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人与宇宙》观后感

2024-04-10

我对《人与宇宙》观后感(通用4篇)

篇1:我对《人与宇宙》观后感

人与宇宙 观看了科普片《宇宙与人》,自己满脑感慨,一幅幅画面不断的徘徊在脑中,人的出现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正如无限宇宙处处让我们惊异。人是有物质构造,主要是碳元素和水构成.而这些物质在宇宙中广泛存在几乎无处不在,现在的宇宙除了被我们人类发现的百余种元素和矿物质以外,还有一些不被我们人类发现.随着我们人类对宇宙的不断开发、进取总有一天人类能战胜宇宙。

由于地球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所以我就只能以地球为例展开我的想象。物理学告诉我们物质是有原子构成的,生物学告诉我们生物是靠细胞构成。而科学家对于生命真正的根源缺没有准确定义,而我的拙见认为:是能量激发了原子运动,是运动产生了磁场,是磁场带动了环境演变,是环境演变影响了细胞的诞生,细胞拥有能量,在环境中运动,同原子发生交互,渐渐就发生了进化。

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创造出了人类去反思这个宇宙,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真正根源所在。

抽象的事物依托于客观的物质,生命的根源也是如此。生物的出现,物质的形成不是原有的,也不是虚无飘渺的出现的,是有根据的。哲学上的辩证法,可以阐明两者的关系。其间的奥妙很有趣,但是一切还是要从客观出发。物质和意识的侧重是唯物和唯心的辨析标准之一,而我在宇宙与人中也发现有所侧重,或许宇宙是神圣的。但我认为二者应该侧重于人。生命是宇宙存在的意义,试想没有生命的宇宙,或许就是一个虚的异次元空间。虽然不能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它注定是“孤寂”的。

人类产生的又是那么的恰到时候,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科学文明的建设越发的成熟。科学技术可以创造并改造人类文明,但它可以随时毁灭人类。我们的道德水平必须要达到的人类的和平、合法,合理,安全的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和资源。正如影片中讲到我们有义务来保卫我们的文明。人类是不会辜负宇宙对我们的厚爱的。人类发展的道路还很长很长,我们将要担负这个神圣的使命:向宇宙探索!我们只有在学好学习能力及自保能力之后才能创造的未来。

篇2:我对《人与宇宙》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个关于“宇宙与人”的视频,这个视频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人间”和“天堂”。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极吸引人的问题。诚然,宇宙是浩瀚的,无边无际的,也是充满幻想的,更是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它的未知世界,去发现它的奥妙与精彩。看了那个关于宇宙与人的视频后,小小地满足了我对宇宙起源探索的渴望,解开了我对宇宙的一些未解之谜的疑惑,也给我带来了对人生的思考!比起整个宇宙的历史,人的生命是短暂和渺小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又仿佛沧海中的一粒微尘,来到世上匆匆走一遭,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来一片绿叶,也不带走一粒尘埃。然而,虽然我们很渺小,也许也很微不足道,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相信并且坚定,我们很重要。所以我们是选择碌碌无为还是选择充满追求,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不忘的问题。前者的命运,直如同一颗宇宙尘埃,在生命终结的一刹那,将无声无息地消沉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人应该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及组成生命的材料。方可使自己平凡、短暂的生命在瞬息之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著名作家林语堂对待人生及艺术的态度也许值得我们借鉴,那是一种以近情为核心,以明理和常识为内容。它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中庸”宇宙人生态度。

也许今天,我们真正在理性上了解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现在我们知道,我们肉眼看到的满天的星辰都和我们的太阳一样,共同属于一个巨大的物质集团,叫银河系,而不是古代神话中的天庭,世上也没有所谓的“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人类的出现,可以说是最终实现了宇宙的物质向精神的飞越,由大爆炸推动的4种力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我们幸运地成为宇宙物质运动的最大受益者,拥有这样一个组合得非常完美的体态。人类的最终诞生,是我们星球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也许,这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作为地球上的精灵,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我们有着一位共同的母亲,她给了我们生存下来的一切条件。然而我们对待人类母亲——地球,却是很残酷的,你看,到处都是被污染得很严重的河流,被烟雾弥漫的世界,沙漠入侵,地震,海啸,泥石流,过多的人口,过度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制造大量的垃圾,所有的一切,都对地球母亲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已经伤痕累累了。我们,或许有时候太残酷了,对待地球,是时候反省反省我们对待地球的态度了,是时候爱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地球了,不要让它那么不堪重负了。

篇3:我对《人与宇宙》观后感

一般来讲, 由于种种原因, 新编剧目要想成为永恒的经典, 是极不容易的, 尤其对经历锤炼的经典作品重新演绎而再度成为经典, 或许更难。近来, 笔者观看了新编全本汉剧《宇宙锋》的彩排, 有所感发:作为以传承、保护、展演、传播古老汉剧为使命的武汉汉剧院, 在对《宇宙锋》的再度演绎中, 秉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 这种坚守经典作品的文化价值又赋予作品全新意义的创造, 或许能够再次散发出“经典”的永恒魅力。2009年, 武汉汉剧院创作的新编抒情历史剧《王昭君》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并作为剧院保留剧目盛演不衰。时隔几年的今天, 武汉汉剧院又一次集结国内顶尖的创作团队, 为全本《宇宙锋》的经典之路披荆斩棘, 再次起航。汉剧院执行院长刘智勇曾说:“剧院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应有所担当, 除了对汉剧传统剧目进行抢救性的整理、保护外, 最重要的一点是‘出戏出人’, 让古老汉剧为更多人所认识、所接受。”遗产保护是剧院之魂, 剧目生产是剧院之本, 新编全本《宇宙锋》的创作理念体现了“魂”与“本”的高度结合, 为汉剧院的发展、为古老汉剧再度走进大众生活, 写下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代有一代文学”的精辟见解。同理, 融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也有“一代有一代之戏曲”、“一代有一代之观众”。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选择多元的时代, 我们也正处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要成为“一代之戏曲”就意味着必须贴近观众, 走进观众, 关照到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和爱好, 新编全本《宇宙锋》的创作恰恰关注到这一点。

传统剧目《宇宙锋》取全本“修本”、“装疯”两折, 矛盾集中、戏剧冲突尖锐。陈伯华大师至臻化境的表演, 让典雅、真挚的赵艳蓉形象成为难以超越的典范。新编全本《宇宙锋》的演出, 在整体编排上, 全本《宇宙锋》注重对传统艺术美感的再现, 又恰到好处地运用声、光、电等艺术手段美化、提升舞台效果, 让观者置身于一种美轮美奂之境。在主要角色的设置上, 大胆走青春路线, 如:赵艳蓉扮演者王荔扮相清丽、身段婀娜, 其表演端庄、大气, 能够极其准确、细腻地刻画出赵女内心世界的激荡与变化。青年女演员曾纯声音清隽嘹亮, 她所饰演的匡扶, 形象飘逸俊朗、充满青春的活力, 毫无矫造女儿态。王、曾两人的合演可谓是“珠联璧合”, 她们身上洋溢的青春朝气点亮了整个舞台。戏曲是“人”的艺术, 也是“角”的艺术。王、曾在剧中担纲主角, 体现了汉剧院的人才规划意识, 古老汉剧后继有人。

篇4: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

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星系的产生,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现在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其他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概念。他把整个宇宙当作一个观察者参与的“自激发电路”,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所以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究竟是“宇宙择人”还是“人择宇宙”,严格地说难以区分。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人在这里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上一篇:营销公司庆功晚会串词下一篇:王宝玲六年级“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