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读后感

2024-04-27

钝感力读后感(共8篇)

篇1:钝感力读后感

《钝感力》读后感

提到“迟钝”这个词,人们往往会想到是个贬义词,给人呆板木讷的负面印象。而“敏锐”是褒义词,意味着聪明、睿智、灵活。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钝感力》作者渡边淳一却不这么认为。在作者看来,钝感反而是一种才能,是让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本书共有十七章,阅读起来通俗易懂,为找到文中作者的逻辑,我把这本书分为了三个部分:身体健康的钝感力、人际关系的钝感力和两性关系的钝感力。

第一部分:身体健康的钝感力

身体健康的钝感力可以说是迟钝的身体器官,例如迟钝的五官可以使得身体更加舒适,更容易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至于让身体其他器官过度损耗,吃得好,睡得饱。这样的人才能从容自若,胸襟开阔的长寿下去,也才有精力去专心工作,去爱别人。因此,身体的钝感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文中写道,为什么会得胃溃疡?以前,一提到胃溃疡,人们普遍认为那时由于暴饮暴食、饮酒过度或饭量过大造成的。然而,加拿大医学家赛里埃用实验证实,将老鼠关在阴暗寒冷的地方,并让老鼠们不断担惊受怕,它们的交感神经便会一直处在不安和烦躁的状态,接着胃部的血管会开始变窄,血液循环变差,胃上粘膜开始出现溃烂最后导致胃溃疡。得出胃溃疡产生于精神上持久的压力及慢性疲劳的结论,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增加自律神经的负担。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就能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是保证血液畅通无阻的重要原因。

第二部分:人际关系的钝感力

这里的人际关系包括如何面对来自外界的批评、赞扬、嫉妒和讽刺,还有如何在一个集体中生存下去。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被朋友或者同事嫉妒、重伤和刁难的事情。不要听到不中听的话就如临大敌,而要仔细思考对方那么说的原因,体察对方的心情。这种心胸宽广的钝感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极大作用。

关于如何在一个职场中生存下来,其实就是如何在集体中与伙伴愉悦相处。我们明明知道与别人对抗其实是一种内耗,但是却总是敏感地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反而无法自然的和对方相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无视种种的不快,不要耿耿于怀,慢慢的这些不快就不见了,我们对于别人的毛病也就有了钝感力。

第三部分:两性关系的钝感力

在婚恋方面,钝感力也是必不可缺的。恋爱中男人如何追女神?光有高个子、高收入、高学历还不够,只能说在物质条件上他们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钝感力让男人能够坚持不懈的追求一个女人,可以拥有很强的恋爱能力与异性长久的相处下去。试想哪怕一个男神,极其敏感,挑三拣四,是男神又怎么样?在婚姻中也是如此,双方需要有一定的相互包容和忍耐,让两个人能够按照他们的本性生活在一起,而不要特意的去想改变对方,这样的相处才是轻松愉快的。人们常把婚姻幸福挂在嘴边,年长后常会有意味深长的感慨:“和你共度一生真是太好了!”其实那些都是经过双方漫长的忍耐才得出的结论。

作者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一对中年夫妻在清晨挤牙膏管,丈夫是一丝不苟的男人,每天都要把牙膏上的指痕抚平,并从后面将牙膏管卷起来一点。但他太太对这种事情却不太在意,在牙膏管上留下很多指痕,丈夫特别在意,每天早上都要做一番修整。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对着妻子发作,妻子也向他示威,两人便因挤牙膏的方法这种小事,引发了一场夫妻大战,此时,钝感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结婚时间一长,夫妻双方都不该在某些地方过于在意,应该更不拘小节一些才对。而在夫妻双方互相容忍的背后,是出色的钝感力一直在支持和保护着他们。

钝感,不是迟钝,而是要内心强大。一个人要成功,未必有才就行,未必聪明就行。只有具备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让你大展拳脚。所以,对眼前的事情钝感一点,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钝感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篇2:钝感力读后感

钝感,是福

——读《钝感力》有感

《钝感力》是日本著名作家、医学博士渡边淳一先生继其代表作《失乐园》后发表的首本杂文集。作者从日本札幌医学院毕业后做了十几年大学讲师、整形医生,之后出于对文学的热爱,弃医从文,专心写作,笔耕三十余年,著有五十部长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随笔集,为当今日本文坛的文学大家;其成长轨迹远追鲁迅,近似毕淑敏!

一直以来,没有人喜欢听别人说,他是“迟钝”的人,因为“迟钝”就是“迟缓”,“迟缓”就是“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这可不是我说的,是一位伟人说的),大家都喜欢别人夸自己“敏捷”、“敏锐”。但是,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却告诉人们“如果你是具有钝感力(迟钝的能力)的人,那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且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他迟钝的一面!”

纵观全书,并没有太多华丽的故事,写的都是非常平常的生活琐事,可正是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小事”,让渡边淳一悟出了一套自己的人生哲理。

在本书中,他,从生活、学习、工作还有生理上,阐述和分析了钝感力的重要性。人体上必要的钝感力是非常的必要的,尤其是对环境的变化,这样可以让你看医生的机会大大减少;学习工作上的钝感力,可以让自己的心清净很多,使身边的闲言流语不会困扰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做人做事适当的钝感力,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渡边淳一所谓的 “钝感”,就如同电脑,当CPU较低时,只能同时处理几个简单的程序,否则极易死机;只有CPU较高时,才能处理多个程序;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个别高效能人士拥有强大的CPU外,大多数普通人的CPU较低,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专注于一、二件事情上,钝感力可以让我们减少外界的干扰,集中精力做好我们手头的事情!

对此,他是如此解释的,“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般的气定神闲;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

宁 波 市 眼 科 医 院

种绝妙的钝感力。”

对于这种被他称赞的“钝感力”,渡边淳一自言,自己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这种力量的重要性,“那时候做医生,经常值夜班,即使已经入睡也要立刻回复清醒状态。当时我想,如果我是个过于敏感的人,就很难在被打扰之后重新进入休息状态。还有,在大医院工作,小医生遭到高一级医生的呵斥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很敏感很脆弱,就会一蹶不振。相反,不那么敏感、迟钝一点的人,面对外界的责难韧性足,恢复元气快。”从那以后,他一直培养自己的钝感超能力,以至于到最后转行写作的时候,也不会因为编辑没有看中自己的作品就一蹶不振,“我只觉得对方不采用我的稿件是因为他没有欣赏能力。如果当时因过于敏感而消沉下去,也就不会再写小说了。”

需要解释的是,作者所说的“钝感力”,完全不等同于常日所认识的“迟钝”,而是“乐观”、“原谅”、“豁达” 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他不是教你变成一个遇事后知后觉的人,而是希望你可以保护好自己;他也不是教你装傻,而是希望你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他的主旨,就是强调人仅仅聪明还不足以保证你的成功,还要有一种不畏困难、坚持到底、开朗平和的精神状态。

这个说法看来新颖,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要坚强,能够承受生活的考验的意思。说得通俗些,也就是在人生的考验面前能不能“熬”住的问题。在书中,其点明:“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和,还有恋人或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

你可以称这是鲁迅的“阿Q精神”,也可以叫这是老子的“虚无主义”或者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总之,轻微的迟缓和木讷确实会让你活得更加踏实:你不会因为领导的斥责就耿耿于怀火冒三丈;不会因为心仪女孩的一次拒绝而放弃追求丧失信心;更不会因为敌对方的恶意攻击而大动肝火、策划反击;外界的任何攻击对你丝毫没有作用,你的做人准则就是: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说什么!

生活中,我们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感受着一切:亲情,友情,爱情,邻里市井的纷争,职场上的争斗,股市楼市的震荡……每一样都牵动着我们日渐脆弱的神经,支配着我们原本就不再丰厚的情感,左右着游移不定的行动。而敏感的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关系,难免会感到心力交瘁,时常会有受到伤害的感觉;因为

宁 波 市 眼 科 医 院

情深,因为重视,因为在乎,所以敏感,所以脆弱,所以容易受到伤害;往往对方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细节就会引发情绪的波动,甚至引起“战争”。

渡边淳一提出的“钝感”,是适宜我们生存的态度。各行各业取得成功的人们,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钝感力。俗话说的好,适者生存,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如鱼得水,如何更快捷的取得成功,如何平衡自己的内心,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些在今天,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生活在这个世界时间越长,经历事情越多,越应该学习点钝感力,可以让我们活得更自我、更快乐。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日日夜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需要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不得不变得敏感起来。但对每件小事都关注,对每个错误和冒犯都耿耿于怀,这样不易得到快乐,也可能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因此不能过于的敏感和钻牛角尖,与其费劲地去拔生活的刺,倒还不如让自己皮糙肉厚好养活一点,工作、生活、感情都是如此。渡边纯一懂得生活,而他的策略也最适合想要好好生活的人。

在日本,《钝感力》上架伊始就立刻攀升到了畅销榜的头牌,而且盘踞数周之久,一是因为这名字实在具有诱惑力,在这个每天除了奔命不知道还能干点什么、到处是教唆人如何成功的年代,有一本教人如何变傻、而且还振振有词的书,实在是继续愉快生活的一剂强心剂;第二个原因,不得不归功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对“钝感力”一词的鼎力宣传。该书出版不久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针对舆论指责安倍内阁欠缺领导能力,传授了自己秘招;他告诉安倍,对于近在眼前的事情必须迟钝一点,“钝感力”非常重要,不要总把民意支持率的起伏挂在心上。就在他说这话的第二天,东京各大书店里上柜的《钝感力》被抢购一空,首印的4万册马上就供不应求了。

然而,必须要指出的是,虽然《钝感力》在日本很是畅销,提出的“钝感力”概念很是新颖,但感觉书中许多都是从我国传统经典(譬如《论语》、《汉书》、《老子》等)中攫取的,再加上一些案例、个人感受等“兑水”充斥而成的;看后,总是让人有依稀相识的感觉,但又说不出具体出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对于不懂中华文化的日本读者来说,《钝感力》让他们耳目一新;而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钝感力》就是一本准“口水”书!

不管作品原创与否,它提出的倡议对于现代人还是颇有裨益的!

*

宁 波 市 眼 科 医 院

请给生活注入一点“钝感力”吧,“钝感”不是糊涂,不是没有追求,不是没有奋斗,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为人处事的方法。运用“钝感力”把一些所谓的“大事”化小,一些“小事”化无,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精彩!正如,书中作者所说的“凡事看得过重得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

钝感力,应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一种智慧和手段!

*注:

篇3:钝感力的心理学解读

在《钝感力》中, 渡边淳一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 阐述了钝感力对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钝感力”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在心理学中, 钝感力还没有受到学者的关注。但有一些研究对象在研究理论和范畴上与钝感力相同或相似, 诸如心理韧性, 防御机制和应对, 以及积极人格。

钝感力注重研究个体的积极品质, 与积极人格相似。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它是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与其说钝感力是一种良好的防御机制或应对方式, 不如说它是一种积极的人格, 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钝感力包含了诸多积极的人格特质, 因此它应是一种更高级的积极人格。具体的说, 首先钝感力强调个体特质因素, 个体具有的正性特质越多, 正性特质发展的越好, 个体的钝感力发展的越完善, 因此其具有可预见性。其次, 钝感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生理、社会和文化等) , 主要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尤其是在处理应激事件过程中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最后, 钝感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积极人格, 包括许多积极的人格特质, 如乐观、创造性等。

因此, 钝感力是指个体在处理应激事件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 借以避免应激事件的不良影响, 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提高适应水平的积极的人格。“钝感力”一词中“钝感”的含义与“敏感”意思相对, 词性相同, 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力并不意味着个体没有感受到外界的刺激, 事实上个体接受了内外界的刺激并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可见, 钝感力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大智若愚”表现, 它对促进心理健康和提高个体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钝感力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本研究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 通过编制钝感力量表, 对钝感力进行量化研究, 探究钝感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为钝感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程序

对《钝感力》进行文本分析, 概括出40个描述钝感力的形容词, 配以20个负性干扰项目形成初测量表。在241名大学生中初测, 要求被试根据项目与自己的符合情况, 在1 (完全不符合) 和5 (完全符合) 方向上自评得分。最后使用钝感力量表和SCL-90量表同时测查31位大学生, 以检验钝感力量表的效标效度。

2、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6.0和AMOS 7.0分析所得数据

三、研究结果

1、确定量表项目

根据总分高端27%和低端27%区分高分组和低分组, 用高分组均值减去低分组均值, 再除以组距, 得到每个项目的鉴别度, 删除鉴别度小于0.2的项目。

余下项目的KMO系数为0.905, Bartlett检验系数为3704 (df=496, P<0.001) , 适合因素分析。EFA使用主因素法, 采用正交旋转并参考Kasiser法和Scree Test所提供的信息, 确定抽取四个因子, 正交旋转后删除在因子上载荷小于0.3的项目, 同时也剔除在两个或多个因子上载荷之差小于0.2的项目, 并保证每个因子包含至少三个项目。

EFA结果共保留项目19个, 分为四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包含7个项目, 解释方差32.81%;第二、三、四个因素分别包含3、4、5个, 分别解释方差8.06%、6.38%、4.89%;四个因素解释总方差52.14%。四个因子分别为理智忍耐、进取、聪敏、乐观开朗, 每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高于0.77, 表明每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良好。

2、信效度分析

钝感力量表的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708和0.878, 可见测验具有较好的同质性。

各因素间的相关在0.371~0.491之间为中度相关, 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688-0.789之间为高相关, 说明各维度既方向一致, 又有所差异, 不可相互替代, 整个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根据初测确定的结构, 采用ML法 (Maximum Likelihood) 对钝感力量表的19个题目分别做验证性因素分析。χ2=241.62, df=146, χ2/df=1.655<3, RMSEA=0.067<0.08, CFI=0.921>0.90, GFI=0.859>0.80, AGFI=0.816>0.80, TLI=0.908>0.90, IFI=0.923>0.9, PNFI=0.705>0.5, 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要求, 表明钝感力量表的四因素模型可以接受。

钝感力和SCL-90的总相关为-0.567 (p<0.01) , 说明钝感力得分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四、讨论和结论

编制的钝感力量表共有项目36个, 包括19个正式项目和17个干扰项目, 分为4个维度:理智忍耐 (遇事冷静的、情绪稳定的、理智的、耐心的、处事泰然的、自控能力强的、忍耐的) 、进取 (有激励心的、有进取心的、有目标的) 、聪敏 (机智的、有创造性的、有艺术的、有洞察力的) 和乐观开朗 (乐观的、开朗的、有活力的、心胸开阔的、睡眠能力强的) 。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为测量的有效工具。

本研究认为在个体毕生发展历程中, 钝感力的作用日益增强, 个体更多的采用更为“省力”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应激事件。在钝感力与SCL-90的各个维度的相关分析中, 钝感力得分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症以及焦虑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验证了钝感力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提高适应水平的作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雷万胜, 陈栩, 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2) :155-157.

[2]李海垒, 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2006, 51 (3) :149-152.

[3]王大华, 等.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与文化差异[J].心理科 学, 1998, 21:131-135.

[4]张敏, 雷开春.防御研究的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 2006, 29 (6) :1403- 1405.

[5]吴继霞, 黄辛隐.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5:94- 95.

[6]任俊, 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 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44 (4) :120-126.

[7]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治疗的思想概要[J].心理科学, 2004, 27 (3) :746-749.

[8]渡边淳一.钝感力[M].李迎跃,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篇4:《钝感力》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

“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被朋友或同事嫉妒、中伤和刁难的事情。

“嫉妒的范围极广,个人的品质或能力、父母有权有势、家庭富有、本人英俊、受女孩欢迎等等,因为拥有以上条件遭人嫉妒、中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被嫉妒、中伤的人因此心情非常郁闷,精神压力很大,日子自然不好过,这种情况确实值得同情。如何和那些不公平的刁难抗争,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的本色,堂堂正正地生活下去呢?

“不要听到不中听的话就如临大敌,而要仔细思考对方那么说的原因,体察对方的心情。这种心胸宽广的钝感力,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般嫉妒、中伤别人的人,其自身的境遇多数不如对方。比如,在公司遭到嫉妒的都是些工作能力很强的人,相反,嫉妒别人的人大都平平,甚至较差。另外,遭人嫉妒者大多生活幸福,而嫉妒的人则通常都不如前者。如果能想到这些话,对于那些中伤与嫉妒就会不太在意了。因为遭人嫉妒者是由于其自身条件优越,造成对方因羡慕而嫉妒的。想到嫉妒别人的人比遭人嫉妒者更加可怜,更加辛苦,因此与其说怨恨嫉妒之人,还不如说应该向对方道谢才对。‘谢谢你总是这么嫉妒我。托你的福,我会更加努力的,今后还请继续嫉妒吧。’

“这一切表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的感受也截然不同。任何事情都应灵活地从积极的方面进行思考。而钝感力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动力。”

钝感力会使爱情长久。

“喜欢对方,希望将彼此的恋爱关系延续下去的话,就要拥有原谅对方的胸怀。假如凡事都抱着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锱铢必较,双方都会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快就会土崩瓦解。如果希望两个人永远相爱、幸福美满,在某种程度上就要能够原谅对方,钝感一些。这种钝感力,正是让恋爱关系长久维系的能力。”

发明“钝感力”一词的是日本著名医生作家渡边淳一,他分别从爱情、婚姻、家庭、事业、人生等方面诠释了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待人处事过于敏感,频生烦躁,容易走极端,因而也容易受到伤害或伤害到他人。钝感力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才能,是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能够使人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求得内心的平衡,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进而更易取得成功。

作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体悟出的人生哲学,颠覆了敏感的人比钝感的人优秀这一社会常识,“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钝感力”被认为是东方的“智商”和“情商”。

该书超过100万册的热销也使“钝感力”一词迅速成为日本最新的流行语,“爱情钝感力”、“职场钝感力”等词语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

《兄弟》

歌手:杨坤

唱片公司:华谊传媒

“兄弟你在哪里?天空又飘起了雨。我要你像黎明一样出现在我眼里。兄弟你在哪里?听不见你的呼吸,只感觉我在哭泣,泪像血一样在滴。我一个人独自在继续,走在伤痛里,闭着眼回忆。岁月锋利,那是最最致命的武器,谁也无法把曾经都抹去。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容易,还有什么比倒下更有力。没有火炬,我只有勇敢点燃我自己,用牺牲证明我们的勇气。还有什么比死亡更恐惧,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没有躲避,是因为我们永远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没放弃。从未分离,每个夜晚都是同样的梦呓,自言自语:来世还要做兄弟。”

这是电影《集结号》中的主题歌。伴着气势磅礴的音乐,那一声声撕心裂肺般的呼唤、一句句包含深情的倾诉,让人领悟了战争不惜一切代价的残酷,更感受到共赴过生死的男人之间心灵深处那份用热血、用尊严建立的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兄弟情谊。

《闷》

歌手:王菲

唱片公司:百代

“谁说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唯一结局就是无止境的等?是不是不管爱上什么人也要天长地久求一个安稳?难道真没有别的剧本?怪不得能动不动就说到永恒!谁说爱人就该爱他的灵魂,否则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诚恳?是不是不管爱上什么人也要天长地久求一个安稳?我真想有那么单纯!不可能!难道真没有别的可能?这怎么成。我不要安稳。我不要牺牲。别希望我会爱到满身伤痕。我不怕沉沦。一切随兴。能不能?”

王菲的摇滚风格是一种软摇滚,没有震耳欲聋的重金属。在这首歌的MV里,王菲演绎的女人深陷水泥墙、铁丝网中,这样的情感“围困”让一贯慵懒的王菲在Music Video里跳跃起来。那带了几分烦躁的坦白看人生演绎了一个女人从深情转为理性的心路历程,在这一过程里显现的,是现代人的爱情观。

《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龙应台、安德烈 出版: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安:“在匮乏的年代里成长,你到底有没有‘青少年期’?你的父母怎么对你?你的时代怎么看你?十八岁的你,是一个人缘很好的女生?还是一个永远第一名的最让人讨厌的模范生?一个没人理睬的边缘人,还是最自以为是的风纪股长?”MM:“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

MM:“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你将来想做什么’,所以跟我胡诌一通。”安:“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你会失望吗?”MM:“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MM:“请你告诉我,你信中所说‘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安:“能不能拜托你,不要只跟我谈知识分子的大问题?生活里还有最凡俗的快乐,‘性、药、摇滚乐’当然是隐喻。”MM焦虑、紧张、不安;安坦然、有点儿不耐烦。

“MM”是龙应台,“安”是她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安德烈。

这是作家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6封“家书”,书信中,双方时有针锋相对,也有午夜的交心、知性的辩论,两人的代沟、中西文化的碰撞,宽容与原则,慈母的威严与孩子的平等诉求,串起了一个个严肃而又感性的话题。龙应台坦言,在亲子关系中她遇到的困难和无力感太多,“我只希望这本人生笔记,能让深陷在两代困境泥淖中的人找到新方法,开启一扇沟通之门。”安德烈说,自己的价值观并没有因为家书往来就发生改变,但是开始更能理解母亲关心自己的方式。

《德川家康》

作者:(日)山冈庄八

出版:南海出版社

历史学家、作家柏杨先生说:“中国有两部书的影响力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德川家康》连载18年,洋洋550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在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这位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人物忍辱负重,从无到有,由弱转强,在漫长的58年奋斗中求生存、谋发展、图壮大,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300年太平。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叱咤风云、曲折传奇的一生。

这部代表日本历史作品最高成就的作品出版之后,受到日本政要、商界领袖及民众的广泛追捧,至今仅日文版的总销量就已超过4000万册,已远远超过一般历史小说的范畴。

《老无所依》

导演:伊桑·科恩、乔尔·科恩

演员:汤米·李·琼斯、贾维尔·巴尔登

乔什·布洛林、伍迪·哈里森

1980年,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一处荒凉的村庄,这里毒品和暴力肆虐。一天,兽医莱维雷伦·摩斯在荒野中意外地发现了几具尸体,尸体旁的卡车上有240万美元和一大包毒品。他想用这笔钱改善家庭生活。四周人迹罕见,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将毒品和现金据为己有。这个决定成为他噩梦的开始,心狠手辣的毒贩头目安东决定找回这笔钱,连环的追逐、谋杀、枪战随即发生。无意中躲过了几场袭击的摩斯终于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死去,他找到了镇上的治安官贝尔。

故事改编自普利策奖得主科马克·麦卡锡200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一座奥斯卡金像奖,三次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让编、制、导全面合作的科恩兄弟跻身世界级大师名导行列。美国著名商业杂志《综艺》评价该片“是部伟大的作品”;美国权威电影杂志《好莱坞记者》称此片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滚石》杂志影评人称它给人的感受,有如开弓前的铁矢,喷薄前的火山,张力惊人。绵绵的忧伤、深刻的人文反思细密地编织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中,配以劲道十足的黑色幽默,堪称是文学与电影艺术的一次完美握手。

《当幸福来敲门》

导演:加布里尔·穆西诺

主演:威尔·史密斯、杰登·史密斯

珊迪·纽顿、詹姆斯·卡伦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厌倦了医疗器械推销员的职业,不甘心庸碌一生的他不顾妻子的反对,下定转行的决心,投入到了奉献颇高却也回报不菲的股票行业。然而,瞬息万变的股票业让经验单薄的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多年来积累的家底被迅速耗尽,房子也被银行抵押。伤痛的妻子离开了他,除了5岁的儿子,他变得一无所有。加德纳带着儿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最潦倒时,父子俩不得不在火车站的澡堂里挨过漫长的黑夜。磨难却从未摧毁父子间的亲情和加德纳的信念,父子深情让坚强的他迸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在历经多次挫折后,他终于拥有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证券公司。

篇5:钝感力读后感

在《钝感力》一书中,渡边淳一从健康、恋爱、婚姻、职场、人际关系、人生等方面阐述了钝感力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可以说是对人生的一种独特的解读,对现代人们有全新的指导和启示作用。该书因被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用来建言安倍内阁,引发日本民众的热烈追捧,成为销量突破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

文中,作者用了十七个章节围绕钝感力进行了论述,语言通俗易懂、平淡平实,事例有趣生动、信手拈来,章节结构连贯、层次分明。作者认为,在健康方面,钝感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动力。它不会造成器官的消耗,会让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降低癌症的患病率,可以让人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在爱情方面,钝感力必不可缺。它是一种让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长久维系的恋爱能力。在职场方面,钝感力可以使人在芸芸众生中出人头地,笑到最后。

在当今社会,钝感给人的迟钝、愚钝、木讷等负面印象可以说是与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主旋律格格不入。可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提倡和弘扬所谓的钝感力呢?

我认为这里所说的“钝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迟钝和愚钝,而是作者倡导的一种凡事不要太过敏感和敏锐,不要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实际上是一种心怀宽容、豁达,集温润、圆融、外圆内方、大智若愚等为一体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悲春伤秋、时常“自寻烦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过于“玻璃心”,一点也不钝感,最后落得个咯血泪尽而逝。而与之相对的薛宝钗则性格温婉、圆润,内心钝感,懂得外圆内方的道理,与大观园中人们的关系较黛玉平滑顺畅。两个人的不同命运,我们也可以看到钝感力的重要作用。有时候,适当的钝感是一种沉默有力的回击。

喜欢《钝感力》不是因为他的内容有多精准,文笔有多华美,情节有多吸引人,而在于作者的另辟蹊径,其对钝感力的这种全新的提法,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看待生活和人生的角度,而这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容易忽略和视而不见的。

篇6:《钝感力》名著读后感

首先,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在夏天蚊虫叮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有一部分人的体质,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反应过于强烈,出现红肿甚至过敏。过敏,在医学上的解释是免疫系统过强,例如花粉过敏,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苦恼。这时候是不是希望我们的免疫力“迟钝”一点呢,身体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

其次,对工作的好处。

上级布置工作,某位同志反映很快,工作效率也很高,加班加点做完了。可是如果领会错文件意图,不仅白费功夫,甚至还有可能被领导批评。而如果稍微钝感一点呢,接到工作任务后研究清楚、理解透彻,再不明白可以多向领导请教后再做,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么个道理。

最后,对日常生活的好处。

在生活中避不可免的会发生和朋友、同事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候如果你心灰意冷、自我否定,甚至和大家发生冲突,长此以往朋友可能越来越少。这时候我们是不是需要钝感了?你反映迟钝一些嘛,等情绪平静下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钻牛角尖,最后朋友之间多多理解,友情也会越来越深。

篇7:《钝感力》读后感4000字

吉凤来

近来偶读到渡边淳一先生撰写的《钝感力》一书,渡边先生是位医学博士,行医多年。后弃医从文,开始文学创作。本书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就是想告诉大家:并非只有灵活和敏感是才能。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是生存最重要、最基本的才能。全书只有10万余字,花了一个晚上看完全文,受益匪浅。这本书中关于在工作、生活、家庭以及健康方面所提出的见解,我认为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作者据此分章论述了在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和作用,并从医学角度出发,阐述其合理性。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化、冷漠化的时代,学会降低敏感度,保持宽容、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将是化解各种人际危机、矛盾和冲突,建立和谐人生状态的重要法则。我在本文中从身体、工作和生活三方面详述钝感力的作用。

一、身体方面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的夏天,天气炎热,我经常和哥哥在户外乘凉,露出的胳膊和小腿被文字叮了,我会慌忙拍打,赶走了蚊子,之后还是感觉痒,于是开始抓挠,结果被叮的地方很快红肿起来。有的时候抓挠多的地方,皮肤就会糜烂,变成湿疹。相反我的哥哥只是轻轻拍打一下赶走蚊子,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种情况下,很明显敏感的我,钝感的哥哥,谁都能看得出,在应对蚊子叮咬的瘙痒时,哥哥的皮肤更健康,而我的皮肤则太敏感,容易受伤。皮肤过于敏感的人,在被蚊虫叮咬之后,如果一直抓挠患处,很有可能造成皮肤溃烂、发炎。而此时,反应迟钝的皮肤就显现出了优越性。

现在各种各样防治疾病的报道不绝于耳,其实没必要想的过于复杂,对健康最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全身的血液总是能顺畅地流淌。为此,需要让全身的血管一直处于舒张状态,控制血管的神经叫做自律神经。尽量避免刺激自律神经,让其总是保持一种放松的状态。这对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极为关键。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控制,两者作用相反。交感精神随着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的加剧,会使血管变窄,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反,可以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放松情绪。所以,要想让血液循环畅通,就需要努力使交感神经安静,让副交感神经活跃。一般来说,精神紧张、不安、焦躁,以及情绪上的愤怒、憎恨甚至处于寒冷环境等,都能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而高兴、舒服的时候,神清气爽、开怀大笑,或处于温暖的环境,交感神经处于平和、松弛的状态,能使血管舒张。不仅如此,医学发现,胃溃疡的形成原因除了暴食暴饮之外,精神上持久的压力及慢性疲劳也是重要原因。加拿大医学家赛里埃通过实验证实了胃溃疡与精神压力的关系,并提出了精神压力学说,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增加自律神经的负担。有钝感力的人,其自律神经不会时常陷入异常的刺激当中,能够让血管一直保持舒张状态,从而使血液可以畅通无阻地流遍全身。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过于敏感的话,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会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关于这方面的钝感力,我不得不说说我的奶奶,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六岁啦,每天依然神采奕奕,生活中不需劳烦儿女照顾,在我的印象中,她做事缓慢而有序,至今我从未发现她发过一次火,依然可以把家里家外大大小小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她自己在家前后院子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每年回家她都拉着我们一家逛逛的她的菜园子,而且还可以品尝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

由此看来,对于身体来说比起敏感,“迟钝”更好、更胜一筹,这一点不言自明。

二、工作方面

书中描述渡边先生在初出茅庐时,曾经加入了一个名为“石之会”的文艺沙龙,结实了一位O先生。沙龙的成员有三十多名,经常聚会交流。后来,这些作家中产生了五六位获得直木文学奖或芥川文学奖的功成名就的作家。那时的O先生,被作者认为最有才华。作为刚入道的作家,约稿少,经常被编辑退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很多作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少都会受到打击。但和其他作家比起来,O先生高于他人的才华,以及极强的自尊心,使他受到的伤害更大,于是便没有那么容易振作起来。即使偶然接到编辑的约稿电话,当别的作家都试图抓住机会,不惜以夸大其词的方式显示其积极进取的印象时,O先生则显得非常消极,根本没有创作新作品的欲望和斗志。就这样,由于创作没有新进展,编辑很难再打电话询问,慢慢形成恶性循环。最终,O先生慢慢失去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后,在文坛的主流杂志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从此销声匿迹于文坛。为什么会这样?像O先生这种性格的人,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处于周围掌声不断的境遇中,他的才华也许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没准儿已经成为大作家。相反,风向一旦发生变化,O先生恐怕就难以及时调整好心态,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时间太漫长,结果失去了重整旗鼓的机会。

书中渡边先生又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他曾在札幌大学附属医院当过多年的整形外科医生,遇到了一位特别喜爱在手术中斥责下属的主任教授。日本的医院,严格实行论资排辈,上司拥有绝对权威,下属被提点、训斥是家常便饭。这位主任教授更是严厉。每当在手术中被主任没完没了的训斥,很多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沮丧、委屈和畏缩。但作者很快发现,主任教授的第一助手S医生,虽然被训斥的最多。但是每次都跟没事一样,除了回答“是,是”,手中的事情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手术中经常的情况是,一边是主任喋喋不休的斥责,一边是助手貌似唯唯诺诺的应答。不仅如此,这位助手更厉害的一点是,在手术中被主任那样斥责,一旦手术结束,他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舒舒服服地泡澡、喝酒,和同事谈笑风生,以惊人的速度把一切不快抛之脑后。相反,也有那种稍稍受到斥责就备受打击的医生。尤其是那些出生良好,在溺爱中长大,没有习惯被人斥责的医生,一两次的斥责,便失魂落魄,一脸阴沉,甚至有喝了闷酒在外边闹事的。就这样,S医生在训斥中依然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不断近距离地掌握主任教授手术中的要点,后来成为医疗部最出色的外科医生。再后来,S医生当上了札幌一家大医院的院长,如今是名誉董事长。在一次同门聚会闲聊中,作者发现S医生依然还是那种风格,不论别人说什么,他还是“是,是”点头而已。那种轻声细气的样子,和过去如出一辙。作者突然恍然大悟,原来,S医生根本就没有怎么认真听人讲话,对方怎么说,他并没有一字一句听进去。如今,S医生已经75岁高龄,却无病无灾,神采奕奕。

由此看来面对工作中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在这方面人们的感觉各不相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才能开朗、大度地工作下去。只有拥有这种钝感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出人头地。

三、生活方面

所谓结婚,婚姻生活就是意味着“一对男女被一时的热情驱使走到一起,在狭小的房间里共同生活”。

一对结婚多年的模范夫妇,吵架原因竟是牙膏管。丈夫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习惯每天挤完牙膏从后面卷起一点牙膏往前挤,消除按压留下的凹痕。可他太太对这种事满不在乎,爱怎么挤就怎么挤,总会在牙膏管上留下好几处凹痕。他对这些凹痕挺在意,为了消除太太在牙膏管上留下的凹痕,他每天都要做一番修补。然而一天早上,这位丈夫终于不堪忍受,对太太爆发了:“我说你呀,挤过牙膏之后,要像我那样好好从后面卷起来,去掉凹痕!我讨厌你这种马虎劲,用完牙膏后牙膏总是!”太太一听,反而瞪着他说:“你这个让人讨厌的人……”一口气发泄出来的指责竟是他的三倍,于是两人大吵一架。男女双方无论成长环境、兴趣爱好,还是个人教养、价值观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同一屋檐下,各种不满和琴瑟失和的情况肯定难以避免。争吵一定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此时,钝感力就十分重要了。拥有钝感力的人,是不太会去计较像挤牙膏这样的小事的。而且不管哪一方拥有钝感力,对另一方的抱怨、计较都不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对方说不定也会慢慢变得随和、不拘小节。当然,过于钝感也令人棘手,关键是夫妻双方的钝感恰到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讲,结婚生活其实就是一条漫长的容忍之路,拥有钝感力才能使婚姻生活幸福。

融入环境才能开心生活,针对种种外界变化,很快适应环境能力,拥有这种能力,不仅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去了别的城市也能马上融入其中,生活下去。即使去了外国,在自然环境、人种和文化都不一样的世界里,也能开心积极地生活。在现今的国际化时代,不论到哪个国际,在哪种自然条件下,吃了当地的任何食物都能保持健康。没有比这样的环境适应能力更好更强了。拥有正面的钝感力,在任何环境下与任何让人打交道能生存下去。记得今年一月份在拉萨的第七天,由于高反感觉头部还是昏昏沉沉,从拉萨暖心公司到宾馆,进入电梯后,按上3层按钮,只听“咚”一声,电梯里的灯忽然熄灭了,眼前一片漆黑,以前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中看到这种困境,现在居然让我实际经历了,昏沉的大脑顿时清醒过来,脑袋一片空白,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恐惧,试着按铃、拍打电梯门无果后,脑袋上不时的炸出几颗汗珠,怎么办怎么办?打开手机也无信号!现在能做的事只能是等待,当时还真不知道此行能不能走出这个电梯?想的更多的是对家人亲人们深深的歉意,后悔没给自己多买几份保险,想着来拉萨的两年多遇见的人做过事情等等的胡乱思绪,想想看如果当初看过《钝感力》一书,身上有着这样钝感力,在一个人被困在电梯里的三十多分钟也许不会那么孤独无助了,但这三十多钟的电梯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今后的生活及对未来的思考。

篇8:略谈现代校长的钝感力修养

一、校长钝感力修养的内涵及意义

“钝感力”一词最先由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提出。在渡边淳一看来, “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 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 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这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像一种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 它不等于迟钝, 它强调的是对困难境遇的一种忍耐力和坚持力, 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智慧。“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作为一校之长, 必定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打击, 俗话说, “不痴不聋, 难做家翁”。事实上, 在许多成功校长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只要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坚定不移, 校长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或打击时, 都可以泰然处之。其实, 有时“慢一拍”也是成功的节奏, 正如《孟子·公孙丑上》所讲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今天我们常用来比喻强求速成反而坏事的道理。总之, “欲速则不达”, 钝感力是现代校长的一种生存智慧与管理风格。

具有钝感力修养的现代校长, 更容易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求得自身的心态平衡及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从而取得管理上的成功。作为校长的个人修养, 钝感更有助于低调做人。我国传统文化主张君子不仅要修养其“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襟, 还要修炼至“呆若木鸡”的境界, 此为“王者之道”, 这也正是强调了钝感力修养的重要性。钝感力赋予了“难得糊涂”、“以柔克刚”、“以退为守”、“以静制动”、“韬光养晦”、“后发制人”、“养精蓄锐”和“大器晚成”等词语以新内涵。事实上, “拙愚亦是大智大慧”、“退为钝之盾”, 钝感力不是愚钝, 更不是麻木不仁, 而是“吹尽黄沙始到金”、“退后一步天地宽”的缓冲力, 是后发制人的爆发力。而这种力量来自于个人修养与品格。从这一意义上来讲, 钝感与缓慢亦是一种神圣的节奏。

但凡怀有宏图大志者, 想要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成就一番事业, 就应该具备钝感力修养, 做一个“大智若愚”的开拓者。孔子讲过:“刚、毅、木、讷近仁。”他认为,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刚强、质朴、谨慎, 那就具备了接近“仁”的品德。其实, 这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品格正是钝感力的另一种表现。正所谓“天不言自高, 地不言自厚”、“有麝自来香, 不用大风扬”, 现代校长也盖莫能外。

二、现代校长钝感力修炼的策略

现代校长的钝感力不是天生的, 而是来自于其管理实践的锻炼和修养。例如, 校长需要锻炼自己的“耐性子”。在该迟钝的时候要迟钝, 不便当场表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急着去表露。又如, 校长需要锻炼自己“慢半拍”的能力, 人都有敏感的反应, 但很多时候, 人的行动不必太敏感, 特别是在重大决策前一定要冷静判断, 想好了再行动也不迟。另外, 校长还需要锻炼自己“答非所问”的能力。总之, 现代校长钝感力素质的修养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智慧与策略。

(一) 深度的思考与慎独

常见一些新校长血气方刚、踌躇满志, 上任伊始便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搞改革。然而, 这些改革往往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究其原因在于, 很多新任校长由于缺乏“钝感力”的修养, 没有通过冷静、细致的观察与深入到位的思考, 对学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没有清楚的把握, 鲁莽行事。成功校长的钝感力修养则来源于其对学校管理问题长期的深度思考。我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君子慎始”是冷静者的哲学。作为一名校长, 经常保持这种慎独品格和反思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成功者不在于心急如焚, 而在于心静如水。新官上任先“拾柴”是为了更好地“放火”。当然, 这与提倡校长要具有大胆开拓、勇于探索的精神并不矛盾。这是因为开拓和探索必须建立在尊重实践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成功的校长不仅要“有胆”还要“有识”, 不仅要“勇于”还要“善于”, 惟其如此,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负师生员工的期望。

“慎独”讲究一种“悔后制己”的功夫, 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悔”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 是良心发现之后的自我谴责, 是叩问自身的一种心态, 是趋吉避凶的重要前提, 是道德力量的自觉回归。弥天的罪过, 挡不过一个“悔”字;超群的智慧, 敌不过一个“悟”字。“悔”、“悟”二字, 是“去恶迁善之门, 起死回生之路”。作为校长, 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 难免会有决策失误之时, 如何在失败中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失误, 如何以宽恕的心态来面对过去的对手, 赢得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悔中求悟”正是人生之法宝。反思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人只有善于从悔悟中觉醒, 才会以新的热情、力量和乐趣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这是现代校长形成钝感力修养的明智选择。

(二) “如理乱麻”的理性和“大度能忍”的胸怀

钝感力修养切忌“快刀斩乱麻”的风格, 尤其是在新时期, 学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 需要校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均随之改变。乱麻当“理”不当“斩”。乱麻的特征是矛盾多、头绪乱, 常常是真真假假绞在一起, 是是非非各执一端。如果在此种情况下挥刀一斩, 结果只能是使一团乱麻变成了两团乱麻, 真可谓越斩头绪越乱、越斩矛盾越多。在学校管理过程中, 校长常常“斩”错了事情, 酿成了冤假错案, 埋下了不幸的种子。可以说, “斩乱麻”是感性行为, “理乱麻”是理性行为;“斩乱麻”动手, “理乱麻”动脑;“斩乱麻”靠敏感力, “理乱麻”靠钝感力。相对而言, “理乱麻”比“斩乱麻”要高明得多。而这种善“理乱麻”的钝感力的底蕴则是现代校长的文化、知识和智慧。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能忍的大度和宁静的心态就是一种钝感力。对校长而言, 管理学校会遇到一些不顺, 甚至会受到一些委屈。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挫折, 需要现代校长修养出一种“能忍”的大度, 这也是钝感力修养的一种表现。学会原谅他人、容忍他人, 是产生钝感力的原点。当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遇到挫折, 或被师生员工误解, 或被上级错怪, 或身遭厄运、难以自拔时, 只要想到“否极泰来终可待”, 就一定会心定则神安, 神安则气升, 气升则力壮, 就能化解心头冻结的冰霜, 就能迸发出心底埋藏的巨大潜力, 增强“恒忍之心”, 从而产生战胜厄运的信心和决心, 做自己命运的舵手。

(三) “后发制人”的韬略和“以柔克刚”的睿智

对个体而言, 性格的轻浮急躁和稳重冷静是相对立的。作为成功校长, 切忌心气浮躁, 越是复杂的学校管理问题, 越需要校长沉着冷静地作出正确判断。因此, 校长必须牢记“审慎析疑”, 努力培养沉着、稳重、冷静的气质和性格。无论是应对何种情况, 校长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这种“后发制人”的韬略是校长钝感力修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而“柔”是中国古代道家所主张的养生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孔子重仁, 孟子重义, 老子重柔, 墨子重兼。中国道家的鼻祖老子, 最早在《道德经》中提出人的“欲刚必以柔守之, 欲强必以弱保之”, “兵强则灭, 木强则拆, 柔弱者生之徒, 坚强者死之徒”。意思就是说兵太强了, 就会树敌太多。高大强壮的树木容易引人砍伐, 也很容易被大风摧断。烈风可以吹断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 却奈何不了一根细细的小草, 铁锤可以砸碎硬硬的石块, 但锤不坏软软的棉被。软棉棉的太极拳却能无敌于天下, 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在学校管理中, 校长也应该运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学校是个小社会, 师生员工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 校长要学会正确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冲突。当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时, 校长要坚持以理服人, 学会留有情面, 学会以柔克刚。因为迂回的、间接的和柔弱的方式完全可以以理服人, 而且不至于留下隐患。“柔”本身是一种钝感力, 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成功的校长应该正视它、弘扬它、运用它, 将老子教诲世人的“以柔克刚”的处世之道运用于做人和学校管理方面, 就是一种钝感力修养的睿智。

(四) “厚积薄发”的积累和“难得糊涂”的心态

作为校长的一种修养, 钝感力还强调一种“厚积薄发”的积累功夫。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集腋成裘, 聚砂成塔。当事物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这里的积累主要指学校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日积月累。学问和技能的积累好比是一座金字塔, 基础越广阔、深厚, 其塔尖就越高。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校长, 校长不仅要积累自己所研究的学校管理的专门知识, 还要积累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知识, 因为任何知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正如《礼记·中庸》所云:“人一能之, 己百之;人十能之, 己千之。”厚积才能薄发, 水到才能渠成。同样, 当校长的人格、知识和能力素质修养到一定功夫时, 一定会有“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骄人业绩。

同时, 由于学校管理纷繁复杂, 作为校长, 需要有“难得糊涂”的清醒。从认识论角度来看, 客观世界既是模糊的又是清楚的。现代模糊数学理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今, 模糊数学在自动控制、癌细胞识别、计算机诊断、能源规划、物理探矿、气象预报、环境保护、小麦亲本分类、河流分类、岩石分类、亲缘与遗传分类、地貌形态和心理模糊性测量等方面都得到了运用。模糊哲学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因为“模糊哲学”常常比“清楚哲学”更准确。因此, 可以判断, 主观世界“呆头”的人往往并不“呆脑”, 反而对客观世界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世间许多“非常的成功”, 是以“非常的呆拙的手段”达成的。在生活中“得中求得”, 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 而真正重要的是在“失中求得”, 这需要智慧, 也是聪明人与平凡人的不同之处。

(五) “急流勇退”的胆识

当一个校长正处于功高可居、春风得意之时, 最容易盲目自信, 被胜利和成功冲昏头脑。因为功成名就历来是人生难处的关节, 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如自知难以在急流中搏击奋进, 不如急流勇退。人生变故, 犹如环流;进退得宜, 亦悦亦福;势盛则衰, 物极必反, 当退不退必受其乱。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 是生活的规律。因而我们在鲜花、掌声、功名面前不仅要知足, 而且要知止, 有自知之明;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偃旗息鼓、收帆泊船, 并非悲观消极, 放弃目标和追求, 而是明智地退出矛盾的焦点, 从而理智地掌握和操纵自身的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发展。在现实社会中,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 校长要勇于让出自己的位子, 这是为了让后来者脱颖而出。这是因为, 退却不是失败, 所谓“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高明的校长“急流勇退”, 一定能开拓出一片“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新境界。

特别是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 校长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做到适可而止, 见好即收。因为急流勇进是一种勇敢, 急流勇退是一种智慧;急流勇进固然很难, 但急流勇退更加不易, 能急流勇退者, 实在是大勇大智者。

上一篇:校生活部工作总结下一篇:永州道县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