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的模式训练

2024-05-10

议论文结构的模式训练(精选6篇)

篇1:议论文结构的模式训练

浅议素描结构训练对提高 高考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陈勇军

内容摘要:

一、帮助理解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

二、解决“形”画不准。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高考美术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素描,甚至不少到高二才开始学习,造成学习时间短,学习仓促,在素描学习中像赶鸭子上架似的,被迫就针对考试内容就进行强化式的练习。还有虽然学生学习时间充分,但因为不少老师忽视素描教学中素描结构训练。结构训练练习量很少,或者干脆不练习,直接进行明暗素描的临摹和写生,急功近利,意图一气呵成。其实这样忽视了素描教学中结构训练会给学生绘画留下不少的缺陷,特别是在对结构的理解和表现上容易表面化,难以把握素描的“内在骨架”。所以进行素描结构训练是学生素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练习。即使学生参加美术高考学习时间较迟,仍然要以结构训练为基石。

在美术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素描练习从表现技法上大体可分两类:以线造型为手段,着重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结构素描;以明暗调子为手段,着重表现光影、空间、质感等关系的全调素描。结构素描是以概括、简练的线条为基本语言,相对忽略明暗、光影变化及质感,着重研究对象造型、空间及内部结构的一种绘画方法。在结构素描的绘画中,要求用理性的态度来理解和分析对象。这就要求作画者对所画对象的观察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理性分析形体结构特征,挖掘内在相关要素。罗马尼亚著名画家巴鲁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画素描呈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为了不机械地摹仿形状和外貌,所以我们对物体的结构要有精深的理解,才能画好素描。

素描结构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具体作用表现为:

一、帮助理解对象。

很多初学者在作画时更多的是去“临摹”对象,看到黑的地方就涂黑,亮的地方就留亮,对一个物体上的明暗不加选择的全部描绘下来,但对于形成明暗的原因却不加深入理解,以至于被动临摹,不能主动表现。这就是典型的不能理解描绘对象,不能真正的用艺术手法表现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素描基础训练目的并不只是在技巧如何表现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培养和建立造型上的结构观念,加深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与理解,这对每一位初学美术的同学来讲都是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有待解决的课题。这关系到初学者在习画过程中能否获得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深入观察形态内在结构的能力,我们应通过这方面的训练,让初学者尽快走出摹仿客观表象的误区,在造型上得到理性的深化和创造性的升华。这也说明了,画画不仅用手,更是用脑去画画!

二、解决“形”画不准

在学生练习和考试中,有很多形把握不准,偏差很大的情况,一方面是其造型能力弱,练习不扎实造成的,究其更深原因也是对对象结构理解不够,缺少结构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理解。形状与结构是物体在空间中存在形式的客观反应,他们互相依存,共同支配着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因此,对象形体准确是画准结构的关键,同时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为了画准对象的形体,我们必须掌握一套正确实用的观察方法,了解一些认识对象的基本原则,并在大量的训练中逐步熟练掌握,从而达到造型准确的目的。其中包括理解、概括、比较等方法。例如:素描学习中,由于大量的头像练习都是平视,多注重几分之几侧面,这些动态学生大多能够画好,但是一旦让学生画俯视或仰视的动态,许多学生即使看着模特也有很多画不准,甚至画不起来的情况,这些都是教学中很容易碰到的问题,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头部结构,五官结构理解不够的原因,如果学生的头脑里有头部空间形态结构,而五官是分布于头部这一球体之上的,那么在头俯下或上仰的动态中五官之间的空间关系,位置关系,透视关系,就能较准确的把握了,学生作画时观察也就有了结构观念的理论指导,练习效果会大不一样。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

在美术高考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考试中所画对象一般是不打灯光的,面对所描绘的物体,考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细节上或明暗变化丰富的光影上,并不加选择地试图把这些客观因素表观出来,虽然花费了很大精力,结果却事倍功半,要么画面仅有肖似的轮廓和浮华的外表,缺少有支撑作用的“内在骨架”:要么画面整体上缺少必要的联系,形象单薄、内容空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考生技巧不熟练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造型观念淡薄,缺乏对物象在结构本质上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理解。由于那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恋度和盲目摹仿客观表象的习画方法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致考试失败。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在平时训练中抛开物体表面的明暗光影,直接分析所画物体中内在的结构线,通过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体积,这样不管光线多散也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即使仅仅以表现结构为主,也不失为一张优秀的答卷。最主要的是通过结构素描的练习加深了对物体内在结构的理解和剖析,这样在对对象进行表现刻画时才能深入其“内在骨架”,不泛泛其表。在进行默写时才能井井有条,逐步深入刻画,充分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已明确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结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画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基础。在高考素描教学中必须很好的有效的进行练习,建立结构观念。

教学范画二幅 作者:陈勇军 均两课时

陈勇军,男,1978年,江苏盐城亭湖区便仓中学美术教师,邮编:224044 电话:***

篇2:议论文结构的模式训练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命题人都要求考生“文体自选”。但是,由于受网络作文、新概念作文以及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考生在文体上力求所谓的新奇怪异,以致没有一个明确的文体概念。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四不像。如有的考生写记叙文,编述故事但记叙的要素不齐备,文章朦胧晦涩难懂。有的写议论文,引用事例过于烦琐冗长,不会概括。议论不像议论,记叙不像记叙,说明不像说明,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这样文体不明的作文,即使符合题意,得分也自然是比较低的。

笔者多次参加省高考阅卷,从阅卷来看。给材料作文或思辩性强的话题作文,比较适宜写成议论文。议论文普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相对较高。遗憾的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存在观点不明、结构不清、衔接不自然、材料不丰富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议论文呢?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引议联结法。

一般地说,材料作文大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外,在结构模式上,还有其自己特点,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议”(或“评”)、“联”、“结”四个字。下面分别说明:

1.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绝不能是病句。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正确,就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错误。新颖,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成段。

2.议——针对材料,作出必要的分析。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议,一般可以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每个分论点,语言要凝练、简洁,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把几个分论点写成一段。力求醒目,结构清晰,思路清楚。分论点要倾情打造,要生动,有意蕴。结构基本一致,内容彼此相关,要能扣住中心论点,扣住题目。扣住话题。否则,就有偏题之嫌。结构上,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对照式的,也可以是递进式的,递进式的分论点,可从时间、空间、大小的角度思考,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古及今,由中到外,由个人到国家,由自然到人类社会等。

那么,如何来拟分论点呢?可以采用“类、因、法、果”构思法。

“类”——“是什么”,解决的是对象问题,从话题、文题中选关键词提问。如《美丽的梦想》,关键词是“梦想”,可从“梦想是什么”拟三个分论点。

“因”——“为什么”,解决的是原因问题,如《美丽的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折射现实情况如何”并顺此提出分论点。

“法”——“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从“怎样去实现美丽的梦想”拟三个分论点。“果”——“怎么样”,即问题得以解决后“我”的态度和体验,如《美丽的梦想》,“梦想实现后我会有怎样的表现,或梦想没有实现我会如何坚定地追求”。当然,“类、因、法、果”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方面即可。用作展开的一两个方面,一定是自己体验最深刻,认识最独到,占有材料最丰富的优势方面。

“议”是文章“猪肚”部分,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论据要准确、典型、丰富。准确,就是所举事实要真实,不杜撰,不张冠李戴,能用来充分证明其分论点或中心论点。典型,就是有历史代表性。丰富,就是论据要多,要有说服力,使人看后不得不服。事实论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要概括、压缩,不要堆砌事例,也不要大段大段地叙述某个事例。一定要结合论点对事例作针对性分析,且注意事例间的过渡和衔接。事实论据要能证明其论点,不要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人为地给论据和论点之间架起桥梁。如“尊老爱幼”话题,可举事例:①西晋李密“陈情一表”、宋代杨时“程门立雪”,武汉“暴走妈妈”陈玉蓉。②陈毅作了元帅亲自为病弱母亲洗衣洗裤。③春秋时,幼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去亲戚家借米为年迈父母煮粥。④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30年来先后义务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并资助十多名下岗职工幼小的子女读书。⑤洪战辉十几年如一日赡养病重母亲、疯子爸爸和抚养幼小的妹妹。

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等。要有点辩证分析,符合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还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如话题“偏见与关系”,如果论点是“要搞好关系,就不要有偏见”,那么是不是有了偏见就一定搞不好关系呢?再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要有自信”,那么可能有人说自负也是一种自信,所以在议论时必须指出,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文章严密,无懈可击。讲道理可以巧借名言,把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并结合论点进行议论。如论证论点“勤奋,成功的保证”,可以借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来讲道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玩耍,只能荒废事业,使人一事无成。”讲道理亦可从反面来分析,从假设来理解。如论证论点“磨砺铸造人生”可这样写:“假如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萎靡不振,经不住挫折,受不起磨砺,他会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 ③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做到有理有据。

联,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或人类社会。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④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结,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罗索冗长。

另外要说的是,以上四字结构,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变通使用,比如,为了使自己的论点更严密,不过于绝对,不过于偏颇,我们可以在“联”的后面加上一个“辩”的部分,“辩”就是辩证看待观点,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重点,文字不宜过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引议联结”,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有了这四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采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

【例文简析】

2012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光荣的荆棘路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引——引述材料,逆向思维,提出论点)

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议——分析论证自己的见解)

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

(联——总启,概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有郭沫若凤凰涅磐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联——举例论证“要勇于踏上荆棘路”)

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由。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我勇敢地踏上了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

(联——联系现实,联系自己,证明“只要勇敢奔跑就能给人温暖,就光荣”,避免假大空)

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

(结——总结议论,重申观点,再次点题!)2012广东高考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让未来记住今天

被人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一百年前生活的社会我们也许已经无法感知,但我们都知道这位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是在怎样清贫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的故事,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当我们探寻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的动力时,居里夫人的那句话仿佛又响起在我的耳旁,她说:“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是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活在哪个时期或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想过的“有趣而且有用”在于我们个人的内心世界。

(引——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过他生活的时代,当楚怀王不再相信他的时候,当他的祖国抛弃他的时候,走到汨罗江边的诗人的心中已经对未来没有了期许,但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今天还回荡在时代的天空,屈原让未来记住了他。比屈原稍早一些时期,在泗水的岸边埋葬着一个中国乃至于世界伟大人物,他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个曾经是管理仓廪和放牛羊的小官,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十五即“志于学”,周游列国,推行“仁爱”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名字名命的学院,他就是孔子,“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沟通着世界与中国的桥梁。这个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的没落贵族子弟孔子不知是否也曾抱怨过生活和时代对他的不公!,但孔子让未来记住了他,这位对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联——举屈原孔子之例证明不管在什么时代只要自强就能过有意义的生活)余秋雨先生曾所说他最想生活在魏晋时代,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个人物,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陶渊明。发现一片“世外桃源”,那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座寺院敲响的晚钟,在山中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一汩汩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暮霭中天边的飞鸟依恋着旧林,回归的浣女在竹喧中隐约可见,相信你你一定能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许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选择走自己的路任由人家评说的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联——举陶渊明之例进一步证明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应该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我们不能挽留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也不能确定未来,但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今天。

拿破仑一世曾经说过:“留下我们的足迹!”每个时代里,都有那么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从而留下了他们坚韧的足迹。这些被称为“孤独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无数后人所敬仰的姿态。史铁生不能走路了。于是他与北京地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读书,看日出日落,他说:“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地坛公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了这样一处安静的地方,树阴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的身影,对这位长到20岁上忽然截瘫了的青年,时代没有特别眷顾这位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的伟大作家,读罢他的作品你会从他睿智的言辞中感到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史铁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迹是那样的鲜明,史铁生也让未来记住了他。

(联——举史铁生之例证明把握今天留下自己的足迹的重要性)

正如一位哲思的人物说过“时代不是从青天上叮当一响掉下来的,是无数的我的呼吸与湮灭铸成的”,如果有人问我愿意生活在什么时代,我会说我愿意生活在“我的时代”里,在一个时代里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今天,让未来记住今天。(结——以名言作结,深化中心论点)

生于此岸,心无岸

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有冷漠喧嚣,名利冲突„„

于是我们埋怨此岸的风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饶的彼岸。恰如历史学家汤因比,他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去感受众多文化交织迸发的绚烂景象。但正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两面性,所以面对身处的时代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纵使身处喧嚣,只要在心中修篱种菊,也如身处净土。

(引议——列举现象,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心怀”宁可西行求生,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达到印度,取经返回大唐。从此,让更多人在佛经中虔诚地洗涤尽自我的灵魂。玄奘没有生于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但他凭借心中的信念,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因此,环境的束缚并不重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尽自己所能为脚下的土地植树种花,涵养灵魂的源泉。

(联——举唐玄奘之例论证观点要尽自己所能适应时代)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亮一丝光。

(议——分析议论,进步证明观点)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欢,与他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他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下的箴言。

(联——举熊召政之例证明无论生在何时都要认真走好每一步)

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爱护脚下的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的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结——引材料总结,联系当今现实,以“怎么做”来作结)

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引——引用一句名言,点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一观点)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议——结合春秋现象分析论证每个时代都有它得天独厚之处)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联——联系近代中国文化现象举例论证)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议——小结,引出下文)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联——举例论证)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结——总结议论,引述材料,提出自己的建议)2011年福建高考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引——引述名言材料,以反问句分析材料,提出论点)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

(议联相结合——前两句分析论证自己的见解,第三句开始联系同类事例来论证,正面论证)

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到:“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一个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我们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于是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岂不痛哉!

(联——联系现实,列举社会现象,反面对比论证)

幸而我们还有幸存者明了这个道理,“成败得失,悲欢沉浮,在死亡面前终将逝去,我们看见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乔布斯,主宰IT行业的先驱者曾如是说道。是的,那些恒久的事物,人类的普适价值,抑或是科学艺术的真、善、美,才是创造的起源与归宿。当我们受困于一时得失,不思是否前进时,但想一想那些因热忱而永葆鲜活的灵魂,默念这句话“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惟有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结——深化论点,提出希望作结!)

2011年北京卷高考

鹿特丹的乒乓球比赛,中国获得了冠军,人们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说,中国有实力,应该得冠军。也有人说,应该让其他人尝试突破,也拿冠军。还有一种声音说,中国应该让出这个冠军,不能总是霸占冠军宝座。

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留给自己一个对手

--祝福

那些使你成长的的人们

中国队虽然包揽了世乒赛所有的金牌,但是,我感到的并不是喜悦,一种独孤求败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中国队,太需要一个对手了。而在于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拥有对手的人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对手,会伴随你一路成长下去,直到你登上最高的山峰。

(引——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英雄。英雄往往都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勾践与阖闾,曹操与刘备,毛泽东与蒋介石。他们看起来是对手,但是他们却都成就了对方,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而正是自己对手的存在,可以使你加倍努力的学习,去奋斗。最终功成名就。

(议——利用名言,名人,分析议论,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

始皇一扫天下,我相信他所得到不是万人唯我独尊的喜悦,而是无人能敌,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却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之才,我相信刘邦将死之年,最怀念的不会是别人,而必定是他一生的对手--项羽。

(联——正反对比举例论证对手的作用)

幸福使人麻木,而痛苦却让人成长。往往带给你幸福的人,我们记得不甚清晰,但是给予你巨大伤痛的人,我们却记得刻骨铭心。一个没有对手的人生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生。每当我看《康熙大帝》时,看到康熙在千叟宴上敬酒,我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他敬了三碗酒,第一碗是敬孝庄皇太后,第二碗敬各位臣工,而这第三碗酒,他这么说的:”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螯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他们造就了朕哪,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呀!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联——举例论证有对手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这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不屈啊。英雄自古多磨难,千凶万险终破茧。请留给自己一个对手吧,留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目标,让自己永远充满活力。请祝福自己的对手吧,正是因为他们,你才得以获得今日的辉煌。

请珍惜自己的对手吧,因为你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在你心中的无可替代的分量。

我们不做独孤求败,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汉子,我们会敬重我们的对手们,他们和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终有一天,我们大家都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结——总结议论,提出希望,深化中心论点)

2011年上海高考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引——第一段从列举现象入手,接着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中心论点)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议,联——引用左光斗的例子分析论证,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见解)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联——联系同类现象举例论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联——联系文化遗产论证真与美是会留下来的)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篇3:议扬琴技巧的训练

其一, 腕、臂紧张, 身体僵硬。有的学生学习心切, 急于求成, 见到老师轮音弹得快, 以为只要快就好听, 一着急, 也顾上不老师有关手腕要放松, 手指配合带动的叮咛, 就以肘就支点, 抬起手臂直直地敲下去, 这样虽然可获得一时的快速, 但是敲出来的轮音不均匀, 音色、音量不统一, 或虚或噪, 而且由于手臂僵硬, 身体动作也跟着紧张, 不能做到放松自如, 演奏时便会感到十分疲劳。

其二, 手腕、手指不能很好地配合。有的学生鉴于认识和理解的偏差盲目模仿, 看到教师在弹轮音时中指、无名指、小指飞快地抖动, 误以为只有这三个手指配合得好就行, 故而忽略了手腕的轴心作用, 造成了轮音不均匀、速度提不上去的情形。另外有的学生则只注意到老师手腕在快速轮音时的左右颤动, 在其手腕还不够灵活、放松的状态下, 就单纯地模仿这个动作, 虽然暂时速度有了, 但是琴竹抬不高, 动作显得僵硬, 或声音发“飘”, 或轮音长度不够等, 形成无法控制轮音强弱及进值的现象。

其三, 左、右手用力不均衡, “左低右高”。在扬琴的轮音演奏中, 严格要求厅右竹在高度、灵活度以及力度上要保持一致, 这样敲出来的轮音才能均匀, 有美感。可有的学生左手远不如右手来得灵活, 平常又对左手练习不够重视, 练得不多, 故造成在弹轮音时“左低右高”的现象, 也就是在击弦时左手手腕抬得低而右手手腕抬得高, 这样弹出来的轮音相应的就“左轻右重”, 磕磕巴巴的, 美感尽失。

其四, 击弦点不统一。扬琴的高、中、低音区击弦点略有不同:高音区正确的击弦点是在距琴码1cm左右的地方, 中音区是1.5cm, 低音区则是2cm左右的地方。在这里, 扬琴的音色基本能达到高音清亮、中音饱满、低音浓厚。若是过分靠近琴码击弦, 则琴音干涩;反之, 离琴码过远, 则高音虚散、中低音易带杂音。可见, 不同的击弦点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弹奏时手腕、手臂、手指的状态均很好, 配合起来也觉得协调, 可就是声音却不和谐。这又是为何呢?原来是击弦点不在同一点上, 往往是右手偏右、左手偏左, 这样敲击出来的声音就较刺耳, 这对很好地表现乐曲的内涵及意境无疑是一大障碍。

通过多年的摸索及实践, 笔者找到了几种针对学生常犯错误的训练方法。

一、手腕灵活的训练

手腕是否放松、灵活是演奏轮音的基础。手腕若是紧张、僵硬, 轮音的演奏便无从谈起, 故笔者的第一步便从解决手腕的紧张入手。具体方法是:首先向学校申请几副铁鼓槌 (注:爵士乐鼓手练习用的, 用铁做成的鼓槌) ,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几个大号的沙包, 用铁鼓槌在沙包上进行双手上下交替往返练习。由于铁槌的重量, 学生很容易地就可体会到手腕的上下转动。开始训练时, 每次为五分钟, 节奏多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常用节奏, 然后逐渐增加为15分钟至30分钟;为了练习不至于枯燥乏味, 在节奏上又加进了附点、切分、三连音等节奏型。通过种种训练后, 学生的手腕变得灵活、持久, 回到琴上练习时, 觉得轻松以自如。而且由于采用的是铁槌作为训练工具, 在腕的带动下, 小臂的运动得到加强, 从而增强臂力, 为以后演奏表现恢宏、气势磅礴、热烈奔放的轮音段落埋下伏笔, 打下基础。

二、手指灵活及指腕配合的训练

在轮音演奏中, 手指、手腕是否能灵活、协调地配合对增加轮音的密谋, 特别是在表现细腻、委婉、歌唱性较强的轮音段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手腕灵活度得到保证后, 笔者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指力的训练。具体方法是:以大木槌作为训练工具。首先, 以大指、食指为支点握在木槌尾端约8~9公分处, 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关节内侧托住木柄, 掌心收拢。开始练习时, 手腕、大指、食指均不动, 以中指、小指的运动为主, 托动木槌一拍一下地敲击桌面 (若用鼓面作练习则效果更佳) , 然后逐步提高速度、变化节奏型。其次, 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灵活度得到加强后, 再配合手腕进行练习, 具体方法是由慢至快, 跟上面相似, 若是中途出现手腕或手指紧张的现象, 那么就从慢练起再找放松的感觉, 直到手腕、手指能够和谐地配合。最后再回到琴上练习, 就会发现轮音的密谋得到加强了, 着力点和音位都能较准确地击出, 而且声音有弹性、饱满、圆润, 这时候教师不可布置一些歌唱性较强的小型乐曲让学生进行练习, 在此过程中也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乐感方面的培养, 尽量做并茂, 较好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三、琴竹高度统一的训练

由于琴竹高度无法一致而造成的“左轻右重”的音响, 对轮音起的破坏作用毋庸置疑。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左低右高”现象, 采用的训练方法是:1.在两根棍子中音拉条绳子, 蓝天是在学生床两边的支架上绑根绳子, 敲击时两手臂放松, 以手腕为轴心, 琴竹以碰到绳子为准 (注意左、右手腕的高度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并着重体会左手腕的感觉, 绳子的高度可以由低到高慢慢调节) ;2.用左竹法进行训练。老师给出各种变化的节奏, 如:这些节奏都从左竹开始进行练习, 因此增强了左手腕的主动意识, 提高了手腕的灵活度及力度。接着再进入三连音的练习, 目的是练习左右手的平衡, 避免左手练得过激再出现“左重右轻”的现象;3.双音练习。在中高音区以五度音程……进行练习, 注意两手腕高度、力度的统一。在力度上可以由弱至强进行训练, 手腕也相应地由低到高;在节奏上可以从简单的节奏型到复杂的节奏型过渡, 采取多变化的练习。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学生的“左低右高”现象普遍得到改善, 再进入到轮音练习, “嗑嗑巴巴”不整齐的现象自然也就跟着消除, 随之而来的是优美、悦耳、和谐的音响了。

四、击弦点统一的训练

首先, 从持楗入手, 这是击弦点统一的关键。要求学生持楗时让竹头相对, 放在同一点上 (但是手掌不能外翻) 做“抬起———放下———抬起———放下”的动作, 放下时琴竹一定要在同一点上。如此反复训练形成定势。其次, 采用“点”训练法。笔者准备了几张白纸, 在每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圈, 圈内用蜡笔涂上一层厚厚的色彩, 让学生左右竹交替击打, 要求不能超出圈外, 若是不小心超出圈外, 琴竹的皮套上沾满蜡笔的颜色在白纸上很容易就显示出来, 由此学生也就知道自己打得是否准确了。这个圆圈的大小可根据学生训练程度而定, 可从大圆逐渐过渡到小圆, 再到一个点。其次就是练眼神了。扬琴不足一平方米的琴面上码着150多条琴弦, 眼神差点别说轮音了, 就连基础的“交替竹”都不容易敲准。因此, 除了让学生经看窗外的绿色植物、做好眼部保养外, 笔者还经常给学生进行“瞬击”训练。所谓“瞬击”, 通俗说就是“指哪打哪”, 老师口令一下, 要求瞄准哪个点学生马上手起竹落, 要求做到既快又准。这个点可以是书上的某个字、琴上的某个琴码、墙上的某一点等等, 这些训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敲击的灵敏度及准确性。

篇4:议论文结构的模式训练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因此,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教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1.工学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锤炼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体现在培养模式的称谓上也不尽相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国家一贯的重要思想。职业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服务一体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新体制。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最早出现“工学结合”一词。文件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此前,自1957~1990年的政策文件中一直使用“半工半读”。马树超提出,“在办学上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培训上加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她是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即生产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强调的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评价中学;强调的是工作或生产与知识学习过程的结合。本文重点论述的是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施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技能训练的方法。

二、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车工技能训练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所谓操作技能就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下面以车削内通孔的教学设计为例(见下图),具体论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车工技能训练。

注:内孔加工是套类零件加工中最常用的加工方法,运用广泛。这次课采用的是目前学生技能训练中大多学校都采用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由浅入深、重点突破、及解决难点的教学思想,主线为先启发思考—视频演示—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进度上兼顾了工艺、实习各个环节,并结合实习教学中的任务,渗透于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用情感、态度引领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作用。

1.按实际生产要求检查学生仪容仪表并进行班前讲话

学生提前3分钟在实习车间外列队,并按组自我检查工作服装有无穿戴到位,教师再行检查;检查合格后进入实习车间的教学区并进行班前讲话,主要介绍教学的内容、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职业道德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通过每次课前这样的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然后通过每次课前有关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氛围的感染,让学生牢固树立“我是一名职校生,学好技能是关键”的观念。

2.启发思考内孔加工的适用场合和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通过用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提问或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零件图样分析并比较引入本次课内孔加工的方法、介绍车削内通孔的适用场合,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实习操作的兴趣和掌握操作技能的学习欲望。

3.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

本次课按照比较通孔车刀与盲孔车刀、了解工件的装夹、通孔车刀的装夹与校正、停车检查测量、精车内通孔、停车检查测量、卸活、现场整理的步骤,通过采用视频演示结合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了解车削内通孔加工的方法、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及清理清扫的全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工作任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程序化、规范化的意识,达到了从工作任务出发,进一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目标。

4.教师讲解并示范操作

按照示范装夹工件、刀具、示范选择切削用量、示范车削内通孔、示范检测与卸活等步骤,通过教师现场示范操作、讲解,一方面,使学生现场感知规范操作的步骤、要领及注意点,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教师的成功示范操作中现场感受实践操作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自信心,为下面的分组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学生分组实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育原本是最富有个性的,教育的本义亦是使受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获得属于他(她)自己的进步。但综观我们的教育,教育的个性早已在大一统的形式下甄灭。作为教育者,我们已习惯于用一把尺子去量尽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更为可怕的是这尺子本身并不是适乎其用的。作为代价,就是学生成就感的普遍丧失。可怕的尺子面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了“矮子”,并且是永远没有成长希望的“矮子”。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就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学生实习操作(第一组实践操作,第二组检查并提醒)、班组竞赛,按照第一次走刀完成粗车、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停车检查测量、学生分组集中评讲、第二次走刀完成精车、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学生分组集中评讲、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停车检查测量、卸活的步骤强化学生规范操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操作的成就感(2人/组,一人操作,一人提示)、强化质量控制意识。

6.学生清理清扫、总结评价并布置作业

学生的技能训练事实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工作任务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良好参与度、个体成就感、学习习惯等方面获得较好的成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必将能够扎实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将获得相应成功。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在总结评价并布置作业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训练成果加以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热情,同时经过几个阶段的评价过程,使学生自觉分析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牢固树立“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企业管理理念,充分领会“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等企业文化的蕴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三、总结与结论

一个课堂就是一个活的世界。课堂是职业学校学生在校阶段技能训练的主阵地,工学结合是实现课堂质量优化,实现技能训练的期望目标有效措施,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

篇5: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一)——总分式

一、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范文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总)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分)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分)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分)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总)思路点拨

本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方式,从材料中抓住“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一关键句子,引出所要论述的话题——诚实,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诠释诚实的涵义。

首先,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诚实又是处事的原则;诚实也是求知的唯一的途径。最后,总结“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诚实就是财富!

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一自然段先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写作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结构为总分式的议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二)——并列式 命题人:何龙

一、并列式模式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例文: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

他是个亿万富翁,他有个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他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多么令人羡慕。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幸福人生,总是如此,却忽略了故事背后往往都是那么矛盾、无奈、无助。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互相探讨一下。(不确定论点)

由于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穷一生之力去追求的「幸福」也是一样,故此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首要条件就是知足。(分论点1)虽然我百病丛生,面对着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我有温饱,在家有父母疼,在校有老师爱,无论处于任何角落,都有人支持和爱护。这一切均令我感到庆幸和满足,因为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何尝不是幸福呢!正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分论点2)尽管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能听得见,但并不等于永恒,因为我的病情会恶化,也许世界上可能又多了一位海伦凯勒。我要把握现在,珍惜每个现在,尽情去听去看,把世上所有最好的全记在脑里,留在心里,才不会虚度,枉过一生。若真是成了聋子、瞎子,还有美好片段回忆着。

然而,人生苦短,不如意的事的确十常八九,如果我们能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分论点3)那该多好。正如李白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心目中的尽欢是指无忧无虑,陶醉在亲情和师生情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听文章录音带、写作、放开肚皮大吃母亲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我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才领悟到要克服和战胜障碍,(分论点4)背后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当痛苦过后,得到一份成功和满足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知足者,高枕无忧;珍惜者,无遗憾;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及有颗克服困难和痛苦之心者,人生可以过得多姿多采啊!

还有许多因素都足以令人生幸福,例如,尽责尽心、爱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幸福人生操纵在我们手上,我不容许我的人生过得不快乐、不幸福。要不然生存又有何意义?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你们又如何呢?(总结)

二、并列式模式结构

(二):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例一 题目:《谈骨气》

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列论据:(1)齐人不食嗟来之食;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3)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例二:题目: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并列论据:(1)、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一次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发生火警,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里,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他们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2)、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3)、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里读书。主人捧来糍粑和砂糖给他吃,他用糍粑沾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例文:(略)

三、作文训练:

题目:

1、生命的价值(分论点并列式)。

2、逸豫可以亡身(分论据并列式)。要求:

1、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作文。

2、文体:议论文。

3、结构模式:并列式。4、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三)——对照式 命题人:何龙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一、基本结构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例一:题目:《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中心论点:不团结就要被欺侮。

正面:内耗惨重,一盘散沙,致使泱泱大国惨糟日寇蹂躏。

反面:全民族空前团结,打败了侵略者,使我们的民族获得了新生。总结:只要我们能够精诚团结,就永远不会受人家欺侮。例二:题目:《苦难是一种财富》 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

正面: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磨练。(勾践卧薪尝胆)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材料)总结:苦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的超人的勇气。例文:

在人生的岔路口

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正面论据)

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正面论据)

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反面论据)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总结)

那么,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辉煌吧。

二、基本结构

(二):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例:题目:《知足常乐》 中心论点: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这句话常受世人错误的非议,现在我要为它昭雪了。(先正面论述)

2、驳“不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在物质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时之乐而非“常乐”。(反驳)

3、界定“知足者”的内涵:“知足”不是无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则“常乐”。(辨证分析肯定“知足常乐”)

5、虽然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并不多,但“知足常乐”的确是至理名言。(总结)例文(略)作文训练

一、题目:节俭是一种美德

二、话题: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既要懂得拼搏与竞争,又要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任选上面其中一题进行作文,文体必须是对照式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四)——层进式 命题人:何龙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一、基本结构

(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例:《谈克制》

中心论点:要克制。(1)为什么要克制?

在广泛的人际关系中,随时保持克制的态度能够创造和谐的气氛,顺利进行交往,有效解决问题。

当人们发生利害冲突时,克制常可以显出其独特的魅力。(2)怎样做到“克制”?

沉默,是克制的妙法。例文(略)

二、基本结构

(二): 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例:《十九年的启示》

(1)晋文公逃亡奔波十九年,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政治才干,成为五霸之一。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备极煎熬仍然手持汉节。

司马光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写成资治通鉴。

归纳:崎岖本是征人路,怀志无须怕磨难。

(2)在建设四化的管理征途中,艰难困苦在所难免,有志者应不怕磨难。参照例文:

贵在坚持

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

(定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8年,解放战争打了3年,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每个人的学业,小学6年,中学6年,有的上了大学还需4年,没有坚持就不能毕业。不说这些大事,就说简单得如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你烧了3分钟就熄火,春天去踏青,要走10里,你走了8里就回程,开水喝不上,美景也赏不成。

(初论坚持的重要意义。先说事理,再举例子。选例有大有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所有的事。)

坚持,在接近成功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因为越接近成功越艰难;二是因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因不坚持而失败,前功尽弃,尤为可惜。水烧到了99度,不坚持就不能沸腾;万米赛跑,跑了9999米不能计算成绩。这位沙漠探险者,已经熬过8个钟头,放弃了最后的坚持,终成戈壁冤魂。我们看过女排惊心动魄的世界比赛,她们在0∶2失利、第三局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靠了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反败为胜,结果以3∶2夺得胜利;也看到过以2∶0领先,又先得14分把对手逼到绝境的情势下因没有坚持拿到最后1分,结果痛失战机。欢笑与泪水,荣誉与失落,都只隔着一层障碍--坚持。面临险恶,坚持有时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面临顺境,大意则功败垂成,痛失荆州。坚持可贵,在危险中坚持更可贵,在最后关头坚持,则是最成熟的表现。只有坚持,才没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

(这一段把论证推进一层:从一般地说坚持,说到在危险情境和最后关头要坚持。)

坚持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坚持靠希望来支持。没有毅力就无法坚持。中途生厌倦,见异思迁,改弦易辙,当然无坚持可言。在时间和艰险的考验面前,第一批被击倒的就是那些意志薄弱者。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而一旦失去了希望,就等于砍倒了坚持的双腿,意志再强也得倒下。这位沙漠探险者,在放了最后一枪后,他觉得再也没有招来同伴的希望了,死神逼来,生机断绝,与其多受一阵煎熬再死去,不如自杀快捷而少痛苦,他是在泯灭了希望以后才出此下策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把至于险远的条件归纳为志、力、物,他把“志”放在极重要的位置。这里的“志”是心理、意志的总和,希望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竞技没有希望争先了,也就失去了坚持的力量,有的人会逃下阵来;高考,没有录取的希望了,有的同学就放弃努力„„人总是在希望中生存,为希望而奋斗。一旦绝望,坚持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谁要不屈不挠地坚持,就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

(再推进一层,论证坚持从何而来。两个源:一是意志力,一是希望。)播种希望,收获坚持,播种坚持,收获胜利。

(简短作结,概括有力。)作文训练

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层层深入地论证,水到渠成地归结出文章的观点。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篇6:议论文结构的模式训练

一、并列式模式结构(一):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例文: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

他是个亿万富翁,他有个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他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多么令人羡慕。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幸福人生,总是如此,却忽略了故事背后往往都是那么矛盾、无奈、无助。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互相探讨一下。(不确定论点)

由于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穷一生之力去追求的「幸福」也是一样,故此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首要条件就是知足。(分论点1)虽然我百病丛生,面对着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我有温饱,在家有父母疼,在校有老师爱,无论处于任何角落,都有人支持和爱护。这一切均令我感到庆幸和满足,因为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何尝不是幸福呢!

正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分论点2)尽管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能听得见,但并不等于永恒,因为我的病情会恶化,也许世界上可能又多了一位海伦凯勒。我要把握现在,珍惜每个现在,尽情去听去看,把世上所有最好的全记在脑里,留在心里,才不会虚度,枉过一生。若真是成了聋子、瞎子,还有美好片段回忆着。

然而,人生苦短,不如意的事的确十常八九,如果我们能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分论点3)那该多好。正如李白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心目中的尽欢是指无忧无虑,陶醉在亲情和师生情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听文章录音带、写作、放开肚皮大吃母亲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才领悟到要克服和战胜障碍,(分论点4)背后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当痛苦过后,得到一份成功和满足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知足者,高枕无忧;珍惜者,无遗憾;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及有颗克服困难和痛苦之心者,人生可以过得多姿多采啊!

还有许多因素都足以令人生幸福,例如,尽责尽心、爱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幸福人生操纵在我们手上,我不容许我的人生过得不快乐、不幸福。要不然生存又有何意义?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你们又如何呢?(总结)

二、并列式模式结构(二):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例一题目:《谈骨气》

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并列论据:(1)齐人不食嗟来之食;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3)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

例二:题目: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并列论据:(1)、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一次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发生火警,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里,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他们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2)、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

(3)、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里读书。主人捧来糍粑和砂糖给他吃,他用糍粑沾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

例文:(略)

三、作文训练:

题目:1、生命的价值(分论点并列式)。2、逸豫可以亡身(分论据并列式)。

要求:1、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作文。

2、文体:议论文。

3、结构模式:并列式。

上一篇:七年级仁爱英语课件下一篇:初二政治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