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2024-04-24

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共8篇)

篇1: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1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3,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只要你认真学习,就知道小女孩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4、边读边写,识记生字。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课文边思考:(1)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2)你对这个小女孩有什么感觉?

(二)、自由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讲授第一段

(1)教师范读课文

(2)师:在万家喜庆团圆、都在准备丰盛菜肴过年的大年夜,在又冷又黑的晚上,小女孩还要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可怜吗?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天冷极了,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关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光”是不是没有头发?是指什么?(是指没有帽子戴)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没有人关系疼爱她,小女孩很可怜。

(3)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想些什么?(指名讲,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四)再自由读课文,可以小组读,个人读,找出你喜欢的一段。

四、巩固练习:

辨字组词:

烤()焰()烘()橱()

考()掐()哄()厨()

五、结束语:同学们,究竟小女孩想的跟你们想的一不一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讲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在有了对第一课时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背景、环境渲染、小女孩的外貌描写)了解,为本课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我采用第一次点燃火柴的部分,由师生共学。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燃火柴自学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法:“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朗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课件展示5次幻象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

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6767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景

(残酷、悲惨)———————(美好、幸福)

寒冷(温暖)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欢乐)圣诞树

孤独(疼爱)奶奶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篇2: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农远”落户农村,这对我们农村教师和孩子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决定再次利用“农远”资源。孩子们一听说甭提多高兴,还没等上课铃响,早已坐在多媒体教室,开心地等老师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全文溢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所以在教学时我决定以“爱”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

【案例描述】

〖片断一〗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

生:可以吃好吃的东西。

生:可以穿新衣服和家里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生:可以尽情地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可真幸福呀!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大家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小女孩吧!(播放“农远”课件并配上《二泉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课件,听录音,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太不可思义了,那么冷的天,她居然光着脚,她太可怜了。

生:她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都是补丁打补丁,我很同情她。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和小女孩比,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呀!

(我很得意自己的教学设计,似乎一切都顺着自己的思维在前进,正准备接下来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忽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小女孩家那么穷,没有的吃又没有的穿,她的小脚怎么还长得那么胖乎乎的?

(我一时间被问蒙住了,仔细看看课件,再看看书本上的插图,这小女孩的手和脚的确有点胖,这和小女孩的出生似乎相悖很远。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却从来没发现这一点,是教材印错了?还是课件弄错了?正常的观点来看小女孩应该长得很瘦。我一时间也无法解释,但我知道: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疑问,发生意外时,老师要尊重每个学的思想,顺应学习中的矛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于是,我不动声色,准备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

师:是呀!这个小女孩的脚的确有点胖,陈华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讨论讨论。

(顿时课堂费腾起来,过了几分钟陆续有几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这么冷的天,又下着雪,而小女孩却光着脚,那双脚可能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生:而且书上不是也说了吗?“一双小脚被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我真想拿一双棉鞋给她。

生:老师我们这一组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自己也是每到冬天手和脚都长冻疮,就会肿起来。小女孩那胖乎乎的脚是被冻的,她太可怜了。

(说到这,教室的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我分明看到有几个女生眼带泪花。我很吃惊,孩子们的心竟这么的细,竟分析得这么透彻。这个小意外,远远胜过我煞费苦心才想出来的教学设计。她们完全被小女孩的可怜,深深打动了,无形中激起了她们的同情心。)

〖片断二〗

(当播放完第三部分──“小女孩冻死街头”的课件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么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帮她吧!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么帮助她呢?

生:老师,我会请她到我家来,让她做我的小妹妹,让她吃好穿暖。

生:我会发动全班同学凑钱,让她和我们一块上学。

生:假若我有一块饼干,我会分给她一半,有新衣服先给她穿,我要让她分享我的快乐,我的幸福──

师:老师真的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可是你们的爱心小女孩她收不到,因为她生活在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呢?

(思考片刻。)

生:老师,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生:老师,我建议我们六⑴班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苦。

生:虽然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案例分析】

回顾这两个教学片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短短几十分钟内,孩子们的“爱心、善心、同情心。”伶伶俐俐地流淌出来,我不禁深深感悟到“爱”的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灵魂的雕凿”。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对学生各种爱的陶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爱”的教育充分地体现,下面就这两个教学片断,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1、巧妙迁移──引导“爱”:

教学中我通过与学生谈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大年夜幸福与快乐,从而话锋一转,很自然地迁移到课文中。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让小读者与文中的小女孩作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哀,从而“披文入情,心生怜悯”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心。

2、渲染情境──流淌“爱”:

“情”与“境”关系十分密切,情能移境,境能生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生活情境,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的心灵,我设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爱”。

我在这两个教学片断中,充分运用“农远”课件,再配上凄美的《二泉音乐》,创设一种如歌如泣的境界。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无形中由画入情,由情入境,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神觉无形中融合为一体,深深陷入对小女孩的同情,他们的心灵由此在颤动,我分明地看到“爱心”在流淌。

3、把握“契机”──传递“爱”:

当学生要“一吐为快”时,我们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思维,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动情点,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教学第一个片断中,当学生发现小女孩的脚太胖时,我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及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小女孩的脚是被冻的,并由此想到自己。让学生深深体味到小女孩的命运悲惨,由此产生对当时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动情的时刻,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帮助小女孩”,便让学生说说如何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于是孩子们畅所欲言:“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发动一次募捐帮助我校低年级的王平同学,因为他家很穷;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命运的人──

篇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

一、课前谈话,巧妙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听了主持人的介绍,你们知道我是来自哪里的老师了吗?

生:甘肃兰州。

师:听得真仔细,那让我来猜猜你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吧。我猜你们一定对我的家乡充满了好奇,对吗?

生:(齐)对!

师:我的家乡兰州有五张文化名片:一条黄河穿城而过,一碗牛肉面享誉天下,一本《读者》销量亚洲第一,一座中山桥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一尊黄河母亲雕塑意味隽永。希望同学们有机会都去兰州玩儿,好吗?

生:(齐)好!

师:我继续来猜猜你们心里想的吧。在这样一个体育馆,有摄像机,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猜你们心里一定很紧张。我猜对了吗?如果猜对了,请站起来,鼓励我一下。(七八个学生陆续站起来)

师:这回我猜得不太准,看来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比老师还要好。同学们,你们觉得想要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生:不容易,因为别人心里想的,你听不见,也看不见。

师:的确如此,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就用这样一张图来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出示“冰山一角”图片)我们每个人所能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很小的一部分,而人物的内心就像大海中隐秘的这部分,有限的文字对于深邃的内心来讲,表现力远远不够。因此心理描写的训练,无论对于大作家,还是我们未来的小作家,都非常重要。(板书:心理描写的训练)

师:上课!

二、一次练笔,展现起点———牛刀小试显真功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情景和人物的表情,想想他们各自心里都在想什么。瞧,他们闪亮登场了———(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师: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你的练笔对象,写一写他的心中所想。把这个片段写在你作业纸的“作品一”处,时间3分钟。开始!

(学生练笔)

师:时间到。同学们,如果你还没有写完,在汇报的时候可以口头来补充,好吗?谁来读读你写的?

生:我选的是第三幅图。这个孩子觉得他妈妈的唠叨很烦,他多么想逃避妈妈这种无休止的唠叨,找个清静的地方躲一躲啊。

师:你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了这个小男孩的心中所想。我们把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称之为“旁观分析”。(板书:旁观分析)这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心理描写的方法。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我选的是加菲猫这幅图。我写的是:哇!才给我这么点儿食物,我三两下就把它们消灭了,还不够我塞牙缝儿呢。乔恩,我亲爱的主人,你也太抠门了吧!

师:你用加菲猫的口吻写它的心中所想,这种方法叫“内心独 白”。(板书 :内心独白)

师:同学们,刚才在“作品一”中大家用到的这两种方法,是描写人物心理常用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学习心理活动描 写的另一 种方法———用幻象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板书:幻象)

三、由读学写,领会方法

(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火柴的图片)

师:一个寒冷的大年夜,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个小女孩在饥饿和寒冷的胁迫下蜷缩在墙角。当她因为寒冷擦燃火柴时,在火柴的微光中她看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大火炉,那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

生:小女孩还看到了一只烤鹅,烤鹅的肚子里填满了梅子和苹果,正向她走来。

生:她还看到了一棵又大又漂亮的圣诞树。

师:还有呢?

生:小女孩还看到了疼爱她的奶奶。

师: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吗?

生:(齐)不是。

师:不是真的存在,但却分明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幻象。在安徒生描写的几个幻象中,你对哪个印象最为深刻?请你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讲一讲。

生:我对第一个幻象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小女孩当时特别冷,因为冷她想到了要取暖,所以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出现在她的眼前,那火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

师:你发现安徒生透过大火炉的幻象,实际表达出了小女孩心中———

生:对温暖的渴望。

师:大火炉的幻象直指小女孩心中 的渴盼。 还有谁想说?

生: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的时候,因为她非常饥饿,需要食物来填饱肚子。而这一天又是大年夜,所以她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一大桌丰盛的美餐,还看到烤鹅背上插着刀和叉一摇一摆地朝她走来。

师:嗯,这个幻象同样表现出了小女孩的心理活动。那接下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看看这几处幻象描写的片段吧。(出示)

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 一根烧过 了的火柴梗。

师:请你读读写幻象的画线部分,说说哪里写得精彩。

(学生品读)

生:我觉得大火炉写得精彩,因为通过它我们就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心理。

师:那你觉得把“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这半句去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样就没有了细节。文章中如果没有了细节描 写 ,就会显得 非常生硬。

师:有见地,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师板书:细节)这句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才让整段话变得熠熠生辉。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我们看了以后印象才更深刻。写幻象更是如此。我们一起再来品一品。

(师生齐读该句)

师:再来看另一个我们刚才交流过 的、留给我 们印象深刻的幻象。请你读画线部分,看看哪个地方写得精彩。(出示)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生:我觉得“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一处很精彩,因为这个时候小女孩已经饿极了,走不动路了,她特别渴望有一只鹅 能飞进自 己的嘴里来。

师 :淋漓尽致 地描写出小女孩饿极了。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好。这种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因为小女孩此时特别渴望美味的食物,所以她仿佛看到一只烤鹅摇摇摆摆地向她走来。这个幻象很好地表现出了小女孩的渴望。

师:你谈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幻象不一定是生活中有的,它可以基于生活,也可以超越生活,比生活更奇妙。(板书:奇妙)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感受。

(教师读描 写现实的 文字,学生读描写幻象的文字。)

四、二次练笔,迁移运用

师:瞧,安徒生就这样用他的笔,在现实与幻象中来去自如。接下来,让我们再次看看刚才练笔时的这几幅画面,这回请你用安徒生的办法来写一写你在“作品一”中表现的人物心理,完成“作品二”。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快览,了解学情。)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没写完的同学继续写,写完的同学请你接着完成下一项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修改清单”完善自己的习作。(出示“修改清单”)

仔细读一遍“作品二”,看看:

(1)有幻象吗?能否表现人物的心理?

(2)你用细致的描写让幻象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了吗?

(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五、评议展示,完善提升

师:先修改到这儿,下面请大家来展示自己修改完善后的“作品二”。谁愿意一展文采呢?请你来。

(指名学生上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品二”。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小男孩仿佛看到了朋友们对他说:“嘿,兄弟,快出来踢球吧!别管那无聊的作业了。”

“太好了!”小男孩飞快地跑出家门,像逃出牢笼的小鸟,长舒了一口气:“我终于能出来玩了!”

他们一起飞奔在球场上。小男孩个头虽矮,但他奔跑的速度却极快,不一会儿他就轻松突破了对手的防线,带球冲到了禁区,向对方球门开了一个大脚。“ 球进了 ! 我们赢了!”小男孩被队友们高高地抛了起来,可随即他又被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哎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定睛去看,眼前还是那堆 积如山的 作业。“哦,不!”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在写的时候,很巧妙地用上了“仿佛看到了”这样的话语,一下子把我们从现实带入了幻象。(用红笔勾画学生幻象描写的部分)瞧,这些都是他对幻象的描写,不仅细致而且有情节,老师给他四个“赞”。(在学生作业纸上,用红笔圈画相应的赞数。)除此之外,这位同学在描写了幻象之后,又通过小男孩被重重摔到地上的情节,再次回到现实,过渡很自然,因此,我再补给他一个“赞”。(用红笔再圈画一个“赞”的图标)祝贺他,获得满“赞”的好成绩!

师:还有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请你吧。

(另一学生上前,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品二”。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小男孩眼前恍恍惚惚地出现了一个游乐场,他自己正置身其间呢,游乐场里那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在向他招手。正当他疑惑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山一样多的作业竟然不见了。他“哈哈哈”地大笑着,向海盗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可正当他要坐到海盗船里的时候,眼前的东西突然消失了,他使劲揉揉眼睛,却发现桌上还是放着成堆的作业。

师:把你的创作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写这个幻象是为了表现小男孩想逃避繁重的作业,想要放松一下的心理。

师:嗯,这样的幻象的确能表现小男孩的心中所想。其他同学就他的“作品二”有什么想说的?可以肯定优点,也可以提出建议。

生:我觉得他写的幻象不够细致。

师:怎么完善,有好的建议吗?

生:他可以把游乐场里的情形、场面再好好写一写,像有什么好玩的啦,人们的快乐呀都可以写。

师:这个建议不错,游乐场里的情形描写得越细致,就越能表现出小男孩心中的向往。刚才这位同学给你的建议,你接受吗?

生:接受!

师:(在学生作业纸上,用红笔圈画相应的赞数)祝贺你获得三个“赞”,再接再厉啊!

师:看了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展示,相信其他同学也一定跃跃欲试,那么我们就开展一个“我的习作你点赞”的活动吧。(出示点赞标准)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为其“点赞”,指出优点或提出建议 ,最后推荐 一篇在全 班交流。

———通过幻象写心理

———幻象描写细致、逼真

———幻象奇妙,有吸引力

(教师巡视 指导 ,学生互评。)

师:我们看看有哪些同学获得了在全班交流习作的机会。谁先来?请你。

(一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饿极了的加菲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完了一大盘千层面。可尽管如此,它的肚子还是饿得咕咕叫。加菲猫头晕目眩,在饥饿中它看到了自己所有渴望已久的美食,它们全都长着翅膀,争先恐后地朝加菲猫飞来,仿佛若能进入加菲猫嘴里,帮它解决饥饿,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加菲猫看着环绕在自己身边的美食,流着口水笑了。它似乎看到自己吃得饱饱的,挺着大肚子,打着愉快的饱嗝,正左摇右摆走路的样子……

师:我采访一下你们小组的同学。你们给了他几个“赞”?

生:五个“赞”,因为他很多细节写得很精彩。

生:他的想象很奇妙,也特别幽默。

师:你们很会评价。我发现他不仅写了美食的幻象,而且还写了加菲猫吃饱后的幻象,这两个幻象叠加在一起具有极大的视觉容量,让我们看透了加菲猫的心思。你是当之无愧的满“赞”!还有哪位同学想展示?

生:我写的是第三幅图,我是这样写的:(朗读自己的习作)

听着妈妈的数落,他突然觉得妈妈变成了张牙舞爪的大魔鬼。在她那张可怕的脸上有几千张嘴巴,每个嘴巴都在说:“你怎么这么不用心啊,你真是一个白痴,傻瓜!”他吓得连忙捂住了耳朵,不想让这难听的话语再钻进来,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那些话还是刺进了他的耳朵,把他的心刺得像被几千只钢针扎了一样痛。不知过了多久,妈妈的脸又变了回来,可话语还是那么的冰冷、锋利。

师:同学们,你们给他几个“赞”?

生:(齐)五个,满“赞”!

师:全班同学的肯定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位同学,你知道吗?听你读自己的习作,我眼前也出现了幻象,我看到一颗“写作新星”正从这里冉冉升起!

(生鼓掌)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交流只能进行到这里,课下大家可以再继续交流。同学们,这节课上我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在掌握了“内心独白”和“旁观分析”这两种写心理的方法之外,又学会了用幻象把人物心理写活的方法。其实,心理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最后,祝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写心”大师。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所体现的教学思想,简言之,就是“找寻一个习作知识的训练点,制订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设计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有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型写作”。

一、找寻一个写作知识的训练点

从现有的教材引出表达课,要求具有高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语文功底,充分发挥教材的“例文”作用,更要熟悉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1. 基于文本的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创作于去国外旅行的途中,当时朋友在信中寄来三张画片,要求他据此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色的长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到这张画片,受到触动,继而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在这篇童话中,安徒生一以贯之地展现了他“借助于 梦境或幻 象布局谋篇,展示主题”的成功经验,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的情节和次第出现的幻象,是全文的亮点。安徒生正是用这样的幻象来呈现人物内心的渴盼,以弥补现实世界的诸多缺憾,使主题具有深度。艺术起于至微,因此,文中细致入微的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理应进入教学视野。

2.基于教材的解读。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由叶君健翻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这篇童话被选入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著名篇”单元,同时选编的还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学习本组课文,一方面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经典作品的乐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获取表达“给养”,得到经典文化精华的滋养。因而,将本文“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作为读写教学的“结合点”,既可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品析精彩语段,又可以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感悟、运用作者从现实到想象的创作技法,用亦真亦幻笔法,绘五彩斑斓心理,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大有裨益。

3.基于学情的把握。写作知识训练点的选择不仅要对学生的起点状况有所了解,而且要瞻顾知识的链接,循序渐进,层级推进。对于学习主体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此前学过的《学会看病》《穷人》《一夜的工作》等课文中,已接触过不少心理描写,在描写人物时,他们也大多能运用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的方式“直陈”人物心理,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通过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不啻为教给学生心理描写的另一种“特殊武器”。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增加心理描写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实心理描写的内容,有效改变学生心理描写“贴标签”式的浮泛之风,从而在心理描写这一点上有效落实课标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珍视个 人的独特 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制订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

有道是“教材透,才能教法秀;预设精,才能课堂新”。要想上好一堂课,除了要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更具基础性与首要性的“教什么”的问题外,还应制订一个准确、精当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具有明确方向。

1.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做到一课一得。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典范,它所涉及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单就文中描写幻象的部分而言,可挖掘处就甚多,如作者描写幻象次第出现的逻辑、幻象与现实的联系与过渡、幻象描写中的情节与场面等。教学时显然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在把握文本突出特点的基础上,找出其在言语表达上具有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便让所制订的核心教学目标烙上文本特有的印记。鉴于此,我制订的核心教学目标为“学习作者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2.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促进学生言语的生长。如果说“学习作者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需要扎实推进的话,那么立足文本,把“读”的样板立起来,充分发掘安徒生幻象描写中的言语技巧,促进学生言语的生长、内化,对于学生学习运用幻象,生动表达人物心理就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制订本课教学目标时,我的表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融合在了一起———复述、赏析文中几次出现幻象的片段,感悟、运用安徒生的表达技巧,掌握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 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留有生成的空间。一堂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指向学生,以促进学生言语经验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基础。但这种预设并不是僵化固定的,而是动态开放的,要留有生成的空间。执教本课,我拟定了一条检测核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延伸目标———运用以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生动展现练笔对象的内心世界。这一目标中“生动展现练笔对象的内心世界”留有很大的生成空间,因为每个学生对练笔对象内心世界的解读不同,受他们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为练笔对象所虚构的幻象也各不相同。学生原有的言语经验和个性化的表达,使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也使教学现场更加灵动、生动。

三、设计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

明确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顺应学生学情,就比较容易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1. 聚焦“两个水平”的差异,把教材文本作为“学习支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达到新的发展水平。聚焦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以虚写实”的心理描写,其难点在于它超出了学生已有的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等心理描写的知识经验。因为不能逾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跨越式教学,所以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原有的心理描写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然后借助教材文本的 范例“搭 建脚手架”,再通过引导复述文中几次幻象的精彩片段,唤起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再现,从而进入课文情境,积累、内化课文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洞悉文本的写作秘妙。实践表明,运用教材范例这一“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对“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这一隐性知识的体悟与理解,构建新的心理描写“图式”,再通过即时性的片段训练,花较少的时间,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迁移,获得写作能力上的提高。

2. 设计“两次练笔”的分解动作,把写作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写作是一种能力,作为心智技能,其教学策略应该是在传授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尝试程序性知识。应像体操教练那样,从训练分解动作开始,逐步让学习者形成连贯、自动化的整体动作。开课伊始,我当即布置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的实践,并借此作为本课习作教学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开展后续教学。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心理描写的方法后,我布置学生进行第二次练笔,即在“一次练笔”的基础上,创设相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以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再试身手,展开创写活动,教学呈现出了动态生成的态势。实践证明,教学中“两次练笔”的设计,体现了“化知识为能力”的思想,它使艰涩的写作知识内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学生在动态的写作 中习得了 规律 ,并将其转化 为自己的“ 表达图式”。

3. 体现全程指导的过程,使习作评改、交流有的放矢。回顾本节写作教学,我除了在学生“习作前”的指导上下足功夫外,对学生“习作中”和“习作后”阶段的指导也是不遗余力。比如,当学生完成“练笔二”后,我适时出示了“修改清单”,引导学生对照修改,改变了学生修改作文“无标可依”的局面。此外,“修改清单”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1)和问题(2)的设计具有层次性,能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习作的交流、展示阶段,我相继展示了两篇不同水平学生的课堂练笔,然后基于学生的习作现状,紧扣训练点评价“点赞”,使评有引领。紧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写作内容,把他们分类组织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我的习作你点赞”活动。因为前面教师示范“点赞”的评点到位,同一组学生又有相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体验,所以,在“作者圈”交流习作时,学生就能很快根据评价标准为同伴给出相应的赞数,准确指出习作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分享感受、沟通交流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一节课的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这节课的施教过程中,如果我对教学实施阶段的学情判断再精准一些,引导再精妙一些,这节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评析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教学中,牛老师充分挖掘文本的例文功用,引领学生由读学写促其发展。笔者现在要交流的与其说是评析,不如说是把牛老师此次课堂教学这一优质资源,作为“例课”,站在观“气”的角度,来分享学习体会。

气 ,有人气、文 气、地气……万物皆有其气。人气,可指人的心气与情绪;文气,则指文章的 气势及连 贯性 ;地气,可指地球的磁场和能量。

那么,课气呢?当为课堂教学的气势与景象。从内在来看,为整堂课的逻辑力量,即课堂教学结构,如目标明确、流程连贯、层次分明等;从外在来观,为课堂中显现出来的节奏魅力,如教学程序的快慢、缓急,教学操作的轻重、强弱。

牛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本人认为即 做到了以 “气”养课,课气动人。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层递,改评结合,丰展逻辑力,立显结构美

一堂课有如一篇文、一幅画,围绕立意自有它内在的行文线索和外在的呈现结构,转承勾连处步步递进、层层叠加,彰显着其逻辑力量和结构美态。

本节课教学亦如此。核心目标着力于一点———学习用幻象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教学遵循并体现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逻辑顺序:谈话引入题→“一练”明起点→读悟学方法→“二练”显发展→修改促运用→评议享收获。

其中,学生由当初不识“幻象”法,到最终能运用幻象写心理。他们这种生长、发展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在牛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真实而生动。“一练”时学生呈现原生态,“二练”时教师巧妙设计“同材异写”(仍用“作品一”中的素材,改用“幻象法”表现人物心理,完成“作品二”),学生学以致用再次练笔。写罢仍不休,一份“修改清单”让学生进一步清楚本次练笔的目标,做到有“的”改文。一次自能修改,引导学生学会观照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自我;一次相互评议,教会他们发现美丽、懂得欣赏、学会品鉴、展示风采。

于是,此次写作的历程,便形成了学生一次蜕变的成长历程,学生走得主动,教师引得无痕。如品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段落时,教师一句“在安徒生描写的几个幻象中,你对哪个印象最为深刻?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以学定教、由学导教。教师收放自如,角色隐匿而不乏力。又如“一练”时,教师一声“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作为你的练笔对象,写一写他的心中所想”,孩子们便独立而积极地完成了“作品一”。学生多处的自主状态,让课堂立体丰满且生机勃勃。

二、轻重相宜,快慢有致,力呈调控力,尽展节奏美

一堂课的教学,可以像一支乐队演奏优美的乐曲,其轻重、缓急、高低、扬抑,皆恰到好处地在预设的基础上妥帖自如地调控出应有的节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牛老师俨然就是乐队的优秀指挥,带领着孩子们徜徉在“用幻象写心理”的快乐体验中。

1. 轻 描 淡 写 入 主题

牛老师在引入本节课训练点时,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课前谈话,引出心理描写的重要性。教师作出两次猜测,轻松切入主题。二是“一次”练笔后,相机归纳出常规心理描写的方法,顺势引出“幻象法”。两个步骤一气呵成,毫不矫情。

2. 浓墨 重 彩 悟 方法

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理应惜时如金。但有些至关重要的环节却必须舍得投注时间和精力。

牛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用“幻象法”写心理时 ,不惜耗时费力,先引导学生观察《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后说话,让他们明了什么叫幻象,了解幻象产生的原因一般是基于人物心中的渴盼。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品味文中几处描写幻象的片段,让孩子们体会到细致描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至此,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进行“二次”练笔便水到渠成。

3. 利 落收 尾 引 运 用

一堂课的尾声,一般教师或给学生留下学习期待,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或助学生总结提升润心田,或让学生意犹未尽忘回神。本节课教学的结尾则是干脆利落得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脆生生地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成为“写心”大师的种子,引导他们积极运用今日所学。

一堂课下来,牛老师这位优秀指挥,优雅地挥动着她的指挥棒,营造着动人的气场节奏,娱己悦人。

三、关注细节,巧用资源,彰显人文力,凸显理念美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见功夫。本堂课的教学处处皆见动人的细节。如对学生练笔时间的规定,便借机对学生进行了写作速度的训练。

又如“在汇报的时候可以口头补充”一处,让我们感受到牛老师在惜时之时,仍然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未写完、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又有限等实际情况,因此提出可以口头补充的建议。这样尊重自己、尊重课堂、尊重学生的教学机智真该点赞。

再如,在组内交流、学生互评点赞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评价手段与时俱进,借用网络点赞的形式,结合主题出示相应点赞等级评价标准,让学生赞有理由、赞有收获。

……

诸多细节,无一不透露出教者的人 文美、理念 美和气度美。

篇4:卖火柴的小女孩

有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不知道是自己摆摊,还是暂时帮父母照看摊位。她俯身在摆着香烟、火柴的摊位上,趁着没顾客的空闲时间,在香烟盒的内面上演算着一道数学题。

那时,我正好需要买一盒火柴。我走到她的摊位前,掏出5角钱,告诉她我要买一盒火柴。她说:“叔叔,真对不起!我没有零钱找您,您到别处买吧。”我知道,这小集市上有很多卖火柴的摊位,但心中很想帮助这个小女孩,只希望她早一点儿卖完,早一点儿回家,哪怕这样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

我说:“你可以与周围的人换一下零钱,我在这里等你。”小女孩摇摇头:“那不行,这里的人都很需要零钱,我换了,他们就没了。”

面对小女孩的纯真善良,我毫不犹豫地说:“那我买5盒火柴。”小女孩再次摇摇头:“我就只剩下4盒了。”我说:“就买4盒。”小女孩看着我,笑了。或许她很难明白我这个顾客为何如此固执,非要买她的火柴。她说:“我还是没1角钱找您。”

我问:“那1角钱我不要了,行不?”她摇头。我又问:“你是怕回家后被妈妈责骂吗?”她又摇头。我再问:“那你为什么不肯收下这多得的1角钱?”小女孩回答道:“我妈妈说,来这个小集市买东西的人,赚钱都不容易。如果我不小心多收了别人的钱,一定要想方设法还给人家。”

后来,我到别处买了一盒火柴,再回到小女孩那里买下了她的4盒火柴。

篇5: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丹麦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2、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3、老师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写作背景。(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提出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共同学习。

篇6: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6个生字,掌握“哆哆嗦嗦、精致、蹒跚、简直、奇异”等词语,会用“因为„„”“虽然„„但是„„”写句子。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体会到社会主乂社会的温暖幸福。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课前准备:

安徒生及其作品简介。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吗?(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介绍安徒生。2.字词

a重点字:

(1)查字典:“魂”查“鬼”部。(2)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暧烘烘)梗(火柴梗)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b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是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3.课文结构

a主要内容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b中心思想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文章结构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暧,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按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这一段可以分为五层:

第一层,文章开头,作者把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第二层讲她为什么赤着脚——她一向没有鞋,脚上穿的是她妈妈穿过的一双很大的拖鞋,后来也被横冲直撞的马车吓得她把它跑丢了。

第三层讲她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整整一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这里反复强调无人购买的事实,也为她不敢回家作了铺垫。

第四层透过小女孩的眼睛,写了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同时还入情入理地写小女孩的内心活动。

第五层讲尽管小女孩又冷又饿,可是不敢回家,因为怕爸爸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突了她家里的贫穷。

第二段(第5——12自然段)讲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几次幻景,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第三段(第13—14自然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对比多么鲜明!

第二课时

课文分析:

课文第一段,作者首先描写了故事是发生在大年夜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大年夜本是家人团聚极为欢乐的夜晚。但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画面是阴冷的,与大年夜气氛极不协调。

这时,小女孩——“赤脚”在街上走着。

进而描写她的美丽,“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却有家归不得: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此外“家里跟街上一样冷”,风可以“灌”进去。在这样的环境中,美丽、纯真、无辜的小女孩是难以生活下去的,为后面悲惨地死去埋下了伏笔。

文中的第二段,即中心段。作者不直接写小女孩如何饥饿、寒冷、孤独„„而是通过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一次次产生幻景,表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

第一次幻景由于她“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希望得到温暖。她第一次擦燃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的大火炉面前,“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第二次幻景:由于她十分饥饿,又擦了一根火柴,只见“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向她走来。

第三次幻景她希望自己享受节日的欢乐,又擦着了一根火柴,眼前现了一棵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

第四次幻景:面前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疼爱她,她希望能见到死去的奶奶。她在火焰中和慈爱的奶奶团聚。当她点燃了成把的火柴,在火焰中奶奶带着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

这四次幻想,结构相似,前三次幻想是并列关系,第三课时

1.总结全文

a学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这个童话写的是什么事,请用题目做主语,把句子补充完整。可以加上时间、环境。

b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全文。

因为是冻死,课文中多次写到“冷”,请你从课文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板书:

天冷极了 天又黑又冷 小女孩又饿又冷 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的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请用“冷”组词,然后组成词组,说说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从天气说起,然后说说她所处的社会。

寒冷的天气

冰冷的雪地冷漠的社会 阴冷的寒风冷酷的世界

指点,深化主题:天气寒冷,雪地冰冷,寒风阴冷,但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

c现在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在上面“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句的后面,再加一句来提示这个故事的中心,你会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从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悲惨遭遇中,我自然地想到了我国唐代诗人的两句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指做官的、有钱的人家。这两句诗非常有名,它是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缩影。由卖火柴的小女孩想到这两句诗,又从这两句诗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明不仅我国封建社会是这样,当时的丹麦王国也是这样。在今天的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穷苦的大人、小孩正生活在寒冷、饥饿和痛苦中,我们多么希望全世界的大人、儿童都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光明、美好的社会里。2.简要复述

明确了中心,要复述课文就容易多了。

要抓住最重要的。什么时候,什么人在哪里,怎么样。主要情节、幻想,幻想着哪些,结果怎样。

七、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在组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图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在教案的设计中,我虚拟了“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的情境。

3.合作品读,朗读中感悟:“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篇7: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型:精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六、学情分析: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深表同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板书设计:

3 卖火柴的小女孩

痛苦的生活 美好的幻想

冻僵暖和--铜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欢乐--圣诞树

孤单爱抚--奶奶

教学后记: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能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

2、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

篇8:新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在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 主人公的凄楚遭遇令人心酸。今天, 在上海最繁华的徐家汇, 也有一位年轻女孩卖起了火柴, 不同的是, 她竟把火柴卖成了艺术品, 并把这个不起眼的行当做得风生水起!不仅满足了都市人追求“复古时尚”的需求, 还用一团团怀旧的火焰点燃了财富梦, 从中掘金100多万元!

捕捉怀旧商机不做白领卖火柴

林琳是一个26岁的太原女孩, 2005年从师范大学毕业后, 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她成了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白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不菲的薪水, 并未熄灭林琳的梦想, 她希望有一天能像日本的“无印良品”、“暴力熊”, 或中国的“谭木匠”那样, 靠创意和设计, 把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变成时尚有趣的“艺术品”。

2006年儿童节这天, 一个朋友逗趣说:“林琳, 今天是你的节日, 送你一份小礼物!”说着递给她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原来, 这是一盒酒店用的火柴, 墨绿色的外盒上用UV工艺压着细碎的绚丽花纹, 火柴又长又粗, 与平时看到的火柴完全两样。朋友说这叫“送财”!这份既漂亮又讨口彩的礼物, 让林琳爱不释手, 无聊时她常常反复把玩这盒火柴。

出于广告人对创意的敏锐, 几天后, 她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重新定位设计, 赋予火柴深厚的文化内涵, 说不定老产品也能“玩”成时尚宝货啊!何不尝试着做艺术火柴?

两个月后, 她终于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火柴盒图样, 并画出了西游记、四季物语、金陵十二钗等11个系列的图案。林琳还想到了颠覆传统火柴棒的劣质与单一形象, 用上等木材加工艺术火柴, 并在生产过程中溶入香料, 使其点燃时弥散优雅的芬芳气息;至于火柴擦头, 更要用尽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所有颜色!

变陈旧为时尚“艺术火柴”很抢手

上海繁华地段的房租寸土寸金, 而冷僻地段又不适合卖自己的产品, 拿到货以后, 如何销售又成了林琳面临的一个难题。思来想去, 她决定先到夜市地摊上试销, 看看人们的反应。

当晚, 林琳把艺术火柴摆上地摊后, 大家果然都很好奇, 纷纷围过来看新鲜。比起做工粗糙的传统火柴, 这种穿了“新衣”的艺术火柴摇身一变成了贵族, 它已不再是一种廉价的点火工具, 而是时尚礼品, 乃至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但出乎意料的是, 看稀奇的人虽多, 她的生意却一直火不起来。直到凌晨2点收摊时, 才卖出3套火柴 (每套10小盒, 售价10~30元之间) , 握着那70多元营业额, 女孩不由黯然神伤:难道我想错了, 小火柴里根本就挖不出大财富吗?

一位朋友了解到林琳的苦恼后, 一语道破天机:好马配好鞍, 好货配靓店。你卖的是文化、怀旧和艺术, 不是廉价、实用的取火工具, 把这些精美的火柴拿到地摊上贱卖, 简直是暴殄天物!要我说, 一定要开自己的专卖店, 并且开到高消费区域, 这样才能彰显品位和高档。

这番话让林琳如梦初醒。2006年9月, 她正式从公司辞职, 然后经过一番考察, 在繁华的徐家汇CBD (中央商务区) 盘下了一间20平米的小店。林琳把店里布置得温馨时尚, 并充斥着浓郁的“火柴文化”味儿。除了琳琅满目的艺术火柴, 她还把收集到的和火柴相关的故事传说、轶闻趣事、历史起源等, 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布艺画悬挂在墙壁上。

为引人注目, “火柴传奇”专卖店开业当天, 林琳还在门口竖起一块招牌, 上面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熙攘路人看到这块充满童趣的招牌后, 会情不自禁地进去看个究竟……

专卖店里缤纷的艺术火柴, 令顾客们目不暇接, 啧啧赞叹!不少人在买了火柴后仍不满足, 还要用相机把店里所有的火柴都拍下来留作纪念, 甚至把这个“新奇发现”传到网上。特别是半月后的国庆黄金周期间, “火柴传奇”天天都门庭若市, 平均每天销售一两百套!因摆进专卖店后, 这些艺术火柴的售价已是20年前传统火柴的百倍, 每卖出一套, 林琳就能赚到10~20元钱, 一天下来盈利高达两三千元!

点燃财富梦想火柴盒里掘金100万

随后, 林琳专门雇了两名美术系毕业生做帮手, 和她一起搞设计。他们推出的每一盒火柴, 都融入了文化、艺术和时尚元素。造型方面, 设计出了口红形、CD形、心形、V字形等近20种, 火花内容包括中国风旗袍、千古帝王、十大元帅、电影海报、经典名著、动漫卡通、风云足球、热播影视、异域文明、油画瑰宝、怀旧年代、星座、月历、明星等80多个主题系列!生产工艺上也更加突出安全性——火柴头不含磷, 不含硫璜, 自燃的温度要达到160℃, 火柴梗全部经过碳化处理, 燃烧后没有火星, 并且不会掉灰渣;火柴盒全部采用白卡高档纸张制作, 图案印刷质量可以和邮票媲美, 并使用了外盒覆膜等包装技术。

林琳的这些努力没有白费, 2007年初, 当近百套图案精美、包装时尚、质量一流的艺术火柴铺满小店后, 顾客蜂拥而至。其中, 白领一族青睐外形特别的, 情侣们喜欢素雅的火柴盒上印有爱情诗句的, 小朋友们钟情动漫卡通系列, 老外们热衷中国文化主题的……一时间, “火柴传奇”专卖店里的人气空前高涨, 几乎每天都被不同阶层和年龄段的顾客挤得水泄不通, 生意红火极了。

2008年初, 朋友向林琳提供了一个令她吃惊不已的消息:有人居然仿冒她设计的一些畅销火柴, 在市场上低价销售!惊恐之余, 林琳迅速把“火柴传奇”注册成了商标, 并决定把它做成响亮的品牌。

今年3月, 林琳开始发展连锁。随着第一家连锁加盟店在外滩开张, 杭州、广州、北京、太原等地的“火柴传奇”加盟店也陆续面世。连锁店和经销商网络的铺开, 为女孩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一些无意中走进她专卖店的顾客, 事后都变成了新的加盟者。最近正在与林琳讨论合作的一位台湾商人, 就是在“火柴传奇”广州专卖店看到其产品后, 慕名找上门来的, 他希望能把这种艺术火柴卖到台湾去。

截止到2009年元旦前, 林琳已在上海拥有两个专卖店, “火柴传奇”的加盟店发展到了14家。通过两年多的智慧打拼, 女孩创业之初投入的3万多元钱, 也奇迹般裂变成了今天的100多万元, 并在上月买了一部本田雅阁, 圆了她多年的香车梦。

上一篇:201809普通话周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