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

2024-05-17

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精选4篇)

篇1: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

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是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骨架。关于小组课堂活动,很多农村的确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探讨。

1、很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发言不积极,甚至不发言。这就牵扯到小组内发言顺序的问题,相对差的学生往往不愿首先发言,而听了优秀组员的发言后,又多感自愧不如,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相对欠缺的想法。按指定原则发言,首先指到相对差的学生,会拖延小组讨论的进程,延迟讨论结果的形成。按自愿原则发言,很可能发展成按学习底子优劣发言的惯例。当然小组主持人可以询问不愿发言的同学是否赞同某个组员的意见,让他(她)复述之。可能该生复述得也不理想。相比而言,还是按自愿原则发言好一些。

2、小组主持人的选定。选定小组主持人可以大大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多数老师往往引导小组选出优等生作主持人。主持人往往最后发言,因综合了其他同学的意见,他(她)的发言往往是组内最好的,顺利上升为小组意见,因此主持人也大多垄断小组发言人的任务。这套模式容易造成主持人一枝独秀的局面。如轮流担任主持人,其他组员对表现较差的主持人多有干预和不满。

3、发言人的选定。固定发言人会使其他组员丧失锻炼的机会;轮流发言,表现较差的发言人又会影响小组得到的评价,往往遭致其他组员的不满。

4、三五分钟的小组讨论在基础较好的班级能取得一定效果,在很多农村班级却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进而老师不大愿意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

5、小组讨论的应付和扭曲。有一名后进生,在老师、组长的多次要求下,勉强完成了一个较为简单课上交流的任务:找出课文中最喜爱的一句话。他只是临时找定课文的第一句话,根本谈不上喜欢,也根本没读完课文,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次数多了,组长有些生气和无奈,告诉了老师。老师为了鼓励该生参与小组讨论,说了肯定的话:第一句很好嘛,万事开头难啊!从此,这名后进生每次遇到找文中喜爱的句子这类的任务,直接就逮住第一句了,关于理由还振振有词:老师说的万事开头难,我找的最难的一句呢。同样的问题,有一名优等生却尽量直奔课文中心句。本来前置学习中找到中心句可喜可贺,可次数多了,总有点不对味。该生可能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所谓自己的喜好。对于那名后进生的此一问题还好解决,学完课文,再让他说说最喜欢哪一句就可以了。那名优等生的问题颇为难办。

很多农村教师之所以不愿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就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细节问题一直没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一些先进学校对此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通过交流,也许能促进农村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

篇2: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时甚至出现了低效与无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缺乏小组合作有效策略的把握与运用,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和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明确师生定位,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小组长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

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篇3:生本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构建

一、均衡分组,公平竞争

小组划分是实施好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我根据小组分配的原则实施了课堂小组划分。小组划分要依据学生的情况,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既要照顾成绩、品行、能力等方面的搭配,同时考虑男女性别平均,还要考虑学生的意愿,经过这些考虑,学习小组就划分好了。

二、明确责任,培养团队精神

1. 明确组长责任

在小组中进行细化分工,首先确定小组长。在小组中学习好的、能够在学习中起带头作用的学生承担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学习工作;在小组中积极活跃,且具备组织和协调能力的为行政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其他工作安排;再将小组成员按照学科优势,分配为学科小组长,担任某学科学习的组织者。这样分工在学习上既能相互帮助,同时又可以相互竞争,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整体进步和提升。这样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基本成型。

2. 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定期召开组长会议,明确组长每周的工作,并以组长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进行表扬奖励,加以推广。

3. 抓好组员培训,培养团队精神。

培养团队精神,就必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1)讲道理,摆事实,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同学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提高能力的过程,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转变评价方式。由关注评价个体,转变为“捆绑式”评价,评价整个小组。

3)通过班级主题活动,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

4)对学困生的每一次展示,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几倍于优生的课堂评价,即使答错了,也奖励勇敢分和思考分。

5)进行合作形式的指导,即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

6)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目标,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树立起“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三、完善小组制度,形成文化

1. 进行事务分工

根据需要设立小组内的其它组长,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小组不可缺少的一员,从而自觉自愿地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 制定小组的规章制度

小组内要制定在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应该遵守的一些要求以及相关的奖罚规定。每个小组可以制定适合本组学习、工作的规章制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3. 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分工明确以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起组名、写组训、设计组徽、小组宣言、小组口号等,这样可以凝聚人心、激励小组成员,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特别是上课之前喊口号和组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小组动力

1. 小组成员个人评价

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时,可实行抢答或小组轮流回答,对回答或展示的成员进行加分、表扬,并记录在组内的评价表。在小组学习和课堂展示的过程中,我一般会要求B层或者C层的学生承担课堂展示,这样既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感悟知识获取的过程,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从展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也可以在相互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产生质疑,使课堂学习中产生知识的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此时A层的学生可以给予补充和讲解,同时还可以适当拓展、提升,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总体评价

老师或评价小组对小组长合作学习、回答问题、展示、检测情况等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小组的评价表。评价小组要轮换,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评价中来。

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汇总和评价,特别要注意的是,既要重视对小组的综合评价,也要重视对小组内个人的评价。每周可以做一个周总结,每月做一次月总结,并在月总结中,对先进的小组和个人给于适当的奖励,对落后的小组实施适当的惩罚。

3. 小组间互评

评价小组先对展示小组进行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再进行评价。这样,评价小组既是展示的一分子,又是评价的一分子了。还可以保证他们与其他小组一样进行思考、展示,不会因为评价而使自己的课堂内容受到影响。

篇4: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

关键词:导学案;生本教育;小组合作

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办学行为的措施,使我们不得不积极思考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科学、更规范,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激活学习、激活教育。一次偶然的培训中,我们结识了郭思乐教授,了解了生本教育,于是我们便走进生本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生本教育。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的计算第一课时教学中实施生本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一、前置作业模块

悬念产生于学生想急于解决问题,但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又无法解决时,这时就会触发学生求知的动机。悬念设置于授课伊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惑。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导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对折20次,你们知道它有多高呢,猜猜看:学生1直接回答“可能有20厘米高。”我会笑笑说,“看来你的胆子不大哦!”(这时学生有点兴奋)学生2壮着胆说,“可能有2米高。”我说“胆子还是不够大!”(课堂开始沸腾)学生3乱猜,“可能有40米高!”我直摇头,“看来,同学们的胆子都不大啊!它有100多米高,相当于35层楼那么高呢!(学生们都惊叹不已)学生带着惊讶和不相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课堂探究模块

接着,我就按导学案上的设计进入课堂探究模块,该模块分三部分:正数的乘方、零的乘方、负数的乘方,每一部分学生都布置每小组主动推出一人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板演结束,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先由本小组其他学生对板演学生做的题目进行批改,然后小组交叉进行批改,经过两次批改,学生暴露的问题已都能解决,那么教师还要讲什么呢?我只要在一旁忙着记录小组得分。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内学生有分工有合作,都有事可干,为了要让小组得分高一些,大家都在积极的参与,课堂效率能不提高吗?

三、课堂练习模块

随后进行课堂练习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教师边巡视边可作适当指导,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此时以学生评价为主,等到学生争得不可开交时教师再讲解,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通过学生的思想火花碰撞,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模块

最后进入反思模块,教师抛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此时学生会在小组内积极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同时可能会提出一些本节课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尽量就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就在全班讨教,请其他小组的学生来帮忙,若是其他学生也不能解决,这时就轮到教师上场帮忙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块要开展得有效,必须要有时间保障,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尤其是要让学生说出本堂课学习中的疑惑,如果学生能说出有价值的疑惑,并能有其他学生来帮助解决的话,我认为这就是本堂课的升华。

以上是我在生本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四个教学环节,我认为在

实施以上四个模块教学时还要注意:

1.前置作业模块一定要做到根本、简单、开放。

2.教师要适时运用评价激励机制,遇到精彩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表扬和掌声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做法,绝不责怪,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是一种课堂生成资源合理利用。还可采用评分制,定期予以奖励。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时效性,同时又减轻了师生的负担,真正落实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从而能够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福泉.合作学习探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周凌亚,女,1977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研究方向:生本教学。

Group Cooperation Research to Create Efficient and Harmonious Classroom

Zhou Lingy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education is an eternal proposition.Our school act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in guiding the case as the carrier,the group cooperation as a form of students,the classroomeducation,which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immediate results,but also can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forms to the purpose of running school “responsible for students,and to the future of students”.

Key words:teaching case;student oriented education;team cooperation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研修随笔:关于生本高效课堂的小组活动】相关文章:

关于高效课堂教师随笔05-17

校本研修随笔05-06

远程研修随笔范文06-03

远程研修随笔感言07-23

研修推荐随笔感言07-26

学习随笔及研修心得04-29

构建高效课堂研修小结11-24

校本研修与高效课堂05-19

高效的课堂教学随笔04-25

回归真实课堂的研修08-13

上一篇:客服人员服务规范下一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