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

2024-05-17

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共10篇)

篇1: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

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怀着激动的心情,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我不由地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我想“最好”就是 “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我想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的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尊重学生

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在音乐课中,我不仅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演唱和创编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消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他交流应该怎么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因为只有学生忘我地投入到音乐中时,我才能和他们一样感受音乐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三、自我反思

读完魏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他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魏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四、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为此我们注意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五、面向大多数

做最好的教师,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学生偏爱,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几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懂得,教师爱学生,不是一个纯粹主观的过程,如果学生从来不向他们信任、爱戴的老师敞开心扉,学生的心灵之门打不开,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我们的工作也一定会开展的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感谢有这样的一本好书,让我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

篇2: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

蔡登国

做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教师,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一、抓常规训练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自从我接这个班后,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

泗阳李口中心小学

蔡登国 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上课了,还有同学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对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和引路人。

四、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泗阳李口中心小学

蔡登国

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教育学生。

五、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六、因人施教,促使良好习惯养成

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班内的各种类型的问题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此时必须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学生,研究学生,教育时要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对学生的过失,应以宽宏之心对待他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做到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尊重,少一些约束,这样他们也就会多一些自尊,多一点自信,多一点信任。同时也使我对学生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我们班的李颖雯同学,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上课总走神。我尽量多提醒,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或以眼神,或以手势,使其意识到上课应专心、认真。稍有好转,便用鼓励性的言语进行表扬,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改进。

又如我们班的孙杨同学是一个典型的活泼好动型的学生,每节课上都很“不安分”:不是朝后与同学说话,就是给前面同学传纸条,或敲敲前面同学的背,泗阳李口中心小学

蔡登国

或伸手拿旁边同学的学习用品,我用眼神暗示他或走到他身旁提醒他,下课再找其谈话,效果不是太佳,他低垂着头说: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我管不住自己。”这时我一改平时严肃的面孔,微笑了一下,宽容地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好的!”此时,他猛然抬起头,眼睛里闪烁出感动的亮光,激动地说:“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一定改过!”就这一句温馨的话,远远胜过无数句的指责。

通过这些事,我认识到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篇3: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温馨地提醒青年教师, 要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 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纵观本书, 不只适合青年教师阅读, 也适合所有热爱教育、致力于追求教育梦想的教师阅读。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教师要在学生心灵播洒下真善美的种子。只有教师能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 学生才能与教师一样, 学会尊重生命、感恩生命。作为教师, 我曾带领学生们一起观察豆芽的生长, 一起去登山、做运动。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师生共同喂养小金鱼, 天天给鱼缸换水、喂鱼食, 为某天死了一条金鱼共同伤心过, 也为金鱼生了小宝宝而欢呼雀跃过。我们每天在一起感受着生命成长、喜怒哀乐。我们还同唱过一首歌, 同背过一首诗, 同为一篇感人的文章流过泪……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吴非老师的书中, 学生听到诗句后泪光闪闪, 不正是因欣赏到了生命中的美而感动吗?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要尊重学生, 以生为本。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中学时代的一位语文教师, 在一年时间里, 无论课上课后, 我没看到他笑过一次。记忆中的他总是板着脸向学生提问, 而他的眼睛却从来不看着人。”这样的事, 对现在的教师很有警示意义。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 可是许多教师还没有从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 还把学生当成看管的对象,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民主、平等, “师道尊严”还是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位优秀的教师, 只有真正把教育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 才能真正地培养、造就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专业化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不仅会“盼望你的课, 把听你讲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 更会“培养良好的、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因此, 在工作中, 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致力于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要博采众长, 文理兼修, 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要不断读书思考。“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每一位教师只有给自己不断地注入活水, 才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永不枯竭的活力。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习惯, 我曾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天天记日记, 我们师生共同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我请同学们天天上班级博客评价我的随笔, 他们写的日记我也天天批改;对好的文章我每天拿到班上宣读;我们师生同写一本书、一篇文章的读后感。在共同读书中, 增进了师生的交流, 促进了学生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我用我的行动告诉我的学生们: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学习是生动有趣的, 生活是恬静美好的……

篇4:做学生睿智的领路人

成为教师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师范”,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并没有像它笼罩的光环一样多姿多彩,它需要用爱去全心投入,师爱为大爱,而高尚且富有魅力的师德更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老师的一言一行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师德拥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可是,随着与学生年龄差距越拉越大,你有没有一种与学生交流越来越难的想法?如果有这种想法,说明你一定是一位睿智的老师。

孩子本身就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言行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他的内心。记得刚做教师时,下课后一个学生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把我刚刚书写的板书又描了一遍,我很奇怪,他解释说:“只是想看看您的这些字是怎么写成的。”同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常常会习惯性地把笔随手插到发髻上,一天,在她们班上课时,发现有很多女生都会把笔插到发髻上,并以此为美。

所以,长时间地使用一种育人原则,会令学生难以接受,即使接受了,时代感鲜明的学生也许就要千篇一律了。所以,在教师“严厉”的教育下,一些学生开始反抗了。当我去不同的班级上课时,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有些班的孩子听得进批评,有些班的孩子却常常会跟老师拧着来,一脸不服气,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经常遭受家长与老师严厉批评的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也就越大。

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别说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了。身为教师,我们应该以理解和信任学生为基础,以教育和引导为手段使学会主动反省,并让学生在“吃一堑长一智”中成长,让他们懂得宽容比任何措施更让人心服口服,学生犯错,你被气得暴跳如雷;学生顶嘴,你觉得丢了面子;学生反传统,更是让你如临大敌……作为教师的你,为什么会被自己的事业搞得如此疲憊?

这一切只是让你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性格的,来自不同背景下的人,因为家庭环境及经历的不同,他们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性格,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他们才有特色,所以身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是一味地说教,把他们框在自己设定的小框子中,时代在发展,教师的传统形象也应该变一变,不要让不同的“天使”在你的教育中被打上“合格”的标志统一出厂,那样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会变得黑暗。

身为现代教师,在教书之时更应该学会怎样育人。有些教师为了跟上学生的节拍,故意从语言到行动上与学生靠拢,甚至出现一些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虽然看似这是为与学生交流打基础,殊不知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这便是错误引导。如,“90后”本就被称为非主流一代,他们的言行的确与社会传统观念背道而驰,那身为教师,我们是跟上非主流的脚步,还是引导他们走上主流呢?这便是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了,我们应该在保持独特个性的同时,从潜移默化中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个性,什么样的个性需要保持,什么样的独特一定要纠正。

学生的反传统并不可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时代特色和跟风行为,以宽容的心态、智者的头脑去对待学生的文化选择。这样才能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促使学会适应社会,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不是学生刻板的约束者,而是一位睿智的领路人。

篇5:用心做学生的指路人

电子科技大学青年教师

傅翀(chōng)

我是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教师,在学院的安排下担任2009级计科6班的党员责任教师。去年年底,我被评为学院优秀党员责任教师。

党员责任教师是学院前两年推出的一项举措,即让每个党员教师负责一个本科班,扮演班级导师的角色,在各方面给学生提供指导。在如今的大学中,除了做学生工作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和本科生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很珍惜担任党员责任教师这个机会,希望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少走弯路。

为了能和学生多交流,我决定每周至少和他们见一次面。和从事学生工作不同,作为普通教师,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两方面的帮助,一方面是进行专业学习上的指导,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规划未来,而后者意义更为重要。如今的本科生,接触的资讯远比我们读书时丰富得多,很多时候他们不是缺乏信息,而是不知如何从纷杂的信息中汲取有用并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通过和学生的交谈,为他们解惑,教他们有所选有所不选。

随着我和学生逐渐熟识,他们开始喜欢和我聊天、谈心,而我则抓住每一次沟通的机会,为每一名学生分析他自身的特点、爱好和优势,启发他去思考未来该走什么样的路。我告诉学生,大学是个包容和自由的地方,要珍惜这个环境,去获取一种使自己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这是大学四年必须时刻牢记的东西。几个月下来,学生觉得受益良多,也愿意和我敞开心扉交流,这让我感到很愉快。记得一名学生曾对我说:“老师,一直听说上大学后什么都是靠自己,不要指望谁帮助你。可是我们却遇到了你,真是很幸运、很开心。”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什么能比听到这样的话语更感到欣慰的了。

欣慰之余,我也常思考,如今的大学教师,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存在于学生心中?对于教师而言,教书育人是职责所在。但如今的大学教师往往育人不足。这倒不是说教师不愿意,关键是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太少。我想,当代大学生需要的不是讲完课就走人的教师,而是希望教师能够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的指路人。这是大学生们对教师最殷切的期望。学识渊博、工作敬业,这些当然重要,但是这些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今夏毕业时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的一番讲话让毕业生们感动不已,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根叔”。一个“叔”字,代表了广大莘莘学子期盼和教师亲近、期盼和教师倾心交流的愿望。

篇6:做学生作文的引路人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完全不懂得怎样去写,对上作文课也头痛不已。因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其次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使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如何写好文 章。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

第一、生活情趣,激发学生习作。小学生对生活不熟悉,生活经验不丰富,所经历的事很少,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去体验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如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跳绳、打乒乓球、踢毽子„„如当春天的脚步刚向我们走来就喜降一场春雪,就抓住这有利时机跟学生们一起去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玩得当然是不亦乐乎,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结合节日,如植树节就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五一劳动节体会劳动人们的辛苦,节约每一粒粮食。

第二、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当第一批优秀作文张贴在“小传家笔苑”中后,引得围观者们啧啧称赞,作文课上大家兴致勃勃地听讲,喊“头痛”的没有了,课余时间,居然有同学悄悄找老师批改自己的作文,大有在“小作家笔苑”中一显身手的“雄心壮志”。

第三、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开展作文比赛。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就来表现自己,哪怕一点点的成功,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满足感,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用的词好”,“谁的想象合理丰富”„„这些比赛形式容易让学生接受,能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第四、习作评价注重鼓励。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应较高。基础差的哪怕使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一名差生准确用了一个形容舍不得离开的词语“恋恋不舍”。于是我把这个词语重重的圈了起来,并在旁边写到,如果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采蜜,相信你的作文就会贴在习作园地了。这样能让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二、注重平时积累词汇

我们知道,工厂要进行正常生产,就不必须要有一个储存生产原料的仓库。如果没有必须的原料,或者原料不齐全,工厂就不会出产品;如果在原料不齐全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就会出现停工待料的现象。写文章也是这样,得有一个储存材料的仓库。要想把文章的语言写好,必须努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变得“词儿多”。因为词汇就是作文过程中最基本的材料。如果同学们平时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在自己头脑里建立了一个充实的词汇仓库,作文时根据文章的需要,把合适的词拿出来用在文章里,就能很好的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怎样积累词汇呢?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采蜜本,养成随手记的好习惯。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及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或生活中听到的妙词佳句及时记在采蜜本中。但要注意,为了使所积累的词语不零散,用来方便,在记时可以把词语进行分类。如:描写人的词语、描写植物的词语、描写动物的词语、描写天气的词语等。

积累词汇如果只管抄写,不温习、不运用,这样仓库的材料再丰富,再充实也没多大用处。学生应该经常互相传阅各自的采蜜本,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适当做一些造句练习或平时与别人谈话时自觉选择恰当的词去运用。

三、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知识有一定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比如教《家人的爱》一文后,我让每个学生早晨从家里出来时,带上一只生鸡蛋,精心呵护一天,要求

做到让鸡蛋完好无损。如果碰破了,要说明原因。然后把自己呵护鸡蛋的过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并由此思考家人养育自己的不易,与家人形成一种情感共鸣。有了这个活动,加上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就有话可说了。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再如教《翠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又从颜色到体形等描写翠鸟的外形,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颜色及体形小巧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篇7:脚踏实地、做学生的引路人

梅河口市第一中学 孟令明

2009年7月,大学毕业,我投身高校毕业生“西部计划--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教师招聘”项目。2009年9月,我来到了即将奉献我青春的地方——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一中学。

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父母对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毕业后能安安稳稳,能常回家看看。但我想趁着自己年轻,应该干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参加“特岗”的工作,能够切身为国家的基层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眼9年就快过去了。回首过往,我坚守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本职工作,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团结同事。9年里,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收获了“梅河口市师德标兵”、“关工委先进个人”、“优秀基层团干部”等大大小小的荣誉称号。在这里,我也收获了爱情,有温柔贤惠的妻子,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美满的家庭。2012年我光荣的加入中共产党,5年的党组织培养,9年的乡村教师经历,使我变得成熟起来。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在艰苦环境中经受摔打、增长才干,真的让人信念更加坚定。

我是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但也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9年的时间,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却也在平凡的讲台上踏踏实实地服务基层,尽到自己的一份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入党时的这句誓言听上去很宏大,但做起来却很具体,更需要坚守,我愿用一生来践行这句承诺。

篇8:善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一、善导者教学生乐学

善导者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 学生的心态是乐观的、向上的。善导者会精心策划 课堂, 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佳境。牛津英语教材的封面就是:FUNWITHENGLISH意思是快乐学英语。在它的每个单元comicstrip部分, 都安排有Eddie和hobo的对话, 这是学生最喜欢的, 因为他们的故事幽默风趣, 令人忍俊不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感悟 成长、乐在其中, 这是从编者的角度考虑到学生的乐学。课堂上的教师可尝试诸如编故事、猜谜语、绕口令、开展竞赛活动、新奇有趣的实验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使学生愿学、乐学。再如生物课, 许多话题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市场上有许多转基因产品, 它们能吃吗;试管婴儿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吗;环境被污染了, 人类能去别的星球生活吗;为什么我长得既像妈妈又像爸爸;河马是马吗, 娃娃鱼是鱼吗等等。学 生感兴趣的话题往往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会 积极思索、热 烈讨论, 这就是乐 学。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灵活点拨。如果学生真能把学习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 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挡他们求知的脚步呢?

二、善导者教学生自学

陶行知先生喂鸡的故事想必大家 都知道。陶行 知在武汉大学演讲时, 从箱子里取出一只鸡, 放了一把米, 摁住鸡的头, 强迫它吃米, 可鸡硬是不吃。陶先生 理了理鸡毛, 往后退几步, 站在一旁, 一会儿工夫, 鸡就站起来开始吃米了。就此现象陶先生说道:“我认为,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 把知识硬 灌给他, 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 过不了多 久, 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 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 那效果一定会 好得多。”陶先生喂鸡的故事, 充分说明了学习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 教师只是他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我想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自主学习”如出一辙。学生 的学习能 力需要教 师的培养、挖掘;而不是压制、扼杀。像这种 硬逼式、强灌 式的教学只能适得其反, 把学生逼上死路。

三、善导者教学生会学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学习型人才。会学, 才能为终生学习服务, 学会学习比学懂知识更重要。《学记》中说道: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 半。教学生学会学习重在方法的指导。对于新授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生成疑问、课堂学习解决疑问、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对于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就某一个专题进行专项训练, 学会即止;对于课外时间的安排, 不打时间 消耗战, 要向时间要效益;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 争取所有问题当堂解决, 不留给课后;会做的题目不重做、不会做的搞清楚。易错易混淆的不妨编成错题集, 供复习时翻看;重点、难点进行 勾勒圈画, 必要时做 些标注提 醒自己。就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而言可进行比较学习、对照学习、前后联系学习、串联和互联式学习、构建知识框架学习等。正如中 国的一句 古话“授之 以鱼, 不如授之 以渔”。

四、善导者教学生互学

所谓互学就是现在提倡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合作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可课内合作也可课外合作;可校内合作也可校外合作。形式有合作预习新课、合作展开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合作学习给学生相互成 长、共同提高提供了机会;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增进了他们的友谊、改善了人际关系。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为在合作学习时每个组员都要参与其中, 共同分担学习任务, 加之要与其他小组进行比拼, 大家热情高涨, 动手动脑、集思广益、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同时在合作学习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 阐明自己的观点, 又促成了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互补、互动、互 助的学习方式既起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又兼顾了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 是一种借优补差、以优促优的新型教学模式。

篇9: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一、引领学生要有自信

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成功的法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于帮助学生在困难面前树立自信,获得勇气。具体来说,自信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引领。

(一)引领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

有些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使自己缺乏自信心,以致于和同学们在一起时,说话没底气,性格孤僻,难于与人来往。对此,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引导他们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让这些闪光点成为新的起点,鼓励其为班级荣誉而努力。这样会使学生逐步转变对自己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自信。

以前我的一名学生,成绩三四十名,但钢笔字特漂亮,我就抓住这点,让他带头负责黑板报,每次我班板报都是全校第一名,师生都夸他,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期末考试进入到了班级前五名。

(二)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感受快乐,获取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源泉,一个人只有有了自信心,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成功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转化“后进生”,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习上,要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设计学校任务。从而使学生感到有进步、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调整目标或改变行为的方向。而当学生制订的目标能够完成时,自信心也就慢慢地增强了。

二、用爱心感化、教育学生

冰心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感化和激励学生成功的不竭动力。任教近三十年,我连续20年担任班主任这一职位,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重要性,它是连接师生心灵的纽带。因此,我很重视用爱去感化、教育学生,投向每个孩子的眼光都饱含着尊重、赏识和期待,并在理解学生的难处、把握其心理和动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事实证明,爱学生,不仅要爱他们的优点,更要容忍他们的缺点,这样才容易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梁宝全,我以前一学生,这个孩子个性要强,动不动就打架,看到别人打架他也积极参与,不爱学习,总是独来独往。我曾多次与家长沟通,而家长说也管不了。通过了解,我得知他父母在天津打工,其由爷爷、奶奶照顾,可爷爷、奶奶因年龄较大,对其难免有疏忽,且也不注重其心理教育。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于是想帮助他,让他感受到师爱,我以真诚的态度与他谈心,让他对我产生了信任感。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抓住他的优点,及时表扬和肯定,告诉他一定要趁热打铁,多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谈心后,我也随时对他进行关注。上课时,我选择他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让他回答,只要答对就马上表扬他;平时我也对他嘘寒问暖,还发动其他学生与他一起学习、谈心,沟通,大家共同进步。另外,我还安排了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做他的同桌,让该学生多去帮助他,与他沟通,多鼓励他去参与班级所举行的活动。同学们也很懂事,不再嘲笑他,很多同学都是主动去和他聊天,一起做作业。除此之外,我还多次与他家长沟通,从而使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应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愿意去学习。实际上,学科知识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获得的,会学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如语文课上,针对一篇新课文,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后提出疑难,进而互动解决疑难。

总而言之,“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并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在长时间的坚持下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而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还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有无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生未来能否成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制订计划习惯、学习专心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独立思考的習惯、整理用品的习惯等。那么,如何做到呢?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平常慢慢形成和积累的。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其次,教师要以身示范、做好引领人;再次,学校和家庭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其中,教师严格的要求和巧妙的管理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教师都要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管理方法和要求,且要做到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篇10:做学生最好的领路人

李好志

通过本次学习,结合十年来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用爱撒播希望,用爱浇灌智慧,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 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学和班级管理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面对新问题,教师要树立新型教育观、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人格的生命体,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真诚相待,相信学生发展的潜能,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才能培育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师德的核心是对学生的爱,被人们称之为师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起点和核心。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的孩子,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教师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教师对学生建立十分融洽的情感关系,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愿意接近教师,教师的教育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增加对学生的情感吸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衡量是否爱学生关键看能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能否洒向全班学生都是爱,“一个也不能少“。因为爱好学生是人人能做到的,关键是对待表现一般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护,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对他们也是一种安慰和幸福。因为中等生优缺点不太明显,数量上占据大多数,平时很少有违纪现象,因此也较少引起班主任的注意。中等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也最需要班主任的关心。不能让学生觉得“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后进生要付出更大的爱心,还要讲究工作的科学艺术。后进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有缺点,甚至经常违反纪律,他们或自由散漫,或孤僻冷漠,或意志薄弱,或存在逆反心理,成因复杂,班主任应细心了解学生情况,对症下药。后进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要特别真诚,先缩小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是教育的前提。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出现问题不当众批评他们,给学生留有面子,学生会觉得老师理解他,老师的话才会听进去。在办公室谈话时,要请学生坐下,平等交流。对后进生应多关心,多交流,不能等学生出问题时才与学生谈话,平时可以通过面谈、周记、作业批语等形式交流,多鼓励,也可以让同桌、班干部对其发挥积极的影响。

对待后进生要把耐心加长,要有长期转化的打算,不苛求学生,期望值低一点,要求要严格,学生一旦出了问题,处理要宽松。转化后进生功夫在课外,任重而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石,离开了对学生的关爱,一切方法和技巧都变得

苍白无力。关心是随时随地的:比如:学生患病时,多问候一句,好了吗?天气变化时,多提醒学生增添衣服,平时多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并加以解决。班主任要融进学生的生活,让教育生活化。

三、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自信是胜利的源泉,因为师范生的处境,他们中的多数学生缺乏自信,甚至有自卑感。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很长的时间恢复学生的自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周记、个别谈话鼓励学生。做到少关注学生过去,多关注现在和将来,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

通过故事渗透给学生积极的思想:把身边的成功故事讲给学生,把报纸上的小故事读给学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学生,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给学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活动前积极动员,认真准备,树立必胜的信念;活动后及时总结,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取得成绩引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学会面对成绩,泰然处之;遭到失利也不要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成功的时候多找不足之处,失败的时候多找闪光点加以表扬。有一次拔河比赛失利后我及时表扬学生:表扬他们有的带病上场,有的把手磨破了,又给学生讲了《一碗阳春面》的故事,激励学生不怕困难,积极乐观,有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生活。

四、要当一名勤奋学习的科研型教师。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教师不应是一桶水,而是一股不断涌出新水的清泉,永远新鲜,有活力,才能在知识迅速变更的年代不落后,教给学生丰厚有用的知识。所以教师不应局限于所教教材,还应该读各种各样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生动的比喻、精辟入理的分析、生趣盎然的讲述,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感召力、清晰的语言表达力、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以及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吸引力。抱着一种求真务实、乐观上进、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智慧,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更要大胆探究,把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方法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并善于总结反思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得失。善于写教学反思是许多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养成一种习惯,既纠正了教学中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水平,又提高了教育研究能力。

五、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安全,把安全教育,牢记于心 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防火、防电、防溺水;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常嘱咐,常观察,常询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时刻提醒自己学生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的“四点希望”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

上一篇: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意见下一篇:建议书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