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2024-04-08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通用9篇)

篇1: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胸腔积液中,下肢静脉血栓25例,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19例,其他21例,经介入、溶栓、抗凝等治疗后,45例好转及治愈,11例治疗效果差,9例死亡。结论 必须高度重视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应综合考虑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作出肺栓塞的诊断,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主要是溶栓和抗凝治疗,对慢性肺栓塞可进行外科取栓及介入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PE的病死率。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治疗;CT肺血管造影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一种疾病或综合征的总称[1]。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是PE的最常见的类型,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该病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近年来其发病例数有增加的趋势。现对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65例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28~76岁。发病前有手术后长期卧床史25例,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史19例,肝炎病史7例,腹泻史4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妊娠2例,恶性肿瘤10例,骨折4例,长期吸烟(>)未戒9例,不明原因2例职称论文。

1.2 临床症状 胸痛61例,呼吸困难45例,咯血24例,咳嗽26例,发热21例,下肢肿胀疼痛12例,心悸14例,频死感4例;37例有紫绀表现,颈静脉怒张22例,8例可闻及胸膜摩擦音,7例于发病后半个月内死亡。

1.3 诊断 依据除病史、症状和体征外,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气分析、心电图、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清酶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CT肺血管造影(CTPA)、磁共振成像(MRI)。

1.4 治疗方法 PTE确诊后应立即治疗,使患者绝对卧床2~3周,胸痛重者可给止痛剂,应用抗生素控制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预防肺栓塞并发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内科治疗主要为溶栓和抗凝治疗,抗凝的作用是稳定静脉血栓,从而防止栓塞的发生或再发;而溶栓的作用则是溶解现存的血栓或栓塞。溶栓治疗仍是PTE治疗中最缺乏定论的问题。如果大面积PTE通过大面积阻断肺血流而引起休克,造成患者生命危险时,深栓可以降低死亡率,是必须采取的首选治疗。对于大面积PTE,介入治疗是迅速有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明显缓解,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明显改善;有效: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表现部分缓解,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好转;无效:症状无减轻、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无改善,或患者死亡。

2 结果

65例胸腔积液中,下肢静脉血栓25例,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19例,其他21例,经介入、溶栓、抗凝等治疗后,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死亡9例。应重视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早期治疗原发病,预防高危因素。一旦发病应早期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3 讨论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PTE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不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其病死率高达25%~50%[2]。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3]。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肺栓塞生存率的关键,如果准确及时的治疗,病死率可明显下降。多年来一直认为年老、吸烟、肥胖、长期卧床、严重创伤、手术操作不慎、肿瘤、妊娠、感染、激素的临床应用、心脏病及糖尿病、高血压为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但目前高凝血栓前状态及栓子形成综合因子异常活跃是促进栓子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密切相关[4]。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完全无任何症状,仅尸检时发现。在疑诊肺栓塞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应注意呼吸频率改变、P2亢进、窦性心动过速及各种心律失常、肺部啰音、不明原因的低血压及晕厥等。

总之,必须高度重视对PTE的诊断,应综合考虑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作出PE的诊断,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主要是溶栓和抗凝治疗,对慢性肺栓塞可进行外科取栓及介入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PE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伍燕兵,杨媛华,王辰.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中华医学杂志,,83(3):260-261.

[2] 何建国,程显声.肺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中华医学杂志,,82(24):1730.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 ,24(1):259-264.

[4] 马宏祥.外科术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6例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36(11):1041

篇2: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

1,引起PTE的血栓可以来源于下腔静脉径路、上腔静脉径路或右心腔,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特别是从腘静脉上端到髂静脉段的下肢近端深静脉(约占50%~90%)。盆腔静脉丛亦是血栓的重要来源。颈内和锁骨下静脉内插入、留置导管和静脉内化疗,使来源于上腔静脉径路的血栓较以前增多。右心腔来源的血栓所占比例较小。

2,肺动脉的血栓栓塞既可以是单一部位的,也可以是多部位的。病理检查发现多部位或双侧性的血栓栓塞更为常见。一般认为栓塞更易发生于右侧和下肺叶。发生栓塞后有可能在栓塞局部继发血栓形成,参与发病过程。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一定程度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高,右心室壁张力增高,至一定程度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扩大,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右心扩大致室间隔左移,使左心室功能受损,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或休克;主动脉内低血压和右心房压升高,使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心肌血流减少,特别是心室内膜下心肌处于低灌注状态,加之PTE时心肌耗氧增加,可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

3,栓塞部位的肺血流减少,肺泡无效腔量增大;肺内血流重新分布,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右心房压升高可引起功能性闭合的卵圆孔开放,产生心内右向左分流;神经体液因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间质和肺泡内液体增多或出血;栓塞部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萎陷,呼吸面积减小;肺顺应性下降,肺体积缩小并可出现肺不张;如累及胸膜,则可出现胸腔积液。以上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出现低氧血症,代偿性过度通气(低碳酸血症)或相对性低肺泡通气。

4,由于肺组织接受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内气体弥散等多重氧供,故PTE 时很少出现肺梗死。如存在基础心肺疾病或病情严重,影响到肺组织的多重氧供,才有可能导致肺梗死。

5,PTE 所致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以上机制的综合作用。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多个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个体反应的差异及血栓溶解的快慢,对发病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篇3:肺血栓栓塞症20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 男14例, 女6例, 年龄45岁~76岁, 平均年龄 (56±16.53) 岁。1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 长期卧床5例, 静脉血栓史2例, 近期有手术史1例, 骨折2例, 脑卒中3例, 恶性肿瘤3例, 肾病综合征1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指南 (草案) 》[2]要求。疑诊是指具有危险因素,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休克或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下肢肿胀、疼痛等。结合心电图、胸片、血气分析等检查, 可以初步疑诊PTE, 并即刻进行D-二聚体检测。确诊需要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 (ECT) 和电子束CT (EBCT) 。

1.3 临床症状和体征

呼吸困难13例 (65%) , 胸闷2例 (10%) , 烦躁不安1例 (5%) , 胸痛2例 (10%) , 晕厥1例 (5%) , 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典型PTE三联征者1例 (5%) 。

1.4 辅助检查

20例动脉血气检查提示低氧血症12例 (60%) , 心电图改变SⅠQⅢTⅢ3例 (15%) , 心动过速2例 (10%) , D-二聚体均增高>500μg/L.胸部X线平片提示肺血栓栓塞症1例 (5%) , 胸部CT提示肺血栓栓塞症2例 (10%) , 肺通气/灌注扫描提示肺血栓栓塞症3例 (15%) , 1例肺动脉造影确诊PTE (5%) 。

2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扩血管、对症支持治疗。其中9例排除溶栓禁忌证后即予尿激酶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 3 d~5 d后加用华法令, 并根据国际化标准比值 (INR) 调整华法令的用量, 牙龈出血1例。单纯抗凝8例, 低分子肝素与华法令联合使用, INR达到2~3之间时停用低分子肝素, 皮肤黏膜出血1例。有3例未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2例 (60%) , 临床好转6例 (30%) ,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2例 (10%) 。

3 讨论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 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由于肺动脉栓塞的部位、栓子的大小、栓塞的时间及次数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再者PE的发病过程较为隐匿,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3], 确诊需特殊的检查技术, 使PTE的检出率偏低[4]。肺梗死三联征多不典型, 且只有不到30%的患者出现。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要引起重视, 尽早完善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 尽早治疗。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无创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D-二聚体异常增高对诊断PE的敏感度在90%以上[5], 主要用于排除PE。本组20例患者D-二聚体>500μg/L, 敏感度较高。心电图为非特异性, 表现多样, 但出现下列表现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诊断PE:SⅠQⅢTⅢ;QRS电轴右偏;一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倒置。低氧血症是PTE较为典型的血气改变, 本组20例中Pa O2<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的有16例。在影像学检查中, 肺通气/灌注扫描 (ECT) 和电子束CT (EBCT) 是诊断PTE的主要手段。肺动脉造影不但可以显示PTE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同时可以得到血流动力学资料, 为公认的诊断PTE的金标准, 同时也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肺动脉造影要求一定的技术和设备, 且是有创检查, 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本组仅1例进行了该项检查。

对于高度疑诊和确诊的PTE患者, 应进行严密的监护, 并且给予循环支持治疗, 在严密的临床监护下, 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是较高的。抗凝治疗对于防止血栓复发和再形成有重要意义。为了早期诊治, 临床应提高对PTE的认识, 对存在危险因素尤其几种危险因素并存的高危人群, 应加强防范意识。对于已出现深静脉血栓 (DVT) 者, 应抗凝治疗, 必要时可静脉置入滤器[6], 防止血栓脱落进入肺循环。对高危人群出现高凝状态伴有难以解释的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 应考虑PE的可能, 应尽早进行相应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20例肺血栓栓塞症 (PTE) 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 突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13例, 晕厥1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的患者1例, 长期卧床5例, 化验D-二聚体>500μg/L20例, 心电图异常5例, 螺旋CT肺动脉扫描异常2例, 肺通气/灌注异常3例, 接受溶栓治疗9例。治愈12例, 好转6例, 症状无改善2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长期卧床、肿瘤、手术创伤等有关, 临床表现多样, 心电图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 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部螺旋CT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后良好。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诊断,溶栓,抗凝

参考文献

[1]王辰.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68-26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5) :259-264.

[3]杨伟光, 吕国良.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1 (4) :383-384.

[4]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42-547.

[5]王乐民, 魏林.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

篇4: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关键词】 介入治疗;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护理

1 前 言

现阶段,肺血栓栓塞症已经成为尤为重要的一大医疗保健问题,主要包括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肺血栓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的致病原因是右心或者经脉系统血栓阻塞肺动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血栓栓塞症血栓的主要来源,其病理生理特征及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功能障碍和肺循环障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在实施精心护理和有效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其中,14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介于38周岁至69周岁之间,52.5周岁的平均年龄;在首发症状方面,8例胸痛,11例烦躁不安、咳血、胸痛及呼吸困难;在原发病方面,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冠心病、高血压,22例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3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均进行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查得以明确诊断。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原因不明的气促和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活动后,为最突出的肺栓塞临床症状,还可能会伴有胸部钝痛、发绀,而且患者存在惊恐、烦躁不安的情绪;心悸、咳嗽甚至休克;晕厥,存在大的肺栓塞,伴有脑供血不足。

2.2 介入治疗方法 采取猪尾导管进行肺动脉超选择造影,将肺栓塞具体范围、位置予以确定。在介入治疗中,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对铺巾常规性消毒,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采取Seldinger技术成功穿刺一侧股静脉,将6Fr的血管鞘置入,将猪尾导管和绿泥鳅导丝引入,直至肺动脉造影有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主干栓塞,在肺动脉下支引入猪尾导管,局部将栓塞捣碎,借助于猪尾导管将25万u的尿激酶注入,经再次造影见良好的肺动脉下支和肺动脉主干显影,将导管装置拔除,进行15分钟的局部压迫,给予加压包扎后,将患者送至病房。

2.3 护理方法

2.3.1 心理护理 正是因为肺血栓栓塞症病死率高、病情重、发病急,因而患者非常容易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甚至出现濒死感。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发自内心的关心患者,积极热情的与患者沟通交流,运用和蔼的态度就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详细的介绍肺血栓栓塞症的知识宣教,让患者真正的意识到该疾病的可治疗、可治愈性,以最大限度的将患者的恐惧、焦虑及紧张的情绪消除,取得患者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更加主动的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工作。

2.3.2 介入治疗护理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应当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抗凝药物积极合理的加以使用,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工作做好,正确的检验出凝血酶原时间、初凝血时间,做好血常规检查;做普鲁卡因和碘皮试,对足背动脉的搏动进行评估;腹股沟部位备皮;做好护理记录及健康知识宣教,主要包括手术过程的介绍、术前禁食、导管室环境以及术后活动指导、注意事项等。在介入治疗后,应当及时对患者的体位加以妥善安置,12小时的穿刺侧制动伸直,每间隔半小时进行1次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血肿和出血,如果有着相对较多的出血,则应当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以便于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3.3 出院指导 ①正确指导患者自我检测早期出血的体征及症状诸如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鼻腔以及牙龈等,如果有心悸、腹痛、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应当及时来院就诊;②卧床期间应当切实的告诫患者切勿用力擦鼻或者抠鼻,切勿咳嗽过度,以避免导致咳血,并且选用质地较软的牙刷;③维持6个月的抗凝治疗,患者出院后仍需对华法林抗凝治疗加以维持;④告知患者不要参与到剧烈的锻炼和运动中,以防止损伤出血;⑤指导患者对日常饮食合理的进行安排,保证维生素、蛋白质和粗纤维等的摄入,选择质软易消化且清淡的饮食。

3 结 果

肺血栓栓塞的30例患者,在经过介入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以后,均得以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大出血;在出院随访中,30例患者均得以恢复正常生活,而且掌握了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

4 讨 论

肺血栓栓塞症不仅易于复发,而且病情凶险、发病较急,而如果能够将正确的诊断尽快做出,并且及时的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便能够使患者得到理想的预后效果。在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与医生的抢救积极配合,将急救护理工作做好,加强心理护理,并且做好介入治疗前后的各项护理操作,以防止治疗的延误。

总之,及时的发现及去除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既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防治肺栓塞的关键,医务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徐玉斓,陈平平,袁红娣.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04(10).

[2] 侯海燕,李子榕.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

篇5: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妇产科、脑系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PTE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1、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1.2肺栓塞(pulmon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的疾病,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中,下腔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腘静脉、足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3倍。

2、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2.1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约50%~80%的DVT 可无临床表现。临床有症状和体征的DVT 均由于血栓所致静脉壁炎变及静脉回流障碍所引起的,因而其症状完全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以及血栓形成的范围和性质。DVT临床上常分为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由于范围较小,临床症状可不明显,仅有小腿部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不超过健侧3 cm),Homans征(直腿伸踝试验)阳性,Neuhof征(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当血栓延伸到髂股静脉时,主要有三个特征:①产生局部持续性疼痛,压痛位于髂股静脉的体表部位;②患肢肿胀超过健侧3 cm以上;③浅静脉曲张。广泛性髂股静脉闭塞,称为股青肿或蓝色静脉炎,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类型。患肢剧痛,严重肿胀、紫绀、肢冷,足背与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严重高热甚至出现休克。如果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时,双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如果血栓脱落,可酿成肺栓塞。

2.2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都在患者较长时间卧床后下床活动或排尿排便时突然头晕、晕厥、休克、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深大呼吸, 继而呼吸循环衰竭, PT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熟悉其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及易患因素综合分析,并作相应检查,从而减少PTE的误诊和漏诊,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将临床表现归纳为:(1)呼吸困难及气促: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约80%~90%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其程度与栓塞面积有关;(2)胸痛:表现为胸膜炎性胸痛和心绞痛样胸痛,胸膜炎性胸痛发生率约为40%~70%,提示栓塞部位靠近外周,预后可能较好,心绞痛样胸痛的发生率约为4%~12%,体循环低血压、冠状动脉痉挛,右心室张力增高等因素引起冠脉血流减少,加之低氧血症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是引起心绞痛样胸痛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3)晕厥:是由于心输出量突然下降造成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可以是PTE唯一首发症状,多合并呼吸困难和气促,往往为大块栓子栓塞、死亡率高达40%,其中部分患者可猝死;(4)因呼吸困难和剧烈胸痛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惊恐和濒死感,发生率约为55%,大面积PTE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5)咳血:多于栓塞后24 h出现,主要反映局部肺泡血性渗出,早期为鲜红色,数日后可变为暗红色,占11%~30%;(6)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痰;(7)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多于栓塞后立即出现,发生率30%~40%;(8)发热:因出血坏死物质吸收或继发感染等因素约43%患者出现发热。结合体检患侧呼吸运动减低,膈肌上抬,肺下界上移,肺底活动度减少,病变部位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细湿罗音和哮鸣音;(9)可有下肢水肿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应体征等有助于诊断。3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治疗 3.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

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3.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

和纠正心率失常。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

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

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健康教育。

4.1 密切观察

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

4.2基础护理

4.2.1①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②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必要时下肢热敷,促进血液循环。③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趾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每小时12~15次,以增加横膈肌运动,减少胸腔压力,促进血液循环。④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肌力锻炼。鼓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或尽早开始经常的膝、踝、趾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避免长时间的半卧位。对年老体弱者指导家属为其定时按摩四肢肌肉,并进行双下肢曲伸运动,以利于血液循环。术后24 h~48 h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若术后持续卧床超过4 d者,要定时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多活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并定时翻身,也可较好促进下肢静脉血流而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的指征,例如大腿肿胀、肤色变暗,小腿压痛及肿胀等;下地前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配合,病人应在床上坐5 min~10 min,在无头晕不适症状后,再慢慢地坐床边活动双下肢,然后床边活动10 min,第1 d时间不宜过长,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PE发生。⑤劝吸烟的患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黏稠度

4.2.2静脉血管的护理 输液时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特别是股静脉的穿刺。若非要使用下肢静脉,应保证一

次穿刺成功,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选择小分支输液时,针头宜细。要提高穿刺质量,操作力求一次成功。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途经给药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使用对静脉有刺激性的药物时更应注意,以防诱发血栓形成。拔针后棉球按压时间不宜过长,扎止血带不宜过紧。

4.2.3保持大便通畅 用力解大便时,易使已形成的栓子在未溶解前脱落,造成肺栓塞。所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非常重要。指导病人术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的软食,对大便干燥的病人,酌情使用开塞露或甘油剂,以保持大便通畅。向病人讲解术后第1次大便应在床边进行,且旁边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看护,排便时不能过分用力,以防发生PE。

4.2.4警惕肺栓塞的形成,其一般发生在血栓形成1~2周内,且多发生在久卧后开始活动时。当DVT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时,要意识到肺栓塞的可能,并及时处理。对突发性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心悸、气短、胸闷、酷似心绞痛、心肌梗死样疼痛等,特别是出现脑缺氧的症状,如头痛、头昏、晕厥、视物模糊等,更要引起重视。疑似肺栓塞早期症状,应立即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同时给予镇静剂;立即给高浓度氧气间断吸入,观察呼吸困难、发绀是否好转;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滴/min)及输液量(不超过1500ml/24h),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及时执行医嘱,并做好时间记录,同时药物交接班要明确,以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滴入。

4.3机械预防措施:主要应用逐级加压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方法,其作用是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阻止深静脉扩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并有防止足、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的作用,从而减少静脉淤滞,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可根据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长短及手术等级,可只选用弹力袜,或弹力袜加加压装置。弹力袜穿着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要特别注意,不能在袜的近端有弹力圈,以避免近端压力太大,反而影响静脉回流。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时应检查各接口的密闭性,捆绑时防止管道扭曲,袖带与患肢接触面以容下一指为宜,避开肢体关节及导管处,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个别患者还可使用足底静脉泵,可迅速挤压足部静脉,增加血流速度。

4.5药物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是预防DVT的根本措施,而基本预防和机械预防是药物预防的辅助措施。遵医嘱术后4~6 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可赛或速碧林)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增加至常规剂量,每日1次。用药时间7~10 d。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时难以判断肢体是否存在肿胀,可用皮尺测量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进行两侧对比,以了解肿胀情况。在抗凝治疗期间最常见并发症为出血,要注意调控补液速度,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等指标,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手术切口出血、泌尿系统和消化道出血及注射部位出血等情况。

5康复期患者护理及指导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促进血管再通、消除诱发血栓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要经常采用直立体位,避免血容量降低;足量饮水,保证合理的血容量;预防便秘,避免腹内压升高;禁止在血栓形成的肢体进行静脉输液;禁止在血栓不稳定的肢体进行脉动压力治疗和深部按摩。治疗过程中要严密注意观察肢体皮肤色泽和肿胀情况,以判断效果。6小结

篇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期间, 我院收诊且确诊的PTE患者共42例, 其中女性29人, 男性13人, 年龄在34~78岁, 平均年龄53.1岁。42例患者均根据X线胸透、心脏彩超、肺动脉造影、心电图、临床表现、病史、动脉血气分析、螺旋CT等综合判定, 并给出最终诊断。

1.2 临床症状

PE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没有特异性, 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取决于栓子堵塞的部位与范围大小。PE的临床症型多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右心衰竭、发绀、低血压、频死感、休克等。PTE典型三联征 (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3例 (9.09%) , 呼吸困难39例 (92.86%) , 猝死5例 (11.90%) , 胸痛8例 (19.05%) , 突发意识不清2例 (4.76%) , 胸腔积液7例 (16.67%) , 咯血4例 (9.52%) , 发绀26例 (61.90%) , 心包积液3例 (7.14%) , 发热, 6例 (14.29%) , 晕厥8例 (19.05%) , 心悸16例 (38.10%) , 低血压6例 (14.29%) , 咳嗽、咳痰11例 (21.19%) , 肺部啰音3例 (7.14%) , 颈静脉怒张8例 (24.24%) , 下肢静脉曲张2例 (4.76%) , 下肢肿胀17例 (40.48%) 。

1.3 治疗情况

所有误诊的23例病例中, 误诊率为54.8%, 其中误诊为心源性晕厥1例, 脑栓塞2例, 肺炎2例, 上消化道出血I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4例, COPD感染并I型呼衰1例, 冠心病2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I例, 心功能不全6例, 支气管哮喘I例, 继发癫痫I例。

对于并存多个危险因素的病例应注意考虑有无本病。对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的患者, 应进行X线胸透、心电图、等分析以及下肢血管超声和心脏超声等检查。依据这些结果可以初步疑诊肺血栓栓塞症。应进行D-二聚体检测, 若结果为阴性, 则可基本排除肺血栓栓塞症诊断。

若进行了上述检查, 仍然怀疑患者患有肺血栓栓塞症, 应立即进行肺血栓栓塞症的确诊检查。只要任一项检查结果为阳性, 综合临床症状, 即可确诊本病。对确诊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应寻找可能的危险因素, 并注意查找深静脉血栓。

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 当INR达标后停止使用, 继续口服华法林3~12个月。采用静脉推注剂量为4350U/kg的尿激酶溶栓, 随后持续12h, 以每小时2200U/kg的计量泵入。42例患者中, 溶栓治疗8例, 其中有2例是呼吸、心跳停止, 溶栓均在复苏中失败;单纯抗凝治疗22例;2例为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因存在抗凝、溶栓禁忌2例患者对症、支持处理均死亡。7例死亡, 病死率16.67%, 其中5例为猝死, 溶栓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死2人。24例患者治疗后存活, 存活率为57.14%, 其中5例溶栓治疗, 15例单纯抗凝治疗, 2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2人转上级医院。

2 诊治结果

2.1 致病因素及发病率

在西方国家中, PTE属于常病。美国每年新发PTE人数约70万, 仅冠心病及肿瘤的病死率高于该病症, 占病理性疾病病死率的第三位。在随机选取的急性PTE患者中, 1个月的病死率高达4.7%, 3个月的病死率高达15.12%。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 外科手术、骨折、长期卧床、肿瘤、肥胖、分娩、高龄等为发生PTE的危险因素。例如本文选取的病例中60岁以上的患者共有27例, 存在长期卧床9例, DVT者13例, 慢性心肺疾病5例, 心房纤颤8例, 外科手术后4例, 其中1例在DVT术后15天内, 口服华法林高抗凝强度的情况下仍出现右心房血栓形成, 股骨头人工置换术中突发严重低氧、休克者1人, 下肢静脉曲张1人。由此可见, DVT、长期卧床、高龄和慢性心肺病是患者发生PTE的主要因素。

2.2 误诊分析

2.2.1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PTE的症状多种多样、体征无特异性, 临床表现复杂。然而PTE的典型三联征者--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出现频率并不常见, 一般仅在30%以下。本组病例表现呼吸困难89.12%、胸痛22.81%、咳嗽39.24%、咳痰19.33%, 咯血10.01%。而部分文献报道, PTE误诊率高达43%~65%, 可能与PTE典型三联症状较低有关。

2.2.2 综合分析及鉴别诊断能力缺乏、诊断思维局限

肺栓塞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晕厥, 肺栓塞患者中的晕厥发生率在各研究中报道中是不一致的。例如Zonzin和Morpurgo等报道中的发生率为3.1%至42.09%, 而本组样本的晕厥为9例 (21.43%) 。晕厥是容易被遗忘的肺栓塞征象, 肺栓塞引起晕厥往往不是单因性的, 通常我们主要有三种机制进行推测, 即晕厥伴缓慢心律失常者往往是反射性神经介导机制, 非巨大肺栓塞引起的晕厥可能是此机制。代谢性因素, 如过度通气引起的低氧、低钙。肺动脉巨大血栓的阻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伴急性右室衰竭, 心排出量减少, 每搏量下降, 系统低血压。晕厥较多见于巨大肺栓塞, 并伴有低血压、低氧血症和右心衰竭。据不完全统计, 伴有晕厥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为27.6%, 总病死率为17.3%。

2.2.3 缺乏对PTE各症状表现的认识

本组患者中表现有呼吸困难者39例 (92.86%) , 其中被误诊为心功能不全9人, 均是缺乏PTE诊断意识的表现。甚至在单侧下肢浮肿不宜以心功能不全解释时, 仍未能进行PTE的诊断而导致误诊和延误病情。

2.2.4 PTE的治疗

PTE的基础治疗是抗凝, 推荐的药物是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肝素和磺达肝癸钠。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迅速解决血栓栓塞。右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是其主要特点。若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 只要没有明显的出血风险, 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以防出现心源性休克的风险。虽然DVT是大多数急性PTE的栓子来源, 但通常情况下不推荐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本组样本中仅2例患者使用下腔静脉滤器。

3 讨论

3.1 对有PTE高危因素者, 应保持高度警惕, 在出现可疑症状的第一时

间, 及时进行心电图、下肢静脉超声、X胸透、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分析等方式, 辅以螺旋CT、肺动脉造影、磁共振等检查, 最终确诊。

3.2 细致查体, 关注病史, 不得遗漏可能相关的病史及体征。

3.3 综合分析患者病情, 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 遇到有不明原因

的呼吸困难、心动过速、休克、低氧血症、晕厥、神智状态突然改变的患者应考虑到PTE可能性的存在。

3.4 对绝大部分PTE患者而言, 普通抗凝治疗即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而对有指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以提高其存活率。

3.5 要进一步提高PTE的诊治水平, 减少漏、误诊, 需要各专业科室共同努力, 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 提高诊治水平。

综上所述, PTE的临床因其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 临床医师必须对PTE的临床表现了如指掌。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发病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PTE的误诊与漏诊, 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且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避免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中的误诊、漏诊, 提高该病症的医疗救助率。方法 选择我科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2例, 对其诊断及治疗期间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治愈24人, 2人转上级医院, 16人死亡。结论 PTE的临床因其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 临床医师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发病特点, 从根本上减少PTE的误诊与漏诊。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心脏

参考文献

[1]Anderson FA, Spencer FA.Risk;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J].Circulation, 2003, 107 (4) :173-181.

[2]程显声, 高明哲.我国21家医院急性肺栓塞诊治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 (3) :4-6.

[3]程显声.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C].肺动脉栓塞文集, 2002, 3 (12) :12-13.

[4]邓鑫, 杨汀, 张镭.CT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4, 24 (7) :22-28.

[5]朱立光, 陶新智, 赵定倩, 等.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J].广西医学, 1998, 20 (7) :63-64.

篇7: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胸腔积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0-01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疾病[1]。肺血栓栓塞症是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约30-50%的PTE可出现胸腔积液。现将我院15例肺血栓栓塞症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并发胸腔积液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5例,其中并发胸腔积液15例,占33.3%。15例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56±12)岁,24h内确诊4例,其他11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3-23d,平均10.9d.PTE的诊断采用中华医学會呼吸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2]。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15例,伴晕厥5例,休克1例,低血压3例,下肢肿胀10例,胸痛15例,咯血4例。同时有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者4例。

2.2 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 脑梗死3例、恶性肿瘤4例、股骨头坏死2例,既往外伤史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4例,卧床≥3d者5例。

2.3 胸部影像学及胸水化验检查 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所有患者都有肺动脉栓塞改变。超声检查:少量积液12例,中等量积液3例,双侧积液2例,右侧积液7例,左侧积液6例,心包积液4例。3例中等量积液胸水化验检查,均为渗出液,其中1例为血性。

2.4 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其中腘静脉及以上血栓8例,腘静脉以下血栓2例。

2.5 治疗与转归 溶栓治疗4例,单纯抗凝治疗10例,1例行血栓清除术。治愈5例,好转10例,未见死亡病例。治疗过程中轻微出血2例,无大出血病例。

3 讨 论

本文中15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均同时合并胸腔积液,其中少量积液12例、占80%(12/15),中等量积液3例、占20%(3/15),双侧积液2例、占13.3%(2/15),单侧积液13例、占86.6%(13/15),3例中等量积液胸水化验检查,均为渗出液,其中1例为血性。15例患者经溶栓、抗凝对症治疗胸腔积液吸收。肺血栓栓塞症并发胸腔积液产生机制:可能与栓塞缺血、炎症因子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进入肺间质和胸膜腔,胸腔积液常为单侧,少量,部分肉眼呈血性,多数为渗出液,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间皮细胞常明显增高,嗜酸粒细胞亦可增高。肺血栓栓塞症是引起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在美国胸腔积液的病因中,肺血栓栓塞症排在充血性心衰、肺炎、肿瘤之后,居第四位,30-50%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每年因肺血栓栓塞症发生胸腔积液在1.5万例以上。国内临床医生一般不把肺血栓栓塞症作为胸腔积液常规病因来考虑,所以更易导致误诊、漏诊。临床遇到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要考虑肺血栓栓塞的可能,及时进行D-二聚体、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争取及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程显声.进一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与处理水平.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517-51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1,24:259-264.

篇8: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90例, 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其中男58例, 女32例;年龄22~71岁, 平均年龄 (58.2±11.3) 岁。病史情况:下肢静脉血栓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 肾病综合征5例, 糖尿病21例, 骨折术后8例, 肿瘤4例。诊断标准根据[2]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气急者14例, 胸痛16例、晕厥5例、意识障碍5例、休克9例、明显紫绀12例、听诊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6例, 呼吸音减弱、胸腔积液者16例、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者3例、心房纤颤者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 (LMWH) 、普通肝素 (UFH) 进行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情况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符合溶栓适应症, 无禁忌证[3]。全部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2万U/kg静脉溶栓治疗, 待患者凝血酶原激活时间恢复至正常的1.5~2.5倍时, 进行分别治疗。治疗组给予LMWH5000U, 每日1~2次皮下注射, 连用7d。在应用1~3d加用华法林口服, 剂量3~5mg/d, 随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 (PT) 调节用量, 华法林口服治疗为3~6个月。对照组应用肝素钠进行抗凝, 剂量2000~5000IU, 1h内静脉注入。后750~1000IU/h维持, 并根据凝血酶原时间 (PT) 调节用量, 疗程为7d。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为判断依据[4]: (1) 呼吸困难及胸痛完全缓解, 超声心动图检查治愈或基本治愈; (2) 呼吸困难及胸痛轻度缓解,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效; (3) 呼吸困难、胸痛轻度缓解, 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效; (4) 无效:呼吸困难、胸痛无改善, 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效; (5) 恶化:呼吸困难、胸痛症状加重, 超声心动图检查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 结果经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组45例, 痊愈2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4例, 总有效率68.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经过秩和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3例, 出现率为6.7%, 表现为血管穿刺处出血。对照组6例, 发生率为13.3%表现为血管穿刺处出血、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各2例, 经过临床对症治疗均痊愈, 见表1。

3 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是各科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严重急症, 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凝治疗, 其中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是常用抗凝治疗药物[5], 笔者临床期间为研究两种溶栓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收治病例分组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治疗组45例, 痊愈29例, 显效9例, 有效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16、6、9、14例, 总有效率为68.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为6.7%, 对照组为13.3%, 临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有临床资料报道[6], 抗凝治疗是治疗PTE的最佳手段, 可及时阻断血栓继续形成, 加速血栓溶解, 防止患者由于复发引起的死亡[7]。在经过临床诊断后, 及时有效的利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肝素的利用迄今已有60年历史, 并取得良好疗效, 在临床上优于普通肝素, 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和血浆半衰期[8]。笔者认为, 溶栓治疗主要用于2周内新鲜血栓, 且愈早愈好, 早期溶栓和恢复肺组织再灌注, 可逆转右心衰竭, 改善毛细血管容量降低复发率。临床指征适用于大块肺栓塞;肺栓塞休克;溶栓方案多主张短期大剂量溶栓输注, 其临床疗效好, 并发症少;对于小伎俩、长时间溶栓不仅费时、费钱且疗效欠佳。抗凝治疗能够防止栓塞和再发对预防肺栓塞复发及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对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 (lowmolecu lar weigh theparin, LMWH) 、普通肝素 (unfract ionatalh eparin, UFH) 进行治疗, 观察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8.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经过秩和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组出现3例, 出现率为6.7%, 对照组6例, 发生率为13.3%。结论 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均能有效抗凝, 其中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普通肝素, 建议临床应用。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辰.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68-269.

[2]王辰.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5) :259-264.

[3]宗华, 朱光发, 梁瑛.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远期予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11) :1392.

[4]王东, 张波, 于红, 王肇源.58例肺栓塞的诊治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2) :246-247.

[5]林宇, 李阳.84例肺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1) :23-24.

[6]魏秀娟.急性肺栓塞12例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5) :744.

[7]王静.急性肺栓塞62例溶栓抗凝疗效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5) :85-86.

篇9:肺血栓栓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76-02

肺血栓栓塞(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1]?临床治疗程序为一般治疗?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溶栓治疗?本文就11例肺血栓栓塞的溶栓治疗分析如下:

收集12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 9例患者全部是大面积,并出现休克和(或)低血压者,3例患者是次大面积PTE合并右

作者简介:朱湘慧,男,汉族,(1973-),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诊治工作?

心功能减退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肺血栓栓塞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段在40~50岁6例,50~60岁4例,60岁以上2例?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处方1溶栓治疗

①尿激酶(UK)负荷量 4400IU/kg,静脉注射l0min?维持量 2200 IU/(kg·h)持续静滴l2 h?2小时溶栓方案 20000IU/kg 持续静滴2 h?

②链激酶(SK)负荷量 250000 IU,静注,30 min?维持量100000 IU/h 持续静滴24 h?注:用药前需用苯海拉明 10~20 mg 肌注 bid或地塞米松5~l0 mg 静注 qd?

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50~100 mg 持续静滴2 h?

1.2.2处方2 抗凝治疗

为PTE的基本治疗方法,选用普通肝素(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在肝素?

①普通肝素(肝素)负荷量 2000~5000 IU或80 IU/kg 静注?维持量 18 IU/(kg·h) 持续静滴?然后根据APTY调整用量或 250 IU/kg 皮下注射 ql2 h?

②低分子肝素(LMWH)依诺肝素 1 mg/kg皮下注射 ql2 h 療程l0 d;那屈肝素钙86 anti-Xa IU/kg 皮下注射 ql2 h 连用l0 d?亭扎肝素175 anti-Xa IU/kg 皮下注射 qd 连用5~10 d?

③华法林在肝素/低分子肝素开始应用后的第1~3 d加用?初始剂量3.0~5.0 mg/d 以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或PT调节,疗程3~6个月?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例患者经过溶栓治疗,三联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病情痊愈11例,效果良好1例,治疗有效率达100%?

3讨论

肺血栓栓塞存在PTE的原发性与(或)继发性危险因素?在原疾病过程中突发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与气促?胸痛?晕厥?烦躁不安?惊恐?濒死感及咯血等症状;呼吸频率>20次/min,心动过速,血压下降?休克,发绀,肺部哕音,P2亢进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动脉血气分析示Pa02↓,PaC02↓,P(A~a)O2↑?心电图 V1~V4T波改变和ST段异常,可出现SⅠQⅢTⅢ,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右心肥大,顺钟向转位等并有动态变化?

胸部X线平片显示区域性肺纹细?疏?消失,局部浸润阴影?楔形阴影,肺不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截断征,肺动脉段突出与右心肥大征等[2]?

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下腔静脉扩张,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力升高等,若发现肺动脉近段血栓可确诊?血浆D-二聚体增高?低于500μg/L,可排除急性PTE?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是PTE重要的诊断方法?螺旋CT和电子束CT扫描可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栓子,是PTE的确诊手段之一?磁共振成像可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且能识别新旧血栓?

肺动脉造影为PTE诊断的“金标准”?表现为肺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缺损,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但为有创检查?由于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以至临床上漏诊与误诊率极高?做好PTE的鉴别诊断,对及时检出?诊断PTE有重要意义?

肺血栓栓塞的临床治疗程序为一般治疗?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适用于大面积,并出现休克和(或)低血压者,次大面积PTE患者合并右心功能减退或不全时[3]?

使用UK?SK溶栓期间勿同用肝素,rtPA溶栓时是否停用肝素无特殊要求?溶栓治疗结束后,应每2~4 h测定l次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F),当其水平低于正常值的2倍,即应开始规范的肝素治疗?溶栓后应注意对临床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以评估溶栓疗效?

参考文献

[1] 鞠远荣,张继承,张娟,等.肺血栓栓塞症诊治的临床思维[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10):90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259.

上一篇:菜场安保制度下一篇:规训与惩罚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