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范围

2024-05-06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范围(共4篇)

篇1: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范围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范围 第3部分:帐篷露营地 范围

GB/T31710的部分规定了帐篷露营地的分类,选址与布局、服务设施及服务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面向大众休闲需求的帐篷为主要住宿设施的露营地,不适用于科考探险,高山攀登等特种活动使用的专业露营地。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册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册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8408 游乐设施安全措施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5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体闲符号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

GB 1563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5895.3 水域安全标志和沙滩安全期第3部分:使用原则与要求 GB/T 31710.1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第1部分:导则 GB 5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 分类

3.1 按可进入性分:步入式露营地、徒步式露营地、骑行营地、船入式露营地、飞入式露营地。

3.2 按自然环境分:山地露营地、滨水露营地、森林露营地、海滨露营地、草原露营地、沙漠露营地等。术语和定义

GB/T 31710.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1

帐篷露营地 tent campground 以帐篷为主要住宿设施的露营地。4.2

步入式露营地 walk-in sites

位于停车场附近,步行30min内抵达的帐篷露营地。4.3

徒步式露营地 hike-in sites

通过较长距离以徒步方式进入的帐篷露营地。4.4

骑行营地 ride-in sites

通过自行车、摩托车、马匹等骑行工具进入的帐篷露营地。4.5 船入式露营地 boat-in sites 通过船只进入的帐篷露营地。4.6

飞入式露营地 fly-in sites

通过空中飞行器进入的帐篷露营地。5 选址与布局 5.1 选址

5.1.1 应选择在生态良好、风景优美、视野开阔、水源有保障的区域。5.1.2 应避开滑坡、洪水、巨浪、高压线、雷电多发区等易燃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以及存在有伤害植物或生态脆弱的区域。

5.1.3 应远离有污染排放的工厂、矿山、风电场等设施。

5.1.4 周围30km或1h车程范围内应有能力为露营者提供紧急救助的设施或条件。

5.1.5 步入式和徒步式营地周围10km范围内应有高速公路(岛屿型营地除外)

5.1.6 所在场地的地形相对平整,坡度不宜大于15°。5.2 布局

5.2.1 应在场地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之内确定营地规模和接待容量。5.2.2 整体布局应因地质宜,充分保护和利用天然地形及自然资源。5.2.3 营地内的功能分区应清晰,交通组织流畅。

5.2.4 营地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可体现相应的文化主题。5.2.5 营地范围内的绿地率应达到50%以上(沙漠露营地除外)

5.2.6 机动车辆应在营地外或指定停车场停泊,禁止驶入露营区。

5.3 功能区设置

5.3.1 帐篷露营地应至少包括服务中心、露营区、公共卫浴间、公共厕所、废弃物收纳站等基本功能区和设施。

5.3.2 根据露营休闲活动需要,可设置户外运动区、餐饮商业区、木屋露营区、儿童娱乐区等特色功能区。

5.3.3 根据露营地类型,可设置停车场、停机坪、码头等功能设施。6 服务设施

6.1 服务中心

6.1.1 位置合理,与外部以及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衔接便利。

6.1.2 建筑体量、风格与环境协调,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醒目的标志性。

6.1.3 服务空间和服务岗位数量适宜,成分考虑露营者的自助服务需求。6.1.4 应配备信息查询、移动设备充电等设置。

6.1.5 应有销售生活必须品的柜台。

6.1.6 应配备基本急救药品,能提供急救治疗。

6.1.7 宜配备宽带或无线上网设备。

6.1.8 应提供露营活动相关器材、设备的租凭。

6.2 露营区

6.2.1 露营区应在营地内开阔、有树阴、无有害生物的区域。

6.2.2 露营营区树木和高大乔木枝下净空应不低于2.2m。

6.2.3 露营区的营位数量宜不少于30个

6.2.4 营位与服务中心的距离不宜超过5min步行路程,宜有电瓶车或小推车提供接驳服务。

6.2.5 营位的地面应高于周围地面15cm及以上。

6.2.6 每个营位的占地面积宜不小于20m2。

6.2.7 营位地面应干燥、坚实,宜位草坪,或生态硬化,或架空的木质、石质平台,排水效果好。

6.2.8 营位内任意两点相对高差应不大于60mm。

6.2.9 营位之间的距离宜不小于2m。

6.2.10 草地和沙漠等地域的营位中打地钉的间隔应不小于2m、6.2.11 根据需要可设置水槽、电源插座及烧烤器具。

6.3 公共卫浴间

6.3.1 根据露营区的营位数量和露营者数量配备公共卫浴间。

6.3.2 应保证每人每天至少30L的用水量。

6.3.3 男、女浴室应分开设置。

6.3.4 浴位宜按照男15人1个和女每10人一个的比例配置。

6.3.5 卫浴间地面应做好防滑处理。

6.3.6 宜采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供热。

6.3.7 提供热水时间宜不于4h/d。

6.3.8 环境卫生符合GB 9665的要求。

6.4 公共厕所

6.4.1 除特殊区域的帐篷露营地,一般应配置公共厕所。

6.4.2 厕所数量和布局合理,在服务中心和露营区应至少个设置1个厕所。

6.4.3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标识规范醒目。

6.4.4 设施和卫生管理应达到GB/T 18973的二星级要求。

6.4.5 厕所地面应做好防滑处理。

6.4.6 厕位、便池宜采用环保免冲式或水冲式。

6.4.7 排放应符合GB 7959的标准,不污染自然水体和生态环境。

6.5 废弃物收纳站

6.5.1 服务中心和露营区应设置分类垃圾箱,位置适宜,外形美观。

6.5.2 在露营区宜按照每4个临近营位设1个垃圾箱的比例设置。

6.5.3 应在距离露营区、服务区等功能区50m之外、营地的下风处,设置集中的废弃物收纳站。

6.5.4 收纳站场地清洁、无异味。

6.5.5 应设置污水排放系统或污水收纳装置,污水排放符合GB 8978的要求。

6.5.6 污水、废弃物应及时外运,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6.5.7 应引导鼓励露营者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处理。

6.6 电力和照明 6.6.1 有条件的营地应配备电力和照明系统。

6.6.2 应多使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供电。

6.6.3 电力线路应埋地敷设。

6.6.4 应配备应急照明设施或工具。

6.6.5 出入口、服务中心、卫浴间、厕所应有醒目的室外照明,引导性强。

6.6.6 露营区的照明应使用柔和灯光。

6.7 特色功能区

6.7.1 可设置户外运动区,提供游泳、垂钓、拓展训练、自行车等活动场地和服务。

6.7.2 可设置餐饮商业区,提供简餐、物品采购、棋牌等休闲场所和服务。

6.7.3 可设置木屋等其他类型的宿营设施,数量不宜超过帐篷营位数量的1/2。

6.7.4 可设置儿童游乐区,游乐器材和设施安全、可靠,符合GB 8408的相关要求。

6.7.5 可设置露天活动场,开展聚会、篝火、电影等聚集型休闲活动。

6.8 标志标识

6.8.1 各功能区和场所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应符合GB/T10001.1和GB/T10001.2的要求。

6.8.2 营地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应符合GB15630的要求,标志内容应符合GB 13495的要求。

6.8.3 营地临近大型自然、人工水域或悬崖陡壁等险要地段,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醒目、规范的安全标志,内容应符合GB/T25895.3的要求。

6.8.4 标志标识牌应采用坚固、耐用的生态或仿生态材料,外观应与环境协调。服务质量

7.1 基本要求

7.1.1 各类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7.1.2 应有明晰的岗位服务规范和质量要求。

7.1.3 员工应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7.1.4 员工数量配备适宜,引导露营者自助服务。

7.1.5 应有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心24h值班。

7.1.6 应结合场地环境特点及易发生的人身伤害的类型,提供相应的紧急求助服务。

7.1.7 应快捷高效地提供预订、入住、保洁、离营、电瓶车或手推车接驳等基础服务。

7.1.8 应提供旅行导览、技能指导等附加服务。

7.1.9 应使用电子商务和网络等新媒体提供服务。

7.1.10 宜提供覆盖营地的无线网络。

7.1.11 应采取必要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措施,减少蚊、虫、蚁等有害生物烦扰。

7.2安全保障

7.2.1 应针对突发性事件(如地址灾害、气象火灾、火灾等)制定紧急预案,事故处理及时、妥当,备案记录准确、齐全。

7.2.2 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按照GB 50016的标准执行,灭火器材的配置和设计符合GB50140的要求。

7.2.3 存在火灾隐患的区域,除按要求设置消防栓,还应放置消防器材,(灭火器、水桶、砂箱等),放置消防器材的红色箱子应摆放在醒目的位置。

7.2.4 主要建筑及室外空旷场所应设置防雷设施,符合GB 50057的要求。

7.2.5 应设置必要的防盗围墙、围栏,宜配置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7.2.6 应有紧急疏散方案。

7.2.7 应结合场地环境类型配备救生员和救生设备。

7.2.8 应与附近医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能及时运送患者、伤者就近治疗。

7.2.9 有专职保安人员,进行24h巡视。

7.2.10 与辖区公安机关之间的报警系统快捷有效,能处理突发性治安事件。

7.2.1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篇2: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

用房车旅行,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沙滩、湖岸、草地、山坡、森林中,同时又拥有城市的生活方式:自己做可口的饭菜、洗个热腾腾的澡、睡柔软舒服的床、看电视、听音乐、放DVD„„开着房车旅行,疲惫时可以在床上、沙发上舒服地睡一觉。房车内配有多套供电系统,无论是在行驶途中还是住宿时,全天都能供应电力。乘房车出游可以随走随停,可让你充分享受房车露营这种休闲方式所带来的快乐。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开始向往房车露营旅行。然而,我国的房车露营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为此,大力发展房车旅行事业不但能满足人们对第二生活的追求,还能促进多产业的经济增长。房车旅行将成为大众旅行方式

房车旅行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旅游休闲方式,在发达国家,房车旅行已经成为露营旅行的主流。如今,欧洲的房车保有量已经破百万辆,露营地上万个,欧洲整个房车露营旅游业收入达百亿欧元。反观我国,房车露营产业起步晚,然而,5年间,房车保有量从0增长到5000多辆,露营地也从无到200多个。可见,国内房车露营旅行在飞猛发展,在房车产业日渐健全的前提下,房车露营旅行将成为大众旅行方式。

房车旅行产业将带来多产业商机

随着房车露营旅行的兴盛、房车交通政策的完善、游客对旅游方式的改变,使我国多元化经济产生新的商机。比如:房车旅行的露营地开发、旅游景点开发等。据了解,山东省旅游局已经首批公布42个自驾游示范点,与此同时,规划建设180个房车露营地。

房车露营产业有房车生产、露营地建设、露营用品生产、房车及露营用品交易等企业支持,从而,衍生出更多的企业商机。

房车旅行,在旅游交通方面,解决了旅游旺季购票难、跟团累、自费高等多种问题,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国内代表性的露营地有:

北京凤凰岭田园——王姐果园露营地

中国浙江宁波东钱湖房车露营基地

台湾嘉义县松田岗四星级休闲露营农场

江苏省苏州市凯普房车太湖湖畔露营地

房车爱好者的露营之家——北京房车露营公园

中国台湾台中县新社三星级乡村型小路露营地

中国台北三星级山地型碧山露营地

港中旅密云南山房车小镇

广东省惠州市三星级湖畔型凤谷湖畔露营地

北京平谷区“桃花深处”汽车营地全景展示

山东省烟台幸福海汽车露营地(自驾车宿营地)

北京怀柔怀北国际汽车露营地

河北易县官厅水库渔民岛汽车(房车)露营地

北京汇通诺尔狂飙乐园汽车(房车)露营地

山东省青岛市金沙滩·蓝凤凰汽车、房车露营地

浙江省象山县松兰山滨海旅游风景区露营地 辽宁省大连市金石滩度假区国际汽车露营地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匹克尼克露营地 四川省大英县中国死海风景区尚旅露营地

北京市延庆县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露营地

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山野运动基地露营地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风景区仙龙岛露营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喀纳斯湖露营地

河南拥有近1亿的人口规模,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逐渐提高,河南汽车的拥有量迅速增加。以郑州市为例,截至2011年10月,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160万辆,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使“自由行”旅游成为时尚。郑州市旅游局近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一日游中,游客自驾车比例占52%;在过夜旅游者中,自驾车的游客占45.45%,自驾车已成为河南旅游的重要形式,但目前河南还没有适合自驾车旅游的露营地。

篇3: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范围

青少年露营是中国青少年非基础教育的核心活动之一,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积极补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模式,其目标是帮助青少年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健康身心,使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磨练意志、认知自然、历练身心,成为富有责任感、正义感、能自强自立的社会主人。青少年露营活动主要依托青少年营地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活的极大改善和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以及人们营养观和教育观的误区,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大体出现体质差,体重超标,视力下降,心肺功能指标不达标,因为溺爱导致动手能力差,严重缺乏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对环境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不足等等问题。加上应试教育的功能主义导致各级学校的学生体育运动少之又少,狭小的体育运动场地及落后的体育运动方式和技术引发的运动伤害时有发生,成为当前制约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顽疾”。因此接近自然、符合青少年发展规律的户外营地教育越来越成为改善青少年体质现状的有效手段,更加促进了户外教育营地的大发展。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青少年营地)要点读解

青少年营地,作为户外教育途径之一,是指在户外环境下,按一定标准建设与管理,具有相应服务设施并经过有关部门认定,能够保障受训者在户外教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训练的活动场所。

青少年营地主要实现参加者在体验中的学习与成长,以精心设计的设施设备和课程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亲近阳光、亲历风雨,在大自然广阔的空间中磨练意志、学习技能、锻造身心、加速社会化发展的平台,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无法实现的“多育并施”教育功能。它是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提高青少年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途径,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营地实现了对青少年进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阶梯型教育,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休闲露营地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1.标准体系的针对性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青少年,主要从多元化服务于青少年为根本,进行了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休闲露营地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强调营地选址与规划的专属

考虑到青少年营地活动一般是人数多、年龄偏小、各种安全因素多等特点,在营地的选址上,标准中特别明确了营地与最近的城市建成区距离应在100 km以内,需要国道或省道或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过,从外部道路到营地接待点的公路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的基本要求。并要求避开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地域。为便于青少年活动和避险,要求在选址时至少有一处自然坡度小于15°,面积达到10 hm2的连续平地或缓坡地。为保证青少年活动的多样性,在规划上特别提出了充分结合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气候环境、文化习俗等因素;服务设施和活动项目设置应以保障安全和健康为前提,满足集约型管理服务和青少年露营活动需要等要求。

(2)明确营地配套的科学合理

本标准充分考虑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从符合青少年生理和运动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出发,兼顾了营地建设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户外活动区的项目选项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教学大纲中各相关学科教学课程设置要求为基本条件,因地制宜,设立活动项目。特别提出了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宜少于400 m2,活动室应满足营员集结及开展各类室内学习、训练活动的需要。例如在室内开展体育运动、技能训练、军事训练、青春自护等活动;同时为风雨天室内活动提供足够的场地的细致考虑。考虑设置功能作用的多用途,提出了有无线电运动项目的营地,应设无线电通讯电台。这样既能满足教学使用,也可以用做园区工作通讯联络使用。

(3)营地管理的特色创新

首先在营地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上明确了根据需要设相关部门,并提出了营地管理人员由专职管理人员、外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三部分组成的国际化先进的用人管理模式。对营地消费者,特别明确了营地运营流程图,并要求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营员信息管理平台,每位营员拥有营地的统一标识和信息档案。在安防要求上,遵循预防为主、防控管结合的原则;安全制度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在常规安防技术规范基础上,重点明确了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从人防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无缝隙管理标准。

2.标准核心:突出功能分区的实用性和多元化

在我国,从古至今都有对于身心的锻炼和对忍耐力和克制力的培养。以前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农业劳动和社会劳动,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的体验教育在今天几乎消失了。特别是城市的青少年,几乎没有城市外的生活体验。丧失了人与自然交流的基本技能,进而造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断裂的产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给予青少年参加户外教育活动的机会和场地。

此外,青少年营地活动还是我国校外教育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国际化的实用方式,是开展素质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营地活动促进了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科学进程与可持续发展,是带有方向性和国际化趋势的素质教育模式。

营地教育具有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的特点。考虑到我国现实自然环境所能支撑的户外教育容量,要规模化、低成本地普及综合素质教育,营地化教育更适合我国的国情。简单梳理一下,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营地标准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3.青少年营地标准优势

(1)营地项目清晰明确

营地户外教育区是青少年在营地活动的核心区,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标准清晰明确地进行了团队训练、先锋工程、历奇探险乐园、自然教育、野外生存、劳动技能、应急教育等的功能分区,既方便了营地建设者的规划设计,也符合了教育规律,做到了真正为青少年服务,并兼顾家庭露营者的活动需求。

(2)营地项目容量大

丰富的青少年营地项目不仅可以完成青少年在营区的活动要求,而且户外教育区中的先锋工程、历奇探险乐园、自然教育、野外生存、劳动技能、应急教育可以供家庭亲子等更多的人群去体验,军事训练区的野战运动,户外体育区的定向越野、登山、远足、自行车、独木舟等也非常适合大众人群参与。

(3)营地项目更环保

本标准中对青少年营地的设施设备的要求多是建设固定场所式户外活动设施,这样能够更大限度地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消耗。

(4)营地更省时安全

本标准中根据参加者的食宿、运动、教育、娱乐等需求进行了清晰、明确的功能区划分,项目集中、交通省时,这样就可以确保参与者少花时间,多参与体验活动,不仅便于营地的运营管理,更方便了在营地生活的大众。根据各自需求,人员相对集中,易于组织者、服务者管理。屏蔽了隐蔽的风险因素,保障了各个环节的安全。

(5)营地更亲民

本标准的活动项目设置对时间、经济条件、身体条件、季节条件、气象条件、交通条件要求低,普通大众易接受。本标准中提出了营地设施中建设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应配备标本(包括岩石、土壤、动植物等各类标本)、望远镜、人体模型、多媒体影像、绳索等教学实验器具,能满足开展自然教育、技能训练、国防知识普及等各类培训教育项目需要,建筑面积不少于200 m2。在国外的很多大型综合营地也是多有实验室或自然科学展室,这样既满足了教学,又能成为营地服务于家庭和出游者的一处科普、体验景点。

(6)营地教育能“造血”

有偿经营是营地健康运营、管理、维护的经济保证,也是营地内容、品质不断提升的保障,合理收费、优质管理、创新发展是营地良性运行的金科玉律。标准中的各功能区的划分及项目设置的要求充分考虑了投资小、风险小、易于操作,经济回报等因素,保证了营地按照标准建设,即具备了“造血”功能的优势。

标准的发布实施与作用

我国露营地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说与发达国家旅游者到中国的特种旅游需求、国际童子军等著名青少年制服团体与我国青少年的国际交流、中国户外运动市场的井喷式发展等推动分不开,比如说曾经在国内产生轰动影响的65辆老爷车中国行、香港童子军深圳大露营等活动,不仅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更让我们找到了休闲露营地这个新的市场需求点。

休闲露营地应该是为人们亲近大自然而提供的吃、住、行、玩配套服务的目的地,并不是硬化块平地,接上自来水、盖个厕所、能够停放多少辆汽车的“停车场”,或是在风景如画的自然景区建设多少小木屋就能称之为休闲露营地。能够住宿仅仅是露营地提供的其中服务要素之一,大家来到营地主要是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参与一些互动活动。提供完善配套的营地活动内容,增加旅游者的滞留时间,才是休闲露营地的发展关键。休闲露营活动应遵循:从小开始,贯穿终身;户外为主,室内为辅;身动为主,神动为辅;团队为主,个人为辅;参与为主,收获为辅;欢乐为主,成长为辅;社会为主,经济为辅的特点才能真正走进中国社会大众的生活。

针对休闲露营地的广阔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轮休闲露营产业投资热潮,本着跑马圈地的心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是越演越烈,目前国内休闲露营地按性质和内容分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活动营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如少年军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类型。根据不同主管部门分别由教育部、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妇联等单位使用中央财政资金进行建设,目前国内相关具规模的营地近1万所(以上未含国家旅游局系统已建和在建露营地),但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评估体系。

而为推动我国旅游业和汽车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内陆续有些远见的企业家开始涉足投资房车生产,有些旅游景区为满足游客的需求也开始建设以木屋别墅为主的休闲度假营地,由于国内没有相关标准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大多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和运营方式,甚至有些资金雄厚的景区,花高价从国外进口整幢的木屋别墅;但是由于设计不合理、硬件配套不完善、相关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了休闲露营地产业的实际经营和收益,也影响了休闲露营产业的健康发展。

比如目前如火如荼建设的“自驾车营地”,主要是针对自驾车爱好者需求特点设计,但并没有兼顾到其他消费群体的需求,自驾车爱好者一般多以职业人士为主,平时工作时间难以外出,大多是在节假日出行,我们就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自驾车营地”平时是门清冷却,一遇节假日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大多政府投资的“青少年学生户外活动营地”平时是人满为患,但一遇节假日却是门清冷却;“自驾车营地”突出的是吃住服务重点,“青少年学生户外活动营地”突出的是活动项目为重点,相互之间的优劣势矛盾显而易见,究其原因,没有统一的休闲露营地标准是造成目前部分休闲露营地经营困难的根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休闲露营地建设使用数年来,落后迟缓的科学研究与快速发展的现状极不相称,造成在营地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器材设备购置、专业人员培训、管理队伍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没有参照等现实难题。

现在颁布实施的《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从根本上解决了上面所有的难题和问题,为推动我国休闲露营的健康发展,保证稀缺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起到了积极和重要贡献。

为青少年露营活动提供安全健康的场所是本标准颁布的根本原则。本标准遵循了根据青少年特点和社会需求,突出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严格贯彻以人为本、合理开发、注重环保、集中管理的基本原则。营地活动项目及活动设施遵循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原则,充分考虑为营地工作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人性原则。更遵循了营地的规划设计应以保护开发区域原有生态环境为原则,并诉求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环保原则。

本标准明确了营地设计与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标准的宗旨。

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青少年营地更遵从核心价值原则,即(1)体育运动。在营地开展的活动和训练多是以运动参与为主,践行“走到户外、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的基本原则,开展很多在城市中无法开展的体育项目,比如登山、远足、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车、划船、露营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营地在设立时就要充分考虑适合户外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划。(2)休闲娱乐。营地的体育活动、科学活动、文化活动、艺术活动等都有极高的休闲娱乐的价值。像自然认知、劳动技能、农业劳作、体育运动、团队拓展、安全自救等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活动的本身就具有娱乐和休闲的意义,在营地的设立时就要充分考虑参加者兴趣的需求,充分体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教育目的。

营地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个人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新的能力和天赋,提高自我意识。

(2)培养个人的社会性。培养在集体生活中必须的责任感和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学习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律。

(3)对自然的理解。加深理解和掌握包含人类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的知识;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动。

(4)掌握野外生活技术和安全自救。学习掌握在野外愉快生活必要的知识技能,并且能够作为终身休闲娱乐活动在个人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篇4:休闲露营地发展:规范与未来

休闲露营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休闲方式,是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最理想活动,因为它的多样性、自由性与无限可能性可以适应不同群体的旅游休闲需求。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认为,露营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的自由、自然、自为、自主、自在,是人们对城市化的反叛,对回归的追求,从深层次看,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体验。

近年来,随着自驾车旅游的蓬勃发展,2014年我国自驾车出游总人数已达到22亿人次,约占年度出游总人数的61%(《中国自驾游年度发展报告(2014—2015)》——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旅游研究中心与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如此庞大的群体带动的是消费者对休闲露营地需求的不断扩大。作为管理者,政府自然看到了市场的需求。为此近几年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及标准,试图尝试引导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里,把旅游房车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视其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出游方式之一。之后在发现基础设施滞后于强大需求时又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加快完善自驾车营地、房车宿营地等与休闲旅游新需求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到了2013年底,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汽车露营营地开放条件和要求》,这是国内第一个与露营地有关的行业标准,对开放条件及要求进行了细致的说明,从一个部门对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规范性初探。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要建立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建设标准,完善旅居全挂车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是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对具体措施出发,寻求业态的新突破。2015年初,北京市旅游委印发了《汽车旅游营地建设规范》,以北京为试点对露营地产业进行规范。2015年10月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的《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系列标准,则是第一次以国标的形式对全国露营地产业进行细分和规范。可以看到国家对休闲露营地的发展规划,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地方到国家,逐层递进的态势,逐渐渗透开来。一步一步稳健地推进休闲露营地的发展。

休闲露营地标准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发展,不同的旅游形式基本都具有其独特的利益相关者模型。目前学者们对旅游规划与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相对较多,近几年关于宗教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在利益相关者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增多。但是对休闲露营旅游利益相关者方面的研究国内尚属空白。通过总结来看,由于休闲露营地旅游通常是选在自然景观优美,人类活动较少的纯自然环境中,因此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应包括:政府部门、旅游者、经营者这最基本的三大类群体。随着《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的出台,休闲露营地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那么标准的实施将会对休闲露营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们产生哪些利好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经营者:提升工作效率,增加收益回报

休闲露营地标准的出台,对产业经营者来说无疑是海中的灯塔。它对产业链的完善、项目投资与开发、场地的建设与管理、活动项目的组成以及服务标准的规范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更多的可能。

一直以来,露营地困扰经营者最大的难题就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在面对拥有庞大发展潜力的消费群体时,很多经营者都尝试第一时间进入到这一新领域中寻求发展的突破。但是真正进入后发现,产业闭环不完善、政策规范缺失、监管职责不明确、基础建设无标准等诸多问题都对露营地及露营旅游的发展形成阻碍和制约,使得经营者在许多不明确的问题中被反复折腾疲惫不堪。除此之外,花费巨额投入的露营地、房车营地在使用中因对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而不被大众所接受。导致企业经营者进入低效率、低收益的怪圈。

而休闲露营地标准的提出则在诸多基础性问题上给予了答案。在《自驾车露营地标准》中就对范围、选址、规划、服务设施等做出了明确要求。比如露营地基础功能区应当包括出入口、服务中心、停车场、自驾车露营区、房车宿营区、服务保障区、废弃物收纳与处理区。特色功能区应包括木屋住宿区、帐篷露营区、儿童游乐区、户外运动区、露天活动区等等。对服务提出的规范性标准包括员工应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包括宜提供覆盖营地的无线网络。一旦有了这些完备功能和服务,自然就会满足游客更多样的使用需求,带动收益的增长。

2. 旅游者:更多便捷选择,优化体验质量

露营旅游作为徒步、自驾车旅游的升级产品,对我国很多旅游者来数是充满新鲜感的休闲度假方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在周末等休息时间来到优美的郊野或风景名胜区,居住在自己的房车或露营地内的木屋、自带的帐篷中,与家人朋友一同开展休闲聚会活动,既可以放松身心,也能够享受自然之美,同时增进情感的交流。很多风景秀美的“野景”,也被驴友们奉为适合郊野露营的“圣地”。但不论是已开发还是未被开发的露营地,基础建设滞后和安全保障不完善依然是困扰旅游者们的问题,再加上露营并非我国居民的惯常旅游习惯,所以一旦没有足够的硬件保障、口碑效应和突出吸引亮点,消费者很难下定决心参与到露营旅游中。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休闲露营地标准中的一些直接从需求出发的设计,对游客能够更具有吸引力。

比如标准中根据人性化需求关注了很多设计细节:要求营位地面应高于周围地面15 cm及以上,便于防虫、防潮;营地周边1 h车程范围内应有救助设施;内部道路应遵循人行、车行相分离,车辆限制时速不超10 km/h;出入口、服务中心、服务保障区应有醒目的室外照明,便于夜晚发现和使用等等。标准根据活动需要设计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为露营的横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还强调了个性化设计,强调不同营区应根据周围环境特点进行特色设计,不要千篇一律。相信这些标准的实施,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为游人提供便捷的选择,同时在更安全舒适的氛围中提升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培养其露营旅游的习惯,并从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3. 政府部门:完善产业闭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在露营地出现的问题中,政策缺失和责任监管不明确的问题一直是被诸多专家学者提出的最关键问题。而此次《休闲露营地建设及服务规范》的提出,是政府对这些棘手问题的初步尝试。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标准规范作为保障,势必会引导产业走向正确的方向,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有了规范标准做支持首先对产业结构的生态圈层进行了完善作用,因为露营地业态与旅游一样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和一些相关的运动项目,在横向上是十分丰富的。而在纵向上,产业上层的投资层、中间的露营地建设和管理以及下游相关配套装备产品的开发又形成了长长的纵向链条。而横向与纵向的交汇处就是露营地的基本建设及管理规范。核心基础做好后,必然会带动上下游以及横向相关产品的发展。因此规范的出台对各政府来说是帮助其完善产业闭环及其中各组成部分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同时,标准对营地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方面做出的规范,可以为未来营地等级划分提供相应依据,为今后的可持续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除了完善产业结构之外,由于政策具有带动行业融资、渠道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当下可以获得更为可观的效益。政府可以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解决露营地在建设中面对的投融资需求。通过利用财政工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更多投入露营地的建设中。

休闲露营地未来发展模式探析

新标准的出台在当前不论是对经营者、旅游者还是政府都具有多方面的利好倾向。但是在新标准正式实施之后,又该如何利用新标准引领“新业态”更好更快地走向“新常态”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休闲露营地未来的发展,一定要与技术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网络化发展。现阶段,随着对“互联网+”的深度挖掘,人们从网络中找到了更多享受休闲的便捷方式,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的服务。因此休闲露营地也要利用技术,改变经营方式。

线上经营方面可以采取搭建网络联盟的形式,将各类露营地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媒介对外宣传形成集群力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选择。在线上运营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对旅游者的行为及偏好做出趋势判断,进而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同时对各种露营地进行等级划分,向消费者及时推送他们需要的产品。在线上还可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对他们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对产品进行合理化改进。

线下经营方面,首先可以通过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来提高旅游者的体验质量。由于休闲习惯的差异,我国旅游者在露营地旅游中更看重的实际是精致的服务体验,因此营地的服务显得非常重要。露营者前往露营地不仅是为了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放松,他们还希望获得更多的物质及精神的享受。所以就要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比如餐饮就要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菜式应讲求天然和实惠相结合。住宿类体验就应当增加一些独特性的创意类形式。另外配套的租赁服务也应该更为完整,比如露营地周边的服务店中就可以提供炊具、炉具、保温桶、餐具、帐篷、睡袋等相关产品的售卖或租赁。除此之外,汽车保养类服务、旅游纪念品的提供、户外娱乐、养身休闲类项目也是可以考虑其中的,能够为服务创造更多可能。其次,各区域间的露营地可以尝试通过区域一体化打造服务联动共享模式,将资源及服务整合起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网,让露营地真正成为旅游者的休闲地,不用再担心疲惫的自驾途中没有可以做暂时休憩补给的地方。

当然在线上线下也要加入智慧旅游的元素,比如在线虚拟地图可以让游客对露营地环境有大致的了解;移动APP导航可以让自驾游客知道旅途中最近露营地休息区的位置,以及如何到达。同时可以丰富休闲露营地的内涵,运用互动式智慧体验方式,在营地中开展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以及自救急救意识的普及活动,让游人在休闲中学习知识,在休闲中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我国消费者休闲露营的习惯。

结论与讨论

上一篇:上海车辆检验委托书下一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