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2024-05-23

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精选8篇)

篇1: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汪云云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

课程: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JAVA程序设计、JAVA高级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ERP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数据结构、网页设计、Oracle数据库、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IT服务管理、财务会计、软件测试、网络金融、电子商务概论、金融学、证券分析、金融理财、平面动画制作、平面图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银行会计实验等 个人建议:这个专业学得太多,太杂最好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别选,只是名字听起来好听。

篇2: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实验课程: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班级:2011级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朱晓东

实验一:本实验素材(Excel 1)中提供了一个有关商店和区域销售的数据库,记录了每周在不同的销售区域商店销售计算机设备的销售数量。该数据库包括的字段有:商店代码、销售区域代码、商品名称、单价、数量以及每周销售额。请生成一些报表并进行查询,以使这些信息对企业更有用。如果有必要,可以对数据库中的表格进行修改,以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商店和销售区域的销售业绩最佳?(2)哪些产品最畅销?

(3)各商店和销售区域销售得最多的产品是什么?

(4)最旺和最淡的销售时段分别是什么?销售情况最好和最差的是哪家商店?哪些销售区域?哪些产品?

(5)公司如何在销售情况最差的商店和销售区域提高销售额?(答案可以多样化。)

实验步骤:(1)利用excel函数乘积功能求出销售总额,如图:

再用筛选功能分别求出个商店的销售总额:商店一90281.1 商店二54262.7 商店三90051.25 商店四75498.75 商店五158334 商店六267648.9 商店七170040.9 商店八91435.05

可见,商店六的销售业绩最佳

再分别按

南部地区销售234595.1 东部地区销售529124.8 北部地区销售233832.8 可见,东部地区销售最好。

(2)筛选产品进行统计:

销售量:

609代码为2005)917(商品代码为3006)670(商品代码为6050)981(商品代码为8500)

可见,代号为8500的商品最畅销

(3)先筛选商店,再筛选商品,如:

商店一销售情况:

67(商品代码为2005)104(商品代码为3006)69(商品代码为6050)85(商品代码为8500)

商店二销售情况: 26 24 26 56

商店三销售情况: 71 95 56 84 商店四销售情况: 42 72 78 75

商店五销售情况: 75 237 144 159

商店六销售情况: 165 179 118 265 商店七销售情况: 105 144 132 167

篇3: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关键词:海南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0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复合型专业,自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才开始新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为信息管理)专业[1]。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已经有几百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不同院校结合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学科特点分别将信管专业设置在不同的院/系,有的设在经济管理学院,有的设在信息学院[2]。在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上,不同院校差异也较大,分别偏向计算机软件开发、经济管理、图书情报、财务会计等内容[3]。海南大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设在经济与管理学院,自2005年设立并招生以来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目前已经培养了3届本科毕业生,并在校学生近300人,专业教育成效十分明显,但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学生的切身感受和需求,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能力素质培养、就业及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海南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分析总结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文献查阅三种方法结合进行,并以当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纸质问卷调查方式为主,以保证思考的独立性和调查结果的客观。

问卷调查于2011年5月进行,针对海南大学信管2007级(大四)和2008级(大三)的学生进行,基本保证调查对象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有比较全面的体会和理解。其中选择了信管2007级毕业班学生51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0人)和2008级大三学生71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30人)作为调查对象。没有选择2009级(大二)和2010级(大一)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在专业培养的前两年以基础课为主,学生接触专业课不多,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并没有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及体会。其中,向信管2008级在校生共发放问卷71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回收率为80.3%。此外还向信管2007级毕业生发放了5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为94.1%。信管2007共51人,信管2008共71人,因此该次问卷统计结果能够体现了这两届学生的反映。整个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所以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下文引用调查数据时,使用“大三”标明信管2008级统计结果,使用“大四”标明信管2007级统计结果。

个别访谈在调查问卷后进行,采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听取被调查对象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并进一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文献查阅主要是针对国内外校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特点,通过图书馆藏资料、CNKI网等查阅了近年来的主要相关文献。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本调查问卷围绕海南大学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焦点问题,针对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就业情况及对专业优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4],设计了一套34个问题的问卷,并运用SPSS及Excel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单因素分析方法,给出分析结果,并进一步得出改革的方案及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信管2008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大一、大二和大三在校修课,大四基本上是专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5],与信管2007不同。而且信管2007已经完成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并没有刻意比较两个年级的同学选择结果的差异,而是着重从专业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分析。

2.1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三中认为信息管理专业定位模糊的学生占63%,认为定位明确的学生只占8%,29%的同学认为一般。大四中认为信息管理专业定位模糊的学生占67%,认为定位明确的学生只占0.4%,25%的同学认为一般。大三中53%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认为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型”的分别占25%和67%,有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大四中4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认为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型”的分别占23%和20%,有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上述结果表明,海南大学大部分信管专业学生对该专业定位模糊,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究其原因,其一在于学生自身的理解偏差。虽然在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及专业老师的日常教学中,一再注重和强调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但是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并未能从“复合型”人才角度注重自己的能力培养,未能对专业教学安排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解读,导致近一半的同学对专业人才目标理解有偏差。其二在于当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培养目标皆不统一,导致本校学生在于其他高校作同类比较时产生疑惑和误解。实际上这种对专业定位模糊的现象也并不是海南大学信管专业的特有现象,国内的高校皆存在这种现象。这也是信管这个新开设的交叉专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

2.2 关于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数量不够,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将4个选项(多、足够、少、不清楚)的权重分别设为4、3、2、1,得出相应的均值、方差和95%置信区间[6]。可以看出:大三的同学倾向于本专业开设课程“足够”,而大四的倾向于“少”。两个年级群体的意见比较集中,但存在显著的差异。出现这个结果原因在于信管专业大三阶段专业课程比较多,上课压力较大,而大四学生经过了实习、找工作的锻炼,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教训。

对于课程结构设置,26.7%的同学认为本专业技术类课程与经济管理类课程设置的比例结构“不合理”;认为“合理”的仅为22%左右;认为“一般”的为50%左右。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灌输性的知识较多,希望增加案例或讨论式的教学。这个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海南大学信管专业培养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锻炼,原因在于学校的专业机房的软硬件设备离完善还差很远,而教室的条件和相关教学制度的管理使得想灵活的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比较困难。

对于必修、限选与任选课程比例设置,仅有13%的同学认为“非常合理”;有71%的同学认为“一般”;认为“不合理”有16%。有近一半的同学表示选课比较盲目,需要老师进行指导。

在对专业课程内容衔接的满意度方面,近2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开课时间和顺序“不合理”;而认为的“合理”和“一般”的学生有25%和50%左右。

对于实验课及实践环节,认为“不好”的人数14%左右;认为“一般”和“好”的比例分别为14%和48.9%左右,有23.1%的同学认为非常理想。

对于“对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满意度”的问题,认为“不适应市场需求”和“不能较好适应市场需求”分别有5.6%和23%,认为“比较适应”和“和完全适应”有32.6%的学生,认为“一般适应”的在36%,认为完全适应得有2.8%。

对于“是否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灵活增设最新的技术类课程”,认为“十分必要”和“希望开设”的有30%和27.74%,有32.84%认为“至少作为选修课开设”,认为“无所谓”和“不提倡开”的只有不到5.59%和3.84%。

对于“本专业传统信息管理理论”,认为“十分重要”的有7.9%,认为是“重要组成部分”的有32.6%,认为“部分内容陈旧”有22.8%,认为“须作较大调整”有30.1%,还有6.67%的同学认为“做选修课或删掉”。对于考研的同学可能认为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而对于毕业就进入社会工作的同学来讲可能没那么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我国现阶段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阶段。

综上,海南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经过几年的发展,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选修课及实验课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2.3 关于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专业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专业课、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是最有帮助的环节,这说明同学们对学校和本专业的能力培养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和校外培训是最没有帮助。这是由于海南省的经济水平较低和文化氛围不浓厚,省内高校之间、与内地高校之间缺乏交流,各种高水平的讲座和培训相当匮乏。

对于本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同学们一致认为依次为:技术类、管理类和经济类,这也说明同学们还是对本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将企业的业务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帮助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还是认同的。

对于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不同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按其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信息资源管理,网络技术,经济管理及系统管理维护。

而本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型,要求的知识面非常广。对于在专业的某一方面“掌握一技之长”的问题,尽管专业老师都会强调,但是只有33%的同学“想到并采取行动”,而有51%的同学“想到了但是没有行动”,甚至有4%的同学“没有想过”

对于“大学生涯最遗憾的事情”的问题,近26%的同学选择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65%同学选择了“没有充分利用好时间”,18%同学选择了“对学校和专业失望,没有兴趣”。

因此,在专业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专业老师还需要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导。当然,这也需要社会和学校相关的条件给与支持。而学生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能力需求规划,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4 关于就业的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本专业毕业生最大的劣势”这个问题,42%左右的同学认为是“本专业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31%的同学认为是“无一技之长”;10%的人认为“市场不了解本专业”;还有13%的同学认为“本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

对于“毕业生的去向问题”,如图1所示,较多的学生选择就业于IT企业,10%左右的同学选择就业于传统企业。而选择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类行业和考研/出国的同学均在20%左右。说明了本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广的,符合专业的定位。并且选择进入IT企业工作的同学都是计算机类课程学得比较好的同学。

对于“今年本专业的就业形势”的问题,选择“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很好”和“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的毕业生只有3%和15%,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今年本专业就业形势一般。

而对于“就业形势不理想的主要原因”的问题,选择“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我校本专业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有差距”占了绝对比重。

这几年信管专业就业情况不太理想,有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我国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低级阶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也有自身的主观原因,即海南大学信管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教学的软硬件条件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限制了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5 关于专业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方面

90%左右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将专业细分成不同的方向。而且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如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与商务智能、网络应用及网站开发、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程序员、系统维护及安全防护、传统信息管理、信息政策法规,都是同学们选择较多的方向。

对于本专业优化改革的建议,同学们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加强实践环节”、“提供更多技术性课程”以及“减少公共基础课”等几项。可以看出信管专业的同学普遍认为信息技术类知识在专业体系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且意识到了动手能力需要加强。还有不少的同学的建议是“减少招生规模,优化培养方案、突出特色”。

本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调查过程中,所有的同学都表达了“本专业老师应该在专业上引导学生,并且应该加强这种引导作用”的强烈愿望。

3 教学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海南大学信管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及专业培养模式基本满足了要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给出几点改革的建议。

3.1 树立“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专业自身的特色

从信息管理专业诞生的背景来看,注定了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中山大学分别代表中国信息管理专业的六种主要的发展模式[7],也说明了不同高校信管专业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能力、IT技术能力、业务流程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等[8]。

从学科分类上来看,信息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范畴。结合海南大学的专业历史背景,笔者认为可借鉴国内上述名校的经验,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9],以信息科学与经济管理知识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应该树立“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各种先进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各种IT技术和工具,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视角出发,能够将IT技术融合到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帮助组织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而培育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3.2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细分专业方向,分模块“精细”培养

根据本文前述的分析,社会的需求,专业的定位以及学生的诉求,都说明了海南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必须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培养方案,细分专业方向,并根据专业方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10]。优化后的专业课程体系设想如图2所示,该专业课程体系共有公共基础课、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信息技术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程四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全部设置为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和运筹学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工具,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和写作能力。

管理类专业基础课中,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经济学、ERP、电子商务和现代企业管理设置为必修课,其它可作为限制性选修课,学生必须在剩下的6门课中至少选修4门。

信息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设置为必修课,其它可作为限制性选修课,学生必须在剩下的6门课中至少选修4门。

专业方向课程由“企业信息管理”和“商务智能”两个模块组成,学生可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而且必须在所选的模块中任意选修6门课,不提倡学生跨方向选课。而如果个别学生能力较强,希望在两个方向中都进行选择,则要求每个模块必须任意修满5门课。

该培养方案比较全面的覆盖了信息管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而且具有以下几点的优势:

第一,课程设置灵活,能够较好的解决专业课程内容过多或过少的问题,能够调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尽可能多的修课。并且能够在管理类基础课和技术类基础课中根据学科的发展灵活增加或调整一些课程,满足专业课程设置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第二,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同时,细分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自由在多个模块中进行选课的组合,解决学生培养“一技之长”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和就业选择。

第三,表面上只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但是学生在每个专业方向下面可以自由发展。如,“企业信息管理方向”中,着重培养学生各种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某个企业具体的信息管理的领域发展,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及酒店管理系统的开发等。而在“商务智能方向”中,着重培养学生企业信息资源开发的能力,如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及各种管理信息的分析与预测。

在这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该课程体系最大的有点在于能够形成海南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特色优势,如在“企业信息管理方向”中,可以结合海南省正在实施的国际旅游岛战略,重引导学生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行业发展。在“商务智能方向中”,可以根据海南省产业发展特点和方向,着重向“农业信息化”,“电子农务”、“信息产业”的领域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及优势,有利于学生形成核心竞争力。

3.3 开展“专业老师引导制”,改革专业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大学的扩招,各个专业的学生数量激增,通常一个专业老师经常需要面对六、七十个学生,给“因材施教”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控制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开展“专业老师引导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专业老师引导制”指在专业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师负责若干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机制。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安排恰当的学习计划,提供各种学习的建议及选课的信息,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专业老师引导制”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专业教师与学生在各方面的广泛沟通,使专业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而且有助于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建设和撰写学术论文等实践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增强综合能力。

另外建议:教师资源配置是否需要提出建议,比如建立跨专业选导试点,信管专业学生从大三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在全院甚至信息学院选择自己的学习指导老师(当然是双向选择),充分利用外专业教师资源加强本专业学生培养。这一点需要学校给予改革试点权,对于信管这样一个新兴的交叉专业还是有必要的。

3.4 强化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对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协调,构建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从整体上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尝试采用“课内实践+校内课外实践+校外课内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实践,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聘请资深教授、业界高层人员、企业CIO等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及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应用调研、案例分析和设计等,使学生及早地接触企业实际问题,增强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构建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是“学分制”和“专业老师引导制”的支撑条件。课外学习环境包括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必须的软件硬件设备,还包括各种活动小组的组建和管理,如组建“计算机兴趣活动小组”、“企业信息调查与咨询小组”和“数学建模小组”,使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各种实践课题的研究活动和各种专业竞赛,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对新技术和新的知识理论追求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刻苦钻研、勇于创造、团结合作等学习精神和作风,为各种类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

4 结束语

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出海南大学信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讨。诚然上述设想的实现,如实验室的建设,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以及到相关企业实践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需要专业教学软硬件条件的完备及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持。在此,本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共同促进信管专业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蔡淑琴,张子刚,张金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齐二石.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247-248.

[4]张瑞军,阮家军,秦岭,戴江华.基于学生视角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0月,第13卷第20期.

[5]海南大学教务处.2008级本科培养方案.2008年6月.

[6]马庆国.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P139-141.

[7]InfoArt.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来龙去脉-基于六所大学个案的分析.http://hi.baidu.com/infoart/blog/item/d9669a1334333cd0f7039efb.html,2006年11月.

[8]陈赞章.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探索[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P9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1月.

篇4: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京都大学背景及现在形成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概况

2010年,由日本排名前十位中的八所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九州大学的信息基础中心以及东京工业大学学术国际信息中心共同成立了“学际间大规模信息基础共享、共研基地(JHPCN)”,被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为网络型共享、共研基地,并开始开展学术活动,2015年,这一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的测评及认定更新后暂告一段落。这一基地,作为日本最高学府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机构,对高教信息化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并为日本大学教育信息化建立了模板。

京都大学学术信息媒介中心作为“学际间大规模信息基础共享、共研基地(JHPCN)”的重要参与部门,在进行超级计算机的软件和教育、研究创意开发以及计划与实施网络构架的共同研发的同时,与以上的研究中心合作,通过与日本最主要的超级电脑研发中心合作开发“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HPCI: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最终致力于研发出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网络环境。在其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意义的经验。

虽然各个国家以及大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信息化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在21世纪初期,ICT的有效利用在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学习活动中,大致形成了以下四个组成部分:①专为教员提供,支持教学的课程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or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CMS/LMS)。②专为学生提供,以学习证据为基础的电子档案袋系统(e-Portfolio System)。③专为学校教务事务提供,教务系统(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SIS)。④针对以上内容提供的一站式统一服务,包括支持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样化方式访问的大学门户网站(Campus Web Portal)。通过上述发展,物理世界的大学教育学习活动也在不断向虚拟世界扩张。另外,受到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推出的开放式课程软件(OpenCourseWare,OCW)以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科目无偿化、开放化的影响,2012年以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导火索,这些先进的举措开始不断地给予现实的教育现场以巨大的冲击。虽然之前的几乎所有的教育现场,都是以知识传授型教育模式为中心,处于固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窠臼之中,但在最近几年,固有的教育现场也开始向主动学习和反转授课的模式摸索。

本文通过介绍京都大学在日常业务与长期战略中获得的实践与经验,阐述目前京都大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其中特别探讨了未来学习分析的有效利用。

软件环境的进步:大学教育学习环境的系统理论框架

大学的教育学习活动,如果按照场所的观点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进行授课的教室环境、自主学习(预习、复习等)的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这些如果从PC用户环境,信息系统、服务系统等系统环境来分开考虑的话,可以发现,以前物理世界的教育学习环境由于ICT(信息通讯技术)的有效利用,在不断地向虚拟世界的教育学习环境扩大。

京都大学利用ICT来提高教育学习环境时(如图1),通过硬件、服务软件、教材和教授法/学习法四个层次的观点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校内的组织性的分工变得更加明确。

首先,硬件大致可以分为用户终端和教室仪器用户环境相关的客户端基本设施,以及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来使用的服务器方的系统基本环境。在京都大学,教育所用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由教学终端系统、远程教学系统、高度信息教育(日本把互联网出现前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出现后的称为高度信息社会)用计算机系统构成。相对这些硬件基础,在软件方面,作为CMS/LMS的PandA,包含全体学生的共同门户、全校学生通用的邮件KUMOI、语言学习支持系统、远程授课服务等教育信息服务,而且共同提供了远程桌面服务等软件服务环境,一般来说这两个方面的职能由信息环境机构来掌管。

另外,由于全校共通教育是由国际高等教育院提供的,各专业的教育又是由各部门提供的,所以教材和教授法、学习法的相关事项,需要通过信息环境教育系统运用委员会等机构与国际高等教育院和各部门共同协作商讨,并向前推进。在京都大学配备了以教育学角度对教育现场提供支持的“高等教育研究开发推进中心”和以信息教育角度对教育现场进行支持的“学际融合教育研究中心”等高度信息基础设施组合,在与信息环境机构的分工不断明确的同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支持京都大学的教育信息化。

硬件环境的进步:BYOD(自带设备)化和教育学习环境的云化

使这种教育学习环境的整合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原因是PC的必备化,也称其为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化和云化。

BYOD,正如其名,也就是让学生携带自己的PC等终端的举措,为了让学生自己携带的终端可以在教室环境、校内环境中正常使用,学校内的无线LAN以及学习共享设施的配备也是非常必要的。鉴于京都大学年度入学本科生的笔记本电脑拥有率超过八成的情况,未来教育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将以预定的2018年为目标,并根据BYOD对信息终端利用环境的强化进行讨论。但是,由于为了进一步加强BYOD化,出现了学生携带终端多样化现象,所以如何提供授课环境所需要的统一终端环境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由于软件的不同,在云环境中,经常会出现需要综合合同,但学校所拥有的软件许可不承认在个人PC中的使用,这就必须考虑与个别软件商达成新的契约与协议的状况。

在这个流程中,校外环境中的教育学习支持相关系统,通过BYOD化以及VDI基础设施这样的云环境的配备,与教室环境和校内环境整合的可能性变高。一般来说,日本大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与美国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教室环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综合性的教育学习活动,也能对增加上课以外的学习时间做出贡献。

新一代基于学习分析的教育学习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通过BYOD化和云化,大学的教育学习活动比以往更向着信息化发展,其结果使与教育学习活动相关联的各种数据都被服务器储存。特别要提到的是,由于教育学习环境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及CMS/LMS和桌面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在物理世界中难以被观测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互动)的可能性(如图2)。学校如何将各种数据储存并活用是教育学习活动改善和评价的关键,所以在谈论“学习分析”一词的同时全球各大学也开始着手研究具体的措施。

同时,为了使数据能够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依托教育学习活动互动的广大数据空间,大学数据库可以跨越学校之间的界限共享,将一所大学之前无法解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数据统计解析为基础知识库,从而产生智慧型的学习支援。而各大学在明确了自己的课题以及问题点的同时,还能产生凝练出自身特色的学术研究知识库。

篇5: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怎么样?

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复旦大学管理学下设的一个学科,该系的前身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该系以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为目标,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要专业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模型与模拟、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沟通、电子商务等。

二、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考研考什么? 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考试科目需要查看招生专业目录,根据报考的学院与专业了解初试科目,如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初试科目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60微观经济学 复试科目:

1、综合素质根据申请材料进行评分(包括申请表、推荐信、研究计划和相关研究成果证明等)

考试方式:根据申请材料进行评分

2、学科综合知识与能力 考试方式:口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宏观经济学 考试方式:笔试 管理学导论 考试方式:笔试

三、复旦大学管理学考研复试基本成绩线要求是什么? 以2011和2012两年为例:

四、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生毕业去向如何?

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的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比如营销总监、营销主管、管理培训生、销售培训生等,还有物流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职位。

篇6: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TFD)是一种描述管理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它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表示某个具体业务的处理过程,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流向。TFD 基本上按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是一种用图形方式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绘制这本“流水账”对于开发者理顺和优化业务过程是很有帮助的。

业务流程图主要是描述业务走向,比如说病人吧,病人首先要去挂号,然后再到医生那里看病开药,然后再到药房领药,然后回家。业务流程图描述的是完整的业务流程,以业务处理过程为中心,一般没有数据的概念。

2.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 Hammer 和James 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通常定义为通过对企业战略、增值运营流程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政策、组织和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力最优化的目的。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突破性的改善。

3.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Data Flow Chart),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数据流程图有两个特征: 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指的是数据流程图把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质流都去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加工情况。概括性则是指数据流程图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4.代码

代码就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代码设计的原则包括唯一确定性、标准化和通用性、可扩充性与稳定性、便于识别与记忆、力求短小与格式统一以及容易修改等。源代码是代码的分支,某种意义上来说,源代码相当于代码。现代程序语言中,源代码可以书籍或磁带形式出现,但最为常用格式是文本文件,这种典型格式的目的是为了编译出计算机程序。计算机源代码最终目的是将人类可读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编译,它由通过编译器完成。

5.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英文名称为Data Warehouse,可简写为DW或DWH。数据仓库,是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所有类型数据支持的战略集合。它是单个数据存储,出于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目的而创建。为需要业务智能的企业,提供指导业务流程改进、监视时间、成本、质量以及控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有何关系?

数据: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也包含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

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另一种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接收者的行为。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和有用性。

关系:信息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2.简述战略规划的特点.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战略正确与否,正确的战略应当做到组织资源和环境的良好匹配;另一方面是战略是否适合于该组织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和组织活动匹配与否,一个有效的战略一般有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 战略规划的目标应当是明确的,不应是二义的。其内容应当使人得到振奋和鼓舞。目标要先进,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其描述的语言应当是坚定和简练的。

(2)可执行性良好—— 好的战略的说明应当是通俗的,明确的和可执行的,它应当是各级领导的向导,使各级领导能确切地了解它,执行它,并使自己的战略和它保持一致。

(3)组织人事落实—— 制定战略的人往往也是执行战略的人,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只有有了好的人员执行,它才能实现。因而,战略计划要求一级级落实,直到个人。高层领导制定的战略一般应以方向和约束的形式告诉下级,下级接受任务,并以同样的方式告诉再下级,这样一级级的细化,做到深入人心,人人皆知,战略计划也就个人化了。

个人化的战略计划明确了每一个人的责任,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这样一方面激励了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另一方面增加了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在一个复杂的组织中,只靠高层领导一个人是难以识别所有机会的。

(4)灵活性好—— 一个组织的目标可能不随时间而变,但它的活动范围和组织计划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现在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只是一个暂时的文件,只适用于现在,应当进行周期性的校核和评审,灵活性强使之容易适应变革的需要。

3.简述BSP方法的步骤。准备工作 调研 定义业务过程 业务重组过程 定义数据类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4.如何理解信息具有价值。

1、公开和公平的市场条件。即所指市场价值是在公开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形成的,市场条件不局限于某事件发生或某人发生,同时当事人是在信息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做出的。公开市场是指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交易各方进行交易的唯一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交易各方掌握必要地市场信息,具备较为宽裕的时间,对评估资产具有必要地专业知识,交易条件公开并且不具有排他性。

2、当事人是理性的。当事人充分掌握信息,不受任何压力,理性条件下做出的选择。

3、市场价值是价值估计数额

三、论述题(30分)

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实现业务的计算机化。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销售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今天IT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

宏观上来看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计算机早已取代算盘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由于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们经常用到扫描设施和文字识别软件,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最新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进入了新数字办公的时代。而电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创新,以及增强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增强我们公司数字办公应用的协作性、移动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快速 高效 富有现代化;短期看 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长远看来,一个成熟的企业信息化体系对企业的成长和管理有着非常的好处和利益。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用计算机手段去实现企业的管理运作,其业务流程、实现方法和原来都有变化,所以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和非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是不一样的。企业信息化不是模拟现有管理方式,而是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结合和变革。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应做好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变革的准备,以及做好将来人员岗位设置和调整的准备, 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明显改进、提高和创新。.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实行通用化的产品设计,充分体现企业规范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的核心思想,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迅速建立便捷、规范的办公环境,迅速提升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并降低投资成本。

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不是为了形象不是为了赶潮流,确确实实是为了提高运营水平而提出建设信息系统;而且运营绩效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订单响应和周转时间,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篇7: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绘制数据流程图:财务科根据上月工资清单和人事科送来的人员及工资变动表填写本月工资发放清单中的有关项目。总务科将扣款清单送交财务科,再由财务科按扣款清单将扣款数填入本月工资发放清单。最后计算出每位教职工的应发工资数,并填入工资发放清单,为工资发放人员发放工资作好准备。

一个工厂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要使用多种零件组装,一种零件可能安装在多种产品上,设计“产品和零件关系”的E-R图(要求写出实体的3个以上主要属性、实体间联系的类型),并将其转化为关系模型。

篇8:管理信息系统深圳大学

1 系统需求分析

结合系统用户的需求,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满足安全性、保密性等要求, 注重保障大学生的心理隐私, 因此, 在开发中必须结合用户权限加以管理, 提供安全的登录过程, 此外, 还应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操作权限。具体而言,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大学生用户而言, 应提供登录等功能, 学生可以登录系统并进行心理测评, 根据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有关要求, 完成个人信息填写, 并登录系统就自身心理健康情况加以测评、查询、维护。

(2) 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用户而言, 应提供所管辖班级、大学生、辅导员等的信息管理、操作、维护功能, 并能够对心理测评量表、问卷调查、咨询记录加以维护、查询、统计分析, 还应提供数据备份、恢复、参数设置、密码维护等多种权限。

2 系统基本架构的开发

系统设计中需要结合系统用户实际需求, 除了需要提供登陆功能, 还需要提供大学生信息管理、心理评测、心理咨询管理等功能。由于系统主要应用于高校, 因而本文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 一方面, 便于大学生对自身心理数据进行查询, 另一方面, 提供了与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连接接口, 便于系统扩展。此外, 便于数据共享、查询、维护等。

B/S架构在J2EE框架体系中有广泛应用, 其优点在于实现了所需处理业务、逻辑存储的分离, 因而清晰地划分了层次, 实现了处理过程与存储过程的相互独立, 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三层:

(1) 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用户相关信息数据, 并满足逻辑层的访问需求;

(2) 逻辑层。满足应用层、存储层间的访问需求, 并将访问结果反馈给应用层用户, 确保所发送服务获得响应;

(3) 应用层。面向的是用户群体, 负责接收用户各种访问请求。三层设计便于用户登录、访问, 并减少了操作时间, 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 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

该系统主要为高校提供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整理、统计、分析功能, 因此, 系统开发必须确保其安全性, 并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大学生登陆进行数据录入、修改、心理测评, 心理健康老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辅导等功能。本文借助于B/S框架, 以Web三层架构为基础, 各用户群体均具有自己对应的账户, 只需连接到网络, 即可利用浏览器登录Web服务器, 实现自身权限、管理、信息录入等有关操作。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如下:

3.1 系统管理模块

大学生登录界面后开展心理测评, 主要涉及到心理健康、人格特质、智力等三种测试, 所得结果以心理档案的形式存入数据库中, 数据库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获取相应的测评报告, 由系统结合所得结果, 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自动筛选。这样, 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借助于系统掌握所筛选大学生的信息及心理问题, 并结合不同大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心理辅导策略, 并与大学生取得联系, 预约时间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工作, 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咨询、在线视频等方式, 对大学生进行辅导, 帮助其尽快脱离困境。同时, 教师将学生心理辅导信息存储在其心理档案中, 便于后期跟进、信息查询等。

3.2 学生信息模块

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心理档案信息的录入、组织、分类、整理、筛选、导出等功能。在获取大学生心理状态前, 应先对其生活、学习环境进行了解, 以便开展有效的辅导工作。该模块提供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家庭等相关信息, 主要包括姓名、学院班级、家庭成员、身体健康情况、疾病史等。结合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 开展心理辅导的有关信息也将被保留该模块中, 以便分析和查询。

3.3 心理评价模块

该模块主要涉及到大学生心理评测信息的查询、实施、维护等。其中, 心理测评信息查询负责为大学生提供查询自身心理信息结果, 而心理评测维护提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测评、人格特质测评、智力测评等, 并提供大学生心理信息的修改等功能。心理评测实施模块是针对三种测评方法提供90项症状自评表, 并对测评的题目及结果进行保存, 如测试表的编号、问题、得分等。从大学生信息核实, 到信息录入和结果产生, 都由该模块负责。

3.4 心理咨询模块

该模块提供一对一、在线留言、音频、视频等咨询方式。其中, 一对一咨询是在大学生完成测评后, 由教师负责预约具体的时间、地点, 开展一对一咨询。该模块与心理评价模块相联, 测评结果、咨询结果均会自动存储于数据库中, 实现了学生个人心理档案的逐步完善。而留言咨询是在测评后通过网站给教师留言资讯, 该方法方便、省时、成本低。音频咨询提供了语音聊天功能, 学生可任意选择某种语聊方式, 同心理咨询教师开展深入交流, 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视频咨询和一对一咨询类似, 但更节省空间、成本低。

通过采用白盒、黑盒测试等方法, 对心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进行测试, 最终测试结果满意, 基本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通过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和对比, 对于测试结果与预期效果不相符的立即加以修正, 确保了系统整体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聂振伟.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2014, 131-134.

上一篇:梅花雪下一篇:每日对女生告白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