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2024-04-24

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一年,一年来,乡人民政府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有力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做实民生,依靠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始终保持激情干事业状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确保全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全面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我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乡村面貌取得可喜变化。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是在**村、金江村、金花村、长山埂村四个村村级阵地改建和正义村、红阳村、红陵村三个村村级阵地新建全面完成基础上,配套相应资金,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设施,将全乡村级阵地建设成为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新农村办公活动阵地,全乡村级阵地建设上新台阶。二是加强交通建设。2013年,投资200余万元,新建通村、通组水泥路6公里,实现了通村水泥路达100%,通组水泥路达55%;新建机耕便民道5公里。三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山坪塘整治8口,提灌站整治4座,沟渠整治4000米。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着。一年来,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狠下措施整治环境,全乡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善。一是完成并落实了农村沼气池建设和补助,带动改厨、改圈、改厕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和群众生活陋习。二是加大投入,完善环卫设施。截止目前,累计投入环境整治资金50余万元,新增垃圾筒40余个、垃圾筐100个,新建垃圾池15个,为18名专职保洁员配备垃圾运输车和清扫卫生工具,坚持每天两次清扫和全天保洁,坚持垃圾日产日清。三是积极开展“五乱”治理,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清除卫生死角等。四是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社、进旅游景点、进厂区、进家庭等七进活动,规范农贸市场管理,杜绝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市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五是加强重点路段和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建立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一季度,被区委、区政府评为环境整治“五佳乡镇”。

回顾一年的工作,有五点经验值得总结和坚持:一是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不动摇。四是坚持团结协作不动摇,坚持党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支持,共促发展。五是坚持求真务实不动摇,正视困难,迎难而上,抓机遇、求实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多年来由于负债原因,乡上在经济发展、集镇建设、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二是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信访案件时有发生,较大程度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乡将多方筹措资金,利用当前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扶持所采取的各项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大力气向上级争取项目,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积极维护全乡环境面貌,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实现金花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环境保护总结

篇2: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乡20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乡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全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落实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乡党委、政府根据我乡实际情况,成立了专门的环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覃志华

副组长:黎勇军 黄雪花 谭 金 曾赞平(常务)

成 员:孙尚荣 张代龙 钱 琦 周后岳 周爱科

肖时宝 唐 彪 谭禹贤 李凌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凌峰任办公室主任,孙明清任环保专干,办公地点设罗洪乡城乡规划建设环保服务站。

二、采取有效措施,贯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建设与发展同环境保护一道决策,政府严格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在不降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招商引资,境内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事先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继续组织深入开展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身休健康”为主题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坚持取缔高能耗高污染的“15小”、“新5小”企业。

3、落实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做好本辖区内的污染减排相关工作,指导辖区内排污单位采取相关有效措施进行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辖区内空气、水体环境质量。对生活垃圾和建设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重视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今年6月份,我乡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对我乡环境进行了视察,对乡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做了很好的评价。

2、制订了详细的创建生态示范区方案,每个季度对我乡乡政府所在地的饮用自来水水源―望云山北麓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水质良好。

3、我乡制订了详细的城建城管管理办法,城区卫生全部由专人打扫,设立了专门的垃圾填埋场,对我乡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

篇3: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石市乡地处湖南省衡阳县东北部, 山高林密, 盛产楠竹, 为竹木雕工艺的孕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 “宜耕田亩甚少, 丁壮多富余, 事雕者众1”。史料记载, 石市乡竹木雕工艺始于秦朝以前, 发展到汉代便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与影响力, 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浮雕龙纹髹彩漆竹雕器物, 上面的图案就用到了浮雕与透雕, 已经具有装饰的意义。这是迄今为止中国, 同时也是世界已知的最早的竹刻艺术品。清代著名学者刘梅林在《翠竹斋得月楼民间通俗史话》中有:“余旅居长沙, 得一史料, 始知昔长沙王府镌木家童, 衡阳西乡杨姓人也2”。金溪杨氏族谱中有记载, 其中“杨姓人”即杨慎之, 事雕刻, 自祖上便在长沙从事雕刻。因此, 目前长沙马王堆的竹刻为衡阳石市乡艺人作品无疑。魏晋南北朝诗人江淹有云:“涉足潇湘外, 雕琢秦岭木, 借问何处士, 自谓九峰客3”, 据此可推测当时的石市乡竹刻艺人已走出深山到外地谋生了。到了唐宋更是延续着发展, 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有载:“王倚家藏竹笔管, 刻《从军行》一铺, 人马毛发, 亭台远水, 无不精觉。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其画迹若粉描, 向明方可辨之4”。从“人马毛发”可窥得雕刻艺人的技术已经是非常精湛, “亭台远水”则表明了已经有山水画题材入刻;所谓“迹若粉描, 向明方可辨之”, 指的是用留青刻法凸出青筠刚开始难以辨出。竹木雕工艺的发展与从事这方面人员的多少是息息相关的, 在这个时期从事竹雕者已多如牛毛。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明代是顶峰时期, 金西厓先生在《竹刻小言》写到“竹刻之形成专门艺术, 约当明代中叶5”, 所谓“渊源风貌, 自不能脱离其时代6”。在其他官用工艺的影响下石市乡的竹木雕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明清两代“石市乡从艺人数之多、创作内容之丰富、形式品类之多样、艺术成就之高, 现已无法估量7”。由于南方气候湿润不适合竹刻器物的保存, 又石市乡艺人作品极少镌名, 故目前能见到的文献与器物极少。清末乱世, 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在生灵涂炭的年代里竹刻艺术品贱如在草芥, 本来就流传不多的竹刻艺术品愈加稀少。近代“文革十年期间祖上竹木雕工艺列入四旧, 一个不落的烧掉, 从艺者成为批斗对象, 不少雕刻者没跨过这道坎, 石市乡竹刻工艺濒临失传”。这是石市乡“梁派”雕刻继承人梁丰助老人的回忆。

石市竹刻可考究为两大派, 即“梁派”与“刘派”。由于技艺是父子口头相传或师徒传授, 缺乏文献史料所以派别难追溯渊源。但从作品上可辨别, “梁派”风格强劲爽利, 多做大圆雕佛像, 讲究精打细磨, 刻画详略分明;“刘派”风格婉约小巧, 以花草、走兽、虫鱼题材为多, 器物刻画严谨。

“梁派”, 刀法多为圆雕、高浮雕、透雕, 兼有留青、翻黄等, 题材大多来自佛教文化与山海经故事等, 作品以圆雕人物居多。现在“梁派”当代代表人为梁丰助, 十岁左右便开始从父学艺, 代表作《寿星》以圆雕刻出, 刀法娴熟, 其貌如满月, 笑容可掬。

“刘派”, 刻法以圆雕、镂空雕见长, 取材于花草、走兽、虫鱼等生活场景、楚巫文化、老庄、佛教故事。当代代表人为老艺人刘旦民、刘喜玉, 代表作《牧童放牛》构思精巧, 刀法细腻, 形态逼真, 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由于农村对民间艺术的不重视与继承者未得到真传, 导致“刘派”绝技未得到有序传承, 实是一大遗憾。

二、石市乡民间艺术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国家政策对民间艺术之乡石市乡的保护只停留在鼓励发展, 重视程度不够

2008年石市乡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997年评为湖南省竹木雕艺术之乡, 2009年, 石市乡竹木雕入选衡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国家开始对民间艺术进行抢救性保护, 国家出台的政策确实给从事民间艺术的艺人们带来了福音, 但是我们的祖国目前城乡差距大, 民间艺人生活的环境与经济状况良莠不齐, 又由于经费的有限, 在扶持上很难做到公平。石市乡在古代“事雕者如过江之鲫”, 而现在真正事雕为生者数量以大不如从前, 在这个以市场经济当道的社会形态里, 大多也是为生活所迫, 乡里丁壮不是下海就是北上, 能踏踏实实留在村里刻竹的就少见了, 毕竟国家扶持的民间艺人十分有限, 而且年轻人手艺不精也难以成为扶持对象。石市乡目前最具代表的艺人还属梁丰助, 在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南岳区丰助工艺美术培训中心”“南岳丰助工艺美术研究所”但是“培训学校”门可罗雀, 据他介绍“以前招到过学员, 但是大都是农村没上过几年学的青年, 或打工无果回乡学艺的, 大学生更不会来他这里学习了。很难找到得意门生, 近几年把自己在广州打工的儿子叫了回来, 跟着学竹刻, 也算是把自己这门祖传手艺传下去。所谓‘研究所’其实也只有自己这个‘光杆司令’罢了”。

2. 石市乡竹木雕资源的开发不够, 对已开发的资源也很少专门的研究人员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且研究方法老套

第一, 研究基层民间艺术的专业人员缺乏, 石市乡虽然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但由于地区偏僻、环境艰苦, 故来此做“苦行僧”的人寥寥无几。

第二, 研究方法亟须创新改进, 研究者在研究对象时用的办法基本上是老套陈规, 缺乏创新精神, 难以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即使研究者再多也只是所谓的“良性循环”。

3. 石市乡竹雕工艺发展道路单一, 群众参与度低

艺人雕刻的竹雕工艺或是用于拍卖收藏或用于馈赠, 人们群众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从我们研究小组在石市乡走访调查的视频可以看出石市乡处于偏远山区, 交通极为不便, 当地民众很少有人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是民间艺术之乡, 竹雕在他们的脑海里似乎是遥远的记忆。在民众眼里“工艺艺术家”这几个字眼非常陌生, 对雕刻的手艺人似乎很少有了解, 话语中也没有透露出对手艺人的尊重, 都以“竹匠人”“木匠人”称之。

4. 石市乡同乡艺人迁走于全国各地, 同行交流减少

石市乡竹雕手艺人大都在发达的市区或旅游区发展, 梁丰助老艺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迁往南岳景区附近, 在南岳安家落户, 后辈的年轻人以很少回乡。而“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社会群体集体创作, 或传统中具有传统技艺、反映该群体传统特征的个人创作并被群体认可由该群体世代相传并不断发展的体现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环境地貌、心理特征的文学和艺术形式8”。这种现状导致民间艺人放弃了与“群体”之间交流而“闭关修炼”。将不利于竹雕艺术的发展。

5. 法律法制在对民间艺术、艺人的保护方面未起到明显作用

第一, 民间艺术保护法长期未得到完善, 2001年10月27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章第六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9”, 当然《著作权法》中也有所提及, 但是只涉及到对口头文学的保护。对于缺漏, 国务院在这方面迟迟未有“另行规定”。其中也有很多客观原因, 例如“保护对象的内涵和外延难以界定, 由于民间文化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各国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国家利益的分歧, 目前对民间文学艺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0”。近些年国家频繁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法律机制的缺陷。

第二, 艺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法律知识不了解, 导致面临侵权行为还全然不知。石市乡艺人被侵权就有发生过, 据老艺人口述, 有次作品被某记者拍摄后未经著作艺人许可印上刊物公开发行, 无独有偶老艺人还买到了这本印有自己作品的杂志, 老艺人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作为了本人炫耀的资本, 实则让人汗颜。

6. 民间艺人民间艺术的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 也是是社会的事, 更是民间艺人的事, 在如此好的社会环境与政策下, 石市乡民间艺人却有人因为生活压力、作品短时间未被认可难以发表未把握住机会, 放弃对民间艺术的继承, 转投他业;还有一类急功近利的干脆发展机械雕镂;诸如上述两类人眼光放的不够长远, 亦将自食苦果。

三、以小见大, 通过对石市乡保护、发展现状的思考, 分析如何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1. 利用口述史研究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

口述史是历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但并不是历史学家的专利, 在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也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现代口述史创始人是美国艾伦芮文斯, 在国外, 非常重视用口述史这种方法来记录艺术史, 特别是用来抢救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市乡自古有雕刻之乡的美誉, 但是有记录的文献相当少, 在我国现有的艺术文献基本记载的是主流艺术, 对民间艺术的调查、研究甚少。这是民间艺术的研究者面临的窘境。当然这也有原因:我国民间艺术浩如烟海, 界限模糊, 难以裁定;散落于民间口头相传, 且各地方言不通;传承人文化水平偏低甚者不识文字也常见。诸如上述原因, 口述史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契机。笔者尝试了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对石市乡民间艺术竹木雕传承艺人进行了两天的“访谈”, 两天时间完成了曹辛穗先生在《口述史的应用价值、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一文中提到的“五传 (物传、言传、文传、音传、像传) 11”具体的历史客体任务。原滋原味的记录了石市乡竹木雕艺术的相关资料, 内容的丰富、全面性是文献资料所不能比拟的;在“高科技”的保存下即使在几百年以后的石市乡竹木雕继承人也可以一睹“老祖师爷”的当年的绝技。试想下如果当年敦煌艺术创作过程与创作艺人的创作心能以“音”“像”的方式传达给今人, 那世界可能将是另外一番景象……那种感觉恐怕不是我们今天的人所能体会的。我国口述史研究是20世纪中叶从国外引进。目前大都只用于史学研究, 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处于初级阶段, 民间艺术方面的口述史研究还很少有人涉足。民间艺术是在野艺术, 散落在民间, 大多是口头相传, 人存艺存, 人亡艺失, 生命力十分“脆弱”, 所谓“大家不世出”, 一名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者一旦去世, 留给后世的最多是有限的作品与记忆;如果用影音的方式把其技艺、创作状态等因素“留”在凝聚时光的“现代载体”中, 那种保护作用是永久性的。其次为这方面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直观的原始资料, 减少了传承人的应酬而跟利于民间艺人的创作。

2. 加强民间艺术与主流艺术的交流来促进发展

我国的主流艺术与民间艺术很少有交集, 但是其渊源、文化、思想一脉相承。石市乡的艺人大都不通绘画与书法, 传统文化上的修养上不足, 又与主流艺术交流少, 导致其题材不系统无新意而一直处于裹足不前的状态。我国竹刻虽历史悠久, 但为什么到明代竹刻才形成专门艺术?原因就是明代的民间竹刻艺术与主流艺术“碰撞出了火花”。明有“松邻工行草图绘, 深于篆学印章, 并精雕镂12”;《南村随笔》有云:“善画远山淡石, 丛竹枯木, 尤喜画驴。雕刻刀不苟下。兴致始为之, 一器常历岁月乃成13”。清有周芷岩“幼曾问业于王石谷, 得其指授, 仿黄鹤山樵最工。少以刻竹名, 后专精绘事, 遂不苟作14”。王石谷是清代主流画坛的领袖人物, 而芷岩本“少以刻竹名”于世, 后“问业于王石谷”研习绘画, 这也堪称民间艺术与主流艺术交流之典范, 才有“至芷岩乃一变前法, 以南宗入竹刻15”得以开宗立派, 对后世竹刻影响深远。由此可见, 民间艺术与主流艺术的交流对两者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不仅民间艺术与主流艺术要存在交流, 不同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也应互相交流。

3. 各级政府的政策应将保护与发展民间艺术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加大经费方面投入才能更好地保护民间艺术

政策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是起主导作用的, 政策的落实是关键的一环,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基层的执行者尽力尽职的层层推进, 要把政策落实到传承人的个人身上, 但是又不能在扶持力度上有所偏颇;以人为本就是“艺人为本”, 以石市乡竹雕艺人为例, 政府通过举办民间艺术活动与群众推荐等办法选出传承人代表, 但对未选上的艺人的心里会产生消极的因素, 保护民间艺术就是让这些手工艺人在经济相对宽裕的情况下, 好好把传统技艺学好然后发展并完整的传到下一代。要尊重民间艺人, 形象的说要像对待“大熊猫”一样去对待这些传承人, 而不能够只保护一两只比较有实力的“熊猫”那本来实力偏弱的“熊猫”恐怕就难以存活。其次民间艺人是民间文化的载体而“有时候可能利用一些其它手段, 往往是一种政府行为, 给民间艺人封个号……其目的肯定是想拿这个头衔, 来换民间艺人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6”。某些这方面的主管部门应该要树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存有私心的用权利与作品交换的来“保护发展民间艺术”, 终将会带来民间艺术的恶果。

与时俱进指的就是政策要随时代而变化, 不能一个政策到底。在这个讯息万变高节奏的时代, 事务的发展速度飞快, 一定要不断调整政策, 以石市乡为例, 南岳区丰助工艺美术培训中心是在政策的支持成立的, 刚开始确实起到了作用, 有些许学员慕名而来, 对竹木雕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社会的浮躁, 机械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劳动速率, 又随着人民币的贬值, 人们对金钱愈加敏感, 大家都现实的活在当下, 愿意来此培训“修炼”几年的人越来越少, 到现在培训中心以空巢许久, 而政策依旧没有为此做出调整, 只靠传承艺人“拿着老政策”去应对时代的变化, 那是走不长远的, 毕竟手艺人缺乏商业头脑。

因地制宜是应对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众多的良方, 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出台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案, “花架子”是无济于事的。石市乡是农业乡村, 毗邻风景旅游区南岳, 受佛、道思想文化影响深, 民间艺人移居于全国各地, 靠搞民间艺术活动来看获奖证书来评定民间艺术传承人是远远不够, 应深入群众, 基层调研, 从全面评估, 选出当地人们认可的传承人才能把保护与发展做好。

4. 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要接地气, 提高群众参与度, 为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以石市乡为例, 石市乡作为国家标榜的民间艺术之乡, 但是乡里群众对此事知之甚少, 只有县文化馆才有相关资料, 群众感觉在此“游戏之外”只有政府与艺人们在“玩”, 这对民间艺术的发展是极为不利, 发展民间艺术不仅需要工艺品满足市场需求, 还要一批懂得欣赏民间艺术的群众。毕竟群众才是最大的市场。利用民间艺术现有的资源与发展态势, 开展门槛相对低、群众能参与的艺术节, 建设免费型乡村博物馆, 低价出售实用性物件, 让群众群众欣赏民间艺术之美、体验民间艺术之价值的同时为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出优良的环境。

5. 完善民间艺术方面的法律保护, 用法律的形式来约束监督政府与人民群众对民间艺术的行为

第一, 各级政府要像关注社会经济立法的重视程度来对待民间艺术保护的立法, 对民间艺术立法要有明确的日程计划与办法, 法律在此方面的保护程序“仍然是对人的尊重, 对民间艺术以及民间艺术创作者的尊重17”。

第二, 通过媒体、艺术活动、交流会、坐谈会、民间协会组织向民间艺人普及法律知识, 让艺人知法、守法、懂法。

6. 民间艺人自救也是保护与发展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环

例如石市乡民间艺术传承人一生从事竹木雕行业, 生活富足;其次积极参与民间协会组织和各种交流会;再者其坚持终身学习对新鲜事物敏感, 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终成“工艺美术大师”偶尔应邀去工艺美术学校讲课。总之, 作为现代民间艺人知识与见识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一, 民间艺人都应该相信民间艺术发展的未来, 抵制外来诱惑, 坚持传承传统技艺, 减少机械制作。

第二, 不做民间艺术“活化石”, 学习先进文化、法律知识, 接受外来文化、信息影响。

第三, 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适当自我营销, 多参与民间艺术方面的博览会、赛事、民间协会进行交流, 市场方面也可以寻求政府帮助。第四、在选择传承弟子应慎重, 文化程度较高、艺术觉悟较高、勤奋努力、有耐力能吃苦能坚持并且可以为民间艺术付出一生的便是托付之材。

四、结语

湖湘竹资源丰富竹木雕刻艺术源远流长, 而衡阳石市乡作为湖湘竹木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才形成了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 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 本文以文献资料、民间艺术之乡实地考察的影音资料为据, 从石市乡民间艺术的现状分析和民间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两个大方面, 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具体从历史发展传承、流派、现状、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市乡保护与发展现状的分析, 蓦然回首历史长河, 发现竹刻艺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在封建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形态里, 民间艺术可以自发的兴盛, 如今在开放的工业文明社会里难以“适应”, 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 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丢失, 民族精神文明面临断层的危险, 故本文为民间艺术“呐喊”, 希望能抛砖引玉, 使社会重视民间艺术, 为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出谋划策”。

摘要:近年来, 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日渐重视, 许多“民间艺术之乡”被挖掘。课题组对衡阳市石市乡的竹木雕刻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采访了当地文化馆、群众、手艺人等获得第一手资料, 对石市乡竹木雕发展的历史、艺术流派、艺术价值与特征以及保护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以衡阳市石市乡民间艺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民间艺术总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继而阐述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如何更好传承发展民间艺术的观点。

关键词:石市乡,民间艺术,保护现状,发展

注释

11 .引自衡阳县志.

22 .7.梁丽娟.石市雕韵[J].文艺生活 (艺术中国) , 2010 (12) :126-129.

33 .龙全, 颜新元.湖湘木雕[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9:295.

44 .5.6.12.13.14.15.王世襄.竹刻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2.

58 .10.刘筠筠.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探究与比较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33-39.

69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711 .曹辛穗.口述史的应用价值、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J].中国科技史料, 2002 (23) :335-342.

816 .赵龙.民间艺术概论[M].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31.

篇4: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一、佛山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11月,佛山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大清扫、大整治活动,全力治理农村“脏、乱、差”,全乡面貌显著改善,形象大幅提升。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呈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树形象、干部转作风”的社会效应。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乡上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职责。

2.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和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村干部会议、党小组长会议、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持久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3.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1)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乡整治办的带领下各村组都开展了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为整治重点目标的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共组织发动近5千人次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活动100多次,清除公路、河道、村庄、乡村道路等区域积存暴露垃圾90余吨。(2)整顿秩序“治乱”。整治乡政府驻地广告牌乱悬挂、车辆乱停放、街道卫生难保持等突出问题。采取统一模式,统一尺度,所有广告牌统一贴墙;对街道实地勘察,定位置、划车位,规范车辆停放;与商家住户签定“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卫生有人管,门前绿化有人护。(3)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共新建垃圾池47个。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4)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出发点,建设“绿色乡村”。全乡共种植柳树、雪松等各种树木3万多颗,核桃树和油橄榄15647万颗,不仅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同时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

二、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德钦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1)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建立宣传栏、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势,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完全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2)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进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户卫生检查评比、文明卫生户创建活动,促进观念转变,影响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全民参与。

(3)以典型促发展。对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2.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1)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2)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各乡镇的环卫基础设施,可以由县环保局牵头,对各乡镇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并绘制区域环境卫生设施散布图,科学考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

(3)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县级的主管部门要帮助各村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派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指导,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美观。

(4)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乡、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种种弊端,规划实施时,城建部门及乡、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雅观。

(5)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熟悉。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3.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

(1)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州政府对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弥补乡镇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2)财政倾斜。提高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势,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全力打造“干净、有序、优美”的城乡环境。

(3)部门帮扶。县委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环保、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除提供资金外,还可以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4)村民参与。不让村民出一分钱不见得是一个好方法。由于没有付出,所以才不会去珍惜环境卫生整治的成功果实。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亲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构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篇5:乡环境保护工作半年总结参考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检测监管能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生态羊古坳为工作目标。结合本乡实际,加强环境法制的建设和管理,配合县环保局实施环保执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乡环保执法工作的新机制,指导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的关系,推行“人本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严格执法”、“责任执法”的理念。加强环境管理,改善辖区的环境质量,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2、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3、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引导作用,为环保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继续深入环境社会宣传,扎实推进环境教育工作,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行政效能建设,上半年累计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三次。

4、确保境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保持三类以上。一是扎实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二是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对辖区内重污染行业进行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1、省道较差大量车辆上路,造成严重的扬尘、泥土撒漏污染,不仅影响道路交通,也严重影响到羊古坳的空气质量。

2、道路噪声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许多路段没有设立禁鸣标志,各种噪声离住家比较近,影响到群众,对此反应很大。

三、下步打算

篇6:乡环境保护工作制度

1、环境保护机构是乡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工作机构,乡环境保护办公室的业务工作在当地环保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2、乡环保机构有固定、单独的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办公设备;

3、环保机构主任由乡一名副乡长兼任,并设有1-3名专兼职环保工作人员,受当地环保局的委托对乡、各村及个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4、乡环保机构从所管辖的各村均聘请了一名环保义务监督员,并给予业务指导。

乡环境保护机构主要职责

1、普及、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全乡各族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乡环保科技进步,推进乡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广乡环保科技产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利用。

2、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委托,依法对乡、各村及个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3、负责制定、上报乡、各村内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总结;

4、负责对乡、各村内污染源的监督和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并建立排污单位档案;

5、负责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执行情况监督和上报;

6、负责对乡、各村内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纠纷调查上报,并建立档案;

7、对新、改、扩建项目、投产使用后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巡查监督和上报;

8、参与制定乡环境保护规划,保护和改善各村环境质量,指导乡提高污染防治能力;

9、负责乡、各村内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情况的上报;

10、保障乡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高乡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水平;

11、承办乡环境保护信息的撰写、上报,完成上级环保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乡环境保护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

2、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努力献身乡环保事业;

3、遵守社会公德和环保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举止文明,仪表端正,坚持原则,处事公道,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4、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秉公执法,不越权,不渎职,廉洁自律,不徇私情,做到:

(1)不索取和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礼品、礼金或有价证劵;

(2)不接受与执行公务相关单位或个人的礼物馈赠和宴请;

(3)不参加与执行公务相关单位或个人邀请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娱乐活动;

5、不得擅自介绍、推荐设计施工单位;不得收取回扣、中介费及各种变相的好处费;不准向管理和服务对象摊派宣传材料、资料、制定治理厂家、强行推销环境保护设备、参加不必要的各类收班费、以各种名义形式收取咨询费等。

6、在业务工作中遇到重大情况,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如实汇报,不得擅自表态;

7、严格遵循有关工作程序,做到:

(1)文明礼貌,说明来意,公开检查结果和依法办事程序;

(2)为管理相对人保守技术与业务秘密;

篇7:乡优化环境工作总结

2011年,zzz以“三个有利于”原则为指导,以转变职能、规范行为重点,从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集中整治、信用建设四方面着手,全民动员,多策并举,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领导促优化。

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地区形象的总代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乡党委政府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专门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一把手分别任组长。并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切实把优化环境工作抓紧、抓好。

二、强化服务促优化。

当前社会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服务。为推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我乡紧紧抓住“优质服务”这个关键,不断提升环境建设的层次,增强环境的竞争力。

1、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召开企业座谈会、向企业发放联系卡,开辟政府与企业的绿色通道,听取企业呼声,解决企业困难,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

2、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便民中心的服务功能,一是添置办公设施设备,并将便民中心工作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从经费上保障便民中心的正常工作运转;二是设置班子成员轮流值周监督岗,严格作息时间和工作纪律。三是加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制定了“热情周到,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工作守则。

3、实行领导分包项目制。对项目实行蹲点服务,驻地指导,指导工作在一线,发挥作用在一线,出现问题就地协调,现场解决。为项目建设从前期洽谈,选址征地、办理证照,直至开工生产,全程提供“贴身服务”、“保姆式服务”,遇到特殊困难,乡党委书记、乡长都亲自参与解决,真正做到“宁愿我们千辛万苦,不让客商一事为难”。

4、快速、及时、高效解决企业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待企业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决不推脱,需要上级有关部门配合的及时协调、快速解决。相继为绿苑公司解决了道路问题、为鑫奇养殖解决了门前道路堆沙问题等,赢得了企业的赞誉和信任。

三、教育整顿促优化。

1、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线,积极开展了“文明村组、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中开展讲文明、讲诚信、讲法制,关心环境,建设环境,维护环境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采取专题面授、电化教育和集中讨论等形式,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的宗旨、党性观念和永葆先进性的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整顿。以行风评议活动、三评议两规范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教育、集中整顿、完善制度等措施加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力度。达到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的目的。

3、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干扰企业经营的行为。8月份,全乡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针对扰乱社会治安、影响大局稳定、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和横行乡里、强买强卖、堵路断电的“四霸”分子进行了集中整治。

通过一系列优化经济展环境的举措,全乡党员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第一竞争点”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新村形象”的理念正在树立;干部队伍中谋发展、抓项目、优环境的劲头在加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地区形象明显改善。环境的优化集中体现在经济的发展,2011年全乡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存在问题:

一是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到位,服务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层次还比较低,对优越环境的认识还停留在不偷不抢,不到企业滋事,不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层次上。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重招商,轻服务相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对企业落地以后的服务工作还有缺陷。二是还存在小团体主义。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小团体主义,缺乏大局意识和牺牲精神。过去的一年的工作有上级组织的正确指导,全乡干群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加大环境优化工作力度,为我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篇8:乡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1 云丰乡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要求, 采用实地逐株、逐片每木检尺、调查的方法, 对区内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进行每木调查。

1.1 种类和数量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的鉴定分析和资源的汇总, 结果表明云丰乡古树名木共计60种600株, 分别隶属30科50个属 (见表1) 3个古树群 (共400株) 。树种分布最多的是松木, 有124株, 占20.6%;其次是樟树、苦槠和枫香, 分别有115、95、87株, 分别占19.2%、15.8%、14.5%;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共有27株, 占4.5%;树龄300~499年的国家二级古树共有35株, 占5.8%;树龄100~299年的国家三级古树共有538株, 占89.7%。这些古树主要分布于古寺庙旁、村旁、路旁、坟墓旁、农家院落和山坡山地。

1.2 立地条件与生长势

古树名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大多较好, 生长较为茂盛。据调查, 生长茂盛的有452株, 占总数的75.3%;也有因树龄长、常年累月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蚀;以及生长在村旁、路旁、田旁等人为活动极为频繁的地方, 人为破坏较为严重, 部分古树名木生长状况不良, 生长势较差。

1.3 资源分布的成因

一是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认为保护村边、水边的树木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 并有利于村庄景观的美化。二是村民的迷信思想比较严重, 有大部分村庄附近上都有寺庙, 认为对寺庙周围树木的破坏是对神的侵犯, 神灵会降灾给自己。三是村民的宗族观念比较强, 认为对坟头的树木和祖宗留下的树木保护是对祖上的尊敬, 如库北管理处的南洞村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的原始次生林面积为3 000m2。

2 保护对策

2.1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增强保护古树名木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以增强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使人们自觉热爱和保护古树名木, 大力开展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保护古树名木意识。从目前云丰乡古树名木保护情况看, 虽然保护现状较好, 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管护指导, 仍存在放任自流的情况。

2.2 加强组织管理, 实行动态监测

通过调查初步建立云丰乡古树名木数据库, 为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奠定基础。建议设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专项资金, 建立由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产权单位组成的统一管理组织, 签订责任状, 落实管护责任制, 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 使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2.3 加强古树科学研究, 制定古树管护规范

为确保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林业部门应成立古树名木保护领导小组, 负责古树名木的保护指导工作, 结合云丰乡古树名木现状, 开展对古树生长发育及衰弱原因的研究, 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诊断, 提出保护复壮的具体指导意见, 认真进行总结, 并积极吸取国内外古树保护经验, 开展技术交流, 制定切实可行的古树名木保护规范。

2.4 广开渠道, 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

保护古树名木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各级绿化办积极向各级财政申请, 增加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建议依靠全社会力量, 发动单位和个人以认养的方式筹集资金。从旅游业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用于古树名木保护。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 接受国内外对保护古树名木的资助和捐赠, 使古树名木保护资金得到可靠保证。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 云丰乡有古树名木600株, 分属30科50属60种, 其中一级古树名木9株, 二级古树名木27株, 三级古树名木212株。在调查基础上, 就古树名木树种与数量、生长状况、分布情况和树龄与保护级别等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对策,浙江云和,云丰乡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 (第1-7卷)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2]陈善波, 杨文渊, 陈善均, 等.三苏祠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养护管理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6) :81-83.

[3]刘传达, 金建青, 宋小英, 等.云和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 2004, 24 (1) :54-56.

上一篇:熔化和凝固说课稿下一篇:四句话十六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