不能分割成部分的, 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 部分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的, 部分不反映整体, 不能代表整体, 整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是研究任何事物, 首先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 从整体来认识和分析局部, 否则, 那是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是“盲人摸象”, 就是把象的局部摸得再清楚, 也不可能得到对大象的整体认识, 反而会对大象得出错误认识。中医理论就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不能分成部分的, 人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 而是自然生成的。因此, 注重“阴阳”关系的中国人自古就没有像西方人那样用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来认识自然产生的语言, 不会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分开进行单独的研究, 也不会用还原论和合成论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和语言, 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语言是由词汇合成的, 当然更不会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言, 把学习文字当成学习语言。

人的语言和人体一样不是合成的, 是自然生成的。这一点, 西方人从儿童自然获得母语能力的过程中已经观察到了。但他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没有转变, 还继续相信还原论, 而不是整体论, 还继续使用合成论, 而不是生成论, 因此, 还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文字表现语言, 还使用西方的字母文字来建立所谓的“普遍语法”, 我认为这是西方语言研究不能深入下去的主要原因。其实, 儿童自然获得母语的现象已经证明还原论和合成论不是普遍真理。爱因斯坦曾对中国哲学中没有类似西方哲学中的那些概念, 但却发展出那么发达的古代文明而感到困惑, 觉得这是个迷。今天谜底已经揭开, 这就是中国的整体论哲学。自西学东渐以来, 我们中国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各种学科, 而且还引进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因此, 现在不是继续思考我们如何与西方的学术接轨的问题, 而是到了对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时候了。也就是说, 研究语言, 我们不仅要纠正西方人所提出的一系列错误概念,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转向, 应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 从合成论转向生成论。怎么转向呢?首先要区分语言和文字, 区分自然产生的语言和人为创造的文字, 不能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言。⑨也就是说, 不能把人造之物当成自然之物, 应建立生成论的语言观和合成论的文字观, 应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使自然的语言和人造的文字和谐相处, 人类是要创造和使用文字, 但不应以破坏自然的语言环境为代价, 应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样来保护自然的语言环境。另外, 区分两种不同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自然产生的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系统, 人为创造的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系统。符号都是由人的感官接收, 由大脑认知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研究的方法, 不应通过文字来研究语言;而应对语言和文字分别进行研究, 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语言, 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文字。也就是说, 要区分语言的听觉材料和文字的视觉材料, 不能把文料当作语料, 不能把研究视觉的文字当作研究听觉的语言。其次是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 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人的语言能力是如何自然获得的, 应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人的文字能力是如何学习获得的。另外, 语言的听觉符号和文字的视觉符号都是存储在人脑中并由神经网络连接起来的, 所以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通过人脑是可以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所以我们还要结合人脑的结构和机制来研究人听说语言的能力和读写文字的能力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自中国引进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以来, 中国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就认为“为什么直到大约七八十年前, 中国人的语言生活是这样一种畸形现象:嘴里说的是方言, 笔底下写的是文言, 两不相干?”⑩于是他就主张消灭方言和废除文言文。这显然是用“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等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来观察中国的语言文字现象, 是要用西方的错误理论来改造中国。其实正相反, 中国人的语言生活和使用文字的现象不是畸形的, 而是正常的, 中国人“说方言”和“书同文”不是两不相干, 而是密切相关, 因为只有这样,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才能和谐相处。

中国人研究和教授中国的文字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我们不能把中国古人研究和教授用汉字写的古文当作是研究和教授语言, 不应废除古文教学, 而应继承中国人研究和教授古文的传统, 因为这些不是糟粕, 而是精华。“文法”不是“语法”, “文法”是人类创造文字、传承文化之法, 不是语言自然产生之法。“文法”是字形的构造和组合之法, 不是语音的构造和组合之法。“文法”是学习读写文章之法, 不是学习听说语言之法。

中国方言众多, 方言的存在并不是中国发展的不利条件, 而是国家宝贵的语言资源。语言是自然产生的, 不同的语言是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

我们研究语言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消灭方言, 不是为创造西方的字母文字以利早日实现语言的统一。而是为保护中国人生活的自然语言环境免遭人为的破坏, 是为正确认识方言 (母语) 和通用语 (第二语言) 的关系, 为使方言和通用语和谐共存。因此, 我们研究语言应由分析语言的构成元素转向对语言的生成环境和生成过程的研究, 为需要学习通用语或第二语言的人给予理论的指导, 为如何保护中国多方言的语言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几百年后……如果方言消失了, 中国人都说一种语言, 那将是中国巨大的智力灾难!

注释

1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 商务印书馆, 1981

2亚里士多德《范畴篇》, 方书春译, 商务印书馆, 1959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 1982

4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0

5张朋朋《论文字的本质》, 见《文字论》,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7

6张朋朋《语言和文字不属于同一类事物》, 见《汉字文化》2008年第2期

上一篇:故宫博物院练习与答案下一篇:电子标书制作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