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故事

2023-01-19

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故事

27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单元: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姑娘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以凄美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她是那样的弱小无助,她是那样的穷苦无靠,她是那样的孤单无依,又是那么美丽。作为一个孩子,她渴望温暖,渴望欢乐,渴望幸福。然而,在旧年的大年夜,小女孩儿面带微笑死去。这“微笑”是小女孩儿希望的笑,饱含着对美好的追求、对欢乐和幸福的向往;这“微笑”也是让读者心痛的笑,弱小和美丽在微笑中死去,美好和希望在微笑中幻灭。文中蕴含了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正如作家孙云晓所写:“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烧痛全人类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续写,从而升华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

重难点分析:

 本课生字较多,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通过一些有趣的记字

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 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来读通、读懂、读透文本。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简单介绍安徒生的作品。出示课件

(二)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安徒生的又一篇童话,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全班齐读课题。教师提醒学生 “卖”的写法。

(三)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读课文的题目获得了哪些信息?

交流预设:

小女孩儿以卖火柴为生。

卖火柴的人岁数很小。

小女孩儿的家里非常穷。

„„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初读课文提示:

(1)读准每一个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个词,遇到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每句话,读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师检查学生初学情况。

1.出示词语:赤着脚、圣诞节、蜡烛、饥饿、刀叉、火焰、尸体、填满、围裙。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交流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义。

3.检查读文情况:

(1)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交流初读时思考的问题。

交流预设: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姑娘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课件出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得详细一些。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课件出示再读课文提示:

(1)快速阅读课文。

(2)弄清文章先写的什么,接着写的什么,最后写的什么。

(四)全班交流课文写作的顺序,并试着总结段意。

交流预设:出示课件

第一段(1-4):大年夜小女孩儿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

第二段(5-11):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美好的幻想。

第三段(12-13):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路旁。

2.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她渴望得到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幻景?结果怎样?出示相关课件

她向往温暖,但是小姑娘却生活在寒冷的现实中。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凸现了小女孩儿的不幸。

三、自主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生字,然后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例如学生可以用猜谜的方式记住生字。“赤”:十字头,业倒头,与红字,是密友。

学生还可以按照字的结构进行分类识记。

(二)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教师听写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二)学生用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读课文,聚焦“幸福”。

(一)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进行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勾画出来,也可以在文章旁边做批注。

(二)全班交流。

1.交流预设: 课件出示

学生可能会说:小女孩儿是非常可怜的、非常弱小的、非常穷苦的、非常孤单的、非常美丽的„„因为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儿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儿是非常渴望“幸福”的,因为在擦燃火柴的同时出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修辞甚至是标点来品析小女孩儿这个人物形象。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对以下几句话进行重点分析:课件出示相关重点语句分析

(1)她敢从成把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

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不敢擦火柴,是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终于”说明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

(2)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儿第五次擦燃火柴时的幻想。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儿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从“搂”字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疼爱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说明,小女孩儿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小女孩儿是在产生幻觉的时候死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同飞走的,所以课文中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是怎样的“光明”、怎样的“快乐”呀?!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儿的深切同情。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中有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儿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这从“嘴角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儿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的同情。

(三)聚焦“幸福”。

1.“小女孩儿死了”,“嘴角带着微笑”,“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幸福„„”,作者说小女孩儿曾经是“幸福”的,你认为她“幸福”吗?请大家再读课文,找答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出示问题课件

2.学生可以进行辩论。

正方:小女孩儿是“幸福的”;反方:小女孩儿是“痛苦”的。

3.教师总结: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儿,她的“幸福”就是“死亡”。多么让人心酸啊!她让我们体会到了她对美好、对欢乐、对亲情的渴望与追求,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出示课件

三、拓展练习,情感深化。出示课件

(一)欣赏获得国际儿童诗金奖的刘倩倩创作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以“小女孩儿,我想对你说”为题,完成一篇简单的读后感。

(二)小组合作,自编自演童话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班会上汇报演出。

(三)观看动画片《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并把这个童话讲给小朋友听。

第二篇:童话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明天就是新年了,这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夜晚。

天,下了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到街上。街上的人们都匆匆忙忙的赶回家,只有一个小女孩儿,手里拿着一捆火柴,在大雪中走来走去,用颤抖的声音喊着:“谁要我的火柴,谁要我的火柴”。

人们匆匆忙忙的赶路,谁也没有理她。可怜的小女孩儿,连一盒火柴也没有卖掉。她走着走着,突然,一辆马车冲了过来,眼看,就要压到她身上了,人们纷纷尖叫起来,她连忙跑到一边,没想到,跑得太急,把鞋子给甩掉了,火柴也洒了一地。

马车走了,小女孩儿正想过马路找回她的鞋,可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跑了过来,捡起她的鞋子说:“额,这双鞋真大啊,将来可以给我的孩子当摇篮了“。说完,头也不会的跑开了。小女孩儿急了,这可是她唯一双鞋啊,便跑上去想追上小男孩儿。可她又饿又累,才一会儿,就累的大口大口喘着气,那个小男孩儿呢,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在雪地里走啊走啊,每走一步就像扎在尖尖刺上,真疼啊。

她看见前面有一扇明亮的窗子,里面传来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就停了下来,心想:“哎,我多想有一个温暖的房间,多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呀” 她看着屋里幸福的一家人,越看越伤心。最后叹了一口气,走开了。

天,越来越黑:雪,越下越大,她走到一个墙角里坐了下来,呆呆的望着漆黑的天空,雪还在下着,小女孩儿冻得直发抖,她好想回家呀。

虽然只是一间破破烂烂的小屋,可是能挡住冰冷的雪花,刺骨的寒风。

从前,每到冬天,家里就会生起温暖的火炉,她和爸爸妈妈、慈祥的奶奶一起围在火边,一起唱歌、讲故事,那样的日子多么愉快呀!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小女孩儿把冻僵的手放在嘴边呵着,小声说:“要是有一堆火那该多暖和呀“

她看见了手里的火柴,想了一会儿,便小心的抽出一根火柴,擦的一声,点着了。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照亮小女孩儿快乐的脸庞。火光越来越明亮,小女孩儿的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大火炉,跟从前家里的一模一样,她连忙把手伸了过去,正要暖和一下,可就在时,火炉消失了!她失望的低下头,一看,原来是火柴熄灭了。

小女孩儿多么怀念曾经的时光啊。于是,她又擦亮了第二根火柴;这一次,她看见乐一张大大的餐桌,桌上摆的满满的,有苹果,蛋糕,鸡蛋,牛奶,还有一只冒着香气的烤鹅呢。

突然,那只烤鹅站起来了,摇摇摆摆的向小女孩儿走了过来,那香味儿也一阵阵的飘过来,好诱人啊。她高兴极了,正要伸出手去,可刚碰到烤鹅,所有的一切全都消失了,她的手碰在了又冷又硬的墙壁上,原来,火柴又熄灭了。

她想了想,又擦亮了第三根火柴。这一回,火光中出现的,是一颗美丽的圣诞树,小女孩儿拍着手欢呼起来:“多好看的圣诞树呀 !”

是的,这棵圣诞树,比她见过的所有的圣诞树,都要高大、漂亮。绿绿的树枝上挂满了香甜的糖果、美丽的彩球,还有许许多多的蜡烛在闪闪发光,一会儿,火柴又熄灭了。可是,奇怪,圣诞树并没有消失,树上的烛光还在一闪一闪的,升向高高的天空,变成了无数颗亮晶晶的星星。 忽然,一道亮光从空中划过,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小女孩记得奶奶说过“天上掉下一颗星星,地上就要死一个人哪”

小女孩儿看着星星轻轻地说:“哎,不知是谁又要死去了”

她又慢慢儿的划着一根火柴,突然,她的眼睛睁大了,哎呀,火光中出现的,竟是她日夜思念的奶奶,小女孩儿激动的哭了出来,她流着眼泪扑向奶奶,大声对她说:“奶奶,奶奶,我要跟你一起走!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为了留住奶奶,她把剩下的火柴全都擦亮了,在一片光芒中,奶奶好像真的来到她的身边,她牵起了小女孩儿的手,小女孩儿觉得自己飞了起来,在光明中越飞越高,她们飞呀飞呀,飞到那没有冰雪,没有绝望,没有伤心的天堂里去了。

第二天,人们在墙角里发现了死去的小女孩儿,她静静的躺在那里,嘴边还带着一丝微笑,好像正在做着美梦。人们叹息着,可谁也不知道,现在她有多么幸福啊。

第三篇:卖火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城关一小 田立萍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本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有较强的积极性,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现在就请你再次浏览全文,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悲惨、等。板书:可怜)

过渡: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体会吧!请同学们用心读1-4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留下你读书的痕迹。

二、学习1-4段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第二段描写幻景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感受到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让人觉得好幸福。 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温馨,像梦境一样。

师:是呀,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读后都幸福地笑了。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次说一说。 学生自由找伙伴交流。然后大班交流。

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描写烤鹅的幻景。因为烤鹅正冒着热气,真让人垂涎三尺。而且它还可填饱小女孩的肚子。

生2:我喜欢出现火炉的幻景,因为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诞树,圣诞树是那么美丽。

生3:我最感兴趣的是奶奶出现的这段幻景,因为奶奶是那么慈爱,她可是唯一疼爱小女孩的人啊。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已被深深感动了。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大家再读有关的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次幻景,师个别点拨。

师:好,谁愿意先将你最感兴趣的那次幻景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读烤鹅这次幻景„„

师:应该说你读得不错,如果几个关键词能再强调些的话,就更好了。比如“更奇妙的是”,应突出怎样的语气?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 师:对呀,谁再来读? 生:(读)

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关键词在语气上加以处理。

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分别读其他几次幻景,读中师生共同评议)。 生:(五次幻景读完后,一生提问):老师,我想提个问题,小女孩的眼前怎么会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透过幻景思考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这就是钻研,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多想想“为什么”。这位同学,你真行,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读后想一想。

生1: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生2: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还有快乐,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所以她会产生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 师:讲得多好。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还有孤独,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幸福,然而,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读描写小女孩的现实部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略)

生:(读小女孩现实部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案例反思: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如果仅仅靠教师从课外书中来摄取,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学生仍旧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而加强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上述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做到了到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果及因。文中描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景,教者并没有平均使用气力,而是以其中的一两次幻景作为教学点,重点引导学生去朗读、感悟小女孩幻景的美好,并由此伸展开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习其它几次的幻景描写。学生在感受“幻景”美好的同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急于弄清小女孩产生幻景的原因,从而转入了对小女孩现实部分的阅读。通过“幻景与现实”这两部分内容的整合开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最后学生由小女孩的命运想到了已学教材中的小人物的命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样的教学显得立体、丰满。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听课报告

刘倩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通过刘老师的课,下面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目标准确,条理清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刘老师在教学时,以“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整体感知人物“可怜”形象,紧扣“可怜”主线,抽丝剥茧,从“大年夜、天冷极了,下着雪;”等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学生在读中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品读感悟。教学中,刘老师多处让学生用心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纵观整节课,刘老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聚焦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通过潜心品味,交流对话,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三、以实衬虚,虚实结合。本课中,刘老师通过对残酷的现实体验感悟,衬托小女孩那么美丽的幻想,这是童话的特点。刘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写实的写法,为写虚出现的美丽幻想做对比。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做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四、刘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课文内容时,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都看到了什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五、在阅读教学中,刘老师重视品词、品句、品读。在结合句子,感悟小女孩五次幻想的环节中,刘老师出示关键语句。读第一次擦火柴和第五次檫火柴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敢从、终于”这两个词语体会小女孩第一次檫火柴前的犹豫,从“赶紧、一整把”体会第五次的毫不犹豫,感受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的迫切,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这样一对比,学生的感悟就深了。

紧接着,刘老师用过渡语“火柴终究要灭的,小女孩所渴望的东西得到了没有,结果怎样?”把沉浸在小女孩美好幻境中的学生拉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使学生走进文本之中。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

绣湖小学:何兰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感知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品读、体会

(一)、品读中心句,质疑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同学们,你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品读课文,感受“幸福”。

1、 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播放美丽幻想的动画。

4、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幸福地笑了,你对哪次幻景感兴趣?

5、安徒生先生又是如何来描绘这么美丽的东西的呢?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大段,拿出笔来划一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丽景象,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兴趣的幻景可以多读几遍。

6、学生朗读交流,教师指导。 (三)、品读课文,认清现实。

1、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是多么幸福,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景呢?回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

2、 学生自由畅谈。

3、火柴再明亮,再温暖,也终究是要熄灭的。火柴一灭,这些美丽、幸福的幻影还会存在吗?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 出示三句话:

A、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 读读想想这三句话,说说你读懂了哪几句? (3) 过渡引导:为什么还要写到星星?

(4)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位惟一疼她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体会一下当时她的心情,应该怎么读这句话?

4、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擦燃火柴与她前面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1)出示句子:

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2)、读读这两次描写擦火柴的句子,抓住重点词,想一想小女孩的变化。

(3)、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齐读。

(四)、品读课文,领悟“幸福”

1、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出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好。

(出示:“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有同学在读幻景的时候已经念到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是怎么理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的?

2、指导朗读。

三、回顾、升华

幻想是如此的美丽,可是现实确是如此的残酷,让我们再来读故事的结尾。再次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现在你理解这两个幸福的含义了吗?

(2)我还记得安徒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小女孩是拥有健美的心灵的,她勤劳、善良,渴望幸福,也懂得感受幸福,可是她在富人们奢华狂欢的大年夜被饥饿和寒冷夺走了小小的生命,对于她来说,甚至离开这个世界才意味着解脱,意味着幸福,这真是太悲惨了。

(3)作者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幸福”二字,这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控诉,也包含着对可怜的小女孩的同情与祝福,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四、拓展、延伸

1、读了这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同学们一定思绪万千,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文后的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你身边,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下一节课上来重点交流。

2、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 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可见,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安徒生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再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愿同学们的一生都能有安徒生的作品相伴! 附: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渴望

幻景

寒冷

(温暖)

火炉

饥饿

(食物)

烤鹅

擦火柴

痛苦

(欢乐)

圣诞树

孤单

(幸福)

奶奶

(冷酷)

(美好)

上一篇:免费下载圆复习课教案下一篇:免费人力资源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