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教学初探

2024-04-13

缺口教学初探(精选8篇)

篇1:缺口教学初探

缺口教学初探

[作者] 过福堂南丰县教研室

[内容]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当前,不少人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子,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缺口教学试图从新的视野,对这一课题作点探索。

所谓“缺口教学”,是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有关学习性质等科学理论,通过设制学习缺口,调动学生的趋好心理和完形行为,促使其在自我补缺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

一、缺口教学的理论依据

“木桶”理论依据 这是缺口教学的目的依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可以形象地比拟为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教学中欲使“存水量”趋于最大值,必须想办法使木桶上的短板变长。由几何形体上的相似性,反映出了结构功能上的相似原理。据此,我们的着眼点应放在“短板”上。那么,学生的短项在哪里呢?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对中美两国的学生作过一番比较。他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学习法;另一种是渗透式学习法,即在学习的时候,在不断质疑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由于中国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前一种学习方法,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美国的教学则注重后一种学习方法,讲究跳跃式发展,所以,两国学生的区别非常明显。中国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刻苦,严守规矩,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因此,基础知识系统、丰富、扎实,擅长考试,学习态度也非常谦虚,但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研究课题,不善于提出问题,崇拜权威等缺陷,习惯于对知识全盘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考证,分不清学科理论体系中哪些部分在未来大有发展,哪些部分是必须淘汰的,对学校学习以外的知识不注意吸收,自我封闭、窒息。与此相反,美国学生学习起来却没有什么耐心,兴趣容易分散,他们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即使是许多优秀的学生,其知识体系中的漏洞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正确和谬误常常纠缠在一起,但他们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在学习中注重发展学科中的合理内核,通过判断把学科中的价值观念发掘出来,把过时的或走到顶峰的部分抛弃掉,他们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热衷于辩论,使自己混乱的知识体系在辩论中剔除糟粕和谬误,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杨振宁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比较起来,中国学生在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短了一大截。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关键是要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上下功夫。

人文性理论依据 这是缺口教学的主体依据。缺口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自我发展组织活动,是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闪烁着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

近年来,关于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弘扬人文精神的提法,日益见诸报刊。作为对当代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人们的立论从对各自教学模式的描述,对教学论的一般性阐发,进而上升到对教育哲学的探讨。这不只是近来语文教学研究的三个阶段,还标志了三个层次,三种视野,三个不同的高度。人们认识到,研究仅仅停留在对语文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程序化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哲学内涵的教学研究必然只能是工艺性的研究。真正的语文教学不应以本(课本)为本,而应把书放在以人为本的位置上去教。

学习性质理论依据 这是缺口教学的切入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是提高其智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因素。德国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活的有机体能够与动的环境保持平衡,即“同形”,当有机体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这个“形”就出现某些“缺口”或“缺陷”,脑的活动便有一种渡过“缺口”、弥补“缺陷”、“完结”图形的倾向,即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看见“好形”或“完形”的倾向。这种填补“缺陷”的活动就是学习。这一关于学习性质的理论,深刻阐明了人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启发我们:如能成功地制造较多的“缺口”、“缺陷”,就能大大激发人脑的能动性,强化教学的主体性,而教学走认知边缘,便是“缺口”、“缺陷”的有意制造。

二、缺口教学的基本轨迹

进行缺口教学首先要确定学习缺口。确定学习缺口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缺口教学重在强化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缺乏生机的模式中走出来,“注重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注重人格的全面完善”(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载《语文学习》1993年第1期)。二是跳跃性原则。在教学内容、结构和节奏的设计上,缺口教学应纠正按部就班之类程式化的偏向,注重教学的变式,注重学习缺口的设制。三是渗透性原则。在教学方式上,缺口教学反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而主张根据顿悟思维的发展规律,实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四是交叉性原则。缺口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堂和学科以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缺口,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五是调控性原则。缺口教学也不能放任自流,特别是在教育比较落后的国内,应是轻模式而重规律,按照一定的轨迹去操作。

确定学习缺口有一定的依据,主要是:1.阶段目标依据。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目标,这一目标是确定学习缺口的重点依据之一。目标光顾的知识点,往往是学习缺口的落脚处。2.教学重点依据。在同一目标中,各单元各 篇章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根据这一重点,可设制“变式”缺口。3.课类课型依据。可根据不同的课类课型,在语言的感知、意境的体验、情感的领悟、情节的触动或事物的理解等方面设制学习缺口。4.意识情绪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意识”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所谓“潜意识”,是指“主体精神世界内部在某一特定时刻处于沉睡状态,处于内部注意中心之外,意识阈限之外的全部心理事实”(叶太辛:《写作能力学》)。如果在学生容易产生“潜意识”的知识点上确定学习缺口,可把他们的意识活动由潜藏状态推进到激活、奔突与融汇贯通的状态。创设情境,特别是将学生置于愤悱状态之中,造成这一效应是确定学习缺口的重要情绪依据。所谓“愤悱”状态,就是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激活,对知识往往能入脑。5.教学机遇依据。在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意外因素产生,这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机智地设制学习缺口,将一些干扰教学的消极因素、离散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缺口教学操作起来还有一个方法问题。“缺口”本是指物体边沿上缺掉一块而形成的空隙。据此选择擦边教学实现缺口教学,不失为一个恰当的途径和巧妙的方法。

我们知道,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擦边现象,打擦边球,从新闻边缘发现边缘新闻,对游离于政策边缘的工作调动、职称评定、评优赏功开开绿灯等等。擦边一法运用得好,往往会产生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擦边教学便是根据擦边现象,把学生带到认知的边缘,“让学生在对知识一知半解的学习中孕育热情,从混乱的思维和不断的怀疑中,孕育真知”(杨振宁语),从而实现缺口教学。

擦边教学如何具体操作需不断总结归纳。目前,国内淡化概念教学的做法,是对国外教学经验的一种借鉴。此外,还可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挖掘教学本身的艺术潜力。

通过教学的切入,把学生带到认知的边缘去面对缺口。切入,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展开,是缺口教学有无效率、有无艺术性的关键之一。切入无定法,但缺口教学要求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遵循这么一个原则和规律,那就是能够以点带面,通过牵动某个认知点而带出学生的思索面。例如:在教《出师表》一文时,有教师从比较角度切入,在黑板上列出了三个主要人物的生卒年份和大事记的表格,学生一目了然,顿时议论开来。教室成了积极思考的王国。有教师从结构角度切入,提问“自叙生平”一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把学生直接引入了对作者撰“表”的目的与意图的探讨。有教师从词句角度切入,拎出几个关键词语,把作者的情感扔给学生去理解。(《语文学习》第二期)切入的角度当然不止以上三种。如从悬念切入,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也是引出学生思维面的好办法。

通过解答距的设制,把学生带到认知的边缘去面对缺口。提问教学是最常用的手段。擦边教学在提问教学中的折射,除了设制悬念外,还可强调解答距。所谓解答距,是指提问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有了这个距离,就能诱导学生从认知的边缘很快进入思索之中。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遇到程度较低的学生和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可采用迂回战术,避免直接涉及问题的实质,让问题的实质与提问、解答形成一定的距离,通过激活学生思维,巧妙地达到教学目的。有这样一个问题:“作者运用哪些典型事例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显然,这样提问过于平直。如果这样问:“作者在本文中只举了三个例子,他认为用不着多举例子;有人则认为多举些例子更好。你同意谁的意见?理由是什么?”这个提问与前面的提问,其目的是一样的,但多拐了一个弯,拉开了一段距离,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悟到典型事例的作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排列比较,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不少教师在提问教学中,总爱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希望如愿以偿地得出正确答案。结果,学生学到了正确知识,却没有学到如何用脑。如教师能将来自学生中的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答案排列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正确答案,那教学效果决然不一样。

通过语言感悟教学,把学生带到认知的边缘去面对缺口。感悟,即感中求悟。感是什么?感是一种边缘认知活动。所谓悟,有人说,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复揣摩、反复思索、反复探求,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灵光一闪,茅塞顿开,这叫悟;透过事物表象,探求事物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也叫悟;从特殊到一般,由典型而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更叫悟。可见,悟是一种智能反映。语言感悟教学是缺口教学值得借鉴的一种传统教学法。旧时的私塾先生,总是手执戒尺,强令学生一味“读、读、读”。这做法虽在理解方面跳过去了,且显板滞,但却强调了对话言的感悟,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的道理,便会终生难忘。古人在这方面早有总结。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深思”而“自知”就是悟。这“悟”,不是靠抽象的空谈道理的方法去猎取,而是通过大量的“读”这一语感形式来获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道理。更何况,语言感悟教学形式在擦边教学中并非孤立地存在,它与其他形式一结合,将使缺口教学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通过活动韵律感悟教学,把学生带到认知的边缘去面对缺口。活动韵律感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活动。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基本上还是空白,时代的进步,将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活动韵律感悟能力的培养会越显重要。如果说语言只是一种表达形式的话,那么,活动韵律就是生命内核。活动韵律通过语言等多种形式去体现,事物因有活动韵律而充满生机。教学如重视活动韵律的感悟,将如虎添翼,实现飞跃;否则,难以发展,黯然失色。根据活动韵律的突出特点是节奏这一点,活动韵律感悟教学应定位于教学的节奏艺术处理上。进行活动韵律感悟教学,主要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节奏,让学生通过教学节奏的模糊感知,不知不觉地去领悟其知识、思想和情趣,从而提高智能。根据艺术节奏反映现实节奏的要求,选择教学节奏必须重点考虑教材的类型,必须做到教学节奏与教材的内在节奏在总体上基本合拍。这是因为,教材内容是对现实更直接的反映,只有与教材内容节奏合拍,教学才符合客观规律;另外,教材内容的内在节奏是随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的内在节奏千变万化的,只有与教材内容节奏合拍,教学才最灵活,最有变化,最有生机。如以抒情为主的课文,重在表达感情曲线的波动,其教学便借助文章主观感情的强弱起伏,主要采用波动的节奏;以写人为主的课文,重在刻画性格“单一的杂多”,其教学更借助文中人物性格的多面组合,主要采用对比的方式,形成鲜明的节奏;以叙事为主的课文,重在展示事件曲折的变化,其教学便借助故事情节的正反交替,主要采用转折、起伏和轮替等节奏。节奏体现在教学的总体设计和运作中,包括语言、板书、内容、结构和方式等局部的综合处理。

此外,还可通过变由学到练为由练到学的逆向教学,单元型的知识迁移教学,续写、扩写和改写式的作文教学,空白启迪艺术式的板书教学等,把学生带向认知的边缘去面对缺口。

三、缺口教学的阶段性要求

根据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总体目标和思维能力的基本结构,缺口教学的阶段性要求是:初一,以引导质疑求索,培养学生思维的进取性和引导想象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为主;初二,以引导分析综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为主;初三,以引导求异探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为主。

初一的`阶段性要求决定了缺口教学要从强化“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即人文性入手,以促进学生进取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应“煞费苦心地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应“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学生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高钢:《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载《语文学习》第9期)有教师在教《春》一文时,一学生对文中三种花的排序提出疑义,认为“桃花开,杏花败”,该把桃树和杏树的位置颠倒一下。教师没有把重点放在迅速得出正确答案上(留下缺口),而是先表扬这位学生,再引导学生们通过对几位学生朗读节奏处理的评判,即集体打分,集体参与(选择擦边轨道),去加深对“百花争春”这一景象的理解。这样就排除了学生等待教师分析的依赖心理,有利于学生自我钻研习惯的养成。(见《问题提出以后》,载《语文学习》1992年第4期)

思维广阔性的要求是根据初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这一特点提出来的。好的教学就该使这一基本素质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想象联想教学在初一显得特别重要,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比如,教《石壕吏》一文,便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去补充“有吏夜捉人”的故事情节,从而增强课的感染力,从空间角度去激活学生的思维。

初二的阶段性要求决定了缺口教学须强调学生逻辑联系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概括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它可以“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上升到一般,把思想引向深化,更正确、更全面、更本质地反映事物。”(华师大出版社《心理学》1984年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必须让学生领会概括的方法,并使其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训练。概括的形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知觉表象性概括,一种是本质特征性概括。茅盾先生在《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一文中,在论及杨志这个人物时,曾将其经历概括为“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谈及小说的结构时,又将上述经历对应性地概括为“失志・得志・幻灭”三部曲。前者为知觉表象性概括,后者为本质特征性概括,两种概括比照共存,且准确凝炼,严谨明晰,可视为概括的典范。概括的对象包括文章的结构、线索、方法和要旨等多方面。就文章要旨来说,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寻找中心句概括、浓缩内容提炼概括、加标题式概括和系统串联概括(即要求学生将逐段概括的文章串联归并到一起,形成系统纲目,从而深化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和理性把握)等几种。逻辑联系思维,是分析、综合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概括的前提。客观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一段话、一篇文章反映的事物间各种联系是通过具体词句反映出来的,体现一定的思维逻辑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提供的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使这些联系融为一体,给学生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

初三的阶段性要求决定了缺口教学须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缺口教学的落脚点。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是多样的。可运用“相似块”理论,引导学生把认知点扩大相似,或是在条件相似的另外的方面形成新的相似块,经过拆零与组装,进行分析与综合,使新旧相似块之间由动态相似到静态相似,然后从相似点的分析中寻找出规律。这是第一步。接下来,再要求学生根据规律,结合新的实际,通过联想想象,形成新的思路。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题组,让学生通过思考和练习,找出孔乙己和范进性格上的相似点,然后再写或口述一篇《孔乙己与范进见面后》的想象作文。也可在提问教学中,通过提高解答距的级别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的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而不是简单的依靠或变通,属“长解答距”范畴:第四阶段,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的方法可以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初三的提问教学就是要加大“新解答距”的比重。例如,有教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提问:“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五十多双眼睛顿时凝视着黑板上的问题。有的不时翻着课本,有的在本子上画着什么,还有的双手托腮正展开联想的翅膀,翱翔在清末绍兴的咸亨酒店上空,更有人在分析孔乙己性格及其形成原因,然后加以推理……小声的议论传入苦思冥想的耳膜,扣击困惑的心扉。不一会儿,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充满了创作欲望。(见《孔乙己之死因》,载《语文学习》1992年第4期)

总的来说,缺口教学在宏观和微观的把握上有其鲜明的特点。宏观上强调放开。它对已经走过了头的按部就班之类保守的传统观念进行了反思,而吸收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先进的思想和做法,淡化了程式化、模式化,强化了人文性,对学生学习调控放开,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开放性的体系,从而体现出一种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微观上强调自控。它与一般性的教学上的空白艺术不尽相同,它之所以以“缺口”命名,是因为缺口本身就隐含了边缘。而擦边教学则属缺口教学体系中的自控系统、操作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缺口教学区别于一般性的教学上的空白艺术的主要标志。

篇2:缺口教学初探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文中要求识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读书指导。

1、解题:为什么会有“缺口”?谁留下的“缺口”?

2、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随机纠正,指导。

4、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讨论:

讨论问题:

1、大胡子为什么要为饥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到车上?

3、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们此时心情如何?

讨论方式;

1、自主读书感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1、三、积累内化。

在文章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

四、识字指导。

“触、栓、搐、振”是翘舌音不要念成平舌音。

五、作业。

篇3:缺口教学初探

一、学生成为预留缺口的完善者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预留缺口的出现。其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设计教学任务要留有却缺口,以此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设定的教学方案都是依据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但是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有效的激发出来,以此阻碍学生能力的拓展。第二,提升学习方案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依据实际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制定全面化的发展方向,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工作。第三,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接受挑战。随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越是阻碍学生,学生就会抵制,这就需要教师接受学生的自我决定需求,从而引导其承担责任,以此为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接受挑战等奠定有效的基础。例如,在教师教授(Unit 1Past and present》的Reading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阅读文章内容为主体教学工作,让学生进行朗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怎么不自己阅读呢?”“阅读课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吗?”等。同时,教师要大声的询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勇气进行挑战?”从而激发学生挑战问题的勇气。通过,教师设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可以培养学生更多的应用技能,并且为学生创造的舞台,可以让学生尽情的表演,这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学生的挑战。为课堂教学留有缺口,引导学生依据自我能力去填补,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者。

二、让学生成为设计的主体者

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施展潜能,展现自我的风采。其实在人一生下来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习者为重点,全面发挥人类具备的潜能。人在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只有拥有有效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学习和潜能都可以得到释放。教师需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去发掘自我的学习潜能,依据自我的能力和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促使其可以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是指营造氛围,提升自信。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取自信和安全感,从而引导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若是学生的自我观念得到阻碍或者疑问的时候,其会产生预防信息,但若是在一个理解和沟通的环境中,没有等级划分、没有不支持的言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安全感,以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任务,促使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工作的中心,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引者,并且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例如,在学习“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之后为学生留有问题,促使学生自己设计情境交流模式,并且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解答。这是是一篇有关礼节的阅读,是对整个单元的升华,在前几节课中,学生运用了Would you mind…有礼貌地对别人发出请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有礼貌请求句式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礼节的对比和描述,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中,每个人只有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讲究礼节,才能使整个社会处于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状态里。同时,依据学生自主设计情境交流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三、深入研究,合理设计

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关注反思,以此创新课堂效果。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自我的学习欲望,需要找到奋斗的目标,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依据。其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动力,提升自我学习的理念,并且在学习中找到归属感,明确学习带给自身的快乐和愉悦,其具备的内在动机驱使其关注相关活动的动力也在不断提升。第二,丰富教师的评价形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多样化的评价系统,促使学生和教师更为明确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方向,同时有效的评价系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同时,教师优质的评价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激励中不断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设定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观看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的故事介绍。看完后让四人小组学生讨论:what do you think of cong fei?”“what do you want to do to help others in need?”让几位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一教学设计可以教育学生做有爱心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标。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加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依据多样化新式进行教学工作,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实际学习中,结合这些形式不但有助于加大学习者对知识的认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好的进行学习,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获取有效的探究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研究性。这对于初中时期的英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依据,全面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预留的缺口处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了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缺口”设计,依据分层背景下优生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缺口设计,分层背景,优生教学

参考文献

[1]宋晴瑛.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缺口”设计---基于分层背景下优生的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5.02

[2]张雪梅.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篇4:关注数学教学中的“缺口”

一、关注学生认知上的“凹陷”

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均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开展。应该说,无论是在公开教学的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能欣喜地看到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新理念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可在某些教学过程中,课堂上虽然体现了新理念,也运用了新方法,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认知上的“凹陷”。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都能很快数出某个平面图形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上平移的格子数,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数格子的方法,从平面图形的对应点和对应边上加强指导,其结果学生的错误率仍然很高,原因是教师的这一做法是建立在学生对“一格”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中下水平的学生对“一格”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即不知道是数“点”,还是数“段”,或者说学生嘴上想数“段”,手上指的却是“点”,言行不一致。因而,学生只有会数“一格”,才会数“几格”。教师只有关注学生认知上的“凹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在教师的预设之内,也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二、关注学生审阅数学图像的“疏忽”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数学现象、数学符号和数学图像的能力,否则就会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却画出了这样的图形(如下图):

很显然,学生根本就没有仔细观察每一个图形和每一个符号,只是很粗略地看了一下图形,然后凭着感觉依据第一幅图的样子画出其余图形的另一半,而忽视了图中点画线所代表的含义,即没有注意观察每一幅图的对称轴在哪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数学图像、符号等能力不容忽视,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数学图像、符号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关图像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的识图能力、数学几何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

三、关注教师理解教材的“平庸”

应该说,课改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如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能够跳出教材教教材等等。这些都是对教师教教材的一种创新,促使教师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材中的知识,使教师在教教材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笔者以为,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就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的,其实从教材的编排形式上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例如,教学“口算乘法”一课,教师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或作业时,不要简单地“下令”学生完成某一道题,可以结合本课所教内容换一个角度“下达”任务:“这道题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几道题?那一共有多少道口算题呢?”这样不仅把学生的练习内容布置下去,长此以往,还能提高学生口算的运用能力和对乘法意义的深刻理解。再如,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教材“试一试”中要求学生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与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教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设计两个问题,如画出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练习题型得到丰富,练习的密度得到加强,同时也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上格子图的有效空间,从而充分发挥了教材的最大效益。

另一方面,充分理解教材意图。对于理解教材意图,一般教师首先思考的是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本课时的新授内容要进行认真思考、分析,吃透编者的编写意图等等。笔者以为,做到此还不够,还必须对教材中的有关练习题进行审视和思考。例如,教学“笔算除法”时,教材中的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要求:先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先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先估计商的最高位是几,再计算……在平时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在某些地区可能是全部)教师可能就仅仅把这些看做是纯粹的单一的题目要求而已,或只是学生在练习之前增加的一个练习程序罢了,即先问一下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其实,仔细琢磨,这里渗透了对学生计算习惯和计算技能的要求。这不仅是一个题目要求,而是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计算技能的一个训练。即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计算习惯和计算技能。只有这样,无论是学生在教师面前完成课堂作业,或是学生自己完成课外作业,都自觉地按照这样的要求去计算。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一定会有新的突破,学生的计算数感也一定会逐步形成。

四、关注教师处理学生错误的“迷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已深刻正确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式各样的错误,并且已更新观念,认识到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关注到学生发生的错误,并且能够自觉记录、整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及作业过程所发生的错误,然后根据学生所发生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进步的一面,也是欣慰的方面。可是,面对学生所发生的这些错误,教师往往表现为更多的是反思学生的行为,如学生可能是粗心大意、可能是题意搞错、可能是数学概念不清等等。教师很少或较少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发生此类错误、是教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是如何“将错就错”,通过各种“理错、辨错、拼错”等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理解新的知识,从而对新知识有一个新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又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迷惘”的一面。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预设、对学生的预设、对自己本身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全面。我们固然知道“知错就改”“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好事情,是值得歌颂的,但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克服自身的主观原因,使错误尽可能不发生或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难道不是新课程所期望与追求的吗?故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收集学生所发生的错误,正确处理学生所发生的错误,而且要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错误对教师、教学改革的冲击和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的浪潮中一同前行。

篇5:缺口的苹果

生命是一个有缺口的苹果

人,因生命而精彩;生命,因人而不平凡。

——题记

生命是一个上帝赋予的苹果。然而,上帝却是吝啬的,在“布施”这个苹果之前,就先咬掉了一口。

“有些人”和“一个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上帝面前,等待上帝给他们生命的答案。可上帝却各给了他们一个有缺口的苹果便让他们回去了。

“有些人”看到这个有缺口的苹果十分悲哀:“为什么我没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呢?”忧郁成疾、病卧在榻的他叹道:“每个生命都是一个有缺口的苹果,你有你的缺陷,我有我的弱点,再强大的生命都填不满这个缺口,总有无能为力就此干涩下去的时候……”说罢,连同手中紧握的苹果化为一掊黄土……

那“一个人”呢?他在接过苹果的一刻就在想:“我‘一个人’是最棒的,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挠不了我,命运不能控制我!”因此,他成了一个叱咤商场的风云人物。

对啊,生命就犹如一个有缺口的苹果,但生命的好处就在这个缺口中。我们是一个有缺口的苹果,但我们能够任意转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美丽的一面呈此刻世人眼前。同时,我们要做因缺口而发奋不懈的强者,不能做因缺口而扼腕叹息的弱者。我们应正视不足,弥补不足,这天读一本《唐诗三百首》,为自己增加40克的砝码,明天读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自己增加50克的砝码。于是,生命的重量便在一次次的发奋中渐渐加重,生命的姿态便在一次次的锤炼中趋于完美……但是,“有些人”却不能明白上帝投下的这枚暗示符号,自怨自艾地淌过了生命之河。其实,不完整也是一种完整!

但是,回到我们的现实世界:自卑、失望、颓废、甚至绝望充斥着许多人的生活,社会的某些角落掩埋着世间最幽暗的灵魂。因早恋被家长阻止而自杀的,因沉迷于上网而走上不归之路的,因考试落榜而寻了短见的……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我不喜爱这些沉浸在人性软弱部分的人,在我看来,比强者弱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害怕强者。不经风浪的水手是不幸的,不经奋斗的人生是可悲的,而这样的人生早已注定了失败!

我喜爱《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他是一位有着坚韧品格的男生。他明知上天注定的命运,却不肯放下发奋,敢于挑战“注定”!有人说老人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失败吗?不!他成功了,正因他是自己生命的掌舵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我们平凡,但我们能够拒绝平庸;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够把握人格的亮度;我们不就应在花季中沉睡,就应在现实的梦中清醒。青春无权享受,叩开理想的大门还需汗水伴奏,毕竟年轻并不永恒!

让我们把握此刻,憧憬未来,用不懈与勇敢,去创造一个世间美丽的传奇!

江苏省伍佑中学“樟树林”文学社

辅导老师:蒋玉军

修改絮语:生命是个永恒的

话题,而以“生命是个有缺口的苹果”为喻,则是十分新奇而大胆的。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两种人对待“上帝布施的这个苹果”的态度,其实就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由于直面人生时,人们抱有的心态决定着命运的走向,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正如汪国真诗中所言:“不管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精选美文选摘(二):

篇6:缺口初一作文

苦难是舟,渡往人生的光辉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词的悠扬得到最成功最极致的展现,只一眼,便让我心醉神迷,沉醉其中,我记住了他,更记住了那个铁血男儿——辛弃疾,只身壮志思报国,一腔热血照神舟,满心大展抱负,保家卫国,却落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下场,南下四五十年,忘不了金戈铁马,忘不了吴钩号角。我知道,人生最大的苦难不是无人赏识,而是看着山河破碎,百姓流亡,你却无力可阻,无法可止,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你愤而直起“把栏杆拍遍,无人一会,登临意”,你纵身郁孤台上,“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江水楼阁至幸,承载了你烟波浩渺的愁绪,见证了你“口吐莲花”的才气。

文武双全,却终生“无为”,但苦难成就了你豪放的诗风,彰显了你心系祖国的伟大与崇高,放声一吼,就将点点热血嵌进汗青壮史,千年永流传。

苦难是翅,飞往人生的灿烂地。

被尊为“文坛泰斗”的季羡林,经历了十年**的生死劫。在那里,忍受了无尽的批斗,吞进了血泪交织的屈辱,“牛鬼蛇神”又怎样?“资产阶级”又如何?无愧如你,高扬起头,坚定如你,无怨祖国!当曾经的不堪回首成为历史的烟尘,荣誉赞许纷至沓来,此刻的你,却心如止水,眼观浮尘。

艺高德馨,却遭受非人的折磨,一副文人的柔弱之躯,却展现出仙风道骨的遒劲与恬然,当未名湖畔的学子手捧著作,淡泊于世之时,你,已书写历史传奇!

残缺又如何?破碎又如何?苦难激励斗志,苦难历练性格,苦难造就绽放的人生!

篇7:缺口随笔

我把被子蒙在头上,再次紧紧地捂住耳朵。

妈妈又让我去送礼。真烦人,为什么逢年过节就要送礼呢?一份一份礼物送进来,送出去,徒添了许多麻烦,难道这是表达节日祝福的唯一方式吗?

昨天来的那位许大爷,说话像唱歌一样好听,说什么送点儿年礼,给老人补补身子,拿出来的却是四瓶烈性白酒。还有那位张叔叔,弯着腰,点着头,满脸笑容地从包里抽出一盒茶叶,重复着去年来送礼时的每一个动作。而妈妈总是赔着笑脸说:“哎呀,又花这么多钱,你看看,逢年过节总是想着我们。”这句话已经成了她每年必唱的“过年歌”了。

“小茜,快来帮妈妈找一找那瓶蜂蜜。”我无可奈何地下了床,没好气地拉开橱柜门。一个东西滚出来,正是妈妈要找的那瓶蜂蜜。我连忙捡起来,那冷冰冰的玻璃瓶竟然没被摔坏,只是在红色的瓶盖上摔出了一个小小的“人”字。

走进客厅,妈妈正摆弄着满桌的礼物,嘴里嘟囔着:“老张的送小周,小李的送老陈,再配上老刘送的……”每逢过节,妈妈总会把各家的礼物调换一下,然后再分别送出去。

“把这盒水果点心给小王阿姨送过去,再配上这瓶蜂蜜。”

“哦。”我极不情愿地提着礼物出了门。街上人来人往,都是四处奔走送礼的。他们的手里都提着沉甸甸、花花绿绿的.礼品。

忽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那瓶蜂蜜再一次滚落到地上。我懒懒地捡起来一看,没有摔碎,真是一瓶顽强的蜂蜜,但瓶盖上的“人”字裂痕上又加了一道,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缺口。

晚上,我和妈妈躺在舒适的沙发上看电视。

“咚咚咚”,又有人敲门。妈妈满脸带笑地去迎接客人,原来是小赵阿姨。

小赵阿姨和妈妈寒暄着,妈妈又开始唱她的“过年歌”了。

篇8:大数据人才缺口

回顾Linux的发展史会发现, 社区对于Linux有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让Linux这一操作系统得以迅速完善, 并被广泛应用。人才和开放让Linux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

然而在大数据时代, 人才缺乏可能成为Linux发展的一个阻碍。

大数据时代什么最贵?人才!

来自Dice Holding与Linux基金会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在受调查的850家企业中, 有93%的企业表示他们计划在今后的6个月内招聘具备Linux经验的系统管理员或程序员。但是, 90%的招聘经理认为, 人才的短缺导致招募有经验的Linux人才“有困难”或者“很困难”。

“大数据推动了对Linux程序员的需求。但人才短缺使得企业很难找到有经验的Linux人才。”

《华尔街日报》记者Clint Boulton表示。在他看来, 企业普遍认为大数据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而将新技术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人才。那些正在尝试应用Hadoop或者其他大数据技术的公司, 需要尽快将这些技术从测试状态运用到实际系统中去。而人才的短缺阻碍了这样的应用。

人才问题首先会在渠道代理商身上凸显出来。作为厂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 代理商的表现直接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态度。国外渠道网站VAR Guy的博客撰稿人Elliot Markowitz认为, 大数据将为那些真正理解分析学、社交媒体监控、和非结构数据管理的渠道合作伙伴带来大收益。“但是绝大多数的增值经销商并不十分了解大数据。”Elliot表示, “不过Red Hat和SUSE愿意改变这一切。”

Linux厂商降低大数据门槛

大数据人才的缺口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填补上的, 而大数据应用趋势又迫在眉睫。为此, Linux厂商希望从操作系统层面, 通过更加贴近用户应用的方式来降低大数据的复杂度。这就类似于个人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 枯燥的命令非常高深莫测, 没有受过特定培训的人很难上手;而Windows操作系统的出现, 让电脑的操作方式更平易近人。

对于系统或者数据库管理员来说, 很明显, 越是让他们熟悉的环境, 操作起来也就越得心应手。以SUSE为例, SUSE Linux Enterprise目前可以支持XFS、BTRFS、ext3和Reiser FS等多种文件系统, 相比之下作为标准RHEL的一部分, Red Hat仅支持ext4。在网络存储方面, SUSE除了支持FC、i SCSI和NFS外, 甚至对已经慢慢成为小众的FCo E也有所考虑。

在本地扩展性之外, SUSE还给客户提供了具有外部灵活性的选择, 可在云环境和非云环境中运行大数据工作负载, 实现混合云应用。除了优越的扩展性外, SUSE还提供了包括高可用性、高性能计算、多节点管理器等不同的组件, 满足用户在操作系统部署外的其他需求。

除此之外, Linux厂商也在大力推广自己的认证培训计划, 力求培养更多经过合格培训的程序员和管理员, 以更好地保证解决方案的交付质量。这中间具有代表性的是SUSE的NCLA (Novell Certified Linux Administrator) 和NCLP (Novell Certified Linux Professional) , 以及红帽的RHCE (Red Hat Certified Engineer) 和RHCSA (Red Hat Certified System Administrator) 。

这些认证项目反映了被培训者的能力水平, 通过认证的程序员和管理员能够借此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近年来相关的考试日趋火爆。根据统计, 2011年, 中国有超过1000名程序员通过了SUSE NCLA和NCLP考试。

另一方面, 我们知道, 大数据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 其包含了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分析算法、硬件调优等若干个环节和部分, 这使得它从基础上就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因此, Linux厂商也正在大数据领域重新构建自己的合作伙伴项目,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集成度。

目前, SUSE的合作伙伴除了包括了SAP、英特尔、Teradata等业界大佬外, 也不乏Cloudera、Hortonworks、Wandisco等最近炙手可热的Hadoop系统厂商。在这其中, SUSE Enterprise Linux Server已经成为了SAP HANA的专用平台。在云计算方面, SUSE是开放的Open Stack项目中最为积极的成员之一。

“SUSE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合作伙伴计划, 实际上, SUSE合作伙伴都是当今大数据市场上的先锋, 他们的解决方案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之上都有集成和支持。”SUSE全球业务拓展高级总监Naji Almahmoud曾经对媒体记者这样表示。

VAR Guy网站认为, SUSE正在各方面开展合作, 以确保其Linux平台成为大数据系统的基础结构。

上一篇:参观学习介绍信格式下一篇:爱如阳光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