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2024-04-18

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精选10篇)

篇1: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在“文革”的潜在写作中,较著名的小说主要有张扬的()等。

A.《九级浪》 B.《第二次握手》 C.《波动》 D.《火神交响曲》 2.《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曹荆华 B.梁倩 C.钟雨 D.柳泉 3.张贤亮有九部著名中篇小说的总标题是()。

A.《初吻》 B.《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 C.《绿化树》 D.《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4.在80年代戏剧舞台上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是()。

A.《车站》 B.<等待戈多》 C.《潘金莲》 D.《屋外有热流》 5.在冯骥才的市井民俗小说中,刻意表现民间文化中恶俗的小说是()。

A.《苏七块》 B.《酒婆》 C.《认牙》 D.《神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50年代,记叙朝鲜战争的小说作品主要有《英雄的故事》、《上甘岭》、《三千里江山》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A. 王愿坚 B. B-巴金 C.陆柱国 D.杨朔 7.《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是()。

A.邓拓 B.吴南星 C.吴晗 D.廖沫沙 8.预示着当代文学新走向的“三只报春的燕子”是()。

A.《曙光》 B.《班主任》 C.<伤痕》 D.《哥德巴赫猜想》 9.1985年崛起的“第五代导演”拍摄的探索影片主要有(A.陈凯歌的《黄土地》 B.张军钊的《-个和八个》 C.田壮壮的《猎场札撒》 D.郑洞天的《邻居》’ 10.韩少功“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A.<爸爸爸》 B.<诺日朗》 C.<女女女》 D.《归去来》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

12.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

13《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中,还有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苹,以及叛变革命的戴愉等。

14.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5.“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16.1957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1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予”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18.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19.1985年,韩少功的《文学的“根”》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

20.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21.蒋子龙于1979年发表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

22.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影响下,在小说创作申出觋一批以“文化化”为特征的系列作品,主要有陆文夫的《美食家》等“小巷人物志”系列等。

23.在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r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梁》、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24.“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25.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6.《林海雪原》与《红日》主要有什么异同? 答:(1)相同的是,都以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由被动而主动为故事内容,既塑造英雄形象,也塑造具有艺术个性的反面形象。(5分)(2)不同的是,《红日》主要表现正面战场上的大兵团作战,而<林海雪原》则集中描写解放军小分队的剿匪故事。<红日》以巨构性见长,《林海雪原》以传奇性取胜。(5分)27.“陈奂生系列”作品是如何描写中国农民命运变化的? 答:(1)作家对中国农民的命运采用一种“追踪式”描写方式,并将农民的命运与中国社会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中国的社会历史命运制约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另一方面,从农民的命运中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变化。(5分)(2)在《“漏斗户”主》中,主要描写农民的吃饭问题,从《陈奂生上城》到《陈奂生出国》,则反映中国农民在解决了吃住问题后的精神文化追求。因此,“陈奂生系列”作品也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命运史。(5分)28.《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答:(1)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6分)(2)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4分)五、分析趣(25分)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29.《“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19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三次冲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I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I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3分)(2)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7分)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抛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就是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艺术的真实,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性。尽管以赵树理的主观创作意图而言,还不至于达到这样的深度,他只是想反映农村现状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而已,而且从当时可能表达的方式来说,他也只能站在杨小四的所谓新生力量的一边,但从赵树理的艺术画廊里看,这篇作品分明是与描写农村“基层干部混入了党内坏人”的艺术精神一脉相承的,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连这点维护农民的立场都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来。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只能在当时非常严峻的环境下,以它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篇2: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一、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6*5=30分)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都有哪些?

答;

一、管理观念的区别

二、管理重心的转移

三、管理视野和内容上的区别

四、管理原则和方法上的区别

五、管理组织上的区别

2.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有什么样的优缺点?

答;

1、观察法:优点:有助于了解岗位比较客观的信息;能澄清某些疑问。缺点:分析者对工人造成压力;不适用于工作周期长的岗位。

2、面谈法;优点:可为岗位分析、绩效评估提供第一手信息。缺点:员工在面谈中可能夸大其工作任务和重要性;比较费时。

3、问卷调查法:优点: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内容有针对性;员工容易作答。缺点: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不能准确地描述他们的工作任务。

4、工作实践法:优点:直接了解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岗位的各方面要求。缺点: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或危害性的工作岗位。

5、典型事例法:优点:获得职务的静态信息和动态特点;行为被观察和衡量;确定行为的利益和作用;获得资料。缺点:耗费大量时间;难以对工作完整把握。

6、工作日志法:优点:信息可靠性高,所需费用少,容易掌握有关岗位的信息。缺点:使用范围小;整理信息工作量大;可能会产生信息失真。

3.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常用的人员供需预测方法有哪些?

答;1.复利公式法。

2.比例法。

3.全员劳动生产率估算法。

4.区域比较法。

4.试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和重要性。

答;通过考核,对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当的职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工作努力程度及工作业绩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一方面为薪酬调整、职务变更、人员培训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业绩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得到实现。

5.什么是职位评价(岗位评价)?常用的职位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职位评价是根据各职位对组织目标的贡献,通过专门的技术和程序对组织中的各个职位的评价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组织中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差异。常用的职位评价方法有

1、排列法

2、分类法

3、要素计点法

4、配对比较法。

6.有哪些标准可用来评价一次培训项目的效果?

答;

1、系统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标准化原则

4、能级对应原则

5、优化原则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2*15=30分)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为什么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所有管理者的共同责任?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把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

(2)引导新雇员进入组织(熟悉环境);

(3)培训新雇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4)提高每位新雇员的工作绩效;

(5)争取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6)解释公司政策和工作程序;

(7)控制劳动力成本;

(8)开发每位雇员的工作技能;

(9)创造并维持部门内雇员的士气;

(10)保护雇员的健康以及改善工作的物质环境。

现实中,企业的一时顺境并不代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具有长远目标和宽阔的胸襟,从企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好劳资关系,做好企业的和人才再造和培植接班人的工作。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战略就是联系企业整体战略和具体人才资源活动的一座桥梁。

2.目前很多组织当中薪制度普遍存在有哪些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薪酬体系才能做到兼顾公平和效率?

答;目前很多组织当中薪制度普遍存在问题如下;

(1)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存在干预。

(2)平均主义严重。

(3)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4)没有建立工作分析岗位鉴定制度,使企业在考核晋级和作业标准上无标准,难以有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

(5)福利设计缺乏弹性,职业福利性质异化。

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设计薪酬体系才能做到兼顾公平和效率

(一)增加政策供给,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与适当的薪酬激励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健全的增资机制

(四)不断推出多元化的符合中国特点的福利项目

(五)加强企业文化,使薪酬管理获得强有力支撑

三、案例分析题(20分)

1、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其考核方式怎样?

答;由案例不难看出,陈平将管理与考核混为一谈,缺乏考评意识,是一个极为不负责任的领导。这种考核方式,将极大地影响员工们的行为,其判定因素将诱导员工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关系对员工自身的提高、士气和生产效率是异常有害的。

2、这种考核方式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会产生什么的效果?

答;准确地评价潜力和评价业绩,对生产效率是极为关键的。构思不佳的或者未能正确实施的评价体系,实际上还会影响员工的业绩。绩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为获得一个更高的业绩水平而使用的手段。

3、请为陈平设计一套考核方案。

答;公司人力资源部召开直接主管研讨会,对陈平等考核者进行观察行为和评定的实践培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训:

1、培训者通过解释性的培训报告,减少像陈平这样的评估者的晕轮和宽厚错误。

2、对目标管理方法进行培训,使部门主管同员工一起建立目标,然后在如何达成目标方面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将考核者的角色由公断人转换成顾问和促进者。

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提高评估者的管理技巧,使其纠正错误和对员工的激励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

4、把“如何面谈”做为考核培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管理者的面谈技巧,以便安排员工个人的培训要求和发展计划。

最后,公司还有必要根据考核存在的问题经常进行培训。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优缺点?

答;团队激励有利于官僚体制对人性发展的制约,从而释放员工的潜在能量。团队激励还有利于合作,而个人激励有利于竞争,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是互为补充而不是排斥的。只有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合适的选择、搭配这两种激励方式,才能实现团队的绩效最大化。

2、应该采取何种激励措施才能如何留住“销售明星”式的员工?

篇3: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均有很高的要求。但是, 现有的课程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内容陈旧、考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等问题, 直接影响了专业培养质量, 企业也普遍反映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弱。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有必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性质、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原有考试路径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强化专业意识教育, 为学生适应实际岗位创造条件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由于对社会了解甚少, 无法正确判断未来就业前景, 片面地认为就业率低、收入低等。因此, 学校要通过专业意识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不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专业。可以通过成功毕业生的案例讲座、企业家进校座谈、客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学好专业知识,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使之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美国学者乌尔里奇 (Ulrich, 1997)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角色均作了较为系统的界定。首先, 他明确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归纳为四种类型, 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 、公司基础设施管理 (管理组织的机制架构) 、员工贡献管理 (管理员工的贡献程度) , 以及变革推动者 (管理转型和变化) ;其次, 他将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定位为同时还扮演四种角色, 即人事管理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及变革推动者。基于这些职能和角色的分析, 一些基本胜任特征, 如战略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辅导能力、善于激励他人、敏锐的洞察力及学习能力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学习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就必须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并能得到教师有意识的培养, 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能力上的准备。为此,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 其课程考试作为测定和检验教学质量, 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革课程考试路径, 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块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二者兼顾, 既注重传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 又能增进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技术技能的运用, 才能达到完成课程教学的目的。

1、实施全过程考试控制, 并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 考核改革的重点是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目标一致,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操作方式可以将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70%。过程性考核由平时考核和其中考核构成, 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 期中考核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则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低于60分的, 该课程总成绩为不及格, 总成绩为期末卷面的成绩, 不累加平时成绩与期中成绩。如果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高于60分的, 该课程总成绩按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计算累计之和;其次,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内容和学习上表现为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难度较大, 而要掌握本课程的精髓, 必须将课程的原理教学与实践应用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在“学习全过程”上下工夫, 特别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好“学生过程学习”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因此, 作为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考核方式, 也应体现这一教学要求, 突出其过程性控制与可接受性, 这就是考试改革要突出的重点。

2、创新考试形式, 增加综合实务技能测试环节。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中可以适度增加综合案例设计内容, 将本门课程学过的知识, 特别是与本课程且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 如“管理学”、“经济学原理”等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 应用在设计中。答辩中的提问可以涉及到以上多门课程的知识, 学生必须全面回答。同时, 也可以采用综合案例测试方式。该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在综合案例设计和选择中要特别注意对实际管理情景的模拟, 要考试对象置于问题、约束和矛盾之中, 让学生在案例中的背景、材料、数据之中, 能够系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进行管理决策。通过这种考试题型的设计和选用, 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具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及相互合作和沟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3、做好考试改革结果评估, 注重课程考试质量分析。

从教育测量学的观点来看, 只有合乎质量指标 (一般指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要求的考试, 才是合格考试, 才能正确评估教学质量、较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任何一个正式的考试都要报告考试质量指标, 可按照《考试质量分析》软件的程序录入数据, 就能得出整个考试的信息, 如总平均分、总标准差、总难度、区分度、信度等;也可以得出各道试题的信息, 包括每题的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题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另外, 通过考试质量分析, 还可以达到使教师逐渐树立明确的考试质量观, 改变以往不了解、也不重视考试质量的习惯。同时, 也为任课教师提供改进命题和改进教学的信息, 帮助教师掌握和提高命题的技巧。

4、采用半开放或开放考试形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 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 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为此, 建议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所属专业的不同采用半开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形式。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 半开卷和开卷考试形式的优劣亦如此。但只要做好过程管理, 这种开卷或者半开卷的形式对师生还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总结问题的能力, 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出题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步同.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方法的探讨[J].科教导刊, 2010.10.

[2]赖昭胜.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2.

篇4: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从第一次全国人力资源执业资格考试至今,已有几十万人参考,年龄分布跨度大。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来说,参考人员年龄到集中在20~35岁,其通过率为70%~80%,一直比较稳定。笔者认为,要想顺利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在复习时应把握以下准则。

一、了解题型设置及分数分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采取百分制标准化闭卷测试方式,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又分为职业道德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考试,其中第一部分职业道德共25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个人表现部分;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共100道题,单项选择60道,多项选择40道。这两部分的成绩分别按照10%和90%换算为最终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考试时间为90分钟。技能操作部分考试题型有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把握不同题型的考试目的

1.职业道德部分

主要是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要求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绳约束自身职业行为。特别是在个人表现题上不要随心所欲,回答要严谨。

2.选择题

这是标准化考试中最基本和最基础的题型,主要考察应考人员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单项选择题的命题视角主要集中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一些相近概念的掌握上。相近概念的内涵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外延也不容易区别,往往是比较好的出题素材,如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概念。

(2)多项选择题主要是从三方面命题:一是基本概念的外延;二是包含于一个命题中的并列属项,多见于一些并列的“性质”“方法”“特点”等;三是考察解决情境性问题的多种方法的掌握和选择能力。

3.简答题

主要考察人力资源管理各项活动的具体程序、方法、步骤等,以简单、准确、完整的方式回答问题要点,避免进行长篇论述。

4.计算题

命题视角主要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具备的基本计算能力,以及对各种数据处理和运算水平的高低,比较集中于招聘的选拔和评估、培训的效果评估和薪酬人工成本核算上。

5.案例分析题

主要考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需要考生解决的问题往往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热、难、疑点问题。不是孤立考核问题的本身,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程序、方法的操作与企业实际发生的案例结合起来。

6.方案设计题

检验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的基本内容,程序的制定、执行以及相关表格的设计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例如,设计招聘表的六个要素是核心,而每个要素中的具体项目是次要。所以,在设计方案或者是拟定模拟制度时,一定要结合书上的原理、原则、步骤。

三、熟记相关考点的理论原理

1. 人力资源规划涉及的四方面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涉及到工作说明书、企业定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费用四方面内容。例如: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可做方案设计题;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可做计算题;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可做案例分析题。

2.人员招聘与配置

人员招聘与配置主要涉及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和人力资源时间与空间配置两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中应掌握招聘渠道的选择、选拔人员的方法、面试的程序、招聘活动的评估等理论知识,在这里面基本每年都有技能操作试题。

3.培训与开发

培训与开发掌握的理论原理主要是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及培训方法的选择与制度的制定。例如,培训需求分析可出案例分析题,培训效果评估可出计算题,整个培训与开发的内容可以作为方案设计题。

4.绩效管理

重点掌握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特别是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还要掌握绩效管理考评方法及应用。这部分既可以出计算题也可以出案例分析题。

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里的理论原理较为复杂,特别是工作岗位设计部分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比较容易出案例分析、计算及方案设计题。

6.劳动关系

主要涉及的是劳动法的内容,例如集体合同、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等内容,易出案例分析题。

四、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1.案例分析题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或技能操作有直接的联系。案例分析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较难解决的工作问题;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策略,今后尽可能避免使其不再次发生的问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指导、借鉴作用,或引起人们思考、带来某些启示的问题。案例分析类试题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叙述,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考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企业管理中的“热点”“疑点”“焦点”或者是“难点”。

2.案例分析题的解答

(1)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的来龙去脉,可以采用5W2H的方法,即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WOW(如何做),HOW MUCH(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真正把握案例实情,分析出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考生应当进行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扮演,设身处地进入案例的情景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掌握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透过错综复杂的案情,“一进门”就抓住事件的关键、认清事物的本质。

(2)考生应当根据正确的判断,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或者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一,对已经解决的事件,考生应当对事件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即需要对“从事件的发生到问题的解决的全部过程”进行剖析;对“事件解决的途径,所运用的策略、方法、工具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事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考生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以展示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对尚未解决的事件,考生不但要解析事件,指出事件的问题所在,还要针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的推断和预测。要求提出计划或实施方案的试题,考生应根据题意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要求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试题,考生应依据所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阐明见解,提出对策建议。最后,阐述自己从本案例中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获得了什么样的教益;如何将这些经验、收获和体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好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撰写案例分析的答卷时,考生还应当注重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考虑问题思路的逻辑性和清晰性,文章层次结构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等。

篇5: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变革趋势一】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试会增加英语这一门测试?

【变革趋势二】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试教材会变动?

【变革趋势三】

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试需要一个等级一个等级考?

【变革趋势四】

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试不可以越级考试吗?

接到学员的诸多疑问,我一一回答。

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的文件,指明,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试需要加考英语,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试要改变教材,2014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考试需要从最低级开始考起。所以大家目前也不要太担心,只要你按照老师的培训要求,该上课的就上课,该做题的就做题,该练习的就练习,以不变应万变。

篇6: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奶制品:生产稳步发展产需缺口继续扩大

报告预测,未来10年,奶类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但进口量仍将较快增长。

中国是奶 业生产和 进口大国,奶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奶制品进口量居世界首位。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奶产量恢复好于预期,液态奶进口增长最明显。奶产量同比增长5.5%,全年奶制品进口数量、进口金额分别为181.26万吨( 折合原料 奶1188.40万吨)和64.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93.7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9%和23.6%。其中,中国进口奶粉92.34万吨(折合原料奶738.72万吨),同比增长8.1%,液态奶进口32.89万吨,同比增长68.9%。

未来10年,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推进,中国奶牛养殖进入关键转型期,规模化程度将继续较快提升。预计2024年,中国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将会达到65%,比2014年提高20个百分点。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将直接推动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展望期间,中国每头奶牛年产奶量将提高0.9吨,2024年达到6.5吨。

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升,中国奶类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为4397万吨,2024年达到4760万吨,展望期内平均增速为2.0%左右。受环境保护因素和资源短缺的制约,展望期间奶牛存栏数量的增长有限。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发展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推进,奶制品消费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含乳饮料、冰淇淋、蛋糕等食品中奶制品消费量)继续增加,2024年或将达到39.56公斤,年均增速为2.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46.30公斤,年均增速为1.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7.60公斤,年均增速2.3%。预计2020年奶制品国内总消费为5661万吨,2024年为6303万吨,展望期内年均增速为2.3%。

长期看,奶制品进口量总体仍将继续增加。在2013年和2014年度所谓的“奶荒”、国际市场低价等多重因素刺激下,近两年奶制品进口大幅增加,乳品加工企业积压严重。预计2015年奶粉进口量将有所下降,奶制品进口总量略降。但由于国内供需缺口长期存在,且呈明显扩大趋势,长期看奶制品进口量总体上仍将继续增加,鲜奶将是增长最快的奶制品。预计到2020年,中国奶制品进口总量(折合原料奶)达1304万吨,2024年达1603万吨,比2014增长34.9%。展望期间,奶制品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3.0% ,明显小于过去10年年均15.5%的增幅。

未来的奶制品市场发展仍然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未来10年,中国生育政策如何调整将直接影响新生婴儿数量,欧盟生产配额制取消可能改变世界奶制品供应格局,中国-澳大利亚新自由贸易协定、俄罗斯进口禁令取消等因素都影响未来奶制品市场。

猪肉:消费增速放缓供需趋于平稳

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比重将从2014年的66.4%降至2024年的64.9%,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将成为生猪养殖的主导,到2024年其出栏比重将会达到60%以上。

报告预测,未来10年猪肉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3%和0.8%。2015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预计分别较上年增长1.0%和0.4%,分别为5760万吨和41.87公斤/人/年。预计2024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将分别达到6510万吨和45.24公斤/人/年。其中,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从2015年的20.19公斤增至2024年的22.00公斤,年均增1.0%,低于2012~2014年均4.2%的增速。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分别从2015年的16.32公斤和23.23公斤增至2024年的17.92公斤和24.30公斤 , 年均增速 分别为1.1% 和0.5%;未来10年加工猪肉消费量预计年均增速3.3%,从2015年的990万吨增至2024年的1340万吨。

报告认为,尽管2015年下半年生猪供需面将显著改善,猪价总体将呈现涨势,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供需偏紧,但鉴于消费处于稳定状态,整体价格涨幅不会太大,全年生猪养殖将处于小幅盈利水平。从长期来看,活猪和猪肉价格总体将震荡上行。未来10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将在震荡中上涨,受规模化水平提高的影响,波动幅度将会显著减缓。

国际贸易方面,猪肉仍将保持一定进口量,出口则稳步增加。展望前期,进口量不会出现大幅增加。短期来看,2015年猪肉进口量有望稳中有增,进口量将在59万吨左右。长期来看,受产能增速放缓影响,2019年以后猪肉进口量将保持在80万吨以上,2024年在100万吨左右,净进口量将由2014年的34万吨提高至2024年70万吨左右;出口方面,猪肉出口量将稳中有增。受俄罗斯开始重新从中国进口猪肉影响,未来猪肉出口量(含活猪折算猪肉出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将保持在20万吨以上,2024年预计在30万吨左右。

禽肉:规模化生产发力市场保持供需平衡

报告预测,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禽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将是产业健康发展和适应以需求为导向新形势的重要保障。未来10年,中国禽肉生产和消费增速都将逐渐放缓,进口平稳,禽肉市场将继续保持供需平衡格局。

近年来,受生产成本高企、居民总体消费平淡等因素影响,中国禽肉产业进入调整期。产量连续两年出现下降,预计近期保持基本稳定,远期将恢复增长态势。考虑到近5年全产业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未来生产继续快速扩张的可能性降低。土地、水、饲料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企也给产业扩张带来约束。报告认为,未来10年禽肉产量年均增速将下降为1.9%,比过去10年降低1.5个百分点。

未来10年,禽肉产业生产方式将加快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中国出栏2000只以上及1万只以上的肉鸡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5.6%和71.9%,超过100万只的大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比例达到12%。未来,肉鸡养殖的规模化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将涌现出更多的肉鸡自养自宰一体化龙头企业。

高附加值的禽产品生产将会增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禽肉深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未来肉禽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化发展,开发多种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发展,禽肉消费将继续增加。长远看,新增城镇化人口和农村居民都是禽肉消费增加的主要潜力。从消费结构看,未来冰鲜禽和加工制品将会成为消费的主流产品。但受制于食物消费需求多元化,禽肉消费增速会受到制约,未来10年中国禽肉消费超过猪肉的可能性不大。总的看,未来10年禽肉消费稳步增加,2024年人均占有量有望达到14.6公斤,年均增长1.3%,比过去10年的年均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

未来10年,中国禽肉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目前中国禽肉贸易量仅为50万吨左右,占全球禽肉贸易量的比重不足5%。未来10年,预计中国的禽肉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到2024年进口规模将保持在60万吨以内,出口有扩大的可能,特别是对中亚地区的出口量会小幅增加。

牛羊肉:消费继续增长供需总体偏紧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中国牛羊肉消费人群和消费量均增加,消费整体处于稳步增长态势。但受饲养周期、生产成本、发展方式转型和疫病多发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牛羊肉供给偏紧的趋势将继续存在。

未来,牛羊肉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牛羊肉生产将稳步增长。在市场价格和国家扶持政策的拉动下,牛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将大幅提高,预计2015年牛羊肉产量较2014年分别增 长3.1% 和3.7%;2020年牛羊肉产量分别为784万吨和509万吨;2024年牛肉产量达828万吨左右,年均增长1.9%;羊肉产量达548万吨左右,年均增长2.5%。

预计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速放缓。考虑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消费习惯、肉类价格等因素,预计未来中国牛羊肉消费继续增加,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消费呈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牛肉、羊肉消费量分别为823万吨和537万吨,2024年分别为877万吨和577万吨,比2014年分别增长22.3%和26.8%。

牛羊肉消费量虽有增加,但预计增速逐年放缓。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选择多元化,预期牛羊肉消费增速将下降。预计未来10年中国牛羊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和2.4%,均低于过去10年。

中国牛羊肉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未来10年,考虑我国国内牛羊产业发展速度和国际市场供给能力,预计到2024年中国牛肉供需缺口在50万吨左右,羊肉供需缺口在30万吨左右。未来牛肉进口呈继续增加趋势,羊肉进口稳定。

报告指出,未来10年,牛羊肉仍将处于供给偏紧状态,受此影响,牛羊肉价格将高位运行,不排除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涨幅趋缓。另外,牛羊肉供需水平还受疫情、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政策等影响,国内阶段性、区域性供需不平衡。

禽蛋:产量增速放缓消费稳步增长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禽蛋生产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产量稳步增加,增速有所放缓,禽蛋消费稳步增长,价格波动上涨,进出口贸易基本稳定;成本波动、政策变化、科技创新进程、风险规避手段等不确定性依旧存在。

过去30年,中国禽蛋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产量年均增长率达6.5%。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禽蛋生产国,占世界禽蛋产量的40%左右。2014年全国禽蛋产量2894.0万吨,同比增长0.6%,为近5年来较低增速。据测算,2014年禽蛋总 消费量2880.0万吨,同比增长1.0%。由于国际蛋价上涨,2014年中国禽蛋出口快速增长,禽蛋出口量94582.7吨,同比增长1.4%;全年禽蛋贸易顺差达到1.89亿美元,同比增长7.8%。

未来10年,受益于家禽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中国禽蛋产量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但受环境保护、市场发展等因素制约,小规模养殖户加速退出,蛋鸡养殖规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禽蛋产量增速将放缓。预计2015年 , 禽蛋产量 同比增长0.9% ,到2024年达3210.6万吨,展望期内年均增速1.0%,相比过去10年年均增速略有放缓。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禽蛋消费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15年禽蛋总消费为2906.5万吨,同比增长0.9%,2024年为3195.8万吨,展望期内年均增速1.0%。其中,禽蛋加工消费515.7万吨,年均增速1.5%,显著高于总消费增速。人均消费量缓慢增长,城乡差距依旧明显。展望期内,城乡居民人均禽蛋消费量年均增长0.7%,增长缓慢,到2024年达到17.1公斤/人;其中,城镇居民年人均禽蛋消费量达到19.7公斤,农村居民人均禽蛋消费量达到12.5公斤,城乡间差距依旧明显。

禽蛋贸易 继续保持 顺差格局。出口量10万吨左右,出口市场仍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

报告指出,家禽生产资源环境、相关产业政策、科技水平、家禽饲养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影响禽蛋产业发展。

饲料:“饱和式增长”成为市场主基调

中国饲料工业已跨过快速增长期,进入成熟期,“饱和式增长”或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饲料市场的主基调。

饲料是人饲养的所有动物的食物总称,按营养成分可以分为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等。饲料工业是支撑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供应的民生产业。

未来,中国饲料产量将缓慢增长。预 计2015年为19835万吨,2020年增至21430万吨,2024年达22706万吨,展望期间年均增长率预计为1.5%,显著低于过去10年7.3%的年均增速。预计中国饲料工业总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是配合饲料,展望期末将达到19559万吨,约占饲料工业总产量的86.1%,年均增幅为1.7%。反刍动物饲料和水产饲料优势将突显,2024年产量预计将增长至1286万吨和2416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4.9% 和2.6% ,明显高于猪饲料、肉禽饲料和蛋禽饲料同期的发展速度。

中国饲料消费将稳步增长。2015年中国工业化饲料总使用量预计为19679万吨,较2014年增长1.3%,2020年将达到21094万吨,2024年总使用量预计将增至22905万吨,较基期增长19.7%。中国饲料总需求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仅为1.7%,与过去10年6.6%的年均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饲料转化率的提高以及畜牧饲养结构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饲料消耗;同时,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中国工业化饲料结余量在展望期间总体呈上升态势。

中国饲料产品价格将温和上涨。未来10年,受资源约束、人工成本、物价水平等支撑上涨因素影响,中国饲料产品成本持续上涨可能性较大。预计2015年国内育肥猪、肉鸡和蛋鸡配合饲料的市场平均价格将分别达到每公斤3.27元、3.36元和3.09元;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每公斤3.50元、3.55元和3.28元,2024年将进一步上涨至每公斤3.60元、3.73元和3.43元,较基期涨幅分别为11.1%、12.0%和12.0%。

篇7:寄给2024的时光信笺

同时在这精彩纷呈的6天中,宏华数码·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也收获了业界翘楚的诸多肯定与认可。如中国金顶奖设计师李小燕所说:“相比上届,成熟了许多。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我们的时尚教育水平在不断进步。无论院校毕业设计发布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色,把艺术与实用进行结合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十佳设计师施杰同样表示道:“今年的大学生时装周相比去年有较大的进步,很多学校的学生设计作品能够将文化与艺术、大气与刚柔相结合。虽然一些东西的表达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创意点具有启发意义。”确实,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举行不仅为学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各具特色和不同优势的时装院校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的机会。

当然,在这汇聚着海内外24所高等艺术院校,730余位应届毕业生参与的发布会中,我们真实的感受到青春的张扬、创意的无限、正能量的聚集。宏华数码·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未来由我引领!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无限》:在“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艺术思想下,年轻的我们从不曾停止对心中藏匿的火种的无限追寻。无限的可能性将被发掘,我们便是自由的代言。

东北电力大学

艺术学院

《华尚无极》:华夏文明是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现代服饰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艺术领域文化交融的结晶。无极多元、炫酷华彩彰显着现代服饰文化的内涵精髓,演绎着当今的流行时尚。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自主品牌》:作为新锐设计力量的我们,从运动时尚,人体曲线,结构分解,传统创新,人生哲学,生活理念等多个领域汲取灵感,展开设计,诠释我们的时装以及时装艺术。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

《袍·基因》:通过对面料、表现手法、廓型等不同视角解读,寻求传统袍文化与时尚的有机碰撞,将民族传统“袍”元素进行全新演绎。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

《时无尚界》:无时不尚,时无上界。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大肆》:

由感及见,一思一索,肆手肆志;

自火而花,一行一纫,肆通肆芳;

前居后成,一潮一幕,肆筵肆献。

江汉大学

设计学院

《衣·度——对话自然》:既是一场艺术与市场、自然与工业化的多维度对话,也是一场服装设计者站在探索和实验的角度下寻觅“时尚”风格的对话。

河北美术学院

服装学院

《微设计》:摒弃大创意的浮夸,创造或妖娆、或妩媚、或端庄、或自然、或优雅的近生活时尚设计。

中华女子学院

艺术学院

《慢设计,慢时尚》:慢是一种沉淀;慢是一种反思;慢是一种责任。

而沉淀可以让设计添一笔人类古老而多元的文化韵味;反思可以让设计探索人类、自然与社会的共生或是从女性的视角触摸女性、艺术和设计的脉动。

慢是设计对时尚的重新定义。

浙江科技学院

服装学院

《I Watch——我思》:从我们好奇的双眸望去,这将是一场奇幻的旅行。因为视,所以思。

厦门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14·溢思》:灵感与精致相契,时尚与成衣相融,“道法术器”的智慧从构思到实现贯穿始终。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江南印象》:诱人的东吴饕餮大餐+叙事意境的清风莲韵;诡异的生化科特+顽皮的几何大爆炸。传统与未来的和谐与冲突,渗透其中。

法国ESMOD

高级时装艺术学院(北京)

《BEST OF》:魔幻的风,撩开尘封的大门,神秘的百宝箱,轻轻开启,五彩斑斓的奇珍异宝倾箱而出,扑面而来……呈现中西融合的时尚艺术之美。

西安工程大学

艺术工程学院

《合》:半坡纹样、陕北剪纸、民俗图案、布堆绣、毛线绣、丝带绣、兵马俑、大雁塔……浓郁的传统民俗唤起了我们对文化传承新的认知,触发设计思路新的体验,呈现富有想象力的设计之美。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

艺术与工程学院

《未 WE UP》:未是不曾;未是没有;未是未来;未是未及;未是……

未 WE UP是在未知状态下的无尽探索;未 WE UP是在可持续框架下的无限扩展。

四川美术学院

《绿色&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与主流方向,绿色设计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抓手。

湖北美术学院

《宽·度》:宽度并不是限制我们思维的界限,而是一种在自由生活中的“思想”;宽度并不是“距离”的代名词,而是心灵维度中的“态度”。

江西服装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

《新·设汇》:在设计中体味新科技带来的惊喜,在过程中体味新理念带来的变化。

华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

《融》:现代服饰设计与传统服饰文化相融合;东方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相贯通;岭南服饰文化与时尚流行文化相交汇。

大连工业大学

服装学院

《出色》:出格与珏色。

武汉纺织大学

服裝学院

《点·触》:在多点触摸的科技新时代,点击中西历史,感触多元文化,借助视觉冲击感强的色彩,透过细节中的点点滴滴,验证我们的流行新主张,全新诠释“自我”时尚态度。

广州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篇8: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喷丸成形是一种借助高速弹丸流撞击金属构件表面, 使构件产生变形的金属成形方法, 喷丸成形是一种无模成形工艺, 它是50 年代初伴随飞机整体壁板的应用, 在喷丸强化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方法, 它是飞机制造中成形整体壁板和整体厚蒙皮零件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外大量飞机机翼下蒙皮成形中都采用了该种工艺, 如B747, A380, ARJ21 - 700 飞机等。

零构件的抗疲劳特性研究通常通过试验或分析来完成。为研究某种工艺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通常规划成组对比试验, 在相同的应力水平下进行试验, 将试验得到的疲劳寿命结果进行数理统计, 进行F检验、t或t’检验其方差、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然后进行区间估计得到某一置信度下的试件中值疲劳寿命性能变化率。

结构细节疲劳额定值 (以下简称DFR) 为应力比R=0.06 时, 结构能够承受105 次循环 (95% 的置信度, 95% 的可靠度) 时所对应的最大应力值。由于该值是结构细节本身固有的疲劳性能特征值, 与使用的载荷无关, 工程上常用该值来表征零构件的抗疲劳特性。为研究2024HDT - T351 铝合金板材在喷丸成形工艺下的抗疲劳特性, 规划了DFR对比试验,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疲劳试验件

根据某型飞机外翼下壁板结构细节及其喷丸成形情况, 不同于传统的试验件, 设计了一种创新的不传载紧固件结构单细节DFR值疲劳试验件, 如图1 所示。

选取喷丸成形两种直径的大弹丸:3.18mm (渗碳钢丸) 和4.8mm (渗碳钢丸) 。选取两种喷丸气压:P1和P2。采用双面对喷喷丸成形, 覆盖率取自某型飞机外翼下蒙皮。变化喷丸成形大弹丸的直径和喷丸气压, 规划了4 组喷丸成形试验件, 同时为了能进行了对比, 规划了原始状态基准组, 共5 组试验件, 每组10 件, 试验件除了喷丸成形参数不一致外, 其他完全一致, 详细试验件分组详见表1。

结构细节DFR确定方法

试验确定结构细节DFR方法

在某一应力水平下作n个试验件, 按照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原理, 具有95% 置信度和95% 可靠度的疲劳寿命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为双参数威布尔分布中相应于37% 存活率的特征寿命的点估计值;ST为尺寸系数;SC为置信系数;SR为可靠度系数;n为试样总数目;m为完全寿命试样数, 当试验结果都是完全寿命时, m=n;a为威布尔分布的斜率参量, 取α =4 ;Ni为第i个试样的试验寿命。

要刚好试验得到N95/95 等于105 次循环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使用标准S - N曲线方法来确定结构的DFR值, 具体方法如下:

如果在任意应力水平 (σm0, R) 下做一组试验, 求出其双95% 寿命N95/95, 然后按下式求出该结构的DFR值:

式中:σm0为材料常数, 对于铝合金, σm0=310MPa;S为材料常数, 对于铝合金, S=2.0;R为试验应力应力比;σmax为试验应力水平的最大应力。

DFR理论计算方法

有不传载紧固件结构细节DFR计算公式:

DFR=DFRbase×A×B×C×D×E×U×RC (5)

式中:DFRbase为具有数百个相似细节结构件允许使用的最小DFR值的基准值;A为孔填充系数;B为合金和表面处理系数;C为埋头深度系数;D为材料叠层系数;E为螺栓夹紧系数;U为凸台有效系数;RC为构件疲劳额定系数。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试验件典型破坏特征如图2 所示, 从紧固件孔处起裂, 断面穿过紧固件孔。

采用肖维娜准则对异常数据进行取舍, 通过对5 组数据处理分析, 得到试验结果汇总分析表, 如表2 所示。

从表2 可以看出, 四组喷丸成形试验件的DFR值较基准组高, 经过大弹丸喷丸成形后疲劳性能提高5% 至10%。而从参考文献可以看出, 喷丸强化工艺对疲劳性能的提高10% 以上, 可知大弹丸喷丸成形对疲劳性能的提高不如喷丸强化, 可能是由于喷丸成形只要求零构件达到目标外形, 覆盖率较低的原因。

原始状态基准组DFR理论值计算

基准组DFR理论值按有不传载紧固件结构细节计算:

DFRbase=1 3 0×2.8/3.1 5=1 1 5.5 6 (d/B=7.94/40=0.198, Ktg=3.15) ;A=0.93 (高锁, 干涉) ;B=1.0 (按2024, 机加) ;C=1 (TC=0.135×25.4=3.429, t=1) ;D=0.93 (叠层/d=20/7.9375=2.52) ;E=1.05 (钛合金抗拉型100°沉头高锁螺栓) ;U=1;Rc=1.44 (nd=1) 。

对比原始状态基准组试验得到的DFR可以看出, 原始状态基准组DFR理论值比试验值略低, 计算方法保守。

结语

通过对2024HDT - T351 铝合金板材大弹丸喷丸成形的疲劳特性研究, 根据数据分析及对比, 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试验在相同试验件外形尺寸下进行试验, 原始状态基准组的DFR值最小, 经大弹丸喷丸成形后, 试验件疲劳性能略高于原始组, 性能提高5% 至10%;

篇9: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5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召开《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5-2024):攀登效率高地》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刘培林主持会议,陈昌盛、许伟、王金照、刘涛、吕刚、许召元、何建武等参加了会议研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致辞并介绍了研究的主要观点。本书是课题组系列研究的第三辑,围绕国民经济总体情况、需求面、供给面、产业、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资源环境等主题,在分析具有中长期意义的新趋势、新特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了前两辑研究中的未来十年增长前景预测,并对2015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同时对各相关领域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课题组的研究认为,近五年来出现的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是规律使然。今明两年很可能是中高速增长的触底期,需要缓冲性宏观政策与效率导向改革措施的协同配合,加快实现转型再平衡,为全面持续提升要素生产率,扫除体制机制障碍。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触底的一个关键变量是高投资触底。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相继落地。如果房地产投资能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望成功触底。

该丛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篇10:2024工商管理人力资源考试题范文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热膨胀系数小以及耐高温性及耐磨性良好等优点,现已作为轻量化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1,2,3]。目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有粉末冶金、挤压铸造、喷射共沉积和搅拌铸造等方法[4]。搅拌铸造法具有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生产率高等特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搅拌铸造是实现批量制备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较为理想的工艺。但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铸坯,基体合金晶粒组织粗大、成分偏析严重、陶瓷颗粒与基体之间容易发生有害界面反应而弱化界面结合强度,并且搅拌过程中因卷入大量气体而产生较高的气孔率[5]。因此,采用搅拌铸造法批量制备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真实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示, 需要进一步探索。塑性成形是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的重要成形技术,如热挤压、轧制、锻造,可以明显改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目前有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塑性变形行为的报道甚多,但主要集中于对喷射沉积法、挤压铸造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而有关搅拌铸造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后续塑性变形的研究报道不多。L. Ceschini等[6,7]研究了锻造变形 (变形率为1∶3) 对搅拌铸造20%(体积分数)Al2O3p/2618铝基复合材料及23%(体积分数)Al2O3p/6063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经锻造变形后,SiC颗粒分散均匀性及颗粒尺寸没有发生变化。ümit Cöcen等[8]研究了热挤压变形对不同体积分数的SiC颗粒增强Al-5%Si-0.2%Mg铝基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影响,指出热挤压变形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Sudarshan等[9]研究了热挤压变形对SiCp/A356铝基复合材料及SiCp/8090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论与ümit Cöcen等的研究结果相似。X. J. Wang等[10]研究了热挤压变形(挤压比为12∶1)对SiCp/AZ91镁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认为材料经挤压比为12∶1的热挤压变形后,颗粒分布均匀性显著提高,且部分颗粒发生破碎。可见,目前对搅拌铸造复合材料的后续塑性变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热挤压及锻造变形。

本实验采用搅拌铸造技术制备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铸锭,并对其进行后续的热挤压及轧制变形,成功制备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薄板;通过金相观察(OM)、扫描电镜(SEM)、力学测试及数学统计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铸锭在后续的塑性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变化,旨在为该类复合材料的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1 实验

采用自行设计的搅拌设备制备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坯锭。基体合金2024铝合金的化学成分见表1(质量分数/%),SiC颗粒加入量约为10%(质量分数),颗粒尺寸为10~15μm。为了有效改善SiC颗粒与铝合金熔体之间的润湿性,首先对SiC颗粒进行预处理,将SiC颗粒倒入盛有K2ZrF6溶液的容器中,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加热烘干。基体2024铝合金在电阻炉中加热熔化,随后用高纯氩气对熔体进行精炼并除渣。当熔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边搅拌边加入处理过的SiC颗粒。采用金属模浇注成型。

复合材料铸坯直径为165mm,高为300mm。将圆柱锭坯机加工为Ф160mm的锭坯,然后在1250T卧式挤压机上进行热挤压,挤压温度为450℃,挤压比为17.3∶1,所得热挤压板截面尺寸为120mm×10mm,最后将热挤压复合材料板材轧制至厚度为2mm的薄板,轧制温度为460℃,道次间保温20min,道次压下量为15%。

采用WDW-E2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室温拉伸实验,初始拉伸速率为0.5mm/min。采用Leitz-MM6卧式金相显微镜、JSM-6700F型扫描电镜及FEI-Quanta型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断口;基于阿基米德原理测试材料的密度。

为了研究塑性变形对SiC颗粒在基体合金中分布的影响,采用样方法(The quadrat method)分析热挤压态及轧制态下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中的SiC颗粒分布状况。基于样方法的原理,SiC颗粒在基体合金中的均匀分布程度可以通过式(1)进行描述:

undefined

undefined

式中:q为样方法中所研究的总正方形网格数,Nqi为第i个正方形网格的SiC颗粒数,undefined为平均每个网格的SiC颗粒数,σ为标准方差。β值越大,则SiC颗粒在合金基体中的团聚程度越大。样方法大致如下:①在热挤压态及轧制态下的SEM显微组织照片(100×)中建立36个等大小的正方形网格(如图1所示),计算每个网格中的SiC颗粒数Nqi,为了减少边界误差,与正方形网格左边线和底边线相接触的SiC颗粒归纳为该网格内的颗粒;②根据式(2)计算出标准差σ,然后代入式(1)求解β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学显微组织

图2为SiCp/2024复合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晶粒组织。由图2可看出,铸态复合材料的基体合金组织由晶粒粒径为80~100μm的等轴晶组成,粗大的晶界第二相呈非连续状分布。此外,在锭坯内部还明显观察到一些尺寸不等的孔洞缺陷,且SiC颗粒团聚处尤为明显。材料经挤压比为17.3∶1的热挤压及总变形量为80%的轧制变形后,基体合金的晶粒发生拉长、扭转、破碎,最终轧制态复合材料基体合金的晶粒粒径为30~40μm,组织更为致密。

2.2 SEM显微组织

图3为铸态SiCp/2024复合材料的SEM显微组织及SiC/Al界面电子探针线扫描结果。由图3(a)可明显看出,SiC颗粒宏观尺度上较均匀地分布于合金基体中,大部分SiC颗粒沿晶界分布,少数分布于晶内(见图3(b))。复合材料熔体从高温冷却过程中,随着ɑ-Al树枝晶的生长,SiC颗粒被推至晶界处,最后导致大部分SiC颗粒沿晶界分布或团聚于凝固区域。只有少数的SiC颗粒在熔体中起到非自发生核质点的作用,在凝固过程中作为α-Al枝晶的形核质点,而呈晶内分布特征[11]。SiC/Al界面电子探针线扫描结果(见图3(c))表明,Mg原子浓度在SiC/Al界面处较大。这表明Mg原子在凝固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向SiC/Al界面扩散而导致成分偏析。研究表明[12,13],Mg原子的界面扩散有可能通过以下反应而产生:

SiO2 +2Al2O3+2Mg →2MgAl2O4+Si

其中的反应剂SiO2主要来自SiC颗粒表层。由此可见,由于生成的MgAl2O4消耗了一定量的Mg,而这些Mg不能参与基体合金的热处理强化作用,因此要保证热处理的强化效果,基体合金需选择偏高的Mg含量。

图4为热挤压态SiCp/2024复合材料的SEM显微组织。由图4(a)和图4(b)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经高温热挤压后,粗大的铸态晶界第二相明显发生破碎并沿挤压方向流线排列,材料内部孔洞明显消除,组织致密;SiC颗粒在基体中分布的均匀性显著提高,团聚现象也明显减少,并且沿挤压方向的分布呈明显的带状组织特征。这是由于挤压时在较大的径向压应力作用下, 基体粒子被伸长, 而分布在边界上的增强体颗粒随基体金属做相应的塑性流动, 并适当调整自己的方位, 以利于塑性变形。这就造成增强体长轴趋于平行挤压方向,见图4(c)。

热挤压过程中,在巨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基体金属主要沿挤压棒纵向方向发生塑性流动。在纵断面上,轴心附近的网格由原来的正方形变为近似的长方形,说明此处金属主要发生了与挤压方向一致的延伸变形;而外层的网格则变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说明除了延伸变形外,还发生了一定的剪切变形,且剪切变形的程度由外向内逐渐减小。这种变形的不均匀性必然导致挤压板材各部分材料流动的不均匀,靠近挤压模中心位置区域的流动速度明显高于偏离中心位置较远的区域[14]。热挤压变形前,SiC颗粒随机地分布于合金基体中。热挤压过程中,复合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作用及状态,基体金属沿热挤压方向发生塑性流动。由于金属的流动具有不均匀特征,不规则的SiC颗粒则在其长轴方向上存在流动速度梯度,从而使颗粒产生一个使其转动的力矩。随着热挤压过程的进行,SiC颗粒随着基体的流动作出相应的转动,最终导致其长轴方向平行于热挤压方向。

图5为轧制态SiCp/2024复合材料的SEM显微组织。由图5可看出, 热挤压板材经总变形量为80%的轧制变形后,热挤压过程中形成的SiC颗粒条带间距逐渐变窄, 即SiC颗粒富集层与SiC颗粒较少层之间的层状组织间距减小, SiC颗粒分布趋于均匀。轧制对挤压过程形成的SiC颗粒的不均匀分布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轧制并不能完全改变挤压时形成的SiC颗粒的条带状组织。图5(c)为图5(b)更高倍数下的SEM显微组织,可以看出大SiC颗粒周围存在平均粒度为3~4μm的小SiC颗粒,且较均匀地分布于合金基体中。轧制变形是强烈的一向压缩、两相延伸过程。基体合金发生塑性流动,当局部的应力超过颗粒的极限断裂强度时,刚性的SiC颗粒在巨大的轧制力和剪切力作用下发生破碎。

2.3 数学统计

图6为塑性变形过程中SiC颗粒团聚概率值β的变化情况。由图6可见,铸态SiCp/2024复合材料的颗粒团聚概率值β=0.92;复合材料铸坯经热挤压变形后,颗粒团聚概率值β=0.78;热挤压板材经进一步的轧制变形后,颗粒团聚概率值β=0.32。由此可知,铸态SiCp/2024复合材料经后续的塑性变形后,颗粒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提高。

图7为塑性变形过程中SiC颗粒粒径的变化情况。由图7可以看出,复合材料铸坯经塑性热变形后,SiC颗粒发生破碎,尤以经过轧制变形后的颗粒破碎最为明显。实验所用SiC颗粒为机械破碎所制备,颗粒带有明显的尖角(见图2(b));铸态SiCp/2024复合材料经热挤压后,SiC颗粒在三向压应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当局部的应力超过SiC颗粒的极限断裂强度时,颗粒表面产生裂纹,甚至发生破碎(见图5(c));热挤压板材经进一步的大变形量轧制变形时,巨大的轧制力使尺寸较大的颗粒发生破碎,同时,热挤压过程中形成的颗粒表面裂纹也加剧了SiC颗粒的破碎。

2.4 密度与气孔率

表2为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的密度及气孔率。由表2可以看出,铸态SiC/2024复合材料的密度明显低于理论密度,气孔率为3.83%(体积分数)。该复合材料经挤压比为17.3∶1热挤压变形后,材料的密度明显接近理论密度,气孔率为1.31%(体积分数)。复合材料挤压板材经进一步的轧制变形后,其密度略低于理论密度。由此可见,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铸坯经后续塑性加工后,材料组织明显致密。搅拌铸造复合材料铸坯高温热变形可以分为2个过程,即致密化过程和塑性变形过程[15]。致密化过程中,巨大的变形力致使铸态组织中的显微孔洞、SiC/Al界面之间的孔隙发生压缩变形、破裂,基体合金挤入孔隙;在塑性变形区,显微孔洞及孔隙同时受到静水压力和剪切应力的作用,静水压力使孔洞压缩,剪切变形作用使孔隙拉长和闭合而使材料致密。

2.5 力学性能及断口分析

表3为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室温力学性能。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热挤压和轧制变形处理后,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薄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σb =460MPa、σ0.2=400MPa、δ=4%,与铸态材料相比,分别增加了275%、325%、3.2%。这说明后续塑性加工处理可以极大地改善搅拌铸造铝基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强度及延塑性。

图8为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的拉伸断口形貌。由图8可以看出,SiCp/2024复合材料主要的断裂机制为合金基体的延性断裂、SiC颗粒断裂及SiC/Al界面脱粘。铸态复合材料断口中韧窝较少,SiC颗粒拔出现象较为普遍。复合材料经热挤压后,断口由较多的细小韧窝组成,SiC颗粒主要呈断裂特征,SiC/Al界面脱粘现象较少。轧制态复合材料断口形貌与热挤压态复合材料断口形貌较相似,增强体颗粒的失效形式以SiC颗粒断裂为主。由此可见,热变形有利于改善SiC颗粒与基体合金的界面结合。

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经热挤压及轧制变形后,拉伸强度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材料经挤压比为17.3∶1的热挤压变形及总变形量为80%的轧制变形后,晶粒粒径由铸态下的80~100μm细化至30~40μm而引起的细晶强化作用;②热变形过程中,由于基体金属流动性好,能够充填到大的SiC颗粒破碎形成的间隙中,减小或消除材料内部存在的孔洞缺陷,孔隙率由3.83%降至0.89%,材料致密度显著提高;③数学统计表明,经塑性变形后,SiC颗粒分布趋于均匀,将明显减少因SiC颗粒团聚而引起的应力集中;④热变形有利于改善SiC颗粒与基体合金界面结合,SiC颗粒通过界面的载荷传递更能有效地分担基体的部分载荷;⑤由于SiC颗粒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及弹性模量的差异,在温度变化或热变形时,因热错配或模量错配而在界面附近的基体上带来较高的微区应力集中,并生成许多位错,从而产生位错强化[16]。

3 结论

(1)利用搅拌铸造技术制备SiCp/2024复合材料。铸坯主要由粒径为80~100μm的等轴晶组成,粗大的晶界第二相呈非连续状分布,大部分SiC颗粒沿晶界分布,少数分布于晶内。

(2)热挤压变形后,晶粒沿挤压方向被拉长,SiC颗粒及破碎的第二相沿挤压方向呈流线分布;轧制变形后,基体合金组织进一步细化,晶粒尺寸为30~40μm,SiC颗粒破碎明显,颗粒分布趋于均匀;轧制变形对挤压过程中形成的SiC颗粒层带状不均匀组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3)经数学概率计算,铸态SiCp/2024复合材料的颗粒团聚概率值β=0.92;热挤压变形后,颗粒团聚概率值β=0.78;经进一步的轧制变形后,颗粒团聚概率值β=0.32。可见,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经后续的塑性变形后,颗粒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提高。

(4)力学测试表明,塑性变形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薄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σb =460MPa、σ0.2=400MPa、δ=4%。

(5)断口分析表明,SiCp/2024复合材料轧板主要的断裂机制为合金基体的延性断裂、SiC颗粒断裂及SiC/Al界面脱粘。

上一篇: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交通下一篇:杏仁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