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2024-04-14

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共11篇)

篇1: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暑假里,我们全家一起去常熟市游览了红色革命旅游胜地沙家浜。

沙家浜坐落在常熟市的东南郊,四周全被阳澄湖的湖水包围起来了,我们开车沿着湖边路走了好久才进入沙家浜风景区。整个游览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样东西:芦苇荡、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春来茶馆。

芦苇荡是沙家浜最具特色的风景。一进入景区,放眼望去,只见陆地、湖边、水中,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曲曲折折、密密匝匝,处处都长满了芦苇,而且芦苇顺水依路绵延无际――芦苇荡,真是名不虚传啊!正值盛夏,我们走在密不透风的芦苇丛中的小路上,闷热难当,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这里有拍摄电视剧《小兵张嘎》的影视基地。我想:当时拍《小兵张嘎》的时候小演员们一定很辛苦。

春来茶馆是沙家浜最有特殊意义的一处风景。刚看时,我觉得春来茶馆一点意思都没有,因为它就是一个木结构为主的又旧又破的房子。可是,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才知道,它原来是一个革命联络点,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是一个又勇敢又机智的地下革命者,后来,作家还把她的革命故事写成了书,并被排成了京剧《沙家浜》。怪不得一进景区大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幅大型剧照“智斗”,妈妈说这是京剧《沙家浜》最经典最好的一场戏,我还站在剧照中间的空挡紧挨着阿庆嫂的地方照了相呢。

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时我最受感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用许多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团结、浴血战斗的历史。我看到一张张烈士的照片,他们中许多人还都只有十三四岁,就当了新四军的交通员。凭借着芦苇荡的掩护,他们为新四军送信、送情报、送粮食,有的被日军或汉奸发现,就被活活地打死了。我还看到了血衣、血书、带血的文件……烈士留下的件件遗物都让我感动,让我对烈士们充满了崇敬。

在回去的路上,我仍然想着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所看到的一切,缠着妈妈问个不停,妈妈又给我讲了许多日本鬼子在沙家浜干的坏事,讲了日本鬼子在中国的“三光政策”――抢光、杀光、烧光。我听了气愤极了!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要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敌人胆敢来侵犯,就把他们消灭光!

篇2: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一走进沙家浜公园大门,我就看见一幅巨大的装饰画,上面有两只栩栩如生的金黄色的大闸蟹,沙家浜的大闸蟹是全国闻名的呢!接着我们走过一座石桥,便来到纪念碑林。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洁白的塑像,左边一位是一名威武的八路军站士,右边一位是精神抖擞的老奶奶――阿庆嫂。阿庆嫂掩护八路军伤病员战士的故事家喻户晓,她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塑像两边是十八位伤病员的塑像,这些英雄战士为了保卫人民群众英勇地与敌人作顽强斗争,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深深地鼓励着我。纪念碑林左边是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许多战斗中留下的武器:有大炮、手榴弹…看到它们,脑海里顿时出现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画面,仿佛听到他们震天动地的杀敌声,心情无比激动。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芦苇迷宫,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又短又宽的石桥,来到了一个芦苇塘。啊!芦苇可真茂密,它们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讲述着当年八路军战士在这里与敌人周旋的事迹,这片芦苇是历史的见证,它们也是英雄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横泾老街。这条街十分繁华、热闹,别有一番风味。老街上店铺林立,有卖糕点、麦芽糖……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刁德一的故居了,里面的陈设非常有年代感,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风貌。

篇3: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谷歌 (微博) 眼镜冲击各行各业, 其中导游行业可能受到威胁。8月21日, 谷歌旗下公司, 针对谷歌眼镜发布了一款风景区智能导游应用, 可以取代一部分人工导游的介绍、信息提示功能。

这款应用的名字是“Field-Trip” (中文意思是“实地旅行”) , 由隶属于谷歌的Niantic实验室开发。本周三发布之后, 目前正在使用谷歌眼镜的一万名“探索者”已经可以下载安装。

据报道, 这款导游应用, 也是谷歌眼镜批准的第九款应用。随着明年批量上市, 海量的第三方应用将会涌现。

这款应用在获得用户授权之后, 可以获悉眼镜佩戴者所处的位置, 并且自动提供旅游方面的提示信息和警告, 此外还会提供周边风景的信息和照片。换言之, 这款应用充当了“智能导游”的角色。

另外, Niantic实验室目前采取独立运营模式, 属新创公司性质。

篇4:做文学风景的好导游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优秀作品,像风景名胜一样,各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好的导游善于引人入胜,让游客产生强大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对所有景致一一细致观赏游历,忘却旅程艰险、身心劳顿,唯恐此行留有遗憾。走进文学作品同样需要心驰神往,渐入佳境的过程,学生读书、思考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驻足总观:游览前的情感和认知准备

每至旅游景点,导游在游客观前对景致的精心、总体讲解,激发游览的热情和冲动,是情感的重要储备。它利于观赏者带着感情和期盼进入风景,在游览过程产生情感共鸣。

课题分析和写作背景理解是启发学生形成阅读期望的原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在“心向往之”的情感驱动下用心朗读。

1.导入语的巧妙设计是课文阅读的必要铺垫

像说书的引子一样,简洁明快的导语能够迅速引导学生产生对文本的兴趣,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总体理解,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

如教学《春》一文时,我设计的导语是:一年四季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美丽的画卷,春夏秋冬各尽其妙。江南的春天是其中最美的画卷,让我们共同走进我国近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江南的春景,领略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导语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孩子们带着渴望的心情走进了文本。

2.必要的写作背景是理解文本主题的催化剂

文学写作都是与作者特定时、地紧密联系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文学作品的主旨理解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因此适时适当的写作背景介绍利于学生把阅读过程变成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达到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

我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诗时,要求学生预习时查找介绍诗歌写作背景的相关材料。学生了解了本诗写于1921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有志青年的救国热情渐渐冷却,郭沫若先生却始终充满着对祖国的希望和憧憬,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这样同学们就不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了,这无疑为文本的深入阅读奠定了情感、认知的基础。

二、亲身游历:细致体味文学的真正内涵

身游山林方能领略山石林木的乐趣,细察巉岩的险峻,聆听虫鸣鸟叫,才会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流连忘返于大自然的美景。在此环节,教师恰当的引导能够引领学生直奔主题,省却迂回的过程,直接理解、揣摩、感悟文学的含义。

1.整体感知,为细致阅读打下基础

初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就是总观文章的过程,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细致阅读的质量。

2.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教学《幼时记趣》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自我介绍:在下梁某,徐州人士,来苏几月,观赏园林胜景,聆听吴歌佳音,欣闻沈复先生恰在青剑湖学校参观。不能错失良机,我何不向他请教请教,下面各位同学就是沈复先生了,我正在向各位讨教:

问一:沈先生,听说你小时侯就眼力非凡,请问您是如何观察的?

学生兴趣盎然进入文本的解读,并及时应答“余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引导评点:如此看来,您小时候就喜爱观察,而且细致入微。

问二:我到苏州几月,每晚都和蚊子打交道,丝毫没有感受乐趣,反而饱受其苦。而在您小时侯却感到趣味无限,您以为趣从何来?

学生做答:“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引导评点:你能对观察的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故而以为其乐无穷。

问三:当您看到蛤蟆吞下二虫时,为何会去鞭打它呢?

引导评点:喜欢探究、亲身体验是产生乐趣的源泉。

情境小结:在下感谢各位沈先生让我学习到了这么多!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沈复先生从小就爱好观察,想象丰富,乐于探究,同时也感受到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心童趣。

3.文本细读,领略语言细节的要义

文章的语言风格和主旨理解需要通过局部的推敲、鉴赏来实现,走进字里行间,学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体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描写“雪地捕鸟”片段时,连用了“扫”“露”“支”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阅读主体、阅读视角的不同会产生差异明显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生所获得的认知能力进行迁移多角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文本材料和主题的多元理解,而不是唯一的角度与固定的答案。

4.多形式展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角色朗读是较为常见的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朗读形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决定了现场角色朗读的水平。

课本剧表演是对学生文本理解程度的检验,也是调动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如《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演能让我们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两个小孩子“笑”的天真无邪也通过表演得到了诠释。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进入了文本的情境,促进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三、回眸感悟:回首中与初见时迥然有异

正如《社戏》中所描绘的那样,“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同样的美景,不一样的感受。细读赏析课文之后的回览已非初读时的感受,已经形成了较高层次的整体理解。

在深入阅读《背影》之后,体验朱自清先生父亲在老境颓唐的情境下,自己赋闲在家,母亲去世的悲惨心情下,儿子走时千叮万嘱还不放心,亲自送上车后又不顾年迈、身体蹒跚而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在深入阅读之后,才能够真正领会父亲背影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阅读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过程,就像游览风景名胜一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针对每一篇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采用恰当的方法,引领学生渐入佳境,走进文学的风景。

于此,笔者归纳阅读教学四句口诀:简洁明快入题巧,设疑激趣现高潮。自主探究合作好,读赏品析效率高。

篇5:沙家浜风景区作文

天,万里无云。爸爸驾车带我们不到1小时就到达目的地。刚踏进沙家浜的大门,就看见有两只巨大的大闸蟹挥舞着大钳子。因为这里的大闸蟹是无人不知的,我们都爱吃。继续往里走,我看到了纪念馆。这里陈列着以前的结婚证和水乡婚俗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出了纪念馆,我们沿着小路走向戏台。戏台上的人正在大声地唱着沙家浜选段,底下围观的人不停地拍手叫好,戏台两边还有“春来茶馆”等小吃馆。我们在国防教育园看到了不少战争年代才有的坦克,战斗机。这仿佛让我们重回到了战争年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漫步在阳光下的石子小路,两侧的芦苇一望无际。湖边的芦苇非常多,他们随风摇曳,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似乎都在诉说着战争的历史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黑历史。

走着走着,我们参观了神奇好玩的冰雪狂欢节。当我穿上厚厚的羽绒服的时候,我仿佛变了一只胖企鹅。这里的温度有零下二十度,这里有各种奇幻的冰雕:有冰块做的滑滑梯,城堡,还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点缀,纯白的.马车更是令人向往……里面还有四只可爱的企鹅,它们安分地待在暖室的草地上,时而东张西望,时而窃窃私语可爱极了。

沙家浜的特产是大闸蟹,爊鸡,卤鸡,卤鸭等。我们一家三口来到美食一条街,马上被琳琅满目得美食吸引住了。绿油油的芦粟汁甜而不腻,好吃不贵的鸭掌板吃起来回味无穷,还有臭豆腐,鸭胗等。三个人把肚子吃撑了才回家。那里的美食真让人垂涎三尺啊!

篇6:沙家浜风景区作文

来到沙家浜镇,首先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幢庄严的大楼——抗日英雄纪念馆。大楼前有一个很大的荷塘,荷叶铺满了整个荷塘,几乎看不到塘里的水,各种颜色的荷花在叶子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

大楼的正面是一副雕像,那就是抗日英雄阿庆嫂。

我们快步走进纪念馆,看,那是什么枪?走进一看,我才知道是机枪,它是大型枪之一。这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枪,有的是从日本兵那里收缴过来的,有的是英雄当年抗战时用过的;各有各的纪念意义。看到这些武器不禁让我想到了电视里看见过的那些抗战时的情节来。走在出口的地方我买了一本叫《沙家浜》的书,这里记载了很多抗日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记载着英雄们的历史。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英雄是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

篇7:沙家浜风景区优秀作文

早就想去沙家浜看看了,这次终于有了机会,在车上我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学着京戏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唱段低声哼了起来,“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大门匾上是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沙家浜。透过大门望去,园内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空气中突然有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此时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天气也跟我们的心情一样格外好,人不由得神清气爽起来,我们的第一站便是——沙家浜革命纪念馆。场馆的广场中央,屹立着十八根形态各异的柱雕,据说那是代表十八位伤病员所表现出来的新四军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一番瞻仰,我便直接沿路到广场西侧的纪念馆中,里面陈列着当年英雄们的生平事迹与遗物,想来英雄们在那样的岁月是何等英姿勃发,从困难重重直至最后胜利是何其不易,心情不由沉重,慢慢走出迎面一阵凉风,抬头远望,荷塘里的荷叶摇曳生姿,远处的芦苇却静默无声,似乎那些早已成为过去。

收拾下心情,沿着一路不规则的石板路走去,路下便是流水淙淙,似乎整个镇子都漂在水上,左顾右盼只见两边屋子依水而建,远处芦苇密布,芦花飘雪,岸柳成行,一幅美丽的中国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其中“春来茶馆”也座落其间,许多旅客倚窗而坐,边品茗边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选段,听周围的游客说之前还有一些民俗节目,可惜我们没有赶上,看着戏台上的阿庆嫂我不由地想,也只有这里的一水一草才能孕育出这位智慧过人的女英雄。

非常幸运的是这次我们在沙家浜景区的横泾剧场观看到了实景剧《让子弹飞》。在融合自然生态的水乡风貌与仿古建筑的舞台上,一批优秀的演员通过话剧与表演的形式,配合运用高科技的特效手段,演绎了阿庆嫂与新四军里应外合,共同抗日的故事。“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词、微博、地球超人等创意元素,增添了表演的诙谐与幽默效果,给我们献上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

篇8:沙家浜风景区导游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旅游业的不断完善,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开始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认识湖光山色,认识美好世界,正是“风物常宜放眼量”。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而景区景点导游人员的服务是景区服务的重点内容。景区导游是景区的一线员工,是景区的一把钥匙,代表着旅游景区的形象。景区导游所体现的素质及服务质量的好坏与旅游景区给游客的印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景区导游对旅游景区的形象有着极好的宣传作用。对于景区的游客来说,从景区的景观的外观表现是很难了解景区所具有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景区导游的存在使得游客对景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旅游景区的导游通过说景的方式,为景区的游客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同时展示了导游本身的人格魅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的重游率。

一、喀纳斯景区概况和发展

喀纳斯风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北部,阿尔泰山脉中段南坡,南部以北纬48°13′为界,北面越阿尔泰山脉山脊线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接壤,东邻蒙古国,是中国唯一的与三国交界的风景区,地跨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哈巴河两县。占地面积2210平方千米的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其核心景区。喀纳斯景区规划面积10 030平方公里,包括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布尔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纳斯村三个原始图瓦村落等国内外享有胜名的七大自然景观区和三大人文景观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态旅游公园,其中喀纳斯湖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湖泊”。

景区的旅游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于90年代中期,20世纪末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93年游客人数0.7万人,旅游收入14.5万元,。1997年,喀纳斯景区旅游人数为0.9万人,1999年旅游人数达到10.2万人,旅游收入3 200万元,2004年全县接待游客4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亿元,2005年游客人数达到6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2007年,喀纳斯的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31.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433.5万元,旅游收入8.13亿元。

2000年,喀纳斯景区旅游人数12万人次,至2006年,增至70余万人次,年均递增近10万人次,最大日游客量突破8000人次。

统计数据表明,从喀纳斯旅游开发至今近9年时间每年游客的增长量平均在63个百分点以上,旅游收入的增幅达到了年均81个百分点的高速发展水平。游客覆盖面积达到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07年,喀纳斯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31.4万人次,同比增长33.8%(其中:喀纳斯接待游客50.2万人,增长31.57%;禾木9万人,增长83.67%;白哈巴6.5万人,增长4.83%);实现门票收入6433.5万元,同比增长55.62%;实现旅游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45.17%;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06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非税收入305万元;禾木、铁热克提乡两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00万元,同比增长23.3%;两乡集体经济收入140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281元,人均增收455元。标志着喀纳斯已真正形成了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以疆内市场为补充,以国际市场为后盾的新型客源市场结构,为喀纳斯旅游下一步的大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喀纳斯景区导游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喀纳斯景区的迅速发展,应发展要求喀纳斯景区于2006年成立了景区导游队伍。这支导游队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几个姑娘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充满活力的、直接服务于游客的骨干力量,成为喀纳斯景区的灵魂,与广大游客沟通的桥梁。景点导游的实力充分展现,导游工作的重要性、显著地位从实践中被确认。

景区现有观光车导游60名,游船导游15,其中男性有15人,女性50人,男女比例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95%。观光车的导游属于喀纳斯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新疆旅游的特点,导致景区导游一年的工作时间只有六个月,每年5月-10月为工作时间,上班时间长达12个小时。这半年没有休息日。11月-次年4月只发放有基本生活费。

(一)景区导游服务水平的保障

首先是健全的机制,健全的职业规划,完善的荣誉激励机制和福利待遇激励机制。景区在职称管理中要重视了对景区导游员这一职业的管理。从而完善管理机制上。使多数景区导游员能将景区导游作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长期性而非过渡性工作,将景区导游作为自己职业规划发展过程中的事业来追求。由于,景区导游员本身是以年轻人为主,因而导致旅游景区的导游人员流失现象比较普遍,旅游景区很难建立起稳定的导游队伍,影响了旅游景区导游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具备完善的旅游景区导游的薪酬福利体系,才能有效提升旅游景区导游服务水平。

其次是基本权益的保证。从保障旅游景区导游基本生活水平,使其能够享有相应社会保障的权利是旅游景区导游服务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只有确立较完善的旅游景区的导游薪酬福利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激发旅游景区导游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享有劳动发规定的各项权利,如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

再次是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评制度,正规的培训是对景区导游职业素养的保证。使景区导游员在思想上,行为上能够认识到自身作为一个景区导游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严格的考评制度是保证景区导游服务水平的关键之一。具体的方式可以是给予优秀的景区导游物质奖励,还可以通过颁发荣誉称号或者证书的方式,给予其精神上的奖励。

最后是保证景区导游的准入门槛,在招聘景区导游是应选择有相关知识背景和学历的人员,在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方面也有一定标准。讲解应为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深情。

(二)存在问题

首先缺少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评制度。没有正规培训,意味着无法完成正规讲解,无法正确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景区还在沿用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的方法来培训新导游,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新导游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导游的水平。

其次门槛低,职业素养不够。受文化程度偏低的影响,使得讲解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创新,缺乏个性,往往都充斥着相同无聊的问题和讲解致使游客感到无奈,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游兴,参与的热情也会丧失。对于景区的讲解上工作做的不到位,语言表达平淡无奇,象和尚念经式的单调、呆板,再次基本权利得不到保证,连续半年没休息日,一天长达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使得景区导游员们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长时间疲劳工作,易导致情绪容易失控,失去耐心,容易与游客发生争执。第四专业认识缺乏,喀纳斯景区存在着大量的物种,能为非专业人士认识的的不多,这就要求要有专业的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家对一些常见却为被景区导游所认识的事物进行教授。第五社会认可度较低,且工资收入也低,在福利及社会保障方面也得不到应有的权利。喀纳斯景区导游每年都有半年的时间要自谋出路,寻求新的工作机会。

这样的现状导致旅游景区的导游缺乏对景区的归属感。

最后是体制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管理较混乱。缺少完整的职业规划,导致景区导游没有讲导游的工作作为终生职业。同为喀纳斯景区导游却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公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无从解决。出于公司利益。会要求导游在讲解是省略其他公司项目的讲解,这就降低了讲解的质量。

三、导游服务水平对景区的影响

(一)对游客的影响

作为游客,初到一个旅游景区(点),总希望导游所讲以满足其对这个旅游景区(点)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通过导游的一言一行,通过情景交融的体验,渐渐去领略这个旅游景区(点)的内涵和品位。于是,这个旅游景区(点)的形象就在其脑海里形成了。这些无形与有形的东西,即使回到住地仍将回味无穷,导游的解说贯穿整个游程,关系到服务质量,解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景区、景点的理解和评价。——可见,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点)形象的确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导游形象生动且富有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往往游客便不能真正的了解旅游景区的珍贵价值,纯粹走马观花的匆匆观看,不能对景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更谈不上对景区有什么特殊情怀或感触。

(二)对景区形象的影响

所谓旅游景区形象,就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旅游者对旅游景区形成的一种总体评价,是景区的表现与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景区形象的评价是通过旅游者心理感觉和知觉感知反映出来的,其确定者只能是公众。游客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宣传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旅游靠谁?靠的就是导游!导游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心情,而且间接冲击旅游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评价与宣传。

篇9:游玩沙家浜

一进大门,我们就直奔红石村,来到著名的春来茶馆,找了一个正对着戏台的位置坐了下来,点了一壶茶、一碟瓜子,开始欣赏样板戏《沙家浜》。穿着蓝花布衣裙的阿庆嫂出场了,观众们掌声雷动。我和妈妈都很兴奋,因为我们都没有看过样板戏。我俩紧盯着演员,竖着耳朵仔细听着唱词,生怕漏掉一个字。

看完样板戏,我拉着爸爸妈妈朝芦苇荡奔去,我早就盼着能在芦苇荡里划船了。跳上小船,我兴奋不已,这小船简直和小人书上画的一模一样,是只能供六人乘坐的手摇小船。小船一摇一摆地缓缓驶入了芦苇荡。船夫手持一块橹板,头戴一顶草帽,前后摆动着身体,卖力地摇着。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的芦苇又高又密,似乎还有些“头重脚轻”,橹板溅起的水花时不时地洒在我身上,十分凉爽。这时,老爸一下子来了兴致,开始给我们当讲解员:“由于芦苇荡里水浅、水道窄,日本人的船没法开进来,再加上芦苇又高又密,可以轻易地将伤兵掩藏于其中而不被发现,因此这儿大概是最理想的‘藏身之处’了……”

我再一次仔细地观察着四周,此时,我们已经在芦苇荡深处了,高大的芦苇随风轻轻摆动,顶上的穗儿低垂着,看起来有些沉重。轻盈的翠绿色长叶子舞动着,优雅而清秀,它们把“头”伸过来,好像在偷听我们讲话,又似乎在说:“我们的用处大吧!”我看着它们在风中舞蹈,仿佛看到了小人书中的画面,外面烽火连天,芦苇荡里却安全、宁静……

篇10:苏州沙家浜导游词

1各位朋友,大家好!

2今天是2006年11月23日星期四,今天天气阴有小雨,温度8-14度,天气较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现在是秋季,虽然雨天给出行带来不便,但秋雨江南景色却是非常美的,况且江南人历来视雨水为财富,所谓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他人田。雨中江南是既美丽又富有的。所以大家在这时候去苏州,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3下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是这次活动中的导游。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加由党工部组织的这次本公司通信员培训班活动。为我们开车的陈师傅,我们俩将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也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预祝这次活动圆满顺利。

4这次来参加活动都是各单位的通信员,为我们讲课的是东方杂志社长,编辑,摄影记者。特别是部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抽出时间来和我们通信员一起相互交流,并指导下一步通信员工作的开展,所以这次活动大家一定会收获多多的。

5这两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我们乘车前往苏州,沿途经过镇江、常州、无锡,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到苏州城,中午在苏州干将路贵宾楼用中餐。饭后入住百悦大酒店;下午两点在酒店三楼会议室正式开课培训,分别由社长、编辑、摄影记者为我们大家作业务辅导讲

课。晚上在苏州观前街得月楼用餐。餐后大家参观苏州著名夜市旅游一条街----观前街。明天七点半起床,八点早餐,八点半出发,前往红色老区----沙家浜学习游览。中午在沙家浜镇用餐。下午两点返回南京。

6大家早上起得很早,下面可以先休息一会,或看看录像。等快到苏州时我再继续为大家讲解苏州的有关情况。

1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车子已经进入苏州城了。苏州是一个拥有252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在公元前514年,命令伍子胥在此修建了周长为47华里的江南第一大城。这个城有三个双的特点,有水陆双城门,有护城河和城墙,还有城内双棋盘格局,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而且2520年城市的位置一直没有变动,这在世界上也算是奇迹。

2白居易曾赞美她“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他离开后又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苏州最早叫姑苏,因为在城的西南有座姑苏山,因山而得名。到隋朝改为苏州,后一直沿用到现在。

4苏州城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约620万。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225万。行政划分为七个区:相城区、吴中区、平江区、金阊区、沧浪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五个县级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

5从空中看今日苏州是一只展翅的大雁,雁身是苏州古城,展开的两翅分别是东边的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和西边的苏州高新开发区。

6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东临上海,西接无锡,北依长江,南控太湖。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苏州拥有太湖四分之三的水域面积。

7苏州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8“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苏州自古就是我国的粮仓,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

碧螺春茶叶、阳澄湖大闸蟹、太湖三白:太湖银鱼、白鱼、白虾。洞庭水果:洞庭红橘,东山杨梅,西山枇杷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9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元朝和清朝先后有五十人高中状元。

10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5处,省级85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

苏州古典园林名震世界,它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座落在水网之中,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虎丘、盘门、石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

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甪直、木渎和太仓沙溪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苏州乐园、太湖乐园等现代旅游设施业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

篇11:有关苏州沙家浜导游词

有关苏州沙家浜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沙家浜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占地2500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交通便捷,东接常昆线至上海八十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互通40公里。2003年10月建成的苏嘉杭高速、205省道复线和即将建设的锡太路交汇互通于景区边侧,成为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网的一个重要节点。

京剧《沙家浜》的由来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

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审看,批准对外公演。剧名最后由毛泽东主席一锤定音,他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于是剧名定为《沙家浜》。

据介绍,此次被重新搬上舞台的京剧《沙家浜》有三大新看点:其一,该剧的民乐编制较原来有所扩大,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明白地说就是加入了电脑音乐;其二,该剧在合肥是首次由原创剧团演出全剧;其三,舞美灯光更为考究,服装也是刚刚订做出来的。

车上讲蟹的资料

1.挑蟹方法:

据当地老板所说,他的养殖基地每年要支付每个挑蟹工人50万薪金,这个数字让人有点转行的冲动,却也说明挑蟹的细致与艰辛,据说每个工人一晚上要挑十几吨蟹。当然我们这些食客不需工人们那般经验丰富,然而简单挑蟹技巧还是要把握好!首先,应先观其表,看蟹的鲜活,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地以为生猛一点的就新鲜一点,话说懒人总是不肯动,蟹也一样,肉质饱满的“大胖蟹”常都不喜欢动,太生猛的蟹反而肉少;其次,蟹爪毛色金黄;外貌色泽较光亮、较深;用手去感觉它实沉的感觉,拿起来越重越好,就像块石头一样;其次更专业点说,可以看其膏,不需要将蟹活活剥开,只需仔细看看蟹嘴部附近的两小块,如果颜色泛红的话就是有膏的蟹,味道会更香。

2.蟹中二味:

养蟹人对于真正的好蟹标准只有两条,称其为“蟹中二味”。

一是嘴巴的味道:蟹是人间至味,好蟹肉鲜甜有弹性,膏腴肓香。

大家要把蟹放在最后吃,因为吃过之后什么腌笃鲜、鸡汤鱼翅统统没有味道了;如果觉得还有别的什么东西更好吃,你的蟹一定有问题了。

二是鼻子的味道:好蟹又香又油,吃过之后十指尽染,反复洗涤仍留在指尖。闻闻自己的手指,就知道吃过的蟹好不好。洗涤腥味要用茶叶水或者是菊花水。

3.饮食男女:男虾女蟹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爱吃虾,女人爱吃蟹”已然成了今天饮食男女的分别。这大概与男人吃食比较率直、粗犷有关:将赤条条的虾三下五去二就脱光其外壳,肥美的虾肉轻轻一抹就送进了嘴里,简单快捷也够狠。而女人则不同,喜欢吃东西的那么一点距离美,轻轻剥离,慢慢挑剔,把蟹钳蟹夹蟹脚中的丝丝肉粒都文文静静地脱出,送入口中细细咀嚼,就像成都的俏姑娘就最钟情鸭头、兔头和鸡爪爪。

当然营养师的说法又不一样,虾为阳蟹为阴,男女嗜食大概与内分泌有关,“食色性也”。而人文学家说法更不一样:女人的思维是感性的,吃食却是理性的,不喜欢狼吞虎咽;男人虽然思维理性,吃东西却特别感性,讨厌细嚼慢咽。总之,没有人去稽考“男虾女蟹”的出处,倒是成了餐桌上的一套食趣。

可是,天底下的“蟹痴”却出在上海和潮州的男人身上。潮州男人讲究蟹的做法,直把蟹之味用蒸火局煎炒弄出个七七八八;而上海男人却更讲究蟹的吃法,七尖八脐、吃公吃母都要分出个时间顺序。

4.“九雌十雄”是怎么个讲法

“到底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无数人正问同样的问题。

在自然条件下,当白天温度降到20诱C以下,在江南一带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秋天。农历九月,北方的冷空气阵阵南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北风起”,这时大闸蟹的生长态势已经到了尽头,促使成熟的蟹爬出水面,一路不吃不喝一直爬到它们出生的地方———海江交界处,江南一带就是上海和启东的长江口,这就是“蟹脚痒”的来历。

母蟹的成熟较早于公蟹,公蟹一般要到白天温度15诱C左右才成熟,差不多在农历十月。当气候到了适当温度时,傍晚时分大闸蟹会在养殖围网的东南角爬出水面,这个时候蟹农们点一盏小灯,守候在网边,当一只一只蟹爬出来的时候,整个湖区渔灯闪烁、喜气非凡。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导游词

位于常熟阳澄湖地区的沙家浜芦苇荡,水面辽阔,风光秀丽,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与江南水乡人民团结一心,在这江南特有的水网地区,芦苇荡中,奏出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战斗诗篇.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流传不衰,更使这一地区文明海内外.说起现代京剧<沙家浜>,不少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了.这出戏艺术的再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四军与江南水乡人民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把这故事最先搬上文艺舞台的,是上海沪剧院的《芦荡火种》脍炙人口,口人心弦的情节。生动鲜明,过目难忘的人物,使许多人很想了解当年发生在这一带抗日游击队的真实情况和背景资料,1938年,陈毅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伍在相容,溧阳一带建立了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的指示,陈毅命令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将士向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方向继续作战。当时这一带的形式是,南京,上海相继沦陷,江南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日寇凶狠,民众急切盼望有人登高振臂,领导抗日斗争。1939年5月,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500多名将士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东进到常熟阳澄湖地区。这上顺民意,下应民心的正义之举,很快就在江南特有的水网地区,芦苇荡中,奏出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波澜壮阔的壮丽诗篇。随着夜袭浒墅关全歼鬼子兵警备对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大捷,“江抗”的威望在江南水乡大大提高叫敌人丧胆,让民众振奋,江南抗日斗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依靠发军饷,发,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人民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巩固。1939年9月,遵照上级命令,叶飞带领“江抗”主力北撤到镇江杨中整训,此时江抗已由来时的500多人壮大到3000多人,在主力北撤时,有36位伤病较重的指战员不能随一起行动,因此,决定留下一些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后方医院,当时后方医院没有固定的地址,没有足够的医药,缺乏起码的医疗设施,四周又有星罗棋布的敌人据点,封锁密如蛛网,假抗日的土匪多如牛毛。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36位伤病员在地下党和当地人民群众的保护照料下,不仅养好了伤,还以这36位伤病员为骨干,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芦荡火种》《沙家浜》就是以他们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创作的。

[照壁]

迎面的照壁上是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的题词。叶飞当年是“新四军”六团的团长,陈毅手下的一员虎将。他最先率领新四军六团战士,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来到阳澄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站,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题词中的“苏常太”指苏州,常熟,太仓;“澄锡虞”指江阴,无锡,常熟。从题词可以看出广义的“沙家浜”应是指以阳澄湖为中心,幅员辽阔的苏南水乡地区,常熟附近的“沙家浜”历史上曾叫芦荡乡,现在还有芦荡村。经省政府批准,1992年3月有芦荡乡更名为沙家浜镇。

[东进桥]

进入芦苇荡景区,一座石桥跃入眼帘,这就是东进桥。东进桥全长39米,是纪念新四军6团在1939年东进抗日而建的;桥面宽7.7米,系为纪念“七七”芦沟桥事变而设计。挢的栏杆中间有34块石刻,每块石刻上有白云、芦苇、茶馆、小舟,点明了当年新四军战士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时的特定环境。至于为什么共有34块,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因为当年在芦苇荡养伤的36个新四军伤病员中,有34人是闽东地区的老红军,这支工农红军是在1934年诞生的。

[革命传统教育馆]

沙家浜革命教育馆始建于1988年,1990年5月5日,叶飞副委员长战地重游, 叶老对建办“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很感兴趣,对原来题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提出了异议。叶老说,叫“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为好,以教育为主么。接着他奋笔挥毫,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题词。1991重年,建新馆,1996年,充实内容,改版重陈,同时新增“常熟市双拥成果展览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叶飞、李锡铭、陈焕友等近百位领导和三十余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分为“教育馆”、“双拥馆”两大有机组成部分。展版面积700平方米,展出了四百多幅历史照片、五十余件革命文物和二百多幅常熟双拥成果照片。传统教育馆展览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党及大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和“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再现了沙家浜地区乃至整个常熟地区,自五.四运动到常熟解放,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革命志士、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家浜镇的干部群众发扬革命传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常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革命传统教育馆的讲解就到这里,给大家10分钟时间,可以进去自由浏览,里面有讲解员您可以跟着听。等下我在教育馆的出口恭候大家。

[瞻仰广场]

走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便到了瞻仰广场,瞻仰广场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主体工程。瞻仰广场占地总面积1.3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它由碑亭,照壁,柱雕,主体雕塑,煅铜浮雕等部分组成。“沙家浜亭”亭高6.6米,这是叶飞副委员长在1990年5月5日战地重游,视察沙家浜时的亲笔题词。另一面是中共常熟市委员会、常熟市人民政府为沙家浜芦苇荡拓建而撰写的碑文。在“沙家浜亭”的水边,是两块影壁,上书“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是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fei)的字而连成的。瞻仰广场的过道两边由18根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象征京剧《沙家浜》里的18棵青松。瞻仰人民的主体群雕“军民鱼水情”,高8米(另一说高6.5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yu育)山创作。这尊主雕有5个人物,正面两位是《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和阿庆嫂。后面两侧的煅铜浮雕表现的是当年新四军在江南水乡的战斗生活。正中一块是放大的新四军臂章,它是英文the New Fourth Army的缩写。主雕还有三位人物,分别是新四军战士,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和正在撑船的沙四龙。主雕四周留有大片水域,这水从新四军臂章处流过,一直向前奔腾而去。这样的设计,即增加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也表示新四军东进把江南水乡的抗日怒火汇成一股铁流。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家园的安宁,冲向日寇,直至赢得最后胜利。

[红石文化民俗村]

牌坊上“天开波镜”的横额,以点睛之笔传神地勾勒出这两个功能区以水为主的特点。红石村是一个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江南水乡小村落,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见证。在走向红石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水面与茂密的芦苇交织在一起,这就是芦苇荡了,现在有些宽阔的水面已经改成鱼塘和特种水产养殖场。这里的芦苇荡面积约800多亩,阳澄湖的面积是100平方公里,相当于200多个芦苇荡。现在在您的左面的是当地的一个土地庙,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1939年至1941年间,新四军一批伤病员来此养病、治伤,伤员多为闽东老红军战士。这个土地庙也是整个景区里面唯一土生土长的建筑。而在您的右面的是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昌阁,它原位于沙家浜镇湖浜村。原有仙台楼阁,西侧松柏茂盛。1927年11月,石楚材领导的横径(沙家浜)农民委员会在此成立。1928年4月,中共横径(沙家浜)农村支部(常热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后经常在此活动。拟移建于芦苇荡中。大家看一下,文昌阁匾额的题词人,它就是康熙皇帝的老师。来我们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这里的民俗展览馆,里面是还较完整的保存当地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器具,再前面就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的第二个据点,原址位于沙家浜镇曹浜村平房建筑,共5间,基本保持原貌,现在里面放置了一些蜡像,反映了当年的一些情况。(走10米路)

[第三代春来茶馆]

(春来茶馆共有三处,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是近代典型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廊檐下“春来茶馆”四字系新四军老首长夏光所提,馆内仿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游人可在此品茗休憩,颔首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的风采,第二代在里面的影视城。)有人问:当年有没有“春来茶馆”?不敢肯定当时有没有“春来茶馆”,但能肯定当时有“春海茶馆”,“东来茶馆”“涵芬阁茶馆”“老云头茶馆”等等。这些茶馆都是地下党的交通站、联络点。编导所以采用“春来茶馆”也许还蕴含“江抗”给江南水乡带来抗日春天的意思。1970年11月23日,这儿陆家村的一位老地下党员曾缴上来一把刻有“春来”两字的茶壶,后来被送到去了。这把壶与京剧里的“春来茶馆”有什么关系,至今是个谜。江南水乡茶馆多,当年仅此一乡,能回忆起来的茶馆就有34家,茶馆不论身份卑贱,不计钱财贫富都能去的公众场所。在那里一格衣衫破烂的乞丐和一位穿着体面的人士交谈,然后拿到了施舍的东西或钱离去都属正常。可你能知道这一说一递的过程中没有传递重要的情报吗?既然各种人物都能去的地方,就难保敌人的特务不来!所以在这些联络点上工作的我党同志,必定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足智多谋,当机立断的一流人才。这 “春来茶馆“四个字是郭建光生活原型,当年 “新江抗”司令夏光同志于1996年再来沙家浜时题写的。对面的戏台每天有两场京剧《沙家浜》样板戏中的“斗智”上演。时间是9点30分和14点30分。

[芦苇迷宫]

走过隐湖长廊,我们就到达坐手摇船的码头了,芦苇荡迷宫是芦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原为芦苇、杂草丛生的荒地,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和绵密起伏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游人现在可以步行或划船进入,亲身体会一下芦苇荡的神奇。(完)

青青芦苇荡,抗日旧战场——沙家浜过去的一切现在成为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近年来,沙家浜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自然生态、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及地方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成了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集教育、休闲、运动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新落成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了400多幅民主革命时期沙家浜的革命历史图片和一批革命文物。纪念馆还采用了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日场景和军民鱼水深情。

一个35岁以上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沙家浜》,就诞生在江苏常熟烟波浩渺的阳澄湖上。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怀旧的人们可以追寻到他们的足迹。在高大茂密的芦苇荡中,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你均能领略到昔日新四军战士与日寇周旋于此时写下的壮丽诗篇。位于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芦苇迷宫中的第一代“春来茶馆”,仿照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在此品茗休憩,你可尽情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芦花飞雪,河港纵横,你会由衷地感叹:这里就是芦荡火种的发祥地。

芦苇荡风景区是沙家浜景区的精华所在,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占地67公顷,以视觉上的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为主景,充分体现“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歌;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的诗清画意。整个景区追求自然生态所给予的野趣,竭力营造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氛围。

景区规划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荡水上活动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是、运动休闲区、美食购物区八个游览区构成。

革命传统教育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区,突出芦苇荡风景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性质。主要有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象征十八个伤病员的十八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以雕塑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位于沙家浜镇。它始建时为“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后于1988年6月改建为“沙家浜革命展览馆”;1991年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全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陈列共分五大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长题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生动的德育基地。

1969年,正是芦花放稻谷香的季节,刚刚从上海警备区动员处副处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费介成,来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战斗过的横泾公社。他是当年在此养伤的新四军伤病员之一,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剧情的见证人。费介成来此的目的,是想在这块他和他的战友曾经洒过鲜血的地方建立起一块丰碑,以记载那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纪念在此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人民子弟兵。他凭着惊人的记忆,不顾年迈体弱,在阳澄湖畔,踏遍一块块旧战场,寻访一个个知情人。

在北泗泾,他会见了当年的抗日积极分子苏贻民老妈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正是这位老妈妈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弟兵,她的家成了新四军战士的家,不知有多少好同志在她的掩护下从敌人的魔爪下安全转移。为了抗日,她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毁,她本人也被敌人抓去,受到严刑拷打。这些情况费介成如果不说,当地的人谁也不知道。

在龚家浜,费介成见到了于银生老人。于银生说:当时的新四军印报所经常活动在龚家浜一带。有一次,印报所要转移,有20箱铅字委托于银生保管。为了确保安全,于银生就一个人摸黑将铅字用船运到荒野里的一块坟地上,堆砌成一口棺材,再盖上砖瓦,伪装成这一带农村常见的瓦庐棺材。就这样,日本鬼子几次下乡搜查都扑了空。

在双浜村,费介成指着村南那顶木桥对村里的领导说:抗战时期,这座桥好象还应向南移10米左右,桥东面这幢房子曾经是新“江抗”的司令部,桥西面有一家茶馆,老板姓沈。说到这里,他问周围的人:“是不是这样的?”当时村(大队)革委会主任陆兴说:“您说的完全正确!”

在罗家草荡、黄桥村,费介成找到了当年后方医院的小房东孙大生。费介成在阳沟战斗中右腿负伤,曾在孙大生家里养过伤,就是用孙大生家的扁担当夹板治好了腿。

鲍家河湾是当年新四军非常活跃的地方,在这里,费介成找到了当年印报所的房东宋三保。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宋三保一家人作出了很大的牺牲。1941年2月下旬,日本鬼子冲到鲍家河湾,直奔宋三保家,把宋家抢劫一空,不能抢走的统统丢到河里。日本鬼子还搜去了新四军的部分《大众报》和《江南》半月刊。

费介成还去了阳沟、张家浜、肖泾、陆巷等村,丰富了他原来拥有的资料,为建立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奠定了基础。二1970年11月16日,小说《铁道游击队》里队长刘洪的生活原型,时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的刘金山慕名来到横泾公社,他召集了部分支部书记开座谈会,谈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临行时,他嘱咐横泾公社革委会主任曹兴福说:“把沙家浜建设好。”

仅隔了7 天,政治部主任杨广立也来了。恰逢老地下党员时根元献出了一把上面刻有“春来”字样的茶壶,引起了杨广立的极大兴趣。当时有人提议,请杨广立把这一把茶壶带回去,交给许世友司令员。

据后来调查,这把茶壶的真正出处是陆家村,是老党员时根元年轻时从陆家岳父家捧回来的。“春来”茶壶是确实有的,但“春来茶馆”却没有发现。这件事也说明,《沙家浜》戏里的“春来茶馆”并不是编剧凭空虚构的,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后来又在曹家浜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确有一家“东来茶馆”和一家“春海茶馆”,曾经都是新四军的联络站。

就在上级领导相继视察的同时,公社于这年的11月25日召开了“建设今日沙家浜”誓师大会,这次会议在当时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

1971年5月26日,在县乡两级共同关心下,成立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七人筹备领导小组。筹备领导小组下设资料组。

1971年11月,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正式开办,主要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有老战士捐赠的、大众报、《江南》半月刊、军用水壶等;有从民间征集到的铁筛、榔头、铁墩、风箱等原来修枪所工具;有普通老百姓捐赠出来的蚊帐、藤椅、棉胎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当年从胡肇汉小老婆家里缴获后由新四军分给摇船农民的战利品;还有新四军后方医院使用过的医疗工具以及一条曾护送过新四军伤病员的交通船等等。

1972年4月,刚上任的公社党委书记奚君十分重视陈列室的建设,在他的过问下,确定了一些参观点,主要是湖浜、龚浜、芦荡、曹浜四个大队,有印报所、修枪所、后方医院、弹壁洞、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等。奚君为这些参观点定名和撰写解说词,还在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三处建碑以示纪念。正是这些形象化的教育形式,发挥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吸引了各地干部群众、战士、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的学生来此参观学习。

这个简陋的陈列室从1971年11月建办至1974年5月正式关闭,前后不足三年。关闭后,革命文物移交给了县文管会。三尽管陈列室关闭了,但已经形成的那些教育点还存在,慕名而来的人仍络绎不绝。

1981年5月10日,经省政府批准,横泾公社更名为芦荡公社。后来撤销公社改建乡,芦荡公社改名芦荡乡。

1988年6月间,上海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师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芦荡乡地处昆承湖边,与虞山隔湖相望,可谓山明水秀,风光美丽,是块大有发展前途的旅游宝地。于是他们就提出了与芦荡乡合作开发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芦荡工业公司的重视,在经济尚不宽裕的条件下,开始在昆承湖边筹建“沙家浜游泳场”。同时,开始了展览馆的筹建工作。利用原成人教育室,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因陋就简完成了布馆的全部工作,于1988年7月22 日,“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和“沙家浜游泳场”同时对外开放。

由于有关“沙家浜”的消息被封闭了10 多年,这次通过同济大学在上海各大报纸首次披露后,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兴趣,在上海出现了轰动效应。上海人士蜂拥而至,引起了常熟一些部门的关注,他们也组织党、团员前来参观学习,这就大大加重了芦荡乡的接待任务。第二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和芦荡乡的共同努力下,对原有的展览馆进行了重新布置,扩大到48平方米,展出内容是:今日芦荡、农民、江抗东进、芦荡养伤、重建武装、后方基地、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迎接解放等九个部分,图文并茂,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1989年,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带动了沙家浜游泳场的发展。游泳场增设了划船、垂钓、野餐烧烤、品茶、飞艇游湖等活动项目,还配备了三艘客轮,一艘消防艇,组织游阳澄湖、游芦苇荡等活动。上海人民广场上树起了 “沙家浜三日游” 大型广告牌,《新民晚报》刊登了有关沙家浜的消息,上海各大旅行社纷至沓来,旅游旺季日人流量在万人以上,最多一天达1.73万人次。四1990年5月5日,77岁高龄的叶飞副委员长偕同夫人专程来到芦荡乡。下午2时许,他在市、乡党政领导的陪同下,仔细参观了展览馆。他一边参观一边对周围的人说:“当年新四军东进是有争议的,由于陈老总果断决策,力排众议,一人承担风险,派我带了800多名战士来到东路……”他建议,“江抗”东进在新四军建军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江抗”东进的内容要增加。他还专门作了关于“沙家浜的意义……”的题词,并题写了“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的馆名。从此,“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就正式改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叶飞视察后,芦荡乡党委专门召集会议,研究决定重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1991年,为了筹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在镇党委号召下,全镇党团员掀起了一个募捐热潮,不到一个月,捐款总数达12.6万元,填补了建设费用的不足。这年6月30日,“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正式竣工。副省长高德正和省委宣传部发来了贺电,苏州市市长章新胜、常熟市委领导等前来参加了落成典礼。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坐落在沙家浜镇汽车站附近,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有三层:底层为文化活动中心,中层为展厅,陈列了300多幅照片、图片和51件文物,还有叶飞、江渭清、周文在、夏光、杨浩庐、包厚昌、诸敏等革命老前辈的题词。展出的内容分三大部分:“峥嵘岁月”、“水乡烽火”和“今日沙家浜”。主要记录了北桥伏击战、阳沟杀敌、八字桥激战、血战张家浜……等军民团结抗战的动人事迹。教育馆的三楼设有一个大教室,用于在参观之余播放一些录像片,作专题报告等。

教育馆也接待过一些外国人,其中主要是在同济大学读书的外国留学生。在接待一批日本客人时,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他们展示了日本军人的暴行和沙家浜军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日本客人看了展览后表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努力发展日中之间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五1992年3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撤芦荡乡建沙家浜镇。1996年,在市镇两级的共同关心下,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改版,新版进一步充实了抗战内容,并增加了日军暴行的一些珍贵照片;较详细地反映了当年新四军与日伪顽开展的复杂斗争状况;在每个部分的最后一块版面上,增加了沙家浜镇的大事记;还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内容。改版重展的新馆在这年的“七一”前夕正式展出。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展出的内容有五大部分:

一、建党及大革命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1926年2月,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成立,发动群众,支持北伐,掀起国民革命高潮。介绍了顾治本、钱宗灏、程飞白、谢恺等烈士,及李强同志早期革命活动情况。

二、土地革命时期。主要展出的内容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常熟革命群众不畏强暴同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1928年5月12日,中共常熟县委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石楚材、宋瘦竹、赵守诚等共产党员先后壮烈牺牲。

三、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常熟,常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民抗”和“新六梯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9年5 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作战,与“民抗”、“新六梯团”在阳澄湖畔会师,横扫日伪据点,打击流散土匪,形成苏常游击区。1939年11月,以伤病员为骨干的“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正式成立。新江抗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组织了北桥伏击战等多次战斗。1940年4 月,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派谭震林到常熟,放手发动群众,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先后建立起苏常太和澄锡虞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反映了与忠义救国军胡肇汉部的斗争经过。1940年7月,日伪发动“清乡”后留在苏常太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战士顽强不屈,进行了英勇的反“清乡”斗争。

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沙家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清剿”斗争,直至全国解放。

五、今日沙家浜。主要展出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家浜人民坚持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沙家浜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两馆陈列了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以及23幅首长题词,同时记述了49条大事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题示作用。

上一篇:中药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下渚湖秋日风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