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2024-05-16

城镇建设汇报材料(精选8篇)

篇1: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项目建设汇报材料-项目建设汇报材料 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精选多

篇)

第一篇: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2016年我区列入徐州市重大项目共11个,计划总投资亿元,计划完成投资亿元,1-7月份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5%,11个项目中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个项目近期可开工建设,1个项目待海关总署审批后即可开工,1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3个项目正在积极协调土地指标,整体进展情况良好。

一、项目具体进展情况

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燃气发电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建设t130燃机6台,配28t/h余热锅炉6台、6000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90吨燃气锅炉配套15mw发电机组,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目前三台美国大力神t130燃气轮机主机及3台余热锅炉已安装完成,燃气轮机辅助设备正在安装,预计8月份投产。

徐州市龙山水泥厂二期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扩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9兆瓦余热发电、100万吨粉磨站,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已完成投资4亿元。目前,土建基本完成,预热器安装已安装第五六层。设备开始大范围安装,预计10月底建成试产。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二线及余热发电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建设日产万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及18mw余热发电,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目前,水泥旋窑基建完成

90%,设备安装完成80%。

潘安湖湿地公园:计划总投资亿元,对现有湖面整理,整合分散湖面,形成湖岛、绿堤、花巷、水上森林等丰富的湿地生态公园,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目前现已栽植乔木41730棵,灌木40000平方,水生植物280000平方,基本形成潘安湖绿化苗木框架。目前,正启动给水、排水、强弱电管网、桥梁、码头、木栈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

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钛白粉项目:选址位于化工产业园区内,计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7万吨高档红石钛白粉生产线,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750万元。工商注册已完成,正在进行设计,近期开工。

徐州龙山制焦有限公司捣固焦项目:选址位于江庄镇冶金煤化工集聚区内,计划总投资亿元,建设2×65孔hxbk55-06f型焦炉,计划完成投资7亿元。目前,由于土地不能满足建设需

要尚未开工。徐州龙山铸造年产60万吨铸铁件项目:选址位于江庄镇冶金煤化工集聚区内,计划总投资6亿元,建设60万吨/年铸铁件生产线,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目前,没有土地指标尚未开工。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项目:选址位于化工产业园区内,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300吨加巴喷丁、非诺贝特等中枢神经药物原料药生产装置,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2200万。围墙已建成,招投标已结束,8号车间基础已经开挖。

徐州市双楼港物流园区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设集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的综合物流园区。本年主要实施徐州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及大宗物资交易中心等,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目前,手续已上报海关总署等待审批,尚未开工。

徐州腾达焦化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甲醇生产线:计划总投资亿元,建设

年产100万吨捣固焦、20万吨甲醇生产线,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目前,甲醇及苯加氢项目正在选址,部分设备已订购。徐州阚山发电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建设2×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65亿元。属前期推进项目,可研报告初稿已完成,地震、压矿、文物、地灾评估、环境监测等相关工作已完成。

二、存在问题:

一是龙山制焦、龙山铸造、腾达焦化等成熟项目受土地规划及指标较少限制而落地较慢甚至无法开工;

二是两个化工项目前期因国家化工产业园备案或核准文件一直未下,不能按原计划正常开工。

金浦钛白粉项目前期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原北方氯碱地块市政府补偿资金未完全到位影响进度,目前补偿资金大部分已经到位,项目正在进行环评和设计,设计预计9月份可完成,9月底、10月初可全面开工。

恩华药业项目前期由于设计方案作了调整,影响了项目进度,项目采取边设计、边审图、边施工的方式进行建设,目前8号车间审图已经完成,正在开工建设,其它车间随着审图的完成,也将陆续开工。保税物流中心主要问题是保税区申报手续办理复杂,进展缓慢。目前手续已层层报至海关总署,待批文下来后,开发商将马上开工建。

篇2: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汇报材料

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心田,一朵朵文明之花灼灼绽放。运输总站成立20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以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总站文明程度和提高总站美誉度,创造文明和谐的生产环境和工作环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总站生产经营地顺利进行。

20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

建站初始,由于长期受垄断性“铁老大”等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时的总站管理比较松散,职工队伍素质相对较低,能力较差,总站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运输总站成立之初,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时。刚刚产生的总站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以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创建文明总站为目标,大力加强站风路纪建设,积极开展以“学孟泰、学雷锋、树新风、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了文明车站标准和考核细则,初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考核管理体系。在客运系统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新华站西环市丙班第一青年包乘组被命名为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1994年,总站党委按照xx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为企业走向市场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

证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内树外塑”大讨论,强化了“三德”教育,确定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的总站精神。总站干部职工,面对转轨变型过程中遇到的前所未有困难的,把满腔的热情,转化为安全保产工作的动力,与xx共度难关,展现了总站人爱厂胜家,拼争奉献的高贵品质。

第二阶段:发展

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迅速在总站掀起热潮。总站一方面大力选树xx文明窗口——南部站薛桂芬和xx献血金牌获得者郭翠华等一大批精神文明典型,另一方面抓住南部站一名职工工作失职,损害xx形象的问题,在总站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彻底杜绝利用工作和岗位之便“吃、拿、卡、要”勒索用户现象;彻底消除“惹不起、离不了、靠不住、”的运输外界不良印象;组

织开展了“内树队伍正气,外塑企业形象”的大讨论活动,进而在全员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站风路纪有了较大的改观。同时制定实施《职工岗位行为规范》,将“弘扬正气、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拼争奉献;严格管理、高度统一、吃苦耐劳、拼争奉献;顾全大局、保产第一、用户至上、一流服务;崇尚科学、钻研技术、培育人才、科技兴企;整洁卫生、文明有礼、遵章守纪、安全生产”的五种新形象,确定为总站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从那时起,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每年都有新举措,每年都有新进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良好局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入到令人鼓舞的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提高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启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篇章。xx也制定下发了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为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xx五年规划,总站党

篇3: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2007年北京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总计21个, 其中配网工程11个, 技改工程10个, 是公司历年来信息化建设项目最多、投资最高的一年。截至2007年底完成17个二级单位网络改造工程, 安装设备449台, 安装分支机构和站点340个, 完成SG186整体工程的80%。其中6个二级单位接入综合数据网, 带宽1G, 平均带宽提升10倍, 传输速率平均提升10倍, 设备可控率提升为90%, 可靠性达到90%;11个二级单位完成了网络管理软件的培训;8个二级单位完成IP地址整体切换。通过实施和培训, 使网络故障平均定位时间由3h以上减少到30min以内。

北京电力公司ERP系统实施肩负着为国家电网公司积累经验、丰富直辖市模板、验证典型设计的任务。通过业务部门和试点单位的沟通协调和相互配合, 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物质管理和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管理理念得到很好的转化和吸纳, 业务流程更规范、顺畅, 业务界面更清晰, 管理职责更明确, ERP系统于2008年1月1日在试点单位成功上线。

随着奥运的临近, 保奥运各项措施逐步到位, 新的管理需求不断出现, 奥运电力信息系统也随之不断完善, 系统实现的主要思路调整为以奥运重要客户 (场馆等) 为中心进行相关信息的展现。在国家电网公司奥运办、生产技术部和调度通信中心的共同努力下, 奥运配网监测完成主站系统和18个场馆监测信息的成功接入, 配网监测系统与奥运电力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应用集成使奥运保障功能得到完善。通过研究与技术创新, 建立了奥运重要场所的符号库, 研究了多种空间信息媒体的集成设计、建设面向奥运电力的多专题可视化互动展示子系统、基于2个样例场馆模型通过空间可视化技术实现了三维效果图和鸟瞰效果图的展示, 为2008年奥运会的赛前、赛中的电力信息提供了技术手段。

2008年北京电力公司将全面开展以下工作:ERP系统的试点和推广;建设空间信息辅助支持平台;全面推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持续建设数据中心;稳步推进营销信息系统高级应用模块;按照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总体部署, 与各相关业务部门紧密配合, 结合公司管理实际, 继续做好安全监督、审计、经济法律管理等松耦合业务系统的试点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松耦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工作;做好电网交易、综合计划、远程培训、纪检监察、招投标等松耦合业务系统的推广与实用化工作, 实现相关业务管理的信息化, 提升北京电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更上新台阶。

安徽省电力公司作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试点单位, 为国家电网公司构筑安全长效机制起到积极而显著的作用。作为E R P第1批推广单位, 安徽省电力公司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助力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

2007年安徽省电力公司配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 讨论出台了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等级, 完成了涉及OA系统、营销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的设计、评估方案初稿, 为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电力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安徽省公司本部根据网络结构、安全系统、信息系统的状况, 从保障安全运行的角度, 设立了约200多项日、周、月安全检测项目和巡检点, 通过值班员检测和巡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运行状况, 及时主动排除网络异常, 同时也规范了运行值班工作, 促进了运行质量的提高。全年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无事故, 本部本地网络运行率、广域网系统运行率、服务器平均运行率分别为99.997%、99.993%、99.998%。

安徽省电力公司组织地市公司建设调度管理系统“OMS”网络, 使用现有的信息三级网作为承载网, 通过广域网MPLS VPN和局域网VLAN技术, 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所属地市公司三级调度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调整地市公司防火墙系统, 实现“OMS”网络与信息网的逻辑隔离。

作为ERP的推广单位, 2008年安徽省电力公司将全面启动ERP工程, 优化业务流程, 强化资金流、物质流、管理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规划和紧密集成。通过实施ERP工程, 将公司业务流程和信息资源固化于信息管理系统, 在公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 整合核心业务和主要经营活动。安徽省本部和试点单位将力争在年内实现财务、物质、项目等紧密耦合类业务模块上线, ERP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继续推进SG186工程建设, 完成一体化平台, 加快建成安徽省公司数据中心、企业门户和数据交换平台, 认真总结信息化供电公司试点建设成果, 推进市级供电公司核心业务基于“一体化电网模型”的集成。

河南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第1批数据中心建设单位, 承担了数据中心项目的试点工作, 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数据中心典型设计工作。河南省电力公司正在努力加快实施步伐, 打造金牌业绩, 全力开创河南电力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河南省电力公司整合本部和18个地市供电公司的信息机房, 优化基础设施环境和信息网络, 顺利完成公用信息网工程与市级供电公司信息局域网工程建设, 将广域网核心带宽由原有的最高155M大幅提高至2×622M, 局域网主干带宽由100 M提高到1 000M, 建设了百兆线路与国家电网公司相连。地市供电公司到县供电公司网络联通率达由66.6%大幅提高到89.8%。信息网络联网的IP节点将近距传递的“数据桥梁”。

河南省集中开发、统一部署的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已全面上线;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推广的招投标系统、国际合作系统都已投入运行, 并实际应用于各项工作中。河南省电力公司正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整体部署, 开展信息化同业对标工作;完成了公司本部和开封供电公司安全风险评估以及等级保护等试点工作, 本着科学决策、创新发展的精神有序开展了六大保障体系建设。

2008年是河南公司信息化建设高峰年、关键年, 投资计划约占“十一五”后3年总投入的52%, 共有33个项目启动, 大部分项目将在年内完成, 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河南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何正涛说:“河南省电力公司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 提出2008-2010年信息化3年发展迈向新台阶的目标和要求。河南省电力公司把信息化工作做为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技术支撑, 将投资3亿多资金在2008年全面实施SG186工程, 紧紧围绕4条主线, 启动ERP建设, 力争年内通过国家电网公司SG186基本成型阶段验收”。

陕西省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S G 1 8 6工程省级试点单位, 成熟套装软件将在2 0 0 8年上线。由于采取典型设计和统一部署, 大大节省了投资, 缩短开发实施时间。

2007年, 陕西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按计划全面展开主要取得了6方面的成绩, 包括: (1) 信息工作主要指标全面完成, 下达信息项目19个, 各项目进展顺利, 全面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信息广域网已覆盖10个供电单位和9个主要直属单位; (2) 信息化建设机制进一步规范, 成立科技信息部, 制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方法》等规章制度; (3) 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初现雏形。四级网优化工程顺利实施, 信息广域网全面覆盖35kV及以上变电站;为实现“纵向贯通, 横向集成”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4)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建设工作快速推进。ERP集成和实施方案通过国家电网公司审查, 形成《成熟套装软件统一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试行; (5) 松耦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与实用化进程有序推进。营销管理系统 (一期) 全面应用;电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全面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广泛应用;招投标业务应用投入实用;规划与统计管理、国际合作、审计管理、法制管理、纪检监察等综合管理应用实施推广正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开展建设; (6) 六大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2008年陕西省电力公司将通过全面建成公司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全力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全面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推广项目建设任务、完善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管理和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实施精益管理、夯实运维管理基础等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进程。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的唯一试点示范单位, 标志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新的一年,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将建设有“金融板块”特色的S G 1 8 6, 为建设国家电网公司坚强资金管理平台提供重要支撑。

经过2007年的努力,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基本建成, 企业门户系统通过SG186工程典型设计的测评, 投入试运行, 实现与目录服务系统集成;完成了数据交换系统的安装部署和与网管系统的数据级联, 实现了与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的上下贯通;应用系统建设顺利展开, 完成了协同办公系统统一需求确认和产品选型, 完成了人力资源系统基础信息统计软件的试运行, 审计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系统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 实现了金融管控系统与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业务系统建设基本完成, 实现业务数据的大集中, 重点对营业、信贷、资金、领导查询、风险管理以及电财通等14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定制化开发, 基本覆盖了公司的主要任务, 顺利完成了信贷业务上收和新会计准则的系统适应性改造;全面改进了系统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核算、股权管理、审计管理、统计报表、领导查询、内部融资和资金调度等58项功能需求;上线功能节点由年初574个增加到年底的878个;通过采用数据调优、程序和平台优化等技术措施, 是系统平均性能优化程度提高了60%以上。直接通过业务系统处理的结算笔数由一季度的48万笔增至年底的73.6万笔, 结算金额由2.8万亿元增至年底3.48万亿元, 增幅达24.13%;资金业务交易笔数由一季度的1 034笔增至年底的2 113笔, 交易金额由3 471亿元增至年底的6 473亿元, 增幅达86.5%;信贷业务交易笔数由一季度的225笔增至年底的468笔, 交易金额由162亿元增至年底的336亿元。

2008年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提出“围绕一个中心, 提升四个能力, 满足四项要求, 把握四项主线”的信息化工作思路, 全面开展SG186工程迎检和推广工作, 从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要求方面落实“标准规范”目标;开展系统架构优化工作, 从系统体系结构方面落实“架构合理”的目标;深化系统应用, 深入开展“看得见、用的好”工程, 从功能应用方面落实“功能完备的目标;逐步建立企业级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 为系统运行方面落实“安全稳定”的目标;做好新办公大楼数据中心建设, 从信息系统平台方面落实“功能完备”的目标;切实做好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从安全保障方面落实“安全稳定”的目标;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精益化管理, 从加强集团化运作、一体化管理方面落实“标准规范”的目标。

篇4:机关公务人员如何写好汇报材料

一、要投其所好

意思是说,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上级领导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就汇报什么。具体有四层意思:

第一,汇报内容要紧扣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一般来说,上级领导听汇报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在比较正规的场合听汇报,往往会事先告知汇报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按领导的要求准备汇报材料。这里要防止三种情况:一要防止走题,千万不能答非所问。二要防止随意增加与上级要求无关的汇报内容。有的基层领导,较少有向上级领导当面汇报的机会,一旦有了这种机会,就想“抓住机遇”,尽可能多汇报一些,让领导多了解一些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和成绩,并借此在领导头脑中“挂上号”。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上级有明确要求,还是要按要求准备汇报材料,其他内容可以搞附件,用书面形式报给领导,不要轻易打乱领导的安排。三要防止随意减掉上级要求汇报的内容。有的基层领导不善于言谈,或者担心“言多语失”,所以就想尽量少说一些,快点汇报完了事,以致把一些上级要求汇报的内容也给“省略”掉了。这很不妥当。因为向上级汇报工作是你的职责,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再不愿汇报也得按要求进行汇报。

第二,汇报内容要紧扣听汇报者的心理。起草汇报材料之前,首先要研究听汇报的人最关心什么、最重视什么、当前正在研究什么问题,选这样的问题做重点汇报,一般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如果再汇报得很清楚、很透彻,汇报出一些思想和经验来,使领导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那就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汇报,即使内容窄一些,也往往能“以一当十”。

第三,汇报内容要紧扣听汇报者的职责。公务行为的一个特点是职责的规定性,汇报的内容也要体现这种规定性,同听汇报者分管的工作相对应。如果所汇报的内容都是听汇报者不分管的事情,那听者肯定不感兴趣,汇报也就不可能取得好效果。

二、要突出特点

无论一个地区、部门,还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总有自己的特点。特点就是优势。既然有优势,汇报时就要抓住这个优势,突出这个优势。这样可以取得多方面的好处:其一,这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因为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把客观存在的东西反映出来,这就是实事求是。其二,容易汇报出深度和厚度,不至于像“摊大饼”、“流水帐”。其三,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因为既然是你的特点,就说明别人在这一点上比不过你,领导一般希望在这一点上从你这里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受到一些启发。其四,在诸多汇报中不至于陷于末流,而容易出类拔萃。根据我的体会和观察,领导听汇报,不仅要了解情况,更要研究问题。所以,一般并不喜欢那种面面俱到而又什么也说不清、说不透,不能使他受到启发的汇报。如果在诸多汇报中,有的汇报特点很突出,在这一点上汇报得很深透,对领导研究工作确有启发,那即使其他方面薄弱一些,也会给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

三、要突出重点

抓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写汇报材料也要抓主要矛盾,就是突出重点。有些汇报材料,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且平均用墨,结果成了“流水帐”,哪一点也写不深透,使人听了受不到什么启发,留不下什么印象。这样的汇报显然是不成功的。要克服这种毛病,就一定要突出重点。

什么是应该突出的重点呢?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最适合领导心理的内容。因为这是领导最关心、最想听、最爱听的内容,不把它重点汇报好,其他方面汇报得再好,也难以取得好效果。二是最能体现汇报主体特点的内容。因为这是汇报主体在工作上最鲜亮、最抓人的地方,要在诸多汇报中打得响,主要靠把这方面的内容汇报好。三是内涵最丰富、最深厚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把有话可说、有思想可挖、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作为汇报的重点。

四、要脉络清晰

工作汇报是将汇报材料上的符号语言转化成汇报者的有声语言,作用于听汇报者的听觉来完成的。而听汇报和看材料是有区别的。看材料可以“回头”,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看;看材料时精力可以“分叉”,可以几条线索同时并进,一次看不清的可以反复琢磨。听汇报则既不能“回头”,也不能“分叉”,又不能慢慢琢磨。这就要求汇报材料一定要脉络清晰。首先是线条要单一,千万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设置多条线索,一会儿这出个头,一会儿那又出个叉。因为这样很容易叫人陷入迷团,理不出头绪。其次是情节要简单,对复杂的情节要删繁就简,没有必要像长篇小说那样写很多细节。再次是前后内容的转换要明显,一般要有必要的语言提示,以使听汇报的人思路跟上趟。

五、要结构精巧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内容,但整个材料如何布局、怎样安排,先写什么、后说什么,要精心斟酌,不一定都按上述四部分内容一顺排列下来。

干什么事都要围绕着干这件事情的目的来进行。汇报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情况汇报清楚,把成绩汇报充分,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安排材料的结构一定要有利于达到这个目的,不要只图省事,千篇一律。比如,在诸多汇报主体中,如果你的工作成绩是最突出、最显眼的,就可以采取倒插笔的结构,先写成绩,然后再写取得成绩的措施,这样让领导一听先高兴起来、兴奋起来,然后再往下汇报就会怎么汇报怎么顺当。再如,写工作情况时,要把最吸引人、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内容放到最前边,让领导一听先被“抓住”,再往下汇报也就顺当了。如果一开头先把领导说烦了,那往下汇报得再好,在效果上也会打折扣。所以,安排汇报材料的结构,一定要在立足于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领导的心理,适应领导的心理,抓住领导的心理。这对取得好的汇报效果是很重要的。

六、要语言明快

篇5:城镇建设典型汇报材料

在统筹发展中建设全省一流名镇

**镇位于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部平原,是 市中心城的“南大门”,镇驻地城镇规划面积235公顷,拥有人口1.2万人。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市中心城区南扩的机遇,按照优化提升建设理念、拓展完善城镇功能、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多元融资,社会建城”之路。200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卫生镇和山东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

一、理念先行提境界

(一)树立规划之要重在执行的理念。在对小城镇驻地周围的地形状况、水系分布、交通流量进行深入调研,摸透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为从根本上破解“规划执行难”的问题,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一届接一届,将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每届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保证了规划实施的有序、连贯。建立规划公示制度,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每年总体工程实施方案的确定实行“专家为主、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决策模式,组织专家、党政班子成员、镇人大代表等不同群体进行讨论确定,1

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将方案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坚持镇长交接制度,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负责人的镇长,在调整岗位、交接工作时,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作为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单独交接,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

(二)树立建设之要重在精久的理念。对确定实施的各类建筑,聘请具有高级资质的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对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外墙装饰,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严格审查各建筑企业的资质,达不到三级资质企业的,一律不得参与城建工程的招投标。坚持“早、快、好、省”的建设理念,做到工程质量、进度、资金投入同步推进。在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的同时,采取先进的仪器设备与原始的盯人战术,每一项建设工程都选派2-3名技术骨干盯上、靠上,严把施工程序关、质量关,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停工整改。

(三)树立管理之要重在治本的理念。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按照长期发展规划,在未建设的关键部位采取先期绿化、按期建设的方法,既避免了随意、盲目开发,又节约了绿化成本。同时为防止室外经营,采取围挡措施,设立公益性宣传版面,压缩室外经营空间,有效杜绝了乱搭乱建现象的发生。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成立了环卫队和绿化队,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镇村统筹促和谐

(一)以镇带村,将城镇的管理理念向农村延伸。将城镇物业管理理念引入农村,对街道及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家家户户门前卫生清洁、绿化适宜、秩序井然。定期检查评比,将结果纳入年终小康文明户评选,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形成了“一户带一街,一街带一村”的卫生保持机制。同时,将放心店、农资配送站、科技服务中心等便民网络向农村延伸,将中介服务、信息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型“三产”向农村嫁接,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相继实施了乡村公路硬化、沼气入户、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集中供水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工程,先后投资2460万元建设村级柏油路8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建成沼气专业村10个,全镇沼气入户达到1823户,清洁型能源利用进一步加强;投资3000多万元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镇4万人全部喝上除氟水;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70%,宽带用户达到1200余户;全镇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4处、标准化卫生室31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100%,农民不出镇可以享受到城市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二)优化功能,吸引农民向城镇聚集。发挥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用市场化机制和办法吸引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富裕起来的农民到镇区居住、消费和娱乐,加快减少农民、富裕农

民的进程。围绕“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构建框架、加快建设”的要求,2006年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聚缘农民新型居住区一期工程,230户居民如期入住,高标准、高档次的居住条件,吸引了农民向城镇、社区聚集。投资230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九年一贯制教育园区,优化了教育资源,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城市标准的教育。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近20万平方米,架设路灯310盏,铺设柏油路5.3万平方米,东海路南延工程搭建起了小城镇建设的框架。目前,镇区已经形成了南教育、北办公、中居住、西商贸的合理布局,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膨胀,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功能日趋健全。

三、多元投资扩规模

(一)争取上级扶持。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小城镇特色和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争取城镇建设资金,同时注重把争取到的有限资金投到公共设施建设上来,满足社会公共消费娱乐的需求。近年来,共争取专项扶持资金300多万元,确保了小城镇半圆农民健身中心、农民科技信息服务大厅等一大批小城镇建设重点工程的建成,并顺利投入使用。

(二)盘活土地资产。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的积累,建立资金平台,用于小城镇滚动开发和建设,不但拉动了小城镇的深度开发建设,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城建资

金。

(三)整合城镇资源。挖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资产的变现潜力,即对城镇道路、广告、公共建筑等使用权、冠名权进行有偿出让,对建设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进行公开拍卖,变“无形”资源为“有形”资产,以城养城,以城聚财,滚动发展。同时,我们还对公共绿地和路灯广告等进行拍卖,把这些长期闲置的资源盘活,建起了道道靓丽风景线。

(四)聚合民间资本。坚持走“政府引导,多方融资,社会建城”之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外商、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初步建立起了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通过吸纳和聚合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不但直接加快了小城镇公用事业的建设步伐,而且间接增加了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篇6: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迪沟镇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阜阳市颍上县,北靠西肥河,南临济河,与淮南凤台以及亳州利辛两县接壤,国土面积58.8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辖7个村委会、2个社居委,居民4.4万人。2012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GDp)3.28亿元,财政总收入2300万元。

多年来,迪沟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立足于皖北生态湿地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和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1年,城镇人口达2.53万人,占镇域总人口比重超过60%;镇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城区街道16条,总长18公里;不仅建有农贸、服装、鞋类三大专业市场,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大、高、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特别是安徽旅游职业学院落户于我镇,填补了迪沟镇、颍上县、阜阳市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业已成为全县二、三产业发展中心、产品加工和集散中心以及务工经商农民集聚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全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全省优秀基层党委”、“全省中心建制镇”等一系列称号。辖区内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7年以煤矿塌陷区为主的湿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迪沟国家湿地公园”。

一、迪沟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特点。

总体来说,迪沟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规划编制较早。早在1999年,我镇就已经编制完成了《迪沟镇城镇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建设奠定了规划基础。二是基础设施较好。我镇不仅水泥路、供电、供水、排水、移动通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公交车等应有尽有,还实现了广播、电视、柏油路、电话、供电、移动通信的村村通。三是聚集功能较强。随着谢桥煤矿采煤塌陷搬迁安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迪沟小城镇的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对周边50公里范围内地区也起到一定的带动辐射作用。四是发展潜力较大。我镇处于淮河流域,传统农业和水产养殖较为发达。同时,镇区内还拥有4A级旅游景区和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业成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标准有待提高。以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目前小城镇的辐射能力来分析,城镇的各区域功能规划不够科学,各市场的布局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辐射能力,不能适应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是配套措施有待完善。配套政策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我镇的发展建设。近年来,国家虽然把小城镇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一直落实不到位。我镇是“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但相应的配套政策一直没有到位,来自财政体制、户口制度、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使小城镇建设发展常陷于尴尬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项目资金有待支持。由于受地方财政和区域经济影响,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镇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现行的财政体制不但决定了镇本级财政没有资金直接投入,且因经济不独立,借贷投资也不可能,国家项目资金争取也相当困难,客商不可能直接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迪沟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第一,牢固树立前瞻性、特色化的长效发展理念。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实施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是城镇建设之“法”。一是在编制规划上,要突出建筑品位、生态品位、文化品位、地域品位,做到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建设与发展相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结合。我们将根据迪沟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重新修编和调整镇域规划体系,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二是在规划发展上,要充分考虑我镇的自身特色,按照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保证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和质量。三是在具体实施上,应遵循重点建设、长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带示范作用。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调配、集中使用、重点建设,形成由中心向周边辐射的发展建设态势。四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并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确定下来,以保证它的法律效力。

第二,高标准地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发展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交通、能源通讯、供水排水等方面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载体功能。生态环境保护上,要以建设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愉悦的人民环境为目标,既重视大环境绿化、又重视街道、村庄的小环境美化建设,把小城镇生态绿化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绿化建设紧跟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小城镇绿化积极迅速扩展,全面改善镇容镇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软硬件管理上,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以美化、绿化、亮化为目标逐步改善每条街道,另一方面严格执行现行规划方案,加大力度查处违章建筑,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第三,多措并举地提升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气集聚指数。一是实行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等基础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优化招商环境,实行以资源招商、以特色招商、以环境招商。二是实行产业带动。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创建具有迪沟特色的旅游品牌,促进资源与文化的融合,以旅游业聚旺城镇人口、拉动城镇经济、推进城镇拓展。三是实行人口增容。通过招商、镇村联建,为农民免费办理进镇户口等办法,吸引农民进镇兴业,从而调动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繁荣商贸经济,打造镇域经济发展超强平台。

篇7:三基建设汇报材料

(一)及时进行动员部署。一是组织全体党员及干部认真学习省市县委有关文件,领会了文件精神,提高对加强“三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每一位党员及干部加强“三基”工作的自觉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三基”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截至目前,召开研究部署会议1次,成立领导机构1个,召开了动员会。二是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安排的时间和步骤进行。

(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打牢基础工作。一是转变工作作风。为解决机关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拖、推”等不良习气,建立健全了村级考核、奖惩、责任追究、首问负责制以及镇、村干部管理制度。采取围绕发展定岗位、围绕管理定机制、围绕服务促效能的工作措施,科学设定工作岗位,因事设岗,按岗定责定人,以达到人岗相适,责权明确,公开平等的目的,着力提升了机关干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同时为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事务,提升干部服务群众水平,修订完善了《领导干部包片制度》、《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坐班制度》等19项制度,实行“二三”坐班制,即:每周二、三全天为村干部、驻村干部坐班日,进行全天候集中办公,方便群众办事,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群众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二是提升工作服务水平。镇党委结合实际,发挥办事大厅作用,设立新农保、新农合、民政、林业、统计、残联、农经等10个便民服务岗位,按照“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达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一次性办结”的效果。同时,结合“三亮三创三评”创建活动,在办事大厅、党政办公室等服务窗口设立了岗位栏,明确了工作人员姓名、岗位、职责,有效防止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的发生。

(三)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基本能力。镇党委把提升党员干部基本能力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工作,加强教育管理,激发工作活力,使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狠抓党员干部教育。扎实开展学习教育。一是向全镇干部职工印发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学习资料,重点组织学习了新修订的党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等,广泛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帮助党员干部夯实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的思想理论基础。全局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6次。二是观看电教片。集中观看4集连续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教片,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8: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本文结合作者在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工作,以及在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实际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讨论。

1 《材料化学》的课程设置

材料化学专业作为刚刚发展10多年的一个新专业,一般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院系中个一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范围涵盖材料制备、开发及应用等领域。由于材料本身范围广泛,所以各高校开设该专业的背景和所依托的学科优势也各不相同,各个学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也有很大差别[4]。因此,在设立该专业时,需要结合本校特点,给材料化学专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材料化学》课程是本校材料化学专业在第三学年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有96个,以无机材料化学、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为主要学习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按照第五、第六学期以及材料化学涵盖内容的分类,将整学年的《材料化学》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材料化学I》和《材料化学II》。

2 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材料化学I》和《材料化学II》每门课程用48个学时授完,分别在第五、第六两个学期进行。《材料化学I》主要讲授无机材料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两部分内容,每部分24个学时,使学生掌握无机材料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加深对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理解和认识,拓展学生对无机化合物结构及类型、有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设计的认识,掌握一些无机和有机材料的制备及合成方法。《材料化学II》主要讲授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三部分内容,每部分16个学时,使学生掌握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从化学逐渐向材料学过渡,拓展学生对最近兴起的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以及功能材料的认识,掌握一些超分子、纳米以及功能材料的基本的制备及合成方法,了解这些材料的结构、形态、分子设计、性能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为从事材料合成、改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3 教材的选择

由于材料化学专业为新开专业,目前《材料化学》课程的教材较少,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约六七种教材[5]。就笔者对这几种教材的比较来看,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重复内容较多,这些内容学生一般在大一、大二阶段已经学过,而且有些内容过于前沿,对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涉及不够。因此,笔者所在院系组织相关人员,对讲授的教材进行了编著,自编教材按照授课内容,分为无机材料化学、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五大部分。目前已在学生中进行试用,效果较好。自编教材可以有意识的避开已经讲授过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讲授内容的范围更广,避免和以前课程的重复,对材料化学领域出现的新材料、新理论和新方法有更多的涉及。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

在课堂上主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进行课后思考,自主查阅文献。课上安排学生讨论,创造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课程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安排学生课堂讨论。学生除完成课后作业外,自学教师布置的自学章节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专题阅读。主讲老师要处理好了解与掌握、学生自学与教师讲解、知识与能力培养、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等方面的关系,并努力营造师生互动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一些学科前沿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保持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渴望。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虽然《材料化学》课程涉及专业范围宽,内容繁杂,但总体授课效果不错。

5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尽管笔者在教学中利用了自编教材、多种方式授课等等多种教学手段,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遇到了较多的实际问题,总结为以下两点:

(1)授课内容多而杂,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对授课人员的要求很高,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备课压力,在授课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例如进行无机化合物的讲授过程中,因为《无机化学》课程学生已在大二学过,因此,在《材料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化合物主要讲授的是高等无机化学中的配位、有机金属、原子簇和生物无机化合物,这些内容如果全部讲授,24个学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能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带动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在课下对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共同分享。这样既弥补了授课学时的不足,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授课中讲述的内容往往是交叉学科的内容,会涉及到结构化学、晶体学、物理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的很多理论和知识。这样一来,如果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或者准备不足,上课时有可能会出现听不懂或者很难理解的情况,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就要求授课老师要做好几点工作。首先,要提示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预习,同时,在授新课前,要花上一些时间带领学生温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又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内容,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结 语

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材料科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知识脉络广泛、学科知识新颖的特点。《材料化学》课程是材料化学学科专业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笔者经过对材料化学专业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将继续就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针对材料化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基于对《材料化学》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基本要求,对《材料化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及教材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讨,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材料化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本侠,等.《材料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化工,2009,37(8):228-229.

[2]郑玉丽,等.《材料化学》课程的建设和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12):196,208.

[3]朱光明.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与材料科学的关系[J].大学化学,2004,19(6):16-18.

[4]张宝莲,等.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4):93-95.

上一篇:高效课堂培训学习心得下一篇:中队会活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