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监测汇报材料

2024-04-29

矿压监测汇报材料(精选9篇)

篇1:矿压监测汇报材料

矿压监测系统汇报材料

1、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系统

(1)正常掘进巷道

矿压监测系统采用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YHW300本安型顶板离层仪,每50m安装一台,定期人工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2)受采动影响及压力显现较明显的特殊巷道

在压力显现较明显巷道设立矿压观测站,配合以下几种观测手段:a.使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巷道表面位移量;b.使用MCS-400型锚杆(索)测力计观测巷道顶板受力情况;c.使用GYW25型围岩应力传感器观测围岩内部受力情况;d.使用ZXZ20(A)-Z型钻孔窥视仪观测围岩内部破损情况,根据观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

2、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1)放顶煤工作面矿压监测系统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采用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J653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支架工作阻力监测子系统。工作面每台支架安装一台压力传感器,分别固定在支架的立柱上,传感器可以监控支架前、后立柱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材料巷超前支架安装一台监测分机,设备列车上安装一台监测主站。传感器采用无线通讯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机尾监测分机,监测分机再通过RS484总线的方式传输到监测主站,监测主站通过调度环网交换机传输到地面监测服务器,有效分析顶板周期来压情况。

(2)大采高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系统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采用太原矿山机器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用本安型支架控制器系统。工作面每台支架安装一台型号为GPD60(B)的矿用本安型压力变送器,将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数据传到工作面设备列车,再通过调度环网交换机传输到地面监测服务器,有效分析顶板周期来压情况。

篇2:矿压监测汇报材料

为满足矿井安全生产和人员自救的需要,常村煤矿高度重视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严格按照有关文件和技术规范之规定,建设了一套完善的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一、压风自救系统组成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由空气压缩机、压风主管路、压风子管路、压风自救装置组成。

1、空气压缩机

空压机编号:1#、2#、3#空压机型号:OGD—61/8 排气量:61m3/min安装地点:排矸井

投运时间:1#、2#2008年3月

3#2010年5月

空压机类型:固定式单螺杆空压机

2、压风主管路:由直径200mm铁管子从压风机房铺设至矿井开拓区域,并安装有控制阀,共计5590m。

3、压风子管路:由直径75mm铁管子从开拓区域铺设至采掘工作面,并安装有控制阀,共计4081m。

4、压风自救装置

压风自救装置型号:ZY-J型呼吸器供气范围:30-55L/min 呼吸器调节压力范围:0.05-0.1MPa安装数量:106组

二、规范管理

1、常村煤矿设置专门的压风自救系统管理机构,技术和管理人员三人。

2、常村煤矿压风自救系统相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健全,有《常村煤矿压风自救系统安装使用规定》、《地面空压机司机岗位责任制》、《空压机司机交接班制度》、《空压机操作规程》、《地面空压机维护维修检查制度》、《压风机巡回检查图表》、《巡回检查制》、《煤矿压风管路管理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三、技术资料

常村煤矿压风自救系统各项记录、图标资料齐全。

1、有主要设备安全标志认证和检测检验报告。

2、有值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布置图、设备台账、人员配备及组织机构图在地面空压机房记录存放。

3、有压风自救装置班检查记录。

4、绘制有压风自救系统管路图、采掘工作面压风自救装置布置示意图(见附图)。

四、安装情况

1、压风自救装置安装要求

(1)、我矿安装的箱式压风自救装置每组有5个呼吸面罩,安装高度以开关阀门距底板1.6-1.8m。

(2)、我矿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在距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50m的范围内集中串联安设3组压风自救装置,自工作面向外100米,每50米安设1组压风自救系统,直至上下巷外口;掘进工作面自巷道口往里每50米安设1组压风自救装置,掘进迎头集中串联安设3组。

(3)、压风自救装置统一要求挂牌管理。

五、使用情况

目前,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完善,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图纸技术资料齐全,能够正常使用。

防冲办

篇3:惠阳煤业矿压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随着中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 中国煤炭行业面临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煤矿开采深度快速增加, 开采深度平均以每年8 m~12 m的速度增加, 东部矿井以每年10 m~25 m的速度增加, 目前已有数十个矿井进入深部开采阶段, 最大开采深度已接近1 500 m;煤炭产量快速增加, 中国煤炭产量从2001年的11.1×108t到2011年的35.2×108t, 增加了2倍多, 预计到2015年煤炭产量将突破40×108t。随着开采深度和强度不断增加, 矿压显现不断增强, 并有可能诱发重大动力灾害 (顶板大面积来压、巷道变形失稳、冲击地压等) 。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2010年, 中国有40多个煤矿发生重大动力灾害事故, 伤亡300余人, 破坏巷道1×104m多。中国深部矿井面临的矿山灾害威胁日益严重, 研究深部煤矿矿压监测技术及灾害预警技术, 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矿井概况

惠阳煤业批准开采15#煤层, 开采深度由590 m~640 m标高, 全井田15#煤层划分为一个水平, 水平标高+590 m。井田面积为6.18 km2, 采用斜井开拓, 共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三个井筒, 主斜井、副斜井均为新掘井筒, 回风立井为新扩井筒, 均一次落底15#煤层。根据矿井的开拓布置形式, 该矿井共布置两个盘区, 一盘区即首采盘区, 布置参数为东西方向1 200 m, 南北2 000 m, 两翼回采;二盘区为接替盘区, 布置参数为东西方向1 200 m, 南北1 000 m, 单翼回采。前进式布置, 后退式回采。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 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采用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

2 KJ826矿压监测系统特点

KJ826煤矿顶板位移监测系统是根据煤矿安全生产需要, 由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无线顶板位移监测系统, 是利用矿区已经建立的通讯网络平台, 将生产矿井顶板动态参数传输到井上的计算机监测网络, 借助监测分析软件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和报警, 通过矿区局域网实现顶板安全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可对各生产矿井实现顶板实时观测, 自动记录相关矿压显现数据, 利于分析矿压显现规律, 为矿井支护提供事实依据, 从而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1,2,3]。具有如下特点:a) 工作面无线监测, 井下传感器实时 (每2 h) 监测数据, 可通过光控唤醒显示, 采集分站可实时显示每个测点的通信情况;b) 实现井上计算机实时动态显示顶板离层监测数, 出现异常可实时报警并记录报警事件;c) 井上监测服务器能够将监测数据自动记录存储到SQL动态海量数据库, 实现连续监测曲线显示、分析及监测数据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分析、打印;d) 对历史数据、报警记录等可分类查询, 报表输出数据表格有统计分析, 数据库数据信息共享;e) 通过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对顶板进行安全分析评估, 监测分析软件采用矿压专家提出的数据分析处理思想, 分析功能更专业, 分析结果更科学, 能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f) 根据工作面开采情况, 由本单位及科研院校矿压专家对所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协助煤矿切实解决煤矿安全问题;g) 采煤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测功能, 支持客户端监测模式。

3 矿压监测方案

根据矿区实际情况, 可对15101运输巷与回风巷、15103运输巷与回风巷进行无线监测。预计共需要71台顶板位移传感器, 其中15101运输巷需要18台顶板位移传感器, 回风巷需要17台顶板位移传感器;15103运输巷与回风巷属于掘进状态, 各需要18台顶板位移传感器。传感器主要使用无线射频传输, 安装方便快捷、布局美观,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故障率[4,5]。

由于15101运输巷与回风巷巷道起伏过于大, 影响无线射频信号传输, 故不能按照传统的50 m安装1台离层仪, 除巷道交叉点、三角顶外, 在各个巷道斜坡起伏的拐角点也需要安装1台离层仪, 各处至少需要安装18台离层仪。15103运输巷与回风巷属于掘进状态, 现已掘进250 m左右, 各处安装5台离层仪即可, 巷道每掘进一段要根据巷道情况继续安装离层仪。

由于有四个巷道, 彼此间距较大, 故每个巷道入口处需要安装1台采集分站, 各采集分站需要配用1台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源, 接入127 V或660 V交流电源, 共需四套。四个采集分站共用一条16芯矿用单模光纤将分站数据传输至井上, 光纤从15103回风顺槽辅运联巷开始, 经辅运大巷转副斜井连入井上监控室中, 全长约1 750 m。仪器布置如图1所示。

4 结语

观测人员必须熟悉顶板离层指示仪的使用方法、读数, 测站要及时设置、挂牌管理, 对顶板离层指示仪在安装初期 (一周内) 每天观测一次, 根据观测数据稳定情况, 酌情减少间隔观测。每周一次监测数据分析汇总, 每次观测的数据必须由技术员向生产技术部以报表形式上报。当顶板离层超过规定范围, 应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 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支护。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锚网支护设计人员应长期深入煤矿井下, 运用矿压监测工具及时准确地收集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赋存规律, 重视锚杆、锚索的支护质量检查与受力监测, 在施工经验和检查与监测资料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进一步完善巷道锚固设计方法及支护参数的修正与优化。

参考文献

[1]胡国伟, 靳钟铭.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及其显现规律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 :22-25.

[2]卢国志, 彭林军, 许守东, 等.采场组合矿压观测方案的研究[J].岩土力学, 2006 (S1) :56-58.

[3]程建峰.监测系统在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 2013 (16) :65-68.

[4]武虎彪, 李珍香.浅析矿压观测仪器研制的发展方向[J].山西煤炭, 1996 (2) :13-15.

篇4:矿压监测汇报材料

为了分析矿山压力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运用矿压在线监测技术实时不间断的监测,根据监测的数据变化对矿山压力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以便为后期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1 概况

七号平峒东翼A505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作面是东翼A5采区第五个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布置在喇嘛庙河以东A5煤层中,工作面材料顺槽、运输顺槽均沿煤层底板布置,材料顺槽走向长度为750米,运输顺槽走向长度为735米,开切巷掘进平均坡度为10°20′,斜长118米(中对中)。工作面安装ZF4400/17/33型基本架72架和ZFG4800/20/32 过渡架6架,ZY11620/20/35型端头架2架、ZC30000/18/35型超前支架4组8架,为实时不间断的监测矿压支架初撑力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的数据变化对矿山压力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以便为后期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综采工作面安装了矿压在线监测系统。

2 技术要求

①工作面内各监测站通过电缆传递数据;建立的观测区须能实时监测工作面异常区域。②通过遥控器键盘对井下仪器进行查看、设置管理。③液压支架在线监测子系统必须具备监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等数据。④围岩应力在线监测子系统必须具备监测超前支撑压力及影响范围和回采期间侧向支撑压力分布等数据。⑤顶板离层在线监测子系统必须具备监测顶板活动的规律、矿山压力变化等数据。⑥锚杆、锚索在线监测子系统必须具备测定围岩松动圈、锚杆、锚索承受应力等数据。⑦地面软件实时对当前支柱的压力值的变化作出三状态预告:a正常区域;b警戒区域;c危险区域。⑧液压支架在线监测子系统量程为0~60MPa,系统精度不低于±1.5%F.S(全量程),分辩度(压力)≤0.1MPa。⑨围岩应力在线监测子系统量程为0~25MPa,系统精度不低于±5%F.S(全量程),分辩度(压力)≤0.1MPa。⑩锚杆、锚索在线监测子系统量程为0~400kN,系统精度不低于±4%F.S(全量程),分辩度(压力)≤0.1kN。■顶板离层在线监测子系统量程为0~300mm,系统精度不低于±3.0%F.S(全量程),分辩度(压力)≤1mm。■数据传输速率:≥2400bit/s。■总线接口:RS485。■数据采集速率:≤4秒/点。■监测系统地面主机监控软件可以将采集的数据整合,并按照矿井监控中心要求格式(OPC功能)上传至自动化平台,用于集成发布与公司联网,监控软件同时支持C/S或B/S架构;地面主机软件要求对井下多条巷道和综采工作面监测子系统实现统一管理。■监测点间的数据连接线需有防拉断措施。■每台监测仪器可以同时监测两个点变量。■每个分站需挂接大于等于32台传感器。■观测区的设备、测点的布置、传感器的安装须满足实时监控整条巷道或工作面的要求。■ 分站与测点间数据传输为电缆传输,传输距离在2000米以上。■分站与总站间数据传输为光缆传输,传输距离在20千米以上。

3 监测内容及预期目的

3.1 液压支架在线监测子系统通过液压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循环末阻力和动载系数的日常监测,可分析基本顶的初次和周期来压步距、分析液压支架安全阀是否正常或支架是否卸载、研究支架对顶板的支护强度,分析支架对顶板控制的适应性,同时对支架支移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对顶板的有效控制,以便后期液压支架的重新选型。

3.2 围岩应力在线监测子系统通过监测超前支撑压力及影响范围和回采期间侧向支撑压力分布的日常监测,可研究超前应力宽度及长度,确定超前支护距离。

3.3 顶板离层在线监测子系统通过监测顶板活动的规律、矿山压力变化的日常监测,可分析、掌握顶板的运动规律,预测和预警危险的发生,通过顶板位移监测仪监测顶板离层位置、离层速度变化,对巷道稳定性进行识别,对巷道所处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价,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巷道支护参数的合理性。

3.4 锚杆、锚索在线监测子系统通过围岩松动圈、锚杆、锚索承受应力的日常监测,可对支护状态的有效等级进行评价,分析承受应力强度及能力,以便确定、调整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

4 系统设备使用环境条件

设备运行的环境条件(周边环境):

井下及地面

海拔高度:≤2000米;地震烈度:8度(设防)。

气象条件:

海拔≤2000米;环境温度-20℃~+40℃;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

在有瓦斯、煤尘或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矿井中。

5 采用标准和规范

GB/T 2887-2000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2010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0  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 3836.4-2010  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

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

GB/T 10111-2008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AQ 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MT 286-92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2000  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MT/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1007-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MT/T 1008-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2012 《煤矿安全规程》。

综上所述,在综采工作面安装矿压监测系统,实时不间断的监测液压支架初撑力的变化,通过对每天、每周、每季度的压力变化数据的整理、分析,研究矿山压力分布规律的变化以及周期来压的变化情况,为下一步矿井对工作面周期来压的预防以及顶板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篇5:基坑安全监测方案汇报材料

各位专家,领导好!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基坑安全监测方案,考虑到大家的时间,我就不一条一条给大家读了,把针对监测方案相关重点,给大家汇报一下。

 第一章、工程概况

我们船闸从上游到下游方向,左侧为防汛大堤S322省道,右侧邻河,邻河面填筑施工围堰与防汛大堤相接。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13米,根据规范相关条款,定性为一级深基坑。基坑左侧设计支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冠梁组合体系。基坑右侧放坡开挖。

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基坑开挖专项方案、《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其他相关规范要求。

 第三章、变形观测的目的,观测重点及内容。

1、观测目的,通过变形观测,掌握各部位稳定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2、重点观测对象,基坑边坡,支护结构,防汛大堤,施工围堰。其中基坑边坡,支护结构,防汛大堤,从基坑开挖一直到土方回填至设计标高列为重点观测对象。在汛期,退水期增加观测频率。施工围堰在汛期,退水期列为重点观测对象。

3、监测及巡视内容

观测分为仪器监测和现场巡视两块。

 第四章、监测等级及报警值

1、观测等级确定。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9.1.1款,基坑变形观测要求为二等水准,左岸堤防、支护结构要求为三等水准,施工围堰要求为四等水准。

2、变形监测的报警值确定。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8.0.4款相关要求确定。这些都是规范原文,就不一条一条读了。 第五章、基准点及观测点点位布设及相关要求

在施工影响范围外,布设6个基准点,基坑布设109个观测点,每2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4个点。施工围堰布设54个,左岸防汛大堤布设44个,冠梁顶布设15个,全部间距20米。

 第六章、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仪器必须在有效标定期内,数据采集,要求定人,定机。温度,气压必须设定,做到人为误差最小。其他,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

 第七章,第八章就不读了  第九章、主要设备及人员

我们领导对这块非常重视,将投入一台莱卡电子水准仪,每公里误差0.5毫米级。一台莱卡TS09全站仪,1秒级,精度可大0.1mm。完全具备观测要求。人员,以祝立平同志为观测小组组长,全面负责观测工作。

 第十章、观测频率和观测周期 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7.0.3款,这些全部都是规范原文,汛期加密观测频率。

 第十一章、数据分析与观测成果

要求数据,完整清晰,观测数据整理后,充分分析,结合累计变形值,对各部位稳定情况做详细说明,并采取相应措施。按月分期做总结报告。对在下一步施工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情况,提前分析预测。为本工程安全,顺利进行,提供必要保障。总结报告分期上报监理部门,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监理,设计部门沟通。

 第十二章、监测报警

采用“双控”指标,累计变形值和日变化数率分为黄、橙、红三级。

黄色预警,双控指标均超70%或一项超85%。报告现场负责人并加密观测。

橙色预警,双控指标均超85%或日变化数率超限,上报项目负责人、监理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密观测。

红色预警,累计预警值超限或日变化数率超限,且急剧增长无收敛迹象。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监理和其他相关单位。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补强措施,必要时停工,进行加固恢复处理,加密观测频率。

具体内容见表9巡视预警参考表,表10仪器观测预警指标表。

 第十三章、应急预案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常备不懈,统一指挥,持续改进”为原则,实现应急行动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精神。

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制定主要岗位职责,准备应急救援物资,组织教育培训,具体内容就不读了。

主要说一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基坑开挖引起地面及周围构造物不均匀沉降

加强基坑支护,必要停止基坑开挖,实施压力注浆,进行被动区土体加固,加密观测频率。

2)基坑有局部流土,失稳迹象时

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加强排水,使土体失水固结、加密观测频率。

3)基坑及施工围堰出现滑坡迹象时

坡脚叠放土袋,沙包压载、沿坡面叠放土包,沙袋,加密观测频率。

4)支护结构变形较大

采取被动区土体注浆加固,粉喷桩加固等措施。5)支护结构渗漏

渗漏量较小时采用导管引流,用双快水泥封堵。渗漏量较大并含有大量泥沙时,坑内回填,坑外注浆加固,高压旋喷封堵。

6)降雨量较大基坑内积水

立即启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8)基坑涌水 开挖集水坑,抽水引排,构造物边线外,设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

9)基坑坍塌

停止开挖,人员撤离,采取坡顶卸载的办法,在坍塌处坡脚,插入槽钢,钢管桩,逐层沿坡面,铺设砂石袋等保证边坡稳定,用反铲挖掘机配合。对未滑坡区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的继续扩大。

这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评审,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暴露出的缺陷,不断更新,改进应急预案 第十四章、附件

主要有观测点平面位置示意图,和一些相关表格。

篇6: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汇报材料

大石乡卫生院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院职工对各级领导和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挚的感谢,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这偏远的大石乡卫生院指导工作。下面我就妇幼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我院位于垫江县东大门,与丰都县、忠县接壤,距县城32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6个村卫生站,全乡总人口16440人。卫生院建筑面积1385平方米,病床15张,在编职工14人,是一所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集医疗、中医、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一所县内综合性乡镇卫生院。

二、主要工作

1、做好农村妇幼卫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几年来,我院根据《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全面加强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建设,以妇女、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应用新保健技术为主要特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

基层,逐步深入开展母婴保健各项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率。

2、加强基层人员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为逐步完善妇幼网络建设,提高基层村医的业务水平,我乡每年都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如乡村医生妇产科培训班、妇女儿童保健培训、农村妇女增服叶酸知识、宫颈癌筛查等,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水平,我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墙报、宣传栏、横幅、保健手册、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内容丰富具体,包括免费产前检查、孕期免费筛查艾滋病、梅毒、乙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待孕妇女免费增服叶酸等政策性内容以及孕产妇和儿童的一般保健,心理健康、营养保健、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母乳喂养等知识性内容。2011年,我乡共悬挂宣传横幅10余条,制作妇幼保健专栏4期,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

4、强化“两个系统”管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为保障全乡妇女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充分利用三级保健网络,在全乡范围内开展高危孕产妇筛查工作,并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生育妇女的健康保障机制,同时也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5%,住院分娩率100%,高危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0例。全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加强儿科医生培训,对儿童的常见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有效降低了儿童死亡率,加大儿童科学喂养的宣传工作,大大提高了家长对科学喂养的知晓度,近几年,无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

5、积极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2009年开始,我乡积极开展叶酸普服的宣传工作,叶酸增补工作逐步规范,使广大育龄妇女能认识到叶酸的重要性并自愿服用,对出生婴儿缺陷起到了一定的干预作用,2011年我乡全面实施妇女孕前期与孕早期免费叶酸增补项目,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使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80%以上。为减少出生人口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2011年接受了我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心负责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技术培训、并负责本乡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反馈、追踪监测等工作,有效地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

6、积极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保障妇女身体健康。为切实保障我乡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乡每年都对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今年普查率大大提高,通过妇科病的普查及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切实掌握了我乡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了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1、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且流动性大,流动妇女、儿童各项卫生保健指标均低于居住地户籍妇女、儿童,流动人口婚前检查率、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普查率同户籍人口相比有较大差距。农村孕妇封建思想根深缔固,对产前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2、学习的深度有待提高。我乡医疗保健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国家有关妇女儿童方面的政策以及优惠措施需要进一步领会和熟悉,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人员编制不到位、无专职妇幼人员,职工待遇不能保证。我院现有在编职工14人,远远达不到工作的需求,妇幼工作人员在完成保健工作的同时还要兼职临床工作。

4、免费妇女病普查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大部分群众对婚检重要性认识不够,卫生保健意识薄弱,不愿意参加普查及宫颈癌筛查。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两纲”目标的实现和巩固,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渠道宣传和普及妇幼保健知识,从而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争取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争取保健人员的配备、争

取对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的经费投入;争取增加各项项目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政策支持,以利“两纲”工作指标进一步提高。促进我乡妇女儿童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对以上报告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篇7: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监测汇报材料

武安市教育局

(2011年12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迎来了邯郸市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监测检查团的领导和专家。首先,我代表武安市教育局和全市教职工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就我市教学工作和质量监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22个乡镇和1个工业园区,50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8.2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25所,教职工10577人,在校生15.2万人。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要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实施“科研兴教”和“开放办学”战略,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全市教育基本实现了内涵式均衡发展。先后被授予 “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邯郸市校本革命先锋旗”、“邯郸市教育科研先锋旗”等荣誉称号。今年11月份,我市高标准通过河北省教育督导评估和第二轮教学评估,举办了全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研究现场会。

二、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情况

(一)宏观发展

1、机构建设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研工作,给予“四个优先”: 教研设备优先装备、教研队伍优先建设、教研活动优先安排、教研经费优先支付。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为教研室配备汽车2部,微机30多台,一体机等办公设备,建起了主控室、文印室、图书室、档案室等;教研员人手一台微机并连接宽带网;每人每年订阅1—2本专业期刊,有足量的专业图书;教研和教学评估经费实报实销,并对承担研究会议的单位和与会人员给予补贴。

2、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研专业队伍建设。教研室现有教职工33人,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理论组。制定了《教研室工作人员职责》,确立了教研员任职条件和选拔标准,明确了工作流程。近年来,先后从教学一线选调10余名骨干教师充实教研员队伍;建立了日常学习、专题报告、下乡指导、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等,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加强兼职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了38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制定了《学科中心组工作条例》,通过“建”,即自下而上层层评选;“管”,实行动态管理;“提”,即学习培训、不断提升。“领”,即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明确职责,本校引领,区片带动,辐射全市,形成了一支以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为骨干的兼职教研队伍。三是加强基层教研机构建设。学区教育办设立了研训室,配备了专职研训员;学校建立研训处(教研处),配备了专兼职研训员,构建了“两纵一横”的管理网络,纵向确立了“教研室-市中心学科教研组-学区、校研训室”组织管理线和“专职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普通教师”学科管理线;横向成立学区、校教研组,真正实现了教研工作的“纵到底、横到边”。

(二)教学研究

3、制度建设

实行教研员“三三工作制”,即教研员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常态课堂教学调研,三分之一时间进行专题研讨,三分之一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总结成果;真正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采用“指导型听课、问题型听课、跟踪型听课”等形式,参与、指导教研活动,共同破解教学问题,提高教研活动效益;同时建立了高标准的档案资料室,教研活动、教学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总结等档案资料齐全。

4、常规管理

一是认真谋划教研工作。教研室每年颁发《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计划》,分别制定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目标。今年,我们明确了“学前抓规范,促益智;小学抓习惯,促养成;初中抓基础,强素质;高中抓质量,创品牌”的研究思路,借力综改项目研究,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校本革命为途径,努力实现教研工作重心的“五大转移”,即“由关注全市性大型教研活动转向关注区片、盟校、校本教研上来”、“由过多地重视模式的构建转向教学目标、内容和效果上来”、“由培养极少数典型教师转向提高大多数普通教师素质上来”、“由总结教学经验转向查找教学问题上来”、“由指导少数精品课转向关注常态课上来”,进一步明确职责,抓好落实,着力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切实加强课程管理。以县为主,以校为本,着力提高课程建设领导力。成立了课程审议委员会,建立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每学年各校将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上报,经审批备案后实施;开展了全市“三级课程优化组合”调查研究,及时补充、选聘缺编教师;切实加强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与邯郸学院联合,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教师1768人(次);探索了重组式、拓展式、镶嵌式、交叉式等三级课程优化组合方式,全市开发校本课程材料1200多套,如:市二中开发的“核心品质教育”、实验小学的“爱的教育”、富强小学的“养成教育”、西苑小学的“地方文化”等校本课程,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同时,我市把课程开设不全定性为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实行责任追究,实现了课程管理制度化。

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先后制定了《武安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武安市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明确指出教学管理无计划等60种情况为教学事故。建立健全教学监察组织,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教师的备、教、辅、改、考、评、研情况,保证教学常规一月一检查,期中和期末集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全校通报,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体系,实现了常规管理科学化。

四是深入开展科研培训。坚持短期与长期、专项与系统相结合,深入开展了全员培训、应需培训、网络培训、送训下乡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与东北师大、北

京师大、华东师大建立了教师教育合作机制。今年暑假,我们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对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进行新课堂理论和实践培训,培训后,及时召开座谈会,交流体会,分享收获;同时各单位开展了全面培训,教研员举办了业务讲座,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四是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我市在组织、制度、实施、评价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校本研修制度,保障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形成校本研修的程序。把握“四大”环节,即“学习研究—教学设计—实践观察—反馈会议”。实行问题研究招标制,通过专题研究、专项研究、个案研究和问题研究,让每一个教师深入到研修中来,写自己的教学故事,研究案例,反思笔记……,让每一个教师“把研究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来的东西再研究,把研究的东西整理出来”,亲自体验研修的成功,逐步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是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坚持开展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去年,我们通过逐级申报、资格审查、工作陈述、个案演讲、课堂教学、理论答辩等形式,评选出第一届“三名”人员124人,市委市政府进行了隆重表彰。明年,我们将进一步细化“三名”评选方案,设立教坛新秀奖、突出贡献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层次,覆盖不同年龄段教师,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教学管理

5、教学评估

我们认真落实省教学评估精神,建立了县域、学校、教师常态教学评估制度,形成了“两延伸”、“两坚持”、“两纳入”的教学评估机制。“两延伸”即将教学评估由义务教育阶段延伸到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两坚持”,即学校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评估,并进行一次自评,市坚持每年对学校进行一次评估;“两纳入”即将教学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和校长有限目标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奖惩方案中,作为学校和校长有限目标责任制和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干部、教师的内在动力。同时,加强了教学评估的过程性管理和评估结果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真正做到了“任务措施硬、实施措施硬、奖惩措施硬”的“三硬”和“评估过程真,评估档案真,评估结果真,整改措施真”的“四真”的评估要求,不断提高全市教学水平。

6、教学活动

一是建立盟校教研工作制度。加强盟校教研,构建了理论和实践体系,采取“强强联合,强弱结盟”方式,以“资源共享、多元互动、捆绑考核、整体评价”为方式,建立了市内20多个盟校(盟园)教研组织,南关、东关等12所学校也同邯郸市的名校结盟。开展盟校(盟园)教研,不仅解决了基础薄弱学校专业引领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校本教研自我封闭、各自为阵和区(片)教研组织松散、协调不一的弊端。《中国教育报》以《盟校教研破解校际均衡难题》为题介绍了我市这一做法。

二是建立“双领”教研工作机制。我们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编写、修订了70多个学科“通案”,达1.2万多节,建立了优质教学设计资源库;有计划、分步骤开展中小学101个学科优质视频课录制工作,利用教育网,逐步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本地化优质教学资源库。同时利用视频网络,每周开展视频课观摩和研讨,变一节优质课为多节优质课,引领新课堂创建活动。此项改革成果获“河北省第五届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是深入开展新课堂创建活动。制定了新课堂创建活动计划,创新了“163工作模式”,构建“1个机制”,即构建“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方法”的创建机制;开展“6项活动”,即扎实开展“通案引领、优课领先、同课异构、一课多轮、深度备课、问题研究”等研讨活动;推进“3多课堂研讨模式”,即开展课堂教学“多维度、多视角、多观察点”的“说、观、议”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力攻关”的新课堂创建氛围。今年先后举办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0多场,参加人员达3000多人次。高中先后举办了高一、二课改观摩课、开展了青年教师说课、作课大赛;初中先后在二中、实验中学、四中、五中、七中、午汲中学、矿山中学、伯延中学等举办学科有效教学新课堂研讨会;小学先后召开了南关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东关小学、上团城小学“小学数学素养强化月研讨会”,邑城小学“小学语文联片教研活动”,矿山小学“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研讨会”,伯延小学“大成全语文教育成果展示会”以及杜庄小学“小学有效作文研讨会”等,形成了我市独具特色一系列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伯延小学的大成全有效语文实验,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已达1900多个,可以阅读三、四年级的统编教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7、质量检测

我们坚持每学期组织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从去年开始,我市在省“中考”科目的基础上,增考“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成绩纳入学生总分和学校评价体系,同时,将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按学生定员和办学水平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实现了由单一学科成绩考评向“学科成绩+综合素质+创新实践能力”考评的过渡,促使初中学校开全、开好每一门课程。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小学教学质量的抽测诊断,市教育局实行学年末对六年级进行抽测,学期中对1-5年级任意一个年级进行调研抽测制度,同时,依据教育局一年一度的教学评估,以及学生在初中、高中学校后续发展水平,对各单位进行跟踪评价。每年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议,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对学科质量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教育质量提升年”,发动了新一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攻坚战,9月份,分别召开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会,进一步明确目标,采取措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8、教育科研

篇8:沿空留巷矿压监测方法与应用

3212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倾向长1172m, 走向长140m, 是南一采区下山的第一个2#煤工作面。根据已掘进回采的南一采区南翼的3208、3210工作面煤厚统计数据计算该区2#煤层平均煤厚0.9m, 煤层倾角3~4°。2#煤层与下伏3#煤层层间距11~16m, 平均13.5m。直接顶板以细、粉砂岩为主, 厚1.95~3.15m, 其次为中砂岩顶板, 厚9.4m, 煤层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 厚0.5~1.6m。

2 沿空留巷巷道支护状况

3212进风巷净高2800mm×净宽4200mm, 矩形断面, 采用锚网梁支护。顶部使用φ20×2400mm等强螺纹钢锚杆, 间排距800mm×800mm矩形布置;两帮煤体部分≥500mm时, 帮部采用打锚杆挂网支护 (芭片护帮) , 帮部锚杆采用φ16×1600mm的螺旋锚杆, 间排距700mm×800mm矩形布置;煤厚≤500mm时, 一般不支护。

3 沿空留巷工艺流程

4 现场矿压观测采用的方法

每天监测人员对巷内顶板压力值及巷旁柔模混凝土压力值进行监测。每隔3天, 监测人员对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和沿空留巷段顶底帮位移进行监测, 测工如实填写矿压监测表, 并测量出当时工作面煤壁位置。现场数据测量、填写完毕后, 升井后将矿压监测表按时交生产技术部矿压观测技术员。

4.1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桑矿沿空留巷柔模泵注混凝土地面试验过程中拟定5种不同配合比, 制作混凝土试块50余组, 委托韩城衡瑞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混凝土试块1、3、5、7、14、28d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数据并结合现场实际, 最终选定适宜配合比。井下实施过程中抽样制作混凝土试块5组进行检测, 验证井下实施工程质量。

4.2 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监测

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监测采用十字监测法进行监测, 自开切眼10m后开始每隔1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监测点, 布置5个间距为10m的监测点;随后, 每隔50m布置一个, 布置5个监测点, 累计布置10个监测点, 超前支护段计划总监测距离为300m。

4.3 沿空留巷段顶底帮位移监测

沿空留巷段顶底帮位移监测项目及方法同上。

4.4 巷内顶板压力监测

为了监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留巷顶板压力变化规律, 在留巷π型梁上部沿巷道走向每隔10米安设1组压力盒, 共3组, 每组6个压力表。

4.5 巷旁柔模混凝土压力监测

为了监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变化规律及柔模混凝土单位时间内承压规律, 在柔模混凝土上覆岩层压力监测点每隔10米埋设1组, 共埋设5组, 监测总长度为50米。

巷旁柔模混凝土压力盒埋设布置图如图2所示。每组埋设时将压力盒埋设于柔模混凝土顶部与顶板之间, 将8个压力盒均匀埋设于柔模顶部的钢板上, 其中1、2号压力盒靠采空区埋设 (靠采空区侧顶部压力相对较小, 故只埋设2块) , 3、4、5号压力盒埋设于柔模混凝土中部, 6、7、8号压力盒埋设于靠巷内侧。柔模顶部与压力盒之间用1000mm×1000mm×100mm (长×宽×厚) 钢板做垫衬, 保证上覆顶板压力均匀传递到柔模混凝土体上。压力盒顶部与顶板之间用200mm×200mm×160mm (长×宽×厚) 托板做垫衬, 保证顶板的完整性和压力盒受力时有良好的工作性。埋设工作完毕后要用填充材料将测点处顶板和柔模混凝土之间密封严实, 以防止采空区瓦斯溢出。

选用YH-45型压力盒, 每块压力盒最大量程为60MPa, 该压力盒等量换算公式为1MPa=0.75吨, 将每次观测压力盒表盘数据相加就可得出1M2柔模混凝土面积上该状态时的载荷值, 而根据各压力盒布置方位不同又可得出柔模混凝土上方载荷的分布状况。

5 矿压数据处理

5.1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根据井下柔模混凝土试块各龄期抗压强度增长曲线可知, 混凝土在一天内强度增长相对较低, 2~5天柔模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最快。建议在井下施工过程中, 用于巷旁固定柔模的单体5天内不许回撤, 以防止顶板来压对柔模混凝土造成损伤。

5.2 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监测

由图4可知, 受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 工作面前方35m处的巷道围岩开始有变形, 到30m处时, 巷道围岩变形稍有增加, 但自工作面前方12m处开始, 巷道围岩变形就急剧增大, 顶底板移近量从23.1mm增长到72mm, 两帮移近量从19mm增长到62mm。

5.3 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情况

工作面后方围岩移近量与工作面距离关系如图5所示。

5.4 巷内顶板压力监测

通过对安装在留巷π型梁上部压力盒监测得, 沿空留巷后巷顶板压力增长规律如图6所示。留巷过程中巷内后方0~5m范围, 顶板压力增长相对比较缓慢, 在5~15m范围伴随着工作面周期来压影响, 巷内顶板压力增长速度较快;在15~20m范围巷内顶板压力增长速度减缓, 顶板活动趋于缓和。在20~35m范围巷内顶板压力增长速度再次呈现出前面所述增长规律, 但增长趋势相对缓和。巷内顶板在留巷35m以后, 巷内顶板活动趋于稳定。

5.5 柔模混凝土载荷分析

6 结论

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超前支护段顶底帮位移监测、沿空留巷段顶底帮位移监测、巷内顶板压力监测、巷旁柔模混凝土压力监测等系统化观测、图表分析, 掌握沿空留巷受采动影响范围、矿压变化规律, 及时提出合理的加强支护方案, 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已成功留巷近700m。

摘要: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是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有效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 提高煤炭回收率, 改善巷道维护, 减少巷道掘进量, 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和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效益的一项先进的地下开采技术。有关矿山压力研究不是很多, 以桑树坪煤矿3212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进风巷为例, 详细介绍沿空留巷矿压观测方法。

篇9:矿压监测汇报材料

近几年,池州供电公司所辖电网发展迅速,供电负荷步步攀升,新建各等级变电站快速增加,相应的检修人员的工作也大大增加,任务也更加艰巨。再者,国家电网提出城乡停电时间分别小于7h/年和29.6 h/年,对停电的时间要求越来越短,但池州电网网架比较薄弱,电源点少,因检修、测试停电而带来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需要非常高效的监测手段来提高检修的效率、测试的可信度和准确度,这就要在事故发生之前作好充分的预测——在事故发生前解决故障,重点是重要变电站设备的预防性的巡检工作。高压设备的热故障是引起大面积停电等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长期以来如何高效地在线监测高压设备一直是电力系统一个有意义的课题。通过红外热像仪的红外图像对高压设备的温度场分布及其变化来检测高压设备的热故障被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因此,如果能准确的在事故之前得知场地内各设备的温度分布情况,也就掌控了绝大多数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

变电站热故障在线监测综合分析系统改进是由池州供电公司和安徽贝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始于2010年6月,并于2010年12月进入运行阶段。针对此项目我们于 2010年6月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落实。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阶段,研究技术的应用前景。第二阶段:论证阶段,研究论证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主要是进行方案规划,设备招标以及软件的安装调试。

第四阶段:验收阶段,按照验收原则,验收系统投入运行所需的

各项条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2010年6月,深入现场对本科技项目进行调研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和设备的选型;

2010年7月,需求的沟通和确认,项目计划书的制定和架构设计; 2010年8-9月,系统的编码及单元测试;

2010年10月,系统集成测试,测试报告、用户手册的编写; 2010年11月,系统安装调试,挂网试运行; 2010年12月,系统验收鉴定。

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池州电网变电站高压设备的红外巡航诊断功能。在220kV池州变电站、观牛变电站、菊江变电站、蓉城变电站分别用4套由红外热成像仪、网络摄像机和云台组成监测设备构成点阵测温系统,对变电站的高压设备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在在线式红外热像仪上搭载可见光摄像头,以便获取可见光视频图像,对目标进行定位、放大、全面地进行观测分析。同时在变电工区建立数据分析和故障处理中心,研制一套红外图像分析与处理软件,自动对获得的红外图像进行分析,查找设备故障及其隐患。并在网络上的查询终端可以实时调阅相关结果和状态,主控终端上还可以手工进行远程的温度测量和红外图像采集与控制,同时具备设备温度超过80°C和平均温差超过50就在集控中心发出警报功能,并通过通讯网络发出短信至部门领导、运行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变电站热故障在线监测综合分析系统改进以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移动在线式红外热像仪为基础而建立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池州供电公司变电站所辖的所有高压设备,为变电站内设备的状态检

修,电网的平稳运行、检验报表的管理提供全面、规范、准确的系统支持,以提高检修的效率,并可相应的缩短停电时间,避免因检修停电的延时而带来供电电量损失的增大。该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及同类工作的重复劳动,在人力、车辆等资源的浪费上也得到避免,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变电站现场的远程红外监控能力,给池州供电公司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变电站热故障在线监测综合分析系统改进自进入试运行阶段以来,经项目组现场检验和计算验证,发现其带来的各方面效益相当可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具备对变电站设备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及时消缺,避免设备带病运行,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能力,防患于未然。

2)、系统提高了检修的全面性,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对现场设备的漏检、缺检情况,保证检修的完整性,系统带来的安全效益显著。

3)、系统提高了检修针对性,缩短了停电检修的时间,提高供电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检修人员的重复性劳动,为供电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车辆、人员来回的费用。

4)、系统把每个预置位上监测设备的历史温度信息保存到系统的数据库中,为设备的温度变化提供信息,帮助分析设备的状况。

5)、系统根据《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对故障区域辅助诊断,并根据需要自动将诊断结果生成检验报表,保存于系统中,检修人员在现场只需打开联网终端查询即可,无需再打印纸质试验报

告,这不但节省了大量纸张,还节约了打印耗材。

6)、系统在诊断过程中位操作人员提供相关设备的红外辅助诊断导则的标准,指导操作人员完成图像的分析诊断功能,达到提高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目的。

7)、在线式热像仪采用高精度国产设备,其功能比国外进口热像仪强大,但价格低于进口设备,通过系统的运行,降低了昂贵的手持式热像仪的使用折旧率。

上一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工工资保障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7号)下一篇:杨丰烈赴东北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