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2024-05-18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共9篇)

篇1: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公民文明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号召,为了更好的贯彻健康生活的理念,特制订此计划:

一 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社区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总目标。

二 内容:

(一)、了解社区疾病特点确定健康教育特点

社区总人口17000余人,社区由新村老旧小区和山庄、莱多、花月等新建小区组成。老小区里的老年人口很多,老年性疾病多;新小区里的新购房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状况严重。结合社区特点,将老年病,慢性病,呼吸道疾病以及预防亚健康作为本的健康教育中心。

(二)、普及健康知识营造健康氛围

1.实施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定期刊出健康知识,要求宣传橱窗每三个月一期,针对当前居民关系的健康热点问题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防病治病的意识。

2.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资源,每二个月在市民学校里开展健康大讲堂的活动。也可以不定期的举行健康网络教育,利

用社区的网络资源为居民解答关于健康的困惑。同时为社区内出门不便的居民给予上门医疗服务。

3.聘请专家医生每周到社区生活指导室或社区大厅,提供1—2小时的健康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4.结合世界健康日、无烟日、关注高血压日等特殊的日子,在社区多功能厅开展居民联欢活动,开展有奖问答,激发居民的健康意识。

(三)、深入到辖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我社区的辖区内有一所大学,一所小学,以及一所幼儿园。针对校园里的学生们的年龄结构不同,采取不同内容的健康进校园活动。每年在大学里开展一次《校园健康行魅力大学生》活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殖健康等。在小学和幼儿园里健康活动的重点则是针对在孩子们中常见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开展活动如: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水痘的预防和治疗等。同时发放家长健康联系卡,开展“小手拉大手,健康进我家”等活动。

(四)、联合社区再就业培训计划实施健康教育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社区生活中最为普遍和最基本的群体。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每一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既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对象,也是社区组织与动员的重要力量。家庭妇女,在家庭健康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利用社区社保系统的再就业培训平台培训家庭保健员、开

展评选卫生文明家庭等活动,是家庭动员的较好形式。

(五)、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社区党工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社区副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实施细则,做好宣传和联系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健康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相关人士参加。

三 活动安排

每次的活动要提前有详细的准备方案,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要加强组织工作,发挥参与者和组织者的热情,活动时间安排要合理,尽量照顾到居民的时间。

四 总结评估

每次活动过后应该对活动进行评估总结工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做好下一次的活动。

篇2: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异常是进取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本事。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景,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进取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本事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资料,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传染病的资料。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本事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理解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资料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3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资料。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对辖区1%的人口科学规范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知晓、技能掌握、行为构成情景和健康需求等资料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健康教育专干主要负责设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工作。

(五)健康教育覆盖

篇3: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调查者为宝安区辖区内全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1年1—12月期间的全部在岗护士。入选标准为:已取得职业资格的注册护士且工作时间>1 a;排除标准:连续6个月未从事一线护理工作,如外出进修,以及不能配合完成本次问卷调查者。

1.2 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2个部分:①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②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参照李小妹等人修订的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2](来源于Grey-Toft与Anerson的护 理工作量表和Wheeler与Riding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包括: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方面的内容,共计34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没有压力为1分,压力程度一般为2分(1<均分<2.5),压力程度较大为3分(2.5 均分<4),压力程度非常大为4分。量表的内部信度(Cronbach’s )为0.94。

1.3 调查方法

在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后,由研究者本人以及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入选护士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前,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回答要求,以期得到被调查者的充分配合。问卷经检查合格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12份,有效回收率98.1%。

1.4 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收回后统一编码,利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双录入并进行纠错检查,再将数据导入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为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的计划免疫护士412名,全部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年龄29.01岁;工作年限1~31 a,平均工作年限10.11 a;中专学历占85.2%,护士职称占63.1%,构成情况见表1。

2.2 调查对象工作压力来源

412名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值均分为2.50±0.15,处于压力程度较高水平。其中,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护士们感到的压力程度较高(压力值平均分分别为2.95±0.32、2.66±0.34、2.75±0.53);预防接种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护士们感到的压力程度一般(压力值平均分分别为2.13±0.17、2.01±0.23)。全部工作压力来源得分情况见表2。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士的工作压力比较

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预防接种、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岁护士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压力程度最大;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程度最大,中专学历的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程度最大。见表3。

注:aP<0.05;将2例副主任护师合并入主管护师组。

2.4 计划免疫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作为因变量(工作压力总得分≥2.5∶Y=1;工作压力总得分<2.5:Y=0),各人口学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方法:Forward:LR,变量入选标准α=0.05,剔除标准为0.1),筛选影响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越高(OR=0.737,95%CI:0.546~0.994,P=0.002);年龄越大,工作压力程度越高(OR=1.525,95%CI:1.357~1.713,P=0.005)。见表4。

3 讨论

计划免疫工作强度大、责任重、长期兼职等因素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辖区全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护士的总压力均值为2.50分,属于压力程度较高者。在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护士们感到的压力程度较高,是引起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4],而国外许多研究显示除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因素外,病人病情过重、病人突然死亡以及晋升机会太少是引起护士压力的另一重要来源[5,6],但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兼职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兼职护士,不存在上述病人原因引起工作压力。计划免疫工作繁重、预防接种不容任何失误使得护士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使得国内外以及从事不同专业护士的压力来源又有所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国内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工作年限的增加,职称的升高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大。这种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选择所致,在调查对象中年龄小于30岁的护士占了65.7%,工作年限小于10 a的占了55.3%,具有高级职称的护士只有2人,仅占0.5%;进一步研究中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来证实是否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大的护士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程度越大。而不同学历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压力程度最大,中专学历的护士在管理及人均关系方面的压力程度最大。学历程度越高的护士其专业素养也越高,其对工作环境和资源的要求和需要也越高,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往往都为基层医院、单位所能提供的平台和再学习的机会较小,这些就造成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们这方面的困扰,增加了她们的工作压力;而中专学历的护士由于自身学历较低、专业素养也相对较差,这部分人往往都是聘用护士,这就使得她们在与同事和领导的相处时处于一种自卑状态,同时领导对待她们的态度可能也会有别于正式护士,这些都导致了低学历的护士在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程度加大。

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护士学历与工作压力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护士年龄与工作压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学历越低,年龄越大的护士其工作压力程度越高,学历越低,专业技能相对较差,经验积累的机会也越少,与同年龄段、同工作年限的高学历护士比低学历者心理负担更重,知识更新难度更大,她们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更大。

综上所述,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总体来说处于较高水平,需要持续重点关注,尤其是对于低学历的聘用护士应当作为重点人群给予持续的综合干预。针对计划免疫护士压力来源,提出解决措施:①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加强自我解压;②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③加强护患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④加强医院管理者的支持,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

摘要:目的 了解计划免疫护士工作主要压力来源及压力程度,为管理者能有效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全部社区健康服务(社康)中心计划免疫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总体工作压力程度较高,均分2.50;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为护士主要压力来源(平均分为2.95、2.66、2.75);不同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的护士工作压力源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越高(OR=0.737,95%CI为0.546~0.994,P=0.002);年龄越大,工作压力程度越高(OR=1.525,95%CI为1.357~1.713,P=0.005)。结论 社康中心计划免疫护士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需要持续关注,尤其是对于低学历的聘用护士应当作为重点人群给予持续的综合干预。

关键词: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李艳,汪丽琎.临床护士工作压力调查研究[J].华西医学,2010,25(3):624-625.

[2]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夏莲芳.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10):955-956.

[4]徐慧蓉,潘萍.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6):99-100.

[5]Hawley M P.Sources of stress for emergency nurses in four urban Cana-dian emergency departments.J Emerg Nursing,2002,18:211-216.

篇4: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关键词】 健康教育;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

社区儿童保健对于整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计划免疫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免疫率,增加全民身体素质,而对于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接种率。本文就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随机性在本市10个社区选择的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提供有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性选取本市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10个社区的儿童家长共2000名,0—3岁儿童2034名,其中儿童的父亲、祖父或外祖父共1060名,占53.0%,儿童的母亲、祖母或外祖母共940名,占47.0%。随机将2000名家长分为2组,观察组1000名,对照组1000名。

1.2 健康教育方法 给予观察组儿童家长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根据每位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的差异,给予其具有个性化的、灵活的、具有多样性的健康教育。具体方式包括发放宣传单、宣传册,于社区公告栏上张贴宣传画,开展社区周末讲座,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具体程序、疫苗预防的传染病范围、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副反应、疫苗价格以及疫苗接种后相关护理等。对于对照组的儿童家长给予其6个月的常规宣传教育,利用日常护理时间向家长口头传授关于疫苗接种的预防疾病类型以及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等2

1.3 评价标准 本文制定了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基础知识、免疫程序了解程度、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所有调查问卷在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前发放一次,在接受健康教育6个月后发放一次。对比两组在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后,对于预防接种的信任感、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程度、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健康教育的总达标率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组间比较才有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本次调查2000名家长,男性家长1060名,女性家长940例,年龄为22岁至60岁不等,平均为(29.8±5.6)岁。其中80%为农村户口,20%为城市户口,55%为初中文化,45%为高中及以上文化。对比两组家长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知晓率为83.8%,对照组的知晓率为52.0%,P<0.05。对照组家长通过不同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后综合知识得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详见表1。对比两组家长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与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均为观察组更优秀,具体数据。

3 讨 论

根据本文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形式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能够明显提高对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水平,意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还能够调动家长对于儿童接种的积极性,让家长带着儿童自觉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接种4。实施健康教育还能够有效地消除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恐惧与紧张心理,让他们掌握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该如何进行处理。关于健康教育的上述优点能够提高预防接种质量,达到计划免疫知识普及的目的。

健康教育在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自身素质,使其能够掌握计划免疫专业知识,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由本文研究结果可得,通过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满意度以及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社区儿童家长给予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凝聚力与合作能力,又能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对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应在各个社区推行与计划免疫相关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何金红.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09,38(3):69—70.

[2] 周爱庆,陈万庚.542名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0,19(2):48—49.

[3] 吴伟,张立民,朱平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9,13(2):101—103.

篇5: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全文下载 收藏本文

扩展阅读: 卫生局 社区 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 实施方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动员全社会和多部门的力量,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利健康的行为和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活动。过去的一年,我市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和以预防高血压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系列宣传活动,社区、学校、医院、公共场所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健康教育网络和工作机制正在形成,市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目前在我市发展还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城市各社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社区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还较低,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全市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特制定本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提高县(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围绕本地区重大卫生问题,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到2006年底,全市各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知晓率90%,机构利用率达50%,满意率达80%。社区居民健康素质有较大提高。

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一)、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向社区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行为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

(二)、重大传染性疾病:加强对新老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各种病毒性肝炎、性病、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流脑、流感等)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的宣传教育。

(三)、家庭饮食卫生与营养:包括合理营养,暴饮暴食、偏食、酗酒对健康的影响,碘盐的保管与使用,食品保藏、食具消毒、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等。

(四)、防止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劳动损伤、溺水、煤气中毒、自杀等死亡和伤残事件,教育居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五)、生殖健康教育: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性生活知识等。

(六)、家庭心理教育:包括独生子女教育,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防止和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促进家庭心理健康。

三、策略与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和目标。

1、县(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主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健全城市社区健教网络,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2010年)工作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积极提供资金和物资保证,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扎实开展。

2、辖区内各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力争使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

3、辖区内医疗单位要坚持开展对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率达90%,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传,力争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0%。

4、辖区内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要认真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开展对从业人员健康知识培训、培训率达70%以上,并积极参与创建无吸烟先进单位活动。

(二)统一布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将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中,健全网络和工作机制,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在社区卫生服务、学校、医疗卫生单位、公共场所等各种类型中分别建立1-2个健康教育活动示范点,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并全面推广,促进工作的全面开展。

2、县(区)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慢病防治等机构的专业指导作用,加强对基层健康教育骨干的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并争取纳入继续教育管理中。

3、各单位要将健康教育与爱国卫生、除害防病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基层健康教育活动。各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月至少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一次;卫生宣传橱窗每季度更新一次,黑板报每月更新一次。

4、搞好基层健康教育档案资料建设。开展每一项健康教育活动都要有计划、有通知、有参与人员签到、有宣传资料、有现场图片资料,并做好活动效果评价。宣传栏、黑板报要留有本底资料或图片资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健康教育vcd科教片播放记录本、热线电话健康咨询记录本、上门服务健康教育咨询记录本,健康教育处方资料要完整。

(四)搞好培训,加强能力建设。

1、县(区)卫生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要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配备素质好、业务好的医务人员从事健康教育工作,要稳定健教队伍,将人员培训纳入单位考核机制,定期考评,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加强能力建设,各基层单位要配备必要的健康教育设备,添置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必备的硬件,如宣传橱窗、电视机、投影仪、录像机、照像机等,保证开展活动必需的资金。

3、2006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教育中心将组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骨干、医务人员、各基层单位健康教育骨干开展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技能培训,开设健康教育示范讲座,具体计划安排见附表1。

篇6: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工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导,坚持创新、务实、努力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开拓服务范围,针对管辖区内居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健康意识,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能力,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尽量降低发病机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特制定2011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了解社区疾病发生特点,确定健教特点

**社区地处市北郊,面积1平方公里,总户数为1725户,常住人口7000人。是在**冶炼厂职工居住区基础上形成的居民小区,位于**冶炼厂、市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和**县滨江工业园地带。辖区内有**冶炼厂,市第十七中学,**小学,**派出所等单位。居民主要以退休及在职工人为主,老龄人口比较多,工业污染比较重,空气质量比较差。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结合本社区特点,所以将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作为本健康教育重点,并积极走访了解社区居民关心的健康问题,把居民关注的健康问题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首选内容。以通俗易的懂健教形式为主,务必让社区居民能了解到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医学保健知识,从而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能力。

二、普及健康知识、营造健康氛围

1、实施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定期刊出各种健康知识,要求宣传橱窗每三个月一期,全年不少于4期,黑板报每月一期,全年不少于12期。利用服务站“健康教育课堂“定期开设健康讲座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提高社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解答社区居民关于健康的困惑,要求健康讲座每三个月一期,全年不少于四期。并不定期举办诸如电化教育,街头宣传,发放健康处方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参与热情,营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健康氛围。

2、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对一般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健康咨询等多中形式的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流通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4、社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世界无烟日、防止高血压日、世界爱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活动期间,积极做好组织发动和上街咨询活动,以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并积极开展控烟、无偿献血、禁毒、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一年不少于四次。

三、深入辖区各机构开展健康教育

1、深入社区居民中普及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等常见传染病和重点防治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居民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要求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达到80%。

2、加强中小学生、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等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培训,并要定期深入相关单位我宣传相关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要求一年不少于两次,力求个人群知晓率达85%以上。

3、在社区道路、居民活动中心、居民楼群等地都要有一块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进行健康宣传,营造健康氛围。

四、成立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由吴达海担任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莉、周雷担任副主组长负责本站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实施细则,做好宣传和联系工作,保证健教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实施。

**社区卫生服务站

篇7:社区科普计划方案

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为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工作,增强和促进基层社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城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基层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开展我区社区科普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深入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社区科普工作纵深开展,促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现通知如下:

—、工作内容

依据我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实施方案,应积极健全社区科普组织;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活跃社区科普活动;整合社区科普资源。组织科普讲师团成员到社区进行科普讲座,让居民在休闲中体会科普,在互动中感受知识,在创建优美人居环境、营造现代温馨家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中享受科普。

二、工作要求

1、各社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工作做好,做细。工作中做好有关资料的保存和台帐管理工作,科普活动计划每月要及时上报区科协。各街道办事处科协要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市、区科协将组织有关领导不定期对社区的科普宣传活动工作进行检查。

2、各街道办事处请将2013各社区科普活动工作计划与所需专家及讲课时间安排,请于2013年3月18日前上报区科协科普部。

附件:徐州市科普专家讲师团成员名单及课题

云龙区科学技术协会

二○一三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

徐州市科普专家讲师团成员名单及讲课题目

姓名

工作单位

技术职称

专业

职务

讲课题目

梁 军

徐州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内分泌与代谢病

科室主任

1.内分泌与代谢疾病。2.健康饮食

周联生

徐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科室主任

脑中风预防、治疗、康复

胥占忠

徐州市疾控中心

主任医师

预防医学

中心副主任

营养与健康促进

孙建印

徐州市气象台长

高级工程师

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

台长

气象常识与气象灾害

祁玉岭

徐州市地震台

高工

震害防御

副局长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徐州市蔬菜研究所

推广研究员

蔬菜食用茵

副所长

无公害蔬菜基础知识

邵继红

徐州医学院

教授

营养与食品卫生

教研室主任

营养与食品卫生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主任医师

妇产科

科室主任

珍惜自己善待生命——妇科常见病的预防

李甦雁

徐州市眼科所

主任医师

眼科学

所长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防治

李卫华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作物遗传育种

科室主任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利用及其安全性

刘向群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呼吸内科

科室主任

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程良军

徐州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

科室主任

1.梅尼埃病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及其护理

贾先红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科室副主任

中药碁本识知

徐州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科室主任

篇8: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纺织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 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 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纺织作为一项古老的生产活动, 人类很早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纱, 然后再将其织成布的技术。纺织工程专业课是纺织产业链上涉及纺纱、织造、针织、纺织品设计、印染、服装设计等的专业基础。大连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专业自1958年开始办学以来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 沉积了雄厚的教育基础及办学经验。它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纺织教育历史最悠久、办学门类最齐全、办学力量最强大、最具特色的纺织专业。2012年, 在学校进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的大背景下, 纺织工程系“依照教育部卓越计划”修订纺织工程专业非卓越班培养方案, 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

一、我校纺织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1. 生源不足, 质量不高。

纺织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众所周知, 高校招生中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代表着该专业的社会认同程度, 比率越高, 优秀学生的招收人数越多, 越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水平及学校发展水平的提高。反之, 无专业志愿、调剂的学生越多, 学生的专业思想往往不稳定, 学习不安心, 学习积极性不高, 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此外, 从研究生的录取率来看, 研究生的生源也存在严重不足, 不利于纺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 纺织专业毕业生流向分散而纺织企业又求贤若渴。

我院除了考研究生或准备考研究生之外的大部分毕业生去了纺织企业, 但98%的毕业生选择的都是大连、上海、深圳、广州及江浙、山东等一带沿海大城市, 并且去了这些沿海大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跳出了纺织行业。而另一方面纺织企业对纺织人才又有较大需求纺织报上, 不断登出这样的广告“年薪20万诚聘总经理”, “年薪20万聘请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10万年薪招聘车间主任”。我院过去纺织专业主要注重的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纺织人才的培养, 可近几年去这些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寥寥无几。

3. 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1世纪的现代纺织, 需要的是既精通纺织技术, 又懂外语、懂计算机、懂贸易、懂法律、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们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无法适应纺织人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表现为知识面狭窄, 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够, 创新精神缺乏。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 我国纺织行业几十年来相对于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汽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有些滞后。如纺织科技跟踪国外的多, 原创性研究少;纺织产品仿制国外的多, 自主开发的较少。

二、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方案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核心划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环节四个模块。毕业要求182学分。

通识课程67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57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通识课程包括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修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启航工程) 、文字体育 (大学外语、体育) 、自然科学 (高等数学、外语) 、计算机基础文化素质类任选课五个子模块。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37.5学分。其中包括化学基础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纺织化学) 、技术基础 (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数理基础 (纺织应用统计学) 、管理贸易基础 (纺织企业管理、纺织国际贸易) 、学科基础 (织物结构学、纺织材料学) 五个子模块。

专业课程34.5学分, 其中专业必修课程19学分, 专业限选课程8学分, 选修课程7.5学分。专业基础课有染整工艺、学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非织造布五门课程。

实践教学33学分。实践教学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金工实习、制图测绘、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三、新培养方案的特点

1. 在大纺织基础上加强专业方向的培养。

新培养方案中, 大纺织学科平台课包括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染整工艺学和非织造布五门课程, 为了在大纺织的基础上, 突出对纺织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完成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学习之后, 将学生在三、四年级分流成三个专业方向, 分别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品加工工艺设计和染整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纺织专业方向的了解进行专业限选课的选择, 在学习专业课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 为实现卓越计划人才的培养提供空间。

2. 整合了我校现有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体系和内容。

为了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合理的, 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实际条件相适应的, 包括实验环节、实习环节、课程设计环节、毕业环节等的实践体系、内容和方法, 使学生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方式完成系统的实践教学。通过实习 (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设计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 、实验技能 (专业实验) 、创新训练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技创新) 四个实践模块, 使学生从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到初步具有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实践能力支撑。

3. 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开展就业见习行动。

学生从大二开始, 学院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人大三后,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科研课题或方向, 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所带的学生开展科研训练, 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学术问题交流、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通过科研氛围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研究兴趣和科研探索精神。依托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生在每年的寒、暑假、实践教学周开展实施见习行动。目前, 学院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就业见习协议。“见习行动”通过与专业对口单位对接, 为在校生提供毕业前的岗位实践锻炼, 提高见习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通过工作岗位的实践积累经验, 为他们步入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 尽快适应角色并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搭建平台。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推进纺织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契机, 大连工业大学“卓越纺织工程师培养”教学团队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将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 辐射推广, 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9: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奥巴马说:“我希望看见的是,所有愿意上社区学院的学生在前两年是免费的。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能够做的这些将培训我国的劳动力,从而使美国能够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竞争。”

奥巴马的这一提案受到田纳西州的助学计划启发。从2014年秋季开始,田纳西州用彩票的收益为所有本州的高中毕业生支付就读社区学院的学费。90%的田纳西州的高中毕业生已经申请了这一助学计划,申请人数超出了预期的两倍多。

尽管奥巴马的提案尚未呈现详细的内容,并且有待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批准,但已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社区学院承诺计划”提案意味着奥巴马总统站在了政界这一立场:呼吁纳税人为了进一步发展公共事业而为他人支付学费。奥巴马关于“社区学院承诺计划”的理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次在全美范围引发争议:高等教育到底是个人利益,还是公共事业?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们认为,奥巴马的这一提案实际上是在号召重拾美国史上的《高等教育资助法》的精神,其原型包括《退伍军人权利法》(GI Bill)以及《佩尔助学金计划》(Pell Grant Program)。重新审视美国历史上的《高等教育资助法》将有助于明晰当下的资助提案的争执。

《退伍军人权利法》由罗斯福总统于1944年6月22日签署生效,由退伍军人管理局(The Veterans Administration,VA)负责实施其中的主要部分:教育与培训、住房贷款担保、开办农场或企业、失业津贴。《退伍军人权利法》规定,每个在部队服役90天的人可获得为期1年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每主动服役1个月,就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教育,最高可达48个月。在这期间,政府不仅提供每学年500美元的学杂费,而且提供每月的生活补贴,以保障退伍军人安心学业。

在二战之前,上大学和拥有自己的房屋对许多普通美国民众而言,都是难以企及的梦想,但得益于《退伍军人权利法》,成百上万的人选择接受教育,而不是涌入劳动市场。在1947年的最高峰期,退伍军人人数占高校招生人数的49%。在1956年7月25日《退伍军人权利法》到期之时,1600万名二战退伍军人中,有780万名接受了教育或培训。从1944年到1952年,退伍军人管理局支付了近240万美元住房贷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颇受争议的失业津贴基本“闲置”,只有不到20%的失业津贴得到使用。1984年,由密西西比州的前国会议员蒙哥马利对《退伍军人权利法》进行了修订,由此形成了众所周知的《蒙哥马利退伍军人权利法》。这一举措使得原有的《退伍军人权利法》的条款能够继续有效,以服务于新时代的退伍老兵。2008年,《退伍军人权利法》再次得到修订,进一步加强了教育资助,涵盖了更广泛的教育资助内容,包括购置图书以及将未使用的资助转给退伍军人的伴侣和孩子等。

《佩尔助学金计划》是由联邦政府直接提供资助。不同于学生贷款,它是不需要偿还的。佩尔助学金面向贫困学生,资助对象是本科生和少量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以资助他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资助的数额依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学校花费、学制(全日制还是业余制、是否全学年)这几个方面确定。以2011-2012年度的资助额来看(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每人最高的资助额度达到5550美元。

享受《佩尔助学金计划》的学生,首先需要通过“联邦政府助学金免费申请”(The 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 FAFSA),家庭的经济状况也要通过“家庭预期贡献”(Expected Family Contribution, EFC)进行评估和审核。单亲家庭的学生,非裔、西班牙裔和印地安裔美国学生,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父母亲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残疾学生以及离婚或丧偶的学生等获得该助学金的机会较大。

佩尔助学金项目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处境不利群体学生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自 1972 年设立以来,佩尔助学金已经帮助逾6000万名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

上述两个高等教育资助法对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进步。结合美国历史上的高等教育资助法,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奥巴马的提案显示出政府管得过宽,但已有的佩尔助学金项目又能证明,这一提案符合政府推行教育资助的逻辑。

尽管如此,抛开政治的考量,就奥巴马最近提出的“社区学院承诺计划”提案,仍有许多怀疑论调:就现实可能性而言,奥巴马的提案是否有机会获得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批准?社区学院学费等的教育成本负担是否应该转嫁给公民个人?

(编译自《奥巴马的免费社区学院计划激起有历史性意义的高等教育改革行动和勇气》“Obamas Free-College Plan Evokes Spirit of Historic Higher-Ed Acts,By Jack Stripling”)

上一篇:园林统计工作年度总结下一篇:供电所标准化资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