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2024-04-25

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1篇)

篇1: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及工作计划

一、我局权属登记软件信息化进程 1.权属登记软件三步过程

2002年我局在市房管局产权处帮助下,采用了西安思维软件公司的C/S架构的权属登记系统软件,到2005年5月升级为B/S架构的权属登记系统软件,建立了楼盘管理的工作模式。2008年《房屋登记办法》实施后,原trade2000的软件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2009年8月我局通过招投标方式对正在使用的房地产权属登记系统软、硬件进行了升级,西安思维公司的TT系统最后中标。

2.目前房屋登记管理软件的情况(1)组成部分

现在我局使用的西安思维TT系统,共有登记业务系统、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拆迁行政管理系统、多维分析系统、房地产信息公示及网站建设,升级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房产测绘及成果管理七个子系统组成。(2)登记管理子系统介绍

2010年元月28日,我局正式启用了新版的房地产权属登记系统。新系统采取平行收件,设立了四个受理窗口接受房屋权属登记申请,在受理登记业务时,采用数码相机拍摄资料、证件照片与证件关联;对申请人进行人像采集与登记案件进行关联,上

传照片存入服务器,与案件进行捆绑提交,后续步骤可直接在系统中调阅,直到归档,最终形成完整的电子档案。(3)商品房网上签约备案子系统介绍

新系统使用后,我局就开展了期房网上签约的业务,由开发企业购买密钥通过vpn连接。首先,是由开发企业人员在我局系统进行楼盘建立,通过我局审核后,再由开发企业进行预售许可申请,我局核准颁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芜湖县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上会显示楼盘信息,房屋预售后由开发企业办理期房签约业务并打印合同并实时在网站上显示相关楼盘状态,我局对合同进行备案。

二、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1.档案相关数据

到2011年底,目前档案室库存档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02年老系统之前的纸质档案约5千份,没有进行档案电子化;第二部分为2002年之后使用了权属登记系统软件,虽然将相关登记信息进行了录入电子化,但没有对证件材料进行电子化,这部分产权档案约为6800份,预售登记备案档案约为2400份;第三部分为2010年2月新系统进行拍照的产权档案约为11000份,预告登记档案约为5000份。合计:30200份。纸张页数,预告登记的约为45张左右,一般产权档案约为20张,单位的产权档案约为60张左右。2.系统软件使用与档案的调整和优化

经过近二年的使用,我局也密切关注系统软件的使用效果,经与县档案局磋商,于2011年底对受理窗口改用扫描仪进行资料、证件的扫描采集、上传。提高电子档案的清晰度,改变数码相机拍摄的焦距、光线等不足。

三、机房、硬件和维护人员现状

1.2009年我局将一间办公室改装为机房,办理了光纤接入业务。将机房、行政服务中心和档案室进行网络连接。

2.新系统硬件设备是与软件一并招标的,共有六台服务器、一台存储器、一个硬件防火墙、UPS备用电源、机柜及交换机等设备。

3.系统维护为两人,主要负责信息数据的统计、查封登记、软件使用中的问题、故障的协调解决、硬件的维护等工作。

四、目前使用情况 1.软件和硬件使用情况

(1)经过近两年的使用,目前软件应用方面基本熟练,后期维护主要是西安思维公司负责,西安思维公司基本每个月都有新的补丁包对系统进行升级,来满足应用的需要。

(2)硬件方面由于我局的机房为后期改建,与农林水大楼的网络交错,加上前期管理员对网络布线较为随意,造成整个系统的网络较为混乱。对整个系统软件的应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局已准备对整个网络进行一次整理,让网络更加通畅,管理上更加规范。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我局的登记系统经过了三次大的变更,在2005年升级软件时,原C/S系统内的数据导入到了新的软件数据库内。但是,2010年启用的新系统时,原登记系统的数据没有导入到新系统数据库中。造成了数据的脱节,增加了办理业务的难度。

根据《安徽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领导班子对个人住房信息系统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对建设工作方案中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度了工作计划并报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人,积极与软件公司联系,咨询相关问题。并将资金保障列入2012年预算中,下一步我局将采取招投标方式采购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软件,对我局的各类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录入并与系统信息整合,使之成为可信、可用、可靠的个人住房信息。

篇2: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系统建设工作会的情况汇报

县政府:

4月13日,全市房地产市场监管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召开。会议对我市房地产市场监管、房地产经纪管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还传达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2010]53号)、省住建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房地产市场信息监管平台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通知》(豫建房管[2010]25号)、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通知》等国家、省、市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会议主要研讨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措施,及对贯彻落实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首次将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列为了国务院办公厅的1号文件,并将住房

保障、房地产市场调控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纳入了政府约谈问责范围,问责部门也由原来的住房城乡建设部约谈问责改为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联合问责。市政府办公室也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通知》(信政办[2011]10号),提出了我市房地产市场监管的具体措施。

二、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进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要求,重申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维护正常房地产市场秩序等要求的同时,提出了“要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加快我县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房地产市场信息监管平台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通知》豫建房管[(2010)25号]和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县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涉及以下问题:

(1)困难与压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非常紧迫且耗费资金大,仅硬件配置、网络接入、购买应用软件和近5万卷的历史档案的扫描录入总体费用就达到56万元,这还不包含系统建成后的人员培训费用和软硬件的日常维护费用。这非房产部门能承受起,任务非常艰巨,要完成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急需

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一是由于信息没有共享,造成个别人首次购房和申购保障性住房核查有漏洞,有空可钻,以及国务院关于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政策就于无法落实,影响政府公信力。二是我县登记机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登记费收入仅为一套60元,财务收支严重不平衡,导致对个人住房信息建设财力不足。如纸质档案没有数学化,历史数据整理录入尚有近5万份约50万条信息未完成录入,房屋租赁数据采集和房屋拆迁注销基本空白,还有《房屋登记办法》中许多要开展业务未能实施。三是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数据繁杂、信息变化频繁,系统建设和维护的难度大,软件开发、硬件配备、数据采集、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都需要资金保障。

(2)系统建成后的作用。建立全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可以全面掌握个人住房的基础信息及动态变化情况,实现全省住房信息共享和查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为宏观调控提供技术支持,为依法征税提供基础。我县个人住房系统信息的建设目标,首先数据是核心,完善全县个人住房数据库,首先通过普查完善未登记的数据,其次建立住房信息的产业动态,实现全县的个人住房信息查询,然后为决策、信息、调控,对差别化信贷及税收提供支撑,为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实现数据报送,通过与住建

部联网实现跨区域的查询,与公安、民政、银行、税务等联网协查。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信息化。

3、建议。国办发[2011]1号文件已明确将“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地方政府责任,并将“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问题纳入约谈和问责范围,省市人民政府也就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制定方案,要求各县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房产管理中心、财政局领导为成员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房产管理中心,具体工作任务:一是加强资金保障,系统建设,没有资金寸步难行,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系统建成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考虑。二是强化协调配合,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公安、民政、国土资源、规划、统计、税务、物价、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省市文件要求,2011年6月底前完成全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县级平台建设并实现与省级平台联网,2012年6月底前,完成与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已进入关键时期,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加强协调、监督检查,确保按时建成。

三、加强房地产经纪活动管理

为规范房地产经纪活动,保护房地产交易及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省、市相关部门也提出了贯彻意见。要求县区房管部门要联合发改、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工作机制和信用档案,建立严格的备案制度,切实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要求4月下旬要开展一次房地产经纪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情况,依法查处虚假宣传、赚取差价、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

最后我们建议政府组织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房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就以上汇报的工作内容召开专题研讨会,并拿出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潢川县房产管理中心

篇3: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1. 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房产登记存在着登记体制不一、登记机构多头负责的混杂局面, 很难在短期内全面实现房产登记簿的联网和公示查阅, 因此, 必须突破以行政管理为纽带的条块分割管理格局, 通过改革现有行政体制,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 形成直线型管理体制, 实现登记运行一体化。

2. 统一登记模式

统一登记势必需要在整合原有数据的基础上统一登记平台, 目前各登记机构已经各自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数据库, 其能否顺利实现关联, 是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建设的核心问题。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必须整合房产登记、房产测绘、房地产交易、权属档案管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等业务系统,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登记模式。统一登记模式意味着统一业务标准、操作平台、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登记模式可以催生统一信息系统和统一登记簿的建立。

3. 建立房地产信息资源数据标准

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相对成熟的房产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导, 标准间的关系不明确, 已有标准之间缺乏应有的一致性。必须积极推动房地产登记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体系, 制定适合实际的房地产信息资源数据标准, 进一步规范业务和工作流程, 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的指导下, 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 以地方标准为补充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建设、运行和管理奠定基础。

4. 考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 适时开展试点工作

建立房产信息系统建设考评机制, 对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收集和检查考评, 全方面评估房产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同时, 根据《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和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工作要求, 进一步建立健全房屋登记簿, 积极稳妥开展全国房产信息化系统联网试点工作。

5. 切实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编制

各地 (市) 区要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做到领导牵头、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专人负责。在组织模式上, 实行“一把手”工程, 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 统筹协调, 扎实抓好本单位信息化工作的规划、措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要积极向各地市区领导和人事局等部门汇报协调, 设立信息中心或相关机构, 配备足够的专职技术人员, 力求做到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等方面的人才合理搭配。

6.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篇4:浅析高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04-02

高等学校是我国进行高等知识传递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场所。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前进和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中保卫部门的职责也随之加大。因为高校的保卫部门承担着高校内部安全防范、公共秩序、交通和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工作的管理,所以高校保卫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如何做好我国高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建设的困境

1.工作理念落后。安全保卫工作在人们传统的认识中就是所谓的“看家护院”。在我国人们对保安人员的印象也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并且没有什么文化素质。这种普遍的偏见致使我国安全保卫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和文化水平较低问题。时至今日,我国浙江省的多所高校中,护校队的队员还都是处在高中以下学历,甚至有些护校队员初中都没有毕业。在犯罪活动普遍向高科技方发展的今天,这样一支低水平的保安队伍,能够在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十分值得我们商榷的。

2.技术人才缺乏。若要做好我国高校的保安工作,就应该全方位的进行队伍建设,而引进拥有高技术的高素质保安人员,就成为了我国高校保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当前,我国的各高校中安全保卫人员的来源一般都是高校所在地的流动人员,这直接的影响了我国高校保安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各高校的安全保卫人员对保安员的培训内容,只是初步的专业的保安知识,保安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另外一方面,由于受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对保安人员的偏见,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有愿意从事保安工作的。在这种双重因素的制约之下,导致了我国高校的保卫员在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构成上明显的水平偏低,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则更加是凤毛麟角。

3.信息设备老化。目前,信息化设备还属于高科技产品,所以,高校安全保卫用的信息化设备价格还比较昂贵,采购的成本也会较高。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各高校的校园面积也必然会相应的逐步增加,而要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保卫信息化网络,则需要庞大的信息化设备给予其保证,这部分的开支是十分巨大的。此外,由于信息化设备多数都是电子元件,对设备放置环境的要求较高,而设备元件又十分的容易损坏和老化,需要高校保卫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对校方来说,这部分维护开支,也是对学校财政的一个较大的压力。目前,我国个别的高校由于经费的短缺,安全保卫信息化的设备不到位,消防和监控的设备往往不能正常的运行,从而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安全漏洞和火灾隐患。

4.管理制度不完备。我国大多数高校校园保卫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同时也没用建立起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程序和规范。其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权责不明,工作的方式单一,岗位责任落实不明确。其二,管理制度设置不明确,高校保卫工作中奖惩制度、人员分配、设备使用、工作流程、调查制度以及突发性事件应急等等都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系统的管理体制。其三,机构设置简单,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保卫机构往往都是以保卫办公室等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人员相对单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从而为保安制度的建设显得困难重重。其四,保卫人员流动性大。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所聘用的保安人员都是一些社会闲散或打工人员,这就使校园护校队员中出现大批临时工和建筑工等。而恰恰是这些人员的流动性原因,高校保卫部门难以对保安队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致使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出现漏洞。

二、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引入高科技信息设备。在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中,工作的重心就是抓好各项消防和治安防范工作,要及时有效的对各种校内安全隐患事件进行防范、调查和处理。在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之后,无疑会让我们能够对整个校园进行远程的实时监控,及时的发现异常,弥补传统人工防范的不足和缺陷。利用高科技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对繁杂而庞大的人员和案件信息进行管理,能够随时的应对校内安全事件的相應检索和查阅需要。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接受报案、传达任务以及快速反应方面,高科技信息化系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制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对于高校保卫的信息化建设,制订出总体的发展规划,是我国高校进行保卫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高校保卫的信息化工作开展之前,我们一定要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要依据个高校校内的实际状况,制订出符合本学校实际需要的信息化建设蓝图和制度,以确定本校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我们在高校保卫信息化进食的过程当中,也要根据校园实际的情况不断的对原有保安规章和制度进行修改,保留原制度中合理的部分,改进其中的不足,使高校安全保卫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不断的、科学的进行完善和优化。

3.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在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当中,保卫干部的编制极少,加之学校保卫工作日常任务重,使得加班加点的现象在学校保卫部门中普遍的存在。所以,往往忽视了对高校保卫工作信息化的建设。例如,高校保安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的影响着高校保安部门对校内秩序、消防、治安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和纠纷处理工作。所以,对高校安全保卫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势在必行。综上所述,各高校要积极地加快校内安全保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努力的把校内安全保卫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起来。

4.提升保卫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高校的保卫工作当中,安全保卫人员所起到的永远是主导地位。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校园保卫人员的主观意识在进行事件处理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高校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并不能代替“人”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位置。所以,要推动高校保安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文化和专业素养的保卫员队伍。首先,我们要从学校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那些作风正派、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素养优秀的人才聘用到保卫部门。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保卫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对高校的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我国高校的保卫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只有增强高校保卫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维护高校校园的安定秩序,促进高校校园环境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只有加快我国高校信息化安全保卫系统的建设,才能在今后越来越复杂的安全保卫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才能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高校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

参考文献:

[1]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78-79.

[2]华进甫.论高校保卫组织的服务功能[J].江苏教育,2006,(5)140-142.

[3]朱永明.论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能及校园保卫立法的必要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0,(2)71-72.

[4]马德华.高校保卫情报信息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

篇5: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授权书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

本人,身份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现同意贵行将本人信用信息报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征信机构,并授权贵行在办理以下业务时可查询、使用本人信用报告。业务种类包括:

一、审核本人贷款申请;

二、审核本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

三、审核本人作为担保人的业务;

四、审核本人信用卡特约商户申请;

五、受理本人信用信息异议申请;

六、进行贷后分先管理;

七、需要查询或报送信用信息的其他业务。

对于上述申明事项,均无疑义并亲笔签名以示同意和确认。

授权人签字:

篇6:信息化个人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信息设备走进了我们生活也走进了校园,对我们来说可谓是触手可及,但是这些信息技术却迟迟很难走进课堂,我想这是在新时期教育者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我想我们们迈不出这一步,往往并不是能力上的不足,而是思想上的桎梏。导致这种思想桎梏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两点:第一,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这些年没有改变,在师生家长心中考试成绩是评价学习结果的唯一标准,所以导致广大教师依然按照轻车熟路的传统教学方法去教学,只要达到成绩好就够了。第二,教师在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缺少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尤其在缺少统一组织和要求的情况下,大家更愿意把自由使用的时间用在其它事物上。所以要解决目前的窘境,必须有强有力的外力来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让教师重做一回学生,自发的去学习并应用,当这种教学方式习惯成自然后便信息化教学才算走进课堂。

技术革新教育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一次次改革中前进,也对教育的目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我们的下一代给予更多的期望。要想实现这么多的变革,我们必须在教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新元素,而信息化手段将成为重要的助力。一个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与这个世界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事物和事物中蕴含的知识规律,那么说道交互了解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径,当今无论男女老少都知

道无非就是我们身边的互联网,那么为什么把信息化带入课堂呢?信息化教学不是赶个时髦不是图个新鲜,而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把万千事物更清晰便捷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更高的水平。

信息化拓宽学生的认知道路

说道信息化互联网等等,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网络中浩瀚无边却又可以及时提取的各种信息,在这里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我们想要了解的各种资源,所以如今网络似乎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拓视野的主要平台。那么毫无疑问,网络可以在学生的认知学习中给予足够多的生动直接的材料,而且这样一种学习途径也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将知识塞进学生的头脑中,或者按照教学计划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做去学的知识,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位置。而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却是截然相反,他们根据自己面对的问题或者凭借兴趣可以源源不断的从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源,然后积极的去了解吸收这些内容获得收获。毫无疑问让学生习惯于这种主动的汲取知识的方式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之路,他们更容易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心,而且更加致力于自己去解决问题获取相关的知识,着正是广大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

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

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学习不仅在课堂,而且更多的会在课下进行,当学生习惯于从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学习的同时,他们除此之外还会利用网络做些什么就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了。网络中信息量巨大,而孩子们好奇心强烈又缺少自制力,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很有可能将大量精力花费在于教学目标无关的东西上,甚至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这对教育和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要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发生呢?我认为教师方面,一是要通过课上的教学和课下的任务,给孩指明他们所需要去了解的方向,并通过多种手段去激发他们探求的兴趣。二是要把握教学之本,严格要求学生课上课下的活动,把关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技术手段以及与家长配合去把握学生的动向。同时我认为在技术方面大有可为,一是技术充分与教学结合,利用软件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任务四者的时时交互,是学生无论课上课下都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和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并保证教师的能够有效掌控学生状况。二是利用相关手段把握学生能够接触到的资源范围,避免学生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关注上,防止学生接触到负面影响的信息

信息化环境下把握学生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和“影响圈”是人类进入发达的信息化社会后经常被提起的两个词。网络的出现使社会中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速度达到了空前

的水平,“关注圈”就是指的我们平日里花费事情去关注的信息,“影响圈”则指的是我们关注的信息中对于我们致力于事业工作生积极作用的信息。我们会看到“关注圈”中包含着“影响圈”,那么其中除了“影响圈”以外的其它信息就可以认为是与事业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但是人的时间是一定的,能关注的信息量是一定的,那么毫无疑问,为了个人的成长我们需要尽量的扩大“影响圈”的比重。同样的道理,当信息技术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后,学生同样面临了着同样的问题,他们所关注的信息是否是属于“影响圈”,是否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否对与身心成长产生积极效应,这些是教育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那么这里还是一句话,教学技术与教师工作能够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设定范围内去获取相关信息,增大学生所获信息中的“影响圈”。

微课堂教学急待实践

目前网络上可以轻易找到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但是这样的学习资源却也有着很多不足。一是学生老师之间无法进行互动,学习的成果无法相互反馈;二是这些课程资源往往不是整体的教学过程,缺少配套的习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等内容;三是这些资源往往是整堂课的过程,缺少对个别重难点的详细解读的内容;四是由于教学的整体环境与学生所处的不同,所以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参与方式可能出现不太适应。那么如果将微课堂融入我

们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网络中学到的他们自己的老师的教学,以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在微课堂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出现的问题录制对应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再配备相关的习题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再做反馈;我们可以在线上线下与学生充分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和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在平台上放置很多对学生有益的资源,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也帮助他们身心的成长;我们可以将微课堂的教学常态化,利用教学平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总之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助力学生的成长。

对于信息化教学管理运用于中学阶段的设想

篇7:信息化个人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在水利建设中的逐步推广应用,使广大水利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掌握科学技术、不懂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都将会被末位淘汰。可以说,谁先掌握了科学技术、谁最先把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谁就能争取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先机。为此,今年,我局按照金委目督办发〔XX〕22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科技工作汇报制度,采取了集体会商,共同研究的方法,局目标管理办公室不定期组织对科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查找、分析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报全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今年,将所承担的四个项目分解下达到了责任科室,明确科室负责人为所承担项目的第二责任人。科室又将具体项目落实到了个人头上,使每一项目都有具体的承办人员。层层有责任、层层有压力、层层抓落实,集体研究,共谋水利发展之大计,保证了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县水利事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不断攀升的舞台。

三、制订措施,提供保障

今年来,局党组把科技工作当作水利事业工作任务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以此来推动我局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订了奖惩措施。并把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局内主要目标进行考核,与科室和具体责任人的政绩挂钩,对有较大贡献的人员,在年终评选先进,目标奖励时给予优先考虑。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给每一个项目下拨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购买资料、外出调研等;在时间上,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量不安排与之相关的工作,确保科技项目的顺利完成;在用车上,优先保证科技人员的用车安排,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坏境,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篇8: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已进入关键时期,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于去年6月和11月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提出了明确的联网时间要求。宁波作为全国40个重点城市之一, 要求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和专用数据库建设工作, 并实现与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如何在短时间内, 高标准地完成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任务, 我们觉得应该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一是“干”。做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必须抱着必胜的信念迎难而上。首先要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着力抓的良性工作机制, 为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要结合宁波实际, 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统筹考虑现实需要和长远安排,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分解任务、倒排工期, 确保总体任务的全面完成。再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既要考虑当前系统建设一次投入的资金, 还要预留今后支撑系统的长期运转和维护所需经费。

二是“联”。在联网工作启动初期, 要着手开发“宁波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房产登记簿数据联网平台”, 并部署各县 (市) 区节点数据的接口程序, 从而实现新增数据的实时联网。同时要对联网平台进行综合测试, 为下步实现全面联网奠定基础。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业务流程复杂, 要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建设模式, 选择条件适合的县 (市) 区率先开展联网的试点工作, 在取得示范效果的基础上, 全面推进建设, 逐步覆盖各个县 (市) 区。

三是“整”。数据是系统的生命。在整理数据时, 我们要遵循住建部相关房产数据整理标准与规范, 并参照《宁波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标准》和《宁波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数据整理标准》的相关要求, 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和档案数据的清理、录入和关联等工作, 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四是“扩”。首先从地域上扩。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对使用独立信息系统的区、县进行整合, 尽快建立市一级统一的数据库, 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和互联互通。其次从时间上扩, 采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先清理整合近年的、信息记载较全面的数据, 再整理年代久远的、存在一些历史问题的数据。再次从业务数据上扩。要建立完整的登记簿信息。通过测绘数据调取房屋属性数据, 通过权属登记系统调取权属数据, 结合档案资料中的记载, 补充完整相关信息, 对部分从系统和档案资料中都无法获取的数据, 要通过房屋权属调查补充相关信息。

五是“合”。即实现产权库、测绘库和GIS库三库合一。要在GIS地形图上将所有已登记的房产进行定位编号, 对每幢区分所有权的房屋建立楼盘表, 通过房屋编号将档案记载的权利信息与地形图上的楼盘表关联起来, 从而实现以图管房、以图管档的目标, 实现地楼房一体化管理。此举将有效解决当前房产档案归集分散、权属不清、利用不准、错误不断等问题。

六是“用”。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应用系统, 将系统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系统建设, 提高市场监测分析能力, 为政府调控市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 加强公共信息服务, 构建一个集信息发布、政策查询、网上投诉和咨询、业务信息查询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

七是“通”。首先是纵向部门通。要实现构建覆盖市、区 (县) 、所三级的房产信息共享平台, 此平台要达到互联互通、运转协调、功能完善的要求。其次是横向部门要通。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要逐步实现与住房保障、维修基金、拆迁管理等房产应用系统的共享共用。再次是相关部门要通。要加强与金融、土地、民政、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合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功能和作用。

篇9: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刍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网络结构发展

0引言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时代,在高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就是意味着运用信息技术在高校营造一个完全开放的物理和文化氛围,建设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培养素质合理尤其具备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的人才服务,也为高校走出围墙,对外进一步开放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创造条件。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刨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现实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至4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对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1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认识片面,重硬件轻软件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是网前信息系统建设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少单位重视硬件的购买,认为购买了一批设备,通过传输介质连成网络就是“信息化”了,忽视软件工程,更不了解软件才是MIS的根本内容。MIS本身的高技术性、高难度性是造成系统难予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能理解这个重要因素势必造成系统维护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网络的建成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化建设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信息化管理不能包含所有教育的内涵,但没有信息化是缺乏深度与前景的。

1.2规划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浪费高校信息化建设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实施等等,都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并经过专家充分论证。但我们的现实情况却经常是信息化的建设独立于高校整体建设之外。一般认为,购买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越先进越好,系统软件功能越强越好,数据库软件档次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台越先进,设备越复杂,应用软件反而越不易于开发和维护。当教职工应用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新的要求被提出,旧的体系不能满足需要,一些细节的瓶颈制约了整个网络体系的发展,这个时候重建网络结构的成本就非常高。

1.3沟通协调不够,信息孤岛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产生主要是由于指导部门没有及时有效的指导教育信息工程的建设,没出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长远规划,也没出台统一的标准,致重复投资的情况十分严重。”信息孤岛”形成的原因,还有各教育机构在地区与地区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相互不合作,不但不能加强信息共享,反而造成信息封锁。

1.4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应用水平有限,资源技术利用率不高从且前一些高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有些教师对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造成一个“怪圈”。一方面认为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设起来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闲置在那里,对一线的教学改革起不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升级换代的贬值风险。

2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信息化建设应该纳入高校全局发展之中高校领导对教信息化的态度和观念是知识管理的关键。领导的重视并亲自参与是系统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领导工程”、“一把手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到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要有长久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必须做到“建、管、用”并重,三者相辅相成。硬件建设是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硬件环境,教育信息化就缺少必要的条件:设备管理是基础,管好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体现设备的价值;有效运用是最终的目的,只有真正使用起来,才能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建、管、用”是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而且重要的构件。

首先,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必须要有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建设工程之中。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即高校要有信息需求愿望作牵引,这是实施系统建设的原动力。如果说系统建设初期”外力“是一种有效的牵引而又必须遵从的话,那么,当系统建立起来之后的进一步完善,并使之不断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时,则必须要有高校本身的信息化需求作为内在的驱动动力。其次,任何一个单位的信息系统其功能会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而增减。其应用也会随着用户思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高校建立信息系统,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有一支为推进信息化建设而坚持不懈、技术水平与思想素质都较高的骨干队伍。要做到领导、业务专家和计算机人员的,三结合”。另外,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切忌“交钥匙工程”,这样做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而且不能培养出自己的信息技术人员。

2.2强化定期培训,不断提高高校教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广大教师既是适应管理的主体,更是信息化管理的最大受益者,只有焕发出他们的极大热情,信息化才会真正戒功。现代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高校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

2.2.1教师转变理念,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技能。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要时刻注意接受新鲜的教学理念。高校多让教师到外面听课学习,把外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带回高校。广大教师也要把学习掌握的信息化技术落到工作实处,全面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运用水平。

2.2.2协作学习,科学培训。计算机的软件很多,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至少也要四五种。许多教师电脑入门后都会感慨缺乏较高层次的培训机会,想继续学习只得埋头自学,学得很累,提高却很慢。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是一一协作学习法,即在校内组成学习互助组。根据各自学习兴趣、工作需要进行学习分工,取长补短,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掌握一种文字编辑软件,还要学习网络的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操作,学些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

2.2.3创建学习型教学,形成知识共享环境。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另外一个方面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掌握了非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如果每个人都能毫不保留地共享资料、经验、课件等资源,那么将实现全局范围内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由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使个别的、零散的知识加工综合成为系统的知识,创建高校内部的知识地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或信息垄断现象。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的行为,知识共享需要知识管理者的推动,要建立一种信息化氛围,明确知识产权,将知识行为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去,打破边界森严的组织结构,这样,一种健康向上、充满信息化氛围的局面才会形成。教师也从一个单纯的受益者转变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全体教师规范建立教学资源库会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

篇10:信息化工作个人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我局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目前信息中心有专职人员两人。

(二)、制定了20xx年信息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三)、是各项制度规范化。州、县所属统计部门根据统计专网要求,内网计算机不得与互联网连接,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包括网络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维护制度等。

二、20xx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根据自治区信息化建设要求,在主干网增容提速的基础上,我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在组织实施自治区视频会议与县级统计局的联结,州本级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已进入政府采购招标流程,同时要求各县市统计局加快统计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尽快实现覆盖全州各县市统计局的视频会议系统。

(二)、xx统计内(外)网站运行正常,今年对县市子网进行了维护,对网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解决了县市上报信息不畅问题。

(三)、根据自治区信管办要求按时上报了信息化建设年报。

(四)、完成全州各县市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的合并、审核、汇总、评估及发布任务。

(五)、完成自治区信息管理办公室及本局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任务:一是完成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升级和扩容项目功能测试验收;二是做好20xx年“两会”信息安全通报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前做好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防护,我州无突发事件发生,实现了“两会”期间网络与信息安全“零事件”,有效保证了我州统计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畅通。

三、网络安全管理

根据国家、自治区统计局要求,对我局政务信息公开网站“xx统计信息”外网的相关内容及网络进行了认真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安全整改。开展统计内网《国家统计系统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安装检查工作,所有内网计算机均按要求安装了统计系统安全管理客户端及金山毒霸网络版杀毒软件,确保了全州统计系统内网数据的安全。做到了微机管理制度化,网站维护责任化,数据备份经常化,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安全通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统计机构设备更新不及时。基层统计机构计算机设备更新不及时,县市统计局主要依靠各项普查配置设备;乡(镇)统计站均配备了计算机,但由于统计经费紧张未能及时更新。在统计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设备老化问题日益显现。

(二)、信息化技术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我州统计系统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各县市统计局也仅有一人兼职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工作。影响了我州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五、xx统计信息化发展思路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设计,按照自治区统计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

二是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提高统计整体功能为目标,以统计业务的应用需求和全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统计数据、信息资源的开发,强调和突出信息服务,全面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篇11:信息化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2019教师信息化培训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一

能参加此次培训倍感荣幸,身在基层教育站线的我们,能够接触远程教育,步入信息课堂,能够运用先进网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才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随着才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网络化的进程,也正一步一步临近,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课件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课件才算一个好的课件呢?

通过学习我认为: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同时我还感受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很紧张,但我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

我个人认为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好处有两个:

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手段上了一个新台阶,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要形式,一直沿袭单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更形象、具体、生动,更直观,更逼真。使用教学光盘、教育网络去采集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教育信息更灵通了,不再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后,在我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同时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中学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学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丰富多彩,声色具备。

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更能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总之,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教育事业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2019教师信息化培训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二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有幸参加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河北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交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2019教师信息化培训个人工作总结模板三

6月5日我校学习了数字化教学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时尚。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

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教学是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所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习题、解题过程等,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身处这个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再结合现代化的思想在教学中去勇于创新,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长处,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让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2019教师信息化培训个人工作总结模板四

2019年7月30日——8月3日,我参加了景泰职专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5天的“景泰县2019年教育技术培训”第四期,本次五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很实用,收获颇大。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1、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2、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3、学习收获巨大。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上一篇: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下一篇:感恩有你活动主题班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