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短文章

2024-04-23

情感短文章(精选9篇)

篇1:情感短文章

短文章,才是好文章!能把文章写短的,才是高水平。

如果行文之中有好词好句子涌出来,那是好事;但是如果离开实际工作的需要,专门在概念、词句、提法的出新上打转,那就会贻误工作。如果作者才情泉涌,涌得太厉害无法克制了,建议到文艺刊物发表,而不要涌到党的文件上来。可以写诗填词嘛,你越工整、越对仗,平平仄仄都搞上,那才是高水平,但这不是我们这个工作的文字所需要的。

在我们工作中,文字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载体,而这个基本载体现在毛病不少。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时,曾经批评当时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我感觉,我们现在的文风比那个时候好不到哪里去,甚至一些问题比那时候还严重。有些文件、文章拿过来,想找些有针对性的话、有用的话,很难。人们往往不是从前往后看,而是从倒数第二段或第三段开始看,因为往往讲到这里才是讲问题的,而前面占了主要篇幅的大多是些大而无当、没有错也没有用的话。举一个例子,现在下级评价上级的讲话,无论是评价总书记的讲话,还是评价某个支部书记的讲话,一律“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思想深刻,高屋建瓴,有很强的现实性、政策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什么叫“高屋建瓴”?我估计许多经常用这个词的同志自己也不清楚。

文风实际上是思想作风,是党风在文字工作中的体现。如果文风没有活力了,实际上是党思考问题的水平、方法出了问题,党的活力在丧失。毛泽东在抗战时期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党内整风,整风当中又把反对党八股作为重要问题提出,为什么?如他指出,是因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藏身的地方。我们现在的文风,实际上也给党内各种消极现象、不作为现象一个防空洞。比如我们现在几乎每篇讲话、文章都要强调抓落实,一般说“抓落实”已经不够了,还要“切实抓落实”,还要“切切实实抓落实”,已经到了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的地步了!为什么还不能落实?原因之一是这个文风就是虚夸之风,就是不利于落实的。“切实”太多,本身就说明你没有信心落实。我们统战工作的职能,决定了我们既要研究理论、政策,也要承担大量实务。无论是“务虚”还是“务实”,都是为了帮助中央处理现实重大问题。所以要特别倡导实实在在的文风,而不要把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搞到我们的文字工作中来。

我们所要求的文风、文字是什么样的?

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为实际工作服务。

各种不同文体对文字有不同要求。诗歌要合辙押韵,读起来好听;小说要见人见景,栩栩如生。而我们中央职能部门的文字——大家回家以后写什么那是你们的自由——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推动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完成,而不是为了抒发文采,展示作者才华。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文字必须反映实际,以解决问题为要旨,避免坐而论道,避免把时间精力弄到概念、词句、提法的新奇上,文章架构的工整上。如果行文之中有好词好句子涌出来,那是好事;但是如果离开实际工作的需要,专门在概念、词句、提法的出新上打转,那就会贻误工作。如果作者才情泉涌,涌得太厉害无法克制了,建议到文艺刊物发表,而不要涌到党的文件上来。可以写诗填词嘛,你越工整、越对仗,平平仄仄都搞上,那才是高水平,但这不是我们这个工作的文字所需要的。毛泽东是文字大家,他的诗词的风采,很难有人企及。但是他在讲工作的时候,文字是非常朴实简明的。中国古代对文章功能的理解是“文以载道”。“道”就是真理,真理是朴实的,因此载道的文字也应该是朴实的。我在李瑞环同志那儿工作过,他曾送给我一副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是他练字的时候写的,我感觉非常好,他就加上题款送给我一张。在他看来,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呢?简、浅、显。我理解,就是不要故意把问题在表述上搞得过于复杂、玄虚。问题本身可能是复杂的,但是在文字表述上一定要让人易于懂,易于明白。

第二,要打破僵化刻板的文风的束缚,还文笔以自由。

不知道是起于什么时候,我们机关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越来越讲究排比、对仗、工整、四六句。很多的文章,包括一些领导讲话、权威报刊的理论文章,文内第一层次标题不管相隔多远,主语谓语宾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语式甚至到字数都是对应的;然后第二层次标题换个排列方式,又都是对应的;如果有三层、四层标题,仍然是对应的,规规矩矩,板板正正,像是小学生造句作业。至今一种常见写法,XX是目标、XX是任务、XX是窗口、XX是桥梁、XX是纽带„„下了一番苦功,但透着一股陈腐气息。这种写法,不是以内容的需要来摆布文字,而是以文字上下前后工整的需要来裁剪内容,合之则留,不合则去,结果思想得不到伸展,观点得不到阐述,统统被割裂得七零八落。这种文章给读者留下的只是一个刻意雕琢的词句框架,很难留下深刻的思想启迪。在毛泽东的文章中,你们去找找看,四六句儿、工整对仗,一层标题二层标题三层标题格式高度一致,我是没找到。毛泽东多少还讲点儿文字的风采,邓小平连这个都不讲,干脆就是直说,“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拿最土的话来说明最深刻的道理。但是,你不要说他没有文采,简朴、明快、透彻,这本身就是一种文采,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文字工作要为实际斗争服务的一种精神的体现。我们要的文采是这种文采,而不是蓄意在文字上过分雕琢的文采。

我们文学史上有一种骈体文,两汉、魏晋下来,多少人写了多少骈体文,辞藻华丽得不得了,人们能记下的大概只有“滕王阁序”,因为它做到文字和内容高度配合,其他如著名的“三都赋”,搞得洛阳纸贵也没有多少人记住。这种骈体文的特点倒是被今天我们有些同志继承了,可惜玩文字又玩不过古人。毛泽东也有过工整、对仗、排比,在《反对党八股》里。他说:“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第一条叫做“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四个字儿一句,两句八个字,继续工整下去,第二条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然后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最后一条“传播出去,祸国殃民”。工整对仗排比,无以复加。但毛泽东是提倡这个吗?他是最看不上这个的。我并不是说大家有时候用用排比、对仗,讲究讲究工整,都是多余的。我是不赞成我们的年轻同志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到这个方面去,不愿意这种风气成为我们的一个导向。

第三,文章尽可能短一点。

文章要短一点,大家都知道。那么怎么才能短?我在改稿实践中发现几个具体的方法。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是同样的话翻来覆去地说,如果一个意思决不说两遍,自然就短了。开会讲话中难免要表示感谢,经常是谢了一次不行,隔几页还谢第二次,甚至谢三四次,你把感谢的话放到头里一起说完了,后面就不要再感谢了。讲形势的分析,所有分析全都放到一个段落;讲工作部署,所有部署全放到一个段落。我现在替大家改稿子经常不是为了修改思想,思想都非常正确,功夫就花在把“同类项”搞到一起。再比如,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是鲁迅的话,从小老师就教过我们。但实际上我们文字中,可要可不要的字、句、段落太多了。我们为什么文字越弄越长呢?除了大家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丰富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书写方式越来越便捷。古人最早在丝帛上写,丝帛贵呀,他必须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还有竹简,用竹简很费劲,要把竹简削出来,还要防腐,肯定他要尽可能地省略字句。古人讲“学富五车”,如果是今天的五卡车书,谁也读不完,但是古人能读完,因为他用的竹简,五个牛车也拉不了多少字。然后呢,有了毛笔、墨汁和纸,后来又有了铅笔、钢笔,废话就开始多了。尤其是今天有了电脑,这个废话就成倍增长。因为许多规定性词、句甚至段落,如果用笔写要写好一阵呢,过去他就会省略一些,或干脆不写了,现在只要“梆”一按,就全出来了,何乐而不为嘛!一些同志给领导写稿子有一个心理,我也干过这个活儿,先把字数弄多一点,把稿子撑起来,显得很充实,显得卖了力气,领导你看哪句不好你自己删嘛,有些句子只要写上了,谅你也不敢删。如果碰上个对文字没有兴趣的领导,他就照念,结果不仅把大家的时间都浪费了,还把这个单位、这个地方整个文字水平拉下来了。

把文章写短还有一个办法:减少层次。我们目前写稿子一个普遍现象是层次太多。毛泽东曾经批评写文章层次太多是党八股的重要表现形式:“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叄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幸亏古人和外国人替我们造好了这许多符号,使我们开起中药铺来毫不费力。”对比毛泽东的批评,我们今天还是有进步的,至少壹贰叄肆、甲乙丙丁是消灭了。但是现在无论讲话、文章甚至简报,汉语的一二三四,然后括弧汉语的(一)

(二)(三)

(四);然后阿拉伯数字1234,再一个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4),再下面还有一是、二是、三是„„要是这样还不过瘾,还有黑体字、变体字等等。有些年轻同志没有在大会上念稿的机会,不知道许多领导同志经常就被这个搞糊涂了,念着念着自己就不知道念哪儿去了,念成一锅粥了。脑子清楚一点儿的领导还得引读,“好,我现在讲到汉字一二三四的四了„„好,现在讲阿拉伯的1234了。”实际上文章的自然段落、句号、分号、逗号、黑体字,它都能起到分隔的作用,用不着那么多的中药铺格子。大家看十八大报告,三万多字,实际上就用了两个层次,一层是一二三四,然后括弧

(一)(二)

(三)(四),少数自然段落打头用了黑体字。如果依我们一些同志写的话,以上这些符号可能还不够,还要再启用一些符号比如“天地玄黄”或“赵钱孙李”才能区分得开。我有一次帮李瑞环同志起草稿子,他作了大量删节,又批了一句,“文到高处,言少而意多”。当然我们不可能简练到古人用竹帛书写那个时候,但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应是古今衡量文字水平高低的“普世”标准之一。

关于文字工作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干部,自己的稿子要经过自己的手,动手写也好,别人写了自己动手改也好,反正不要只剩下张嘴念稿的功能。现在有一个不好的风气,就是把写文章看作是秀才的事,如果领导评价一个同志是个笔杆子、是个秀才,糟糕了,这不是表扬的话,这意思是说你就干这个了,你的前途也就这样了,相当于说你不会办事情。实际上写稿子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对工作的回顾、分析、部署的过程。不善于写稿子改稿子,对稿子不下功夫的领导,我以为不会是好领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周、刘、陈这些同志,都是实干的大家,同时也是写作的高手,这才是共产党文风的正宗。

篇2:情感短文章

你现在一无所有,但意味着,你有无限可能。

你的爸爸妈妈正在为你们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

六点起床很困难,背单词很困难,静下心很困难……但是总有一些人,五点可以起床,一天背六课单词,耐心读完一本书。谁也没有超能力,但是自己可以决定一天去做什么事情。你以为没有了路,事实上路可能就在前方一点点。那些比自己强大的人都在拼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

2、給没学习动力的你:

没人经常短信你,没人经常鼓励你,没人一直关注你。不管是打雷下雨下雹子还是刀子,都要早起前行去学习,你的伙伴会贪睡不去,但不可以是你。你的同桌室友饭友学友各种友都可以中途打断他们的计划,你不可以!你要学习。你一个人背着书包跑来跑去,你以为很傻很土很幼稚吗?

3、如果你有梦想就必须要捍卫它:

我想, 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 。哪怕一个人生活, 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 走过一个又一条街道 ,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 。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 然后在别人质疑你的时候 ,你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 虽然每一步都走的很慢 ,但是我不曾退缩过。

4、学习就是一件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欲望舍得享乐的事:

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要带着父母开着房车环游世界

5、每一个今天,都是余下生命的第一天:

一个牛逼的人说过,你所错失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你回不去的曾经。

如果你只是一只小小的飞鸟,那么你也有你的天空,不要恐惧它的空洞和无边,飞上去的时候,总能收获属于你的风和云朵,总能看到属于你的风景,这是看待理想和人生。

6、虽然分隔两地,但请不要放弃——献给异地恋:

虽然分隔两地,但请不要放弃。 相信,一切都可以, 一起漫步 一起探寻 一起欢笑 一起发誓 一起感受 一起选择 一起哭泣 一起承受 一起拥抱 一起迷惘 一起建造 一起许愿

7、二十三岁你该干些什么:

我们的感情与你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而我从来都希望 你能比任何人都要好

8、谁的人生不狼狈:

感谢你曾经的狼狈 你现在这么的出众

你要明白 只有痛苦才能成就你,而一味的羡慕永不。

9、伸个懒腰,做个有梦的孩子:

张开双臂把天与地拥入怀中。想象着展翅翱翔的雄鹰自由自在的在天空里徜徉,弄不清是海把天变蓝了,还是天把海染尽了

10、那些黑夜里的眼睛,就像时代的萤火虫:

篇3:写好短文章是一种功德

注水文章让人读起来没有精气神的感觉。我们试读一些长篇小说, 有不少是被人为拉长的, 以其所负载的内容、意蕴, 有的长篇甚至不如一个短篇自动告诉给我们更多的东西。

报纸刊物上也有不少的长文, 除了少数能给人一点感动或启示, 有不少让人不堪卒读。要么小题大作, 要么废话连篇。有的文章洋洋数千上万字, 待你硬着头皮读完, 竟发现没有几句是必要写的, 因为基本上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感觉的语言泡沫。

要写好短文章, 必须抓住特点。这是把文章写短的一个基本方法, 就是抓住具有同类物所没有的特点, 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新话老话一块说, 结果特点被冲断。要善于概括, 正确的概括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 由局部到整体, 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善于概括才能用整体文字, 反映事物的全貌。切不可以层出不穷的语言垃圾掩埋了有限的真理。

要写好短文章, 是一种功德。其好处至少有二:其一, 不消费读者时间, 鲁迅先生就说过:“消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其二, 可以少浪费一些纸, 也就少砍伐一些树木, 多保留一些植被。这就等于间接地参与了环保事业。

要写好短文章, 也是一种功底。把文章写短、写精, 这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短的篇幅里浓缩尽可能的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有效的信息, 这需要作者具有丰厚的学养, 高尚的人格, 深刻的思想, 对写作的诚实态度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有一位作家说得好:“要把一个字安排妥当, 需要有一千吨的语言矿藏。”

在高科技的网络时代, 人们无时无地不处在信息的轰击中, 在生存的压力之下, 又增加了信息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 聪明的读者无论阅读什么, 他选择的首先是简明、诚实和真知灼见, 他希望在有限的篇幅里获取有效的信息。

篇4:把握文章主旨 提升学生情感

“情感与态度”是语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文学类作品对学生思想进行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对主旨的理解。

问题解答:

主旨是文章的根本。对主旨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把握之上的。在了解了相关文学常识、生字词的基础上,对文本展开进一步的解读,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创造的情景,来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结合时代背景,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并适时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行提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联想、去想像、去领悟,将文字内化为能力。

教学案例:

《荷塘月色》的主旨领悟

设计原则:

给学生主动联想、想象的机会,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人以自己的得失为喜怒哀乐的依据,这很正常,也无可非议,但却不是伟大的。如果将自己的喜怒与社会的进退结合在一起,来警戒人,来提升人,那才是伟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学大家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来体会一下作者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心情,看看这种感情是如何与社会的进退融合在一起的。

二、信息整合——自主学习

找出表现作者“行踪”、“感情特征”的语句或词语。

①作者行踪语句

“带上门出去”(出家门)—→“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踱小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观荷塘)—→“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回家门)。

②思想感情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惜我们现在已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三、分析课文、把握感情

重点分析第4、5、6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研习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

①学生想象荷塘中有哪些景物:

荷叶、荷花、荷叶与荷花与荷梗这一整体、荷塘中的水。风吹荷塘的情景。

②学生新造比喻句:

荷叶像一顶顶小草帽,稳稳地扣在水面上。

荷叶像许多绿色的小手帕,点缀在水面上。

荷花如少女红润的面庞,鲜艳而充满朝气。

盛开的荷花如雍容华贵的杨贵妃,美丽可爱。

风吹荷塘的情景就像音乐四起的舞池,高低起伏,波澜壮阔。

风吹荷塘,就像远望人山人海,忽高忽低。

③ 将学生的比喻句与文本中的比喻句进行比较,体会其中不同的比喻妙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通感(也叫移觉),就是将不同感官感知的事物用来打比方。通俗的说就是将感觉器官沟通了一下。比如该句将嗅觉感知的事物——清香比喻成听觉感知的事物——歌声。

④ 联想古人描写“荷”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荷》

⑤ 体会作者此时的感情——喜悦。

2.研习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①“化抽象为具象”的例子:

李煜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写“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②效仿例句“化抽象为具象”的特点造句:

月光如雾一般,总是给人一种迷梦的感觉。

月光像窗纱一般,迷蒙蒙的,给人一种朦胧美。

月光是透过树枝照在地上,如同我家门上的破窗户纸,如同我们身上穿得条格衣服。

③与文本中语句比较学习。

使用了“通感”的句子: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班驳的树影,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④ 体会作者面对此景的感情。——喜悦。

3.研习第6段:荷塘的四周

①写景顺序是什么?

写荷塘四周的景色。顺序是由近到远。

②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研习剩余段落:赏景后归家

重点:领会含有深意的句子,培养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①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想起了与采莲有关的哪些事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因写莲花,想起采莲的事情就很正常了。

男女欢娱的事情。

坚信将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对和平幸福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②有没有为明天美好的生活而斗争的地方呢?

有,在江南。

③“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结合时代背景想一想。(过渡)

5.结合背景,领悟主旨

写作背景简介:

《荷塘月色》发表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正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时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由一直在呐喊、斗争的“大时代的一名小卒”而一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尽的大海上,像一个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那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

情感:渴望大革命的风暴再次兴起。

主旨:将自己的喜怒与时代的进退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一个民主主义者渴望新时代到来的情怀。

四、总结

本节课上,我们调动了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并与朱自清描写的“荷塘月色”进行了比较,同时认识到了朱自清的与国家、与民族同甘苦、共喜怒的高尚情怀,使我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经受了一次心灵的升华,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案例点评:

①通过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化抽象为具象”例子的引入,调动学生的联想力,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同时,理解作者创作此意境的目的——表达某种感情。

②在充分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介绍写作背景,进而理解文章主旨,水到渠成。

③开头与结尾都落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提升上面。

篇5:人生哲理的短文章

每个人都有比较深刻的人生感悟。下面是我的一些较深刻的人生感悟,不知能否给大家一点启示。请看:

艘咨希计长人易中】假如把一个很陡的坡,变得很长,走在其上的你是不会感到有坡度的,因为它不比走平路多费多少力气。等到了坡顶回头一望,就会惊叹道?ldquo;哦,我怎么站得这么高!”同理,假如一个骗子把一个很大的骗局设了一个很长的计,你就不会觉察那是计,因为它看起来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等知道上了大当,就会悔恨道:“唉,我怎么这么傻!”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凡事要多思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切记:天上不会掉金子,地下不会冒银子;小聪明往往上大当、误大事;不该笑的笑,笑里藏刀,不该哭的哭,哭里藏枪;街旁盖的都是高楼,人外显的都是好优。

【智慧和品德是自己最好的保护神】有的人认为有了权就可以保护自己;有的人认为有了钱就可以保护自己;有的人认为父母可以保护自己;有的人认为朋友可以保护自己。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大公无私地为人民服务,只为保护自己、满足自己,权利终将把自己毁掉。钱可以买来“保镖”,但买不来仰慕敬重,买不来赤胆忠心。有人可以出更多的钱买有钱人的幸福、健康、生命。父母可以保护自己,但父母不能时时伴随,况且父母不能跟自己一辈子。一般的朋友,只能给自己一般的帮助。知心的朋友可以不顾一切地倾力相助,可朋友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也不能时时事事相伴左右。知己又有几人呢?自己是自己最好的保护神——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品德。因为它时时事事伴随着自己,对自己对最忠诚、最无私。它还可以得来别人的敬重和忠诚。

【越富越要显贫,越智越要显愚。】人是衣裳马是鞍。人若穿的不好就会让人低看三分。所以,人一旦成了大款,没有几个不炫富的。自吹自擂、穷烧包的人就是怕人瞧不起自己。其实,有了钱是不宜炫耀自己的。你就是不炫耀,也会有人嫉妒,有人想算计你,如绑架、偷盗等。假如不知天高地厚地炫耀张扬,那不是故意让人嫉妒,让人算计自己吗?这就好像漂亮的女人袒胸露背,容易引起色狼的欲,易使自己受侮辱一样。同样的道理,一个人若是很有能力和智慧,在与人打交道时,要显得愚笨一些。因为聪明与奸猾常被人混淆,易引起别人的防范与不信任。

【第一印象最不可靠,可常先入为主;外表的东西最不可信,可常鬼迷心窍】人们都知道,一个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先入为主之故。由于先入为主,人就会戴着第一印象的有色眼镜看这个人后来的言行,做出不理智、不客观的判断。其实,第一印象是很不可靠的。小事见人面,大事见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正认识一个人是很难的,是不能凭第一印象下结论的。况且,人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许多人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掺水的。

现在的产品和人都很注意包装,这是因为它能迷乱人的心智——“鬼迷心窍”,使人们戴着外在包装的有色眼镜看人和物的内在本质。最为典型的就是,人的外在美对人心智的迷乱。它使人们误认为:笑得甜心就甜;皮肤白心就白;体态柔心就柔;五官端心就端;……总之,使人们认为外在美心就美。绝大多数的人都易犯这个错误,所以即使是英雄也难过美人关。其实,外在美与内在美往往很不成比例,还往往成反比例。

【要学会什么都能看得透,也要学会什么都能看得开】事物是“狡猾的”,它把本质深藏于内部,而把非本质的东西——现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的现象,它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固有属性,它是相对稳定的。而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它是多变的、易逝的、个别的、片面的、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人的感官只能感知现象,事物的本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由此可知,事物的本质是不易认识的。而具有聪明思维大脑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更是会伪装自己,所以其本质就更难认识。但是,无论是事物还是人,我们都要去认识其本质,不能被其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就不能认识人和事物、就会上大当受大骗。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什么都能看透。

看不透是愚钝,是智商有问题;看不开是软弱,是情商有问题。我们既要把人和事物的本质看透,也要把他们看开。这一点对社会实践、对做人、对健康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智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否则,还不如“糊里糊涂”。例如,人们认识到了癌症主要是由于人的免疫力低下所致的`本质后,必须看得开——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害怕它。因为,惧怕癌症的强大精神压力,最易降低人的免疫力,从而使癌症“雪上加霜”。有人说,癌症病人大多数是吓死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我的一个记者朋友患了肾癌,已经转移,尿里已发现癌细胞。手术后,我给他半开玩笑地说:“不要害怕,越怕死得越快;不怕它还有希望战胜它。”他笑着回答道:“我一点也不害怕。”他真的不害怕,他和患病前一样地努力工作、生活和学习。例如,每天都和年轻人在一起打篮球,每天还是忙于采访和写稿,好像没有得癌症、没有做过大手术一样。这不,十二年过去了,他现在还健健康康地活着。像他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媒体上经常报道的“抗癌明星”,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很看得开的人。

【看近易掉大坑,看远只掉小坑】无论是走路、骑车或开车,若只低头看眼前的路,虽不易掉进小坑,但却易掉入大坑,或与人车相撞。因为,低着头不能发现远处的东西,等到了眼前,就为时已晚了。抬头望远的人,虽易掉进小坑,但却不会掉入大坑,或不易与人与车相撞。因为,他早早就能发现危险而规避。这就启示我们:无论做人做事,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否则一定会栽大跟头、有大的危险,或走向绝路。

【自笑人不笑,自批人不批】若自己皮肤不白,自嘲为“黑人”,反而会显得白些;若自己个子不高,自嘲为“矮子”,反而会显得高些。同样的道理,人若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敢于承认,多做自我批评。这样就会使自己少受或不受别人的嘲讽和责备,甚至还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与欣赏。为什么呢?因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承认缺点本身就是优点;因为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因为人们非常讨厌死不认错之人;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人们都喜欢知错就改之人。

【嫩草给狗狗不看,鲜肉给兔兔不闻】这看似很明白的事实,其蕴藏着很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用人、交往、教子等做人做事时,要了解对方的所梦所想、所爱所好等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只有以此为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用人,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好地教育孩子。这也算“知己知彼”吧。例如,对待真正干事业的“英雄”,他真正需要的是施展才能的平台——用武之地,是信任、是理解、是尊重、是重用,而不是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又如,和一个削尖脑袋想当官、黑下心来挣大钱的人谈学术、谈诗文、谈道德等只会得到轻视和嘲笑——谈得自己一肚子气。

【无心之言表真心,有意之言达假意】小孩嘴里说的都是实在话,醉人嘴里说的都是心里话。这说明,人在“无心”情况下所说的话才会表露真心。同时也说明,人在有意的情况下,说的许多话却是虚心假意的。当然,“聪明”的人只说别人想听的,老实的人只说自己想说的。所以从老实人那里听到的绝大多数是真心话。遗憾的是,现在的老实人被大多数人当成了傻子,你若说谁是老实人,他就想给你急,像是挨了骂一样。老实的人不但自己只说真心话,还把别人说的话都当成真心话。真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心呀!我们应厌恶小人、决不做小人,但我们应做聪明的老实人,否则只有上小人当,受小人骗、被小人欺。那就真地成了傻子。

【力不大多用计,嘴不巧多用心】我发现,许多有知识有能力、实实在在干事的人,往往笨嘴笨舌。而许多不学无术,不干实事的人却能说会道。例如,许多长篇大论写文章的人,往往口语表达能力欠佳,而许多目不识丁的人却能言善辩。又加上前者大都是直直的肠子,后者常是花花的肠子,所以埋头实干的人常受那些不干实事、不学无术、只会耍嘴皮子的人的气。在单位,若遇上一个“昏君”,那更是出力不讨好,好心无好报。正如“力不大多用计”一样,我们这些嘴不巧的人,要扬长避短多用自己的“心”,从而战胜那些不干实事、不学无术、只会耍嘴皮子的小人。否则,只有“劳而无功”了。

【认人只需眼,识人必需心】认得一个人只需用眼睛即可。一回生两回熟,见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认得了。这点本事很好学,几个月大的幼儿都认得自家人,生人一抱就哭闹不止。但是,认识一个人,则必须用你的“心”。因为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人心;因为只有心明才会眼亮;因为只有扒皮才能见肉,去壳才能见核;因为许多人笑里藏刀;因为许多人不是“真金”;……

【你不理解是,你就假如它不是;你不理解存在,你就假如它失去】在几何学里,有一种反证法,它是在正证不易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正证法是几何学中最常用的,它是由已知条件,通过一系列因为(∵)与所以(∴)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反证法则是先假设某结论的否定方面成立,然后通过一系列“因为与所以”证明它不成立,从而间接证明某结论的方法,它与驳论中的归谬法有些类似。具体例子想必大家都知晓,我就不举了。这是“不理解是,就假如它不是”在数学中的应用。同理,不理解存在,你就假如它失去。

生在幸中不知福,生在糖中不知甜。不知珍惜拥有、不知怜爱存在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例如,“媳妇只看别人的好”就是不珍惜拥有、不怜爱存在的典型表现。商店里挂着很好看或穿在别人身上很好看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不一定好看,甚至很难看。同理,假如真的把自己的媳妇换成日思夜想的别人的媳妇,不一定使自己幸福,甚至使自己很痛苦。还因为,衣服只有穿在了身上才知是否合身,人只有进了家门才知是否合己;还因为,野花香在野,养家即不香;还因为,拥有要配,不配受罪。

篇6:有关职场的励志短文章

十年后,你会变成谁,过得怎么样?星姐留了这一句话作为《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一书的结尾,十年很长,到底十年后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我们不能决定十年后自己在干什么,但我们能决定我们今天在干什么。活在当下,尽自己最大能耐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当前的事,不抱怨,不敷衍,不放弃,从容地向着自己内心的模样前进。十年后即使不能长成自己心中的模样,但愿不要长成连自己都觉得恶心的模样。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星姐说的大多都是职场中所遇到的事情,职场生活占据着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我们整天活在职场的阴影下,少见的是每天笑脸迎头,大多都是各种抱怨,埋怨,愁眉苦脸。谁的职场都一样,谁的职场都是从实习生做起,从word文档excel表格到ppt做起,每天就在打印机到传真机之间的距离徘徊,即使是比尔盖茨的成功也是经过了职场的洗礼的,我们暂且不向着这么远大的目标前进,但且起码从踏进职场的那一刻起就应该保持职场人所应有的精神面貌,从容面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也许只有少数人是幸运的,例如星姐,总是遇见好的上司帮你承担过错或者即使做错了事也少有责备。但现实生活中,职场的上司都是比较无情的。大学时一个要好的朋友,毕业后留在了广州发展,好不容易进入了一家大型外企公司,那时一工作起来比谁都认真,办公室的晚上总能出现她的身影。终于,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她接二连三的在展会上取得了大部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订单自然而然也是络绎不绝的来。

当她以为生活终于给她个馅饼时,哪知道换来的是晴天霹雳。职场中,总会有忙昏了头的时候,她打给客户的订单中粗心地在数量后面加了个0,仓库出货时多出了一批货,当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货品已经发出去了。客户二话没说就把多出来的货物一件不漏的给发了回来。经理这时却告诉她一切运输费用自理,公司是不会承担这笔费用的,另外,为了我对上面能够有个好的交代,你引咎辞职吧。她这么久以来建立的心血都白费了,她很失望地对我说,其实工作没了没关系可以再找,客户没了也没关系也可以再找,可是听完经理那一番话,我才明白怎么大家都说职场如战场,我那么努力加班恶补产品知识为的就是能为团队多争取一些单,经理不但没有安慰我而且还当着这么多人面叫我引咎辞职,我当时什么都没有说,默默地去人事办了离职,交代好后续就离开了公司,我知道即使东家不要我,一定会有西家肯留我的。

所以说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遇见一位好上司,不过千万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是真的。我朋友离开了那家外企后,后来去了一家小型的私人外企公司工作,老板是巴基斯坦人,看业绩吃饭,几个月后我朋友自然而然成为了公司的主力军,现在每次都带着十几人的团队到国外参展,忙得不亦乐乎。

篇7:关于朋友的短文章

“陪我玩,陪我玩”一个说话还不清的小孩正在缠着自己的哥哥和姐姐。“我们要和他一起玩吗?”善良的哥哥看着小女孩哭泣的脸。“不要,一个小不点只会给我们添麻烦,走吧我们去哪玩。”坏心的姐姐拉着哥哥走了,留下了还在哭泣的小孩。从那时候开始小女孩就不再和他们玩了,有的只是一个玩,哪怕是地上的一个石子,一只蚂蚁,她都能一个玩一天。其他的人都笑她“你看那个傻子一个玩还玩的这么高兴”“这孩子会不不会有毛病一个人的”大人们也发出了疑问。可谁知道是他们都拒绝了女孩,女孩才自己一个人。

随着这时间的推移,大人们也渐渐的忘记了那个一个人玩的小女孩。女孩也慢慢的长大,长成了大姑娘开始上学但是她还是一个人,她也想有个人能陪她玩,可是一想到会被拒绝额,小女孩放弃了这个想法,依旧是一个人上学,放学过着千篇 一律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小男孩的到来打破了一切,他就是刚转来的转校生。

小女孩并没有什么感觉,和平常一样的欢迎,然后一起学习,反正生活也不会改变。老师的一个指令“你暂时坐在那边的一个位置上”。小男孩按照老师的指令的方向,坐到了属于他的位置,那个和小女孩在一起的位置。“你好”小男孩开始打招呼。小女孩开始一惊,这是再向我问好吗,从上学到现在他是第一个,小女孩愣了一会回答道“你好”。女孩和男孩之间也由此有了第一次的交集。

从此每次的下课男孩都会和女孩在一起,刚开始女孩还是不适应身边有个人,总是避开男孩但是最后还是,妥协了被男孩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也看到了那时候的自己。她问男孩:“你为什么要和我一起”。男孩回答:“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朋友”这个字在女孩的心理留下印记。女孩不会想到以后就是朋友陪她走过很多痛苦和悲伤。

男孩和女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着实女孩从来没有过的开心。女孩变得爱笑,变得与众不同了,班上的小朋友也都开始注意她,开始有人来和女孩说话,女孩刚开始还有点羞涩,但是有男孩在他旁边她变得勇敢,主动和人问好。一个接着一个女孩的朋友开始变得多,她不在孤单,大家都是朋友。男孩看着女孩的变化,心理真的为她高兴。

很快男孩又要转学了,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女孩真的很舍不得男孩走,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很短暂但是却很快乐,女孩拉着男孩的手说:“我们还会再见面吗?”。男孩说:“会的,我们是朋友我永远在你的心里”。女孩点了点头“嗯,你在我的心里”。男孩走的那天他并有和女孩告别,怕她会流眼泪。男孩默默的走了。男孩走了以后女孩并没有感到伤感而是继续努力学习交朋友开心的每一天,因为男孩一直都在她的心里,没有走一直都在他的身边。

女孩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困难,有的甚至让女孩都有自杀来解决,但是她有朋友。她向朋友倾诉着她的痛苦和困难,她以为他们会遗弃或者嘲笑但是没有,他们在第一时间开导你,帮你解决,安慰你让你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那就是我的朋友总是在默默守护我的朋友。每当想起当时的我的朋友我都会说有你们真好。

现在还是未来只要你身边有朋友你就不会是一个人,也许你身边有好朋友,有坏朋友,但只要你相信你的身边就会有个值得你依靠的朋友。

男孩在多年以后找到了那个女孩,两人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青涩,懵懂的小孩,但是彼此之间的友谊确实永远不会变,男孩告诉女孩:“你在我之后交了多少朋友。”女孩回答:“很多,你呢”。“我也是”。两人相视而笑大家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朋友。

篇8:情感短文章

一、亲其师, 信其道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不亲近老师, 就很难信任其道, 所以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

本单元第一课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一经典之作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 历来是各位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 鲁迅先生和第一位老师——寿镜吾先生, 往往只被诸位老师简单提出, 一点而过。我发现, 这是一个改变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的良好契机。于是, 我给学生补充介绍了鲁迅对寿镜吾老师的尊重, 和在老师的教育下发生在鲁迅身上的“早”字的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是一位尊重老师的学生。另外, 我还简单提到了《朝花夕拾》文集中另一篇写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鲁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育他的老师的敬仰。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认识及态度, 很多同学谈得很诚恳, 明确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尊敬老师、努力学习的学生。

二、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代大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游子和学子, 而如今的孩子中真正能理解这句话、能体会父母心情的又有几人?缺乏感恩的心几乎成了这一代孩子的通病。试想,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和关爱的人, 还会去关爱其他人吗?会为社会出力做贡献吗?看似简单的家庭问题, 实质上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所以, 教会孩子们去爱父母, 就是教会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而去回报父母、回馈社会。

本单元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在平实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中再现了作者对爸爸的深切怀念, 更深刻反映了爸爸对女儿朴实、真挚的爱。我抓住“父爱”这一闪光点对学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思想熏陶:“……在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就是你的父母。没有了他们, 谁还会对你无微不至地关怀;没有了他们, 谁还会为你起早贪黑地付出;没有了他们, 谁还会包容你的胡搅蛮缠……所以, 请你对你的爸爸妈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回报、也多一份孝顺!”我的一席话让孩子们鸦雀无声。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红了眼圈、有的默默颔首……我知道, 我打动了他们。我借机建议他们回家后与父母多作交流, 多帮父母做事, 让思想付诸行动。

三、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如今家庭独生子女多, 全家人对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掉了, 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学习是孩子们的唯一任务, 而缺乏意志力的他们是谈学习就头疼, 一点苦也不能吃。这也让老师和家长们很困扰。所以, 只能依靠参与学生学校生活的老师们, 一定要好好利用课堂来影响他们, 改变他们。因此, 我在教学第一单元的《丑小鸭》一文时, 认识到这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最好教材。

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 始终不屈不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 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 只要坚持不懈, 努力进取, 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学生对“丑小鸭”的形象认识很到位, 对“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也谈得很精辟, 但我发现他们说的都很空洞, 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我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来谈“丑小鸭”对他们的启示和教育, 不要用那么多的“如果”, 让他们深刻认识“阳光总在风雨后”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并不像唱起来那么浪漫和美丽, 背后隐藏的是成功前的艰难和付出。

篇9:认清表现手法,体验文章情感

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通常就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而言。以写作的内容分,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等。

【考例解析】

水塘边的鸟窝

水塘在黑夜中沉寂,这使我怀念水塘边的那棵有鸟窝的老榆树。

我们和母亲来到乡下时,那棵树正长满了榆钱。榆钱泛着淡淡的绿色,钱串似的,压弯了枝头。后来,榆钱落了,榆叶变老,黑绿黑绿的。知了爬到了榆树上,知了的叫声很尖长,使山里的夏天更加闷热。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着,开始是一只,后来便此起彼伏。白天,我们看见一群一群的小蝌蚪,摆着黑黑的小尾巴,摇着黑黑的大脑袋,从塘的深处游到塘的浅处,从浅处游到深处。母亲说,蝌蚪是青蛙淘气的孩子。秋天来了,榆树的枝丫上有了鸟窝,鸟窝一天天大了起来,小筛箩一样,母亲指给我看那鸟窝。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凉爽的傍晚,太阳红色的光辉已擦着山顶在慢慢消失,山顶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着母亲很美的脸,我发现母亲脸上流淌着一种很厚的温暖。

天气越来越凉,风也大了起来,在山坳里回旋时发着一种响声。我望着老树枝丫上的鸟窝,问母亲:“好高啊,妈妈!风一吹,要掉下来吗?”

“不会的,鸟的窝垒得很结实。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它们不会让窝掉下来的。”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怜。我和母亲一起望着蓝天下黑黑的一团,我们一起想象那高高的温柔,我们虔诚地为它们孤独的、风雨飘摇的幸福祝福。

最可恨的莫过于男孩子。一天,邻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树上,用竹竿把鸟窝给捅了。当我看见那黑黢黢的一团从几丈高处往下掉时,我几乎晕了!我声嘶力竭地跑到老树下,看到的只是一团团摔散的用树枝、干草、羽毛和泥垒造的鸟窝以及几只血肉模糊的粉红色的肉团。那是老鸟的孩子,还没有长出羽毛!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那个男孩子推到树下的水塘里,让他死。母亲说:“这孩子要遭报应的……”

此后,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长大后又几次来过那个山坳,我到水塘边找那棵老榆树,老榆树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个很悲凉的树桩。乡下的树已很少,我已很难看到儿时那样的大鸟窝。塘里的青蛙还“咕哇”“咕哇”地叫着,小蝌蚪还是一群一群在水塘边游弋着。我为这些青蛙和它们的孩子庆幸着,它们生活在离城里人较远的乡下。否则,它们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华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它们还能幸存几年?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悲悯我们身边的另一类生命?这个世界原本是我们和它们共同创造的……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会怀念水塘边的那棵老榆树?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自然段描写了池塘边哪些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划线句子,想想为什么作者说小鸟的幸福是“孤独的、风雨飘摇的”?

“孤独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飘摇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

⑴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⑵一个关于“窝”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我的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图是小鸟在鸟窝中歌唱的欢快情景。根据本文的主题,请给这幅图配上一句或几句优美的文字,表达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篇文章借对“水塘边的鸟窝”的怀念,表达了作者“人类应与其身边的另一类生命和谐相处”的观点,采用了借景抒情和即事抒情的表现手法。

第1题,在答题时首先领悟全文,将陌生的材料迅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同作者产生共鸣,同自己的生活沟通,以便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从本质上理解作者怀念水塘边那棵老榆树的真正原因。参考答案:因为老榆树上有知了、有鸟,这些都是人类身边的“另一类生命”,人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第2题,本题的第一问容易作答,找出第②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即可。解答第二问首先要知道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是什么,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揣摩本文中作者描写美好景物的目的,因此解题时要瞻前顾后,根据语意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描写了繁盛的榆钱、热闹的知了和青蛙、自由自在的蝌蚪、小筛箩似的鸟窝。这些景物描写为下文写人类对这一美好和谐环境的破坏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第3题,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一般多富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答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章的大语境中去探求核心词语的准确含义。本题中“孤独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指鸟儿的数量少、伙伴少,“孤独”一词更多地凸现出鸟儿在人类面前的无助和弱势;而“风雨飘摇”则表现出鸟儿在风吹雨打中的危险,以及面临人类野蛮行径威胁的不安定感。参考答案:人类没有把这些鸟当作朋友,因此小鸟永远是“孤独的”;人类行为野蛮,小鸟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小鸟的幸福是“风雨飘摇的”。

第4题,此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一类试题我们要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字里行间,既要联系全文,又要考虑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等因素,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品味、归纳。参考答案:第⑴句的表达效果好。第⑴句中用“战栗”一词表明了童年时邻家男孩破坏鸟窝、摧残幼鸟在作者心中引起的强烈震撼,也表明了作者对类似野蛮行为的深切痛恨。

第5题,此题为图文链接阅读题,要仔细观察图形,扣准图旨和设计意图,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顺。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优美的文字”和“感受”。因此,答题的语言应适当采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受”也不应是随心所欲的,必须结合本文的中心,要表现出鸟儿的欢乐,呼吁人类给予爱护。示例一:可爱的小鸟需要我们用“真情”呵护。示例二:欢快幸福的小鸟让我们蓦然发现:我们身边的生命原来如此美丽!

【实践演练】

天上有云姓白

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

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据说他是校长的亲戚。不然凭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来代我们的课?而他来代课总有好处的,有不菲的代课费。这是消息灵通的同学说的。

他第一天来给我们上课,在我们的灼灼眼光中,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迈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有学生在底下憋不住,“噗”一声笑出来。这一笑,让他腾地红了脸,终于开口说了话。他说,天上有云姓白,我叫白云。

自此后,有学生远远看见他,就白云白云地叫。等他答应一声,一跛一跛地回转过来,殷殷地问,什么事啊?那叫着的学生会“啊”一声,抬头对着天说,我看天上的白云呢。他并不恼,呵呵笑一声,也陪着仰头看天。

他的课备得极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注的补充。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事,并不知他的艰辛,私下里竟有些瞧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代课的。所以上课总不好好上,不时打岔,跟他耍贫嘴,甚至有同学高兴了还吹口哨。每每这时,他都涨红着脸,站在前面看着我们,等我们闹够了,他可怜巴巴地问,听讲好吗?然后弯腰跟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都怪我課讲得不好,让你们没兴趣听。”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那一瞬,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再上课,都听话起来,乖巧起来。他很高兴。课上完了,他说,我要奖励你们。大伙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再来上课,他却提一袋子糖,一人发两块。

课后他喜欢扎在学生中间聊天。有学生好奇地问,你腿咋的啦?他并不避讳,说,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又说起他很想读大学,但家贫,上大学成了梦想。“所以呀,你们要珍惜呀,珍惜这样的好时光。”他变得像长者。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即过,在他要走之前,班上发生一件事,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父亲突然暴病身亡,女生的家一下子塌了,女生提出退学。他听后,很着急,跛着一条腿,走十来里的乡村路,到女生家里去。女生的寡母领着五个孩子,哭倒在他面前。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说,我会帮你们的。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又许诺,女生以后上学的钱,他会帮衬着。一定要让她读高中,读大学,她有这个潜力。他再三恳求,直到女生的母亲答应,一定会让女生去上学。

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他来学校两次,来看我们,来看那个女生。他瘦了,精神却出奇地好。他说:“好好读书,我很想你们。”这一句话,惹哭了我们很多人。

在我高中要毕业的时候,却听说他染上白血病,不久便去了。当年他教的学生,因分散在四面八方,竟没有一人能见上一面。他资助过的那个女生,一说起他,就哭得不能自制。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相遇,都会谈到他。末了大家会叹一声,他是个好人哪。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

(原载《中国教师报》2006年9月20日)

思考:

1.文章的标题“天上有云姓白”极富特色,请对此略作赏析。

2.文中所叙的关于白云老师的事情中,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并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概述出来。

上一篇:奥巴马柏林演讲下一篇: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