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2024-05-20

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共10篇)

篇1: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20040757心理学史振诚

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十月二十五号我们04级的半数同学参观了武汉人民医院附属医院精神病院,这次实习让我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病例1:某男,16岁,高一学生。约在14岁出现轻微幻觉之后病情加重出现幻听,患者和同学的关系一般,没有知心朋友也没有敌对同学,无同学矛盾也没有师生矛盾。但他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他,别人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患者说看见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与节目主持人聊天。患者在初一时学习成绩很好,下半学期末睡眠不足。初二时和表哥一起住对表哥极其发感,一天要刷几次牙,下学期无法集中注意力,很难控制自己导致成绩下滑;初三时数学老师经常批评他,他觉得这个老师对他很好他很感激该老师。患者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在中考之前幻觉十分严重导致中考不顺利。经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加药物治疗。患者报告他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的第二天所有的幻觉便消失了,一直未复发。他吃药后走路象踩在棉花上,象作梦一般。

患者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他,别人都知道自己的想法。这属于幻听和幻想。患者说看见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并与节目主持人聊天。这属于幻视;他没有要好朋友我觉得有可能是他想别人能重视他。另外他特别反感他的表哥有可能是想有自己的空间,不想别人进入自己的空间。一天要刷几次牙有可能是因为有一些轻微的强迫症。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二天症状消失有可能他的病因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象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自身压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很难控制自己。

病例2:某男,高中学生,已休学。患者年幼时煤气中毒晕倒,后经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在初中时有一次吃鸡蛋,吃完后感到头脑发硬、头晕,觉得自己将鸡蛋吃到了脑子里。患者初三复读一年后考入当地较好的高中,高中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好,患者经过努力在高一下半学期成绩冲进了前20名,但成绩还是不如宿舍的另外7位同学。在这之后学习成绩又下降了。患者经常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认为自己神经衰竭、脑萎缩。在05年9月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晕倒等症状。患者在出现症状在当地医院打针,症状没有消失并且严重了,后用迷信的方法治疗症状更加严重了;父母接着带他去北京看病也没有明显效果。后来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后出现电击症状,抽搐、斜肩、卷缩在地上、口吐白沫。而后医生打了一针症状就消失了。后来患者转到人民医院,医生用暗示方法治疗,“你一吃药神经就会慢慢张开”。接受治疗22天后,心情愉快,主动提出让父母带他出去玩的要求。

患者经常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认为自己神经衰竭、脑萎缩。这属于疑病。患者接受了多种方法的治疗包括科学的非科学的。患者在患病较重期间没有食欲,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睡眠不足。这属于抑郁症。

病例3:某女,20岁,休学。

6、7年前继父强迫其改姓,经常打骂她,导致她情绪不佳,学习受影响。初一时,因为受到同学歧视,同学说闲话,自患者觉得压抑。于是初二换班,学习状态还是不佳,加之患者自己要求过高多次失败导致情绪低落。初二复读了一年开始效率较高,数学成绩提高。但半年后成绩又下降,患者接受不了最终回家。患者在一次在家看国际新闻,看到关于一场战争的报道,便大哭不止,觉得自己会成为受害者,在街上觉得有人要害她。听到有很多说她是坏人的声音。患者从14岁开始反复住院。在住院过程中患者多次有过想打护士长的冲动,也出现了一两次打护士长的行为。在和患者谈话的谈话中患者思维清晰,对自己的症状描述细致,而且对所服的药物名称和功能十分了解,还用了心理学专业术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概括。患者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随便可以做好很多工作。患者在街上觉得有人要害她。这属于被害妄想。听到有很多说她是坏人的声音。属于幻

听。另外患者有强迫性妄想。另外患者有超价观念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随便可以做好很多工作。

参观结束后,带队老师还跟我们进行了交流,她告诉我们精神病很难会有治愈的病例,而且精神病的患者病好之后要持续使用药物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患者患病了而不自知,象我们在参观三楼的男病室时,就听到一位患者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里没有神经病”。有些患者知道自己有病但不能接受自己换了精神病。不想接受治疗想离开医院。象在四楼女病室参观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女病人一直叫喊着要出去,后来混在我们的队伍中还是被认了出来。现在的学生患精神病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习的压力和家庭的原因。

篇2: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四月初,我接手一份家教,教一名小学生,九岁,读二年级。一接手,便遇到一些困难。孩子天真可爱;我,虽还年轻但童心早已远我而去;孩子说的话,我似懂非懂;我说的话,孩子几乎不懂。困难与挑战并存,而我一向喜欢挑战。

首先,我调整了一下自己,尽可能的回忆了童年的趣事,试图找回童心;注意自己的思维方式,尽量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想问题。其次,我试着作孩子的朋友兼老师。因为,只有成为他的朋友,他才能更加愿意、更多的、更好的听你的话。成了朋友,便有利于彼此的交流。作他的老师,一是找准牵制他的“点”,让他乖乖地听你的话;二是,负起一份责任,每堂课,必须清楚自己要教他什么。

当我做到以上两点后,我的教学走上了正轨。他听我的话,那一切都好办了。他不爱写作文,那我着重设计一下教学,让他不讨厌写作文,用了两次课就完成此项任务。他不敢写作文,那我就跟他说:随便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算多少。对他的作文,我没有做任何修改,更没有对他批评,这也不过用了两次课。他写作文时总表达不清楚他要说的事情,我就让他讲故事给我听,这也不过用了三次课。当他的作文,能够把事情说清楚,要表达的意思写明白,篇幅够长,所经历的时间是三个星期,也就是三次课。似乎完成所有这些,我用了十次课,其实,我只用了七次课,每次重叠一部分任务。接下来,我的计划是修改他作文的语病、用词等等。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第三次课开始就不需要我给他布置作文题目,他自己出题目写。

篇3: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关键词:道,绝对精神,相似,差异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了“道”, 千年后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绝对精神”。两个相隔几千年的中西方哲学家以“道”和“绝对精神”回答和解释了世界本源是什么的问题。在自己的著作中, 黑格尔非常推崇老子, 并专门讨论过他关于“道”和“无”的看法, 可以看出他对老子思想做过比较深入地研究。有趣的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他们对世界本源的思想和逻辑很相似, 但也有根本性的差异。

首先, 两者的概念相似。

老子说:“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他的“道”作为世界的本源, 是一种真实的永恒的存在, 是世界万物的最终根源。

“视之不见, 名曰‘夷’;听之不闻, 名曰‘希’;搏之不得, 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无谓之象, 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认为, 道为高度抽象的实体, 看不见, 听不到, 摸不着, 无形无状, 处于不可指定的惚恍境界, 具有无规定性, 可视之为“无”。但老子又讲“‘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即“道”无固定形态, 不能用人的感官来把握, 是极其的抽象而不是绝对的空无。因此, 可以理解为“道”是可视为“无”的极其抽象的“有”, 是“有”和“无”的统一。

黑格尔在“绝对精神”中第一个提出的概念就是“纯有”, 他认为“纯有”是绝对精神的原始状态, “纯有”并不是指客观事物的有或无, 而是纯粹抽象的、没有任何规定性和任何内容的空洞概念。黑格尔认为, 这种毫无规定性、不可言状的“纯有”, 实际等于“无”, 这样就从“纯有”过渡到了“无”。“无”也是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无”可以说只是空虚的“有”, 因此“有”中有“无”, “无”中有“有”。

在这里可以看出, “老子”与“绝对精神”都被认为是混沌状态的世界本源实体, 因为其是无规定性、不可言状、高度抽象的存在, 可看作为“无”, 但也不是绝对的空无, 是“有”和“无”的统一。

其次, 两者衍化外物的辩证逻辑相同。

那上面解决了世界本源是“道”与“绝对精神”的概念, 那两者怎么创造万物呢?

老子认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道”是极其抽象的浑然统一的“一”。统一的道又包含对立的两个方面, 即“一生二”。“一”分为“二”, 自己产生自身的对立面, 即阴、阳二气。然后又阴、阳二气混合生成之了“和”气、即“三”, 一切事物都由“三”所产生, 所以“三生万物”。老子的“道”通过自身的两个对立面的运动变化, 生成“三” (和气) , 然后由阴阳二气交混生成的和气, 即“三”又通过一系列的变化, 再生丰富多彩的万物。

黑格尔用范畴的发展描绘了“绝对精神”派生万物的过程。如上所述,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有个原始状态, 就是“纯有”, 它极其抽象, 无规定性, 可视为“无”, 并且认为“绝对精神”是“有”和“无”的统一。统一的“绝对精神”也有对立的一面, 对立的倾向就引起变化。“绝对精神”由于内在的“有”与“无”的矛盾性, 通过变化, 从高度抽象、无规定性的“无”, 产生了有规定性的质和量, 继而产生了具体事物, 即演变出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

老子和黑格尔的“道”与“绝对精神”都是运动发展的主体, 通过自身的对立统一的运动发展衍化出世界的具体事物, 都强调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并且都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逻辑。但是如果再进一步深入去探讨的话可以发现其有根本性差异。

第一, 唯物与唯心的差异。《道德经》记载:“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这里的意思很明白, “道”指称的是“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可以为天下母的“存在”, 而这“存在”不是空和绝对的无, 而是“物”即“有物”, “道”是抽象的物质概念, 是万物母体的存在。老子说“道”是“惟恍惟惚”的, 是高度抽象而不能用人的感官所触及的无形态的, 但这里“道”是抽象的存在, 是世界万物的母体, 是永恒的“一”, “一”演变出世界万物, 因此, “道”属于唯物主义, 是物质的“道”。

第二, 时空与逻辑上的差异。“道”与“绝对精神”都由一个“抽象”到“具体”间的过渡阶段。“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这是“道”从“无”到“有”, 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过程, 而“道”就是物质的本源, 是物质范畴。“道”是本然地与具体事物直接同一的, 时间空间是具体事物的存在形式, 因而也自然是“道”的存在形式, 因此老子的“道生一”的过渡阶段是有时空性质的。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 从“抽象”到“具体”之前的过渡阶段是“绝对精神”的内在本质的自身显现过程, 是“绝对精神”的自身发展, 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外化出自然界。因此, 在“绝对精神”外化出自然界之前的逻辑阶段 (即过渡阶段) , 则不在时空中存在, 是先于时空或超时空的仅是逻辑上的发展。

综上述, 黑格尔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而老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但是, 在对宇宙本体的描述和“有”与“无”两个范畴的界定及远用上, 黑格尔和老子表现出很大的相似,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的思想相似与不同给后人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 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

[2][德]黑格尔.《小逻辑》, 贺麟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3]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篇4:2008-09赛季的一些收获

这次我发表的是德国的不莱梅、狼堡,荷兰的两个国脚还有西班牙维拉里尔的收获,希望大家都能喜欢。

不莱梅虽然上个赛季打得不好并且球队核心DIEGO去了尤文。但新赛季球队还是让人充满期待,因为他们引进了德国青年队队员马林,再加上德青队的核心人物厄齐尔的日益成熟和中场大将弗林斯的康复,相信在新赛季会有所作为。不莱梅强大时还战胜过尤文和切尔西,要不是和尤文对阵时门将出现了脱手,主场和巴萨打进了个乌龙,他们能在冠军杯中走得更远。写给他们一定要耐心,因为回信周期很长,一般需要半个赛季。不过新赛季的卡制作得并不十分漂亮,感觉颜色有点焦并缺乏新意。

狼堡:曾经的他们很冷,很难得到回复。但自从上赛季开始突然变得热情了。上赛季初期笔者写了三封德文信给三个不同的官员,结果全部石沉大海,实在扫兴。但突然在下半赛季看到一些人收到了他们的回信,这才得知狼堡后来开始热情起来,笔者于是趁热打铁,接连去了几封信,得到了他们的签名卡和一个做工精美的徽章,不过徽章背后印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

荷蘭卡:海廷加和斯内德的签名卡收到有点意外。因为当时有个官员发邮件给我说SORRY。他们不能送。正当我忘记此事时四个月后收到了回信,并且每个人都足足给了我三张签名让我小小激动了一下。

篇5:投实习简历的一些建议

这两天在帮老板筛选实习简历。看到很多学弟学妹的,很想多留下一些交大的简历,但是大家简历有很多问题,我简单写一些建议照片:这不是必须的,如果不是去专业照相馆拍的工作照的话,还是不要贴生活照在简历上了,我还看到很多人贴了手机自拍照啊,大头贴啊,艺术照啊,这样的简历,看到照片就被否决了,因为他们没有common sense or professional spirit.2 格式:不要使用表格的形式,不要用求职网上自动发送简历的功能。这样的简历非常

傻,不PROFESSIONAL.有人觉得用表格的形式很清楚,其实不是的,反而很幼稚。学校Logo不要太大,最好不要。如果是名校(仅指交大复旦清华北大以上级别),想放个

logo是可以,但是不要太大,有的人把logo做成水印,成为整个简历的背景,这样做非

常不好。因为让人看着觉得版面很乱,不舒服,有的时候你简历上的内容都被背景遮掉了,不能辨认。而且当你每天收到的一大把一大把名校简历的时候,那种带有炫耀性质的简

历让人觉得很幼稚,不谦虚。基本上有背景图片的简历,我们也是在第一时间扔掉了(这种简历要是送给老板看,老板会觉得我们筛选工作做得不好,简直是joke)反复强调 简历中文一页纸英文一页纸,不要超过这个篇幅。有的人给简历做了封面,做了5-6页,但是里面内容很少,版面稀疏,废话和装饰很多,这样的简历是直接扔掉的。如果你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在页面设置里面把页边距改小,并用小一点的字体。内容: 学校,学历和专业是放在最开头的,遇到很多人专业没写,这是低级的错误。

不要先写兴趣爱好自我评价这样的废话,记住最开始是写学校专业。基本上我们在挑简历的时候看以下几点:本科学校,(本科学校不好,研究生学校好的,一般没用,除非 其他几条标准非常好)专业是不是符合要求实习经历 分两档,最好的一档是有top

consulting firm的经历(我们是consultancy,所以有这个要求,其他行业可能不是这样要求的),现在很多乱七八糟的企业都号称consulting,如果不是top的firm,还是不如写其他著名企业,因为我们对本行业的情况非常清楚,不可能有滥竽充数的可能,第二档是有著名企业的经历(我们的客户企业,著

名金融企业,著名外企,500强不一定有用,有的500强在中国很傻的),写实习的公司的时候,不要画蛇添足地加一段对公司的介绍,我们对著名的企业都非常清楚,如果我们没听说过的,你就是再解释也没有用,我们知道的,你去解释很多,就让人觉得怪怪的。例如你在花旗实习了,你还要在加一段说花旗是全球知名的银行,blah blah blah,让人觉得很可笑,所以就是这个道理。实习很重要的一点要把你在实习中做了什么事写清楚,一般我们看到知名公司的实习都会仔细看一下,如果你没有写具体,或者你写得不好,我们一看就觉得实习经历是假的或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通过筛选的。但是我们知道实习经历有一定偶然性,所以如果实习不好的人也没关系,只要你其他几条标准够好也有面试机会。4 英语。英语四级就不要写了,六级的话要写,一般570分(我们内部认为600分以下)以下就不要写具体分数了,直接写通过六级,因为内部标准打分这里不会有亮点,如果六级600分以上建议一定要把分数写上,这样筛选时你会有加分。有的简历写“CET6 优秀480分”这样就很可笑了。中高口是有用的,可以写上,只有笔试通过也可以写,托福是有用的,GRE/GMAT都是有用的,要写上分数(分数太低就不要写这一项了)。专业八级很有用。所以英语这里很重要,要写具体,计算机几级不重要,不写没关系,也没必要专门去考。5 成绩,这个不用多讲了,反正都是既成事实,也没有美化的可能。如果你其他够好,这一项一般,也是可以通 过筛选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现在记得的就这些,再想起什么再补充吧。看起来标准很高,但是因为公司的实习机会

很好,每天税后就给2**+,还有其他补贴,还有更多拿到offer的机会,所以标准高一点是正常的。主要大家把自己的简历修改的更好,能拿到面试,机会总是有的。(互助求职网)公司没有特殊要求的,请把中英文简历放在一个文件里面不要在deadline 那天交,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我们很早就开始选了注意文件名,不要用cv 这样不具体的文件名,如果公司没有要求,也至少要在文件名

里包含自己的名字和学校海外经历很重要,有交流、交换的经历的都要写

关于本科非名校的筛选标准的解释影响非常大,但不是绝对的,只要不是第一时间扔掉的简历,我们都会比照所有标准

看一下,如果你其他标准非常好,也是有面试的,(这次summer intern 简历全部选完后,没有本科非名校的同学入选。我也留意过,因为这些人的简历其他方面都不突出。其实

本科名校的简历也还是大部分不能入选的,关键看你其他标准是不是够好)我们收到几千封简历,只要十几个人来面试,最后只要招几个人,所以要有几个简单的标准来筛选。我们这样的公司挑选简历的绝对不是hr,全都是professional staff 来挑,这些人本身

背景都是一流的,有名校ego很正常。我们至少会拿自己benchmark, 不会挑比我们差很多的。而只有真正让我们 都非常impressed 的简历才会重点推荐(这就是传说中的面霸)

今天把选出来的shortlist 交给老板,和老板一同逐一过了一遍每个人的情况,发现老

板还是对简历挑选有很多深的看法不要在简历上太夸张,太极端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

例如有一个同学信息专业的,成绩非常好,学积分到93+,然后简历里面强调自己是高

中理科班,又把最好的一些理科成绩列出来,离散数学100分阿等等,我当时挑的时候觉

得很不错,但是老板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个人是书呆子,专业是信息方面的,列出来的高分课都是数学和物理的基础课,没有专业课。感觉这个女生简历里面就是在说自己理科

好,但是没有展现自己其他方面的特点,但是consulting 不需要数学好的,需要有bus

iness sense的,所以这个人在第一时间被淘汰了,没有进入电话面试,所以我想说的是 大家投consulting,成绩好是重要,但是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书呆子,要全面展示自

己的business sense, 当然,英语再好都不过分,其他方面内容的选择上要慎重,过犹不

及英语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把英语专业考试写上,成绩好的要写考试成绩。很多明明是

英语专业的同学,强调自己的会计成绩,日语水平,连英语专四专八都没写,完全不对

路,你们的优势就应该是英语,然后附带一些商业知识。consulting 根本不看你是不是有计算机证书,CPA证书,ACCA证书,CFA还稍微有点用,我们也不要日语,韩语类的证书,法语,德语还有点用,因为主要客户

都是欧美的,英语最重要,所以在考证书的时候想清楚,是不是值得,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英语上

篇6:实习的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大学三年转瞬即逝,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在今年我能有幸进入华师妙笔作文,这都得感谢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我在妙笔工作一个月了,也有了一些收获,现在我就简单地说一下吧.实习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优点与不足,积累实践经验,争取在以后的时间中利用自己的长处,客服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妙笔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也让我体验了许多,感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在去上班的第一天,我带着期盼,带着不安,在宋老师的带领下见到了我的指导老师,一位年轻且很有魄力的女老师。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杨老师身上表现出来认真与魄力,深深触动了我,影响了我。在她的指导下,我真实的认识了一些学生,接触了小学生,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课堂游戏中去,了解到真实的课堂以及上课的流程。

作为一位行政人员,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知道了行政老师的工作,要做好每一期的智慧囊和家庭教育资料,且在选取题材方面要选取适当,把我一个度,在做其他事情是要细心。在考勤方面,能够顺利且有条理的把事情讲清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行政人员就相当于班主任,通过实习,我对班主任的工作有

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对我以后有很大帮助,实习,让我收获了,也让我成长了,让我明白一名优秀的合格的老师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地。

在妙笔,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以前在学校看不到的事情,让我明白机会是靠自己把握的,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虽说有点累,但我不会放弃,我会把握好属于自己的机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认真、踏实,坚持。

篇7: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2黑格尔体系的理论基石

追本溯源,这一理论是建立在黑格尔学说体系之上的。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认为:世界历史一向是历经从“纯有”到“绝对理念”的各范畴而进展的1,是精神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时代都体现了上升着的精神的某个必然的阶段,是绝对精神在贯穿历史的运行途中的暂时形式。

黑格尔体系是矗立在文化史上的一座大厦。它力图从历史的现象中推演出一种最武断的先验之物,或者说透过混沌的表面现象来把握住绝对精神的运转2,从而使人间事务的种种变革获得了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精神,即所谓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渗透于艺术、科学、宗教、法律、习俗等等之中(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意识与意志的一切方面”),并得到体现和具体化。

黑格尔体系以其诱人的易于适用性,深深地影响了西方艺术学和建筑学的研究,可以说:“大致前一百年,几乎所有艺术史和建筑史研究的重要成就的获得,都是在黑格尔影响之下。”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呐喊,几乎让其他声音淹没无闻。

例如,西方建筑史学泰斗尼古拉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就是一位典型的黑格尔主义者。他在《欧洲建筑史纲》中写道:“时代精神渗透了(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它的宗教、它的学术成就和它的艺术。”而建筑则是“变化着的时代的变化着的精神”的产物。4“只有通过使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的所有表现活动的逻辑一致性以及特定时期、风格或民族的惟一性实现出来,历史编纂者才能最终使其读者发现当前需要弄清的某个问题是什么。”5

而在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也深受黑格尔体系的影响,《美的历程》以激昂的言辞阐明:艺术乃是时代灵魂的呼声,我们欣赏艺术就是聆听这种音响——例如音乐性就是盛唐艺术的灵魂。“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美的灵魂,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6

如此,我们似乎也就可以在任何现象任何细节之中,揭示隐藏于其中的民族的、时代的精神。我们从唐代木构建筑的屋脊、斗拱、天花、梁枋、门窗、柱础……之中,从唐代的衣冠文物制度、尊俎灯烛、帐幔乐器……之中,从唐代的每一幅书画,每一首诗词,每一支歌舞之中……从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都似乎体现了那所谓的“盛唐之音”,那民族的、时代的精神。

3,抽绎的片面性

形式何以会表现精神?美学家说:因为形式积淀着精神。这一回答不仅本身完美无缺,而且使提问者哑口无言,不能继续发问。然而,它挡住了提问,也就导致了自身的空洞和枯萎。事实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在总结众多的个别殊相的基础上抽绎出来的,这样就难免要牺牲偶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符合事实真相。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科学观,即“归纳法”。这种方法宣称,一旦尽可能地积累起足够多的可靠的资料,规律和范例就开始显现。就像我们在坐标系上,看到有很多的点,大多集中在一条函数曲线上,我们就忽略掉某些数据,抽绎出Y=2X+C之类的函数,并且认为以后的点也会落在这条函数曲线上。

例如,人们依据《世说新语》附会出所谓“魏晋风度”来充当那一时代的精神。事实上,《世说》很可能只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或消遣书,只是刘义庆听取了别人的建议,招聚了一批学士根据他们自己的趣味和偏见而选编的一部故事集。7如果因此就认为那个时代的所有文化现象都是这种“魏晋风度”的可见之相,都具有这种抽绎出来的特殊的、共同的本质,就未免流于肤浅和草率了。

这也正是贡布里希(E.H.Gombrich)所称为的“观相谬误”(the physiognomic fallacy),即一种依据往昔的典型艺术风格来理解过去的倾向,认为这种典型的艺术风格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向我们发出的集体的呼声,这种呼声渗透在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每一个毛孔之中。8比如所谓的文艺复兴精神源于文艺复兴艺术,然后它又用于解释文艺复兴艺术,这就导致了一种循环。显然,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那种认为写意画体现了中国民族精神,写实画体现了西方民族精神的理论,不禁使得我们质疑:如果中国历史上多几个象宋徽宗那样的皇帝,中国画史还会是如今这种状况吗?因为,徽宗自己在观察描绘物象方面,为画家们树立了榜样。在一次画院学生描绘孔雀升墩屏障时,徽宗对所画的作品都不满意。人问其故,答曰:孔雀升墩先举左脚,而众画家都以右脚为先。还有一次,徽宗在观赏一座新建筑的装饰壁画时,对多数名家的作品不置可否,唯独注意到一新进画家在某殿前柱廊拱眼中画的斜枝月季,因为月季的花蕊在四时朝暮都不同,而这种月季表现了春季中午时分的姿态。可见,作为帝王,其趣味足以影响艺术风格的发展,而种种不同的情境,则往往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最终面貌。如果依据“归纳法”,而不顾及艺术作品创作之时的具体情境,贸然地归结出一种普遍的所谓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则往往是片面的。

4,情境分析学说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的“情境分析”(situational analysis)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往昔文化的另一种有力的工具。它关注的是处于某种特定情境中的个人,而非某个民族、某个时代或某个阶级,它力求阐明个人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情境中的诸种因素是如何促成个人创作的具体性与独特性的。9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构成历史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之中。情境可能把他推向某种建造活动,并且在建造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着他和建造任务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之间的关系,而正是这些要求,决定了建筑艺术的最后形式。因此,只有将建筑艺术置于其当时的复杂的历史情境上下文中,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意义。

当我们尽可能多地分析情境,使那些最初像是心理因素的东西,如愿望、动机、回忆、联想等,都成为情境的因素。把一个怀有这样或那样愿望的人,转化成一个处于追求这样或那样目标的情境的人。把一个有这样或那样回忆和联想的人,变成一个处于用种种理论或者种种信息装备起来的情境中人。于是,建筑师的意图就不再是一种心理状态,而应被看作他的行为与其情境之间的关系项。因此,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成为对种种客观存在的情境因素的研究,例如委托人的要求、当时所盛行的社会思潮以及审美趣味、各种传统与习俗、建筑所处的位置、建筑师的生活境遇等等,对之进行分析和推论。

然而,重建建筑创作当时的情境真的可能吗?情境分析何其复杂!它不仅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委托人的协约、建筑师的个人地位这些明确、实际的因素,还包括种种审美时尚、艺术传统、社会思潮等等不那么实际的因素;我们不仅要对建筑师的生活经历了如指掌,而且还要熟悉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仅要调查与建筑师发生关系的同时代人,而且要对他可能知道的历史上一切艺术家有清晰的了解……因为所有这些都可能会对建筑师产生影响,所以,不管我们做出怎样不厌其烦的努力,似乎我们终究无法全面地把握一座建筑产生时的历史情境。

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在《意图的模式——关于图画的历史说明》一书中曾对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福斯桥作过一番演示性的背景分析,在罗列出24条情境因素(诸如苏格兰东海岸诸港湾、各城镇的位置、铁路对路线连续性的要求、建桥术将近胜任的状态、福斯湾淤塞的海底、泰湾桥灾难等等)之后,他意识到这场分析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把它们增加几倍是轻而易举的”10。因为从西门子公司的平炉,到苏格兰东西部对于南北向交通运输的竞争;从70年代人们对工业化未来的那种交织着希望与疑惑的复杂心情,到1884年某天下午建筑师的一次感冒……所有这些因素似乎都会影响甚至“决定”着这座桥的面貌。

那么究竟如何来分析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境因素呢?卡尔·波普尔说:“历史理解的主要目的全在于从假设上重建一种历史的问题情境。”11这里,隐含着一种观点,即将历史对象(如建筑)当作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如贡布里希在其著作中所一再强调的,“艺术家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其作品不仅作为作品本身而存在,而且代表一定问题的答案”12。因此,我们所要重构的是问题情境,而我们所要重构的目的就是在情境的范围内去发现建筑师的问题。

一方面,建筑师的问题由某些情境因素如委托人的直接委托规定,并且由更多的惯例性因素如该建筑类型的基本要求等间接规定着。可以说,是情境产生了问题。另一方面,建筑师的解决方法也必然地受到情境因素的限制。情境因素对问题的解决来说既是限制,又是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它同时也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可能性。

5,小结

篇8:诗化的教学评价 良好的精神收获

一、问渠哪得轻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经典诗句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它在内容上最具心灵性,形式上最富有审美意味,是文学的精华和灵魂,它充满人生的哲理,富含了生活的思索,对人生的感悟,闪耀这智慧的火花。当可爱的孩子欣欣然张开纯善的眼睛,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一种正确的德教引领!教师适时适当适量的引用诗句来教育学生,将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意志不坚定时,我就会送给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仞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鼓励他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当学生畏难怕苦,我就送他“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来勉励他刻苦钻研;当学生自卑低落时,我会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激励学生!当学生信守承诺,我就会表扬他“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斤轻”;当学生在解决难题,超越自己时,我就会送给学生“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披荆斩棘,赴汤蹈火”,学生便会雄心大起,勇气十足……

每每这个时候,我感到师生的心都是相通的,不需要再多的言语。为了构建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和情感认同,作为教师大量引用诗句,带领孩子遨游在经典诗文评价的世界里,生命的质量在逐步提升!真可谓:问渠哪的轻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蕴含着道德价值观,在解读诗句、感悟、鉴赏中构建正确的道德体系不容忽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将古诗名句或者学生熟悉上口的诗句,经过加工形成实效的评价语言,相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比如:自修时间,有些学生爱说话、做小动作,我会悄悄在他作业本上写下:小苗正在成长,请勿打扰。学生会可爱的伸出舌头,写道:小苗马上喝水,咕咚咕咚!我们会心一笑,在这种细雨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中,孩子改正了错误,他的回答也令我十分感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也在一次次的交流和感动中加深。学生总会在日记本上告之我她们的心事,当好友间争执导致的烦恼与不和,我便会写道:琐碎小事伤和气,真挚友谊太可贵,可知宽容是美德,何时能够手相牵?不久孩子便会手牵着手来到我的面前一起微笑!孙志诚个子生长不正常,班里学生喊他小个子,他极为自卑,总是闪躲别人的目光,我试着给予他增强自信的机会,课前5分钟演讲,他始终没有同意,我便每天写上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连续了16天,他终于回复道:天生志诚必有用!那天的演讲获得了热烈地掌声,而后的日子他经常微笑着言语:浓缩的都是精华!自信地回归,让我深刻地感到了诗化德教评价的优化作用。

当我们与学生一起流连在感情丰富、含义隽永的诗句中获得力量时,当我们与学生一起叩问一首首含有不朽的诗魂时,能不满含感激和赞美吗?当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品格、感悟生活美好的同时,能不授受那珍珠一样水晶一样的纯真馈赠吗?当美好的诗句浸润孩子心尖的时候,请看:罗锐玲递给口渴难受的李阳一个梨子解渴时, “谢谢”“不谢,赠人梨子,手有果香” 对话竟是那么平淡和温婉!孩子没有觉得什么,在一旁的我确感动无限!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法国的教育家普斯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一句句以德敎为内涵的评价语言,联通了师生之间爱的问候,当这爱的言语相互交流,便将人文点染!孩子的詩心在胸中荡漾,从而内化为创造性思维,诱发出自身的创造能力!如今评价语言成为了师生交流的习惯,我们的孩子也腹有了诗书。当我评价“我从你的文字里看到了你的智慧!”孩子回复“您的表扬带我进入甜蜜的梦乡!”;当我写到“你的成绩青云直上,赞叹!”学生会回复“您的师恩难忘,感恩!”一种感动如暖流般无处不在;当我翻阅《比赛》感言,却有了意外的惊喜:

两队相争,必有输局,全力以赴,虽败犹荣。

——陈蕊楠

示弱也是种智慧,示弱,不是懦弱;示弱,只为保存实力;示弱,不是卤莽,示弱,只为厚积薄发;弱更是大的智慧

——黄轩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轻轻擦去汗水,我们微笑着歌唱。

——吴梦婷

……

篇9: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长期以来, 社会生产严重意外事故频发, 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的需要层次也逐渐后移, 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安全的需要日益迫切。为此, 我国高校纷纷创办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迄今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本科及研究生, 这支以“安全工程”为主业的队伍深入各行各业为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 我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约70多所, 尽管不同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侧重方向有所不同, 但培养方案中基本都有生产实习这一教学环节。据了解, 各所高校针对生产实习这一环节的执行情况大体相同, 即由本专业基层教学单位自行联系并组织学生实习。其余高校即使教学管理方式并非如此, 但存在的问题也与之相似。

二、存在的问题

从以往的实习情况及学生对实习过程的反馈来看, 生产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够理想。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实习环节安排上的问题, 也有很多客观原因, 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 没能真正重视人才培养的成效, 这当然并非教学机构或教学管理者的本意, 而是旧的实习模式本身存在的弊病。如前所述, 现阶段各高校普遍实行管理权下放, 诸如生产实习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是由基层教学单位负责的, 各系再安排老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这种方式虽然便于监管, 但个人或单位出面与企业联系解决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如下问题:

1. 联系有困难:在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 企业纷纷制定了安全生产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及安全方面的考虑通常不愿接待来自高校的学生实习。

2. 专业相关性不强:所前所述, 正是由于实习单位联系比较困难, 加之企业出于安全问题的考量, 通常会让学生远离危险源, 只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让其参观, 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与生产实习的初衷相违背。

3. 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集中实习很难保证实习效果, 而且工矿企业位置相对偏僻, 安排所有学生的食宿也存在一定困难。

4. 实习期间的学习环节较少, 难以获得理想的实习效果。

三、措施及建议

1. 学校自建实习基地。

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应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专业实习基地, 为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理由如下:安全工程专业涉及面广, 不仅横跨多个生产领域, 而且既有安全技术方面的专业要求, 又有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很难通过个别企业的现场实习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因此, 需要学校搭建更专业更全面的实践教学平台, 根据本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实习基地应将安全技术集中的几大分支都予以涵盖。

2. 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通过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企业可利用高校的仪器设备及科研平台, 由学校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人才交流等,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高校可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将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 在保障安全且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 让学生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况, 进而熟悉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双方也可进行其他形式的交流合作, 最终目的是双方资源共享, 互惠互利。

3. 尽可能采取分组实习。

为保证实习效果及便于安排食宿, 建议专业人数较多的情况下, 能按照每组不超过30人进行分组实习。给每个师生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之外, 还应提供扩音设备, 同时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 尽量提供良好的参观视野, 并有保证这一要求的必要措施。

4. 外聘专业指导教师。

除了由专业老师带队外, 建议学校聘请现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现场指导教师, 一方面为了保证实习期间学生的人身安全, 使实习过程能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并掌握实际生产中的安全知识。虽然目前多数高校均已照此执行, 但现场的指导教师往往都是企业员工来担任的, 如此安排也是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企业一旦同意学生实习, 必然会安排专人带领, 而且这些人员通常现场经验比较丰富。但是, 也存在不利的因素, 如企业员工多为一线工人, 虽有现场经验, 但不擅于为学生讲解或授课, 而且由于其身份是企业员工, 因此侧重点往往放在保障实习过程的安全及生产的照常进行, 而并非学生的实习效果。

5. 扩展实习内容。

通常的实习以参观和讲课为主, 参观过程如果组织安排不当, 多数只能走马观花, 而讲课内容虽然与课堂理论教学不完全相同, 但也属于“压入式”的灌输, 学生相对比较被动, 故收效甚微。为了进一步扩展实习内容, 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学到并且巩固更多的知识, 建议增加实习期间的教学环节, 如:让学生在实习之初查阅相关资料, 对实习期间的所有环节、教学目标及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以便在实习期间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主动询问之前不懂的知识, 主动准备各个环节所需的资料和装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阐述自己的观点等。

综上所述,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 其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在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生产实习的时间最长,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基于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 实习效果往往不佳。因此, 作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单位不仅要对安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给予足够的重视, 还必须竭尽全力确保实习效果。本文将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罗列, 并初步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具体落实涉及到诸多问题, 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安全工程专业的合格人才, 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由此引出的问题也不容回避。目前的实习方式存在的问题相信各位指导教师都有目共睹, 以上建议只是抛砖引玉, 希望各位老师踊跃提出自己的改革设想, 共同推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摘要:安全工程专业与许多专业性质有很大不同, 首先其涉及面很宽, 无法通过到个别企业的实习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其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不能停留在课本上, 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这一点通过单纯的现场参观也很难实现。本文分析了目前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陈祖云, 金波, 邬长福.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1) .

[2]陈广平, 张会林.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 2006, (4) .

[3]贾涛, 苏秦, 乔建明.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工程, 2009, (8) .

篇10:精神病院实习的一些收获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性不仅是艺术家个体创作价值的实现, 更重要的是其艺术创作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艺术家作为个体是时代的产物, 个体的问题即是时代的问题。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发现问题、是意识到自身如何受到偏见、视野和信念所局限的过程。解决问题即是艺术家凭借他们的社会良知、学识、敏锐感觉、技术能力、对社会生活思考的角度和深度等等, 来刷新、改变既存现实, 从而获得一个新的自我、一个新的现实。这里的自我和现实不是具体的物质世界, 而是人的主观世界、是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是精神世界。这是艺术创作精神性的核心, 也是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及所有语言形式技巧的基础。

在商业动画运行系统中, 创作精神性的表达至关重要。动画电影 《Shrek》中, 导演在叙事观念上并非要翻新一个英雄救美的爱情故事, 耳熟能详的故事无非是可以借用的一个很好的故事外壳。导演意在通过塑造相貌和性格都极为特殊的妖怪来肯定坚持自我、抵抗世俗社会价值观的人生态度。Shrek是一个独居于沼泽之中的相貌丑陋的妖怪, 社会排斥他并非因为他的行为, 而是他的外表。为此Shrek无奈地抵御着世俗生活方式的侵蚀, 坚定守卫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信条。他相信自己是一个象 “洋葱头一样有层次”的妖怪, 同时内心深处的自卑又让他执拗于离群索居, 他甚至想用一道高高的围墙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丰富的角色性格使影片主题得到深化。影片立意承载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城市中的年青一代能够在影片中获得共鸣。导演颠覆传统经典童话, 流放童话人物的意图也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否定迂腐的、旧时代的传统道德准则, 肯定现代主义城市文化中个体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如此, 导演认同的这种个性化存在却是有尺度的。在影片的结尾, Shrek收获爱情的同时也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个性化的生命最终必须融入世俗生活的洪流之中, 导演精神表达可谓用心良苦。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理解优秀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意图至关重要, 优秀的艺术家在思考的深度和独特的形式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 挖掘和理解他们既是艺术欣赏的途径, 也是获得正确的艺术创作观念和方式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中笔者曾用英国女导演Lynne Ramsay的短片 《GASMAN》 作为例子来探讨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其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娴熟而准确的视听技巧、深刻的人生思考和良好的哲学修养使得导演Lynne Ramsay及其影片成为导演分析的绝佳范本。首先我要求学生分析景别、空间、镜头调度、画面主体、表演控制等形式元素, 结合直觉和理性的量化分析来判断导演的基本态度和意图, 懂得意图决定技巧的规律和具体的表达方法。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分析学生们看到影片的主角或作者的关注点在孩子身上, 作者试图通过孩子的视角揭示人类与生俱来的痛苦本质和无法摆脱的伦理困境。透过影片主题, 我们最终推断出影片的精神主体———导演所信奉的悲观主义的哲学观念, 即叔本华的绝对悲观主义哲学: 人的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人的本质、世界本质就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满足的欲求, 且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 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 叔本华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课程最后, 当我们以绝对悲观主义的观念分析影片的视听结构时, 我们会发现作者无处不在的用心, 和对其精神诉求的精确的视觉阐释。在这样的教学分析中, 学生看到艺术创作的 “精神主体———观念———主题———语言”这样一条明晰的线索和逻辑关系。由此学生明白艺术作品震人心魄的力量所在, 以及内在构建作品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三个人住店的脑筋急转弯原题下一篇:北京国际机场周边地区建筑隔声测试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