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

2024-04-26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精选6篇)

篇1: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休闲旅游实现方式研究

The research of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realization under the low

carbon economic perspective 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牵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对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发展低碳休闲旅游成为新世界的诉求。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休闲旅游,低碳休闲旅游在现实中的操作模式,阐述了低碳休闲旅游的发展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和谐关系。旨在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低碳休闲旅游这一全新时代的来临,指导人们应用新兴的旅游方式,开展旅游活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ow economic leads to related industry rising, especially for tourism;Developing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needs of the world.The research introduces low carbon leisure and its realization.Meanwhile, it elaborat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carbon leisure and ecological tourism.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wants to make people realize the new time of low carbon economic and teaches tourists use new way of tourism.Finally,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of low carbon.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实现方式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ecological tourism;realization

1.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全球化倡导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游业也遵循这一时代性的发展要求,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体业界,都掀起了研究低碳旅游的热潮,推出了针对行业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这也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相一致。一个低碳的旅游时代已经来临。

2.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为了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141个成员国家共同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蔡萌,汪宇明(2009)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中论述了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关系。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视角,从旅游对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经济发展内容的响应入手,对低碳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的战略基点进行了相关探讨。刘啸(2009)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充分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同时从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联系入手进行了了比较分析。任力(2009)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长远发展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金乐琴,刘 瑞(2009)在关于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建设性的提出了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庞昌伟(2009)认为发展低碳能源供应系统是21世纪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人类能源演化递进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向低碳再向无碳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已确立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必将为维护世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低碳休闲旅游的含义

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休闲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

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低碳休闲旅游实质上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具体体现在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低碳旅游发展的内容上,因为从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途径来看:(1)低碳旅游装备和低碳旅游吸引物作为低碳技术在旅游中的实现路径,体现的是低碳休闲旅游发展的技术手段。低碳旅游装备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发展工具和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资源。(2)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作为碳汇机制在旅游中的实现方式,体现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环境策略。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指的是以各种自然植被等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载体构建的一种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环境类型。(3)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作为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中的实现途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社会手段。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倡导的是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方式途径来尽量减少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属于低碳旅游的生产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领域内容;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低碳休闲旅游的消费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式。因此,低碳休闲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途径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途径(引自蔡萌,汪宇明2009.01)

4.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基点和实现方式 4.1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

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是低碳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低碳技术目前尚处于开发和运营的初级阶段,低碳技术产品在社会上尚不普遍,大多数低碳技术产品对人们仍属于高科技的新鲜事物,因此,在某一特定空间内,大量不同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集聚势必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吸引,这正是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得以实现的原因。实际上,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广低碳技术、宣传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以目前低碳技术“单位开发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的发展现状来看,尚不具备与普遍推广的程度,所以通过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政策、技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科学教育。在低碳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依据现有的低碳技术水平,可以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产业”的开发模式,在一些社会、经济条件较为适合的地方,以建立“低碳休闲产业示范基地”的形式来实现对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

4.2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

旅游装备是旅游发展的载体,各种旅游活动的最终实现都要依托于具体的旅游设施和工具。旅游装备主要包括旅游发展中的各种旅游交通工具、旅游生活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活动设施。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是实现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过程中,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包涵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指通过碳捕集、碳埋存、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低碳技术对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低碳化改造;另一方面指的是在旅游发展中直接使用各种低碳技术产品作为旅游发展的各种工具和设施。

发展低碳设备主要依靠设备改造和低碳高新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讲通过改造旧的高碳消耗的设施设备,来减低碳的排放。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源等低碳或零碳能源来代替旅游景区、宾馆中的能源类型和能量供应方式,如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旅游生活用品和旅游交通方式的革新。建设新的“低碳建筑”作为今后景区建设的指导。

4.3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碳汇机制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策略,即通过增加、构建碳汇环境的方式来发展低碳经济。“碳汇”一词来源于《京都议定书》中的国际“炭排放权交易制度” 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大气中碳汇量越高,大气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就越低。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植被、湿地、海塘本身就是可以成为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因此以保护和培育这些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方式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构建方式,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休闲旅游产品质量自身质量的重要方式。

4.4倡导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

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实现要通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在休闲旅游发展中,不同的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所产生CO2排放量差别很大。例如,在旅游交通方式中,公交汽车和铁路虽然只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34%,但却只占了13%的CO2排放总量(不包括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部分)。在旅游方式中,长距离旅游虽然只占2.7%的旅游总量,但却占有17%的CO2排放量;自行车旅游或背包旅游的CO2排放量几乎为零,而跨越南北极的旅游行为的CO2排放量却高达10吨。虽然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但作为旅游消费主体的旅游者还是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因此,可以通过引导旅游者选择不同距离的旅游目的,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交通方式,不同环境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景区,不同类型的食物,不同环境标准的酒店等各种旅游消费方式来实现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4.5碳补偿和碳抵消

碳补偿和碳抵消是当前一种较为时尚的低碳休闲生活方式,它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来抵消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其它具体的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有:(1)在进行旅游目的选择时,尽量以短距离目的地来代替长距离的旅游目的地。(2)在选择航空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以减少飞机中途的停留次数,因为飞机中间起飞升降的次数越多,个人的碳足迹就越大。(3)尽量减少旅行中行旅的重量。以欧洲到澳洲为例,据计算1千克的行李重量将会带来2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在短距离旅游中,旅游者应该尽可能选择以火车等地面交通方式代替航空交通工具。以瑞典为例,1000千米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CO2排放量为10克,如果选择航空交通,则CO2排放量为150千克。(5)在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选择公共交通、步行、以及绿色酒店等方式来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5.低碳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从旅游目的地看,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则体现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不存在目的地限制。

从旅游规模看,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以免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而低碳旅游不涉及旅游规模,而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全方位的低碳化。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生态旅游的定义已经泛化了,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理论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而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可量化的旅游,你随时都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并能利用购买绿色电力或植树进行“碳补偿”。如一次1 200公里的航空旅行,会产生166.8kg的二氧化碳,如果要进行碳补偿,则需要种植2棵树木。

低碳休闲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它只注重低碳目标,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多赢。

6.结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向低碳方向转型也是对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低碳旅游装备的发展、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倡导为发展战略基本点的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新的低碳休闲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3]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U 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published by TSO(The Stationery Office),2003.[4]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5] 成克武.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27-12429.[6] 金涌,王垚,胡山鹰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7]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8]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9]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05)

[10] 蔡萌,汪宇明.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 [J].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2009(12)

[11] 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J].2009(02)[12] 金乐琴,刘 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2009(01)[13] 庞昌伟.发展低碳经济 维护生态安全[J].2009(01)

篇2: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

摘要:整合了低碳经济和产业转移的概念,通过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河南省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原则。依据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河南省可以承接的地区及相应产业。根据河南省地区优势,详细分析了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以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转移;梯度系数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资源禀赋结构或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顺应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变化,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经济要素的趋利性使得这种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得以顺利进行。在加快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当下,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河南省在“十三五”期间,力主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中部城市群的创新中心和经济枢纽,努力实现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省内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传统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也与河南省未来的发展布局不相符。在中国去产能,去高耗能产业的前提下,只有选择性的引进低碳产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才能促进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省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1低碳产业转移

低碳经济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基于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的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理念的转变。经过“十二五”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已由的14.1:57.3:28.6调整到的11.4:49.1:39.5。“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超过18%的增速高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智能手机、小麦、玉米、肉牛等生物育种技术,T700碳纤维、大尺寸硅抛光片等新材料产业,新能源客车等特色领域优势显著,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模式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力争到,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5%左右,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材料三个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00亿元;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四个产业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经过“十二五”的发展,以及对“十三五”期间的展望,可以看到,新能源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

2河南省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2.1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河南省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大省的形象自居,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一直很高,工业基础薄弱且分散,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金融危机以后,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东部产业开始大量向中西部转移,河南省作为中原农业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迅速成为东部高耗能、低端加工产业的首选目标。在此期间,河南省引进了诸如富士康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了三次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这可以从河南省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及产值可以变化看出。—20,河南省三大产业的产值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到年,河南省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4219.17亿元,占比已由.8下降到11.4;第二产业总产值达18172.03亿元,相对2008年占比下降了7.8%;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4619.05亿元,相对2008年占比增长了11.2%,涨幅明显。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成明显的“231”的模式,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小,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虽有明显下降,但仍在50%左右,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增长较快,但仍相对薄弱。西蒙库兹涅茨、霍利钱纳里等在考察了大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后,得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被称为“库兹涅茨法则”和“钱纳里标准产业模型”。从表2中总体产业结构变动来看,以库兹涅兹为代表的研究者发现,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为迅速的时期,其中,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的“二元结构”的转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根据库兹涅兹工业化的划分标准,可以看到河南省正在经历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产业结构逐步由“231”模式向更合理化的“321”模式转变。

2.2协调发展的需要

产业转移早期,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经常会毫无选择地承接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和低端制造业,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长期产业结构落后,不利于地方经济长远的发展。因此,单方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已不再符合经济发展模式,而应更多地关注产业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生态价值和长远利益。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较高,而且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如传统的煤炭、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传统的高耗能产业不仅会给地区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且在产能过剩,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的当下,已不再适合地区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相对于传统行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和深加工业等低碳产业,不仅可以减轻外部环境压力,而且产品需求强劲,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于传统产业的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不仅可以给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也可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着“321”的模式调整。

3行业选择是低碳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

3.1产业选择的原理

关于承接产业选择的方法,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古典经济时期,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提出某一产业部门如果在一定区域内相对其他地区具有相对优势,那么它就可以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部门,进而带动周围产业部门的发展。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认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有前向、后向及旁侧效应,即产业扩散效应理论。该理论认为主导产业可以将其产业优势扩散到其他产业,进而推动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另一种理论认为,地区在引进产业的过程是收入和产出的过程,通过考察某一产业的引入成本,并对比国内不同地区该产业预期收益,进而来确定产业的选择。而低碳产业作为超越传统工业的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无论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是在产品收益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都具有明显优势。电子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一直是各地区的首要发展产业。20河南省成功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巨头———富士康落户郑州,并确定了富士康成为全球最大iPhone手机整机组装制造基地的发展方向。随后,在富士康的带领下,一系列电子信息产业在郑州迅速集聚,形成一系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3.2产业选择的原则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选择适合地区经济长远发展的产业,而仅仅追求经济体量,盲目承接,不仅不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很可能还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3.2.1产业梯度原则在产业转移中,只有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一定梯度的相对优势的行业,才可以从高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这里提到的产业梯度优势,既包括整体战略优势、区域特色资源、独特的技术,以及能推动产业长远发展的工业基础。产业梯度优势是相对于可能转移目标所具有的相对梯度优势。在承接低碳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河南省要充分利用产业梯度转移原则,选择那些具有明显梯度优势的产业进行承接,以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地区产业结构。3.2.2适应性原则产业之所以会在区域间进行转移,主要还是因为产业转移后给地区带来的竞争优势。然而,相对于竞争优势,则更应该考虑适用性的问题。也就是,无论是承接地区的基本情况还是特定行业的实际需求都要考虑到产业转移中。同时,引进的产业以及技术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先进并不意味着适用,所引进的产业能否被地区产业吸收消化,能否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促进地区创新能力才是关键。因此,作为承接者,河南省必须考虑所承接产业是否适合河南省的发展特色和长远计划,客观考虑承接产业对地区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贡献能力。3.2.3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1972年提出的,是指经济发展方式应该转变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模式。河南省最新的“十三五”计划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是切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已经不再适应河南省的发展目标,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河南省在考虑承接产业选择的项目时,应该坚持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及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原则,在追求地区生产总量增长时,生态社会效益也不容忽视。在产业选择过程中,可以对低能耗、环保产业进行税收减免政策,而对于污染行业应增加监管和税收,促使企业进行环保节能改造,从而达到经济和生态环保的双赢的局面。

4基于梯度系数分析河南省产业选择

在进行承接产业的选择时,首先应立足于产业梯度原则,根据产业的梯度系数来判断河南省对各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梯度系数计算公式为:LGC=LQ×CCOR×CPOR(1)其中,LGC是产业梯度系数,LQ是区位商,CCOR是比较资本产出率,CPOR是比较产品产出率根据产业梯度系数判断标准,当某产业在地区i的梯度系数小于地区i,即LGCj>LGCi,它表示该行业在地区i要优于地区j,产业有必要转移到i区。河南省国内承接产业转移的省份主要来自于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东部省市。根据有关数据可以得到,河南省在纺织、服装、鞋类、食品加工、医药制造业的梯度系数为0.37,低于广州省的1.02,所以河南省可以承接来自于广东省的这些产业;河南省在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指数为0.61,低于浙江省的1.32,所以河南省可以承接来自于浙江省的这些产业;而在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河南省的梯度系数为0.66,小于上海市的1.57,也同样具有优势。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基本上是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上占有优势,这与河南省在资源禀赋上的优势高度相关。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也是自身优势所在,随着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趋于完善,也进一步吸引了一大批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及制造业向河南省转移。

5河南省低碳产业转移对策研究

5.1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地区产业向规模化发展,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可以形成“资源+优势”的格局,加速信息产业流入市场,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应根据地区的优势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集群。郑州作为陇海铁路、京广铁路等多条铁路和高铁的交汇枢纽,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以及亚洲唯一运行时速350km的高速铁路十字枢纽站以及国家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产业吸收附带产业形成集群和创新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此外,应该引进如富士康一类的支柱性产业,河南省应该注重扶持一些本地区还未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引进和这些产业相关的企业,逐步建立新的产业集群,积极创造有竞争力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5.2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河南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农业大省定位自己,第一产业在经济中占比较高,从业人员较多,但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经过进入21世纪以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工业基础和较发达的制造业,但工业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仍然滞后。因此,河南省应该根据产业结构的特点,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实现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河南省应依靠吸收和承接的先进工业技术,提升自身独立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工业差距。最后,河南省应该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和培育新的金融业;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优化仓储和配送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河南省有着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秀丽的自然风光,应该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发展;郑州市每年都会举办众多全国性的和地区性展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展览提升河南省的形象和知名度,促进会展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协调三大产业发展。

5.3促进产业承接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如今,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其结果是,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于产业的选择应该考虑生态成本的问题,注重生态效益。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河南省必须首先严格审查产业转移项目。其次河南省应该建立和完善环保法律,在不同的产业应该鼓励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最后,河南省应该培养人们低碳消费习惯,引导形成低碳发展理念,促进地区产业转型。

6结论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纷纷高调提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诚然,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然而产业转移前期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不加甄别地承接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虽然短期会给地区经济带来不错的增长,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低效率、高污染。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完成,河南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有能力承接一些高技术含量,能给地区经济带来长期效益的产业,而且随着外部需求的减弱和内部产能严重过剩,传统工业的产品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有目的地承接一些适合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的产业。

参考文献:

[1]禄雪焕,凌祯蔚.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与行业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11(21):52-53.

[2]汪彩玲.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J].统计与咨询,,3(24):24-26.

[3]刘红光,王云平,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1(26):102-107.

[4]胡伟,张玉杰.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成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J].当代财经,2015,2(15):97-105.

[5]张龙鹏,周立群.产业转移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吗:基于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数据[J].财经科学,2015,2(1):80-88.

篇3: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

随着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发,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在此种背景下, 发展低碳经济, 向低碳经济转型正逐步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城市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其合理的规划设计对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一座城市中, 建筑物色彩占城市景观环境色彩总量的70%至80%。巨大的比例使得他成为最能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如今国内各个城市都在高速建设扩容的进程中, 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新兴建筑与城市旧有建筑都急需科学合理、统一协调的色彩规划。建筑色彩是指建筑表面所反映的色泽和整个建筑空间各部分颜色的整体构成及色彩深浅变化的配置, 包括建筑材料本色和建筑面涂料用色两种。建筑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色彩和形体表现美感。而从我们现有的城市色彩来看, 全国大部分城市使用的建筑材料及设计方法都相差不多, 其色彩大都是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暖色系, 易使人产生烦躁感。由此可见, 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很少注意建筑色彩语言的运用和表达。鉴于色彩对和谐城市景观所形成的巨大作用, 我们必须合理科学地应用建筑色彩, 这样不但可以美化环境, 舒缓人心, 还能够降低城市能耗, 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1.色彩与建筑材料的结合色彩与建筑材料的关系不论是天然的材料还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都会被赋予一种颜色。像混凝土沉重的灰色、木材天然的棕色、金属的光泽色, 都各具特点, 因此各自不同纹理建筑物采用不同的材料时自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现代的建筑越来越崇尚材料原貌的体现, 特意突出材料的质感纹理, 给人以亲切环保的感觉。混凝土建筑典范: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就是清水混凝土忠实拥护者的典范, 他的建筑设计基本上都只采用清水混凝土。由于其设计巧妙, 常常利用现场环境的因素形成良好的光影效果, 反而衬托出清水混凝土的独特效果。另外, 这种与环境气候适宜的色彩加上材料的组合能降低建筑的能耗, 运用科技的手段还能把外墙吸收的光热转化为内部使用的清洁能源。木质建筑典范:在今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 木质建筑成为21世纪生态住宅境界的表达。木材本身天然的棕色就给予人们安全, 回归自然的亲切感。原木建筑节能环保, 是一种可再用资源, 不是一次性建材, 和砖混或水泥墙体的隔热效果相比木质房屋的墙体就像保温瓶胆。原木在您体验自然舒适的同时也负起了环保的可贵责任。木质建筑没有化学、放射材料对人体的危害, 相反原木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天然香气, 极有益于身心健康。原木具有极强的隔热保温性, 可节省大量能源, 能抵御从严寒到酷暑的极端气候。雨节能调节湿度, 当湿度大时木屋能自动吸潮, 干燥时又会从自身的细胞中释放水分, 起到天然调节的作用。在人们对城市的高楼大厦日益厌倦的今天, 只有这独特的原木房屋才能带您到达返朴归真的完美境界。2.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建筑不是单独存在, 必然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无论是自然环境, 还是人文环境或人造环境, 建筑师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应该同时考虑建筑外部色彩的处理及周围景观色彩, 包括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 尽可能地结合自然环境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总之, 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建筑色彩设计, 既要使建筑物色彩富于变化, 又要使建筑群体的色彩统一, 做到变化中有统一, 统一中又有变化。现在城市色彩中, 人文景观占据主要地位, 不同功能及风格的人文景观间合理的协调对低碳视角下城市色彩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形式上, 对城市景观的整体色彩规划, 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往往出现就单体建筑用色讲是和谐的, 而与整个城市景观的色彩不协调的局面。3.色彩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建筑色彩设计首先应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 这是由色彩的语言特性决定的。建筑色彩设计要能够恰当地反映建筑的功能、特征, 正确表达建筑的性质。如:幼儿园宜用高纯度的色彩, 以此刺激儿童视觉, 促进大脑发育。疗养院、医院等应该用中性灰色或白色作为主调, 可以在心理上给人以清洁、安静之感;而民用建筑, 一般以浅粉色, 米黄色为主调, 给人活泼、温馨的心里感觉。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色彩不仅具有扩张感、冷缩感、前进感、后退感, 还具有轻重感, 只有了解色彩的这些特点, 才有助于我们通过合理运用色彩而达到塑造良好建筑形体的目的。建筑色彩设计还要能够反映建筑的空间性质, 并根据不同性质的空间选用适当的色彩。如:人多拥挤的环境应使用膨胀色, 反之使用收缩色。建筑都具有一定功能性, 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公共建筑, 其功能划分要比普通建筑复杂得多。设计师在设计时除了把功能流线整理区分开来以外, 通过色彩对建筑功能进行划分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色彩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引导人流到各个功能区, 从而提高功能区间的运作效率。因此, 一座城市应制定长远的景观色彩规划, 并在这一整体规划的指导下, 要善于将不同色彩按建筑功能、目的和原则进行组织、搭配, 从而构成美的色彩关系。4.色彩、光与建筑物结合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容器”, 她的发展与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光作为色彩之母, 更加微妙的影响着建筑色彩。西方教堂的彩色玻璃窗设计就是对光中隐含着色彩的典型运用, 同样的日光在透过不同的界面后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最有力的设计手段。伴随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城市色彩与光的应用变得日趋重要。不合理的灯光照明不仅是一种视觉污染, 还是一种环境污染。低碳经济下采用低碳能源LED灯, 及太阳能作为景观照明, 在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家纷纷响应低碳环保口号, 整个园区的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如日本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 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 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实现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展馆外观的基调色为红藤色, 红藤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 可以说是自然的颜色。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 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总之在低碳经济模式下, 建筑色彩首先要以完整的色彩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采用柔和的主色调使长期生活于该环境中的人保持放松、舒畅的心情, 同时适当地运用明亮鲜艳的色彩协调环境的节奏;要以自然环境色、自然材料色、气候、风土习惯为基础, 多层次、多方面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还要根据建筑性质及功能, 选择适当的色调作为空间色彩设计的主题, 并结合周围环境来确定主色, 由此再联络其它色彩作为组合的媒介, 根据色彩视觉规律, 确定背景部位与前景的色彩关系。在视觉上给人们创造出最佳的视觉感应, 使人们置身在高雅、舒适、优美的环境中, 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人类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更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和谐发展。

篇4: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环境会计;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运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约资源型、经济友好型世界环境的构建已经成为人类普遍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环境会计的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空间具有了非常大的平台。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环境责任意识薄弱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薄弱是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一个问题。原因在于,环境会计是一种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优化资源效率的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更多的经历。所以,一些企业对于进行设立环境会计,促进企业的节能减排、资源优化存在着抵触情绪,导致了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薄弱。

2.没有建立起环境会计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建立起环境会计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比如:发展目标不明确、计量标准不能统一,尤其是没有相应的发展发展具体措施来进行其评价与研究,成为进行环境会计研究与应用的最大问题。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许多的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设立以及进行资源节约型、换季节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以及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存在着抵触的情绪与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对于本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非常少。

三、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提升企业环保意识鼓励社会与公众积极参与

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当前以及未来的重要发展理念。因此,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费用,促进企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同时,社会公众需要对于周边企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与措施进行认真的监督。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第一,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大力宣传,提升环境会计行业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的把关,促进企业环境保护、资源解决工作的进步。第二,从企业自身来讲、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环境保护的方案进行认真执行。第三,从社会公众来讲,充分发挥出理论监督与公众自觉监督的作用,对于典型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点名的曝光,存进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升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程度。

2.建立健全环境会计的理论以及方法体系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发展理论以及方法体系,促进环境会计研究发展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具体研究方法、应用方法的完善,对于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政府的引导、社会的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政府积极引导,对于从事环境会计的行业人员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使它们把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环境会计理论知识的发展。同时,从工作实践的角度分析,建立健全环境会计的发展制度,对于实现环境会计的发展具有的意义。但是,这项工作的完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的长时间努力才可以达到。

3.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发展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是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这方面的工作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国家需要对于《会计法》的方面的基础法律进行完善工作,从法律的高度对于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提供支持。第二,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对于自身的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工作成果进行主动披露,展示出企业的良好形象。第三,从社会与公众的角度来讲,对于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良好的监督,促进其制度的完善。

四、结论

对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问题进行科学探索,有利于企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工作的进步,有利于政府对于环境会计行业的发展进行积极引导;有利于社会公众对于环境会计行业的发展建设工作充分的进行监督,促进环境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倩.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 财会研究,2013,01:41-44+71.

[2]徐凯,卿玲丽.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 财会学习,2015,18:113+116.

[3]卿玲丽,徐凯.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112-113.

[4]余艳.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6,12:138-139.

篇5:低碳经济视角下城市环境研究论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环境;节能减排

1低碳经济发展的概述

篇6: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

摘 要 环境理由已经成为了当今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理由之一,并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尤其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各种环境理由日益凸显,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存活环境。因此,减少含碳气体的排放,积极倡导低碳理念是必要的。城市景观设计是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设计形式之一,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正确且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本文通过对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低碳化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低碳 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一个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特征和文明程度。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延伸和附属,其对于城市发展所气得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温室效应理由摆在我们的面前,严重危害着我们赖以存活的地球。12月,随着《京都议定书》后续方案的商订,标志着全世界的人们为了保护赖以存活的地球而开始了真正作用上的“低碳革命”。

在这一重要时期,如何将我们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与 “低碳”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下景观设计工作者共同关心与探讨的焦点话题。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将低碳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入进去,使得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

一、按照本地特点,合理利用特色景观

在对该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考虑本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必要的。在对该地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秉着不破坏该地域的地形结构和地表肌理为宗旨,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千百年来的地理特性而形成的特色景观的保护。在设计中,要结合低碳的.理念,保持着低碳的设计思想。首先,在设计前,要现将本地域的自然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对本地域的地理风貌,地域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出与本地域地理特色想适应的景观。

比如,在水库周边进行景观设计,就要遵循水库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布置桥梁、庭院,保持水库的原始状态的同时,合理的借景和对景,既节约成本,又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设计思路。其次,在选择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低碳化的材料,并做好规划,尽量不对该地域造成伤害。在城市景观的材料上尽最大程度的来凸显低碳的理念。再次,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将低碳生活切切实实的贯彻到人们的起居生活之中,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用本土的生态环保材料

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是体现低碳理念的最好表现。在低碳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中,要尽量选择本土的,具有环保性质的生态材料。在设计时,要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材料选择都纳入到低碳景观设计中。首先,在硬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具有独特地域特性的材料,选择这样的材料,既可以节约了在材料运输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因为其能最大化的与该地域的环境想统一而被居民们广泛接纳。并且,选择这样的硬质景观材料还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了景观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可谓一举三得。

其次,在软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物种进行选材。选择这样的材料,可谓益处多多。第一,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有效保护该地域物种的数量,对于维持该地域生物多样性作用甚远。第二,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使得软质景观材料尽快适应当地的地域环境,可以尽快的生长。第三,由于选择的软质景观材料为当地物种,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再者,要设计好硬质和软质景观的比率,做好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的设计,努力将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在景观中的比率最大化。

三、在景观设计中,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

在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先进技术是符合现今景观设计发展道路的。目前,很多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开始着力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而与这些先进技术的不断结合,也使得城市景观不仅仅作为一种人们休闲娱乐的艺术作品,其也成为能够净化水资源、利用新能源、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的环保手段。比如,当今在城市水体生态景观系统的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都采用一种动植物污染处理策略来进行景观设计。比如,在进行水体生态景观设计时,很多设计师选择生物港野生漂浮岛作为一种城市景观而加以设计。

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基本原理是:选择有特殊作用的绿色植物,将其与人工设计并制成的大面积生物培养基相结合,在这个大面积培养基内,可以生长各种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净化水体生态系统中的水源质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漂浮岛的设计中,还要注意通风系统的设计,保证有益微生物的正常呼吸作用。这种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设计,对于保护该区域水质质量,减轻水质富营养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这种景观设计还体现了低碳的设计理念,并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自然享受,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低碳理念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环保理念,其宗旨就是通过各种策略将含碳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城市景观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最为贴近的设计形式之一,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城市景观设计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程亚亭,张建民.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7(13):11-12.

上一篇:我真想飞作文下一篇: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