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

2024-05-09

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精选8篇)

篇1: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

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6月17日 修订日期:

为了不断地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本着以服务临床为目的,特制定制度如下:

一、大型设备采购人员制定新进大型设备培训计划,设备管理人员制定全年定期培训计划。

二、大型设备装机完成后,及时联系设备供货商,根据科室时间设备部组织培训。科室使用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继续进行培训。培训考核记录归整入档。

三、对特殊医疗仪器,科室设备使用人员须具有一定资历,并有相关岗位培训证明。

四、对新引进、重点设备及生命急救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必须达到熟练程度。

五、科室如有新进人员,科室通知设备部,设备部组织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操作设备。

六、定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近期使用情况总结;改进措施;软件更新培训。根据情况确定参加培训人员,同时进行考核。

七、如有频发性设备故障或者严重性设备故障发生,设备维修及时分析原因,必要的情况下,组织科室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

八、设备科不定期对科室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和设备使用情况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九、设备环境考核。设备正常工作空间隔音、净化系统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等。

十、设备安装考核。设备及附件的安装情况,正常运转,无隐患。

十一、设备操作人员考核。设备操作人员的细心细致程度。应用过程中安全性、可靠性和应用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程度。

十二、设备的存放管理考核。仪器指定的存放位置如需变动,需经科室领导同意,避免抢救病号时现找。

十三、新引进设备操作人员的考核。医院工作强度大,人员更换频繁,及时做好更换人员的仪器使用操作培训工作。

十四、重点设备操作考核。对新引进重点大型设备的操作规范程度。安装常识及耗材使用情况。

十五、放射设备,严格按照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考核。

篇2: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

(1)新引进医疗设备特别是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操作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熟悉操作后在医疗设备培训登记表上签字后才能正式上岗操作使用仪器设备。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学习途径:到生产厂家培训学习;到已有同类设备的兄弟单位学习;向验收维修人员学习;仔细阅读说明书自学等。

(3)医疗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在熟悉操作后,必须及时制定出操作规程和安全维护保养制度,每台设备均应配有设备维护记录本,并按要求记录。

(4)贵重医疗设备要求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因工作需要必须移交他人操作时,应该由原操作人员负责教会使用并移交操作规程和安全维护保养注意事项,否则后果由原操作人员负责。

篇3: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认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数量、质量和效率,进而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政策目标的实现。了解医生的想法与态度,对促进政策落实与完善至关重要,为此,本课题组于2008年8月就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收支两条线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认知与评价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从上海市松江区区属20家公立医疗机构(包括6家区级医院和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择246名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在6家区级医院,每家医院调查内、外、妇、儿4个科室,每个科室5名医生,共20名医生,共调查120名医生。若某一科室没有设置,则增加其他内科科室的调查医生数。若这4个科室医生不够,可在其他内科科室中补充,以完成调查20名医生为限。在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9名医生,共126名医生。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医生个人基本情况;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认知和评价。

1.3 调查方法

各单位调查员指导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并负责回收及审核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46份(包括区级医院120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份),收回有效问卷244份(包括区级医院119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5份),有效回收率为99.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轨录入并进行逻辑审核。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

2 结果

2.1 医生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研究调查的119名区级医院医生和125名社区医生中,女性多于男性,区级男女比为0.72∶1,社区为0.49∶1。区级医院医生平均年龄36.3岁,平均从医年限13.5年,社区医生则分别为37.8岁和15.7年。区级医院医生学历和职称均较高,主要为本科学历(71.4%)、中级职称(42.9%),而社区医生则以大专学历(50.4%)、初级职称(51.2%)为主。

2.2 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对科室与医生的影响

多数医生认为,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后,科室工作量与业务收入上升(表1),认为略有上升的占比最大,而认为明显上升的比例则在科室工作量和科室业务收入这两个方面呈现一定差距,工作量较业务收入在区级和社区分别高出14.2和16.8个百分点。结合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医生认为在科室工作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科室的业务收入并未得到相应程度的明显提高。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医生感受到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超过80.0%的医生认为改革后会更加关注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会注重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但是,一些消极影响也同样存在,区级医院有32.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7.2%的人认为,他们仍然关注增加业务收入,其次是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个人收入下降,在区级医院表现明显,均占26.9%,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则较小,提示这些改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更大。

2.3 医生对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支持情况

多数医生表示支持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社区医生80.8%的支持率明显高于区级医院的58.8%。在接受调查的125名社区医生中仅有3人明确表示不支持改革,低于区级医院16.8%的不支持率,提示这两项改革在区级医院的阻力可能更大(表3)。

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均选择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规范医疗行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是支持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的前三位原因。不同的是,社区医生更看重改革对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积极作用,居首位。区级医院有20人明确表示不支持改革,其中85.0%(17人)认为改革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55.0%认为改革后收入减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3名被调查医生明确表示不支持改革。

2.4 医生对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制度的认知与评价

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当地现行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率仅分别为31.9%和44.8%,社区医生的满意率高于区级医院,但总体上满意度不高。多数被调查的医生对当地现行绩效考核制度持中立态度,区级医院为52.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42.4%(表4)。

结合表3可以发现,绩效考核制度满意率明显低于改革支持率,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满意率明显低于其对改革的支持率,有相当一部分医生虽然对绩效考核制度不甚满意,却依然表达了对于改革的支持。

绩效考核指标难以准确测量、不能反映真实的绩效是区和街道两级医疗机构医生对绩效考核制度满意率低的两大原因。另外,还有较多的区级医院医生认为绩效考核未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多数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表示改革后个人收入得到提高,但是,医生对于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满意程度则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分别为28.6%和38.4%(表5)。

3 讨论

2008年8月本课题组对上海市松江区进行的调查是在当地公立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实施近3年之后开展的。经过3年时间,作为改革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医生,对政策给单位、患者和自身带来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决策者应当充分重视医生的这些观点,并适时对政策做出必要调整,使其能够顺利向预期目标发展。

3.1 收支两条线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赢得了医生较为广泛的认可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医生对政策表示认同,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政策的支持率分别达到58.8%和80.8%,并且多于半数医生对政策的积极影响表示认同。医生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为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政策的有效落实创造了条件,更有助于促成政策目标的全面实现。

然而,区级医院医生低于社区医生22个百分点的支持率和相当于社区医生7倍的不支持率,提示改革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利益存在不同的影响。改革后,区级医院医生工作量大大增加,服务质量和效率又需达到绩效考核的标准,因此,其工作压力明显增加,但是个人收入和待遇并未得到相应的保障,在对“收入和待遇降低”的改革消极影响进行选择时,区级医院医生表达了高出社区医生1.8倍的认同率。由此可见,政策在保障区级医院医生收入和待遇方面的不到位是影响区级医院医生对改革满意度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3.2 坚持保障医生合理收入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相互结合

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旨在通过收支分离的方式规避医务人员的诱导需求,从而起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作用。调查结果证明,改革在这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88.6%和83.2%支持改革的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认为服务行为得到了规范。但是,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往往意味着非正规渠道收入的断绝,这就可能影响医生的个人收入,进而对医生的满意度形成负面影响。

医疗卫生服务是否科学、合理和成效如何,评价的标准是病人的健康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即对健康服务产品的满意度。而只有当医务人员满意时,才会在提供健康服务过程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自己的智力资本,创造性地为病人提供服务[1]。稳定的收入报酬以及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保证医务人员较高满意度的必要条件。然而,与多次医生满意度调查[2,3,4,5]结果相似,报酬待遇仍是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生、特别是区级医院医生最不满意的方面之一。改革以后,医生的合理收入应当通过科学的分配制度予以充分保障,既体现公平原则,又考虑效率因素。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保证医生收入的稳定增长,使其公平地享有经济增长成果;另一方面,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有助于奖勤罚懒目标的实现,并能有效地激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3 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上海市松江区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现行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仅分别为31.9%和44.8%,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绩效考核指标设立方面的欠缺,尤其是“考核指标难以准确测量”(区级42.9%,社区40.0%)和“考核指标不能反映真正绩效”(区级34.5%,社区28.8%)这两个医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是造成绩效考核制度满意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现行绩效考核制度一旦转为长效运行机制,结构性不足逐渐显现,就可能成为某种程度上的阻碍因素[6],医生对于改革的良好愿景无法实现,就会失去支持改革的理由,改革便会因主体积极性的丧失而动力枯竭。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围绕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提出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方案。首先,绩效考核指标必须可测可评,即医务人员绩效可以通过明确具体的数据得到反映,且负责绩效考核的工作人员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获取这些考核数据,并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数据反映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评定。这是绩效考核方案能否发挥预期作用的前提条件,必须优先予以充分考虑。其次,绩效考核指标设定应遵循系统化原则,维持医疗机构内部考核与总体卫生目标一致,同时考虑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的差别,在指标筛选及权重分配上体现针对性和目的性。对区级医院的考核应关注医疗服务的合理性、医疗行为的规范性、服务质量和资源效率,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则应侧重于其综合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光辉,薛国良,杜云翔,等.医务人员满意度对医院管理工作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6):578.

[2]周子君,林明健,杨辉.部分省市医生满意度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3-7.

[3]于晶波,孙强,王永平,等.对两省医生收入满意度和期望收入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5):41-44.

[4]金永春,冯运.临床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分析研究[J].中国医院,2010,14(4):33-35.

[5]周湘涛,杨同卫,张新庆.城市社区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1):34-36.

篇4:规范医疗告知制度 减少医疗纠纷

众所周知,医院是一个高危人群集聚的地方,发生猝死等急性事件的危险性远远高于正常人群。特别是在患者多、医务人员少的状况下,医务人员焦躁与患者不满情绪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安全的隐患时有增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增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的防范意识与行为,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特别规范了医疗告知制度,在安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医疗告知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应当征得患者同意,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的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6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1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以上法律、法规均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要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医疗告知伴随病人诊疗的全过程

医疗告知内容包括病情(目前病情及今后估计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当前的诊断;准备实施的医疗措施(包括检查、治疗等)及预计的治疗效果和伴随的危险;影响病情的注意事项;正常医疗行为不予进行可能出现的后果;药物使用的目的、使用原则、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有关医疗问题等。上述医疗告知内容要伴随在病人诊疗全程中,做到“事前告知”。

被告知的对象是知情权主体

被告知的对象是知情权的主体,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6周岁以上,意识清醒,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对医务人员提出的决定有充分理解力的病人可作为知情权主体;未满16周岁的病人,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和思维的病人,其家属为知情权主体,可代理行使病人有关权利;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时,病人可书面委托其家属作为知情权主体。

根据医疗行为采取相应告知方法

根据医疗行为采取公示告知、口头告知、书面告知三种方法。医院有关管理规定,如医保政策、住院須知、安全保卫、医疗价格、医疗费用使用等,采取公示告知;一般的医疗行为、无医疗风险或人体侵害,以病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为基础,可以实施口头告知,但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涉及重大医疗行为,如手术、麻醉、输血、尸检、切除脏器、肢体、眼球等,对人体有侵害或费用较高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医疗等,风险较大的医疗行为,如新技术应用等,存在多种治疗方法,各方法存在利弊,取舍困难时;医保基本医疗以外的用药、检查、器械及其他需要自己承担费用;正常医疗行为不予进行或其他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等,都要采取书面告知。

三级医师加强病人告知

医疗告知采取“谁主管,谁告知”的原则,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及实施操作医生(术者)要及时与病人及家属谈话,同时要报告上级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上级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要再次完成高风险环节的谈话工作,并在谈话记录签字,履行三级医师告知义务,并且要采取相应有效治疗措施。

一级病人:①急、危、重、疑难病人;②诊断不清病人;③治疗效果不好病人;④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病人;⑤家属要求隐瞒病情的病人;⑥患者或家属对病人预后期望值过高的病人;⑦交通肇事或各种纠纷致伤病人。

二级病人:①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有一定缺陷(包括病历书写缺陷等),但未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②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存在不满意情绪;③病人或家属有投诉,但病人无不良后果;④病人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影响预期治疗效果;⑤诊断不清或治疗效果不好的危重病人;⑥有创检查或治疗方案(如手术、介入、各种复杂性穿刺等)失败的病人;⑦病人或家属对医院或医务人员有不信任思想。

三级病人:①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存在缺陷,有不良后果发生;②有创检查或治疗方案(如手术、介入、各种复杂性穿刺等)失败需再次有创检查或治疗的病人;③病人出现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提出异议;④事先无法预料或医疗风险未向病人或家属进行书面告知,出现不良后果的病人;⑤病人或家属有投诉经科室负责人多次协调无效,或反复投诉3次以上。

总之,为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我院相继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各级医务人员对各级警示病人做好相应防范预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保存医生告知的历史记录,同时,医院成立医疗质量考核小组,负责不定期检查各级人员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者,给予责任人或责任科室负责人相应的经济处罚。

篇5: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培训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三.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五.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重危病人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决定邀请院外会诊;抽查病历和其他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的意见。

二.责任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特别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危重、诊断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进行重点检查;听取指导住院医师及其他主治医师对诊断、治疗的分析及计划;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决定一般手术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决定院内会诊;有计划地检查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医嘱,纠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的记录;决定病人出院和转科。

三.非责任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每日查房至少2次。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病人;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经治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等;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意见;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开写次晨特别检查医嘱和给予的临时医嘱;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病人;了解病人饮食情况,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四.科主任(主任医师)、责任主治医师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时,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和护士长参加;责任主治医师查房时,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参加。

五.对于危重病人,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人。

六.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检查片,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明确的指示。上级医师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应及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并请上级医师签名。

分级护理制度

一、住院患者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Ⅰ、Ⅱ、Ⅲ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标识。

二、特别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患者;(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2.护理要求:(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三、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2.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5)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四、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癫痫等。2.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患者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l~2小时巡视1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五、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产妇等;(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患者;(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2.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两次,掌握患者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患者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两次;(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水平。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科内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及院内感染者均需讨论,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本科或邀请他科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

会诊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三.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四.急诊会诊:一般急会诊,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应邀科室应在一小时内派医师前往。病情特别紧急可先用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或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二字,应邀科室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20分钟内到达),不得延误。

五.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方科主任主持,必要时也可由申请方科主任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七.科内、科间、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会诊人员要详细检查,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科主任和护士长组织,并电话或书面向医务科报告。必要时院领导参加指挥。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积极抢救病人。

二.抢救工作中遇到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问题时,应及时请示和邀请有关科室会诊予以解决。

三.医生护士要密切合作,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做好抢救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五.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填写病情危重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医务科和贴在病历上,病情稳定后,转贴到病历首页的后面。抢救结果及时通知医务科。

手术前讨论制度

一、凡中等以上的手术,都需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必要时邀请麻醉科及有关人员参加。

二、讨论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三、术前提出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其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

五、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入病案。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讨论,但不迟于两周。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转抄医嘱必须写明原医嘱及转抄医嘱日期、时间及签名。转抄医嘱后,须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做到每班查对。护士长每周参加总查对2次。

(2)临时即刻执行的医嘱,需经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重述一遍,然后执行。并督促医生及时补开。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要保留安瓿,以便必要时查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效期,血液有无凝块和溶血,血袋有无漏气,裂痕。(2)查输血卡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与血袋上标签是否相符,交叉配血试验有无凝集反应。

(3)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申请输血量。(4)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短期内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检查。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按要求摆好体位。

(2)查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是否达到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病案管理工作制度

一、目的:本规定促进病案管理正规化、电脑化。

二、适用范围:病案的订正、归档、借阅、登记、保存。

三、职责:

1.经常检查病历的书写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2.负责病案的回收、装订、录入电脑、上架调阅、查证、检索工作;

3.查找再次入院的病案号,保证病案的供应,办理借阅手续。提供疾病分析、有关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工作。

4.做好病案管理工作,保持清洁、整齐、通风,防止霉烂、虫蛀和火灾。

四、工作程序 1.日常管理

(1)凡出院病案,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全部收回到病案室。按时收回出院病案,进行整理、装订、核对。病案员将病案首页录入电脑;严格执行病案院内交接班制度。

(2)住院病案不外借。使用病案时,由病案管理人员负责提供和归档。

(3)保持病案整洁有序,做好防火、防潮、防丢失工作。(4)严守病案资料保密制度。住院病案原则上要永久保存。(5)病案员装订病案并填写封面;按病案编码原则编号上架。重复号码应按管理规定及时回收交出院处使用。

(6)每月病案录完后,做一次软盘备份,一次网络备份。及时为科室提供病案检索服务;

(7)外单位的检索查询,应有区卫生局、公安局或保险公司的介绍信,并做好登记,原件不得借出。

(8)每年做一次疾病排序;每月做一次床位、效益、疗效分析。每月5日前将每个医生介绍入院的人数提供给财务作科室核算。

2.病案供应

(1)患者看门诊需要参阅住院病案时,由门诊医师到病案室查阅。(2)提供科研分析用的病案,应在病案室内阅毕归档,必须借出时经领导批准。(3)非医教人员,不得查阅病案,进修医师查阅病案,须经科主任批准。

(4)下列情况可提供病案,但必须于当日归还:尸体解剖;核对标本;医疗纠纷(经院长批准后,可提供复印材料)。

3.病案编目

(1)编目人员根据首页上的诊断、手术名称,写上相应的ICD编码。

(2)认真填写诊断及手术名称索引卡,力求准确。4.病案交接

(1)凡出院病案,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全部回收到病案室。(2)临床科室每天到住院处给出院患者转账时,由值班人员一并送交出院者病案,住院处负责查收签字妥为保管。无出院者的病案,住院处概不结账。

(3)病案室每日到住院处回收出院病案,并向住院处验收签字。(4)病案室每日将出院病案登记后交质控室审修,质控室审修完毕后送回病案室,交接时须办理签字手续。

(5)特别情况较急出院者,病房不能立即填写完的病案,由科主任注明情况,可以在出院后3天内到病案室填写。

(6)送(转)交病案单位,无接收部门人签字,如果发生病案缺号、丢失,由送(转)交病案单位负责;已签字的,由签字单位负责。

(7)凡丢失1份病案者,当事人赔偿人民币1000元,丢失重要病历者,除罚款外同时给予纪律处分。(8)病案室要按月、季、年排查出院病案归档情况,有权利到临床科室查询未归病案下落。按时向领导书面报告病案归档及管理情况。

5.病案借阅

(1)本院医教人员因医疗、教学、科研需要参阅病案时,应在病案室内阅毕归还。必须借出时,应填写借阅申请单;10份以内由医务科科长批准,10份以上经业务院长批准,但一次不得超过30份,每份交押金20元后,方可借出,两周内归还,逾期不能归还者,应到病案室续期,但不得超过一个月。

(2)借阅病案凡丢失1份者,除没收押金20元外,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院外和本院非医教人员,不能也不得查阅病案。进修医师查阅病案,凭科主任批准证明,但不得借出病案室。

(4)患者在门诊需参阅住院病案时,由门诊医师到病案室查阅。住院患者转诊需用病案时,由主治医师开写诊断证明,摘录治疗过程,病案概不外借。

(5)医疗纠纷病案,需经业务院长批准,可提供复制材料。法医鉴定需用病案,凭司法部门公函,经院长批准后,交付押金50元,可摘录或复制,当日归还。

6.病历质量控制

(1)病案室每日收回的病案必须于次日送质控室(节、假日时间顺延)。存在问题的病历由质控室登记缺陷和错误后,通知科室去质控室修改。质控室将审修好的病历定时定期送回病案室。

(2)对部分病历书写不合格的医师,由科主任、质控室提出建议,报分管院长批准后,由人事科负责通知科室对其采取下岗培训,集中时间学习病历书写知识,直至病历书写合格后方可上岗,下岗培训期间发基本工资。

(3)质控室坚持每周进行病历或报告单质量查房,每次查若干个科室,针对平常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提问和随机抽查病历(或图片及报告单)形式,指出存在的病历(报告)缺陷,指导科室人员病历(报告)书写,以提高病历质量。病历质量查房结果纳入医务科工作质量检查内容。

五、不合格的控制

1.未经科主任、护士长修改的病历不能入库。

2.经病案管理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中,与围产期有关的疾病最有可能出现年龄逻辑上的错误,而导致统计数据错误。

3.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由医务科负责,病案室只提供所需病历。

交接班制度 医师部分

一.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可根据科室的大小和床位的多少,单独或联合值班。

二.临床科室设一线值班、二线值班。一线值班由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参加,二线值班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参加。

三.值班医师每日下班前在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接班者未到时,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四.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班工作。值班医师要认真阅读交班簿,对危重病员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五.值班医师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六.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七.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诊视,如有事暂时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

八.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病员情况重点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待危重

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护士部分

一.医院临床科和急诊科实行24小时三班轮值,门诊及医技科室的护理人员可实行白班制。护士长在正常情况下不值晚夜班。满45岁人员根据医院情况可不安排值晚夜班。

二.当值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服从护士长安排,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未经护士长同意,护士不得擅自调换班次。

三.严格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人,发现病情变化在职责范围内给予处置,并应向值班医生反映。遇重大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和总值班汇报。

四.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必须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交班报告,交接物品。接班者未到时,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五.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各项记录及本班各项工作,处理好用过的物品。如遇特殊情况未完成工作,必须详细向下一班交待,并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开。

六.每晨集体交接班,由夜班护士宣读晚夜班交班报告,护士长交待有关事宜及进行简单工作讲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会后由护士长带领日夜班护士共同查看病房,检查病人病情及病房管理情况。

七.中午班口头及床边交接,其他各班均要求书面、口头、床边交接。

八.书面交班按《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口头及床边交接内容包括本班医嘱执行情况,各种处置完成情况,昏迷、瘫痪、一级护理等危重病人有无褥疮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情况等。

九.各班对常备、贵重、毒、麻、限、剧药及抢救物品、器材、仪器等数量、效能当面交接,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接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十.中医院及中医病区,要运用中药术语描述病情,新入、转入、危重病人要记录舌质、舌苔、脉象、主要治疗处理,主症、主要辩证施护要点及护理注意事项。

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

一.本单位没有开展,申请者没有操作经验的新技术、新方法,而该技术、方法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可能,须经病人、家属同意并履行有关签字手续并向医务科提出书面申请,医务科会同科教科组织有关专家及相关科室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过程前申请者应将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清楚,实施过程中,要随时向医务科汇报,以便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二.本单位没有开展,申请者有操作经验的新技术、新方法,而该技术、方法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可能;或本单位没有开展,申请者没有操作经验的新技术、新方法,但该技术、方法没有直接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可能,需向医务科提出书面申请,经医务科长批准,经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并履行有关签字手续后方可开展。

三.新技术、方法完成3例后需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报批。

会诊转诊制度

一、为了保证较高的门诊质量,可根据病情需要,提出院内的科间会诊,经治医师必须提供病人的简要病史、体检结果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要求等。

二、对院内科间会诊病人同样实行首诊负责制,必要时可陪同病人前往,或邀请会诊医师来科会诊。

三、接受会诊的科原则上应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接诊,并将检查结果和诊疗意见详细记载在病历上,转回原科。

四、若诊治结果认为确是本科专业范围,也可不转回原科,由本科负责处理到底。

五、凡院内难以解决需转往院外治疗者,门诊医师可提出转院意见,在病历上写明情况。

篇6:设备部考核制度

保养、维修责任与奖金、晋级挂钩

0.0 目的: 为了使员工工作成绩与经济收入、年终评优、晋级挂钩,特制定本制度。

1.0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设备部所属员工。

2.0 内容:设备部每月将从如下方面考核员工:

2.01 保养工作;

2.02 停机工时;

2.03 设备报废情况;

2.04 班组、个人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2.05 6S工作;

2.06 改善提案和修旧利废;

2.07 技术革新成果;

2.08 维修服务质量与车间满意程度;

2.09 出勤情况。

3.0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3.01 本部设立保养项目奖金。

3.02 设备保养按《设备保养作业指导书》及《设备保养计划》执行,设备执行保养后,要由生产部领班或品保部相关工程师签名确认,未签名者视为无效。未按保养计划进行保养者,每台设备扣5分。

3.03 因保养不到位而导致设备停产4小时者,每份《停产报告》扣20分。

3.04 对于《班组周工作计划》未完成者,每项每人10分。

3.05 对于《个人周工作计划》未完成者,每项5分

3.06 本部将设备的如下部分列为“重点”保养项目:①电动机;②变频器;③pLC;④设备安全装置。

3.07 热继电器设定不正确,导致烧毁电动机:4KW 以下,每台扣30分;5.5KW以上,每台扣50分。

3.08 凡属于下列原因而烧毁变频器、pLC者,扣200分:

3.08.1 安装位置不正确,存在水可溅入的隐患;

3.08.2 未及时清理内部粉尘;

3.08.3 电池掉电而未及时发觉,导致程序丢失;

3.08.4 私自增大保险丝容量,而导致pLC、变频器损坏;

3.08.5 在保养或维修时不恢复设备的安全装置,导致设备的相关安全性能丧失者;

3.09 本部设立降低停机工时与减少维修费用奖。

3.10 班组实际停机工时低于给定停机工时时,可获得该项目的奖金;超出给定工时,每小时扣5分。

3.11 班组的实际维修费用低于给定维修费用时,每百元奖励10分;超出部分,每百元扣10分。

3.12 同一故障在不缺乏配件的前提下,一个月内重复出现3次者,维修人扣10分。

3.13 在不缺乏配件的情况下,引起停产达2小时而又没有及时反馈者,本部将以停产报告为依据对于常规性的问题要给予处罚,领班10分,维修者20分。

3.14 因缺乏配件而引起停产8小时者,要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处罚:

3.14.1配件未列入计划,保养者扣20分。

3.14.2配件已列入计划,但在保养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匮乏者,保养者扣10分;领班扣20分。

3.14.3配件已申购,超出以下规定的时间因配件而引起停产者要处罚,保养者扣20分(找到替代品解决了问题,免除处罚):

A、在大陆可采购到的,7天。

B、在港台地区可采购到的,30天。

C、在国外可采购到的,60天。

3.15 凡属于下列原因而引起的维修故障,将给予处罚,当事人扣20-200分:

3.15.1未查明电气控制线路而引起故障局部扩大者;

3.15.2不明机械结构,盲目拆卸,破坏原有精度者;

3.15.3因不做标记导致设备故障者。

3.16未找到故障原因,又不听众上司指令而耽误生产2小时者,扣10分。

3.17 对于未能及时排除故障,却又不交班、也不向领导反馈,到了下班时间就走人的行为要给予严厉处罚,当事人30分/次。

3.18 晚班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2小时内及时找到设备的保养责任人,保养责任人在1小时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及时找部门相关负责人,未及时找人或责任人不及时进车间处理者,要给予严肃处理,每次扣30分。

3.19本部设立6S工作项目奖金。按责任区工作量的大小给予打分,每月按实际得分发放奖金。

3.20 本部设立修旧利废奖,该奖项分为两种情况:

3.20.1第一种情况:按时完成本部规定的每月“修旧利废”任务,可得此奖,未完成,不得奖。

3.20.2第二种情况:在完成已有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进行“修旧利废”的,另行奖励,奖励幅度按“修旧利废”项目的10%提取,最高金额为300元。

3.21 本部奖励技术革新,设备改善成果。本部将设立技术员、工程师等相关等级的技术革新项目奖。

3.21.1本部奖励如下改善提案:

1、改善设备设计上不合理的地方;

2、改善设备上引起维修成本升高的地方;

3、改善消耗能源过大的地方;

4、改善引起报废的各种因素。

5、改善引起安全隐患的地方。

3.21.2 “技术革新”的奖励力度将报请厂部批准。

3.22 本部每月底将征求车间对每个员工的评议,意见评议结果与奖金挂钩。评议分四个等级: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较不满意者扣3分;不满意者,扣10 分。

3.23安装工作经查出存在隐患者,每处酌情扣2-20分;如果在以后的时间里发生事故,仍要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予以扣分。

2.24 因违章操作而引起的工伤事故,要视伤情的程度予以处罚。轻伤每次20分,重任200分。

本考核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7:机电设备科考核制度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正常用电、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能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建立完善质量标准化、严格职工队伍考核制度。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机电设备科考核制度如下:

1.机电设备科人员(包括电钳工、风机工、排水工、监控维护工、锻工、支柱维修工)必须服从领导、科室(包括调度室)对工作的安排。认真完成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对不服从工作安排的,不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不履行岗位职责,消极怠工的,每人次处罚 20—50元;经警示仍不改正,按情节轻重,每次处罚50—200元。

2.按时上班,矿井设备有问题时必须做到谁叫谁到,不耽误安全生产正常运行。不得有任何理由推托工作,否则按消极怠工处理,扣除当天工资50元。无正当理由工作完不成者弄虚作假者视情节轻重扣50-200元,情节特别严重取消当日出勤。情节严重的影响安全生产正常运行造成事故的,开除离矿,并停发当月工资。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的,一次处罚50元。造成机电事故的以情节轻重处罚100—500元以上的处罚。无故不上班为旷工;排班后未到岗或迟到30分钟及以上为缺岗;每人次处罚20—50元;工作中同事之间不配合的,每人次处罚50元。

3.考勤管理:

一、早上7点(或者7.30)开班前会。中午12点至2点休息,下班时间6点下班。6点过后2个电钳工值夜班,有问题时及时汇报并处理。没有及时到岗处理的处罚50—200元一次。不按时参加班前会议的,不在班前会记录上签字的。一次扣当天工资20—50元。电钳工每天不低于8—10小时。迟到一次

或早退处罚20—50元。造成影响生产。处罚班组50—200元一次。无记录或记录不符合实际情况处罚班组100—500元一次。

4.每月出勤天数不少于规定的天数。规定的天以下(包括请假的)少一天扣一 天工资。所扣的工资用来补贴在岗人员。矿规定转班检修电钳工不按照安排到岗的,处罚50—100元一次。事假时必须写请假条,1—2天的由机电科长批准。2天以上由主管领导批准。事假期间无工资,事假日期到后没有及时报道或未按时上班,按旷工处罚每天100元,处罚当月工资扣完为止。未经允许耽误10天以上的按自动离矿处理。

5.上班前不许饮酒、不许斗殴打架、不许做私活、严禁脱岗、玩岗、睡岗、严禁赌博、班中玩手机等违犯一项处罚50—500元。开完班前会不立即上岗者扣20元每次。

6.在岗人员要退出岗位,必须提前一月上报辞职报告。经矿领导批准,未经批准颤自退出岗位,按旷工处理一天处罚100元。在矿工资罚完为止。

7.机电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学习,班组长每周必须参加周会。不参加人员每次处罚50—100元。

8.检修设备必须按照设备的检修质量标准。检修工艺和材料符合质量要求。检修完后必须严格设备质量验收,按行业标准或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必须详细填写维修记录及有关技术档案,并存档备查。记录必须保持真实性。所有检修完成的每一台设备(包括支柱)等都必须贴上检修年月日和检修人姓名。如果没贴或者乱贴,处罚20—50元一次。工作中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防护措施。遵守一切规章制度。维修一项不合格,缺一项或违章作业处

罚维修人员及班组长每项50元。班组处罚100—500元一次。机电所有的公用工具和设备材料谁借谁领都要做好记录。否则丢失后由班组照价赔偿。

9.本部门设备实行每人每天包机、包遍责任制度。如在包机人范围内发现失 爆、漏电试验不跳闸不汇报处理的,处罚包机人一项50元、班组处罚100—500元。

10.不得乱用职权随意停电、停风。停电停风必须取得当班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违犯按情节轻重进行处罚100—500元一次。情节严重造成事故追究行事责任。

11.矿井新安装设备验收时发现以下情况:设备、电缆失爆、缺保护

装置、缺接地装置、缺钉少垫。处罚设备安装人员每台50—200元。

洪发煤矿机电科

篇8:医疗设备培训之我见

提到医疗设备培训, 从各级医院领导到设备管理部门、临床医技科室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即大多数医疗单位临床一线满负荷或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长期得不到解决, 这项工作必然处于“两头热、中间冷”的尴尬境地, 普遍存在医院领导和设备管理部门着急、但临床一线不够重视的情况。因此, 在医改新形势下,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不应该怨天尤人, 而要冷静反思、创新工作、迎难而上, 不流于形式, 把这项份内的工作做好、做踏实。

1 医疗设备培训的重要性

1.1 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提高的需要

工程技术人员勤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这是设备管理部门的根本任务, 就像医生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医疗新技术一样。临床医学工程本身就是集电子、机械、计算机、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于一身, 加之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医疗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 工程技术人员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 显然是不能胜任适应日益复杂的维修工作的。

1.2 临床科室使用管理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经常发现, 临床科室报修的所谓故障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伪故障”, 即由于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导致的设备非正常运行, 这就提醒我们要重视设备的操作和保养培训工作。除了新设备的学习, 还要不定期的对在用设备进行“二次培训”, 尽可能利用好设备的所有功能,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

1.3 新形势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 传统“以药养医”的模式会逐步淡出历史, 一方面各级政府会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 另一方面必然要求各级医疗单位开源节流、想方设法增加医疗性收入。就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而言, 如何购买到具有较好经济、社会效益, 临床又需要的医疗设备?如何发挥设备功能的最大化、效益的最优化?如何提高设备使用率?如何做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都是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做好设备的培训工作无疑是提高设备使用率以增加有效收入、降低设备故障率以减少维修支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之一。

2 踏实开展医疗设备培训工作

2.1 培训对象

首先是工程技术人员, 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实, 不管什么人, 只要能做到踏踏实实地边干边学, 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因此, 培养和锻炼好现有人员, 抓好各种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 注重提高业务能力尤为重要。

其次自然是临床医技科室设备使用人员。在许多医院, 因为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较忙, 往往对设备的培训学习工作不够重视, 设备管理部门也无能为力。我院的做法是, 将仪器设备的培训学习情况纳入到对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临床医技科室的综合考评体系中, 设备管理部门切实发挥好管理职能, 促进这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将每次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学习效果、考核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 纳入考核内容。事实证明, 有了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后, 临床医护人员这方面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实际的培训学习效果也明显增强, 医护人员使用保养仪器设备的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伪故障”发生的概率大为减少。

2.2 培训方式

院内培训;我们常常听到工程师抱怨, 跟临床科室相比, 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太少。其实笔者个人认为, 适当的外出培训学习固然重要, 但最简单直接、效果最好的应该是院内培训。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保养培训、在用设备的“二次培训”、厂家工程师来院现场维修或保养设备等都是工程师培训学习的最好机会, 工程师要做有心人, 多看多问多学, 这是快速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捷径。

厂家培训:贵重仪器设备购置谈判或招标时尽可能要求提供原厂培训机会, 可以到有使用经验的医疗单位培训学习, 也可以到工厂实地培训学习。

专业培训:除了上述两种方式的培训学习方式, 现在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举办的培训学习班层出不穷、五花八门, 笔者认为应尽可能选择由中国医疗装备协会和各级医学工程学会举办或由他们委托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学习。

2.3 效果评价

有了培训的理念、制度和方法还远远不够, 对培训进行必要的效果评价尤为重要。首先是工程技术人员, 除了定期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外, 笔者个人更推崇建立科内学习制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科室业务学习不必拘泥于“走过场”式的固定时间固定格式进行, 可以结合实际工作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方法。将培训学习相关内容纳入工程师绩效工资考核范围, 如设备培训参加率、科内业务学习情况、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等。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激励工程师熟练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操作保养方法, 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其次是踏实做好临床科室人员设备使用及保养的培训工作, 应将医疗设备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能纳入培训与考核, 努力降低医护人员“错误使用”的发生概率。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设备使用技术规范和考核管理办法, 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院的具体做法是:注重两方面的考核, 一是设备培训参加率, 必须大于科室使用人员的70%;二是培训学习的效果评价, 设备管理部门与厂家工程师、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一起通过各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使用人员进行考核。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实行“准入制”, 使用人员通过考核取得“使用证”后方可独立操作。考核结果直接与临床医技科室的月度绩效工资挂钩, 这项工作的关键是设备管理部门要敢于动真碰硬, 切实履行管理职能。

3 总结

自去年起我院加强了医疗设备的培训学习管理后, 配合以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 今年以来由于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导致的设备非正常运行情况明显减少, 维修工作量大为减少, 维修费用也随之大幅下降。更为可喜的是, 从医院领导、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到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 对仪器设备培训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强, 培训学习的参与度、考核通过率等不断提高, 这项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 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总之, 只要设备管理部门身先士卒、敢于管理、踏实工作, 医疗设备的培训工作就能稳步推进, 不会流于形式, 必然会有利于发挥设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利于医院医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沈启松, 周亚林, 丁永波.等.谈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仪器操作能力[J].医疗设备信息, 2005, 20 (12) :30-31.

[2]王碧涛, 王官, 杨志刚, 等.开展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考核的原因及目的的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5) :119-120.

[3]王碧涛, 王官, 杨志刚, 等.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知识考核实施方法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7) :119-120.

上一篇:萝卜的欢笑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社区花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