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文章

2024-05-19

科学杂志文章(共6篇)

篇1:科学杂志文章

刊名: 中国土地科学

China Land Sciences 主办: 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8158 CN: 11-2640/F 复合影响因子: 1.422 综合影响因子: 0.94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土地科学 创刊时间:1987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国土地科学》杂志期刊简介

《中国土地科学》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地学会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0/F,国际刊号:ISSN1001-8158。本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坚持以全力推介国内外土地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快速报道国内外土地科学创新技术和方法,全面反映国内外土地科学学术思想和观点,推进土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支持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和管护工作为办刊宗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成为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引文期刊、SPCUE50家来源期刊和JI收录期刊于一身的权威学术刊物。

《中国土地科学》杂志期刊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学科建设、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土地经济、土地信息、土地法学、不动产价格、土地评价、综述、参考借鉴等。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安排等相关咨询联系刘编辑Q:1269292199或Q:2640734387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中国土地科学》杂志期刊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论基于物权路径引入发展权之不可行性 中国水权与土地使用权关系探微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演进分析

耕地生产、生态功能视角下巨型城市区耕地补偿分区与补偿金配置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房地产项目开发时机与土地闲置问题研究——基于34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检验 浙江省大陆岸线资源的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市场比较法的不确定性传播研究

黑龙江省垦区居民点体系优化分析——以建三江管理局为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集聚农户共生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质量评价研究 论土地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反思 法学视角中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 城镇化背景下坟地复垦的法律规制研究

耕地非农化风险及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论城乡一体化视域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走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基于SEM的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评价——以陕西省揉谷镇347份农户调查为例 城市住房价格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土地督察信息公开的风险影响评价——以专项督察制度为例

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关系分析——基于652个设市城市的实证研究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河南省温县为例 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

基于农民视角的湖北省鄂中平原类型区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时空分异及地域分区研究 基于任务协同的房地登记数据整合模式研究

土地入股合作社:交易成本、价值攫取与绩效增长——以吉林省F县双胜村为例

篇2:科学杂志文章

李政道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组织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尔逊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9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科学和艺术的对话

每年的5月和10月,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都要从大洋彼岸回到中国。在北京短暂的逗留期间,李政道先生总要特意邀请几位艺术大师相聚。

科学大师和艺术大师之间不仅仅是友谊,他们共同探索着科学与艺术通过绘画形式的交流和对话——1987年以来,李政道先生每年都邀请著名画家为物理科学的前沿学科专题作画,科学大师则是这项工作的总策划。

曾参与绘画创作的画家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沙娜„„诸位艺术大师,赫赫有名。

绘画的主题是:高温超导、超弦、量子引力、重离子碰撞、粒子物理、表面物理„„尖端科学,深奥、神奇。

大象无形

表面物理是现代物理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在这一领域一直十分活跃。

中国有两个表面物理的国家实验室,一个在上海,另一个在北京。1991年5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的表面物理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权威人士作学术报告,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年轻的艺术家鲁晓波依据汉砖上的朱雀浮雕,精心构思,为本次学术会议创作了这幅主题画。朱雀是古代兵阵中前队的旗帜标志,寓意着物理学的最前沿。画家用二维手法描绘的张开双翅的朱雀,背后透射出一个玄妙的多层世界。画中鸟的羽翼显示出丰富的三维细节,意指只有仔细研究二维的外表,才能真正了解三维的内涵。

简单与复杂

20世纪后半叶,非线性科学理论使科学家对世界深层次的和谐秩序美有了新的领悟。他们认识到,自然界按照共同的统一性存在着,体现着令人惊叹的简单性和一致性。在统一的大自然中又有无穷无尽的特殊性和多样化,简单中蕴含着无限的复杂性。正因为世界是非线性的,世界才是多姿多彩的。1996年5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举办了“复杂性对简单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吴冠中教授为会议创作了主题画——“流光”。他从清代国画大师石涛的画论中得到灵感。“山川、石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笔与墨会,是为细温。细温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活一”。在艺术大师眼中,复杂的天地万物形态各异,运动不息,变化无穷,又互有联系,有各自和共同的规律,映照出了“分形”、“混沌”现象的神韵。

吴冠中教授为这幅“简单与复杂”的抽象画取名“流光”,并为画题写了如下的诗句——

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它们结合在一起,光也不能留时间,流光——流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篇3:科学杂志文章

关键词:科普文章,文章鉴赏,文采

科普文章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法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传播与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文章。其中少儿科普文章根据读者的性质, 自成一派, 形成了独特的科普文章风格。这类文章如何甄别优劣, 或者说, 这类文章的鉴赏有什么标准呢?

一、文章要让人看得懂

不管什么类型的文章, 首先要让人看得懂, 所谓文章千般好, 先要看得懂, 这是好文章的第一要素。一篇文章云山雾罩, 不知说云, 语言再优美也不能称得上是好文章。

例如, 有一篇文章叫《镜子里的阿凡达》, 看标题有点摸不着头脑, 来读其中的一段——

你想走进精灵的世界, 变成阿凡达吗?这面魔镜能圆你的梦。魔镜的大名叫作“阿凡达变形站”, 它来源于中国艺术家陈丹青的创意。它采用了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 能快速捕捉到站在镜前的观众的影像, 然后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进行染色、变形和拉伸等处理, 最终, 一个阿凡达就出现在魔镜之中!更神的是, 这面魔镜还能分析每个观众独特的面部特征, 从而使阿凡达形象保留着观众的面部特点, 也就是说, 这个阿凡达和你非常神似。

原来, 这是讲艺术与科技结合在一起的新创意。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这么一读, 什么都清楚了。

二、文章标题要吸引人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 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 容易引起人的阅读兴趣。

例如, 一读到《来一克上帝的“大便”》这个标题, 脑子立刻冒出来好多问题:上帝的大便是什么?上帝拉屎吗?为什么上帝的大便是论克的?其实, 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金元素的, 一个很平常的选题, 但是引文从上帝的大便入手, 说生活在古代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认为, 上帝的大便是金灿灿的, 就跟黄金似的, 引出了文章要讲的内容——金元素。当然, 在文章中, 作者重申了“黄金当然不是上帝拉出来的大便”, 这里题目“大便”加引号是非常贴切的。

再如, 《在那海参崴脚的地方》这篇文章介绍的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海参崴, 作者原来的题目叫《美丽海滨海参崴》, 这个题目很一般, 而且海参崴的“崴”经常被人误读成“威”。编辑经过思考以后想了一个题目, 叫《在那海参崴脚的地方》。这么一来, 一是可以以“崴脚”一词来纠正“崴”的读音, 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读法;二是海参是一种生物, 以“海参崴脚的地方”来命名, 立刻增加了幽默感, 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文章选题非常好

文章选题很重要。好的选题能够吸引人去关注, 有一定的影响力。选题好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时效性强, 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例如, 《寻找空难的真相》, 这篇文章是从当时马航失联客机事件入手, 让读者了解发生空难的可能原因以及在空难发生时搜救遇到的一些问题。二是着眼点好, 是人们不知道的。例如, 《从太空中看沙尘暴》, 咱们平时看到的沙尘暴都是地面上的, 那么从太空中看沙尘暴会是什么样的, 读者非常想知道这个, 这个选题就很好。

四、文章内容很有趣

好文章主题突出, 趣味性强, 仿佛将人带进了一个开心乐园, 令人捧腹大笑。文章既可以让人快乐起来, 又可以让人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例如某篇写动物的文章《奇猴相聚花果山》, 其开篇为:

“整天对着花果山上这些模样都差不多的猴子猴孙, 好没意思。世界这么大, 长相奇特的猴子肯定不少, 我为什么不把它们请到花果山来, 和我一起欢庆猴年的到来呢?”

猴年越来越近了, 住在花果山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突发奇想, 要举办一场奇猴喜乐会。主意已定, 大圣找出一本《奇猴名录》, 给名录上的一些猴子发出了邀请信。然后大圣吩咐手下, 张灯结彩, 备好瓜果梨桃, 准备迎接客人。

猴年了, 以《西游记》经典人物形象孙悟空来串起整个故事, 介绍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猴子, 很有趣。

再如一篇写植物的文章《吉星高照贺新年》:

电影宣传海报

电影名:《吉星高照贺新年》

编剧兼导演:菠萝

领衔主演:红星凤梨

参演嘉宾:黄星凤梨、紫星凤梨、虎纹凤梨、莺歌凤梨、火炬凤梨、白雪公主凤梨、水塔花等众多观赏凤梨

号外!号外!植物小学凤梨班集体创作拍摄的新年贺岁片《吉星高照贺新年》, 因集搞笑幽默喜庆于一身, 毫无悬念地登上本年度最新贺岁片排行榜榜首!

一时间, 红星凤梨红遍大街小巷。

这篇文章以植物小学凤梨班集体创作的新年贺岁片《吉星高照贺新年》引入, 主要介绍凤梨家族的几种植物。整个文章就好像贺岁电影的宣传发布会一样, 开头是介绍编剧兼导演, 接着是领衔主演, 还有参演嘉宾, 热热闹闹过新年, 看着就喜庆, 非常有趣。

五、文章的科学知识要讲清楚

知识要讲得清楚、精确, 如果讲不清楚, 还不如不说。

例如, 《又见圆明园》, 这篇文章是一篇资深编辑的采访稿, 来看其中有关知识点的部分——

二维码算得上是条形码的升级版。条形码是通过粗细不同的线条和线条之间不等的间距来存储信息的, 而二维码却是通过大小不等的黑点和白点来做到这点的。二维码中的黑点表示计算机二进制中的“1”, 白点表示“0”。通过它们的排列, 二维码就像一个小型计算机一样, 可以存储很多信息。比起一次只能存储几十位字符信息的条形码来说, 二维码的存储量要大得多, 它携带的信息量可以达到几千个字符, 而且识读的速度也比较快。通过摄像头等扫描设备, 平板电脑可以读取二维码中的信息或者从电脑中调取和编码相对应的资料。

2013年, 那时候二维码还没现在这么普及, 所以, 当时这个知识点很新。读了这一段后, 读者就会知道“二维码的黑点、白点排列起来, 就像一个小型计算机一样, 可以存储很多信息”, 非常好理解。

六、文章能感动人

好文章不干瘪、苍白, 有故事, 有情节, 有细节, 看后让人感动, 令人深思, 有所启发。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读者》, 它择稿的唯一标准就是“我选择让你感动的文章”。

例如《海豹宝宝的幸福生活》, 讲的是海豹宝宝和妈妈的温情故事。海豹宝宝全身雪白, 眼睛大大的, 看着好可爱。但是, 这篇文章刊登不久之后, 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给编辑打来电话, 说海豹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幸福, 它们每年都面临着被人类杀戮的凄惨境遇, 而且就在海豹繁殖的春天, 这种杀戮非常猖獗。所以, 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篇稿子, 这篇稿子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地区总代表葛芮的文章。葛芮亲自考察过海豹的生存环境, 看到海豹繁殖的温馨画面, 同时海豹的繁殖季节, 又是不法分子捕猎海豹猖獗的时节, 所以, 编辑跟作者沟通之后, 选择了两个故事角度——海豹的喜与悲, 来讲海豹的故事, 发表了《海豹的悲喜之春》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了海豹繁殖、哺育等感人的故事, 也写了捕猎者杀害海豹的故事, 真实、生动、感人, 能带给人反思, 激发人的爱心, 提高读者的环保意识, 这应该是一篇好文章。

七、文章语言活泼, 有文采

文章主要靠语言来表达和体现。鲜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会惹人喜爱。在科普文章中, 优美的文字更是难得, 因为既要把知识讲清楚, 又要有文采, 作者文理兼备, 实在不易。

那么, 何为文采?文采就是要有美感, 语言上能给人带来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和愉悦感, 让读者一接触就不忍放手。这里面大概包含语言的调子、语言的韵味、语言的组合、词汇的丰富、修辞的多样化等。不一定要有多华丽的语言和辞藻, 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有的放矢, 不能无病呻吟, 要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人。

还是拿《又见圆明园》举例。看其中优美的文字——

工作人员指导小编用平板电脑上的摄像头对准了一个半米见方的纸板上的二维码, 扫描了一下。霎时, 奇迹出现了——

屏幕上忽然矗立起巍峨的宫殿群, 粗大的红色廊柱, 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庭院里, 树木扶疏, 花红柳绿, 清泉喷涌。

小编手举平板电脑慢慢转动身体, 周围的景色随之变化, 就像在看360度全景电影一般。宫殿群东北角高大的戏楼仿佛传来喧天的锣鼓声, 正在上演着一幕幕戏剧;东边热闹的街市熙熙攘攘, 皇帝足不出宫就可以在此体验民间生活;御笔题写的“礼园书圃”匾额高挂在藏书楼内, 手抄本《四库全书荟要》静静地躺在书柜里, 等待着皇帝去翻阅……

将虚幻的场景用语言描述得生动有趣, 就好像读者现在就身临奇境, 看到了当时圆明园的盛景, 非常真实, 又虚无缥缈, 从而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

八、文章图文并茂, 读起来不累

文字描写一大堆, 不如一张图更直接。所以用图将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表达得生动、到位, 这样的文章才好看。

例如, 《地震来了怎么办》这篇文章。这种选题如果只是用文字讲知识就很枯燥乏味, 但是用搞笑的漫画来表达, 知识就有趣了, 文章也好看了。

九、文章要百看不厌

百看不厌的文章必定是好文章, 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筛选, 成为杰出的艺术精品留传下来。要达到百看不厌, 除了故事好看、语言优美以外, 还要能给人以启迪, 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读者从头到尾把一篇文章看完, 没有任何感觉, 看完就忘, 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发挥它的作用。

因此, 百看不厌的文章, 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是知心的朋友, 让人终生难忘。

十、结语

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莫言先生, 在《檀香刑》里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的事情, 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你看那天上的月亮, 一旦圆满了, 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 一旦熟透了, 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 才能持恒。

篇4:《科学》杂志怎么应对数据造假

数据造假始于何时很难考证,但集中爆发的时间却可追溯,标志性事件距今也不过10年时间。2002年,《科学》杂志集中撤销了8篇德国物理学家合恩(Jan Hendrik SchSn)论文,原因是文中很多数据由作者捏造杜撰。时隔两年,《科学》杂志发表韩国生物学家黄禹锡(Hwang Woo suk)的关于人体干细胞克隆胚胎的研究论文,被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调查,结论是蓄意数据造假,被杂志撤稿,这一事件成为《科学》杂志乃至人类科技史上的标志性负面事件。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智能化,加之科学研究的商业化和功利化的渗透,科学研究的数据造假越来越猖獗。尤其是《科学》与《自然》这样的顶级期刊,更是造假的“重灾区”和世人瞩目的焦点阵地,造假丑闻频频曝光,2012年第335期《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关于癌症治疗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有治疗作用的结论,受到多位重量级科学家的质疑,需要进行药物的临床验证,以此验证数据的真实性。2010年第467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关于蛋白的治疗作用也被科学家质疑。科学数据造假,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评价对科研生产的误导,二是科学家对科学神圣性的动摇,三是法治对科学造假惩戒软弱。针对这一危及科学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科学》杂志审时度势组建了数据编辑委员会,《自然》杂志也及时实施类似的举措。

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造假已经不是新闻,社会科学的数据造假也有“罪证”。就在2015年5月,美国社科界的造假丑闻浮出水面,《科学》杂志半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被质疑数据造假,署名第二作者的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政治科学家唐纳德·格伦(Donald Green)已经提出撤稿。2014年12月1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一篇标题为When contact changes minds:An experiment on transmission of support for gay equality的论文,其调查的数据认定,如果同性恋平等权游说者与选民进行短至20分钟的当面谈话,无论其原来立场如何,都有可能让其产生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场。论文同时认为,这种立场会持续一年之久的时间,而且,这一立场还直接影响到其家庭成员。论文甫一发表,即受到国际社会政治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引发质疑,因为加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学者发现他们无法验证这篇论文的结果,一致认为不可能“按论文中所提到的方式获得数据”。最终,论文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的博士生迈克尔·拉科(Michael LaCour)不得不承认数据造假,唐纳德教授已在2015年5月19日正式向《科学》杂志申请撤回论文。

愈演愈烈的数据造假丑闻促使《科学》杂志采取应对措施,在原有审稿规则的基础上,加入专业统计学家对论文数据审查这一环节。主编玛西娅·麦克纳特(Marcia McNutt)指出,数据审核的做法不是《科学》的首创,国际上许多科技期刊已经实行数据审核的审稿环节,虽然原因相当复杂,除了明显的故意造假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期刊编辑发现,越来越多的论文提供的数据无法“可重复性验证”,测试性试验也证明无法从论文提供的数据中得出相同或一致的结论。在科学飞速发展和科研生态恶化的今天,《科学》杂志以实际行动呼吁全球期刊界必须携手努力,推进数据审核的标准与制度建设,维护科学的求真精神和尊严,

实际上,在德国物理学家合恩的论文被撤稿之后,《科学》杂志就决定改变学术界实行多年的审稿惯例,采取对可疑性的成果论文“先试验、再发表”的做法,但限于试验手段和实效性的要求,这一措施实际上没有严格付诸实施。杂志编委会还采取过其他手段强化审稿责任,提出建议把收到的论文稿件分为“无争议性稿件”和“争议性稿件”,以使存在争议的文章数据能够更严格地接受审查和重复性验证。事实证明,结果并不理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学》杂志需要更有效的举措。

2014年7月,面对已经到来的“数据战争”,应战并制胜是《科学》唯一的选择,杂志终于正式向全球宣布,开始对投稿论文进行数据审查,具体的做法是在原有审稿规则的基础上,加入专业统计学家对论文数据审核这一新环节。主编玛西娅·麦克纳特对每一位编辑提出如此严格甚至有些苛刻的要求:“《科学》杂志每一篇论文的结论必须为读者认可,而不被质疑。”数据审核是—项耗时、复杂、难度极大的任务,一些新的科学发现甚至超出现有的认识与科技水平,要想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进行重复试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对科学保持谨慎的精神却是必要的。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LIGO执行主任戴维·赖茨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立即引爆全球科学界,爱因斯坦一个世纪前的结论得到验证,他与期刊之间的一段审稿故事也随即传为佳话。1936年6月1日,国际权威刊物《物理学评论》(Physical Review)收到爱因斯坦和他的助手合作的一篇稿件,题目是《引力波存在吗?》(DoGravitational Wave Exist?),返回的审稿意见足足10页,认为“稿件有严重问题,必须大修”,这个“严重问题”就是结论错误。审稿专家没有因为作者是爱因斯坦而盲从,对论文的推导数据和结论保持谨慎和质疑,发现论文的结论竟然是错误的,因此要求论文“必须大修”,从而避免了爱因斯坦本人以及科学发展史上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

nlc202309091124

正是基于对科学数据的重视与负责,《科学》杂志决定聘请美国统计协会的7位科学家组成数据编辑委员会,专门负责论文的数据审查工作。一般稿件的审核有三种方式,一是杂志编辑的审核,二是杂志固定审稿专家的审核,三是杂志特聘审稿专家的审核。杂志主编玛西娅·麦克纳特表示,成立数据编辑委员会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大量的科学研究需要用数据说话,数据的科学使用关系到科学发展的未来;二是《科学》不仅仅做科学传播工作,更愿意通过可重复试验和验证科学数据推进科学进步。数据编委会成员之一、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生物统计学家乔凡尼·帕玛嘉尼教授与编委会一致认为,《科学》杂志的数据编委会是数据科学的先行者,数据编辑必将是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期刊行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杂志因此将更加强化科学意识,期刊行业也将因此改进科学方法,这是科学的进化和人类的福音。

成立数据编委会的探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数据审核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担任《科学》杂志主编的时候,他曾提出过一个设想:“成立一个类似于‘出版社千家计划’(Publishers Faculty Of 1000-F1000)的数据平台,所有的科学研究论文与试验数据在线公开,很像现在流行的公示一样。论文在线发表不进行审稿,期刊编辑只审核论文的试验方法,随后公开上网接受全球任何人的评议,对有造假嫌疑的论文数据进行专门审查,以确保所发表的论文无可置疑,数据可进行重复性试验,维护科学的尊严和纯洁。”

《科学》杂志的新举措引起了国际知名学者的关注与推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艾尼迪斯教授认为,数据编委会是科学的福音和未来的方向。事实上,国际上大多数期刊因为忽略数据审查,造成数据失真甚至结论谬误,严重危及论文的质量和科学态度。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些领域,数据审查比专业审查更为重要,尤其是医药、生化等领域。澳大利亚知名细胞生物学家戴维·沃认为:“全球期刊上科技论文的数据错误触目惊心,对审稿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因此,对期刊而言,必须挑选有数据素养的专家担任审稿,招聘的编辑要求具备数据推理与审查能力。”

“科学共同体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可重复性试验,以保证科学研究的公正性与数据的真实性。任何点滴努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善莫大焉。”英美神经科学领域的领军式人物查德·多尔梅齐(Ricardo Dolmetsch)如此看待科学研究中数据的重要性。多位国际学者断言:科研数据公开已是大势所趋,除了特殊情况之外,所有的科学数据都要及时公开,通过共享机制以推进科研进步。美国的国家科学数据公开平台Zika Open已经呼之欲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公开予以支持,希望所有相关数据在24小时内在网上公开。

2014年1月13日下午,我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科学》杂志主编玛西娅·麦克纳特时表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事关民生改善。希望《科学》杂志继续支持中国科技事业进步,促进基础科学研究,向国际社会积极传播中国科学界的声音,扩大中外科研成果交流互鉴。

新的时代,数据战争已经打响,期刊改革号角声声不息,国际顶级期刊的行动大幕开启。2013年4月,《科学》杂志正式公布第一批数据标准清单,供投稿者和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数据进行对照,以追踪数据偏差的根源和进行可重复性验证。同时,《自然》也决定将聘任统计学家“担任审稿顾问、编辑业务指导和稿件争议仲裁”。《科学》与《自然》作为国际顶级期刊,在引领科学发展和发扬科学精神的道路上不谋而合,勇于探索,奋力开拓,做科学精神的卫士,燃科学的创新之光,值得我国期刊出版领域深入思考和虚心借鉴。

(郜书锴,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篇5:科学发展观体会文章

赵 军 峰

近年来,我们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紧抓住用先进理念建连育人这个根本,积极探索学习创新理论的有效路子,有力推动了理论武装的不断深入和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通过进一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认为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建连育人就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要解决好基层“学什么”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内容博大精深,而基层官兵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认知能力有限,我们应当认真贯彻要精要管用原则,抓住理论上最基本的、官兵最关注的、实践中最需要的,科学确定学习内容,使大家“吃得了、能消化”。首先要掌握基本观点、掌握基本精神。2003年10月,胡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后,我们根据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的内容组织官兵跟踪学习。但实践中发现,这样零打碎敲地学,效果不理想。下一步要帮助官兵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每当胡主席有新观点、新论断提出,及时梳理要点供部队学习,根据基层学理论需要,要反复研读十六大以来胡主席200余篇重要讲话,对过去梳理的要点进行充实完善,通过“四上四下”征求意见,对重要论述编册,使基层学习科学发展观既有通俗易懂的宣讲材料,又有原汁原味的精辟论述。其次是要学为己用、突出重点。为增强学习针对性有效性,我们要在抓好基本观点全面学习的同时,注重把与部队建设联系紧密、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官兵普遍关注的内容突出出来。紧贴部队建设和官兵履职尽责、立身做人需要,重点学习领会好关于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促进和实现官兵全面发展,武警部队“两个成为”和崇高使命职责等重要观点。针对8、9月份训练任务重的实际,从引导官兵准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入手,使大家认识到部队讲以人为本必须符合武装集团的特殊性,坚持关爱官兵与从严治训相统一,努力锻造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激发大家投身军事训练热情。再次是要注重方法、学懂弄通。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涉及哲学、管理、科技等许多方面内容,其中还有不少新学科、新知识,要真正学明白,需要拓宽知识面。我们要注意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学习要求,适当安排辅助内容,要在帮助大家

学深悟透基本观点起好积极作用。

二、解决好基层“怎么学”的问题。

通过“谈家乡变迁、说驻地变化”,列摆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官兵从身边活生生的事例中,拉近与科学发展观的感情。使官兵们感受到我们是科学发展观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家庭带来深刻变化的见证者,也是这一科学理论的直接受益者。目前,一些同志存在的科学发展观“是管经济社会的,与部队关系不大”、“是领导机关的事,与基层关系不大”、“是指导单位建设的,与个人成长进步关系不大”等模糊认识,组织广泛开展讨论活动,畅谈部队信息化建设新发展、武器装备新改善、基础设施新变化、官兵待遇新提高,让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人生、岗位建功成才的身边典型现身说法,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治党治国治军的大理论,也是成人成才的指南针。一是要运用形象生动的形式载体,使科学发展观学习“活”起来。要把理论学习搞得生动活泼,就要注意把深奥的浅显化、抽象的形象化、枯燥的生动化。开展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诗文创作,进行词语接龙、灯谜游艺等活动,使官兵在寓教于乐中加深理解;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和“人与自然”录像,举办科学发展观影视周,剖析正反事例,实地参观等形式,使官兵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升华感性认识。二是要让基层官兵唱主角,使学习科学发展观兴趣“浓”起来。注重发挥广大官兵在学习科学发展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热情,浓厚学习氛围。发动文化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官兵组成理论攻关小组,围绕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查资料、找事例、答疑惑,培养一批理论学习明白,发挥理论骨干的“酵母”作用。把一人的认识变成大家的共识、把一人的收获变成共同的财富,三、解决好基层“如何用”的问题。

我认为,基层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基点要放在落实《纲要》推动基层全面建设和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上,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连育人。一是着力增强党支部、一线带兵人按纲科学抓建能力。坚决杜绝针一讲抓特色就搞单打一、一讲防事故就消极保安全、一讲严格训练就层层加码、一讲从严治警就把战士卡住管死等痼疾顽症,引导大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武器,要以《纲要》为标准,辨是非、论得失、转观念、理思路,强化干部骨干科学抓建、按纲抓建的意识。二是着力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结合分析“四个深刻”给政治可靠带来的新考验,履行新使命对素质本领提出的新要求,反复领会胡主席关于提高“四个素质”的重要论述,开展“为什么育才、什么是成才、怎样能成才”讨论,引导大家认清练本领就要把岗位当平台、把实践当途径,强素质首先要在政治坚定、提高打赢能力上见成效。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育人成才的新气象。

总之,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军委和总部首长重要指示,进一步研究“求深入、见实效”的具体措施,坚持不懈地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往深里抓、往实里抓,激励连队官兵以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按条令管理按纲要抓建是部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通信科 李培献

胡锦涛主席曾经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这段论述揭示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关系不可偏废。结合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论述,我师党委又提出了以“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无道理”为主的“三点共识”,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师贯彻落实的具体行动指南,全师官兵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必须紧紧围绕师党委提出的“三点共识”展开,结合本职工作和岗位依据条令条例和基层建设纲要,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打牢部队基础,在稳定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完成任务中有作为。

一、师、团机关要按条令条例和基层建设纲要,抓好自身建设,为基层作表率,把科学发展观求是化

目前,部队普遍存在不按条令管理,不按纲要抓建,而按所谓的“条令细化”、“纲要具体化”的“规定”、“制度”抓部队建设的“本土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基层战士、干部外出由机关批,各类规章制度的落实由机关抓,机关制定的有关计划措施只管当前不管长远等,结果是部队建设年年打基础,年年重新来,事故案件防不胜防。所以师、团机关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要依据条令条例办事,不搞“土政策”。纵观我们制定的有些规定和制度许多是违背条令条例的,因为条令条例是部队建设的基础,有关章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原则性与灵活性科学的结合,是全军部队遵循的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把“条令条例”“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细化”,因为细化的“条令条例”将使其原有的功能“萎缩”。这就好像篮球一样,你可以结合实际改变它的外观,但不能“细化”它的内部结构,不然经过“细化”的篮球它将失去弹性将不会再成为篮球。二是按照机关建设的有关规定抓好自身建设,下发的命令、指示符合部队实际。机关是部队的“大脑”,所有指令都由其发出,所以师、团机关首先必须要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自觉的贯穿于工作当中,提出的建议和制定的有关计划才能符合首长意图和基层实际。三是要学透理解基层建设纲要内容,全面提高指导部队抓建能力。基层建设纲要是部队建设的指南和标准,离开了它部队建设无从谈起,八项经常性工作是部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师、团机关抓部队建设必须以此为依据,不能别出心裁。

二、基层党委(支部)要按条令条例和基层建设纲要,统筹协调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注重长远打基础,把科学发展观具体化

基层党委(支部)是部队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离开了基层,部队将不复存在,上级机关的所有指令最终落实的末端是基层。目前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工作创新意识不强、统筹协调不够、标准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师、团机关收缴基层“权力”,导致基层党委(支部)权威性降低,工作难开展的原因,也有基层党委(支部)不主动作为、不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的原因。所以基层党委(支部)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内涵非常丰富,基层党委(支部)不能照搬师、团机关的模式学习落实,只能参考。要把基层党委(支部)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逐一和科学发展观进行对照,形成自己的东西来指导本单位建设。二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与主动创新工作结合起来。基层党委(支部)只有主动创新的展开工作,才能不受上级机关的文电制约。因为基层党委(支部)在正确领会上级机关意图主动创新有成效的展开工作本身就是落实上级命令指示的举措,所以上级机关也就没有必要再下电文进行督促落实。三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与敢于较真碰硬结合起来。回顾基层事故案件,无一不是不按条令条例、基层建设纲要和有关规章制度办事引起的,但这当中也有上级机关插手基层党委(支部)具体事务多、上级不放心下级不尽心的原因,但是部分基层党委(支部)在涉及官兵自身利益和敏感问题上总是以上级机关打过招呼,我们不好办为借口,以个人的好恶来处理这些事务,不坚持原则、不按章办事、好人思想盛行导致基层党委(支部)权威下降,各项工作无法真正落实,为基层建设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只有坚持原则,敢于和歪风邪气做斗争,才能把“全面发展“的理念和党委(支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分队干部要按条令条例和基层建设纲要,提高自身素质,把科学发展观经常化

分队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离开了分队干部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能是“空中楼阁”,分队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决定着分队用科学发展观提高自身建设能力的效果。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分队干部不按条令条例和基层建设纲要抓建的问题。目前的分队干部由于受市场经济和部队内部个别不良现象的影响,平时不注重条令条例和基层建设纲要的学习,抓部队管理和建设更多的是依靠上级的规定和规章制度,时间久了,正常的东西不正常了,不正常的东西正常了。如士兵的请销假制度,本该是分队干部管的事,结果依据“规章制度”由上级管,分队干部批假时不把关,认为反正由上级批与我无关,结果出事以后,相互埋怨,形成恶性循环。二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分队干部是非界线不清的问题。个别分队干部认为目前这种环境办什么事都需要钱,都需要有靠山,结果时间久了,导致自己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工作心、责任心下降,把心思放在了找关系、拉关系上,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当看到别人提升时,首先想到是这个干部是不是有关系?给谁送礼了?所以要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分队干部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了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的建设需要才能有作为;只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创新工作,才能有地位;只有是非观念清楚自己才有发展。三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分队干部工作不主动的问题。部队的建设离不开分队干部,分队干部是部队建设中最辛苦的群体。但是,就目前部队安全事故防不胜防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分队干部工作不主动所造成。分析原因由上级布置任务时没有充分考虑分队干部的承受能力的因素,也有分队干部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不够以及主动性不够的原因。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干部成长进步的要求,所以分队干部要摈弃上级叫我干啥就干啥,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陈旧观念,要把落实上级的命令指示和工作的主动创新、具有前瞻性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学习有关科学知识、管理知识、军事知识全面提高理论素养;把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军事工作、政治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应变能力;深刻理解以人为本与条令条例、基层建设纲要、各种法规的关系,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部队的方方面面,为部队的全面建设献计献策,在以细求实中打基础,在以细求稳中谋发展。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信息化建设

通信科

军队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这项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着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科学理性的分析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成效,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整体稳步推进,全面持续发展。

一、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念统领抓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领会思想内涵,提高指导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水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只有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确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才能减少信息化建设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一是树立统揽全局的思想,确保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整体进步。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在这个系统中,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有机整体,如同人的手指有硬有软,捏合不紧就握不成拳头的道理一样,信息化建设中哪一个环节、哪一个部位薄弱,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只有树立统揽全局的思想,善于把握全局,注重整体筹划,防止顾此失彼、以偏概全,才能确保部队信息化建设各个层次、各种要素、各项工作相得益彰、全面发展。二是树立同步发展的思想,确保信息化建设统筹兼顾、健康发展。在信息化建设中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思想,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内部结构,按照统筹协调的方法加强系统建设,通过网络把主要系统综合集成起来,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系统配套、同步发展的网络体系,避免和纠正条块分割、各自为战而导致出现的重复开发、互不兼容的现象。三是树立整体建设的思想,确保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全面发展。辨证地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规律,从现状和实际出发,满足“一体化”训练、作战的任务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立符合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部队建设的整体建设中,渗透到各个领域,通过整体规划、综合建设,充分发挥各分系统的作用,避免建设的短期性和单一性,确保部队信息化建设各个方面、各种要素、各项工作相得益彰、全面发展。

(二)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能力。实现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适应“一体化”训练、作战任务的发展形势,必须深化理论研究,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坚持用全面发展的观念增强指导的科学性。首先,要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化知识,只有懂行,作决策、拿主意才不至于盲目,也不会短视,“问渠哪得清如许,未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头脑中有“源头活水”,才能开阔视野、推陈出新。其次,多向专家咨询,多请专家论证,虽然,我们对信息化建设有所了解,但对建设中的困难、发展前景、整体效益可能估计不足,所以应尽可能地请专家进行论证,综合各个方面的建议,创新思维、全面衡量、综合取舍,增强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含金量。再次,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目前,信息化建设只是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部队信息化建设模式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研究探索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未来发展前景,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增强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三)把握发展思路,提高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能力。信息化建设中,指导、决策能力的高低至关重要,做出的决策符不符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规律,决定着全面提高信息化建设整体质量的好坏。一要切实掌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动态,把决策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建立在对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当前,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研究的新情况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决策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通过大量而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地主信息产品的最新成果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动向、技术手段、组网模式等,使部队信息化建设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防止出现系统建成了、组网模式落后了、设备淘汰了的现象发生。二要广泛听取广大官兵的意见,把决策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建立在集体智慧之上。要深入基层了解掌握官兵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把官兵当前需要的,符合各级实际的情况摸实,并通过各种渠道,实现首长和基层官兵的“双通”对话,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把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综合起来,以增强决策的针对性。三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把决策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建立在当前需要的基础上。当前部队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作风,这是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的基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目前部队信息化总体建设情况和实际应用水平作为决策的依据,增强决策的实效性,带动和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部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按照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长远建设,统筹规划好建设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的具体要求搞好顶层设计,把信息化建设中的总体发展规划论证清、设计好,把系统应用软件、信息网络及基础设施技术指标等,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使信息资源平台紧密衔接、配置合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指导顶层设计。一要树立创新意识,把当前建设目标与长远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创新的思维分析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最终确立与信息化发展方向相符合的方案目标,从而使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二要树立前沿意识,辩证地分析当前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规律,从现状和实际出发,瞄着“一体化”训练、作战发展的目标,引进最新的信息化训练、作战理念,结合先进、实用的信息化技术制定符合部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案,力戒滞后的建设思想。三要树立责任意识,抱着为部队信息化事业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好信息化建设的各类方案,不图出名挂号,以平常心对待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既要注重在自己在任出政绩,又要注重为后任打好基础,力戒形式主义。

(二)用承前启后的思想规划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中要坚持“三步走”的目标,把当前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规划好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使顶层设计既符合当前实际,又着眼未来建设,谋求长远发展,确保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连续性,克服“立杆见影”的急功近利思想,处理好抓长远规划与当前使用建设的关系,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逐步打牢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基础。一要着眼目标任务,目前,部队实现“指挥控制实时化、机关办公自动化、教育训练网络化、勤务管理可视化”的目标,信息化建设是关键,所以必须把信息化建设和目标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二要着眼长远建设,部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果中间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将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度和建设质量,因此,要着眼实现当前发展目标,为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要着眼建设实效,普遍了解和掌握目前部队信息化总体建设情况和实际应用水平后,信息化建设的设计规划要注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军事应用效益,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带动和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稳步推进的观念谋划顶层设计。要使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要不断完善方案内容,通过部队官兵使用信息化终端来检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战)要求,通过实践应用来不断完善和改进,做到实践-完善-再实践-再完善;二要集思广益,听取部队官兵对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批评或建议,善于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为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方案内容,使信息化建设集结广泛性、先进性于一身;三要注重拓展,做到既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当前效益,又要注重为信息化建设的升级、拓展留有余地。

三、坚持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健全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

(一)牢固确立信息主导,人才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和建设水平。在信息化建设中,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要确立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不断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新鲜“血液”,保持信息化建设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延续性,如果人才不能物尽其用,即使购买到最先进的设备,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要创造官兵学习信息化知识的成才环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路子,激励官兵学习信息化知识、应用信息化技能,通过信息网络增强官兵处理信息化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广大官兵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真接受益者;三要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把人才的培养教育当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用信息化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官兵头脑,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官兵的创新精神,使官兵成为创新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健全人才选拔培养、引进任用机制。一要注重人才的选拔机制,注重建立良好的选拔机制,挖掘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对科技素质高、能力水平强的信息化人才,要大胆优先使用,充分发挥其应有潜能,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代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要全面衡量,注重发展,在信息人才的选拔任用上,不能只看重文化知识,更要看重过硬的思想作风,不能只看高学历,更应看重他们运用信息化知识的能力,全方位的考察人才的能力水平,全面衡量人才的能力素质和发展后劲,真正让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三要引进竞争机制,不断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竞争氛围,让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其责任感、紧迫感和成就感,真正形成一个比实力、比贡献,优胜劣汰、优中选优、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引进人才时,要注重瞄准军事通信、指挥控制、电子对抗、网络应用、软件编程等与军事斗争息息相关的人才引进,注重含“金”量,不能唯“文凭论”,杜绝“一流的人才引不来,二流的人才不爱干,三流的人才干不了”的现象。

(三)注重拓宽培养渠道,优化人才结构。一是重点培训和普及培训相结合,瞄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强化基础技能、注重重点培养;首先重点培养信息管理、终端操作、设备维护的技术人才;其次依靠专业人才进行“传、帮、带”,发挥“酵母”作用,培养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的人才群体,实现由人才个体向人才群体的跃升,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二是立足实际,全面培养,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强警的重要战略内容,列入部队的指标考核体系,在注重本单位专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周边资源搞好各类信息化人才培养。三是注重超前培养,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在培训内容、培训体制和培训方式,紧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步伐,注重信息化建设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的超前培养,加快人才队伍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提官兵驾驭信息化武器装备或终端设备的能力。

四、坚持用协调发展的观念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整合

(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优化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适应“一体化”训练、作战的形势发展。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系统实施统管,消除系统间的互通“障碍”,实现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二是建立和完善“一体化”训练、作战的信息平台,以网络为纽带,将各种信息化系统设备、操作终端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集中高效、反应灵敏的综合集成系统;三是重点发展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各种指挥控制和情报信息传输的实时化。

(二)注重兼容、着眼发展提高整体效能。针对不同领域的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用互联、互通、互控的标准,衡量各系统的兼容性和实际应用水平。一要从理论上认真探索、充分论证,坚持把深化信息化理论研究作为推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以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二要针对不同的任务、不同专业及装备,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有重点地组织建设,分批、分期逐步完善,最终进行综合集成。三要按照统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编程工具,采用先进的编程技术,实行模块组合、分布交互、网络化传输与自动评估的无缝连接,力求整个系统实用性强、通用性好,确保软件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增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能。

(三)满足需求、互为补充强化系统的实用性。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集成指挥平台,是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一是在集中统一领导下,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将指挥控制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统一的技术体制、标准上整合、优化信息系统,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将操作平台、信息资源、指控系统以网络为中心紧密联系起来,对现有的各级各类局域网、操作系统进行深层次改造,逐步实现多网融合、综合集成;三是在整合网络的基础上,根据信息资源类型及其不同的需求,对已建的信息资源,如通信、财务、档案、情报、侦察等数据库进行优化配置,建立满足发展需求的信息网络系统,打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础。

学用结合 统筹兼顾不断探索部队管理的新途径

直工科长 吴明才

当前在部队管理中,不善管、不会管、管理不得法,运用土政策、老套路、旧方法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缺乏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严重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背道而驰,是制约从严治警的“瓶颈”。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学用结合上求突破,在统筹兼顾中求提高。我们在部队管理工作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在实现“五个转变”中探索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一、由凭经验向讲科学的方法转变。

胡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新论点,更加适合和贴近部队管理需求。在基层实施管理过程中,受传统观念、陈旧思维的影响,凭经验、走老路管理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致使管理不科学而出现问题。解决这一现象需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经验不外乎两个来源,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部分经验在某一阶段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经验失去时效性,而有的则需要完善和补充,进一步加以归纳总结,才能与时俱进。二是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前提下,引进管理新方法。首先是适时应对科技前沿冲击。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新的“产物”层出不穷,致使官兵社会阅历和接受能力明显增强,迫使管理者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适时教育引导官兵树立好“三观”,增强职能使命意识。其次是适应科技强警、质量建军的需要。武警部队根据发展规律,及时提出了从严治警方针,这是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军新时期质量建军的必然途径。三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加强宏观指导,搞好总体规划,防止和避免因“一拍脑袋就决策”等失误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二、由单一型向多元化的结构转变。

在部队管理活动中,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往往事倍功半,使管理目标难以达成。实践证明,只有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收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管理效果。一是发挥行政管理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责任制。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要持以贯之。坚持用制度规范管理活动、约束管理行为,严格各项规章制度,按制度和规定办事,达到职责明确、人有专职、事有章程、查有根据、考有标准。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保证法规制度的严肃性。通过引入和建立竞争、奖惩机制,调动和发挥广大管理者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想管理,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既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的良好管理氛围。二是发挥多种综合管理手段的辅助作用。行政管理是基本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我认为,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由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依靠官兵参与管理的方向转变,形成以传统方法为基础,现代管理方法为主导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整套管理方法。第二,综合运用系统观点、控制观点、协调观点和行政、教育、法纪、激励、运筹等多种管理手段,坚持目标控制全面管、制定细则规范管、多管齐下综合管,管理责任与个人奖惩挂钩、管理效益与单位进步挂钩,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管理格局。

三、由图形式向重实效的质量转变。

管理工作如果只注重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仅收不到应有效果,还会造成经历偏移、资源浪费。一是坚持质量先导。第一是更新观念。要做到谋划工作以落实质量为前提,评估工作以管理实效为尺度。第二是完善督导机制。要以实效为核心,形成以规章制度为主体的约束机制,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奖惩机制。二是坚持科学统筹。在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管理质量达不到既定目标,就要迅速对管理环节进行科学调整,提出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促使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四、由顾眼前向管长远的机制转变。

在管理过程中,常常是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缺乏管理的前瞻性往往造成问题堆积,解决不

好或久拖不解将制约管理运行。运用科学管理,能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积极因素,克服眼前利益,注重长远发展。一是落实管理责任制。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管理上“关键是建立责任制”。要看到责任制的约束功能和激励作用,加强教育,分工负责,提高自主抓管理的责任意识,科学制治理,讲求实效,加强检查督导,确保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二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教育使管理者增强实施管理的自觉性;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放开手脚大胆实施管理;通过必要的奖惩机制,使管理者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激发管理者的内在潜能,促进管理水平跃升。三是具有创新发展观念。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无道理。要勇于突破习惯性做法或传统经验,通过主动变换环境、更新管理思维,及时转变顾眼前管理向管长远的观念;积极制造管理需求上的“饥饿感”、“不满足感”,灵活运用多样性思维;还要善于进行联结性思维和对立互补及系统性思维。只有创新,才能有所突破,不断开拓进取。

五、由守传统向求创新的思维转变。

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泛,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如 果单纯凭老经验、旧传统管理为主,忽视事物的发展变化,只能使管理日趋被动。因此,只有敢为前人所不为,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管理新突破。一是克服守旧思维定势。实践证明,事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过程之中,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调整思维,看不到变化了的管理现状,依然用旧的思维模式去实施管理,必然造成管理被动。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必然要求思维上有所创新,既要求管理者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又要求管理者针对变化了的管理实际,超前思维,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施全员额、全方位、全过程、全时空的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因管理滞后带来的负效应,提高管理的能动性和时效性。二是加强宏观调控和微观补充。要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微观补充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深刻理解宏观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有些单位对管理的自身规律性认识和把握不够,工作思路不清等问题,应当进行科学分析总结,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做到工作指导讲科学,不搞瞎指挥;工作方法讲科学,做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在对工作实施科学指导和讲究科学工作方法的同时,运用行政、经济、民主等多种手段实施宏观管理。其次是灵活运用微观实施补充。实行“重点工作目标化、业务工作标准化、岗位工作责任化”的微观管理,使各种管理手段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最终起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干部要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

机要科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初步学习,进一步增强了部队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必要性的认识,在当前推动部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的形势下,关键是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自觉在贯彻落实中当模范做表率。

一、干部要模范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头脑,做好理论学习的模范。

一是带头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深刻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精神上来;二是学习要深入,要卓有成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走过场。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学,勇于剖析自己思想上还有哪些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精神有差距,工作中哪些行为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合,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检查思考。

二、干部要模范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用科学发展观在抓部队建设上要做官兵表率。

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真干实干干好,坚决防止和克服虚干假干乱干,树立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推进部队的全面建设。为此,要坚持不懈地用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规范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始终做到自觉遵守不随意变通、全面落实不任意取舍、长期落实不有始无终,切实形成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行动的良性运行机制。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做到问题找不准不撒手、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撒手、隐患不消除不撒手,切实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末端,落到实处。抓部队建设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始终做到基础工作天天夯,经常性工作经常做。

三、干部要模范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用科学发展观在维护官兵的利益上要做表率。

领导干部模范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由官兵说了算。要把官兵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要切实尊重和维护官兵的民主权利;尊重和维护官兵的文化娱乐、休息休假、隐私和工资津贴支配权利;努力解决官兵的现实困难。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官兵,一切依靠官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在生活中,深入了解兵情,充分反映兵意,广泛集中兵智,不断实现官兵利益;各项工作要坚持“权为兵所用、情为兵所系、利为兵所谋”,从官兵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官兵诚心诚意办实事,做好事。

四、干部要模范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用科学发展观在树立正确政绩观上要做表率。

干部的政绩观,是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最高标准,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造福于人民的政绩观在军事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胡主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正确政绩观,即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利于解决官兵实际问题,是衡量和检验部队工作、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实践证明,只有做到了“三个有利于”,部队建设才能真正发展进步,才是真正的工作政绩。在实际工作中,干部只有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政绩来追求,才能认真负责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防止和坚决抵制一切违背战斗力生成和发展规律的思想行为。

强化“四种意识”,在实践中忠实履行新使命

侦察科

余正利

发展,一个当代中国叫得最响亮的关键词。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军委胡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兴军之策、强军之道。从我师实际出发,明确发展思路,选准工作的突破口,提高全面建设水平,实现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认清科学发展观对军队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贯彻落实到忠实履行新使命的各项工作中,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部队建设的深入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有各级的职责,各级有各级的要求。作为我们机关干部来讲,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也负有重大的责任。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改变落后,赶上先进的问题。从当前的实际看,尤其要在强化以下“四种意识”上下功夫。

(一)强化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参与部队建设的能动性创造性。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自主、自强的主人翁意识。机关干部作为机关和部队建设的主体,在部队的各项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队全面建设要想不断发展进步,离不开我们每名同志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强化主人翁意识,不断发挥参与部队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前,尤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完成本职工作与发挥聪明才智的关系。当前,少数同志在工作中,不是主动地去干工作,而是被动地接受任务,对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不是想方设法地完成,而是满足于一般性去应付。单靠首长指示干工作,部队建设不好,也建设不了。俗话说,没有土壤,泰山不能就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就其深。因此,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尽好职责的同时,还要积极为机关和部队建设开动脑筋、献技献策,为部队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好个人的聪明才智。二要处理好个人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单位的整体发展会带动个人的成长进步,同时个人的成长进步又会促进单位的整体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发展融于单位的整体发展之中,自觉以部队的发展方向为方向,紧紧围绕在师党委首长周围,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工作,实现个人与整体的同步发展。三要处理好实现个人愿望与牺牲奉献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最大限度地满足官兵实现个人的愿望。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军旅生涯中,每名同志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都有不同的个人愿望。面对个人愿望与组织安排出现的矛盾,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作为军人还是要强调牺牲奉献精神。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自觉牺牲奉献。

(二)强化尽责意识,自觉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我们所处的每个岗位,所做的每项工作,都与使命紧密相连,与打赢息息相关。只有每个同志都尽好职责、干好本职工作,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完成部队各项任务才能有可靠保证。然而现在一些同志在履职尽责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的觉得本职岗位单调枯燥、条件艰苦,总想换个舒适一点的工作;有的在职不尽责,工作不尽心;还有的工作满足于过得去,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等等。这些问题与使命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履行好使命,就应该从我做起,像杨业功那样坚持“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始终保持履职尽责的高度自觉性,以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勇挑重担的工作干劲,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一要知责思为。要有一种知责思为的精神、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尽好人人必尽之责,做好人人必做之事。每个同志都要强化积极进取精神,对任何工作都不等不靠,自觉想在先、干在前;强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保证质量,力求使每一项工作都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放心;强化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吃苦、乐于吃苦,在埋头实干中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二要知责思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志在一个岗位工作多年,过去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知识和才干都无多大长进,最终只能离开这个岗位;而有的人同处一个岗位,却一天一个样,一年大变样,让人刮目相看。西西玛,从一名对部队一无所知连汉语都不会说的的少数民族战士,经过几年的煅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三要知责思过。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不能思过的人,是履行不好职责的。大思想家韩非子说:“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经常的反省自己,不断地总结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知不足而奋进,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对办过的事作思考、“过电影”,以此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更好地干好本职工作。

(三)强化成才意识,努力成为部队建设发展的有用人才。部队建设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也为每个干部战士成才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如何成为部队建设有用的人才?我认为,首要的是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所有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尽职尽责,在推进部队建设中作贡献的,都是部队建设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人人皆可成才。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部队建设的实践,谁就能成为部队建设的有用人才。当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干部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天赋差,文化水平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缺乏成才的危机感、紧迫感,有的同志觉得在平凡的岗位上成才很难。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本职岗位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

篇6:做好结合文章 推进科学发展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最高人民法院网站 2011-07-11 09:16:00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窗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法院发出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在做好结合文章、推进科学发展上下工夫。

各级人民法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工作作风,深刻领会“结合”二字对于推进科学发展的沉甸甸的分量、深刻含义、重要意义。做好结合文章,推进科学发展,从本质上讲是要坚持正确的学风的问题,是要实现学有实效的问题。能否做好结合文章,体现着人民法院思想方法是不是科学、政治态度是不是坚定、工作态度是不是严肃认真,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各级人民法院要在认真、反复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领会讲话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以及法院自身的工作实际,把学习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与服务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面对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新要求,人民法院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为社会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的担子会更重,标准要求会更高。为此,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与大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变革是机遇,更是挑战。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法院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与坚持司法为民结合起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和其领导下的人民法院的人民性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为了人民、爱护人民、依靠人民的情怀。人民法院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过程中,要认真体会其深刻内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上一篇:金融服务营销能力提升下一篇:小学春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