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

2024-05-21

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共14篇)

篇1: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

物业小区活动用房协议

甲方:新疆博力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吉木萨尔分公司乙方:昌吉天方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吉木萨尔分公司

根据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甲方开发的小区社区配套用房移交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开发的 华清雅居 住宅小区,共有住户619

户,甲方实际交给乙方配套用房建筑面积为 498平方米,位

于 华清雅居小区院内。

2、社区配套用房移交后,由乙方自行办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

使用证,甲方负责提供办理上述权证所必需的资料。

3、根据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社区配套用房产权归所在地镇、街道,使用权归所在地社区。社区配套用房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抵押、转让、出租、经营。

4、社区配套用房移交后,由乙方将小区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

(社区移交协议另签)。

5、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

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代表:

年月日年月日

篇2: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

天山区南草滩街道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协议书

全科团队

服务居民

档案编号

签约时间

甲方:

区(县)

中心

站 乙方(家庭成员代表):

家庭电话:

住址:

家庭档案编号:

甲、乙双方共同确定

团队为乙方的家庭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

团队成员:

手机:

固定电话: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尊重和自愿的原则,签订此协议,接受一下条款的约定:

一、甲方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在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想乙方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以下两大类14项服务:

乙方:

服务项目:

成员1:

服务项目:

成员2:

服务项目:

成员3:

服务项目:

成员4:

服务项目:

成员5:

服务项目:

(一)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为签约居民建立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

2、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3、对0-6岁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和健康管理服务;

4、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健康管理和产后访视及健康检查服务;

5、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

6、对35岁及以上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体检一次,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7、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的管理服务

8、对签约居民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9、接受签约家庭成员的电话健康咨询。

(二)个性化基层医疗服务项目

10、对家庭成员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医保规定病种,按机构级别提供诊疗、护理服务;

11、按居民要求和服务能力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

12、对空巢老人、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慢性病人,提供上门体格检查、用药指导、预约门诊和办理转诊等服务;

13、对家庭成员常见慢性病提供中药辨证施治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服务;

14、对辖区签约居民的特需医疗服务,双方可约定,按有关规定提供有偿服务。

二、乙方及家庭成员自愿接受以上所选服务,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变化情况首先及时告知甲方,并保证沟通畅通,积极配合甲方的服务。

三、以上两大类14项服务为基本服务项目,原则上不收取费用(第14项除外)。协议双方可通过协商,增加和细化服务项目,如涉及到收费项目,则安照有关文件标准执行。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如需续约,乙方需告知甲方,双方签字确认。不提出解约者,视为自动续约。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年

篇3:山东省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 管理重心下移, 各部门的触角纷纷向社区延伸, 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管理体制, 社区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平台和基础环节, 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工作需要社区协助完成或直接办理。要完成繁重的社区管理任务, 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出多门, 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

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各部门各自为政, 局面较为混乱。多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同样一批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不同部门建立的系统中多次出现, 而且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标准差异很大, 这样既造成了重复建设, 也严重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因此, 社区信息化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问题有待解决。

2.社区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严重缺乏

信息化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 而人才队伍的质量对于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 虽然大部分街道干部都已参加过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但是部分干部的信息化意识仍不强, 对电脑操作还是比较生疏, 也没有使用网络的习惯。居委会干部在这方面的情况就更加不能令人满意, 因为居委会干部年纪偏大, 文化层次普遍不太高, 社区信息化的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未成形。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呈现系统性缺乏的状况, 导致社区信息化的执行力不强, 社区信息化的创新运用意识较差。

3.社区治理结构不健全, 社会化参与程度低

社区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化过程也是治理结构不断健全的过程。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社会和公众的参与不足, 这就使社区决策、执行和评估的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存在一定局限。在贴近居民, 发动公众的参与意识、参与方法上存在缺陷, 这直接涉及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受益面问题。

三、山东省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考虑到山东省社会经济以及信息化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网络平台、社区协同办公平台、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

(一) 社区网络平台

依托山东省现有的网络平台, 采用内、外网相互独立的接入方式, 搭建全省社区内、外网络平台, 实现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网络连接。

(二) 社区协同办公平台

基于山东省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 整合卫生局、社保局、劳动局、民政局等部门业务系统, 建设社区内网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各部门内部办公系统单点登录;形成社区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为政府各部门提供社区公共信息的查询与使用;参照国信办下发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关于政务部门间信息交换指标项〉》所制定的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 整合民政局、就业局、卫生局、医保中心、社保局的个人相关信息, 建立个人基础信息数据库 (见图1) ;整合的数据库信息又以不同的权限共享给各个局的业务系统, 使各种类型的统计、调查工作更方便、更准确;通过共享数据存储、业务数据存储, 结合OLAP联机分析和BI技术, 为各级领导及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查询和统计报表, 帮助领导进行管理决策, 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三) 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

以社区门户网站为表现形式, 为全省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该信息平台集信息网、服务网为一体, 充分发挥信息媒介、组织服务、资源共享的窗口作用, 向企业、居民提供各种政务、商务和公益信息服务。将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 具体实现

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网上申请系统

社区工作人员在网上填写医保申请表, 上传个人照片, 进行提交。系统通过与银行的接口, 对缴费情况进行确认后, 转发到医疗保险中心, 实现医疗保险的网上申请。

2.卫生健康档案系统

通过健康档案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以电子文档方式记载以个人健康、保健和治疗为中心的生老病死全程简况信息, 实现社区全科医生依据档案信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 :

从系统组成的角度可描述为“6个层次, 3个体系, 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1) 6个层次

①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是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前提。主机如何选型、网络如何接入、应用如何部署、数据如何备份、系统如何管理等, 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

②社区服务数据资源层:指的是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的集合。各种信息应按照其反映的不同事物或事物的不同属性划分信息的不同门类和不同层次, 按照客观事物的相互关系在信息资源内部建立起与之对应的有序结构, 这种有序结构由信息本身具有的客观内容所决定。

③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层:是专门用于实现分布在各个委办局内部的资源数据共享所建立的服务平台, 主要包括元数据管理、目录服务的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的建立等几部分内容。

④应用开发平台支撑层:应用开发平台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支撑平台, 包括:内容管理支持、工作流服务支持、公共资源配制管理、电子表单服务、短信息服务、日志服务等内容。

⑤业务综合应用层:以社区实际业务需求为向导, 基于应用开发平台构建的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 是用户具体业务要求的直观体现, 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社区管理平台等系统。

⑥系统表现层:采用Pertai技术构建的信息门户平台是用户访问系统的渠道与途径, 包括面向社区公众以及服务提供商的社区公共服务门户、面向社区管理的管理门户等。

(2) 3个体系

①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是保障整个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也是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除了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外, 更多的是制订社区服务平台进行整合、集成、协同的实施规范。科学合理的实施规范的应用, 将大大降低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 并可以大大降低日后的维护难度。

标准规范工作包括:社区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梳理;服务事项统一编码;社区管理机构、用户统一编码;与各委办局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的标准;状态信息的统一标识等。

②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对整个系统提供基本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机制等。

③维护与支持体系。维护与支持体系是贯穿从系统设计系统到运行的全过程的保障体系。

(3) 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要实现各委办局 (如社保局、劳动局和民政局等与社区工作相关的各部门) 的业务联动、协同, 社区服务平台必须同时是一个社区业务协同的管理和调度中心, 完成业务的协同。

社区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委办局中, 并且种类繁多、数据量大, 若对每类数据构建独立的存储中心, 则一方面造成了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加大维护成本。因此, 采用“多种来源、分布建设、集中协调、统一服务”的建设原则, 即要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管理的信息资源, 在不改变信息资源隶属格局的情况下, 通过社区服务平台“集中协调”功能, 实现对政府部门和社区的“统一服务”, 从而形成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共享信息资源体系。

五、结 论

社区信息化建设结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以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社区为主体, 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 建设配套合理、档次较高的社区管理内部网, 通过网络互联, 把社区组织建设、党建工作、公共事务管理、思想文化建设、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和社区服务等多种日常管理工作在网上运行。实现灵活沟通、快速反应的社区事务办公管理, 建立社区的“电子政府”, 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 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信息化有效地组织整合社区内的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资源及经营业务的共享。社区逐步建立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网络, 建立和健全社区服务热线电话系统和全方位的网上社区信息服务系统, 开展社区信息查询、多媒体娱乐、多媒体教育、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医疗卫生保健、社区福利、监督投诉等服务。

但是, 社区其他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利用不是很好, 主要是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侵权问题, 是目前各种法律中的空白点, 有些尚处于学术争论阶段, 从而限制了将一些网络资源整合到社区网站中, 因此, 急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社区信息化作为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单元之一, 是国家信息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 与信息化发展先进的国家相比, 有很大差距, 社区信息化, 尤其是社区信息资源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也给了我们高起点建设的机会,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高屋建瓴地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规划, 我们可以后来居上, 发展得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马费成.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信息化社区医疗服务探析

【关键词】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

一、建立信息化社区医疗服务的意义

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除了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外,还特别强调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建设,是将卫生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重新配置与整合,更是新医疗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正是发展社区医疗的关键所在。

二、信息化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的社区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就医途径。通过对该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情况进行分析,医生可以大致掌握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总体就医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健康保健和早期治疗,尽可能地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及恶化概率。同时,对于需要长期进行跟踪治疗的慢性病患者而言,信息化的社区医疗服务可以改善传统医院就医的弊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现象。

其次,信息化的社区医疗服务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就社区而言,医疗服务工作具有繁杂多变而且重复性较高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作为医疗服务的有利支持,能够减轻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有了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医务工作者可以轻松应对居民的日常医疗服务需求,针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给出相应的治疗意见,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根据具体病情疑难程度及严重程度,有选择地进行就医指导,提供各医院的治疗信息供居民参考。信息化的社区医疗服务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医疗卫生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现象。

三、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构成模式

1.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要针对居民的历次体检、门诊挂号、住院信息等进行收集和完善,并形成健康档案,彻底改变传统的静态健康档案管理模式,形成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仓库。作为健康档案,是能够反映出一个居民的长期的健康状况的重要记录,更是医生在进行社区医疗服务时的重要参考。在具体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医生要对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要做到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居民的医疗问题,要能够充分了解其本人的健康档案资料,为今后的治疗和用药提供有效指导。健康档案是整体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健康信息系统数据库

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居民健康信息、基本信息和就诊记录等,居民在家中即可通过移动设备等对自己的健康信息进行查询和浏览,可以将个人的就医历史记录进行组合和串联,方便以后就医的过程中,医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做出科学判断和快速确诊。即使以后患者到二级、三级医院就诊时,医生均可将有关健康信息调出,用于诊断分析,不但可以节约部分就医费用,还可以免除部分重复性检查项目。此外,医生也可以通过健康信息系统查询功能,对居民的总体健康水平进行有效评估,从数据统计分析角度对今后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指导。

3.卫生服务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的方式体现在当居民所患病情的严重程度超出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时,社区可以通过信息化的资源共享,将病患详细信息提供给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不但可以第一时间寻求权威的医疗技术指导,还可以为患者的转诊医院提供详细的病患信息,以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的社区医疗服务和传统的医疗机构服务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四、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1.信息化社区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

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投入的资金量将会非常大。目前,我国的社区医疗补偿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资金来源问题一直是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难题。例如,社区医疗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应面对社区里的所有人群,孤寡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都是无偿性的,资金的来源是一大问题。此外,由于社区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特点,导致缺乏足够的效益性资金回转,从长远来看,主要还是依靠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可以考虑与部分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例如,加强社区医院和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实用、价廉的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2.相关政策指导与政策扶持

从技术层面来说,社区医疗信息化已不是问题,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障碍。由于我国现有医疗体制的弊端和社区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很多地区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也就无法真正实现社区和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社医医疗服务无法真正成为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应发挥其指导和调节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作为重要的实施原则,明确社区医疗服务和医院医疗服务间的协议,保证信息的畅通传递,实现真正的无缝式转诊。此外,政府要加大对信息化社区医疗服务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与各大医院的交流合作,以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卫生人才,改善信息化社区医疗服务网点的硬件设施和就医环境,保障信息化社区医疗服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开金,荆瑞巍,李森,等.居民健康档案软件开发与应用探讨[J].全科医学杂志,2000,3(5): 371.

篇5:法律服务合作协议(社区)

甲 方: 乙 方: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要求,加快推进建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根据福建省司法厅《关于印发开展选派律师进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司〔2014〕230号)、《南平市司法局关于开展选派律师担任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方案》(南司〔2014〕125)号)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就此订立《法律服务合作协议》,以资共同遵照履行:

一、乙方指派律师__ _ _为甲方提供法律帮助;甲方指派 __为互助合作联系人。

二、甲、乙双方保持密切联系;甲方如若需要乙方提供服务事宜,可随时与乙方指派律师联系;乙方指派律师无法亲身参与时,可在律所内部临时调派其他律师(法律工作者)。

三、甲、乙方双方可通过自主协商方式确定是否收取律师服务费用;如协商一致确定同意支付律师服务费的,另行签订聘请法律顾问合同。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参加诉讼、仲裁、见证、资信调查、项目谈判等,收费按规定另议。

四、乙方服务主要范围:

1.为甲方管理提供法律专业意见。协助甲方起草、审核、修订有关合同。为甲方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引导依法管理。

2.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向群众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协助甲方处理信访案件,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经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同意,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日常咨询工作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处理,疑难问题可联系顾问律师处理。

3.开展法制宣传,顾问律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普及干部、群众日常生活涉及的法律知识,每年至少举办2次法制讲座。

4.协助人民调解工作。为甲方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协助甲方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为调解员提供法律专业知识培训。

五、甲方应向服务律师提供与业务有关的情况、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服务律师在为甲方提供法律服务时,必要的交通费、差旅费等由甲方承担。

六、乙方及其所指派的服务律师应对其提供法律报务过程中接触、了解到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宜公开的情况及个人隐私负有保密的义务。

七、服务律师违法执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由乙方在律师执业保险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八、本合同有效期____年。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九、本合同一式叁份,双方各持一份,服务律师留档一份。

甲 方(盖章):

乙 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时间:

篇6:社区服务协议书范本

2. ________多媒体信息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运用自己的服务器通过国际互联网为居民提供虚拟社区服务,而这种服务是免费的。居民必须:

a.提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一台、调制解调器或ISDN等上网配置以及配备的相关软件等。

b.支付与此服务有关的信息费和电话费。

3.考虑到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居民同意:

c.提供及时、详细及准确的个人资料。

d.不断更新注册资料,符合及时、详细准确的要求。所有原始键入的资料将引用为注册资料。

e.居民可授权________有限公司向第三方透露其注册资料,但________有限公司不能公开居民的姓名、住址、邮件地址、电子邮箱、帐号。除非:

居民要求________有限公司或授权某人通过电子邮件服务透露这些信息。

相应的法律要求及程序要求________有限公司提供居民的个人资料。

如果居民提供的资料不准确,________有限公司保留结束居民使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权利。

4.________有限公司尊重居民个人隐私,除非有法律许可要求。

5.居民在享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同时,同意接受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

6.________公司会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公司将会及时通知居民。

7.________公司保留修改或中断服务而无需通知居民的权利。________有限公司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居民或第三方负责。

8.一旦注册成功成为居民,将得到一个密码和帐号。如果不保管好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安全,将负全部责任。另外,每个居民都要对其帐户中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居民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居民帐号或安全漏洞的情况,立即通告________有限公司。

9.居民明确同意虚拟社区服务的使用由居民个人承担风险。服务提供是建立在免费基础上,________有限公司明确表示不提供任何类型的担保,不论是明确的或隐含的。居民理解并接受任何信息资料,取决于居民自己并由其承担系统受损或资料丢失的所有风险和责任。

10.居民使用网上虚拟社区服务的权利是个人的。居民只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不能是一个公司或实体的商业性组织。居民承诺不经________有限公司同意,不能利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进行销售或其他商业用途。

11.居民单独承担所发布信息内容的责任。居民对服务的使用是根据所有适用于社区服务的地方法律、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标准的。居民必须遵循:

f.发布信息时必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遵守网上一般道德及规范。

g.不得发布任何宣扬发动、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等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以及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h.不得发布任何带有漫骂、辱骂以及包含人身攻击等会产生不良后果的信息内容。

i.不得利用________虚拟社区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j.承担一切因不当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k.不干扰或混乱________虚拟社区网络服务。

12.居民同意保障和维护________有限公司全体成员的利益,负责支付由居民使用超出服务范围引起的律师费用,违反服务条款的损害补偿费用,其他人使用的电脑、帐号和其它知识产权的追索费等。

13.居民或________有限公司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中断虚拟社区服务。________有限公司无需对任何个人或第三方负责而随时中断服务。居民若反对任何服务条款的建议或对后来的条款修改有异议,或对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不满,居民只有以下的追索权:

l.不再使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

m.结束居民使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资格。

n.通告________有限公司停止该居民的服务。

o.结束居民服务后,居民使用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的权利马上中止。从那时起,________有限公司不再对居民承担任何义务。

p.所有发给居民的通告可通过市政府公告、电子邮件、邮件列表或其它有效方式传送。________有限公司会通过这些方式告知居民服务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情。

q.________有限公司保留________虚拟社区的最终解释权。

r.________虚拟社区服务条款应与国家法律解析一致,包括法律条款中有争议抵触的内容。若有任何服务条款与法律相抵触,应以国家法律为准,同时________虚拟社区相关条款将重新解析,而其它条款则保持对居民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篇7: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让协议

。 第二条 本协议签字生效之日起,乙方先付甲方人民币_________元,乙方可派收费和财务人员进入,从即日起,所有的收入归乙方,同时药品、人员工资、水电、房租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乙方负责;之前的所有相关费用由甲方结清。 第三条 _________个月后,所有的经营管理权归乙方,甲方应协助乙方平稳过渡,同时乙方应承认甲方所签署的合同或口头合同;对于有异议或有争议的问题,双方应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友好与合同方协调解决。 第四条 甲方在办理完成转让变更手续,乙方(或乙方代表)为法人和负责人后,乙方必须付人民币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元)予甲方,余额_________元乙方必须在年底检查(上级)完毕后_________日内付清予甲方。 第五条 陈述和保证 5.1 甲方的陈述和保证 (1)其是一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社区卫生服务站; (2)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3)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5.2 乙方的陈述和保证 (1)其有权进行本协议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协议; (2)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第六条 违约责任 6.1 甲方的责任 (1)如果甲方未按本协议履行义务,则应承担罚款_________元给乙方并应按本协议继续完义务。 (2)如果甲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乙方遭受损失,则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予以赔偿。 6.2 乙方的责任 (1)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则甲方可解除协议并要求乙方承担违约金_________元。 (2)如果乙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或其他义务,而使甲方遭受损失,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予以赔偿。 第七条 保密 一方对因本次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让协议而获知的另一方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八条 补充与变更 本协议可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书面修改或补充,由此形成的补充协议,与协议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第九条 协议附件 9.1 本协议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各方签署的与履行本协议有关的修改、补充、变更协议;甲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乙方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关的各种法律文件; 9.2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附件的有关规定,应按照本协议的违约责任条款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条 不可抗力 任何一方因有不可抗力致使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协议或迟延履行本协议,应自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将事件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自事件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另一方提交导致其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的证明。 第十一条 争议的解决 本协议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 本协议各方当事人对本协议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经协商未达成书面协议,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权利的保留 任何一方没有行使其权利或没有就对方的违约行为采取任何行动,不应被视为对权利的放弃或对追究违约责任的放弃。任何一方放弃针对对方的任何权利或放弃追究对方的任何责任,不应视为放弃对对方任何其他权利或任何其他责任的追究。所有放弃应书面做出。 第十三条 后继立法 除法律本身有明确规定外,后继立法(本协议生效后的立法)或法律变更对本协议不应构成影响。各方应根据后继立法或法律变更,经协商一致对本协议进行修改或补充,但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四条 通知 14.1 本协议要求或允许的通知或通讯,不论以何种方式传递均自被通知一方实际收到时生效。 14.2 前款中的实际收到是指通知或通讯内容到达被通讯人(在本协议中列明的住所)的法定地址或住所或指定的通讯地址范围。 14.3 一方变更通知或通讯地址,应自变更之日起三日内,将变更后的地址通知另一方,否则变更方应对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协议的解释 本协议各条款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影响标题所属条款的意思。 第十六条 生效条件 本协议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在本协议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各方应在协议正本上加盖骑缝章。 本协议一式_________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各执份,其他用于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其他相关合同范本推荐参考:管理软件系统买卖合同 委托招标代理合同 办公家具订货合同 法律论证咨询服务合同 

篇8: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 是居民生活和获取服务的最主要区域, 是社区服务业所依托的地域主体。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大型社区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知识层次的普遍提高, 居民不但要求社区服务业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品质越来越高, 而且对社区服务业的服务模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程度也提出了崭新的要求。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颁布实施,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同时, 对电子商务的引导和支持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两项重点工作的交叉点之一, 社区服务业信息化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目前, 服务于社区的产业主体多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 服务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 服务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人们获取服务的途径和支付手段有限, 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所有社区服务还停留在理想阶段;第三方认证和信用评价体系还未有效建立, 居民面对众多的服务商不免有些茫然, 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找到放心的服务。对于这些问题, 加快服务业的信息化、规范化进程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以社区为组织者和管理者, 建立面向社区居民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完善基于社区服务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对于提升社区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品质, 以及使居民方便地获取放心服务, 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清华大学在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以学生和教工社区为依托, 建立了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 加强了对社区服务的科学管理, 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放心的社区服务,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居民住宅区、高校、机关大院等大中型社区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1 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

清华大学所在地清华园占地面积405.5公顷, 常驻人口7万多人, 流动人口3万多人, 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社区。社区服务涉及商贸、餐饮、住宿、物业、家政、维修、医疗、物流、银行、保险、咨询、治安、环卫等40多种, 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满足了居民的各种日常需求。然而, 众多的服务项目和网点往往令居民眩目, 仅服务电话就有近百个之多, 给获取服务带来了不便;此外, 各服务网点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 开通网上业务受理的更是寥寥, 限制了服务品质的提升。为此, 清华大学以信息化为切入点, 建立了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

清华园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由93001呼叫中心、服务网站和信息中心三大部分组成, 承载、协调社区内外众多服务资源和信息, 利用电话和互联网等多种先进的通信手段, 为信息传递、业务受理和管理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 构建起了互动的诚信服务平台, 为居民提供规范、便捷、放心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先进性、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呼叫中心采用了先进的IP组网技术, 便于扩容和向下一代网络升级。服务网站设计伊始就定位于高层次电子商务, 不是简单的介绍宣传型网站, 而是业务实时受理系统, 从用户下订单、到服务商受理、再到用户评价, 全程电子化完成。呼叫中心和服务网站共用信息中心, 保证了服务资源状态信息和订单信息的统一一致, 实现了两个系统的无缝衔接和交互。整个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 便于升级扩展;同时采取开放式设计构架, 便于和其它信息系统交互。

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加盟的方式整合现有社区服务资源, 由加盟服务商提供各类具体的服务, 平台负责对服务商进行考核认证和市场监督, 促进其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放心服务。此外, 平台接待专员还会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推荐最适合其需要的服务商, 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

信息化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后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 知名度迅速提高。目前, 通过考核认证加盟平台的各类服务商有30余个, 平台呼入电话量800余人次/日, 网站访问量1 000余人次/日。

2 为居民提供方便、放心的社区服务

信息化服务平台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一方面, 平台承载了众多服务资源, 几乎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 居民只需要拨打统一的呼叫热线93001 (社区外用户拨打62793001) , 或者登录服务网站www.93001.cn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服务, 相比过去要记繁多的电话号码方便了许多;另一方面, 平台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作为接入方式, 除电话和网站外, 还开通了接待前台、Email、短信、语音留言等接入方式, 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接入窗口, 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入服务平台。

信息化服务平台对服务商的软实力非常重视, 在引入服务商时严格遵守“成熟一个上一个”的原则, 对申请加盟者进行多方面考核, 主要涉及服务的信誉、质量、规范程度、及时性等七个方面, 考核通过后方能成为认证的服务商, 从而加盟平台提供服务。同时, 已经加盟的服务商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 还要接受动态监督, 对于出现问题且没能通过复核的服务商将被取消加盟资格。平台的考核认证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对于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保证了用户从平台获取的服务都是放心服务。

3 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投入运行,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首先, 平台提升了服务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社区服务商由于受到认识、财力和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 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 相对走在前列的信息化较好的服务商也承担着较高昂的信息化一次性投入和维护成本, 而且大多数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服务平台采取“集中投入、统筹开发、专业维护、平台共享”的管理运营方式, 由社区管理者组织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硬件设备, 软件开发和维护由知名厂商提供, 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大提升了服务商的信息化水平, 进而带动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平台是众多服务商共享的, 相对于各服务商自己独立开发维护模式, 信息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时, 服务商还享受到了更高级的信息系统支撑和多样的通讯支付手段, 实现了服务水平质的飞跃。此外, 设备的共用和集中运行还减少了服务器耗电、机房制冷等能源消耗, 有利于环境保护。

其次, 平台的整体效能增加了服务商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服务平台有着广大的用户群, 日常访问量也相当可观, 加盟服务商很轻松地就得到了平台用户的注意, 获得了额外的宣传效益和巨大的商机, 成倍地提升了经济效益, 有利于企业做大作强。同时, 由于加盟服务商都通过了平台的考核认证, 代表其信誉和服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可放心使用, 从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最后, 平台有利于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的推广。信息化服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系统, 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信息手段将管理理念等“软件”融入到了服务商的日常运营中。服务的全程电子化处理需要为各类服务制定相应的电子化工作流程, 在流程的制定过程中, 一方面充分考虑了现有的传统工作流程的优缺点,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另一方面引入了管理学中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 使服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 从而提高了加盟服务商的管理水平。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加快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和谐社区的建设是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社区信息化服务和管理进行研究, 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社区信息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科学管理,信息化,社区

参考文献

[1]张凤昌, 吉俊民, 王艳.新时期清华大学后勤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9) :20-22.

[2]朱赤, 高海滨.信息化服务平台创造便利生活[J].中国信息化, 2008 (10) :30-31.

篇9: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关键词: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72-2

0  引言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新理念,以此理念为核心的智慧项目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建设的风向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在个体生活最小单元上的映射,它是智慧城市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智慧城市的理念、技术在精确空间尺度上的一种演绎。有关智慧社区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阐释为:智慧社区是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整合相关信息资源,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建立统一信息服务平台,最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顺应党中央关于智慧社区建设要求的同时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智慧城市要求借助新一代通信技术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进行多源信息整合,打破信息孤岛,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服务,这一实践对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及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理论,构建出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测评指标体系,使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进行测评,最后根据评测结果提出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和优化的基本策略。

1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1.1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笔者在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依托的是测评树状式指标体系结构,遵循的是客观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完备性等原则,将测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具体指标层。

1.2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参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中的所构建的评价之标体系,并借鉴了《社区信息服务顾客满意度评价》中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的文献,同时梳理了国内对于智慧社区和社区的研究,最终构建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7个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模型选取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由T.L.萨蒂(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具体概念是将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其隶属度分为几个层级,并在形成的这一个多层指标体系及基础,从而确定出指标的权重。主要步骤有:①构建判断矩阵,对于同一层次下的指标进行两两评判。②层次单排序,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得到一级指标层次单排序。③确定相对权重,运用特征向量的方法计算各层指标相对于上一级指标的权重。④一致性检验,将偏差一致性指标与平均一致性指标进行对比。⑤确定各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所构建的判断矩阵达到一致性检验的要求后,各指标权重取值取自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2.2 模型综合评价法

考虑到本文中所构建的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较少,定性指标较多的情况。因此本文在做综合评估的时候采用的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主要步骤如下:①确定测评指标的层次,将评价指标集分为6个指标子集,其中每个一级指标又是由二级指标构成;②确定权重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层级的权重,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集以及二级指标的权重集;③建立测评集。在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集之后,再建立测评集;④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集,这17个二级指标形成的评价矩阵,通过算子将权重和矩阵进行计算,得到一层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集;⑤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集,根据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矩阵得到评价集。

3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实证研究

3.1 数据收集

本文的实证研究选取长沙市雨花区智慧社区项目,其建设也惠及了雨花区五个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渗透到了社区信息服务中多处环节上,通过德尔菲方法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分层提交给领域内专家,进行指标间重要程度评判,构建9分比例标度的判断矩阵,发放调查问卷给当地社区居民,得到客观的因素集对评价集的隶属程度。

3.2 数据处理

整理好指标权重集数据和隶属程度表后,针对判断矩阵计算权重集并通过权重集对智慧社区信息服务指标单因素隶属程度的数据进行模糊计算,得到指标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通过与权重集进行加权算子的运算,得出一级指标A1,二级指标A1、A2、A3、A4、A5、A6的特征向量计算结果如下:

WA=(0.13,0.1,0.21,0.27,0.08,0.21,);

WA1=(0.14,0.55,0.31);

WA2=(0.64,0.36);

WA3=(0.19,0.28,0.15,0.38);

WA4=(0.2,0.31,0.11,0.38);

WA5=(0.7,0.3);

WA6=(0.64,0.36).

它们的随机一致性比率计算结果分别为0.016、0.042、0、0.058、0.067、0.01、0.013,各值均小于0.1,因此我们承认判断矩阵之间有非常好的适应度从而接受特征向量值作为智慧九华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4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发展建议

篇10: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协议书

甲方:崤山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乙方: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在自愿的基础上,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工作合作协议:

l、甲方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凡遇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上转指征的患者,在患方自愿的前提下,应及时转送到乙方进一步诊治。

2、甲方应积极组织具备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乙方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工作。

3、甲方义务为乙方工作人员开展的义诊、巡诊、会诊等服务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4、乙方对甲方转送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指征上转指征的患者,应优先组织会诊处理和安排住院,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5、乙方义务为甲方具备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工作。

6、在患方自愿的前提下,乙方应将居住在甲方服务范围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下转指征的患者转至甲方接受相关治疗或服务。

7、双方应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规定和要求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及时向对方提供转送病人的有关诊疗资料,下转病人要提出后续治疗方案。

8、其它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9、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10、协议时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篇11: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协议书

乙方: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

为提高居民的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等卫生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作用,决定设立_________市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现经丙方推荐,乙方自愿请甲方做乙方的家庭医生。经三方协商,签订本协议:

一、乙方全家共_________人,乙方自愿聘请甲方为全家或家庭成员(_________)的家庭医生,成为甲方的服务对象。

二、甲方职责:

甲方须为服务对象提供以下服务:

1.免费物理体检(每年一次,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的物理检查及血糖化验);

2.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3.免费建立健康档案;

4.24小时免费接受电话咨询,进行健康、营养、保健咨询和指导;

5.帮助联系转诊医院,电话预约门诊,向家庭保健医生的专家支持系统预约专家会诊;

6.上门初步诊断疾病,慢性病、老年病送药、送化验单上门;

7.联系有关科室和人员为所需区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

三、甲方在接到乙方的求助电话后,须及时上门服务,紧急情况帮助联系急救助。为保证乙方及时得到医疗服务,在甲方有特殊医疗工作难以保证上门服务时,可以请丙方指派其他医师上门服务。

四、乙方在聘请家庭医生后,须向丙方缴纳家庭保健保偿费每人每年_________元,共_________元。

五、其它服务项目费用按有关收费标准执行(收费标准见附件)。

六、丙方须加强对甲方的管理,并为甲方在为乙方服务过程提供其他科室的支持和后勤保障。要求并督促甲方按协议书的要求做好工作。

乙方对甲方不满意,可请丙方协商解决,也可申请重新选择家庭医生。

七、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协议书与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期一年。

八、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丙方(盖章):_________

篇12: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

甲方:

(县/市/区司法局)

乙方:

(社区/村)

丙方:

(律师事务所)

为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根据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印发的《关于开展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方案》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甲、乙、丙三方经平等、自愿、友好协商达成协议如下,以资信守。

一、聘用法律顾问

乙方聘请经甲方遴选、丙方指派的律师担任本社区(村)法律顾问,聘用期限为:

****年**月**日至

****年**月**日。

社区(村)法律顾问应按照本合同约定履行职责。

二、服务范围和方式

(一)服务范围

社区(村)法律顾问的服务范围如下:

1.制订法律服务预案,包括:

(1)了解乙方的法律需求情况;

(2)制订具体的法律服务方案。

2.协助乙方做好社区(村)自治管理,包括:

(1)帮助乙方起草、审核、修订社区(村)自治组织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其他规章制度;

(2)为乙方或乙方辖区内业委会、居委会等进行换届选举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和协助;

(3)为乙方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

(4)应乙方要求,帮助乙方起草、审查、修改民、商事经济合同、接受委托参与项目谈判等非诉讼活动及诉讼活动(此项服务另行协商收取法律服务费用,丙方可酌情予以优惠收费)

(5)协助乙方处理涉法信访案件,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6)协助乙方及时稳妥处理辖区内发生的重大敏感和群体性案件(事件);

3.为乙方辖区内的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包括:

(1)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2)帮助群众审查民、商事经济合同、并接受委托参与非诉讼活动及诉讼活动(此项服务需另行协商收取法律服务费用及依法办理委托代理手续,丙方应酌情予以优惠收费);

(3)协助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受乙方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为乙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4)为乙方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

4.开展普法宣传,包括:

(1)举办普法讲座,通过“以案说法”、“以群众身边事讲法”等方式向基层干部和群众普及日常法律知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2)向乙方辖区群众宣传征地拆迁、土地权属、婚姻家庭、上学就医、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涉及的法律知识;

(3)为乙方辖区内有需要的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服务,促进就业依法经营(此项服务另行依法办理委托代理手续、协商收取法律服务费用,丙方可酌情予以优惠收费)。

5.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包括:

(1)主动与乙方的人民调解组织进行工作对接,参与矛盾排查和调处工作,协助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

(2)协助乙方做好专业性和行业性调解工作,提高调解的质量和效率;

(3)协助乙方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为乙方的人民调解员提供法律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法律素养;

(二)服务方式和要求

社区(村)法律顾问按照以下方式和要求提供服务:

1.通过书面、口头、电话、电邮、微信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现场为乙方提供热情、文明、规范的法律顾问服务。

2.每个季度到乙方现场提供累计不少于8小时的法律顾问服务,具体的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地点由乙、丙双方协商后予以公示。

3.每年至少为乙方提供2次普法培训讲座。讲座要有讲义提纲,并提交给县(市)区司法局备案。讲座时间不计入现场服务的8个小时范畴。

4.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或涉及乙方和乙方辖区内群众重大利益的事情,应及时到场或通过电话提出法律意见,并向县(市)区司法局报告。

5.按照要求填写工作日志和工作台帐。

三、社区(村)法律顾问补贴

积极争取落实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政策,对社区(村)法律顾问予以工作补贴。

四、各方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组织和推进本辖区“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工作;

2.对担任备选法律顾问人员进行遴选;

3.组织社区(村)法律顾问工作检查监督和评估考核。

(二)乙方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积极为丙方及社区(村)法律顾问工作创造条件,帮助社区(村)内企业和居民认识和了解丙方及社区(村)法律顾问,熟悉丙方提供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2.乙方应为丙方及社区(村)法律顾问的各项活动提供办公室、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以及其他工作上的便利;

3.协助做好社区(村)法律顾问开展工作的信息公示;

4.积极配合和协助社区(村)法律顾问收集群众的法律问题和法律服务需求信息;

5.协助社区(村)法律顾问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和开展法制宣传;

6.指定固定的人员负责与丙方及社区(村)法律顾问联系。

(三)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丙方及其指派担任社区(村)法律顾问的律师应遵守法律、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行业规范;

2.丙方及其指派担任社区(村)法律顾问的律师应勤勉、尽职、尽责,在本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为乙方提供服务;

3.丙方应监督、指导本所指派担任社区(村)法律顾问的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等工作;

4.丙方应为本所指派担任社区(村)法律顾问的律师提供工作支持和保障;

5.若丙方指派的担任社区(村)法律顾问的律师未能按本合同的约定为乙方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应及时与乙方协商,更换指派其他律师,并报所属县(市)区司法局备案;

6.丙方及所指派担任社区(村)法律顾问的律师对乙方及群众所提供的资料、文件、情况以及有关图纸、谈话记录、录音等将严格给予保密,非由法律规定或者乙方及群众同意,不得泄露。

五、披露与提前通知

为使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能有效地提供法律服务,乙方应向丙方或者丙方指派的社区(村)法律顾问详细、真实地介绍有关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的副本或影印件。需要法律顾问参加有关会议、研究合同或参加谈判时,聘请方除提交必要

材料外,应提前一周通知法律顾问,以便统筹安排工作和必要的准备时间。

六、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提交县(市)区司法局进行调解解决。

七、合同的效力及其他

1.本合同自甲、乙、丙三方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2.本合同正本一式四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一份交市司法局备案,其法律效力相同。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人):

签订时间: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人):

签订时间:

丙方(盖章):

负责人(授权代表人):

篇13: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关键词: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业务处理系统

0 引言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出发点, 将部门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政府服务模式, 打破条块分割, 促进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将零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 改善传统的工作模式, 从而提高对内和对外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 社区服务现状

目前社区信息化程度低, 社区的基层工作尚无业务系统, 大量的信息收集都是靠手工整理, 如计生、综治、民政、劳保各部门之间, 往往都是需要同样的人员基本信息数据, 可是在收集的过程中却又是各自为阵, 这就形成了信息孤岛, 使得社区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往往存在大量数据的重复收集, 在汇总统计的时候非常麻烦, 同时也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 他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能够将其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4]。

2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方案

2.1 总体构架

“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建设, 该系统平台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平台管理层、社区服务域、社区管理域、家庭信息终端。系统采用层次化设计, 结构清晰, 其中IVR语音平台、短消息平台、社区商家“家家e”终端, 都直接采用电信运营商的现有平台与终端[1], 如图一所示。

由图一可知, 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平台自身的管理;支撑整合了社区管理的信息化、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社区居民通过“家庭一键通终端”, 主动发出社区服务申请, 通过“家庭智能告警终端”, 被动发出社区服务申请;社区商家通过电信提供的“家家e”终端, 以短消息形式, 接收平台转发的社区居民提交的社区商业服务申请;社区管理服务中心通过联网PC终端, 进行社区日常事务管理、发布社区通告通知、接受平台转发的居民提交的社区行政服务申请。

2.2 应用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要求

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作为社区业务处理和与居民互动的平台, 在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行政成本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整合和共享资源、为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为核心, 实现了“资源随需而动, 服务无处不在”, 将服务与管理无缝的接合在一起。

2.3 全部基础信息采集实行网上录入

全部基础信息采集实行网上录入是第一步, 首先要对相关社区专干进行操作培训, 熟悉系统操作方式, 进而能够快速的将采集到的基础信息录入系统。一部分数据可采取从已有系统导入和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和其他委办局交换数据方式, 减轻社区工作量。当系统中的基础信息较完全后, 可以实现基础信息管理、相关日常业务办理、提供服务便捷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并且这些数据经过一次采集录入, 能多次重复应用, 为各个职能部门提供数据资源, 并逐步形成各种基础资源数据库。

2.4 实行日常业务及办公全程网上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社区日常业务处理和办公事项当前处在双轨运行、网在先纸在后、无纸化办理哪个阶段, 优化业务、办公工作流程, 为区、街道、社区分配各级登录帐号, 对工作人员集中培训系统操作方法, 最终实行日常业务及办公的全程网上处理。

2.5 实行网上办证审批

通过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动, 与区PSM系统对接, 将办证审批服务扩展到区、街道、社区, 社区能够代理申报人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2.6 及时维护、更新社区网站信息

实时更新社区网站新闻、概况等信息, 完善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信息栏目等, 方便社区居民随时随地了解本社区信息, 查询相关服务和资料信息。

3 社区业务的处理系统

3.1 社区业务处理及办公系统

目前, 社区的基层工作尚无业务系统, 大量的信息收集都是靠传统的手工整理, 在汇总统计的时候非常麻烦, 加之日常业务又十分繁琐, 以致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当大。社区迫切需要一套能高效处理日常业务和办公的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 运用该系统可改善社区传统工作模式, 提高办事效率, 节约工作成本, 减轻社区工作负担, 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便民服务[2]。

3.2 百姓与政府间的沟通平台

在传统模式下, 百姓遇到问题只能先反映到社区再由社区逐级向上反映, 或者通过信访来与政府沟通。逐级反映时效性太差, 容易遗漏, 更拉开了百姓与政府间的距离, 而信访也因政府接待能力有限等等因素不能及时的沟通, 对百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时间精力上的浪费。作为服务型的政府非常需要一套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 既能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受理百姓的难题, 又能主动面对百姓宣传政策法规, 使政府与百姓很好的实现互动和交流。

3.3 社区基础信息共享

社区可能存在多个专有系统, 各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 不仅造成社区工作人员对数据重复采集, 工作量加大, 还会影响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 导致办事效率低。建立全面的社区基础数据库, 社区通过系统的应用后, 可做到数据一次采集录入, 多次重复应用, 为各个职能部门提供数据资源, 并逐步形成各种基础资源数据库, 消除信息孤岛, 这样不仅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水平, 而且保障了各职能部门对社区基础数据的充分应用。

3.4 社区网站建设

包括首页、信息公开、组织中心、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 (商业服务) 等栏目。展示社区风貌, 倡导服务型社会, 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友好的服务信息平台, 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网站, 可以清晰的了解社区最新动态, 轻松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信息, 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4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4.1 事务受理中心

事务受理中心按街道、社区用户级别不同, 分为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受理社区居民各种公共服务请求, 街道事务受理中心统一处理社区办事人员提交上来的事务, 及时办结和反馈, 同时对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各项事务的办理进行督办, 系统提供给街道详细的事务办理查询页面, 街道管理人员可以详细看到各事务的受理、办理进度情况, 及事务每个办理步骤的办理人和办理状态, 系统自动根据办理时限对办事人员事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级, 同时提供办结事项、事务受理统计报表。系统自动对各级部门的待办事宜进行智能提醒, 按照工作完成情况, 系统自动对办事人员给出“红”、“黄”、“绿”级别的预警显示, 提醒办事人员处理未完成的事务[3]。

事务受理中心可受理就业事务、低保事务、医保事务、计生事务、治安事务、救助事务以及其他事务。

4.2 社区行政办公

提供一站式、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的办公环境, 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制约, 解决了传统政府服务时间有限、地域分布广泛和面对面工作量大的问题。可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内部等多渠道交流, 更有效的利用了政府信息资源, 使之能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 使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 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 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 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4.3 社区台帐

社区台账指社区用于管理、统计日常工作的各种文本、文件、资料的统称, 实际上就是明细纪录表。PSM社区台账功能主要应用于社区日常的重要工作业务, 合理使用系统已有的数据, 依照社区工作的需要, 生成电子台账, 并提供台账数据下载功能。

4.4 数据的统计查询

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分析数据, 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并满足政府、业界和公众对社区信息的需求, 促进政策的完善、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公众的理解,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依照中国相关法律, 全面收集、分析社区统计信息, 内容涵盖人口、社保、计生、党建、卫生等, 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束语

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整合社区资源, 优化社区职能, 提高社区工作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提升社区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社区为民便民服务, 构建和谐社区。本文只是对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初步构想, 具体的细节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参考文献

[1]费鹏, 等.上海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07) :49-50.

[2]纪江明, 胡伟.和谐社会语境下上海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J].电子政务, 2013, (06) :65-73.

[3]郑杭生.社会三大部门协调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 (01) :27-29.

篇14:社区信息化配套服务协议

上海电信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2013年重点工作,为了更好地构建综合开放平台,提升平台服务能力,上海电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合作伙伴,希望双方在医疗、教育、商圈、政务服务等信息合作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

公开招募“合伙人”

10月29日,“上海电信智慧社区合作招募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智慧城市”体验周的“重头戏”,本次招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企业,首批12家企业当场与电信签订了合作协议。

签约的12家企业中,有“云家政”服务、北斗导航服务、健身服务等。据悉,双方在签署合作协议后,将就服务内容和合作方式进一步进行商讨。不久智慧社区的居民有望在IPTV、手机等多屏终端获得相关服务。

上海电信表示将携本次招募大会成果,让智慧社区平台有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为居民提供各类民生应用服务及线上交易产品,打造“便民信息服务超市”,进一步培养市民的信息消费习惯、优化信息消费模式、促进信息消费水平。

据了解,2012年上海电信启动首批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已与大部分区县政府及半数以上的街镇签约共建智慧社区,服务覆盖了2000多个居村委。目前已建成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开放平台”,整合引入各级政府及委办局公共服务内容,汇聚了30多项由社会企业提供的各类生活服务信息,共同推出了如社区公告、上海旅游、健康档案、实时菜价、门诊预约、场馆预订等智慧社区应用。

为进一步切合当前热点民生需求,上海电信秉承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招募智慧社区合作方。本着“重点关注内容应用、产品优势与资源特色,淡化通信经历与公司规模”的招募原则,依托其700万宽带用户、200万IPTV用户及300多万天翼智能手机用户的高密度覆盖,进一步开放合作渠道。

招募范畴定位在交通出行、商圈服务、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社区信息、教育服务、就业信息、政府服务、社交服务、资讯服务、百科服务为主的12大板块。

上海电信表示,在向客户提供业务承载平台及产品运营平台的同时,致力于提升智慧社区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此次招募为长期招募,凡符合招募条件的企业均可通过上海电信“对外合作之窗”提交合作意向申请。此外,为加快整合优质资源,对于合作商中的“特别优秀者”,可以进入合作的“快速通道”。

开启智能生活模式

所謂“智慧社区”,是指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利用有线、无线、云计算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方便地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等多种社区服务。

主要涵盖四大类应用:智慧政务,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发布服务,向社区居民发布政府公告、物价等信息;智慧民生,主要包括智慧养老、医疗服务、网络教育等内容,为居民提供在线监护、远程医疗、远程学习等应用;智慧家庭,主要通过智能终端与各类智能家居、安防设施等形成网络,实现家庭智慧应用;智慧物业,以楼宇电梯、景观灯光、车辆出入等涉及小区管理的内容为重点,实现小区智能化。

截至目前,智慧社区平台已经覆盖了上海17个区县,不少市民率先享受到了全新的信息生活方式:按动遥控器就能通过电视远程挂号,不再受排队之苦;在社区菜场,只要刷一刷卡,就能轻松买菜;通过智能手机,能够轻松查询小区停车位和公告信息,参与社区投票。到今年10月,平台已覆盖上海5400个社区的近一半,完成年度预定建设目标。

自2013年起,上海电信智慧社区平台的构建工作进一步深化,一是接入终端由IPTV向各类智能终端的全面延伸覆盖。智慧社区手机客户端,是上海电信为手机用户精心打造的一款社区生活服务软件,它依托上海电信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开放平台,旨在汇聚政府公信服务、社区便民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并通过移动终端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社区手机客户端可将用户智能定位到其所在社区,更“接地气”,同时提供的内容更具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推送诸如“出行交通”、“教育服务”、“就业服务”、“商圈服务”等服务信息。同时,智慧社区PC门户、PAD客户端也即将上线。

二是上海电信与全市区县、街镇政府广泛签约,面向社区居民推出便民服务,面向合作伙伴开放智慧社区平台承载环境。

据上海电信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电信智慧社区社会应用内容招募大会重点应用是交通出行类、商圈服务类、医疗健康类,例如健康档案查询、文化教育类、养老服务类等贴近民生的智慧应用。

针对优质应用软件,上海电信将在产品认证、终端定制、营销推广等多方面扶持,全面提升合作伙伴的品牌价值。“就像苹果商店那样,上海电信的智慧社区平台是开放的。作为平台的运营方,上海电信热切欢迎社会各界与我们一起创新更丰富的社区服务内容,接入更实用的社区信息。” 上海电信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海市IPTV用户已有近200万户,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继续领跑,高清IPTV用户也近60万;上海电信光网用户占比近75%,宽带用户平均带宽已超过20M。根据中国宽带发展联盟、NetIndex、蓝汛(CCIndex)、360等第三方机构公布的最新测速报告,上海宽带网速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电信还启动了第六次“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为申城用户带来极速光网体验??2013年,进入《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的决战之年、收官之年,智慧社区项目被列为上海电信智慧城市一号重点工程,伴随着上海电信智慧社区项目的逐步落成和覆盖,上海电信再领申城信息化建设潮流之先。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在刚刚落幕的2013工博会上,中国电信以“创新科技、智启未来”为主题,展示了倾力构筑“宽带中国” 主力军形象、致力创新科技提供信息服务的整体实力,其中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各项展示内容,更是透露出未来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诸多发展趋势。

中国电信展台全景展示了为上海“智慧城市” 建设精心打造的全套解决方案。以“智慧家庭”、“智慧物业”、“家庭全球眼”、“高清IPTV”等领军的民生类智慧应用,全方位展现了电信的这些信息服务已经深入百姓家庭和社区的方方面面。

开幕首日,很多市民就结伴来到电信展台观看这些民生类的智慧应用。来自闵行欧风花都小区的阿姨们,在上海电信“智慧社区” 的演示前驻足观看。尽管,她们对通过IPTV收看周边菜场的每日菜价驾轻就熟,但看到诸如“家庭全球眼”等智慧应用,还是有了心动。

参观工博会电信展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在为“智慧城市”建设推波助澜。在电信打造“城市光网”、上海成为“国内国外第一城”的过程中,上海电信进行了6次“智慧城市”光网大提速。百兆光纤入户,已是沪上百姓寻常事。而有了城市光网后,电信的天翼3G的“移动互联网”也展现锋芒,成为申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天地一体网络”,催生“智慧城市”的诸多应用落地开花。

上海电信的“车联网”,就是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最佳应用。电信的“车联网”芯片装在家庭轿车上,可为车辆驾乘人员提供包含一键导航、实时路况、好友指路、位置共享、车辆监控、资讯信息等基于车辆位置的多样化行业应用。而装在120救护车上的则是电信的“智能120”智慧应用,可帮助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福州港务集团2008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