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生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宇宙人生范文

浩瀚宇宙下的人生思考——《三体》读后感

浩瀚宇宙下的人生思考

——《三体》读后感

郑海妍

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既有深度,又有跨度,更有维度。要说看懂了,似乎并不能很深刻地理解到作者最内在的思想,但看过了总会在自己脑子留下一片涟漪,就像投掷了一颗小石头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些许小水花,泛起的波纹一圈又一圈由急渐缓,却又无穷无尽,意犹未尽,直到时间的尽头。整个书系有许多情节,细细品来有我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我想到浩瀚的星空与渺小的我们。小时候的我们仰望头上星空点点,仅仅只是知道欣赏这不可思议的夜景,惊叹于天上竟然那样多闪闪发光的星星,从未想过星星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三体》告诉我们,这些星星来自地球之外的远方,远到我们无法想象的距离,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星体在多少光年之前发出的那个亮光。可以说,星光从星体发出以光速到达地球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我们生命的历程。想象一下,这真的是太不可思议,在太阳系,甚至在银河系里,有多少这样的星体,在我们肉眼所见的这个时刻也许就已经消亡在漫无边际的宇宙中。地球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用沧海一粟来形容都不过分,我们也许就轻微得像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地球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我们生活的宇宙。我常感叹人类的渺小与无力,特别是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每一次的自然灾害,就是地球的自我修复和对人类活动的一种自然反映。我心里一直有个困惑:人类的生产活动,或许就是对地球环境的最大破坏。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等也以种种现象就在警醒着人类。现在各国都意识到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并在逐步治理和改善世界环境。我们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十分贴切地呼应了地球的心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关于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理念,是顺应自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地球而言,我们是渺小的存在,但渺小不代表毫无作用,无需努力。正是一个个渺小的我们一直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地球,我们更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善待他人。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弘扬真心善意,才能建设美好地球家园,让青山绿水撑起我们的幸福感。就像广告里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否则,如《三体1》里的叶文洁由于对人性、人类文明彻底失望而按下了信号发射键,希望通过引入更高的文明——三体世界来对人类文明进行洗礼,那时我们真的连尘埃都不是了。一个人可以以消灭包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人类文明为最高理想,这是怎样的决绝与绝望。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真善美的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直到时间尽头。

其次是我对科技进步的思考。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人类有技术和能力走出地球,探索地球以外的未知。对地球以外太空的探索最早的是美国,它的阿波罗计划,就是从1961年到1972年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看完《三体》,我想,若我们的技术发展到可以探测到未知文明的星球时,我们应持怎样的一种态度,是否应该接触交流?历史告诉我们,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是一件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但这次新大陆的发现带给当地原始居民却是一场灾难,印第安人的命运从此改变。若我们接触或发现了其他的星体文明,从历史给予我们的提示来看,结局不是我们侵占、掠夺他们的资源就是我们的地球被占有,人类文明被消灭。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化的发展的确带给我们很多便利,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新的问题,如汽车的普及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生活圈子扩大,但同时出现的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当然,不管怎样说,我还是坚持世界在进步,科技的发展是不可扭转的,发展出现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三体》让我想到了对人性的考验。在《三体2》里有一个情节,章北海为保全“自然选择号”飞船上的人员,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艰难抉择,毅然准备按下武器发射按钮时,其他飞船却早已经按下了。在他的最后时刻,“他本以为自己在两个多世纪的艰难历程中已经心硬如铁,但没有发现心灵最深处隐藏着的那些东西,在做出最后决断前他曾犹豫过,曾经努力抑制住心灵的颤抖,正是心中这最后的柔软杀了他,也杀了自然选择号上的所有人,在长达一个月的黑暗对峙中,他只比对方慢了几秒钟。”在人性与生存考验面前,“一部分人死,或者所有人死,或者我们自愿牺牲,可是为什么是我们?”在一番心里挣扎与煎熬之后,在对方不知道是魔鬼还是天使时,我们在生存面前,首先就变成了魔鬼。这其中没有谁的对错,大家都是为了生存,留下种子。客观来说,生存优先于人性,但一个失去人性的生命还能称呼为人吗?人性就是章北海心灵最深处隐藏着的东西。

《三体》还让我想到了沧海桑田。在《三体3》里程心和关一帆经历了一段“时间真空”16天,然而当他们出来以后,外面世界的时间已经过去了1890万年以后。这过去的1890万年,足以诞生一个新的文明,然后再慢慢的抹去它的痕迹。如果真有时间真空,我们有人会愿意在那过日子吗?永远不会老去,没有死亡的威胁,具有永恒的生命。细细想来,我想我最终的选择也和程心关一帆一样,回到时间的轮回中,回到生命的周而复始,花起花落中,即使生命短暂,也是完整的一生。当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的时候,或者说再崇高再有意义也会被无限的时间抹平,时间是最狠的。我想无限的生命,给予我们的并不是无限的快乐,反而是永恒的折磨。人生虽苦短,却有人情冷暖沁心头,悲欢离合伴一生。

《三体》系列,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品味的地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三体》也有多种解读。

第二篇:宇宙探秘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恒星—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黑洞)。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场,使得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变成看不见的孤立星体,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故名黑洞。在相对论中,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爆炸所产生的。例如太阳的寿命截止时,也将会形成黑洞。

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黑洞其实也是个星球,只不过它的密度极大,靠近它的物体都被它的引力所约束(就好像人在地球上没有飞走一样)。对于地球来说,以第二宇宙速度来飞行就可以逃离地球但是对于黑洞来说,它的第二宇宙速度之大,竟然超过了光速,光速已经是极限速度了。所以连光都跑不出来,于是射进去的光没有反射回来,我们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是黑色一片。

是否存在黑洞呢?黑洞可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自从黑洞理论提出以来看,爱因斯坦和霍金都肯定了黑洞的存在,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致力于寻找黑洞确切存在的证据来完善黑洞理论,美国航空航天局甚至要给附近的黑洞做“人口普查”。但是,有一批美国科学家目前确提出全新的看法,认为所谓的黑洞根本是子虚乌有。

(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第三篇:神奇的宇宙

——《异彩纷呈的天文发现》读后感

--星空闪烁

宇宙是神奇的,《异彩纷呈的天文发现》一书就带我走进了宇宙。来吧,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看!这是太阳,它的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每分钟发出5500亿亿亿卡的能量,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养活了地球。如果太阳按这个速度燃烧的话,还能燃烧500多亿年!

金星是天空中第三个最亮的星体,也就是仅次于太阳与月亮的启明星。它在“满月”时较远而呈现的较小,在“新月”时较近而呈现的较大。

这是火星,有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火星上满是火山,但都是死火山。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与地球相似。

木星,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除了太阳、月亮和金星,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它的质量相当于318个地球,直径是地球的11.2倍,体积相当于1300个地球,还有一个异常强大的磁场!

土星是一颗仅次于木星的大行星,有很多地方与木星一样,还有七层光环。

这是最接近太阳的水星,88天(地球日)即是一年,58.7天(地球日)才为一天。也就是说,在水星上,1.5天(水星日)就是一年!它的密度仅次于地球,而在它周围至今未发现卫星。

在离太阳较远的地方,还有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本书令我对宇宙更感兴趣了!

第四篇:宇宙的故事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相信宇宙是永恒的。回溯到亘古,夜空中的群星或许早已存在了无限久,而它们也应该会像今夜那样一直闪耀下去,年复一年,直至永远。后来,人们又意识到了我们的地球,太阳,甚至太阳系所在的整个星系,都只是浩瀚星海中的一个普通岛屿而已。整个宇宙从最大的视角上看应该是非常均匀的——我们所处的角落,应该和宇宙中每一个遥远的角落异常地相似,这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原理(Copernican Principle)。这样,环绕我们的宇宙不仅在时间上无限,在空间上也是无垠的。

然而到了20世纪初,当Einstein试图运用他的广义相对论方程来描述这样一个静态的宇宙时,却碰到了一个问题。当时,Einstein已经理解了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其实是物体的质量弯曲周围时空的几何体现。如果向一个静态的均匀宇宙加入星系,恒星,星际气体等等之类的物质,它们就会相互吸引,导致空间必需收缩。这样一来,宇宙无法在时间上永恒地存在下去。于是,无奈的他在方程里添加了人为的一项——一个“宇宙学常数”(the cosmological constant)。这一项引入了充满空间的奇怪的“负压强”,平衡了物质之间的吸引。 可是没过了多久,天文学家Hubble在他的望远镜里惊讶地发现宇宙并不是静态的。通过测量来自遥远星系星光的向红端移动的红移(redshift)效应,他发现所有的星系仿佛都在离我们远去。更奇怪的是,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它们的退行速度就成比例地越大。一个很自然的解释就是,整个宇宙的空间在不断地膨胀,正如被吹大的气球膜上的任何两点,它们间的距离不停地在变大。至于物质之间的吸引,则暂时只能减缓这样的膨胀,因为这种趋势具有巨大的惯性。一个动态的宇宙是革命性的观念,以至于Einstein后悔他引入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 膨胀的宇宙带给人们两个启示。

首先,如果回溯过去,宇宙会比今天要小得多,星系之间曾经彼此靠得很近。宇宙在过去物质分布的密度也会比今天要大,相应地也要比今天热得多。以远小于光速运动的重的物质,简称为物质(matter),它们的能量密度会随时间按照空间体积的反比被稀释。而另一类以光为代表的物质,统称为辐射(radiation),则以光速运动,它们的数量不仅会随着空间膨胀被稀释,它们的波长还相应地被拉长,从而能量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它们的能量密度随时间按照体积4/3次方的反比减小。这样,即使今天宇宙中辐射的量相比于物质来说微不足道,在足够早的过去它却会占主导地位。

另一个启示甚至更加重要——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回溯过去足够久之后,空间变成了无限小,密度无限大,而温度则会无限高。在这样一个极端的“开端”,已知的物理定律似乎都崩溃了。而另一方面,星系、恒星、行星,直至今天宇宙中一切的复杂结构,都要在自开端以来这一百多亿年中形成,不能慢也不能快。此外,任何一个粒子,哪怕它以光速运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也只能在这个膨胀的“气球”宇宙中移动有限的距离。于是,膨胀的宇宙中存在着视界(horizon),事物之间可能发生因果联系的空间界限——我们看不到离我们足够远地方的景象,同时足够远地方发生的物理过程也从来不能影响我们所在附近的事物。

这样的膨胀宇宙模型被称为大爆炸模型(the Big Bang theory),但是这里“大爆炸”并不是重点,因为已知的物理规律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解那个奇性的“开端”,重要的则是这个模型系统地预言了随后膨胀并冷却的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物理过程。除了遥远天体系统性地退行之外,有两个被观测所证实的重要预言让人们大体上接受了膨胀宇宙的图景。

一个叫做大爆炸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

在“开端”之后仅三分钟的时候,宇宙中充满了炽热的辐射,以至于组成各种原子核的基本要素,质子(氢核)和中子(统称核子),都还在自由地运动于这锅“热汤”之中。当温度降低到一个临界点时,无序的热运动不再能抗拒核子之间强大的吸引,它们开始束缚到一起。于是,随着一系列链式反应的启动,质子和中子合并形成最轻的一些原子核——氘,氦,锂,氚,铍 ... ... 一个接着一个。自由的中子只有平均15分钟的寿命就会衰变,因此这最初的三分钟时间是如此地重要,因为中子必须要及时结合到原子核中才能幸免下来。如果自由中子的寿命再短一些,我们就只能得到一个全部是氢元素的单调的宇宙,恒星无法被点燃,生命也无从形成。大爆炸核合成精确地预言了宇宙中3/4的元素是氢,剩下几乎1/4的元素是氦,而所有其他的元素含量甚微。少量的轻元素在大爆炸核合成时期形成,到铁为止的元素则在宇宙后期的恒星热核反应中形成。而大量更重的元素,则全部在剧烈的超新星爆炸瞬间被合成出来——说我们都是星尘并不为过。这些定量预言的大部分和观测到的元素丰度令人惊叹地吻合!

第二个重要的预言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它后来被射电天文学家在实验中很偶然地发现了。 当年轻的宇宙达到30万年的时候,温度仍然比较高,所以电子还不能被质子捕获形成中性的氢原子。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辐射,即电磁波,或者日常所说的光。在这样一个电离的环境中,光并不能自由地沿直线传播,它们不断地与带电粒子碰撞、折射与反弹。换句话说,这时的宇宙不是透明的——如果我们设想处在当时的宇宙中,则我们会被炽热的光亮包围,而看不清远处的任何物体。就在这时,随着膨胀宇宙的进一步冷却,另一个临界点达到了。疲软的热运动不再能阻止电子和质子束缚成中性氢,而宇宙对光变成透明了。这一关键事件被称为复合(recombination)。于是宇宙开始30万年的光得以在空间中自由穿行,携带古老的信息到达从未到达过的远方。而今天的人们也得以观察到这团宇宙之初的余辉。由于宇宙的膨胀,今天这团余辉中的光的波长已经被拉长到了微波波段,而不为人眼所见,温度也相应地降到绝对温度2.7K。然而,今天这些微波还在从四面八方不断地以几乎相同的强度到达我们所在。微波背景辐射和大爆炸核合成一起,成为了膨胀宇宙的最有力的实验证据。

大爆炸宇宙学模型远没有就此胜利。膨胀宇宙观存在着大量疑难。 在观测上,人们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宇宙中存在数目巨大的看不见的物质。人们发现像我们的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外围的星体以反常高的速度在运动,似乎它们是在被一个巨大的、不能被发光可见物质总量所解释的质量所吸引着。当来自遥远星系的星光传播到我们眼前时,人们发现它们被横在中间的难以解释的巨大质量分布所扭曲——这是所谓的弱引力透镜效应(weak gravitational lensing)。此外,人们还发现许多星系团中的成员星系也在以高速运动,星系团中发光的物质总量似乎完全不足以把它们吸引住不让它们四处飞散。种种证据让人们相信宇宙中存在着总量达可见物质5倍的暗物质(dark matter),它们主宰着宇宙中物质结构的演化。似乎我们的银河系,以及其他所有的河外星系,都被巨大的暗物质晕所包围——在夜空中最近最亮的星系也只是暗淡的小斑点,但倘若我们可以看见它们周围巨大的暗物质晕,或许夜空就会像梵高的《星夜》那样灿烂。今天人们相信,这些看不见的暗物质是由一种重粒子所组成,但这种粒子和组成可见物质的核子、电子和光子几乎没有任何相互作用——它们像幽灵一样穿梭在我们的四周,来去无阻。

黑暗的宇宙中还有着比暗物质更加奇异的东西:暗能量(Dark Energy)的存在,在最近又被天文观测所证实。超新星爆发是宇宙中剧烈的灾变事件,一类超新星发出的光亮几乎恒定,所以当它们看上去更暗时,我们就知道它们更遥远。天文学家利用这样的“标准烛光”来丈量宇宙的大小,特别是宇宙最近的膨胀历史。他们惊讶地发现宇宙在近期膨胀开始加速。由于传统的物质,包括暗物质和辐射,由于它们的引力作用,都只能使宇宙膨胀减缓,这意味宇宙中必定还存在着性质非常奇特的“暗能量”——它具有负的压强,从而起到一种有效的排斥作用。还记得Einstein“一生最大的错误”吗?有趣的是,宇宙学常数正是“暗能量”的一种可能解释,Einstein抛弃了它,但是今天它又回来了!

直到今天为止,人们还不知道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不过暂时,让我们撇下这些宇宙的黑暗成分,来看看膨胀宇宙模型另外一些更加微妙的困难。

首先是关于空间几何性质的问题。从数学上讲,一个空间上均匀的宇宙可以是三种不同情况之一:宇宙可以是平坦的,就如我们日常所感知的那样;宇宙可以具有正曲率,就像一个球面,上面的两条“直线”延长后总会再次相交;或者,宇宙还可以具有负曲率,就像一个马鞍面,上面的两条“平行的直线“却可以越离越远。知晓我们的宇宙属于那一种情形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这需要在天文学的巨大尺度上做几何测量。实际上,知道一个遥远天体到我们的准确距离是很困难的,因而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不知道宇宙的曲率是正是负。后来,随着天文学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宇宙的曲率既不是正也不是负,而是平坦的。乍看起来,平坦的宇宙似乎最为自然,然而在一个动态的膨胀模型中,确保宇宙今天基本平坦却需要宇宙在”开端“极端地平坦。这种对于初始条件的病态敏感性始终让严肃的理论家觉得不太舒服。

对于初条件的敏感性还体现在另外的方面。

其一是宇宙大尺度结构(large scale structure)的演化。从行星系统,恒星和恒星团,再到单个的星系,我们把眼光放到宇宙中越来越大的尺度,最终到达由近千个星系组成的星系团,这是今天宇宙中最巨大的被引力束缚住的系统。但在更大的尺度上(也就是哥白尼原理开始成立的尺度上),宇宙仍然呈现出上图(来自Sloan数字巡天)类似蛛网的结构,其中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是一个星系,这种网状的结构被称为cosmic web。这样的大尺度结构正是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聚团坍缩的结果。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手段,人们可以还原出这样的结构长大的全过程,如下图所示,从左至右,大尺度结构随时间在长大,即物质从初始比较均匀的状态演化成越来越集中于这张宇宙之网的蛛丝和节点的位置。现在的问题是,在初始的时刻(最左图),我们需要一个初条件——宇宙开始时物质分布不能是完全均匀的,否则今天看到的这种不均匀的结构就无从解释。

在微波背景辐射中,人们发现了这种初条件类似的印记。下图是最近Planck卫星测量的令人惊叹的全天微波温度各向异性,其中红点和蓝点在天空中看上去大约有一度大小,它们所代表的冷热差异极其细微,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差别。这种微小的涨落独立地佐证了宇宙开端需要一个不均匀的初条件。与大尺度结构反映今天的物质分布截然不同的是,这是一张宇宙30万年时的照片——微波背景辐射反映了那时宇宙中辐射的分布。

人们发现这样的初条件需要细致地选取——如果初始的不均匀性太大,则今天的宇宙在大尺度上看就不可能显得那么均匀;反之若太小,考虑宇宙的年龄是固定的,则宇宙今天将过于均匀,星系等结构还尚未形成。关于这个初条件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前面我们提到了有限的宇宙年龄意味着存在视界,当我们盯着全天微波背景辐射的任意两片不同区域看时,它们在宇宙30万年时相隔的距离比那时的视界大得多,也即不可能有因果的物理过程可以联系这两片区域。但是观测无疑地告诉我们它们的温度差异只有十万分之一! 总结说来,我们看到的宇宙需要一个特别的初条件:极度地平坦,几乎但又不完全均匀,然后还似乎是非因果的!这是为什么呢? 理论物理学家给这个问题找了一个疯狂的解释:暴涨(inflation)。后来他们发现,这个解释其实不那么疯狂,而且很可能是对的。他们设想,在宇宙刚诞生的时候,可能距开端仅仅10的负12次方秒,宇宙经历了一个指数膨胀的过程,空间涨大了至少10的20次方倍。这个指数膨胀过程,很可能由另一种像暗能量这样的物质状态所引起。这样一来,我们今天觉得天空中因果独立的两片区域,在暴涨之前仅仅相距微观长的距离——它们其实是因果相连的。另外,无论暴涨之间宇宙有多么弯曲,在暴涨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宇宙范围自然会是异常平坦的。这正好比地球如此巨大,从而站在她表面的我们难以感知其弧度。

暴涨满意地解释了今天宇宙的平坦和看似非因果的总体上的均匀性,但暴涨还能解释更多,它能解释宇宙初始的微小起伏!这是因为真空存在着量子涨落,在微观的尺度上,真空呈现出一种极大的不确定性,如同下图显示的时空泡沫一般。如果空间没有在飞速膨胀,这种量子涨落并不能为我们所察觉。但在暴涨时期,这些涨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拉大到比视界还要大,从而被固定下来。理论家的严格计算表明,这些量子涨落完美地提供了暴涨结束之后宇宙中的微小不均匀性,暴涨的预言和今天所有的宇宙学观测所吻合,即暴涨提供的初条件定量地解释了今天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冷热起伏和大尺度上的物质分布的网状结构;换句话说,追溯到最初,量子涨落是今天宇宙中无限复杂结构的“种子”。如果你凝望今天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再想到它们事实上都起源于微小的量子涨落,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世界的量子本性,一种与我们的日常经验格格不入的本性,以这样一种奇怪的方式创造了我们的世界。

当故事讲到这里时,我们已经站在了今天的位置上——人们对于宇宙演化历史的主要理解, 就仅限于以上的全部,不多也不少。人们依然不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也完全不知道什么触发了暴涨。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有一个答案。

现在我们不妨设想让时间从头来过,去回顾宇宙历史上的那些重要时刻: 在宇宙开端的时候,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物质可能都并不存在,只有真空中那捉摸不定的量子涨落。然而,因为某种原因暴涨发生了,而这些微观的量子涨落在短时间内变成了宇宙中宏观的不均匀性。这不均匀性虽然微小,但是却奠定了宇宙之后物质结构演化的开始。 暴涨结束之时,能量被转化成了各种基本粒子。高密度的宇宙中充满着炽热的辐射。这一阶段持续了远不到一秒,但已知全部的W,Z玻色子,胶子,以及各种夸克和轻子,甚至最近才证实的Higgs玻色子还有暗物质粒子,都在这锅“热汤”中大量存在过。但宇宙持续的膨胀冷却着这锅“热汤”,重的粒子纷纷退出热平衡及湮灭,在今天不留下一丝痕迹。

在宇宙三分钟的时候,中子通过于质子结合幸免于衰变,产生了一系列最轻的元素,也作为日后合成重元素的全部原料。而较轻的电子,中微子和光子保持着宇宙的高热。 到了三万年的时候,电子终于冷却到可以被原子核束缚了,宇宙也随之变得清澈透明。那时宇宙中的光穿越了时空,到达130亿年之后我们的眼前,这就是今日的微波背景辐射。

此后,宇宙一直在缓慢地膨胀,而在引力的吸引作用下,物质开始从初始密度小的地方流入密度大的地方,网状的大尺度结构开始形成。经历了很长的黑暗期之后,第一批恒星在物质最富集的区域点燃,开始重元素的合成,并照亮了广袤的星际空间。随后,星系大量形成,并汇聚成星系团,乃到超星系团。最终,宇宙演化到今日群星璀璨的模样。

然而,在宇宙演化史上的不久之前,一个幽灵开始浮现——那就是暗能量,宇宙开始了加速膨胀。如果没有奇迹发生,暗能量将主宰宇宙的结局。宇宙最终又会进入一个指数膨胀的阶段,而所有的结构将相互飞速远去,永远消失在彼此的视线之中。当然,被引力束缚住的结构会幸免于难——在很久的未来,人们在夜空可能将只能看见我们的银河系联同它的群星,还有邻近的星系,但将没有更远。而群星终有一天也会耗尽燃料而熄灭。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将黑暗冰冷并几乎空无一物。

不要为这个结局难过,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有结束的时候。更别忘了,空无一物不代表一无所有。也许在那时宇宙的一片荒芜角落,真空中永不止息的量子涨落又会触发一次暴涨,在这个已经死亡的宇宙中创造新生!

但是,这都将是无限久远以后的故事了。对于宇宙来说,我们所经历的生命只是一瞬,而它过去和未来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无比美丽的神话。

第五篇: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解说词的特点。

4、通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鉴赏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议论抒情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对话式、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无垠的夜空,常有无限的遐想。神秘的太空中有多少人类难解的迷?屈原在《天问》中就有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陈置?)的疑问。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黑洞吗?你知道我们地球会和其它星体发生碰撞吗?你知道宇宙会逐渐膨胀并最终走向毁灭吗?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宇宙呢?(找出关键句)“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就让我们带着探索的精神来漫游宇宙。

二、走近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所编辑和主演的《宇宙》电视系列片以及根据电视片编写的《宇宙》一书,都成为当今世界的科普名著。当有一次萨根要给一位搬运工小费时,这位搬运工拒绝了,说:“萨根博士,你把宇宙都给了我,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宇宙》这部电视片吸引了大概五亿观众。

三、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情理扩展)。(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四、检查预习 好( hào)大喜功 神秘(mì)莫测 辽阔无垠( yín ) 开拓(tuò) 闪 烁(shuò)不定 chuān( 川 )流不息 zhǎn(崭)新 璀璨(cuǐcàn)夺目 sù( 夙 )望

广袤( mào) 荒wú(芜 ) 旋wō( 涡 ) 匀称( chèn) gē( 搁 )置 奄奄( yǎnyǎn )一息

1 冥(míng )王星 甲烷(wán)冰 dàn( 诞 )生 人才济济( jǐjǐ

)

五、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六、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并概括本文说明顺序。

1、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 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 。

2、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 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3、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4、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5、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 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由此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

七、理解下列语句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像,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人类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气和素质。

3.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虽然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可以用知识、智慧和勇气,去认识宇宙,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八、文章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知识链接: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打比方。)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一束光在一年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列数字)

2、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下定义)

3、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旅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星球,有时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有大的可以容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打比方、作比较)

九、课堂练习

1、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5分)

①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②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③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④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⑤苍松翠柏环

2 抱着它,⑥霞光丽日辉映着它,⑦青山绿水依傍着它。⑧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⑨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⑩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⑾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⑿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修改:① 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⑦ 处与⑥ 处对调,或⑥ 处与⑤ 处对调。

⑩ 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2、 请为高一7班方队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

【要求】 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及其它相关的信息,不超过80字。

【示例】 迈着矫健、自豪的步伐向主席台前走来的是高一(7)班的代表方队。看,他们脸上洋溢着微笑,眉宇间蕴藏着拼搏的锐气。他们搏击风浪,他们青春飞扬,他们再创佳绩!

十、 结束语: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探索,学会思考。最后齐读课文上第二个题记“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宇宙人生范文】相关文章:

宇宙人生作文04-29

强悍的人生的宇宙真理01-31

宇宙旅行范文05-18

宇宙生命之谜范文06-04

浩瀚宇宙教案04-14

探索神秘的宇宙05-15

浩瀚的宇宙教案05-01

看着宇宙微笑作文05-04

宇宙作文450字05-04

浩瀚的宇宙 教案04-15

上一篇:雨中浪漫范文下一篇:中国雨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