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4-05-25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精选6篇)

篇1: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

为进一步加快亳州旅游业发展,明确今后三年旅游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根据《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2009-2011)》,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天下道源·中华药都--安徽亳州旅游标示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对皖北旅游工作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温泉之城、长寿之乡”的形象定位,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健康养生为主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争用三年时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综合环境,初步形成特色突出、结构合理、要素健全的旅游产品体系;2012年末,旅游业基本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的8%左右;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通往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提高景点可进入性;完成主要交通干线、城市主干道、车站及主要人口聚集场所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立安装工作;建设水上旅游交通通道;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新能源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突出城市特色,推进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建设,依据中药材或中国十大名医名录,为南部新区道路命名,并在主要道路两侧选择种植药材树种,突出中华药都特色;在各主要街口、景区门前、街心花园和公用绿地等制作摆放老庄故事、三国故事、华佗故事、建安七子等雕塑、小品和文化创意作品。

2、服务设施建设。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开创专业药膳酒楼、药饮茶楼等特色中医药消费服务场所,开展保健药膳、土菜大比拼,精选部分精品药膳进行推广;向进入我市的外地手机发送旅游提示信息;成立古城旅游专用三轮车公司、水上旅游公司、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开通公交旅游专线;建设一批高档休闲娱乐会所,上马一批古城休闲吧、夜游项目,推进药都特色旅游产品建设;充分发挥公交班线和出租车的旅游窗口宣传功能,加强管理和培训;集中精力培育和打造养生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统一规划,分门别类,制定优惠政策,招徕和引进地方著名企业和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商品生产厂家“进园进店”,发展以经营地方养生保健品、保健食品、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为主的旅游购物店;在全市大型商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亳州地方特产专柜。

3、社会环境营造。培育“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电视、广播、报纸等组织主题为“亳州文化旅游大家谈”的大讨论,充分向市民传播建设亳州旅游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和产业蓝图,让市民了解到发展旅游对亳州带来的综合效应,营造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为亳州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和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着力整治卫生环境,培养市民的文明素质、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加强对旅游区、旅游通道、重要节点、旅游厕所、旅游餐饮、接待设施和接待环节的卫生管理。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加快落实建设一批。加快古城文化旅游区融资项目各项基础性工作,加快落实国家信贷资金,推进旅游区内各节点的开发建设;完成地下道出口区改扩建工程建设、北城门楼、北关历史街区立面改造、道德中宫、南京巷钱庄扩建工程,建成华佗文化广场;全面完成花戏楼路改造以及三条专业街店铺改造、街道标识系统安装任务;完成涡河公园景观廊道及旅游码头建设;开通涡河水上旅游线,加快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尽快完成曹氏公园(曹操家族墓群)改名曹操公园报批工作。

2、加紧创建提升一批。按照“功能完善、要素配套”的原则,加快花戏楼景区、老子文化生态园、曹操公园(曹魏文化园)、中药材交易中心、现代中药产业园、华佗纪念馆、陈抟故里、庄子祠、白鹭洲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A级旅游景区创建任务。

3、大力招商引进一批。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开展银企合作,组织“文化旅游项目资本对接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注入旅游业,将景区建设与经营城市结合起来,多项措施并举,“亲商”、“便商”、“安商”,推进更多项目更快签约落地;争取中药材商贸休闲旅游区、中华药都养生园(郑店子养生休闲旅游区)、温泉休闲度假中心、老子故里旅游区、白鹭洲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在招商引资工作有突破;尽快完成这些项目的规划编制、项目可研、立项环评工作。

4、加强策划储存一批。完成市内各县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重点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或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投资额大、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原则,储备旅游景区项目;加强旅游项目库建设,建立市县旅游项目库,对重点大项目做好前期策划、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预测和环境评价,为投资商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材料,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

(三)加快旅游创建工作。

1、旅游强县创建。探索旅游与农业、水利、林业、文化、文物等部门的深度结合之路,整合部门职能、破除条块分割,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各类要素,扶持重点区域,振兴县域旅游;根据各县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创建力度,争取2012年底前,创建2个旅游强县。

2、品牌企业创建。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实行多元经营,着力培养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旅游企业;充分发挥市文化旅游公司的整合功能,加强其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营运能力;引导、培育、整合一批重点旅行社,提升旅行社地接能力,争取1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培育一批星级饭店、星级餐馆,形成以品牌饭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其他特色饭店为补充的饭店业发展格局,到2012年底全市新增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4家,星级饭店床位数达到3500张;培育和引导一批旅游商品企业,2012年全市新增旅游商品生产企业6家,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销售企业30家。

3、乡村旅游创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旅游乡镇创建工作,不断推进乡镇旅游环境改善和服务提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塑造旅游品牌形象;到2012年底全市新增“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4个、“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1个,创建省级农家乐15家;鼓励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实现多元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

(四)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1、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主动服务和前置服务,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的新途径、新形式;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旅游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2、推进行业赛评活动。三年内,先后举办“亳州市饭店业服务技能大赛”、“亳州市导游技能大赛”、“亳州市景区(点)讲解员大赛”等赛、评活动,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并使之常态化,争创一批亳州旅游业经典赛、评活动。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制定旅游人才培训计划,采取选送学习、外派挂职、实践锻炼、校企合作、专题培训等手段,加强对分管旅游领导、旅游局长、涉旅部门领导以及旅游管理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分专题开展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的培训,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培训及交流活动;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创新人才利用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旅游策划、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五)深入开展旅游市场宣传营销。

1、强化旅游主题形象。进一步明确“天下道源、曹操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温泉之城、长寿之乡”的旅游形象定位;制作亳州旅游风光宣传片,编制《亳州旅游指南》,设计出版亳州市旅游交通图、摄影作品集、音像制品、明信片等;在交通干线、城市主干道、车站、重点景区、饭店设立亳州旅游形象宣传电子大屏幕或电子触摸屏;加强与国内主流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合作,提升亳州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旅游市场推广。按照重点突出、逐步推进的原则,采取“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方针,加快“内循环”,提升亳州旅游在皖北旅游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进“外扩张”,加强亳州旅游在“三圈”(以合肥为主的泛巢湖都市圈,以徐州、郑州为主的中原都市圈,为上海、南京为主的长三角都市圈)内的形象宣传和市场推广;根据亳州旅游产品的特点,在市场定位上重点抓“一老一少”,即老年人市场和青少年市场,策划养生旅游、休学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开通合肥-亳州旅游直通车,探索其持续发展的办法,积累经验,在其他主要客源地进行复制;出台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切实调动旅行社组团来亳积极性。

3、培育经典节庆活动。着力办好、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中国(亳州)养生旅游文化节等亳州经典节庆。举办第二届中国(亳州)药膳大赛;举行“亳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4、整合各方宣传力量。整合旅游、文化、外宣、宣传、商贸等部门以及古井、高炉等白酒品牌企业和中药企业的宣传资源,形成合力,在合肥和主要客源地市场联手举办形式新颖的推广活动;结合亳州白酒产业的广告投放,加强亳州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宣传,开展奖励旅游;充分挖掘“亳文化”资源,整合二夹弦、五禽戏、梆剧等地方特色演艺文化,培育一批文化能人和策划精英,促进文化和旅游的真正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同步发展。

三、任务(见附表)

市直各部门、各县区任务按照相关职责,进行细化、量化分解,共设置:重点项目、旅游创建、市场营销、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表格。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各相关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组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狠抓工作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旅游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实行月例会、季调度会制,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总结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资金保障:坚持政府投入为引导,积极向省政府争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及其他各类非系统内专项支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不少于3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各县区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发展资金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步使用意见后报领导小组审批,确保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

(三)人才保障: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旅游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不同层次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研究生以上学历旅游专业人才来亳州工作。聘请市内外旅游专家担任亳州市旅游经济顾问。每年设置2-5个有关亳州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课题,向科研单位招标或直接委托。

(四)政策保障:制定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业特产税优惠政策,用地优惠政策(包括租赁、出让等)、招商政策,奖励政策等。至2010年底,形成比较完备的涉旅政策体系。

(五)监督保障:市本级及各县区分别建立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旅游工作调度协调机制、旅游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工作目标,领导小组对旅游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市政府对旅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表彰。市县(区)两级人民政府均设立旅游工作奖励基金。所需资金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财政另行追加。对于完成当年任务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当年任务的县区主要领导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篇2: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和“拓市场、促转型、送温暖”的战略决策,根据国家、浙江省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和政策意见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LED产业发展,打造低碳经济,建设“天堂硅谷”,大力推进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委制定了《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日

杭州市LED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09-2011年)

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的简称,即发光二极管。它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电器件,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基于LED技术的半导体照明,具有高效、节能、环保、长寿命、易维护等显著特点,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标志性的飞跃。

LED作为近年来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战略产业。加快LED产业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进节能减排,打造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顺应全球LED产业发展新趋势,把LED产业作为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杭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等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期为2009-2011年。

一、行动背景

节能与环保,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LED产业显著的节能与环保效应,使其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纷纷将其列入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随着LED照明技术在技术与产能上的重大突破,LED照明将逐步取代传统照明,其未来发展前景将极其广阔。随着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的深刻变化,杭州发展LED产业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全球LED产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将LED、太阳能光伏等作为新能源发展重要战略,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相继推出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给予引导和支持。如日本“21世纪的光照明计划”,财政预算60亿日元,组织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的《21世纪照明计划》研究开发,到2010年使LED发光效率达到120流明/瓦。美国的“下一代照明计划”,在2010年前由国家投资5亿美元,支持研究与开发。欧盟的“彩虹计划”,早在2000年7月启动,推广应用白光LED。韩国的“固态照明计划”由国家投入1亿美元,启动产业化进程。中国台湾地区也推动“新世纪照明光源开发计划”。

全球LED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LED照明技术的突破、应用的推广和投资的加快,带动了LED产业迅猛发展。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LED市场规模仍较2007年微幅增长3%,达67.6亿美元。随着LED发光效率提升,以及政府补助或奖励政策,有愈来愈多的应用场所使用LED替代传统光源。预期未来LED在照明市场发展将以“由公而私、先商后民、由小而大、由点而面”的轨迹发展。2007年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陆续宣布将逐步淘汰白炽灯,发展LED照明成为全球产业的焦点。与此同时,全球产业有加速向新兴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日本、美国、欧洲和产业链中下游的台湾地区、韩国等,逐步将相关产业链环节向中国大陆等地转移,这为杭州LED产业优化升级带来重要契机。

(二)我国抓紧实施LED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产业发展,LED作为节能减排的朝阳产业备受关注。“十五”期间,由国家科技部联合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等部门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LED列入第一重点领域。最近,科技部又启动了“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作,计划到2010年,在10至20座城市推广30万盏以上的LED市政照明灯具,包括十座城市道路、百公里隧道及千公里地铁,实现年节电约7000万kWh,到2010年达到节电1.4亿kWh以上。

在国家大力扶持LED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我国LED产业已获得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LED照明的集中展示让人们对LED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2008年,全国LED生产企业3000家,产值近700亿元,LED指示灯、LED显示屏、手机键盘和相机闪光灯以及LCD背光源位列销售量前四大领域,成为LED全彩显示屏、太阳能LED、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世界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新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正在形成。杭州作为首批“十城万盏”试点城市之一,为推进LED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发展LED产业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LED产业关联度大、渗透性强,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芯片封装和照明系统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难度与产业风险大大低于其他微电子产业。LED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移动通信、手机、笔记本电脑、彩电、交互电视和信息家电为高亮度LED提供巨大市场。LED产业在自动控制系统、数字测试仪表、汽车照明、数控机床等杭州传统产品制造过程及管理信息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对灯饰、广告、显示、电路、封装、新材料、设备制造等产业都将产生强大的引领拉动作用。LED产业属于典型的高科技和绿色环保产业,综合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杭州应把LED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作为打造“天堂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机遇,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后来居上,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打造低碳经济。

二、行动基础

(一)杭州市LED产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从事LED产业的企业有100多家,年产值约20亿元,形成了包括“外延、芯片、封装、检测设备、荧光粉、硅胶、应用产品”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环节均有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在产业链的产值分布来看,其中外延芯片约5亿元,约占25%;封装6亿元,约占30%;应用产品6亿元,约占30%;其他配套产品3亿元,约占15%左右。杭州市LED产业链主要企业分布情况。

杭州市LED产业链主要企业分布表 附件.doc

(二)杭州市LED产业链完整,逐步形成特色

我市已经具备较完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在LED产品检测、功率型LED封装、LED照明应用、功率型驱动电路等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1、LED产品检测技术和设备制造。杭州在LED测试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牵头或参与多项国际、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远方光电研发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在线测试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列入国家863项目计划,主要产品包括LED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LED芯片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LED荧光粉光色分析系统、LED光源(灯具)光色电分析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为杭州LED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三色仪器参与中国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专业分会行业标准的制订(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起草一项国家标准(反射灯中心光强和光束角的测量方法)。

2、材料外延和芯片制造。其中士兰明芯等企业拥有完整的LED芯片制造线,其生产的蓝绿色芯片在国内的室内外显示屏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高亮度AlGalnP红、橙、黄色LED芯片已经小规模生产。最近,海鲸光电、安特比半导体等企业高起点进入LED芯片领域。

3、功率型LED封装。我市在功率型LED封装方面已具有一定实力, 功率型照明应用产品走在国内前列。尤其在大功率LED封装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杭州已有封装企业10多家, 总产能达到400KK/月以上,杭科光电、中宙光电、三高电子、创元光电、中瑞、浙大照明、五湖电子等企业封装的LED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功率型LED电源驱动技术。士兰微电子为主的集成电路企业在功率型驱动芯片和电路设计及制造能力上属国内领先水平,已经推出针对功率型LED照明应用的相关产品,可以满足1W、3W以及5W白光LED的驱动。

5、三基色荧光粉材料。我市在荧光粉等研发生产上具有基础和产业特色,大明荧光等企业专业研制稀土三基色发光材料,产品在国内具备一定竞争力。

6、应用产品。华显电子、华银视讯、汉力国际、浙大华泰等在LED显示领域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品在多种场合实际应用。倍丽光电引进中科院长春所先进技术,在户内外显示屏市场取得技术领先优势。中为光电与北京大学宽禁带中心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富阳普乐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规模的交通红绿灯生产企业。飞华光电在显示屏产品在出口方面取得快速发展。杭州具备一定规模的应用企业在50家以上,产品覆盖LED应用的绝大部分产品领域,以景观照明、显示屏、信号灯、路灯、矿灯、太阳能LED灯等产品为主,在背光源、汽车等方面的应用也开始起步,功率型LED照明应用产品已经得到示范应用的验证,在LED照明集成体系的开发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

(三)科研力量雄厚,产学研合作基础良好

杭州市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拥有浙江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照明工程中心杭州分部,浙江工业大学产品创新中心等,在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科技资源,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市企业积极与中科院半导体所、浙大、复旦、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在芯片重大共性技术、功率型LED检测设备、LED封装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但是,杭州LED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起步较晚,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对发展LED 产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LED产业具有战略性的一个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降耗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全国已有许多城市把发展LED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二是产业链体系相对完整,但整体规模较小,与国内重点发展区域相比差距明显。如深圳产业规模已达到180亿元,厦门、上海等其他6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基地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三是企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全市LED 产业相关企业数量众多,在国内的某些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但企业之间的协作不够, 产业链紧密度不高,尚未形成较强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我市的LED 应用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LED 主导应用产品,缺乏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与国内一些大企业相比, 无论是研发力量、资金实力、还是生产规模等方面尚低一个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ED 应用产业的发展速度,很难进入政府采购应用工程招标体系。

三、行动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加快LED与工业化融合,以示范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LED产业跨跃式发展。强化自主创新,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做大产业规模,努力形成区域发展新的竞争优势,打造低碳经济,建设“天堂硅谷”。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产业的快速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培育骨干重点企业做强做大,扶持中小创新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发挥政府主导力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外延、芯片、新型封装技术,新型显示器件,城市照明等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3、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展企业海外发展空间,提高LED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动LED产业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产业规模力争“三年翻两番”,把杭州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LED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争取认定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2011年发展目标

——总量规模翻两番。全市LED产业总量力争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0%以上。

——龙头企业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加快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1亿元以上企业20家。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LED企业设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在发光芯片技术(ZnO衬底)、封装材料及技术、检测技术及标准、照明设计技术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形成杭州独有的产业特色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实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为抓手,通过示范项目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以“亮灯工程”、城市景观照明、大型公共建筑照明应用为重点,逐步推进显示指示、道路照明、民用照明应用,争取累计应用LED半导体照明灯具5万盏以上,使杭州成为省内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要基地。

四、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

1、LED产品检测技术和设备制造。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巩固杭州在LED测试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国内领先优势,扩大产品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2、衬底、外延及芯片。重点发展大尺寸蓝宝石衬底晶体及GaN同质衬底材料制造,大幅度提高功率型LED芯片的发光效率。重点发展GaN基蓝、绿光外延片和四元系AlGaInP红、黄光外延片,重点支持高品质、规模化的外延以及芯片产业化项目。支持浙江大学研发的ZnO/ZnMgO多量子结构ZnO—LED原型器件,组织ZnO—LED用的芯片材料及其制备等关键技术攻关,外延、芯片、封装等试制,争取形成产业化生产。

3、封装。立足杭州特色应用产品基础和下游应用需求,重点发展中高端的封装产品,优先支持功率型白光LED封装项目,产能在300KK/月以上的较大规模的SMD封装项目,形成100lm/W以上功率型白光LED封装技术。

4、应用产品。重点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优先发展室内照明灯具、城市道路照明灯具、户外装饰照明系统、汽车照明灯、大尺寸LED背光源、全彩显示屏、彩屏幕墙、太阳能LED应用产品等项目。

5、配套及设备。重点发展LED芯片加工关键工艺设备、LED自动封装设备。鼓励发展为LED配套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IC等基础材料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高标准建设钱江开发区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园区,创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发挥高新区(滨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充分挖掘现有闲置厂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整合改造,提升升级,促进LED等高新技术的植入,支持LED中小企业发展。

(二)用足用好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认定等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积极申报国家、省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专项,争取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市级财政对LED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LED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适当加大对LED产业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改造、技术成果产业化等予以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LED产品市场,加大对LED半导体照明推广应用的补助。

(三)健全技术体系,提高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形成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发和检测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开放式的技术研发中心、LED分析测试认证中心、LED系统设计中心,形成资源共享的、具有国际水平的LED公共技术平台,发挥其对LED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实施专利标准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持企业成立LED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建立并完善LED技术标准体系,主动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订工作。加强LED产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引进,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四)加强政府引导,推进示范工程

选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质量可靠、见效快的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和企业,实施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政府投资建设的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扩大政府采购,按照“同等优先”原则,对经过示范工程检验,节能效果显著的本地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政府组织实施的LED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五)完善投融资环境,缓解资金困难

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LED产业的信贷支持。发挥信用担保等机构的作用,为中小型LED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引导风投基金和民间资金进入,积极做好企业与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接工作。推广“平湖秋月”经验,积极探索LED中小企业集合债权基金试点。

(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

篇3: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1、建立旅游文化传统工艺美术展示厅。

抓住东山传统工艺美术在省第五届“争艳杯”工艺美术大赛和2009年海峡两岸 (福建漳州) 花博会中, 取得佳绩这一契机, 建立旅游文化传统工艺美术展示厅。同时, 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旅游品, 扶持建立东山县工艺美术专业市场的发展, 促进东山县旅游工艺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积极培育工艺美术产业类的旅游点, 发展文化旅游市场, 推进工艺美术产业的繁荣。

2、实施政策扶持。

制定扶持工艺美术特色传统产业发展的政策性规定和人才培养办法, 制定《中共东山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我县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3、成立“东山县工艺美术协会”, 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

为加快东山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 发挥二轻联社丰富的管理经验, 以漳州市轻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为操作平台, 进一步推进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推荐市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荣誉称号的评定。

4、组织举办“工艺美术精品大赛”, 鼓励发掘抢救、研究创新传统工艺美术精品。

5、培育6家工艺美术企业, 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篇4: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加大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力度

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根据杭州儿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幼儿园园舍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已根据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2011年底前新建改建100所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分管副市长与分管县(市、区)长签定了2011年幼儿园建设任务书,将10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空前。如江干区提出三年内实现“三个三”的目标,即投入建设资金3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新增班级300个。富阳市政府2011年投资学前教育项目共18个(列入市政府建设任务书的有7个),计划总投资1342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4134平方米。余杭区确定2011~2015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74个(其中2011~2013年完成36个),预计将新增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新增班级796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76亿元。

温州市“十二五”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同步规划。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和总量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1650”(指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中心镇)城镇体系框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并结合中小学校网布局调整科学规划空间布局。2011年3月制定并印发《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已经列入“十二五”温州教育重点发展工程,市、县两级同步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以扩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为载体,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等级幼儿园19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23所,新增优质资源惠及2.5万名幼儿。同时,抓住全市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强乡镇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构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体系,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到了90.71%。

台州市以县、乡镇为单位,分级制定《近、中期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市根据“园随社区走,万人一园”原则,农村根据“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原则,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办园,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全市新建376所幼儿园,在2012年前确保每一个乡镇都拥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要求,到2013年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以上。这一指标已纳入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考核,并分解到三年逐步实现。目前,各县(市、区)均大幅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如鄞州区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1亿以上,较2008年增加了9000多万。宁波市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从2008年的1000万增至2011年的3000万,2012年将增至5000万,主要用于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湖州市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湖州市财政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市级幼儿园升等级、教玩具配备补助、省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奖励、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长兴县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费总投入3396万元,约占全县教育事业费总额的4.8%。德清县2011年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幼儿园教师业务进修、幼儿园升等级奖励、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民办幼儿园扶持等。安吉县每年按1%递增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2013年将达到8%以上。

绍兴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幼儿园升等级创标准奖励机制、学前教育困难资助机制、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设立”实现五个全覆盖。如,越城区从201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等级幼儿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每年每生200元的补助。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补助13500元,2013年将达到15000元;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考核为优良等级的,每人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补助。

三、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宁波市通过政府督政、政府督园、社会督园三个层面加强学前教育监督和规范。(1)政府督政。全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教育事业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启动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2)政府督园。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无证园,规范民办小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规范。如宁海县通过说服教育、签订承诺书、现场督查、勒令停办等多种形式,在引导和治理无证幼儿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仑区采取重点扶持、限期整顿等办法提高个体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社会督园。通过建立与广大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例如,海曙区创新幼儿园管理方式,成立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对幼儿园办园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审议和协调,强化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华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乡镇总数的40%和85%以上;至2020年,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85%和100%。义乌市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育局新设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审批,加强对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使其改进提高。对已评的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磐安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不予审批。二是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积极鼓励全县幼儿园以争创省等级幼儿园为目标,加大投入,提升品位。三是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规范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市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求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工作进度,提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数量和比例;逐步提高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合法权益;拓展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271名,其中定向招聘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主城区还定向招聘民办幼儿园教师69名。各县(市、区)还根据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的年度目标,按照差额部分政府补助为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年收入的补助方案,2011年全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上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90%,部门企事业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事业编制教师的73.5%;下城区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事业编制教师的64%;江干区根据职称分别给予非事业编制教师每人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拱墅区按年人均7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富阳市对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和教辅人员分别给予年人均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完善了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经费保障等政策。

绍兴市增强保障,提高待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增数量。2011年全市专任幼儿园教师比上年增加217名,其中公办教师数比上年增加89名,师幼比达到1∶17;全市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达到3﹢X(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标准为中心幼儿园3名及以上、每个中心村幼儿园1名及以上)的乡镇达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4%。二是增待遇。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收入为2.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左右。三是增培训。各县(市、区)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11年全市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学历奖励经费达263万元。

舟山市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到位,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确保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并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研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衢州江山市优化配置、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配。一是对上等级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公派教师。二是采取倾斜政策,对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在编教师给予一级浮动工资及农村任教津贴(约230元/月)。三是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职业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一定量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回到原乡镇幼儿园工作。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龙游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一下”:根据下属园区内部建设的需要,总园下派业务负责人到每个园区进行支教和对口支援;“二上”:各联盟园选派园长、教师到总园定期轮训或挂职锻炼;“三互动”:建立交流机制,双方互换教师交流。每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总园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到联盟园开展一节示范课、一堂教学点评、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一场讲座等活动。

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温州市开展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探索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努力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制了《温州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从保教管理和一日活动常规两个方面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探索幼儿园全程化保教质量评价运作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篇5:亳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旅游强市”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特制定句容市旅游五年发展目标和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突出以茅山、宝华山、赤山湖旅游建设为重点,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两山一湖”的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2008—2012年)

(一)总体目标。狠抓旅游发展,把句容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国际影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内涵和品味,实现“旅游强市”目标。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2012年末,全市年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在2007基数上均增加4倍,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10%以上。

(三)景区建设目标。加速茅山风景区建设,把茅山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国内著名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加快推进宝华山风景区深度开发,突出区位优势,彰显生态休闲特色,力争创成国家5A级旅游区;按照国家4A级旅游区标准,全面启动赤山湖旅游开发建设。新增一批2A、3A级旅游景区,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理顺宝华山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体制;按照上市公司的模式,规范赤山湖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

(五)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管委会、镇和相关部门,加强考核与监督检查,确保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建立奖惩通报制度,对旅游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力而严重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进行通报批评。四、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

(一)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句容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在此基础上,完成九龙山规划编制,与原茅山景区的规划相衔接,完善约153平方公里的南部旅游片区规划体系;以宝华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完成东至仑山湖、北至312国道、南至北山水库约150平方公里的北部旅游片区规划编制;以赤山、赤山湖为核心,完成西南部赤山湖旅游片区约50平方公里的旅游策划、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的编制。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国土、建设、交通、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规划和项目建设,要引入现代旅游理念,服务旅游开发。各镇在修编规划和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突出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

责任单位:各相关景区管委会、市规划局、旅游局

(二)加快景区开发建设进程。

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休闲度假功能。

1、推进休闲度假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美加国际度假村、翡翠山庄度假村、墓东湖度假区、边城仑山湖国际度假区、御湖新天地及宝华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通过不同类别的休闲度假区建设,逐步形成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责任单位:茅山镇、茅山管委会、宝华镇(含宝华山管委会)、边城镇

2、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重点推进南山农庄、江苏农林学院科技示范园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改造提升。完成万山红遍科技示范园、圣妙农庄、张小虎葡萄园、春城葡萄园、西冯观光农业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形成不同类别的观光农业群体。到2010年,全市新增休闲农庄10个,创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3家。

责任单位:白兔镇、茅山镇、边城镇、后白镇、市旅游局、农业局、林业局、各景区管委会

3、开辟亲水旅游项目。依托九龙山、赤山湖丰富的水资源,以休闲垂钓、农家体验、生态旅游和水面景观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连片生态观光、“农家乐”和水上娱乐项目,做活水文章。至2010年,形成融水上娱乐、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责任单位;茅山管委会、赤山湖管委会、市水利局、规划局、国土局及相关单位

4、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整合句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反映句容历史、文化的景区景点。全面启动茅山土墩墓遗址保护和建设

责任单位:茅山管委会、华阳镇、市旅游局、商业协会

4、推出句容特色菜肴。引进国内“八大菜系”,丰富餐饮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定期举办美食节和餐饮操作技能比赛,推出名师、名菜、名点,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特色菜肴系列;结合农家乐挂牌、农家菜评选,推广句容特色“美食之旅”。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旅游局、商业协会

(五)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积极推进“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和以节庆活动造势的旅游规模营销战略。加大资金投入,三年市财政总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各景区要组建专业的营销队伍,整合力量,组织各类旅游推介,开展强势宣传,提升句容旅游影响力,打响“好运茅山、福地句容”旅游品牌。

1、策划旅游产品线路。整合我市宗教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资源优势,精心包装旅游产品,编制特色旅游线路,形成市场优势。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各景区管委会

2、实施旅游梯度营销。明确营销重点,有计划地细分目标市场,分层次对周边市场、国内中远程旅游市场进行促销推介,并逐步延伸宣传触角,扩大营销范围,提升句容旅游的市场占有份额。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各景区管委会及相关单位

3、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句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逐步形成在旅游市场中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品牌,进一步展示句容旅游新形象。在继续举办茅山旅游文化节、宝华山泡山节等主题明确的

成旅游宣传“一盘棋”意识,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条线的支持,充分利用外宣、招商、对外友好、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等活动,开展旅游宣传,大造声势,扩大句容旅游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句容旅游知名度、美誉度。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及相关单位

(六)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全面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健全旅游管理体系,改进旅游管理方式,规范旅游企业和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升句容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1、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大专院校,市内旅游学校及相关社会资源,逐步完善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对旅游服务人员制定详尽的服务管理细则,推行标准化服务,打造句容旅游的服务品牌。在涉旅单位和景区从业人员中开展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教育培训,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整体形象。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旅游局、劳保局

2、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旅游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责任单位:市人事局、旅游局、各景区管委会

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健全行业管理体系,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重视旅游安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协调、自律作用。

篇6:南通市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十一五”以来,我市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国民消费、增加社会就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苏政发〔2011〕69号)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加快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南通旅游“二次创业”,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特制定《南通市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协作”的要求,将猛攻旅游有效投入、加速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利用江海自然风光资源,挖掘南通历史文化内涵,彰显精品城市建设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投入、政策扶持的发展机制,强化策划包装,多方招商引资,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和沿江沿海旅游项目建设,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形成城市旅游核心区、沿江沿海旅游带和多个旅游综合体,为早日建成旅游强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2012~2014年,全市实现旅游增加值年均增长18%。到2014年,全市旅游增加值突破200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次年均增长15%;全市星级旅游饭店客房数突破15000间;力争全市4A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0家;力争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达到5家,全市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突破10家,各类乡村游点超过100家。

三、空间布局

一核。以南通市区为全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形成包括濠河及老城区、狼山风景区、方特城项目区、北翼新城RBD商务区、苏通大桥公园等组成的“休闲核心区”。旅游核心区要突出近代特色、江海文脉和现代旅游功能。加快博物馆群建设,完成一街三片保护开发工程,提升濠河的现代休闲功能,开展精品濠河建设。推进五山地区整体开发。港闸区重点推进方特城市乐园和城市绿谷建设,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推进老洪港风景区和苏通大桥国际金融度假湾建设。

两带。1.滨江风情休闲带。主要包括如皋、通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启东的沿江地区,与上海、苏锡常都市圈隔江相望,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地带和实施区域联动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沿地带。重点推进长青沙、开沙岛、圆陀角三个沿江旅游度假区,以及老洪港湿地景区、海门沿江旅游区建设,推进长江水上旅游项目尽快建成。以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江鲜美食为依托,大力营绿造景,形成沿江生态走廊和旅游走廊。以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环境的优化促进沿江产业经济带的形成。2.滨海度假休闲带。主要包括海安、如东、海门、启东、通州沿海地区的滨海旅游休闲观光带。重点建设吕四渔港、蛎蚜山、通州湾、小洋口、老坝港等沿海区域。大力营造百里绿色海堤,形成沿海生态林带,突出洋口、吕四两大节点,加紧完善海防公路联结各景区的支线建设。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推进景区创建。

积极推进五山地区整体开发,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2012年完成项目策划和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三年内具备5A级景区的申报条件,并组织申报。

积极推进方特城市乐园、天后宫生态园、南山寺、中洋河豚庄园、凤山风景区、523文化主题公园、海安老街、七星湖生态园、青墩遗址公园、水韵里下河、红十四军纪念馆、长江药用植物园、小洋口景区、叠石桥家纺城、张謇纪念馆、圆陀角景区等创建4A级景区。2012年各景区基本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并尽快通过评审,具备申报条件的要力争三年内通过A级景区评定。

(二)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丰富产品内涵。

重点推进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建设,加大引导力度,促进有效投入,尽快建成一批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市场前景良好的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中洋河豚庄园、凤山风景区、海安老街、水韵里下河、温泉会都、七星湖生态园、龙游湖风景区、中国长寿城、顾庄生态园、奥林匹克公园、蛎蚜山海洋公园、张謇文化旅游区、余东古镇、恒大威尼斯水城、新湖旅游区、黄海渔村、小洋口湿地公园、通吕运河城市生态林景区、余西古镇、通州特色文化休闲基地、中华园林大观园、观音山环保公园、中华慈善博物馆、中华美食城、老洪港湿地景区等项目的加快建设,力争2012年实现部分区域对外开放,三年内建成对外接待游客。

(三)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实现突破。

积极推进度假区的项目策划、规划工作,强化政府引导和支持,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项目雷同,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推进开沙岛、小洋口、黄海(老坝港)、圆陀角、长青沙岛、国际金融度假湾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年内完成项目策划和规划编制工作,部分项目实现开工。按照市级旅游度假区标准,2012年做好前期策划规划工作,力争三年内建成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5家。

(四)加快乡村旅游和自驾游基地建设,实现联动发展。

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策划、规划工作,努力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档次。重点推进白甸乡村旅游示范区、蓉和怡心园、顾庄生态园、世界长寿秘谷、黄海渔村、江天休闲园、滨海村渔家乐、官公岛生态农庄等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加快老乡村旅游点提档升级,积极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顺应现代出游方式的新特点,加快培育自驾游基地,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积极申报省级自驾游基地。

(五)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提升接待能力。

积极引导高星级酒店建设,以经济发展为推动,以市场发展为导向,通过土地政策调控,支持和引导投资导向,改变目前分布不平衡的现状。重点引进国际酒店品牌,优化整体档次结构,引导饭店行业根据市场特点,进行市场细分,找准自身定位,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建设一批以接待会议和商务活动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品牌酒店、以接待休闲人士为主的度假型酒店、以接待观光型高端游客团组为主的时尚酒店、以主打地方文化和品牌的主题酒店和以接待婚宴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酒店,具备评星条件的,积极组织申报。

(六)加快城市休闲设施建设,发挥综合功能。

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餐饮连锁品牌企业进驻南通,提高城市综合接待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培育以江海河三鲜为主的地方特色餐饮,逐步引导集中建设特色鲜明的美食街和美食广场;在中心城区及狼山、濠河、方特城市乐园等旅游集聚区,积极规划建设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时尚中心;繁荣城市夜间娱乐市场,打响浪漫夜南通品牌。

(七)加快配套旅游产品建设,推进产业延伸。

加快培育会展业,要以体育会展中心为基地,制定鼓励会展业发展的奖励措施,办好各类大型国际会议展览。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啤酒、红木、港口造船、丝绸、家纺等工业主题旅游。鼓励和支持旅游商品的开发,加大旅游商品的宣传和专业市场的培育力度,形成一批游客必买的、独具南通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八)加快城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旅游。

积极完善城市观光交通网络,加快建立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服务网络化、智能化,形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城市中英文标识系统(路标、指示牌和说明牌)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改善环卫设施,实现主要街区和旅游区公厕星级化和残疾人无障碍化,提高客运出租车服务标准,开通旅游医疗救援服务。改善景区、自驾游基地的可进入性,方便游客停车。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整治河道水系,改造城市夜间景观。加快集散中心建设,以南通市区为中心,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旅游输出和接待网络,创造条件建立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集散中心的互联。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旅游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国土、规划、建设、旅游、文广新、统计、海渔、民族宗教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总结工作进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具体指导和协调全市旅游项目建设的推进和实施工作。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根据承诺书确定的工作目标,抓紧落实,提出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尽快组织落实。

(二)人才保障。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引进旅游项目开发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旅游意识、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多层次的旅游项目开发、旅游策划和管理人才;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旅游专业人才来南通工作。聘请市内外旅游专家担任南通市旅游项目开发顾问。每年安排2~3个有关南通项目开发建设的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三)政策保障。

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比较完备的涉旅政策体系。完善奖励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实行地接奖励,切实调动旅行社组团来通的积极性。改进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对新评定的3A级以上景点、星级酒店、商务酒店、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专项补助景点的奖励政策。各县(市)、区也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四)监督保障。

上一篇:ccaa网络学习考试答案下一篇:校级三好学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