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风不正的20种表现

2024-05-15

教风不正的20种表现(共3篇)

篇1:教风不正的20种表现

教风不正的20种表现

1、开会不注意做好笔记,不注意领会会议精神,对上级决策、部署理解不深,把握不透,曲解或背离了上级精神,致使工作达不到要求。

2、把对领导或同事的不满散布到教室、学生间、社会上。

3、值周、上课、辅导,擅离职守,有脱岗现象。

4、对安排的工作斤斤计较,找理由推滑,怕承担责任,缺少大局观。

5、工作缺少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没有激情,缺少积极主动进取精神。

6、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7、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造谣生事,制造矛盾。

8、教师之间,文人相轻,不团结、不协作,甚至互相指责、拆台。

9、课余不看书,不学习,不研究,不学无术,得过且过。

10、不备课就上课。

11、课堂教学沉闷,课堂上有学生睡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12、不批改作业,或批改作业安排学生完成。

13、作业布置随意性大,作业量大,搞题海战术,不顾及其他学科。

14、对学生作业上的疑难,当学生向教师请教时,教师态度冷漠,缺少耐心。

15、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6、对课改持无所谓的心态,甚至消极对待。

17、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思想游离于学校倡导的主流思想之外。

18、排斥后进学生或问题学生转学,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不深入了解事因,大声训斥,简单批评了事。

19、收受学生或学生家长财物,搞有偿家教。

20、对学生家长代理不睬、缺少耐心、态度生硬。

(注:请认真对照检查,如有以上问题表现,须认真进行整改)

篇2:教风不正的20种表现

一、教育系统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

1. 招生工作方面。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步扩大, 个别高校违规使用自主招生及特殊类型招生的权利, 不向社会公开招生计划的使用原则、办法、标准, 利用手上的权利, 降低标准违规录取学生, 导致“高分不录, 低分高录”的现象。还有些学校违规招生, 随意调配新生的专业方向, 对于一些热门专业拼命扩招, 冷门专业不予开设, 破坏教育公平, 损伤高校的名誉。

2. 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方面的不正之风主要有:一是钱分交易。有些教师利用学生为得好成绩、评上奖学金及获得各种奖励的心理, 在考试中搞钱分交易, 考试之前故意泄题, 考完修改学生成绩等。二是钱权交换。辅导员在评优评奖和入党入团的推选中, 优先推选跟他私人关系好的学生, 送过他礼的学生。三是就业舞弊。

3. 学术研究方面。

学术不端行为是教育系统不正之风的典型表现, 指教育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掺假、造假。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在科研活动、论文发表及著作出版等各种学术研究中, 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剽窃他人实验数据, 进行科研造假。二是在项目申报中进行学历学位造假、学术成果造假, 并通过行贿方式获得研究资格。三是在论文发表中进行一稿多投。

二、不正之风的成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内因是根本, 外因是条件。教育系统的不正之风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内部因素有:思想素质不高, 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学校大部分教职工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但有个别同志文凭上去了, 思想提不高, 不能实现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法律意识淡薄, 不知法, 更不懂法, 自然会铤而走险去犯法。教育系统体制机制不合理, 内部权利配置集中。受封建“官本位”思想影响, 部分干部热衷唯官论, 唯权论, 有“油水”的部分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面对金钱的诱惑, 他们铤而走险, 一步步走向权利的深渊。监督管理不健全。温家宝总理说过:“权利不受监督和制约, 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2]这些年高校体制的改革, 学校权利越来越大, 但相应的监督管理却没有与时俱进, 造成外部监督不力, 内部监管不到位。

而外部因素有:市场经济冲击。改革开放后, 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偏激的功利主义盛行, 学校这块净土也无法阻挡冲击;不正之风的政治成本, 经济成本以及道德成本过低。由于高校不正之风的相对隐蔽性, 受到的处罚还显得较弱。即使被发现也是政治上的惩处, 对财产刑的认识和使用不够。再加上现代社会道德教育弱化, 有些人表面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但内心里却相当赞成, 甚至竞相效仿。

三、不正之风的纠正机制研究

探讨教育系统不正之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充分考虑内外因之后, 我们认为必须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并优化权利配置, 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加大惩治不正之风的力度。

1.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大量事实表明, 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开始。因此, 纠正不正之风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 不断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新上任的教师要在岗前培训中加入校风教育内容, 在人事聘用合同中设立遵守学风校风条款, 再就是要大力宣传师德师风楷模。

2. 优化权利配置, 健全高效的监管机制。

构建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程序透明、制约有效的权利运行机制, 对权利运行进行制衡和监督。首先, 要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对直接管人、管钱、管事的部门进行必要分解, 防治和避免不受制约权力的实际存在, 降低权力与权力、权力与资本勾结的几率。其次, 权利的运行要规范透明。领导干部要规范化的行驶权利, 不得越权、侵权和滥用权利;严格执行干部廉政承诺、岗位责任承诺等。最后, 采用多种渠道, 对权利的运行进行有效制衡和监督管理。比如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通过建立完善的领导接访、民意调查、民主评议制度, 不断拓宽群众诉求的渠道, 增强大家对不正之风纠正的信心。

3. 加大惩治力度, 严防不正之风。

加大对不正之风的惩治力度是遏制不良风气蔓延的有力武器。一是要对精神上惩治, 利用各种渠道对不正之风进行曝光, 使他们名誉受损, 付出沉重精神代价。二是提高政治成本。在评定职称、干部聘用上, 实现一票否决制, 让那些不能洁身自好的人付出政治代价。三是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对于触犯了法律的行为要坚决交给司法机关进行处置, 绝不容许包庇袒护。

不正之风是校园廉政建设的最大障碍, 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有效防治。整治工作要及时到位, 思想上坚决抵制, 制度上有效保障, 监管上毫不含糊, 惩治上绝不手软, 构建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腾讯教育·大众网.媒体盘点近年来中国高校10大贪污腐败案件[EB/OL].http://edu.qq.com/a/20140112/001989.htm, 2014.01.12.

篇3:教风不正的20种表现

【关键词】体育竞赛;不正当竞争;表现;成因

假球、黑哨、兴奋剂等不正当竞争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讨论的话题,也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随着体育竞争的政治化、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以及体育竞赛本身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体育竞赛中丑闻不断,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手段和方式日益增多,花样百出,愈演愈烈,这些竞技体育竞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败坏了社会风气,违反了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是当今体育竞赛活动中一种极不和谐的“音符”,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必须加以有效控制,才能促进体育竞赛的良性发展。

1 竞技体育竞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概述

1.1 基本含义。不正当竞实质上就是“不公平竞争”,这种称谓为国际上所通用,也为国际上一些权威性法律文件和法律著作所采用。当然,对于不正当竞争的内涵和外延,有多种说法。对此,法律界和学术界的解释不尽相同。在国际上,各国解释也不尽一致。正确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前提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有正确的理解,一般来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共有四个: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实施者)、主观方面(意图)、客体(受害者)和客观方面(行为及结果)。我们将竞技体育竞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定义为体育竞争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采取不正当手段达到预期比赛结果的不规范行为。

1.2 基本类型 竞技体育竞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1)虚假行为。利用人们的信任、制度与法律的空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人们视野的盲区等,制造虚假现象,欺骗公众,以获取竞争优势。如操纵比赛、替代、假摔、假球、兴奋剂等。2)受贿行为。主要指裁判员和官员收受贿赂而控制改变比赛结果,如更改比赛结果、黑哨、体操及花样游泳等比赛中多次出现的裁判给分不公正等。3)侵犯行为。如窥探、窃取、窃听对手体育竞争中战略、战术及技术方面的秘密行为;比赛不出力、应付观众、事先私定比赛结果等。4)赌博行为。如运动员、教练、观众参与博赌,人为控制和影响体育比赛。5)破坏行为。蓄意破坏竞争对手的正常比赛。如破坏设备、威胁对手、谋杀、互派间谍、收买对方运动员等。

1.3 特点。体育竞赛是体育的一大特点,它是一种正当的、有序的、依靠真实技能与智慧的竞争,它要求竞争者之间必须地位平等、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地竞争,但是总有极少数人或组织受物质和精神利益的驱使,通过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企图谋取私利。竞技体育竞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是:1)通常发生在竞争激烈的体育竞赛中;2)违背了体育竞赛中的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3)目标明确,以扰乱正常有序的体育竞赛秩序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4)具有侵害性,给参赛对方造成精神和物质上的损失;5)具有隐蔽性和非公开性,通常是以秘密、隐秘、私下和地下方式进行,很难鉴别和识别;6)采用非法手段,具有不合法性,不正当体育竞争行为是一种不合法的侵权行为,通常很难准确有效地界定其范围,这样给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辨别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竞技体育竞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社会根源

2.1 体育竞争的政治化。在国际和国内大赛上,体育比赛可以增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因为一个国家可能在赛场上战绩辉煌,以取得胜利来显示国家权力,提高国家威信与声誉,可以说是竞技体育参加国争取比赛胜利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可能全军覆灭,心生怨恨和怒火。作为一名运动员,他是代表国家和民族来参与竞争的,因此,运动团体和运动员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奖牌,这就无形之间把本不属于体育竞争的政治手段运用到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中,加剧了体育竞争的政治化。

2.2体育竞争的商业化。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商业利润已经成为推动体育竞赛前进的重要动力,商业气息已经笼罩了整个体育竞赛活动,也成为体育竞赛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但过度的商业化也会干扰体育竞争的有序进行,并逐渐演变为不正当竞争。由于竞争胜负已成为国力强弱的反映,成为民族形象的展示,这就为体育竞赛增加了深刻涵义,许多国家不惜以巨奖刺激运动员出成绩,在许多国家,竞技体育商业化现象较为突出,优秀运动员已成为商品,虽然使用兴奋剂等不正当手段拥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成名之后意味着各种广告合同将纷至沓来,运动员的出场费也将扶摇直上,这些金钱诱惑都使得运动员甘愿以身试法,甘愿冒身败名裂的风险。商业化带来了“一切向钱看”的恶果,带来了追求私利的现象,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产生的温床。

2.3 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众所周知,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和变化多样等特性,任何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则都难免有或大或小的”空子”,再严谨的法律、规章制度也不可能规范全世间所有的事务。随着体育运动商业化和政治化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化,职业道德、体育道德、体育伦理和体育精神对人们的约束力越来越弱。有些体育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而走捷径,有的钻法律空子,有的甚至不惜违法,却不好定罪。法律的真空,伦理道德的滑坡,给体育竞争的链条上留下了许多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也就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产生的源泉。

2.4 不正当运用竞争策略。体育竞争策略自古就有,一个运动员(队)的比赛成绩,除了取决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力训练和思想训练水平外,还取决于战略战术的训练水平,而战术的制定就必须依靠体育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的搜集和整理。1998年的第18届冬季奥运会女子500 m短道速滑决赛中,中国有杨阳和杨春霞参加决赛,另外还有加拿大的依沙贝尔和另外一名运动员,从实力上看,杨春霞最强。决赛中,依沙贝尔故意犯规,撞到处在第一的杨春霞,结果处在第3位的加拿大选手获得金牌,使得中国队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愿望落空。从博弈論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多人博弈,它是处在多个各自独立决策、相互具有策略依存关系的博弈人之间的博弈问题,也是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为保全整体的获胜,选择有利于自身,而破坏别人利益的战略战术,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无形的、不合理的、难以辨别和防控的体育竞争策略的运用,为不正当竞争穿上合法的外衣,使得大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阴影之中孳生。

参考文献:

[1]陈旸;陈建民;罗智波.竞技体育竞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防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590-592.

[2]刘金利.论体育伏击营销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J].浙江体育科学,2009,6:14-16+20.

[3]缪志伟.中国足球联赛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与道德思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7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风不正的20种表现】相关文章:

转变教风学风05-26

校风学风教风04-20

辩论 学风 教风05-14

校风 学风 教风05-21

学风促教风05-28

教风和释义范文05-20

教风学风建设总结07-05

校风教风学风解读07-20

以教风促学风05-16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08-23

上一篇:安全生产督查汇报材料下一篇:永不松懈作文