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小班活动教案

2024-04-10

跷跷板小班活动教案(精选13篇)

篇1:跷跷板小班活动教案

语言活动:《跷跷板》(讲述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按照顺序观察图片,学习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懂得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教育挂图、玩跷跷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以“跷跷板”的儿歌引出活动的内容

1、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玩跷跷板真快乐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跷跷板》的儿歌吧

2、引导幼儿一起看看图片上的小动物玩跷跷板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和交流

1、启发幼儿交流:小兔子们在做什么?小熊来了以后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了?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启发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讲述图片内容

3、提问:公园里,小兔子们在玩什么?它们玩得怎么样?(学习词汇:开心)

4、提问:来了谁?做了什么?小兔子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学习词汇:害怕)

三、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图片的内容

1、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内容,看看谁说的好

2、请同桌推荐幼儿上台,利用挂图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图片的内容

3、讨论交流,给图片取名

4、讨论:我们平时玩耍时能不能像小熊一样做?怎样做大家都可能玩得开心又高兴?

5、小结:小朋友们之间要礼让友爱,不做小熊一样霸道的小朋友。

篇2:跷跷板小班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过年”的传说。

2、知道“过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年”时人们之间要互相拜年,学说简单的祝福话和拜年动作。

3、感受“过年”喜庆气氛,激发过年的愿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

知道“过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过年”的传说。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故事课件《过年啦》PPT课件

活动准备:

1、“年兽”的故事课件、将教室

2、环境布置成过年的喜庆气氛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年是什么?”

“年最怕什么?”

“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赶走了年?”

2、引导幼儿讨论过年时,人们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过年时,亲戚朋友之间要互相做什么事情?”

“拜年时要做什么动作?”

“拜年时要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

过年时,人们之间要互相拜年。拜年时要说一些吉祥的祝福的话,比如:见到爷爷奶奶要说“祝您身体健康”;见到叔叔阿姨可以说“恭喜发财”“祝您万事如意”;见到小朋友可以说“祝你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聪明”等等。

3、和幼儿一起玩音乐游戏“恭喜恭喜”。

幼儿边唱歌边找朋友,当歌曲唱完后要向好朋友说一句吉祥祝福的话。

4、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篇3:大班数学活动:一起来玩跷跷板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 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 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 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 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 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 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 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 快乐地学习, 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 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 (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 、示范用记录表一张 (附后) 、跷跷板示范图 (同幼儿操作卡, 附后) 、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 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平和一张记录表, 每组一个篓子 (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 每组都不一样) , 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 (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 方便幼儿改错) , 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1. 教师出示天平跷跷板:

最近, 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 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 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 谁来了? (跳跳虎来了)

2. 教师引导语:

跳跳虎可喜欢玩天平跷跷板了, 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 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平

1. 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平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平吗? (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 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平呢?

2. 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 直到跷跷板变平衡为止。

(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 点数硬币个数。

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平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 教师示范记录 (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 :

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 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 分小组合作探索。 (1) 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平跷跷板两边平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 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 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2)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A.三个小朋友一组, 商量一下, 一个做记录员, 记录操作结果, 另两个是操作员。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 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 直到天平两边一样平。C.当天平跷跷板平衡的时候, 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 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 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 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 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 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 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 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 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 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 这个办法真好。

2. 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 比一比, 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 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 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 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 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 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

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 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 请你猜猜看, 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 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 (轻的一头会翘起来, 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 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

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 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 想一想, 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 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 并适时追问:

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 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

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 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 集体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 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 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 引出问题 (1)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 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平衡的游戏呢?

2. 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 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平衡, 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 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 猜猜看, 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平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 因为5减4等于1, 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 教师用天平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平衡了, 真有趣。

4. 引出问题 (2) 。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平跷跷板保持平衡, 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平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 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 怎样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 因为5加4等于9, 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 天平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平了。

5. 幼儿再次用天平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 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平衡的游戏, 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篇4:跷跷板教案

1、用等量代替法理解物体重量间的关系。

2、用判断推理法灵活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教具:天平一个、塑料水果、实物图片

学具:人手一份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天平介绍原理

1、天平干什么用的?

2、介绍原理:指针在中心时,左右两个托盘平衡时说明什么?

左边高右边低说明什么呢?

右边高左边低又说明什么呢?

3、示范用天平称塑料水果

称一个苹果和一个草莓,苹果那边的托盘低,草莓那边的托盘高,说明谁重谁轻呢?

称一个苹果和两个草莓,两边的托盘平衡,又说明什么呢?

小结: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草莓的重量。

二、出示实物图片了解重量关系

一个西瓜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

一个菠萝等于三个苹果的重量

一个西瓜是几个苹果的重量呢?

幼儿先索,教师介绍用等量代替法换算。(用图片演示)

(即把西瓜和菠萝全换成苹果的数量)

三、出示跷跷板图片进一步换算

图片:一个长方体积木等于两个正方体积木等于三个圆柱体积木的重量。

1、跷跷板左边放两个长方体积木右边可放几个什么积木,让跷跷板平衡呢?

2、跷跷板右边放四个正方体积木左边可放几个什么积木,让跷跷板平衡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可有多种方法,让跷跷板平衡。

四、操作游戏“我是小小天平”

老师出示图片:一棵白菜等于两个萝卜等于三只茄子的重量

篇5:《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22-23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比较事物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轻重的方法。

3、通过中介物质的等量代换,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难点: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天平等。教学流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出示PPT第一页,猜谜语。)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

师:今天,邹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比比看谁最聪明。(学生得到谜底:跷跷板。)导入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答案。那谁都玩过跷跷板呢?(邀请甲、乙两位学生,这两位同学体格有差异。)

师:现在他俩去玩跷跷板,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样情形呢? 生:甲会沉下去,乙会翘起来。

生: 翘翘板就会倾斜,因为甲重,乙轻,。(引导学生说甲比乙重,乙比甲轻。)

师:那现在邹老师也想玩跷跷板,谁想和我一起去玩呢?(挑选学生甲。)

师:老师和甲去玩跷跷板,小朋友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生:老师那边低,甲那边高。

生:老师那边会沉下去,甲那边会翘起来,因为老师比甲重,甲比老师轻。

师:那请大家想一想,邹老师和甲、乙相比,谁最轻?谁最重? 生:邹老师最重,乙最轻。

师:小朋友们真棒,只是通过观察就看出了谁轻谁重。为了奖励你们,瞧,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宝盒)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第一箱宝藏!接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更多的惊喜,你们有没有信心继续迎接挑战呢?

生:有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跷跷板出发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继续闯关,收获更多的宝藏吧。

(板书课题:跷跷板——比轻重)

二、探索新知

1、感受“掂一掂”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本数学书和一本字典,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轻哪个重呢?

生:数学书重。

生:字典重,数学书轻。

师:呀!有的同学觉得数学书重,有的同学觉得字典重,大家的意见出现了分歧,谁能想出好办法来帮我们验证一下到底谁重呢?

(学生积极想办法。)

生:可以用手来验证,一只手拿一样东西来比较。

(请两到三名学生用手掂一掂,再把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生:字典比数学书重,数学书比字典轻。

师:现在大家都认为:字典比数学书重,数学书比字典轻。看来有些东西光用眼睛看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谁轻谁重。

师: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

师 : 同桌合作找一找身边的两种不同物体,掂一掂比比谁重谁轻.生:同桌合作

师:大家真棒,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动脑解决了我们遇到的问题,又得到了新的宝藏!(课件展示:宝盒)师:不过小朋友们可不能骄傲,因为后面还有精细等着你们来发现哦!

2、感受称一称

师:老师会变魔术,看看我的手里有什么? 生: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师:赶紧猜猜看哪个重哪个轻。(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师:既然大家意见不统一,那么我们用刚才掂一掂的办法来验证一下到底是苹果重还是梨重呢。

(学生掂一掂,依然得到不同的结果。)

师:同学们的答案都不同,这可怎么办呢?谁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同学验证一下呢?

生:用秤称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天平)师:介绍天平的构成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天平,看看左右两个托盘是什么状态?(展示:天平)生:平平的

师:当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一样平的时候,我们就说左右两个托盘里的物体一样中。

师:现在大家在看看天平,看看天平左右两个托盘还一样平吗?(教师操作,把苹果放在天平的左托盘里。)生:不一样平,左边沉下来了 生:苹果重

师:我们班的同学太厉害了,太善于观察了。当天平地把边托盘沉下去,我们就说哪边的物体重。

(教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托盘里。)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说谁轻谁重呢?(学生自由发言,试着说出理由。)生:天平动了,梨这一边低。

生:梨那一边沉下去了,梨比苹果重。

师:小朋友们真棒,看哪边托盘沉下去就知道哪边重。怎么样,小朋友们在成功解决问题获得新的宝藏的同时,还交了天平这个新朋友,以后它也会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好伙伴。(出示:宝盒)

3、练一练

师:还剩下最后一箱宝藏了,赶紧给自己拍拍手加加油吧!师:出示一个铅球、一个皮球

师:小朋友们觉得谁重谁轻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又不统一了。那赶紧想想办法验证一下,看看谁这次猜中了?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师:谁想来掂一掂感受一下 生:掂,铅球重

生:可应用天平秤一称

师:那就请出我们刚刚才认识的好朋友——天平,让他来告诉我们究竟谁轻谁重吧!

(随机请一位学生来操作,一个托盘放铅球,另一个托盘放皮球。)(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得到结论:铅球比皮球重,皮球比铅球轻。)

师:那么通过铅球和皮球谁轻谁重的比较,小朋友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师:非常好。我们也谢谢好伙伴——天平帮我们来比较谁轻谁重。今天小朋友们真棒,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努力获得了这么多的知识宝藏,那现在带着这些知识宝藏去知识大擂台上一显身手吧,看看谁最聪明最能干!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谁愿意给大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题目要求读一遍 生:指名领读题目

师:图上有哪几种物体?左边托盘放的什么,右边托盘放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

师:现在天平两边是什么状态?说明了什么? 生:独立练习

师:巡视纠错、教师评价

2、练一练第2题。

师:谁愿意给大家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题目要求读一遍 生:指名领读题目

师:图上有哪几种物体?左边托盘放的什么,右边托盘放的什么? 生:看图回答

师:现在天平两边是什么状态?说明了什么? 生:独立练习

师:巡视纠错、教师评价

3、拓展延伸(练一练第4题)

(引导学生比较三个物体中谁最轻谁最重。)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呢,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了那么多的知识宝藏,带着这些知识宝藏又去知识擂台上一显身手。邹老师想问问大家,通过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五、作业设计:练一练第3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课堂反馈来看,整体教学设计较为合理,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的同时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孩子的实际生活情境“玩跷跷板”出发引入新课.再新手内容时把课堂交给学生,比如“掂一掂”环节。试着让每个孩子都拿起自己身边的东西来掂一掂,充分体会“掂一掂”的过程,也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

篇6:大班教案《跷跷板》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平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平跷跷板:最近,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平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平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平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平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平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平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平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平跷跷板两边平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平两边一样平。C.当天平跷跷板平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平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平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平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平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平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平跷跷板保持平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平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平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平了。

5.幼儿再次用天平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平衡的游戏,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附:教师示范用记录表

比一比谁轻谁重

动物名称

篇7: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

跷跷板一头只坐一个宝宝。如果宝宝和自己的伙伴相比显得太轻了,就需要更换伙伴,而不要在轻的一头增加一个宝宝。

宝宝们应当面对面坐在跷跷板上,不要反转过来,背对背地坐着。

让宝宝用两手紧紧握住把手,不要试图触摸地面或者两手放空。两脚自然放在两侧,而不要蜷缩在跷跷板的下方。

当跷跷板有人在使用时,其他宝宝要保持距离。绝不要将自己的肢体伸到翘起的板下面,或者站在跷跷板的横梁中间,甚至试图爬到正在上下活动的跷跷板上。

滑梯安全

如果宝宝们小心地使用这种器械,滑梯应当是相当安全的。这里有一些相关的安全要点:

宝宝们在玩滑梯的时候,应该一步一步上台阶,同时手扶栏杆,这样爬到滑梯顶部。不应该从滑梯倒爬上去。

告诉宝宝应该总是脚朝下滑,并且上半身保持竖直,绝对不要让宝宝头朝下滑,或者肚子朝下横着滑下来。

在滑梯的下滑段,一次应当只有一个宝宝,不要让宝宝一群一群地往下滑,以免挤伤。

篇8:幼儿园大班跷跷板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跷跷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2)大班教案《跷跷板》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2、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科学精神。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玩跷跷板,长方形积木、三角形积木、半圆形积木、玩具娃娃和小动物若干,《能省力的杠杆》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谈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咱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看见我们在外面玩跷跷板玩得很高兴,它们也很想玩,它们想请我们做一些跷跷板送给它们玩,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

2、请幼儿说出跷跷板是什么样子的?需要什么材料?

3、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幼儿动手搭跷跷板。

4、为幼儿提供大小、轻重的娃娃和玩具小动物,让它们玩跷跷板,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5、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6、请幼儿把自己的操作方法、过程与邻座的伙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7、请几名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8、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展开讨论:为什么有的跷跷板两边各坐一个娃娃就能跷起来,也就是两边正好平衡。而有的跷跷板一边做了一个娃娃,另一边要做两个或更多的娃娃才能平衡。

9、教师小结:因为跷跷板下面有一块三角形的积木,这是个支点,当他放在中间时,两边的距离就一样,各坐一个娃娃就能玩了,当她不处于木板中间时,两边的距离就不一样,就会出现一边一个娃娃,另一边要做两个和更多娃娃的现象。

10、幼儿再次探索:移动木板下的三角形积木,当它离木板一端距离越远,离另一端距离越近时,近的这一端东西要放得越多,才能保持平衡。

11、请幼儿观看录像:内容是小熊和老虎、大象比赛搬石头,并把石头它扔到山下。老虎和大象都输给了小熊。

教师提问:“为什么老虎和大象力气那么大,这次却输给了小熊了呢?”

1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小熊在比赛中用一根木棍撬石头,就是运用的杠杆原理,它能让小熊省了很多力气。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一原理,如我们平使用的扳子、剪子等。

活动结束

1、带幼儿到草地上玩跷跷板,继续体验杠杆原理。

2、在科学区投放扳子、剪子、秤、螺丝等各种材料,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篇9:跷跷板小班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跷跷板

一、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

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学生汇报交流。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四、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篇10:跷跷板小班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篇11:跷跷板小班活动教案

一.活动名称:

复习大小、长短、前后、上下。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

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

篇12:跳小班活动教案

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

材料准备:

1.方形饮料瓶。

2.卡纸、剪刀、铅笔、长条即时贴、吸盘。

制作步骤:

1.在卡纸上画出小动物的轮廓,用剪刀剪下来待用。

2.把瓶口剪下来,剪下瓶子的上半部分。

3.将剪下的瓶身剪开成长方形,用即时贴将瓶身的边缘包好。

4.在长方形瓶身中部剪一个2厘米的长条形开口。

5.将吸盘用胶带固定在长条形开口上方。

6.用双面胶将剪好的动物图片固定在吸盘上。

游戏方法:

用力按压小动物的身体,让小动物跳起来。

游戏建议:

1.可以做出不同的小动物形象,让几个幼儿同时操作,比一比哪个小动物跳得更高。

篇13:小班折纸活动教案

1、学习用剪、黏贴和钉等方法制作风车。

2、在用自制的风车的进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预备:

风车的范样;正方形的广告纸、筷子、安全图钉和剪刀等人手一份;教学挂图。

活动进程:

一、教师玩转风车,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爱好。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在玩甚么?(风车)你们玩过吗?风车转起来是甚么样的?

二、出示操纵材料,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风车。

1、教师:风车是怎样做的呢?需要哪些材料?(做风车需要蜡光纸、剪刀、图钉、筷子)

2、教师:你觉得用这些材料怎样才能做成风车呢?还需要用甚么材料呢?

三、引导幼儿看挂图,学习风车的制作方法。

1、教师:你能看懂图上的意思吗?你觉得图上提示了我们甚么?

2、教师:剪的时候要留意甚么?从甚么位置开始剪了?

3、教师:安全图钉怎样钉?钉在甚么位置?

4、教师:你还有甚么困难吗?

四、幼儿尝试看图示自制风车。

上一篇:古莲小学成功举行教师下一篇:食材库房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