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家浜有感

2024-04-29

游沙家浜有感(共16篇)

篇1:游沙家浜有感

红色经典游——沙家浜参观有感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前往江苏常熟沙家浜革命根据地参观游览。

在沙家浜,整个景区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广场西侧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另一部分是沙家浜主题景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放了各种革命斗争照片、革命遗物及缴获的日伪军武器,还有各种场景复原,加上多媒体效果、动静结合,给予了我们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主景区面积很大,大概有近千亩。景区里面到处布满了沙家浜的标志性建筑,如阿庆嫂的春来茶馆,没错,就是那个“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春来茶馆。茶馆正前方是一个大戏台,每天准点都有沙家浜京剧开锣,我们有幸赶在表演前到达,于是就欣赏到了一出精彩的表演。

最热闹,同时也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沙家浜老街了。老街临水而建,沿途湖光山色,青草成荫,微风过处,芦苇荡迎风起舞,发出一片沙沙的声音。而建立在这片芦苇荡中的老街,别有一番风味。老街上店铺林立,有卖糕点的,卖麦芽糖、牛皮糖的,有卖当地特色纪念品的,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刁德一的故居了,里面的陈设非常具有年代感,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风貌。

此番沙家浜之行,让我们记住了这个美丽的革命根据地,也让我们对于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先辈们的事迹教育下,必当以自己全部的力量做好表率与带头作用。

XXXX公司

2013.3.20

篇2:游沙家浜有感

一进景区大门,首先映入视线的是一簇簇矮小挺拔的芦苇。它们随风摆荡,收回阵阵“哗啦哗啦”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欢送我们的到来。一排排芦苇组成了茂密的芦苇荡,它成了沙家浜最有特征的旅游景点。

其中,水上芦苇迷宫最有目共睹。泛舟湖上,湖面波光粼粼,和风习习,波纹道道。一片片又大又圆的荷叶,似乎一把把碧绿的遮阳伞,真可谓“接天莲叶无量碧”呀!放眼远眺,周围一大片一大片满是芦苇。芦苇挨挨挤挤的,两头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小野花,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看不到止境,一缕缕阳光从芦苇丛中透射出去,照得雪白的芦花闪闪发亮。

“救命啊!我站不起来了!”“快抓住绳子!”“哈哈哈,你趴在下面活像一只大螃蟹!”咦,什么中央这么繁华?我刻不容缓地四下观望。原来声响是从隐湖桥传来的。这座桥是由有数块木板拼搭的,用两根又粗又长的绳子吊着。略微有点大幅度的举措,桥就像喝醉了酒普通,左右摇摆起来。我刚一踩上去,淘气的男生变用力摇摆着,我吓得“哇哇”大叫,手足无措,不一会儿,我便晕头转向,眼冒金星了!“快抓住两边的绳子!”妈妈大声喊道。我“贪生怕死”地紧紧抓住绳子,眼睛情不自禁地向湖中望去,只见湖面倒映着我的倒影,吓得我赶忙闭上了眼睛。好惊险啊!

篇3:游曲阜有感

下午,我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孔庙、孔府,在他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孔子及家族许多有趣的故事,儒家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地位的抬升和红卫兵的不懂得保护、珍惜文物。

刚开始,我们经过了一座桥,导游介绍说古时候想要在曲阜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都要迈过这座桥。随后来到了一座高大的牌坊前,看到了“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搞笑的是“玉”是错别字,其字和济南趵突泉的“突”字出自同一人之手,其寓意就是高不可攀,居中思想,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我们即将迈过门槛时,导游又说到:“男左女右,男人先迈左脚,女人先迈右脚。”门槛越高,代表这户人家的地位就越高。看着面前这高高的铁门槛,心想:孔子的地位可真高啊!

从孔庙的树可知儒家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寿命最长的是一棵柏树,现在活了两千多年了,到现在还是郁郁葱葱的。从各种殿门上贴的对联和匾可以看出古代皇帝对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推崇,特别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从导游讲述的各种规矩中也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和对礼仪的苛刻要求。

在这次出行里,最令我感慨和愤怒的就是红卫兵的恶劣行迹了。据导游讲,孔庙在文革前有一千五百块石碑,上面记载的都是些珍贵的文字,文革时,红卫兵来了,仅仅三天,就砸了一千四百八十块,剩下的有的是被老百姓藏去了,有的是红卫兵对它心存敬畏。不但这些石碑,而且所有带字的,有匾、对联等,几乎全部被毁,这未尝不是一场莫大的损失啊!

篇4:沙家浜游作文

我们来到沙家浜,我们刚下车就被刺眼的阳光照射,一时睁不开眼睛,全身火辣辣的,就像变成了一只落汤鸡,全身上下都是汗水。这时的太阳婆婆早已变成一位老恶婆,正吮吸着我们身上的水分。三伯母急急忙忙买完票,就立即拉着我与堂哥冲了进去。一进门我们就被成片成片的芦苇给吸引住了,有的十分高大,像一家之主;有的还是刚冒头的小生命,但它们毫不向炎热低头,一直坚持着。看到它们我不禁想起了曾在这里打游击的八路叔叔们,他们冒着死亡与敌人战斗,整天都浸泡在血浴之中,但他们毫不向敌人屈服,坚守着一个军人的尊严!

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儿童乐园。这里可谓是孩子的天堂,有碰碰车、水上舰艇大战、赛艇……我与堂哥一起玩了碰碰车、赛艇,其中让我最喜欢的游戏是碰碰车了!游戏一开始,我与堂哥分别坐到两辆不同颜色的车上,并且驾驶它。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得乱碰乱撞,根本不用考虑现实世界中的警车,这样的撞车可以给人一种刺激感。假如在现实生活中警察要追我追得够呛,我要被罚得够呛。渐渐,我忘了自己、忘了炎热、忘了一切。等游戏结束,当我十分依依不舍地离开座位时,我这才发现我的衣服和我坐的那辆车的靠背已经湿淋淋。

虽然我们人类厉害,但还抵抗不住自然的力量。我、堂哥与三伯母差点中暑了,我们带着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来到了一家茶馆。“小二”见了我们立即问:“小姐请问要喝点什么?”“三碗冰绿豆饭!”“好的。客官稍等。”一会儿,三碗冰绿豆饭被抬了上来。我们再也顾不得什么言行举止,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不一会儿,三碗冰绿豆饭见底了,我们暑气全消。吃这个绿豆饭就是为了喝这个水。这水冰凉透顶还带着一丝微微的甜味。

于是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一个小商店,我与堂哥同时看中了一种木头枪,这玩意儿的子弹是橡皮筋。只要将橡皮筋套在转轴上,一扣扳机,“子弹”就会弹射而出。正当我们细细观察这把枪时,三伯母提醒我们时间不早了。我一看表,呀,已经11点钟了,该吃中午饭了!

篇5:小游沙家浜作文

伴着朦朦细雨,我们踏上了去往沙家浜的路程。

沙家浜的景区入口,是一座照壁,上方写着“沙家浜”三个红色的大字,四周布着枯藤,显示出威严的气派,让人联想到烽火连三月,血气贲张的抗日时期。

往前走,是一条老街,老街的路并不是特别平坦,两旁是小吃店,路过一家烧鸡店,烧鸡的香味袭来,让人不禁垂涎三尺。再往前走大约10米,是一个卖糖画的地方,我让卖糖画的叔叔做了一个我的名字的糖画,看着做的过程,令人不禁心生羡慕,他的字很漂亮,有点像行楷。吃着糖画,吃出的不仅是甜,还有童年的回忆。

边走边吃,走到了一条安静的栈道上,几乎没人,四周都是水,这似乎是芦苇生长的地方。一声炮声打破了宁静,向远处望去,那边是在表演吧。我似乎看见了一点小火星飞过,从演员的`台词中,我听出了所谓战场上的危险。这里布满了芦苇,是芦苇荡吧。想起《白洋淀纪事》里有关芦苇荡的两章,我对那台词又有了新的理解。

出了栈道,向香薰岛的方向走去。路两旁的美景也丝毫不逊色。矮矮的枝丫上,桃花开了。有的只是有幼小花骨朵儿,却显示着生命的蓬勃,有的才开一半,显示出生命的倔强,有的完全开了,薄薄的花瓣,由白到粉,蝶翼般的花蕊,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在桃花树下,是一群不知名的紫色小花,它们倔强地昂着脑袋,挺直腰板,河对岸的油菜花也毫不示弱,金黄色的花朵,展现出春天的蓬勃朝气。沙家浜是革命地,这些看似弱小但却拥有着铮铮铁骨的花或许是新四军的化身吧。它们花败了,还会再开,而新四军也是如此,哪怕伤得很重,却依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无论是花,亦或是人,都显示着傲气与骨气。走到了香薰岛,一大片紫色映入眼帘,那是用热血浇灌成的,春风吹,似乎闻到了香味,亦体会到了它们的坚强。

篇6:游沙家浜的作文

蕴文化

抗日年间,由郭建光为首的十八个伤病员在地下党阿庆嫂的负责下,被安置在沙家浜休养,他们与百姓一起作战,结下了如鱼水一样深厚的友情,其中,阿庆嫂的名字更是被广为流传,她用来掩护转移伤病员的“春来茶馆”如今也成一处景点,它与芦苇荡交相辉映,“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上午,我们一起观看了与著名电影同名的舞台表演《让子弹飞》,它欢快轻松,诙谐幽默的再现了胡司令在沙家浜结婚时的一幕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阿庆嫂的聪明机智与新四军的英勇无畏。在欢声笑语中令我们知道了这历史性的一幕,让人着实回味无穷。

趣乐园

中午,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型的游乐园,享用完自带的午餐后,便像飞翔出笼的小鸟一样,快乐的奔向游乐设施,有来回摇晃的独木桥,有可供攀爬的“金字塔”,有乐趣无穷的射击场……最受欢迎的,要数那座“金字塔”,但此“金字塔”非彼金字塔,这里的金字塔用几根柱子撑着,空白部分用麻绳编成一张大网,上面人很多,像一个个蜘蛛侠在努力向上爬,他们形态各异,有的嬉皮笑脸,动作敏捷,有的神态自若,稳扎稳打,有的登上巅峰,喜上眉梢……

其它地方人也不少,独木桥上小心翼翼,攀岩墙上稳稳当当,射击场里仔细瞄准,跷跷板上上下起伏……同学们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观展馆

下午,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座塑像,表现的是伤病员在一株茂密的柳树下喝茶的场景,四面的墙上介绍的是在沙家浜抗日的烈士与勇士,一张张灰色的照片沉淀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往事。进入第二个展厅,在两个玻璃箱中分别放着大小两挺机枪,我想那应该是在沙家浜抗日时留下来的遗物。这个展厅从抗日慢慢转变为了现在人民子弟兵抗击天灾,其中一组塑像便是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奋勇抗洪的镜头,真实的表现了我国人民子弟兵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那种韧劲与可贵的品质。参观完这个展馆,我们秋游也已接近了尾声。

篇7:游南京鸡鸣寺有感

名称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在南京玄武湖边的九华山上,盘踞着一只十分厉害的蜈蚣精,能口喷数十丈毒火焰,经常喷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极大。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宫中报晓的金鸡下凡,以金鸡来对付蜈蚣。金鸡领命后来到凡间,果然见到蜈蚣精站在九华山上喷射毒焰伤人,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冲着蜈蚣精一声啼叫,蜈蚣精被这震耳欲聋的啼叫声吓得匆忙逃脱。不甘失败的蜈蚣精调整了状态后,又冲上山顶,疯狂地喷吐更浓的毒焰,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一见,飞奔过来,一口咬住蜈蚣精,经过一番搏斗,蜈蚣精被咬死,金鸡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金鸡,便把北极阁山上的那座寺庙称为“鸡鸣寺”。这个传说是美好的,表达了当时人们寄希望于上天来帮助除恶扬善的美好愿望。

南京鸡鸣寺名称的起源还有一说,认为是因寺前有鸡鸣埭,清人余宾硕的《金陵揽古》中,有一条关于“鸡鸣寺”的记述,日:“寺前有鸡鸣埭。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闻鸡鸣也。”清初诗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所作的《登鸡鸣寺》更有影响:“鸡鸣山上鸡鸣寺,绀宇凌霄鸟路长。古埭尚传齐武帝,风流空忆竟陵王。”其实,余宾硕的记述和王士祯都误引了齐武帝习武鸡鸣埭的典故,造成了鸡鸣山、鸡鸣寺名称与鸡鸣埭的密切关系,让人们以为“鸡鸣寺”之名是由鸡鸣埭而来的,造成了由来的误解。实际上,鸡鸣寺与鸡鸣埭相去甚远,鸡鸣寺的取名与鸡鸣埭无关,史学家蒋赞初先生说“鸡鸣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指明鸡鸣埭“在迈皋桥附近”,并非鸡鸣寺前有鸡鸣埭。

实际上,鸡鸣寺是因鸡鸣山而得名的。鸡鸣山为北极阁山,又名“鸡笼山”,此山最早是以学馆而闻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夺取天下之后,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国子监,就亲临鸡笼山去选址,后来在鸡笼山东麓选中了馆址,但其山名“鸡笼”显然不合圣意,就改名为“鸡鸣”,取的是“晨兴勤苦”之意。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原来旧寺故址(旧寺是什么寺院还存在争议,下面另述)基础上重新兴建寺院。之后,在宣德、成化年间又有扩建,在弘治年间有为时6年的大修,其寺院的规模扩大到占地一千余亩,殿堂楼阁、台舍房宇达三十余座,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风格别具,背依明城墙,下瞰玄武湖,远眺紫金山,景色绝佳,环境清幽。

鸡鸣寺前身之争

古老的历史遗迹常常连带着许多传说,甚至依附着许多牵强附会的故事,让人感到离奇莫测,难以证明,但又常常舍不得放弃。关于鸡鸣寺的前身,至少有两种有影响的说法,一种是三国孙吴时“栖玄寺”之说;另一种是南朝梁时“同泰寺”之说。

第一种说法认为早在孙吴时期,现鸡鸣寺之处就已建有一寺,名为“栖玄寺”,因鸡笼山北面有栖玄塘而得名。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七皇子、建平王刘宏为人谦俭周慎,深得父王信任,遂赏赐其在鸡笼山东偏北处建宏敞府第。刘宏于宋大明二年(458年)临终前,嘱咐将鸡笼山下东偏北处的府第捐为寺庙,沿用名“栖元寺”,元、玄同义,南齐时改名“建元寺”。孙吴时期开拓了南北向的潮沟(在今南京市机关大院西墙附近),南接城北渠、运渎,经栖玄寺门前,北通玄武湖,后来,明代筑城时阻断了该潮沟,但此沟的南端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尚存,沟旁尚有几棵老槐树。从这些资料看,三国孙吴时的栖玄寺该是鸡鸣寺的前身。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鸡鸣寺的前身是南朝梁时期的“同泰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定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在鸡笼山所建的同泰寺是鸡鸣寺的前身。当时的同泰寺范围很大,从山下一直延伸到鸡笼山上。同泰寺寺内有大殿六所,小殿堂十余所,一座九层浮屠(宝塔),一座七层高的大佛阁,供奉着十方金像和十方银像,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

当然,不管其前身是同泰寺还是栖玄寺,或是其他的寺庙遗迹,都改变不了鸡鸣寺也是一座古老寺院的事实。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占鸡鸣寺”的匾额;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帝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光绪二十年(1894年),两江总督张之洞为纪念他的门生杨锐,取杨锐所诵杜诗“忧来豁蒙蔽”一句,将殿后经堂改建为“豁蒙楼”,并手书匾额,还写了首五言咏《鸡鸣寺》诗;民国初,又增建了景阳楼。1985年鸡鸣寺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步修筑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生池等建筑,使古老的鸡鸣寺成为南京很有影响的寺院。

寺庙建筑

鸡鸣寺有很特别的地方,例如同治年间兴建的观音楼,楼中的观音与其他寺院的观音不同,是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出了佛像的奥秘:“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颇有哲理意趣,耐人深思。再如,鸡鸣寺有座宝塔南面正门上的匾额有“药师佛塔”4个大字,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灵谷寺维修时,将其迎奉于塔内;此外,在塔内的4个佛龛中,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药师佛像。在豁蒙楼东的景阳楼,有一副有趣的对联:“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鸡鸣寺门前坡下有一古井,传称“胭脂井”。多少年来,人们喜欢将胭脂井与陈后主和张丽华的故事联系起来。南朝时陈朝皇帝陈叔宝,史称陈后主,是陈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不到8年,荒政误国,最后无力与南下的隋军抵抗,当隋军进入皇宫时,陈后主被逼走投无路,带着两个宠爱的妃子躲进景阳楼下的枯井中,最后被隋军大将韩擒虎活捉。之后,陈后主及二太子、诸弟王及文武大臣一齐被押往长安。本来是昏君误国,与妃子无关,可是,陈后主最美丽的妃子张丽华却承担了祸国殃民的骂名。晋王杨广担心“美色误国”,将张丽华处死。那口胭脂井此后被称为是“辱井”,后来有诗人日:“可怜此井为何辜,一辱至今不能洗。”当时的胭脂井又称“景阳井”,《六朝事迹编类》说:“景阳井,一名胭脂井……其井有石栏,上多题字。旧传云:栏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

鸡鸣寺从南朝至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说也说不完。最后,读读张之洞咏《鸡鸣寺》的部分诗句,以作结尾:“一朝辟僧楼,雄秀发其秘,城外湖皓白,湖外山苍翠。南岸山如马,饮江驻鞍辔,北岸山如屏,萦青与天际。鹭洲沙出没,浦口塔标识,烟中万楼台,渺若蚁蛭细,亦有杜老忧,今朝豁蒙蔽。”

【责任编辑】王凯

篇8:游沙家浜的作文

我早早地起床,背起一大堆好吃的,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开开心心地从鸟笼中飞进了学校。

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沙家浜,一进入景区,便看到了一座高大的博物馆立在了我们的眼前。里面的东西更是稀奇古怪的了,例如之前新四军用的抢、刀、箭、子弹、医生用的医疗用品,当时喝的苏洋茶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的。

出了博物馆,我们看了一部非常好看而又刺激的剧本,名叫《芦荡烽火》,里面讲的是新四军和沙家浜的老百姓一起用智慧打败了日本军。每一声大炮声都带起阵阵水花,水花像一个个小精灵从天空中飞下来。

欣赏完刺激的演出后,我们就坐在草坪上,一边交谈,一边吃。寿司、饭团、炒饭、凉面……都是我们爱吃的,把我们个个都喂得像一头小猪。

篇9:游沙家浜的作文

首先,我们观看了大型实景剧《让子弹飞》,演出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特效手段,演绎了沙家浜的传奇故事。表演舞台融汇在自然的水乡风貌之中,使我们身临其境。我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与英勇的新四军一起,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通过观看演出,我深深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那里陈列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照片和文物,通过它们,我看到了沙家浜的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60多年前,36名抗日义勇军伤病员留在沙家浜养伤,并和沙家浜人民亲密无间,共同抗日。由此,沙家浜成了一个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最后,我们来到了沙家浜的又一特色景点——芦苇荡。芦苇荡真大呀,一眼望不到边!听导游介绍,这一大片芦苇就是当年军民抗战的青纱账,新四军在

这里把日军打得鬼哭狼嚎!此时,正是芦花开放之季,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一阵风吹过,芦花漫天飞舞,好看极了!

篇10:游沙家浜心得800字

游沙家浜心得1

车窗外的景物飞快的移动着,车内早已是一片欢腾,那阵阵轻松欢快的笑声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我们对秋游热切的渴盼与兴奋。

嚯!终于下车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涌出车门,迫切地呼吸着沙家浜的空气——当然,这是我们的目的地,沙家浜。沙家浜景区里仍荡漾着绿意,杲杲秋阳下的大片芦苇荡显然还未遭受过深秋的霜冻,路边的花花草草依然生机盎然,在宜人的飒爽秋风中轻摆、摇曳,我们一个个脚下像安了弹簧,小跑着,蹦跳着跟上前方导游举着的,在风中翩翩舞动的小黄旗。

第一站,导游将带领我们去看《让子弹飞》的小话剧。话剧演绎了抗战时沙家浜的一段并不完全真实的历史,整个话剧使全场的气氛变得幽默、诙谐:当看到“神马、浮云”上场时,同学们开怀大笑,而当一个个“炸弹”爆开,腾起阵阵呛人的烟雾时,大家的心都不由得绷紧了。直到不知不觉中,话剧结束了,我们下意识地朝腕表望去时才意识到悄悄流逝的时间,午餐时间到了!

我们在一大片有着许多娱乐器材的草坪上匆匆结束了午餐,把背包往一群打牌的同学那儿寄存好,外套系在腰间,一边呼唤着伙伴(“快点,去玩啦!”),一边奔向那些器械。

在她们这样高涨的情绪下,我似乎显得很不合群(因为我只想找个僻静的地方看看书,而不是和她们疯玩)。但也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凌丹,把你那个像锤子一样荡在后面的书包放掉,我们去玩那个吧!”文羽晨捅了捅我,随意地指了指一个方向。我慢悠悠地存好包,打量了一下那些横在一条几乎干涸、被杂草占据的小河上方的游乐设施。多数器械下都扎起一张结结实实的大网(应该是出于安全考虑),可她们这几个平时课上不动声色的家伙却偏偏选中了几个没有安全保护的,这可把我给害惨了。我犹犹豫豫地看着这个不知能不能称之为桥的东西,如果一定要给它个名称,我觉得叫“空中平衡木”再恰当不过了。文羽晨一马当先,上了“空中平衡木”,我的手心开始不由自主地冒起了冷汗,我踌躇不定,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却见两个三四年级的小女孩兴冲冲地跑过来,排在我身后。我一边深呼吸,一边在心里骂自己是胆小鬼。接着,我一鼓作气抓住了悬挂平衡木的铁链,小心翼翼地踏上了这窄窄的平衡木,仿佛生怕稍一用力,它就会断裂似的。走第一、第二段平衡木还算稳定,但在脚前的第三段却突然呈现出一个斜坡,我感到满手的汗水促使我的双手在铁链上打滑,我迈出右脚,确保它已稳稳当当地踩在实处了,可这时,后面两个女孩也上来了,导致我所站的二、三两段平衡木剧烈地摇晃起来,而脚下几米处便是长着长长野草的泥泞河流,哇!我在心中暗暗叫了一声,不知道有没有人失足掉下去过呢……我不由得胆战心惊,赶忙把左脚收回,我故作镇定地和文羽晨说着废话,一开口却发现我的嗓子好像很久都没用了似的,沙哑还微颤着:“文羽晨?我看见河里有一个望远镜。不知道有没有人掉下去过诶。”“哦。可能吧?”但她也紧张得不愿多说话,我只好乖乖闭上嘴。我迟疑地不敢迈步,深恐自己会一不小心滑下去,我仿佛一时忘记了如何呼吸,只知道一点点及其谨慎地往下挪,不料,下坡刚走完,眼前又赫然出现一个陡峭的上坡,让我面临很大的挑战。我匀了匀气,安抚了一下狂跳不止的心,紧紧攥住最后两根铁链,大步迈开,再顺势轻轻一跃,哦,我总算解脱了!我不敢相信地用力踏了踏草地,好像一时还没接受已经回到陆地的这个事实,但我很快便回过神,抓住文羽晨的肩膀,晃了起来:“天哪,太恐怖了,我再也不要玩这个了!”

但很快,我们又把注意力移到另一个大型设施上了:这是类似于一个由无数条绳子交错、固定而成的巨型圆锥体,许多同学像猿猴一样攀在上头,一点点向上蠕动着。这似乎正对了文羽晨的胃口,她兴奋得嚷着拉我去,我从未见过这家伙那么激动,尽管十分不情愿,但也只好依了她。在圆锥体脚下,我们遇见了“失散多时”的吴文溢和张敏怡,在这个绳子纵横交错的庞然大物身上,我们必须双手双脚死死抓住、牢牢镫住绳子,这是很耗费力气的,不一会儿,吴文溢便败下阵来,趴在最底端拉起的那张蹦床似的网上不动弹了,而爬到一半的张敏怡却忘了把她那“千斤重”的背包和外套存起来,叫吴文溢帮忙她又听不到,我只好为人民服务,艰难地爬下来,帮张敏怡拿包做后勤了。

在她们几个爬下这个庞然大物后不久我们便集合了。导游接着带领我们认识了各种毒品以及它们无穷的危害。同学们看过后都颇有感触。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时间匆匆飞逝,我们就这样伴着午后的暖阳踏上了归程,而我们对这次沙家浜之游则仍是意犹未尽。

游沙家浜心得2

周五的晚上,我正在看书,“爸爸,‘浜’是什么意思?”我好奇的问。爸爸说:“浜是指某些地区通向江河的小河沟,多用在地名上。”我接着问:“沙家浜在哪里?”爸爸说:“在江苏,那里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一时讲不清楚,明天是星期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啊,这太好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着车出发了。我们的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我不时地问:“还有多远啊,还要多少时间才到啊?”在我的催促声中我们终于来到了沙家浜。

走进“沙家浜”景区,迎面有块大照壁,上有叶飞将军的题字,并简要说明了抗战时“东路抗”的重要战略意义,在照壁左面是“东进桥”,“东进桥”是为了纪念新四军东进抗日而修建。跨过东进桥来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这里介绍了当年常熟的革命斗争。馆内藏有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我最感兴趣的是重机枪、歪把子机枪、--和手枪。我还亲自操纵了高射机枪和山炮。又爬上了战斗机和轰炸机,做了个近距离观察。最后来到充满江南名俗气息的“红石村”。这里有“春来茶馆”,茶馆里的蜡像再现了阿庆嫂智斗敌人的情景。旁边是芦苇荡,不由使人想起当年新四军伤员就是在这芦苇荡中养伤,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只能以芦根充饥。

参观完沙家浜,我仿佛看见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英勇的新四军和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展开的激烈战斗;阿庆嫂和敌军们斗智斗勇;十八个伤员在芦苇荡铁骨铮铮的光辉形象。。。我仿佛看见了每个烈士都在笑,因为我们的祖国是那么的繁荣昌盛;沙家浜的生活是那么的红红火火;还有我们——祖国的未来是那么的优秀!

安息吧,烈士们!你们手中的旗帜已经在我们手中高高举起,我们会让它更鲜更艳!虽然你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一座巨大而坚固的丰碑!

游沙家浜心得3

沙家浜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京剧《沙家浜》就是描写我们常熟的沙家浜,是我去过很多次却依旧想去的地方!

春天,我们去尚湖春游观牡丹;秋天,我们去沙家浜秋游赏芦苇。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景区大门上方三个金色大字“沙家浜”。我想:这三个字也显示了曾经那段红色的抗战历史。大门进去左手边就是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历史图片和革命文物,记载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采用多媒体、场景复原等手段,再现了抗日场景!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忘了那段历史!

接着来到了芦苇荡。春天绿色的芦苇到秋天已经变成淡黄色了,芦苇在秋风中摇摆,白白的芦花,绒毛般蓬松,轻盈地舞动着。真是“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芦苇和碧波荡漾的湖水相互映衬,有了芦苇的摇摆,湖水显得更加动人了;有了湖水的衬托,芦苇显得更加优美了。芦苇就像是湖水裙子的花边,湖水就像是芦苇的镜子。70多年前,新四军叔叔们就是靠着芦苇的掩护,在这青纱帐中和日本鬼子展开斗智斗勇的激烈战争,靠着迂回曲折的水路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军民鱼水情说的也是这芦苇下面的水和鱼吧!当白芦花变成了红芦花,我们的抗日战争才取得了胜利!

芦苇是沙家浜最有代表性的植物了,“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阵风吹来,芦苇高低起伏着,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个时候的故事……而现在的芦苇荡中,有一只只古朴的手摇船,穿着蓝花布的船娘“咿咿呀呀“唱着石湾山歌一路飘过,不时芦苇荡中还有很多白鹭突然飞出来,真是“误入芦花深处,惊起一滩白鹭”啊!

从芦苇荡出来,我们来到了国防教育园。这里有许多飞机、坦克、大炮。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部队淘汰后捐赠给沙家浜景区的,都是古老的真家伙,供游人观赏的。你看,这架可是真的战斗机啊,名字叫歼6!”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赏着,外面是铝的材质,体积不大,估计只能坐两个人。老师还告诉我:“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是歼20战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隐形材料能躲过反隐身雷达的捕捉,担负中国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听了真是让人激动啊!国防园内还有许多好玩的:跷跷板、荡秋千、攀登绳、滑滑梯、充气城堡,我玩了荡秋千,同学在后面帮忙推我,秋千越荡越高了,想象乘坐歼6的感觉……我们还在草坪上一起品尝美食,秀出自己的本领:武术、写生、吟诗……整个国防园内,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沙家浜还有著名的横泾老街,也是抗战戏的影视基地。老街上一条长长弯弯的河,那些江南水乡特有的粉墙黛瓦的房子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河的两边。同河平行的是一条悠长的青石板街,打铁铺、染布坊、酿酒坊、芳华照相馆、春来茶馆、刁记爊鸡店、阳澄湖大闸蟹店一应俱全,两边小吃店飘出的蒸气和香味弥漫了一街!

我想现在我们的生活很美好,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国力也很强大,我们谁都不喜欢战争!生活在中国使我很有安全感,我为是中国人而自豪!记得哈佛毕业的南京女孩许吉如在演讲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安全感所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年轻人最好的礼物。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里这么好,我随时可以回得来。你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沙家浜历经劫难,却依旧万物蓬勃!里面的阳光很温暖,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愿和平的阳光照耀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游沙家浜心得4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家浜,我已经游览过好几次了,可每次去都有新的收获。星期六上午,我又走进了沙家浜。

进入芦苇塘风景风,仿佛走进了一幅水乡风景画。清澈平静的湖水宛如一幅美丽的绸缎。走近一看,一群鱼儿在水草丛中窜来窜去,不时,漂出一个个水泡泡。一队小鸭子在水面上嬉戏追逐。远处,几叶满载游客的小舟从芦苇丛中慢悠悠地飘出来。突然,一艘快艇从湖面掠过,溅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仿佛在一匹翠绿的丝绸上绣上了一圈雪白的的莲花。密密麻麻的芦苇有两米多高,秋风吹过,挺拔的芦苇发出哗啦啦的笑声。金黄的苇杆、狭长的叶片、雪白的芦花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远处,竹桥、小屋、凉亭、篱笆、柳林、时隐时现;茶馆、酒楼、戏台,伫立塘边。

沙家浜芦苇塘位于阳澄湖与昆澄湖之间,水产资源丰富。中午,我刚踏进水上餐厅,主人立即把生津清火的糯米鲜藕、细腻爽口的鲫鱼炖蛋、营养丰富的红烧鳝鱼、回味无穷的虫草炖鳖,摆上了餐桌。我一边畅饮甘甜清爽的芦根茶,一边品尝着天下闻名的阳澄湖大闸蟹。

到了沙家浜一定要去春来茶馆。我在七星灶旁手端茶碗,观赏对面戏台正在表演的京剧《沙家浜》片段。当地的老爷爷告诉我,沙家浜芦苇塘里到处流传着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的传奇故事。阿庆嫂是当时无数从事地下抗日联络工作同志的缩影,她们为了掩护新四军、抢救伤员、传送情报,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是常熟人民的骄傲!爷爷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英雄故事,把我带进了抗日烽火中的沙家浜……

晚霞映红了芦苇塘,今日的沙家浜一是幅画,是一首歌,是一个壮丽的舞台。沙家浜人民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话剧啊!

游沙家浜心得5

早就想去沙家浜看看了,这次终于有了机会,在车上我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学着京戏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唱段低声哼了起来,“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大门匾上是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沙家浜。透过大门望去,园内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空气中突然有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此时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天气也跟我们的心情一样格外好,人不由得神清气爽起来,我们的第一站便是——沙家浜革命纪念馆。场馆的广场中央,屹立着十八根形态各异的柱雕,据说那是代表十八位伤病员所表现出来的新四军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一番瞻仰,我便直接沿路到广场西侧的纪念馆中,里面陈列着当年英雄们的生平事迹与遗物,想来英雄们在那样的岁月是何等英姿勃发,从困难重重直至最后胜利是何其不易,心情不由沉重,慢慢走出迎面一阵凉 风,抬头远望,荷塘里的荷叶摇曳生姿,远处的芦苇却静默无声,似乎那些早已成为过去。

收拾下心情,沿着一路不规则的石板路走去,路下便是流水淙淙,似乎整个镇子都漂在水上,左顾右盼只见两边屋子依水而建,远处芦苇密布,芦花飘雪,岸柳成行,一幅美丽的中国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其中“春来茶馆”也座落其间,许多旅客倚窗而坐,边品茗边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选段,听周围的游客说之前还有一些民俗节目,可惜我们没有赶上,看着戏台上的阿庆嫂我不由地想,也只有这里的一水一草才能孕育出这位智慧过人的女英雄。

非常幸运的是这次我们在沙家浜景区的横泾剧场观看到了实景剧《让子弹飞》。在融合自然生态的水乡风貌与仿古建筑的舞台上,一批优秀的演员通过话剧与表演的形式,配合运用高科技的特效手段,演绎了阿庆嫂与新四军里应外合,共同抗日的故事。“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词、微博、地球超人等创意元素,增添了表演的诙谐与幽默效果,给我们献上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

终于要离开了,我们是那么的留恋,在归途中我的脑海里阿庆嫂与十八英雄的影子时隐时现,但是有一句---的词却在不经意间吟诵而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篇11:游金溪旌义坊有感

蒲塘村是个千人大村。历史上特别是在明代,名人巨商众多,在金溪首屈一指。这些绅士名流热心村庄建设,后人甚至总结出了“蒲塘十景”,作为一个村,也算是很少有了。今天去造访蒲塘村的话,你仍能看到很多明清建筑散布村庄各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有旌义坊、大夫第、铜峰古庙等。这些建筑物的门楣、窗户、柱石上的雕刻、绘画,手法精湛,技艺高超,其图案之美、人物之生动、故事之丰满,令人赞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旌义坊,原因不只是其保存完好、艺术价值高,更在其向世人昭示的道德价值。

旌义坊又名“名荐天朝”坊,位于蒲池西岸,是明代洪熙皇帝表彰该村商人徐积善捐粮赈灾行为的牌坊。中国牌坊品类虽多,但绝大多数为官宦功名坊、贞妇烈女坊,作为表彰慈善义举的牌坊极为少见。蒲塘徐积善在600年前的农耕社会时代,捐谷4500石,合计今天的45万斤,用于救济受灾饥民。这事放在现今,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以圣旨全文刻于牌坊者,极为罕见。一般只是直书“圣旨”或“恩荣”二字而已。其次,洪熙皇帝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了,而且这个朱高炽,是明代少见的仁慈皇帝,他在位宽释了大批被其父朱棣囚禁的建文帝旧臣及家属。由于其在位的时间太短,故洪熙朝遗物也极为罕见。所以说这座牌坊是研究明代慈善事业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难怪有人称之为我国“慈善第一坊”。

就艺术价值而言,其构图新颖,雕刻精致,显示了当时设计人员与工匠高超的美学水平与工艺技巧,是一件有很大价值的石雕艺术、古建艺术珍品。其上面的龙纹、凤纹、鱼纹、花卉纹饰等,均可作为我们鉴赏明代工艺美术品的参照物。

牌坊主体为巨石结构,四柱五楼,宽6米,高7米,每楼以花砖砌成斗拱,支承瓦面。主题是三巨石横梁构成的二层题字空间。上层镌刻大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九日圣旨全文,下层题字空间镌刻“名荐天朝”四个大字及上下款题字。

三道巨石横梁镌刻的纹饰极为华美堂皇。最上层是展翅舞蹈的三只凤凰,凤间祥云缭绕,凤下圣旨文字正楷端庄,两边则支以二个龙纹立柱,龙呈昂首腾翔状。中层横梁是六边形花卉簇拥的古代“中国结”图案,彩带相互穿插。下层横梁是两条巨龙头部大特写。其他立柱、隔扇、雀替等,均以几何纹花卉装饰。整体构图新颖别致,宏丽大方。雕刻手法为高浮雕与浅浮雕相间运用,局部还有镂雕和圆雕,显示了极高的雕琢工艺水平。

旌义坊的建设之美,保存之好,一方面说明即使在封建社会,慈善行为也一直受到官方的重视和鼓励,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慈善事业更应发扬光大;从另一方面来讲,该村许多明清建筑物破坏不少,特别在文革期间,损毁严重,但旌义坊一直保存完好,说明哪怕在黑白颠倒的年代,在老百姓的心中,也都还有一块净土,供奉着他们的精神理念, “积德行善”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中,地位崇高。

旌义坊虽独立在乡间僻壤,但其倡导的道德价值和展示的艺术价值却闻名于外,令人深思,令人赞叹。

篇12:游沙家浜作文300字

一路上,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像一群活跃的小鸟……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沙家浜。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地处阳澄湖湖畔。小朋友们下了车,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拉着手,一路走走停停,穿过芦苇荡,来到了沙家浜戏剧表演的场地,看了一场实景剧《芦荡烽火》,表演很精彩,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到了下午,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游乐中心,开始自由活动。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欢快极了,笑着喊着,有的玩捉迷藏,有的滑滑梯,有的走迷宫,还有的在地上打滚儿……个个玩得满头大汗。快到集合的时间,小朋友们赶紧回到了集合点,继续往前走了一会儿。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桥,完全是悬空的,他们使劲蹦了起来,轻轻松松过了桥。

篇13:游沙家浜作文300字

来到沙家浜后,我们直奔芦苇荡.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芦 苇.只见芦苇的身子上长满了形如短剑,色如碧玉的叶子,就像 “千手观音”一般.远处传来了悠扬的歌声,妈妈惊讶的说“听,这不是《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正在与敌人斗智斗勇吗!" "什么是《沙家浜》?阿庆嫂是谁?”我迫不及待地问。 来到春来茶馆,爸爸妈妈边喝着清香的虞山绿茶,边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了沙家浜的故事。

秋天正是芦花开放的时候,透过窗户,远远望去, 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白白的厚雪,一阵阵风吹过,芦花漫天飞舞,向人们报道收获的喜讯。看着看着,眼前仿佛出现了随时准备击退敌人的进攻;仿佛看到了新士军战士隐身在芦苇丛中,侦察员划着小船悄悄地出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凝神细听,耳旁仿佛听到了砰砰的枪声在芦苇荡上空回响。 当我们走出芦苇荡已经是下午了,芦苇沙沙地摇晃着,仿佛和我们告别,芦苇拂过我的脸颊,是那样温馨。

篇14:游沙家浜的心得感想

终于到了沙家浜,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小组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我们都非常兴奋。

我们组在施语童组长的带领下,先来到了一家小店,我和马诗涵很快就买好了纪念品,想去城墙上看看。我们来到了城墙上观望了一会儿远处的风景,但过了好一会儿,还没见其他组员从小店出来,我们就下去找他们。施语瞳先发现了我们:“刚才你们去哪儿了呀?”我和马诗涵指着城墙说道:“刚才我们去城墙上面了。”但很快我们就发现毛亦杨不见了。施语瞳责怪我们:“都怪你们私自离开,我叫毛亦杨去找你们,他肯定在找你们的时候走丢了。”看着施语瞳焦急的脸色,我心里充满了自责。

我们只好分头去找毛亦杨。我和马诗涵分成一个小组去找,我们找着找着,遇到了几个初中的大姐姐,我们问:“你们好,我们的一个组员走丢了,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戴着眼镜,长着短发的男生?”他们和蔼地笑笑:“没有看见。如果看见的话,我会跟他说你们在找他,让他到这儿,好吗?”我们道了谢,就继续找起了毛亦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该走哪条路呢?”我们犹豫不决,我觉得右边更有可能,而马诗涵确说要走左边,但总得走一个方向。马诗涵对我说:“我们石头、剪子、布,谁赢就走谁选的路。”马诗涵赢了,我们一起走向左边的那条路,当我们走到一块草坪边时,突然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不就是毛亦杨吗!他正在和其他小组的组员悠闲的吃着午饭呢!

篇15:游冯雪峰故居有感等二则

我们小心地踏入院内,细细品读墙上别具一格的文字,品味着这位大作家笔下文思如泉的作品。故居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作家的一种朴素之中有着几分庄重的气质。

透过历史的凝重,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飞转着思绪……我们又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和作家、诗人冯雪峰那伟岸的一生: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在这老宅里写作长篇小说《卢代之死》,从不幸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到摘去“右派分子”帽子,从几藏手稿到愤然烧稿……作家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正如同四合院后面,通往山岙间冯雪峰墓的山路一般蜿蜒曲折,然而山路的沿途尽是青青的翠竹,美得令人陶醉,只见墓前品字形而立的3块墓石的中间一块上,赫然写有朱镕基的题字:“雪峰之墓”。

在返回的途中,我一直在想,能得到一样具峥峥铁骨的朱镕基总理的墓碑题字,作家会知足了。

冯雪峰安眠山岙间,雪松静护四合院,跌宕起伏人生路,品字石碑撼镕颜。山风吹过满山的青松,吹在我们的身上,汗水干了,格外凉爽。

(责编:田茵)

在德国坐动车组

何如平

到德国旅游,我体会了一次坐动车的感觉。

据我了解,德国的普通民众出远门主要是坐火车,城市间的汽车客运几乎没有,在德国硬件设施最好、速度最快的火车被称为ICE,也就是轮轨式高速火车,时速超过200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动车组。

买了一张从柏林开往法兰克福的二等座位的动车组火车票,花费97欧元。其实德国火车的票价非常灵活,只要我提前3天预订,还可以享受29欧元的优惠价。德国人均月收入是1500欧元左右,如果每次出远门都购买优惠价的火车票,德国人的出行成本相对还是很低的。

登上高速列车后第一感觉这不是车厢,而是一个阅览室。男女老少人手一份杂志、报纸或者小说,一个个都看得津津有味,车厢里没有喧嚣,没有闲聊,只有翻书时发出的“沙沙”声。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普及的今天,德国人依然对纸质媒体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

在这趟开往法兰克福的火车上,离车门最近的几个座位都是残疾人优先座位,并配备有固定轮椅用的金属装置,座椅旁也都用图示简洁明了地画出轮椅安放和固定方法。车厢内还有残疾人无障碍卫生间,为这些出行不便的乘客提供人性化服务。

高速火车一路飞奔开往法兰克福,我尽情地欣赏着窗外的景色,驿动的心却在此时出奇地平和。

篇16:游沙家浜的心得感想

到了沙家浜门口,我们买好票就进去了。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突然发现旁边有一条船,船帆上有三个红色的醒目的大字——“沙家浜”。我想,那红色该是革命战士的鲜血染红的吧。

随后,我们来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门口有一座雕塑,是郭建光和阿庆嫂。他们站在高处,目视着远方,大概是在侦查敌情吧。沙家浜的人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呢?听了妈妈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沙家浜是一个江南的村镇。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地下党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家休养。他们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纪念馆里,最吸引我的是暗箱里的小电影,放映的是抗日战士打击日本鬼子的景象,三维的立体场景让我觉得激烈的战斗就像真人在表演一样。我还看到,在一处民宅的院子里,阿庆嫂与几位革命战士正坐在一棵大树下的桌子旁商量对敌大计呢!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真人扮演的呢,没想到是蜡像。

接着,我们来到了芦苇区活动。这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地两个区域。我们先走陆地的芦苇迷宫,里面好漂亮啊!芦苇挨挨挤挤的,一阵风吹过,芦苇就发出好听的音乐,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密密的芦苇丛中,还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一边走一边玩,绕了很久,我原以为要到尽头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回到了起点。“哎!怎么这么难呀!”我抱怨到。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要是这么简单就让你走出这迷宫,那以前打仗时,敌人会走不出?”听了妈妈的话,我努力寻找出口,最终,走出了迷宫。

水上的迷宫更漂亮、更难。但是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它。

上一篇:保路运动馆参观感想下一篇:王菲说过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