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医院里作文

2024-04-20

在宇宙医院里作文(共9篇)

篇1:在宇宙医院里作文

作文 宇宙里的奥妙

宇宙里的奥妙

"叮铃铃…。"上课那悦耳的铃声从广播里传了出来,我们像离了弦的箭似的向实验室冲去,没错,这节我们要上科学课,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科目了,因为科学充满了自然界里许多的奥妙,新奇又而又神秘。

"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银河系以及宇宙的内容,还会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科学老师不紧不慢地说着,当那些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大家都惊叹不已,原来,银河系是那么的美妙、是那么的让人震惊,特别是那些由无数个闪闪发光的星星组合成的各种星体,银光闪烁、美丽无比。科学老师又说:"银河系是一片巨大的星云,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天体系统,其中有上亿千颗像太阳这样的星体以及许许多多呈云雾状的星云。"

同学们听了,都小声地议论了起来,原本安安静静的科学室,立即变得吵闹起来了。我们看了许多关于银河系的图片,这些星体五彩缤纷的,真的好美!同学们的议论声更大了,大家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银河系。科学老师清了清嗓子,说:"银河系呢,它的直径大得惊人,让人难以想象,那么,有谁知道银河系的直径到底有多大呢?"不少同学都大胆地举起了手,一位同学说:"它的直径约10万光年!"同学们再一次惊讶了,我想,哇,一光年就有94605亿千米了,更何况10…10万光年,银河系好大啊!老师又补充了一句:好了,你们想想,银河系都已经那么大了,更何况宇宙呢?宇宙是无限大的,因为宇宙这个未知的.空间,到头来还是一个谜!所以,在宇宙里,永远都没有尽头!"我又想,很多人都会有疑问,在宇宙里,有没有外星生物呢?我常常都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不过看了书本里的内容,这个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

下课了,我想,假如真的有外星生物的存在,可能它们距离我们地球太远了,接受不了我们的讯号,同样,我们也接受不了它们的讯号。如果它们能来到地球,那足以证明:它们星球的科技非常之发达!到现在,科学还未能证实外层空间有生命体的存在!

在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就能清楚地看到,一条白茫茫的光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

好奇的你,是否认为外层空间真的有生命体的存在呢?

篇2:在宇宙医院里作文

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黑色球体,仔细一瞧,原来是地球妹妹,便问她:“地球妹妹,你有哪不舒服吗?”地球妹妹皱着眉头,指着自己身上的黑色斑点,向我哭诉道:“太阳医生,我的身上这儿一片黑,那儿一片黑的.,让我感觉十分不舒服。”我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她身上的黑印一番。正思考时,地球妹妹又说:“我的孩子们科技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很高兴。但是,我的孩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护我了,你瞧,我这里少了一揪头发,那里的血管又堵塞了。我变得这么丑,在不久后的星球比美中,我肯定拿不到第一名了。而且我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我好伤心啊。”我听了地球妹妹的话,就给她进行了一次全身检查。果然,她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我心情非常沉重,给地球妹妹开了一张单子:

姓名:地球

病因:人类污染地球

药方:人类多多爱护地球

医生:太阳

20xx年3月17日

看着地球妹妹远去的脚步,我默默地想:人类啊人类,地球是你们的妈妈,你们怎么能不爱护她呢?接着,我就把这张方子输入了人类的电脑系统。

篇3:在甜点的宇宙里31冰淇淋

好一片五彩缤纷、热闹非常,叫人看了半天,还是每种口味都想尝试,下不了决定!这就是31冰洪淋,美国品牌,日本再造,

所有冰淇淋都存日本静冈县内的工厂引用富士山脚下的甘美泉水制作、进口,在甜度与热量上做了较合乎亚洲人饮食习惯的调整,更引进了其他市场没有的冰淇淋可丽饼;但绝对不会变的,就是口味的多样化。毕竟31冰淇淋是如何崛起的?就凭他们标榜每个月31天,每天都能吃到不同口味的冰淇淋!

以现在来看或许这是甜点品牌基本要求,但那可是70年前,一个冰淇淋几乎只有草莓、巧克力和香草口味的年代。31冰淇淋的创办人BunBaskin和lrv Robbins相识于二次大战时的南太平洋某小岛,皆为海军的两人经常在小岛上利用简陋的制冰机和岛上盛产的各式水果制作冰品与同侪分享,退役后回到加州故乡,自然也以此为业,分别开店;之后两人决心共同经营,Baskin Robbins31冰淇淋正式诞生,而令人惊叹的口味想象力游戏,也就此启动。

口味缤纷独特哲学

譬如20世纪60年代因为披头士热而推出的“Beatles Nut”、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时推出的“Lunar Cheesecake”口味,70年代的粉红口香糖口味,80年代呼应当红影集《迈阿密风云》推出的“Miami lce”口味,近期的则有与电影《史瑞克》颜色相似的“Shrek Swirl”口味;至今31冰淇淋的“甜点资料库”中已经惊人地累积了超过1000种口味,也仍维持着每个月至少会推出一种新口味的传统。

31冰淇淋在美国各地的店铺都有不同风情,这个位于中西部小镇的分店呈现卡通般的三角形状“来这里不只吃冰淇淋,”lrv Robbins说过:“也很好玩!”

美国总统奥巴马青少年时期第一份打工,便足在夏威夷的31冰淇淋店,当选后他还特别带着娄女同去重温旧梦。“在美闰最受欢迎的社区冰淇淋店工作,”《洛杉矶时报》如此分析,“让这位对政治有理想的年轻人获箍良多。”包括如何发展与维持地方人际关系、如何冷静处理压力(婆婆妈妈们加起来很可能有超过哥斯拉的破坏力),而挖冰淇淋本身这件事情,也需要稳定强壮的力量控制。

这是美国独特的冰洪淋哲学,接着传到日本,发展出更精致、讲究的风味。然后我们拭目以待,31冰淇淋在中国台湾,能成为一个带给人们何种感受的品牌。

篇4:在宇宙医院里作文

近些年来,地球妈妈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所以她只好开着最新发明的“宇宙飞船”去宇宙医院看病。

地球妈妈来到医院后先挂了号,过了一会儿,一位名叫火星的医生叫道:“请地球到101诊室就诊。”

火医生叫地球坐在一张椅子上,然后说:“我先来帮你检查一下你的听力吧。”地球好象没听见一样还是坐在那里。火医生只好拿来高音话筒再大声叫了一声,地球才动身来到了测听力的仪器前。过了一会,检查报告出来了,火医生惊讶地说:“为什么你的听觉几乎都没有了?”地球伤心地说:“火医生,你有所不知呀!自从我的身上出现了人类,他们发明了汽车,我整天整夜都在噪声中度过,所以我的听力才会这么差的。”

火医生又让地球去测听力的仪器前。过了一会儿,火医生去拿检查报告。医院里传出了一阵恐怖的叫声,原来是火医生在大叫:“我的天呀!你的视力都快到失明的程度了。”地球无辜地说:“这不能怪我呀,人类每天向我排放大量的毒气,把我的眼睛吹得又红又痛,那时候我提醒过他们几次,可他们不听,还是向我排放毒气。唉!”

地球准备回去的时候,看见护士站旁边有一个体重秤,便走过去量了一下。正好走过一个护士,她看了一下,惊奇地说:“啊?你这么大一个身材,却一亿吨都不到?”地球痛苦地说:“人们为了找到藏在我体内的地下资源,在我的身上不知道打了多少个洞,把我的身体都掏空了。还有些贪财的人为了得到宝贝,他们不仅用大型机械来开发,还用导弹来炸我。”

地球开着“宇宙飞船”回来了,它到家后,对人们说:“今天,我去了一下宇宙医院,医生说我不仅听力不好,而且视力也不好,体重也偏轻了许多。从今天起,你们要保护家园,保护我,保护世界……”

篇5:《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a) 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b) 初步学会辩识课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领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好处。

c) 感受无穷无尽的宇宙的辽阔和人们认识征服宇宙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d)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能找出例子并体会。

e) 对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a) 说明的顺序是从大到小还是从近到远。

文中对各星体的解释到底是不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星体的资料。

预习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听一则民间故事《后羿射日》,谁会讲?

(指生讲故事)

问:后羿真的能射到太阳吗?请讲出理由。

(指生回答:不能,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而且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是的,在很早时候,由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限,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们正在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请看课文《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释题及作者:

1. 指生介绍作者郑文光。(注释2)

2. 指生回答何为宇宙?(注释1)

(三)示标: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学习我们在这学期已学过两个单元,该学些什么大家有了点经验,请同学来说说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点来学?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要有说明顺序,要有恰当的说明方法。)

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学习任务是(出示小黑板):教学过程1. 理解宇宙的特点。

2. 掌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宇宙的特点。

(四)读疑研练过程:

1. 请大家结合课后练习一,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一。

(指生回答。)

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可能有争论,可引导学生看课文从哪里说起的。(从肉眼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说起的,再写到行星,写到星云中暗黑的暗星云等。从而判断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从近到远。)

2. 请大家找出有关分别介绍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段落。

(学生回答。恒星2--9,星云10--11,银河系12--14,恒星系15--19)

3. 课文从我们肉眼看得到恒星写起,那么我们先来学习恒星的特点吧。请一学生朗读2--9自然段。要求:

A. 在课文中画出恒星的特点。(第6自然段)

明确恒星是一个 的星体。(自身会发光发热的)

B.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举例分析。(句式为:我认为哪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说明了什么。)

(读后讨论,交流,点评)

学生在分析大约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一句时,可能会认为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以下两句进行比较:

(1) 恒星是一个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星体。

(2) 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彼此保持着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从比较中让学生明确下定义是:在说明事物时,用简明的叙述,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含义。因而判断此句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 用同样的方法自读下面的段落,要求能在文中找出星云、银河系、恒星系的特点,并且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用--,作比较,打比方===)

(学生自学--交流--点评)教学过程5.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是无穷无尽,运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和征服的,请齐读最后一段。

6. 文章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我们对于这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接受,让我们觉得文章既生动形象又准确。

7. 小结延伸:

A. 请学生到黑板前补充板书。(斜体字部分)

B. 这篇文章是1957年出版的,离现在有40多年了,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宇宙一定还有更多的发现,请同学们来谈谈。

(学生有准备地发言)

结束语:宇宙的奥秘还有许多,它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研究,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探索打下扎实的基础。

8. 课堂练习:

口答《同步练习》中的第5和第6题。

(五)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中的剩余练习。

板书:(斜体字由学生补充)

宇宙里有些什么 (科普说明文)

郑文光

说明对象 特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恒星 辽阔无边的近作比较 形象

星云 运动发展的 列数字 准确

宇宙 银河系 丰富多彩的 打比方 生动

篇6:《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教案

1、检查预习情况,掌握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二、重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时,注意讲析段落的不同分法。

2、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分析“宇宙”的构词方式:“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因此它是并列结构的词语。让我们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2、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写出词语:

灼热闪烁涯际庞大眩目骨骼

广大得无边无际——(茫无涯际)涯,边。

微小得不值一提——(微不足道)足,值得。何足挂齿

(2)课前提问:

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明确:说明文。

回顾学过的说明文单元:

明确:第一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三单元: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这个单元的要求:

明确: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引言论、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回顾以前的课文,各举一例。)

宇宙里到底有什么?

明确:恒星、恒星系、太阳系、银河系、星云、行星、宇宙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段落:

明确:

一(1—11)恒星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第6节小结)

第三层(7-9):介绍恒星的有关情况。

第四层(10):介绍宇宙里的星云。

第五层(11):回答宇宙里有些什么,从而说明宇宙是物质的。(小结)

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大、种类多、距离远——物质无穷无尽

二(12—20)恒星系

第一层(12-14):介绍银河系。

第二层(15-17):介绍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第三层(18-19):介绍整个宇宙都在运动。

第四层(20):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小结)

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运动——运动无穷无尽

三(21)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对象:宇宙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4、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

(1)第一层:以亲切的口吻和简洁的语言引出说明对象。(值得以后在写作中借鉴)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恒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各类恒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层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恒星不同点相同点

说明方法

体积密度表面温度

大很大很大非常小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分类别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中不太大不太小只有几千度

小非常小特别大高达3万—5万摄氏度

(3)第三层: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第四层:说明方法:分类别。

(5)第五层:小结第一部分,理解“宇宙是物质的”本质特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2、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3、归结宇宙的本质特征,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二、重难点:

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课文的体裁。

(2)说明的方法。

(3)宇宙有些什么?恒星的共同点是什么?第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析2、3部分:

(1)

一、二层:主要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

三、四层:以太阳系为例,说明“整个宇宙都在运动,在发展”。

明确并出示幻灯片:

名称定义分类特点

恒星自身能发出光和热的天体,如织女星、太阳。1体积很大,由非常稀薄气体物质组成。

2体积比较小,由密度特别大的物质组成,温度高达3-5万摄氏度。

3中等恒星,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温度几千度。

行星绕着恒星的不发光的星体。不发光,绕恒星转动。

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由尘埃和气体组成。1本身不发光,反射恒星的光亮的叫亮星云。

2本身不发光,是黑暗的,叫暗星云。

银河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的铁饼状的恒星系。由1000亿颗以上恒星组成,呈环形,直径为10万光年。

恒星系由无数恒星组成的集合体,如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数以亿计的恒星系仍是宇宙的一个极小部分,飞快运动。

(3)分析第三部分:先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人类征服宇宙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宇宙是可以认识和征服的,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小结课文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表面温度至少3000摄氏度。

每秒钟能飞16.7公里的宇宙飞船得走几万年。

作比较: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

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光线和宇宙飞船。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

打比方:萤火虫——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

恒星——水滴,说明在宇宙里所占的比例极其微小。

铁饼,环——银河系的形状。

分类别:恒星——大、小、中。

星云——亮星云,暗星云。

举例子:仙女座。

所有的星星和恒星系全都在飞快地运动着。太阳也带着地球和其他

行星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飞奔。

下定义:亮星云,暗星云

4、归纳宇宙的特征,分析说明的顺序:

特点:物质无穷无尽

运动无穷无尽

顺序:由近及远、由无知到未知

恒星(肉眼可见)——行星、星云

银河系(肉眼可见)——银河系外的恒星系

太阳有行星(已知)——其他恒星也有行星

恒星系(已发现)——别的恒星系

5、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

(1)准确性:

想来会有不少不发光的行星饶着他们转的吧。(表示推测,去掉便成肯

定,不符合认识规律。)

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表明最小限度,去掉不准确。)

表面温度高达3万-5万摄氏度。(因为表面温度不等于内核温度。)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表约数,去掉变确数,不科学。)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表明数量,去掉后变成全部,不准确。)

(2)生动性: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无尽的宇宙。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

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篇7:谷超豪:在数学的宇宙里写“诗”

“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成功”、“蛟龙探测器成功下潜到7000米”,举国上下沉浸在“神九”飞天和“蛟龙”入海的喜悦中。

也就是在这一天的凌晨,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谷超豪先生,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土地。他为我国尖端技术尤其是航天工程的基础性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大量前沿科技的应用攻克了数学难题。

两年前,谷超豪因为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捧得这个中国科技界最高奖项时,他说:“我在数学方面还有一点点能力,我要把这个能力全部贡献给国家,这也是我的乐趣。”

年少立壮志

年少时谷超豪就立下两个志向:一是学好数学,当一个科学家;二是肩负历史,做一个革命者。

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抽象而高深,但对喜欢数学的人来说则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数学是一种文化,是对世间规律的精确刻画与极简表达。

谷超豪从小就对数学情有独钟,那些数字和符号在他眼里美得让人着迷。小学三年级学除法,1除以3除不尽,无限循环,“在0.3的‘3’上面点一点,非同小可,要想一想才能明白。”他觉得,学数学要有想象力,这一“点”让他从此与数学结下了缘分。

很快,谷超豪便展露出了他在数学方面的过人天赋。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一个四边形,边长都是1,问面积是不是1。谷超豪的答案和同学们不一样:不一定,因为可以变成菱形,还可以压得很扁,这样面积就是零了。

然而年少的时光并不只有学习那么单纯,谷超豪上小学时正逢国家动荡,礼堂墙上孙中山先生的话“青少年要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深深地刻在了年幼的谷超豪的脑海里。他当时就立下两个志向:一是学好数学,当一个科学家;二是肩负历史,做一个革命者。这两个目标,从此成为谷超豪“人生历程中相互交叉的两条线”。

1937年,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读书。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他努力阅读课外书汲取数学的营养,“记得看了刘熏宇的《数学的园地》,其中有一段讲述了微积分思想,从什么是速度讲起。当时我自以为很懂得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真正的速度概念要用微积分才能深入了解,于是对数学愈发地感兴趣了”。而当时侵华日军已开始南下,因此在读书之余,他积极参加学校“五月读书会”等进步组织。1940年3月,不满14岁的中学生谷超豪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这段经历,谷超豪曾作诗写道:“抗敌效微力,报国托童心。”

1943年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后,他与进步同学组织了“求是学社”,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参与组织了不少学生运动。在学生会选举中,他以最高票数当选为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入学两年后,他的家乡沦陷,因为曾经的“地下工作”经历,他只能被困在家中不能出门,但他努力克服困难,继续钻研数学。

正是学生时期的坎坷经历,塑造了谷超豪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和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在战乱年代,他边学习边革命,投入抗日救国的历史洪流;到了和平年代,他用知识去创造,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成为了影响他一切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多变”的学术生涯

有人不理解: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但谷超豪心里明白,几次重要的“转向”皆因国家需要。

法国科学院院士肖盖曾这样形容谷超豪的研究风格:“独特、高雅、深入、多变”。如果说前三者是许多杰出科学家的共性,“多变”恐怕是谷超豪学术生涯的一大特点。有人不理解: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但谷超豪心里明白,几次重要的“转向”皆因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是当今核心数学最活跃的三个分支。谷超豪从早期跟随苏步青专攻微分几何,到留苏归国后转向偏微分方程,在超音速绕流、混合型方程组等方面作出了世界领先的成绩,之后又一头扎进数学物理的前沿,与杨振宁就理论的数学结构开展了合作研究。他先后涉足这些领域,并且在这三个方向及其交汇点上获得了国际认可的突破性成果。

1958年,正在莫斯科留学的谷超豪看到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于是,谷超豪在苏联便有意识地学习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课程,而空气动力学中不少问题的原理正需要用偏微分方程来计算求证。1959年归国以后,他毅然决定开垦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薄弱的领域,从数学的角度为实际应用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口。同时,谷超豪还培养了李大潜、俞文此等学生,对这一类的边值问题作了很重要的推进。15年后,当美国的希弗教授得知这些成果时大为惊奇,因为他刚刚做完了平面机翼超音速绕流解的存在性的数学证明,想不到这个困难的数学问题早就被谷超豪解决了,而且在他学生的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李大潜、俞文此致力于双曲型方程的研究时,谷超豪又转向于对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研究。这一问题在数学上难度很大,牵涉到非线性、混合型、不定边界、求整体解的问题,公认的多个难点都集中到了一起,当时被国外同行认为是21世纪的数学问题,已有的数学工具远远不够。谷超豪决定从混合型方程入手,对高维混合型方程的边界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领先的成果。“文革”开始以后,谷超豪的研究一度被迫停止,但他还是不断寻找机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终算出了导弹设计中极有价值的数据。

197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来访,开展和复旦大学教师的合作研究。在合作中,谷超豪在“洛仑兹规范”的存在性问题、杨—米尔斯方程的初始值问题等领域获得了多项成果。通过这些研究,谷超豪从物理学中又提炼出了“波映照”问题,引发了一批国际上的后续研究。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谷超豪对偏微分方程又一前沿领域——“孤立子与可积系统”发起了进攻,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

对于谷超豪的“转向”,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家兴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带着大家探索、开路,而在找到了一条通往金矿之路后,他就把金矿让给跟随他的年轻人继续挖掘,自己则带着另一批年轻人寻找另一个金矿。”

比“转向”更不容易的,是谷超豪每次都能在新的领域中迅速占领制高点。对此,学生李大潜院士回忆道,在刚刚投入偏微分方程研究时,谷先生就体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提出了五六个方向,“从线性到非线性,从固定边界到自由边界,从单个方程到方程组,从固定类型到变化类型,从局部情况到整体情况等”,准确预言了这一领域后来几十年的研究演进路线。

生前最关心的一件事

离世前,他已一年多不能说话,但得知上海数学中心获批时,第一次激动地说起话来,却无人能听懂。

在数学的道路上,谷超豪从来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杨振宁与谷超豪是相识数十年的同行和挚友,杨振宁把谷超豪的研究比喻成“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评价谷先生本人“立德、立言、立身三项都做到了”。

75岁时,谷超豪仍活跃在学术界,一年发表3篇论文。80岁时,他依然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至少有两个半天与学生讨论,甚至给一些学生开小灶。他的同事和学生给他过八十大寿,他在许愿时说,“希望自己能再干若干年”。到2006年因病住院,他还是没有闲下来,在桌子、茶几上堆满了各类书刊资料,把病房变成了微型图书馆、实验室、研究室,“我的两个‘关门弟子’,去年就是在这里完成论文答辩的”。

“做学问就像下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一小块地盘,容易失去大局。”谷超豪在自述中这样写道。

“向上,向上,再向上,做一个数学王国里不知疲倦的攀登者”,是他一生的追求。而建设一个可以吸引全世界著名数学家、让国内年轻人能及早接受大师熏陶的数学中心,是暮年疾病缠身的谷超豪最关心的一件事。

2010年2月,谷超豪还专门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大力强调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研究对于国家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议建立一个以上海为基地、联动周边地区高校与研究所的“南方数学研究中心”。洪家兴说,在上海数学中心这件事上,谷先生既无个人名利要求,也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对人才培养问题的深思熟虑。

据洪家兴介绍,由于健康原因,从去年1月起谷先生已不太能讲话。然而,今年2月,复旦大学领导和数学学院院长到医院告诉他,上海数学中心获得批准、正式开始筹建时,他却第一次激动地说起话来,只是无人能听懂。“我理解,可能是数学中心在他的脑子里有个蓝图,他想说的是,要怎么建设,希望我们这些后辈人把这件事做好……”洪家兴说。

让洪家兴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年谷先生在审阅某些青年教师的科研论文时,总是觉得不太满意。“他常常为这些事一晚上睡不好,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原因何在?如何改变?”谷先生一直忧虑、感慨于国内优秀生源大多拥挤到金融、管理等热门专业,数学等基础学科少人问津,即使入门的年轻人往往也只把数学系当作“跳板”,每每这时,他总会大声疾呼: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中国需要数学!

如今,上海数学中心已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正式揭牌奠基,预计于2013年年底建成,先生的愿望正在成为现实。

对学生有个“三不”原则

不压制年轻人的想法,不压制年轻人的发展,不挡年轻人的道。

在谷超豪扬名学界之后,他的老师苏步青曾不止一次地说:“我的学生超过我了。”但苏步青又说:“他只有一点没有超过老师,就是没有培养出像谷超豪一样的学生。”而在谷超豪自己看来,苏先生这句话意在鼓励他好好培养学生。

还在当助教时,谷超豪就从前辈钱宝琮老师身上学到了一条——“学生来问问题时,千万不能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免得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60年来,谷超豪一直谨记照做。他还给自己定出了“三不”原则:不压制年轻人的想法,要鼓励年轻人敢想敢做;不压制年轻人的发展,鼓励年轻人能够发展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挡年轻人的道。

晚年时,谷超豪自感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在本科和研究生受教于谷超豪的学生中,已产生了李大潜、洪家兴、穆穆等9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优秀的高级数学人才。

谷超豪很反感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研究生称呼导师为“老板”的风气,认为师生不是雇佣关系,不能搞“按劳取酬、等价交换”这一套。在指导学生论文时,谷超豪常会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构想,但除非他个人的研究占科研成果的一半以上,或者做了非常实质性的工作,否则他是决不署名的。他说,老师不能剥夺学生学术成果的“所有权”。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晓漫曾是数学系的研究生,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谷先生晚上在数学系讲授大厅里开设有关规范场理论的讨论班,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谷先生把数学物理交叉研究最前沿的信息迅速带到我们年轻学生面前”。

所谓“讨论班”,其实是一种小型的学术研讨会,这是苏步青等前辈们首倡的、推动年轻人进步的授课形式。几十年来,讨论班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种传统却薪传火继,成为复旦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谷超豪总是以苏步青为榜样,只要时间、身体允许,必会走进讨论班听年轻人的报告。

“我们最怕的就是谷先生开口提问。”谷超豪的关门弟子谢纳庆说,讨论班上,谷先生有时会将自己读到的科技论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但有些东西实在太难了,偶尔谢纳庆想忽略或糊弄过去,但只要他一开始“混”,谷超豪就会很快打断他,将他企图蒙混过去的问题重新拎出来,要他详细解答。数学科学学院刘宪高教授也仍然记得他刚进复旦时,谷先生嘱咐他“写文章要一篇比一篇好,科研不要永远停留在同一水平上”。

有人曾问谷超豪,是否认为自己是“严师”,他想了想答道:“我是比较严格。”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穆穆院士不会忘记,当年他即将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谷先生认为他的论文不错,却指出“对大气物理的基础了解不够”,于是让他去大气所再学习半年,对有关模型的机理加深认识后再答辩。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陈恕行教授也不会忘记,谷先生曾带着他们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寒假期间,谷先生组织一批上海本地的学生每天到办公室里学习。“谷先生话不多,但是他每天在那里研究,我们也就跟着他去学习。”陈恕行说,“这是身教。”

重理莫轻文

他常常告诫年轻人,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打交道,鼓励读数学的年轻人读一点古典诗词。

除了对数学的执著喜爱,谷超豪对古典小说和诗词也十分着迷,吟诗作对成了他闲暇时分的业余爱好。他曾说,“我其实没有受过正规旧体诗训练,老也掌握不好平仄。数学工作者也是平常的人,诗词是兴之所至、自娱自乐,把碰到的事情用最少的几句话表达出来,便是很大的快慰!”

他曾调侃说:“我在中学就学会了用数学的反证法,或许就与我读《三国演义》有关吧。”他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鼓励读数学的年轻人读一点古典诗词,“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谷超豪还爱看天象,偶尔客串一把“业余台风预报员”。有一年,强台风正向我国东南沿海靠近,天气预报说会在浙江或者福建登陆。当时上海非常紧张,准备台风晚间来袭。中午前后,谷超豪看到朝南的窗口打着雨点,风向正朝东南方向转变,于是认定这个台风已经在浙江登陆,且中心正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上海不会有大问题。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2009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国际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作为对谷超豪在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褒奖。在颁奖现场,谷超豪还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自己研究天体运动规律的趣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他根据报纸上公布的资料,判断报上登的卫星经过上海上空的时间不准确,结果印证了谷超豪的判断,让周围人十分惊讶。在他看来,“数学不应只停留在纸上,更要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结姻缘

他曾打趣:“每逢我做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她就不太关心我。为了得到重视,我只能做更重要的工作。”

谷超豪和同为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的胡和生院士是中国科学界闻名的一对“院士夫妇”。让两人喜结连理的,是数学——他俩都是苏步青的学生;而这场姻缘的起点,也源于数学——胡和生同学向谷超豪同学请教数学问题。

1950年的一个秋天,谷超豪在数学系图书室遇到女研究生胡和生。胡和生说,苏先生让她读一篇论文,但里面有些地方没弄清楚,找了一些老师问也没问到,所以想让谷超豪帮忙看一下。谷超豪欣然同意,她气喘吁吁地跑回宿舍拿来了论文,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小姑娘不错,对学问肯钻研。1957年同在复旦执教时,他们结为夫妻。

这对数学家伉俪生活朴素,把有限的时间全部用在了科学研究上。“早在新婚的时候,我就对胡和生说,我们不要在家务上花费太多时间。”谷超豪回忆,当年住在12平方米的简陋房子里,夫妇俩就请了一个钟点工。阿姨是安徽人,非常能干,帮助夫妇俩节省了很多时间。他们也重感情,这阿姨一请就是45年,“后来她退休了有时还来帮忙,她一家三代都是我们的朋友”。

为了节约时间,谷超豪还包揽了给胡和生理发的工作。“我一般不上理发店,通常都是请谷先生帮我剪短一点,稍微修修就可以了。起初先生说不会剪,我说不要怕,我的要求不高。他慢慢地就学会了,并且称赞这办法好,省了不少时间和麻烦。”胡和生说,虽说生活简朴,却并不缺少情趣。

在外人看来,这样终日与数学打交道的生活也许是单调的,而在谷先生看来,这样的夫妻默契千载难逢:“她做的事情讲给我听,我能听懂;我做的事情讲给她听,她也知道。”他曾这样打趣自己的婚姻生活:“每逢我做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她就不太关心我;做重要一些的工作,她就会对我重视一些。为了得到重视,我只能做更重要的工作。”

人物小传

1926年5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现温州市鹿城区)。

1940年初,不满14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至1948年,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浙江大学(杭州)学习。

1953年7月起到复旦大学工作,任数学系讲师,1956年任副教授,1960年任教授。

1957年9月至1959年6月,在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获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1964年至2003年,为第三、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1月至1986年6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1986年至2000年,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1988年2月至1993年7月,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200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

2009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把国际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

2010年,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93年迄今,任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8:在宇宙医院里作文

1、读懂课文,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可征服的。教学重点

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搭乘“阿波罗11号”飞船,代表人类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完成了人类登月的梦想,人类向宇宙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人类还要向更加遥远的太空进军。茫茫宇宙,无穷奥秘。今天,让我们先来看看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

1、给课文小节标上序号,划出新词,参考注解和词语手册,掌握词义。

2、宇宙里到底有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3、简单谈谈你对宇宙的认识。(在课文里找依据)

恒星、星云、银河系、恒星系

宇宙是物质的,不断运动着的,丰富多采的,可征服的。

三、精读探究

宇宙是广阔无边,奥秘无穷的,为了介绍清楚它的特点,课文成功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研究课文的精彩片段。

1、读2—6小节,填写上面表格

2、这段课文生动准确的介绍了各种恒星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必须恰当的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言论、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屏幕上的文字,与课文第四小节有什么不同,找出不同的地方,并说明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朗读课文。

3、这里有一段关于恒星颜色、温度的影片,请同学们仔细听,说说其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

同学们,太阳是这许多恒星中的一颗,九大行星围绕着它转,构成了太阳系,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又构成了银河系,宇宙中有千千万万个象银河系这样的恒星系,广漠的宇宙有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探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也许将来你会成为宇宙专家。

五、总结

填上合适的词语:宇宙是

篇9:《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设计

1.读顺课文,了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

2.了解本文抓住宇宙运动无穷无尽的特征,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说明的行文特征。

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的说明顺序。

为了介绍人们所不熟悉的太空世界,作者先从人们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写起,说到行星和星云。介绍恒星系时又是先从大家熟悉的银河系写起,在说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由已经发现的数以亿计的恒星系推测还有别的恒星系。这样由近及远、有已知到未知地说明,便于人们有条理地、清楚地了解宇宙里有什么,更好地把握介绍的知识。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这些概念,因此是学习的重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到那深邃、湛蓝的夜空,群星点点,会让人遐想无限,大诗人郭沫若在诗中写到“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多美的地方啊!11月12日中国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升入太空,绕地球五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天空、宇宙。现在让我们跟随郑文光先生去看看《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教学过程

1.默读全文,思考:宇宙里有些什么呢?宇宙的特征是什么?画出关键性的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的思路是什么?请列出提纲。

这两步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明白抓住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特点,按照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恒星、行星、星云、银河系、银河系以外的恒星系……。

3.读读下列画线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人们不熟悉的宇宙说明得通俗易懂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1)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

(2)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3)每当初冬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差不多在天空正当中有一个纺锤形的小光斑,就是这个恒星系。

(4)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5)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点拨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4.请同学们在本文或者本单元的课文中就每一种说明方法寻找一个句子,先自己分析,然后与同桌交流,有疑惑的地方再在班上交流。

(强化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及巩固迁移能力。)

5.请学生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自己认为运用准确的词语,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体会到。这个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

三、总结

这篇科学小品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多种说明方法、恰当的说明顺序,介绍了宇宙里有什么以及宇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激发了我们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资料宝藏】

1.名师教学案例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什么》时,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问题的学生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但是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有两个好处,第一,用万万听起来响亮,亿却听不清楚;第二,万万好像比亿多。”这时同学们又笑了,其实这个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叠可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同学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那个学生,而老师却说:“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个新的知识,是谁给予我们的呢?”这时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这个学生十分高兴,这对他以后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关于宇宙

物质现象的总和。广义上指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狭义上指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后者往往称作可观测宇宙、我们的宇宙,现在相当于天文学中的“总星系”。

词源考察: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有个人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 ,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大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

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着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

16,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1687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18世纪上半叶,由于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

18世纪中叶,赖特、康德和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

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银河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3.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

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在离地面181000米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篇章。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梦想。

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的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

4.我国发射卫星状况发展回顾

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卫星研制水平和制造技术不断提高,成功开发研制出了多种卫星,形成了不同的应用卫星系列,使一颗颗中国卫星在太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上一篇:路基转序验收申请下一篇:形容语句优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